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eygege 时间:2016-07-17 01:00:13
@258308910 2016-07-11 23:35:51
@红色皮鞋 时间:2016-07-11 19:27:05
楼主请解析下这个新闻:最大老板召开国有企业领导人会议,要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
感谢!!!!
——————————————————————————————————
接下来大家会看到非常多的超级大型国企合并。比如武钢、宝钢这种。
这样是为了走出去,避免恶性竞争压价,也是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我能说这是狗屁解析吗?楼主不知道企业规律吗?没有竞争,企业效率就会效率越低下吗?合并了就走出去了?没有效率和技术,你走哪去,死哪去?
炼粗钢这是欧日美澳都不玩的东西,你居然当成社会经济基础?你知道这基础多低级吗,你看看文明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不然自己丢人了都不知道,就像很多弱智说的 为了就业,为了很多人吃饭。
澳大利亚自己产煤,产矿,如果自己冶炼钢材,不考虑环境保护,成本不比国内低30%?
石油,电信为什么要拆分知道吗?就是当时效率太低下了。
国企什么时候走出去过?在国内靠低息贷款,免费拿地,行业垄断,不公平竞争,才做成这逼样,哪个国企出去不是撒钱,挣过一分钱了吗?放开垄断和公平招标的行业,你见过能生存下来的国企吗?
无视环境污染,亏损也要炼钢,出口钢铁和汽油换美金,再加上高大上的口号共给侧改革,牺牲了效率,公平,环境,牺牲了市场自动调节,在你眼里居然是社会经济基础,你不懂市场自我调节和共给侧改革的区别吗?我给你用一句话说一下,一个是企业主发现无利润了,自动停产破产,一个是为了维持部分人的饭碗,为了面子,就是让全国民众共同承担亏损也不让企业倒闭停产,就拖了几年来个共给侧改革。
你知道这个亏损怎么让民众承担的吗?政府补贴,银行兜底,央行放大水。
一句话看出你的无知和无耻,没有公平,没有环境概念,没有效率概念,你头脑里在想什么?
————————————————————————————————————
首先要说的是,我回复的只是现在的执政者这样做的理由以及将来可能的现状。初衷是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投资和准备。
楼主一直觉得,大家并不是靠精神生活来活着的,重要的是实际的好处,所以,我只是说出将来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权者这样做的理由。我并没有去鼓吹任何事情。
另外,将来国企是否合并,这个事情不是楼主决定的,如果您觉得肉食者鄙,不足以谋,请和政府去辩论,这里,您来错了地方。
一个政策的决定,除了经济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其中政治因素就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觉得如果政策出台,只考虑经济因素,这在政策的决定者来看,是非常不现实的,可以坦白的说,我国政策的决定,政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楼主并不是说这样做是对的,我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还是那句话,楼主是个务实的人,脱离实际来讨论,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
好了,终于到正题了,`(*∩_∩*)′
现代经济学中的竞争与市场之间一直在不断纠结着
首先,楼主是反对市场万能的观点的,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在经济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很遗憾,他不是万能的。这个东西大家稍微用思辨的方法想想就知道。如果是市场是万能的,那还发展经济学干嘛?直接所有的市场化不就好了么?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可以说,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一直在相互交替,首先是自由主义占领了经济学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古典主义),但是古典主义的盛行导致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来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罗斯福让国家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甚至当时很多人说罗斯福是共产党员,楼主也是醉了),最终结束了经济危机,同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也成了当时经济学的弄潮儿。凯恩斯盛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国家干预,导致的赤字高起又再次让自由主义盛行,再之后就又是新凯恩斯主义……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经济学的历史。其实这些理论的盛行,不仅仅是在国家政策上,在学术上也是如此,大家细心的可以看看诺奖经济学奖的颁布,基本都是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倡导者平分秋色。现代的经济学界对这两种思维可以说早就做到了兼容并包,近年好几次诺奖,很多都是同一个议题,完全相反的两种论调,共同获得诺奖。
可能有的同学问,中国历史上经济一直领先,有这种情况么?
楼主可以肯定的回答您,有!而且一直有!所谓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历史上大家看看比较好的朝代,基本都是一张一弛,以汉代为例,如果没有文景之治的轻徭薄赋(自由主义),就不会有武帝的开疆扩土(国家强力干预),汉代一朝,黄老之学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维一直在交替。类似的朝代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市场的地位,但是市场万能的想法,楼主是反对的。
下面再说到竞争。经济学上有个观点,竞争能让大家变得更好。楼主同意!但是注意,希望大家把竞争理解透彻。而不是说,竞争就是放开,大家拉开架子干,这个绝对是对经济学的曲解。所以我总说,有空儿的话,系统的读一读经济学的教材,不要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网上看到人家说竞争,你也跟着说,这样不好。
一样的,我们打个比方,大家知道经济学中的竞争,是说,我的商品价格按照生产该商品的成本加成一点点是最优的,也就是边际成本定价法。
比如,您做个烧饼卖,成本是5元,这个时候所有做烧饼的在一起卖,价格自然就会很低,比如是5.1元。这样整个社会是最优的,因为商品的价格压到最低,需求最大(烧饼价格低,当然买的就多),最后社会上生产了最多的烧饼。
但是,经济学中不全是卖烧饼的!还有一些初期成本很大的企业!比如天然气的输送!我管道铺好之后,进行输送,我的经济行为只是打开阀门,这个成本非常低。我如果要求社会最优的话,应该输送天然气只收打开阀门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几乎不存在(太低了)。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企业愿意做这个买卖。那这样输送天然气就会没有人做,最后呢?大家就没有天然气了!
这样的竞争不仅仅是不利,简直是有害的。因为这类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固定成本!这时候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就是错误的。
所以竞争要具体分析,不要一上来就喊市场市场,竞争竞争。楼主是支持竞争的!但是仅仅从经济学上来说,竞争都不是绝对的,更何况一个政策的制定?
好了,最后再回答您几个问题:
1、练粗钢的问题。楼主不知道您去过武钢、宝钢没有,楼主是去过的。
这些企业,很多楼都是刷卡才能把电梯按亮,里面的安保措施还是很不错的,难道里面都是炼粗钢的么?不可否认,国外的技术确实先进很多,我们很多钢确实做不了,但是您去找外国人,外国人会教你么?我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科技攻关,您不能这样抹杀很多科技前辈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
2、石油,电信为什么要拆分知道吗?这个问题,楼主还真知道。当时拆分,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消除垄断,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美国拆分的其实更多,而且是有法可依——反垄断法。我不知道您这个问题的意思在哪。。。
3、国企什么时候走出去过?我们国家走出去的企业还是不少吧?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企业投资失败,这个和我们的企业体制也有关系,但是您要是说,从来没走出去,这个说法很不准确。中国企业和十年前相比,国际化程度确实在提高。别的不说,现在您去很多中东、非洲国家,国产手机卖的不要太多哦。中东的通讯设施,据楼主所知,我们的份额还是很不错的。
4、您骂人,这样不好。
@258308910 2016-07-11 23:35:51
@红色皮鞋 时间:2016-07-11 19:27:05
楼主请解析下这个新闻:最大老板召开国有企业领导人会议,要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
感谢!!!!
——————————————————————————————————
接下来大家会看到非常多的超级大型国企合并。比如武钢、宝钢这种。
这样是为了走出去,避免恶性竞争压价,也是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我能说这是狗屁解析吗?楼主不知道企业规律吗?没有竞争,企业效率就会效率越低下吗?合并了就走出去了?没有效率和技术,你走哪去,死哪去?
炼粗钢这是欧日美澳都不玩的东西,你居然当成社会经济基础?你知道这基础多低级吗,你看看文明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不然自己丢人了都不知道,就像很多弱智说的 为了就业,为了很多人吃饭。
澳大利亚自己产煤,产矿,如果自己冶炼钢材,不考虑环境保护,成本不比国内低30%?
石油,电信为什么要拆分知道吗?就是当时效率太低下了。
国企什么时候走出去过?在国内靠低息贷款,免费拿地,行业垄断,不公平竞争,才做成这逼样,哪个国企出去不是撒钱,挣过一分钱了吗?放开垄断和公平招标的行业,你见过能生存下来的国企吗?
无视环境污染,亏损也要炼钢,出口钢铁和汽油换美金,再加上高大上的口号共给侧改革,牺牲了效率,公平,环境,牺牲了市场自动调节,在你眼里居然是社会经济基础,你不懂市场自我调节和共给侧改革的区别吗?我给你用一句话说一下,一个是企业主发现无利润了,自动停产破产,一个是为了维持部分人的饭碗,为了面子,就是让全国民众共同承担亏损也不让企业倒闭停产,就拖了几年来个共给侧改革。
你知道这个亏损怎么让民众承担的吗?政府补贴,银行兜底,央行放大水。
一句话看出你的无知和无耻,没有公平,没有环境概念,没有效率概念,你头脑里在想什么?
————————————————————————————————————
首先要说的是,我回复的只是现在的执政者这样做的理由以及将来可能的现状。初衷是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投资和准备。
楼主一直觉得,大家并不是靠精神生活来活着的,重要的是实际的好处,所以,我只是说出将来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权者这样做的理由。我并没有去鼓吹任何事情。
另外,将来国企是否合并,这个事情不是楼主决定的,如果您觉得肉食者鄙,不足以谋,请和政府去辩论,这里,您来错了地方。
一个政策的决定,除了经济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其中政治因素就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觉得如果政策出台,只考虑经济因素,这在政策的决定者来看,是非常不现实的,可以坦白的说,我国政策的决定,政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楼主并不是说这样做是对的,我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还是那句话,楼主是个务实的人,脱离实际来讨论,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
好了,终于到正题了,`(*∩_∩*)′
现代经济学中的竞争与市场之间一直在不断纠结着
首先,楼主是反对市场万能的观点的,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在经济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很遗憾,他不是万能的。这个东西大家稍微用思辨的方法想想就知道。如果是市场是万能的,那还发展经济学干嘛?直接所有的市场化不就好了么?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可以说,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一直在相互交替,首先是自由主义占领了经济学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古典主义),但是古典主义的盛行导致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来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罗斯福让国家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甚至当时很多人说罗斯福是共产党员,楼主也是醉了),最终结束了经济危机,同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也成了当时经济学的弄潮儿。凯恩斯盛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国家干预,导致的赤字高起又再次让自由主义盛行,再之后就又是新凯恩斯主义……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经济学的历史。其实这些理论的盛行,不仅仅是在国家政策上,在学术上也是如此,大家细心的可以看看诺奖经济学奖的颁布,基本都是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倡导者平分秋色。现代的经济学界对这两种思维可以说早就做到了兼容并包,近年好几次诺奖,很多都是同一个议题,完全相反的两种论调,共同获得诺奖。
可能有的同学问,中国历史上经济一直领先,有这种情况么?
楼主可以肯定的回答您,有!而且一直有!所谓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历史上大家看看比较好的朝代,基本都是一张一弛,以汉代为例,如果没有文景之治的轻徭薄赋(自由主义),就不会有武帝的开疆扩土(国家强力干预),汉代一朝,黄老之学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维一直在交替。类似的朝代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市场的地位,但是市场万能的想法,楼主是反对的。
下面再说到竞争。经济学上有个观点,竞争能让大家变得更好。楼主同意!但是注意,希望大家把竞争理解透彻。而不是说,竞争就是放开,大家拉开架子干,这个绝对是对经济学的曲解。所以我总说,有空儿的话,系统的读一读经济学的教材,不要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网上看到人家说竞争,你也跟着说,这样不好。
一样的,我们打个比方,大家知道经济学中的竞争,是说,我的商品价格按照生产该商品的成本加成一点点是最优的,也就是边际成本定价法。
比如,您做个烧饼卖,成本是5元,这个时候所有做烧饼的在一起卖,价格自然就会很低,比如是5.1元。这样整个社会是最优的,因为商品的价格压到最低,需求最大(烧饼价格低,当然买的就多),最后社会上生产了最多的烧饼。
但是,经济学中不全是卖烧饼的!还有一些初期成本很大的企业!比如天然气的输送!我管道铺好之后,进行输送,我的经济行为只是打开阀门,这个成本非常低。我如果要求社会最优的话,应该输送天然气只收打开阀门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几乎不存在(太低了)。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企业愿意做这个买卖。那这样输送天然气就会没有人做,最后呢?大家就没有天然气了!
这样的竞争不仅仅是不利,简直是有害的。因为这类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固定成本!这时候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就是错误的。
所以竞争要具体分析,不要一上来就喊市场市场,竞争竞争。楼主是支持竞争的!但是仅仅从经济学上来说,竞争都不是绝对的,更何况一个政策的制定?
好了,最后再回答您几个问题:
1、练粗钢的问题。楼主不知道您去过武钢、宝钢没有,楼主是去过的。
这些企业,很多楼都是刷卡才能把电梯按亮,里面的安保措施还是很不错的,难道里面都是炼粗钢的么?不可否认,国外的技术确实先进很多,我们很多钢确实做不了,但是您去找外国人,外国人会教你么?我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科技攻关,您不能这样抹杀很多科技前辈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
2、石油,电信为什么要拆分知道吗?这个问题,楼主还真知道。当时拆分,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消除垄断,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美国拆分的其实更多,而且是有法可依——反垄断法。我不知道您这个问题的意思在哪。。。
3、国企什么时候走出去过?我们国家走出去的企业还是不少吧?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企业投资失败,这个和我们的企业体制也有关系,但是您要是说,从来没走出去,这个说法很不准确。中国企业和十年前相比,国际化程度确实在提高。别的不说,现在您去很多中东、非洲国家,国产手机卖的不要太多哦。中东的通讯设施,据楼主所知,我们的份额还是很不错的。
4、您骂人,这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