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4600#作者:BH的飘过 回复日期:2010-12-16 22:12:00
    楼主不要气,给个链结,我来帮你助威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35778/
  
  哈哈,谢谢啊
  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12-16 23:23:00
    楼主啊,气五分钟就得啦。所谓树大招风,你引人注目了,必然也会有天生斜视的观众。郭德纲相声多棒啊,不是照样招人忌恨吗?想开点没关系的~
  
  呵呵,哪敢跟德刚比啊,我也是钢丝啊!
  呵呵,我哪是神仙啊,俗人啊!
  393、马子云修佛
  
  泾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人马子云,是个十足的倒霉蛋,三次举孝廉,被朝廷征召为泾县县尉。前两次到任都不到几个月,家里父母先后去世,只好丁忧去职回乡守孝。
  第三次做官,马子云押运本县官粮进京,经过淮水时遇上风浪,粮船沉没,几万斛官米全部沉入水中,随行官吏和衙役统统葬身鱼腹无一幸免,唯独马子云命大,却也因为渎职锒铛入狱。
  马子云在牢里潜心修佛,日日诵读佛经修心养性,五年后被赦免,也不回家,径自来到南陵山(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境内)中一处寺院继续修持,吃斋念佛餐风饮露,日臻化境。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的一天早晨,马子云忽然对身边的小和尚说:“我一生坎坷,简直就是倒霉催的,原本心理极不平衡,时常怨天尤人满腔怨恨。自修佛法以来,渐入佳境,方知世间爱恨情仇、生老病死、富贵荣华、名利地位等等,神马都是浮云而已!是我太执着太愚蠢了!这些年潜心佛法,佛祖怜悯,即将招我赴西天极乐世界,给我打点热水吧,好洗洗这身臭皮囊,这就上路了!”
  小和尚听罢,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悲哀,胡乱洒下几滴泪,就去打了热水来。马子云沐浴更衣之后,端坐蒲团之上朗声诵读佛经,顿时异香满室霞光弥散。
  不知过了多久,小和尚听不到诵经声,推门进来一看,马子云面带微笑,已然坐化了!
  
  我以为,无论是修佛还是修道,只要心无旁骛清心寡欲,是可以达到一定境界的,这绝不是迷信。
  
  唐 牛素《纪闻》
  
  作者:杏子寒 回复日期:2010-12-17 18:40:00
    好文!看楼主文章,心情舒畅,延年益寿.
  
  一起修炼吧!
  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12-18 14:26:00
    说是,幸福是一种能力。所以即便是凡人,也愿意殚精竭虑,修炼那种能力~
  
  
  简直是至理名言啊!
  在写一个电视剧,时间紧任务重,明天争取更新啊!
  天啊,连续两天登陆不了,吓坏我了!在宾馆关着写一电视剧呢,晚上争取更新!
  作者:挑刺找错兼骂人 回复日期:2010-12-22 18:01:00
    4640#作者: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0-12-22 11:33:00
      天啊,连续两天登陆不了,吓坏我了!在宾馆关着写一电视剧呢,晚上争取更新!
    
    
    如此地道的中国故事,出书时却叫《X档案》
    如此辛苦地写剧本,导演一拍脑袋,结果不好预测。
  呵呵,说得对啊!
  作者:woshilaoxu 回复日期:2010-12-23 0:02:00
    我不是天涯的常客。有幸看到了楼主的帖子,在工作和照顾孩子之余每天追,昨天赶上大部队,觉得再不冒个泡会人神共愤的。楼主真是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围观群众也是藏龙卧虎,让我觉得自己整个一文盲, 只能在这里如滔滔江水了。Orz
    
    恭喜出书。围观的人里有没有款爷,赞助楼主自费出书,就可以把原文,楼主的翻译,和围观群众的贡献都放到书里。
    
    期待更新 !!!
  
  呵呵,说的也是啊,我正努力成为大款呢,到时候自己出吧。
  诸位同仁的确很牛,可出书不能出别人的品论,也是遗憾,将来有时间专门搞个系列书籍。
  对了,第二册春节后差不多也该面世了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12-23 12:30:00
    出书好像对楼主来说很容易啊?
  
  
  呵呵,只要别梦想写一本书就发财,出书是很容易的。
  
  394、李绩女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英国公李绩的女儿病故,葬在北邙山贵族墓地。李绩爱女心切,担心她在九泉之下寂寞难耐,就派一个俊俏伶俐的家童在女儿墓前建一所小房子,四时祭扫聊做安慰。
  一日,李家小姐忽然活着出现在家童面前,那哥们差点吓晕过去。
  李小姐一把拉住他,痛哭流涕道:“我本不该死,是可恶的大树神看上了我,锁我魂魄下去给他做二奶啊!今天树神出差,我是趁机溜出来的,这才跟你相见,缘份啊!你老实告诉我,是不是你早就看中了我,自告奋勇来我这儿守墓的?”
  家童浑身哆嗦,只得忍心骗她道:“是啊小姐,你死了之后,呸,不是,你走了之后,我是茶不思饭不想,腰酸背疼腿抽筋,失眠健忘耳聋眼花,生不如死啊!难得当年小姐对我三笑留情,我还没报答您呢!呜呜,这才跟老爷请命,在这儿为你守墓啊!”
  李小姐感动不已泪眼迷离,道:“真的啊?”
  家童心道:“你就当真的听吧!”
  李小姐却不会读心术,哀怨道:“我命真是苦啊!落得现在人不人鬼不鬼的,无颜见父母大人,无颜在世间抛头露面,更可悲的是,树神那儿我还得盯着,没准他随时要宠幸我呢!这可怎么好啊!”
  家童差点尿裤子,却不敢吭声。
  李小姐道:“要不这样吧,我跟你做媳妇得了!只要树神看得不严,我就出来跟你相会。时间一长,树神这老风流鬼就会把我忘记的,我就能彻底自由跟你长相厮守了!到那时,我一定帮你发大财!”
  “发大财?真的啊?”一听发财,家童激动不已,也就不害怕了,当即答应。
  自此,李小姐常来跟家童私会,或者晚来早走,或者朝来夕去,一来二去,二人如胶似漆亲密无间。
  一个月后,李小姐兴奋地宣布:“我已经成功摆脱树神,告别二奶生涯,要跟你正式过夫妻生活了。你开心吧?”
  家童连连点头,问道:“那,黄金呢?”
  “哦,你不说我都忘了,这是五十两黄金,拿到街上卖了,买些好玩意儿吧!”李小姐从怀里掏出金子来,不屑地扔在地上。
  家童捧着黄金,眼睛射出的光芒甚至盖住了熠熠闪光的金子。他拿了其中几两黄金来到集市上卖,被巡捕捉拿,说这金锭刻着姓名,是昨晚一富户家丢失的。
  家童连连喊冤,还没挨打就全招了。
  巡捕怒了,说道:“你敢污蔑英国公的千金小姐?活得不耐烦了!打!”
  板子齐飞屁股开花,家童还是坚持自己说的句句是真。李绩府上管家闻讯而来,一听家童说,也是半信半疑。
  巡捕、家童、管家还有很多人蜂拥来到北邙李小姐墓地,连个鬼影子都没看到。家童呼唤爱人,撕心裂肺痛断肝肠,李小姐也没出现。而那几两黄金赃物,竟化成了黄土。
  家童后来疯了,在墓地度此残生,而李小姐,却再也没露过面,枉费了他一番真情了!
  
  这事挺邪门,要是家童撒谎,那黄金何以化成黄土呢?
  可要是真的,李家小姐为何再也不现身了呢?
  
  注: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旦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主峰翠云峰,峰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故称“翠云峰”。翠云峰风景秀丽,是消夏胜地。北邙山山势雄伟,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洛阳城而过。立墓于此,即圆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风水之说。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 因此邙山被视为殡葬安冢的风水宝地,自后汉建武十一年城阳王刘祉葬于北邙山,其后王侯公卿多选墓地于此,就连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国王在客死他乡后,也选择了邙山为自己的安葬之地。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
  
  唐 李隐(或柳祥)《潇湘录》
  
  呵呵,我争取吧,最近实在太忙,多谢大家支持啊!
  作者:右边不要脸 回复日期:2010-12-24 10:44:00
    兄弟,我来顶你了
    
    
    
    你的大作已然收到,只不过你过于谦虚,我们众多朋友溢美之词在书上不见一丝一毫,开篇是目录,然后就登堂入室,倒也落得个开门见山
    
    
    出版商还真猴急
    
    
    
    拜谢胸抬!
  
  
  是啊,但愿第二本换了一个出版社能好点
  看望大家了,一天一夜没睡了,编剧工作真是痛并快乐加上瘾啊!
  作者:BH的飘过 回复日期:2010-12-26 17:22:00
    当然是家童太贪财,李小姐才要惩罚他的,你看他在李脱身后不关心人而直接问钱就应该猜得到结局了
    
    顺便找楼主讨本书,第二册的,应该没问题吧
  
  呵呵,没问题啊,不过第二册估计要等到三四月才能出版呢,出版社的效率不是一般的乌龟啊!
  现在痛,写完了,明天就快乐了,O(∩_∩)O~
  395、匏壶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公元424-453),散骑常侍刘隽,家住丹阳(今江苏丹阳)。
  一日午后,刘隽有公务出门,策马出门外,骤雨急至,刘隽颇为踌躇,盘算着要不要推迟出行。这时,三个小孩蹦蹦跳跳而来,都六七岁模样,很是可爱。一个男孩手持一把葫芦做成的酒壶,另两个小男孩在争抢,在雨地里打滚嬉闹,身上居然不沾泥水。刘隽暗自惊异,喝道:“哪里来的孽障,敢在我门口撒野?”
  持壶小孩笑道:“怎么?大人也想争抢我的匏壶吗?你看看,漂亮吧?古董!”
  刘隽怒道:“真没见过世面,区区一个破葫芦我能放眼里?快滚,免得脏了我的地界!”
  三个小孩哈哈大笑,继续若无其事地玩闹。
  刘隽急了,掏出弹弓来发射,一下子命中那个匏壶,壶落地,三个小儿凭空消失了!
  刘隽惊得一身冷汗,四处察看一番,一无所获。这才乍着胆子上前,拿起那个匏壶仔细查看,果真古朴精美,世间罕有。刘俊不禁暗自高兴,将匏壶系在阁楼上,日日赏玩。
  忽然有一天,一个妇人在阁楼下望着匏壶大哭,刘隽忙问其故。妇人说道:“这是我三个儿子陪葬之物,怎么会到这儿来了啊?可怜我年纪轻轻就死了三个儿子,丈夫恼怒将我扫地出门,终日乞讨四处飘零,苦不堪言!大人要是可怜我,把壶还给我吧,也好有个念想。”
  刘隽一听吓一哆嗦,也有点过意不去,忙把壶摘下,还给妇人。妇人千恩万谢,手捧匏壶来到儿子的墓地,嚎啕大哭一场,刨坑埋了那壶,踉踉跄跄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三个小男孩再次出现在刘府门外,手捧匏壶个个心花怒放喜笑颜开,齐声叫道:“失而复得,好不快活!”
  刘隽一家战战兢兢不敢出门,良久,小孩才消失了。
  
  看似轻松诙谐的故事,其实细细一想,竟是一幅恐怖的画面啊!葫芦做的酒壶不知对小孩有什么用处?莫非是个隐喻?
  
  散骑常侍: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东汉省去散骑,改以宦官任中常侍。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统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资深者称祭酒散骑常侍。曹魏末增加员额,新增者为员外散骑常侍。晋武帝令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共同轮流值班,称通直散骑常侍。魏、晋散骑常侍与侍中共平尚书奏事。多是显职。散骑常侍本隶门下,南北朝属集书省。梁曾另设散骑省,旋省。隋属门下省。唐太宗曾以散骑常侍为散官,旋省去,去复置为职事官。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分为左右。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二人属中书省。职掌同为规谏过失,侍从顾问,并无实权,而为尊贵之官,常作为将相大臣的加官。宋不常置。辽属门下省。金、元不设。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
  
  396、清水珠
  
  汉南书生冯翊严,一日到岘山(今湖北襄阳境内)游览,溪流中得到一个珠子,色泽黝黑通体透彻,跟弹珠一般大小,浑圆滑腻,重量很轻,摸起来寒冷彻骨。
  冯翊严觉得此物非比寻常,常拿给别人看,有人说:“牛啊,龙珠啊!”
  也有人不屑一顾:“切!一弹珠拿出来得瑟啥?”
  冯翊严心道:“无论如何,我拿它当宝贝了,爱咋咋地吧!”
  自此,冯翊严谨慎小心地把珠子藏在头巾箱里,无论到哪儿都带着,没事的时候捧在手心幻想一下,开心一会儿,虽是意淫,却乐此不疲。
  随后,冯翊严迁居长安,过起了“京漂”生涯,珠子更是随身携带,视若珍宝。
  一日,冯翊严在春明门外遇见一个胡人,胡人远远见到他就尖叫一声,吓他一跳。而后狂奔而至,倒头就拜。
  冯翊严道:“别跪啊,我可没钱给你!我还正满世界找饭辙呢!起来啊!我大唐不欺负老外,让人看见了多不好啊!”
  胡人长跪不起一脸虔诚,说道:“您身上有天下异宝,开个价,卖给我吧!够你一辈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了!”
  冯翊严两眼放光,眼泪都下来了:“哦?真的啊?我就说是宝贝嘛,苦日子终于到头了!三十万两银子,不还价!”
  冯翊严掏出珠子递给胡人,胡人双手捧着,涕泗滂沱,口中还念念有词。冯翊严直接蒙了,也不敢搭腔,心道:“可能开价高了,吓着他了?嗯,砍一半也行。”
  胡人哭够了,这才说道:“成交!恩人啊!你知道吗?此乃我国国宝啊!”
  冯翊严笑了:“得了吧你,我在岘山小溪里摸出来的,怎么成你们国宝了?还整出一个外交事件!”
  胡人严肃地说道:“我不敢诓骗恩公。实不相瞒,此物的确是我国至宝,名叫清水珠,倘有污浊河流湖泊,将其投入,顷刻间浊水变清澈,可供国民直接饮用。不料,三年前,我国首都一眼甜水井突然井喷,污浊泥水喷射而出,几成大患!我国国王赶紧将清水珠投入井中,这才平息井喷,清水珠却不见了!如今,三年过去了,我国上下河流湖泊一片污浊,有的竟至干涸!百姓岌岌可危,国家几欲动荡!我国国王派人四处寻访清水珠,以解我江山社稷倒悬之危!苍天不负苦心人,我跋涉几万里受尽千难万险,终于找到清水珠了!我国民有救了!多谢恩公了!”
  胡人带冯翊严到驿馆,交割财物之后,当即演示清水珠妙用。驿卒端来一碗脏水,放在地上,胡人将清水珠掷入碗中,奇迹出现了!污浊的脏水顷刻间清澈见底纤毫毕现,胡人端起来痛饮而尽,大呼甘甜爽冽。
  冯翊严很高兴,道:“看来你没忽悠我,你看看,原本物归原主的事,怎么好意思收你的钱呢?要不退你五十两银子做盘缠得了!”
  胡人连声称谢,坚决不肯。冯翊严执意要留下五十两银子,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一定得收下,算是两国友谊了,明白吗?”
  胡人又感动得“哇哇”哭起来,感慨大唐士人胸襟之广,并盛情邀请他有空到他们国家做客。
  冯翊严笑道:“我正有此意啊!您可真是个爽利人!唉,你们国家有没有什么美貌的待嫁公主什么的吗?”
  
  唐 张读《宣室志》
  
  诸位,新年快乐!
  时光如梭,转眼2010就要过去了,感慨良多啊!
  偶然发这个帖子已近一年,多谢大家的支持了!我希望一如既往地写下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