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487、月亮是人造的

  唐文宗李昂大和年间(公元827-835年),郑仁本的一个表弟,忘记叫啥名字了,跟一个王秀才哥俩儿游嵩山。二人专拣人迹罕至、没有道路的荒僻地方去玩,甚至渡过山涧、攀援树藤而上,玩儿的就是心跳。
  可是,俩人也傻缺,没带帐篷和干粮,白天玩儿的挺刺激,到了傍晚时分,山风这么一刮,嗖嗖的,二人就觉得又累又饿又冷又害怕,却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迷路了!
  这不废话吗?不捡人走的路上山,不迷路才怪。
  天越来越黑了,二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硬着头皮瞎转悠。
  突然,听到附近灌木丛中传来阵阵鼾声,仔细分辨,觉得应该是人发出来的,不禁惊喜。小心翼翼拨开灌木朝里边偷窥,月光下,但见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倒地而卧鼾声如雷,头还枕着襆巾,白衣洁白无瑕,长相道骨仙风,一看就是个讲究人。
  郑表弟和王秀才对视一眼,齐声呼唤:“哥儿们,醒醒!我们迷路了!”
  那人无动于衷。
  继续喊,喊声越大人家鼾声越大。
  郑表弟差点没哭了,叫道:“救命啊!”
  那人应声而起,道:“谁,谁叫救命?跟杀猪似的。”
  郑表弟赶紧行礼,王秀才赶紧道歉解释。
  白衣男笑道:“原来如此,你们迷路了能撞见我,缘分啊!坐下聊聊!”
  白衣男变戏法似地弄了些果品酒菜,那俩哥儿们早已是饥肠辘辘,一通猛吃。
  吃饱喝足,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扯闲篇,扯来扯去云山雾绕。
  白衣男突然仰首向天,望着明月笑道:“你们俩俗人,聊半天不知所谓。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月亮是人造的,是用八种贵重金属合成打造的,呈圆球状,你看见没有?月亮表面斑斑驳驳,有些地方阴暗,那是凹陷下去难得见阳光的缘故;亮的地方,是阳光的反射,懂了吧?上古时,天帝召集先民八万七千户参与建造月球,我就是其中之一!牛吧?”
  郑表弟和王秀才不敢得罪他,更不相信他的话,一脸谄媚的笑容,不置可否。
  白衣男道:“怎么?不拿点真东西你们还不相信啊?”
  白衣男打开襆巾,掏出斧子和凿子,寒光四射。又掏出两碗米饭来,号称玉屑饭,真是颗粒饱满晶莹如玉,递给二人。
  白衣男道:“这斧子凿子正是我当年打造月亮时用的工具,几万年过去了,还锋利无比呢!还有这玉屑饭,是我们工地上的主食,就剩这两碗了,一直没舍得吃,给你们了!我告诉你们,这饭吃下去虽不能得道成仙,但一辈子不生病还是靠谱的!你们算是抄上了!”
  郑表弟和王秀才高兴坏了,也不顾自己早已吃饱了,愣往下咽,噎得够呛。
  天亮了,白衣男送他们到了官道,二人一番虚情假意的感谢,白衣男转身就不见了。

  这则故事极其震撼人心!
  月球是人造的!
  这是最近一些年西方很多人的观点,居然在唐传奇中早有记述!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今天发现这则故事,简直值得顶礼膜拜啊!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488、易经的预言

  唐文宗李昂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故刑部尚书、沛国人刘遵古镇守东蜀。刘遵古附庸风雅,蜀中很多富户喜欢收藏古籍,被刘遵古巧取豪夺数以百卷,他也不看,藏在书楼夹壁中等着升值。
  不料当年夏天,涪江发大水,淹没周边村镇无数,刘遵古的藏书楼也不能幸免,几百卷珍版古籍以及字画古玩都被水泡了。
  洪水退去,刘遵古差点没哭了。令人将书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在庭院中晾晒。看着一堆堆皱巴巴的古籍,刘遵古长吁短叹懊恼不已。
  突然,群书中一卷《周易正义》映入眼帘,品相还不错,笔法玄妙,字体古朴,看样子年头很久了。
  刘遵古赶紧捧起来,奉若珍宝般轻轻翻看。只见卷首题了几句话:“上元二年(唐肃宗年号,公元761年)三月十一日,我看了这本《周易正义》,一时技痒算了一卦,从现在起更换十三个年号后,到一人八千口那年,这本书会被洪水淹没,幸而有人及时晾晒,才得以能保存。衡阳道士李德初题。”
  刘遵古看的目瞪口呆,但一时不能解。就招来宾客幕僚前来解读。谜题很快就解开了,“一人八千口”就是大和,从上元到大和年间,历经了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宝历至大和,总共改元十三个!
  这个衡阳道士李德初究竟是什么人,竟能未卜先知?
  周易之博大精深匪夷所思,不足为后人道也。



  唐 张读《宣室志》
  @天麓凤凰 2012-8-28 23:35:00

  沙发
  楼主选滴故事总是这么有意思
  其实,偶个人认为,很多这类看似古代的稗官野史,记录的很多东西,在当今看来似乎是荒唐癫狂之人事,或许恰好是真有其事,然而很多所谓正史里面记载的东西其实是讲不通的,也经不起推敲,因为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历史往往为胜利者所书写,为了维护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唯一崇高神圣地位,他们会刻意的愚民,也为了更容易统治,他们会刻意掩盖很多真相
  阅历愈多越会发现...........
  -----------------------------
  呵呵,同道中人,握手
  489、借尸还魂

  唐朝时,陈蔡间有一人名叫竹季贞,已经死了十几年了。邻村赵子和死了几天又活了过来,妻子儿女既惊且喜,赶紧过来伺候。赵子和瞪大两只眼睛十分惶恐,愣说不认识他们,神态举止和声音也都异于往常。
  赵子和道:“我是竹季贞,哪儿认识你们啊?我要回家了!”
  赵家人也不敢拦阻,悄然跟随。
  赵子和熟门熟路地来到竹季贞家,竹家人以为他发疯了,被他一一揭老底痛骂,再听其声音,酷似竹季贞生前,赵家人赶来分说,两家人都崩溃了。
  赵子和道:“我到阴间溜达一圈,一折腾,十一年过去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妻儿啊!我罪不当死,是管阴间户口的户籍警徇私枉法,才把我弄死的。我在阴间极端痛苦,上访多次,不是被拘留就是被精神病,黑啊!真他娘的黑啊!好在我一口气憋着,没被这帮恶鬼整死。我听说,阴间每隔三十年会让一个死者还阳,我抓准时机,终于见到了阴间最高领导人——阎罗王倾诉冤情。老阎说,你都死了十几年了,阳间的尸体早烂了,咋整?”
  两家人瞪大眼睛听得入神,齐声问:“咋整?”
  赵子和接着说:“好在那个之前整我的阴司户籍警在边上,这家伙估计是想将功赎罪,赶紧查生死簿说,隔壁村赵子和刚死不久,尸身没坏,不如借他的尸体还阳吧。阎罗王就坡下驴做个顺水人情,这不,我就回来了!”
  两家人都恍然大悟,但对眼前这位亲人究竟应该叫“竹季贞”还是“赵子和”展开了辩论,最后辩题竟然上升到了“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这一哲学高度上。但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搞清楚。
  不过,竹季贞(赵子和)两世为人,似乎大彻大悟了,他从此不再吃肉喝酒,整日在陈蔡汝郑等地往来行乞,他的故事传的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愿意施舍给他金钱布帛,他用这些钱财赈济饥民、修桥补路、广建寺院,总之,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慈善家。


  小时候我奶奶告诉我一则奇闻,说有家人生了个儿子,一家人欢欣鼓舞喜不自胜。一日,婴儿趁大人熟睡时,竟然发出成人般的声音:“咦,这家不错,衣食无忧,对我也好,也不枉我投胎一遭了!”不料,被其父听到,以为他是妖怪,抱着就要往外丢弃。其母苦苦哀求,这才作罢。后来,孩子许是惊吓过度,成年了还痴痴呆呆不会讲话,留下一生遗憾。

  投胎转世和借尸还魂的故事层出不穷,每则故事都言之凿凿,实在匪夷所思。
  莫非,人死之后,真的要到另一个空间——阴间去吗?


  唐 张读《宣室志》

  @天麓凤凰 2012-8-29 15:59:00

  O(∩_∩)O哈哈~,又是沙发
  据说,1949年发生在台湾的 朱 秀 华 借尸还魂事件那是有模有样,言辞凿凿,轰动全球
  -----------------------------
  嗯,有个纪录片说这事呢,我相信是真的
  @I路西法I 2012-8-30 3:53:00
  内容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好,向兔子要价200万元。兔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向狐狸借200万元,连本带利300万,20年还清, 兔子全家二十年给狐狸打工。狼、狐狸、王八都挣了钱,只有兔子亏,连孩子也不敢生了。兔子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
  -----------------------------
  此事岂能长久?
  狼都移民了,害怕了
  @紫金沧波 7529楼
  @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2-8-29 15:05:00  489、借尸还魂
  唐朝时,陈蔡间有一人名叫竹季贞,已经死了十几年了。邻村赵子和死了几天又活了过来,妻子儿女既惊且喜,赶紧过来伺候。赵子和瞪大两只眼睛十分惶恐,愣说不认识他们,神态举止和声音也都异于往常。
  赵子和道:“我是竹季贞,哪儿认识你们啊?我要回家了!”
  ======================
  我知道的离我最近的故事是前些年,南......
  -----------------------------
  没错,此类事国内国外都层出不穷,且都言之凿凿,实在诡谲啊
  @九丶落 2012-9-1 13:41:00
  楼主。咱要上学了。。。痛苦啊。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太不靠谱了,写了一篇死活发不上去,说有敏感词,我试图修改,可我实在不知道哪个词敏感啊!有没有搞错啊天涯
  
  490、一场诡异的艳遇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有位崔书生到巴蜀之地做了一个县尉级别的小官,刚到成都就病逝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真真名下无虚。
  小崔的上级领导、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章仇是姓,兼琼是名)眼看小崔夫人可怜巴巴楚楚可怜,怜悯之心加上见色起意,就在青城山下买了一个别墅给崔夫人居住。
  崔夫人虽然心下感恩,但刚死了老公,对兼琼老帅的好意始终回避。兼琼也是个体面人,不忍强迫她,却又心痒难耐,只得再想办法。他灵机一动,对夫人说:“老婆啊,你贵为省、、领导夫人,也该搞个大PARTY,请巴蜀全体名媛来热闹一番才有面子嘛。”
  兼琼夫人很是高兴,下令衙差广散请柬,遍请方圆五百里内名媛前来参加。兼琼暗中交代,也给崔夫人下了请柬。
  当时,兼琼的族舅老卢捷足先登,早已经跟崔夫人两情相悦。老卢知道兼琼的心思,劝崔夫人不要去参加,免得去了就回不来了。崔夫人自然听从情郎的话,以身体不适为由谢绝了邀请。
  兼琼听说此事,极为震怒,下令帐下一百军骑赶至青城山别墅,务必请崔夫人前来赴会。
  军士围困别墅,张牙舞爪。老卢搂着美人还在喝酒,美人吓得花枝乱颤,老卢却谈笑自若。
  吃饱喝足后,老卢说道:“看来,这次你是非去不可了。没关系,我去给你弄身礼服,稍后就回来。”
  老卢骑驴出门,军士竟不能拦阻。
  不一会儿,一个童子捧着一个箱子而来,说是奉老卢的命令来送礼服的。崔夫人打开箱子,立刻霞光万道震慑人心。青裙白衫、绿色披肩、白纱闪烁,看似普通,却质地非凡,非人间俗物可比。崔夫人一穿上,所有军士立马都傻了。
  时尚大趴开得很是成功,兼琼夫妻俩高兴坏了。崔夫人姗姗来迟,一来就镇住全场,所有名媛立马黯然无光。崔夫人娉婷而立,周身散发着曼妙的仙气和摄人心魄的光彩,兼琼的一双眼睛几乎要被亮瞎了。他想留住崔夫人,竟被她慑服,起身再三致意,就是不敢张口。
  可惜天妒红颜,崔夫人返回青城山别墅不过三天,就无缘无故病逝了。身上那套礼服还在,却失去了华彩。
  美女香消玉殒,兼琼伤心不已,多方调查,也没搞清楚她的死因。崔夫人毕竟是朝廷命官的遗孀,再加上时尚大趴后早已艳名远播,没个交代可不成,兼琼只得上奏章,如实汇报情况。
  唐玄宗看了奏章,好奇心起,想弄明白到底是咋回事。其时,仙翁张果老就在皇宫里。唐玄宗向他求教。
  张果说:“我知道到底咋回事,可我不敢说啊!找到青城山王老,问他就行了。”
  唐玄宗立即向兼琼下达命令,请青城山王老来京城面圣。兼琼不敢怠慢,亲自带队来青城山寻找王老,山前山后街市村庄找了个遍,就是找不到什么王老。
  一个药铺伙计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经常有两个小伙子来买药,我偷听他们讲话,好像是王老的随从。他们要再来抓药,你们跟踪他,一定能找到王老。”
  果不其然,两个小厮再来抓药,被兼琼亲自跟踪,终于找到了了一处茅舍,王老鹤发童颜道骨仙风,见他们来很是生气,骂道:“张果那小子多嘴多舌,麻烦老子还得千里跋涉。”
  兼琼再三拜求,王老才答应下来,却让兼琼先走,他必定及时赶到京城。
  兼琼不敢用强,令属下快马加鞭来到长安说明情况,刚到银台,王老也如约而至了。
  进了皇宫,唐玄宗在正殿隆重接待,张果侍立一旁。王老一见张果就气不打一处来,大骂道:“你小子干的好事!乱七八糟莫名其妙!你明明知道事情原委,告诉皇上不就行了,非得麻烦我!?”
  张果吓得两股战栗,差点没跪下来。
  张果道:“我哪敢泄露天机啊?师伯不来,打死我也不敢说啊!”
  唐玄宗也起身致歉,恳求王老指教。
  王老这才叹道:“唉,冤孽啊!那个勾搭崔夫人的小卢,是太元夫人手下管仓库的仙童,请了假下凡闲逛,就看上崔夫人了。崔夫人本来小有仙骨,不想被小卢所迷,失了贞节,酿成大祸。那身衣服,是小卢偷太元夫人的,监守自盗,已被贬到下界郁单国当国君了。崔夫人穿了太元夫人的衣服,犯了僭越之罪,再加上她比太元夫人漂亮多了,女人嫉妒心起一发狠,把她打入无间地狱了!你说,惨不惨?真是冤孽啊!”
  唐玄宗感慨不已,怜香惜玉之心又起,请王老想办法解救一下崔夫人。
  王老叹道:“我可不敢招惹老女人,更何况是活了几亿年的老女人,陛下就别惦记了。”
  说罢,王老消失无踪。
  唐玄宗和张果哀叹良久,除了把兼琼骂一通之外,也无可奈何。


  “郁单”就是郁单越,是梵语。中文翻成‘北俱卢’,就是四大洲之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须弥山四方有四洲。以北洲福报最大、最富裕。他们生活非常容易,不必辛苦经营都能过很好的日子,而且人人都健康长寿,寿命一千岁,没有夭折的,福报之大,由此可知。
  这件事很奇怪啊!老卢监守自盗,把太元夫人的衣服偷下界给情人穿,一时艳压四方,太元夫人虽然降罪,却把老卢发配到郁单这么一个好地方做国王,却把原本无辜的崔夫人打入无间地狱,这种不合情理匪夷所思,赶得上慈禧太后了!这个太元夫人,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章仇:据韦述《章仇玄素神道碑》载:雍王章邯为汉所并,子孙居次山,因号章仇氏。
  无间地狱: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佛教《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经书,音译即“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泛指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


  唐 牛僧孺 《玄怪录》
  原来 省领导 是敏感词 哈哈哈哈
  491、武攸绪:武则天难得的隐士侄子

  妖后武则天的几个侄子,凶残奸诈寡廉鲜耻的武三思、窝囊废娶了太平公主的武攸暨,还有一点本事没有却想继承皇位的武承嗣,无不人头猪脑为害一时。但武则天还有一个侄子名叫武攸绪,却是个异类。
  武攸绪生性恬淡,天赋异禀。对仕途毫不在意,年仅十四岁就在长安街头摆摊算卦,因为他算得太准了,求卦者云集,他只好每到一个街区只呆上五六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示低调。
  成年后,武攸绪隐居嵩山,终日饮风喝露,饿极了只吃些赤箭、茯苓。王公贵族知其神通,跋山涉水前来探望,送来的金珠宝贝稀罕物事,都被他弃之不用,以至于丢弃荒野灰尘堆积结满了蜘蛛网。
  到了晚年,武攸绪越发清瘦矍铄,肌肉似乎消减殆尽,简直成了一副皮包骨头的模样,但目射紫光,白天能看见星辰月亮,隔着几里地都能听到人说话。
  安乐公主嫁人,非闹着要请偶像武攸绪前来做伴郎,好沾点他的仙气,唐中宗屡下诏书再三恳请,武攸绪实在抹不开面子,只得出山。
  到了长安城,全城轰动,人们争先恐后围着武攸绪,公主大婚现场简直成了“隐士见面会”,武攸绪成了唯一主角。王公贵戚赶走百姓,纷纷上来套近乎,武攸绪一慨不理。武家兄弟子侄来见,武攸绪声色俱厉,警告他们再不收敛会祸及满门,搞得所有人都不开心。
  后,唐中宗册封武攸绪为国公,赐金还山,还下令学士院赋诗礼送,武攸绪无动于衷,飘然而去。
  唐玄宗李隆基对隐居的武攸绪也很尊重,“令州县数加存问,不令外人侵扰。”开元十一年(723年),武攸绪病死,年69岁。

  武则天的侄子侄孙,就这一个明白人聪明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
  早年经历
  武攸绪,“少有志行,恬淡寡欲。” 《新唐书》载:他“少变姓名,卖卜长安,得钱辄委去。”武攸绪成年后放弃官爵,长期隐居的作法,是他青少年时期思想、行为的合乎情理的发展。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死,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了唐朝大权。武攸绪被任命为太子通事舍人。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武攸绪被封为安平王,并历任殿中监、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鸿胪少卿、千牛卫将军等职。
  隐居生活
  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等掌权以后,为巩固武氏权势,残酷打击和屠杀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大臣,更加深了李唐宗室和拥唐大臣对诸武的仇恨。自幼恬谈寡欲的武攸绪,防盛满,避灾祸,于万岁通天元年(695年)十月,放弃一切官爵,去嵩山过起隐居生活,时年41岁。   武攸绪在嵩山隐君的20余年,研读《易经》、庄周之书,“以琴书药饵为务”他“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太后所赐及王公所遗野服器玩,攸绪皆置之不用,尘埃凝积。买田使奴耕种,与民无异”。 武则天曾遣“其兄攸宣敦谕,卒不起”。终武则天之世,整整(10年),武攸绪未曾出过嵩山。
  晚年经历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唐中宗复位以后,武攸绪曾两次回京,但都很快返回嵩山。第一次,是神龙元年三月,唐中宗以其刚复帝位为由;第二次是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中宗以其爱女与武延秀结婚为由,两次派专人带玺书把武攸绪请回京城。武攸绪每次回京,中宗对他都根热情,迎送礼仪非常隆重。但唐中宗让武攸绪做官,他坚辞不受;给他大量赏赐,他一无所取。“亲贵来谒,道寒温外,默无所言”正因为武攸绪采取与世无争的态度.所以在诸武与李唐宗室为争夺统治权的激烈斗争中,武三思、武崇训、武延秀等先后被杀,“唯攸绪以隐居不予其社祸,时论美之”。回唐睿宗李旦继位,特别下敕书褒奖,说他“久厌簪绂.早暮林泉,守道不回,见几而作,兴言高尚,有足嘉称。”唐玄宗李隆基对隐居的武攸绪也很尊重,“令州县数加存问,不令外人侵扰。”开元十一年(723年],武攸绪病死,年69岁。
  @雅蜜雅蜜嘿 2012-9-3 9:54:00
  王老叹道:“我可不敢招惹老女人,更何况是活了几亿年的老女人,陛下就别惦记了
  -------------------------
  这句是重点,刚看完甄嬛传,可见女人间的斗争也是很残酷滴。
  -----------------------------
  哈哈哈哈
  492、取月光

  桂林有位狂生姓韩,生性狂放不羁嗜酒如命,还吹牛说自己天赋异禀兼通道术,是个不可多得的杰出青年。一帮哥儿们也懒得讽刺他,只陪他到处逛荡终日饮酒作乐。
  一天夜里,小韩和俩哥儿们在桂林郊外一个寺院借宿,小韩喝多了,见天际月明如盘,不觉技痒,拎一个竹篮子外加一个木勺子,就跑出去了。
  俩哥们觉得好奇,尾随而出。见小韩一手拿着竹篮,一手冲着月亮挥动木勺子,似乎是想从月亮那儿挖点东西倒进竹篮子里。
  哥们问道:“唉,韩爷,您这二半夜的醉酒未醒,在院子里得瑟啥呢?”
  小韩笑道:“你没瞅见吗?今晚的月亮多圆啊!月光是多么的皎洁啊!我不趁着月色好多取点月光备着,等天儿不好时再没个灯火,我们晚上咋喝酒啊?”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傻了。都以为他醉后说疯话,也都没在意。
  小韩也不理他们,继续挥动木勺子,煞有介事地冲月亮取月光,再倒进竹篮子里。这么瞎比划半夜才去睡了。

  小韩一行人乘船游玩,行至邵平(今属广西省贺州市),见岸边有座亭子雅致有趣,就命人在亭子里设宴,准备一边喝酒一边吟风弄月。
  不料,宴席刚摆好就起风了,不但乌云遮月大煞风景,就连灯笼火把都没法点,刚点着就被大风刮灭了。
  所有人都很郁闷。
  小韩也在骂骂咧咧地抱怨。
  身边哥们忽道:“我说小韩,你丫不是收集了月光了吗?那篮子呢?”
  小韩顿时眉飞色舞:“我去!差点忘了这事了!”
  小韩冒着大风,一摇三晃地登上船去,寻摸半天,这才提溜着竹篮子兴奋地返回亭子,将竹篮系在亭子梁上,手持木勺子轻轻一挥。
  刹那间,竹篮内透出月光来,似水银泻地,将亭子内外照得通亮,纤毫毕现犹如白昼。
  众皆惊叹,拍手叫好。
  小韩笑道:“我并非浪得虚名!来,喝酒!”
  趁着借来的月光,一行人接连举杯开怀畅饮,个个高兴得跟王八蛋似的。竹篮里的月光隔一段时间似乎会黯淡下来,被小韩挥动木勺一下,就又恢复通亮了。就这么边喝酒变吹牛边甩木勺子,直到天亮这才兴尽登舟。众人再看竹篮子,空空如也,看不出玄机来。

  蒲松龄聊斋上面的《崂山道士》显然是抄这个故事嘛!


  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


  @ydxcagn 2012-9-6 16:50:00
  看完发现前面貌似有过类似的文章。
  -----------------------------
  很多故事是相通的
  @蓝纸纸 2012-9-6 21:04:00
  用了两天看完了,楼主奇人啊!我昨天梦到我变成水精去海底取珍宝了,竟然没有梦到寻仙,我真是个大俗人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寻宝是本性使然嘛,人都有贪欲
  寻到没有啊?
  @的确良少 2012-9-8 7:18:00
  我来看楼主更新了没?加油啊!
  来自UC浏览器
  -----------------------------
  最近太忙了,明天抽时间一定更新
  @不行用真名 2012-9-11 20:42:00
  楼主大人,我喜欢读一些历史类的书,像二十四史,可原著又读不大通,白话版的又不愿看,您有高招吗?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那就慢慢读原著,点滴积累,提高自己的古文能力
  493、文箫

  唐文宗李昂大和末年(公元835年),有位书生名叫文箫,光棍一条四海为家,溜达到钟陵郡(江西南昌进贤县西北),和当地紫极宫道士柳棲乾聊得投缘,成了哥儿们。文箫性情温和,长得也帅,举止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不但道观里的道士都喜欢他,就连过往香客都对他刮目相看。文箫无意功名淡泊名利——十足的颓废的败家子,就在紫极宫住了下来,混吃等死,一住就是三四年。
  钟陵郡有座西山,山上的游帏观很出名,是当年仙君许逊成仙得道的地方,香火极旺。每年中秋,江南各省的善男信女们,都提留着香果供品,腰包里揣着钱,不远千里来此朝拜,以求沾点仙气。
  那几日,游帏观盛况空前,车马喧嚣,千万人汇聚此地,临时搭建的棚户商铺栉次邻比,连绵几十里。
  更有趣的是,盛会之中还有歌唱比赛,简直就是“游帏观好声音”了。有大汉豪迈激越怒吼的,有美女靓妹哀婉低吟的,还有俊男靓女二重唱的,谁唱的最好听,歌词最优美,谁就能获大奖。一时报名参赛者云集。
  文箫自认五音不全,只去做看客。见一绝色美女吟唱,清纯如深谷幽兰,肤色如美玉,声音动听之极,恰如天籁之声,震慑心灵。歌词如下:

  若能相伴涉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
  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

  文箫听得痴迷,察觉歌词中有他的名字,不禁意乱情迷:“难道命里注定和这位美眉牵手?”

  美女唱完之后,夜已深了。她自己举着一个蜡烛,沿着山路走进松林。文箫悄悄跟随。蜡烛将尽,几个童子举着火把来迎,发现了文箫。
  美女问道:“你就是文箫?”
  文箫激动地说道:“是啊,美女,刚听你唱歌,我已经是你的粉丝了。正宗好声音,非你莫属啊!”
  美女黯然:“唉,我的歌词泄露天机了,没办法,你跟我来吧。”
  文箫心中狂喜,小鹿乱撞,跟着美女来到山顶空旷地。案几帷幔,铜鼎焚香,侍卫威严地守护在侧,丫鬟们小心翼翼地在旁伺候。文箫坐下不敢动。
  美女一副正容,像官员一样开始办公,身旁的助手翻着文件簿请美女决断,好像都是些落水淹死人的事。
  助手指着一件案子说:“这是几个孩子被大风刮水里淹死的事。”
  美女怒道:“哪有那么巧的?肯定别有隐情,发回去让判官重审!”
  助手唯唯诺诺,拿着文件簿离去。

  突然,风云变色电闪雷鸣,帷幔撕裂,香炉倾覆,文箫吓得趴地上不敢抬头。美女也跪伏于地,战战兢兢,口称有罪。
  有仙童从天而降,自称手持玉帝圣旨,呵斥道:“吴彩鸾,你为了泡帅哥动了凡心,妄自泄露天机,玉帝有旨,罚你下凡做人妻一世!”
  吴彩鸾不敢争辩,连连认罪。
  仙童离去,顿时放晴,天河灿烂明月如盘。
  吴彩鸾和文箫携手下山,就这么在一起了。

  文箫问道:“夫人位列仙班,跟我想必是夙世姻缘,请问你老爸也就是我老泰山是何方神圣啊?”
  吴彩鸾说道:“我爸爸是仙翁吴猛,晋朝名人,晋书有传记呢。因为执法森严惩恶扬善扶危济困,才得以飞升成仙。老子成仙女儿沾光,我也就成了仙女,主管阴间淹死人的案子,至今已经六百年了。怪闷得慌,一时技痒参加个好声音比赛,就看上夫君了,唉,肯定是夙世姻缘了那还用说?我虽被贬谪下界给你做老婆,但迟早还是要回天界的,你乖一点,对我好一点,到时候我带你成仙。”
  文箫马上亲老婆一下:“我乖,我一定乖。”
  乖是乖,可是个窝囊废。文箫连个生存技能都没有。一到没钱的时候,吴彩鸾就笔走龙蛇,默写出一部孙愐的《唐韵》,让文箫拿出去卖,刚好能卖五缗钱,够花一阵子,等再没钱时,再写再卖,补贴家用,倒也衣食无忧。如此过了十年。

  到了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吴彩鸾、文箫夫妇来到新吴县越王山旁边一个村民郡举家做教书先生,为其家族十几个小孩开蒙学。郡举待其夫妇不错,粮米酬劳从不拖欠。
  一晃又是几年。

  一日,吴彩鸾提笔作诗一首:

  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箫声一露滴,鹤翅向云间。
  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当晚,风雷突变,有两只老虎在院中咆哮,声震数里,村民们都不敢冒头,许久,老虎才离去。
  第二天天亮,人们才发现文箫、吴彩鸾夫妇二人已经不见了。

  几天后,有樵夫看见他们二人各骑一头猛虎,飞跃于山谷间。俨然神仙眷侣。
  郡举参详吴彩鸾临行时的诗句,终于领悟,在房间里书案上找到一个玉盒子,打开后,里面的金丹熠熠生辉。郡举服下,原本须发皆白的他,竟返老还童。
  据传,文箫和吴彩鸾都飞升成仙,钟陵人留下了吴彩鸾所书写的《唐韵》多部,被视为神迹圣物供奉,流传至今。

  《唐韵》由唐人孙愐著,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但原书已佚失。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韵。

  唐 裴铏《传奇》

  @天麓凤凰 2012-9-12 13:46:00

  楼主,今晚会更新否?
  -----------------------------
  更了,哈哈
  @不行用真名 2012-9-12 19:50:00
  那个断背山加人鬼生死恋很好,很感动,自己以后如果牛逼了,就把他改成剧本走上荧幕。哈哈。这个故事我回味了好几天。久久不能平息啊!!!谢谢楼主大人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哪一个?三生石吗?
  @的确良少 2012-9-13 15:04:00
  楼主,7590楼发顶字刷屏!快警告他!
  来自UC浏览器
  -----------------------------
  呵呵
  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箫声一露滴,鹤翅向云间。
  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