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249、王道平掘坟娶妻
  
  秦始皇时,长安人王道平,自幼和邻居唐叔偕的女儿唐父喻相好,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王道平聪明伶俐长得又帅,唐父喻容貌秀丽温柔娴淑,两家人都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就相约成年后为他二人成婚。
  不料,横生枝节,秦始皇征召大军开赴岭南,王道平正在征召之列。皇命难违,王道平和唐父喻依依惜别,临行前立下重誓,誓结连理此生不渝。
  一晃九年过去了,王道平音讯全无,王家也家破人亡。唐父喻却成了“剩女”。唐叔偕不愿女儿白白浪费青春,就私做主张,将她许配给邻居刘祥为妻。唐父喻和王道平情深意重,哪里肯答应?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父喻违拗不住,只得硬着头皮嫁给刘祥。
  三年间,唐父喻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最后抑郁而终。
  唐父喻死后三年,王道平奇迹般地返回故里。他询问邻居:“我未婚妻唐父喻现在何处?”
  邻居不禁垂泪:“哎,她命苦啊,你九年不见音讯,她父母等不及了,强逼她嫁给刘祥,结果怨恨而死了!”
  王道平不禁嚎啕大哭,来到唐父喻坟墓前,高声疾呼三遍未婚妻的名字,绕着坟墓不停地转圈儿,心中悲苦伴着泪水倾泻而下,真是伤心欲绝。
  王道平在唐父喻墓前指天祈祷:“我跟你曾发下重誓,今生今世结为连理生死不移!没想到被官府征召从军,九死一生才得生还。不料你却被父母强逼,嫁给不爱的人,愁苦悲愤而死!如今,你我生死永诀阴阳阻隔,如果你在天有灵,就出来见我一面吧!”
  说罢,大哭起来,泪水倾泻如洪水,惊天动地。
  不一会儿,唐父喻的魂魄真的出现了!
  她还像当年一样楚楚动人,泪水涟漪如梨花带雨。
  唐父喻幽怨地说道:“好久不见了,君从何处归来啊?我和你誓为夫妇以结终身,奈何父母强逼,嫁给刘祥三年,竟是哭了三年!日夜思念夫君肝肠寸断,郁结在胸含恨而死啊!没想到,夫君安然归来,我很欣慰啊!你知道吗?我还是完璧之身,宁死也要等着你回来啊!刚才听夫君指天发誓,真是感天动地啊!你赶紧掘开我的坟墓,撬开棺椁,我就能复活!今生今世,我们一定要结为夫妻,再也不分离了!”
  说罢,唐父喻魂魄消散。
  王道平惊喜交加,找来锄头挖坟掘墓,撬开棺材一看,唐父喻秀色如生,轻轻呼唤,真的复活了!
  王道平和唐父喻夫妻双双把家还,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刘祥这位便宜老公可不甘心了,原本娶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做老婆心里很是惬意啊,没想到的是,老婆心有所属昼夜啼哭,连边儿都不让沾。不过三年,居然死了。害得刘祥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刘祥越想越窝火啊!
  
  “你死就死了吧,初恋情人一回来,你居然又活了!
  活了就活了吧,该回来跟我这个名正言顺的结发夫君继续过日子吧?可是,你却跟了情人跑了!这不是明摆着给我戴绿帽子吗?没那么便宜的事!”
  
  刘祥彻底被激怒了,一纸诉状递往官府,状告唐父喻不守妇道,状告王道平挖坟掘墓强抢人妻!
  州县官查明情况,也犯嘀咕了——唐父喻明明是死了三年啊!这死人可不归官府管啊!——尽管她死而复生了。
  官司一直打到秦始皇那儿,秦始皇感动得直掉眼泪,大笔一挥,判唐父喻嫁给王道平为妻。
  自此,夫妻恩爱甘苦与共,都活了一百三十多岁,无疾而终。
  
  
  可见,真正的爱情,是真的能够感动天地,只是现在人,已经不明白这个道理了!
  一切的一切,现在都已贴上功利的标签了,标签上写的都是代表金钱的数字,或多或少而已。
  包括爱情。
  唉!
  
  
  晋 干宝《搜神记》
  
  2112#作者:不如做妖 回复日期:2010-7-22 13:26:00
    生死不渝的爱情,也只能存在于古代了。现代人大多爱情婚姻不幸,其根源还在于自身,心坏了,投射于外在环境就表现为到处的水源污染。在那些山明水秀的纯朴地方,人们歌唱爱情,赞美爱人;在都市里,人们寻爱而不得,情歌里唱的也都是你怎么对不起我,我怎么恨你……
  
  说得对啊,毕竟我们还在讴歌爱情啊!
  2119#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7-22 17:47:00
    哎呀呀朱举人真好命啊~
  
  羡慕嫉妒恨吧!
  作者:老子还是过水年华 回复日期:2010-7-22 9:43:00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看LZ更新了没有。已经迷进去克了啊
  
  感动ING——
  
  250、贾文和的梦中婚
  
  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南阳人贾偊,字文和,得病亡故。
  恍惚间,贾文和的魂魄被一个小吏带到阴曹地府,司命天神一翻生死簿,才知道是抓错人了,当场放回。
  迷迷瞪瞪之间天色已晚,贾文和走到乡野间一棵大树下,很是疲惫,就蹲在树下歇息。
  忽见一位美貌少女娉婷而来,贾文和心头窃喜,赶紧上前搭讪:“小娘子从哪儿来啊?天都黑了,你一个人在荒郊野外赶路多不安全啊,在这儿歇息一晚,明日再走不迟啊!”
  美女上下打量贾文和,赶忙道谢:“我是三河人,父亲现在官居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县令。我是昨天被他们抓来的,后来才知道抓错了,让我自己回去。现在天色已晚,这里是幽冥界,我一个人真的好害怕啊!可巧的就遇上您了,看你的样貌,必定是位贤者,我在这儿歇息一晚,也就不害怕了。”
  贾文和不禁喜出望外。但美女近在咫尺,他又不免心痒难耐,不停地用言辞挑逗她。
  贾文和:“美女,我们在这儿相见也是缘分啊,不如私定终身得了!老天安排的最大啊!”
  美女摇头:“不行,我娘自幼教导我,女子要谨守贞洁,你我初次相会,倘有苟合之事,岂不是要遭天谴?”
  就这样,贾文和无数次地施展泡妞手段,美女也是芳心难开。天亮之后,二人作别各自离去。
  
  贾府上下还沉浸在悲痛之中。
  贾文和死了一晚了,原本要装殓的,但家人觉得他脸色未变,心口下还有余温,就抱有一丝希望。
  果然,天刚亮,贾文和就苏醒了,一如往常一般健壮。
  可是,他害了相思病了!
  脑海里那位美女的形象始终挥之不去。于是,贾文和策马疾行,赶赴弋阳县,求见县令,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大人千金是不是几天前死而复生了?”
  县令很是惊讶。贾文和察言观色,已经知道有戏,将美女样貌服饰、举手投足乃至于神态语气描述的惟妙惟肖,县令更傻眼了,唤来女儿询问,美女抬头一见贾文和,不禁娇羞离去。
  贾文和当即跪下求亲,县令见他一表人才,又觉女儿和他冥冥中自有天意,就答应了。
  贾文和得偿所愿,夫妻恩爱有加,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晋 干宝《搜神记》
  
  251、秦巨伯遇鬼孙
  
  琅琊人秦巨伯,年方六十,精神矍铄体格健硕。
  一夜,酒醉回家,途径蓬山庙,忽见自己的两个孙子来迎接他,很是高兴,笑道:“乖孙子,知道爷爷喝醉了,来接我啊?”
  两个孙儿殷勤备至,左右搀扶着秦巨伯继续前行。走了不过一百步,两个孙子忽然脸色一变,喝道:“老梆菜,前日还打我们哥儿俩呢,今儿个左右没人,我们非打死你不可!”
  说罢,两个孙子对秦巨伯拳打脚踢下了狠手,秦巨伯又气又伤狂喷一口鲜血,倒地装死。俩孙子还以为他真的死了,扬长离去。
  老爷子还真是硬朗,挣扎着起身,踉踉跄跄地走回家,见俩孙子若无其事的还呆在家里,不禁怒火中烧,抄起木棍就打。俩孙子吓坏了,伏地求饶,一家老小也都来劝解。老爷子讲明情况,俩孙子和一家人都喊起冤来——俩孩子压根就没出屋,怎么可能去那么远的地儿殴打爷爷呢?
  老爷子一想也是,孙子一向孝顺,怎么可能干这大逆不道的事呢?肯定是妖孽作祟!
  秦巨伯越来越气,一门心思想着报仇雪恨。
  几天后,他再次酒醉途径蓬山庙,那俩孙子又跳了出来,想再度行凶,被秦巨伯死死抓住手腕,拖拽到家中。
  秦家院内点起火把,亮如白昼。俩“假孙子”立刻变成两个木头人。秦巨伯大怒,点起火堆,将俩木头人架到火上炙烤,木头人腹背都被烧焦,吱哇乱叫跳出火堆,一溜烟逃走了。秦巨伯咬牙切齿,发誓必将两个恶鬼弄死才能消心头之恨。一家人都劝他消消气,别再沾惹这些鬼怪了,但老爷子死活不听。一家人不禁忧心忡忡。
  一个月后,气性极大的秦巨伯老爷子再度佯装酒醉,来到蓬山庙。他这次是有备而来,怀里揣着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唯恐那两个鬼怪再度逃脱,必欲杀之而后快。为了防止家人阻拦,秦巨伯谁都没告诉,孤身一人犯险,真算得上爷们儿了。
  可是,那俩鬼怪木头人再也没有现形,秦巨伯在蓬山庙骂骂咧咧晃来晃去大半夜,连个鬼影子都没见,但他仍旧不甘心,死活不肯离去。
  秦家,一家人见老爷子又不见了,还连个招呼都没打,都心急如焚,担心他出事,俩孙子自告奋勇,结伴去蓬山庙找寻爷爷。
  这下可就坏事了,两个真孙子真的出现在老爷子面前,老爷子已经不辨真假,以为他们是那俩鬼怪,不由分说拿刀就捅,可怜俩孝顺孩子,还没来得及解释,已然血流三丈命丧自己的爷爷手里了。
  直到天亮,老爷子才恍然大悟,却悔之晚矣!
  
  
  这俩木头人鬼怪充其量只是恶作剧,奈何秦巨伯气量太狭窄不依不饶,结果铸成大错抱憾终生啊!
  费尽九州铁,铸成一把锉(错)啊!
  
  
  晋 干宝《搜神记》
  
  呵呵,楼上兄台甚是太可爱了!
  广告照片挺牛的,不知实物怎么样啊?
  252、宋定伯捉鬼
  
  南阳人宋定伯,年少时走夜路,途中遇见一个鬼。
  鬼对他说:“我是鬼啊!”
  宋定伯笑道:“哦,是吗?咱俩同行啊!”
  鬼纳闷:“你也是鬼?”
  宋定伯一本正经:“是啊,这你都看不出来还出来混呢?”
  鬼尴尬地一笑:“看出来了,我逗你玩呢!”
  宋定伯强忍住笑,点头道:“嗯,你的确很逗。”
  鬼问道:“你要去哪儿啊?”
  宋定伯道:“去南阳市集啊!”
  鬼拍手称快:“那我们同路啊,一块走吧!”
  于是乎,宋定伯和这只缺心眼鬼一道上路了。
  走了几里地,鬼说道:“哎呀,这么走太累了,要不我们轮流互相背着走得了。”
  宋定伯赶紧说道:“那你先背我。”
  鬼很无奈,只得背着宋定伯,越走越沉,不禁说道:“你也太沉了吧?怎么看都不像鬼!”
  宋定伯:“我是新鬼,当然沉了。”
  鬼也就无可奈何了。又走了几里地,轮到宋定伯背鬼,鬼却很轻,宋定伯暗自高兴。如此来回轮换了三次,俩人边走边聊,都成朋友了。
  宋定伯试探地问道:“哎呀,我是新鬼,不知道咱这行规矩啊,鬼都怕什么啊?”
  鬼笑道:“你问我就对了,告诉你吧,我可是鬼中的博士,就没我不知道的!这鬼嘛,什么都不惧,就怕人的唾沫。”
  宋定伯默记于心。
  南阳城近在眼前,却要先趟过白河,宋定伯让鬼先过去,鬼踏水而行轻盈如飞,一点声音都没有。宋定伯却脱掉鞋子挽起裤管趟过去,河水哗哗直响。
  鬼又纳闷了:“你搞什么啊?过条河这么响动?”
  宋定伯道:“跟你说了我是新鬼嘛,哪儿像你这么牛啊!回头你教教我怎么踏水如飞成吗?”
  鬼不禁咧嘴笑:“成,看不出你还挺谦虚啊!”
  来到南阳集市上,宋定伯正背着鬼呢,死死拽住鬼腿,不让他逃脱。鬼不禁怪叫起来,宋定伯一把将他摔下来,掏出绳子死死捆住他,又冲他狂吐几口唾沫,鬼立刻变成一只肥羊,咩咩叫得挺欢。有人来买,宋定伯将它卖了一千五百文,乐不可支地扬长而去。
  西晋大富豪石崇听闻此事,叹服不已,常对宾客说起此事,赞道:“南阳宋定伯卖鬼,得钱一千五百文,真是胆大如斗狡黠多智啊!”
  
  
  宋定伯,我们老乡啊!
  真是太牛了!
  
  晋 干宝《搜神记》
  
  2154#作者:药师男 回复日期:2010-7-24 16:39:00
    现在市面上的书很多都不及古代志怪小说好看。楼主有时间翻翻 阅微草堂笔记
  
  
  
  上面有很多篇都是《阅微草堂笔记》上的啊!
  2157#作者:偶为堂前客 回复日期:2010-7-24 22:02:00
    594#作者: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0-4-20 22:43:00
      我在想,乡野愚民把好色贪淫的野猪精当成守护神,是不是有寓言意味?
      
    ---------------
    
    注意和谐 哈哈哈
    
  
  
  没错啊,和谐和谐!
  253、板桥三娘子
  
  唐代汴州(今河南开封)城西有一个板桥店,店主是个小寡妇,三十多岁了,名叫三娘子,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无儿无女也没亲戚朋友,在此开店卖饭为生。不过,奇怪的是,三娘子似乎很有钱的样子,家里养了很多驴,但凡过往客商缺少脚力的,都在她这儿买驴,她的驴卖得极其便宜,生意很是红火,卖驴的收入远超过开店的收入,远近百姓都说她生财有道,无不啧啧称叹。
  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806-820年),许州(今河南许昌)客商赵季和要去东都洛阳,途经板桥店,天色已晚就在此歇息。店里很简陋,客房是大通铺,赵季和也不是什么贵人,也就凑合了。卷着铺盖卷进屋,大炕上已经躺着六七个客人了,赵季和见最里边有空位置,就径直进去铺好了,躺了下来。赵季和的铺位紧挨着三娘子的卧房墙壁,当时隔音效果很差,赵季和听见三娘子在跟几个客人喝酒调笑,很是热闹,搞得赵季和心痒难耐,辗转反侧睡不着。
  二更时分,客人们都困了,各自就寝。三娘子屋一下子安静许多,赵季和错过宿头还是睡不着,又听到隔壁悉悉索索的声响,一时好奇,就爬起来隔着墙缝儿偷窥。只见三娘子点亮灯烛,满室通亮,随后,她在一个装头巾的木箱子里取出一副袖珍的耕田用的铁犁,还有一只木牛、一个木偶人,都六七寸大小,置于灶火前,口中念念有词,而后,“噗”地喷出一口水来,淋在它们上面,顷刻间,木牛、木偶人都会走动了!木偶人驾着牛推着铁犁,来来回回耕着床前那块地,就像真人一样,很快地就犁好了。三娘子又取来一把荞麦种子洒在地下,不一会儿,生根、发芽、开花、结实,又令木偶人收割、打场脱粒,竟得荞麦七八斗。随后,三娘子又取来小石磨,让木偶人磨成面粉。一套工序丝毫不乱很是娴熟。干完活,木偶人、木牛已经不会动了,三娘子从容地将它们收进箱子。然后用刚磨好的面粉做烧饼,在灶火上烘烤,顿时香气四溢。赵季和看得目瞪口呆,大气都不敢喘,但他明白一点——这烧饼万万不能吃!
  天亮了,有欲早行的客人起床了,三娘子殷勤地端上热腾腾的烧饼,请客人们品尝。客人高兴坏了,纷纷抢食一通大嚼,连呼好吃过瘾。赵季和长了个心眼,假装熟睡,却继续观察。不料,吃了烧饼的客人顷刻间软瘫倒地,转瞬间身形突变,张嘴哀嚎竟是驴叫的声音!又在地上挣扎再三,都变成了毛驴!三娘子驱赶这几头驴进了后院,把他们的钱财包裹席卷一空。
  赵季和吓坏了,又假寐一会儿,匆匆离开板桥店。他在路上思前想后鬼迷心窍,却不到官府举报,心中居然暗存一个可怕的念头:“我不揭穿她,想办法把她搞定,用她的法术做买卖,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一个月后,赵季和从东都返回,快到板桥店时,从集市上买了几个烧饼,大小形状都跟三娘子做的烧饼一样,悄悄揣在怀里。
  到了板桥店,三娘子殷勤接待,当晚店内生意冷清,就赵季和一人投宿。赵季和跟三娘子饮酒调笑一番,可劲儿套近乎。直到夜深了,赵季和才要回房歇息。三娘子搀扶赵季和进屋,笑道:“上次你走得急,早上没吃点心就走了,明早我给你做烧饼吃吧!”
  赵季和醉眼迷离,心里却清醒,答道:“早听说老板娘的烧饼做得酥香爽脆,远近驰名啊!明早有口福了!”
  三娘子暗笑,离去。
  赵季和还在墙缝儿偷窥,三娘子在隔壁忙活,一如当晚。
  第二天天亮,三娘子笑容可掬地端着烧饼进来,请赵季和吃。赵季和趁其不备,将怀里揣着的烧饼跟盘子里的交换了,又揣进怀里,三娘子浑然不觉。赵季和拿着烧饼大嚼起来,三娘子在冷眼旁观。吃了几口,赵季和皱眉道:“哎呀,怎么搞的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三娘子微微变色:“什么啊?”
  赵季和掏出怀里的那个烧饼,说道:“你这烧饼还没我昨天在集市上买的好吃呢,我还留了一个舍不得吃呢,要不你尝尝!”
  三娘子怒了:“不可能!集市上的俗人做的烧饼能有多好吃?你真不懂得欣赏,太没品位了!”
  赵季和晃动手里的烧饼:“不信你尝尝嘛!比你做得好吃多了,原谅我说话就是这么直啊!”
  三娘子被激怒了,夺过烧饼吃了起来,刚吃了两口,就知道中计了,身体剧烈抽搐痉挛倒地作驴叫唤,顷刻间化作一头母驴!
  赵季和将它赶到后院,驴棚内各色毛驴几十头,赵季和不禁喜不自胜。
  赵季和就这样霸占了三娘子的财产,夜里他想驱使木偶人、木牛耕田,却不得其法,几次试验都没成功,搞得他十分郁闷。
  无奈之下,赵季和放弃了继承三娘子衣钵在此“做买卖”的想法,除了三娘子变成的那头母驴外,他把三娘子留下的所有财产——包括房屋、细软以及所有的毛驴,统统变卖,随后揣着银子骑着那头母驴,到处游玩去了。
  赵季和骑驴览胜到处闲逛,不亦乐乎,那头母驴极为健硕,日行百里也不觉劳累,当然,也没恢复人形。
  四年后,赵季和骑驴入函谷关,来到华岳庙,路边一个老者拍手大笑道:“板桥三娘子,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
  赵季和脸色一变,鞭打毛驴想速速逃离,但毛驴一动不动。
  老者上前牵着辔头,笑道:“她是有罪过,不过,被你折磨了四年有余,也算抵过了,你就抬抬手,放过她吧!”
  赵季和还嘴硬:“你这老头儿说什么呢?想抢我们家毛驴啊?滚开!”
  老者厉声喝道:“我既已看穿,你还敢狡辩?小子,你也是心术不正贪婪狡诈之徒,只是恶行还未昭彰罢了!怎么,非得让我拆穿你吗?”
  赵季和吓坏了,赶紧下驴行礼,退到一边不敢吭声。
  老者伸出双手,从毛驴口鼻处左右撕开,三娘子从驴皮内跳了出来,宛然当年模样,伏地痛哭叩拜。
  老者大笑几声,忽地消失在空气中。
  赵季和瞠目结舌嘴巴张得极大,杵在那儿一动不动。
  三娘子冷冷一笑,上下打量赵季和,说道:“小子,你我各不相欠了,以后别让我再看见你!”
  说罢,三娘子遁入华山群山丛林之中,再也没了消息。
  赵季和呢,后来半疯半癫到处流浪,逢人便说“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却没人信他。
  
  
  我在想,三娘子可能是受过什么男人的伤害了,否则何必这么惩罚男人呢?男人变驴,十分有趣啊!
  唐代传奇的想象力,真是非比寻常啊!
  
  唐 薛渔思《河东记》
  
  
  作者:shantixun 回复日期:2010-7-25 19:20:00
    三娘子的这个故事,在道家典籍太上感应篇也有记载
  
  回头找来看看!
  254、械僧报效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1426-1435),北方大旱,有一和尚向朝廷进言,说自己愿意以身奉献,架起柴山自焚,以达到祈雨的目的。消息一出,朝野上下无不称颂他为高僧大德。可是不知什么缘故,这和尚柴山是准备好了,也点了火,却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官府震怒,画影图形四处捉拿他,他却像人间蒸发一般,难觅踪迹。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这和尚又突然出现在市集上,手持一枚铜印,披头散发光着脚丫,沿街喧哗,说自己手持紫金印,乃是价值连城的至宝,还有一个金锁甲藏在泰山之巅,谁要能得此两件宝贝,可富甲天下。官府将他拿下,法司衙门以“妖言惑众”的罪名,要将他斩首示众。明英宗阅览卷宗,说道:“不过是个疯和尚,说些胡话而已,谈不上重罪,还是放了吧!”
  就这样,和尚幸免于难。但是,在大明天下,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了。和尚蓄起头发还了俗,潜入北方蒙古领地,参了军。由于智谋超群,深受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的信任和青睐。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征,朝野震动。明英宗仓促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当时,那还了俗的和尚顾念当年明英宗救命之恩,在也先和伯颜帖木儿面前多方斡旋,这才保全了明英宗的性命,随后明英宗才能安然回京。明英宗得知他就是当年那位疯和尚,唏嘘不已,请他重返大明委以重任,被婉拒。
  
  
  中国古代有太多类似的事情了!
  西汉文帝时,派遣内监中行説为和亲使臣出使匈奴,中行説不愿去,遂怀恨于心。到了匈奴之后,中行説先后被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邪单于所器重,竟然成为匈奴进攻大汉的智囊!
  还有,北宋时,落第举人张元、吴昊逃奔西夏,成为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重臣,西夏迅速崛起威震西北,给北宋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实赖此二人之力!
  
  现如今呢,中国又成为全世界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难道这不该让我们警醒吗?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械僧的“械”字应该是犯过罪受过枷刑的意思。
  2179#作者:清水溢香 回复日期:2010-7-26 14:35:00
    
    不过,奇怪的是,三娘子似乎很有钱的样子,家里养了很多驴,但凡过往客商缺少脚力的,都在她这儿买驴,她的驴卖得极其便宜,生意很是红火,卖驴的收入远超过开店的收入,远近百姓都说她生财有道,无不啧啧称叹。
    ——————————————————————
    看到这我就觉得是黑店,把客商变成驴了,好玩
    
    顺便说一句,我不是“兄台”,这名字多女性化啊^_^
  
  
  呵呵,看来你天资聪慧啊!
  2181#作者:黄室锦 回复日期:2010-7-26 15:00:00
    不知道楼主在看新版的聊斋没?!我觉得这次的聊斋故事拍的很到味!楼主有参演没?特别是庚娘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
  
  是吗?回头找来看看。
  我是做编剧的,可不会演戏啊,呵呵。
  作者:许三多的爹 回复日期:2010-7-26 15:29:00
    关于现在人才外流,这是国家体制的问题,比较敏感啊,还是不说为妙。
    不过呢,在古代,在国内郁郁不得志,出去后飞黄腾达者有不少呢,而且,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对势力,对自己的故乡烧杀抢掠。。。所以自古及今,对这种人都是深恶痛绝的。明朝的通倭大汉奸王直勾结当时的日本武士、商人对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疯狂的劫掠,被抓后凌迟处死,听说被割了一千多刀。日本有人在其家乡修建墓碑,被愤怒的群众砸的稀烂。。。。可见做人是是本分点好,做什么不好啊,干吗做汉奸。。
  
  
  说的对啊,不过,王直的确该死!
  2189#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10-7-26 18:04:00
    作者:清水溢香 回复日期:2010-7-26 14:35:00  
      不过,奇怪的是,三娘子似乎很有钱的样子,家里养了很多驴,但凡过往客商缺少脚力的,都在她这儿买驴,她的驴卖得极其便宜,生意很是红火,卖驴的收入远超过开店的收入,远近百姓都说她生财有道,无不啧啧称叹。
      ——————————————————————
      看到这我就觉得是黑店,把客商变成驴了,好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男银啥事都能犯,唯“痴愚”与“贪婪”两事不能犯。
    出门经商还要睡大通铺的,也算个劳而无功,也就是个痴愚了。
    看到三娘一位靓女打理铺面,还要欺负人家,调笑人家,早上还想吃免费烧饼,也算是贪婪了。
    这样的男银,反正没啥用,不如让板桥三娘子变成毛驴好了。
  
  
  
  分析得很透彻,男同胞们要引以为戒了!
  楼上说得极是啊,纪晓岚的确很闲在啊,看来是没什么功夫跟和珅斗了,哈哈哈!
  今天搜索了一下,我这帖子转贴了不少,连搜狐都有了,真成啊,不知是哪位兄台不嫌麻烦,那么一篇一篇地转过去的啊,在此多谢了!
  
  255、一夜发长八尺
  
  太湖之畔,江苏省最南端是吴江县,过了吴江往南不过二十里,有处地名“八尺”,很是怪异,询问当地父老,都不知道是何典故。后来,考证之后才得知,当年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派人到江南选妃,浙江嘉禾县有姚氏女被选中,姚氏不但生得清丽脱俗仪态万方,而且一头乌发如瀑,长约一尺有余,更显妩媚。姚氏拜别父母,登上车驾一路北行,只过了一晚,头发暴长,居然可达八尺有余,竟然拖在地上,随行众人惊诧不已。那个地方,后来就叫“八尺”了。
  姚氏入宫,很快被明宪宗宠幸,封安妃。后来,生下一子,即皇九子寿王朱佑榰。姚氏一门随之富贵。姚氏的弟弟姚福,原本是集市上卖菜的,后来官拜锦衣卫指挥同知,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夜之间头发长了八尺,看来是真事儿,比伍子胥一夜白头更离奇。头发这物事,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啊!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2198#作者:dana_sea 回复日期:2010-7-27 13:24:00
    看到现在突然发现《倩娘》《人面桃花》还有那个用小车小牛耕地的驴子大姐,我小时候在连环画上看到过,有些情节还很清晰呢,只不过小时候看书不求甚解,就是看故事,被楼主白话一说,还真有那么些教育意义,这件事教育我小孩看书也是要引导的……
  
  
  没错啊,我小时候看过很多连环画,可惜上初中时,觉得自己长大了,就把所有的连环画送给邻居小孩了们了,当时我父母还夸我懂事了呢!唉,想想就后悔啊,应该保存着才对啊,现在都绝版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