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袭人总是不死心,找机会就变着花样地劝他,在第二十一回里,有这样一段说得也很清楚:
  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庚双夹:此是宝卿初试,已下渐成知已,盖宝卿从此心察得袭人果贤女子也。〗
  〖戚蒙庚双夹:今日“便在炕上坐了”,盖深取袭卿矣。二人文字,此回为始。详批于此,诸公请记之。〗
  这里写袭人在教育宝玉,而宝钗看到了以后对袭人的做法很欣赏,两个人居然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交集,这两条批语说得也很到位。
  相比较而言,黛玉和晴雯这对“主副”组合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作者在这两个人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坏脾气,所以她们两个之间别说关系密切了,没打起来已经是个奇迹了,就这样在第二十七回晴雯还一不留神的几句气话气得黛玉去葬花。袭人跟宝钗就不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宝钗跟袭人关系好的原因: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和目标,想合起伙来教育宝玉成为爱读书、爱学习,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里,作者用半回的文字来介绍袭人为了劝宝玉算是费尽了心思,可到了第二十四回里,宝玉的表现一下子就让袭人绝望了:
  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袭人抱了衣服出来,向宝玉道:“左劝也不改,右劝也不改,你到底是怎么样?你再这么着,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
  第二十一回的回目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这一看就能让人明白是在说袭人又在教育宝玉,结果宝玉还是不听,结果有了这样一段描写:
  原来袭人见他无晓夜和姊妹们厮闹,若直劝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料他不过半日片刻仍复好了。不想宝玉一日夜竟不回转,自己反不得主意,直一夜没好生睡得。
  为了宝玉学好,袭人真是呕心力血呀!不愧为“贤袭人”,结果她很快冲宝玉发了飙: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看来宝玉真是不可救药了,袭人可以说算是费尽心机地劝,感觉也快疯了。最让人意外的是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以后,袭人居然跟王夫人说了这样的话: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这也体现了袭人管宝玉一直劝诫宝玉而没有效果以后,她心中真实的想法,她早想打宝玉一顿了,只恨自己打不过他,这回贾政算是为袭人出了口恶气,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让她很解恨。不知道后回有没有宝钗想打宝玉的情节,按此推理,宝玉后来也没少受宝钗的精神折磨。接下来,袭人又对王夫人说道:
  “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
  袭人每天甚至每一时都在劝,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可真让人烦的!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没想到袭人此举确受到了王夫人的高度赞扬,很快得到加薪,还被提拔成“准姨娘”的地位,让她脱颖而出,傲视怡红院里诸丫头!但“准姨娘”也就是最后没有成为真正的姨娘,这个也应该是影射宝钗后来的婚姻结果。在前八十回中也就时不时地暗写了宝钗对宝玉的规劝,虽然不多,但我们也能感觉得到宝玉的态度。在第三十二回里,湘云叫宝玉多学一下“仕途经济的学问”,引得宝玉很生气,这段是这样描写的: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这些也都说明,宝钗跟袭人有类似的一个毛病,这也是为什么宝玉一直对宝钗生不了感情和欲望的原因。
  宝玉和宝钗结婚以后,宝钗以妻子的身份来劝宝玉读书就合理、合法了,于是她会加大力度、不择手段地劝导宝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取功名,以后好大搞世途经济的学问,两个人肯定是鸡同鸭讲,根本不是一路人。搞不好到时候宝钗与袭人一起天天在宝玉耳边劝诫,甚至还要限制他的自由,不让他出屋,只允许好好学学,拿出高考的架式来,所以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宝玉的苦衷,只是我们没有离家出走一、一去不归的勇气。
  在第十九回里有袭人有这样一段话:
  “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
  什么是“禄蠹”呢?是指窃食俸禄的蛀虫,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一心扎进仕途经济的并成为权位金钱奴隶的人,简单地说就是靠当官骗饭吃的人。表面上看这是宝玉不想读书而找的借口,但应该说这只是表面的上文章,这里面有一层非常深刻的含意。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作者为什么要在书中让宝玉这样不喜欢读书,还如此骂读书人呢?而且还要让宝钗这么酷爱劝他读书,从而导致两个人矛盾激化呢?其实这里面隐含着一断让人心碎的、而又曲折的历史,这就需要结果清初的大背景来分析了。
  原来明亡以后,有很多文人本着民族的利益,对满清充满了仇恨和鄙视,拒绝与满清合作,所谓的不“仕清”,比如顾炎武、王夫之、傅山、吕留良等人都是这样,顾炎武称:“绳刀俱在,勿速我死”。他痛斥那些投降清朝贵族的人是“狐鼠”,“是阉然媚于世者”,是民族败类!看来这些文人还是很有气节的。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襄也是个表现非常坚定的人,清兵平定全国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他,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的时候,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即使是这样也绝不仕清。他曾写到:
  “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坚定决心,很多文人将其看成是个名节的大问题。而冒襄晚年的这个悲惨的生活状态仿佛跟《红楼梦》第一回中一开篇自述里介绍的那位差不多: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
  这位的结果确实跟冒襄有几分相似。而在太虚幻境门口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于是我们可以猜测第一回的甄士隐家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在影射后来贾家的结局,而甄士隐的遭遇和宝玉后来也很象,或者说跟一些不仕清的文人也很类似,所以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而作为象征满清的宝钗来说,劝宝玉读书,自然就是希望天下读书的汉人与满清合作,为清廷服务,宝玉却强烈反对读书,本质上就是反对为满清卖命之意。于是我们再品味一下第三回中关于宝玉的《西江月》中的这几句: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表面是上在讽刺宝玉不学无术,后来混得很惨,而实际上是暗指天下的读书人即使挨饿受穷也不要为满清异族的国家卖命,也就是要做到“于国于家无望”,这个国指的自然满清的国,而不是明朝故国。作者的这一观点在宝玉身上体现得非常鲜明,也就是说宁可不要过好日子,不要富足的家庭,不要漂亮老婆,而去要饭,也不愿意听宝钗的话去读书。也就向冒襄这样的人学习,做到坚决不仕清!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