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末法期,是忍辱避世,以佛法虽宝不度无缘之人的心态对待?还是要勇于担当,以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方法、圆融圆通的来对待?
  学生既已有宏愿在身,力虽微薄,但有责任来请教恩师来给予指导。
  -----------
  避世不是佛法,佛法从不避世。世外只可能有异人,世外永远不会有高人。高人不入世反而避世,那比世人高在哪里呢?生活在世间怎么会遇到世外高人,因为坐在屋内拥抱不到屋外的人。同理,佛法不度无缘之人,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自己不入门,何德何能让佛菩萨跑出来拥抱你呢?只见人向大山走去,从未见过大山向人走来。玄奘西天取经成功了,达摩东渡却救不了梁武帝。会忍辱,世上无辱可忍,只有自取其辱。处理事情,直接有效那就直接处理,直接不一定有效甚至无效,那就善巧方便处理。
  你16322楼说的不错“依法,依正法”,就这样来对待吧。
  佛法虽宝不度无缘之人-------是事实不是心态,就像天雨虽广难润无根之苗。得度依靠的是佛法,就如同温饱依靠的衣食,衣食再丰富,不把饭吃到肚里衣穿在身上还是解决不了温饱。佛法也是如此,不闻法不如法修行不受持,法的妙用人还是得不到的。
  哈尔滨市人,王玉国,1971年,请河山先生指点心中困惑,现在是外忧内困,收入,家庭都不如意,何时这两样才能走出困境,谢谢河山先生
  -----------
  你是作茧自缚。
  好名都是修出来的
  在众菩萨中,观音的名字最响亮、影响最广泛,几乎家喻户晓。“观音”--这个使佛教徒由衷敬仰的名字,是谁取的呢?
  据梁代昙无忏翻译的《悲华经》说:过去散提岚界,善持劫中时,有个名叫无量净的国王,号为转轮王。他有两个极其聪明善良的儿子,第一太子名叫不眴。不眴和他的父亲以及弟弟一心向佛,放弃舒适的宫廷生活,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道。他边疆三个月供斋僧,发菩提心,立下宏愿:“要免除众生一切苦恼。受苦受难者只须一心念我称我名字,天耳天眼能即时观其声音,前往解救。如果众生不能解脱苦难,我终不成无上菩提。”不眴这个誓愿很真诚,也很独特,所以宝藏亲自给他授记:“善男子,汝观人天及三恶道一切众,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帮,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我当给你取名‘观世音’。”《楞严经》中,观音菩萨自己说:“由我供养观音如来(古观音),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成就‘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拥有非凡的好名和拥有好命、好人缘、好事业、好家庭一样,一切都有其因缘。佛陀的教言不离因果,凡有所得,必有其因,以何因缘,得如是果。求什么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修了什么。生活于俗世之中,有所求不是不对,错不在有所求,而在于妄求。什么是妄求,只知道自己有所求的动机,没有修如是因缘却欲要求得如是果者为妄求,妄心妄念所求。从发心到修因,正思、正见、正语、正行才是正道。如同求生西方极乐,是靠踏踏实实修得的,“不可以少福德因缘而生彼国”,不是简单的念两声佛陀名号就可往生的。妄念所求谓之贪,正念所为谓之修,人从贪求到修为,是需要自觉自悟的。贪求之切,则执在其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念所求则为,妄念所求则不为,一切不可贪求得来,当通过自己的修为达到。
  亡名禅师,是西域人。当他在京师化行时,因为面貌生得丑陋异常,所以不为他人重视。又因为他不曾吐露自己的名字及出身,直到他给韦南康述说出宿世及未来因缘之后,人们才知道他的神异之处,由于不知其名字,故以「亡名禅师」而称之。
  婴儿降生时 禅师说三世当韦南康节度使初生三日,韦家为了庆祝喜事,除了请客亲朋好友以外,特请各寺庙的僧侣们也来供斋。亡名禅师却不曾为韦家所请,而是自己登门受供的。因此韦家的童仆,对这位不速之僧,即嫌他面貌丑恶难看,又感到多他一个斋供的预算,所以很不高兴的另外给他独自设了一席,菜饭也粗糙无味,这位禅师也不起分别心,如如自食。大家都吃过斋以后,韦家把小儿包出来,请法师们为其祝福。亡名禅师一见小儿韦南康,即起座抢前一步,对小儿说:「君侯别来无恙乎?」婴儿闻听,忽然面现喜色,在场的人看了都感到有些奇异。韦父问道:「此儿才生下三天,师父怎么说『别来无恙』的话呢?」亡名禅师说「这就不是檀越所知道的了。」韦父询问再三,禅师说:「此子乃是诸葛孔明之后身,武侯为蜀国丞相,君所知道的。由于蜀人受其教化惠赐之故。今再生于世,将来长大以后,必登元师宝座,统领千军,重建辉煌功勋。过去我在剑门关地方,与此子为善友,今知转生君府,故不远千里而来一见,将来此子作剑南节度使二十年,官位至中书令太尉,至于拜为元师之,非我能知其详了。」
  韦父闻听,便以「贰子」二字为子命名,又单字为「皋」。后来张镒为凤翔陇州节度使时,奉请皇上派韦皋权知陇州。以后张镒为李楚琳所杀,牛云光奉请韦皋为师,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其功。后又加封为礼部尚书。兴元年中,驾还京都,封左金吾将军。后来为成都尹时,与南蛮大战获胜,封为南康郡王。顺宗即位,进爵封为太尉。
  南康在任二十一年,信崇佛法; 常手持念珠念佛,他们府中养了一只鹦鹉,教牠念佛又诵经,后来鹦鹉死了,火葬烧出舍利出来。
  追悼鹦鹉作祭文
  韦南康为鹦鹉写了一篇祭文,大意如下:
  此鸟持戒,先告以六斋; 后来更进一步,非时不食,终日不视。再教牠念佛名号,当从有念而至无念,牠则仰首奋翅,若会深旨。其后或叫牠念佛,则默然不声,或说牠不会念,牠即唱言,「阿弥陀佛」,每试皆然。余谓其有念为缘生。无念为真际,缘此不答,以为缘起也,真际虽言,言本空也。
  每天曙光才露,牠便出和雅音,其声和穆,如闻笙葟,念念相续,闻者莫不侧耳,续又对牠嘉赞。鸣呼; 生有辰乎? 缘有尽乎? 以今年七月不祥,七日更甚,知其将尽,乃鸣磬而告诉牠「你将西归吗? 我为你击磬,你可至心存心,我击一下,你念佛一声,十击磬而十念成,于是牠敛翼委足,不震不仆,立然而化。按经典有十念往生者,鹦鹉可谓其范矣。有人说:「得佛慧者,殁后有舍利。」遂命以荼毘之法焚之,果有舍利十余粒,烔然耀目。当时有高僧惠观法师者,闻说鹦鹉之事,涕泪悲泣,请以舍利灵山,用陶甓建塔,以旌其异,余谓此禽,存利有道,殁后有微,是诚稀有,故直书经过以记之。
  张yan(4声)han(2声),女,1979年,现居辽宁大连,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犹豫不定,望河山师傅不吝指点~先拜谢~丑
  --------------
  童子,你来了。没有1了,都没有了一。你不得不接受第二这个现实,后就后吧。皇后才配得上皇上。

  命里华盖为哪般?
  只羡鸳鸯不羡仙。
  故知相遇不相识,
  笑看风云多变幻。
  人生本来一场梦,
  梦醒方知觅周公。
  解得梦时梦化影,
  再遇周公寄梦中。
  你的人生重大抉择还困扰你吗?“丑”字是复制你的回复后不小心打到上边去了,线下才是回复,不是称呼你丑童子。前面那些懂都行。
  为什么会贵人多忘事呢?立时即可拿得起,随时都能放得下;贵就贵在会忘,选择性的遗忘。
  为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执着有限的聪明,遮盖无限的智慧;误就误在聪明,习惯性的聪明。
  从做个聪明人到贵人,就是从习惯什么到选择什么的过渡。
  听先生谈道,也是一种悟道。
  ----------
  什么叫“悟”?看看“悟”字怎么写就知道了:吾心为悟。心外无法,法无外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迷,穷求什么?心明,多求什么?不要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心里没有,求也求不来。一切福慧,自性里面不来具足。求,不如修。
  愚者心不明,
  时时空求福。
  智者性不昧,
  处处修福田。
  土肥苗自壮,
  德高福自厚。
  福田不遥远,
  只在方寸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