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医死人
从赶集到沈家诸事完毕,又是好几天的时间。回到舅舅家,听着舅妈的唠叨诉说,恍如隔世。
我跟着舅舅东奔西跑,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却好像过了好几年一般。没入这一行的时候,也许你一辈子也难得撞一次鬼,一旦入了行,就好像真的走阴间路一样,什么样的鬼事都能见到。其实任何行当都一样,杀猪的天天有猪杀,砌墙的天天有墙砌,真是张三入米行,天天称口粮。
现在想来,好像所有的传统行当都有着一定的神性意味。墨工、四大匠师就不用说了,连小偷妙手空空都有一定的章程规矩。你说这是行业的宿命也好,古来渊源也好,反正就这么神奇难以言表。
我当时还小,也没有想那么多。相对于大多数同龄的小孩来说,我的童年是迥然相异的。这是我一生的际遇,也是我一声的梦魇。当然了,我也不是那种悲戚之人,否则早就沉沦其中,每日顾影自怜了,这个以后还会讲到。
入秋之后,日头短了,天气渐渐转凉。舅妈早早就给我纳了两双布鞋,让我换着穿。当时大家穿的差不多都是解放鞋,布鞋那可是稀罕货,一般大姑娘嫁人的时候才会纳几双,散给近亲。成了家的妇女,除非是像舅妈这样,其他也没那闲功夫去纳布鞋。
这天早晨,正在吃饭的时候,舅舅家突然来了个人。这人约摸十八九岁,蓬头垢面的,眼窝深陷,病怏怏的模样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舅妈眼尖,哎哟一声道:“这不是小豪么,你怎么这副模样了?”
我也瞧着眼熟,仔细一看,却是跟着舅舅打铙的赵小豪。一段时间不见,哪里还有原来虎头虎脑的模样,整一个吊丧客似地。
舅舅皱了皱眉,关切道:“吃过了么?添双筷子一起吃。”
赵小豪愣了愣神,脑袋似乎不太灵光,半晌才说:“大先生,这饭恐怕是吃不成了,我父亲要不行了,相请你去看看吧。”
舅妈诧异道:“你父亲?不是一直好好的么?”
赵小豪哭丧着脸说:“父亲身体向来都很好,从没个三病六痛的,昨天夜里抗了一回柴,到家就喊肚子痛,到这会已经不省人事了——”
赵小豪一家也是贫寒,老父母都六十多岁了,上面还有个痴痴呆呆的大哥。赵小豪自小也念过几天书,因为胆大,后来就跟了舅舅替人打道场,挣点红包钱零用。
老父母虽然都六十多岁了,还是老苦力,上山下地风雨无阻,勉强撑起个破烂家室。老头子这么突兀地倒了,一家人顿时都没了主心骨,乱成一团。
舅舅听了这话,叹了口气,饭也不吃了,起身上了炷香,掐指默默盘算一阵。末了对赵小豪说:“你往西南方向去,碰一个背背篓,赶黄牛的人,跟他讨一副药。”
赵小豪一听老父亲还有救,顿时来了精神,转头就跑,也没来得及告别。
舅妈看了舅舅一眼,担忧道:“你这个准不准的?莫要让人家空欢喜一场,误人误己。”
舅舅笑了笑,也没答话,自顾着从衣兜里摸出几张零钱,封了个红包,递给我说:“新安,你也跟着去吧,这个是偏方,死马当活马医的法子,人家也不一定肯给,他要是不给,你就把红包给他。”
我这阵子正闲得慌,得了吩咐,接过红包,便跟在赵小豪身后乐颠颠地往西南而去。
赵小豪心里着急,也没管我为什么跟在他身后,一个劲闷头赶路。乡野里山路四通八达,寻五行方位倒也不用翻山越岭的。
两人走了好一阵子,太阳都翻到了头顶,这时才在一处上坡的路上碰到一个老头子。老头背着个烂竹篓,里面装些喂猪的野菜,后面牵着一头吃得肚子滚圆的老黄牛。走近一看,只见这老头须发花白,头上裹了条汗巾,约摸七八十岁的年纪。
赵小豪这时倒不急了,走上前去,对老头说:“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背这个,我替你背一阵吧。”说着就把老头的背篓摘了过来,背在背上。
老头翻了翻眼珠子,咧嘴笑道:“年轻人,好心肠啊,那就劳烦你了。”
赵小豪也笑了笑,问道:“老人家,您是哪里的?”
老头一边赶牛,指了指土坡梁子,说:“翻过这个坡就到了,年轻人,你这是要去哪里?”
赵小豪勉强一笑,说:“老人家,不瞒您说,有人介绍我来向你讨一副药,治肚子痛的。”
老头脸色一暗,闷了半天,不紧不慢地说:“我哪里会什么药,你找错人啦,年轻人,病有三急,你还是赶快去请医师吧。”说这伸手就来拿背篓。
赵小豪顿时急了,拽着背篓不撒手,两眼瞪得老大,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我见两人僵在一起,想起舅舅的话,便把红包拿了出来,递给老头说:“老人家,吴家坪的大先生叫我给你的,断肠草医死人,你就当积点阴功吧。”
老头一听是舅舅的介绍,愣了愣神,嚅嚅了半天,方才结果红包,叹了口气说:“我这方药,不到最后一口气就莫要用,不然出了事也不要回头来找我!”
说这老头把手伸到背篓里一阵乱摸,摸出两个连毛带泥的黑乎乎的东西,塞在赵小豪手里。接着顺手从路边扯了几张树叶,张嘴吐了口唾沫在上面,嘴里默念几句,将树叶揉成一团,叮嘱道:“先煮一碗水灌他,再把那个烧来喂他吃。”
赵小豪得了药,也不管它是什么,心里踏实了许多,当下依旧背了背篓,将老头一直送到家。
从赶集到沈家诸事完毕,又是好几天的时间。回到舅舅家,听着舅妈的唠叨诉说,恍如隔世。
我跟着舅舅东奔西跑,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却好像过了好几年一般。没入这一行的时候,也许你一辈子也难得撞一次鬼,一旦入了行,就好像真的走阴间路一样,什么样的鬼事都能见到。其实任何行当都一样,杀猪的天天有猪杀,砌墙的天天有墙砌,真是张三入米行,天天称口粮。
现在想来,好像所有的传统行当都有着一定的神性意味。墨工、四大匠师就不用说了,连小偷妙手空空都有一定的章程规矩。你说这是行业的宿命也好,古来渊源也好,反正就这么神奇难以言表。
我当时还小,也没有想那么多。相对于大多数同龄的小孩来说,我的童年是迥然相异的。这是我一生的际遇,也是我一声的梦魇。当然了,我也不是那种悲戚之人,否则早就沉沦其中,每日顾影自怜了,这个以后还会讲到。
入秋之后,日头短了,天气渐渐转凉。舅妈早早就给我纳了两双布鞋,让我换着穿。当时大家穿的差不多都是解放鞋,布鞋那可是稀罕货,一般大姑娘嫁人的时候才会纳几双,散给近亲。成了家的妇女,除非是像舅妈这样,其他也没那闲功夫去纳布鞋。
这天早晨,正在吃饭的时候,舅舅家突然来了个人。这人约摸十八九岁,蓬头垢面的,眼窝深陷,病怏怏的模样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舅妈眼尖,哎哟一声道:“这不是小豪么,你怎么这副模样了?”
我也瞧着眼熟,仔细一看,却是跟着舅舅打铙的赵小豪。一段时间不见,哪里还有原来虎头虎脑的模样,整一个吊丧客似地。
舅舅皱了皱眉,关切道:“吃过了么?添双筷子一起吃。”
赵小豪愣了愣神,脑袋似乎不太灵光,半晌才说:“大先生,这饭恐怕是吃不成了,我父亲要不行了,相请你去看看吧。”
舅妈诧异道:“你父亲?不是一直好好的么?”
赵小豪哭丧着脸说:“父亲身体向来都很好,从没个三病六痛的,昨天夜里抗了一回柴,到家就喊肚子痛,到这会已经不省人事了——”
赵小豪一家也是贫寒,老父母都六十多岁了,上面还有个痴痴呆呆的大哥。赵小豪自小也念过几天书,因为胆大,后来就跟了舅舅替人打道场,挣点红包钱零用。
老父母虽然都六十多岁了,还是老苦力,上山下地风雨无阻,勉强撑起个破烂家室。老头子这么突兀地倒了,一家人顿时都没了主心骨,乱成一团。
舅舅听了这话,叹了口气,饭也不吃了,起身上了炷香,掐指默默盘算一阵。末了对赵小豪说:“你往西南方向去,碰一个背背篓,赶黄牛的人,跟他讨一副药。”
赵小豪一听老父亲还有救,顿时来了精神,转头就跑,也没来得及告别。
舅妈看了舅舅一眼,担忧道:“你这个准不准的?莫要让人家空欢喜一场,误人误己。”
舅舅笑了笑,也没答话,自顾着从衣兜里摸出几张零钱,封了个红包,递给我说:“新安,你也跟着去吧,这个是偏方,死马当活马医的法子,人家也不一定肯给,他要是不给,你就把红包给他。”
我这阵子正闲得慌,得了吩咐,接过红包,便跟在赵小豪身后乐颠颠地往西南而去。
赵小豪心里着急,也没管我为什么跟在他身后,一个劲闷头赶路。乡野里山路四通八达,寻五行方位倒也不用翻山越岭的。
两人走了好一阵子,太阳都翻到了头顶,这时才在一处上坡的路上碰到一个老头子。老头背着个烂竹篓,里面装些喂猪的野菜,后面牵着一头吃得肚子滚圆的老黄牛。走近一看,只见这老头须发花白,头上裹了条汗巾,约摸七八十岁的年纪。
赵小豪这时倒不急了,走上前去,对老头说:“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背这个,我替你背一阵吧。”说着就把老头的背篓摘了过来,背在背上。
老头翻了翻眼珠子,咧嘴笑道:“年轻人,好心肠啊,那就劳烦你了。”
赵小豪也笑了笑,问道:“老人家,您是哪里的?”
老头一边赶牛,指了指土坡梁子,说:“翻过这个坡就到了,年轻人,你这是要去哪里?”
赵小豪勉强一笑,说:“老人家,不瞒您说,有人介绍我来向你讨一副药,治肚子痛的。”
老头脸色一暗,闷了半天,不紧不慢地说:“我哪里会什么药,你找错人啦,年轻人,病有三急,你还是赶快去请医师吧。”说这伸手就来拿背篓。
赵小豪顿时急了,拽着背篓不撒手,两眼瞪得老大,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我见两人僵在一起,想起舅舅的话,便把红包拿了出来,递给老头说:“老人家,吴家坪的大先生叫我给你的,断肠草医死人,你就当积点阴功吧。”
老头一听是舅舅的介绍,愣了愣神,嚅嚅了半天,方才结果红包,叹了口气说:“我这方药,不到最后一口气就莫要用,不然出了事也不要回头来找我!”
说这老头把手伸到背篓里一阵乱摸,摸出两个连毛带泥的黑乎乎的东西,塞在赵小豪手里。接着顺手从路边扯了几张树叶,张嘴吐了口唾沫在上面,嘴里默念几句,将树叶揉成一团,叮嘱道:“先煮一碗水灌他,再把那个烧来喂他吃。”
赵小豪得了药,也不管它是什么,心里踏实了许多,当下依旧背了背篓,将老头一直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