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xpsdd 回复日期:2010-12-9 9:09:00
楼主 我买的书来了;感觉还行,就是觉得没有在网上大家七嘴八舌看着有意思。我提个建议,您写个序,把原著从哪些书来的,和各种感觉列上;还有那位老拿大腿晃人的先生,您就写个后记。然后呢,我打印下来贴上,就齐了!
我是认真得在期待着啊!
呵呵,这个提议很牛啊!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12-9 9:25:00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12-3 9:28:00
楼主可选些温婉的爱情故事讲讲
心情也柔软些
我欢迎你回帖滴
下午就找个柔情点的故事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0-12-9 13:17:00
唉,对不起楼主
把我的粉丝带到你的楼里来
深刻检讨中...
谢谢啊
388、梨山庙
晚唐时,建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有座梨山庙,是当地人为纪念前丞相李回而修建的。李回被贬建州刺史,后死在临川(今江西抚州)。据说,李回去世前夕,建州很多百姓梦见李回驾一匹白马入梨山,渺然不知行踪。随后才得知李回去世的凶信,百姓为之痛哭流涕,这才自发募捐,修建“梨山庙”,供奉李回的塑像,四时祭拜香火鼎盛,据说有求必应极为灵验,建州百姓不但把他当骄傲,还把他当神灵一般崇敬。
此后,五代十国烽烟四起,闽国末代帝王王延政,暴虐无道,意图攻打福州,密令帐下大将吴某操练军马,蠢蠢欲动。吴某找到当地铸剑大师新铸了一把宝剑,削铁如泥寒光四射,吴某欣喜若狂。大军行动前,吴某携带宝剑和丰盛的供品,来到梨山庙祈愿:“我受君命大举义军横扫凶顽,愿持此剑杀一千人,凯旋而归!愿相爷保佑我马到功成,到时杀猪宰羊祭拜您!”
当天晚上,吴某在中军帐做了一个梦,梦见李回现身,告诫他说:“人不应该发恶愿,我已成神,当地百姓看得起我,四时祭扫香火不断,我就略施神通,造福一方罢了,你倒好,提溜一截烂铁在我面前耀武扬威,还让我保佑你杀一千个人?我看你是猪脑子,还是今天早上脑袋被门挤了?都不会说人话了?我警告你,你现在撤兵还来得及,要是执迷不悟,继续助纣为虐,一定不得好死!念在你今天给我送的供品还不错的份儿上,且帮你一下,保佑你不被别人杀死。怎么样?我够意思了吧?”
话刚说完,吴某从睡梦中惊醒,吓得一身冷汗,但王命已下,不得不发兵打仗。结果,战事一开,敌军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帐下军士左右溃散几近全军覆没,吴某陷入敌军重围之中难以脱逃,无奈之下,拿出宝剑抹了自己的脖子!弥留之际,吴某心道:“到底是神仙,真够意思啊!”
不久后,闽国被南唐灭亡,王延政归顺。几年后,南唐又被宋灭亡,王延政再次归降宋朝,委曲求全毫无廉耻,竟至善终。
人不能发恶愿!
仔细品读,醍醐灌顶!
北宋 徐铉《稽神录》
4531#作者:白马光法 回复日期:2010-12-10 16:31:00
李回告诫吴某的那段话很有喜感
谢谢啊,全是我杜撰的话!
作者:22就是我 回复日期:2010-12-10 23:47:00
楼主,还是尽力贴近原意吧,能不修饰就尽力不修饰,别当我们看的只是故事,要不放出原文也行,看到那些莫名其妙的流行词汇真的很抓狂
要那样的话,您就直接买一套中国历代笔记小说大观看就行了,古文,没翻译的,我要的就是演绎甚至“曲解”,写着开心啊!
389、曹门谣:功臣外戚
宋仁宗天圣末年到明道初年间(即公元1032年),东京汴梁城市井间出了一句流行语,但凡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货品,百姓都称之为“曹门好”,但凡高大威猛、崖岸高峻的人或者建筑,都呼之为“曹门高”,也不知道这都从哪儿流行开来的,总之,男女老少,读书的士子还是目不识丁的乞丐,都这么说,否则就OUT了,是会被人讥笑为“土佬儿”的。
到了景祐初年(公元1034年),宋仁宗昭告天下,册封开国元勋、号称北宋第一大将的曹彬的孙女为皇后,天下欣然。这才悟到流行语“曹门谣”的真谛。曹彬功勋卓著,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南征北战,降蜀平吴,横扫天下,战功赫赫彪炳史册。但尤为难能可贵的事,曹彬虽然一生戎马倥偬,率领百万虎狼之师底定天下,但他却仁德宽厚不嗜杀,爱民如子泽被海内,帐下将士更是纪律严明不扰民,所到之处,降者如云,被万民称颂不绝。因此,曹氏一门历三代荣宠不绝,现在孙女当上了皇后,贵为外戚之首,更是傲然群臣之上了,因此,称曹氏一门又“好”又“高”,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自古以来,能跟曹家相媲美的,就只有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一门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掌天下兵马,几个儿子也都位极人臣,小儿子郭暧更成了当朝驸马,“醉打金枝”之后,皇帝都一笑置之,安然无恙。后来,唐宪宗时,郭暧的女儿做了皇后,郭家更是烈火烹油富贵到了顶点。郭家的闺女从唐玄宗到唐宪宗,历七代帝王,五次当上皇后,进而成为太后,大唐天子见了郭家女儿都得行子孙礼,可见勋贵已极。
郭氏、曹氏两家乃是中国古代的异数,羡慕嫉妒恨是没用的,气数使然。但最重要的是,其开创者郭子仪和曹彬,都是功劳巨大无比、威望极大却又仁德宽厚的人,可谓“君子之守,子孙之昌”了!
宋 张师正《括异志》
390、仙人黄安
代郡人黄安,在官府当差役,相貌丑陋任劳任怨,上司见他是个闷葫芦,觉得他肯定缺心眼,就把最脏最累的活交给他做,黄安丝毫不以为意。上司叫他去放牛马,黄安提溜着荆条鞭子赶着牲口就出去了,到了郊外,黄安放任牲口四处游荡吃草,自己蹲地上,用手指在泥土上写字,往往放一天牲口,他能密密麻麻地写满几亩地。
衙门里的哥们都嘲笑他:“装什么文化人呢?就算是在地上写日记,你一放牛的,能有什么事值得写的?”
黄安笑道:“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在我心中,顺着指尖流出,也是兴致使然啊!”
衙差们傻眼,说道:“不是你疯了,就是我们疯了!”
后来,一夜之间,他写字的那块地塌陷成池,成为风景绝佳的所在。人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说黄安深藏不露,没准是个高人,黄安一笑置之。
衙差们这才不敢讥笑他了,称他为勤奋好学、难以琢磨的“舌耕人”。黄安笑道:“我的话可不多啊!”
黄安活到八十岁,还长得像个小伙子倍儿精神。他经常服用朱砂,搞得自己通体赤红色,大冷天全裸脑门上冒着热气儿。他常坐在一个大乌龟背上,乌龟直径三尺多,他坐在上面刚刚好。
有人问他乌龟的年岁,他说:“远古时,伏羲氏编织渔网教百姓捕鱼,这乌龟,就是他当年亲手捕获送给我的。”
黄安站起身来,指着乌龟背给大家看,说道:“你们看,龟背都被我屁股磨平了。乌龟看着挺大挺牛的,其实它畏惧日月之光,两千年才敢探一次头出来,从我成为它主人后,它才探头五次!我要出去玩,就得骑在它背上,既舒服又稳妥,我跟它已经难分难舍了。我要出去玩儿了,不跟你们扯了!”
黄安坐上龟背,一转眼不见了。大家震惊不已,这才明白,黄安已经活了一万岁了,万岁万岁,原来是从这儿来的啊!
我一直在想,这么当神仙,也够闷得慌啊!
怪不得有句古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呢!
代郡——古代国,战国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秦亦为代郡,治所在代县(故治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汉初为代国,寻为代郡,治桑乾县,在今北京市荨县东北,辖桑乾、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代、灵丘、广昌、卤城等县。后汉移郡治高柳,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晋移郡治代且,在今河北省蔚县东,永嘉后废。
东汉 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4552#作者:白马光法 回复日期:2010-12-12 19:03:00
我倒是愿意做这种神仙
生命在于静止啊!^_^
391、服仙丹即死——魏伯阳巧试弟子
魏伯阳,三国时东吴人,出身名门望族,原本有希望做“官二代”的,可是他生性疏懒,爱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进深山炼丹,典型的“不务正业”。
魏伯阳却笑道:“我能做仙一代,干嘛要做官二代啊?没前途!会被人鄙视的!‘我爸是刺史’哪儿比得上‘俺是神仙’那么有面子啊?”
魏伯阳炼丹水准很高,很快就炼成了。弟子们围上来,个个两眼放光。
魏伯阳心里犯嘀咕:“哎呀,仙丹数量有限,这么平分估计都成不了仙。再说,这几个小子难免有心不诚的,我得试试他们。”
于是,魏伯阳一捋胡子,故作深沉地说道:“哎呀,第一次炼丹就这么顺利,估计不大靠谱啊!这样吧,找条狗先试试吧。让小狗先服仙丹,倘若小狗立时飞升,就说明仙丹成了,咱们也服,要是小狗死翘翘了,咱们就别指望了,砸了丹炉散伙得了。”
弟子找来一条小白狗,掰开嘴巴塞进一粒仙丹,小狗登时浑身抽搐,顷刻口吐白沫而死。
所有人都傻眼了。
魏伯阳叹道:“唉,看来我道行不深,虔心不够,神灵都不给面子啊!狗服了会死,人服了恐怕也好不了啊!算了,你们都走吧,我是没脸回家了,我这么回去,一家老小非笑死我不行!我这抛家舍业的容易吗?既然如此,不如去死了!”
说罢,服下一粒丹药,顷刻倒地毙命。
三个弟子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良久,大弟子才说道:“炼丹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飞升成仙,谁承想连命都没了,成仙风险系数那是相当高啊!闪了!”
二弟子也赶紧说:“大师兄说的对啊!风险大倒没关系,可也不能送命啊!”
小弟子厚道,跪地痛哭道:“师父这么大能耐都炼丹而死,我做弟子的,岂能苟活?你们去吧,我陪师父死去!”
紧接着,小弟子服丹自杀!
两位师兄很是震惊,想着毕竟师徒、兄弟一场,不能一起赴难,也得买棺材把他们葬了聊表心意吧?想到这里,二人洒下几滴泪,匆匆下山而去。
魏伯阳见俩弟子离去,立即跳了起来,把口中仙丹吐了出来,幻化成三份,塞进小弟子和小白狗嘴中,顷刻间,俩人和一狗飞升成仙而去。
魏伯阳还留书一封给另两名弟子,责备他们不够诚心,以至于错过成仙良机。俩弟子扛着棺材上山见了这封信,恨不得钻地缝儿,互抽耳光致死方休,却也徒叹奈何了!
后来,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等书传世,表面上看似讲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及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形迹),以论炼丹的心得。《参同契》以内炼为主,称“修丹”与“天地造化”原理相通,故托易象而论之。尔后为道教“三元丹法”中“人元金丹内炼法”奉为祖经,誉为“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本炼丹术士,故该书也兼及炉火烧炼,并且总结了东汉前炼丹术中一些化学知识,虽则内容不多,但却是现存世界讨论炼丹术的最早文献,曾被英译,刊载在1932年出版的文化史杂志“Isis”上。而魏伯阳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炼丹?真的假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
东晋 葛洪《神仙传》
作者:p3e4t1 回复日期:2010-12-14 15:16:00
手机党前来顶贴,话说看到楼主说看到上空有两条龙的视频,
兄台真乃达人啊!
作者:微风自语 回复日期:2010-12-15 14:08:00
借个地方默默吐槽:怎么什么事情都不顺利呀,快烦死了啊...每次需要用什么东西的时候总是会找不到,我都快神经了...
那就别找了,不找他自己会蹦出来滴
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12-15 14:16:00
最近年底了,楼主们忙到都顾不得来更贴了,世道艰辛啊
楼主们?楼主貌似只有我一个哦
世道艰辛是没错,最近在写一电视剧,只能抽空更新了,毕竟编剧才是我滴本职工作啊!
作者:p3e4t1 回复日期:2010-12-15 3:37:00
4580#作者: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0-12-14 18:13:00
作者:p3e4t1 回复日期:2010-12-14 15:16:00
手机党前来顶贴,话说看到楼主说看到上空有两条龙的视频,
兄台真乃达人啊
-------------------------------------------------------------------
嘿嘿,不是达人怎么能和你握爪合影,哈哈哈。 策略~~嘿嘿 窃喜一下~~
其实本人非“兄台”,承蒙楼主夸奖,小女子不才,再此谢过,继续支持你的流行语诠释的古文。
“脑子被门挤了”,“仙一代”,,,,,,哈哈,,我喜欢~~~看纯翻译的话,还不如回去复习一下语文知识,自己看古书啦,还何必在这里看呢。
谢谢妹妹了,才女啊!
392、沈建寄奴
沈建,丹阳(今江苏省南部)人氏。沈家名门望族,世代为官,沈建要乐意,按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做官跟玩儿似的。可沈建就是不愿意,日夜研习道术,尤其擅长“导引之术”,还懂得服食丹药延年益寿。街坊邻里都很崇拜他,有个小病小灾的都来找他求药,他顺手给人一丸药,一定药到病除。久而久之,远近几百户人家都轮流奉养他,把他当神一样敬。沈建坦然受之不以为意。
一日,沈建想独自外出云游,就带着身边的一个丫鬟、三个小厮还有一头驴、十只羊来到一家富户那里,请人家代为照看。
沈建对富户说道:“哥儿们,我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了,这丫鬟小厮还有小羊、瘦驴的,可就拜托你了!不过你放心,给他们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不用提供饮食。我刚已经给他们服了丹药了,三年不吃不喝都没事。拜托你了!”
说罢,沈建飘然而去。
这富户心想:“沈建太小看我了,我是那为富不仁的人吗?不给吃喝?那我成什么人了啊?”
富户决定悉心照料他们,给丫鬟小厮美酒佳肴,他们一吃就吐难受得要死。又吩咐下人给小羊瘦驴喂上好的草料,小羊瘦驴避而不食。富户惊讶不已,如此百余天,丫鬟更加光彩照人,小厮们也都健硕依旧,小羊和驴居然都胖了,毛色光鲜更胜于前。
三年很快过去了,沈建归来,掏出药丸给他们服下,这才恢复如初能照常饮食。富户赞道:“沈先生,您真是神人啊!”
沈建笑而不答,轻举飞行而去,丫鬟小厮和驴羊也都随风而去。如此三百年,沈建来无影去无踪,几次归来又离去,远近百姓啧啧称奇。随后,沈建就销声匿迹了。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修道之人还要丫鬟和小厮,既养驴又养羊,真逗啊!
东晋 葛洪《神仙传》
有人在豆瓣网上辱骂我的书,气死我了,不喜欢别看啊,干嘛这样?看来,真有些特没品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