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坐了多久了?”我疑惑的问道。“你看!”迦罗指了指东面,一个火红的朝阳正从群山里升起。“我坐了一晚上?”我惊讶的问。“对!整整一个晚上。”“那教授他们呢?”“他们都在车里休息,昨天我们上来之前,我已私下告诉教授,如果天黑我们还不下来,就到车上去等。”迦罗解释道。
“哦,师父你真是厉害啊!是不是就知道我会坐上一晚?”迦罗笑笑以示回答,开口问道:“你在定中,都看见了些什么?”于是我把所见之事一一向迦罗道来,说有稻草人和冤魂索命,还有一个女子拿着剑来攻击我,最后还见到了观音菩萨。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灰猫,其实这些都是你心里的幻象。因为在定中,你的阿赖耶识的种子都一一浮现出来,那稻草人、冤魂和蝙蝠,是你宿世所杀的冤亲债主,也是你所种的恶因;那观音菩萨,是你跟佛家的渊源所致,也是你宿世所种的善因;
至于那女子,她代表着人的情欲,因为情欲不断,想出离轮回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她所拿着的宝剑,其实就是你心里的影子,也就是斩龙剑在你第八识中的种子,你在定中就完全回忆起了那斩龙十八剑的所有招数。你战胜了怖魔和色魔的威胁与诱惑,所以,这次入定,你做的非常成功。”迦罗说道。
“那师父,你手里拿着的这个是什么?”我指着迦罗手里拿着的一个小铜碗似的东西问道。“这叫磬,是佛教的法器。”迦罗说道。“是做什么用的?”“佛教的磬,大致有大磬、匾磬和小手磬三种。大磬用于僧人集体行动时,来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匾磬,多是石头所造,形状像击奏体鸣乐器云板。悬在‘方丈’廊外。若有客人要见住持,知客僧遂鸣三下;这小手磬也叫引磬,也多用铜铁制成,礼佛诵经皆鸣之,为起止之节。”迦罗解释道。
“哦,这声音真好听啊!你再敲几下让我听听好吗?”“当然可以。”迦罗随之又用手里的金属小棒敲击了三声,那叮叮的声音在这山凹里久久回响,让我的心里放佛又受到了一次洗礼。
“师父,你为何要敲击这个引磬呢?”我定了定神问道。“你有所不知。”迦罗说道,“因为这是你的初次入定,时间又非常之长,况且自己无法把握何时出定。按照佛教的惯例,若要唤醒入定之人,以向其弹指为佳,以免入定之人受到惊吓而入魔道。但是因为你是初次入定,对弹指声恐非能够辨别清楚,所以我用这个随身的小磬来引你出定。”
“哦,师父你想的真周到啊!阿弥陀佛。多谢了!”说罢我要起身,却发现双腿麻木的不听使唤了。“这很正常,不用担心,过一会就好了。”迦罗说道。“这到没事,呵呵,”我问道,“不过师父,这山里的晚上那么冷,我怎么也没感觉到呢?
“阿弥陀佛。入定即入于禅定,能令心专注于一境。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大智度论》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就是说,人一但进入了入定的状态,水火都不能伤害他,也不会死亡。”迦罗解释道。“这真是太神奇了!”我揉着腿若有所思的说道。
“你知道虚云老和尚吗?”迦罗问道。“当然知道啊,民国四大高僧啊!阿弥陀佛!师父怎么提起他老人家了?”我不解的问道。“我给你说个虚云老和尚遇劫的故事,不知你听过没有?”迦罗问道。“没有呢,师父你快讲讲我听听。”我催促道。
“在1951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云门寺僧人受迫害事件,史称‘云门事变’。当年2月,乳源县实行‘土地改革运动’,这跟‘抗美援朝’、‘镇反运动’加起来合称三大运动。一天,数十个农民来到云门寺,将全寺衣服被褥等物品拿到方丈室,逼迫老和尚承认是云门寺欠了他们的钱,要寺庙清还。但这些衣被等物品折价后仍然不够,农民又逼迫老和尚写欠条,并限期清还。
当时正值镇反运动开始不久,有湖南籍的一个逃亡保长藏到了云门寺,被湖南警方追至寺庙缉拿归案。所以,就引起了云门寺所在地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地方当局对云门寺的怀疑,甚至误传寺里藏有军械和电台。
到了阴历二月二十四日那天,地方当局派出百余名军警,将寺院团团包围。以该寺隐匿革命分子、窝藏军械及金银为由,拘禁残杀僧人,非法占领寺内,毁坏大殿屋瓦及佛祖金像、法器,并将监院明空及职事僧惟心、悟慧、真空、惟章等二十六名僧人掳去,酷刑逼供,有被打致死与折断手臂者。
然后军警又囚禁虚云老和尚,并搜去其毕生珍贵著述。当时虚云老和尚年已一百一十二岁,然而仍遭受军警多次毒打,并断绝饮食,全寺僧众百余人集中禁闭于禅堂者十八日,饮食睡眠均在其中,大小便有军警看守,使清净佛地变成了恐怖监狱。直到五月间“云门事变”传到韶州,大鉴寺僧人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救。后来北京方面电令地方政府严查,云门之围始解。”迦罗讲道。
“哦,这个事件我几乎都没听说过呢。”我吃惊的说道。“阿弥陀佛!云门事变起于农历二月二十四日,至五月二十三日方告平息,整整三月之久。事后,虚云老和尚口述事变之始末,有弟子笔录,并秘密书写于‘诸经日诵’之内页里层,也就是藏在了线装书的内层,后由香港辗转送回国内,政府高层才了解此事。”迦罗说道。
“唉!这就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了!”我气氛的说道,“一会这运动,一会那运动,折腾来折腾去。一个社会的传媒,沦为政党的传声筒,新闻没有自由,那全社会的人都是受害者呀!”“阿弥陀佛!这都是众生共同的业力所致!”迦罗话里有话的说道。
“想要民主吗?请等五百年。想要自由吗?再等五百年!”我心里想起了这个冷笑话,苦笑了一声说道:“师父你接着给我讲讲事情的具体经过吧,还有老和尚怎么入定的。”
“当时,军警将老和尚拘禁于方丈室内,门窗封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均不许外出,迫令交出黄金、白银、电台和枪械。又将百余名僧人分别囚禁于禅堂及法堂,然后大肆搜索金银财物。上自瓦盖,下及地砖,但未搜到金银财物,恼怒之下便殴打僧众,自然一无所获。
后来仍不罢休,又逼迫老和尚交出,老和尚回答‘无有’,竟遭数名大汉持棍棒毒打,被打得五窍流血,肋骨折断。但老和尚阖目不视,闭口不语,深入禅定,苦乐俱捐,结跏趺作入定状。
连续遭受四次毒打后,军警将他从榻上推倒在地,以为已死,乃呼啸而去。入夜后,侍者入室探视,见老人倒于血泊中,乃扶其坐于榻上,并侍候汤药。次日,那伙人见其未死,又予毒打,至四月十五日,老人渐渐倒下,作吉祥卧(如佛涅盘像),经一昼夜,全无静动。侍者以手试其鼻孔,气息全无,手脉亦停,以为老人已死,唯体温尚正常,面色亦平静。次日早晨,忽听老和尚微微呻吟,并睁开眼睛。侍者见师还活着,十分惊喜,立即扶师起坐,并告以入定已八日整。老和尚答道:‘我觉才数分钟而已。’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我记录’,乃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之事。 并说道:今,云门之劫数,实云龙土龙之因也。天存二日,云当受天劫。”迦罗合掌说道。
“这些畜生!怎么能下得了这个毒手!别说是一个一百多岁的高僧,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也不能这么个打法呀!真是作孽!作孽呀!”我愤恨的骂道。
“阿弥陀佛!老和尚一生度人无数,没想到到了晚年,还要经历这么一场劫难,真是令人痛心啊!”迦罗说道。
“不过由此得知,老和尚入定的境界,不是未证悟者所能体会和想象的,真是不可思议啊!”我由衷的赞叹道。“阿弥陀佛!虚云老和尚以一百一十二岁高龄,受此等酷刑,死而复生,仍能入定神游兜率天,足见其禅悟境界之高深。”迦罗也赞叹道。
“师父,那后来呢?”“后来,过了几天,那些行凶的军警,目睹老和尚神奇苏醒,心里疑畏渐生。有头目问僧人为何老和尚久打不死?僧人答道:‘老和尚为众生受苦,为你们消灾,打不死的。久后自知。’
军警悚然,从此不敢再向老和尚施暴。但事情已然至此,又一无所获,唯恐泄漏风声,所以仍旧围困寺庙僧人,并继续侦查搜检。所有的僧人均不许说话,不准外出。直到五月间事变传出,方解云门之围。”
“师父 ,你讲的虚云老和尚这个故事,是不是也给我说明了禅定是非常厉害的?就像你刚才引用《大智度论》里面的话说,‘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我问道。“阿弥陀佛!正是,正是!由此可见,那一百多岁的老和尚被人用棍棒持续殴打,但仍未有生命危险,由此可见佛经所说绝无半点假话呀!”迦罗说道。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原来禅定这么厉害啊!”我不禁合掌发自内心的赞叹道。“所以,在禅定中,你根本觉不到夜里的寒冷,双腿的麻木也是感觉不到的。”迦罗说道,“不仅如此,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二位古德都是一个目标,就是在山中入定,以待弥勒佛出世。”加罗说道。
“这就更不可思议了!师父,你刚刚说的虚云老和尚的神迹,我都深信不疑。但你说这二位古德能在山里入定上千年时间,这些事情都是真的吗?我真是不敢相信呀!”我惊讶的问道。
“那好吧,我再给你讲讲上面俩个公案。先说第一个,这摩诃迦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从佛出家后,受佛教化,发正智,八天就证得阿罗汉果。那灵山会上脍炙人口的‘拈花微笑’的公案,说的就是佛祖高兴的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同时还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一起授予了迦叶尊者,这就是禅宗说所的‘衣钵真传’的故事。所以,禅宗就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这个我有所了解,”我插话道,“禅宗又名佛心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汉族佛教!对吧师父?”
“阿弥陀佛。灰猫所言极是。禅宗的本意是透过自身修证,从日常生活中参究真理,直到最后悟道,也就是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呀!”迦罗说道。“嗯,师父你接着讲好吗?”我说道。
“嗯。后来,大迦叶活到一百多岁,传法给阿难,然后来到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下,在山峰间的盆地里席地而坐,发誓说:‘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不坏,用粪扫衣覆盖着,等五十六亿年后,弥勒降生成佛时,将来此访问,我即会把释迦佛的衣钵献给他,并协助他教化众生。’
据传阿阇世王听到大迦叶入灭的消息以后悲痛无比,亲自来此瞻仰尊者遗容。那鸡足山三峰自然开裂,形似莲花。阿阇世王看见迦叶端然入定,身上覆盖着曼陀罗花,庄严无比。更神奇的是,当他退出鸡足山以后,山峰自然合拢,那迦叶尊者就在里面入定了。”
“太神奇了,不可思议呀!对了师父,云南不是也有个佛教圣地鸡足山吗?”我问道。
“是的!国内佛教界认为,鸡足山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入定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就是指云南鸡足山。鸡足山为世尊座下迦叶尊者的道场,与浙江阿育王山(阿难尊者道场)及金五台(文殊菩萨道场)、银峨眉(普贤菩萨道场)、铜普陀(观世音菩萨道场)和铁九华(地藏王菩萨道场)并为‘六大佛教名山’。
禅宗大德宣化上人曾经开示道:摩诃迦叶尊者的入定,叫做灭尽定。就是灭受想定,灭尽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没有分别心。即使经过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也就像弹指一挥间那么短暂,因此几万亿年都可以打坐入定的。”迦罗解释到。
“哦,神奇啊!那师父我们去了鸡足山,还有没有福气见到迦叶尊者?”我又好奇的问道,完全忘记了腿脚的麻木。“完全有可能!宣化上人还开示道,去鸡足山朝拜迦叶尊者的僧俗,如果其心至诚,就会看见鸡足山上常有的三种光,即佛光、金光和银光。还能听见山里面有钟声,在几百里地以内的地方都能听见,神奇的是可以听见钟声,但看不见这个钟。所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由此也可以看出鸡足山是一个圣地。”迦罗说道。
“师父你去过鸡足山吗?”“阿弥陀佛。贫僧前年有幸曾去朝拜过。”“山上圣迹多吗?”“很多,在元朝和明朝两代,这鸡足山就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8大寺71丛林。鼎盛时期曾发展到36寺72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人的宏大规模。”
“哦,真是殊胜无比啊!”我感叹道。“的确如此。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有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老和尚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
“阿弥陀佛!真是太厉害了!有机会我一定也要去看看,好好朝拜一下!”“是的,应该去朝拜一下!这鸡足山,素以雄、险、奇、秀、幽著称,以‘天开佛国’、‘灵山佛都’闻名,在佛教史上是一个重要分界点。以其为原点,宗派分界,宗派分界,交会于此,多元文化,融合于斯。因此,这鸡足山也由是成为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迦罗说道。
哦,师父,还有那个清辨论师的故事呢?你再接着讲讲吧?”我问道。
“好的,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记载:佛入灭后大约一千多年,南印度有一位清辨论师,他胸襟广大,德行高深,弘扬着龙树菩萨‘心境俱空’的空宗思想。他听说摩揭陀国有一位护法论师宣扬‘唯识无境’的有宗思想,门下弟子有数千人之多,于是他就拄着锡杖,前往护法论师的住所,期望能与他辩论唯识理论。但是护法论师对前来传话弟子说:‘人生就如梦幻一般,生命短暂而脆弱。我每天只求诚心精进,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人交谈辩论。’因此二位论师终究未曾见面。
清辨论师回到本国后,静静的思考着:除非等到弥勒佛出世 ,否则谁能解答我的疑惑呢?于是他在观音菩萨像前诚心的诵念随心陀罗尼咒,不吃东西只喝水,一直三年之久。感动了观世音菩萨,遂示现微妙色身,询问清辨论师:‘你这样精进诵念,有什么志愿吗?’
‘愿保留此身 ,亲见弥勒菩萨出世成佛。’清辨论师答道。‘人命是这么脆弱而短暂,世间虚幻无常,你应该就行更殊胜的佛法,求生兜率天,在那里拜见弥勒菩萨,这样比较快速。’观音菩萨劝他说。‘但我的志愿不可夺,心不能改了。’论师说道。
‘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前往驮那羯磔迦国城南的一个山洞,那里有一位执金刚神,你至诚诵持金刚陀罗尼咒,这样就能完成你的心愿。’观音菩萨开示说。于是清辨论师来到执金刚神处所至诚诵念。三年以后,执金刚神现身问道:‘你这么精进诵念,是想达成什么心愿吗?’‘愿留此身,拜见弥勒佛。观自在菩萨让我来这里向您祈请,请您帮我达成心愿。’论师答道。
‘这个岩石里面有一座阿素洛宫,你只要依法修行,发愿祈请,精诚所感,石壁就会打开。然后你就可以进入宫中,等待弥勒佛出世。’金刚神说道。‘那么我深居石壁之中,见不到外面世界,如何知道弥勒出世没有?’论师问道。‘等到弥勒出世之后,我自然会通知你的。’执金刚神说。
于是清辨论师专心精进的持诵,又经过了三年心无旁骛的修行。一天,许多人都来山下观看,只见论师口中持咒,一一粒小芥菜子击向石壁,石壁竟然应声开启,出现了一个山洞,众人都目瞪口呆。论师走向山洞,回头向徒众宣布:‘我长久以来一直祈请,恳求能等到弥勒佛出世。如今蒙诸佛菩萨神通庇佑,使我的心愿得以实现。你们也应当同我一起进入这个洞穴,日后即能见到弥勒佛出世。’
当时,众人听到论师的话,都惊恐害怕。他们认为里面是一个毒蛇的洞窟,进去以后会亡命丧身。论师再三保证劝说,只有六个人愿意跟随进入。于是论师向大家道别,石壁又重新合起,恢复了原来的样子。那些没有跟进去的大众开始怨叹悔恨,平白失去了见佛闻法的大好机会。这就是清辨论师在阿素洛宫入定等弥勒佛降生的故事。”迦罗侃侃而谈道。
“阿弥陀佛!看来这入定真的是神奇非常啊!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对了师父,你刚刚说二位古德在等弥勒菩萨出世,他现在是不是住在兜率天?”我问道。“阿弥陀佛!正是正是!这兜率天,是佛教三界之内欲界六天之第四天。而这弥勒菩萨,是释迦世尊的继任者,现在正在兜率天的内院里面,在将来也就是五十六亿年后,将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降生为佛。也就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迦罗说道。
“哦,那真是殊胜无比了!这兜率天的内院,又是怎讲?”“这兜率天,分为内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内院有大摩尼殿,是弥勒菩萨所住。弥勒菩萨常在内外两院说法教化众生。”
“那师父,佛家这三界,跟道家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三界,应该是不一样的吧?”我又问道。
“是的,道家所说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而佛家所说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的‘色’,是指各种有形物体,包括自己的身体,叫做色。因此‘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感情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生存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无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迦罗解释道。
“这三界的众生,是不是还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的确如此。这三界里面,欲界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这五趣和天道中的六欲天。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间一样,有身体形相,并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精神生活的享乐,耽溺于饮食男女的欲望之中,故称欲界;
色界的众生,远离了欲界众生的财色名食睡等欲望,而仍具有清净色质。他们的生命没有女性,都是化生而来。其宫殿高大,都是由色之化生,一切都殊妙精好。此界依靠禅定之深浅粗妙和分为四级,从初禅梵天到第四禅的色究竟天,共有十八天。色界的天神虽然没有欲界的欲望,但还是有殊胜的形色、精神上的爱情、国家的形态和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为他们尚有色质,故称色界;
无色界的众生,唯有受、想、行、识四心,没有一丝物质之物,也没有身体、宫殿、国土等形态。此界的天神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和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着于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神的存在,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所以叫做无色界。此界的天神和色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食,共有四层天,最高处叫做非想非非想天。
所以,欲界的六天加上色界的十八天和无色界的四天,总共称为二十八天。其中只有欲界的四天王天与忉(dao)利天,因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这二十八天中,欲界和色界的诸天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他们虽然果报还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都属于迷界,但仍难逃脱生死轮回之苦。一旦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因此《法华经》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意思是说,三界里面包括天道的众生都充满了生老病死等众苦,逼迫着众生的身心。就像一幢着了火的房子,是不可能安居的。”迦罗解释的非常详细。
“对了,师父,有个成语叫做想入非非,他的来源是不是就是三十三天里面那个非想非非想天?”我问道。“是的。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出自《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原意是指非一般的思维所能达到的境界,后来渐渐演变成为脱离实际的幻想了。”迦罗说道。
“唉!就算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天,仍然逃脱不了生死的命运,这真是太令人惋惜了。”“不错,此界天的寿命虽然长达八万大劫,但还是有命终的时候,然后依然要根据业力轮回。”
“所以,众生唯有按照世尊教导的方法精进修行,以求出离三界,然后证悟了不生不死永恒的涅槃境界,这才是究竟解脱之道啊,对吧师父?”我问道。“阿弥陀佛!灰猫所言极是!你悟性很高啊,善哉,善哉!”迦罗说道。
“师父过奖了,我原来就是喜欢看书,把佛教当学问来研究。但自从认识你之后,通过你的开示,我认识到了佛教所说的确是真理啊!”我合掌而言。
“阿弥陀佛!佛教,其实应该叫做‘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而是超越了科学和宗教的终极真理。”迦罗也合掌而言道,“世间有许多宗教,但是都无法像佛教那样能让人究竟圆满的出离生死苦海。而佛法,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的,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
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于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也都有成佛的可能。因为佛教坚信:佛陀就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就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但从本质来说,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把佛陀当做唯一的神来崇拜,也不承认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的存在。因此,三宝弟子都是无神论者。”
“那师父,你刚才所说的‘贤劫千佛’又是什么意思?给我解释解释好吗?”我问道。
“阿弥陀佛。所谓劫,是佛教的时间观念,分为小劫、中劫和大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按照佛经记载,人类的寿命,最长能到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只有十岁。
这小劫的算法,就是按照地球的人类寿命计算的,即从人类八万四千岁的长寿,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到人类的寿命只有十岁时,称为减劫;然后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
如此一增一减的过程,总称为一小劫,算出来就是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一个中劫包括二十个小劫,算出来就是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而一个大劫就更长了,包括成劫、住劫、坏劫和空劫四个阶段,也就是一个阶段为一个中劫,算出来就是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哎呦,那么久啊!”我感慨道。
“的确是很长很长,佛教认为,在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三大劫中,过去的大劫,称为‘庄严劫’。在这个庄严劫当中的住劫也就是一个中劫中,以华光佛为首,至毗舍浮佛,共有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所以称作‘庄严劫’;
未来遥远的下一个大劫称为‘星宿劫’,因为在这个大劫中的住劫当中,也有一千个佛出世,从日光佛开始,终于须弥相佛。因为这千佛出兴,就像天上的星宿一般,故名‘星宿劫’。
而我们现在这个大劫,在佛教中称为‘贤劫’,我们现在就是处在成住坏空四个中劫里的住劫中。这其中也有千佛出世,即有很多圣贤的意思,故称‘贤劫’。”迦罗侃侃而谈道。
“神奇啊,神奇!师父呀,这大劫听起来很长,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细算起来,也是很合理的呢!”我感慨道。
“此话怎讲?”迦罗问道。“按照目前科学观察宇宙的年龄,大概是138亿岁左右,按照佛教的算法,就是十个大劫呀。”“的确如此。十个大劫,也就是十次的成住坏空,生而灭,灭而生,循环往复。因此,有许多科学家终生研究科学,但是到了晚年却都信仰了宗教。”加罗说道。
“是啊,因为他们发现,当他们辛辛苦苦的爬上科学的巅峰的时候,却发现好多高僧大德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对吧师父,呵呵。”我笑道,迦罗也微微一笑表示同意。
“对了师父,这贤劫千佛,都是哪些佛呀?释迦牟尼佛是第几尊佛?”“阿弥陀佛!千佛出世的顺序是这样的,在我们这个中劫里面,第一至第八小劫,无佛出世。在第九小劫人类的寿命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
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又减至寿命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再减至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这是在减劫里面,然后当人类的寿命不断减少至十岁时,又开始渐渐增加,是为增劫。
在第十小劫,当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时,这弥勒菩萨就从兜率天宫内院下生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成佛了,为贤劫第五尊佛。然后第十一至十四小劫,无佛出世。
第十五小劫,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继出世。此后的第十六至十九小劫,无佛出世。在第二十小劫,楼至佛出世,合称为贤劫千佛。”迦罗解释道。
“可是师父,我有个疑问,你刚刚不是说弥勒菩萨要等到五十六亿年以后才下生到我们这个世界吗?这岂不是远远的超过了一个小劫,甚至都过了四个大劫了,这该怎么解释呢?”我问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灰猫问的很好,由此也可以看出你钻研学问非常细心。你所问的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了贫僧很久。经过自己查找佛经和大德开示,贫僧才弄清这个问题,请听我给你详细解释一下。”迦罗说道。
我看着迦罗,好像这个情景在哪里见过一般。原来他在黑龙潭外面度化那只黄鼠狼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当时我就感觉眼眶有些湿润,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弥勒菩萨下生的时间,其实是这样的:据《现在贤劫千佛名经》记载,我们现在这一大劫叫做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出世的第四尊佛,住世仅八十年,佛陀入灭后,正法时期有一千年。像法,也就是相似于正法的时期也有一千年。然后是一万年的教法衰微时期,称作末法,我们现在就是处在末法时期。末法过后将经过漫长的没有佛法的岁月,而后我们贤劫的第五尊佛弥勒才会出现于世。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在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和未来星宿劫三大劫中,各有一千尊佛成就。每当一尊佛入灭后,就要经历相当漫长的岁月,另一尊佛才会出现于世。因此,值遇佛陀在世是很难的,佛陀出世就像昙花一现,电光一闪,而后就又进入漫漫长夜。
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佛说:‘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法,度诸天子,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如弥勒下生经说。’
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佛说:‘时颂经仙人者,今此众中婆罗门子,弥勒菩萨摩诃萨是。我涅盘后五十六亿万岁,当穰佉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得成佛道。’
在《菩萨处胎经》中,佛说:‘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
因此,释迦牟尼佛在经文中说的很清楚,在我们这个阎浮提,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四大洲之一、须弥山之南的南瞻部洲里,要过五十六亿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会下生成佛。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古印度的‘亿’字是计数的单位,共分四种:1、十万为亿。2、百万为亿。3、千万为亿。4、万万为亿。当时翻译佛经的古德有所忽视,以至于以讹传讹。这就是问题之所在。所以,这五十六亿万年,其实是五十六个千万年,也就是五亿六千万年。
从另一个方面讲,弥勒菩萨应当在我们这个‘住劫’的第十小劫成佛,在加上前面的一个‘成劫’,也就是再加上二十个小劫,共三十个小劫才会下生成佛。如此算来,也是五亿零三百九十四万年之久,与五亿六千万年已经非常接近。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佛经中的时间,空间都是方便说,也就是为了让人们理解而说。说人的寿命增到八万四千岁,是虚数,而非实数。盖因印度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民俗认知,大都以八万四千以上皆称八万四千,正如世尊所说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一样,即是含有众多、无量等意思。因此,真相不是靠文字而能了解的,只有修行才能最终证得。”迦罗解释的非常详细。
“阿弥陀佛!师父呀,你这记忆力也太厉害了!这些经典的出处,还有这些天文数字,你记得都丝毫不差呀!灰猫真是受教了!佩服,佩服呀!”我合掌而言。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哦,这是不是说,任何事情,只要我们集中精力把心思放在一个地方,就没有办不到的?”“正是,正是,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唯此而已。”
“对了,师父,这平时所说的三世诸佛,也包括弥勒佛对吧?”我又问道。“正是。所谓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通常又有“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之分。 竖三世佛是指时间上: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现在世的释迦佛,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横三世佛是指空间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还有啊,师父,刚刚你提到了《楞严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应该是被称为破魔大典的吧?”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确如此!这《楞严经》,是佛教史上一部极重要的大经,是佛教修行大全。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此经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重要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律净密;在修行的次第上,更是充实圆满。最重要的是,在此经的最后,世尊更是广为开示五阴魔境极其破除之法,对末法时期的种种乱象,世尊讲的十分透彻明白并且也指出了各种对治之方。因此,《楞严经》被称作破魔大典,也是一部照妖宝镜。”迦罗说道。
“那,师父,释迦牟尼佛是如何破魔的呢?”我的好奇心和警惕心催着自己要问下去。
“阿弥陀佛!世尊在《楞严经》里说道: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那真是需要当心才是呀!”我心里一阵惶恐。
“对!因此世人需要特别注意,在末法时期,正如世尊所说的那样,‘邪师说法,多如恒河沙’。现在有许多魔子魔孙穿着袈裟,打着佛教的旗号,榨人钱财,淫人妻女,骗取供养,祸乱世间,这已经严重威胁到正法的弘扬了,的确是佛教的大不幸啊!”迦罗痛心的说道。
“那师父你说,这些邪师怎么会成为那样的?”我又问道。“这些邪师,有些是被魔附体,本身并不知情;有些本来就是魔子魔孙。可惜啊,可惜,得人身如大地土,失人身如爪上泥。所谓一入魔道 ,万劫不复呀!”迦罗不无忧虑的说道。
“哦,听说只要有《楞严经》驻世,佛法就不灭?”我问道。“的确如此!因为若依此经修行,末法众生可得正信、正知见、正解和正修行,而不被种种邪魔外道所转、所诳惑和所破坏。因此,若有《楞严经》驻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佛弟子修行就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经若灭,魔力则无有能制者。”迦罗说道。
“那看来平时应该多放放‘楞严咒’才是啊!”“善哉,善哉,灰猫所言极是!楞严咒为咒中之王,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佛所说,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亦是最长之咒。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凡是能受持楞严咒的,将来一定成佛,一定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楞严经》和楞严咒是正法中最要紧的一部经和一个咒。它关系到整个佛教的兴衰,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念楞严咒了,那这个世界很快就要毁灭了。因为世界上没有正法,人类将进入无佛时代的漫漫长夜。”
“哎呦,要是没有人会念楞严咒,那样可不就麻烦大了?”我的内心忽然惶恐起来。
迦罗见我心神不定的样子,又继续说道:“有一部经叫做《佛说法灭尽经》,一般人所知甚少,讲述了世尊对佛法在这个世界逐渐消亡的预见。佛陀曾在涅槃前,对弟子阿难和其他人说,在其身后佛法将会有灭亡的时候。彼时社会混乱、魔道盛行。会有魔鬼假装佛教徒,对佛法进行破坏。即使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佛教修行者对世界的苦难做出贡献,也难免受到魔鬼的嫉妒与贬低,使虔诚的佛教徒无法修行。这些魔子魔孙贪淫无道,毫无怜悯,伤害众生,对佛法毫不尊敬。
在佛法将要灭亡时,人们无法对佛法有恭敬之心,天界的善人哭泣,天逢干旱、粮食无收、瘟疫肆虐、死亡遍野。民众更加苦难,而官吏贪得无厌,恶人将越来越多。
最后,日月时间变短,寿命也随之短促,男子寿命很短,而女子则长寿。后天降大水、众生混杂于水中被鱼鳖吞食,时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来救,而众多魔鬼从中阻碍、驱赶。部分有善根的众生,进入山野地方,淡泊名利遵守佛法,以得到欢喜。之后,有有诸天卫护着月光菩萨出世,月光菩萨与众人相逢,共同兴盛佛法正道,一共有五十二年。
佛法要灭亡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会首先消失,之后十二部经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现,沙门的袈裟忽然间就变成了俗家样式。佛法灭亡时,就如同油灯一样,在临灭时光明会格外亮一点,随即马上熄灭。这样之后,要经过五亿六千万年,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世间修证成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那时候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众生长寿,并得以救度。世尊为该经取名‘法灭尽’,宣告一切众生,希望大众能够分别决断。”
“那师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此值末法时代,明师难遇,魔徒甚重,人妖混杂,邪说纷纭,;众生愚昧无知,修炼其他法门若无明眼人指引,歧途较多,易于迷误;或者盲修瞎炼,以至走火入魔,也是常见之事。因此,修净土法门是最为稳妥安全的。也就是说,念佛可以横超三界,命终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带业往生,殊胜而不可思议。”迦罗说道。
“这个带业往生和横超三界我似懂未懂,再求师父开示一下。”我发现自己越学习佛法越感觉所知甚浅。
迦罗似乎也看出了我求知的渴望,继续耐心的说道:“阿弥陀佛!印光大师曾经开示道:佛陀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是对症下药,无非是观机而说。一切的法门,皆靠修行人自己的定力来修戒、定、慧,断贪、嗔、痴,必须惑业净尽,方能了脱生死。假使烦恼还有一丝一毫没有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除,也即是依旧要轮回生死苦海,更何况全没有断呢?这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彻底去断除无明烦恼才可。
但是,唯有念佛一法,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普应群机而说的,这也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世人无论上、中、下根基,皆可修学。就是说,虽然是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旦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生死就可以了脱了,说以说是最超胜的。”
我欣喜的问道:“那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是不是我们的寿命就是无限的了,然后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然后我们成佛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对吧师父?”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正所谓‘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啊!”迦罗合掌而言。
“那横超三界呢?又怎么解释?”我如饥似渴的又接着问道。
“为何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这些具足惑业的凡夫,就像一个虫子一样,生在一根竹子里的最下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而这个虫子,想出来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
竖出的,是自下而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了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喻修炼别的法门,一定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是需要经过很多大劫的修行才能证得的,中间万一有个闪失,这辛苦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还得等到再一期生命得了人身之后,还要再遇见佛法,还要再生起信心,才能继续开始修炼。”
我有些激动的说道:“师父,师父,我插句话你别生气啊!怪不得这开经偈念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佛法真是百千万劫都难遇到的呀!”
“正是!正是!这开经偈,相传是武则天做皇帝时,由于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对于《华严经》非常的爱好,就题写了这四句偈。这四句偈做的太好了,以至于以后的许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都没能超过它的。”迦罗说道。
“听说《大悲咒》的曲子也是武则天做的呢!”“这个事情已无从考证,依贫僧看来,这大悲咒应是如来作词,观音菩萨作曲的呢,因此才能如此殊胜啊!”迦罗不无幽默的说道。
我越听越有兴趣,赶紧说道:“师父你再接着说说那虫子是如何横超的?”
迦罗又是微微一笑:“而横超法门,就是说这三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的咬,而是向旁边横咬一口,便能出来,比起那竖出的,要省事的多。而念佛之人亦复如是。虽然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只要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必能蒙阿弥陀佛佛力加被,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这样到了净土以后,由于境胜缘强,众生无有烦恼,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因此说,这念佛法门相比其他法门从难易程度来说,是何等直捷简易的事!因此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我欣喜的说道:“阿弥陀佛!都说念佛,念佛,都念阿弥陀佛。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么要念阿弥陀佛啊!师父啊,真是太感谢您了!”
“不过,贫僧倒是还有一个提醒。”“请讲请讲,师父!我一定牢记在心。”
“这念佛法门,其实就是念的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加上‘南无’二字,称为‘六字洪名’。印光大师曾经开示道: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始终不念南无,便为轻慢。因此,念佛之人要切记切记才是!”
“师父,我有一个想法!你看行不行?”我猛的站了起来,那腿脚也不觉得麻木了。“请讲。”“将来我要把我们的这些经历都一一记录下来,让世人看看,以便能光扬佛法,广结善缘,普度众生!”
“阿弥陀佛!如是做法功德甚大,甚大!”迦罗欣喜的说道,“末法时期,众生在五浊恶世中沉浮颠倒,无有出期。如能光扬正法,正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啊!”
“哎呀师父,这个比喻真是太确切了!黑暗中的明灯!可以照亮世人前进的道路啊!”我高兴的拍手说道。
迦罗也面露欣喜之色:“《般若经》有云:‘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对!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破暗为明;佛法,就是让菩萨们牺牲自己,利益众生,以佛法的智慧破除众生的愚痴暗障。给世人带来无限光明、无限温暖、无限祥和、无限美满,这就是传灯!”我兴奋的无以言表。
“正是,正是!《维摩经》中说:“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这是说传灯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发扬光大,普及到任何一个地方,所谓法轮常转。借此实质的传灯,暗喻佛法的弘扬将无边无尽。同时,以灯灯相传、光光互照,燃起我们的心灯,能使大慈大悲的大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洒遍每个人的心中。”
“太好了,师父!我一定要把这些都写下来,让世人知道,佛法真的是超越了科学和宗教的终极真理啊!”我兴奋的摩拳擦掌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更加愚钝,恶业更加深重。人们在贪、嗔、痴三毒的指引下,难得片刻安宁。只有佛灯的光明,才能照破迷惑颠倒的我执,开发我们的智慧,坚定我们的胜解。有灯光的地方,诸佛菩萨慈光自然摄照。众生见者,烦恼和痛苦全部消除,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如法所求悉皆获得。”
“这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吧?”我觉得自己好像悟到了一些什么。
“正是,正是!还有传灯的功德,世尊在《施灯功德经》中说:‘燃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业报差别经》中又说:‘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堕黑暗,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因此,传灯功德真是无量无边。”
听到迦罗说“三者得于天眼”,我心里忽然想到上辈子自己应该也是一个信仰三宝之人,也一定在佛前点过长明灯吧?况且自己参军以后,在国防科工委三十五基地受过的特殊训练和执行过的那些特殊任务,也让我的确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不可思议。
想到这里,我接着说道:“对了师父,我将来还要把我们遇见的这些灵异经历都写出来,用事实告诉世人,那就是这个世界绝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事情,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就算你不信仰佛法,但最低限度也是不能做坏事。总之人在做,天在看,人算不如天算!”我意气风发的说道。
“阿弥陀佛!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迦罗说道。
“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我很快就接了上来。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迦罗的对子意境更浓。
“是啊,是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我又说道。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柢园精舍;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迦罗果然厉害无比。
“哎呀师父呀,俺灰猫真是献丑了!您的对子才是真厉害呀!”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所以,正如你刚才所言,举头三尺有神明,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啊!”迦罗非常谦虚岔开话题道。
我感觉腿脚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又问道:“师父,今天跟您学的这些知识真是受教了!灰猫谨记在心,我现在这腿脚也感觉不到麻木了,那你说这斩龙剑我该如何取出来呢?”“你看!”迦罗指着那天被我们埋起来的土堆说,“你看看土里那是什么?”
我定睛一看,只见那斩龙剑的手柄竟然已经从土里冒了出来。“师父,这……”我吃惊的问。“当我看到这剑柄从土里向上走的时候,就知道该唤醒你出定了。”迦罗解释道。“那,是不是这把剑就能拿出来了?”“你试试看吧。”
我站起来走到土堆面前,低头望着露出地面来的剑柄,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是在战场上要把剑从敌人的尸首上拔出来一般。
我蹲了下去,双手握住剑柄,往上用力试了一下。感觉有些松弛,然后没用很多力气向上一提,那剑就顺利的从土里被拔了出来。我把剑拿在手中仔细一看,感觉跟普通的宝剑没有什么两样,我有些疑惑的看着迦罗,没等我开口,他就说道:“大道至简。”我心里立刻释然。
我试着舞了几下宝剑,那动作跟我刚刚入定时的招数毫无二样。我心中大喜,连着将那十八式都用了出来。迦罗也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待我收式之后,他开口说道:“阿弥陀佛!我们可以下山了。”我赶忙小心翼翼的把剑用口袋里的布料包好,然后用伞兵绳捆个结实背在身上。
我站起身,抬头看着远方,那苍凉的大地在初升旭日的照耀下一片光明,也让站在面前的迦罗浑身散发着威严但慈祥的光芒。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我在心里念道。正所谓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还能再逢春。不管这个恶世如何浑浊,只要还有这些护持正法的僧人常在,佛法就会常驻世间。而佛法的光明就会照耀着一切幽暗的角落,无量的众生也会因此而得救度。这恰如诗歌里所说的那样: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