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这些整理版是干嘛地啊?
  428、王积薪学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文武百官仓皇逃往四川。文官队伍中,有位翰林院“棋待诏”王积薪,是棋中圣手,逃难路上还不忘找人下棋,招致很多白眼和讥讽,很是郁闷。
  一日,队伍行至一处驿馆,好房子自然被皇室成员、达官贵人给占了,像王积薪这样的处级干部,只能自行安置了。无奈之下,王积薪只得沿驿馆下面的山溪顺流而下,在一户农家借宿。柴门小户仅能栖身,王积薪也只得凑合了。
  这户人家就婆媳二人,分东西两个屋子居住。王积薪住在侧面的柴房里。
  夜深了,王积薪听到婆婆叫道:“儿媳妇儿,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不如我们下棋吧?”
  王积薪一听下棋就两眼放光,打个骨碌起身,却见东西屋都黑灯瞎火的,不禁哑然失笑:“不会是我幻听吧?农家妇人会下棋?还盲棋?搞笑吧?”
  不一会儿,媳妇儿答道:“起东五南九落子!”
  婆婆道:“小样儿,看我的!东五南十二落子!”
  媳妇儿对道:“俺不客气了!起西八南十落子!”
  婆婆喝道:“西九南十落子!打不死你!”
  媳妇儿道:“婆婆厉害啊!我想想哦!”
  之后,婆媳二人每落一子,都要思考很久。
  王积薪听得惊心动魄,心中很是叹服,将棋路一一记在心中。
  婆媳二人一直下到四更天,只下了三十六手,但高妙凌厉,步步惊心。
  婆婆忽然说道:“小样儿,姜还是老的辣懂吗?你输了!我胜你九枰!”
  儿媳妇只得答道:“婆婆真牛啊!媳妇儿甘拜下风!”
  天亮了,逃难队伍即将启程,有人来唤王积薪,可他坚决不肯走了。
  王积薪穿戴齐整备好礼物,拜见老婆婆,求她教授棋艺。
  老婆婆笑道:“那我得看你棋术怎么样才行啊!”
  于是,媳妇儿安排好棋盘,请王积薪和婆婆对弈。
  王积薪倾尽所能,没下十几手,已经汗流浃背,拱手认输了。
  老婆婆回头跟儿媳妇说道:“把你会的一般棋路教给他吧,太高深的他也学不会!”
  媳妇儿领命,粗略地将自己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讲给王积薪听,王积薪听得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慌忙求教,媳妇儿笑道:“你自己慢慢悟吧!”
  王积薪不甘心,想再讨教点高招,老婆婆道:“就这点棋路你慢慢琢磨几年,世间亦罕有敌手了,何必贪心呢?”
  王积薪不禁脸红,只得拜谢而去。
  走了不过几十步远,王积薪就后悔了,心道:“遇高人岂可交臂而失之?我回去死乞白咧软磨硬泡求她们,在这儿住上几年,多学点高招不是很靠谱吗?”
  于是,王积薪原路返回,却再也找不到原先那几间茅屋了,只得悻悻然而归。
  自此,王积薪苦苦琢磨妇人教授的棋路,棋艺精进。此后多年未逢敌手。王积薪凭记忆摆布当晚婆媳二人对弈的棋局,竭尽心力也摆不出来能赢九枰的棋势。他还为这个棋局命名为“邓艾开蜀势”,被后人记录在《棋图》上流传至今,却没人能参透棋局中的奥秘。
  
  
  可惜我不会下围棋,自然不懂这棋局玄机。可故事震撼人心,背后似乎暗藏什么秘密,耐人寻味啊!
  
  附:王积薪在当时所以名震天下,不仅是因为他棋艺高超,而且由于他提出了一套围棋理论,根据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围棋《十诀》。这《十诀》为: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唐 薛用弱《集异记》
  
  
  高人年年有,唐朝特别多啊!
  429、龚播:善良的人能发大财
  
  龚播是峡中云安监的大盐商,财雄一方扶危济困,颇有名望。
  但他早年穷困潦倒,靠卖水果蔬菜为生,仅能糊口。他居无定所,无奈之下,在长江边上搭建一个茅屋暂住。
  一天深夜,风雨交加波涛汹涌,龚播的茅屋在风雨中飘摇,自然难以入睡。忽然,他听到外面有人呼救,赶紧跑出去查看,只见河南岸有光亮摇曳,似乎是有人举着火把,摇动着喊救命。
  江边穷人很多,都在抢救自家的茅屋,对河对岸的呼救充耳不闻。
  龚播却急坏了,驾着自己那艘小船下了水,迎着汹涌澎湃的波浪,顶风冒雨前去火光处救人。
  终于到了河南岸,龚播系好小船,狂奔向火光处,拿火把那人“扑”地一声倒在沙滩上,再也起不来了。
  龚播急忙冲到近前,仔细一看,那人竟是一个四尺多长的金人!
  龚播心中狂喜,艰难费力地扛起金人返回。随后,靠着金人护佑,龚播跻身商场,干什么都赚大钱,屡战屡胜,不到十年就成了蜀地赫赫有名的大财主。当然,他还是一位慈善家,到处捐款赈灾干好事不留名,他的口头禅是:“善良的人会发大财!”虽然很多人对这话一笑置之,但他笃信不已。
  
  我不禁想起几年前那件事,某地青年救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老太太反口死咬青年就是撞她的肇事者,要求他赔偿。青年百口莫辩却坚称自己是清白的,四处寻找目击者,要为自己讨回公道。最后,这事成了网络热炒的大事件,激起很多争论。
  后来,再有老太太跌伤,街上行人匆匆,却没人伸出援手!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啊!
  
  善良的人会发大财!?
  也许唐朝是这样的吧?
  试问,同样的情况,现如今谁会去冒险到河对面救人呢?
  
  注:云安监,唐顺宗时置,属夔州。为盐监。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资治通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三月,“李仁罕陷万州,庚申,陷云安监”。北宋属云安军。《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云安监“九井,岁产盐二十万二千二百二十斤”。元朝时废入云阳州。
  
  
  唐 薛渔思《河东记》
  
  作者:妖之猫 回复日期:2011-4-1 20:35:00
    作者: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0-7-27 11:54:00 
    255、一夜发长八尺
    
    一夜之间头发长了八尺,看来是真事儿,比伍子胥一夜白头更离奇。头发这物事,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啊!
    
    想起卫斯理写过一篇关于头发的文章,的确头发很奇妙,只有人有,其他动物都没有,构造还比较精密,其实还没什么用。也许它们本来有很大用处,当人类被贬凡间,这些能力也被剥夺了吧,呵呵
    
    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楼主!!!
  
  
  呵呵,多谢了!
  卫斯理那本书就叫《头发》,小时候看过,头发结构奇特,其他动物全身毛发都一样的结构,唯独人的头发和其他体毛存在很大差异,这点很异常。同时,头发中空,对电磁波很敏感,却没有实际用途,即便剃光了头,人也不会感觉疼痛或者不适,这就更有问题了。因此,卫斯理假设,头发可能是“造物主”残留下来的,而在“神”的身体上,头发的作用及其神奇和独特——
  甚至,头发跟宗教起源有关。佛教总叫人剪去“三千烦恼丝”,其实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总之,当时痴迷于卫斯理的小说,乍一看很震撼令人叫绝,但似乎经不起缜密的科学研究,叫玄幻小说似乎更合适吧。
  最令人叹服科幻小说应该是近些年涌现的刘慈欣、王晋康等人。
  5336#作者:sekiaya 回复日期:2011-4-3 17:35:00
    很喜欢看楼主的故事,太吸引人了,今天出去拿钱出车祸了,撞得身上又红又肿的,还破了皮出了血,车子也有点损坏。回去擦了药继续看楼主帖子,也不觉得多痛了。楼主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啊!!
    还有很喜欢看回形镳老师的帖子,很受教
  
  啊?
  多保重啊!只要有时间,一定更新!
  回形镳兄的确不俗,引为知己了已经!
  430、一诗定情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隆基心怀戍边将士,下令宫中所有女子,上至嫔妃下至宫女,都要亲手做一套棉衣来,寄往边塞给戍边将士御寒。
  有位士兵在棉衣夹层里发现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诗写得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用现代的话翻译出来该是这个意思:
  
  守卫边疆的兵哥哥啊,身在苦寒之地辛苦你们了,恐怕夜里冻得觉都睡不好吧?
  战袍是妹妹我亲手做的,也不知道会落在哪位帅锅的手里哟!
  我特意缝结实点,多加了棉絮,柔情蜜意难以言表,都缝制在这棉衣里了!让你穿着温暖牌棉衣,身暖心更暖,多杀番鬼子,为国立功!
  这辈子我算是悲催了,被选入宫多少年了,连皇上的鬼影子都没看见过!白瞎我这个人儿了!棉衣送上,穿在你身,柔肠百转,等待来生再续情缘了!
  
  士兵看罢感动得哇哇的,惊动了军官,这首诗随即被公开,次第传到主帅手上。
  这可是扰乱军心的重大事件啊!而且,棉衣都是宫里女人做的,这不是间接给皇上戴绿帽子吗?
  小小一首诗,立即被上升为政治事件!
  主帅动用关防,八百里加急,将这首诗送往京城,交给皇上处置。
  唐玄宗真是个性情中人,一看诗马上被感动,召集所有嫔妃宫女开大会,热泪盈眶地当众诵读这首诗,并表态道:“才女啊!太牛了!写这首诗的美眉不要怕,这不是什么扰乱军心,这是真情流露!别躲了,站出来吧!”
  一位低等宫女挺身而出,承认是这首诗的作者。
  唐玄宗哥哥立即下诏把她许配给最初得到这首诗的兵哥哥,他哭着说:“妹妹,没想到在我这皇宫里,你这么不开心啊!这是我的责任!你不必祈求来生缘了,我让你们结今生缘!那位兵哥哥,我让他复员,给他官做,让你们今生今世得享太平!”
  诏书一下,宫里欢声雷动。
  此事被传到边塞,戍边将士都感动得涕泗滂沱。
  西域各处百姓闻听此事,也都感慨“天可汗”的宽仁厚道。
  开元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绚烂最繁华最荣耀的一幕,想必有其必然性啊!
  
  唐 孟棨 《本事诗》
  
  431、奇异的猛兽
  
  汉武帝时,胡人进贡一种猛兽,养在上林苑中。这种猛兽很像狗,其貌不扬又瘦又小,但嚎叫之声犹如惊雷,一声嘶吼声震几十里,上林苑中大小动物都吓得够呛,纷纷奔走逃命。
  汉武帝觉得奇怪,问胡人使者:“这玩意儿叫啥名啊?”
  胡人使者的汉语水平不高,长安城又没懂这种胡话的人,只得让他自己答话。
  胡人使者说道:“启禀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崇高、最神圣的大皇帝陛下,这种动物叫猛兽。”
  这使者汉语说得半吊子,可拍马屁功夫倒一点都不逊色。
  汉武帝一听,又好气又好笑,道:“废话!我知道它是猛兽,我问你它叫什么名字?懂吗?”
  胡人使者懵懵懂懂,答道:“启禀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崇高、最神圣的大皇帝陛下,它就叫猛兽啊!”
  汉武帝不禁一笑,道:“行吧,难为你了!”
  汉武帝将“猛兽”放到虎狼园中,想试试它真本事,别就是嗓门大而已。
  不料,猛兽真不简单,在气势上压倒了所有狼虫虎豹。狼群纷纷逃跑,就连最凶猛的老虎见了它,都吓得直哆嗦,低下高贵的“王”字头,尾巴也夹起来,立在原处不敢动。
  “猛兽”看见老虎却高兴坏了,恨不得笑出声来,蹭地蹿上老虎脑门,爪子直挠老虎鼻子,登时鲜血迸流,老虎连动也不敢动。“猛兽”顺着老虎背溜下来,拽着老虎尾巴一甩,老虎竟被窜了起来,甩到几丈开外!
  “猛兽”很得意地叫了几声,倒地睡了起来。
  汉武帝即刻重赏胡人使者,派人专门伺候。
  随后,汉武帝对身边的羽林郎说道:“这厮无礼,马上塞住嘴巴,关进寒铁打造的笼子里,不给吃喝,饿死它!叫它以后还得瑟!”
  
  其后,魏武王曹操征讨匈奴,途径白狼山(今辽宁省喀左境县大阳山),有一只师子(原文如此)从山林里跳了出来,羽林军连忙护驾,跟师子搏斗,师子咆哮奋起,伤羽林军数十人,还是难以制服。
  正在危急关头,一只形状很像狐狸的动物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跳到曹操车驾的车轭上,发出尖细的嚎叫。师子一听叫声,马上就怂了,想逃走,但被羽林军围个水泄不通,只得硬着头皮向小兽攻击,小兽极其灵活,左闪右跳快如闪电,一下子跳到师子头上,小爪子揪住师子鼻子,师子立即服软,瘫软于地。羽林军顺势将师子杀死。小兽受到礼遇,跟随车驾返回洛阳。洛阳城内外三十里,鸡鸭鹅等家禽,马牛羊狗等家畜,都莫名其妙地浑身筛糠,不敢动弹也不敢叫,百姓无不称奇。随后,这只威慑力战斗力都极强的小兽不知去向了。
  
  人不可貌相,猛兽也是如此啊!
  
  注:车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人”字形。
  
  晋 张华《博物志》
  
  莫非是 闪电貂?
  432、沦波舟:古代的潜艇——关于宛渠国的传说
  
  秦始皇夷灭六国一统天下,就再没别的追求了,开始寻仙问道,妄图长生不老。
  有一个叫做“宛渠国”的使者前来朝贡,他身长十丈,用鸟兽羽毛做衣服,浑身五颜六色的,相当得瑟。更得瑟的是,这哥儿们是乘坐一艘硕大无朋的、形状类似海螺的船来到中土的,这船名叫“沦波舟”,一靠东海岸边,就被当地渔民围观。
  这沦波舟相当神奇,可以潜入水底航行,密不透水悄无声息,航速也相当之快,令人咋舌。
  秦始皇召见宛渠使者,相谈甚欢。
  宛渠使者高谈阔论,文武百官莫不瞠目结舌。
  他说道:“兄弟我年少时会腾云驾雾,一日可行万里。现在老了,也就乘坐沦波舟到处溜达溜达了。不过,古往今来、天地玄黄,兄弟都略懂一二。”
  大秦博士众多,个个都是博学多才的俊杰之才,一听他吹牛皮,纷纷不忿儿。
  大博士喝道:“泰山不是堆的,黄河不是推的!尔等番邦小民,仗着个儿大点,就敢在始皇帝陛下面前大言不惭?我问你,你们这宛渠国到底在哪儿?”
  “大个儿”使者一笑,不卑不亢地答道:“兄弟的邦国在咸池外九万里,日落之地!”
  二博士接口道:“蕞尔番邦,可懂历法乎?”
  使者大笑:“我国以一万年为一天,弹指一挥间,人间已沧海桑田!”
  三博士道:“哈哈,牛皮吹破了天,又有何益?贵国有何风土人情?”
  使者道:“吹牛不吹牛的,陛下自有道理!不过说真的,我国天气不大好,多阴雨浓雾,但一遇晴天,天空就裂出一道缝隙,犹如江汉倒挂苍穹!玄龙黑凤在飞舞欢腾,场面何其壮哉!到了晚上,我国山岭丘壑间俯仰皆是的特产——燃石就开始大放异彩,光耀整个天地,亮如白昼!燃石原出产自燃山,晚间能放出清澈白亮的光焰,但易碎,一捏就碎成粟米状的颗粒,但并不影响继续发光。当年炎帝在位时,曾想教导百姓熟食,就是我国敬献的燃石,作为引火之物的。有好事者曾将一块燃石投入溪流中,水立即沸腾翻涌,流沫几十里才能恢复,沿河岸边草木都被烧焦,因此,那段溪流称之为‘焦渊’。我国距离轩辕之丘(也就是黄帝故里,今河南新郑)十万里,少典之子黄帝采首山上的铜铸造大鼎,当时我望见东南方向金火气动天,赶紧腾云而来观看,黄帝也是神人,铸鼎之快令人叹服。我到他那儿时,三口大鼎都铸好了。我又看见冀州有王者之气,该是圣人降生,赶到那儿一看,果真是尧帝生在庆都(今河北省望都县)。我又看见红色的云朵降落在酆、镐,往那儿一看,真的发现了丹雀符箓,周朝得享八百年太平!现在,陛下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是千万年空前绝后第一人啊,以后,我就跟您混了!”
  秦始皇登时美得冒泡,赞道:“哥哥,你真是神人啊!从今往后,你就我大秦国师了!”
  从那儿以后,这位宛渠使者就居住在阿房宫里,作为秦始皇修仙老师,倍受青睐。秦始皇也因此沉迷仙术,再也不问朝政了。
  大秦帝国,由此沉沦下去,逐渐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秦灭后,项羽火烧阿房宫,宛渠使者不知所踪。那艘诡异神奇的沦波舟,也不见踪影,成了千古谜团。
  
  
  宛渠使者,他不是一个外星人,就是一个得了巨人症加妄想症的方士,鉴定完毕!
  
  注:
  酆镐——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
  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前秦 王嘉 《拾遗记》
  
  原来,网上关于“宛渠国”的讨论还不少呢!以下是SOSO问问上面找的——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这一记载进行了解释: 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观察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10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他们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对“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中国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记载。而《拾遗记》尤为独特,记载了外星人与当时地球上称雄一方的秦始皇进行友好接触的情况,留下了比较古老的原始记录。有些学者对这种解释提出异议,表示难以接受。目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解释尚无定论。秦始皇接见的是谁呢?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学术界的谜。
  
  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涌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校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涌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谁能想象,本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我们怎么能完全相信现代所谓的科学结论呢?那么反过来说,秦始皇的铸剑技术是谁人传授的呢?秦始皇时可以使用铬盐氧化处理法、发明形态记忆合金,为什么鲁班就不能发明机器人马车呢?关键在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渊源是什么呢?
  
   结合《拾遗记》所说的,我更认为是外星人给他们造的剑,你还认为我是“想象力丰富”吗?这是逻辑,铬盐氧化处理法、形态记忆合金,铁证如山,若用S的外星人说法来解释足够的合情合理。
  5383#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11-4-9 17:47:00
    作者: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1-4-1 13:39:00  
    429、龚播:善良的人能发大财
    428、王积薪学棋
    ————————————————————————————————————————
    是呵是呵,经济本来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事,所以“善良”是第一要义。越善良,人际关系就越良善,做买卖就无往不利。
    其次才论到“顺逆”,再次才到“筹谋”……。余下的,就不必说了。
    
    至于棋艺,则是博弈学,一门心思论输赢,老要讨对方便宜的,世称“零和游戏”。
    所以越是高手,越得“借势”。到国手那份,不得不依靠粉丝才能生活的。
    与玩经济的,能够自主创业天差地别撒~。
  
  
  郭德纲说过,宁学喝酒醉,不学下棋心。似乎有些道理吧?
  5393#作者:妖之猫 回复日期:2011-4-10 21:40:00
    还没看完,不知楼主第二本书出版了没,为什么一系列的书而不统一命名呢?出一大套多棒啊!
  
  
  第二本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名叫《魅影之匣——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第一本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的X档案》,可惜不畅销,人家不愿要了,所以才换了另一家。当然,版税少得可怜。呵呵,幸亏我做编剧还能挣点,要真写书为生,肯定会饿死的。
  
  当然了,写这个帖子没想着出书。就为爱好
  两本书封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