[社会万象]一组让人潸然泪下的图片(转载)

  感谢顶帖回帖的童鞋们,
  你们是好样的,
  
  本帖的点击率太低了,回复也少,
  都不想继续了!
  
  算了,接着发吧,为了那一点良心而已
  
  
  
  
  
  领导的女儿
  
  2月5日杭州淳安县姜家镇浮林村发生山林大火,造成6死2伤,死伤者均为大火救援人员。
  悲剧的同时,有个可爱的淳安小女孩却在人人网发布状态:
  【六个傻逼,叫你们救火装英雄,还在风口救火,嫌活的太长了吧你们!!!娘的,
  害我爹到现在还在开会!!】 这孩子其实是单纯过头了,领导的女儿啊。。。
  
  

  揭黑地铁工程师无法续聘
  
  2010年,69岁的高级工程师钟吉章在广州亚运会前上网发帖,
  揭露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的工程质量不达标,验收报告作假,轰动一时。去年年底,
  广州穗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合同到期”为由,拒绝续聘钟吉章。
  
  

  又一个孩子解救了
  
  @解救被拐儿童:又一个孩子解救了。好消息传来,山西的李少彤小朋友被山西警方从河南解救,
  期待各地的警方能迅速行动起来,帮助更多的被拐儿童回家。
  

  溃烂的世界
  
  2005年7月山西临汾某村村民长期饮用被工业污染的地下水有五十多人得了癌症和脑血栓。
  64岁的王宝生在2003年发病一直卧床不起使他全身很多地方溃烂不能上床睡觉
  每天只能趴在床前度日如年。(摄影师卢广以《关注中国污染》
  摄影获得了第30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纪实基金摄影奖)
  

  
  值得让人深思社会现象
  
  母爱是何等的伟大啊!
  
  男子外出打工称因没钱17年未回家,其母亲想念儿子,做出了令人喷泪的壮举!
  
  
  
  2月16日上午,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门前,一名穿着棉衣棉鞋的农家老太瘫坐在地,号啕大哭。她怎么能不难过呢?这名老太名叫王道美,今年68岁, 她的小儿子在外打工,已经连续17年没有回过一次家。2月15日晚,王老太从他人处得知儿子的信息。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家人,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只羊,准备去看小儿子,结果到了车站,发现钱却被偷。压抑17年的感情一朝奔涌而出,旋即却又跌入谷底。
  
    等儿子回家
  
    王道美老太家住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邹圩村,育有二男一女。其中大儿子及女儿都在本地生活,而小儿子邹孔亮1982年就外出打工。邹孔亮出生于1964年12月,外出打工那年,他还未满18岁。刚开始他在安徽淮北等地闯荡,离家不远,逢年过节也常回家看看。1989年,邹孔亮前往江西打工,在江西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婚后不久,妻子生了一个男孩,1993年,邹孔亮携妻并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回蒙城老家过年。第二年,妻子又生下一个男孩,由于妻子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1994年春节,邹孔亮是独自回家过的年。这时候,无论是邹孔亮还是他的老母亲王道美都没有想到,这是邹孔亮这些年最后一次回家。
  
    在随后的17年里,邹孔亮杳无音信。邹孔亮的哥哥邹孔耀说:“他一二十年没回家了,我们都当他死了。”不过,老母亲王道美心里一直念叨着小儿子邹孔亮,每逢村里外出打工者回乡时,王道美逢人就问小儿子的消息。
  
    获知了消息 她满心欢喜又发愁
  
    儿子这么多年为何不回家?王道美在心里揣测:小儿子在生自己的气。王道美后来向帮助她的人们敞开了心扉:小儿子生第一胎男孩时,曾向自己提出,想让她帮忙照顾,可那个时候,她还要照顾老伴,还有老伴那年寿已高的母亲,实在脱不开身。隔一年,小儿子第二个男孩降生时,小儿子再次向她提出要求,可这个时候正值秋收,王道美在地里忙个不停,哪能脱开身呢?不过,这只是王道美的猜测。
  
    今年年关时,王道美从邻村一名返乡者处获悉小儿子的消息:小儿子邹孔亮目前在长沙。那位村民还告知了邹孔亮的手机号。邹孔亮说,他1999年来到长沙务工的,第二年将老婆孩子都接到长沙。目前,他在长沙郊区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家里两个男孩都要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也不好意思回家。“还是从邻村回乡的一个人那里知道他的号码。”邹孔亮的哥哥邹孔耀说:这么多年,今年头一次和弟弟通的电话,“以前我们连他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卖羊去寻子 钱丢了她万念俱灰
  
    得知儿子消息后,王道美就盘算着要去看看小儿子。
  
    为此,王道美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只羊,凑了500多元作路费,并穿上那一身最好的衣服:红色线帽子,棉衣棉鞋。2月16日一大早,王道美出了门,王道美要去看小儿子的消息,她的大儿子并不知道。邹孔耀说,老母亲王道美确实想念弟弟。这是王道美第一次出远门,以前,她连蒙城县城都没去过几次。
  
    即 将见到17年未见的小儿子,作为一名母亲,激动的心情自不用说。直到当日上午10时许,王道美走到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前时,满心还都是喜悦。“突然这老太太脸色变了,一下子瘫在地上,哭得那个撕心裂肺哟。”目击者如是转述。当王道美准备掏钱买票,却发现钱没有了。压抑十七年的感情一朝奔涌而出,旋即跌入谷底,王道美万念俱灰:“当时死的心都有了,真不想活了。”
  
    军人来救助 她重燃希望找儿子
  
    “如果大家都不救助她,结局只有两个:要么讨饭走回家,要么就跟老太太讲的那样,不想活了。” 阜阳预备役团现役军人董鹏飞17日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董鹏飞正在火车站广场执勤,发现情况后随即扶起老人询问,并向现场指挥团副参谋长王现伟报告。王现伟与几名军人赶到后,承诺一定将老人送上车,老人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军人们得知老人尚未吃早饭,先带着老人吃饭,随后扶着老人去买票。可阜阳前往长沙方向只有2班过路车,票早已售完,要买也只能买10日后的票。听闻这个消息,王道美老人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这时候,火车站派出所的同志介绍,老人可以先去湖南株洲,那里距离长沙只有2个小时车程。董鹏飞从老人的口袋里找出她小儿子邹孔亮的电话。得知消息后,邹孔亮表示,将前往株洲迎接母亲。票很快买到,K301次列车,当晚7时许发车。
  
    爱心大接力 17年寻子梦今日圆
  
    官兵们又回到了执勤岗位,他们决定,晚上要捐点钱给老人路上备用,还要送老太太上车。“老太太从来没进过城,她哪能摸清东南西北呢。” 董鹏飞说,当时大家决定,一定要送老太太上车,“否则,买了票她也摸不到站台,上不了车”。列车很快就要进站了,军人们搀扶着老人准备进站上车。
  
    这时,在阜阳火车站工作的全国劳模赵勤豹正在进站口等候。赵勤豹从软席候车室的值班人员处得知情况,他表示,将把老人作为特殊乘客交接给列车,确保老人顺利见到儿子。17日上午9时许,记者致电王道美的小儿子邹孔亮,他说获悉消息后,他当晚就动身赶往株洲,在车站附近小旅馆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在车站 等候,目前已经接到母亲了。“一下车,她就哭起来了,我说,哭啥,这不见到了么。”邹孔亮说。随后,王道美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一见面,他就哭了,我说, 哭啥,妈身体好着呢,这不见到了么。”电话里,传来了王道美又哭又笑的声音。
  
    她怎么能不又哭又笑呢?
  
    她等了17年,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小儿子。
  
    但是,为了这一天,她却整整等待了17年。
  
    不好意思回家
  
    记者对话小儿子邹孔亮
  
    记者:接到母亲了吗?
  
    邹孔亮:接到了。下车时,哭了。
  
    记者:这么多年没见,她很想你。
  
    邹孔亮:我也很想她。
  
    记者:你在长沙做哪些工作?
  
    邹孔亮:打零工,帮人种菜。收入也不好。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跟家里联系。
  
    邹孔亮:以前回去过,1994年是最后一趟回去。后来在煤矿打了八年工。后来我在江西盖了房子,一直在还债,盖房子花了五六万,欠了别人一万六,还了四五年才还清。后来到长沙打工了,赚不到什么钱,一天也就赚二十多块钱。
  
    记者:十几年了。咋不回家看看呢?
  
    邹孔亮:十几年了(声音很低沉)。想攒点钱回去。手里没钱,也不好意思回家。
  
    记者: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
  
    邹孔亮:也不知道电话,当年家里还没有电话。
  
    ■记者手记
  
    母亲的勇气
  
    在军人的帮助下,王道美老人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儿子。
  
    从在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前哭泣,到现在跟儿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解十七年忧思之苦,从某种程度来说,事情到此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
  
    不过,我倒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就此揭过,但关于此事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不管小儿子邹孔亮有多少理由,他17年未回家,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打给父母,这是不争的事实。
  
    儿子十多年不回家见母亲,再多的理由都是推辞,于情于理都不应该。
  
    但是母亲却无时无刻不惦记儿子,这种对儿子深沉的爱,让一位没有出过门的农民妇女,冒着迷路甚至是其他未知的危险独自出门,这是什么?这是母亲的勇气。
  
    千山万水何惧,只为能和儿子团聚!
  
    那么,做子女的?你呢!
  
  

军人帮助可怜的老人家

  一位很平凡的母亲,只因思念出门打工17年未曾回家的儿子
  做出了何其伟大的创举!
  真正的催人泪下!
  
  2月16日上午,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门前,一名穿着棉衣棉鞋的农家老太瘫坐在地,号啕大哭。她怎么能不难过呢?这名老太名叫王道美,今年68岁, 她的小儿子在外打工,已经连续17年没有回过一次家。2月15日晚,王老太从他人处得知儿子的信息。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家人,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只羊,准备去看小儿子,结果到了车站,发现钱却被偷。压抑17年的感情一朝奔涌而出,旋即却又跌入谷底。
  
    等儿子回家
  
    王道美老太家住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邹圩村,育有二男一女。其中大儿子及女儿都在本地生活,而小儿子邹孔亮1982年就外出打工。邹孔亮出生于1964年12月,外出打工那年,他还未满18岁。刚开始他在安徽淮北等地闯荡,离家不远,逢年过节也常回家看看。1989年,邹孔亮前往江西打工,在江西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婚后不久,妻子生了一个男孩,1993年,邹孔亮携妻并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回蒙城老家过年。第二年,妻子又生下一个男孩,由于妻子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1994年春节,邹孔亮是独自回家过的年。这时候,无论是邹孔亮还是他的老母亲王道美都没有想到,这是邹孔亮这些年最后一次回家。
  
    在随后的17年里,邹孔亮杳无音信。邹孔亮的哥哥邹孔耀说:“他一二十年没回家了,我们都当他死了。”不过,老母亲王道美心里一直念叨着小儿子邹孔亮,每逢村里外出打工者回乡时,王道美逢人就问小儿子的消息。
  
    获知了消息 她满心欢喜又发愁
  
    儿子这么多年为何不回家?王道美在心里揣测:小儿子在生自己的气。王道美后来向帮助她的人们敞开了心扉:小儿子生第一胎男孩时,曾向自己提出,想让她帮忙照顾,可那个时候,她还要照顾老伴,还有老伴那年寿已高的母亲,实在脱不开身。隔一年,小儿子第二个男孩降生时,小儿子再次向她提出要求,可这个时候正值秋收,王道美在地里忙个不停,哪能脱开身呢?不过,这只是王道美的猜测。
  
    今年年关时,王道美从邻村一名返乡者处获悉小儿子的消息:小儿子邹孔亮目前在长沙。那位村民还告知了邹孔亮的手机号。邹孔亮说,他1999年来到长沙务工的,第二年将老婆孩子都接到长沙。目前,他在长沙郊区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家里两个男孩都要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也不好意思回家。“还是从邻村回乡的一个人那里知道他的号码。”邹孔亮的哥哥邹孔耀说:这么多年,今年头一次和弟弟通的电话,“以前我们连他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卖羊去寻子 钱丢了她万念俱灰
  
    得知儿子消息后,王道美就盘算着要去看看小儿子。
  
    为此,王道美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只羊,凑了500多元作路费,并穿上那一身最好的衣服:红色线帽子,棉衣棉鞋。2月16日一大早,王道美出了门,王道美要去看小儿子的消息,她的大儿子并不知道。邹孔耀说,老母亲王道美确实想念弟弟。这是王道美第一次出远门,以前,她连蒙城县城都没去过几次。
  
    即 将见到17年未见的小儿子,作为一名母亲,激动的心情自不用说。直到当日上午10时许,王道美走到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前时,满心还都是喜悦。“突然这老太太脸色变了,一下子瘫在地上,哭得那个撕心裂肺哟。”目击者如是转述。当王道美准备掏钱买票,却发现钱没有了。压抑十七年的感情一朝奔涌而出,旋即跌入谷底,王道美万念俱灰:“当时死的心都有了,真不想活了。”
  
    军人来救助 她重燃希望找儿子
  
    “如果大家都不救助她,结局只有两个:要么讨饭走回家,要么就跟老太太讲的那样,不想活了。” 阜阳预备役团现役军人董鹏飞17日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董鹏飞正在火车站广场执勤,发现情况后随即扶起老人询问,并向现场指挥团副参谋长王现伟报告。王现伟与几名军人赶到后,承诺一定将老人送上车,老人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军人们得知老人尚未吃早饭,先带着老人吃饭,随后扶着老人去买票。可阜阳前往长沙方向只有2班过路车,票早已售完,要买也只能买10日后的票。听闻这个消息,王道美老人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这时候,火车站派出所的同志介绍,老人可以先去湖南株洲,那里距离长沙只有2个小时车程。董鹏飞从老人的口袋里找出她小儿子邹孔亮的电话。得知消息后,邹孔亮表示,将前往株洲迎接母亲。票很快买到,K301次列车,当晚7时许发车。
  
    爱心大接力 17年寻子梦今日圆
  
    官兵们又回到了执勤岗位,他们决定,晚上要捐点钱给老人路上备用,还要送老太太上车。“老太太从来没进过城,她哪能摸清东南西北呢。” 董鹏飞说,当时大家决定,一定要送老太太上车,“否则,买了票她也摸不到站台,上不了车”。列车很快就要进站了,军人们搀扶着老人准备进站上车。
  
    这时,在阜阳火车站工作的全国劳模赵勤豹正在进站口等候。赵勤豹从软席候车室的值班人员处得知情况,他表示,将把老人作为特殊乘客交接给列车,确保老人顺利见到儿子。17日上午9时许,记者致电王道美的小儿子邹孔亮,他说获悉消息后,他当晚就动身赶往株洲,在车站附近小旅馆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在车站 等候,目前已经接到母亲了。“一下车,她就哭起来了,我说,哭啥,这不见到了么。”邹孔亮说。随后,王道美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一见面,他就哭了,我说, 哭啥,妈身体好着呢,这不见到了么。”电话里,传来了王道美又哭又笑的声音。
  
    她怎么能不又哭又笑呢?
  
    她等了17年,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小儿子。
  
    但是,为了这一天,她却整整等待了17年。
  
    不好意思回家
  
    记者对话小儿子邹孔亮
  
    记者:接到母亲了吗?
  
    邹孔亮:接到了。下车时,哭了。
  
    记者:这么多年没见,她很想你。
  
    邹孔亮:我也很想她。
  
    记者:你在长沙做哪些工作?
  
    邹孔亮:打零工,帮人种菜。收入也不好。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跟家里联系。
  
    邹孔亮:以前回去过,1994年是最后一趟回去。后来在煤矿打了八年工。后来我在江西盖了房子,一直在还债,盖房子花了五六万,欠了别人一万六,还了四五年才还清。后来到长沙打工了,赚不到什么钱,一天也就赚二十多块钱。
  
    记者:十几年了。咋不回家看看呢?
  
    邹孔亮:十几年了(声音很低沉)。想攒点钱回去。手里没钱,也不好意思回家。
  
    记者: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
  
    邹孔亮:也不知道电话,当年家里还没有电话。
  
    ■记者手记
  
    母亲的勇气
  
    在军人的帮助下,王道美老人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儿子。
  
    从在阜阳火车站售票大厅前哭泣,到现在跟儿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解十七年忧思之苦,从某种程度来说,事情到此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
  
    不过,我倒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就此揭过,但关于此事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不管小儿子邹孔亮有多少理由,他17年未回家,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打给父母,这是不争的事实。
  
    儿子十多年不回家见母亲,再多的理由都是推辞,于情于理都不应该。
  
    但是母亲却无时无刻不惦记儿子,这种对儿子深沉的爱,让一位没有出过门的农民妇女,冒着迷路甚至是其他未知的危险独自出门,这是什么?这是母亲的勇气。
  
    千山万水何惧,只为能和儿子团聚!
  
    那么,做子女的?你呢!
  
  

军人帮助老人家

  守山人
  
  
  楚天都市报讯(见习记者郭姗姗 通讯员赵辉 周卫平)
  
  昨日早晨8时,恩施市百户湾林场青山管护哨门前,护林员米德顺带上一包方便面,对妻子杨仁香说了声“我下午回来,中午你自己吃饭”,举起一支木杖向深山走去,开始对林区进行巡查。这一次巡山需要跨越6公里山路,沿路他要眼观、耳听,以便发现突如其来的林区火情和盗伐者,还要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野猪和毒蛇。巡山5小时后,他才能回家。
  
    山高路险汽车颠簸到哨卡
  
    2月16日早晨7时,记者一行从武汉出发,驱车9小时到达恩施市,被告知这里距离百户湾林场还有100公里。山路泥泞,行车需要4小时,到林场后还要走1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青山管护哨。
  
    记者在林场的山脚下住了一晚,17日早晨,从杨仁香姐姐家接上米德顺的儿子米杨,带着他一起上山看望爸妈。这天是元宵节,是恩施热闹的“送年”日子。
  
    上山的这段路,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由于寒冷潮湿,冬天的积雪还没融化。越野车在山路上不停颠簸,不时有雪球和碎石从山坡上滑落。
  
    12岁的米杨晕车,每隔三四十分钟就要下车吐一次,行走到海拔1000米以上时,孩子由于连续呕吐,咳出了血丝。他说,以前每次晕车,心里就开始“恨”爸爸妈妈,几年下来,他慢慢接受了自己的爸妈和别人不一样。
  
    交通不便一年300天吃土豆
  
    中午时分,记者和米杨来到青山管护哨。这是一座立于山林间空地上的两层小楼,地处与重庆市奉节县的交界线上,是恩施市最偏僻的森林资源管护哨。
  
    听到车声,杨仁香快步走出来。见到妈妈,米杨没有显得很激动,静静跑过去,躲在妈妈身后。
  
    米德顺正在洗米切菜,见到众人,他憨憨一笑。杨仁香走上2楼,拿出积攒的腊肉和大白菜来招待客人。他们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依靠林场的大卡车每月从城镇里集体拖运,运来的新鲜蔬菜只够夫妻俩吃一个星期,剩下的20多天里,两人只能靠土豆和腐竹来填饱肚子。
  
    哨卡里没有自来水,后面有条小河沟,夫妻俩的生活用水都从河里舀来。
  
    2008年,我省遭遇雪灾,恩施受灾严重。两人下不了山,林场采集了一批生活物资运送上山。大雪封山,车开不进来,林场工作人员拎着物资步行上山。天色越来越晚,手里的物资又重又沉,工作人员只得将物资沿路分发给附近老百姓,等到达哨卡时,只剩下两块用来酿造米酒的酒曲。“我们眼巴巴盼了这么久的年货,就剩下两个酒曲,我当时一下子就哭了”,杨仁香说,那年春节一家三口是吃着豆皮熬过来的。
  
    巡山艰苦20本日志露真情
  
    吃过午饭,米德顺说他要去巡山了。记者提出和他一起巡山,米德顺想了想,答应了,只交代了一句:“你们走得慢,今天带你们走,要比平时多花2小时。”
  
    一边走,他一边告诉记者,平时,他和妻子6点多钟就起床,吃过早饭就出门巡山。管护哨的管护面积为10000亩,全长6公里。山路很陡,道路泥泞,夫妻俩巡一次山,需要四五个小时,在山林里吃不上中饭。
  
    巡山的路,是他们多年来用脚走出来的一条路,只有30厘米宽,一次只能一人通行。积雪结冰,山路很滑,记者一路跌跌撞撞,好几次摔跤。
  
    巡山除了累,危险就在身边。一次,米德顺独自到边界巡山,爬上一个山头后咳了一声,惊动两头200多公斤的野猪。他吓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幸好野猪没有攻击他,掉头跑了。“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两人一起去,如果下雨,路不好走,我就一个人去。”米德顺说。
  
    每天巡山回来,夫妻俩要在灯下写巡山日志,将当天的天气情况、巡山内容、检查结果等详细记载,夫妻俩一人一本,各写各的。
  
    在百户湾林场值班室,记者从档案柜里找到20多本《巡山日志》,里面记载了夫妻俩守护哨卡10年来每天的工作情况。除了记录护林工作,夫妻俩还将日志当成抒发情绪的窗口,常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抒写自己的感受。
  
    忍受孤寂10年守卫零火险
  
    米德顺1993年从恩施州林校毕业后,来到百户湾林场工作,1998年和林场职工杨仁香结婚,次年有了儿子米杨。2002年,两人一起来到青山管护哨,山上的生活艰苦,他们便把孩子送到杨仁香的姐姐家寄养,节假日才能把孩子接上山。
  
    驻守哨卡的日子既清苦又寂寞,只有一台电视机陪伴夫妻俩。
  
    儿子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杨仁香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块干净抹布,把床头的电话机擦了又擦。她告诉记者,自从安上电话,她每隔2天就要跟儿子通通话。
  
    驻守哨卡10年来,夫妻俩从没下山过个春节。哨卡要求全年有人职守,若其中一人休假,另一人只得独守哨卡。两人都很矛盾,既想回家看望父母,又不放心另一半独自守山,所以每年两人都留在哨卡结伴过年。
  
    最开始,不能回家的时候,米德顺给家里打电话告知一声,家中的老母亲一听到儿子不能回来,就止不住眼泪。“我怕听到父母对我说,又不回来过年了?”说到这里,眼前这个跟林业打了一辈子交道、与野猪和毒蛇搏斗都毫不惧怕的汉子,流下了热泪。“这些年来,我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他们有病我不能回去看望;对不起自己的妻子,让她和我一起在这里受苦;更对不起我的孩子,在他成长的时候不能陪伴他。”“在山里,苦、累、饿都算不了什么,最怕的是一个人守在那儿,太孤单了。”米德顺说。
  
    百户湾林场场长杨秀彬说,在米德顺夫妻俩接管前,青山管护哨是火情高发区,自从夫妻俩来后,没有发生一起火情和严重盗伐事件,米德顺年年被恩施市林业局评为优秀护林员。
  
    这些年,不断有上山的林场人带来外面世界的消息,也有好几次外出打工的机会,夫妻俩都放弃了。米德顺说,自己说不出豪言壮语,可能就是对这片林区和哨卡有了依赖……
  
    米德顺巡山日志
  
    2008年2月6日
  
    农历大年三十,家家团圆吃年饭,我等孤独守哨卡,周边林区情况正常。
  
    2008年2月10日
  
    小雨,管护哨巡山,积雪依然很厚,寒雨又结冰冻,一走咔嚓直响,行路相当吃力。到处白雪茫茫,未见行人。
  
    2011年1月29日
  
    瑞雪飘飘迎新春,孤孤独独又值班,可怜家中老双亲,双眼望穿盼亲还,举杯遥向空中拜,谨祝健康又平安!
  
    杨仁香巡山日志
  
    2007年2月16日
  
    天气小雨转晴,管护哨周边巡视。一切情况正常,就是心里有一种失落感,不能像别人家一样,全家团圆。
  
    2011年1月31日
  
    年年过年呆青山,谁能理解我的心……
  
  

米德顺拿着镰刀巡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