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1#作者:六亩园 回复日期:2011-3-21 3:01:00
觉得楼主以前在帖子里是女人的请举手!
作者:god1212
你有毛病吧?是不是看以前林素微类似的帖子了?
搞清楚再说话,否则这么人身攻击,有意思吗?
作者:杏子寒 回复日期:2011-3-21 21:35:00
这书的封面相当有吸引力。。恭喜楼主出新书哦。祝大卖!5217#作者:BH的飘过 回复日期:2011-3-21 22:22:00
楼主威武,出版社效率也很高,封面比第一部漂亮多了,恭喜恭喜
第一部没抢到,可惜啊可惜,希望能讨个第二部作纪念
呵呵呵,我也觉得第二本书封面稍好一点
424、床下老公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年间(公元402-404年),东阳太守朱牙之家出了一桩怪事。
朱牙之有个小妾姓董,一向不大受宠。董美眉整日里独守空房,百无聊赖。
一天半夜时分,董美眉床下忽地窜出一个老头来,穿着黄衣服,扣着一顶布带帽,形容很是猥琐。可奇怪的是,床下老头冒头处,出现一片洼地,竟流淌出泉水来,哗哗作响。
董美眉吓坏了,刚想尖叫,就被老头捂住了嘴巴。
老头说道:“美女别叫,我不是色狼,我是神仙。你看,泉水都随我而来,你尝尝,甘甜清冽!”
老头不知从哪儿变出一个杯子,舀了一杯泉水递给董美眉,董美眉迟疑一下,被老头灌了下去。
这么一品,还真是清凉甘甜,很是可口。
闺房寂寞,老头不是色鬼胜似色鬼,一通甜言蜜语夹带着忽悠,董美眉半推半就,跟老头成就好事。
朱牙之莫名其妙间,被戴了绿帽子。
此后,老头就在董美眉房中住了下来,二人如胶似漆春色无边。朱牙之竟毫不知情。
这时,朱牙之的儿子得了疟疾,命在顷刻,群医束手无策。
府内上下折腾得够呛,连董美眉也得上前伺候,虽然心中咒着孩子早点死,可表面上也得跟着大太太抹眼泪,身心疲惫。
夜半回来,她在老头怀里诉苦。老头笑道:“这孩子生病,必须用公老虎的卵才能医治。”
董美眉信以为真,告知朱牙之。
朱牙之病急乱投医,立即派人上山打老虎,真的打死一只雄虎,取虎卵烤熟了给儿子服下,居然真的药到病除!
董美眉立了大功,朱牙之刮目相看,当晚就要宠幸她。
董美眉暗暗叫苦,只得虚与委蛇强颜欢笑。老头蜷缩在床下也不敢吭声,心中懊恼不已。
朱牙之一早离去,老头很是郁闷地出来,苍老了许多。董美眉赶紧陪笑脸,为老头梳头。掉下来的头发像野猪鬃那么坚硬黑亮。再细细观察老头容貌,一脸黑气面目狰狞,董美眉不禁连声叫苦。她暗中跑到朱牙之那里,鼻涕一把泪两行,把“遭遇”和盘托出。
朱牙之大怒,请来道士做法事,老头顿时消失无踪。
朱牙之令人拆掉董美眉的大床,用沸水浇灌那处冒泉水的洼地,无数大蚂蚁蜂拥而出,很快都被烫死。蚂蚁尸体整整清理了几大斛。但老头还是没有抓到。
朱牙之悬赏捉拿此怪,东阳全郡百姓都被号召起来,如火如荼的“捉拿色狼老头怪”的运动蔓延开来。
几天后,城外山区一个猎户响应太守号召,拎一把大刀在树林子里清查妖怪,遇见一个老头,要用一个金饼子换他的大刀。
猎户暗笑:“还有这好事呢?这把破刀不值两文钱,一个金饼子够我娶三个老婆了!我得儿意地笑,我得儿意地笑,哈哈哈——”
金饼子拿在手中,心里比蜜甜,反复摩挲,顷刻间,金饼子变成一滩牛屎,臭不可闻。
再抬头看,那老头举着大刀,虎视眈眈,不怀好意地笑道:“孙子,我碍你啥事了?跟着瞎起哄!看刀!”
猎户吓坏了,屁滚尿流而去。
老头似乎也不想取他性命,扛着大刀扬长而去。从那以后,老头再也没出现过。
朱牙之的雪耻行动,因而草草收场。至于那位董美眉,此后好像一直受宠,朱牙之叹道:“女人是要花时间陪的,不然,我这帽子就会变绿。”
疑点:这老头到底是什么妖怪?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425、青龙剑
唐玄宗开元年间,河西有位骁勇善战的猛将,取了一个很偶像的名字——宋青春。
宋青春剑术超群所向披靡,众将对他是羡慕嫉妒恨,五味杂陈不一而足。宋青春手段其实并不见奇,只是手中长剑寒光四射很有杀气,每每敌人来犯,宋青春挥舞长剑策马狂奔于敌阵之内,如入无人之境,顷刻间就把敌人的首领俘获。即便是飞箭如雨、敌军势若长虹,宋青春照样能杀他个七进七出。宋青春纵横沙场多年,身上一点伤都没有,堪称奇迹。
西戎众部族打不过他,只得上奏朝廷归附,三军上下都称是宋青春一人的功劳。
随后,吐蕃犯边,宋青春率部迎敌,吐蕃一触即溃,死伤无数,被生俘数千人。吐蕃军一向战斗力极强,横行西域多年,如今宋青春一到,竟溃不成军,就连宋青春本人也觉得纳闷,就将俘虏带到中军帐下,亲自审问。
宋青春道:“吐蕃军队纵横雪域多年,一直战无不胜,今天见了我怎么怂了?你们是徒有虚名还是另有阴谋?快说!”
吐蕃俘虏苦笑道:“乖乖,你那么牛,我们还敢有阴谋?是真打不过你!”
宋青春见四下无人,怒道:“胡说!还敢忽悠我?我刚冲上阵前,还没杀几个人呢,你们就崩溃了,完全不像传说中的吐蕃铁骑嘛!还不从实招来!”
吐蕃俘虏道:“您老干嘛这么谦虚啊?你是神兵天降,见你不跑不是找死吗?”
宋青春道:“胡说什么?这里又没别人,拍什么马屁啊?还不快说!?”
吐蕃俘虏很无奈,道:“您老提着长剑一上阵,立刻飞沙走石云雾蒸腾,我们直接傻眼了!随后,暴风骤雨而下,一条青龙咆哮着从天而降,箭射中青龙纷纷坠下,箭头都折了!刀剑砍中青龙,就好像砍在铜墙铁壁上,胳膊立刻麻了,刀剑非折即缺,后面的弟兄们撒丫子就跑,要不是跑得快,我们非全军覆没不可!我们几个都是前阵,倒霉催的,被抓也是理所当然!”
宋青春一听,有点懵。细细思量,觉得家传的青龙剑一定是把神剑,上阵杀敌神龙相助,岂有不胜之理?
此事一出,天下传扬。
此后,边疆安定四方朝贡。大唐进入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元盛世,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光耀千古。
宋青春这样的骁将,也就没了用武之地。回乡安享几年太平,就闲死了。
青龙剑辗转到了瓜州(今甘肃省西北部)刺史李广琛手里。每逢风雨过后,青龙剑剑光四射满室生辉,隐约虎啸龙吟,李广琛视为珍宝,时常摩挲擦拭,爱不释手。
其后,大唐名将哥舒翰镇守西域都护府,想用重金购买青龙剑,李广琛死活不肯。
哥舒翰很生气,心中骂道:“娘的,老子要青龙剑,为的是上阵杀敌如虎添翼,他要留着青龙剑,不过是时时把玩炫耀得瑟,真是明珠暗投!”
骂归骂,大唐毕竟讲究法度,哥舒翰一代名将,终不能强取豪夺,只得怅然离去。
青龙剑后来不知所踪,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神剑落在猛将手中,也是相得益彰,强强联手发挥到极致。
然而,世事总难两全,一切辉煌,最后总是归于尘土。徒叹奈何?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作者:妖之猫 回复日期:2011-3-23 20:05:00
楼主太有才了,每看一次都要顶一下啊!
很多故事很有趣,让楼主一写更有趣了。以前看《阅微草堂笔记》就是看热闹,现在看了楼主的帖子,受到感染,看完故事都会思考回味一下了呢。
感到《隗炤:金子在哪儿你知道》很有趣,男人真可笑啊,自己都死了还怕老婆改嫁。什么都算得那么清楚了,还算不出自己的老婆会不会改嫁?会不会胡乱花钱?
《埋蚕种祸》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啊。原文有个疑问啊,官府发现了尸体连“凶手”都正法了,尸体不会在发现后就带回验尸或处理吗,还会放在原处日后还去那里勘验吗?
还好刚看到这,后面还有很多,如此好贴真是看不够啊,怕看完了!
你看得够仔细的,多谢捧场了!
我继续努力写写写,争取让你看不完,呵呵
5241#作者:绝地悍马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3-23 22:18:00
好久都没来了,支持一个再看,顺便告诉楼主纲子光盘我刻好了哦
哈哈,谢谢啊,第二本书可能还要等一个月呢,出版社还要审审审,没办法啊!
5242#作者:god1212 回复日期:2011-3-23 22:19:00
不好意思 记错了
呵呵,没事的,就是说变性有点刺耳罢了。
我还以为是林素微美眉的粉丝跑错地方了呢,她也写志怪故事,文笔很不错,很多人搞混了
5245#作者:十三点颜 回复日期:2011-3-24 10:22:00
哈,终于看完了,我也出来冒个泡吧,给楼主聚聚人气,随便问下,楼主第二版的书什么时候出,能否送个样版书,真的挺喜欢的
没问题啊,不过,还要接着等了
5246#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1-3-24 10:57:00
骂归骂,大唐毕竟讲究法度,哥舒翰一代名将,终不能强取豪夺,只得怅然离去。
要是放在现在会如何?
还用说?
426、老僧观色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大兴文教广结善缘,为时人所称颂。
当时,福建有位老和尚擅长察言观色以推断吉凶祸福,每言必中如有神助。
常衮惊叹不已,跟老和尚结为好友。他见老和尚年岁已大,又没传人,担心神术失传,就想让自己的门下弟子跟老和尚学习。
老和尚笑道:“观色之术讲究天性和缘分,相爷门下虽都是才俊之士,但学这个,估计都不大靠谱。”
常衮道:“大师所言极是,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您就没发现一个可传衣钵的人吗?”
老和尚道:“就您身边的小吏黄彻合适。”
常衮叹道:“看来真是天缘巧合,黄彻不过庸碌之辈,居然有福学习您的神术,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啊!”
老和尚说道:“我这还算幸运的呢,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奇能异士,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传人,以致平生所学归于黄土呢!”
常衮也不禁感慨万千,立即命令黄彻拜老和尚为师。
黄彻一下就慌了,磕头如捣蒜,道:“大人,大师,可不能开玩笑啊!我跟随大人跑跑腿,做个跟班的,干一些不用脑子的活还差不多。学什么观色仙术,不是难为我吗?大师,您老岁数大眼神不好,别弄错了,辜负您一番期望和心血啊!”
老和尚拈须微笑:“放心,你虽是个笨蛋,可学这个一学就灵,相信我没错的!跟我走吧!”
于是,黄彻稀里糊涂七上八下地跟着老和尚走了。
老和尚把他带到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密室内,事先把一匹五色绸缎放在屋内架子上,让他仔细看架子上有啥东西。
黄彻瞪大眼睛看了半天,除了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就这样每天练习一个时辰,十天后,黄彻依稀能看见绸缎中的白色。
半年后,黄彻豁然开朗,漆黑暗室中看五色绸缎,真真切切如在阳光下。
老和尚满意地说道:“你在暗室中能见五色,白天光照充足下,你就能观人气色推断吉凶了!当然,有几句口诀,你就是死记硬背,也得烂熟于心。”
好在口诀不长,黄彻也粗通文墨,很快就背熟了。
随后,黄彻犹如脱胎换骨,观色之术比起老和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连名相李吉甫都称黄彻神术比起神人袁天罡来,也毫不逊色,可见手段之高。可惜的是,黄彻名头不响,究竟有什么事迹,没有流传下来。
回头买几块彩色布挂屋里,半夜关了灯拉上窗帘,试验试验。
只是,口诀不知流传下来没有?
注:常衮(729~783年),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字夷甫。父常元,官三原县丞。常衮天宝末年(约754年前后)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弘文、崇文馆大学士;大历年间,与杨绾同居相位,后加银青光禄大夫。大历十四年(779年),德宗即位,常衮因奏参中书舍人崔祐甫事,被贬为河南少尹;再贬为潮州刺史。建中元年(780年),杨炎为相,起用常衮为福建观察使。当时福建上京举子很少,自神龙元年(705年)薛令之中进士后,七十多年间,只有陈珦、廖广两人中进士。常衮大兴文教,广设学塾,留意推荐优秀举子北上应考。自此到唐末,福建中进士的多达74人(其中福州籍47人),曾出现长乐林慎思五兄弟先后中进士的“五子登科”佳话。人才之盛,与中原文化发达地区相差无几,为宋代福州的文化繁荣奠定基础。唐建中四年(783年),常衮病逝于福州任上。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福州百姓为他立祠,春秋致祭。
唐 刘餗《大唐传载》
5259#作者:hai20102010 回复日期:2011-3-24 23:17:00
楼主大人啊,今年从福建泉州赶回山东潍坊老家了,来看你了,呵呵呵,这么勤劳的楼主,坚决不能忘记,一如既往的顶你,加油哦!很喜欢你的文风
感动中——
5262#作者:soconan 回复日期:2011-3-25 13:10:00
不知青龙剑送卡扎非会怎样
横扫联军战机编队,哈哈
5266#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1-3-25 13:45:00
我也发了点文章,一个回复的都没有啊
心啊,拔凉拔凉的
你的帖子在哪儿?我去看
熬了两周,写了五集剧本,太累了,明天争取更新,看望大家一下下
427、霹雳车
唐宪宗元和(公元806-820年)初年,李鄘镇守太原时,发生了一件诡异莫测的事。
一位介休县的小吏往太原送公文,夜宿晋祠大殿一处屋檐下。
夜半时分,小吏朦胧间,听到有人叩门,说道:“介休王想借你家大王的霹雳车一用,三日后到介休收麦子!”
小吏很纳闷,心道:“谁在恶作剧啊?哪儿有什么介休王?霹雳车啥玩意啊?”
正胡思乱想间,屋内黑暗处有个声音答道:“我家大王说了,霹雳车正忙,不借!”
门外那人恳求道:“求您了,借我吧!大不了多交些香火钱!”
暗处答道:“不借就是不借,你当买菜呢?”
门外那人立刻说道:“五百两!”
暗处那人沉默了。
门外那声音再加码:“五百两再加一担新鲜果子外带纸扎美女五名,够有诚意了吧?”
暗处犹豫一下,答道:“美女要八名,不然不够分啊!”
“行!成交!”
顿时,屋内点亮烛光,小吏趴窗户前往里边偷窥,只见光亮下,几个黑衣人影影绰绰不辨真容。庙后门洞开,一队骑兵策马而入,接过一个马车样的物件,车头还悬挂着旗幡,骑兵点数旗幡数目,一圈共计十八叶,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隐约中有电光闪耀。
这队骑兵扛着马车离开,庙门重新关上,灯烛一灭,立刻伸手不见五指。
小吏惊出一身冷汗,赶紧缩回床铺,蒙头裹脸大气都不敢喘。
第二天天刚亮,小吏连滚带爬跑了出去,到农田告知村民,要即刻收割麦子,否则那个“介休王”驾着霹雳车从天而降,还能有好?
但小吏磨破嘴皮,也没人相信他。无奈之下,他径自回家,先把自家的麦子收割入库,这才重新上路应付差事。
三日后,介山上腾起一片浓浓的乌云,顷刻间遮天蔽日白昼如夜,不一会儿,风吼雷震大雨倾盆,介休县数千顷麦田毁于一旦!
这下,百姓才想起当日小吏的忠告,却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小吏是妖怪,是灾难的始作俑者,又见他把自家小麦先收割了,更是群情激愤,把他海扁一顿,扭送官府。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审此案,听了小吏讲述的奇遇,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信。上报李鄘处,也难辨是非曲直,只得将小吏释放了事。
疑点:
介休王是何方神圣?
他干嘛毁坏麦田呢?
不知当时风雨过后,有没有出现麦田怪圈啊?
借给介休王霹雳车的那位“大王”应该更牛,他又是谁呢?晋祠是供奉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的,霹雳车莫非是他的?一开始说霹雳车正忙,难道打雷下雨全是霹雳车闹的?
霹雳车不会是外太空飞船吧?
有机会去晋祠,一定在那儿住一宿,看看有没有猫腻。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
作者:妖之猫 回复日期:2011-3-29 17:55:00
经楼主一写,发现《三言二拍》中很多故事都是取自以前的小说啊,只是人名或结局略改了改啊。感觉《三言二拍》收集的故事比较注重因果报应,劝人向善的,现在的人也应该看看喽。
这是自然的,三言二拍本非原创,乃是搜罗而成集子罢了
作者:妖之猫 回复日期:2011-3-29 18:41:00
看了《叶限:中国古代的灰姑娘》的故事,感觉中国文化很深邃啊,不是国外能够比拟的,他们只知道“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才懂得真正的生活和人性呢。
是啊是啊,古代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却兼容并蓄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