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梁革凿齿救人
唐文宗大和初年(公元827年),金吾骑曹(相当于京城国安局或者公安局办事员)梁革被调往宛陵(安徽宣城)做巡官(唐时节度﹑观察﹑团练﹑防御使僚属,位居判官﹑推官之次)。梁革也不知从哪儿学了医术,很是高明,据说能跟上古时的扁鹊不相上下,当然,牛皮不是吹的,下面的故事足可证明此言非虚。
宛陵按察使(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于敖有位美貌小妾,名叫莲子,于敖疼爱有加。美女受宠往往矫情,言语不知轻重,一言不合触怒于敖,被拉到人市上卖。莲子艳名远播,标价七百缗(一缗一千文铜钱),并隆重地举办了一次美女拍卖会。
御史老崔早就垂涎莲子的美色,但又觉得蹊跷,心想:“不对啊,老于这么疼莲子,怎么会卖她呢?该不会得什么病了吧?”
老崔不放心,请梁革来给莲子诊脉。
梁革暗骂:“妈的,买美女还这么多心眼,老色鬼!白瞎了莲子这么个妙人了!”
骂归骂,梁革还有医生的操守,为莲子把脉后说道:“芳龄二十健康佳人,放心好了!”
老崔高兴地直咽口水,当即拍了钱,拉着莲子就走。
老于一时动怒卖了心爱的人,心下很是懊悔,但拍卖会都结束了,也只好作罢,心疼的咬牙切齿。后来,他又听说老崔极其宠爱莲子,但凡莲子喜欢的,老崔无不满足,更是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不料,一年后,莲子居然暴病身亡了!
梁革从外出差回来,恰巧在城门口遇上了莲子的灵柩,当即对送葬的管事的说道:“莲子不可能早死的,这是尸蹶症,把棺材给我抬回去!”
管事的知道梁革的本事,将信将疑,下令灵柩返回崔府。
老崔一见梁革就气不打一处来,痛骂道:“你丫还敢出现!?什么芳龄二十健康佳人?不到一年就死了!我他娘的亏大发了!你把棺材弄回来干嘛?我喜欢美女不假,可要活的!你再忽悠我,当心我脚下这几级台阶都能把你磕死!”
梁革道:“老崔,你别急啊!莲子真的是尸蹶症,没死!像这种疑难杂症,一千年也难得见一回,我算是抄上了!我要是救不活她,那是我学艺不精,你打死我我眉头都不皱一下!”
老崔见他信誓旦旦,也只好让他一试。
梁革令人打开棺材,将美女平放床上,用金针直刺心口和肚脐下,又用凿子凿掉美女一颗门牙,灌进去一小勺药。随后,将其厚厚的寿衣脱去,只剩一层单衣,曼妙身材若隐若现。又在床下生小火一堆,将美女手脚用白丝带捆住了事。
梁革叮嘱下人看紧点,等小火堆熄灭,莲子就能复生了。又让弟子赶紧去熬“带须大葱白米粥”。
梁革说道:“待会莲子有气了,必定会发狂,手脚被捆,谅她也不能伤人,你们远远看着也就是了。折腾一会,她必定恢复平静,这就可以解开丝带,给她喝粥了。粥只要喝下一碗,她就没事了。切记,发狂时千万不能解开丝带,否则,神仙也难救!”
交待完毕,梁革和老崔就到客厅喝茶叙话。
一个时辰后,家人来报,遵照梁革的吩咐,莲子已经活过来了!老崔很是激动,赶紧去看,这一看不打紧,莲子一笑,门牙处黑洞洞的,再加上刚醒脸色苍白,活脱脱一个贞子啊!
美女成了丑八怪,让老崔差点哭了。
老于听说这事,幸灾乐祸,他就劝老崔将莲子送给梁革。
老崔一想起莲子现在的模样,心有余悸,只好忍痛割爱,令人送莲子到了梁府。
梁革心中狂喜:“这两个老色鬼没福气,到底美人归我了!”
莲子虽感激梁革,但知道自己没了门牙,捂着嘴巴大哭起来。
梁革一笑,捏了一点药末涂在莲子门牙槽上,不到一个月,门牙完好如初。梁革懂医术会调理,莲子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越发楚楚动人。二人郎情妾意,当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唐文宗大和壬子年(即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梁革调回京城,莲子随同赴任。二人的故事随即在长安城传播,成就一段佳话。
我在想,梁革医术这么高明,干嘛非得把莲子的门牙敲掉一颗才能灌药呢?这肯定是故意的!既救了美女证明自己出神入化的医术,又直接导致老崔嫌弃莲子,进而抱得美人归,岂不是两全其美?
大唐是个开明的时代,这故事要是发生在南宋以后,莲子岂不是要被视为堕落的荡妇遭世人唾弃?而在李复言的文中,没有一个字贬低或者鄙视莲子的,甚至还有一种羡艳的感觉。
这种人文主义情怀,足令当下人惭愧。大唐要不强盛,是无天理。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
@雅蜜雅蜜嘿 2012-10-7 23:15:00
楼主是个有毅力的人,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看的故事,如果可以有具体数字的话,我希望是1万个
-----------------------------
我想想啊,按照一年两百篇的速度,要写五十年,恩,还有希望,哈哈哈
@快乐小胖墩18 2012-10-8 1:08:00
呵呵,我也喜欢多史籍,但多是浅尝辄止
-----------------------------
我也是,不求甚解嘛
@快乐小胖墩18 2012-10-8 1:08:00
呵呵,我也喜欢多史籍,但多是浅尝辄止
-----------------------------
我也是,不求甚解嘛
502、辟尘
蔡州(今河南汝南)节度使高瑀的部将小田贪污挪用公款数百万钱,事发时,小田正在三百里外公干,听说上级要“双规”他,原本和一帮哥们儿喝酒也没了兴致,唉声叹气起来。
席间一位隐士名叫皇甫玄真,不但长得帅,还穿着鹅毛做的白色衣服,器宇不凡。
皇甫玄真笑道:“小事一桩,何必介怀。”
小田苦笑:“先生有所不知啊!虽说无官不贪,但上面真要整人,最有力的借口就是反贪。我要是真被双规了,政治生命就玩完儿了,不死也得褪层皮啊!”
皇甫玄真道:“既然无官不贪,那就好办了。我云游东海,得了两件稀世珍宝,送给你上级,管保没事。”
皇甫玄真还真够朋友,立即快马上路,晚间就到了蔡州城。找个小店胡乱休息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求见高瑀。
高瑀是个聪明人,一见皇甫玄真的范儿就知道有好事,但也得端着。
皇甫玄真说明来意,要营救小田。
高瑀为难地说道:“哎呀,小田贪污的是公款,又不是借私人的钱不还,不好办啊!”
皇甫玄真从怀里掏出一个丝巾,双手奉上:“这是我在新罗得到的宝贝,名叫辟尘巾,您带在身上,保准不沾尘埃神清气爽。”
高瑀拿在手中,瞬间觉得浑身清凉,不禁惊讶道:“这可是件稀世珍宝啊!恐怕不是做臣子应有的,用它换小田的性命,白瞎了!”
客气一番,高瑀还是将辟尘巾揣进怀里,并答应疏通关系解救小田。
第二天,高瑀在城外郊游饮宴,当时大旱已久,这么多人马踏过,灰尘漫天。高瑀仔细查看自己身上、坐骑以及贴身随从,都纤尘不染。稍远的其他人却都灰头土脸极其狼狈。
监军眼贼,一下就看出门道来了,不高兴地问道:“大人是不是得了什么宝贝了?怎么就您光鲜亮丽不沾灰尘啊?”
唐朝中后期,监军都是皇帝身边亲信太监派驻各地的,是朝廷监视地方大臣的眼线,高瑀也不敢得罪,只好如实相告。
监军一听恨得牙根痒痒,把皇甫玄真叫到跟前说:“高士何故眼里只有高大人啊?难道我这皇上跟前儿的人,配不上你的宝贝?”
皇甫玄真忙说道:“大人说笑了,我早预备了!这根辟尘金针也是从东海外得来的,您把它插在衣服上,也能令一身无尘埃。”
皇甫玄真从身上抽出一根金灿灿的金针来,递给监军。监军心满意足,将金针插在头巾上,拍马绝尘而去。狂奔良久这才歇马查看,才明白辟尘金针远不及辟尘巾的效用,仅仅自己和胯下马鞍子部分未染尘埃,连马尾巴都灰蒙蒙的。
此后,高瑀和监军各怀鬼胎,都惦记着把对方的宝贝弄到手,表面上殷勤备至天天喝酒套交情,暗地里处心积虑咬牙切齿。
不料,一天夜里,二人的宝贝都不翼而飞了。
故事的结尾居然没说小田究竟有没有获救,估计够呛。
两件宝贝同时不见,一定是皇甫玄真收走了,这样的宝物给了贪官污吏,实在是明珠暗投。
丝巾和针能防尘,即便是今天的科技水平,也做不到吧?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雅蜜雅蜜嘿 2012-10-8 23:00:00
楼主是个有毅力的人,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看的故事,如果可以有具体数字的话,我希望是1万个
-----------------------------
我想想啊,按照一年两百篇的速度,要写五十年,恩,还有希望,哈哈哈
----------------------------------
一边沧海桑田,一边看楼主的故事......
-----------------------------
哈哈哈
@快乐小胖墩18 2012-10-9 0:49:00
遣词造句颇具匠心,别有一番风味
-----------------------------
我尽可能在接近原意的同时加了一点自己的调料
503、岑文本
一代名臣、南阳郡棘阳县(今河南南阳新野县)人岑文本,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位极人臣显赫一时。每有闲暇,岑文本喜欢到山野清幽处寻访名胜。
一日,岑文本在一寺院歇息,忽听门外有人高呼:“上清童子元宝特来拜见!”
岑文本素来喜欢结交高士,一听其名不俗,赶紧整理一下衣服,以礼相迎。
只见进来一位小道士,看上去二十岁不到,模样很帅,穿的也很怪异。矮矮的帽子镶着青色的圆边儿,青色道袍披着圆领子,脚蹬淡青色的圆头布鞋,衣服质地很轻的样子,似纱非纱轻如薄雾,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也难以媲美。
岑文本打量他一番,心中已是赞叹不已。
小道士自我介绍道:“在下上清童子,汉朝时已经得道。我老家在吴地,早年修行,小有所成,被吴王引荐给了汉文帝。但凡宗教文化方面的事,皇帝都听我的。从汉文帝汉武帝直到汉哀帝,我一直受宠,享受国家级专家待遇。直到王莽作乱时,那不靠谱的篡位者才把我赶出皇宫。不过,我这人你也看出来了,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到哪儿都受欢迎。久居人间,也怪闷得慌的,也就在汉成帝时,我超脱肉身飞升成仙,平日里行踪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我愿意,早上在陕西,晚上飞湖北都行。久闻岑大人虚心求道,所以才来见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
岑文本心中暗骂:“小道士好大口气!”
但他贵为宰相,气度涵养非比寻常,嘴上依旧谦恭,向他询问汉魏六朝以来的史实。小道士侃侃而谈如临亲见,史籍中的讹误之处也都被他一一纠正,这让岑文本很是震惊。
岑文本更加谦恭地问道:“那古代人和今天的人衣着穿戴有何不同呢?”
小道士答道:“道在方圆之中,像我,衣服鞋帽都是圆的,心却方良正直,就合了天道了,哪有一定之规呢!”
岑文本道:“你衣服质地很轻,我没见过,究竟是哪儿出产的呢?”
小道士道:“此乃上清宫的五铢服,非人间所有。”
岑文本讶异:“早听人说天衣无缝的是神仙穿的六铢服,这五铢服跟他有何区别呢?”
小道士道:“五铢服更牛,更大牌,懂不?”
俩人谈得兴起,直到天黑这才兴尽。
岑文本直送到门外,小道士走到墙角就不见了。
岑文本觉得诡异,令人挖墙脚,不到三尺深,就挖到一个古墓。墓室中空空如也,只有一枚汉代铜钱。
岑文本捏着铜钱反复查看,这才恍然大悟。上清童子指的就是铜钱,元宝是铜钱上的字,外圆心方指的是铜钱“圆形方孔”的形状。青衣是铜钱上的青色铜锈,五铢服就是五铢钱罢了。
岑文本自得了这枚铜钱后,不但官运亨通,还不停地发大财,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官居中书令十余年位极人臣,一天,铜钱忽然不见了,岑文本很快就去世了。
岑文本是个传奇人物,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隋时,其父岑之象遭诬入狱,冤不能申。当时他14岁,到司隶处申冤,辩对哀畅。司隶命作《莲花赋》,他一挥而就,受到赞赏,父冤遂申。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快乐小胖墩18 2012-10-13 12:35:00
楼主更新时间到了
-----------------------------
更了
504、薛伟化鱼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蜀州青城县主簿薛伟,跟县城邹滂、县尉雷济以及县府科级干部裴寮关系很铁。当年秋天,薛伟病倒,卧病七日后就断气了,家人连呼不应,唯独心口处还微微发热,就只好当他没死,令人轮流守护寸步不离。直到二十多天后,薛伟大叫一声坐了起来,家里人吓坏了,还以为诈尸呢。
薛伟问:“我睡了多久了?”
家人答道:“二十多天了。”
薛伟长舒一口气,这才缓过神来:“去,把我那几个哥们叫来,看看他们这会是不是在吃鱼?就说我活过来了,先别吃了,我有件奇事要告诉他们。”
家人连忙去找人,果见这几个县委干部在吃鱼,一听这事,撂下筷子就跑来了。
薛伟环视众人,骂道:“娘的,我死了,你们丫吃鱼吃得挺开心啊!是不是让县委办事员张弼弄的鱼啊?”
几个人都傻了,忙点头称是。
薛伟指着张弼道:“你是不是从渔民张干那儿买的鱼?张干先是把小的给你,你不信,愣从芦苇丛中拎出他藏的大鱼,是不?你拿着大鱼进县衙,管户籍的司户吏坐门洞东边,纪委的纠曹吏坐西边,俩人在下棋。你一下台阶,就看见老邹、老雷在打赌,老裴在吃桃子。你就向三位领导汇报,说张干藏匿大鱼,不想让领导享用。三位领导怒了,下令打了张干三鞭子。然后,就让厨子王士良杀鱼做菜是不?”
众人听了吓坏了,忙问他是如何知道的。
薛伟叹道:“实不相瞒,你们杀的那条大鱼,就是我变的啊!”
大家都被震住了,恳请他说详细点。
薛伟定定神,娓娓道来:
“我刚卧病在床陷入昏迷,就觉得热得不行了,心中烦闷焦躁之极,霍地起身,拄着一只拐杖就上路了。那会我压根不觉得是在做梦。就这么走到城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就觉得一切都是浮云,我解脱了!走着走着,就进山了,一派春光令人叫绝。随后走到江边,见江水碧绿可爱,没有一丝风,绿水如镜令人着迷。我就脱了衣服跳进水里,像小时候那么戏水,别提多乐呵了。我心想,这种感觉多年没有了,成人之后,反倒不如孩提时快乐。要是这会能变成一条鱼该多好啊!身边一条鱼对我说:‘想变鱼还不简单?我帮你!’那鱼就游走了。不一会,一个鱼头人身的怪物,骑着一条娃娃鱼,前后跟随数十条大鱼,浩浩荡荡而来。鱼头人打量我一下,拿出一纸诏书道:‘河伯诏命!住在城里的人类和游在水中的鱼,虽然道不同,但万物皆有灵,众生皆平等,想玩个角色互换是可以的。薛主簿厌烦世事繁华,想化作一条鱼畅游水波之间,追寻鱼儿自由自在洒脱旷达的日子,实在是我水族的荣幸啊!所以,我略施神通,让薛主簿暂时穿上鱼鳞甲,化作东潭里的一条红色大鲤鱼。等你玩腻了,说一声,我就能把你变回来。不过,丑话要说到前头,原本那条大红鲤鱼,仗着自己个儿大有点道行,翻腾江水,竟然把一艘船给弄沉了,阴司下命令,让它被鱼饵所诱惑,为人所钓葬身人腹永不超生。所以说,做鱼要守鱼的规矩,薛主簿玩归玩,这点要注意。不然,谁也救不了你了!’
薛伟连忙点头称是。顷刻间,就觉身形突变,化作一条红色大鲤鱼,跃入水波之中,浮上沉下随波逐流任我游荡,真是海阔凭鱼跃,好不自在!不过,我的鱼户籍是在东潭,不管游遍三江五湖,晚上必须返回东潭,想必这是鱼世界的规矩,我也只得遵守。
游荡几天,觉得饿了,可我又实在不知道鱼该吃什么,就只能硬撑。我本来跟着一条小船游,想着能吃点船上的人类丢下来的吃食,可跟半天也没等到。就看见岸边张干在垂钓,鱼饵的香味实在是太诱惑了,我明明知道咬饵会有危险,但心存侥幸,以为自己是人,不过暂时化成鱼,即便咬掉鱼饵也不可能被钓。更何况我还是县领导,他一个小小的渔民,能奈我何。就这么鬼迷心窍,一咬鱼饵,登时就被钓出水面。
我大声呼喊,张干充耳不闻,用绳子穿了我的腮,藏在芦苇间。我又听见张弼来买鱼,张干推脱没大鱼,张弼跳入芦苇中将我拎了出来。我又冲着张弼一通大吼,张弼也没听见,提着我就走。进县衙就看见那俩混蛋小吏在下棋,我大声呼喊无济于事。下了台阶,见老邹、老雷不干正事居然在赌博,老裴更惬意,啃着桃子美滋滋的。我差点哭了,连声呼救,你们丫一点反应都没有。听了张弼汇报,鞭打张干,接着就把我送到厨子手里。厨子王士良一把将我按在案板上,这下我彻底明白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深刻含义了。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任人宰割啊!王士良哼着小曲看着我,挥刀就剁。鱼头落地的同时,我就醒了!”
在座诸位都惊呆了,说不信吧,可刚才买鱼打人杀鱼的事他又说得滴水不漏,不是亲身经历绝不可能。可相信吧,又太邪门了!幸好做好的鱼他们还没吃呢,忙令人把鱼倒掉,发誓再也不吃鱼了。
薛伟同志遭此劫难,大病痊愈,后来还升官了,在华阳县丞任上病逝,也不知道他死后又变成鱼了没有。
小时候我奶奶给我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一个老太太病故了,可心口那儿微热,孩子们很孝顺,死活不肯下葬,也不给她烧纸钱。几天后,老太太就醒过来了。老太太说,梦见自己走在一条路上,很多人,都规规矩矩的排着队,不紧不慢地走着。路过一个大桥,桥边有个婆婆在卖胡辣汤,每人必须买一碗喝才能过桥。轮到老太太了,可一摸口袋没带钱,人家又不免费给她喝,就把她一通骂赶走了。老太太就这么活过来了。
奶奶当时跟我说,卖胡辣汤的就是孟婆,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前世,开开心心地去投胎。不喝孟婆汤会被赶出阴间,如果肉身又不在,就会化成孤魂野鬼,最后会魂飞魄散。
我不禁想起了八仙中铁拐李的故事,本是翩翩美少年的小李,魂魄飞升去听太上老君布道,家人不尊嘱托弄坏了他的肉身。等他魂魄归来无所依,眼看就要魂飞魄散了,见一个又老又丑又瘸的老乞丐刚死,就只得硬着头皮钻了进去。从此,美少年就成了“铁拐李”那副尊容。
魂魄,成了中国志怪文学的一个重要载体。
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
@从猫扑来的狗 2012-10-14 20:26:00
大侠,我又赶上前排了~~哈哈
-----------------------------
哈哈,是啊!
薛伟化鱼 和 第一百九十二篇的 张逢化虎,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来回顾比较一下
192、张逢化虎
唐德宗李适贞元末年(805),南阳人张逢南下游玩,来到福州福唐县横山店。当地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张逢登山而上,不觉迷失路径。其时空山新雨初晴,远山起伏如黛,彩虹挂于天际,云雾飘渺眼前,简直人间仙境。张逢被眼前的景色所倾倒,如痴如醉,不觉来到一处草坪,只见绿草如茵纤弱柔软,踏在上面就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上一样舒服,草坪一侧一棵小树盘龙虬曲,空灵而古朴,张逢赏玩良久,脱下外衣悬挂在小树上,又甩去靴子,赤脚踩在草坪上,不觉神清气爽童心大发,倒地在草坪上打起滚来。左右翻转嬉闹,绿草清香扑鼻而来,不知不觉睡着了,鼾声如雷,香香甜甜睡了一觉。醒来后,天已黄昏,张逢才意识到刚才已经迷路了,再不下山可就麻烦了,刚想起身,就觉得身体不大对劲,低头一看,吓了一大跳——自己已经变成一头猛虎了!张逢意识清醒,显然不是在梦中,嚎叫一声声震山谷,自视双手,虎爪锋利,跳跃腾挪几下,也是耳边生风犹如飞腾。
难道自己真的变成老虎了?
张逢觉得自己变得力大无穷,山林主宰者的欲望油然在心头勃发。他腾跃而起,翻山越岭,迅疾如风,不禁大呼过瘾。
夜幕降临,张逢觉得腹中饥饿,徐徐前行,鬼使神差地来到一处村庄,但一无所获。恍惚中,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我要吃福州郑纠!”
这个念头闪现,张逢也大吃一惊,但还是潜伏在路边草丛之中。
不一会儿,几个人从南边走来,都举着火把,把四周照得通明。
甲说道:“我们迎接福州来的官差郑纠,也不知道他何时启程的,能不能接到啊?”
乙说道:“一会儿就到了,我是他派来打前站的。”
丙又问:“那郑大人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随行啊?别待会儿认错了,也是失礼不是?”
乙答道:“郑官人穿一身惨绿色的衣服,大腹便便五短身材。”
在草丛中的张逢不禁暗笑:“真奇怪,好像故意告诉我似的!”
果然,远处三个公人模样的人阔步而来,中间一位最胖,穿着倒霉的惨绿色长袍,张逢老虎咆哮一声,就从草丛中窜了出来,一下子按住了郑纠。所有人吱哇乱叫,四散逃窜而去。老虎衔起郑纠,跑到山上僻静处,张开血盆大口吃了个肚儿圆。可怜郑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居然命丧虎口尸骨无存。
吃完郑纠,老虎摇着尾巴心满意足地离去。在山谷中游荡,一阵寒风袭来,老虎不觉清醒,心中一凛:“我本来是人啊!怎么吃起人来不含糊呢?这可咋整啊?变成老虎就没人性了,万一不能变回去,可怎么好啊?”
张逢屏住呼吸,仔细思量,循着刚才的路回到那片草坪,见自己的衣服还悬挂在小树上,靴子也在,简直都要哭了。不禁怅然躺在草坪上,不由自主地翻了几个跟头,霍地站起身来,居然又恢复人形了!
张逢再也不敢留恋此地,赶紧拿起衣服靴子,光着脚丫狂奔而去。
仓皇到了山下,天已大亮,正巧遇上仆人。仆人说道:“少爷,你让我好找啊,以后再不可独自上山了!你不知道吧,这地方有老虎!我刚听人说,昨天夜里有个官差被老虎吃了!我吓得一宿没睡好,天没亮就上山寻你了!”
张逢的脑袋“嗡”一下大了,原来昨天化身成老虎吃人的事是真的!不是梦啊!
张逢赶紧掩饰:“我没事,昨天沿着山泉行至深山,遇到一位高僧,跟他参禅悟道相谈甚欢,不觉一夜过去了。”
主仆二人便不再多说,一道下山离开了。
唐宪宗李纯元和六年(811),张逢来到淮阳游历,住在一处旅店内。酒醉放浪形骸,跟几个读书人聊得极为开心。有一位士子提议道:“枯坐饮酒无聊,不如我们讲故事吧!只能讲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定要古怪离奇为好,否则罚酒三杯!”
张逢一时兴起,趁着酒劲就把自己当年化虎吃人的事说了出来。话音刚落,坐在角落里一位年轻人跳了起来,拔剑指向张逢,说要报杀父之仇。众人连忙劝解,阻拦了年轻人。张逢上前一问,年轻人就是当年他吃掉的郑纠的儿子郑遐,真是冤家路窄!
郑遐涕泪滂沱愤恨不已,众人劝解也不济事,还在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张逢,张逢有口难辩叫苦不迭,赶紧离开。
郑遐将此事报知官府,但官府根本难以受理此案。但又担心郑遐气急攻心莽撞杀人,就将他送至淮南。张逢无奈之下,改名换姓,躲避郑遐。后来不知所终。
人化虎吃人不觉?
莫非是前世的冤孽?
的确够玄的啊!
这个张逢,是我同乡啊!
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
@雅蜜雅蜜嘿 2012-10-14 23:27:00
莫言貌似就从我奶奶那开始讲的吧
-----------------------------
好像是红高粱吧
@紫金沧波 7741楼
南阳真是个好地方,尽出妙人
楼主也在内
-----------------------------
哈哈哈哈哈哈
@雅蜜雅蜜嘿 7742楼
妙人,问了下度娘
1.美人;年少风流的男子。
2.滑稽多智的人,趣人。
3.聪明可爱的人。
4.做事情机密,巧妙的少女。
-----------------------------
我老了
@紫金沧波 7746楼
我倒!!
说你有趣,为什么非常设想自己年少美貌????
你真太妙了
-----------------------------
哈哈哈哈
@龙游海底 7752楼
追了这么多天终于追完了
消失的水族的故事感觉有点可持续发展的意思,就是古人常说的捕鸟要网开一面,捕鱼不可涸泽而渔,春天野兽孕育之时不可打猎.
捕到那条大鱼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的欲望已经超出自然所能供给的范畴了,自然自取灭亡;对应现实的话,就是你连鱼苗你都要渔尽,以后自然无鱼可打.
上天有好生之德,供人所需,人索取无度,上天示警,依然不知悔改,自食其果.
-----------------------------
没错,说得很有道理
505、裴沆遇仙——人血疗伤、麦饭石与杏仁露
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司马(州刺史佐官,从五品下)裴沆从洛阳赶赴郑州,夜里歇马,忽听道路左边草丛中有呻吟声。裴沆胆大,钻进蒿莱丛中,点起火折子四处查看,终于在荆树丛中发现一只受伤的仙鹤。俯身仔细看,才发现仙鹤双翅低垂,右翅膀根部羽毛都褪掉了,露出黑色的疮疤来。裴沆不懂医术,不禁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白胡子老头一袭白衣,拄着拐杖飘然而来,笑道:“小伙子,你想救这只仙鹤啊?”
裴沆连忙行礼:“是啊!老人家,你带创可贴没?云南白药也行啊!”
老头道:“什么药也没用,弄点人血涂在伤口上,它就能飞了!”
裴沆也实在,掏出一把刀来:“这还不简单,我刺胳膊一下不就有血了嘛!”
老头赶紧阻止:“那可不行!只有三辈子都是人的人的血才有疗伤奇效,你上辈子不是人,不行!”
裴沆不高兴了:“你才不是人呢!”
老头:“别急嘛,我是说你上辈子不是人!我告诉你吧!我上辈子也不是人。要想三世为人你知道有多难吗?那简直是万中无一啊!”
裴沆讶异:“是吗?那这仙鹤岂不是没救了?”
老头道:“小伙子真是个好人,善念一出,保管下辈子还是人!你真想救这仙鹤啊?”
“当然了!”
老头道:“我知道你这回去郑州没啥急事,你要真心想救这仙鹤,就快马返回洛阳,找一个叫胡芦的书生,他三辈子都是人,找他要点鲜血,保管能救活仙鹤。”
裴沆二话不说,打马而走。
到洛阳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胡芦。胡芦还真不是凡人,一听说要他的鲜血救人,眼都不眨一下,掏出一个二指见方的石盒子,拿针扎胳膊滴血,直到盒子装满血为止。
裴沆再三致谢,胡芦笑道:“少废话,赶紧救人去吧!”
裴沆揣着石盒子快马加鞭,返回原处见老人还在守候仙鹤,忙把石盒子拿了出来。
裴沆:“快快快,血还热呼着呢!”
老人笑道:“你还真是个信义之士啊!”
老人小心翼翼地将石盒子里的鲜血倒出来,涂抹在仙鹤伤处。仙鹤立时精神多了。
老人邀请裴沆到他的茅舍歇息片刻,裴沆知道老头不是一般人,假意客气一下,就跟着走了。
不过几里地,来到一处村舍,竹林摇曳茅屋清雅,庭院中绿草如茵。裴沆跟着老人进了茅屋,只觉口渴难耐。
老人指着神龛让他自己找喝的。
裴沆一看神龛里放着一颗杏核、一把像斗笠一样的扇子,下面是白色的汁液,散发着淡淡清香。裴沆毫不客气,举起神龛,将里边的汁液一饮而尽,感觉味道很像杏仁露,喝完顿觉神清气爽目光如炬。
裴沆见老人在打坐,陪着笑脸问道:“老人家,请问,您是不是神仙啊?”
老人含笑不语。
“哈哈,笑就是默认了。那,您看我,能不能跟着您学仙术呢?您看啊,我这个跋涉百里救一只仙鹤,也算见义勇为了吧?您就收我为徒呗!”
老人道:“你还有些官运,就算我答应收你为徒,你在我这儿也呆不长。不过,你叔叔有仙缘能得道,我跟他是老朋友了,早就看出来了,可惜他自己不知道。我有个礼物想要交给他,你代我转送吧,记住,可不能偷看啊!”
老人拿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包袱,碗口样大小。裴沆只好收下。
老人送他出去,来到刚才受伤仙鹤处,只见仙鹤翅膀羽毛已经长全了,向他点头致谢,就飞走了。
裴沆在路上想偷看包裹,刚伸手,包裹四角就冒出四只火红的蛇头来,吐着信子。裴沆吓坏了,赶紧罢手。他叔叔老裴拿到包裹后当即打开,里边装的是好像大麦饭粒一样的东西大概一升有余。后来,老裴云游王屋山,就再也没回来,估计升仙了吧。
裴沆福缘也不小,活到九十七岁才死,估计是神仙牌杏仁露的功效。
小时候吃杏,我奶奶总是把我吐出来的杏核砸开,让我把里边的杏仁也吃掉,杏仁苦极了,可我奶奶说:“吃杏仁能长寿!”
至于“大麦饭粒”,我估计应该是麦饭石吧?据说真正的麦饭石,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即使是浸泡麦饭石的泉水都有保健功效,现在也不知道哪儿有?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雅蜜雅蜜嘿 2012-10-22 14:54:00
酉阳杂俎:you yang za zu
-----------------------------
哈哈哈
@永恒之水A 2012-10-22 18:17:00
一下更了这么多,过瘾!顶!
-----------------------------
你好久没来了吧哈哈
@偶为堂前客 2012-10-20 5:39:00
回复第7374楼,@魇之侠
终于回到副将府,母夜叉一见丈夫,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老徐连连道歉,三个子女一起劝解这才作罢。家中下人来拜见主母,无不战战兢兢两股战栗。
母夜叉道:“看习惯就好了!你们可要听话!”
下人们谁敢不从。
徐彪劝母亲学人话,穿绫罗绸缎,吃精美的食物,逐渐变成一个有品位的母夜叉。......
-----------------------------
这则故事的确耐人寻味,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解读会大相径庭
@快乐小胖墩18 2012-10-20 0:38:00
楼主,速速前来更新啊
粉丝们翘首以盼啊
-----------------------------
更了

麦饭石
506、冤鬼
李庆辰的七世祖李钰,字德珮,受命就任太仓州牧,上任途中,在一家路边小店住宿。
店主势利眼,看出他是新来的父母官,端茶递水殷勤备至,可安排客房却偏偏给他安排在条件简陋的偏室。
李钰很不高兴,半夜自己做主,挪到正房去睡了。
正房条件总算好点,墙壁很光滑,一看就是刚刷的浆。一张板床很干净,四周围着布幔。
李钰躺了下来,这一挪窝,反倒睡不着了,点起油灯来看书。但这油灯也不给面子,无论剪了几次灯芯,还是昏暗不堪。
李钰很是郁闷,把书本扔一边,强迫自己睡觉。刚闭上眼睛,就觉得有东西轻轻地拂过脸颊,睁眼一看吓一跳,好像自己飘了起来,眼睛离天花板近在咫尺!
李钰惊出冷汗霍地起身,却发现一切如故,再看天花板,还在头顶一丈有余的地方安然无恙。
李钰机警地四处看,黑暗中,一个浑身鲜血淋漓的人跪在床前,不停地磕头,却连一丝声响都没有。
李钰乍着胆子问道:“兄台何人?是否有冤屈向本官申诉?”
那人不答话,只一味地磕头。磕了一会儿,竟然钻进床下去了。
李钰差点没哭了,赶紧跳下床,哆哆嗦嗦往床下望去——只见一张席子捆着一具尸体,发黑的血迹直透出来,口鼻被布塞住,惨不忍睹。
李钰强自镇定,悄然溜回偏室,蒙着被子强熬到天亮。
第二天,又若无其事地打赏店主,扬长而去。
到任后,李钰立即派遣捕快捉拿店主,查封黑店。审讯后得知,一外乡布商携重金住在店中,被店主谋财害命。因李钰来投宿,来不及将其掩埋,只得草草藏在床下。可冥冥中自有天意,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被李钰阴差阳错破了案子。
清 李庆辰《醉茶志怪》
我来讲个真事——
我家小区附近有个市场,一卖卤肉的大姐摆摊卖一些猪头肉、猪耳朵什么的,因为价格公道、味道正宗,生意不错,我也经常光顾。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肚子很饿,馋得要命要吃卤肉,就骑着自行车来到卤肉摊,可看见摊位那儿的小桌椅都坐满了人,我是想在哪儿就地吃点肉喝点啤酒的,见没位置,就蹬着自行车回去了。
第二天醒了,觉得梦很真,还笑自己也太馋了,做梦都想吃卤肉。心里也有了异样的感觉。于是,我傍晚就去市场,那位大姐远远看见我就说:兄弟来了,昨晚上没客人,我刚要收摊子,你骑着自行车来了,东瞅瞅西看看,居然走了,我叫你也不回头,怪了!
我当时就懵了!
难道昨晚的梦是真的?我真的去了卤肉摊?
我压根没自行车,自行车哪儿来的?
我明明看见坐满了客人在吃肉喝酒,可大姐却说没人要收摊了,那些“人”是谁?
晕啊!
@雅蜜雅蜜嘿 2012-10-25 19:22:00
额滴神啊,楼主梦魇真的变成现实了
-----------------------------
真的,想起来都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