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澳洲的土著,就比较惨了
或者原因是这样,毛利人面对的,
更多只是英国爱尔兰的农民渔民移民
  而澳洲人面对的,
  是英国人中最恶劣的一群,囚犯
  
  美国的独立战争成功了,
  这也结束了它作为英国囚犯流放地的历史
  英国人不得不物色一个新的地方,
  作为他们监禁罪犯的场所
  一个博物学家,皇家学会的约瑟夫爵士,
  想到了一个地方
  那就是他和库克船长一起去过的澳洲
  
  在库克船长登陆后的第十八年
  一个由11艘船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来到波特尼湾
  考察之后,菲利普总督觉得悉尼港更可取
  于是在悉尼登陆,并把这一天定为澳洲国庆日
  
  这支舰队有1500人,其中有736名是罪犯
  这一制度给澳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后来的八十年时光里,
  英国向澳洲运输了16万名囚犯
  囚犯初到时,
  澳洲还有三十万土著和托赖斯海峡海峡移民
  而此后发生的故事,就是澳洲版的东郭先生与狼
  
  当时的英国政府自然不会管这些囚犯的死活
  这些囚犯自然自耕自食
  当地的土著好心的帮助了他们,熟悉土地地形
  虽然是囚犯,
  却还是自视为文明人,看不起土著
  不同文化,宗教,生活习俗,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灭绝人性的杀戮
  土著人口从几十万萎缩到1911年的两万人
  当然后来慢慢也开始保护起来,现在又还原到四十万左右
  
  
  
  囚犯并不是澳洲白人的全部
  自由移民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
  麦卡瑟船长和他的老婆在这里一起培育了澳洲最早的螺角羊
  很快,他们的牧场羊群扩大到6000头
  澳洲的羊毛不仅足够自给,
  而且开始向英国出口
  为澳洲换回日用生活必须品
  
  到了1850年,澳洲的畜牧业已经非常发达
  羊只存栏总数达到了1800万头
  这占据了英国进口羊毛总量的一半
  悉尼和墨尔本,取代了德国的汉堡
  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地
  
  与此同时,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发现金矿
  于是大批来自美洲,欧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
  二十年间,澳洲的人口从40万人暴增到110万人
  对于普通的英国百姓来说
  澳洲是个开放,民主的“新世界”
  这里没有贵族和绝对的统治阶级
  只有人人平等的观念
  
  他们引起法国人的先进思想,遵守民主程序,推崇无记名投票法
  但是,这一切“美好”仅限于白人移民
  土著和亚洲人,还是被区别对待
  这时的欧洲移民人口达到了380万,半数居住在城市里
  有四分之三生在澳洲本土
  他们都是英国人,苏格兰人或爱尔兰人的后裔
  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高于在英国的亲戚
  
  从1900年到1914年,
  澳洲的农业和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大的进展
  不断移民来的英国人形成六个独立的殖民个体
  这个六个殖民区各自为政,各有货币
  1900年全民公投,
  大家一致认同建立一个单一的澳大利亚联邦
  于是在第二年的一月一日,六个殖民区统一成为联邦
  同时通过第一部宪法,
  殖民区从此变成了联邦下属的六个州
  
  而新西兰的情况和澳洲非常类似
  一样兴盛的畜牧业,羊毛奶制品,和丰富的矿产
  (题外话,号称新西兰水果之王的奇异果
  其实源自中国,一百年前一个新西兰的女校长来到湖北宜昌
  吃到了我们的猕猴桃,非常喜欢,就带回了种子回到新西兰
  当地的农民发现,这种植物非常好种植
  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并且投入精力改良
  一个叫Celeba的专家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培育出新品种猕猴桃
  它不像猕猴桃那么多细毛毛,而且顶部有个“鸟嘴”
  很像新西兰的国鸟kiwi bird
  于是他们给这个新果子取名kiwifruit;
  我们就直接音译了这两个名字,一个奇异鸟,一个奇异果
  严格的说,绿色的是标准的猕猴桃,带点黄色比较甜的,才是奇异果)
  
  再说回澳洲和新西兰
  远离本土的英国移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
  日子越来越富足
  而一场战争,很快来临
  
  第一次世界大战,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派出澳新联军
  他们中很多人还是把英国当成祖国,家乡
  不管是澳洲人还是新西兰人都踊跃参战
  澳洲不到300万的男性人口,就有40万人参战
  六万多人战死,更多的人受伤
  
  而新西兰,同样有成千上万的公民参加了战争
  新西兰是一战中按人口计算伤亡率最高的国家
  澳洲则是这次战争中伤亡率最高的国家
  
  澳新军团不过是五十万联军的一小部分
  而他们顽强敢斗,作风BH,常常被英国人派做先锋队
  因此伤亡率很高,
  可悲的是英国人还因此认为他们野蛮,缺乏军纪
  
  历史上留下他们最深的痕迹,是加里波利登陆
  这是一次惨痛的失败
  在土耳其的爱琴海湾的加里波利
  由于导航错误导致军团在原定地点1英里以北登陆
  军队没有看到预期中的海滩和缓坡,而是在陡峭的悬崖之下
  德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势
  发动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僵持作战八个月后,一万两千人阵亡在那里
  从此后每年的4月25日,就是“澳新军团纪念日”
  这是两国的共同假日,缅怀先人为国牺牲的精神
  历史四年的一战结束了
  而另一场战争正在酝酿发酵
  
  
  
  二战开始时,
  澳洲和新西兰已经是有独立主权的英联邦国家
  和加拿大不同,
  他们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和曾经的祖国站在一起
  向德国宣战
  
  这一次澳洲先后派出了近百万人口
  新西兰则是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里说说在亚洲战场的澳洲军队
  也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下,
  中国之外的鬼子兵
  
  1942年,鬼子在中国的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之前说过了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美国军人
  都不断的从中国西南运送物资补给
  于是鬼子打算从马来亚和印尼,
  夺取急需的橡胶,矿产和石油
  同时还要占领缅甸攻打印度,切断中国西南的公路
  从而彻底制服中国
  
  准备日久的鬼子兵很快消灭了英国在马来亚的大部分飞机。掌控了制空权
  远东地区仅有的两条英国战舰也被炸沉了
  在马来亚登陆的鬼子兵,快速南下到新加坡
  尽管有英国,印度,澳洲的一个师在抵抗
  可鬼子兵势如破竹,
  只用了50多天就推近了六百公里,包围了新加坡
  
  不过七天的猛攻,新加坡的形势已不可逆转
  英军统帅,一个挫人怕死佛中将决定投降
  一共十三万人放下武器
  正如丘吉尔所说,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和最惨痛的灾难”
  
  15000名澳洲军人有大半死在了日军的战俘营
  澳洲官方和平民都傻眼了
  没想过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家陆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号称东方堡垒的新加坡,就如此轻易的沦陷了
  (这下知道啥叫将熊熊一窝了吧)
  鬼子不惧死的精神,让西方人感到害怕
  似乎一夜之间,日本的海上和空中打击力量,都无比强大了
  而最糟糕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接着,
  近200驾鬼子灰机轰炸了澳洲北部的达尔文
  炸死243人,伤近400人
  这是历史上澳洲大陆第一次遭到轰炸
  澳洲人猛然发现,战争原来迫在眉睫
  援助英国的澳洲,自己也需要援助了
  英国早已无力他顾
  澳洲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又在帮助英国作战
  第六,七,九师在中东战场
  第八师在新加坡全军覆没
  空军在英国本土,大部分军舰在地中海
  澳洲本土可以说一片空虚
  
  急红了眼的澳洲总理向丘吉尔要求抽回澳洲军队保卫自己的国家
  丘吉尔则一次次的保证,
  英军会尽量增兵缅甸到达尔文的航线
  就是不接茬让澳洲撤兵
  在澳洲总理柯廷的不懈努力反复争取下
  丘吉尔同意撤回中东地区的第六,七师返回澳洲
  但第九师在英方强烈要求留在北非作战
  
  柯廷知道属于日不落帝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可以指望得上的是一个新兴的强大国家---美国
  于是他发表讲话,告诉英国
  我们不得不拜托由于英国传统关系而带来的一切伤痛
  我们知道他们的困难,
  但是我们知道分散力量的危险
  舍弃了澳大利亚的英国还是可以坚持下去,
  而我们只有靠自己才能不让澳大利亚沦陷
  我们将用全力构筑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战略
  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那一刻开始,日不落帝国的余晖消失
  美利坚合众国的光芒出现
  
  
  澳洲的亲美,也正是美国人所愿
  被偷袭珍珠港的美国人正被鬼子兵搞得头晕脑胀丢了菲律宾
  他们需要一个西太平洋基地,来对日本发起攻击
  没多久,麦克阿瑟来到澳大利亚
  他的到达得到了英雄凯旋一样的热烈欢迎
  
  其实此刻的麦克阿瑟才丢了菲律宾,标准的败军之将
  但澳大利亚人把他当做美国支援澳洲的象征
  麦克阿瑟没有辜负澳大利亚人的期待
  很快在墨尔本建立了他的最高司令部
  而澳大利亚军队的最高指挥不莱梅将军也从中东回来
  一时之间,澳大利亚聚集了美国,澳洲,新西兰,荷兰的军队
  安心的澳大利亚民众不再恐慌开始投入战时后勤基地工作
  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抗日太平洋战线形成
  
  关于和美军合作的战役,
  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只说一场澳军单独对抗日军的战役,可可达战役
  
  可可达小道,在新几内亚的北海岸
  一万三千多鬼子兵在这里登陆,
  以六千人的兵力沿着崎岖的近两百公里长的可可达小道翻越两千多米的群山
  远攻南海岸的莫斯比港口
  鬼子兵企图重演穿越马来亚半岛拿下新加坡那一幕
  可他们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他们面对的,是澳大利亚人,而不是英国人
  澳大利亚人的顽强,是英军的N次方
  
  这场战役打了五个月时间
  没有空军,没有坦克大炮
  只有步兵最残酷的厮杀
  除了意志和坚韧
  没有更好的武器
  了解鬼子兵残忍的澳大利亚军人,也学会了残忍
  对着伤兵开枪,因为伤兵有一口气还是要战斗
  对着尸体也会开枪,因为可能是装死
  澳大利亚人宁愿死也不愿投降,因为投降等于自杀
  这场战役被称为“死亡山谷的杀戮”
  
  与此相比,欧洲战场都显得太绅士了
  因为那里只要投降意味着命保住了
  这场战役日军兵力虽然六倍于澳军
  但是他们失败了,
  不怕死的鬼子兵终于也遭遇了一次不要命的澳洲人
  这一次,澳洲人以少胜多虽然打得惨烈,却也赢得精彩
  二战结束后,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不约而同慢慢靠近美国
  而疏远了曾经的宗主国,大英帝国
  (今天的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在鼓捣废除女王。。。。)
  
  
  
  战后,有着丰富资源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很快
  一方面,有着庞大的英联邦市场,
  一方面和美国眉来眼去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和加拿大一样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而另一场战事的发生,深深的影响了美澳关系
  那就是越战
  
  当美国出兵越南的时候,作为曾经的盟友
  澳大利亚人决定支持美国派出了一个营的步兵
  此后不断的增加,
  两年的时间,队伍扩充到8000多人
  这时的美国,除了澳洲人和南棒子,
  再也没有抗美援朝时的声势
  
  要说澳洲军人还真是比美军善战
  有一次澳军一个连队(有108人)中了埋伏
  被两千越南军人四面包围
  澳军只能就地死守,打退越军多次冲锋
  直到澳军援军到来,越军撤退
  清点人数,才知道澳军战死17人,伤19人
  而越军留下了245具尸体
  
  占了优势的美军澳军没有机会快速结束战斗
  而是越打敌人越多
  战事完全没有平息的迹象
  打累了的澳军试图争取民意
  给老百姓看病,盖被毁的房子
  给小孩子糖果,照顾孤儿
  可这一点点效果根本与局势无补
  
  事实上,战争一开始就有澳大利亚人反对参战
  而这种反战的声音,
  在战争结束遥遥无期的前景下越来越大
  反对越战的人数,一步步上升,
  各种反战组织也一个一个的成立
  直到1965年,
  一个叫克拉克的外交部工作人员在报纸上发出这样的文章
  “西方赢不了越南战争,除非把越南人杀光”
  在澳洲,他是第一个把越战本质挑明了说的人士
  
  反战的风潮从澳洲一直延伸到美国
  澳洲游行者有二十多万人,美国本土达到百万人
  1969年,尼克松宣布分阶段撤军
  体面的撤出,结果是战争越南化
  给武器你们自己打吧
  
  越战留给澳洲的,
  是接下来的十几万越南难民
  经过这一战
  澳大利亚人对美国人的行动
  也不再马首是瞻
  一个大国,始终要有自己独立的政策
  而不是跟从某个大国
  这才是大国的风范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烟消云散
  今天的英联邦正雄心勃勃要重塑辉煌
  英国打算每年拿出几千万乃至上亿英镑用于发展援助英联邦国家
  而对此发达国家表示不感冒,发展中国家表示欢迎
  看来,
  英国人的壮志雄心,要达成真的很难
  
  
  
  
  每次回顾二战的历史
  都觉得德国人实在是太强了
  拖着猪一样的盟友,连个北非都守不住
  被英军打得落荒而逃
  等隆美尔来了,马上把英国人解决掉,赶到了阿拉曼
  而且以少胜多,打得漂亮
  反观英国,如果不是外援不断
  恐怕早就和法国人一样,三岛沦陷
  德国人简直是单挑了整个欧洲乃至美洲
  (加拿大的人力物力金援不可小觑)
  盟友意呆利可以忽略不计
  想想就觉得这个民族太可怕
  或许真是压抑太久的爆发过度
  如不是该死的种族政策
  我都要三观不正了
  
  
  不过,英国人的软实力,也很强大
  保留了一个女王,
  给了英联邦一个所谓的共同“精神领袖”
  这才有了一战,二战,英国海外军团的不断支持
  英国人对海外殖民地的经营可谓不遗余力
  就是香港,那也是不断试探中作出的让步
  神马还主权,保留行政权
  神马共治一段时间再说
  。。。。
  同时还给香港公民办英国海外公民护照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简称BN(O))
  从1987年开始到1997年为止
  一共有340万香港公民成功登记转换取得BNO的身份
  TG为了让香港公民拿回特区护照全力以赴
  英国能111个国家免签
  香港特区护照134国免签
  凡事还是实力说话,到了2007年,
  这三百多万拿BNO护照的香港人
  就只剩下八十万不到了
  
  困了,睡去
  
  明天来闲话下戴高乐
  也是牛掰的不得了的人物,
  看看一个投降国是怎么混成了五大流氓之一
  ---
  
  安
  来报到
  
  
  @aijiaiyan 
  
  希望我怎样8台湾呢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还是独立成篇呢
  哎,8湾湾也是个添堵的活儿哪。。。
  
  
  @rugged 
  
  华人等级观念其实还是蛮重的
  这有点渗透到骨子里了
  一般情况下,
  很多人还不觉得自己有这样
  
  比如说吧,中国有句话,
  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表面上看,只是鼓励
  深一点想,
  为什么要是人上人呢,平等不可以吗?
  很多本身生活在底层很苦的人,
  奋斗的时候也是抱着出人头地的想法
  
  或许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
  只有解放后的短短几十年,
  真正实现过人人平等
  很多湾湾也说过了,TG官兵一致。。。
  现在肯定没有了
  从经济发展加速开始,
  就没有了那种真正的无歧视的平等
  
  
  
  
  
  湾湾的部分,越写越多,越拉越长
  明天再继续了,各位晚安(*^__^*)
  
  @雪歌ly 
  澳新兵团还是蛮BH的
  跟着英国人投降的那拨人太惨
  死的皮包骨似的,
  政府还不怎么敢说这事儿
  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现在的盟友,彬彬有礼的鬼子,曾经呲牙杀人的样子
  他们也搞河蟹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