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森古镇之冬日大罗盘————故事开始之前,先和大家做个说明,大罗盘并非祭祀之类的礼器,也非器乐道具,更不是航海家手里的方向指示仪盘。而是闽北一带山村人家冬天的取暖器具。大罗盘是闽北浦城一带吴方言的发音。九牧,忠信,仙阳,官路,以及浦城城关,都使用这种吴方言,与闽北的建瓯,武夷山,建阳一带通行的闽北方言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同属闽北,但其它几个县市之间语言相同或相通,相互沟通无障碍。唯独闽北最北的浦城县,与其它任何一个市县沟通。都需要第三方语言,那就是普通话。否则谁也听不懂对方的任何一句话
闽北鬼事(说一说福建北部一个小山村儿时的故事)
这大罗盘就是一个铁制的扁平小锅,架在一个四方形的木条钉成的托架上。一到冬天,闽北山区就异常的严寒,其实说起福建,许多朋友印象里,这个沿海省份冬天是不太冷的,这认识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在福建,厦门福州沿海一带,冬天确实不太冷,通常都不会下雪结冰。但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闽北和闽南闽东无论风俗文化,还是气候温度,都有很多不同之处。浦城位于江西浙江交界处,闽北最北的一个县级市,四周大山环抱。一到秋冬,气候异常寒冷,下霜,结冰,下雪几乎年年如此。山区的潮湿阴冷,使得闽北人民除了爱吃辣,还有一个更大特点,冬天需要炭火取暖。
一到冬天,气候寒冷,又恰逢农闲时节,闽北的农家人们一般也很少出门了,就在家里洗洗东西,修修雨漏,准备迎接春节了。闲的时候,就约几个邻居好友,铲一堆炉灶里柴火烧剩的炭火在大罗盘里,上面再覆盖一层火灰(火灰作用是防止炭火温度过高,也能保持炭火的温度能持续较长时间),然后把大罗盘放到桌下,大家围坐桌旁,喝喝热茶,磕磕花生瓜子,打打牌,聊聊天。日子过得休闲而惬意。
古镇有一年冬天也是特别的寒冷,不但是农田水沟,就连崇南溪靠近两岸的浅水处,也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后山上的许多参天大树,也被厚厚的积雪拦腰折断。有一户张姓人家,户主叫张延寿(撸猪杜撰的名字)家里有一妻一子一女。还有一个七十岁的老父亲。这一家人也因为古镇这一年的严寒,极少外出,平时都呆家里看看电视,虽说只是一台十二寸的西湖牌黑白电视,而且大山里信号不好,架在院子里大树上的,铁丝扭成的土制天线也只能收到两个台,一个台雪花满天,沙沙做响,另一个台干脆有图像没声音。但也不影响这家人整天围坐在大罗盘边上,津津有味的边烤火,边看电视。
诸多因素~众所周知的原因~故事里大部分的人名~均为楼主无中生有~凭空意淫捏造出来~请大家切莫对号入坐~哪怕就这样~如果还有雷同~算我扫帚星~点儿背。。。
有一天吃过晚饭,老婆孩子都去邻居家串门了,老头子也早早上床歇着了。这老张肚子一人坐在电视机前的木沙发上,烤着大罗盘的温暖炭火,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觉得浑身都冰冷,不禁梦中醒来,睁眼一看,脚下的大罗盘,居然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屋子西南角去了。难怪浑身发冷。再看看桌上的台钟,七点还差几分,也就是说,老张这一合眼一迷糊,也睡了近一小时。老婆孩子都还没回来,这大罗盘怎么就自己跑到屋子西南角去了呢?
后来也陆续发生过几次,大罗盘自己移位的事件。而且每次都是移动到屋子西南角的同一位置。更奇怪的是,每次的移动,都是在老张一个人在家烤火,而且都是在他睡着的时候。因此每次老张和他媳妇说起这事的时候。他媳妇也总骂他胡说八道。直到第一次大罗盘移位过去一个月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张家一家人才发觉这事很诡异,一家人都开始忐忑不安。
还有一个多月就马上春节了,一家人是忙里忙外收拾屋子,置办年货,老张也完全把一个月前,大罗盘几次诡异移位的事,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晚上照例是吃完晚饭,老张和十岁的儿子坐在大罗盘前烤火看电视,媳妇和八岁的女儿先睡了。到了晚上八点左右,老张咪着双眼眼看又快睡着了,这时候,十岁的儿子忽然一把把他拽醒。爸,快看大罗盘!
老张睁眼一看,也是瞠目结舌,大罗盘靠西南角的位置,上面一层的火灰,在缓缓的向四周移动,就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用东西拔拉着炭火。不一会就露出了火灰下面红彤彤的炭火。就在这父子俩都发懵了的时候,大罗盘开始向屋子西南角缓缓移动,父子俩没有一个反应过来,也没有去拉住。就眼睁睁的看着它自己移动到屋角那位置停了下来,老张傻傻的看着这一切,半晌也没说出话来。他十岁的儿子已经吓得哇哇大哭,跑到隔壁屋子叫他妈去了。
因为十岁的儿子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老张的媳妇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发生的事情,但被吓得哇哇大哭的儿子,也让她不得不相信。一家人商量讨论半天之后,统一了共同认识,那就是,这大罗盘一定是一邪物。非扔了不可,要不迟早会给家里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当天晚上,夫妻俩一前一后,一个拿着手电筒,一个捧着大罗盘,跑到崇南溪边,把这诡异的大罗盘连同木架子都一起扔进了溪水之中。第二天,到镇里打铁匠店里,重新买了一只大罗盘。一家人都以为这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同这家人预想的那样,换了一个大罗盘,就能平安无事了。有一天晚上,老张和八岁的女儿坐在大罗盘边烤火,老张看着电视,小女儿坐在他边上,头靠在他肩膀上,依偎着他。忽然,大罗盘上发出吱吱的声音,老张转头望去,在大罗盘靠西南位置的炭火上,不时有一滴滴水滴在炭火上,冒出一股股烟,老张家的屋顶,因为快过春节了,刚修整过,决无漏雨的可能,而且最近几天并没山雨,这大罗盘里的水滴从何而来?老张正纳闷着,忽然,依偎在他身边的女儿忽然大哭起来。
女儿也说不出话来,就是望着大罗盘西南角在滴水的位置,一边哭,一边死死抱住老张的腰。浑身战栗不止。老张怎么哄都一直哭,也顾不上这恐怖的大罗盘,抱着女儿就去隔壁房间把媳妇叫醒了。见到妈妈,这小女儿才停止了哭泣。但还是一直发抖,嘴里念叨着,好怕,好怕,一直到第二天,这可怜的娃才完整的和父母说出了昨晚她看到的一切。
原来,昨天晚上,就在大罗盘上诡异滴水的时候,这女娃看到在大罗盘西南角边上,站着一个满脸皱纹,眼眶深陷的老头,只穿着一件破旧的黑棉袄,下身就一条蓝色的同样破旧的直筒裤,就站在大罗盘边瑟瑟发抖。浑身上下,连同衣服和花白的头发,都在一滴一滴往大罗盘里滴水。听到这里,夫妻俩着实也被吓得不清,于是他们决定去镇子里,把那开扎纸店的翁祥,叫来看看。
翁祥过来之后,房前屋后都仔细大量一番后,又听了这女娃描述的老人相貌之后,似乎恍然大悟的样子,他对老张说,这老头应该就是几个月前去世的刘伯,就埋在后山不远,由于今天雨水偏多,坟穴都应该进水了。你家屋子西南位置的泥胚墙有一条裂缝,屋内的温暖热气从缝隙往外渗出,吸引了这老人来。所以每次大罗盘都移动到这个位置。由于山村坟墓一般都直接挖在山体里,所以雨水,地下水渗漏都是常事。一般人家也不会因此挖坟重修。这挖坟本身就是闽北山村一大忌讳,除非万不得已。因此,翁祥建议老张把大罗盘放到刘伯坟前,在大罗盘里烧些黄纸,把屋子西南的墙壁缝隙修补好,可确保无事。后来老张按翁祥吩咐的去做了。家里再没出过离奇的事
阴森古镇之冬日大罗盘更完~谢谢大家
关于我以及我生长的小山村(闽北鬼事及阴森古镇故事系列的创作素材)————从我2014-07-24开贴至今,已经陆续和大家分享了近一百五十个故事,这些故事的背景几乎都是在闽北浦城的小山村。也许有很多朋友会有各种疑问,闽北真的有这么多恐怖的故事吗?今天,我会花很长时间,很长的篇幅。和大家讲述我童年的心路历程,以及这所有闽北鬼事的创作过程。

第一张图片,闽北山村典型的老宅,有堂前,天井,以及两边的厢房。(以下所以相关图片均来自楼主老乡,著名的诗人,摄影家,文学家——闽北修竹)
我出生在闽北浦城,我出生后才几个月,父母就把我送到了浦城县永兴乡下洋村,也就是我那有地主身份的外公外婆的老家,也是我母亲的老家,敲鱼的故事地点就发生在这里,送到下洋后,我就有了第二个妈妈——奶妈,在这个美丽而偏僻的小山村,我生活了三年,由于奶妈只生了三个姐姐,一直没有男娃。于是对我异常疼爱,最小的姐姐,比我大一个月,但奶水几乎都让我给喝了。这些事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1-3岁,也就是奶妈抚养我长大的这几年,我是不记事的,完全没有一丝半点印象和记忆。后来,我奶妈终于生了一个男孩,奶妈一家很是高兴,都说这孩子是我带来的,特意取一个中间那个字和我一样的名字。当然,这些都是长大以后,外婆告诉我的

典型的闽北小山村~图片出自闽北修竹
我的成长历程,就如同我的家庭背景一般,复杂而纠结,我父母都是离异以后重组的这家庭,我父亲和他的前妻生了三个姐姐(因为同父异母,同姓杨,所以和这三个姐姐血缘上会更亲。下面会补充),我不知道生了三个姐姐,是不是父亲和前妻离婚的缘由。如果是,我是非常鄙视的。同样,我母亲和我父亲结婚之前,也和前夫生了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是同母异父,所以哥哥姐姐都姓张,他们对我都很好,在北京那些日子,都是他们一直照顾我),母亲是因为前夫文革斗殴死亡,才和我父亲结婚的。父亲比母亲大了整整十三岁
也就是说,在我还没出生之前,我的父亲母亲就一起联手,为我预先准备好了一个哥哥,四个姐姐。父离异,母亲丧偶之后。也不知道是如何相识相爱结合的。当然,我觉得相识相爱的可能性较小,毕竟,那个年代,只是一个媒婆和介绍人横行的年代。当然,现在我更倾向于,是父亲利用领导职权,向母亲施压的结果,否则,我实在想象不出,身高一米七,浦城一中的校花,为什么会嫁给一个比她大十三岁,身高只有一米六五的父亲。哪怕是丧偶,哪怕还带有一儿一女。毕竟那时候我母亲才二十八岁,而我父亲已经四十有一了。所以,我一直比较理客观的认为,当初,一定是父亲利用供销社主任的身份,向供销社门市部卖布的母亲。不断施以威逼利诱的结果。不管咋样,他们终究结合了,于是,就有了我,以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也就是说,父亲和母亲结婚之后,又生了三个男孩。讲到这里,大家这么随便掐指一算。就会吓一大跳!我的父母两个人加起来,居然生了四男四女。现在想来,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也许正是因为父亲与前妻的离婚,导致了我那三个姐姐,从童年一直到少女时代,很长一段人生经历如同浮萍,因为父亲和我母亲结婚了,自然无力也无法带上她们三个一起生活,同样,三个姐姐的母亲也远嫁到忠信源里村。于是,我在游枫的奶奶,就把她们三个接过去,一直自己抚养这三个孙女长大。我爷爷解放前就不在了,是一位革命烈士。我奶奶没有再嫁,独自抚养我父亲长大。现在一个老人,还要拉扯三个孙子长大。其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对于闽北这样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农民而言。
在我三岁那年,我奶奶在我三舅的陪同下,来到永兴乡下洋村,从我奶妈怀里把我抱走,后来我奶奶说,当时我死活赖在奶妈怀里,哇哇大哭,我奶妈更是哭得稀里哗啦,后来外婆在世的时候回忆说,我走了以后,整整大半年的时间里,妈妈一家人都没笑过。毕竟是整整抚育了三年,如同亲生的宝贝孩子。因此我也就告别了下洋村,(闽北鬼事里有相当多篇幅的故事,都是以下洋村为蓝本的,有一些是舅舅说的,有一些是外婆说的,当然,这都是以后我和父母一起,回来拜年时听到的故事。)
和奶奶一起,来到了忠信乡游枫村,和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一起,开始了我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时光,我所有人生最初的记忆,都在这美丽的小山村开始,那村后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那绿油油的水稻田,后山郁郁葱葱的毛竹林,和各种说不出名的参天大树。还有山里的各种酸甜多汁的野果。浅水沟里的泥鳅,小鱼小虾。老宅屋檐下,那泥草唾液混合的燕子巢。都是我多年后,仍然难以忘记的美好画面。
我和奶奶以及三个姐姐,住在村里一个叫长房,这长房据说是地主和大老婆以前住的地方,在游枫村还有二房,三房,五房,七房等几处老宅。也就是地主以娶进门顺序,给小老婆门建的宅院取的名字。而其中,尤其以七房最为出名,因为闽北鬼事里,这地主最小老婆上吊自杀后,这七房连同附近的一些地方,一直是鬼事频发。当然,这些故事,都是村里许多上了年纪,有阅历的老人们,经常在晚饭后,围坐在村头香樟树下,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不断讲述的。哪怕是在我几乎所有童年时光里,七房那猪圈和茅房,以及几颗柳树之间。还一直有村民声称,晚上看到过红衣蒙头巾女子,在柳树下飘飘忽忽
一会继续~谢谢所有热心分享故事的朋友!所有回复顶贴的朋友!因为只有你们~故事才会更精彩
那条清澈的小溪水,水流平缓 ,河水也不深,能一眼看到水底自由自在,扎堆游弋的大大小小河鱼。在靠近村子这一侧,有几颗大树,和一排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的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光滑平坦。坐在石头上面,两只脚丫泡在浅浅冰凉的河水里。是很舒服的。当然,更适合村里的姑凉媳妇们洗衣服。以前有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年轻媳妇,不幸淹死在这浅水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奶奶和姐姐们,都把我看得死死的。不让我再一个人去河边玩耍,哪怕就是白天。因为这媳妇死了以后不久,住在附近不远的一户村民说,很多个晚上,他们一家都能听到窗外小溪里传来扑通,扑通的声音。既象一个个大石头,不断抛入水里的声音,也象是一个个人排着队,跳入水里的声音。电鱼的故事就出自于此。因为有一村民说他晚上电鱼回来,看到那红衣媳妇,在他不远处,从大树下的石头上,一次次跳入水里,爬起来又继续跳入水里。这个村民就是乌猫哥。当然,只是他自己这样和大家讲。因为那晚只有他一个人,没有第二目击者,故事的真实性值得考量。但一到晚上,那如同巨石一次次重复掉入溪水的声音。却是附近很多村民都听到的
其实,自我懂事起,最害怕的,就是一进长房老宅大门,放在门后一堆圆杉木上的那口棺材,那是我奶奶为自己百年之后预备的,小小年纪,我对这口棺材有着深深的,莫名的恐惧之情。因为虽然才几岁大,但我已经懂得,棺材里面都躺有一个死人,那时候还因此常常问我奶奶:别人家的棺材,都是埋在山里,为什么我们家的就一直放那不动?奶奶只是笑笑,没给我任何解释。也许是因为我太小,奶奶觉得说了我也不会懂。只是过了几年之后,棺材几次发生左右移动的现象,后来我们对面厢房的林嫂,从梯子上摔下来死了,由于死得特别突然离奇,没有任何准备,后来就用了我奶奶这口棺材。闽北鬼事里有一篇故事有专门讲述。
在我六岁开始,我最小的姐姐,也就是大我十几岁的三姐,经常会带我去后山砍柴,她砍柴的时候,就会给我一颗糖,让我一个人乖乖呆一边玩,砍好柴,三姐挑着走在前面,我就跟在后面,有一次,不小心从山路上滑到下面,一个很破旧的坟穴里,黑乎乎的,手一摸,还摸到一个骷髅头,吓得当时就哇哇大哭,已经走出几十米远的三姐听到我哭声,才发现我不见了,等她循着我凄惨的哭声,把我从坟穴里抱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是一身泥,一身水,哭得快断气了。回家以后就一直发烧,发热。村里的赤脚医生开了很多药。喝那些又黑又苦的中药汤,每次都喝得我一口一口的吐,吐完以后,姐姐按住我的手,奶奶继续用汤勺,一勺一勺给我往嘴里灌。好几天之后,终于是恢复了。但从此不让我三姐砍柴带着我一起。
同样也是六岁那年,村里出了一件事,几个平时为红白事吹唢呐的大爷们,在那一年碰到一件诡异的事,晚上被一个老人带进后山,后来迷路在山上,奇怪的是,这后山距离村子并不算太远,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几里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这几个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居然在这迷路了。后来还是几个夜晚打猎的村民,发现他们,并把他们带回村里。才知道那个带路的老人,和他老伴都已经去世很久了。这几个吹唢呐大爷,就一直在这俩老人合葬墓旁兜了大半夜的圈子。这件事发生以后,这几个吹唢呐的大爷,整整大半年没再晚上接过活。这件事,就是闽北鬼事吹唢呐的创作原型事件
因为从我出生到整个童年时光,都不在父母身边,可以说,我对我母亲,没有太多感情,我和我奶奶以及三个姐姐的感情最深。毕竟,从我懂事,一直到八九岁离开游枫。这童年所有的时光,都是在这四个女人的细心呵护照料下度过的。三姐姐为了给我找玩具,曾经爬到大树上,给我抓过刚长齐羽毛的八哥鸟。因为想吃水果,二姐曾经爬十里山路,摘了满满一篓子杨梅。在我七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是三姐姐背着我,足足背了十五里路,到镇卫生院的时候,医生说,再晚一小时,我就没救了。总之,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已经离世的奶奶,和几个相依为命的姐姐。眼里都是泪水。
其实,说起游枫村,附近几个村镇的人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欠”的村子。这是闽北吴方言的发音。就是诡异的意思。从我三岁一直到八岁离开。几乎可以说,每天都在听大人们讲述,这小山村的各种诡异故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涉及本村。因为有时间,有地点,其中很多故事地点,都是我们小孩经常玩耍的地方。于是,后来很多故事里提及的地方,我再不敢独自一人去那些地方。比如小溪旁的榨油房。已经拆了非常多年,都看不出丝毫痕迹的古戏台遗址。七房的鹅卵石小路旁的柳树茅房。无头货郎半夜走过的小路。村西南的台胞合葬墓。
在游枫村与堰塘村之间,有一条两里左右的土石村路,这条村路的两旁除了几个矮土丘,就是密密麻麻的水稻田,在我七岁那年,我三姐带我步行去堰塘看电影,回来的时候,姐姐背着我,我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就已经睡着了,走了一里多路,眼看过了游枫溪上的一座小石桥,就回到村子里了。这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下醒了,然后觉得身后有亮光,以为是同村的看电影回家,其实不是,姐姐因为背着我,走得特别慢,我们已经拉在了最后。我回头只看到后面几米远的路面上,有一团黄色的发光球,一蹦一蹦的跟在我们后面,我吓得大叫起来,我三姐回头一看,也呀的叫了起来。姐姐惊叫的同时,就开始背着我跑得飞快飞快。转眼过了小石桥,再回头看,那黄球不见了。后来三姐再路上还一再交代我,这事千万不能和奶奶说,要不以后再也别想和她一起看电影了。闽北鬼事里,那个自己背大青石,给自己修坟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堰塘村。
今晚会争取把闽北鬼事相关故事~以及我自己的童年经历更完
其实,关于游枫这个闽北小山村的诡异。不仅仅存在于那些老人们的茶余饭后。就连我和我奶奶姐姐,住的这长房老宅子里。也有类似于精灵之类的公公子。并且,老人们都说,这公公子只会出现在这种土木结构的老宅里,一般都躲藏在房梁或黑黑的小阁楼里,不会害人,但以吓人和捉弄人为乐趣。想必这公公子也是老顽童一个。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这种老精灵,有些人可以,有些人不能。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老妖怪。我奶奶和姐姐就多次告诉我,我们家房梁上就经常蹲着一个身体矮小,戴着尖顶帽,留着羊胡子的公公子。我并没亲眼见到过,但我三姐做作业,我玩耍的时候,就亲眼看到过姐姐作业本,顺着柱子缓缓向上移动到房梁的过程。三姐说,公公子拿了她的作业本,要他拿回来,后来三姐的作业本,真的又慢慢自己移动回桌子上。那一年,我记得我七岁。
每当夜色降临这个宁静的小山村,躺在老式大木床上,听着阵阵山风吹动木格窗户,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想起每天听到的,村里老爷爷老奶奶们,讲述的各种鬼故事。我就躲床上害怕得不行,哪怕我奶奶就坐在床上,戴着老花眼睛,一针一线缝补着因为我淘气玩耍,而经常弄破的衣裤。那时候,我也会经常哭闹着,要我奶奶带我回父母身边去。或者和奶奶姐姐们搬出这诡异的小山村。在我幼小的心里,这村子几乎就是一个鬼村。为什么奶奶和姐姐们,还要带我生活在这里。也许是因为真的太害怕了,所以儿时听到的这么多故事,我几乎都记得。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故事,因为时间无情的消磨淡退,我已经完全忘记。
长房和七房之间,就是供销社老房子对面,有一座徐家老宅,同样是一处很有年代的老房子,规模面积都比长房还要大,这老宅的外墙刷的都是白粉。和屋顶的黑瓦,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这徐家老宅也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里面有一间常年上锁的厢房,一到晚上,就会经常发出各种怪异的声音,人走近的时候,声音又没了。有时候,从堂前天井的任意一侧走廊走过,透过格状的窗户,还能看到里面有人影紧贴在墙壁上一动不动。这些事应该不算太离奇,因为是住在这徐家老宅里的人,亲口讲述的。其实,在徐家老宅粉白的外墙上,天气状况好的夜晚,比如月光如水的夜晚。还能看到有许多人影在墙上走动,有时候还是一整个长长的队伍。有抬轿子的,挑萝筐的。牵马的。我二姐就曾经信誓旦旦的和我奶奶说,她有一天晚上和同村的一个女孩子亲眼看到过。
原本是想一天更完,但真的更不完了,休息休息。明天继续。朋友们,你们有故事就来接力更新吧。
大家都洗洗睡吧~今天就到这了~割鸡~割鸡~割鸡~割~鸡
今天是周末~看故事的人是最少的~向大家问个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