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而第二十八回宝玉喝酒回来以后袭人发现了异常情况,也能说明宝玉与蒋玉菡关系不一般,在第二十八回有这样的介绍:
  袭人见扇子上的坠儿没了,便问他:“往那里去了?”宝玉道:“马上丢了。”睡觉时只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袭人便猜了八九分,因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罢。”宝玉听说,方想起那条汗巾子原是袭人的,不该给人才是,心里后悔,口里说不出来,只得笑道:“我赔你一条罢。”袭人听了,点头叹道:“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帐人去。也难为你,心里没个算计儿。”
  袭人真是个体贴的女子,她居然不吃醋,估计她不知道宝玉并非是跟别的女子有染,而是跟她自己未来的老公蒋玉菡不干不净,如果她以后知道真相的话不知道心情得有多复杂!没想到宝玉把自己的圈子搞得这么混乱。而蒋玉菡后来竟然娶了袭人,他到是很想得开,别人都是“朋友妻不可欺”,而他却是“朋友妻不客气”,可见他与宝玉两个人关系好到了极点了,可以做到Share。
  在第三十四回里薛蟠一番话也证明了宝玉与蒋玉菡的关系让他都看不过去了:
  薛蟠道:“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那个样子!别说多的,只拿前儿琪官的事比给你们听:那琪官,我们见过十来次的,我并未和他说一句亲热话;怎么前儿他见了,连姓名还不知道,就把汗巾子给他了?难道这也是我说的不成?”
  感觉薛大傻子的话里还是醋味十足,薛蟠这一点我非常喜欢,他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不象自己的妹妹那样藏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看样子是薛蟠对蒋玉菡肯定有非份之想,而宝钗对宝玉也有非份之想,这兄妹两个到口味一致。
  宝玉也算是夺人所爱,结果害得薛蟠无法得手,所以只好去冲柳湘莲使劲去了,结果调情失败而惨遭暴打,不但饱受皮肉之苦,还丢人现眼到了极点,悲催之急,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跟宝玉急。相比之下薛蟠没有勾引宝玉这一点比较奇怪,不应该呀?宝玉那么秀气,生得一副好皮囊,难道他就不动心吗?也可能薛呆子很仗义,不跟自己的妹妹争。而薛家人都象征着满清,我到是觉得薛家兄妹二人应该双管齐上,谁蒙上算谁的,双保险,可以增加成功率。
  相比之下,宝玉的魅力还是很大的,他跟蒋玉菡不是简单地交换了汗巾子就完事了,后来蒋玉菡因宝玉弃了本家,还惹得了忠顺王爷派长史前来贾府要人,这更说明两个人除了那次交换东西之后,一定有进一步深入地发展,虽然没有写出来,却能让我们体会出这里的味道来。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在第三十三回里,忠顺王爷派来的长史进了贾府以后一点都不客气,搞得贾政紧张之极,长史当时是这样说的:
  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没想到忠顺王爷的长史官打听得还挺清楚,这样的细节都问到了,怎么没问出具体地址来呢?从这一段我们可在看到蒋玉菡与宝玉两个人的关系到了很不一般的“甚厚”程度,而且还尽人皆知,满城风雨,也不说偷偷地,小心点儿。如果二人不是“基情四射”也不可能有如此出格的举动,这样看来,贾政把宝玉打得地么重,也算是没冤枉他。
  而蒋玉菡这个“宝玉之副”,或者说“传影”全方位影射宝玉,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象征着玉玺,所以宝玉喜欢跟影射“玉玺”的“传影”角色搞这样的关系,可能真的是因为终于发现同类了,而且都还长得不错的原因。
  如果蒋玉菡提前见到了秦钟,估计三个人得搞到一起去,场面一定很火爆,不知道在吴梅村的原本《风月宝鉴》中有没有类似的场面,我相信应该有的类似的,而且大有赶超《金瓶梅》的架势,不然“风月”二字就无从谈起了。秦钟死了以后,宝玉的感情终于找到了新的寄托,与蒋玉菡打得火热,以添补自己感情上的空白。
  我们看到宝玉一共有三个“传影”,何苦要这么多呢?其实各有目的,侧重点不同,甄宝玉和甄家的作用应该更多的是影射贾家大的结局和框架,起到伏笔的作用;而秦钟这个“传影”的目的很多,但更多的是跟秦可卿之死前前后后有关系;而蒋玉菡的作用主要的是影射宝玉与宝钗的婚后生活,以及宝玉弃妻子而去的结局。由于宝玉并非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上的人物,所以他的“传影”更多的是影射书中宝玉的故事。相之较而言,书中其他人物的“传影”组合更多是影射真实历史上的人物,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因为这会让我们领略更多的历史片断,这也是这部隐写史实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书中“传影”的情况还很多,相比较而言,甄宝玉和贾宝主是最为象的一对“传影”,象得跟照镜子似的。而宝玉与秦钟、蒋玉菡的“传影”关系,宝玉和这二位长得不是很象。
  而除宝玉以外的其他的“传影”组合并不一定是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而是有可能相差巨大,无论是模样、身份、职业、年龄甚至性别都完全不一样,各方面差距大到让人难以相信的程度!但他们却同时共同影射着同一历史原型的不同测面,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在本章想重点强调的地方。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在第十三回里出现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我们一直都以为他是个过度性的小人物,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人,但实际此人的意义应该非常重大,可以让我们对“传影”这一写作手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非常值得提一下。
  这是在秦可卿办丧事的时候,因为贾珍与秦可卿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秦可卿的死让贾珍非常悲痛,他为了葬礼办得风光些,非要为贾蓉买个官,于是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买了个“五品龙禁尉”头衔,打着这个头衔就可以将葬礼大操大办了。第十三回这个情节是这样描写的,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
  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甲戌侧批:妙!大权也。〗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献茶。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日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甲戌侧批:奇谈,画尽阉官口吻。〗要捐,快写个履历来。” 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看时,上面写道: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那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小厮答应了,戴权也就告辞了。贾珍十分款留不住,只得送出府门。临上轿,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银子送到我家里就完了。”贾珍感谢不尽,只说:“待服满后,亲带小犬到府叩谢。”于是作别。
  戴权真是个好人,事帮着办了,居然还为贾珍省了三百两银子!真是体贴入微呀。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此回的回目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卫”,其实这个回目说得是不对的,因为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被封为“龙禁卫”的是秦可卿的丈夫贾蓉,而不是秦可卿,所以出现这一错误实在是很奇怪,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据几个渠道的传闻说早本上这一回的回目应该是“秦可卿死授五花诰”,但我们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文字,实在是非常可惜。当然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我们需要仔细看一下贾珍买官的这一过程。
  戴权这个角色实在是很另类,还口口声声说“既是咱们的孩子”,看来与贾家的关系那是相当的密切,而且戴权只出现一次就再没露面了,他这个人会是影射哪个历史原型呢?大家仔细看清楚,通过这里的批语的提示我们知道:这个戴权的名字是谐音“大权”,说明此人是个很有权的人,应该说是大权大握,因为他可以卖官从中赚钱,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他很了不得了,作者为他取“戴权”这个名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这一点。
  而刚才一条批语“画尽阉官口吻”提示他居然是个太监,幸亏有这条批语,不然我们又得在这里打转转了。而这让人感觉很奇怪,要知道清朝“顺、康、雍、乾”期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大权力的太监,而戴权这个太监的背景是“大明宫掌宫内相”!“大明宫”这三个字就让人一下子能联想到“大明”了,他居然还是“掌宫内相”,权力实在是不少,这是个什么官职?尤其“内相”二字让人联想丰富呀!居然还要“掌宫”,说实在的,这些暗示已经很明显了。“掌宫内相”是指一个很有权势的大太监,而且这里的戴权居然可以让自己的贴身小厮找“户部堂官”直接要官,也就是说皇宫“内廷”之人居然可以直接向“外廷”卖官,大家想想,这得是什么人呀?这得多大的权力呀?
  而且戴权这个人的人缘还不错,还为贾珍省了三百两银子,让贾珍直接把钱送到他家就成了,真是牛人!也就是说他只负责卖个官,户部任其摆布,打个招呼就全都搞定,这个人的来头绝对不小,而且还有自己的“内相府”,这实在是个相当了得的人物呀!
  没听说清初时期的太监有多大能耐,也没听说过清朝有什么“内相府”。而明朝的太监很有作为人所共知,甚至可以掌权,并且深刻地影响国家的发展方向,而这个大权在握的太监会是谁呢?我相信大家都应该能很容易地猜出来,这个戴权明显是在影射大太监魏忠贤!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实在是太象了。于是我们发现:原来这个角色跟王熙凤应该是在影射同一个历史人物!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作者利用这样一个场合的机会,让戴权这个角色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一下魏忠贤,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魏大人的信息,真是用心良苦呀,所以这种情况就是我说的“传影”。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插入这样一段呢?我们也得替他想想:关于魏忠贤卖官这样的历史无法在王熙凤身上演绎出现,从书中的表面故事来看,贾府不可能卖官,王熙凤更不可能卖官。所以作者抓住机会创造了戴权这个角色来影射魏忠贤的一些历史片断,把他胡作非为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的史实展示一番,实在让人称奇。但他的戏不多,展示完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戏了,这个角色就是凤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传影”,要知道戴权跟王熙凤两个人在书从各个方面来看都相差太大了,而且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交集,但却同时影射着同一个历史人物,真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以前不知道此书影射的是明亡历史,所以根本想不知道这个可以卖官的戴权居然能与王熙凤会有这样的“传影”的这层影射关系。
  前面有一条批语“画尽阉官口吻”,这一点非常有意思,说表明了戴权说话有明显的太监的讲话特点,看来作者和批书人对此也非常熟悉,这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太监是一个奇怪的人群,因为当时做太监可以做到赚钱很容易,而且还能省去了很多力气,所以明朝的民间掀起了“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据《山堂别集 中官考十》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真可以说无男不阉呀!看来太监真是个好职业,感觉有点象现在的“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相比之下当男人生儿育女还要从小将其养大,还要看老婆的脸皮色,这得多辛苦呀,还不及自己今生富贵享乐过瘾,不过是忍得一时之痛了却下半身的烦恼。
  天启三年,皇宫征募宦官缺额三千人,结果应征者多达两万人!看来当时当太监是个多么“高大上”的职业呀!政府想不到会有如此多的人,一时有些乱了手脚,不得不增加一千五百人的名额,但还是剩下很多人,于是只好将其余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自宫而又没当成太监,可算是人间最大的悲剧了。
  所以说太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群体,想快速治富又不想刻苦读书,所以自宫是个捷径。当年魏忠贤就是这样的想法,好在他如愿以偿了,而这也是王熙凤不识字的根本原因。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