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解密的“余则成”档案:《祖国,请别叫我间谍》

  @bus515 1301楼 2014-06-04 16:34:00
  楼主这小说也不好写,都得真实,慢慢来吧,能写完最好

  -----------------------------
  尽可能写完,但这也是我心目中的完成,潜伏故事,哪儿有个完啊……主要突出真实,小说只是希望大家读下去的引子,主要,我想让大家读这段历史
  @海石花2012 1309楼 2014-06-05 08:57:39
  早上起来先到涯区报到,有点想林湘了,
  -----------------------------
  要写林湘还早着呢……长津湖是被中国当代人忽略,却被美国人重视的极为悲壮的历史。就是这段历史,才让美国对朝鲜战争反思,才让美国人佩服中国人,没有任何一场战斗能让美国人回忆至今,光长津湖的书籍就非常之多。
  @海石花2012 1300楼 2014-06-04 16:23:31
  我堂伯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去年过世了,活到九十多岁,不知他在战场上碰到龚剑诚了没有
  -----------------------------
  一定有的,龚剑诚不是虚构,朝鲜战争能和美国人僵持到三八线,没有无名英雄可能吗?向您故去的堂伯英雄敬礼!
  正文:

  傍晚,史密斯师长接到参谋长兼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将军快速前进的命令后,并没有马上执行,他给下属各团指示是:“放慢前进节奏,等其他部队真正会合后再恢复正常进攻速度。”
  但是,史密斯师长非常焦躁不安,他的陆战一师现在全部行走在山沟里,尽管谨慎,但大雪封山,部队日均前进仅有不到五公里,小心固然有备无患,可这么慢遭受共军袭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尽管战后美国史学界对他的谨慎和前瞻给予高度评价,但对于一个机械化海军陆战队,人与坦克分头进军的尴尬,能让他当时有多少可选项呢?没有坦克跟进的陆战一师无疑就是陆军。
  继续前进,查看敌情,这就是史密斯当时最恰当的心态。处在第一线柳潭里的陆战第五团和第七团仍旧按部就班,马上入夜了,除了派出侦察兵占领高地和山顶建筑工事,他们只能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钻进帐篷和睡袋。
  天气已经降至零下四十度左右,寒冷,是美军最大的敌人,尽管保护的良好,但也冻伤不少,一线部队开始减员。

  
  菲恩来询问龚剑诚有关汉城和第八军的情报,龚剑诚如实汇报了西线发现大批中共军队的详情。菲恩看起来并不紧张,他是经历过太平洋残酷岛屿登陆战的“老陆战队员”,也在中国驻军,因此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有谱的。
  “让他们来吧,我们的飞机大炮和坦克,都憋的不耐烦了!”菲恩说。龚剑诚提醒道:“中共军在第一次得手后,就在崇山峻岭莫名失踪,这不合乎常理。万一他们埋伏起来……”
  “埋伏?”菲恩哈哈大笑,“看看长津湖的冰有多厚!山上的积雪有三英尺,他们是北极熊吗?”
  “不可不防!”龚剑诚理性地警告,虽不出自内心,但作为优秀的情报军人,这样的提醒符合身份。菲恩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拿着第一军522部队发来的通报,拇指和食指化成八字,托着下巴思索。
  “中共的部队倒是很狡猾,侦察机都被骗了。”
  “所以,还是重视为好。”龚剑诚说。
  “好吧,我将您的判断和情报转给乔治少校。”菲恩出去了,龚剑诚看着他的背影,内心忐忑起来,从史密斯师长的指示看,陆战一师有缩成一股绳的趋势,若是大批坦克辎重过了真兴里,我军几乎就没有多少胜算了。崎岖不平的碎石公路,蜿蜒险峻的狼林山脉南麓群山都是沟壑,这是打伏击的最佳地点,祖国啊……难道就错失良机吗。
  此刻,我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将士中的先锋部队10万人,即20军,和27军,正在积雪封住的狼林山脉长津湖埋伏。

  
  吃晚饭的时候,龚剑诚听到师部前指一个参谋抱怨:“到今天为止,一师和步七师的四万多部队、200辆坦克、600辆汽车仍沿着这惟一的石头公路行军,延绵一百多公里,这要走到什么时候!”
  “是啊,第五团和第七团说,到目前,已有是数十个前线士兵冻掉了双脚。”
  “这太可怕了!”简易食堂就餐的其他人闻之大骇,纷纷询问详情。这位参谋担心多嘴扰乱军心,就不敢再说了。顿时,很多人吃不下去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行进,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冻掉脚掌……
  太冷了,寒流困扰着每一个人,今天最低气温已达到零下40度,机械化车辆每两小时必须发动15分钟,否则就再也不能动了。卡宾枪冻得和干树枝一样,一碰就断。而前方除了漫天风雪,就看不到别的东西,仿佛第一次被中国军队伏击的战役即将重演,史密斯师长在风暴来临的前一刻,显得异常谨慎。
  这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公园里的塑像,就是长津湖陆战一师的士兵在风雪中胆怯行军的场面,。可见美国人对这场战斗多么恐惧和震惊之余的怀念。
  
  血红的太阳落山了。菲恩从163指挥所回来,面色沉重地对龚剑诚说:“龚,乔治少校认为你的推断站得住脚,不过最前方的柳潭里那儿没有我们的情报连,他想请您和您的小组过去,充当前方情报小组,要尽可能得到更真实的情报,同时,叮嘱那里的部队,注意警戒。”
  龚剑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来部队,就是想上最前线,不过我需要点保护,主要是电台。”
  “人手乔治少校都已备了,还是李朝英少尉的那个排,你们都是中国人,沟通会更顺畅。”
  “哦,求之不得!”龚剑诚虽然心里很觉得别扭,可乔治也是一番好意,所以回答的很干脆。
  @没蛋公鸡 1294楼 2014-06-04 15:27:33
  精彩 自己的奶奶就是抗美援朝老兵 小时候老人家只有只言片语的讲起过她经历的战争 惨烈的战争场面她只态度平静毫无情绪的讲述好似无声的黑白电影 我很怀念和老人家在一起的时光

  -----------------------------
  那时代的老人,会把最惨烈的故事说的很简单,因为他们早已看淡了生死荣辱,您的奶奶是志愿军!真为您骄傲,有时间给大家讲几句!
  》》天逐渐黑了,雪花零零碎碎飘着,虽然非常寒冷,可他们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于是,龚剑诚和汤姆逊、丹、博拉等出发。他们使命很艰巨,汉城CIC总部也要求龚剑诚,必须掌握第一手情报,到达前沿柳潭里和新兴里,也就是长津湖最北端和东岸,尽可能得到最新消息,以确认中共军队到底有没有在东线出现。安德斯上校还在口述电报里,叮嘱龚剑诚,必须多审讯战俘,全面掌握情报,为远东司令部决策进军江界的时间提供依据。

  龚剑诚等人和负责电台安全的第七陆战团B连一排李朝英的士兵出发了。他们足足走了五个钟头,才到达陆战一师最前线柳潭里。
  柳潭里位于长津水库一个小入水口西北面约1.25英里处的深谷间,海拔3500英尺,四周有5座高大的山岭将其紧紧夹在中间。柳潭里的士兵并未前进,而是宿营在山脚下的小村里,高地的士兵缩在战壕内,忍受不可忍受的寒冷。
  @bethebestxiao 1298楼 2014-06-04 16:05:16
  看楼主想弃楼啊。。。潜水的上来冒泡。支持楼主。写的很好。《亮剑》《大崩溃》后看到的最好的军事小说了。

  -----------------------------
  楼主得到了大家支持和鼓励,我也很高兴!据说当年亮剑也受过不少挫折,出版限制颇多。但好在比我幸运一些,是抗日的。我这个……目前是没指望了。
  @秋水长天风 1296楼 2014-06-04 15:33:37
  感觉站在 历史 的平台上,写的太真实了~~~
  -----------------------------
  不尊重对手和历史的民族,也在和自己的命运搞笑。抗日神剧已经毒害了热血男儿的神经。以为战场就是半条命游戏。死了可以再来。
  手套、风雪大衣、头兜和所有御寒的东西将身体捆得紧紧,他们通过一个哨卡时,需要爬上很大的坡,爬了一会儿就出汗,汗水在衣服里结了冰。李朝英部下罗伊斯上士想拉开一支Ml步枪,结果手被粘住,最后甩掉时掉了一层皮,血液却不会流出,马上就被冻住。
  龚剑诚觉得嘴根本张不开,哈气和好多天没刮的胡子冻在一起。大家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李朝英从衣袋里拿出酒。
  “今天是我生日。”李朝英对大家说。
  “祝你健康!”龚剑诚笑着说,但嘴巴却无法张开。
  “谢谢!”大家轮流喝了那瓶酒。李朝英仰望天空,用汉语感叹道,“这是多么晴朗的夜晚,满天星斗,就像圣诞卡上画的一样黑蓝,满山积雪和松柏,多像我的美国故乡。可寒风瑟瑟,冻死了都不知道死在何方。”
  龚剑诚诧异地看着他,这个人汉语十分流利,可他的意境和自己的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描述相去甚远,他只想眼下的志愿军战士正在爬冰卧雪,他们也许会想到北方的辘轳井边的月亮,或者是大年三十即将燃放炮仗的夜空吧。

  @人是利益动物 1324楼 2014-06-05 11:30:17
  楼主,这里的内容,与‘《潜伏下:谍战朝鲜》’是什么关系?
  -----------------------------
  是一本书,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苦衷和无奈。
  这本书最早我是08年写的,那时候《潜伏》还没上映。我就传在新浪读书,搜狐和起点这些东西,叫《谍战朝鲜》,不过人家潜伏出来了,余则成家喻户晓。我只能望其项背,删除了大量的在台湾的那一段。就重新加个标题《潜伏下——谍战朝鲜》,还是没有人出版。后来我就放弃出版的念头了。
  知道今年,我又在舞文弄墨折腾,这回不想出版,只想给大家看了。写的好,何必非要求人家出版呢?(那时候的版本25万字,大家目前已经看了30万开外了,是我正继续写的,长津湖,原来没有稿)
  @唐僧不寂寞 1331楼 2014-06-05 12:08:21
  这帖子让我这骨灰级潜水的不得不敬佩楼主啊!

  -----------------------------
  呵呵,能把您请出来,也是我的荣幸!握手,相互鼓励,该让年轻人知道一下共和国50年代不都是大跃进和饥饿,还有顶天立地的战争和军魂
  按照惯例,情报小组要接收第八集团军和汉城情报呼叫。英国特工汤姆逊中尉打开电台,侧耳收听。当他听到一则关于英军的消息,就放下耳机,非常荣耀地说:“主任,陆战1师师侦察连和我们英军第41分遣队正向长津湖进发,英国人终于赶上风雪跋涉的战车了。”
  “哦,英军也跟上来了?”龚剑诚笑道,“祝贺!”
  “是啊,如果他们来了,我就不算孤军一人参加这个最寒冷的冬天最艰难的行军了!将来写回忆录,也好有见证人!”
  龚剑诚冻得瑟瑟发抖,听取了汤姆逊关于军情汇报后,赶紧卷起地图,收拾电台。“走吧,先下山,到柳潭里团部。”
  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走下山坡,正好看见陆战一师第七团的大兵们缩头缩脑躲在蹒跚行驶的汽车后,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朝上路下的村子走。他们和士兵们走在了一起。
  美军到达柳潭里后,也不敢麻痹。晚上也放出山顶的岗哨。看了这张图,大家不知道对零下三十到四十度有什么印象。美军尚且如此,穿单薄衣服,没有棉帽子的志愿军20军,27军将如何度过这潜伏在雪地里的寒夜

  
  到达柳潭里,龚剑诚立即去团部。这里负责的是陆战一师第七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目前进入柳潭里的美军部队共有陆战五团团长默里中校率领的三个营、陆战七团利兹伯格上校的两个营又一个连,由利兹伯格统筹指挥。
  龚剑诚他们来到团部,利兹伯格脸色很严峻,几乎没有寒暄,就指示龚剑诚他们立即安置电台,接收情报。看来形势突变,这位身经百战的上校似乎闻到了志愿军的气味儿,和默里中校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非常不安。
  龚剑诚和汤姆逊他们开始工作,山谷里的电波太弱,基本能收到乔治少校发来的信息。入夜,越来越多的朝鲜平民向陆战队提供情报,说附近有大批中国部队活动。师参谋长命令到达前线的163情报部队龚剑诚部验证这些信息,最高指挥官利兹伯格上校亲自下令,要求从汉城来的特工组向柳潭里西南方巡逻,由B连李朝英的第一排保护,一定要弄清楚敌人的动向。
  左面的为利兹伯格上校,柳潭里最高指挥官。
  
  右面的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
  @人是利益动物 1336楼 2014-06-05 12:47:26
  希望楼主这次能坚持到底!
  如果时间紧,可以少写细节,只写关键情节主线。
  以后修改时,再补充细节。
  对我这种急性子,等连载,真是受折磨。
  -----------------------------
  我也是急性子,可写谍战急不得。若出了逻辑纰漏,就没办法修改了。天涯传东西,就是不允许改。我会坚持下去。牺牲点时间,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出版既然无望,那么,我希望大家在心里,有赵景泉的一部书,一部比专家沈志华等人更真实更有骨气的朝鲜战争研究史
  狼林山脉的山林在北风中呼啸着,黑夜里的白雪看起来分外诡异,龚剑诚的小组和李朝英的B连一排聚集在一起,爬上山岗,观察附近有无军队运动。龚剑诚给大家做了分工,判断敌人可能会出现的防线,组成和数量。计划沿山脊向西南行进大约三千到四千码,然后走下山脊,顺山谷道路返回柳潭里团部。
  盖马高原上刮来的北风刮得昏天黑地,先锋部队开始宿营。由于天气酷寒,就连少数带有铺盖的士兵也因害怕冻僵而不敢入睡。为了保持血液循环,士兵们只得不停地活动四肢,改变身体姿势。
  一切都静悄悄的。突然,部队行进前方天空亮起几颗信号弹,随后便传来了枪声和爆炸声,接着就是龚剑诚听得懂的冲锋号。他激动地跑到山顶,向不远的陆战一师第七团主力方向眺望,果然,那里已火光闪现。再看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古土里方向,都传来了隐约的枪声,随后就是美军还击的炮声和重机枪的哒哒声。

  
  “敌人上来啦!”李朝英对他的陆战一排那些惊呆了美国大兵喊,“快,回归建制,反击中国人!”
  龚剑诚极不习惯地看到了一个中国模样的军人,再用美军的方式下达命令,以攻击自己的同胞。可这是战场,他的行为是无可挑剔的。龚剑诚立即带着蒙头转向的汤姆逊中尉和丹中尉以及那位表情木讷的黑人兄弟博拉撤退。此时,迫击炮弹落在了距离龚剑诚最近的美陆战一师在柳潭里防御阵地七团H连的头上。
  H连白天占领了1403高地,并未打算今夜下山。随着炮弹爆炸声,连长库克上尉大声喊叫,让士兵进入阻击位置,见李朝英的B连一排增援,他很高兴。
  “伙计,让你的人到后面去!”
  “不,我们是兄弟!”李朝英举起枪,自豪地喊,显然他并不惧怕战斗。一个华裔美军在关键时刻能如此镇定,一则担心美军士兵对他起疑心,另外,也想通过这次战斗显示自己对美国的忠诚。
  不过,这里没有任何施展的空间,1950年长津湖注定只有冰血暴和残酷死亡,李朝英的话音刚落,身边就倒下了三个刚刚入伍的美国兵,这三个士兵几乎还没有把枪端好,志愿军第一个冲击波就将他们扫倒了。

  龚剑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紧迫的位置,他的手里只有手枪,而汤姆逊中尉和汤姆逊他们虽然拿着步枪,可这些特工显然不敢打阵地战,尤其是汤姆逊中尉,见到血就晕,原本指望在这儿能见到茱莉亚,绝没想到会遭遇死亡,当几个美军倒下后,汤姆逊和丹、博拉几个特工就吓得趴在岩石后不敢露头。
  “我们出不去了!”汤姆逊哭着喊,“主任,我们还能下山吗?”
  “少废话,撤!”龚剑诚必须保护他们后撤,和李朝英相比,汤姆逊和丹这些人,反而是他的朋友。他不能加入到阻击战,更不会向志愿军开枪。所以当他打了几枪,给特工们壮壮胆之后,就拉扯着狼狈的特工们后撤。
  子弹横飞,肉眼不能分辨来路,龚剑诚凭着自己的经验,拽着这些腿软的伙计们躲避死亡。但没上过战场的三个部下几乎连正常走路都吃力了,他们只想爬,根本不敢站起来,害怕子弹掀开脑壳。龚剑诚拉着他们,边跑边教导:“如果是‘啾’的一声,子弹就在上空,”龚剑诚对加拿大那位一向沉稳,但此刻惊魂未定的丹中尉喊,这位蒙特利尔法裔情报官原来是皇家骑警队的侦探,只是在二战结束时赶上盟军受降,所以对子弹颇为恐惧。
  “主任,可我判断不出来啊!”丹嗓子嘶哑地喊。
  “简单,如果是‘嗖嗖’的,就很危险,子弹就在你耳边飞,要蹲下!”龚剑诚介绍经验,但他知道多半是扯淡,如果有那种机会,基本就去死神那儿领C口粮了。
  “手榴弹怎么对付啊?”丹中尉哭丧着脸大喊。
  “卧倒!剩下的就靠祈祷了!”

  
  李超英率领美军在柳潭里西山阻击阵地
  志愿军战士如猛虎一般冲锋,手榴弹在美国兵头上形成密集的弹幕,爆炸声连成一片。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阵地被撕开几个口子。不过陆战一师的指挥官大都经历过和日本在硫磺岛和瓜岛的跳岛战役,有临危不惧的本色,库克强力阻止后退,并进行了有效指挥,才使得突破口没继续扩大。
  “伙计们!中国人没预备队!”库克在黑暗中跑来跑去地喊着。不过他的叫喊也暴露了目标,转瞬就被一颗从天而降的手榴弹炸倒,弹片削去了他半个脸。主官阵亡,1403高地的右侧出现崩溃迹象,志愿军冲了上来,与美军士兵展开短距离搏斗。
  @铁血真真 1348楼 2014-06-05 14:16:36
  很有意义的书,让我们知道一场战争不是网友叫嚣的那么简单。向无名英雄致敬!
  -----------------------------
  朝鲜战争已经让许多公知教授和学者们糟蹋的不像样了。加上《抗美援朝》电视剧的遭遇,近年来,很多人跟风,不明真相,将朝鲜,和抗美援朝划等号,殊不知这是美国等敌人最希望看到的。
  》李朝英很狡猾,他知道大势已去,冲进去也是送死,就命令部下保护龚剑诚他们后撤,这也是正当理由,师部也是这么吩咐的。不过迎面碰到营部派来的新连长哈里斯中尉,这位新指挥官正要冒枪林弹雨冲上H连阵地,李朝英告诉他,阵地不大可能夺回。
  “所有军官都差不多死了,士兵伤亡过半。”
  哈里斯不信,向激烈战斗的阵地看了一眼,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志愿军正踏着美军尸体潮水一样地冲上高地。哈里斯中尉吓破了胆,立刻和李朝英等人往山下撤,他完全被中国土兵顽强血战的精神震惊了。


  
  志愿军有计划地冲锋
  在他们下山的时候,陆战一师七团D连防御之1240高地也同时受到了志愿军的冲击。志愿军以密集的冲击队形不顾一切迎着美军猛烈射击前进,一波接一波往山顶拥上来,D连部受到攻击,志愿军如狂潮一般将阵地占领,满脸是血的连长赫尔上尉不得不在医护兵的拼死保护下逃跑,和李朝英等杂乱的分队汇合,退到高地下部。
  附近的五团C连立即派出一个排增援,但此时的赫尔全连300多人在经过不到两个小时战斗,只剩下16人。团部下达反攻令,C连的增援排和赫尔的D连合并一度反击山顶,但在志愿军再次冲击下,败退下来。这时,D连官兵几乎全部阵亡,C连的增援排也伤亡了一半以上。
  茫茫雪野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志愿军正以数万之师向美第十军所部陆战一师和步七师发起猛攻,披着白布的志愿军将士反应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陆战一师的部队分割包围。
  其实不是披白布,是志愿军有的潜伏战士反穿棉衣。
  下图是牺牲在长津湖的志愿军烈士,是大个子战士。他就反穿棉衣。枪支都打坏了,还是日本人1937年使用的三八大盖……看着唏嘘。
  
  27日上午10点左右,柳潭里四周都在发生战斗。此地的陆战一师最高指挥官——七团团长利兹伯格在帐篷里召开军官和情报官扩大会议。菲恩中尉根据龚剑诚他们带来的汉城提供的情报,分析柳潭里四周至少存在三个中国师。
  “中国军队意图是把柳潭里两个陆战团分割歼灭。”利兹伯格上校指着军事地图,表情严肃地说,“同时,死鹰岭附近也发现了中国师,正在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下碣隅里现在已被包围,而且古土里至下碣隅里的公路也被切断,我们面临的危机,要么战死在这里,要么被俘。”
  哈里斯上尉问:“我们不是有坦克吗?”
  “看看外面,”利兹伯格向帐篷外看了一眼,“我们的重装备都在下碣隅里以南,这儿只有一辆谢尔曼轻型坦克,这是柳潭里目前惟一能用的坦克。”
  “但我们的炮兵有充足的弹药!”利兹伯格立即布置了防御计划,要求把敌人顶在柳潭里四周山上。“我们在柳潭里和新兴里有两个团的兵力,六千多人,只要能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敌人并不可怕。”

  
  这是在长津湖南,陆战一师临时指挥所的下碣隅里155毫米巨型榴弹炮。每一炮下去,就是一片死尸,我志愿军大多牺牲在这种大炮下,而我军没有一门火炮,因为天寒地冻,入朝仓促,仅有几门迫击炮,还因为天冷,炮弹质量差,大多打不响。
  这时一个参谋跑进来报告:“上校,1282高地撑不住了!”
  利兹伯格立刻脸色阴沉,他深知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死鹰岭”的1282高地丢失后的严峻形势。1282高地是柳潭里北面一个最重要的高地,一旦占领高地,柳潭里就完全暴露了。
  “E连伤亡情况怎么样?”他问营长。
  “目前步话机都不通了,看来……”
  “必须保住死鹰岭,要给我顶住!”利兹伯格刚才的镇定不见了,他焦急地大喊,“命令炮兵,使用全部40门榴弹炮,给我彻夜轰击!”

  柳潭里攻防战开始了,龚剑诚奉命指挥特工小组,紧急建立临时帐篷,以收容被俘的志愿军战士。双方争夺十分激烈,都在柳潭里北部的1282高地拼出了全部力量。
  柳潭里上空闪光如白昼,映照出冲锋的志愿军的侧影,每当美军机枪打出一个连发,曳光弹红色的亮光就会将他们的脸庞映照出来。当时的志愿军和美军作战还不懂得有效保护自己,因此呼喊着冲锋,造成了不应有的伤亡。但噪音混杂在一起,也让美军听起来心惊胆寒。
  陆战一师七团E连现在伤亡过半,但志愿军还没有占领阵地。美军长津湖畔的105毫米火炮怒吼,山顶火光闪闪,望远镜里,龚剑诚痛心地看到我志愿军战士因缺乏火力弹药,成排倒下,心如刀绞,回首看到兵力薄弱的炮兵阵地,恨不能冲过去炸毁它,可他做不到。

  
  @海石花2012 1363楼 2014-06-05 20:16:20
  当时在沈阳读书,从宿舍走到教室用五分钟的时间,都能感觉到脚趾冻麻,志愿军们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埋伏,那情景真的不敢想象。
  -----------------------------
  冻死很多……沈阳最低也没到零下35度……长津湖零下40
  @斯托姆的菜刀 1361楼 2014-06-05 17:28:22
  志愿军除了人多、意志坚定,面对联合国军,真的没有什么优势....人海战术实乃无奈之举,不知道当时的战地指挥官在看着自己一手带出的兵,为了胜利,冲向死亡,他们承受了怎样的无奈、不甘和痛心....那些志愿军将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
  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说过一句话:打仗就得要牺牲,牺牲摊到自己身上就不想牺牲了?那这个国家就完了,摊上谁是谁,那才行。
  对不起大家,我上午在赶稿子。因为很多要核实英文,不能随便写,故而耽搁
  》美军的炮兵十分嚣张,在河岸的空地肆无忌惮地轰击。就是判断志愿军根本没有大炮。只要这里出现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这些火炮就会哑火,那里根本没多少士兵保护,可志愿军在黑灯瞎火的前线,又缺乏必要的通讯侦查工具,出其不意打来的,怎会对美军布局熟悉呢,也没时间去熟悉,所以只能按照预定的计划朝死鹰岭阵地展开进攻。他心如火烧,可对此无能为力,身在敌营,他甚至都不知道对面的部队属于哪个军,自己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投降”到志愿军那里,战火中的“敌人”,弄不好是会打死的。此外,他深知使命重于天,保护自己比帮助同胞打次小胜之仗更有长远意义。


  很快,李朝英就带着他的士兵抓回了几个志愿军小战士,当这些愣头愣脑的孩子走进来,龚剑诚顿时心痛万分。走在前面的小伙子脚冻烂了,缠绕不少树叶子,耳朵缺一个,不知是冻掉的,还是战斗中被对手拽下去的,呼扇着的棉帽子翅上面都是血。第一次见到祖国来的战士,他却不能说半句关怀的话。
  其他几个看起来非常凄惨,几乎单薄的棉衣里,都看不到绒衣和衬衣,就是光身子穿着那套已成麻花的黄白色军服。还有一个伤员,下巴上的肉都不见了,几乎可见雪白的颌骨。龚剑诚一见,立刻让看守战俘的美军出去叫护士。
  @一剑孤云 1375楼 2014-06-06 08:06:49
  当时志愿军最大的伤亡就是装备差,连基本的钢盔都没有,医护更是跟不上,好多都是发炎没能及时处理,哎,看着都是泪啊!胜利完全是不怕死的精神拼出来的!

  -----------------------------
  志愿军20兵团入朝,大多数都戴着大檐帽,穿单胶鞋……拿日本人的步枪,没有炮……若是有几门大炮,陆战一师就甭想跑了
  下面是我做的长津湖战役图。英文版的重新标记和翻译。乱点,女生不要求,男生还是看看吧,呵呵。日后保家卫国,全靠你们了
  

  
  这是美军的衣服鞋子,为志愿军能取得如此战绩骄傲。跟人家比不了
  不一会儿,从外面跑进来两个护士,汤姆逊一见到前面的漂亮女兵,眼圈立刻红了,他放下步枪,冲过去深情地呼叫:“茱莉亚!”
  来的女护士确实是茱莉亚,她是跟随国际红十字会医疗队,于夜里激战的时候,乘坐直升飞机从古土里和兴南等地来到前线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等地的。战火下的茱莉亚,健美的外形被宽大的军衣包裹,由于缺乏睡眠,显得外表十分柔弱。但她的目光却比兴南港和汤姆逊拥抱的时候更干练,表情也更刚韧,看似沉默寡言,实则极有主见。
  “茱莉亚,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汤姆逊上前,深深吁一口气,想触摸一下她,但茱莉亚的手已经探到医药箱里。茱莉亚掩饰着意外重逢的感情,表情已泄露出她的内心非常激动,朝汤姆逊抬了一下眼睛,深情地眨了下睫毛。但她更在乎抢救伤员,目光离开汤姆逊,问龚剑诚:“长官,是这个中国孩子吗?”
  茱莉亚虽然也就21岁,但因为中国男孩小,在她眼里就是孩子。
  “是的,茱莉亚小姐,他颌骨要缝合,看样子牙齿和骨头都碎了,必须给他处置一下,不然他活不过今天,会破伤风死掉的。”
  “您认识我?”茱莉亚对伤员已鉴定完,符合抢救条件,就对身后的一位护士摆摆手。
  “哦,我是汤姆逊的长官,在兴南就见过您了。”龚剑诚趁机表达了自己和汤姆逊的关系。茱莉亚礼貌地一笑。“您会带汤姆逊去前线吧,如果去的话,请关照他,他不是您想象的那种特工。”
  “这我理解,我们不会轻易去前线。”
  茱莉亚摇摇头,轻声对龚剑诚说道:“长官,审讯完你们的战俘,能到医疗队帮帮我吗?重伤员太多了,我们要将一部分抬上飞机,但我没人可用。”
  “这个我会考虑。”龚剑诚微笑回答。
  “谢谢,哦,对了,这个缺耳朵的孩子,我帮不了。”茱莉亚严峻地看着那个小战士,心痛地拿出纱布和一点药膏,交给汤姆逊,第一次冲他说话,但很严厉:“帮他包扎一下,但不许虐待,明白我的意思吗?他现在是我的病人。”
  “是,可我们要审讯这孩子!”汤姆逊职责在先,他对茱莉亚的态度十分惊讶,也很沮丧。
  “他首先是病人,然后是战俘!”茱莉亚说完,用牙齿咬断橡皮膏,交给汤姆逊。“如果你还爱我的话,就先爱面前的这些孩子,他们是志愿来朝鲜的战士,应该得到尊重。”
  “可他们首先是中国解放军!是我们的敌人!”汤姆逊也被茱莉亚的训斥搞的窝火,禁不住发怒。
  “你最大的敌人是那些站在朴茨茅斯港口假惺惺朝你们这些炮灰招手告别的唐宁街十号的政客!然后是疾病和你所爱的人对你帮助美国人去战争的绝望!为此她不得不来到朝鲜,来拯救被狗屁的联合国用鞭子驱赶到这个古老国家像鬣狗一样无辜厮杀的人!”
  “茱莉亚!”
  “请叫我茱莉亚护士!”
  零下40度,坚持战斗的志愿军9兵团战士,帽子都打没了……
  

  “战争一结束,我们就回国,以后再也不会来了!”
  “如果我们还活着的话。”茱莉亚的回答,让汤姆逊忽然眼睛湿润了,这说明她还在乎他。茱莉亚将纱布交给他,没再说话,转身出去。
  “茱莉亚!我一会儿去帮你!”汤姆逊喜悦起来,给茱莉亚一个敬礼。但茱莉亚没转身,外面死的人太多了,一夜的激战,外面团部的空地上那个很小的屋子都挤满了伤员,有些不得不在外面搭个棚子。茱莉亚“舍本逐末”对志愿军战士关照,出乎龚剑诚的意料,他暗暗地对这位善良的女护士产生钦佩,一种深深的敬意在脑海中升起。

  汤姆逊给那个显然被炮弹震晕了的志愿军战俘包扎伤口。因为寒冷,耳朵缺损的地方并未流血,他似乎也没感觉疼痛,只是用疑惑不屈的眼神瞅着面前的龚剑诚,也许他将龚剑诚误以为是美国队伍里的韩国人。
  @bethebestxiao 1377楼 2014-06-06 10:01:31
  楼主写的很好,最早看的是双石的《共和国开国第一战》,感觉写的很轻浮,对 历史 讲的太不严肃了。毕竟这是一场对国人对美国人都严肃有惨痛的战争。英灵不朽。

  -----------------------------
  目前国内95%的朝鲜战争文章都是出自所谓的“教授”“专家”“公知”之手,诸如沈志华教授。其言论乍看有理,但若懂得中国国家安全,看看现状的明白人,就会知道,这些人背后有美国支持。美国的宣传战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各个角落,包括历史研究。


  
  这是沈志华教授的言论
  小战士最多十八岁,身体单薄,棉衣更单薄,就那样委屈地站在那里,紧张而茫然。
  龚剑诚递给他一条毯子,然后用汉语问他,这几个人谁是班长。缺了耳朵的小伙子说,他就是副班长,有话对他讲。龚剑诚点点头,让汤姆逊拿来审讯记录表。
  “你叫什么?”龚剑诚语言尽可能简短,但不带有威慑。小战士吧嗒下嘴巴,可能耳朵开始痛了,他咧了下嘴。
  “韩文坊。”
  “什么阶级,就是职务?”
  “副班长。”
  “有文化吗?”
  “在部队读过两个月文化课。”
  “你是哪个部队的?”
  “第9兵团27军89师3营9连。”
  “怎么被俘的?”
  “我和你们的人在山顶拼刺刀。他挺高大个儿,拿匕首捅我,我一躲闪,刺刀就扎在树桩子上,弄弯了,反身没扎到他。他把我枪扔山下去了。我就用石头砸他,我们就摔跤,他把我耳朵割下去一个,我把他脑袋砸了,他就死掐我脖子,反正我要死了,就斜眼求班长王宝田一眼,他离我五、六米,正和两个美国鬼子厮打,就拉响了和他搏斗那鬼子的手雷。
  小战士一口一个鬼子,让旁边的美国人感到纳闷,非要龚剑诚给翻译,他只说,在中国人的嘴里,鬼子是“鬼”。
  “ghost!”美国审讯官也笑了,惊呼,原来中国人看美国人,都是天上来客,就更得意了。小战士继续说:“可那美国人也急眼了,同时拉了班长的手榴弹的长弦,都没躲,就听一声爆炸,班长和美国人都死了,我和那割掉我耳朵的家伙一起滚下山坡,我醒过来的时候,他还躺着呢,可我们连都牺牲了,一个活的都没了,啊,对了,就剩下这几个被炮弹震晕埋在土里的几个,都被抓活的了,我被那个美国人死死抱着,怎么弄都松不开他胳膊,就这时候,被你们的人抓了。”
  “你家乡是哪儿?”
  “江苏”
  美军审讯战俘有一套程序。龚剑诚看了韩文坊一眼,在“评估”一栏写道:身体健康,机警,审讯时合作。聪明,诚恳。提供的情资基本可靠。建议送战俘营。
  “怎么到朝鲜的?”
  @海石花2012 1368楼 2014-06-05 22:06:37
  四野是指谁指挥的部队,是志愿军吗?
  -----------------------------
  四野是第四野战军的简称。司令员林彪,从辽沈打到海南岛,兵员100万。1949年整编,四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纵队1、2、3、4……依次排列,就是解放军38、39、40、41军……前三个都被编入志愿军第13兵团(还有42军),第一批入朝。
  长津湖战场不是四野,而是三野,即主体为粟裕将军的新四军部队。20、27、26军组建第9兵团,为第二批入朝部队。
  呵呵,谢谢!还有下一个图,是古土里到兴南的部分,。以后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