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
玉楼叫金莲“女儿”帮她解围的时候,这一瞬间,在这个一向圆滑的女人身上突然有一股流光溢彩的力量让我非常的感动,这一刻仿佛拨云见月,在这个女人厚重的心房上打开了一扇小窗,然后你透过这扇小窗看到这个女人的内心,在那些满是机变算计的壁垒当中的那一丝圆润的温情,这丝温情的背后除了玉楼和金莲一贯的姐妹之情以外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体察
史铁生在他的散文小说《命若琴弦》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弹三弦琴说书的盲人老师傅,他的琴囊里有一个他的师傅传给他的可以让眼睛重见光明的药方,但他师傅告诉他必须要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后才能把药方拿出来看,否则无效,老师傅在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之后把这个药方传给了自己的小徒弟,也是一位盲人,并且告诉他同样的话: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后再打开琴囊看药方就可以重见光明,那么这个药方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一张白纸
这个关于人生的故事里面,有一件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是那张空无一字的药方,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还有一件东西却是意义非凡的,同样还是那张空无一字的药方,这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先决条件:弹断一千根琴弦,这个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一个说书艺人在正常情况下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要花多长时间呢,往多的讲这没上限的,但往少了说最起码也要十年,十年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而且这种改变的宽度和深度都可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眼盲并不是最绝望的事情,真正最绝望的事情是心盲,而这个世界上能够治疗心盲的只有唯一的那一件东西,时间
《金瓶梅》的故事里面,月娘的戏份并不算太多,但她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重要性并不只是体现在对于情节的串联上,在《金瓶梅》所刻画的众多的人物当中,绝大部分一出场就已经定型了或者说定型的差不多了,比如瓶儿玉楼这样的,从登台到离场,性情啊,手腕啊,处世的原则啊,前后基本一致,也比如像西门庆金莲这样的,前后相比也有变化的地方,但总体来看,变化不大,因为他们所有的这些人,早就已经把自己生命里该弹断的琴弦都弹的差不多了,但是月娘不一样:她是这部巨著当中少有的几个,正在一根根弹断琴弦的人
月娘是一个典型的大户千金小姐,从小到大她都严格遵循家族赋予她的修养和自持,这是她的荣光和骄傲,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光环看上去很耀眼,实质上却非常脆弱,尽管从小养尊处优,但她的家族正在衰落,一个很显著的标志就是她和西门庆的婚姻,西门庆是商人的儿子,在他混上一个五品监察官头衔之前他的商人身份在明代那样的士绅社会是上不了台面的,再加上他一向声名狼藉,吴家能把女儿嫁给他多少有点关于现实窘迫的无奈,家族的衰落所带来的波动感虽然若隐若现,但每当想起都会带着一种让人难以言传的压迫感,所以月娘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做到内心宁静的人,与之相反的,月娘的名利心之强之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月娘不喜欢瓶儿,这基本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瓶儿给她带来的恐惧感和压迫力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这团烈火所带来的炙热高温让她无比的烦躁,但她无法躲避,只能接受,与此同时,一些微妙的东西开始慢慢的出现,在瓶儿巨大阴影的笼罩之下,月娘内心当中深埋的那些一直被她的所谓教养和骄傲所压制的一些可怕的念头开始被慢慢的激发出来,而这些念头越被激发就越会引发月娘更多的烦躁,内心越发的烦躁就越发压制不住这些已经蠢蠢欲动的念头,人心是很柔弱的,尤其是月娘这样相对单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她或许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当这些如影随形的烦躁已经没有办法驱逐并且成为习惯的时候就会变成蛊惑,开始蚕食她内心那些曾经无比坚守的堡垒,让她向着那些曾经她自己都不能想象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转折点就是瓶儿的去世
把弓弦拉满之后突然放手,搭在弓弦上的箭会怎么样,会恢复到曾经被放在箭壶中的安静状态吗?不会的,我们都知道,只可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以最爆破的方式极速的射出去,所以同样的,在瓶儿去世的那一刻,她所带来的巨大的阴影也在一瞬间突然消失掉了,现实的阴影消失了,内心集聚的阴影失去了压制,开始急速的反弹和蔓延,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月娘现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焦躁易怒并且充满攻击性,在她渴望重新夺回失去的位置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月姐姐了
所以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实:月娘和金莲现在就如同两个双眼失明的小徒弟,在极端痛苦中渴求依靠弹断琴弦来获得光明,区别只是在于,金莲弹断的琴弦多一些,而月娘弹断的琴弦少一些,所以月娘会把自己已经失控的狂暴情绪都转移施加到了金莲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她获得一点籍慰和安全感,而玉楼就如同那个已经看到了空白药方的老师傅,她对金莲的那份温情更像是一个过来人在后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迷惘和痛苦,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让自己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这份心性是现在的月娘还无法体会的
好了,在玉楼的撮合下,金莲和月娘在表面上算是和解了,那么西门庆对此是什么反应呢?我们下回来说
玉楼叫金莲“女儿”帮她解围的时候,这一瞬间,在这个一向圆滑的女人身上突然有一股流光溢彩的力量让我非常的感动,这一刻仿佛拨云见月,在这个女人厚重的心房上打开了一扇小窗,然后你透过这扇小窗看到这个女人的内心,在那些满是机变算计的壁垒当中的那一丝圆润的温情,这丝温情的背后除了玉楼和金莲一贯的姐妹之情以外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体察
史铁生在他的散文小说《命若琴弦》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弹三弦琴说书的盲人老师傅,他的琴囊里有一个他的师傅传给他的可以让眼睛重见光明的药方,但他师傅告诉他必须要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后才能把药方拿出来看,否则无效,老师傅在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之后把这个药方传给了自己的小徒弟,也是一位盲人,并且告诉他同样的话: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后再打开琴囊看药方就可以重见光明,那么这个药方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一张白纸
这个关于人生的故事里面,有一件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是那张空无一字的药方,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还有一件东西却是意义非凡的,同样还是那张空无一字的药方,这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先决条件:弹断一千根琴弦,这个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一个说书艺人在正常情况下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要花多长时间呢,往多的讲这没上限的,但往少了说最起码也要十年,十年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而且这种改变的宽度和深度都可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眼盲并不是最绝望的事情,真正最绝望的事情是心盲,而这个世界上能够治疗心盲的只有唯一的那一件东西,时间
《金瓶梅》的故事里面,月娘的戏份并不算太多,但她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重要性并不只是体现在对于情节的串联上,在《金瓶梅》所刻画的众多的人物当中,绝大部分一出场就已经定型了或者说定型的差不多了,比如瓶儿玉楼这样的,从登台到离场,性情啊,手腕啊,处世的原则啊,前后基本一致,也比如像西门庆金莲这样的,前后相比也有变化的地方,但总体来看,变化不大,因为他们所有的这些人,早就已经把自己生命里该弹断的琴弦都弹的差不多了,但是月娘不一样:她是这部巨著当中少有的几个,正在一根根弹断琴弦的人
月娘是一个典型的大户千金小姐,从小到大她都严格遵循家族赋予她的修养和自持,这是她的荣光和骄傲,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光环看上去很耀眼,实质上却非常脆弱,尽管从小养尊处优,但她的家族正在衰落,一个很显著的标志就是她和西门庆的婚姻,西门庆是商人的儿子,在他混上一个五品监察官头衔之前他的商人身份在明代那样的士绅社会是上不了台面的,再加上他一向声名狼藉,吴家能把女儿嫁给他多少有点关于现实窘迫的无奈,家族的衰落所带来的波动感虽然若隐若现,但每当想起都会带着一种让人难以言传的压迫感,所以月娘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做到内心宁静的人,与之相反的,月娘的名利心之强之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月娘不喜欢瓶儿,这基本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瓶儿给她带来的恐惧感和压迫力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这团烈火所带来的炙热高温让她无比的烦躁,但她无法躲避,只能接受,与此同时,一些微妙的东西开始慢慢的出现,在瓶儿巨大阴影的笼罩之下,月娘内心当中深埋的那些一直被她的所谓教养和骄傲所压制的一些可怕的念头开始被慢慢的激发出来,而这些念头越被激发就越会引发月娘更多的烦躁,内心越发的烦躁就越发压制不住这些已经蠢蠢欲动的念头,人心是很柔弱的,尤其是月娘这样相对单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她或许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当这些如影随形的烦躁已经没有办法驱逐并且成为习惯的时候就会变成蛊惑,开始蚕食她内心那些曾经无比坚守的堡垒,让她向着那些曾经她自己都不能想象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转折点就是瓶儿的去世
把弓弦拉满之后突然放手,搭在弓弦上的箭会怎么样,会恢复到曾经被放在箭壶中的安静状态吗?不会的,我们都知道,只可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以最爆破的方式极速的射出去,所以同样的,在瓶儿去世的那一刻,她所带来的巨大的阴影也在一瞬间突然消失掉了,现实的阴影消失了,内心集聚的阴影失去了压制,开始急速的反弹和蔓延,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月娘现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焦躁易怒并且充满攻击性,在她渴望重新夺回失去的位置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月姐姐了
所以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实:月娘和金莲现在就如同两个双眼失明的小徒弟,在极端痛苦中渴求依靠弹断琴弦来获得光明,区别只是在于,金莲弹断的琴弦多一些,而月娘弹断的琴弦少一些,所以月娘会把自己已经失控的狂暴情绪都转移施加到了金莲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她获得一点籍慰和安全感,而玉楼就如同那个已经看到了空白药方的老师傅,她对金莲的那份温情更像是一个过来人在后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迷惘和痛苦,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让自己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这份心性是现在的月娘还无法体会的
好了,在玉楼的撮合下,金莲和月娘在表面上算是和解了,那么西门庆对此是什么反应呢?我们下回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