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呵呵,好的,楼上兄台很热情很好学啊!
  又翻页了,多谢大家支持了!继续努力了!
  242、离魂记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河北清河人张镒,在衡州(湖南衡阳)为官,张镒为人恬淡好静,估计是因为太酷了,也没什么朋友,却也知足常乐怡然自得。张镒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早夭,只留下幼女倩娘,视为掌上明珠。倩娘自小生得俊俏,且聪慧过人,张镒夫妻就指着这一个女儿过活了,疼爱有加。
  张镒的外甥王宙,本是太原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就跟着舅舅张镒长大。王宙是个神童,自小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再加上长得帅,深得张镒喜爱。张镒经常说:“等你长大了,我就把倩娘嫁给你!”
  王宙乐不可支,马上答道:“好啊好啊,舅舅可说话算话啊。”惹得张镒大笑一场。
  王宙和倩娘就这么青梅竹马地一块长大,情愫暗生你侬我侬,一家人却不知晓。
  一晃多年过去了,王宙和倩娘都已长大成人。张镒也不知是缺心眼还是脑袋被门挤了,偏偏忘记了当年的承诺,死活不愿女儿嫁给外甥(莫非他观念超前,担心他们近亲结婚?)。张镒一个幕僚给倩娘说了一门亲事,张镒问都不问满口答应。倩娘得知,极为愤懑,卧床不起。王宙怨恨不已,但寄人篱下,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托词要赴京赶考,跟张镒告别。张镒心知肚明,巴不得王宙早点离开呢,假意挽留再三,就给了王宙一笔银子,派人租了船,送他上了路。
  王宙登船北上,心中悲愤莫名,但又无可奈何。船行几重山,天色已晚,船家靠岸歇息。王宙在船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不觉泪眼涟漪。忽然,听见岸上有人急急走来,顷刻近前敲打船舷。王宙连忙起身,不禁大吃一惊——居然是倩娘光着脚丫子披头散发跑来了!
  王宙心头狂喜,一把将倩娘搂在怀里,说道:“你怎么来了,这不是在做梦吧?”
  倩娘泪如雨下:“不是做梦,是真的!你我情深意重,怎肯相弃?我父亲把我强许给别人,我誓死不从!我是跑出来的,从今往后,你我再不分离了!”
  王宙感动不已,当即将倩娘藏进船舱,马上令船家开船,连夜逃走。私奔可不是闹着玩的,王宙决定不再进京,而是取道巴蜀,到四川去安身立命。一路风霜,颠沛流离几个月后,王宙、倩娘来到四川,在此勉强安了家,虽然清苦些,但两口子郎情妾意相敬如宾,小日子过得也很甜蜜。
  一晃五年过去了,倩娘为王宙生下两个儿子,一家四口共聚天伦其乐融融,却与张镒断绝了消息。倩娘思念父母,常夜半醒来,独自垂泪。王宙察觉,也很是理解。倩娘哭道:“当年我为私情跟你逃奔到此,虽然柔情蜜意,却是不忠不孝啊!五年了,父母音讯全无,不能不伤心欲绝啊!”
  王宙也黯然道:“唉,你别哭了,我们这就回去见他们!生米煮成熟饭了,想必舅父舅母也不会再干涉我们了!”
  倩娘一想也对,破涕为笑。
  夫妻二人把家还,扬帆而行,转眼来到衡州码头。王宙为防万一,决定先一个人去拜见舅父舅母(当然也是岳父岳母),让妻儿等候消息。
  王宙来到张镒家,跪地谢罪,把事情经过一一讲明。
  张镒听完傻眼了,笑道:“小子,你是不是傻了啊?这不是胡说八道嘛!你表妹倩娘卧病在床已经五年了,门都没出去过,怎么可能跟你私奔四川还生俩儿子呢?”
  王宙瞠目结舌:“不可能啊!岳父大人,您要是不信,去码头看看啊,倩娘和我们的俩儿子就在船上等着呢!”
  张镒大惊失色,忙令下人跟着王宙去码头查看,果然见倩娘神采奕奕地待在船上,见家人来,倩娘笑吟吟地问道:“几年不见了啊,我爹娘还好吗?”
  下人吓坏了,吱哇乱叫抱头鼠窜。回到张宅向张镒禀报。
  张镒惊骇不已,赶紧进屋探视女儿,没想到的是,久病在床的倩娘已经起来梳妆打扮了,脸上一点病容都没有,面如桃花喜笑颜开。
  不一会儿,王宙和倩娘从码头赶来,步入正厅。屋内的倩娘也走了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两个倩娘不但容貌身姿一模一样,就连装扮衣饰也都一般无二,二人相视一笑,渐渐靠近,霍然合为一体,变成了一个倩娘!
  张镒惊骇之余,叮嘱家人不得泄露此事。
  一家人终于团圆,得以共聚天伦。
  美好的结局啊!
  
  
  四十年后,王宙、倩娘夫妻亡故,他们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做到了县丞县尉这样的小官。
  作者陈玄祐小时候就听过这则奇闻,不过道听途说,每次听到的内容都不大一样,口口相传,难免添油加醋,这也是常理。
  唐代宗李豫大历末年(779年),陈玄祐遇见莱芜县令张冲规,张冲规是张镒的堂侄,所以对此事知之甚详,就跟陈玄祐详细地讲了一遍,陈玄祐听完之后震撼不已,就把它记了下来,遂成此篇千古奇文。
  
  
  唐 陈玄祐 (本文收录在《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八,原题《王宙》)
  
  243、庐江冯媪传
  
  冯媪,是庐江(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市井贱役的老婆,丈夫早死,膝下无儿无女,家徒四壁人又邋遢,招致邻里厌弃。
  唐宪宗李纯元和四年(809年),安徽、湖北一带闹灾荒,冯媪孤苦无依缺衣少食,就想到舒城(今安徽潜山)要饭。一路步履蹒跚餐风露宿,又遇上风雨交加,无奈之下,到一株大桑树下避雨。夜半时分,雨终于停了,冯媪饥肠辘辘,担心睡过去就醒不了了,挣扎着起身继续上路,见路边有处房子,灯火通明。一个二十多岁的美貌女子靠在门口哭泣,身下一个三岁小孩牵着她的衣角,低声哭道:“妈妈,别哭了,别哭了!”
  可怜的孩子,还在安慰母亲!
  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凶神恶煞地在旁边怒声说着什么,好像是要赶女子离开,那女子浑身发抖,像是在哀求。
  冯媪看不过眼了,冲上前去,老头和老太婆见有人来了,默然离去。
  女子这才止住哭泣,请冯媪进屋坐下,置办茶饭果品,请冯媪吃,又铺床叠被整理妥当,以待冯媪饭后安寝。
  冯媪早饿得不行,狼吞虎咽起来。
  一通风卷残云,冯媪已经吃饱。她见女子风姿绰约衣饰华丽,但面有戚容,不禁好奇地问道:“看你相貌,像是大家里的夫人,怎么在这荒山野岭啊?有什么难心事啊?”
  女子指着身边的小女孩说道:“她的爹爹,也就是我老公,明天就要娶新夫人了!”
  冯媪不禁恼怒:“有这等事?刚才那老头老太太是什么人啊?”
  女子说道:“是我公婆啊,他儿子要娶新媳妇了,今天他们来,就是想向我索要竹筐、刀尺那些祭祀用的东西,好交给新夫人,我不愿给,他们就骂我,赶我走!”
  冯媪不禁咬牙切齿:“这世上还有这么没良心的人啊!”
  女子说道:“我本是淮阳县令梁倩的女儿,嫁到他们董家已经七年了,生下两男一女,也算尽守妇道了。现如今,女儿归我,儿子归他了!”
  冯媪怒了:“什么?太欺负人了!他究竟是谁?”
  女子抽泣道:“他叫董江,官居酇县(今安徽全椒县西南)县丞,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却对我如此绝情啊!”
  冯媪气得直跳脚,大骂良久,却也无可奈何。女子整整哭了一晚上,肝肠寸断。冯媪在旁安慰,也是无补于事。
  第二天一早,冯媪辞别上路。走了二十里,来到桐城县。县城东门有处大宅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冯媪赶紧去凑热闹,才知道是董江娶亲。
  冯媪一听董江的名字,就怒从胆边生,说道:“这个董江,恬不知耻!明明有老婆,还娶什么亲?”
  街坊有人说道:“你这疯婆子胡说什么?董大人的老婆和女儿早就死了!董大人续弦,天经地义嘛!”
  冯媪不屑:“胡说!昨晚我赶路遇上大雨,还在董夫人梁氏的住处歇息了一晚呢!”
  街坊大惊失色,问她具体地点。冯媪一说,居然是董夫人的墓地所在!冯媪又说及昨晚见到的两个老人的相貌,居然是董江死去多年的父母!
  这下可闹翻天了,冯媪半夜撞鬼了,居然搅得董江婚礼都办得不痛快。董江大怒,派衙差驱逐冯媪。冯媪撒起泼来,在城中大肆宣扬昨夜奇遇,城中百姓无不惊叹。当晚,董江洞房花烛,却也心神不宁长吁短叹起来。
  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回京述职,途径汉南(今属湖北武汉市),与渤海人高钺、天水人赵攒、河南人宇文鼎相会于驿馆,谈天说地通宵达旦,高钺说起此事,李公佐为之作传。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啊!
  
  
  唐 李公佐《庐江冯媪传》(收录在唐人陈翰的《异闻集》)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7-16 12:18:00
    只是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在哪
  
  
  呵呵
  寓意很简单啊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啊!
  作者:wolm 回复日期:2010-7-17 11:58:00
    虽然很多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不过听Lz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且幽默诙谐妙语如珠,仍旧不自觉被吸引住了呢,呵呵~~~
    
    很不明白为毛N多导演放着这么多精彩丰富的素材不用,抢孝帽子一般你方翻罢我登场没完没了地折腾名著及非名著到底作咩啊
  
  很简单啊,因为他们没文化,不看古书啊!呵呵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7-17 8:39:00
    媪,是老太太的意思?
    怎么读啊?原谅我的无才
  
  媪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媪 ǎo
  部首笔画
  部首: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五笔86:VJLG 五笔98:VJLG 仓颉:VABT
  笔顺编号:531251125221 四角号码:464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AAA
  
  基本字义
  
  1. 古代对妇女的通称。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女,昷( wēn)声。本义:对老年妇女的敬称)
  2. 同本义 [old woman]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 长安君。——《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媪妪(年老的妇女)
  4. 对妇女的通称 [woman]
  昂年五岁,乳媪(奶母)携抱匿于庐山。——《南史·袁昂传》
  5. 母亲 [mother]
  卫君自请薄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244、卖书叟
  
  董生,山东人,品格出众聪明过人,且博学多才为人豪爽,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将来必成大器,自己也不禁沾沾自喜。
  有位卖书的老者,经常到他书斋来,老者擅长星象之术,推断吉凶祸福无不灵验。他为董生推算道:董生四十岁时,当为封疆大吏,其后可位列王侯富贵一生。董生很是开心。老者又将董生过往之事推算一遍,大多准确,令董生惊叹不已。二人引为莫逆之交,董生凡有疑难之事,都向老者请教,老者打上一卦,多能为之解惑,董生叹服。
  一天,董生请老者在家中饮酒,天色已晚又下起雨来,董生就请老者在他家安歇。老者起初不大乐意,再三推辞,可是雨越下越大,雷电交加,董生又殷勤备至,老者就不便多说,只好客随主便了。
  临睡前,老者再三叮嘱:“我睡相不好,你可千万别来偷窥我啊,切记切记啊!”
  不说则罢,老者这一叮嘱,董生反倒起了疑心。夜半时分,大雨停歇。董生蹑手蹑脚来到客房,见一个硕大无朋的大壁虎伏在床上鼾声如雷。董生这才恍然大悟——这老头原来是个妖精!
  董生恼怒,趁他熟睡,拔刀将他砍成两段,登时血溅五步当即毙命。
  当晚,董生做了噩梦——老者鲜血淋漓呼啸而来,大喝道:“我本来觉得你够意思,前程远大身有煞气,这才答应住在你家,躲避今夜雷劈。没想到,遭了你的毒手!可怜我数百年修炼,一朝化为乌有了!你我相交多年素无仇怨,既然得知我的真面目,绝交就行了,何苦下狠手杀了我?切骨之仇誓死相报!你等着吧!”
  董生惊叫醒来,已是汗如雨下,心中很是惊恐。为了保命,董生多方请来得道之士,为他贴符诵咒,每日不敢停歇。从那儿以后,董家乌烟瘴气,每日都有道士、和尚出入,设醮做法事,搞得全家都崩溃了,董生也日渐着迷,深陷其中。
  后来,董生加入白莲教,修习撒豆成兵的妖术,又召集众多亡命之徒,占据附近几座大山,自称山大王,扯旗造反。官军几次围剿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自此更加得意忘形,以为天命所归。
  好景不长,僧格林沁统率大军蜂拥而至,董生及其党羽灰飞烟灭,董家惨遭灭门。
  所谓位列王侯,原来是自封的山大王,不知跟害死卖书老者有没有关系?
  
  
  清 李庆辰《醉茶志怪》
  
  估计下个月就印刷出来了,到时候会通知大家的!多谢支持了!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10-7-17 21:31:00
    所谓位列王侯,原来是自封的山大王,不知跟害死卖书老者有没有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有关系。胸中不容方物的,岂可位列王侯?就算列上去了,也必招横祸。
    况戗杀恩人师友,再大的福报也瞬间堙没。
    想当年,李密也有帝皇之象,且威望比李渊李世民还大。没想到,他嫌忌提携他的恩人碍事,竟设局杀害。从此之后,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做啥事啥不成,以至于后来连个容身之地也没有。
  
  
  
  很有道理啊!
  作者:yuncld 回复日期:2010-7-18 10:44:00
    胸中不容方物,岂可位列方候
  
  厉害啊!
  245、鸡井
  
  江夏有位林主簿,生性残忍暴虐,嗜赌如命。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跟他一个德性,刁蛮任性胡作非为,林主簿还疼爱有加。这林小姐特别喜欢杀鸡吃鸡,每日上手拔鸡毛、割鸡脖子、把鸡开膛破肚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林主簿发起狠来,勒令属下小吏每天供应他女儿两只鸡来,否则定要严惩。小吏忌惮林主簿的淫威,只得小心巴结,每日供应不断。
  一日,林小姐刚要杀鸡,那鸡似乎意识到命不久矣,奋力挣扎逃脱,林小姐怒了,紧追不舍。鸡跳进院北侧一个枯井里,林小姐也不要命了,跟着跳了进去,人和鸡再也没出来。
  林主簿一家吓坏了,连忙赶到枯井旁,见井口处黑气蒸腾而起,好像炊烟一样呛鼻,都惊呆了。
  林家人大哭起来,可没一个人敢下井去救人,街坊邻居闻讯赶来,大多幸灾乐祸隔岸观火。
  林主簿急了,悬赏重金请人下井救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杀猪的小子立马拍胸脯子,拴一根绳儿就下井了。
  杀猪的还没到井底,就看见井下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的水翻涌沸腾,锅下面柴禾燃起熊熊烈火,热浪滚滚袭上来,把杀猪的小子热够呛,但赏金实在是太诱惑了,杀猪的还是硬着头皮往下出溜,不料,有东西顶住了他的脚,厉声喝道:“小子,不关你的事,赶紧滚吧!否则,要你小命!”
  杀猪的低头看时,却不见一个人影!
  闹鬼了!
  杀猪的吱哇乱叫爬了出去,仓皇逃离。
  所有人都吓坏了,林主簿也是面无人色,再不敢说半句话。
  过了许久,井下黑气逐渐消散,林主簿使人下井,井底只有鸡骨一具、人骨两具,都像是被煮熟了一般,还微微发烫。不知何故。
  
  一只鸡堕井,林小姐随后堕井,后来为什么发现井底有鸡骨一具、人骨两具呢?岂不是多了一具人骨?怪哉怪哉!
  
  北宋 徐铉 《稽神录》
  
  
  作者:不如做妖 回复日期:2010-7-19 12:25:00
    越来越好看了。看这些现实案例(我相信纯朴的古人是不会无聊到编故事说谎的,文学加工当然可能也有),比纯粹说教式地让人遵循天地人之道,遵守礼义伦常要更有说服力。可惜现在的媒体都宣传了些什么垃圾啊?!暴力、色情、以丑为美、以无耻为光荣……唉呀,老人家我实在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传统美德丧失之后,人类并没有因此进步,反而由于道德的沦丧得到了现世报,在受报时又不明所以,反而造作更多恶业来自我平衡,如同为了止息头痛而以头撞墙,饮鸩止渴,恶性循环。其实很多道德约束是对人的保护,比如攀登悬崖时,如果没有两旁的护栏为约束,那岂不嗝得痛快!
    哦,罗嗦了罗嗦了……继续看故事。
    支持楼主大人!大人辛苦了!
  
  
  说的太好了!我也觉得很多志怪小说都是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啊!
  作者:黄室锦 回复日期:2010-7-20 10:41:00
    倩娘的故事应该是真!相似的事情古书及佛教的文字中多有记载!
  
  没错,很多故事都有其渊源啊!
  246、鼠精
  
  北宋时,建康(今江苏南京)有一人吃鱼,把鱼头扔在地上。忽然,墙壁下老鼠洞内狂奔出来一人一骑,人和马都不及一尺长,小马神骏非常,小人儿英姿飒爽,铠甲鲜亮手持一杆长槊,径直奔到鱼头前,用长槊刺穿鱼头,提了起来,又策马回转,奔入老鼠洞内。
  那哥儿们已然看傻了,跟邻居说谁都不信,无奈之下,又买了鱼头扔在地上,请众人来观看。果然,小人儿小马闻着味儿就出来了,风驰电掣地取走鱼头,如此来回四次。众人都看呆了。
  这哥们儿就犯嘀咕了,马上拆毁墙壁掘地三尺,发现几只硕大无朋的老鼠在啃咬鱼头,一见人就望风而逃,众人想抓但已经来不及了。几个鱼头残存,一边还有一根筷子,想必就是那根长槊了,只是铠甲和小马都不见踪影。众人引以为怪,让那哥们儿搬家以辟邪祟,但他执意不听,很快就暴病身亡了。
  
  
  小时候听我奶奶讲过,她说老辈儿人都见过类似的小人儿小马奔驰呼啸,争抢肉食,往往见到它的人很快就去世了。
  我想,应该是鼠精作祟吧?似乎隐喻着鼠疫的肆虐。
  
  
  北宋 徐铉《稽神录》
  
  2079#作者:不如做妖 回复日期:2010-7-20 16:13:00
    记得镜花缘上也有那样的小人,叫“肉芝”,说是吃了可以成仙或者至少长生不老。莫非其实是老鼠精?
  
  
  应该不是的,只要是妖精,都想化为人形!
  247、青州客“鬼国奇遇记”
  
  五代梁朝时,青州有位生意人乘船出海,途中遇到风浪,漂流到一处海岛,远远望去,岛上山川城郭历历在目,一如中原,不禁很是兴奋。
  船上向导说道:“我出海多年从未来过这地方,不过我听说,鬼国就在近处,莫非这里就是鬼国?”
  青州商人一听两眼放光:“鬼国?太刺激了!上吧!”
  一行人登上岸,朝着城郭方向一路前行。一路之上,但见村庄田舍庄稼地,都跟中原一样,遇上当地人,青州商人连忙行礼搭讪,但对方都熟视无睹,没一点反应,不觉纳闷。
  来到城门外,青州商人向守城军士作揖,自报家门,但还是被当成透明的,军士们似乎压根都看不见他们。无奈之下,一行人进入城内,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城中百姓个个红光满面锦衣玉食,高门大宅一座接着一座,气派非凡,连一个乞丐或者穷人都看不见,更没见着什么贫民窟,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
  青州商人不禁嘀咕:“这哪里是鬼国,分明是天堂嘛!”
  向导也不禁看得傻眼:“是啊,就是他们看不见也听不见我们,聊不成天啊!”
  青州商人笑道:“怎么?想在这儿办暂住证啊?”
  向导:“要真行的话,我还真赖在这儿不走了!”
  青州商人指着不远处巍峨的宫殿,笑道:“既来之则安之,他们看不见我们也好,那不是王宫吗,进去看看吧,指定没人拦!”
  一行人大步流星,径直进入王宫。
  大殿之上,君王正在大摆宴席招待群臣,美酒佳肴山珍海味令人眼花缭乱,丝竹之声仙乐飘飘,宫装美女舞姿曼妙。君臣觥筹交错,衣冠服饰、案几、礼仪也跟中原一样。
  青州商人不觉很是震撼,赶紧上前行礼,君王依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不禁逼近君王,甚至用手在君王眼前晃动,但他还是没反应。
  突然,君王怪叫一声昏厥于地,大殿之上乱作一团,大臣赶紧招来巫师做法。巫师顷刻而至,煞有介事地巡视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君王这才苏醒。
  君王问道:“刚才突然眼前一黑,似乎有什么东西近在眼前,却又看不到,到底怎么回事?”
  青州商人不禁大惊,赶紧躲到一边。
  巫师似乎能看见他们,但没有揭破,笑道:“大王勿忧,有阳间人偶然到此,阳气逼人,这才导致大王不适,您放心好了,他们很快就走了!”
  君王吃惊:“啊?阳间人?天啊,他们怎么来这儿了?太恐怖了!这可怎么好啊?”
  巫师笑道:“没关系了,给他们弄一桌美酒佳肴就行了!”
  君王这才长舒一口气,马上命令整治酒席。很快,一桌丰盛的席面准备好了,君王、群臣在巫师的指挥下,冲着青州商人站立的方向祈祷,搞得几个人很不好意思。
  青州商人笑道:“既然人家一番好意,那咱们就却之不恭了,吃吧!”
  一行人冲上供桌前,胡吃海塞起来,转眼间风卷残云酒足饭饱。
  一行人原路返回,城中百姓还是一如既往地看不见他们。
  很快返回船上,几个人不免意兴阑珊恋恋不舍。
  起风了,船扬帆离去。一行人很顺利地回到中原。
  当时,贺德俭是青州节度使,跟魏博节度使杨思厚关系很好,贺德俭命令这位青州商人出使魏博,青州商人就将“鬼国奇遇记”告诉了杨思厚,杨思厚帐下幕僚范宣古在座,亲闻此事很是惊异,就将它记录了下来。
  
  
  霍金曾说: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你其实是处在同一个宇宙之中的,只是身处不同的空间罢了。
  这则故事很神奇,鬼国人看不见、听不到甚至还害怕阳间的人,就好像阳间的人害怕撞鬼是一样的。
  而阳间阴间,似乎就是不同的空间罢了。
  
  
  北宋 徐铉《稽神录》
  算得上古代异度空间啊!
  248、画壁
  
  江西人孟龙潭和朱举人旅居京城时,偶然来到一处寺院,只见殿宇禅房都很寒酸局促,一副破败之象。寺内只有一个老和尚挂单,一见客人到,立刻来了精神,殷勤相迎,主动做向导,请二人四处参观。
  大殿内有南朝时著名高僧宝志和尚的塑像,倒也普通。塑像两侧的壁画却非比寻常,画工精妙绝伦,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朱举人不禁看傻眼了,来到东侧面,东侧壁画画的是散花天女,摇曳生姿飘飘欲仙,内有一垂髫少女,手中拈着一支鲜花,微笑着看着他,朱唇欲动眼波流转。朱举人不觉怦然心动,凝神注目良久,三魂七魄已被那少女夺了去,身形飘忽足下生烟,不觉已经进入壁画之内。
  朱举人恍恍惚惚心醉神迷,抬眼四处张望,但见亭台楼阁重重叠叠,自知已不再人世间了。一个老和尚在殿上讲经说法,座下侧耳倾听的人围坐一团,朱举人也凑到人群中看热闹。忽然,觉得有人在背后拽他的衣角,回头一看,居然是那位冲他微笑的美貌少女。还没搭讪,美女已然含羞离去,朱举人像吃了迷魂药似地紧随不舍,过了几道曲栏,来到一处小宅院前,朱举人心生犹疑,不敢向前,美女却在花丛中回眸一笑,轻轻招手,朱举人再也按捺不住了,径直入内。美女闺房没有别人,朱举人色胆包天,一把将美女揽在怀里,美女也是半推半就欲拒还迎,当晚,二人极尽缠绵共赴巫山。
  事毕之后,美女仓促离开,临行前叮嘱朱举人千万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以免被人察觉,朱举人自然应允。美女锁上门,蹑手蹑脚而去,直到天黑才又返回,二人再次共度春宵。
  如此两天过去了,美女的几个同伴逮到了朱举人,便讥笑美女:“肚子里恐怕都有野种了,还垂着头发装嫩呢?”
  美女不禁害羞起来,几个女伴七手八脚取来发钗梳子,为她梳妆打扮,挽了发髻做小娘子装扮。
  一姐妹笑道:“哎呀,这样才像个小媳妇儿嘛!姐妹们,我们该走了,别妨碍人家了,再不走,可惹人厌了!”
  一帮小妞叽叽喳喳啼笑不已,纷纷离去。
  朱举人再仔细看那美女,发髻高耸,鬟凤低垂,越发显得成熟妩媚美艳不可方物。美女也显得娇羞不已,二人再度相拥缠绵。
  忽然,听到屋子外面皮靴踏地、锁链叮当的声响,紧接着人声鼎沸一片嘈杂,似乎出了什么乱子。美女惊起,和朱举人一起向外偷窥,只见一个身穿金甲的军士,面黑如漆傲然挺立,手里挥动着铁锁链,耀武扬威。
  姐妹们环绕在他身前,惊惧的样子。
  金甲士喝道:“人都到齐了没有?”
  美女们齐声答道:“到齐了!”
  金甲士:“要是胆敢藏匿下界凡人,赶快自首,否则被查出来,可是死罪!”
  美女们自然矢口否认。
  金甲士不大相信,转身四处查看。
  美女登时吓坏了,赶紧让朱举人藏到床底下,自己跳后窗逃走了。
  朱举人躲在床下屏住呼吸,只觉金甲士进屋搜查片刻,一无所获,也就离开了。外面喧嚣声脚步声渐渐远去,朱举人心里稍稍平静了下来。刚想钻出去,又听到院内喧哗,不得不咬牙坚持。不知道在床底下趴了多久,朱举人觉得耳边蝉鸣不可断绝,眼中似火烧一般灼热疼痛,令他是可忍孰不可忍却又不得不忍!他在等待着爱人的归来,望眼欲穿之间,似乎已经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是怎么来到这儿的。
  
  话分两头。
  孟龙潭还在观赏壁画,回身一看同伴朱举人消失了!
  左等右等不见返回,孟龙潭不禁问身边的老和尚:“哎,我那哥们儿哪儿去了?”
  老和尚笑道:“去听讲经说法去了!”
  孟龙潭:“去哪儿啊?”
  老和尚高深莫测地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孟龙潭不耐烦了:“那究竟是哪儿啊?”
  老和尚用手指弹了弹墙壁,喝道:“朱施主,玩儿这么久该回来了吧?”
  孟龙潭很是纳闷,打眼一看,壁画上居然有朱举人的画像,侧耳倾听的样子,好像是听到和尚叫他了。
  孟龙潭惊骇不已,说不出话来。
  老和尚再次呼叫:“朱施主,你哥们儿都等急了,快回来吧!”
  话音刚落,朱举人的画像就像一片纸一样从墙壁上飘飞落下,转瞬间恢复本相!只见他面如死灰目瞪口呆,好像丢了魂似的。孟龙潭上前摇晃他,询问他是怎么回事。
  
  原来,朱举人还在床底下等着爱人,就听见有人敲击床帮子,声如雷鸣震耳欲聋,震得朱举人直头晕,只得从床下跳出来,一出来就两脚踏空,这就回到人间了。
  孟龙潭听朱举人的描述,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羡慕嫉妒恨,拉着朱举人就去看东侧壁画。
  果然,那位垂髫拈花少女已经变成云鬟高耸的少妇了!
  朱举人黯然失色,忙问老和尚是何缘故。
  老和尚笑道:“幻由心生,我哪知道怎么回事啊!”
  朱举人闻言,似懂非懂,回想跟那美女缠绵情事,如今难觅芳踪,不禁心下黯然,恋恋难舍。再去看那壁画,却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孟龙潭强拽着朱举人离开了寺院。
  孟龙潭没好气儿地说道:“你还当真了?心里有就得了,何必执着呢?”
  朱举人白了他一眼:“换做是你,又当如何?”
  孟龙潭想了想,不禁一笑:“说的也是!”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