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天凉好个秋啊!
  实在不好意思了,最近太忙了,明天一定更新
  494、神僧义师

  唐德宗李适贞元年间(公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苏州市集上出现一名狂僧名叫义师,整日间疯疯癫癫胡言乱语。
  奇怪的是,中国古代似乎有一种传统,那就是流落街头的疯子乞丐或者和尚,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身有神通,所以,都对这类人加以保护和尊敬。当然,要是放在现在,疯了还在街头惹是生非瞎得瑟,早被城管打死了。
  一位街坊为人和善,经常施舍饭菜给义师吃,他盖了十几间房子准备做生意,不料刚完工,就被义师用斧子把房檐给捅坏了。
  这位街坊忍住哭,低声下气地问道:“大师,我一家老小就指着这几间房子过日子了,您老为何发脾气捅了我的房檐儿呢?莫非,您看出风水不好吗?”
  义师喝道:“没看出来!就是好玩儿,不行吗?”
  这哥儿们当时就哭了,可也不敢得罪义师。义师扔下斧子扬长而去。
  当晚,市集着大火,整条街几乎化为灰烬,就只有坏了房檐儿的这十几间房子幸免于难。这哥们想去买点好吃的孝敬一下义师,被骂个狗血淋头而归。

  义师经常在废弃的寺庙歇脚,不管冬夏都要生火,寺庙里的经幡、木栅栏、佛像等,无一例外被他当柴火烧,毫不忌讳。他爱吃烤鲤鱼,经常还没烤熟就捧着大吃一通。长时间不洗脸,只要一洗,苏州必定下大雨。人们发现这一规律,都把他当成晴雨表了。
  义师临死前早有预感,饮下几斛灰汁,不再吃喝,端坐蒲团上闭目诵经礼佛,七天后坐化。当时正是盛夏酷暑,义师的尸身放置很久,仍旧颜色如常,搬运时,手脚还有弹性。苏州百姓都认为他成佛了,把他抬到城外火化,满城百姓无不悲戚哀悼。

  灰汁:植物烧成灰后,再用水浸泡,浸泡过滤后所得之汁,称为灰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可供洗濯用。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另外,明代《神僧传》中亦有记载)
  @九丶落 2012-9-22 12:02:00
  楼主。。。我来了。。。。更新。。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更了
  @天麓凤凰 2012-9-22 18:46:00

  签到
  楼主终于有空了,哈哈
  -----------------------------
  哈哈哈
  @hehe37211 2012-9-22 19:20:00
  楼主辛苦了
  -----------------------------
  不辛苦,写这个反倒是很好的休息
  @330999063 2012-9-22 23:54:00
  @jxst3094 2010-3-14 20:10:00
  顶楼主,以前看过类似的,林素微写的就非常喜欢,但是只有100个故事,虽然多,但是太喜欢了,很快就看完了,希望楼主多写一些,非常喜欢
  -----------------------------
  我之所以上天涯是因为偶然下小说时候下到林素微写的鬼故事,很喜欢,知道是在天涯写的我才注册天涯的。
  -----------------------------
  林素微笔法细腻,我也很喜欢
  495、金锥的故事

  新罗国第一贵族金哥,其祖上有件趣事十分离奇。其远祖名叫旁竾,我们权且叫它旁大,他还有个弟弟旁二,哥儿俩分家单过,老大善良老实,好田好地都分给了弟弟,自己苦巴巴的。实在过不下去了,旁大就到老二家借钱。
  老二奸猾狡诈自私自利,一边用牙签剔着牙缝里的肉丝,一边冷笑:“哥,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你要借钱我可没有,这样吧,我借你点稻种和蚕种,你回去也好有个赚钱糊口的营生,你看行不?”
  老大憨笑:“中,咋不中哩!”
  老二阴损坏,竟然把稻种蚕种都蒸熟了,再给老大送去。老大傻,也没看出来。
  但傻人往往有傻福。
  蚕种精心培育,却只有一只蚕活了下来,一天长长一寸,半个月长得比牛都大,一天能吃几棵树的桑叶。这要是吐起丝来还了得?老二嫉妒了,拎把刀溜进老大家里,把大蚕给杀了。
  第二天,老大还没来得及哭蚕,就只见满天飞蚕呼啸而来,竟有千万只之多!飞来就不走了,成了老大的财产了。剥茧抽丝织绸缎,老大一个人忙不过来,所有邻居都来帮忙,老大宅心仁厚,挣的钱大家一起分,都挣得眉开眼笑。
  有高人说:“死的那只巨蚕是蚕王,蚕王一死,它的臣民纷纷来吊唁,就便宜旁大了。”

  再说稻子的事,稻种足足种了一亩地,也只有一棵稻苗长出来。但长势极好,稻穗长到一尺多长。老大吸取蚕王暴死的教训,在田埂搭一棚,日夜守候。
  不料,一只大鸟飞来,将稻穗衔走,旁大怒了,一路狂追,直入深山林密之处。
  大鸟竟飞入一个巨石缝隙,不见了。
  旁大无计可施,天也黑了,路也找不着了,一轮明月当空挂,旁大只得靠着大石头昏昏欲睡。
  夜半时分,旁大被吵醒。只见一群穿着金色衣服的小孩在山谷间玩耍。
  一个孩子说:“哎呀,怪闷得慌,弄点酒菜吧!”
  另一小孩笑道:“这还不好办?”
  小孩掏出一只金锥子,在石头上敲了敲,登时,美酒佳肴鲜果糕点罗列石上,这群孩子得瑟起来,吃吃喝喝好不快乐。
  旁大在一边直咽口水,心中暗骂。
  孩子们吃饱喝足,把金锥子藏在石头缝里,消失无踪。
  天亮了,旁大仔细查看周边环境,确定无人后,这才偷走金锥子,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旁大要什么有什么,金锥俨然就是古代的机器猫肚兜了。

  老大日子渐渐富足,老二开始羡慕嫉妒恨了。尽管老大时常送金银给老二,但老二仍旧贪心不足,缠着老大询问发财的秘密。
  老大很无奈,实言相告。但金锥死活不愿借给老二。
  老二鸡贼,对哥哥说:“老大,要不这样吧,你也学我,借给我蒸熟的稻种蚕种,我也去追鸟弄个金锥呗!”
  老大道:“好哇,总算说实话了!我没你那么缺德!”
  老二不甘心,自己把稻种蚕种蒸熟了,想复制奇遇。
  还真是成功了一半,蚕种只活了一只蚕,长出一颗稻苗。不过都是一般品种,没有任何异常。
  老二不甘心,也在田间守着。竟真的有缺心眼的鸟来,也把稻穗叼走了。
  老二追啊追,进了山谷就被一伙小鬼给抓住了,一通毒打,老二呼天抢地连连告饶。
  小鬼怒道:“你丫真够贪心的,偷了我们的金锥,还敢再来?你是想替我们筑城呢,还是想鼻子拉长一丈?”
  老二只好选择做苦力,背石头拉砖头,干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让睡觉,老二差点吐血。想溜走,哪里逃得脱,被小鬼猛拉鼻子,登时变成了大象人。
  老二回到家中,遭人奚落,郁郁而死。也算活该了。

  旁大善终,其子孙不肖,一日无聊,竟敲打金锥,让变出一坨狼粪来。刹那间雷电交加,金锥不翼而飞,旁大孙子们脸都黑了。


  太神奇了,这则故事小时候我奶奶给我讲过!
  稍有不同的是,讲的是一个老财主死后,俩少爷分家。老二歹毒依然,没蚕种的事(可能是我们河南老家不产那玩意儿),不过是小麦种,是炒熟了,炒的时候一棵麦子蹦到锅沿儿上才没熟,这才长出一棵苗。后面的故事就一样了。
  我奶奶一生不识字,竟知道这么多我在古籍上发现的故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相当一部分,是口口相传逐渐演绎丰富的。这点,毋庸置疑。

  新罗(公元503年~935年),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小宝笑笑乖 2012-9-23 13:19:00
  喜欢造月亮和捞月光的故事,呼呼~~
  -----------------------------
  我也很喜欢,有点科幻的感觉
  @紫金沧波 2012-9-23 19:56:00
  大唐之风果然不同啊,喜欢啊
  -----------------------------
  没错,最爱唐代传奇,真是想象力奇诡浪漫雄奇啊
  半夜写剧本写嗨了,看看都有谁在
  @的确良少 7640楼
  谢谢楼主更新!!!壹谈到到高丽,就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萝卜和白菜仙人!里面有个老虎孝子的故事很感人啊!还有个吃了人指甲后变成人形的老鼠精!谁有印象?
  来自UC浏览器
  -----------------------------
  小时候好像看过动画片啊!
  @紫金沧波 7639楼
  没错,最爱唐代传奇,真是想象力奇诡浪漫雄奇啊
  =============
  最关键是雄奇,
  大气、阳刚。读了心里宽阔,人也明朗轻快。
  不象宋明清,格局小得
  读来总觉得这周转都是魑魅魍魉,一颗心压抑得不行
  -----------------------------
  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色跟时代背景特点是相互印证的,瓷器也是如此,想想就觉得博大精深
  @hehe37211 2012-9-24 15:07:00
  楼主 博学,如果写的多,可以写出书名即可。。。。。。。。。。。。。。。。。。。。。。。。。。。。。。。。。。。。。。。
  没想到楼主哪里收的这么多书
  -----------------------------
  买一套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和 太平广记 就可以了
  @亚青明 2012-9-26 14:53:00
  楼主怎么还不更啊,上班没得东西看了啊!
  -----------------------------
  哈哈,谢谢支持了,明后天吧
  @浅白喵叽 2012-9-25 19:03:00
  鸡冻的马克一下,膜拜勤劳的楼主。用爪机追看了一个星期,现在突然追完了,意犹未尽,怅然若失啊。写的灰常好,支持~楼主加油更哈。
  来自UC浏览器
  -----------------------------
  我会继续努力滴
  @的确良少 2012-9-30 6:38:00
  祝愿楼主和所有喜欢这帖子的人,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来自UC浏览器
  -----------------------------
  哈哈哈,谢谢啊!

  我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笑口常开!
  496、不空和尚

  天竺神僧不空,是“开元三大士”之一,因为佛法高深被唐玄宗封为大唐佛教协会会长,掌管天下所有的和尚。
  据说,不空法力神通,可役使鬼神,当真不是乱盖的。
  有一年大旱,唐玄宗请不空祈雨,不空笑道:“雨是求不来滴,三日后必降大雨!”
  三天后,果然天降暴雨,百姓为之欢腾。可下了半日还不停,甘霖就变成水患了。长安城变成一片汪洋,市集都能淹死人。唐玄宗赶紧请不空停雨。不空当庭用泥捏了几条龙扔进水里,泥龙马上活蹦乱跳呼啸而去,顷刻间,云收雨罢。

  江湖术士罗公远对不空很是不服,暗骂道:“雕虫小技而已,也就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罢了,若论真本事,他哪里比得上我?”
  唐玄宗也不想让不空独占鳌头,让俩人比试一番。俩人一起施法求雨,雨顷刻而至。
  俩人都说是自己的功劳。
  唐玄宗一时难以分辨。
  不空笑道:“我刚焚烧了一条檀香龙,这才下了雨。”
  罗公远道:“好个番僧,大言不惭!何以殿内没有檀香味?”
  不空当即令徒弟对空洒水,登时檀香馥郁,沁人心脾。
  罗公远还是不服,还要再争辩,突然觉得后背痒痒,用手去够又挠不着,窘迫不已。
  不空拿出一柄玉如意来,在殿内石阶的花石上蹭了一下,罗公远的后背马上就不痒了,红着脸仓皇逃离。

  邙山突现一条巨蟒,有樵夫看见,称巨蟒的脑袋像小山包一样大,晚上伸头向天喝露水。不空闻讯而来,巨蟒看见不空就说起人话来:“大师,我业报至此痛苦难当,常想水淹洛阳城图个痛快,不知大师何以度我?”
  不空为它受戒,劝它勿生妄念以得解脱,如果还是心生恶念,就来找他,哪怕吃了他换取一城百姓的平安也好。巨蟒闻言,沉默良久。
  几个月后,樵夫在山涧中发现了巨蟒的尸体,早腐烂腥臭,十几里外都能闻到。不空得知,为之垂泪。

  不空有时求雨也弄点节目,坐在绣座上,手里拿着几个木头雕刻的神像,一边念动咒语,一边在两手间扔掷神像,好像玩杂耍似的。直到发现神像嘴里长出獠牙,眼睛突出,大雨必定顷刻而至。



  开元三大士: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他们来到中国传教,并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经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三位僧人为“开元三大士”。《三国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师,敕居于慈恩寺。智传龙树之密教,所至筑坛度人,时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开元三大士。”

  不空(705~774),是不空金刚的略称,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对于不空在印度的一段历史,特别和金刚智的相遇,史料中有不同记载,主要的分歧是一说金刚智带不空来华,一说是不空先来华后遇见金刚智。根据《贞元释教录》卷十五的记载,不空是狮子国人,718年(开元六年)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遇见金刚智,便随金刚智来华,720年(开元八年)初到洛阳(按不空自己在《金刚顶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决》的中说法,则是在721年(开元七年)到达西京洛阳,并为一行灌顶),724年(开元十二年)受圆戒。按照《不空三藏行状》的记载,则不空本是北天竺人,婆罗门族,自幼父母双亡,由舅舅抚养,十岁外出游历,来到中土的武威、太原等地,十三岁遇金刚智(这个年龄和《贞元释教录》中不空见金刚智时的年龄一致),十五岁出家,师事金刚智,二十岁时受具戒,受具的年龄也和《贞元释教录》的记载一致。在《宋高僧传》中,采取了《不空三藏行状》的说法。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玄奘西游到印度和开元三大士到大唐,功绩是一样的
  497、蚂蚁城市

  唐文宗开成初年(公元836年),忠州垫江县(今重庆市垫江县)科级干部冉端死了老爹,找来全县最有名的风水先生老严勘察墓地。老严拿着罗盘等家伙事儿,煞有介事地在城外到处溜达,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地儿。
  老严指了指脚下那块地说道:“小冉,你看这里,依山傍水面朝城池,十足的风水吉壤啊!老爷子葬在这儿,明年保管你升副处!没听说吗?副处级祖坟,朝廷不拆!”
  冉端高兴坏了,马上雇人挖了起来。挖了一丈多深,坏了,竟挖出一座蚂蚁筑的城市来。
  只见这蚂蚁城市不过几丈见方,却也气象万象极其规整。外城城墙雄壮,内城女墙素雅,人间城市有的城门楼子、街市、马路、商业区和住宅区、亭台楼阁乃至宫殿一应俱全,蚂蚁千千万万,惊恐骚动。宫殿还被夯土砸了一个盖子盖着,一揭开,里边有两只大蚂蚁,很有范儿,一只蚂蚁呈紫色,长一寸多,应该是蚂蚁皇帝。另一只可是个窈窕淑女,小细腰,背上还长着一对白色的小翅膀,煞是可爱,应该是蚂蚁皇后了。皇帝皇后被千万蚂蚁簇拥着,要撤离,满城蚂蚁严阵以待。
  冉端吓够呛,老严也有点慌了,就请县令李玄之来定夺。
  李玄之说:“万物皆有灵,这伙蚂蚁能筑城,可见非比寻常。你老爹还是换个地方埋吧。”
  老严再鼓捣一番罗盘,坚持说这地方是难得的宝地,埋了老爹势必发达。
  冉端犹豫不定,李玄之下令将蚂蚁城市整体迁移到另一边,再小心地掩盖起来。冉端这才在那儿安葬了父亲。
  几个月后,老严突然得了怪病,感觉万蚁钻心,浑身上下奇痒无比,挠得出血也不过瘾,只想一头撞墙而死。
  李玄之颇知灵异,为老严祈祷一番,又喂他吃了一个雄黄丸,这才止住痒。至于冉端后来有没有升官,就没人知道了。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oliviazhang9 2012-10-3 13:42:00
  回复第37934楼,@魇之侠
  495、金锥的故事
  新罗国第一贵族金哥,其祖上有件趣事十分离奇。其远祖名叫旁竾,我们权且叫它旁大,他还有个弟弟旁二,哥儿俩分家单过,老大善良老实,好田好地都分给了弟弟,自己苦巴巴的。实在过不下去了,旁大就到老二家借钱。
  老二奸猾狡诈自私自利,一边用牙签剔着牙缝里的肉丝,一边冷笑:“哥,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你要借钱我可没有,这样吧,我借你点稻种和蚕种,你回...........
  -----------------------------
  无论如何,劝人向善都是对的
  @你的好友能给他开传送门^_^,如:@天涯论坛498、消失的水族

  齐州(今山东济南)有一个湖,碧波万顷,湖内水产丰富,各种鱼虾蟹鳖应有尽有,附近百姓靠湖吃湖,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唐高宗咸亨年间(公元670年三月---674年八月),有个老和尚来湖边一个村子化缘,村里一位老人家心善,请老和尚到家里吃饭,野菜瓜果吃了个够。老和尚饱食而去。
  不一会,村里一位渔民在湖里网到一条大鱼,长六七尺,银色鳞甲熠熠生辉,看上去很是特别。渔夫要把大鱼拿到集市上卖,村里老人家纷纷劝他放生,渔夫置之不理。
  不料,大鱼不禁折腾,不一会就死了。死鱼送到集市上也不值钱,渔夫只好自认倒霉,把鱼送给聒噪的老人家分吃。鱼肚子一剖开,老人家傻眼了,里边竟是刚刚离去的老和尚吃下的蔬菜瓜果!
  老人家知道事情不妙,赶紧令人准备超度仪式,很虔诚地恳求大鱼谅解。但事与愿违,自那日起,湖中水族都消失了,万顷碧波成了一谭死水,邻近百姓也转为赤贫,无以谋生了。


  这事透着诡异,但又说不出缘由来。大鱼既然能化作人形,一定有点道行才是,却被一个普通渔夫所获,还被分吃了!吃就吃了,竟能导致满湖水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么严重的后果,实在令人费解。
  我想,莫非这条大鱼是龙族?龙游浅底,却遭灭顶之灾,一怒之下迁走所有子民?

  唐 张鷟《朝野佥载》
  @紫金沧波 7684楼
  @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2-10-5 13:08:00   @你的好友能给他开传送门 ^_^,如: @天涯论坛498 、消失的水族
  齐州(今山东济南)有一个湖,碧波万顷,湖内水产丰富,各种鱼虾蟹鳖应有尽有,附近百姓靠湖吃湖,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唐高宗咸亨年间(公元670年三月---674年八月),有个老和尚来湖边一个村子化缘,村里一位老人家心善,请老和尚到家里吃饭,野菜瓜果吃了个够。老和尚饱......
  -----------------------------
  哦,这事我还真没听过,多谢
  499、邪魔歪道

  唐睿宗景云年间(公元710年七月—712年正月),出了一位奇葩男贺玄景,纠集十几个混蛋,想干点“大事”。
  哥几个忽悠他说:“老大,你这么帅,长发飘飘鼻子翘,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又有文化,十足的神仙范儿啊!要不,咱哥儿几个弄个教得了,你来当教主,整点大动静来!”
  贺玄景大笑:“成啊!我说最近老梦见佛祖和太上老君呢,这可是吉兆啊!敢情这老哥俩太寂寞了,想让我也整个教凑凑热闹哇!以后,我就是五戒贤者了!”
  “闲着?”
  “你丫真是没文化,就会坑蒙拐骗,一点正经的都不会!贤者,不是闲着!不整个头衔,咋忽悠人啊?来,咱们得好好合计一下啊!”

  这伙混蛋开始了装神弄鬼的行动,他们到陆浑山(在今河南洛阳境内)盖了几间茅草屋,忽悠邻近百姓,说他们是修行的人,没事不能打搅。
  这么煞有介事一宣传,好奇心重的人都来看热闹。
  贺玄景就穿着金箔袈裟,端坐于暗室。一帮傻缺隔着门缝一看,贺玄景遍体佛光,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么一传十十传百,邪魔歪道成了仙。倾家荡产前来朝见的成千上万。
  贺玄景还让人在悬崖下面点火堆,让几个人系着绳索身穿五彩霞衣,在半空中飘来荡去,信徒们一看更傻了:“哎呀妈啊,这是神仙下凡啊!我要成仙,耶!”
  一时间,“我要成仙,耶”成了他们的励志口号。

  贺玄景道:“信我得永生!想成仙的,跟我来!别挤了!一拨一拨轮着来,天上仙女少,这样吧,长发未婚美女先跟我上山,其他的,以后再说了!”
  于是乎,一帮傻妞跟着上了山,贺玄景把事先掺了莨菪子的酒给她们喝,一喝就晕晕乎乎五迷三道。贺玄景令她们剪去长发,穿上“仙衣”,让人带到悬崖边,一脚踹了下去。悬崖下点着火,半空中吓半死,落地摔死,火堆里一烧,尸骨都化成了灰。

  就这么着,伤天害理惨绝人寰的故事不断上演,贺玄景一伙人成了毫无底线的魔鬼。
  东窗事发,官府终于察觉,将这伙妖孽一鼓荡尽。仵作到悬崖下边的火堆中寻找尸骸,多化为灰烬,焦黑残骸竟有几百具之多,令人发指!
  朝野震动,贺玄景一伙人被明正典刑。当地县令失察之罪,也被罢官夺职。

  邪教!
  是附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颗毒瘤,时而隐去不发,时而故态复萌,却从未断绝。


  莨菪子: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至70厘米,有特殊臭味,全株被粘性腺毛。根粗壮,肉质,茎直立或斜上伸。密被柔毛。单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包茎,茎下部的叶具柄。花淡黄绿色,基部带紫色;花萼筒状钟形;花冠钟形;花药深紫色;子房略呈椭圆形。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种子多数,近圆盘形,淡黄棕色。因误服莨菪叶、根、花、枝、种子过量出现中毒症状。症见面红、烦躁、哭笑不止、谵语、幻觉、口干肤燥、瞳孔散大、脉数等。严重者可致昏睡、肢强挛缩,甚至昏迷死亡。宜中西医结合救治。《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载解莨菪毒药物,有荠苨、甘草、升麻、犀角、蟹等,可资参考。

  唐 张鷟《朝野佥载》

  邪魔歪道大多装神弄鬼,古今亦然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500、齐君房

  江苏人齐君房,自幼家贫,虽然勤学好问,但资质太差,读书百遍转眼就忘。长大后,也能作诗,可狗屁不通,贻笑大方。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混饭吃,他一直想写点诗词曲赋去讨好权贵,可水平太差,不受人待见。偶尔也能遇见没文化的土老财,赏他仨瓜俩枣的,也就仅能糊口,从未有过存款。好容易存一串铜钱,马上就生病,病也不大,钱花完就痊愈,好像钱成心跟他过不去似的。

  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齐君房到钱塘碰运气,他的运气差,年景更差,到处闹灾荒,他要投奔的人一个也不接待他,无奈之下,要了饭。要饭要拉得下去脸,齐君房好歹算是个读书人,要饭也没天分,就想去天竺寺蹭点僧饭吃。走到孤山寺外,饿的前心贴后脊梁,再也走不动路了,就在河边坐下,大哭起来。
  一个外国和尚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凑到他跟前笑道:“法师,当秀才要饭的日子不好混吧?”
  齐君房没好气地说道:“关你屁事?看我笑话啊?你眼睛瘸啊,叫我法师!”
  和尚也不怒,微笑道:“唉,看来你是真忘了。当年在洛阳同德寺,法师开坛讲法,为我辈教习《法华经》,至今言犹在耳受益匪浅啊!”
  齐君房更无奈了,道:“我活了四十五岁,一直在吴楚之地瞎混,哪儿去过洛阳啊!”
  和尚道:“我看你是饿傻了,火气又大,记不起前世的事了。”
  和尚从怀里掏出一颗枣来,足有拳头大,散发着异香。
  和尚说:“这枣是我国特产,吃了能知前世今生之事,既然有缘,给你吃了吧!”
  齐君房心想:“忽悠我呢?不过这枣这么大,吃了能顶一阵子了,管他娘的呢!”
  齐君房一口吞了下去,噎着了,赶紧狂饮几口河水,倒头就睡。
  不一会,齐君房缓缓醒来,眼神已经变了,眼波流转,似有所悟。
  齐君房不禁淌下泪来,双手合什,向和尚行礼,道:“震和尚现在在哪儿?”
  和尚答道:“他修行不到家,这辈子又到四川当和尚去了,两世为僧,他已经断了想成佛的念头了,总得认命不是?”
  齐君房又问:“神上人呢?”
  和尚道:“前世心愿未了,现在还是和尚。”
  齐君房:“那悟法师呢?”
  “你忘了当年他在香山寺佛像前立下宏愿,如果不能修成菩提果,宁愿来世当官,俗一把。我前不久听人说,他现在已是大将军了。当年我们五大高僧云游天下,也算是佛门盛事了。要论成正果得解脱,也就我一人而已。最惨的就是你了,搞得跟乞丐似的。”
  齐君房怅然涕下:“说的是啊,我实在是太惨了!四十多年来,我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所有财产就身上这件麻布衣服了。凡尘俗世,我早已厌倦,修行两世,却越混越惨,不但不能功德圆满,连吃饭都成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和尚答道:“这你怨谁?当年你开坛讲法胡说八道,不但曲解佛法真义,还广泛散布歪理邪说,把很多弟子都带沟里去了,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怎么知道佛法无边报应不爽呢?”
  齐君房道:“唉,我知道悔过了,现在怎么办才好啊?”
  和尚又从行囊里掏出一面镜子,镜子晶莹透亮,一看就非同凡响。
  和尚道:“事到如今我也没辙,前世的事没法补救,你就想想今后咋整吧。你看看这面镜子,贫贱福祸,佛法兴衰,都在这里了。”
  齐君房捧着镜子看了半天,长叹道:“因果报应,一荣一枯,我都明白了。”
  和尚收起镜子,大笑而去。
  当夜,齐君房看破红尘,在灵隐寺出家,法号镜空。

  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李玫在龙门天竺寺清修读书,遇见了从香山敬善寺来访的镜空和尚。镜空知道李玫喜欢搜罗奇闻异事,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
  镜空还说:“我五十七岁了,当和尚才十二年,我算过了,还有九年可活,等我死了,莫非佛法会衰落?”
  李玫问其原因,镜空不语,提笔在墙上写道:“兴盛不过一瞬间,衰亡才是永恒的命题。兔子被抓,狗被擒拿,牛和老虎相斗,损坏的是牛角和老虎牙,佛法无边犹如紫檀木,历尽沧桑,光华不灭。”
  镜空的预言很快得以证实,十几年后,唐武宗会昌初年(公元841年),皇帝下诏灭佛,佛教遭到空前打击,寺院良田数千万顷被朝廷收缴,四千六百多所寺院被毁,二十六万僧尼被勒令还俗,史称“会昌法难”。

  我小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总觉得自己是古代人直接转世的,还言之凿凿,认定自己是战国时楚国一座小城的城门守卫官,爱读史籍,迎来送往四方客,却未经战阵,平淡地度过一生。
  现在想来,莫非是真的?

  唐 李玫 《纂异记》

  500、齐君房

  江苏人齐君房,自幼家贫,虽然勤学好问,但资质太差,读书百遍转眼就忘。长大后,也能作诗,可狗屁不通,贻笑大方。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混饭吃,他一直想写点诗词曲赋去讨好权贵,可水平太差,不受人待见。偶尔也能遇见没文化的土老财,赏他仨瓜俩枣的,也就仅能糊口,从未有过存款。好容易存一串铜钱,马上就生病,病也不大,钱花完就痊愈,好像钱成心跟他过不去似的。

  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齐君房到钱塘碰运气,他的运气差,年景更差,到处闹灾荒,他要投奔的人一个也不接待他,无奈之下,要了饭。要饭要拉得下去脸,齐君房好歹算是个读书人,要饭也没天分,就想去天竺寺蹭点僧饭吃。走到孤山寺外,饿的前心贴后脊梁,再也走不动路了,就在河边坐下,大哭起来。
  一个外国和尚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凑到他跟前笑道:“法师,当秀才要饭的日子不好混吧?”
  齐君房没好气地说道:“关你屁事?看我笑话啊?你眼睛瘸啊,叫我法师!”
  和尚也不怒,微笑道:“唉,看来你是真忘了。当年在洛阳同德寺,法师开坛讲法,为我辈教习《法华经》,至今言犹在耳受益匪浅啊!”
  齐君房更无奈了,道:“我活了四十五岁,一直在吴楚之地瞎混,哪儿去过洛阳啊!”
  和尚道:“我看你是饿傻了,火气又大,记不起前世的事了。”
  和尚从怀里掏出一颗枣来,足有拳头大,散发着异香。
  和尚说:“这枣是我国特产,吃了能知前世今生之事,既然有缘,给你吃了吧!”
  齐君房心想:“忽悠我呢?不过这枣这么大,吃了能顶一阵子了,管他娘的呢!”
  齐君房一口吞了下去,噎着了,赶紧狂饮几口河水,倒头就睡。
  不一会,齐君房缓缓醒来,眼神已经变了,眼波流转,似有所悟。
  齐君房不禁淌下泪来,双手合什,向和尚行礼,道:“震和尚现在在哪儿?”
  和尚答道:“他修行不到家,这辈子又到四川当和尚去了,两世为僧,他已经断了想成佛的念头了,总得认命不是?”
  齐君房又问:“神上人呢?”
  和尚道:“前世心愿未了,现在还是和尚。”
  齐君房:“那悟法师呢?”
  “你忘了当年他在香山寺佛像前立下宏愿,如果不能修成菩提果,宁愿来世当官,俗一把。我前不久听人说,他现在已是大将军了。当年我们五大高僧云游天下,也算是佛门盛事了。要论成正果得解脱,也就我一人而已。最惨的就是你了,搞得跟乞丐似的。”
  齐君房怅然涕下:“说的是啊,我实在是太惨了!四十多年来,我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所有财产就身上这件麻布衣服了。凡尘俗世,我早已厌倦,修行两世,却越混越惨,不但不能功德圆满,连吃饭都成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和尚答道:“这你怨谁?当年你开坛讲法胡说八道,不但曲解佛法真义,还广泛散布歪理邪说,把很多弟子都带沟里去了,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怎么知道佛法无边报应不爽呢?”
  齐君房道:“唉,我知道悔过了,现在怎么办才好啊?”
  和尚又从行囊里掏出一面镜子,镜子晶莹透亮,一看就非同凡响。
  和尚道:“事到如今我也没辙,前世的事没法补救,你就想想今后咋整吧。你看看这面镜子,贫贱福祸,佛法兴衰,都在这里了。”
  齐君房捧着镜子看了半天,长叹道:“因果报应,一荣一枯,我都明白了。”
  和尚收起镜子,大笑而去。
  当夜,齐君房看破红尘,在灵隐寺出家,法号镜空。

  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李玫在龙门天竺寺清修读书,遇见了从香山敬善寺来访的镜空和尚。镜空知道李玫喜欢搜罗奇闻异事,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
  镜空还说:“我五十七岁了,当和尚才十二年,我算过了,还有九年可活,等我死了,莫非佛法会衰落?”
  李玫问其原因,镜空不语,提笔在墙上写道:“兴盛不过一瞬间,衰亡才是永恒的命题。兔子被抓,狗被擒拿,牛和老虎相斗,损坏的是牛角和老虎牙,佛法无边犹如紫檀木,历尽沧桑,光华不灭。”
  镜空的预言很快得以证实,十几年后,唐武宗会昌初年(公元841年),皇帝下诏灭佛,佛教遭到空前打击,寺院良田数千万顷被朝廷收缴,四千六百多所寺院被毁,二十六万僧尼被勒令还俗,史称“会昌法难”。

  我小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总觉得自己是古代人直接转世的,还言之凿凿,认定自己是战国时楚国一座小城的城门守卫官,爱读史籍,迎来送往四方客,却未经战阵,平淡地度过一生。
  现在想来,莫非是真的?

  唐 李玫 《纂异记》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写了第五百篇故事!
  谢谢大家的支持!
  当初我曾打算更新一千篇故事的,任重道远啊!
  @紫金沧波 7699楼
  @魇之侠
  感谢你啊!500篇,真不容易呢.
  坚持吧,还想再看500篇.
  -----------------------------
  哈哈,继续努力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