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那宝玉离家出走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弃而为僧哉”一直当和尚吗?那太可惜了吧?第三十一回的回目中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指明了这是一个八十回以后的伏笔,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在说宝玉与湘云应该在后回结合,并白头到老,而金麒麟为二人这段情缘牵了红线,这样看来“金玉良缘”非并指的是宝玉和宝钗,而是宝玉与湘云!而湘云也有“金”,难道她也象征满清吗?那问题就严重了,好在我找到了一个证据,在第二十九回里,第一次提到金麒麟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曾经有人发现书中两个金麒麟一个来自张道士,另一个来史湘云,张道士又是贾母丈夫出家的替身,而湘云的金麒麟很有可能是贾母年轻时所戴之物,后多半是传给了湘云,所以有人怀疑这是在影射贾母年轻的时候与张道士有过一腿!于是还进行了关于“贾母外遇”的研究,这应该是走火入魔的另一个例子,大家当笑话听就得了。
  这里提到的两个金麒麟居然是“赤金”的,作者故意用“红色”点缀了一下,估计是怕大家误解,所以看来这个“赤金”肯定与满清无关。如果宝玉后来出家一直到死,那就不可能与湘云结合了,所以说明宝玉出家是暂时的。在第九回里,袭人曾经这样劝过一次宝玉:
  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
  袭人有点“事儿妈”的感觉,喜欢唠唠叨叨的,可这里她一不留神又影射了一把宝钗,居然也在劝宝玉好好读书,而这里提到的“潦倒一辈子”应该是宝玉后回离开宝钗的后情况的伏笔,在第三回的《西江月》里不是也有一句:“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吗?看来这都是在暗示宝玉的最终贫困的结局。也就是说作者想告诉我们:即使“潦倒一辈子”也不能读书,不能仕清。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宝玉的结局应该有多重含义,从象征“传国玉玺”来说是作者希望满清后来失去了大明皇权;从不仕清的角度来说又影射着那些有骨气的明朝遗民,所以宝玉身上的象征意义随着故事的发展也会有所变化的,这一点以前确实让人没有想到。
  我们可以猜测宝玉与湘云后来在贫困、潦倒中相遇,结合,于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其实一些清代野史的笔记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所以可信度很高。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作者努力劝说汉人拒绝为满清卖命的作法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呀,而且还把不仕清这个意思拐弯抹角、偷偷摸摸地隐写在宝玉身上,让人难以看出来,感觉作者算是煞费苦心,花了那么大篇幅写了一本书,但却没有什么效果,实在是太失败了。
  关于袭人与宝钗的影射书中还有提示,在第二十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为我们提到了非常丰富的关于八十回以后的信息:
  〖庚双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写晴雯之疑忌,亦为下文跌扇角口等文伏脉,却又轻轻抹去。正见此时都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看到这里“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明明白白是说这二位有相同的个性,女人真的成了“夫子”就有些烦人了,她们也不考虑对宝玉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而只是一味地苦劝,居然不知道到宝玉进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其实她们两个人的影射相当彻底,甚至还包括她们不幸婚姻的结果。我们再看看第二十八回里,袭人未来的丈夫蒋玉菡的酒令是怎么说的: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我在前面说过,第二十八回中男士们的酒令里都说的是自己未来妻子的结局,而蒋玉菡的酒令自然是袭人后回命运的伏笔。我们从酒令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蒋玉菡后来是“丈夫一去不回归”,原来袭人也被自己的丈夫抛弃了!跟宝钗一样。
  而第二句:“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可知袭人被抛弃以后的悲惨处境,真是令人遗憾呀!蒋玉菡也不愧为“宝玉之副”,宝玉既然抛弃老婆,那我也抛弃,你抛弃了宝钗,那我就抛弃“宝钗之副”,一定要与宝玉保持高度一致,不然不就枉为“宝玉之副”了,居然影射得这么紧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这样看来蒋玉菡和袭人这一对夫妻的设置完完全全是在影射宝玉和宝钗,所以从这两对夫妻身上也让我们更深地领教了作者“主副”这种写法的奇妙之处,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分析书中其他类似的情况。
  那为什么蒋玉菡也要离家出走呢?也许是后来袭人把管教宝玉那一套又用到了蒋玉菡身上,习惯成自然,成职业病了,那她被抛弃可就是自找的了。在第五回袭人的判词前写着这样几句: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既然这里说袭人是“破席”,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也许是指她人品差,也许是指她的结局悲惨。她是够倒霉的,前后被宝玉和蒋玉菡两个男人抛弃,点儿背到了极点,果然是“枉自温柔和顺”。
  那袭人的戏这么丰富,她到底象征着谁呢?一般来讲跟宝玉关系极其密切的人都有可能影射的是个历史上很有权势的人,毕竟是因为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而且袭人还与宝玉“初试云雨情”,那她肯定不一般。有人认为袭人的名字可以拆成“龙衣人”,也就是说袭人应该是影射一个皇帝,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样拆字太差强人意了,我认为袭人在书中只是为了影射宝钗而存在的,她并没有影射历史上某一个具体的人物,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里,都找不到一个对应上的历史人物。“初试云雨情”的情节也只是为了影射宝钗与宝玉后来的故事,所以不用费心再找袭人代表的历史原型的身份了,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人物影射不要太机械,应该从这个人的本质入手而不是简单地拆字,否则得出的结论就会很无喱头的。
  而对于宝钗的原型,我觉得也不要太盲目确定为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我个人感觉她整体上来看象征着满清,也有不少皇太极的影子,但她不等于皇太极,而是以影射满清为主。关于这一点,我后面还有更深刻的介绍。
  宝钗为了跟黛玉抢宝玉,动了很多心思,使用了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有很多情节里都可以发掘出来。按照“主副”影射的关系,这样的事也应该在袭人身上有所体现,也就是说袭人很有可能也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这个推理应该是合理的。袭人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身上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但与宝钗影射,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情节也是八十回以后文字被删除的重要因素之一。
  袭人与宝钗之间的影射还有很多,我在后面的文章里会更精彩的分析,我相信到时候大家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感受,宝钗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想认清她,也还需要写好多文章。在前面的几篇文章里,我只用了一些大家熟悉的角度来解读的,以后我会以全新的角度切入,并结合一些书中的情节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讲述,相信大家会耳目一新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第十六章 “冷香丸”与蘅芜苑
  袭人身上的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在影射宝钗,除了她被宝玉踢了一脚这个情节以外。前面《“钗副”袭人》一文中介绍了袭人影射宝钗的很多方面,但还远远没有说全。也许大家没有意识到“袭人”这个名字也是大有文章,这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这应该也是在影射宝钗代表的原型的某种特质,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动了不少脑筋,而且应该说设计得相当巧妙,全书从头到尾一脉相承。所以在分析关于宝钗的问题的时候,不要孤立地进行解读,而是一定要先从袭人身上入手,用这个“钗副”作为一把钥匙,从而能够深入挖掘出宝钗身上很多奇特的地方,让我们的认识达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从袭人、宝钗、“冷香丸”、蘅苑苑以及其他几个角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没想到真的有了全新的发现,这一点让我非常兴奋,结果也相当令人感到震撼!我没有印象有人将如此多的点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所以非常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心得,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创作思路是那么地清晰、完整、连贯、神奇,实在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你看了前面我对宝钗的分析还有些将信将疑的话,那看完我这篇文章以后,我相信即使是那些“钗粉”们也肯定会放弃以前的想法。我还是先从袭人谈起,看看她的名字是如何揭露出宝钗身上一种可怕的本质的。
  关于袭人的内容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回里,这里提到了她前后有过两个名字,还简单提了一下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书中是这样进行描述的:
  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甲侧:奇名新名,必有所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这里提到了袭人的名字来自一首古诗,“花气袭人”是指散发着花的香气之意,也没有让人感觉有什么特别的,是个有些女人味的名字,只是这个名字的发音让人读起来怪怪的,这里还提到袭人本姓花,所以书中有时她也被人称作“花大姐”,后来又知道她有个哥哥叫“花自芳”,感觉这到挺象女人名字似的。然而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却很不简单,并不是因为来自古诗,而是因为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这里面应该就大有文章了!
  第二次提到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出现在第二十三回里,宝玉被父亲叫去训话,宝玉颤颤兢兢,如履薄冰,跟要上刑场一样,好在贾政这天心情还不错,态度还算和蔼,只是传达了元妃的旨意,让他和姐妹住到大观园里好好读书,不要淘气。这让宝玉实在没有想到,喜出望外,可贾政还是找茬儿教训了宝玉一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