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记-回忆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

  闲话说说青城山的气候,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这说的是它气候湿润,相对温暖,所以山上四季常青郁郁葱葱。
  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来说,潮湿的气候还是给我带来了少许的麻烦,首先是洗了衣服很难干,干也难干透,记得一次洗了衣服后阴雨绵绵一星期,衣服只能挂在房间里,结果一星期之后发现衣服不但没干,而且居然长霉了。。。
  后来遇到的一位河南师兄告诉我,上山几个月后因为潮湿得了关节炎,身上个关节象破门一样吱呀呀的响。
  我在山上因为是冬天,每晚坚持用三个开水瓶的水泡脚,每次泡到浑身发汗为止,所以关节一点问题也没有,以后有冬天上山常驻的朋友也可以参考我这个办法。
  说说那些在山上背石头的山民,这山上的宫观庙宇和上山的石头台阶,都是青城山上的山民用背篓一点点背出来的,平常人空手爬山尚且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可想而知背着那些沉重的石块爬山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了。
  山民背石头上山会带一根T型的木棍,累了想歇歇的时候就把那木棍顶在背篓下面,背篓是不能下肩的,人也是不能坐下来的,因为一旦坐下来,没人帮忙的情况下,你基本就没法站起来了,那背篓实在太沉重。
  一个山民正常一次会背300斤左右的石头上山,最重的会到400斤,刚开始听说时并不相信,心想一个举重运动员才举多重,后来明白背和举不是一回事,再后来在一个正在修建的道观亲眼看到那些背篓里的石头过磅,才真正相信了,最重的一背篓就是400多斤。
  所以若是你在山上碰到这类背石头的山民,记得要给他们让道,他们背那么重的东西做些多余的动作躲避你是很辛苦的。
  95年去实现了人生的另一个梦想,因为一部电影的缘故,从小就向往神秘美丽的西双版纳,所以过完年后就背上包独自一人去了西双版纳待了7个月,这是另一段有趣的日子。
  然后在家做了一段时间服装生意,只是我这个人真心爱到处跑,就想去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体验一下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到了96年中又背上背包出发了,先去广州一个朋友那儿待了两个月,然后去了海南,之后去了云南大理、丽江、中甸(现在叫香格里拉县),这一趟晃下来差不多就到了96年底,之后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青城山,这一次我想出家。
  其实我想出家不是因为信仰,只是因为我喜欢这种宁静的日子,我想体验一段不同的人生,想了解一下出家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之所以选择道教而不是佛教除了之前在青城山的经历让我很快乐,还有一个搞笑的原因就是道士不用剃光头,长长的头发披散开来时很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这个我比较喜欢。
  短短的两年时间,重回青城山圆明宫后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那个戴师兄照顾的老师爷已经去世,而那个年轻的每天早上负责烧香点灯的有病在身的师兄也已经去世了,和我关系最要好的周师兄和李师兄已经不在圆明宫,听其他人说李师兄还俗了,周师兄去了其他道观,只有那青山依旧在(我说的是东北人赵青山)。
  跟我说这些是一个新来圆明宫不久的张师兄,他给自己起的道号叫张崇愚,中间那个崇字是他在龙门派的辈分,而愚我想大概取的是大智若愚的意思吧,张师兄是河南新郑人,刚到圆明宫不久,那年大概是26岁,稍大我一点,我和他有点一见如故的感觉,很快就很熟了。
  现在的圆明宫和上次来感觉不太一样,住宿被安排在山门之外一排专门用来住宿的房子,感觉就像被排除在这个大家庭之外的感觉,很是不爽,所以过了几天之后我就搬到了一处山民开的农家乐里,赵青山正好也住在那一家,这一年来的时候包吃包住一个月的费用已经涨价了,我记得道观好像是180,农家乐里是250一个月,农家乐贵一点是因为偶尔有肉吃,其实我并不在乎吃不吃肉。
  张崇愚师兄也没有打算长期待在圆明宫,他告诉我周师兄现在在四川洪雅县槽渔滩一个叫五斗观的道观里,他准备了却一些琐事之后就去找她,让我也跟他一起去,我自然是愿意的。
  我住的农家乐老板娘带着年幼的一儿一女照顾着那个叫东升的小旅馆,还在上面一点的地方开着一家饭馆,很辛苦,她老公出门在外杳无音讯,几乎就是抛弃他们一样的感觉,说到这些老板娘总是很伤心,我叫老板娘东升姐,她的两个孩子叫我叔,那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长得精瘦精瘦特别淘气,经常偷家里的烟草卷成烟给我抽,当然他自己也抽,小屁孩抽烟的样子很搞笑,还把他家做菜的罂粟果偷来,把里面的籽弄出来卷到烟叶里,那味道真是香,抽完了人有点晕乎乎的感觉,剩下的罂粟籽我们全部种到一个盆子里,后来发了好多芽,知道这是违法的,所以赶紧全毁了。
  因为小男孩淘气经常挨打,这时我都会去劝,完了娘两个坐在那里各自嚎啕大哭,各有各的伤心处,小孩子是因为被揍了不爽,东升姐可能是想到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谋生太难所以伤心,弄得我也不知道该哄那个才好。
  大半个月后,张师兄准备好了,他和道观告了假,我们收拾行装,出发前往洪雅。
  洪雅县靠近成都平原的西南面,和雅安市隔的很近,从雅安市再出去应该就要到四川的藏区了,我们去的地方叫做槽渔滩镇,听上去很奇怪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原来槽渔滩还是个风景区,景区虽然有个大门,但是并没有收门票,大门是在公路旁边的,真正的景区从大门进去还有很远。
  进景区大门走不远,面前出现一片宽阔而平静的湖面,湖水清澈碧绿,令我惊奇的是,去五斗观居然是要坐小船的,船是那种很小的只能坐几个人的船,小船载着船工和我们慢悠悠的在湖面上前行,虽然是冬天,两岸依然是郁郁葱葱,风景美不胜收,也不知过了多久,发现船左边远处出现了一个大坝,原来我所谓的湖实际是一条江被水坝拦截后形成的,后来知道,这条江叫青衣江。
  见到大坝后往另一边看,远处对岸有一座小山包,一条长而弯曲的台阶路直通山顶,山顶隐约能看到一些建筑,张师兄告诉我,那就是五斗观了。
  小山包就靠在水库边上,山脚离水边可能还不到一百米,岸边挺着一些大小不等的船,山脚下有一些人家,下得船付了船费,我们开始上山。
  山并不高,山上也没什么大树,基本都是些灌木,一条稍有点陡峭而崭新的台阶路直通山顶,慢慢悠悠的走上十分钟就到了山门前,门头上赫然三个大字:五斗观。
  我们到达时已经天擦黑了,张师兄以前应该告诉过周师兄他要来,不过那时候通讯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当时的圆明宫里也没有电话,所以我们的突然来到还是让大家很吃惊,一阵短暂喧闹和嘈杂之后,周师兄给我们下了面条当晚饭,
  之后把我和张师兄安排到了一个有两张床的房间休息,我们收拾安顿了一下洗漱后就休息了,一天又是车又是船的确实累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