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另外一家杂志拖去救场,没写小墓,但是写了一个8千字的武侠短篇。
感觉写得还不错,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因为是杂志急着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把它转出去。
明天会全力写小墓——呼,拖得实在太久了。
《斩楼兰》
南宋绍兴十三年,抗金名将岳飞已经死了两年多;皇帝赵构正式向金国称臣,也已经是去年的事了。朝野上下,一片惶恐,主战的仁人义士被贬的贬,杀的杀。“还我河山”的黎民泪,虽然还在颊上未干,但人人都知道,那已是奢望。
1、
七月初三,蜀中麻石镇的菜市口,薛大手在卖猪肉。
麻石镇逢五一小集,逢九一大集,集上生意最好的档口,就是薛大手的猪肉摊。每次小集半口猪,大集一口猪,薛大手带着个小徒弟,往往过不了午,就能卖完。
“老板儿,给割块猪肉嘛!”
“好嘛,你要好多?”
“一餐饭能吃好多?”
“你家里吃饭,哪个晓得!”
“五口人,吃一餐……”
“你莫跟我说几口人、吃几餐!你就告诉老子,你要几斤几两!”
“好嘛好嘛!一斤二两三钱!割给我!”
“唰”的一刀,薛大手已在客人话音未落的时候切下来一块肉,交给徒弟五伢子拿荷叶包好。
“一斤二两三钱,十七个铜板儿!”
“你都没称的一称……”
“少一钱,老子赔你一斤;少一两,老子把摊子都赔给你!”
每次集上,这样的对话总要发生个四五遍。有人真的不信邪,去别的摊子上借了秤称,结果那猪肉的分量果然如薛大手所说,不差分毫。
薛大手今年四十多岁,身形魁伟,膀大腰圆,整天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
他总穿着一件青布坎肩,浸透了猪油,肚子的位置上磨得发亮。他有一双巨大的手,手掌肥厚,手指肚上满是一层一层的老茧,因为握刀太久,所以即使是休息的时候,也会自然地蜷成两个空心拳头。
“师父,”忙里偷闲,五伢子羡慕地说,“你这样的手,硬是要得!拿起切刀来,真像是生了根,长了眼!”
“你才是发昏!”薛大手随手切肉,随口教训徒弟,“切刀分肉,只晓得用手。”
“不用手,难道要用头壳!”
“用心!”薛大手粗声大气地说,“和你说过好多次了嘛——‘要想切得稳,心头要安稳;要想分得准,心头要把准’!”
肉摊上方的铁钩上,挂着一条条新鲜的猪肉。下方的肉案上,一排剁着三把刀,剔骨、锯骨、切肉,一律刀柄向外。
薛大手握刀的手法很怪,是倒握刀柄,横着用刀。客人要哪块肉、多少斤,他一手握刀,凌空一推,铁钩上掉下的那一块,就一定是那一块、那么多。
从不拖泥带水,更不需要补刀。
“是嘛,是嘛!”五伢子很不服气,“道理哪个不会讲?”
薛大手一年前来到镇上做猪肉买卖,五伢子在三个月前,开始跟着他做徒。可是难度在于,薛大手讲起用刀的方法,却从来就只是那么又稳又准的两句。
“师父,咋样才算心头‘把得准’嘛?”
薛大手愣了愣,看看摊前的顾客,想要解释,却到底没有开口。
不知什么时候,天上风吹云动,阴了下来了。
风里渐渐有了土腥味,天边也隐隐可见电闪,像是要下雨。行人脚下加紧,最后几个顾客买了肉后,匆匆散去。
“收摊喽!”
旁边卖菜的老许一边收拾,一边招呼他:“大手,还不收摊?睁眼就落雨喽!”
“可是我还有半口猪,咋个办?”
“……反正要落雨喽!”
老许将菜装了两个大筐,用扁担一串,挑着走了。
五伢子眼巴巴地看着师父。
“还没到中午,落个啥子雨嘛!”
薛大手嘟囔着,从腰间摸出一枚磨得锃亮的铜板,丢起来一接,捂在手里。
“咋个说?”
五伢子早就习惯了师父大事小事都抛铜板才能决定。
薛大手小心翼翼地抬起左手,右手掌心里的铜板,是个正面。
“老天爷喊我们不许走!”
他把铜板拈起来,吹了吹才掖回腰带里,“卖了这半口猪,管他落不落雨。”
感觉写得还不错,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因为是杂志急着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把它转出去。
明天会全力写小墓——呼,拖得实在太久了。
《斩楼兰》
南宋绍兴十三年,抗金名将岳飞已经死了两年多;皇帝赵构正式向金国称臣,也已经是去年的事了。朝野上下,一片惶恐,主战的仁人义士被贬的贬,杀的杀。“还我河山”的黎民泪,虽然还在颊上未干,但人人都知道,那已是奢望。
1、
七月初三,蜀中麻石镇的菜市口,薛大手在卖猪肉。
麻石镇逢五一小集,逢九一大集,集上生意最好的档口,就是薛大手的猪肉摊。每次小集半口猪,大集一口猪,薛大手带着个小徒弟,往往过不了午,就能卖完。
“老板儿,给割块猪肉嘛!”
“好嘛,你要好多?”
“一餐饭能吃好多?”
“你家里吃饭,哪个晓得!”
“五口人,吃一餐……”
“你莫跟我说几口人、吃几餐!你就告诉老子,你要几斤几两!”
“好嘛好嘛!一斤二两三钱!割给我!”
“唰”的一刀,薛大手已在客人话音未落的时候切下来一块肉,交给徒弟五伢子拿荷叶包好。
“一斤二两三钱,十七个铜板儿!”
“你都没称的一称……”
“少一钱,老子赔你一斤;少一两,老子把摊子都赔给你!”
每次集上,这样的对话总要发生个四五遍。有人真的不信邪,去别的摊子上借了秤称,结果那猪肉的分量果然如薛大手所说,不差分毫。
薛大手今年四十多岁,身形魁伟,膀大腰圆,整天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
他总穿着一件青布坎肩,浸透了猪油,肚子的位置上磨得发亮。他有一双巨大的手,手掌肥厚,手指肚上满是一层一层的老茧,因为握刀太久,所以即使是休息的时候,也会自然地蜷成两个空心拳头。
“师父,”忙里偷闲,五伢子羡慕地说,“你这样的手,硬是要得!拿起切刀来,真像是生了根,长了眼!”
“你才是发昏!”薛大手随手切肉,随口教训徒弟,“切刀分肉,只晓得用手。”
“不用手,难道要用头壳!”
“用心!”薛大手粗声大气地说,“和你说过好多次了嘛——‘要想切得稳,心头要安稳;要想分得准,心头要把准’!”
肉摊上方的铁钩上,挂着一条条新鲜的猪肉。下方的肉案上,一排剁着三把刀,剔骨、锯骨、切肉,一律刀柄向外。
薛大手握刀的手法很怪,是倒握刀柄,横着用刀。客人要哪块肉、多少斤,他一手握刀,凌空一推,铁钩上掉下的那一块,就一定是那一块、那么多。
从不拖泥带水,更不需要补刀。
“是嘛,是嘛!”五伢子很不服气,“道理哪个不会讲?”
薛大手一年前来到镇上做猪肉买卖,五伢子在三个月前,开始跟着他做徒。可是难度在于,薛大手讲起用刀的方法,却从来就只是那么又稳又准的两句。
“师父,咋样才算心头‘把得准’嘛?”
薛大手愣了愣,看看摊前的顾客,想要解释,却到底没有开口。
不知什么时候,天上风吹云动,阴了下来了。
风里渐渐有了土腥味,天边也隐隐可见电闪,像是要下雨。行人脚下加紧,最后几个顾客买了肉后,匆匆散去。
“收摊喽!”
旁边卖菜的老许一边收拾,一边招呼他:“大手,还不收摊?睁眼就落雨喽!”
“可是我还有半口猪,咋个办?”
“……反正要落雨喽!”
老许将菜装了两个大筐,用扁担一串,挑着走了。
五伢子眼巴巴地看着师父。
“还没到中午,落个啥子雨嘛!”
薛大手嘟囔着,从腰间摸出一枚磨得锃亮的铜板,丢起来一接,捂在手里。
“咋个说?”
五伢子早就习惯了师父大事小事都抛铜板才能决定。
薛大手小心翼翼地抬起左手,右手掌心里的铜板,是个正面。
“老天爷喊我们不许走!”
他把铜板拈起来,吹了吹才掖回腰带里,“卖了这半口猪,管他落不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