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因缘、病因;2,果报、病症;3,化解、处方。
《佛遗教经》云:“当自精进,无令空过,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扁鹊见蔡桓公》文: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同样的病因,当病在腠理时开的药方,耽搁到病在肠胃时再服用,也许不太合适吧。一个风水调理方案或者一个消灾解厄方案,如同一味对病下药的处方。
医病如医命,
病之初期在于态度,不端正的态度可能采取错误的方式,病在态度,鼓励、表扬可以帮助树立端正的态度。
病之中期在于方式,不正确的方法可能影响信心的树立,并在方法,说教、示范可以帮助学会正确的方法。
病之末期在于信心,不坚定的信念可能会使人前功尽弃,病在信心,责任、道义可以帮助增强坚定的信念。
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一个人对命运失去信心才是最大的疾病,一个彻底失去信心的人将是一个完全被命运抛弃的人,如同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一般。
态度问题容易被人包容或被自己原谅而忽视纠正它,态度决定一切,一切铸就命运;
不正确的态度会令人不择手段,同时态度决定所选择的方向,因此正确的态度可以避免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的遗憾;
信心才是辉煌命运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一个人如果没有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的信心,无论拥有多大的成就也只是被命运安排的宠儿,而非是安排命运的主人。我决定命运将如何如何和命运注定我将如何如何,是主宰和被驱使的概念。一个对生活和自己生命失去信心的人,只要他有家庭责任感或者某一种责任感、正义感,这个人都还可以挽救。
《大智度论》中讲:“一切世界皆有三种人:下、中、上。下人,着现世乐;中人,着后世乐;上人,求道。”态度不端正的人易于着现时乐,方法不究竟的人虽乐及后世恐流浪轮回,信心不足的人唯恐佛亦难度。修行三部曲:信、愿、行,信代表正信、定信、信心,一个人对事物有信心但态度却不够积极,拖延、怠慢,这就是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时间久了容易失去别人对他的信心。每个人都应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的命运,看看是病在态度、还是并在方式、还是病在信心、还是一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