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81回原文)只见秋纹急匆匆进来说:“你不用得意,待我拿了钱来翻了本,气死你。”碧痕笑着跟上来,二人看见屋里景状,都诧然站往一边。宝玉见秋纹握口站在一边惊呆看着,神色慌遂,心想:他为何不上前盘问一番,只是一边站着,大不似以往作风,不免起了疑。碧痕催他道:“姐姐不是要找些钱翻回本么,怎么呆呆的?”秋纹半天回过神来,笑道:“那边定是等的急了,我这就拿钱去。”匆忙进去,宝玉跟了进来,笑道:“他们都说是袭人私下秘告的,你们俩经常在一处的,你可知道内情?”秋纹道:“他的事又与我什么相干,二爷怎么问我?”宝玉道:“你不用打掩饰,待我查出内情,那时就对你不利了。”秋纹低头道:“真的与我无关,是袭人要我偷偷告诉夫人的,二爷别怪我。”说完打开箱子,翻出一吊子钱,急匆匆走了出去。宝玉跟了出来,看见袭人也要跟着出去,用手去拉他,道:“别急着要走,还有话问你。”

  袭人被宝玉拉着动了气,索性坐了下来。 宝玉回头望望他,只见他含嗔不语,乃叹道:“我这一生最恨背后道人是非的人,可怜晴雯被伶俐标致所误,这就得罪了你们,你们就这么咒他死。还有芳官、藕官,皆是如此,我如今又该相信谁去,没一个靠得住的人。”说着不觉掉下泪来。袭人起身要去倒茶:“二爷怎么也怀疑是我做的,戏子嘴里无真言,他们的话你也信?我要去做针线了,眼看天气越发凉了,那里还有工夫听这些人瞎扯。” 正说着,绮霰、秋纹、碧痕说说笑笑进屋来,【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批语: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宝玉忙起身问道:“艾官他们三个去那里了?”秋纹道:“尚未走远,我们问他们往那里去,他们都嘀嘀咕咕说要去告诉别人什么,提防什么,还说要到厨房去找柳家的。”袭人一听,慌的推开碧痕就往外走。秋纹三个笑道:“怎么他慌的那样,敢是艾官几个欠他的钱不成?”宝玉道:“你们在屋里好生待着别出去,我一会回来有话给你们说。”说着急忙跟了出去。绮霰、秋纹、碧痕三个并不着意,进里间玩牌。
  怡红院剩下了谁?

  从秋纹招供这段情节来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袭人的阴险程度,然而她自己不去告密,居然执使秋纹去,其实我感觉她这样做很不明智,这样的事还应该自己亲自去做,这会让知情人少一些。而秋纹嘴也太不严了,宝玉一问就说呀?不打自招,嘴上居然没有把门的,要知道这可是太大的秘密,让宝玉知道了可是不得了的。
  然而这一秘密的揭露,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自从晴雯等人被赶出去以后,怡红院里剩下的人主要有: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这几个人物,而且在上班时间玩牌,为什么剩下这么几个人呢?在第七十七回里,晴雯等人被赶了出去,宝玉曾质问袭人说:
  “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是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现在要问的,为什么怡红院里会剩下这几个人呢?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人呢?这其实这个秘密藏在这些人的名字之中,只要按我以前告诉过大家的指导思想,就不难猜测出来。
  首先我在前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花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的冷香丸和蘅芜苑发出来的阵阵异香,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只是估计还有一些人绕不过弯来,非要拆成“龙衣人”。而袭人告密在背后暗算晴雯,也许她的名字中还有“偷袭别人”的意思。

  而“麝月”的名字我也讲到过,是出自蘅芜苑,因为蘅芜苑里长满了古怪的植物,发出奇怪的异香,给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于是贾政让大家写对联,一位清客写到: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面隐写“麝月”二字。这个对联里说的是“麝兰”和“杜若”这两种香草发出的香味,分别在落日照耀下的院落里和月光照射下的水中小块陆地中飘散,自然还指香气四溢的意思。也就是说“麝月”这个名字的本意是出自宝钗住的蘅芜苑,这自然就是在影射宝钗了。而且书中还提到过麝月很象袭人,所以这都证明她也是在影射满清。
  “秋纹”这个名字也很明显,秋天的花纹之意。而满清又叫“后金”,而在“五行”中“金”对应着四季中的秋,所以自然秋纹是在影射满清了,这一点也体现在第八十一回里还反复强调秋天到了,天变慢慢变凉了,这些细节大家都不要轻易放过。
  “碧痕”这个名字也不难理解,在《康熙字典》上写着碧是:
  又【增韻】碧,深靑色。
  也就是说“碧”本身就影射着满清,“碧痕”是指清的痕迹,所以可以说这个说得很直接。
  绮霰(xian四声),好绕嘴的名字,这个看着费解一些,“绮”是指本义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义华丽、美丽、精美。而“霰”有如下解释:
  【說文】稷雪也。从雨散聲。
  【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
  【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
  大家看到没有,“霰”主要是与雪有关的意思,而这也是满清的重要标志!薛宝钗的“薛”就谐音“丰年好大雪”的“雪”,那肯定也是指满清无疑了。
  于是我们发现,“绣春囊”事件以后,怡红院中的很多人被赶走了,而剩下的居然都是象征着满清的一帮人马,都是“钗党”的人,也就是说从她们的名字上我们都可以看出象征满清的味道来!这是不是太让人吃惊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第五十二回里那个“真真国女孩子”写的那首诗中的两句: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昨天还是朱明王朝的旧梦,今天就变成了满清的天下了!这自然是意味着在怡红院的这次斗争中象征满清的一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从影射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影射后来黛玉所代表的一方失败了,而宝钗一方最终胜利而得到了宝玉;从真实的历史的角度来看,象征着明亡了,满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了大明的天下。这一层一层的,真叫一个复杂!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三层影射之间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大方向是一样的,而细节又千差万别,让人很容易陷入表面故事之中而不能自拔。试想这样离奇的设计谁能想得出来呢?所以如果这个段文字是造假,那造假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些了。
  (81回原文)袭人被宝玉拉着动了气,索性坐了下来。 宝玉回头望望他,只见他含嗔不语,乃叹道:“我这一生最恨背后道人是非的人,可怜晴雯被伶俐标致所误,这就得罪了你们,你们就这么咒他死。还有芳官、藕官,皆是如此,我如今又该相信谁去,没一个靠得住的人。”说着不觉掉下泪来。袭人起身要去倒茶:“二爷怎么也怀疑是我做的,戏子嘴里无真言,他们的话你也信?我要去做针线了,眼看天气越发凉了,那里还有工夫听这些人瞎扯。” 正说着,绮霰、秋纹、碧痕说说笑笑进屋来,【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批语: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宝玉忙起身问道:“艾官他们三个去那里了?”秋纹道:“尚未走远,我们问他们往那里去,他们都嘀嘀咕咕说要去告诉别人什么,提防什么,还说要到厨房去找柳家的。”袭人一听,慌的推开碧痕就往外走。秋纹三个笑道:“怎么他慌的那样,敢是艾官几个欠他的钱不成?”宝玉道:“你们在屋里好生待着别出去,我一会回来有话给你们说。”说着急忙跟了出去。绮霰、秋纹、碧痕三个并不着意,进里间玩牌。
  怎不见檀云俟?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而在前面八十一回这段原文里,有两条批语,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值得回味:
  【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批语: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
  畸笏叟在抱怨为什么把檀云这个角色给忘了?应该说畸笏叟问得非常好,也说明他对檀云这个角色很在意。问题是檀云是谁呀?估计我们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角色,出现得太少了,因为在前八十回中只出现了几次名字。在第二十四回里提过她:
  檀云又因他母亲的生日接了出去。
  在第三十四回里又出现了一次:
  袭人见说,想了一想,便回身悄悄告诉晴雯、麝月、檀云、秋纹等说……
  看样子她应该是跟这几个上等丫头级别一样的人,第五十二回里再次出现:
  麝月先叫进小丫头子来,收拾妥当了,才命秋纹檀云等进来,一同伏侍宝玉梳洗毕。
  看到没有,在前八十回中檀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根本没有情节,没有人会注意到这样小的角度。而这条批语中提到的“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是什么样的情节呢?我查了一下,只在宝玉只在《芙蓉女儿诔》中提到了:
  “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
  看来原本前八十回中确实有“折檀云之梳齿”这样的故事,根据畸笏叟的批语我们知道是宝玉误折的檀云梳子上的齿,而且应该与晴雯大有关系,不然不会出现在《芙蓉女儿诔》中,如果没有畸笏叟的提示,我们以为是晴雯做的事呢,跟宝玉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情节应该非常有意思,所以给畸笏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这样的内容我们没有看到,这也意味着这两条批语的真实性不容小视,一般人谁会注意到这样无足轻重的小地方呢?这也说明檀云肯定是在几次增删的过程中被不幸删掉了。
  那为什么第八十一回里没有出现檀云呢?畸笏叟的疑问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我们从她的名字中就能看出问题来,《说文解字》上“檀”是这样解释的:
  檀木也。鄭風傳曰。檀,彊刃之木。刃今韌字。榽醯似檀。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醯先殫。從木。亶聲。
  也就是说檀云的名字里有“木”字,应该算是象征明朝的人物,这个再明显不过了。
  《说文解字》上还说姓朱的“朱”字是:
  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
  所以檀云的名字中有强烈的“木”的味道,根据此书的一贯逻辑,她自然应该是象征大明这个阵营里的人,而且“折檀云之梳齿”这样的情节与晴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晴雯也是象征着大明,所以檀云所影射的身份不容质疑了,但毕竟她还是个小角色,估计除了这个情节以外也没有什么别的故事,可惜的连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删掉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芙蓉女儿诔》在早本中就出现了,所以还保留下了“哀折檀云之齿”这样的地方。幸亏有畸笏叟的提示,我们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情节,不知道我们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这个内容。
  那为什么在第八十一回里会没有檀云呢?经过第九个九回单元的怡红院这场内乱,象征明朝的人一个个都被清洗掉了,只剩下象征满清的人,所以檀云再出现就不合理了,她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但又因她在的戏太少了,所以作者也没想起来为她安派离开怡红院的故事。
  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虽然畸笏叟是资深的《红楼梦》的参与创作者和支持者,而且非常了解此书,但通过这两条批语也说明他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楚,为什么呢?这只能说明畸笏叟这些人的加工过程中,似乎与作者曹雪芹沟通不够,或者有别的原因,我有个大胆的推测,而且自认为非常可靠,要知道这个就需要看我写的关于“发现曹雪芹”的文章了。
  我最近有很大的发现,确信已经发现了曹雪芹的真实身份,所以按着我的新思路进行研究就会发现现在看来很多关于创作的难题已经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其中包括檀云的问题。这样看来,我们需要重新来分析这个本子创作的情况了,应该说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应该说人们以前的猜测都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大。
  @V哥掰谎 2014-07-18 07:06:15
  这里有条批语非常重要:
  〖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这条批语明确地把宝钗和“钗副”袭人的名字的影射关系给指明了,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费了太多的笔墨,绕了一个大圈子,现在总算是让我们找到了正题,但还没有真正接近主题。
  这样看来,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吃“冷香丸”以后的药物反应,也就是说真正“花气袭人”的是宝钗而绝非袭人!我们要注意的是宝钗发出的香气并非是类似盛开的鲜花那样自己发出......
  -----------------------------
  @深蓝1124 2014-11-26 12:07:37
  是不是袭人这个钗副暗指最终穿上了龙袍的满清呢?
  -----------------------------

  很多人喜欢把书中的人物具体影射成某一个历史人物,这是可以理解,但《红楼梦》中远非这样简单,经常一个角色身上同时影射几个历史人物,也有可能一个角色影射的根本就不是人,所以不能太死板。首先宝钗影射的并不是具体满清的某个重要人物,而应该影射的就是满清,如果你非要对号入座,那肯定找不到一个完全合适的。而袭人几乎身上的情节都是在影射宝钗,这样看来袭人只不过也是在影射满清,所以都不是具体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跳出这个思路,不然容易跑偏。书中只有部分人物真的可以找到具体的历史原型,而不是人人都有,有的时候有的人影射的是一类人,或干脆就是一种象征。
  (81回原文)宝玉出了院子,却不见袭人,因匆忙赶到厨房去找。刚到厨房,恰见柳家媳妇端着盆清水,另一个婆子握着一把青菜,刚从门里出来,看见宝玉来了,慌忙垂手在墙边站好了,都笑道:“宝二爷来了,也没人通告一声。”宝玉笑着摆摆手,往厨房里探头。柳家媳妇笑道:“宝二爷要什么吃的让那些小丫头来端了去就行,敢是又要换什么新口味,巴巴的亲自跑来一趟。” 宝玉见厨房里只有几个媳妇婆子忙作一团,并不见袭人四个,便道:“可曾看见袭人、艾官几个来过?”柳家媳妇道:“倒不曾看见,艾官不是放出去了吗,怎么又来了?”宝玉跺脚皱眉道:“这回可惹火烧身了,又上那里找去!”乃把艾官三个进怡红院厮闹的事说了一番,又道:“太太气还未平,尚要查咎拿咱们的错,再不把几个留把柄的放出去,恐怕太太一个都不会饶的。你也知道太太已经发下狠了,前些时候闹出多少事来。”因悄悄告诉柳家媳妇,叫他去把春燕等人叫到怡红院等着。柳家媳妇因五儿前些日犯事被关起来过,又有钱槐家的来逼亲,五儿娇弱不禁聒噪,气的一病而亡,自己也悲恸多日,成日丢魂落魄的。【批语:五儿不得已补写于此,稍嫌仓促】这会又听宝玉如此说,忙放下手里的菜去找春燕、佳蕙几个。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仓促交待的柳五儿之死
  宝玉听秋纹讲出来是袭人让她背后向王夫人告密以后,气愤之极,气得都直掉眼泪,怪自己平时看走了眼,表面上看着很贤慧的袭人,怎么就那么阴险毒辣呢?她还致晴雯于死地,更让宝玉心痛不已。要知道晴雯是黛玉之副,晴雯之死影射的是后面黛玉之死,他为晴雯做的《芙蓉女儿诔》说得明明白白了。而袭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在那里百般抵赖,然而她说了几句话,其中有一些再次体现出了暗示当时大环境的内容:
  “我要去做针线了,眼看天气越发凉了,那里还有工夫听这些人瞎扯。”
  这跟本回前面提到黛玉的时候提到的“一缕秋风,一丝凉意”有一曲同工之妙,都是暗示书中所隐写的历史大环境满清的统治慢慢袭来,来自东北的“寒风”就要到了,这是第八十一回反复强调的,也是后二十八回里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这样的用法真是巧妙,与表面故事结合得天一无缝。
  而袭人听说三个小戏子还没有走,而是又要到处闹事宣传她在背后告密的丑闻,这让她吓坏了,于是她慌忙去阻止,可见她心虚到这样的程度。袭人身上的故事几乎都是在影射宝钗,于是我们要想想宝钗身上会有什么样类似的事发生呢?那肯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真让人不敢往下想了!宝玉追到厨房,跟柳家媳妇说:
  “太太气还未平,尚要查咎拿咱们的错,再不把几个留把柄的放出去,恐怕太太一个都不会饶的!”
  看这意思,怡红院里剩下的人身上似乎大多不干不净,好象人人都有问题似的,这让人很意外,怎么大家都有问题呢?洪洞县里真的没有好人了?如果我们从怡红院剩下的丫头都是“钗党”,都是象征着满清一伙的人,那就不难理解了。我提到的三个“层级”的影射中,最低的这一层,也就是袭人与晴雯争斗这一层与真实的明亡历史的脉络是不太象的,我们只能从某些大的事件还象征性的领悟作者的大概意图。我觉得作者是有意要把怡红院的人都赶走,这是他所设计的大框架所决定,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也是一种伏笔,只是集体全都赶走的借口似乎考虑得有些不太周全。而这个段落里还提到五儿之死的过程,还有一条批语,我觉得很有意思:
  柳家媳妇因五儿前些日犯事被关起来过,又有钱槐家的来逼亲,五儿娇弱不禁聒噪,气的一病而亡,自己也悲恸多日,成日丢魂落魄的。【批语:五儿不得已补写于此,稍嫌仓促】
  这明显地告诉了我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还处于加工整理的状态,这也与这本个字名字中的“增删试评”相合。在前八十回中,五儿出场虽然不多,但死得很突然,根本没有提具体死的过程,只是在第七十七回里王夫人在审芳官的时候提到过:
  “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
  王夫人随便的一句,就把她结果了,而第八十一回里居然给出了死的大致原因,真是让人没有想到,也算是忙里偷闲,找了个机会赶紧介绍,只是显得太仓促了。
  我怀疑作者在五儿身上有些独特的设计与想法,但可能因为几次增删的原因,所以也感觉她死得不明不白。柳儿的戏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印象,在六十回里是这样介绍她的:
  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鸳皆类。因他排行第五,便叫他是五儿。〖庚双夹:五月之柳,春色可知。〗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应名儿。
  作者为什么忙里偷闲介绍这样一个很边缘丫头的不幸遭遇呢?这里面大有深意,也只有了解了此书的大框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以关于五儿的内容我们绝不能当成闲文一带而过,里面有不少上人吃惊的内容!
  (81回原文)宝玉仍往各处去找袭人、艾官四个。不觉来至柳叶渚,一径顺着柳堤走来,却见一条白练,蜿蜒宽豁,曲曲折折由西到东,绕向北边。柳叶繁茂,槐树参差。树杪之间,几声秋蝉凄鸣。远远看见几个人在堤上推拉撕扯,走近了再看,不是别个,正是袭人、葵官四个。只见艾官揪着袭人的衣襟,葵官拽着头发,荳官指着袭人骂不绝口,宝玉忙上前拉开,道:“姐姐们饶了他罢,以后他再不敢了。”荳官道:“我们都出去了,他还好意思待在这园子,我们不服!” 宝玉道:“好了,好了,这园子一个也不留了,都走罢,省的惹祸生事!不但袭人要走,连麝月、秋纹、春燕、莲花儿都要放出去。”袭人听了怔怔的望着宝玉。艾官几个道:“如此才算公平。”乃松了手要走。宝玉喊道:“又去往那里?不可再闹了!”艾官三人道:“放心,这回真是回去了,宝二爷可要说话算话。”说着已走远了。袭人理了乱发,扭头就走,宝玉赶上说了半天,袭人仍不言语。
  一时回到怡红院。刚进里间,就见麝月陪司棋的丫鬟莲花儿、春燕和母亲何婆、佳蕙、柳家媳妇、夏婆子和外孙女儿蝉姐儿干叙着。一回头见宝玉、袭人回来了,麝月笑问宝玉道:“今日敢是大节下,请来这么多人。”一语未了,忽见王夫人的丫头进来找他,道:“老太太要找你呢。”宝玉只得跟了出来,回头对众人道:“你们先等着,我一会回来。”原来史太君自中秋节受了些风寒,断断续续吃了些药,仍是未愈,更有园中近来事端频发,未免添些烦恼,更觉神思大减,遂生暮年之叹。平日里受不了身边冷清,时时要凤姐等陪他说说笑笑,因拉上王夫人、邢夫人、尤氏和探春、黛玉一块吃中饭,宝玉断断不可少。麝月见宝玉走了,望着众人正纳闷,只见秋纹、碧痕,绮霰从里间出来,便问他三个。春燕道:“宝二爷说了,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我们今儿便是为这来了。”麝月、秋纹、碧痕、绮霰不觉愕然。何婆、夏婆子一听喜欢的不得了,笑道:“这可好了,宝二爷是菩萨心肠,回来春燕、蝉姐可要好好给宝二爷磕磕头。”大家都兴冲冲的,独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呆呆的不语。袭人道:“二爷去吃中饭了,咱们还是先回各房候着。”不等说完,何婆、柳家媳妇、夏婆子便笑道:“咱们这就回去,吃了饭再来给宝二爷谢恩。”因簇拥着咭咭呱呱出去了。这里秋纹、碧痕、绮霰便问袭人有何事故,袭人淡淡的道:“还不是怕太太为难他们。刚刚二爷说了,这屋里也一个不留。我是呆够了,早就想回家了,你们想留下来就求求二爷罢。”说着脱掉外衣到里间炕上歪着不语。麝月、秋纹、碧痕、绮霰听了都面面相觑道:“怪了,又关我们什么事?”
  @V哥掰谎 12419楼 2014-07-21 16:39
  黛玉自谦自己身上发出的是“俗香”,那是一种什么香呢?在这里作者重点突出的一
  点就是黛玉自己身上自产的香气,并非跟宝钗一样因为吃了什么东西而发出的,也没有熏什么香,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这是何意呢?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一下黛玉这个人,也就是说作者同样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来用这种香味表现黛玉身上的某种特性,黛玉并不仅仅是在影射崇祯皇帝,或者说这是象征着黛玉和崇祯皇帝身上的某种特别的品质!在黛玉的《葬花吟》里有这样两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里说的是黛玉说:我今天葬花被人笑话,但……
  -----------------------------
  @lwbxf147 2014-11-28 09:06:28
  楼主注意,宝钗吃的是芙蓉花,荷花,黛玉为芙蓉!梅花妙玉,不知牡丹为谁?
  -----------------------------
  谢谢你,你看得很仔细,非常有道理。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牡丹应该是宝钗自己,在第六十三回里有这样一段: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
  

  宝玉为何要集体放人

  宝玉看到三个小戏子群殴花袭人,这个场面真是很壮观,以前根本让人无法想象居然还有这样的事,其实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以前大观园里又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这也说明袭人是多么的地心虚,为了阻止三个小戏子到处揭自己告密的老底儿,以一当三,豁出去了,但毕竟自己人单力薄,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再说之前小戏子们跟赵姨娘早就打过架,而且相当粗旷,所以有着丰富的搏击经验,这下子袭人可惨了,跟当年赵姨娘的下场有一拼。幸亏宝玉即时出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看来前八十回中小戏子们与赵姨娘的冲突看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描写,应该是这里甚至后面故事的伏笔或影射,所以大家不能等闲视之。这些戏子也太嚣张了,难怪在第十八回里“庚辰本”有一条批语提到过:
  “宁养千军,不养一戏。”
  也难怪王夫人为什么对戏子样的印象那么差,在第七十七回里,王夫人这样说过:
  “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
  王夫人说的话比较怪,一点逻辑性都没有,太主观了。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袭人告密的事也确实太可恶了,搞得还出了人命,也就是说她是晴雯之死的关键黑手之一。这也意味着后宝钗有类似的品行和做为,宝钗是黛玉之死的主要元凶之一,所以看袭人的故事,一定要结合宝钗的人品来看。
  然而宝玉当着三个小戏子和袭人的面忽然在这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要将怡红院里的丫头们都放出去,而且一个不留!这一点太突然了,也让人有点有些意外,毕竟是袭人身上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把其他人一起赶走呢?难怪宝玉房中的丫头们说:
  “怪了,又关我们什么事?”
  是呀,关她们什么事呢?我们这里仔细看一下,这段文字强调了的几个与众不同的丫头是:麝月、秋纹、碧痕、绮霰,这都是怡红院中地位相对高的丫头,再加上袭人,而且一起赶走,所以看来事闹大了,袭人也无法挽回了。可还是让人感觉宝玉把所以人都放出去的理由不够充足,毕竟大家一起这么多年了,宝玉就对这些人没有一点感情吗?袭人解释说是宝玉怕王夫人难为大家,还不如在没有被抓到把柄之前提前“光荣下岗”体面一样,这是不是说明这些人身上都有什么不堪的事呢?恐怕不太可能吧?总之感觉理由不够过硬。再说就算袭人在背后向王夫人告黑状,那她也不会把所有人都告了,肯定还是有自己关系不错的她不会说坏话,比如秋纹,麝月这样的,也就是说王夫人再挑毛病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赶走,宝玉这样一刀切,肯定有可能会伤及无辜,有问题的没有问题的一律跟着倒霉,那宝玉到底是什么用意呢?会不会是作者思路不清晰呢?还是说这样的处理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现代人伪造的呢?我相信现在的续书人打死也不会想出如此雷人的结局,根本就不够合理,圆不上。
  宝玉集体赶人的事比较离奇,但这其中肯定有内涵,而且是完全符合作者的大的思路,在大思路的前提下,一些不容易讲透的小的细节作者索性就草率处理了。所以关键是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大的思路是什么,我们要认真思考找到其中的喻意。其实书中是有暗示的,只是作者的思路太宽、太快了,让我们几亿中国人无法紧紧跟上。所以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一定要思考作者所设计的全书的大的框架是什么,而不是钻牛角尖,不在就会陷在这个细节中出不来。
  之所以说这是合理的,是因为在前八十回中早有这样的伏笔,只是我们以前只把这些内容当成闲文来看,而实际上居然是作者对我们的暗示,在第六十回里,有样一段描写:
  春燕因向他娘道:“我素日劝你老人家再不信,何苦闹出没趣来才罢。”他娘笑道:“小蹄子,你走罢,俗语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春燕笑道:“妈,你若安分守己,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的好处。我且告诉你句话:宝玉常说,将来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说这一件可好不好?”他娘听说,喜的忙问:“这话果真?”春燕道:“谁可扯这谎做什么?”婆子听了,便念佛不绝。
  看看,宝玉放人,而且“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没想到在第八十一回里就应了!所以说“放人”的情节肯定是可靠的,于是我们就需要努力挖掘一下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宝玉赶人的深意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其实第八十一回里宝玉集体放人一事有着丰富的含意,从表面的故事来看就是怕王夫人难为她们,但这个理由看似有些牵强,应该对这些丫头有所区分才对,不应该一棒子都打死,为什么非要来个集体下岗呢?这样草率处理实在是太古怪了,我相信这也是有些人怀疑此书真实性的原因之一。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我提到过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这几个丫头从名字来看就是“钗党”,就象征着满清,所以第九个九回单元的故事本质就是提前将贾家家亡之事改头换面提前上演了一下,而且还是用作者习惯的手法,这在前八十回中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我们都见怪不怪了,而且作者经常写得前后处于象与不象之间,让人不容易一下子看透,因为表面故事同样很引人入胜,读的时候往往让人都注意不到这其中还有影射和伏笔了,于是总是错过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内容。而第九个九回单元中预演的完全发生在在三个“层级”中最下面这个“层级”里,这一“层级”中的象征大明和满清的两个阵营之间的争斗的情节提前发生而成为后面情节的伏笔。
  虽然这个单元的故事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几个大的方向肯定跟后面的情节是能对应上的,比如晴雯之死影射黛玉之死,也象征着真实历史中的崇祯皇帝之死;袭人除去一些对她做宝玉妾的地位有威胁的人而独留下“钗党”成员,让怡红院彻底变成了她的天下,也象征着贾家家亡以后宝钗得到了宝玉,也就意味着满清获得了大明的皇权;而最后袭人等人都集体被宝玉赶了出去,也象征着后回宝玉弃宝钗而去,或者说作者意淫满清最终被汉人赶走,当然也可以象征别的意思,我有专门的文章进行介绍,以后大家会看到的。
  所在大家发现没有,贾家家亡的关键的情节在这个单元里居然都有,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一样,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这样类比。如果真的跟后面的情节一模一样那也没有意思了,其实这样的模糊类比书中多的是,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找,能找到很多,作者这是什么脑子呀?如果能找到曹雪芹的坟,我一定打开看看他这个人是不是长得跟一般人不一样!
  其实对于袭人和众丫头被赶走,前八十回中早有批语提到过,在第二十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是这样说的:
  〖蒙双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这条批语把第八十一回中的情节几乎完完全全透露给读者了,让人吃惊,也让我们遗憾自己为什么早没领悟出来呢?我以前也介绍过,麝月是袭人之副,她是在影射袭人和宝钗,所以在第二十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麝月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感觉宝玉下了那么大的狠心赶了那么多人,可最后还是没有逃出满清的氛围,袭人都出嫁了,还留了自己的内线盯稍儿,为了宝玉的归属“钗党”居然可以做到代代相传、星火不尽。
  (81回原文)袭人被宝玉拉着动了气,索性坐了下来。 宝玉回头望望他,只见他含嗔不语,乃叹道:“我这一生最恨背后道人是非的人,可怜晴雯被伶俐标致所误,这就得罪了你们,你们就这么咒他死。还有芳官、藕官,皆是如此,我如今又该相信谁去,没一个靠得住的人。”说着不觉掉下泪来。
  前八十回中早有“内鬼”的暗示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写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对于袭人的离开,以前很多人猜测可能是跟宝玉思想上发生了冲突,道不同不足与谋,有的说是自己一赌气走的。还有人说是因为贾家被什么忠顺王爷所逼,从而推测有袭人舍身救主而深入忠顺府救贾家这样雷人的情节。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晴雯之死是袭人在后面搞鬼的结果,而且居然被宝玉一不留神发现了,这太让人意外了。我感觉第八十一回里宝玉从秋纹那里知道袭人告密的事写得不够巧妙,应该设计一个更好的情节,一不留神知道的才让人惊呀,不过我感觉作者通过三个小戏子大闹而暴露这个秘密,已经算是动了不少心思了,只是我感觉应该再精益求精一些。其实袭人告密这一点也不是很意外,在前八十回中作者早有暗示,在第七十七回里: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
  这里说得很明白,晴雯之死肯定不只是王善保一个人所为,我们从前八十回中仔细看看,有哪位与晴雯不睦呢?这个圈子小得很吧?晴雯骂过红玉,会不会是红玉举报的呢?红玉是在第二十八回的时候被凤姐从宝玉处要走的,早早地离开了怡红院这个是非之地,而那个时候还没有芳官的戏,芳官是第五十八回的时候才被分配到宝玉处的。而到了第六十回的时候,芳官努力帮五儿的忙来怡红院工作,在宝玉面前提到这个事,可惜的是五儿受了委曲早死了。在第七十七回里王夫人还以此作为芳官的罪证,是这样说的:
  王夫人笑道:“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
  王夫人了解到的情节非常详细,红玉在宝玉面前提到五儿的时间、地点都知道,而这个时候红玉早离开怡红院好久了,也就是说这些细节红玉不可能知道,再说如果她真的要告密,也不会告芳官的。所以这个背后使坏的肯定不会是红玉,更何况当年骂红玉的人不止晴雯一个,秋纹、碧痕也骂过,如果是红玉举报的,为什么不将此二人一起举报呢?所以红玉可以完全排除。而且这个人应该到目前为止还在怡红院里。宝玉又对袭人说出这样的话来:
  宝玉道:“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 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所以这说明肯定有内鬼,而且肯定是剩下的房中的人,而剩下的一个个又都是“钗党党员”,所以还能是谁呢?又有谁能知道他们私下的顽笑话呢?那私自的顽话是什么呢?那就是四儿说的:
  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个四儿见王夫人说着他素日和宝玉的私语,不禁红了脸,低头垂泪。
  也就是说这个内鬼很在意的几件事中包括这一句“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明显是出于忌妒之心而举报的。而芳官跟宝玉关系一直不错,宝玉还为她改过名字,所以这个内鬼肯定也是看着眼红,所以气得要死。再加上晴雯生得比别人的漂亮,宝玉对她格外有感情。所以综合起来看,这三个被赶出去的人是最有可能对袭人的地位产生影响,而且又都不是“钗党”成员,自然袭人的眼中容不下她们,所以袭人背后告密的理由还是很充分的,也很隐蔽,只是在第八十一回里居然被三个小戏子一搅,再加上秋纹还没打就招了,所以袭人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费了,而且她的心路历程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我们明白了她有多么的阴险,更让我们感到意外,可又是最合理的。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现在看来袭人告密的事实在是太明显,为什么我们以前就不敢相信呢?其实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在,有过一些很有悟性的人感觉晴雯之死袭人负有极大的责任,就是因为袭人告密,导致了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在乾隆、嘉庆年间,也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那么离开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有一位叫“二知道人”,一位评点家,他在谈到金钏之死、晴雯之死的时候,他就说:“袭人是功之首,罪之魁。” 她向王夫人进言有功,立头功的就是她,罪魁祸首也是她。比他稍微晚几十年,道光年间,那就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叫涂赢的,说得就更严重了,他认为袭人如此奸猾,可她装得非常有人情味,“奸而有人情者难辨”,这样的人不太好分辨,那些奸在表面化的,你一看就看出来了,袭人就是“奸而近人情者,阅其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挑拨秋纹、麝月等等,其虐肆矣。”她干的坏事太严重了,太多了。由此可见,袭人受到怀疑,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现在看来这些古往今来的朋友还是很有眼光的,其实作者的暗示很明显了,只是大家一直太相信袭人的“贤”了,被这些表面的事情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应该说这也是作者太狡猾了,并没有按常理出牌,而且他在创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不能流传下来。
  从表面的故事来看,袭人告密自然是出于女人的天性,那就是吃醋,忌妒,小心眼儿,而我们从前八十回里也可以看到晴雯自然是锋芒毕露,嘴很厉害,让袭人很没面子,而且晴雯得长很好,所以对袭人的地位威胁最大;而四儿这个人地位很低,没想到被宝玉抬举了一下向坐了火箭一样上升,之后又不知道收敛一些,而是变得越来越放肆,登鼻子上脸,居然说出那么多不要脸的话来,也让袭人心中不是滋味;芳官那就更随便了,她是个戏子出身,从小没有家教,平时的行为更无所顾忌,而宝玉还对她格外的好,也成了袭人的眼中钉。
  所以分析判断一个案情,一定要搞明白到底谁最受益,从这一点来看,袭人自然受益最大,这些理由应该说是非常合理可靠的。三百多年来很少有人能真正、全面领悟透彻,甚至现在还有人不相信第八十一回的情节,那更说明问题了。也就是说从表面的故事来看,袭人的所作所为相当合情合理,而且从隐写明亡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讲很得通的,而且非常符合作者的构思和框架。我一直说袭人处于三个“层级”中的最下面一层,她的本质就是要和晴雯斗,来影射宝钗与黛玉之间争宝玉,也是影射满清与大明之间的斗争。所以在这个“层级”有限的发展空间内,袭人的表现也正是她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如果她跟晴雯、四儿、芳官这样的非“钗党”人员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我相安无事,那才叫怪了呢!
  袭人既然是在影射宝钗,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会发现大家一直对宝钗有类似的好感和信任,甚至“红学家”们坚决反对宝钗的一点点怀疑。但现在我们转念一想,那宝钗可就太可怕了,宝钗表面上看给人感觉可亲可敬,又温和、又知书达理,似乎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典范,没想到她跟袭人一样居然藏得很深,肯定会做出更惊人的坏事来!因为她们二位是可以类比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袭人和宝钗捆绑在一起来分析,才是真正理解此书的重要途径。
  而让我很意外的是我以前一直以为袭人离开贾家是在比较靠后才发生的,我相信应该说所有人也是这样猜的,没想到我们都猜错了,她这么快就离开了,这一点非常有趣,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我们以前对此书的理解完完全全都跑偏了。
  宝玉凄惨结局的伏笔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如果我们看书的时候在脑子里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大的框架来,而不是简单在地起细节上死抠,就会发现其实宝玉赶走袭人等“钗党”成员只不过是后回故事的一个伏笔或预演,这种手法在书中非常常见,而且应该说非常形象,这也是鉴别这个《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书中宝玉最后的结局,在第二十一回里有一点很长的批语说得很清楚:
  〖庚双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从这条批里我们知道宝玉先是抛弃了袭人,当练练手,熟练了以后最后回又抛弃了自己的老婆宝钗和妾女麝月,习惯成了自然。宝玉先后抛弃了袭人和宝钗,而且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都会觉得原因都很另类,所以如果不从背面的故事去深入思考是找不到特别合理的原因的。
  后来宝玉非要离开宝钗,连舒服的小日子都不愿意过了,这一下不要紧,宝玉的苦日子从此就开始了,他应该先是出了家,后来又四处流浪,真成了孤家寡人,可既然是这样他也不会去找宝钗,居然还有这样的男人!宝钗到底怎么得罪他了?不就是逼他好好学习然后大搞世途经济学问吗?这个也不过分呀?在第十九回里,有一条批语透露了宝玉后回悲惨的生活状态:
  〖戚蒙列庚双夹: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宝玉为了不读书,不被宝钗逼着考取功名而弃她而去,最后居然惨到这样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天里吃着烂酸菜叶,在雪夜中围着破毡子睡觉,成了十足的乞丐!让人吃惊,宝玉确实很怪!在第三回宝玉刚一出场的时候有两首“西江月”,其中也这样两句也说出了类似的意思,只是以前我们以为只是随便的泛泛之语: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也是指他先是富贵时不知道好好学习搞世途经济学问,后来变得贫穷而受不了。
  在第九回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暗示,其实作者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不敢相信而已,所以一定在读书的时候多动个脑筋才成:
  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庚寅双夹:二字恰合石兄经历〗一辈子,……”
  我们一直以为这是闲言,可仔细一想应该就是后面宝玉要饭的伏笔,作者真是狡猾,也说明作者在一开始的时候脑子里的构思就是完整的,这也让我们明白看书要多么的仔细和小心,因为书中处处伏笔,时时有暗示,千万不能错过。
  实际上,作者在第八十一回里,再次用这样的情节提示大家宝玉后面的结局,而宝玉一口气赶走了袭人和众丫头,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怡红院就剩下他一下人了,所以这也应该是后回宝玉抛弃了老婆之后孤独一人悲惨生活的伏笔!所以作者设计得非常高超,给了我们如此精彩的暗示。虽然袭人做了缺德事,但为什么宝玉要将所有人都赶走,就讲得通了,也就是说只有将大家放了,就剩下自己一个人,才能充分影射宝玉后回抛弃宝钗等人以后一个人流浪的结局,即使宝玉放人的理由并不是很充足,但也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这是作者大的构思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大的框架的。
  只是宝玉这样赶人走做得实在是太狠了些,难怪宝玉最后的“考语”是情不情呢,也就是说他因为黛玉而动起真感情的时候是特别强烈的,可以是一大情种;但如果他翻了脸,那也是六亲不认的,可以赶走跟自己同居多年的袭人,自然也可以赶走自己新婚的老婆宝钗,所以前面那条批语才说宝玉是“情极之毒”,也就是说他的情是很怪的,不能按我们这些普通人常理来出牌。好在宝玉听从袭人的劝告,最后将麝月一个人留下来照顾自己,不然他还真不知道怎么活了,要知道他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可我们仔细一想,似乎最后留下麝月一个人也是某种伏笔,这个大家可以按照我的思路慢慢体会。
  第八十一回里的情节还有一句,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原来史太君自中秋节受了些风寒。
  这跟前面说的黛玉感觉一丝凉意,袭人说的“天气越发凉了”都有着一曲同工之妙,都是同时暗示着当时的天气以外预示着社会的大背景要发生了改变,而整体故事的悲剧味道逐渐开始显现,让人隐隐有一种不详的感觉,所以都不是泛泛之语,难怪批书人强调一字不能改呢。贾母在前八十回里活跃之极,而到了第八十一回里虽然没有大的表现,但这样简单地提一下,也完全配合了书中越来越悲的氛围,与贾母的兴衰密切相关。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被改掉了太多的地方,难怪我们想真正看懂此书是那么的难呢!
  (81回原文)且说宝玉和众人陪贾母说笑了一回,见贾母气色大不如前,连饭也吃不了几口了。凤姐说了两个笑话也打不起精神细听,强撑着要打瞌睡。王夫人、凤姐、宝玉看了心里都不是滋味。一时大家都吃完饭,漱口净手,要回各人房里去。邢夫人、尤氏和探春、黛玉先走了。王夫人见宝玉在后面跟过来,不解道:“你又跟过来做什么,快干正经事念书去罢!”宝玉笑道:“我还有话要给太太说,就几句话功夫。”王夫人道:“又是怎么了,快快说来。”宝玉便说家里日渐穷蹇,放走一些下人可以节省开支,自己从此安心读书,不再与女孩子嬉闹。又说要将春燕、佳蕙、蝉姐儿、莲花儿连同怡红院的众丫头俱亦放出。王夫人心里已明白大半,笑道:“有几个不用你说也不能留园子里,你看着办罢。从今以后认真读书是正理,再脱滑使懒,看你父亲不教训你!”宝玉应了一声,低头退去了。
  宝玉居然花招儿
  贾母真不给力,贾家日薄西山了,她也跟着凑热闹,非得在这个时候病,让人很煞风景,作者这是在有意不断渲染大环境,慢慢加深悲剧的氛围,应该说确实达到了效果,至少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再也乐不起来了,我们的心情一样开始变凉,情景交融,写得错落有置。
  宝玉找王夫人要求放走自己屋里的人,还找了些名正言顺的借口,居然耍了个小花招儿,这是在前八十回绝无仅有后,他说要“将春燕、佳蕙、蝉姐儿、莲花儿连同怡红院的众丫头俱亦放出”,他重点提到的这只是几个下等丫头,而没有直接提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这几个上等的丫头,可见他也挺滑头的。其实他骨子里是想把袭人赶走,但直接提出放走袭人王夫人肯定不会答应,袭人可以王夫人的心腹,在第三十六回里王夫人居然含着泪说:
  “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蒙双行夹批:“孩子”二字愈见亲热,故后文连呼二声“我的儿”。〗比我的宝玉强十倍!〖蒙双行夹批:忽加“我的宝玉”四字,愈令人堕泪,加“我的”二字者,是的显袭人是“彼的”。然彼的何如此好,我的何如此不好?又气又恨,宝玉罪有万重矣。作者有多少眼泪写此一句,观者又不知有多少眼泪也。〗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
  既然袭人后台这么铁,所以宝玉只好避实就虚,玩了个文字游戏,让王夫人一下子掉沟里去了,老娘儿们就是好糊弄,居然还感觉宝玉做得很对。而王夫人说的一句话却让人感觉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几个不用你说也不能留园子里,你看着办罢。”
  我相信王夫人指的就是这些低一级的丫头,春燕好象没有什么太过分的地方,在第五十九回里因为婆子许多嫩柳和许多鲜花,打了春燕,而她娘来了,又大骂了春燕一通,还让袭人救她,说自己娘打她,于是引起了一场风波,但跟老娘闹矛盾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也不至于到了非要将其赶走的地部,如果王夫人非要较真,那这应该算是春燕的罪状,感觉《红楼梦》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小的冲突都要秋后算账的。
  佳蕙的戏很少,而且根本没有什么打架吵嘴之事,除了她跟红玉关系不错以外,晴雯撕扇子以后,她还得去收拾,感觉没有被赶走的理由。蝉姐儿好象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不良表现,也许她跟佳蕙这二位的故事被删去了。而相比之下莲花儿就有问题了,就是她帮着司棋去砸厨房的,所以应该说罪过很大,无论如何也会被赶出去的。我个人有一种感觉,这四个级别很低的丫头很有可能象征着明末对大明有害的四种势力,这需要详细分析了,应该问题不大,但研究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实在证据太少,容易被诟病,所以我也就抛砖引玉一下。
  宝玉跟王夫人提到自己想放人的时候只说出了这几个,王夫人没过脑子,而且这几个中正好也有她想赶的人,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没想这回被宝玉给耍了,于是他一口气将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一起放了出去。我感觉宝玉在第八十一回里的表现相当另类,做事果敢,脑子灵活,变得很圆滑,而且心很狠。他可以果断赶走所以丫头,还在王夫人那里斗心眼儿,之后又换了副面孔装成了刘姥姥的样子给袭人说媒,真是有勇有谋、让人刮目相看!
  宝玉这样处理的目的还因为这几个上等的丫头都是钗党,都象征着满清,所以一定要处理掉,以解作者心中之恨,也是清初文人意淫之举,而且也只能偷偷的意淫。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而宝玉还提到了贾家“日渐穷蹇”,这一点早让人感觉到了。在第二回里冷子兴先是提到这个问题: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然而我们并没有立刻从书中看到这一点,而是感受到了元妃省亲时贾家挥金如土的场面,让人羡慕不已,只是到了后来,我们才慢慢感受到贾家内部危机不断。在第五十三回里,贾珍当着乌进孝的面点评过荣国府的财政情况:
  “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在第五十五回里,凤姐也为贾府的财政发愁:
  “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凤姐还时不时去当东西,而后来居然闹到了凤姐和贾琏让鸳鸯帮着去偷贾母的财产的程度,真是夸张呀!而且因为天灾,贾家连吃碗白米饭都开始算计了,真是开始出现末世之相了!而到了第八十一回里,宝玉直接点明了这一点,也是前面一层层不断铺垫的必然结果,给人感觉并不是很突兀。也是在暗示明末的时候国家财政出了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民变四起,天下大乱。
  然而作者并没有站在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其实明朝末年财政问题除了是几十年不断的天灾以外,还有就是江南地区抵制交税的结果,总之明亡真是天意,天灾加人祸,是自己内部先乱了,正所谓“乱军引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反思的力度有一定的历史狭隘性。
  (81回原文)黛玉远远看见王夫人同宝玉站在花丛边说着什么,自己转身也回潇湘馆去。刚吃完饭,出了一身虚汗,又咳嗽了几声。一阵冷风吹来,顿觉浑身发凉,又看了看园中的秋色,比以往愈发萧索凄冷。低头正走着,见紫鹃赶来,将件家常衣裳往他身上披,道:“姑娘也保重点身子要紧,天气越发转凉,还穿这么少。”黛玉笑道:“又多嘴多舌的,那里就冷死我了。”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一阵冷风吹来
  黛玉表现得很有意思,远远地看着宝玉跟王夫人说着什么,她当然不好意思过去,不知道是说明她有心计还是暗示她从小寄人篱下形成的性格,毕竟贾家不是她的本家。在前八十回中有好几次黛玉偷偷在远处看的描写,而且都是在看宝玉那边,比如宝玉挨打后,在第三十五回一开始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睛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少顷,只见宝钗薛姨妈等也进入去了。忽见紫鹃从背后走来,说道:“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
  所以从第八十一回这段来看,黛玉再次这样远远地偷偷看,也符合她小性的习惯,而且偷看之后,都是紫鹃来提醒黛玉别冷着,真是巧呀!她一心想嫁宝玉,所以王夫人她也得罪不起。但从王夫人赶走晴雯的角度来看,她还是不喜欢黛玉的,毕竟黛玉性格不招人喜欢,宝玉为了她砸过玉,发过神经,本来就很疯疯傻傻的人变得更呆傻了,所以做为宝玉的母亲看在眼里,恨在心中。而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肯定对王夫人的态度心知肚明,所以努力在王夫人面前不惹事,以求自保,她不会象宝钗那样昧着良心去讨好王夫人,也是她性格所致。本来人们相信爱情可以改变一切,可在黛玉身上确没有发生,她性格变化不大,这也意味着作者重点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影射历史中崇祯的特殊性格。
  好在黛玉的性格会随着情绪的变好而变好,在第八十一回这个时候这里没有宝钗在一旁搅合,所以她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感情起伏,而这一回宝钗没有出现也是合理的,因为在前面抄捡大观园之后宝钗马上搬了出去,所以她不会象以前那样随时都会现身大观园里。宝钗搬走一方面是因为园子里出了“绣春囊事件”,另一方面是她一直努力尝试想老牛吃嫩草将宝玉泡到手,可屡屡失败,所以很有错败感,感觉有些快绝望了,也说明在与黛玉的较量中甘败下锋。相比之下宝玉这个呆子居然认准了小性多疑的黛玉,宝姐姐哪儿不好呀?可能宝玉跟现代的男人一样不喜欢女人发胖。
  刚才这段描写黛玉的内容中,更是强调了天气越来越冷,这跟第八十一回前面几次提到的天气越来越凉一脉相承,而且还在黛玉身上进行了重点描写,为什么呢?因为黛玉之死与“冷”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完全来自于“五行”之说。我们都知道满清以前被称为“后金”,之前与大明几次交锋都是败多胜少,而有高人指点说大明“五行”属火,因为朱明是指红色,“五行”中火就属红色,而“火克金”,这还了得?所以有人强烈建议把“后金”改成“满清”,因为名字里有水,而“五行”之中“水”克“火”,不就指把大明灭了吗?现在我们知道这个还灵验了,满清最终还真的夺取了大明的天下,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对此深信不疑,也许真是命中注定大明有些一劫,于是作者不厌其烦地分别用“金”和“火”来影射满清,而“五行”中“金”和“水”分别又对应着四季中的“秋”与“冬”,都是指寒冷,巧的是满清发源于东北,是极寒之地,所以作者就将这些暗示多次用在书中,可以说使用得非常巧妙,也非常应景,使书中表面的故事和影射的历史结合得水乳交融。
  而黛玉影射着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名字中有“木”,所以黛玉要自称是“草木之人”,她总是咳嗽,“五行”之中肺对应的是“金”,所以黛玉的肺有毛病,就意味着满清在侵蚀大明的江山,这些我在前面都介绍了不少了。
  (81回原文)黛玉远远看见王夫人同宝玉站在花丛边说着什么,自己转身也回潇湘馆去。刚吃完饭,出了一身虚汗,又咳嗽了几声。一阵冷风吹来,顿觉浑身发凉,又看了看园中的秋色,比以往愈发萧索凄冷。一时回到潇湘馆,歪在炕上看了会书。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风吹吹就坏了的美人灯儿
  在第八十一回里凉气阵阵逼人,其中有这这样一段描写:
  一阵冷风吹来,顿觉浑身发凉,又看了看园中的秋色,比以往愈发萧索凄冷。
  我们看:这几句中又有秋,又有凉,又有风,都是满清将至的象征,作者真是煞费苦心了,第八十一回这样的描写实在是太多了,看得我们身上都直冒凉气,内心深处有不幸马上就要来临的感觉,自然环境和书中所影射的大环境居然能够如此巧妙地相结合,让人惊叹。而接下来紫鹃劝她保重身体,黛玉却顶嘴说:
  “又多嘴多舌的,那里就冷死我了。”
  这样的话我们似曾相识,黛玉在第八回也提到过,这句话真的不能轻易放过: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这样多次这一点强调绝不能孤立地看,而是对后回黛玉结局的影射,黛玉的不幸命运应该此冷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但黛玉就是黛玉,作者总要在合适的机会上努力展示一下她的个性,一方面要表现她喜欢抬杠,另一方面又有意告诉我们冷对于她的特殊含义。
  在第二十八回里,宝玉曾经介绍过黛玉的病症:
  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这里说得太明白了,将黛玉怕冷的情况交待得太明显了,看来作者为了暗示我们真是没少费心,可惜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就是没看懂过。
  在第五十二回里有一条批说提到说:
  “写黛玉弱症的是弱症”
  在第六十三回开夜宴的情节里,有这样一句:
  宝玉忙说:“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
  作者总是不失时机地介绍黛玉这个特点,也就是说黛玉怕冷是个天性,也同时很有象征意义,证明大明对满清的恐惧,而书中还有一些地方从别人口中说出黛玉骨子里是怕冷的,在第五十五回里凤姐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
  黛玉体弱,而且弱不禁风,这个“风”自然是指“清风不识字”的风,所以肯定是在影射满清,所以作者的这些“假语村言”说得非常巧妙,我们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才对。而另一处出现在第六十五回里,是兴儿与尤二姐和尤三姐说的:
  “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这个同样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作者在书中多处暗示黛玉怕风、怕冷的这一点,把明亡的根本原因多次交待给读者了,可惜的是真是几乎没有人能看出来。而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的那句有名的诗:
  冷月葬花魂
  这与现在这些描写冷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作者心思缜密,创作思路始终如一,对黛玉的结局早就预谋好了。而在“程高本”里被篡改成“冷月葬诗魂”,一下子味道就完全变了,这也是高鄂等人妄图改掉反清含义的具体体现。
  这些黛玉与冷的描写,都应该是说黛玉死后,天下将一片寒冷,意味着成了满清的天下了,所最后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什么是白茫茫呢?应该是大雪的象征,一方面是指很冷,另一方面是“五行”中的金对应“五色”中的“白”,所以宝钗才姓薛,谐音“丰年好大雪”的雪字。而宝钗象征着满清,所以她才吃“冷香丸”,那被称为“冷美人”,才住在“雪洞”一样的房间里,总之每次把这些串起来想总让人佩服作者的巧思,所以说在第八十一回里再次强调黛玉怕冷这一点也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
  既然贾家的结局是家败得极其惨烈,是悲惨的白茫茫的雪景,那这样的情景自然是从天慢慢开始变冷开始的,一点点变成寒冬,最后晴转阴,最后下雪,所以这一点里多次强调天气变凉是重要的时间进度的暗示。
  (81回原文)一时回到潇湘馆,歪在炕上看了会书。至黄昏时分,只见绮霰眼泪汪汪进来。紫鹃迎了出去,约摸过了一顿饭工夫紫鹃才回来,眼圈红红的。黛玉诧异问他道:“他来又是为什么事?”紫鹃道:“宝二爷已将春燕他们放出去了,连怡红院也不留下一个。绮霰与我好了一场,同我道别,明日就和袭人、麝月、秋纹、碧痕回家去了。”黛玉呆了半天道:“去了也好,宝玉怕太太为难他们,不如明儿你同雪雁几个也走罢,我也学学宝玉撵人。”紫鹃没好气笑道:“姑娘真会开玩笑,什么都学。”一转身出去了。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这段描写中黛玉听说宝玉放了怡红院的所有丫头,于是跟自己的丫头开了个玩笑,不过时机不太合适,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因此笑的。但也给人感觉黛玉实际上是个很开朗的人,这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动不动就发脾气的黛玉吗?其实除去因为跟宝钗争宝玉而经常闹闹小性以外,在其他的事情上黛玉还是很开朗的,在前八十回中也有很多地方体现出来了,在第三十七回里,大家为结海棠社做诗,要为自己取个别号,于是有这样一段: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
  这里黛玉巧用自己的学识调侃了一下探春的别号,好在探春性格也很开朗大度,所以反而搞得社里气氛非常活跃。再比如第四十一回里的母蝗虫一段情节,让人捧腹。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黛玉刁蛮的嘴,尤其是这样几句给人印象深刻:黛玉先是一通胡侃,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 然后居然对李纨反咬一口:
  (黛玉)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林黛玉早红了脸,拉着宝钗说:“咱们放他一年的假罢。”
  这个玩笑得太大了,黛玉并不象我们想得那样一贯小性,还有这么开朗的时候,而且这个笑玩开得非常巧妙。而在书中将这样的特点称为“刻薄”,这个“刻薄”并不是指说话非常较真、挑刺,就是指拿人开玩笑,书中也称为“打趣”。
  在第二十七回里,红玉是这样评价黛玉的:
  “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这个“刻薄”好象不光是开玩笑的意思,更有一些挤兑人的味道,但在黛玉身上应该这两种情况经常存在。在第二十回里,湘云把“二”说成“爱”,于是黛玉就拿她打趣: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从湘云的话中我们看到黛玉很喜欢“打趣”人,明显还是以开玩笑为主。但黛玉的这种玩笑也时常让人有时很没面子,主要是不分场合,有时也有故意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在第三十四回里有这样一段:
  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阴之下,问他那里去。薛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蒙侧批:自己眼肿为谁?偏是以此笑人。笑人世间人多犯此症。〗不知宝钗如何答对,且听下回分解。
  到了第三十五回一开始是这样说的:
  话说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黛玉的嘴太厉害了,搞得宝钗无言以对,开这样的玩笑有点过了,总会让被戏弄的人心理不舒服。而这次是因为黛玉遇到了情敌,所以才夹枪带棒的,一点不客气,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她喜欢开玩笑的风格。
  黛玉确实喜欢开玩笑,打趣人,经常人让面子上挂不住,下不来台,在第八回里,李嬷嬷劝宝玉不要喝酒,搞得宝玉很扫兴,于是黛玉说出来的话就很刁钻,让这个李嬷嬷很难受:
  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不光如此,在第三十一回里,晴雯、袭人和宝玉三个人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黛玉现身了,也开了玩笑,可说出来的话也让他们笑不出来:
  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的住你来说他。”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在这里黛玉将袭人和宝玉一起挖苦了,虽然是玩笑,但让人实在是不舒服。
  在第六十二回里黛玉在众人面前开的玩笑就有些过火了,连她自己都意识到了:
  众人越发笑起来,引的晴雯、小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说:“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笑道:“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
  而我们看在第八十一回这个玩笑中,黛玉还是秉承她一贯的刁蛮风格,似乎我们又看到了那个心情不错时的黛玉的风采。在第三十回之前,宝玉跟黛玉有打不完的架,吵不完的嘴,而原因就要就是“金玉良缘”。在第二十九回里两个人大大地打了一次,闹到宝玉要砸玉的境界,从此以后两个人再没有发生过矛盾,黛玉也不在那么小性,而是非常开朗,而两个人的爱情也似乎停滞不前,仿佛两个人非常满足与这样的状态。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似乎宝黛二人一直处于偷不着的最高境界之中,所以过得很开心,黛玉也经常开玩笑,可本回中这段黛玉的玩笑虽然开的不太是时候,但肯定是她后来一贯的风格,这跟后四十回续书中的黛玉没事就哭哭啼啼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由此看来,在第八十一回里黛玉再次开了个对景但又不合气氛的玩笑,让人感觉笑不出来,也正符合她一贯的性格,所以这是非常合理的,黛玉还是那个黛玉,她的精、气、神还在。
  (81回原文)且说宝玉白天放出春燕、佳蕙四个,夜里又同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说到二更,方洗漱罢各自睡了。晨晓天明,宝玉起来,叫他五人先在房内待着,自己胡乱吃点粥就出去了。又叫上茗烟拉了马,二人从后门出去了。行了一半里路,来到袭人家门口,叫茗烟下马去敲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