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i20102010 回复日期:2010-11-25 11:45:00
朱元璋、李凤鸣的故事不是志怪文献吧?楼主凑数的吧,哈哈
都公谈纂说不上志怪笔记,可有些故事很牛,所以才采集几个的,怎么是凑数呢?
李凤鸣迁居琉球,我是想说琉球自古是中国领土而已,每写一篇都有我的目的哦
377、任生识鬼
吴郡(辖地约为今日的江苏省,治苏州)人任生,有道术,擅长识鬼。结庐于洞庭湖畔清修,样貌如童子,人们都不知道他到底多大岁数了。
唐敬宗宝历(公元825年正月-827年二月)年间,前任昆山县尉杨子侨客居吴郡,携三四个好友泛舟出游,要去虎丘寺进香。恰巧,任生也在船上,大谈鬼神之事,不亦乐乎。一旁人听得心动神迷。
杨子侨却不屑一顾,笑道:“人鬼殊途,恐怕不容易见到吧?吹牛不上税,随你怎么说,我却是不信。”
任生说道:“鬼多了去了,人多不能识罢了。”
杨子侨道:“这么说,就你认识鬼啊?那才是活见鬼了呢!”
一群人大笑起来,任生不以为意,手指岸边一位抱着小孩的青衣女子,说道:“你看见没有?那女子就是鬼,怀里抱着的,是别人家小孩的魂魄!”
杨子侨呵呵一笑:“你要这么说,我还觉得你像是鬼呢!满嘴鬼话嘛!”
任生道:“我知道你不相信,且看我一试身手!”
任生冲着岸边女子大声喝道:“大胆鬼婆娘,哪儿偷的孩子?还不速速还给人家?当心我收了你!”
那女子闻听大惊失色,丢下孩子狂走几步,凭空消失在空气里。小孩也不见了!
众皆叹服。
杨子侨也被唬住了,连连致歉,并相邀一起游玩。任生见杨子侨知书识礼,也就答应了。
一行人游荡一整天,晚上这才返回岸上,一道朝城里走去。离城还有几里地,一处小村外,正在陈斋设供作法事,一个女巫念念有词,拍着鼓跳着舞,打醮祈神。杨子侨很是好奇,询问女巫,女巫说道:“今天早上,这村儿里一个婴儿死了,中午又苏醒了,这家人觉得怪异,这才请我作法事祈福呢!”
杨子侨大惊失色,任生却微微一笑。等主人家抱着小孩子出来,杨子侨一看,果然是今日岸边青衣女鬼怀抱的婴孩,若非任生呼喝吓走女鬼,小孩定然不能复生了!
一行人惊叹良久,杨子侨想把此事告知主人家,任生坚辞不肯。
杨子侨叹道:“先生神通,叹为观止,今日方知,我是井底之蛙啊!”
任生笑道:“雕虫小技而已,其实,能识鬼很痛苦的!你想学吗?”
杨子侨连连摆手,说道:“倘若遍地是鬼,还是不识鬼的好啊!”
唐 张读《宣室志》
378、蜀地怪异
赞皇公(即李德裕,唐代中后期宰相,牛李党争代表人物,因其籍贯在河北赞皇县,被称为赞皇公)说起一件奇闻——
循州(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杜元颖见识广博,也可能是倒霉催的,到哪儿都能遇见怪事。杜元颖初到四川,资州(今四川省资中、资阳两县)有块直径一丈见方的巨石自己会走动,盘旋滚动,压坏了好几亩田地。
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大道观太上老君像旁侍立的泥胎忽然长出胡须,好事者将泥胎胡子拔去,没过多久,胡须又长出来了,真是“吹风吹又生”。成都府门外有株栗子树,一夜之间硕果累累,附近百姓采而食之,味道好极了,就是吃起来像李子。(这是一段绕口令啊,门前一棵栗子,长了一树栗子,吃起来像李子!)
鹿头寺忽然山泉四溢,猫和老鼠成了至亲,老猫给小老鼠喂奶,老鼠妈妈给猫崽子喂奶,简直乱了套!
果不其然,不久后,有盗贼蜂拥而至,袭扰成都府,百姓死伤无数。
李德裕的幕僚韦绚觉得这事儿透着邪门,遍查史籍,想寻求权威支持,结果,真的在《魏书》中找到类似的事件——
东晋十六国时,成汉皇帝末代皇帝李势在位期间(343-347),四川频繁出现怪异之事。
成都北乡有百姓远远看见一个美女钻进草窝子里,忙跟踪偷窥,却见到一个怪物!那怪物似人非人,身体跟人一样,有脑袋和眼睛,却没手脚口鼻,身子会动却不能说话,煞是诡异。
而后,广汉有匹马忽然头顶生角,长约一寸半。这匹马下了马驹,却是个怪胎,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六只耳朵长长的,却没长眼睛,两个身子一公一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江源有处田地生出一种怪异的草,草茎高达七八尺,叶片和茎都是赤红色,鲜艳夺目,而结出的籽却是青色的,坚硬如牛角。
种种怪事还没平息,成汉政权被东晋大将桓温所灭,李势也成了阶下囚。富贵荣华成浮云了!
韦绚又听副将何令宣说,当日贼寇攻城前夕,有人在城门外河中见一条巨龙和水牛搏斗,水牛不敌被巨龙吞噬,巨龙随即消失。府门外李子树上结满了木瓜(古代转基因水果啊!),摘下来吃,却是空的,令人泄气。
看来,灾变在即,必有上天示警啊!
唐 韦绚《戎幕闲谈》
379、“水仙”陶岘
陶岘,彭泽令陶渊明的孙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陶岘家住昆山,家有良田千倾广厦千间,骡马成群仆从如云,过着富可敌国的奢华生活。
陶岘生性散漫不羁,好日子过久了,也觉腻歪。于是,他挑选了一个老实巴交值得信赖的人做管家,自己乘船出游去了。他常常泛舟湖海之间,几年不见一面。到后来,儿子孙子一大堆,他都叫不上名来。陶岘却丝毫不以为意,笑道:“我不认识儿孙,儿孙认识我即可,倘若儿孙也不认我,我全当没这些儿孙,不亦乐乎?”人皆称其癫狂,陶岘一笑置之。
陶岘文采不凡,继承了祖父陶渊明的衣钵。陶渊明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岘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不愿出仕为官。他精通音律,能用砖块弹奏乐曲,还写了《乐录》这样的音乐专著,有人说他是“砖家”,他笑道:“没错,我就是能用砖头奏乐的音乐家,简称‘砖家’。”
陶岘出游常备三艘船,都精巧别致坚固无比。一艘船自己乘坐,一艘船给几个铁哥们儿,另一艘满载美酒佳肴。陶岘的“铁磁”有“前进士”孟彦深、进士孟云卿、“非进士”焦遂三位,仨哥儿们都很穷,陶岘为他们买了美女、丫鬟作陪,一块游山玩水。
陶岘还有一个美女乐队随侍左右,能演奏“清商曲”,每每抵达风景秀丽的所在,陶岘就让美女乐队演奏,青山绿水、仙乐飘飘再加上红袖添香、美酒佳肴,简直HIGH到了极点!
因此,陶岘名噪天下,当时又逢开元盛世天下太平,陶岘的船队正合朝廷“粉饰太平”的心意,所到之处,官府无不欢迎,都想结交陶岘。陶岘却孤高自傲,冷笑道:“我是山野中人,与麋鹿为友,非王公贵胄座上客!请我干嘛?”搞得很多官员灰头土脸一脸尴尬,也无可奈何。
当然,要是所到之处有隐居世外的高士抑或才高八斗的士子,陶岘必亲往拜访,琴棋书画诗酒天涯,成就了一段段佳话。吴越之士,莫不对陶岘赞赏钦慕,称其为“水仙”(幸亏后面没有“花”字)。
陶岘有亲戚官居南海太守,请他去游韶石山。陶岘呼朋唤友欣然而往。太守很高兴,觉得很有面子,当即送他三件宝物——一柄长二尺许的上古宝剑、一个直径四寸有余的玉璧和一个黑漆漆的昆仑奴摩诃。古剑、玉璧自然是稀世珍宝,可这摩诃又黑又瘦又矮又锉,能跟两件宝物相提并论,陶岘不免疑惑,问道:“太守表哥啊,宝剑、玉璧我很喜欢啊,可这小哥儿,不知何方神圣啊?”
太守表哥笑道:“兄弟有所不知啊,古剑、玉璧易得,这摩诃小奴却不可多得啊!”
陶岘道:“是吗?长得是挺黑啊!”
太守表哥道:“岂止是黑啊!赛过猛张飞,气死黑李逵(糟了,李逵是宋朝人),整天钻煤堆,就怕遇天黑!”
陶岘不禁抓狂,想拿宝剑自杀。
太守表哥会意,笑道:“兄弟别急啊,告诉你吧,摩诃有项绝技,当世罕有!那就是水性极好,潜水泅渡,无人能及!不信,你试试!”
陶岘道:“试试就试试!”
当即把宝剑、玉璧扔进河里,摩诃二话不说跳入水中,很快把两件宝物捞了出来,引得满堂喝彩。陶岘这才信服。
此后,陶岘出游多了个娱乐项目,酒足饭饱、歌舞赏罢,他就把宝剑、玉璧扔水里,让摩诃潜水寻找,不但每次手到擒来,还能把水底潜藏的别的宝贝摸出来,陶岘乐不可支,夸耀一时。
船队经过巢湖,陶岘故技重施,摩诃“扑通”入水,很快惨叫着拿着宝物出水。原来,手指头被毒蛇咬了,摩诃赶紧拿宝剑削去一截手指,这才幸免于难。
“非进士”焦遂比较迷信,惊道:“哥哥啊,大事不好了,一定是湖神怒了,不想让摩诃偷窥,所以才略加惩戒,我们还是跑吧!”
陶岘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我自幼崇拜谢灵运老前辈,他曾说过,人生在世,当畅游山水之间,尽情陶冶情操,其他的管不了那么多了!暮投旅店,夜宿荒郊,吟风弄月傲视公侯,浪迹天涯三十年,白云深处是我家,不亦乐乎?就算不能出将入相,扶保天子,也乐得逍遥自在随心所欲,岂不是更爽?”
焦遂笑道:“说的也是,那还等什么,船队继续开动啊!”
于是,船队继续行驶,来到西塞山(今湖北黄石城东长江南岸)前,泊舟于吉祥佛舍。忽然,江水混沌为之不流,不一会儿,整座江面黑如墨池,令人惊惧。
陶岘怒道:“江水变黑,下面必有怪物。摩诃,下去瞧瞧!”
摩诃惶恐不敢下水,陶岘大怒,再次将宝剑玉璧扔进水中,摩诃无奈,硬着头皮潜入水底。
良久,摩诃气喘吁吁浑身战栗着浮出水面,胆怯地说道:“主人,水下有条巨龙,气鼓鼓地瞪大双眼,宝剑和玉璧都在巨龙身旁,我实在不敢上前啊!”
陶岘咆哮道:“宝剑、玉璧和你,乃是我的三件宝物,两件都没了,要你一个何用?什么巨龙,蒙傻子呢?”
摩诃没辙了,仰天嚎叫,眼角淌出鲜血,紧握双拳跳进水中。
水下惨叫声、搏斗声不绝于耳,睡眠漩涡激流涌动,但很快安静下来。不一会,一汩汩鲜血冒了出来,紧接着,裂成几段的摩诃尸体也浮出水面,惨不忍睹!
陶岘惊呆了,涕泗滂沱呼喊哀号,悲恸欲绝。
从那儿以后,陶岘变身“宅男”,再也不外出云游了。
陶岘的三个哥儿们,“前进士”孟彦深终于做了官,当了武昌县令;进士孟云卿却没做官,成了吟诗作赋的“职业作家”;“非进士”焦遂后来到了长安,成了职业酒徒,当时诗圣杜甫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专门有一句是赞扬焦遂的:“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意思是说,焦遂酒量极佳,得喝五斗酒之后才能进入状态,高谈阔论语惊四座。
附: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注:饮中八仙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书 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清商曲:乐府歌曲名。声调比较清越,故名。据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为《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雅歌》六类,前三类保存了部分 南朝 民歌。
韶石山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位于丹霞山风景区以南,东临浈江,锦江纵贯其南北,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这块土地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距今四多年前,舜帝南经过此地登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变成形状奇特的"三十石",韶石因此而得名。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即今广东省韶关市的前称)。
这则故事,和我曾写过的《水精和井下黄龙》类似,那则故事出自唐朝人裴硎的《传奇》,两则故事时代相近,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令人叫绝啊!
陶岘人称“水仙”,不免可乐。可惜他漠视他人性命,导致昆仑奴摩诃丧命,不能不遭受谴责!
水下,真是奇妙玄怪的世界啊!
唐 袁郊《甘泽谣》
作者:BH的飘过 回复日期:2010-11-28 15:00:00
沙个发
楼主,陶渊明生辰约365年—427年,所以陶岘应该说是他的后代,并不能说是孙子
我也觉得奇怪啊,原文是“陶岘者,彭泽之孙也”。莫非指的是子孙后代的意思?
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11-28 15:21:00
搁今天这算不务正业虚度光阴,怎么那会儿这人还名噪一时受到大伙追捧~
唐代崇尚道教,道法自然恬淡洒脱被视为时尚,价值观跟现在有所不同啊!
晋陶渊明第九代商孙,号风月散人。江南丝竹首创者。 唐开元二年定居昆山千灯陶家桥。其学娴经济,亦以文学自许。生知八音,撰《乐录》八章,定其得失。而疏脱自放,不谋仕进,富于田业,择人不欺者悉付之。遍游江湖,往往数月不归,见其子孙成人,初不辩名字。自制三舟,备极坚巧。一以自裁,一置宾客,一贮饮馔,与客孟彦深、孟云卿、焦遂各置仆妾共载,逢佳山水必穷其胜。雅慕谢康乐之为人,言终当乐死山水。岘有女乐一部,善奏清商之曲,吴越之士号为水仙。开元末名闻朝廷,经过郡邑,靡不招延。然自谓麋鹿野人多不肯赴,亦有不召而自诣者。浪迹三十余年,后游襄阳西寨,归老于吴。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
380、丁姑祠
淮南全椒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谢某,新娶了丹阳(今江苏丹阳)丁家姑娘为妻,丁氏芳龄二八,花容月貌温婉贤淑,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可惜,婆婆心肠歹毒心理变态,见不得儿媳妇和儿子腻歪,天天挑刺儿生事,变着法儿虐待、役使儿媳妇,可怜丁氏出身名门,知书识礼,哪遇见过这局面,憋屈、郁闷、劳累再加上忍气吞声,一下子想不开,就在九月初九晚上上吊自杀了!
她这一死不打紧,婆婆慌了神,她虽心理变态,不过是虐待狂性格,谁曾想儿媳妇这么不经摔打,就这么死了呢!看着儿子痛不欲生,再加上担心鬼魂索命,婆婆赶紧请来当地著名的巫师来做法事,好超度超度,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巫师设坛做法,煞有介事摇头晃脑一番,丁氏的亡魂真的出现了!婆婆吓得浑身筛糠,差点没昏死过去。丁氏亡魂却很懂孝道,丝毫没有索命报仇的意思,只说道:“眼见人间妇人命苦,昼夜劳碌,干不完的活儿,受不完的气,心中很是不忍,今我已登仙界,悲天悯人,特发一道命令,今后,凡每年九月初九,妇人必要歇息一日,公婆、夫婿不得违背,否则,必遭天谴!”
话音一落,丁氏的亡魂就不见了。
消息不胫而走,远近妇人都称颂丁氏的恩德,奔走相告,九月九日俨然成了“妇女休息日”了。
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年),东吴已灭,三分归晋,天下重归一统,百姓获得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年九月初七,丁氏现身牛渚津渡口,身着缥衣(青白色丝质衣服),头戴斗笠,身后跟随一个小丫鬟,在岸边等船。
有两个渔夫撑船而来,丁氏叫住他们,想雇他们的船过河。两个渔夫见色起意,言语挑逗,说道:“两位美女远来辛苦,何必到对岸去呢?我们哥儿俩未娶,你们二人一定未嫁,嫁谁不是嫁啊,不如嫁给我们哥儿俩,也免去奔波之苦了,你们觉得呢?”
丁氏怒了,斥道:“本以为你们是老实巴交的渔夫,没想到不安好心!今日遇见我,算你们倒霉了!”
说罢,丁氏手指那船,船舷立即崩裂,沉入水中。丁氏面不改色,冷冷看着二人在水中挣扎、溺毙。
不一会儿,一位老翁撑着一艘小破船摇摇晃晃地驶来,丁氏赶紧呼喊老翁,想乘坐他的船过河。
老翁很踌躇,窘迫地说道:“二位姑娘一看就是富家千金小姐,我这船破漏不堪,连个蓬都没有,总不能这么露天载你们过河吧?多难为情啊!这样吧,二位稍候,我上岸砍些芦苇搭个船篷,再请二位上船吧。”
丁氏很是感激,帮着老者砍伐芦苇搭船蓬,这才登船渡河。
快到对岸时,丁氏对老翁说道:“多谢老人家了,实不相瞒,我不是人,乃是多年前亡故的丁氏女,想必老人家早有耳闻吧?我早已成神,本可踏浪而过,但离乡多年,不可亵渎故土神灵,所以才化为人形,乘船而过。承蒙老人家恩德,让我再次领略到故乡人的朴实真挚,无以为报,待会您去河西岸瞧瞧,那里有一点心意,万勿推辞啊!”
说罢,丁氏和丫鬟消失在空气里。
老翁很是震惊,半天缓过神来,这才依言而行,撑船到河西岸,见两个渔夫的尸体漂在水面上,老翁吓坏了,继续前行几里地,但见成千上万条大鱼在水面上跳跃,一阵风袭来,很多鱼被刮到岸边,活蹦乱跳。老翁喜出望外,登岸捡鱼,满载而归,到市集上卖了好价钱。
丁氏回归丹阳,江南人为她修建祠堂,称她为“丁姑”,大姑娘小媳妇对他顶礼膜拜,丁姑祠因而香火极旺。而九月九日妇女休息日,也成了约定俗成的节日,江南各地莫不遵从。
九月九日妇女休息日,古代的三八节啊!
丁氏被婆婆虐待致死,却不报私仇,而是为所有妇女谋福利,境界很高啊!
婆媳关系是个大命题,至今都没有解决方案,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人,令人咋舌啊!
晋 干宝《搜神记》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11-29 10:05:00
放在床头仔细的读一读
不过,
要是带原文的话,
是不是可以补习一下古文呢
呵呵,谢谢支持了!
原文是出版社故意删掉的,没办法啊!
本帖从第一篇到208篇出版一本,重庆大学出版社,书名《中国古代的X档案》。
209至372篇出版一本,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魅影之匣》,估计明年三四月份出版。
我在想,是不是我当初去这帖子名取错了啊?
继续努力,争取春节前把第三本也交稿了!
我在想,这帖子能坚持写多长多久?
十本?一千篇?十年?
无论如何,古代典籍中好故事太多了,只要有人看,我就继续写下去!
381、东汉洛阳的变态时尚
东汉桓帝元嘉年间(公元151-153年五月),京都洛阳的贵族女性流行怪异的装束——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愁眉”指的是眉毛修得细细的,弯弯的,曲折妩媚,好像透着淡淡的哀愁一样。
“啼妆”指的是眼睛下面薄薄地敷上一点粉底,仿佛泪痕,远远看好像刚哭过一般,招人怜爱。
“堕马髻”指的是发髻低垂一边,松松垮垮似梳非梳,看上去楚楚可怜摇曳生姿。
“折腰步”指的是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如风摆杨柳弱不禁风,妖冶魅惑。
“龋齿笑”实在可笑,指的是美女笑的时候,要找牙痛的感觉,抿嘴做作,笑不露齿。
这种极不寻常的流行装束,乃是当朝大司马大将军梁冀的夫人孙寿发明的,孙寿乃是名媛首领,引领时尚,京都贵妇争相效仿,蔚为大观,后传至全国,成为大汉女性必备装束,令人忍俊不禁。
有高人说,这是上天示警。孙寿贵为大将军夫人,却装扮得如此悲悲切切哀婉可怜,一定是不祥之兆。古往今来,但凡兵乱祸结之时,妇女就成了受害者和牺牲品,现在天下太平,妇人却纷纷效仿愁苦悲切、弱柳依依的装束,岂不是上天将要降下灾祸了?
果不其然,到了延熹二年(公元159年),跋扈将军梁冀事败被诛灭三族,东汉也江河日下,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现在的时尚呢?
中性打扮、伪娘、以丑为美、艳照满天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是令人担忧啊!
晋 干宝《搜神记》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11-30 12:15:00
最好写到100岁
啊?
我我我我 争取吧
作者:白马光法 回复日期:2010-11-29 15:32:00
水仙你个花啊4363#作者:白马光法 回复日期:2010-11-29 15:36:00
丁氏对俩渔夫的惩罚是不是也太重了
是啊,有点草菅人命的感觉,不过,我心底对渔夫没怜悯之心。
暴力倾向暴力倾向。
作者:soconan 回复日期:2010-11-30 13:10:00
支持楼主,有些故事很有意义.名士之后怎么不把昆仑奴当人
唉,现在的所谓社会精英不照样不把老百姓当人?
精英说:房价太低了!
精英说:腐败是社会成本!
精英还说了:中国没贫富分化!
我说,精英们,你们歇歇吧,别找骂了!
作者:girl_yoyo 回复日期:2010-11-29 13:04:00
一边上班一边看。。。。好看又长见识
比现在写的那些什么言情,什么穿越,什么鬼吹灯好看多啦!
还是咱老祖宗有才!!!
又有想象力!!!
可比不了鬼吹灯,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卖了五十万册,作者挣了三百多万,我这书 中国古代的X档案 首印不到一万册,可怜啊!
呵呵,我早说了,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继续往下写,多谢鼓励了!
382、谅辅自焚求雨
东汉人谅辅,字汉儒,广汉新都(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年轻时就官居佐吏,清廉自守奉公守法,百姓送他点“浆水”他都不接受,极为关心民间疾苦。后为郡守从事官,郡内政务杂事事无巨细都交由他处理,郡守乐得做甩手掌柜,几年下来,民生安乐百姓富足,谅辅因而被赞颂不绝。
其时盛夏时节,久旱无雨,大变在即祸在不测。当时的理论是——但凡天灾,必是人祸招致,因而上天示警,地方官员责无旁贷。倘若天下蒸腾到处是天灾人祸,皇帝都要降“罪己诏”,向上苍做检讨,以求原谅挽救时局。
境内大旱,太守就是责任人,必须对此事负责。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站在庭院当中暴晒,想以此博取上天怜悯,降下甘霖。但太守都晒晕了,雨还是没下来。
谅辅以“五官掾”的身份挺身而出,设案焚香,指天为誓,慨然说道:“我谅辅为广汉郡的股肱之臣,不能劝谏太守亲贤远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果招致上天降祸,赤地千里万物干枯,百姓嗷嗷待哺,苦不堪言。如今,太守知道错了,洗心革面,在院子里晒到中暑晕倒,躺在软榻上还惦记着求雨的事,他说了,只要老天给面子下场透雨,他以后坚决不受贿(三千金以内的孝敬除外)、不纳妾(大老婆同意的除外)、不贪污(太守从不贪污啊)、不中午上班时间喝酒(接待钦差除外),争取做个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四无’好官!现在,我谅辅代替太守在这儿晒大太阳,为民祈雨,祈求上苍垂怜!如果中午还不降雨,我宁愿自焚而死,代太守补救他的弥天大罪!”
谅辅慷慨陈词,百姓无不动容,屋里躺着的太守惭愧难当,恨得牙根痒痒。
过了正午时分,依旧晴空万里赤焰当空。谅辅怒了,令人取来干柴堆在身旁,亲手点火。火刚点燃,就听见一声惊雷从天而降,紧接着,黑云滚滚而来,天地为之晦暗,大雨倾盆而下,火堆顷刻熄灭。一场甘霖酣畅淋漓地降下,广汉郡旱情得解,百姓欢欣鼓舞。谅辅舍身祈雨的事,也传诵一时,成就一段佳话。
谅辅最牛的不光是祈雨,而是祈雨前骂太守的那番话,不知道后来太守会不会怀恨在心,给谅辅“上眼药”抑或“穿小鞋”啊?
注:
浆水——就是用包菜或芹菜或苦渠或萝卜或土豆或黄豆芽等作原料(还有其他菜,这些菜可以是一样,也可以是几样混合而作),在沸水里烫过后,加酵母发酵而成,其中芹菜浆水为上品。在陕南一带有专门制作浆水的蔬菜---浆水菜,又称辣菜。浆水成淡白色,微酸,直接舀出饮用时若加以少许白糖,便酸甜可口,它营养丰富,很是消暑。
五官掾——官名。西汉置。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无固定职务。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晋 干宝《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