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证据 #8: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
我们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是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大的跨越不同文化的研究,这个事实使我非常有信心的呈现出以下非同寻常的结论:
*濒死体验的中心内容是全世界都相同的:濒死体验不论是发生在印度的印度教徒,埃及的穆斯林,或是美国的基督教徒,所出现的核心环节,所包括的脱离身体体验,通道体验,感受到宁静,光亮的人物,生命回顾,不愿意返回,及濒死体验后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都是一致的。简短言之,濒死体验时所出现的经历,在所有的人身上,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都是非常相近的。
*先前存在的文化信仰对濒死体验的内容没有显著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具有相近的内容,不论濒死体验者居住国家的文化有何区别。这与我们第九章中所论述的非常年幼的孩子,年龄在五岁以下,相较于成人接受的文化影响更少,他们的濒死体验与年长的孩子和成人具有相同的内容。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所发生的濒死体验是不能够受到任何文化的影响,和受到他们生活中先前经历的影响。然而,在全身麻醉下的濒死体验基本上与其他的濒死体验完全一致,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论述的。
濒死体验者能够回忆濒死体验中的所有细节,甚至于几十年后依然保持一致,这种惊人的能力就是濒死体验的能量的见证。这是一种独特的和不同寻常状态下的感知。这是濒死体验者一生中最具有戏剧性,改变性的体验,不论他们居住在世界什么地方。
濒死体验经历中没有显著的区别,这个证据有可能在人类的关系中迈出一大步。这意味着在死亡的时刻,所有的人可能具有相类似的体验。我们可能因为语言和文化产生区别,但是我们可能具有如濒死体验这样具有戏剧性和转变性的类似的精神层次的体验,把全世界的人们联合在了一起。
在对各种文化的人们在濒死关头所经历的相类似的体验的认识,也许是用来了解不同文化,进行对话沟通的有用的工具。这是濒死体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层次的概念,能够帮助人类为世界和平而努力。濒死体验基本上是世界性相同的这个证据,可能是停止对不同之处的纠葛,而立足于相同之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十章 续1
史上最大的跨文化研究
若干年前,朱迪朗开始一项巨大的工程,把濒死体验网站上的调查翻译为英语外的语言。朱迪开始建立了一个语言翻译志愿者的网络,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有超过两百五十位翻译。这些志愿者翻译非英语的濒死体验,所有的翻译都会按照原始的语言和英语的翻译同时上传在网站上。志愿者也将濒死体验网站上的英文濒死体验,翻译为其他非英语的语言。这样做让双语的读者能够纠正任何可能出现的不准确的翻译。目前在濒死体验网站上,用非英语的语言所描述的案例已经超过两千例,这个数量还在逐步增加。
濒死体验网站的各个部分和濒死体验者的调查问卷已经被翻译成了超过二十多种语言。随着濒死体验网站调查问卷被翻译成这么多种语言,几乎所有世界上的濒死体验者都能够找到一份他们熟悉语言的濒死体验网站调查文卷。这使得濒死体验网站能够从全世界收集濒死体验经历,包括非英语的濒死体验。还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能够利用所有的濒死体验者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而直接比较如此众多的用英文分享的濒死体验和用其他语言所分享的濒死体验。这就是通过濒死体验网站的调查问卷的完成的。
对于濒死体验网站跨文化的研究,从英文为非主要语言的国家而来的濒死体验被分成两个研究部分。第一个研究群体包括七十九个濒死体验,用非英文的语言分享的,第二个研究群体包括英文为非主要语言的国家而来的二十六个濒死体验。濒死体验网站研究同时也关注了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第一个研究群落中的七十九个濒死体验者,来自于英文非主要语言的国家,他们的濒死体验使用是用非英语来分享的。与它进行比较的是五百八十三个濒死体验案例,用英文分享,来自于英文为主要语言的国家。
为了比较这两个群落的濒死体验,我使用了在第六章和第九章即全麻状态下的濒死体验和儿童中的濒死体验中所讨论过的方法。在研究濒死体验网站中跨文化的部分,我包括了所有的濒死体验,而并不考虑他们的濒死体验分值。我觉得这样更有理由,因为濒死体验评分分值并没有被非英语的和非西方的濒死体验所认证。这部分的研究仅包括公开在濒死体验网站上的经历。
结果:通过比较第一研究群体即非英语分享的濒死体验与英文分享的濒死体验,这两个群落中的所有三十三个濒死体验环节都被呈现出来。在比较的三十三个濒死体验环节中,十一个环节在两个群落中显示出具有统计上的出现频率区别,另外两个环节有不明显的统计区别。这个结果表明这两个群落的濒死体验者对关于濒死体验内容的三十三个问题的回答有模糊统计的区别。
结果令人惊讶和迷惑。这个结果是因为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濒死体验是非常不同的吗?或者是由于语言上的翻译造成了他们实际上是类似的内容,却因为翻译显示出不同的内容了?
在科学研究上,一旦令人迷惑的结果被发现,一般来说会更深入地寻求解释和答案。这正是我们对濒死体验网站跨文化研究所进行的。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非英语的濒死体验,一位资深的濒死体验研究志愿者,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份关于濒死体验网站上濒死体验内容的问卷产生了。第一个研究群落中的所有七十九个非英语的濒死体验被翻译成英语,并发布在濒死体验网站上。林完成了这非英文的七十九个濒死体验和相比较的所有五百八十三个英文的濒死体验的问卷。她的艰苦工作使我们能够更直接的比较非英文的濒死体验与英文的濒死体验的内容。
从两个群落中的十五个濒死体验环节的比较,只有两个濒死体验环节出现的百分比有统计上的区别。没有濒死体验环节出现的百分比有模糊统计上的区别。
林对两个群落的濒死体验内容重新进行审查,发现不同之处少于前一次对第一个研究群体的结果。这使我感觉到非英语的濒死体验者对濒死体验网站上的问卷问题相较于说英语的濒死体验者,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这个语言障碍是大部分,也许是全部的原因,造成了这两个群体对濒死体验网站调查问卷的回答有显著的区别。
很有可能濒死体验网站调查中的问题的某些语句和概念,如果进行调查的是非英语人士,会引起某些误解。比如,濒死体验网站调查包括以下的词汇和语句:“感官”,“非地球的”,和“和谐的或和宇宙相关联的”。这些词汇和语句并不是随意选择的。他们是从濒死体验评分问题中得来的,是英文的濒死体验调查被证实有效的问卷问题。然而,如果你不懂得英语的细微差别,很容易对这些字和词产生误解,或者翻译为与英文意思不同的词句。
为了帮助理解语言障碍可能会对濒死体验网站调查产生影响,濒死体验网站跨文化研究对第二个研究群落进行工作。第二个研究群落是由二十六个濒死体验构成,是在濒死体验网站上用英语分享,但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国家,英语并不是主要的语言。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群体,因为这些濒死体验者居住的国家有独特的文化,但是又能够足够的理解英语,因而能够分享他们的濒死体验,并完成非常复杂的英文调查问卷。与他相比较的是同样用于第一个研究群体中的五百八十三个濒死体验,这些濒死体验是用英文分享,来自于英文是主要语言的国家。和第一个研究群落一样,我依然对包含了濒死体验环节的三十三个濒死体验网站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了比较。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分研究的结果是,我差点从椅子上撒了下来。所有三十三个濒死体验的要素都出现在两个群落中。两个群落的濒死体验环节出现的百分比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濒死体验环节出现统计上明显的多或少的情况。只对一个问题的答案有明显差别的倾向。
结论: 濒死体验网站跨文化的濒死体验研究最符合逻辑的结论是,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内容是一致的。这种经历,不论是在英语和非英语国家,都包括有相同的濒死体验要素。这些要素的出现遵循相同的出现顺序。在阅读世界各地而来的濒死体验案例时,包括那些用英语分享,和翻译为英语,我都被他们惊奇的相似性所震惊。你可能注意到在前面的章节,很多濒死体验案例是来自于世界各地,而这些经历与其他的濒死体验是类似的。世界各地发生的濒死体验的濒死要素出现的频率可能有一些小小的不同,大部分是没有区别的。这是进一步强有力的证据,说明了濒死体验不是由于文化信仰,和以前的生活经历而造成的。濒死体验经历,用一个词来概括,是“真实”的!
@iyujian
楼主,感谢你的分享。
你讲的这些故事都很精彩,我非常喜欢看这些类型的故事。我自己也觉得吧,人类对于宇宙和对于自身的了解,其实见解不深,很多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都被披上了迷信的外衣,,,然而,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的认知和信念,总是在不断的被刷新和改变!,,,和楼主说说我自己的"怪事儿"吧。我从小到大,只要睡觉,很少不做梦的,然而,梦醒后大部分的梦,我都记不起来,,但是不久后(几天后、几月后、甚至半年之后),当我做一件事情,突然,脑袋里面灵光一闪,,马上反应过来,这事儿,我以前梦里出现过,也就是说,很多次,我正在经历的事,其实梦里早就梦见过了,,楼主,给帮忙解释一下,,,谢谢!!!困扰了我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梦连心理学家都衍生出那么多学派,楼主真的没什么研究心得。
只是看过些书,说人在做梦时候,身体放松,但是脑细胞依然在运转,潜意识会浮上来,所以会有梦。至于说后来在现实中印证了,有的所谓科学的解释就是说以前你曾接触过类似的景物,类似的环境,类似的心情,其实梦就是你存储的这些信息的反馈,但是你没有意识到。后来在现实中就会有成真。
对这种说法,我保留意见。前面说过做梦,后来在学校差点受到体育老师非礼的事情,本人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所以说做梦反应的是以前的强烈情绪,确实不存在。那个年龄的女孩子,成熟也比较晚,根本不懂男女情事,不可能是所谓的春梦。当时惊醒的时候,心跳得厉害,觉得好可怕。和后来发生时的感受一样。
有一种说法,睡眠过程我们会经过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阶段,其实就是等同于催眠状态。这时候很多潜意识就会出现,也许就是濒死体验时候,离开我们身体的那种意识(或者其他任何物质)。这种情况下,人会获知很多平时不能获知的知识,比如爱迪生就会利用这种状态来寻找发明的灵感,化学元素周期表也是门捷列夫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平时我们被俗事缠身,没有机会和这种意识沟通,所以在我们睡眠放松的时候,他会和我们交流。我以前讲的灵媒破案,就有人在梦中传递了信息,找到了凶手。我自己也做过很多次后来成真的梦。
不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什么,只要我们平时不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诚心地接受它,认真地倾听这种预示和交流,就都应该是有益于我们的生活或灵魂的。
再说几件奇怪的事情。
前面说过和我妹妹感情非常好,我们姐妹俩也有很多心灵感应的事情。
我高中毕业后,准备回老家一段时间。那时候我老爸已经走了,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是买不到回老家的火车票。一个同大院的男同学就大半夜去火车站帮我排队买票。第二天早上敲我们家的门,说买到当天十点多的票,他回家补觉去了,让我赶紧收拾东西开拔。
我妹妹那时候上高中住校,离家很远。那天早上突然心绪不宁,觉得我要走了。就赶快收拾书包回家。到家只看到我留的字条,还是没赶上。后来写信告诉我才知道的。
我一个人在老家住了一段时间,想家,想不通很多事,非常抑郁,就在那时候过生日有了轻生的念头。我妹妹一直牵挂着我,我们通信,但是我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她后来感觉特别不好,就催我老妈让我赶紧回来。我回北方以后,她无意中看到了我夹在书里的“遗书”,告诉我她就害怕再也见不到我了,所以每天催我老妈给我打电话,让我赶快回家。
她后来认识了一位男士,我虽然没有见过本人,却不知道为什么特别不喜欢他,每次听她说起,心里就很反感。他们交往了一段时间就分手了。后来证明这位男士人品有问题,照片被贴在了网上。我看了以后,和我想象中长得一模一样。
我老爸离开很久以后,我们开始通信,偶尔通话联络。那时候没有互联网,联系起来特别不方便。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要出车祸,会被车碰着。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了好长时间。后来一次他打电话时候说,那天骑自行车过马路,远远看着有车过来,觉得自己有时间穿过去,没想到车速非常快,马上就到了跟前。还好他比较机敏,跳下车就让到一边,自行车被压扁了,人倒是没事 。他一说完我就长吁了一口气,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这些事情也许是亲人之间过度的担心和牵挂,也许是灵魂的提醒,谁知道呢。
@宁当死面馒头 就是这本书。对不对不予评论,挺有意思的。
奇怪了,照片发不上来。《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李卫东著 副标题:发现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
@何不吃茶去 最近在看南怀瑾的《圆觉经略说》,仅看了前言部分就非常喜欢。
“……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发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好像和我的感受及世界观很有共鸣。
谢谢你的推荐和分享!
再试一次发照片
@千山云飞扬12-29 02:02
zhengli_99 今年是闰九月吧!
网上搜的中华少儿网说今年是闰八月,没敢信问问题的那种,找了固定网站的信息。但是中华农历网上说闰9月。后来我查了网上的农历,是闰9月。锵锵三人行里面说的闰8月,我就没多想。在海外久了根本不看农历,春节哪天也是有朋友问我上网查才知道。
多谢指正!
第十章 续2
需要的不仅仅是“是”和“否”
比较不同文化的濒死体验需要的不仅仅是统计。我们从已经看过的这本书里,发现濒死体验经常包括一种情绪,一种力量,一种深度,需要超越有限的问题来“理解”他们。对只需要“是”,“不确定”,或“否”这样简单回答的问题很明显不能公正的反映出这种体验。我相信要想真正理解濒死体验,必须去阅读他们。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认为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是相近的,而不是有明显区别的,阅读一些用非英语,后来被翻译成英语而进行分享的具有代表性的濒死体验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我发现他们与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所发生的濒死体验是很类似的。
意大利的艾丽莎因为濒死体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从悬崖上掉进峡谷里,她认为这是她的“重生”:
突然一下我从墙上滑了下去,然后周围都是黑暗,非常黑。我没有身体,我是非物质的……我忘记了我的身体。时间非常快,我的思维也非常快。我看到了自己两岁时候的样子,然后是四岁在大海上,等等。突然我的一生结束了,然后我看到了我可能的未来的三个部分。那一刻我非常难过,因为我已经死了,我知道的非常清楚,我想回去……慢慢地我看到光亮包围着我,本能地我知道那就是界限,通道,如果我穿过了它我就死了。我决定不越过它,因为我想继续活在世界上,享受里面的一切……我开始祈祷……突然它变得非常黑但是是另外一种黑,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然后我睁开我的眼睛,看到了蓝色的天,我惊喜若狂因为我又活了过来。我完全的改变了。
从哥伦比亚来的女性哈弗恩,因为濒死体验能够看到若干次她生命的回顾。这使她开始反思生命中什么是重要的:
在我右边的那个人,引领着我,停了下来,我看不到他的面孔,尽管我们在一个非常小的海滩上,后面有一座山,我的生命从开始一直到结束放映了若干次,第一次非常快,然后速度慢了下来。这种感觉非常奇妙,看到几乎已经被我完全忘记的生命中的很多场景,另外一些是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就好像在放映一部我自己演的电影一样。我清晰的理解并意识到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很多东西。我发现我是自愿的选择了一个身体,并且拥有这次生命的经历。我意识到我在忍受痛苦上浪费了时间,我应该做的是利用我的自由去选择真正的爱,而不是痛苦,这些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一切。
国内已经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了。
今年我第一次经历曾经朝夕相处亲人的离去,第一次在天涯发表人生感言,第一次网上直播翻译一本英文书,第一次感受到若比邻的温暖,第一次和这么多素未谋面的朋友交流如此之深的精神层面的感受……在此感谢我们生在这个无障碍即刻交流的年代,感谢生命中有你们的相伴,感谢你们无私的分享和支持,感谢对我那些贻笑大方的文字的宽容……
愿一切不幸,难过和伤心都留在过去的时间里,愿迎接我们的永远是光明和温暖。
祝愿楼里不论是露一小爪的,冒泡的,屏住呼吸潜水的……在新的一年里都幸福安康,团团圆圆,心想事成,前程似锦…………此处省略吉利话无数,各位请按需填写。
再次感谢朋友们!
第十章 续3
不同的解释
你可以看到,这些经历与内布拉斯加和纽约发生的濒死体验具有相同的要素。尽管可能有些许非常小的不同,实际上,当你看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就像向一个班里年幼的,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学生展示一张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的照片一样;有一些知道那是什么,有一些会认为这是还没有完工的建筑物,有些会认为这是一架航天飞机。所有的孩子们都在看相同的事物,他们只是根据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诠释和表达得不同罢了。
我们只需要阅读几个这样的案例就会意识到濒死体验所产生的能量是远远超越了语言。这里面有太多的实例,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内容,仅仅从世界各地来的充满改变力量的濒死体验就很容易写满一本书了。如果我只能选择一个案例包含了全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所传递的信息,那应该就是哈弗恩,从哥伦比亚来的女性,她的经历非常有代表性。她的经历使她能够多次回顾她的人生,好像“我是在看每一帧自己主演的电影。”
这个经历使哈弗恩完全地改变了,为她提供了超越地域和语言障碍的一种认识。以下是编辑过的她从光明所得到的智慧,还有她在完成濒死体验网站问卷这个问题的答案:“时至今日我所理解和记忆的是……”
*我们生活在“多重的单一体”或者“一个统一体”。换言之,我们的现实是“多重的统一体和统一体中的多重性。”
*我是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就是我,除了地球上外形的区别,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之外并没有上帝,然而,上帝就是一切而一切就是上帝的一部分,正如生活本身。
*一切都是生活本身必不可少的游戏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生活是被真正的爱包围的——无条件的和大一统的。
*一切都是经历,现在这个生命和下一次生命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一切都是上帝。
*死亡是时间的转化——是我们的思维概念诞生的又一个令人迷惑的产物。
*“我”包括“我们”。
*“造物主”在永恒的创造,其中一个创造物就是学习自觉地爱。通过绘画去学习绘画。
*有意识用爱去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的精髓。
在哈佛恩单子的最下面,她表达了我从很多濒死体验者中所看到和听到过的挫败感:“我学到了无数的知识,”她写道,“用文字表达非常困难,因为文字太局限了。”
也许这是另外一个真实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语言阻挡了表达。而是濒死体验经历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描述的。仅这一条就使它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
目前我们已经看过了全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经历。有一些濒死体验来自于非西方国家,他们的文化一般与英文为主的国家的文化是非常不同的。对从这些非西方国家而来的奇妙的濒死体验我们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第十章 续4
下面我们来看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经历。我认为的非西方国家包括不是由犹太人或者基督教徒为主要成员的国家和地区。生活在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相较于那些在西方国家的研究起来要更加困难。研究者在接触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者时遇到的是地域和语言双重的障碍。一些濒死体验者在用文字表述他们的经历时会遇到困难,语言的障碍可能会加大这样的问题。最后,生活在非西方国家的人们可能从未接触过濒死体验这个概念。他们可能经历了濒死体验,但是并不知道这种经历被称为濒死体验。对西方国家的公众而言,更容易听到关于濒死体验的信息,因为书籍和媒体几十年来对濒死体验进行了各方面的讨论。
对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早先的学术研究的了解表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在早期对濒死体验的研究中,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从研究很少量的濒死体验就得出结论的趋势。一些研究仅从少于五个案例就得出结论。事实上,有一些研究甚至试图仅从一例濒死体验研究就得出相关的结论!从少量的濒死体验案例得出结论,就好比仅对几个人进行新药品的测试;因此这样的研究所得出的有用信息是非常少的。多年以来,随着濒死体验研究的深入,这些早期的结论被发现很多都是不正确的。
在另外一些非西方濒死体验的研究中,有些案例并没有遇到危急生命的情况。更甚之的是,很多研究中的案例是非常明显的幻觉,并未在接近死亡时所发生的无意识的灵魂出窍经历,或者其他超自然的现象。一些研究对象像是处于发热的幻觉,比如说,由于高烧或者在这些国家非常普遍的传染疾病所引起的。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者可能会认为他们研究对象中所有的人是经历了危及生命的情况,实际上并非如此。同时,还有很多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案例中对濒死体验这个概念定义是非常不清楚的。
另外一些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研究使用的案例是他们国家很流行的出版物上的例子。这些濒死体验可能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所有的濒死体验经历。还有很多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研究依赖于第二手资料。这意味着研究者并没有直接和濒死体验者进行通话,而是与听说了这个濒死体验的人进行交流,这会引起对表述是否准确的顾虑。因为这个顾虑,濒死体验网站研究在做统计分析的时候,排除了所有第二手的濒死体验经历。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所有用英语出版的非西方的濒死体验案例必须经过翻译。这引起了另一个顾虑:翻译的精确度到底如何?一些非英语的文字和概念不能很好的翻译,语言的障碍掺杂着某些文化中对于死亡谈论的禁忌。从我们研究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中,我们已经看到语言的问题存在着多么大的障碍。
我可以继续不断地写下去,但是我的观点非常明确:很多对非西方濒死体验的先前的研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憾,会造成一个印象:非西方的濒死体验与西方的濒死体验是不同的。让我们来看一些非西方濒死体验的案例。
谷乐敦,一个土耳其的穆斯林教徒,当他的大脑右侧颞叶的动脉血管爆裂,他走上了一条通往天堂的旅程。以下是他的故事:
“我感到从我的床上升了起来,冲着非常白非常明亮的光走去。同时我看到了我的叔叔,一个月前他已经去世了。经过我的时候,他说到“还没到时间”。我很惊奇没有说一句话就听懂了他,但是我感到非常的宁静。过后一个女士走近了我。如果我现在看到她,我就会认出她来。她带我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地方,有山峦,然后说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我们去的地方非常漂亮,但是我跟她说这不是我生活的地方。然后我们就到了一个海滩,有一些小村庄,然后她又一次说这是我生活的地方,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我再次告诉她就不是我生活的地方。我们接连去了好几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她说我还没有做好留下来在这里生活的准备,然后问我关于我的生命记得什么。
阿尔及利亚的穆斯塔法十二岁的时候差点儿被溺亡:
我知道我溺水了,特别是我不停地喝进去海水。然后突然一下,我能够看到自己漂浮在水中,我感到异常的平静,身体和精神都极度放松。我能够看到这个身体,非常平静,慢慢地漂浮,并且看到他嘴里向外冒出的气泡。这个场景非常真实,但是又带着强烈的光亮。我能看到水下的一切,好像我带了一个潜水镜一样。我的视力将近三百度。好像离我的身体很近的距离,但是我能够看到身后发生了什么。我注意到很小的细节:鹅卵石是褐色的,就像房子的瓦片一样,还有浅色和带道道的鹅卵石,散落在海底,还有下面的海藻。剩下的都是沙子。还看到非常小,几乎是透明的鱼,就在水下游着,然后尾巴一甩就突然消失了。
看了上海跨年去世的名单,都那么年轻,好可惜啊!朋友们去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啊!尽量避免去太拥挤的地方!生命太脆弱了!
第十章 续5
卡罗来自沙地阿拉伯。她生产的时候遇到了难产。这个经历,她说到,帮助她意识到上帝是无所不在的,甚至存在于创造物质的最小的部分中。这是她的故事:
我看到身边有白色包围着我,就像眼前我正在写的这张白纸一样。就在同时我感觉到了神灵的存在,好像有人跟着我,向我解释心里的疑虑。没有通过语言,只是通过图像和心灵感应,因为我不记得听到有任何声音。但是我能够理解他说的每一个字每句话,它是如此的清楚和清晰,我不禁想到为什么以前我不明白,我的妈妈会非常高兴知道这些。我明白了所有发生的不论好坏,都是有目的的。
在濒死体验网站上,我们获得了很多医生和科学家亲身经历的濒死体验案例。这是一个这样的案例。沙哈尔医生是苏丹的医生,下面是她的经历:
第二天下午,我又感到了疼痛。我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就像生产的疼痛。然后我晕倒了。我的丈夫,他也是一个医生,迅速地拍我的脸。我马上醒了过来。他又马上把我送到医院。然后他们告诉我,胎儿从子宫中出来,输卵管破裂了,因此引起了大出血。他们做了紧急手术。手术后我告诉我的丈夫,第一次在家晕倒的时候我有非常棒的感受。我觉得我到了一个天气非常好的地方,有微风吹过。我感到那里……非常平静宁静,在我的生命中从来没有感受到过。我告诉他我和不认识的人说了很长时间,好像几个月的时间。我不记得我们谈论了什么,或者他们是谁,但是我记得和他们在一起我非常高兴,好像我们就坐在那里坐了几个月!当我的丈夫让我重新恢复了知觉,我感到非常生气和难过。回来以后,我觉得这个生命非常狭窄,肮脏,令人难以忍受。我想回到那里,永远留在那里。
楼主已经开始正常工作了。翻译的少了一些,不过聊胜于无吧。明天还要早起,祝大家节日愉快!祝楼主好梦连连!哈哈哈
第十章 续6
印度的西姆然因为公共汽车车祸中进入了非常严重的昏迷,同时头部受伤。对西姆然来说,他的濒死体验经历最有意义的部分如下:
然后一道明亮的光线出现了,一个男人轻柔的声音说道,“你将把一切都留在身后——你心爱的人,辛苦的奖励,钱,甚至你的衣服。你将空手随我而来。”这光也尽量给了我跟随它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濒死体验网站一部分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包括阿拉伯语,中文,印度尼西亚语,和其他的语言。这让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者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分享他们的濒死体验经历,并完成和其他世界各地的濒死体验者同样的调查问卷。
濒死体验网站对非西方濒死体验的研究是非常独特的。这个大型公开的研究包含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濒死体验的客观论述部分,仅包括医学认定的危及生命的情况,比较了非西方和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者对他们濒死体验内容的同样详细问题的答案。
十九个非西方的濒死体验者分享了他们的濒死体验经历,并完成了濒死体验网站的调查问卷。9例濒死体验是用英语分享的,另外10例用非英语分享。针对濒死体验环节的三十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比较了这些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和本章开始时所提及的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的濒死体验。
结果:所有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的环节都出现在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中。对三十三个濒死体验环节的研究,对五个问题的回答有统计上的区别,两个答案有边界的区别。三十三个问题中的二十六个,濒死体验环节在两个比较群落中出现的统计频率是一样的。
结论:所有出现在西方濒死体验中的环节也出现在非西方的濒死体验中。很多非西方的濒死体验经历的论述与典型的西方的濒死体验有着惊人的相似。最起码,可以总结为非西方的濒死体验与西方的濒死体验相近度超过了区别。重新回顾有一半的非西方的濒死体验研究是用非英语来分享的。在本章开始的时候,我们发现语言翻译的原因似乎成为从世界各地来的濒死体验内容显著区别的罪魁祸首——这些区别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一个对濒死体验网站研究的最好的解释是,非西方的濒死体验应该与西方的濒死体验是极度相似的。如果非西方和西方的濒死体验之间有任何区别,这种区别应该是非常微小不足为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