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更新,走读政治

  这两天病了,每年四月份的时候,就会生一次病...
  奥巴马宣布钓鱼岛归日本管理!
  习近平同朴槿惠通话:中方致力于半岛无核化
  你来我往
  @山影2014 4409楼 2014-04-24 04:00:11
  在这个冬春换季时也曾微感冒两次,不过都被本人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办法是姜汤。
  用料:生姜,焦枣,枸杞,红糖等热性的东西
  方法是:感觉受寒之后,确定是风寒感冒,办法是看痰和舌苔的颜色,白的是寒,黄的是热,治法完全不同。风寒感冒早晨一碗姜汤便可。我用生姜几块,切片拍碎都可,自己炒大枣算作焦枣,枸杞,红糖一起熬,开后小火煮个十来分钟,乘热喝掉。连喝三天就好了。中午十二点以前喝都可以。十二点以后......
  -----------------------------
  一点小感冒发烧头痛咳嗽的,我都让他自己好就行了...
  好多年我都没吃过西药了
  冬吃萝卜夏吃姜...
  放浪形骸了几天...
  @天下之辉辉 4416楼 2014-04-24 12:50:55
  西游记,楼主说的都是前面几回的内容啊,那81难又主要讲的是啥?讲的是成佛的必经之路吗?
  -----------------------------
  八十一难这么多,说得完?
  这细节你自己去看吧,比如说,猴子为什么是弼马温?
  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
  心猿在道家典籍里面,是有其特指意义的
  唉,毕竟是小说,里面很多东西,即使写了也是运用了某些文学手法,我是懒得去深究的,八十一难就是总纲之后的细节,林林总总
  有兴趣自己看吧
  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610108446 4423楼 2014-04-26 11:12:14
  楼主看过 纪录片 时代精神吗?
  关于里面的维纳斯计划 对于人类可行否?
  -----------------------------
  没看过...
  @故国有明风 4427楼 2014-04-26 23:00:14
  楼主能否扯扯电商
  -----------------------------
  ...貌似我扯过了啊
  你说的是京东这一类的存在?
  @机械设计之工程师 4428楼 2014-04-27 14:15:48
  能不能讲讲香港 ?以及最近在那里发生的幼童事件,还有阖闾蔷薇 那个记者,还有那些公知 什么东西的
  -----------------------------
  香港?
  当时斯诺登事件的时候,我就扯过了啊
  你没见李嘉诚都跑去英国了?
  香港,广东
  反正事情就差不多就那样了
  我想想有什么好扯的
  老实说,西游还是很多来扯的
  就比如我刚刚说的心猿意马
  孙猴子须菩提学艺归来,走的是道家路子
  故而自己就可以上天做了弼马温
  但是孙猴子管不住马
  故事到这里就来了转折,弼马温又跑下去做猴子了
  这才有了道家不要,佛家收的后面,重点就在,猴子管不管得主马...
  心猿不意马...
  所以,西游这个故事,很绕的,我是不想去深究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
  孙猴子在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唐僧放出来之后,孙猴子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唐僧牵马....
  随便扯一难,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
  五庄观那里的
  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这里就说了,西天如何去的问题
  孙猴子这个心猿,一日即可到西天,还能走个五十遭,而唐僧这个肉体凡胎要怎么去?老小千番也还难,就是说,你用脚怎么走都不到,即使老了死了投胎了,几世轮回,没有机缘,也未必到
  但是只要你见性志诚,那么回头就是灵山
  是回首就是,还是永远走不到,区别就看你的心
  心到了,人就到了
  这也是佛道两家的区别
  如果是道家,就要讲究见性明心,而这里说唐僧则用来见性志诚
  所以,佛家就比道家容易一些
  然后大家再想,为什么心猿一日可以往来灵山五十遭?
  其实就跟唐僧见性志诚,回首灵山一样
  心猿,就是心
  他在天就能去做弼马温管马,下地就能号称齐天大圣,到了西天就是斗战胜佛
  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一念成佛,一年成魔....
  所以,西游记不是一个故事,里面的大故事套小故事,总不能让我在这里来个《西游记注》吧...
  八十一难前,唐僧是凡夫俗子,八十一难后,就变成了佛
  自己看吧...
  不过不是人人都是金蝉子转世的...
  @山影2014 4437楼 2014-04-28 00:04:28
  这个心猿,真正有趣
  意马还没开扯呢
  楼主康复?
  -----------------------------
  恩,早好了,只是这几天偷懒,不曾上来罢了
  @这个夜不太冷 4443楼 2014-04-29 12:50:13
  30名港人放“大便”道具模仿幼童便溺 与内地游客互骂|港人|大便模具_凤凰资讯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a/20140429/40089710_0.shtml
  ==================================================================
  楼主前段时间分析的到现在仍然在上演。
  -----------------------------
  香港的问题
  大家还是太嫩了一些
  香港跟大陆的摩擦,由来已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不过在过去的时候,香港作为经济贸易的桥头堡,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版图当中举足轻重,所以有事情也生受了
  但是从前年开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旧有的格局必然在未来几年当中发生一次洗牌,香港跟其它地方一样,也开始调皮了
  去年的时候,对港督选举不满,冲击军营
  大家谁也不蠢,明面上谁也不会自己跳出来,都是暗地里搞小动作
  香港那边有些人,就是利用了所谓的民众舆论来投石问路
  民众舆论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以小搏大
  你看几个普通老百姓都敢冲击军营,政府还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换成其它的来,军队问都不问直接开枪击毙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政府是投鼠忌器的
  利用民众舆论,挑拨政府的敏感神经,而政府不敢轻举妄动,那么从某个角度而言,政府就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一旦摩擦积累了足够的能量,一不小心就是擦枪走火的局面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香港利用民众来挑拨跟中央政府的矛盾,中央政府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也不能坐着不动,这就有了这件事
  小孩在大街上便便,本身不是一件大事
  但是事情发展起来,政府直接通过这件事,引导民众舆论进行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认为小孩在街上便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纷纷指责香港某些人在这件事上面小题大做,别有用心
  所以,这件事,做到这里,政府就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你不得不说,这届政府的宣传工作,比以前强了很多...
  一个乾坤大挪移,王对王,不给对手田忌赛马的选择,也就杜绝了对手使阴的机会
  香港的问题跟菲律宾那些问题是一样的,反正最近事情多,也懒得每件事都扯了,扯不完
  @扰扰无心有 4446楼 2014-04-29 19:00:08
  楼主接着写啊,有空再写写不生不灭的境界
  -----------------------------
  生灭都是相对的
  皇马赢了4比0,不枉我熬夜看球...
  @这个夜不太冷 4454楼 2014-04-30 12:35:07
  楼主:你太黑 时间:2014-04-30 05:59:55   皇马赢了4比0,不枉我熬夜看球...
  =========================================================
  这个是5:0吧,楼主博彩了吗?
  -----------------------------
  没有,看下球娱乐而已
  话说,上回扯到靖难之后,就断了
  大家等着也急了,今天续上
  靖难之役本身就是一场很诡异的事
  朱棣以一藩之地,打赢了这一场战争,不得不说,人蠢起来,真的是没有救了
  朱允文一上台,立足未稳,就开始对自己的亲叔叔动刀,可见小屁孩也不是什么好种,最起码从心胸来看,就落了下层,也是一个性薄之人
  就算我们就事不就人,朱允文稍微有些手段,也不致于此
  要知道,新皇登基,权力交接是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特别是接朱元璋的班子,朱元璋没死之前,即使作为皇太孙这样的继承人,也不可能从朱元璋手里面获得太大的权力
  而朱允文登基之后,一群东宫太子党那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量的东宫人马强行插入了大明朝的朝堂之上,新人旧人之间的摩擦,怎么可能不存在?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朱允文都还急吼吼的对自己的亲叔叔动手,并且还逼死了几个,你不得不说,烂泥扶不上墙就是扶不上墙
  所以,朱允文的削藩,是在自己状态最低的时候弄的一个败笔
  这么大的一个破绽,卖给了朱棣这样的对手,这不就是逼朱棣不成功便成仁?
  好吧,扯远了
  我在预告的时候,说了朱棣就做了两件事
  迁都跟下西洋
  下面的话题还是围绕这两件事来扯
  朱棣能成功的靖难,朱允文一上台就急吼吼的等不及整合好朝堂之上的势力就动手,是一大主要的原因
  逼死了几个亲叔叔,朱棣举起“清君侧”的大旗,使得除了少数一些人完全站在朱允文这一步,南京朝堂上面大多数人都划水打酱油给了朱棣很大的帮助
  你想啊,这些朝堂旧人,本来是肯定要被朱允文的东宫党给排挤出去的了,但是现在弄了这么一出,如果朱棣成功靖难,这帮打酱油的划水党,就从朱元璋的旧臣摇身一变成为了朱棣的新人,这可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啊...
  朱允文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所以,划水打酱油还是说得轻的,至于有没有做了一些更加多的事情,我就不懂了
  在这里扯一下大名鼎鼎的诛十族,我记得是前几年的时候,方孝孺的后人都拿族谱来澄清了这件事,而且记载诛十族的说法,还是出自于祝枝山的《野记》,不是正史,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野史
  反正这些东西,就跟现在的辫子戏一样,谁爱信谁信,你我都管不着
  其实朱棣的迁都的,就跟朱元璋的南北分榜一样,是对江南利益集团的进一步防范,其实这件事说穿了也是这样
  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靖难过程得益于江南利益集团在南京朝堂上的沉默,但是等朱棣变成了皇帝,他就不会感激这帮人的沉默了
  反而是,他坐在这个位置的时候,他就怕了,特别是朱棣最开始的时候是燕王,驻守北京,长期跟蒙古斗争,知道游牧民族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等以后自己的子孙即位了,草原上的某个部落又发展起来,他们的力量可比靖难之中的朱棣还要强大,如果他们也像朱棣这样从北方打过来,南京这帮人是否也会如同靖难之中的一样,保持沉默
  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南宋
  北宋南渡之后,偏安一隅,我们总是喜欢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觉得当时南宋的龟缩,是因为昏君奸臣造成的,其实事实哪里有这么简单
  当然,我也不否定这其中当然有南宋君臣的因素,但是终其南宋一朝,整个南宋朝堂都没有想过北渡打回去,就不是单单一个秦桧所能决定的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现在思考问题,总是喜欢用现代人的眼光代入过去
  但是却不知道自以为是的我们跟过去完全格格不入
  从北宋开国起,赵匡胤大致统一了中原地区,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燕云养马之地却失落于辽人之手,赵匡胤也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主,所以在扫灭天下的过程当中,就一直为了夺回燕云之地而努力,他做了一件事
  就是对经济税赋进行改革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中央集权)
  这些钱就是为了对燕云发动军事战争而准备的
  不过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赵匡胤也算是位有作为的皇帝,还在展望未来的时候,被自己的弟弟给收拾了,而自己的这个弟弟,两次攻略燕云都失败,最后终及整个宋朝,中原王朝都无力收拾燕云
  说这些是干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跟大家扯钱粮对于打仗的问题
  从宋朝开始,江南就为天下税赋的重地,就跟朱元璋的南北分榜一样,江南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情况下,中原王朝就十分依赖江南的税赋,所以在设立税赋标准的时候,江南地区也比其它地区高出一筹
  这还是平常时期,如果遇见战争时期,那么江南地区的各种捐,那也是层出不穷
  什么叫做捐?
  如果说税是日常行为,这是标准的
  那么捐就是突发行为,税收多少是有严格标准的,但是有时候钱不够用怎么办?比如说本来是没有打仗的,国库的钱的刚刚够用,但是等会突然打仗了,这些钱哪里来?依靠的就是捐,打仗了就捐
  所以,宋朝为什么不敢随便打仗?
  因为你们都知道,宋朝号称“与士大夫共天下”,宋朝的政治格局可以说是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期,最经典的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在没有做宰相之前,就在民间养望,出书,立说,开馆收徒
  培养自己的声望,然后某一天,被小皇帝临幸了,皇帝就召入宫,一下就成为了宰相
  王安石的这个执宰的过程,你看跟国外的选举制度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区别不过在于一个是皇帝选的,一个是所谓民众选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过程的背后,都涉及这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的扶持,不然你以为王安石凭什么能名动天下,颇有一番,安石不出,何以安天下的风范
  筒子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舆论传播,名气这些东西,没钱是办不到的,而且还不是钱那么简单...
  所以,王安石不简单,王安石背后的存在更加不简单,王安石变化可以说是资本阶级跟地主阶级在宋朝的一次直接碰撞...
  扯远了
  宋朝的时候,因为好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各种阶级都可以通过扶持士大夫,然后通过士大夫的代言而获得权力,就跟国外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样,不同的是他们那些叫做议会,士大夫叫做议员罢了,所以,资本主义这个东西,真的是中国玩剩下来的
  这也是宋朝的时候,文学门派层出不穷的原因,以儒学为核心的各种流派大兴,而且这些流派存在这明显的地域性,背后的道理就是这些...
  一个门派的背后,往往就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利益集团
  五一加餐
  从明朝扯到宋朝...
  所以,宋朝讨厌打仗,就是这个原因,花钱如流水,还得不到好处,因此除了少数人,宋朝上上下下都排斥打仗,对于上面的人来说,士大夫不依赖打仗来获取晋身的资本,而且大家看看宋朝周围的势力,辽国建国还早于宋国,也是一个庞然大物的存在,西夏看起来年轻,但是战斗力不差,还是穷乡僻壤,而且打仗这种事情,输赢你还难说,赢了封爵对于士大夫而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输了那是要承担太大的责任,你说,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会有人喜欢打仗吗?
  士大夫不喜欢,下面的民众就更加不喜欢了
  不打仗,都要承担各种税了,一旦打起来,钱从底层民众出,人也是从底层民众出,一场仗,更胜于一场天灾,你认为有几个人会喜欢打仗
  特别是江南这些地区,甚至不止江南
  税赋出得多的地方,自然也是离战场远的地方,江南,湖广
  这些地方都不存在战争的直接威胁,但是一旦打起仗来,他们就必须承担起战争的包袱,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一辈子的活动范围可能就是自己的几亩地,但是你却要他们为千里之外的战争负责,你认为会有几个人乐意这事?
  即使是现在,网络之上,你问如果中国开战了,不乐意的,说一开战就移民的,照样一大堆,你也不要幻想着,在过去大家的觉悟能比现在高
  这也是为什么,岳家军的主力是流民,因为只有这些吃过战争苦的人,才会对敌人有强烈的求战意识,岳家军如是,后来打倭寇的戚家军依然如此
  你也别想着,能有多少人会有远大的意识,会跟你一样忧国忧民,思考这这个国家的明天,有吗?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痛苦
  所以,北宋南渡,不想打仗的不仅仅是那一两个奸臣和昏君,而是整个江南的民众
  相反,真正想打仗的反而是奇葩...
  这是悲哀吗?
  我也不知道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好吧,扯远了
  所以,靖难之后的朱棣,他考虑迁都,就是因为,他意识到,南京偏安之地,一旦出事,这些人没有一个可靠的,没有几个人会为了信朱的天下而战斗,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即使是朱棣,也无法彻底的斩尽杀绝
  所以,他必须思考,如果把这些人绑在老朱家这辆战车上面
  迁都北京
  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定都北京貌似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事实上,不是的
  北京真正的作为首都,是从元朝开始,而元朝之所以定都北京,是因为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所以北京的地理位置就有利于游牧民族,而明朝作为中原汉族建立的王朝,北京就没有那么优越了
  而我们回首也可以看见,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三个王朝之中,有两个王朝是跟游牧民族有着极大的关系,即使是明朝后来也定都北京,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初,首先选择的首都还是南京
  到了后期民国,依然如此
  所以,朱棣要迁都北京,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为此朱棣甚至在朝堂之上,也跟朝堂大臣进行了激烈的博弈,毕竟从宋朝开始,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得整个中原的精华核心部位,都集中在了江南,朱元璋也是凭借着江南一地而统一天下,而北京呢?
  要什么没有什么,当年元朝后期崩溃,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江南乱了之后,北京丧失了重要的粮道,没有江南地区的财力物力支持,北京最后直接变成了绝地,使得元顺帝只能带着自己的一帮子人,跑向草原,要知道,元朝的灭亡,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并没有被朱元璋赶尽杀绝,不是朱元璋不想,而是元朝放弃北京,更加类似于在北京没有吃的了,守不住才跑回草原,而不是被明朝攻破的
  所以,朱棣要迁都,实在是一件很劲爆的事情
  老实说,从各种方面来说,找不到一个迁都的理由
  因为最大的理由,就是明朝那句大名鼎鼎的话
  天子守国门
  北京的唯一优势,就是用来看住草原的
  朱棣也是一位狠人,不狠不可能打赢如此开局的靖难
  也是因为他够狠,所以他就是为了这么一个理由,绝决定迁都
  至于是否有用
  大家看看土木堡之变就知道了,如果不是因为北京是首都,你以为明朝这帮子家伙会这么拼命?
  就是因为北京是首都,使得这帮人无路可退了,所以一个个都是眼红了挽赤膊上阵
  不仅仅是土木堡之变的明朝,就是后期出现了后金也是如此,北京的存在,就直接把整个大明朝逼上的死地,根本不敢放弃大同一线,整个大明朝对于跟草原的斗争,绝对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团结的
  而也是如此,当中原腹地出现天灾民变的时候,明朝也被逼上了死路,被人中间开花,首尾无法相顾,死在内外夹击之下
  不然,同样是草原来敌,宋朝面对的无论是金还是蒙古,都强于明朝面对的后金百倍,但是宋朝尚且有南渡的机会,而明朝就没有,道理也是如此
  不得不说,老朱家的都是狠人
  对别人狠就罢了,对自己也够狠,崇祯皇帝再怎么滴,也用三尺白绫为自己的一身划上了句号,一个年轻人,你也无法要求他做得太多...
  @扰扰无心有 4460楼 2014-04-30 21:16:55
  生灭都是相对的
  —————————————————
  那再问下,名和相是一个意思吗?如果不是他们的区别是那些?脑袋都是浆糊想不出问题,还是请楼主来分解一二。
  -----------------------------
  有名无名,有相无相
  无名之名谓之道,有名之名谓之相
  说难听一点就是,名大一些,相小一些
  @你好黑2013 4464楼 2014-04-30 22:03:54
  楼主前面分析的欧冠太棒了、也相信冠军是c马的,而且最后是c马踩烂西瓜,这样欧足联就笑翻了
  是不是楼主?
  -----------------------------
  ...我咋知道呢,我又不是欧足联,反正决赛有皇马就对了,最后的胜负如何都不影响收视率,就看谁更持久了,欧足联需要的只是决赛谁对谁的剧本,胜负不是他们操心的东西
  @你好黑2013 4466楼 2014-04-30 22:19:45
  楼主、昨天老大刚走、今晚 新疆乌鲁木齐一火车站发生爆炸 、这是怎么回事啊
  -----------------------------
  所以说现在世道乱啊...
  @神医爱土豆 4458楼 2014-04-30 14:18:06
  楼主聊一下最近台湾的学运吧.... 最近我们这边就业也不好,好像绷地很紧的样子
  -----------------------------
  唱歌的人太多了,现在政府在调控,把唱歌的人往种地这方面赶,也就是鼓励中小企业...
  回复第4470楼(作者:@你好黑2013 于 2014-05-01 13:33)   楼主、打脸了 ==========什么打脸了?欧冠?
  
  回复第4471楼(作者:@扰扰无心有 于 2014-05-01 14:09)   楼主五一去那玩? ==========
  和朋友到处逛逛……也没什么地方可以玩的
  
  过完五一,明天开更
  @这个夜不太冷 4480楼 2014-05-04 14:58:14
  五一休完,重新上自己不喜欢的班。楼主呢?
  -----------------------------
  楼主继续游手好闲...
  明成祖朱棣做的第二件事
  就是郑和下西洋
  由于中国在近代史上面,有着悲惨的被殖民史,所以研究历史的时候,郑和下西洋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浓墨重彩的说上一笔,不行...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话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面,研究这方面的人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避开了真正的问题,然后扯出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所以有时候我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经常想大喊一声
  我叫一声逗逼,你敢答应吗?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做了几件大事,迁都,几次北伐蒙古,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活,特别是北伐蒙古,纯粹是花钱不赚的事情,但是明成祖朱棣都做了,那么从这些事情上面就可以明显的知道,明成祖的钱也不是生出来的,但是为何明朝中后期一直存在中央政府财政拮据的问题,可见所谓下西洋劳民伤财的事情,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相反的事实是海禁之后,明朝政府就开始了财政拮据的状态,简单的逻辑都表明了,下西洋明显是明朝政府创收的行为,使得明成祖才能于在位期间,一边修北京,一边北伐蒙古
  我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现在搞历史的,基本上统统都是扯淡,那水平,除了懂得把中国的史料翻译成白话文,我不知道这帮人还懂什么
  别看西方史学起步晚,但是别人在这方面都比现在中国这批搞学问的人强
  很多人在明朝海禁的问题上面,就一个基调,中国近代的殖民史,其历史的拐角就在于明朝的海禁,然后看似痛心疾首的,满嘴放大炮
  但是事实是什么呢?
  整个明朝期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量,最后都流入到了明朝
  这说明什么?
  所谓的明朝海禁中断了中西方的交流,又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时的中国并不是白银的主要产地,但是为什么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新产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又是一个逗逼的扯淡
  那么,明朝海禁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不是什么情况
  海洋贸易赚钱,中国人不是现代才懂的
  现在搞历史的太多逗逼,所以看历史,历史上面的人也变成了跟自己一样的逗逼
  从宋朝开始,海洋贸易就成为了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朱元璋从江南起事,进而定鼎天下,你以为他不懂海洋贸易带来的财富?
  所以,朱棣作为明王朝诞生的见证者,他也懂得海洋的作用
  只不过在这件事上面,朱棣比朱元璋还要狠
  这世界上的事情,一个萝卜一个坑,朱棣在位期间,做了这么多大事,说难听点,花了那么多钱,这些钱是哪里来的?
  下西洋
  光光是几次远征蒙古还不算,又有安南之战,蒙古如果说是速战速决,那么安南就是战争泥潭
  纵观整个永乐期间,明朝对外战争的数量跟质量,比别人百年之间的总和还多,这些钱是哪里来?
  就是下西洋
  而且从对外战争的频率跟深度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从急停到骤然加速的过程
  怎么说?
  赚钱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
  特别是过去的王朝,很多时候,要打一场举国的战役,需要依靠几年的时间来准备,但是在这里,朱棣的所作所为,貌似直接跳过了这一阶段,貌似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
  要知道,朱棣即位的过程,还打了几年的靖难,这又是一个花钱的过程
  永乐大帝,这么绕眼的战绩,怎么来的?
  就是下西洋,而且我说了朱棣比朱元璋狠,也是这个原因
  他知道海洋贸易带来的财富,但是这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政府是无法直接插手的,真正主导海洋贸易的是江南的利益集团,然后政府通过这些利益集团,分享到了海洋所带来的财富
  所以,朱元璋建国那些年,在经济上的政策,是讲究修养生息的,在赋税上面不做太多的征收,说彻底一点,就是政府不跟民间争抢利益
  这也是朱元璋虽然在位期间,跟朝堂上跟文臣武将斗得你死我活的,但是问题都没有扩大,没有引起民间的反弹
  这就是朱元璋的聪明之处,看起来明朝初年,朱元璋把整个朝堂之上犁了一遍,而且是在天下初平的时候,但是整个社会没有反弹,就是朱元璋把斗争控制在朝廷之上,不涉及民间
  等于就是告诉大家,我收拾这帮人是我老朱家的私事,你们下面的人该赚钱的就去赚钱,各做各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下面赚钱的,他们的核心利益跟文官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
  商人也好,地主也罢,他们跟文官的合作是基于赚钱的目标上的,他们通过跟文官的合作,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需要通过朝廷来获得利益
  一朝天子一朝臣,真正的商人阶级,是不会把自己的生意完全托付在某个人身上的,因为这样做,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典型的例子太多
  所以,朱元璋收拾他的朝堂,但是不影响下面人的赚钱,下面人就不会理朱元璋
  但是到了朱棣,这个问题就发生了变化
  朱棣打仗打上瘾了,但是没钱
  怎么办?
  他想到了那帮靠海吃海富得流油存在
  税收什么的来钱太慢,终究是吃小头,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吃大头
  就是下西洋
  所以,下西洋的主持人是个太监
  太监在明朝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家奴是做什么的?
  自古以来,一个大族,涉及的东西方方面面,最核心的力量,要博弈于朝堂之上,出将入相的,这是一方面,但是大族之所以是大族,手里面的钱粮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当官有起起伏伏,是很难把握的,而金钱的传承,则平稳多了,所以传承百年的家族,就必须对应有庞大的家族资产,比如说,家里有几亩地?有几个店铺?
  这些谁来管?
  不是家奴,家奴没有那么犀利
  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内
  就是女家主
  所以,男主外,女主内的这个说法,对应的是古时候豪门大户的生活模式,其源头就是这里
  从这里延伸出来的东西,就多了,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大家知道,古时候的妇女地位不低就对了,甚至说难听一点,婆媳之争也源于此,争的就是这个财政大权,现在江南一带,还流行嫁女儿要备大量嫁妆的习俗,就是因为,女儿嫁过去了,就是要掌握一家的财政大权的,但是要知道你是一个新人,头上还有婆婆什么的,要竞争谈何容易?
  所以,有钱人嫁女,就要帮助女儿准备好一份够厚的嫁妆,帮助女儿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困难,搞到后面,什么妖蛾子都有了,嫁妆的问题,源于男主内,女主外的家族生活模式,但是后面学习的人,生搬硬套的成了什么...
  扯远了
  但是你要知道,古时候的妇女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意上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直观的管理到,那么要怎么办?
  靠的就是家奴了
  所以,说穿了,家奴就是帮助主人家实际赚钱的,上面的家主就是管查账
  这里又要扯一扯
  为什么古时候的妇女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讲究不抛头露面?
  这个东西,现在人是很难理解的,现代人谈及这个问题,说什么是破害妇女,又是扯淡
  简单说了,古时候豪门大户讲究这个东西,源于对于自己家人的保护
  因为古时候,世道是很混乱的,这些混乱,现在中国也还可以见到一些
  就是传说当中的拍花子
  专门拐卖妇女跟儿童的
  这个东西很难防,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女眷,说露骨一些,对于这些拍花子而言,那就是优质的目标,被人惦记了,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事了
  所以,有讲究的大户,就没有必要让自己家的女眷抛头露面,有事情就让家奴跑腿,想游玩就自己建个园林,也不必出门,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你越是让自己的女眷不抛头露面,就越说明你家能力大
  所以,抛头露面,就成为了衡量一个家族是否有实力的一个标准
  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那就不必扯这个了
  别人不抛头露面,是因为别人有家奴,不必事事躬亲,甚至要游玩,也有自己的私人园林,你没有那你就只能自己做了
  所以,到了后期,抛头露面就成为了一个大户跟小户的区别
  大家都想当大户,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都向这方面考虑,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风气,至于是否是东施效颦,我就不懂了
  扯远了
  在古时候,出一趟远门,那就是有见识的大人物,以明朝为例,出门是需要路引的,能随便走的人,就是有功名的人,所以,出门远游确实在某个程度上面是大人物的一个特征,如果是现代人来看,就是不可思议了,当然,事情是这么一说,这是明面上的说法,真正到了实际生活当中,路引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出门干嘛?
  农耕社会,赖以生存的就是那一亩三分地,谁没事抛开土地到处晃悠啊,所以,明面上,路引是限制古时候出游的一大因素,实际又是另外一回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出远门的无外乎几种人
  有功名的书生士子,但是这帮人数量太少
  还有就是行商,行商有一个特点,就是出门都是成群结队的,安全
  最后的,就是没有土地的,混迹社会的人了,那么这部分人,就没人知道他们是干嘛的了,所以,从某个方面而言,路引的存在,其实不是限制人出门的存在,而是类似于身份证的存在,有助于政府管制流动人口,其实重点就是第三类人
  妈蛋,又扯远了
  说回来,太监
  就是皇帝的家奴
  所以,说穿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明成祖朱棣看着海洋这么一块大蛋糕,但是自己只喝汤,十分不爽,所以就把太监代表郑和派来出去,自己也要在海洋这个问题上面捞一把,所以,明朝的海禁,出问题根本不是出海贸易事情的本身
  而是明成祖把家奴派出去参与分蛋糕这件事,彻底激化了江南利益集团跟皇室的矛盾
  所以,明朝有两大猛男
  一个是朱元璋,这位哥跟自己的臣子打得你死我活,但是明朝愣是一点情况都没有出,这位哥不仅仅猛,而且确实有手段
  第二位,就是朱棣
  这位哥打仗打上瘾了,蒙古打了几遍,安南这事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是位精力旺盛的哥
  但是最狠的是,他老爸把文武百官揍了一遍,他接着去抢了文武百官背后利益集团的蛋糕...
  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郑和代表皇室搞了个下西洋,而且目的还是为了帮朱棣敛财,在这件事上面,形势立马倒转,真的要做生意,特别是海洋生意,谁来都不够皇帝竞争啊
  所以,海洋贸易的那些年,皇室立马在海洋这块蛋糕上占据了大头,那你吃了大头,本来吃大头的江南利益集团,就只能喝汤了
  也正是因为皇室吃大头,战争狂人朱棣大帝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面,愉快的打了几仗,比他的子孙爽多了,他子孙就是想打都找不到钱来打仗,导致最后都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希望不打仗
  所以,海禁说穿了就是这么一个事
  海禁海禁,禁的只是不让皇室参与进海洋贸易罢了
  其实,海禁这件事,基本上就是整个大明朝的一个缩影
  明朝有两个库,一个是公家的,就是户部掌管的那个,还有一个就是皇帝的内库
  户部掌管的,依靠税收,然后支出也是维持整个朝廷的运行
  而皇帝的内库,就是老朱家自己的私库了,皇帝自己的家用,比如说打赏什么的,都是用内库,明朝的皇帝是没有权力动户部的钱,想用钱,就得从自己的内库拿,内库的钱怎么来?
  就是太监的作用了
  明朝太监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在京城内的,一个是外派的
  京城内的就是皇帝跟文武百官博弈的,外派的也有两个体系
  一个是监军,控制兵权的
  一个就是镇守,这个就是帮皇帝赚钱的
  整个大明朝,皇帝的文武百官的斗争史,也就是围绕这两个东西来的
  镇守太监出去帮主子赚钱,跟地方存在冲突,最高潮的时期,就是东林党跟太监互掐最严重的时期
  皇帝+太监VS文官+商人
  好吧,这是前言
  后面还有很多的故事,要知道,这些故事,贯穿了明朝一生
  @机械设计之工程师 4493楼 2014-05-05 14:40:06
  太黑 玩 什么游戏?
  -----------------------------
  LOL,撸啊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