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我感觉蒋玉菡这个哥们也实在是没有脑子,宝玉在他的面前时时讲自己的丫头袭人温顺姣美,既然她这样好,宝玉干麻不自己留下来享用呢?女人跟其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就算宝玉跟蒋玉菡好到不能再好的程度,可两个人轮着上袭人也不太合适吧?
  蒋玉菡也够无耻的,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他却是朋友妻不客气,给了就要,而且还迫不急待的,跟八天没吃过饭的时候忽然见到了一只烧鸡似一样,于是来了个饿虎扑食,捡到宝玉的下剩儿,还开心的得要命,跟得了宝贝似的,这个表现比较奇怪。
  其实袭人离开宝玉在前八十回里早有伏笔,只是我们从来没在注意过,都当成了过场戏,当热闹看了。在第十九回里,袭人为了劝宝玉改掉坏毛病,就曾威胁要离开,如果我们仔细看,都不是虚言。
  宝玉听了,思忖半晌,乃说道:“依你说,你是去定了?”袭人道:“去定了。”宝玉听了,自思道:“谁知这样一个人,这样薄情无义。”
  大家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描写都是第八十一回的暗示,而且还变着花样地指明了袭人是“薄情无义”之人,而绝不是随便这么一实,这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接着还有,她跟宝玉约法三章,宝玉满口答应了,于是袭人说道:
  袭人笑道:“再也没有了。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宝玉笑道:“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袭人冷笑道:“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道理。纵坐了,也没甚趣。”
  袭人向宝玉提出了三个要求,还说如果都做到了,八人轿抬也不去,可宝玉根本就不听,依旧我行我宿的,从来就没有做到过,这样看来,八人轿抬袭人肯定就得去了。现在到好,在贾家呆得如此长远了,这回蒋玉菡真的拿八人轿来抬她了,还真有这个福气,也居然有了抬她的道理,这样的话她坐定了,也嫁定了,应了她的这些话,真是很有趣!作者居然心思如此缜密,这样的细节都提前这么久告诉我们了,佩服!
  试云雨花婢占先筹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这样看来袭人一女妻二夫这样的事根本不算什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里面又很有深意,要不作者干麻要这样写呢?袭人先是失身于宝玉,甚至很有可能是她主动勾引宝玉的,因为她跟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宝玉年纪很小,而她要大宝玉两岁,女孩儿成熟得又早,所以如果没有她的勾引和主动的配合,这个事很难搞定。所以在吴克岐的《犬窝谈红》里第六回的回目是:
  《试云雨花婢占先筹,认亲戚刘妪进荣府》
  也说明是袭人主动的结果,把先机给占了,之后她的地位马上就不一样了,所以大家可别小看云雨之情,正所谓“日久生情”,居然这样的事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这也让晴雯醋劲大发,在第三十一回里跟袭人无故吵了一架。本来这一回里晴雯是跟宝玉拌嘴,可听到袭人的用词把自己跟宝玉的关系说得很亲近,自然是有意炫耀自己跟宝玉有过云雨之情,所以才被袭人讽刺了一番,让袭人很没面子。
  而袭人被宝玉赶出了贾府以后,接下来就嫁给了另一个男人,至少可以表明她一女事二夫的不良品行,虽然在晚明的时期比较开朗,但女人要守妇道这个准则还是有的,就好象现在很多人开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但这个法规还是存在的。好在蒋玉菡没有主动来检查看她还是不是处女,不然就麻烦了。奇怪的是袭人跟宝玉这么久,两个人估计也没少同房,可居然没有怀孕,这个比较奇怪,其实书中几乎没听说有谁怀孕生子的,所以说我们根本不能把书中这些事太当真,毕竟这是一本象征性的小说,而不是写实,不然这样的事纠缠起来没完没了,永远也说不清楚,这也是把此书看成是“家事说”所解释不了的。
  我一直在强调的是袭人在全方位在影射宝钗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可以推断宝钗也应该有一女侍二夫的情况!也就是宝钗先是跟袭人一样费尽心机,甚至主动色诱,将宝玉好不容易搞到手了,但好景不常,宝玉从骨子里不喜欢宝钗,这在前八十回里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而袭人被宝玉撵走是在影射宝钗后回被宝玉抛弃,袭人很快另嫁他人也意味着宝钗被宝玉抛弃以后应该很快改嫁,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否则只能把袭人的故事孤立地看成一个普通的改嫁的情节。因为宝钗也比宝玉大两、三岁,宝玉离家出走的时候宝钗的年纪更得大了,错过了最佳的结婚年龄,于是宝钗到了“好知运败金无彩”的境界,成了没有人要的老女人,还是个二手货,可以说极为悲惨,所以一旦有机会泡到男人一定会努力抓住的,甚至可能不惜一切手段,什么下作的招数都使得出来,也就是说要比袭人做得更生猛、更夸张,这样看来宝钗的情况可能要更惨些,故事可能更雷人。第八十一回里袭人是宝玉把蒋玉菡送到她手里,而后回宝钗可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虽然宝钗长得不错,而且家庭条件也挺好,但她找老公一直是自己费尽心思倒追,这叫什么事道?我怎么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事呢?
  既然袭人在第五回判词前的画中被描写成“破席”,那宝钗呢?自然也是“破席”,甚至可能是“破鞋”,所以《红楼梦》中应该对宝钗是完全负面的态度,这根我们“红学家”费尽毕生经历研究出来的结果完全相反,让我们感觉这些专家真是可悲,是根本没有看清大方向的结果,只能把它当成一本天书了。

  
  不同“层级”之间的影射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我在前面多次介绍过,蒋玉菡这个角色是“宝玉之副”,也就是说他是在影射宝玉的,从全书的角度来看,他影射得非常全面,几乎他的地位应该与袭人影射宝钗一样。虽然宝玉还有别的“副”,但都没有蒋玉菡影射得彻底、全面,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不然推测出来的内容就会很不靠谱了。大家都知道书中有很多谐音,而蒋玉菡的谐音是“将玉含”,“将玉含”着出生的自然就是宝玉,所以蒋玉菡应该就是“宝玉之副”,是宝玉的影子。袭人嫁蒋玉菡,也就是“宝钗之副”嫁给了“宝玉之副”,因为这二位是同一个“层级”的,所以自然可以做正常的夫妻,不然的话袭人也只能做宝玉的妾,因为她毕竟要低一个“层级”。而袭人嫁蒋玉菡也就暗示宝钗以后要嫁给宝玉,于是两个“层级”非常完美地相互影射,实在是太妙了!
  我们可以再回到我一直强调的三个“层级”的影射的故事中来,在最高一个“层级”,也就是真实的历史中来看,满清最后得到了汉人的江山,也就是意味着抢夺到了大明的皇权;而中间的一个“层级”来看,宝钗最后终于费尽机机地得到了象征玉玺和皇权的宝玉,两个人结婚成亲了;而最低的一个“层级”上来看,自然就是袭人嫁给了“宝玉之副”蒋玉菡。所以书中这三个“层级”错落有置,互相影响,但又独自发展,殊途同归,实在是绝了!有人说蒋玉菡谐音是将宝玉给装在了盒子里,而宝玉又象征着玉玺,所以蒋玉菡象征着装玉玺的盒子,这绝对是走火入魔的小儿看法。但蒋玉菡住的地方却应该有这层含意在里面,他住在“紫檀堡”,应该象征着玉玺存放的地方,所以后来宝玉也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
  相比较而言,中间这个“层级”中黛玉与宝钗争夺宝玉的故事顺序基本上与最高一个“层级”,也就是真实历史的顺序基本一致,所以非常容易能看出来,而最低一个“层级”,也就是袭人、晴雯、蒋玉菡这一层上,故事的顺序就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也正是作者一直所喜欢使用似与不似的类比手法,应该说非常有意思,如果三个层级几乎都一模一样,那就缺少乐趣了,也就没有什么可猜的了。
  我们再看袭人所在的这个层级,从小说一开始,宝玉就很快跟袭人“初试云雨情”了,这似乎可以与宝钗与宝玉结婚以后相类比,也就是说在这个“层级”上袭人与宝玉的关系大大地提前了,穿越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袭人才加大火力劝宝玉改掉一些毛病,动不动就教育宝玉这不是做那不要做的,其实这都是象征着宝玉与宝钗婚后,宝钗对宝玉的不断劝戒。在第二十一回里有一条批语透露在八十回以后有一回的回目是: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这个回目非常有名,而且我们从中会体会到宝钗之劝与袭人大不一样,因为宝钗很有才,懂得很多,博学多知的,所以她如果要“借词含讽谏”,肯定是引经据典,道理深刻,内容丰富。而宝玉从来不好好学习,比宝钗差远了,所以肯定说不过她,甘窝囊受气,所以这也应该是宝玉后来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
  而在袭人所在的这个“层级”中,晴雯是在影射黛玉,而她却是在与象征婚后的宝钗进行较量,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不然就只能当成简单的表面故事来看了。也就是说作者的思路一点都不呆板,而是极为灵活,因为这样安排从表面的故事来看非常合理,但从隐写历史的角度又不是很象,可我们仔细推敲会发现这样处理可以融入更多的伏笔信息,让袭人充分地影射婚后宝钗对宝玉的劝戒,所以这样更有发挥的余地。而也没有耽误袭人与晴雯之间的较量,但作者始终找借口不让袭人成为宝玉的妾,这都是有极为深刻的目的的。
  所以在第三个“层级”上大的故事脉络还是一致的,那就是象征满清的角色一直在努力坑害象征大明的角色,最后象征满清的取得了胜利,而象征大明的晴雯、黛玉先后纷纷死去。宝玉既然在第八十一回里抛弃了袭人,也意味着他会在后回同样抛弃了宝钗。也就是说在这个“层级”上需要影射的地方都影射到了,一点没有耽误。
  其实除了这三个“层级”之外,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地方也是在努力在影射书中的这一大的主题,但由于更是似象非象了,所以很不容易让人看出来。而在有的情节中甚至还出现了第四个“层级”,也是更低的一个“层级”,与上面的“层级”来比较就会发现更不象了,但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框架还是与上面的对得上的,也可以成为一些重要的伏笔,这让我们没有想到。
  再比如我提到过那个“茜香国女国王”就是在影射黛玉,这个应该从来没有人看出来过,但如果仔细体会的话就会发现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我会在一些文章中进行重点介绍。总之,作者的这个手法相当巧妙,也应该是自古以来没有人用过的,我们也是刚开始理解这样的手法,非常有趣,成为我们猜测书中谜团的一个重要的启发。
  (81回原文)袭人临走劝宝玉道:“临走也听我一句话,屋子里人若都逐完了,日后谁又来铺床叠被、端茶倒水?好歹留着麝月一个,不然太太又派别的人进来服侍,摸不着你的脾气,怎有熟惯的人好呢?”宝玉想想在理,因应允了。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而袭人出嫁之前跟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一个”,不然没有人照顾宝玉的生活那就麻烦了,她的这一句话很让人吃惊,因为彻底解释了困扰人们多年的一个谜,因为这一说法我们在前八十回的一条批语中看到过:
  〖蒙双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我们以前死活不明白袭人为什么会离开贾家,也根本没有想到袭人这么快就离开了,而且还是被赶走的,本来我们以为袭人离开是很靠后的时候才发生的呢。我们也一直想不明白宝玉身边为什么一个丫头都不留,以为是贾府穷到发不出工资了呢,现在看了这段情节,我们才恍然大悟!我相信三百多年来没有人能猜到的结果,这么合理,而且这么多合理的答案于一身,这个确实一般人很难做到。而袭人让宝玉留下麝月一个人的建议考虑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宝玉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现在全凭自己,自食其力,怎么可能受得了呢?而且换别人来侍候他他还得慢慢适应,很麻烦的,所以袭人这一句话也算是给麝月保住了饭碗。而我们从前八十回这条批语中也可以看到,麝月应该是在影射袭人,袭人是“宝钗之副”,而麝月算是“袭人之副”了,真是一环套一环,套了这么多,也说明袭人在书中的重要性。但我们从麝月的身上并没有看到什么不良的地方,她身上更多的是影射袭人身上的贤良,也就是会照顾人,非常体贴,工作也很负责。其实在第二十回的原文中也有这样的说法:
  宝玉笑问道:“你怎不同他们顽去?”麝月道:“没有钱。”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麝月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在作者的心理就是将麝月按袭人设计的,所以刚才那条批语才说:“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本来作者设计宝玉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抛弃宝钗和麝月离家出走,一个人四处流浪,悲惨之极,而作者往往将后来的这些情节改头换面在前面的故事中有所体现。在第八十一回宝玉将怡红院里所有丫头一起撵出去只剩下自己就是这目的,宝玉孤身一个人留在怡红院里自然就是在影射最后自己一个人在天地之间流浪。但这样的描写又不太合理,因为在第八十一回贾家这个时候虽然衰落了,但还没有彻底败亡,从表面故事来看还是个大家族,所以宝玉一个人住而没有人照顾这是不合理的,于是作者设计了让麝月来照顾他,也是有道理的。这也证明了以前宝玉屋中的丫头那么多,多到宝玉几乎认不过来的地部,而实际上都是人浮于事,人多不干活儿,以前那么多人要做的活儿,现在麝月一个人就能搞定了,看来大锅饭很坑人呀。
  而麝月后来一直在宝玉身边,在贾府亲眼目睹了贾家的灭亡,所以在第六十三回开夜宴的情节里,麝月有这样一段: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
  开到荼縻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 “咱们且喝酒。”
  这段描写影射的就是后面的情况,我在前面也介绍过,荼蘼是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
  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苏轼诗: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任拙斋的诗中写到:
  “一年春事到荼蘼。”
  王琪的诗中写到: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每一字句,都是这夏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而在《红楼梦》中的“开到荼縻花事了”自然是指贾家家败,诸芳已经尽之意,所以宝玉才如此愁眉的表情,实为大不吉也。
  而贾家家败、黛玉死了以后,宝钗借机将宝玉搞到手,象征着满清终于得到了汉人的皇权,而且宝玉后来弃宝钗而去,在前八十回有条批语中提致了这个时候麝月也在身边:
  〖庚双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所以这样看来麝月后来直到宝玉离家出走的时候应该成了宝玉的妾了,真的替代了袭人的位置。
  虽然宝玉将袭人赶走,但又为她找到了个好的归宿,让袭人格外满意,毕竟在贾家无论怎么混也是个妾,也是个奴才的命,现在跟同在第三个“层级”的蒋玉菡结婚,两个人门当户对,还成了主子奶奶,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后回在贾家遇难的时候才有机会帮助宝玉,也就是那条批语中提到的“花袭人有始有终”的本意,看来作者早有预谋,只是我们以前都猜偏了。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大毛二毛一块来 2014-12-16 10:27:18
  @V哥掰谎 2014-05-28 08:52:07.0
  是呀,能看懂的人非常不容易,因为人们只把它当成爱情小说,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内容。
  —————————————
  楼主批注的后二十八回真本在哪里可以看到
  -----------------------------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ook/yc/3007006.htm
  (81回原文)且说那日恰是迎娶吉时,蒋玉菡派来轿子迎娶袭人,一应大小全是按照娶正房的规矩。一进了山庄,丫头仆妇都称袭人为奶奶。蒋玉菡极尽柔情曲意承顺,夕间开箱子,不经意从袭人陪嫁之物里找出一条猩红汗巾子,正是当初他赠与宝玉的,今日物遇旧主,又将宝玉赠他的松花绿的汗巾拿给袭人同看,袭人始信姻缘本是天定,安下心来同他过日子。从此袭人和蒋玉菡在紫檀堡夫唱妇随,倒也和美,正是: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无怪无责在今时,他年报答知始终。
  【批语:至“花袭人有始有终”回,才知此回之妙,伏线千里。】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无心插柳成正房
  袭人作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正而八经地嫁了人,而且还成了人的正房方子奶奶,本来她一直以为是自己是做姨娘的命呢,这也是她一直以来最高的理想。在第四十六回“鸳鸯誓绝鸳鸯偶”的故事中,袭人和平儿拿鸳鸯开玩笑,没想到鸳鸯急了,说了这样一段话来挤兑二人:
  鸳鸯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因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现在看来鸳鸯全说错了,这回袭人无心插柳成了人家的正房,而后来平儿也被扶了正,这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为了做宝玉的姨娘,袭人奋不顾身,英勇撕杀,可以说豁出去了,而且做到了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境界。也就是说袭人表面上看着很贤慧,可骨子里心可高了,为此她可以不择手段,阴险之极,这些也是我们从来不敢想象的。在第三十回里袭人被宝玉踢了一脚,居然吐血了,在第三十一回一开始,袭人很是伤心: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也就是说袭人骨子里是很想争这个姨娘的位置的,而且是为了“争荣夸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脸上和祖上都有光。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2014年十大作者,谢谢,作者: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然而没想到她做得太过了,一不留神害了人,也连自己一起害惨了。可宝玉居然为袭人找到蒋玉菡这样一个男人,而且一下子成了正房,主子奶奶,这她连想都没有想过,尤其她自己还是个失过身的人,这让她肯定大为意外,简直可以说是赚大发了!这也说明蒋玉菡严重缺少这方面的常识,也许他早猜到了宝玉肯定和她不干不净了,只不过他不在乎而已。
  而当袭人忽然发现当年宝玉用她的松花绿的汗巾送了人居然送的是蒋玉菡时,所以袭人很是感慨,开始信命,感觉是老天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其实这不是天命,而是作者的巧妙设计而已,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觉到这三个人的关系如此复杂混乱。在第二十八回里有一条批语也找到了这是个伏笔:
  〖靖藏八十回末附:玉兄生性之一,天真,颦又之知己,外无一玉兄人。思阻葬花吟之客,确是宝玉之化身,余幸甚几昨作口为针之人,幸甚。西暗于袭人腰,亦系伏之文,累又忘情之引口口是。〗
  这样看来这些确实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连批书人都看出来了。而对于袭人来说真是天降喜事,回过头来想想,真的成了宝玉的妾也没有什么好的,宝玉从来都不听自己的,而且还要时刻防着周边那么多的丫头盯着这个位置,就算自己不害别人,不定哪天就被别人害了,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尤其是脾气极厉害的晴雯更是虎视眈眈,让她实在是头疼。而且姨娘这个地位本来就不高,看看赵姨娘在贾府那样被人不耻的样子,她自然是知道的。但毕竟袭人是丫头,丫头的最高理想也就是当个姨娘这样了,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丝毫没有想到过自己可以成为主子奶奶。就算她没有被赶出来,贾家没有家败,那宝玉肯定会娶黛玉为妻的,到时候一个黛玉,一个晴雯,两个人同样的厉害,同样的刁蛮的嘴,加在一起可真够袭人呛的,得把她挤兑个半死不成!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2014年十大作者,每个IP每天可以投10票,谢谢,作者: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本来袭人这个角色是在百分之百地影射宝钗的,而且正因为一开始与宝玉初试了云雨之情,所以更多的影射的是宝玉与宝钗婚后的情景,这样一来她被赶走的情节就很容易安排出来了。而她被宝玉赶走是在影射后回宝玉抛弃宝钗出家的情节,然而作者并没有这样死板,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袭人这个角色,在后回又有重要的表现,而她跟蒋玉菡婚后的家,也就是这个“紫檀堡”将会成为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场所,在贾家家败、宝玉遇难以后,袭人大力帮助了宝玉,正所为“花袭人有始有终”,这在前八十回中是有批语提到过的。而且还有一条批语说得更明确了,出现在第二十八回里:
  〖庚辰: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
  也就是说后回宝玉有落难的时候,估计贾家已经家破人亡了,而宝玉更是走投无路,所以袭人和蒋玉菡收留了宝玉,看来这些内容作者早已经安排好了,不但批语中提到了,在第八十一回再次有批语提到,可见这一点给批书人的印象很深,也就是说袭人之嫁居然有两重意义,一个自然是在影射宝钗被弃,另一个就是暗伏之后有救助宝玉的情节,所以这一回的情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伏笔。这里的两句诗也说得非常有道理:
  无怪无责在今时,他年报答知始终
  所以我一直说判断一个本子是不是真本,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有没有非常巧妙合理的伏笔。因为作者是个“伏笔控”、“伏笔狂人”,几乎让人感觉处处有伏笔,时时有暗示,让人目不暇接,而这样的写法很少有人能学得会,尤其还需要跟整部书的大的框架和结构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事感觉除了作者自己也只有神仙可以做到了!到目前为止,那么多人续写过《红楼梦》,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做得到这一点的。
  袭人虽然酿成大错,被宝玉赶了出来,但宝玉并没有为难她,而且还为她找了个好老公,好的归宿,所以才有后来袭人因为感恩而报答他的事发生,也就是说这些都不是虚笔,都在后面有情节可以对应上的。
  袭人的故事暂时就告于段落了,而她的适应能力很强,短短几天之内就完全从一个男人那里投入到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所以说她实在是赚大了。她告密之事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损失,反而因祸得福,混得比那些被赶出去的丫头都好。从她影射宝钗的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满清运气特别好,意外得到了天下,于是从此开始吃香的喝辣的。而我们仅从表面的故事来看,袭人的这一系列情节也非常精彩,可惜的是第八十一回的内容一直没留下来。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2014年十大作者,每个IP每天可以投10票,谢谢,作者: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81回原文)且不提袭人在山庄如何遂心如意,只说自袭人、秋纹、碧痕、绮霰走后,怡红院里只有麝月一个人服侍宝玉。宝玉略感凄清,幸好有探春、湘云几个常和他解闷,故未觉寥落。却说王夫人得知袭人嫁与别人,颇感诧异,本有心思将袭人配与宝玉为妾,却被宝玉趁空放出另配,心内不免失落,但又想到袭人终究是个丫鬟,也就不再多挂虑了。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投十次票,换台机器或用手机又可以投十次: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措手不及的王夫人
  诺大一个怡红院现在只剩下宝玉和麝月两个人了,一下子变得如此冷清,换谁都会觉得很凄凉。想想之前是多么的排场,真是盛极一时,在第五回宝玉在秦可卿处睡午觉的时候,就有多少个丫头、婆子照顾他,还有四个大丫头在一旁看着他睡:
  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也就是说除了这四个,外面还有一堆人等着。而媚人从此再没有出场,很是奇怪,可能作者为她安排的故事被删除了。而宝玉上学还有陪着听课的,外出有几个小厮陪着。在二十四回里,红玉出场为宝玉倒茶,宝玉居然不认识她,宝玉以前也不认识四儿,可见当时照顾他的丫头得有多少?所以现在怡红院大散场一下子变得这样惨淡,确实让人伤心,这自然也是在暗示贾家的情况越来越不妙,也说明末的时候财政越来越吃紧,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来暗示宝玉后来孤独一个四处流浪的情况。现在宝玉还能留下一个丫头在身旁照顾自己,那后来没有人照顾的时候,那会惨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书中的情节往往有多重暗示,我们不能简单视之,要全方位地来分析。
  在前八十回中我们可以看到怡红院里的一帮女孩儿在一起光忙着争风吃醋了,居然还闹得你死我活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窝里斗,居然在怡红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现在到好,只留下麝月一个丫头,也没见耽误什么事,宝玉照样过得不错,所以都赶走了也好,省下费用不说,也少了不少是非。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投十次票,换台机器或用手机又可以投十次: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而怡红院的大乱、散场,以及宝玉的凄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笔,来暗伏后回贾家家败时的大乱,大散场,以及之后宝玉的凄凉,也就是说,第八十一回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小散场与大散场的转折、过度,并且还有交叉,从全书的框架上来看是很巧妙的,但从这一回具体的故事来看,尤其是一个细节上来看,多少有些不够充分,理论有些牵强,但也无妨大碍,毕竟从大的角度来看,还是很巧妙的,不知道作者后来没有进行精加工,第八十一回完全可以丰富写成两回。
  王夫人一直对袭人的印象非常好,在第三十六回里,王夫人、薛姨妈和凤姐三个人聊到袭人,这里面内容非常丰富:
  薛姨妈道:“早就该如此。模样儿自然不用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王夫人含泪说道:“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凤姐道:“既这么样,就开了脸,明放他在屋里岂不好?”王夫人道:“那就不好了,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纵有放纵的事,倒能听他的劝,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袭人既然是宝钗之副,所以薛姨妈自然要拼命说她好话,而她强调了袭人“刚硬要强”,这是指袭人为了争姨娘这位而努力的表现,也正是在第三十一回里提到她的“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自然也是指宝钗为了宝玉而不择手段。
  王夫人对袭的评价非常高,但也找了个理由不立刻让她转正成为妾,不然在第八十一回里宝玉就不太容易将她赶出去了。所以王夫人只好找了个折衷的方法,就是给她加工资,要重点培养她,可没想到宝玉耍了个花样把她一起放了出去,宝玉可真够鬼的!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他宣布要将所有人都放出去的第二天早上要急急忙忙地跑到花家为袭人做媒,估计是他生怕王夫人知道后反悔,然后将袭人找回来接着侍候宝玉,有这样的可能吗?当然有了,连麝月都能赶走以后再回来,更何况袭人呢?所以宝玉尽快嫁袭人,让生米煮成熟饭,打个王夫人措手不及,玩了个时间差,让老娘没有回旋的余地,要不说招可够狠的,也说明宝玉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这一回里表现得异常的冷静和理智,也意味着宝玉对袭人告密是多么的震怒。其实王夫人就此放弃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能找到个让自己放心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我相信如果不是袭人那边入了洞房,王夫人肯定派人把她追回来。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因此认为王夫人既然喜欢袭人,对晴雯那么狠,也就意味着她支持“金玉良缘”,就是说她喜欢宝钗而讨厌黛玉。如果从表面上来看确实应该是这样,毕竟袭人是在影射宝钗,而晴雯是在影射黛玉。而实际上我们还不能这样简单地看问题,因为王夫人身上有多重影射,也就是说为了设计怡红院的这场内乱而有意把王夫人的身份进行了一下调整。另外在不同“层级”之间人物的关系会根据故事所影射的具体情况有所改变,这一点一定要结合王夫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有专门的文章。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投十次票,电脑或用手机可以投十次: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同时我们要明白一些创作特点,有很多朋友喜欢找书人物的影射,想知道谁对应着什么样的历史人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明白一点:书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历史原型的,有的人物可能身上影射着几个历史原型,在一个时刻影射着一个人物,而换了一个场景又在影射另一个人物。而有的则可能是一个人物影射着一类人,不具体指某一个人,甚至还有些角色影射的根本就不是人,比如宝玉的原型就是“玉玺”,所以情况很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一一对应。这就好象是在演一场戏,一个演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换上一身装束演一个角色,一会儿可以再换一身装束演另一个,所以作者肯定是对戏曲的表现手法相当的熟悉,应该是借鉴了这其中的手法。我们在分析理解书中人物的时候也不能太死板,而是要机动灵活,更要站在一个高一些的纵览全局的角度来看,不然就很容易陷在一个很小的细节中跳不出来。
  毕竟这是隐写历史,还要保证书中表面故事的发展,所以难度还真是大。作者需要把表面的故事讲好,所以有的意思人物的影射很奇怪,甚至还有一种情况:历史上发生在一对夫妻身上的故事居然都放到了书中一个角色的身上,让人实在是看着头晕,如果我们不深刻领会这样的创作意图,那真的永远无法明白作者的目的。
  (81回原文)且说那回抄检大观园,查出司棋诸多信物,“什锦香袋”尤是疑案,皆说系司棋同潘又安幽约误失之物,司棋虽百般争辩,亦无人能信。王夫人令周瑞家的带走司棋去那边受罚。邢夫人暂将司棋关押守看,想着不过打一顿配人罢了。等中秋节诸事理清过后,便派了周瑞家的带几个婆子把司棋从下房里提出,带至议事厅审问。
  “绣春囊”到底应该是谁的?
  在前八十回里关于“绣春囊”的故事非常有名,而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本回里“绣春囊”被写作“十锦香袋”!这一点非常奇怪,虽然说这两种东西非常类似,都是春物,男女之间调情用的,但这么重要而又明显的物证居然忽然改了名字,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到底哪个是对的。
  一直以来大家对《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个本子争议很大,有关专家更是因为感觉此本要砸了他们的饭碗所以坚决避而不谈,或者最多借口此本中诗的平仄不对来否定,所以导致有不少人怀疑此本是伪造。我个人倾向于此本的框架是对的,但文字在现代人传抄的过程中被人有意篡改过,是为了太想让人相信此本是真本了,反而弄巧成拙,让人感觉又可笑、又遗憾,书中被篡改的证据很多,所以非常可惜。不过我觉得对于“绣春囊”这样尽人皆知的东西,如果真是有人要伪造一个本子,这样重要的地方不应该轻易改变,不然胆子就太了吧?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地方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在早本中“绣春囊”真的就叫“十锦香袋”,不知道哪个好事的清人给改了。
  而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引出过大麻烦,还让晴雯丢掉了性命,直接导致了怡红院的散场局面,让多少人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所以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真是罪大恶极!然而三百多年来人们认定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是司棋和表弟的,是不是这样呢?本回刚才这段文字里说“司棋虽百般争辩,亦无人能信”,说实在的,她这样坚决否定也实在不容易让人信服,因为她跟表弟潘佑安胡搞被人撞见和发现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这两件事前前后后发生得太巧了,时间离得也不远,让人不信都难。要知道第九个九回单元是从第七十三回开始的,而这一回一开始就出现了“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也就是说这个单元应该就是以此为线索,或者说这是小散场的根本原因,作者为此早有预谋的。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鸳鸯遇到司棋与表弟偷情是在第七十一回里,这前前后后一直到抄捡大观园有一段时间,可我们发现司棋因被鸳鸯撞见吓得生了病,表弟潘佑安也吓得逃跑了,可见当时的男女作风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事,然而这二位却没有因为丢了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而担心、害怕,也从来没听说他们说曾经回去找,要知道这可是会出人命的物证呀,他们居然不在乎,这是不是非常奇怪呢?这本身就说明这东西应该不是这两位野鸳鸯的。也就是说“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一案的背后元凶是司棋和潘佑安确实是不太合理,还真有可能他们二位是冤枉的。
  而在凤姐抄捡大观园的时候,从司棋那里抄出来的潘佑安给她的写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
  这里明明白说司棋自己做了两个香袋送给表弟的,而表弟收到以后,还返送一串香珠作为回赠。这封信也算是二人最为隐私的内容了,也并没有提到那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那这会不会是后来司棋自己做的春物要送给表弟的呢?恐怕不会,因为王夫人拿着“十锦香袋”或“绣春囊”找王熙凤兴师问罪的时候,王熙凤说过:
  “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
  这说明“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外面市面买的,试想司棋一个女流之辈好意思去外面市场上买这个吗?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应该是男的从外面买完了回来给女的看才对,可潘佑安的信中却没有提到,这么重要的东西两个人似乎也不是很在意,也不会去找,所以综合来看,司棋确实是被冤枉了,所以我们更好奇“十锦香袋”或“绣春囊”到底会是谁的呢?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在前八十回中并没有交待,也让人们误解了三百多年,都以为是司棋和她表弟的,然而大家却从来没有思考这其中的不合理性。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到底是被人无意中丢掉的呢?还是有意放在大观园里的呢?如果是无意中丢掉的,恐怕掉的人一定要回去找,可看样子根本没有人去找过。而且好象痴大姐拾到的地点也很奇怪,给人感觉不是那么难找,在第七十三回里是这样写的:
  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
  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傻大姐道:“我掏促织儿在山石上拣的。”
  似乎并不是掉到哪个石头缝里或在草丛,所以很容易看到,所以连傻子都能捡到。
  那会是宝玉无意中丢掉的吗?宝玉是个有时呆呆傻傻的人,他又是大观园中唯一居住的男性,而这样的春物也只有他可能从市面上买到或有人送给他,一般来说这样的东西是与自己亲密的女人分享的,可好象书中也没有暗示他给黛玉看呀?要知道宝玉连一个《西厢记》这样的黄书都要与黛玉分享,连“银样镴枪头”这样的词都敢教给黛玉,所以如果宝玉真的得了这样的淫秽之物,也多半会给黛玉看的。还有一种可能是宝玉拿来与袭人分享的,毕竟二人关系不一般,可能是想按着上面的造型学些花样什么的,但从前八十中似乎我们没有看到类似的暗示,而且从宝玉这段故事的前后来看也没有表现出他知道此物,也没有因为丢掉东西而感觉到紧张。不过在很早以前,宝钗的一段话似乎为“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事件提供了一个伏笔,这在第六十二回里:
  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宝玉忙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宝钗笑道:“小心没过逾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宝玉笑道:“原来姐姐也知道我们那边近日丢了东西?”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注销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皆因他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他明白了。若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他心里已有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你只听我说,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对第二个人讲。”
  看样子大观园里问题多多呀!
  
  宝钗这次也很奇怪,居然跟宝玉说这话不对第二个人讲,似乎是在跟宝玉说自己跟宝玉关系非常亲近。而宝钗在“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事件忽然匆匆搬走,这一点也有些古怪,一般人会认为宝姑娘早知道大观园会出事,所以现在真的出事了,开始抄捡大观园了,所以她就真的搬走了,这样自然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为的是避嫌,反而显得宝钗出污泥而不染的风范。但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好象没有这样避嫌的吧?要想避嫌应该主动要求来查自己,这样才能更让人感觉更清白,如果象她这样匆匆搬走了,反而让人感觉有些走得不清不白的。其实就算宝钗真的要求贾家来抄自己的蘅芜院人家也不会真抄的,凤姐不是说过宝钗是亲戚吗?怎么能抄亲戚家呢?可宝钗应该做个姿态呀,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既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坦荡,又表现自己与此无关,何苦非要在这个时候离开呢?也就是说宝钗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比较不同寻常,而且她这一去好象就再没回来住过,贾家的人怕她多心,还劝过她让她回来,可她就是不同意,还找了些比较牵强的借口,因为就算她家里有事,在第七十八回里她是这样说的:
  宝钗陪笑道:“我原要早出去的,只是姨娘有许多的大事,所以不便来说。可巧前日妈又不好了,家里两个靠得的女人也病着,我所以趁便出去了。姨娘今日既已知道了,我正好明讲出情理来,就从今日辞了好搬东西的。”
  可为什么她早不搬走晚不搬走,偏偏要选这个时间点上搬呢?所以这其中可能有问题,搞得贾家人也没有办法,只好随她去了。但估计大家没有人怀疑那个淫秽之物与宝钗有关吧?毕竟她也是个未婚女子,她怎么可能有呢?她也不可能自己亲自上街去买呀?
  如果“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不是无意被人丢掉的,而是有人故意放在大观园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想故意制造贾家的混乱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谁受益呢?无论这样做的初衷如何,在宝玉没有发现袭人告密的前提下,似乎是袭人受益最大,就算是她告密的事被宝玉发现,她被赶出了贾家,她的受益也最大,因为她因祸得福成了蒋玉菡的正妻。
  可这也似乎不象是袭人故意丢下的,因为她这样做的风险太大,而且这样做的时候她也无法预料王善保家的会在王夫人面前告倒晴雯,搞不好她也可能受到牵连而让人揭发出自己与宝玉初试云雨情之事,甚至有可能让人怀疑到宝玉与黛玉有不才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对袭人也没有什么好处呀?所以袭人虽然是此事件的受益者,但似乎可能性却不大。那就更奇怪了,因为除了宝玉,大观园中其他的女性大多未婚,不可能有这东西,李纨虽然是已婚,可又是寡妇,她们都没有可能。那回是谁的呢?难道还是下面的丫头婆子的?或者是宝玉的小厮买的无意中掉的?如果是这样,作者不会不给我们提供一些伏笔吧?再说小厮们不能随便轻易进园子里来的。总之这是个似乎永远无法解开的悬案,也难怪人们一直没猜出来呢,在没有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人们是不太好猜,也让我们感觉作者真是头脑复杂,不按常理出牌,居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如此复杂的疑案,所以搞得《红楼梦》不但是个爱情小说,也成了一部侦探小说了。
  要想彻底理解“十锦香袋”或“绣春囊”这一案件,我们还需要对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来分析,尤其是在三个“层级”的构架下来找对应才成,因为这不是孤立的,而这个事件肯定是在暗示后回的什么重要的情节。作者应该不会在前八十回里只暗示这一次,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其他类似的“层级”更低的或者小的暗示,我们就可以发现线索。也就是说“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事件本身也是一个象征性的伏笔,在后面会有答案的,而且在前八十回中也有两个地方进行了暗示,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只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出来过,我会有专门的文章进行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入的介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