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
造作罪业的人,佛经里面讲他的罪障说得很多很多,平常我们讲二障、三障,这是总说。障碍太多了,无量无边,说不尽。一般说来,第一个遇不到修学的机会,不见佛,遇不到善知识,这是重障。为什么?见佛,能遇善知识,这一生得度的机会就有了;如果这一生遇不到,必定是随业流转。第二种障碍,不得听闻正法。纵然见到佛,遇到善知识,他有障碍,不能闻法;凡是到讲经说法,他总是有别的事情障碍他,这个障比前面一个还要重。闻法才能觉悟,不闻法,遇到佛,遇到善知识,能种一点儿福,决定不能够转迷成悟。佛法教学的关键,就在转迷成悟。佛家常讲,初学第一个阶段转恶为善,这是福,修福;第二个阶段转迷为悟,是修慧;福慧双修,才能够转凡成圣。如果只做到第一条转恶成善,你来世享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要想脱轮回、出三界,一定要智慧,一定要转迷成悟,这是佛法教学的中心。第三种障,不得承事诸佛。这是当然的,这一层是难,在我们这个世间不容易做到。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办到了,你每天都可以去供养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这从果上讲,前面两种障是从因上讲,这一种叫果上障,你没有能力任意亲近一切诸佛如来。
-----------------------
帖子前面,通过查盘看事,我们一起认识和学习转恶为善的重要性,也一起看到了恶的果报和善的果报,我们一起修福,我们共同修持学佛的第一个阶段;
现在,是我们一起学习和修持第二个阶段的时候:转迷为悟。人一旦没有了自私的贪欲,善念升起来的时候,福报培植起来后,这个转迷为悟的就比较容易好修持。我们一起修慧,一起转迷为悟。
不舍贪,就无法修善,不修善就无法修福,就没办法修持佛法的第一个阶段,自然也就走不进第二个阶段无法转迷为悟了,因为贪本身就是迷的一个表现。
呵呵,是这样楼主,我看到5719楼那句“鬼听到“南无妙色身如来”的名号,马上外表会变得象天神一样好看,马上脱离鬼道”后生疑,然后去网上查它的出处,发现网上类似的贴了很多就复制了些过来。
我的目的是想知道这些说法的出处,因为这些说法会误导很多人,主要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
看你这马虎的,你9396楼还说“作者:DN513 回复日期:2011-3-3 18:49:00
LZ你黏贴的内容应该过滤了再发,善哉善哉...O(∩_∩)O~”
看看你有多马虎,在别的地方粘贴过来的话不加过滤核对,不看看是我帖子里发的不是,反莽撞的说这样话。
5719楼,专门注明出处的。我的看法是:依佛经,正信不疑!
问:佛法无边,何以不能胜魔?又何以不能使人人信佛?使世界无战争惨剧?(蒿石)
答:此问须分三节答覆:一、佛力并无不能胜魔之说,不过后来学人道力未充,有不能胜魔者,自系志愿薄弱所致,实非佛法无灵。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俱有不可思议之力量;心迷即是众生,心悟即是佛陀,迷悟全由自己,不过先觉者,悲悯未觉者,而有其觉悟之责;其觉彼之法,只有言语文字,三藏经典。众生为无始无明(内有痴慢疑三病)障蔽,不肯研求,所以不信;彼心又非石块席片,佛焉能代为转移,代为折卷。三、世界战争系人心贪嗔痴所致,即因不信佛法使然。佛如医王,本可治此狂疾,而病者不肯服药,自必病势增剧,既不服医生之药,反责医生无用,安有此理?(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 “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你们佛教徒常常讲: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盘,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盘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盘的境界呢?” 要是拿这个问题来问各位,你们怎么回答呢?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盘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盘境界的美妙啊!”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开颜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是了!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 “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 “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
《慢法经》
现代文翻译仅供参考,后面附原文
佛陀告诉阿难说: "有的人信佛,学佛以后就富贵了;有的人好像也信佛却衰败,损丧,出现种种不 利的情况! " 阿难问佛陀: "为什么都是信佛,学佛,结果却富贵和衰败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得呢?" 佛对阿难说: "有的人信佛,学佛拜求真正明佛理,得了悟的善知识,跟从明师受戒律,闻佛法,去 除自己各种贪,嗔,痴妄念,严格按照佛经的要求去做,不断精进修行!对自己所学的佛理,佛法一点也 不敢忘失,所授的戒律连毛发般细微也不敢违背,因为不违犯佛法所禁止的事情(佛陀传授给我们的’修 行’原理,原则,处世待人不违背佛陀的禁戒——如:五戒,十善等,做一个依佛法行事的善人) ,所以 常常被诸天的善神们侍卫和拥护,事事称心如意,福报,财富,利益都顺达,充足的获得,受到众人的尊 敬,而且以后连佛的果位都将得到,何况只是一些人天福报的利益呢?像这样如理如法信佛,学佛的善男 子,善女人,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 而有的人信佛,学佛,没有遇到真正的明师,也没有经书,佛像,又不恭敬上师三宝,对佛理不懂也 不理解,却执意叫人给他授戒,没有至诚的信仰,受戒之后,又经常犯戒,心意冥顽不灵,犹犹豫豫不肯 读佛经,也不行佛道,种福田,对佛法的信仰还经常有时信有时不信,又记不起斋戒之日应该斋戒,烧香, 供灯,礼佛,而且还动不动瞠目大怒,谩骂,口出恶言,诅咒,挑拨离间,心里经常怀着对他人的憎恨和 嫉妒,还让别人杀生,看到经书和佛像也没有恭敬,虔诚之心.如果他有经书,就以轻慢,玩耍的心态挂 在墙上(比如:现在把佛像当作工艺品,装饰之类挂在墙上的情况)或随手丢在床,卧席上,或者扔到衣 服,被子,破烂的竹箱里,使得妻子,孩子用不干净的手去拿经书,纵然遭到烟熏和屋里漏雨的情况,也 不去查看和关心那些经书,也不烧香,燃灯向经书作忏悔,就跟对待外道,世间的书没有差异.这样的所 谓佛教徒,善神就会离开他,恶鬼却得到接近他的方便,紧紧地追逐他不放过,想尽办法让其衰耗害病, 等到疾病来了,恐怖犹豫起来,自言自语道: "我刚开始信佛,为什么又有疾病了呢?"于是就不能自我 确信了,便唤医生和巫师来,但后来发现医生的治疗和巫师的卜算,对于自己解除疾病没有什么作用,于 是就开始祭祀,祈祷邪神,各种罪过因此不断增加,妖魅和恶鬼屯守在他家门口,于是使他不断衰败最终 死亡,但那些恶鬼还是不离开他的家门,财产不断的衰败耗尽,家里人也开始生病了,病况更加严重,离 不开床席,性命尽了以后因为生前的罪恶,业力牵引堕落到泥犁地狱之中,被各种可怕的刑罚拷打,真是 路漫漫无有出期.这都是因为这个人虽然表面上信佛,但他内心的信仰并不精诚,专一,对佛法的信仰不 坚定,犹犹豫豫,无所专据,所以根本就是不信佛法的人,所以得到这样的罪业和灾殃,衰败,亏耗到这 种境地!但世上那些不懂佛法的人,却到处乱说是信佛,学佛使他遭殃,衰败的,根本不知道是因为那个 人自己的行为不正,违反了佛经戒律的要求,内心每天专考虑做恶的事情,各种贪,嗔,痴的行为都有, 所以这一切的恶果都是他自身的思想,行为感召而来,根本不是别人给他带来的! " 阿难听完,就非常虔诚,恭敬得把头和脸都贴在地上对佛做如法地顶礼,法喜充满的按照佛所说的奉 行去了
《慢法经》
佛说慢法经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告阿难: 「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 」 阿难问佛: 「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 佛语阿难: 「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 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常为诸天善神侍卫拥护,所向谐偶,财利百倍,众人所敬,后当 得佛,何况富利.如是人辈,事佛为真佛弟子;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师,亦无经像,又复不礼敬,不知 不解,强教人受法戒,无有至信,受戒之后,故复犯众戒,心意蒙冥,犹豫不肯读经,行道作福,乍信乍 不信,复不能念斋日,烧香燃灯作礼,故复瞠恚呼骂詈,出入咒咀,口初不合,心怀憎嫉,使人杀生,眼 见经像,无有敬礼之心.若其有经,趣挂着壁,或掷床席之上,或着衣被弊箧器中,或以妻子小儿不净手 弄之,烟熏屋漏,不复瞻视,亦不烧香然灯向之作礼,与外经书无异,善神离之,恶鬼得其便,随逐不置, 罔衰病之,适得疾病也,恐怖犹豫,自念言: 『我初事佛,云何故复疾病也?』不能自信, 呼使至医师,医师卜问解除镇厌无益,遂使祷赛邪神,众过遂增,妖魅恶鬼,屯守其门,遂使丧衰死 亡,不离门户,财产衰耗,家室病疾,更相注续,不离床席,命终罪辜,牵堕泥犁中,当被考治谪罚,无 有岁数.是人但坐不能专一,志意犹豫,无所专据,不信佛法,故得其罪殃,衰耗如是.世间人不知佛法 者,谓呼事佛令得殃衰,不知其人行自不正,违犯佛经戒,心专行恶,众态具足,身自招之,无有与者. 」 阿难闻之,便头面着地,为佛作礼,欢喜奉行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
他到了阎王爷的面前,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六十岁的年寿,他一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应该这么年轻就饿死。
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污掉了呢?”于是把财神叫过来质问。
财神说:“我看这个人命格里的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所以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文曲星了。”
阎王又把文曲星叫来问。 文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有文才,但是生性好动,恐怕不能在文章上发达,我看他
武略也不错,如果走武行会较有前途,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武曲星了。”
阎王再把武曲星叫来问。 武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文才武略都不错,却非常懒惰,我怕不论从文从武都不容 易送给他一千两黄金,只好把黄金交给土地公了。”
阎王再把土地公叫来。土地公说:“这个人实在太懒了,我怕他拿不到黄金,所以把黄金埋在他父亲从前耕种的田地,从家门口出来,如果他肯挖一锄头就挖到黄金了。可惜,他的父亲死后,他从来没有挖过藁锄头,就那样活活饿死了。”
最后,阎王判了——————“ 活 该 !!!”,然后把一千两黄金缴库。
这是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里面含有非常深刻的寓意,是说一个人命里拥有再大的福报和文才武略,如果不肯踏实勤劳地生活,都是无用的!
另一个寓意是,对于肯去实践的人,每一步,每一锄头都价值千金。如果不
去实践,就是埋在最近之处的黄金也看不到啊!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所以末法时期,人要更加精进,不要懈怠。打打杀杀是是非非轮回不断,不求出离解脱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尤其魔子魔孙们,在此末法时期,不断出来扰乱,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使人迷惑颠倒。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
有一次,佛陀来到摩揭陀国王舍城,住在东北方城外的灵鹫山,而尊者二十亿耳,正好也在附近的一处坟场精进修学。
尊者二十亿耳不分昼夜地勤修,不是禅坐就是经行,日夜不离佛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尊者经行所到之处,经常看得见因为脚磨破皮而留下来的斑斑血迹,引来鸟儿啄食。
这麽努力的精进修学,却还老是无法突破,一直不得解脱,尊者最初的修学热诚与信心,就这样逐渐逐渐地消耗掉,终于,热诚冷却了,信心动摇了。
有一天,他不禁暗自这麽想:「在世尊众多弟子中,我算得上是精进修学群里的一个了,可是至今还不得解脱,再这样耗下去有什麽用呢?不如还俗回家,用父母亲雄厚财力布施作福,还来得受用些。」
佛陀知道了尊者二十亿耳这样的想法,就来坟场开导他。
佛陀对他说:「二十亿耳!未出家时,你会弹琴吗?」
「会的,出家前我琴弹得还不错。」
「那好!当你弹琴时,如果琴弦调得太紧,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不好听,世尊!」
「如果琴弦调得太松,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不好听,世尊!」
「如果琴弦调得松紧适中,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这样就好听了,世尊!」
「这就对了,修道人!
修学太精进,就像调得太紧的琴弦,反而引起急躁不安;
精进不足,就像调得太松的琴弦,又令人懒散懈怠,两者都不能引领你成就。
所以,你应当避开这两种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修得解脱了。」
尊者二十亿耳听了佛陀这番开导,重新燃起了修学的热诚与信心,常常念着上面佛陀弹琴譬喻的教导,继续修学,不久便成就解脱了。
解脱后,尊者二十亿耳心想,应当去向佛陀禀报,于是,就前往拜见佛陀,向佛陀报告他的解脱体证:
「世尊!一位真正的解脱者,不是因为相信而能证入无欲;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能安于远离;不是为了不犯戒而做到无诤,解脱者是因为贪、瞋、痴已尽的缘故,所以能乐于无欲;乐于远离;乐于无诤;乐于爱尽;乐于取离;乐于心不移动。
一位心正解脱的比丘,不会因为他看见了什麽,听到了什麽,闻到了什麽,尝到了什麽,触到了什麽,意识了什麽而退失解脱,解脱者在六根认识境界时,心不会被境界俘虏,始终能维持一贯地清净不杂、坚住不动,能就其因缘,善观生灭无常;善观无常中的寂灭性,就像一座坚固的大石山,任凭哪个方向来的风雨吹打,都不能令其动摇、转移一样。」
佛陀听了尊者二十亿耳这番报告后,十分欢喜,随后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解脱的人,应当像这样表白自己的体证。二十亿耳的表白,不卑不亢,平顺真实,他是真的成就解脱了,不是未证说证、自取减损的增上慢者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让自己开心点,名字不错,自己开心才能感染周围的人各个都开心,不错!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中国民俗,劳动人民总是在民俗节日,比如除夕等节日上面加入很多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反映了古人追求吉利的趋吉避凶意识。神话,童话,聊斋,俗话来说:都是笑话。有的真话,听起来像神话,但,事实就是真话;有的神话,人听起来却像真话,其实就是一笑话。一笑而过吧。
爱心,是积极心态的最佳表现。爱心就是关怀、分享、给予、牺牲。爱人者人爱,爱心永远不会孤独寂寞。无私的奉献,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有一个人想看一看地狱与天堂的区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长,虽然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因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然后,他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正好也在吃饭,一个个却红光满面,充满欢声笑语。但奇怪的是,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天堂和地狱拥有相同的食物,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环境,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啊!"天堂与地狱的天渊之别,仅在于做人的"一念"之差:因心态不同,就造成了极不相同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面临天堂或地狱的生活: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地狱和天堂,就在自己的心里。
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是: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在帮助自己。所有成功的人都懂得付出。先付出才能收获。心中有多少爱,才能分享多少爱。分享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看看自己,自己总是在伸长筷子,迫不及待的到处寻找可以满足私欲的东西往自己嘴里夹东西送吗?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全部取决于自己是怎么做的。历史在记录一个伟人的时候,不是记录这个人曾经拥有了什么,往往是在记录这个人曾经付出了什么为人民作出了什么。
每个人都赞同都从自己开始做起的时候,生活绝对万分美满!
是啊,世事无常,所以,还有什么值得人贪求的呢?前天下午,刚给我们帖子里一位朋友的外婆做完超度,便来了一个半年不曾相见的朋友。听说话便发现不对,刚过了一会儿朋友开始忍不住哭了起来,原来她老公在去年年底刚刚去世。她老公也是我的好朋友,去年白血病住院时我去看过一次,我希望能为他捐献骨髓,他们说先用自己亲人的,等他妹妹生完小孩儿,取妹妹骨髓配型,后来一直没有联系。短短几个月,一个家庭便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故。接下来又是一场超度。黑无常,白无常,黑白都无常,人呐,不知道无常什么时候光顾到自己身上。
有一次,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
人生究竟有多久?
五十年。
不对。
四十年。
不对。
三十年?
不对。
那么人生究竟有多久?
人生只在呼吸间。
古来有三个老年人。一个九十岁,一个八十岁,一个七十岁。三个老翁在一起聚餐联欢。七十岁的那位说:‘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明年又少谁?’今年我们三人很高兴地在一起喝酒吃饭,可是不知明年我们三人之中谁会不在。八十岁的说:‘你说得太远了!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提不提?’今天晚间我把鞋和袜子脱了,明天我不一定还能穿鞋和袜。九十岁的老翁说:‘你说的也太远了。我这口气出去,那口气回来不回来我都不知道!’。无常,真的就是这么无常。
有一个中年人死了到阎罗王那儿说:‘我年轻少壮,这么健康,你叫我来干什么?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你要叫我来,你也不预先通知我一声,给我打个电报或者写封信,好让我有个准备,现在你把我叫来了,太不讲道理!’阎罗王说:‘我给你捎了好几次信,你都忽略不注意。’中年人说:‘你什么时候给我捎信?’‘我捎给你的第一封信,是当你的邻居生了个孩子,第二天就死了,你有没有想到你也会死?’中年人说:‘啊!这封信是给我的?我不识这个字,也不会读这封信。第二封呢?’阎罗王说:‘你看和你差不多年纪的人也死了,这就是第二封信。’‘但我没想到我也会死?第三封信呢?’阎罗王说:‘第三封,你看看老年人耳也聋了,牙也掉了,你为甚么不小心一点,想将来会轮到你呢?’中年人听了垂头丧气,无话可说。
我们每个人都会收到这些信,可是也都不注意。既然注意了,我们就要好好学佛;要学了生脱死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祝愿天下所有女性同胞幸福安康!六时吉祥!福慧双具!祝福所有的妈妈和已经为社会做出贡献以及即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女性尊者福德圆满!
“六时吉祥”的“六时”:
(一) 以日来说:
指昼夜六时。乃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为夜三时)。
(二)以年来说:
指一年分为六期。即渐热、盛热、雨时、茂时、渐寒、盛寒等六时。
生活在世间,我们要学会交朋友,我们做别人的朋友时,我们是哪一种;别人做我们的朋友时,别人是哪一种。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从学会交朋友开始。
《佛说孛经抄》中,佛陀说: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楼上,先提高水平,然后要广告的话,再去别处广告,真诚的劝你,别无他意。
上面所列八字里面正官与七杀一个都不显,根本就没有夫星透出。地支午火里藏的本气丁火与余气己土分别被两头地支寅木中所藏甲木合掉,可以确定是自己的男友对自己不忠心。两边地支寅木中藏的戊土七杀两重,又日柱配偶宫和月柱婚姻宫午午自刑,感情难顺且多受伤害。八字是男合多主贵,女合多反为不美,地支全在半合局中,并且此八字为八字纯阳,女命八字纯阳且带将星,感情难得满意,自己对待感情要求也高。
先把水平提高了,然后在随便找个地方练练手,希望所有爱好命理的朋友,不要招摇着拉生意,水平到时,一切水到渠成。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因果何在?我想不是每个人出家了他的九族就能够升天,是真正有修为的人才能做到,就像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非常富有了,他的亲人都能得到帮助一样,甚至影响别人的一生。所以就像之前的问题,普通人见佛号是做不到那个效果的,要真正有修为有诚信的人才能做到。由此我想佛这样说是在鼓励我们佛法要精进,方能普度众生,就是若要渡人先渡己的道理。我想深信经典是前提
---------------------------------------------------------------------
修行当脚踏实地,你说的很对,关键在于诚心,只有一念真诚,心无杂念,如理如法修持起来特别容易进步。
净空法师讲:“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虽多、虽重, 不怕, 怕的是不能真心悔改, 真诚心悔改,今后断恶修善, 决定能弥补。只要真正、彻底回头,就与佛心相应,就能得到诸佛菩萨加持,求生西方决定 有份。 拜忏,真正忏悔就有效果,一定依教修行,改过自新是真忏悔。忏悔文念了,做不到,没用。 听经,头发胀、腰痛,是魔障,魔来扰乱,遇到这些要生忏悔心。 看到别人修善,难过、妒忌、妨碍,想法破坏、阻拦、毁谤、侮辱、陷害,这一定要忏悔。 顽固、固执、跋扈、不听人劝,喜欢跟人对抗,好胜心切,不认输,争强好斗。一定要忏悔。 做错事,不怕人批评、舆论。如果你造极重的地狱罪,只要一口气没断,还有救,忏悔,真 正从内心忏悔,后不再造,你可以不堕三途,带业往生。“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 死重罪”,有口无心的念不行,要诚心诚意的念。”“佛法称为内学,用内功改变外面环境,对人、事、物,一切恭敬,纵然大众转不过来,我一 个人转过来管用吗?管用。我一人转过来叫别业,大众叫共业。如果别业殊胜,即使在极恶 劣的共业中,你还能避免。不受大灾难的人,那人心地善良,贪、嗔、痴、慢少,慈悲善念 多。 烦恼、业障一年年轻,智慧一年年长,头脑一年年清楚,是业障消除、佛力加持的现象”
楼主,我现在还年轻。想趁早学些有关命理的知识。
--------------------------------------------------
为什么想学这些?
1,使人现在和以后用得着的是佛法,;
2,使人活的更轻松快乐的依旧是佛法;
3,使人感悟更多而开悟的仍然是佛法;
4,使人明了宇宙和人生真理真相的究竟是佛法。
人活着,就该学习的:佛法!
先学习一下《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大乘经教里,释迦牟尼佛无数次地赞叹阿弥陀佛是大医王。净空法师也一再开示我们:佛是大医王。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
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痰癊起.涎唾起.众冷起.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 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
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知对治,如实知。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名大医王。
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再学习一下嘉扬彭措仁波切的开示:
嘉扬彭措仁波切关于如何确保刚去世的亲人不堕三恶道问题的重要开示:
请问法师:佛经中说,父母去世后,在四十九天内为父母印经造佛像,其功德非常大,可以将父母超度出恶趣。若是在父母去世后就开始发心印经,但因为排版的时间长,在四十九天后才印刷出版,这样是否还能有相同的功德?
答:若在父母去世后的四十九天中发愿为其印经造佛像,可令父母不堕恶趣。在四十九天内发心,但四十九天后才印刷出版,虽然如此,但其功德还是一样的。因为起初之发心是在四十九天内发起的,因此功德是一样的
接下来,通过帖子里近期两位同修的佛法实修实证经历(我说过,为了使大家正信正知可证可信,为了解除不必要的多虑和疑惑,若凡我举例子只举咱们帖子里的,便于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让我们一起以他们为榜样来共同学习修持佛法。
咱们一位同修,3月2号QQ发来消息欲为其2月28号过世的亲近亲戚长辈(十分亲近的亲人)助印经书,做功德回向。于是咱们佛堂定于3月5号(阴历2月初1下午)为其亲人做超度法事,3月6号,这位同修在QQ里说了她昨晚梦中之事:“。。。。昨天晚上做梦了,梦见一位陌生的医生(但是感觉很熟悉)生了宝宝,我替他哄宝宝,很乖巧。。。。”。然后我就告诉她,老人的身后解脱的事就再也不用操心了。看上面楼层,我们就知道了,佛是大医王,尤其净空老法师一再开示我们阿弥陀佛是大医王,医生是大医王,是佛的意思;生了宝宝,乃是往生净土做了佛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位同修在哄宝宝,因为是这位同修发心印经发心超度。

23号这位同修又发来短消息:(。。。。。。弟子在21日晚梦到我们家在世的五妹妹向弟子讨要2部《地藏经》,问了,她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子向弟子讨要4部《地藏经》。22日弟子念完《地藏经》后专门回向给五妹妹的六亲眷属和冤亲债主,当晚马上梦到五妹说收到了。。。。。。)
这位同修在修持上十万分的诚心认真,十万分的勇猛精进,印经,诵经,持经,斋戒。。。。。。等佛法修行中,行动上很认真积极,虽然帖子里前面还有人嘲笑,但我们这位菩萨态度上很谦和,忍辱行修的很好,处处谦虚恭敬,所以自己能够很快的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

像咱们帖子里,很多同修都有这种修行方面,实修实证的感应经历。有的是修功积德做超度,自己身体上的病障得到解除,这在前面也有人反馈;有的是以前总是梦到逝去的亲眷,在修功积德为他们做超度后便没有了这种现象,睡眠很安稳,家庭很幸福;有的是得到事业圆满;有的是得到婚姻美满;还有的是不孕生子;。。。。。。;很多人反馈,有的在帖子里,有的私下里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大家可以得知的活生生的学习榜样。认真修行,不一定你一时半刻便可以得到感应,或者出现种种奇迹,但根本上绝对对我们的生活有不可思议的帮助!就算不能发大愿发四宏誓愿,不能觉悟为别人为大家为众生,就是为自己也要修行。就像学习,学到脑袋里的知识别人抢不走,智慧只会传播给别人,但不会因此而减少。
不过俗世中芸芸众生人有多么会算计,修行,在这个世界上,是唯一绝对不会赔本的生意。
祝愿大家六时吉祥!
寻找记忆的风筝你好!
9444楼,你看了吗?:
修学太精进,就像调得太紧的琴弦,反而引起急躁不安;
精进不足,就像调得太松的琴弦,又令人懒散懈怠,两者都不能引领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