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鱼躲躲 回复日期:2011-12-16 9:54:00 头疼头疼,哎~
天冷多保重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1-12-16 12:03:00 不知道干什么的周末。
希望有楼主的文章来陪伴
明天尽量更新哦
作者:@古俑 回复日期:2011-12-25 1:17:00 楼主您好,我从2010直追到此,终于有了喘息之机,特此敬拜。很开眼界,也学了很多成语。其中的故事在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过,当初以为是奶奶编的或是迷信。现在终于找到了渊源。楼主辛苦了
感动啊!其实,很多故事我小时候我奶奶也讲过,搜集古书时发现出处,常令我感慨万千,我奶奶可是不识字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真是神奇啊!
可惜,我奶奶早已过世了
454、古代疯牛病
南宋光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夏天,浮梁县(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北乡桃树村的村民们要举行祭神大礼,就派代表到集市上买牛做祭品。
当时,祭神仪式极为庄重,要求作为祭品的牛也要膘肥体重才行。一位淮西商人贩卖的一头牛极为健硕,被村民买了回来。
祭神仪式完毕后,村民们依照旧规,将牛平均分割,散给各家食用。不料,一吃下牛肉,全村人都肚子剧痛浑身发热,挣扎了三天这才捡回一条命来。村民们大怒,去找那位淮西商人算账,这才得知缘由。
原来,淮西人在喂牛时,都要将竹叶青蛇杀死晒干磨成粉掺进牛饲料里,这样,牛吃了以后,就能长得膘肥体壮卖相极好,可以卖个好价钱了。殊不知,牛肉已经不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几近毒药了!
村民们把奸商痛打一顿,索要赔偿之后,这才放了他。
淮西商人灰溜溜抱头鼠窜,过河时一时慌乱失足掉入河中淹死了。
几年前肆虐全世界的疯牛病,就是将牛骨粉掺进饲料中给牛喂食,导致牛产生突然病变,乃至遗祸全人类!将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更是赤裸裸的犯罪!
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物,势必后患无穷!
南宋 洪迈《夷坚志》
@木木鱼躲躲
淮西为一地域名称,一般指今淮河上游地区,今安徽,湖北(部分)长江北部和河南东南部分地区为淮西。其名称来源于唐代划分的淮南西道,简称淮西。
作者:@古俑 回复日期:2011-12-30 11:53:00 楼主写过哪些影视剧作品呢?可否说说,好让我们更有亲切感啊。
电视剧《阴丹士林》《东方卡萨布兰卡》《紧急追踪》等,网上都能搜到可以在线看
作者:@雅蜜雅蜜嘿 回复日期:2011-12-31 7:49:00
呵呵,只是陈丹青的一幅油画我很喜欢罢了
作者:田疯子 回复日期:2012-1-3 11:42:00 弱弱的问一句:楼主,你难道是传说中的柳建伟
呵呵,谢谢,真不是,我的首页有介绍
作者:@田疯子
呵呵,谢谢啊!我比刘建伟老师还是差几个档次的,真不是谦虚。
当然,河南出作家倒是真的,我最仰慕的是刘震云和二月河
455、巨人族防风氏之墓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43年),南京中军统帅时俊要给自己建一所豪宅,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宅基地,很是郁闷。
一个很鸡贼的当地士兵说道:“南门外落马涧有我军的一处练兵场,练兵场不远有座寺庙名叫铁索寺,背山而建气势雄伟,寺门前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真是有山有水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铁索寺几近废弃,您老派一队士卒前去强拆,谅谁也不敢说什么。然后,在原址基础上建豪宅,省时又省力,岂不美哉?”
时俊假模假式地感叹道:“哎呀,为一己之私强拆寺院,不大合适吧?万一佛祖怪罪呢?”
士兵道:“大帅多虑了,别说一个破旧寺院,就是强拆民宅,谁敢说个不字?佛祖自不会说话,也就是屁民们敢怒不敢言罢了!您老横扫千军如卷席,还在乎这个?”
时俊不禁眉开眼笑,马上派这士兵负责强拆以及建房重任。
铁索寺很快被拆个干净,进而开挖地基,刚挖一丈多深,就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
墓室全部用巨石垒成,极为坚固,棺椁内一具尸骸几乎腐朽殆尽,唯独一节肱骨残留,竟然长达四尺有余!尸骸旁边还有一把硕大无朋的宝剑,足有六尺多长,极为沉重。但也许是年代太过久远,剑身已被腐蚀出几个空洞了。墓室里还有一个铜铸的痰盂,比寺院敲的大钟还要大许多。墓室一角还悬挂着一个陶瓷做成的古朴的油灯,用鲸鱼膏做油,不知燃烧了几千年,还在闪动着明明灭灭的光芒。墓室用几根纯白色的石柱支撑,虽粗朴却震慑人心。
时俊亲自查看古墓之后,很是惊诧,令人将墓室内的东西全部搬了出去,又将古墓封闭。豪宅修建也暂时停止了。时俊将那把宝剑重新淬炼打磨,收为己用,削铁如泥堪为至宝。他还把墓中器物给都统帅王权看,王权请来饱学之士品评,大家都认为这是上古巨人族防风氏的坟墓。
后来,时俊手持防风氏宝剑抗击金兵立下功劳,升任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兵帅江西副都总管,他不时将宝剑拿出来得瑟,此事因而流传甚广。
当年大禹治水之后权倾天下,在会嵇山召集诸侯会盟,防风氏迟到,还口出狂言桀骜不驯,不认大禹做老大,大禹一怒之下,将其杀死。后来,春秋时,江南挖出巨人骨骸,没人识得,就请博学的孔子前来辨认,孔子拈须微笑:“这就是防风氏啊!”
防风氏,中国传说中上古人物或部落名,巨人族,他有三丈三尺高。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 (在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又称汪芒氏,传说今天汪姓的始祖。《国语?鲁语下》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按《史记》记载盖本于此。)这里的“后”当“不”讲,意思是防风氏不至,抗命,大禹借此把他杀了。其实防风是一位治水的英雄,因威信很高,引起大禹的嫉妒,借此把他杀了。在后世的记载中,德清三合乡一带有祭祖的风俗,并建有防风庙,即农历八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共三天举行防风王庙会。《述异记?卷上》:“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之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在防风神话中提到防风氏是吴越地区亦神亦人的顶天立地的治水英雄,是能安邦立国、护佑生民,福泽吴越的祖先神,也是忠于职守,嫉恶如仇,帮助大禹扫除奸侫的大忠臣,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文化英雄,防风是被大禹错杀的,不久大禹为他平反昭雪,并亲自拜祭。
南宋 洪迈《夷坚志》
456、老寿星菜篮公
“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今福建省永泰县梧桐镇境内)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几朝,据说活了444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长寿的人。
陈俊一生没有子嗣,生活由乡人供养,晚年时曾经经历过几次脱壳,每脱壳一次身体就萎缩一些,后来几近侏儒,差不多一个婴儿大小。陈俊长寿早传的神乎其神,当地人奉若神明。陈俊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就由村民轮流奉养,尽其所有竭尽所能。
村里妇人到地里干活时,把他放在菜篮子里带到田间地头,一方面让他吸收天地灵气呼吸到新鲜空气,另一方面便于照顾。其时,陈俊已不能正常进食,饿的时候像婴孩一样喂以人乳。四乡八邻都亲切地称他为“菜篮公”。
在菜篮公故居遗址处有一眼水质极好的温泉,水温很高,把一只鸡宰杀浸入温泉几分钟后提出来,轻轻用手一撸,鸡毛便会褪得一干二净。足见温度之高。菜篮公长寿可能与他常年泡这口温泉有关(这么烫的水温菜篮公是怎么泡澡的?可见是多神啊!)。
但人们却更愿意相信乡里口口相传的神奇传说。相传阎罗殿有个小鬼工作不认真,有一次居然把穿生死簿的细绳弄断了,情急之下,就从生死薄上撕了一张纸角捻成细绳来代替,这撕下来的便是陈俊的生死时间表。阎罗王的生死薄上没了陈俊的名字,陈俊自然就自然而然地“逃出九天外不在五行中”了。(直到现在,当地还有句俗话叫做“阎王掉薄”,指的就是长寿)。
可阎罗王很快就察觉有问题了,生死簿一页上缺一角,还是被他发现了。工作失误的小鬼登时下岗,但漏死的究竟是谁,就连小鬼也记不清楚了。
为一查究竟,阎罗王命令两个小鬼化身小孩,提着一篮子黑炭在那温泉边清洗。陈俊长寿有灵性,别人看不见小鬼,他却看见了,便问他们洗什么东东。
小鬼说:“我们想把这黑炭洗成白的。”
陈俊大笑道:“我陈俊活了四百四十四岁了,也算见多识广了,从没听说过黑炭能洗白的!”
小鬼立即面露狰狞:“我们做鬼几千年了,从没听说有凡人能活这么久的!”
陈俊大叫一声昏厥于地,被村民发现后抬了回去,当晚就死掉了。享年444岁。
这事有个疑点啊!前面说道陈俊晚年生活不能自理,要让村民用菜篮子提着才能外出,那他是怎么到的温泉边上的?
《清乾隆版永福县志》(永泰曾名永福)第八卷(人物)中记载:“耆寿陈俊,字克明,汤泉人,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历五代及宋至元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而殁,历年四百四十四岁。子孙无有存者,皆乡人轮流供养。遗骨塑像在汤泉庙中,乡有龙津謷峰宫,经三坏,俊三为修葺,有木牌纪其事实,其木至今不坏,人相传以为少彭云。”
457、富贵一场空
隋文帝开皇初年,广都(今四川成都双流县)一位读书人侯遹入川,途经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外,在山路上发现四块黄色的石头,圆润有光泽,足有斗大,煞是可爱。侯遹不顾石头沉重,把它收进囊中,让驴驮着,自己步行。
一路之上,但有歇息,侯遹就把石头拿出来把玩,越看越喜欢。等到返回故里,再次打开一看,石头竟变成四块熠熠闪耀光芒的金块了!
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
侯遹乐开了花,拿着这些金子买房子置地,娶妻纳妾买丫鬟,过起了暴发户幸福而又得瑟的日子。
几年后的春天,侯遹带着娇妻美妾外出踏青。来到当初捡石头的剑门外,感慨不已。丫鬟仆人早安排好美酒佳肴,请侯遹一家子落座。
侯遹左拥右抱志得意满,笑道:“老天对我不薄啊!美人在怀美酒佳肴,良辰美景在眼前,夫复何求?”
妻妾们叽叽喳喳纷纷附和讨好,一片莺歌燕舞。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径直来到侯遹跟前坐下,毫不客气地吃喝起来。
侯遹怒了:“老头儿,你混哪里的?敢在少爷我面前撒野?”
老头边啃着鸡腿边滋溜一声喝着酒,不屑地说道:“小子,你贵人多忘事啊!几年前,你把老子快要练好的黄金给顺走了,叫我好找!你看看,堂堂得道隐士,为找你都当了乞丐了!不说让你还钱就够意思了,你还敢呲牙呢!”
侯遹恼羞成怒,马上命令奴仆驱赶老头。
老头急了:“好小子,别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侯遹道:“你这饿不死的臭乞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赶紧滚蛋,不然把你丫扔山沟里!”
老头一声怒吼,从身后拿出一个竹筐子,像老鹰抓小鸡般把侯遹的妻妾、丫鬟、奴仆统统抓起塞进竹筐里,随后盖上盖子扎紧绳索,毫不费力地扛在肩头,呼啸着飞驰而去,转眼不见踪影!
侯遹当时就傻眼了,剩自己孤家寡人一个不禁慌了神,心急火燎地到处寻找,但那老头早就不知去向了。
侯遹惊慌失措返回家中,良田美宅竟变成了瓦砾场。荒草丛生断壁残垣,让侯遹恍然如梦。
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侯遹很快沦为乞丐,四处奔波乞食,回想富贵岁月,自己都觉得是做了一场美梦。
十年后,侯遹不经意间又来到剑门外。
只见当日那位老者衣着光鲜地带着昔日侯遹的娇妻美妾前来游玩,大家看见侯遹,都掩面而笑面带讥讽。
侯遹怒火中烧,扑上前去理论,被昔日奴仆劈头盖脸一顿毒打,晕死过去。
良久,侯遹苏醒,挣扎着起身,咬牙切齿地到邻近询问,所有人都说没见过那位老者。侯遹哀叹半日,怅然而去。
富贵繁华一场梦啊!
唐 牛僧孺《玄怪录》
作者:@赫连容若
其实写剧本也没什么经验可聊,说出来也是老生常谈。
首先,要懂编剧技巧,这个看似容易,其实最难,我做编剧快十年了,说老实话,是最近三四年才真的了解编剧技巧的;
再次,就是多读书,编剧是杂学家,所以各方面的书籍都要涉猎,最应该读的是历史、社科以及当下比较重要的小说;
还有最重要的是,要不停不停滴写作,笔耕不辍,哪怕所有人都说垃圾,也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458、刘法师遇仙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云台观道士刘法师,修炼气功不吃不喝已经二十多年了,越发显得精神矍铄道骨仙风,远近百姓呼之谓神。刘法师谦虚地笑道:“我不过是炼些道家基本法门,离神仙还远着呢!”
刘法师按照道家规矩,每年农历的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设斋饭招待信徒,称之为“三元设斋”。每次设斋,都有一个面色黧黑清瘦,不修边幅的人坐在末席,吃斋诵经,不发一言。一连十几年,那人每次都来,衣服样貌丝毫不改。
刘法师觉得这人很有来头,很谦恭地问道:“足下何人?”
那人答道:“在下姓张,名叫公弼,住在莲花峰东侧的山谷内。”
刘法师心里清楚莲花峰人迹罕至,东侧山谷更是凡人难以涉足的无人区,不禁怦然心动:“难道遇到神仙了?”
张公弼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邀请他到住处一聚,刘法师欣然而往。
刘法师跟着张公弼沿着山路走了二三十里,山路越来越崎岖狭窄,最后没路可走,就攀援树藤贴着绝壁而行,刘法师心里直犯怵,但跟在张公弼身后,居然毫不费力。
随后,来到一处绝壁之下,刘法师抬头仰望一线天,暗自叫苦。
张公弼笑道:“别怕,跟我来!”
刘法师:“别别,我可不会轻功!”
张公弼一笑,扯起他的衣袖凌空飞起,登上绝壁之后,再一跃而下,跳进一处幽深山谷。
二人徐徐落地,但见山谷内到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花异草,异香扑鼻而来。刘法师来不及欣赏,跟随张公弼来到一面石壁前。
张公弼用手指敲击石壁,内有人问道:“谁?”
张公弼:“我!”
“你是谁?”
“我是我!”
石壁哗然一开,一个道士现身,发现张公弼身后有人,就不高兴了:“干嘛带外人来?不合规矩啊!”说完就把石门关上了。
张公弼怒道:“太不拿人当腕儿了!这位是云台观刘法师,乃是同道中人!再不开门老子就凿门了!”
刘法师赶紧相劝:“别别,淡定!”
石门这才再度打开,道士这才躬身行礼,请二位入内。
洞内豁然开朗,抬头见皓月当空,星河璀璨,清风徐徐而来,令人心神俱醉。
道士、张公弼、刘法师落座。
张公弼道:“刘法师远来辛苦,有没有好吃的孝敬?”
刘法师连连摆手:“我正练辟谷呢!”
道士拿出果品,笑道:“辟谷小道不足挂齿,我这里的东西你要不吃,会后悔一辈子的!”
刘法师这才吃了起来,顿觉甘之若饴唇齿留香。
道士又给他倒了一杯水,从胳膊肘后拿出一个青色布囊,取出一刀圭(旧时量药之器具)白色粉末撒进水里,请刘法师饮用。
刘法师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修炼之人嗑药是道家传统)
道士大笑:“看来你真是同道中人,今儿个别走了,在这住几天吧!”
刘法师心中忐忑,道士一笑了之不再强求。
张公弼道:“老刘好不容易来一次,你弄点节目呗!”
道士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水,朝东边一喷,犹如满天飞花落英缤纷。顷刻间,一条苍龙、一只白象现身,相对而舞,舞姿曼妙震慑心魄。又有青凤彩鸾两只神鸟鸣叫起来,犹如仙乐飘飘令人心醉神迷。
歌舞完毕,张公弼带着刘法师告辞而去。张公弼带着刘法师原路返回,直送到距离道观几里处才折返。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现身过。
刘法师念念不忘当日洞中风光,三元设斋张公弼再也没来过,心痒难耐,就自己沿着当日路线前行,没走多远就迷失路径,眼前只有高不可攀的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深山谷,根本无路可循。仙洞那一日游,只能存在他的美好回忆里了。
刘法师不禁跌足懊恼:“早知如此,当日在洞中住几天了!唉,我真是福薄啊!”
此事不胫而走,传到昭应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县尉薛公幹耳朵里,薛公幹又将此事告诉了牛僧孺的叔叔,牛僧孺就将此事记录下来,流传至今。
唐 牛僧孺《玄怪录》
前段时间忙着写一个电视剧,没有及时更新,致使现在人气很差,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个帖子写了两年,出版两本书,坚持下来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