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1,因缘、病因;2,果报、病症;3,化解、处方。
  《佛遗教经》云:“当自精进,无令空过,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扁鹊见蔡桓公》文: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同样的病因,当病在腠理时开的药方,耽搁到病在肠胃时再服用,也许不太合适吧。一个风水调理方案或者一个消灾解厄方案,如同一味对病下药的处方。
  医病如医命,
  病之初期在于态度,不端正的态度可能采取错误的方式,病在态度,鼓励、表扬可以帮助树立端正的态度。
  病之中期在于方式,不正确的方法可能影响信心的树立,并在方法,说教、示范可以帮助学会正确的方法。
  病之末期在于信心,不坚定的信念可能会使人前功尽弃,病在信心,责任、道义可以帮助增强坚定的信念。
  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一个人对命运失去信心才是最大的疾病,一个彻底失去信心的人将是一个完全被命运抛弃的人,如同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一般。
  态度问题容易被人包容或被自己原谅而忽视纠正它,态度决定一切,一切铸就命运;
  不正确的态度会令人不择手段,同时态度决定所选择的方向,因此正确的态度可以避免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的遗憾;
  信心才是辉煌命运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一个人如果没有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的信心,无论拥有多大的成就也只是被命运安排的宠儿,而非是安排命运的主人。我决定命运将如何如何和命运注定我将如何如何,是主宰和被驱使的概念。一个对生活和自己生命失去信心的人,只要他有家庭责任感或者某一种责任感、正义感,这个人都还可以挽救。
  《大智度论》中讲:“一切世界皆有三种人:下、中、上。下人,着现世乐;中人,着后世乐;上人,求道。”态度不端正的人易于着现时乐,方法不究竟的人虽乐及后世恐流浪轮回,信心不足的人唯恐佛亦难度。修行三部曲:信、愿、行,信代表正信、定信、信心,一个人对事物有信心但态度却不够积极,拖延、怠慢,这就是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时间久了容易失去别人对他的信心。每个人都应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的命运,看看是病在态度、还是并在方式、还是病在信心、还是一切健康。
  xu(1声)rui(四声) 男 79年 现住深圳。。求测婚姻和事业。万分感谢。
  。。。。。
  外强中干,这是个找不到本人的盘。有姓名,没性命,除非不是xurui本人问的。这种盘真不吉利,祸不单行。
  老师很厉害,我是他老婆。这是我的名字liang(二声)bi(四声)hui(四声),79年的。麻烦您再看看我们的婚姻情况。万分感谢。您刚才说我老公的情况,把我吓了一大跳。希望他没有什么事情。
  。。。。。
  时盘、地盘和姓名盘,天地人三元都不合、都照不上,名不副实,盘里没魂儿,咋看都不是本人在问事儿。所以说是“找不到本人的盘。有姓名,没性命,除非不是xurui本人问的。”问事儿时的时盘已经足可以看出来问事儿的人太聪明了,这么聪明,多的话也不想说了,你们自己规划你们的半路婚姻和两路财咋弄吧,别弄到最后祸不单行,人财两空就行。一个人可以不够智慧,但一定不能太聪明。只有最真诚的祝福你们,只是暂时不想和你说太多。不必多想,因为时机不到。
  我儿子出生时就测出一只耳朵听力不好,后来检查说是单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另外一只耳朵正常,现在四岁了,上幼儿园了,也会说话,不过有时候我声音小了他就好像听不清似的,他还这么小,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呢?可以治好吗?
  。。。。。
  没有性别、生年、地址,ai!先天缺陷中,关于耳朵的缺陷。左耳听力有问题,父亲爱翻蛋话儿,闲扯淡;右耳听力有问题,母亲爱听闲话,不听劝;左右耳听力均有问题,父母都爱闲扯淡,吵闲架;后天失聪,自己固执、不听话。你不提供姓名生年地址,看来是孩子右耳有问题,如果真愿意,可以治好。
  作者:河山听韵 回复日期: 2010-7-28 15:13:00
  对于先生传播善知识,正能量,救人与水火的精神,十分敬佩!!!最近也在接触佛教和道教的知识,无奈太愚钝,心里只有崇拜,不能参悟太多,心里烦恼不能去除,还请楼主先生指教。
  。。。。。
  你这个问题很好!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烦恼和菩提是一体两面,迷了是烦恼,觉了就是菩提;生死和涅槃是一体两面,迷了轮回生死,觉了究竟涅槃。就像舍得是一体两面一样,那面有东西你得不到,必定是这面有东西你舍不掉。有舍才有得,有烦恼才有菩提,有生死才有涅槃。
  一切以戒定慧之学扫除贪嗔痴三障的方法途径都是修道法门。比如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根,阿弥陀佛愿力为本,以一念断卐万念而实现往生西方脱离轮回证得真常的修道法门。如果一个人不求往生西方净土,也觉察不到自己的贪嗔痴,只知道自己有烦恼,不开心,那怎么办呢?是不是佛道门中所谓的戒定慧就不能排解这些烦恼了呢?不是的。
  烦恼的根源是妄想执著,妄想生贪,执著生痴,妄想执著合在一起则生嗔,嗔即烦恼。以前讲过贪嗔痴是铁三角,从某个角度来讲,人世百态无不从贪嗔痴三毒而衍生,真的是三生万物。妄想生贪,那什么是妄呢?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观,形声会意字,左边从雚( guàn)表声,右边从见表意。本义:仔细看、看究竟。《说文》中解释“观”字:谛视也,看究竟看明白的意思,如谛听,听究竟的意思。古代对谛视大道的场所称为道观,道观即观道之意,《易·系辞下》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道家讲做人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观也叫观自在,先向内观观自己把自己观明白,观到一定火候,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彼岸,智慧到彼岸也就是从迷惑到觉悟的彼岸,观透了。此时可以“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这一切都是空的,觉悟透彻了自然就“度一切苦厄”。自观为之度,这句话的本义在《心经》中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反度为妄,注意力观察力一直的外放,则称为妄。是不是注意力观察力不可以外放呢,也不是。《道德经》中对此说的非常明白:“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断除欲念时、禅定时,慧自然生起,可以观照到事物本来面目,可以观照到极细极微的事物亦可解除极小极微的疑惑;当欲念升起时、事物发生时,要做个智者,观察它的端倪、看它开始的头绪、运行的轨迹、结果的趋向。无,万物之始;有,万物之母。无,是万物本原;有,是万物本源。所以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观无,以知本、知元、知根;观有,以知始、知末、知底,观无观有则知根知底。知根曰慧,知底曰智,智和慧合在一起对自然万事万物知根知底知往来叫做智慧。外放有讲究叫有的放矢,只有有的放矢才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佛教讲普度众生,道教讲济世度人,做好这个“度”字,说难很难,因为是在苦海度迷津。迷津,迷惑颠倒甚至津津有味的沉浸其中而不自知的意思。可以想一下,津津有味沉溺于安乐的人,迷惑颠倒的在那里痛苦地执着追求着的人,你想要去度脱这种人跳出来走出去,谈何容易。痛苦时,他不觉得自己是迷惑颠倒,他就知道自己很痛苦,他觉得你要是度他你就满足他的愿望,否则就不要假慈悲;快乐时,他不觉得那是苦海,对于善意的提醒他觉得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觉得人生得意须尽欢,活着不快乐还不如到一边死去。痛苦时,他觉得时间很久;快乐时,他觉得时间很短。无论这个痛苦和快乐时间是真长还是假长,这一切都是无常。无常的快乐,没有觉悟的快乐,必不圆满定不究竟,这种快乐过后不是空虚失落就是痛苦烦恼。因为跳出来的人才知道那是苦海,跳出来的人才知道那是迷惑颠倒。
  吸毒对人不好,但吸食毒品可以给人超快感,可以达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飘飘如仙般感觉,心里想山,眼前就出现山,想什么眼前就能看见什么。一位曾经多年吸食毒品的人和我聊过吸毒感受(此人现已戒毒),其中快意非一时言语所能表。想一想,能够多年吸食毒品,经济条件自不必说,家庭背景自然极不一般,他每天过的就是富足奢靡快乐的生活,此时你跟他说生活是苦海,他估计要笑掉大牙了。吸食前想吸,他觉得对他好就是满足他;吸食后不想放,他觉得对他好就是别烦他。我们生活中的人,其实就是如此,想得到但得不到时,他对帮助的理解就是满我所愿,所以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人很滑稽的跑到神圣佛菩萨面前许愿,说白了就是去和佛菩萨谈交易去了;拥有得到时不想放手,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只想活他个万岁万岁万万岁。沉溺于不觉悟的生活如同沉溺于吸毒,二者没有性质上的区别。佛说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人生苦海中,仔细体味一下这二十难,有木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做人难,度人更难,所以说苦海度迷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是难上加难。
  那么佛道是怎么度人的呢?是以随化度人的方式,不轻末学和心行平等的态度,以及善解方便的智慧来度化众生。会善知识难,那我们怎么学道呢?除灭我慢广学博究,心行平等会善知识,睹景不动见性学道。用戒定慧除去我们的贪嗔痴叫向道、合道,会善知识难,善知识需要我们共同去发现,一旦遇到善知识后迫不及待利用善知识的智慧来满足我们自己的贪念则是离道、背道。所以,在末法时期,如果真有善知识想要建立一个亲近大众的、清净的道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发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个真诚的向道合道崇道学道之心,而不是抱着贪嗔痴的心不放,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想要遣除我们的烦恼则不是太难的事情。不是我们得不到无我的解脱,是我们舍不掉自私的贪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