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解密的“余则成”档案:《祖国,请别叫我间谍》

  @当一切成网事 1701楼 2014-06-15 10:31:25
  我也纳闷,不断发清明梦这2货脑袋秀逗了?

  -----------------------------
  还到处发,同样的文字。不知道这是什么密码……
  @xujian920713 1695楼 2014-06-15 00:38:36
  老哥,那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谁阿?++还有国外的书也推荐本呗,作者也稍带下阿。+++++也是,文化国家不同各代表各的利益,各有各的声音,都看到了听到了,自己也会分析,才能离真相近一点。美国的大兵就像是被保护到家的富二代一样,平穷的中国士兵把他们揍的灰头土脸。说起来好像挺容易,不过应该真的经历战场了才能明白那种残酷吧。希望我能学到一点前辈们惊人的意志力,无谓,勇敢。支撑自己早点成长起来。

  -----------------------------
  1,王树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朝鲜战争》,
  2,洪学智上将写的《朝鲜战争回忆录》
  3, 贝文·亚历山大 著 郭维敬,刘榜离 译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4,《长津湖》作者: 王筠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5.《最寒冷的冬天》The Coldest Winter 副书名: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原版书名:The Coldest Winter 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出品:中资海派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吃饭的时候,龚剑诚让大家拿出美军的C口粮,尽可能多的留给这户女主人。由于高校,汤姆逊中尉和丹中尉还联合吹了口哨,是教堂里的圣歌。那是古老的赞美诗中的一段,让人仿佛回到了管风琴奏乐的教堂,多愁善感的玛格丽特流下了眼泪。没想到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注意。她立即让她的一个孩子出去,几分钟后,将害怕躲起来的男主人领回家。龚剑诚亲切地让他坐下,告诉他不会伤害一家人,男主人这才喜悦起来,全家人站在那里向这群联合国军的人笑。
  汤姆逊还从未见过有朝鲜人朝“侵略者”笑,不知是怎么回事,都有点纳闷,坐在那里发愣。男主人麻利地从屋角的地洞里,翻出一本破破烂烂的赞美诗集,然后一家人像模像样地排成一排,给龚剑诚他们唱赞美诗,也以此希望这群陌生人不要伤害他们。玛格丽特立即明白过来了。对汤姆逊说:“在共产党执政以前,北朝鲜有很多西方传教士,这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快乐啊。”
  于是,玛格丽特和两个女记者也加入了吟诵赞美诗的行列,低吟的歌声从寒舍传出去,在山谷中回荡,可却突然被一阵空袭和炮击声震停了。
  @栖阳逐剑 1646楼 2014-06-13 20:10:35
  但是,坚守是有限度的。美军已做好第五、第七团从柳潭里撤退的准备,因而大批轻伤员还是先运往德洞山口。茱莉亚就在这批队伍里。战斗停止的时候,茱莉亚带着红十字会的护士登上了死鹰岭主峰。而马鞍形高地已有一大半易手,被志愿军控制,尤其是德洞山最高峰侧面的朱峰1519高地,现在已经是志愿军控制之下。昨夜,马鞍形山脊处进行了激烈战斗,志愿军和美军都有伤亡。现在,团部下达命令,有秩序撤离死鹰岭,不能让志愿军看出......
  -----------------------------
  @但凭肝胆尝苦乐 1647楼 2014-06-13 20:53:01
  楼主不要灰心,我们在为你加油!
  -----------------------------
  @栖阳逐剑 1665楼 2014-06-14 13:16:25
  说是不灰心,有时候也很郁闷。付出了很多,却一点希望都看不到,确实需要大家鼓励。这个小说和别人的不一样,需要等待大气候……
  -----------------------------
  @但凭肝胆尝苦乐 1698楼 2014-06-15 04:26:43
  楼主在另一板块里的写作也看到了,七个字:用心、严肃、有质量,鼓励中!
  -----------------------------
  谢谢这么评价,那个板块硝烟弥漫,因为里面有网特恶毒歪楼,常常是正邪之间尖锐的较量,大概这是天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即我的一本书,引起了境外反动势力恶毒攻击,而且前赴后继,不达目的死不休。大家还在这里看吧,舞文弄墨比较平稳,。我在这里也一如既往。
  》下碣隅里的军事指挥官里奇中校(Ridge)最担心东山(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如果29日东山前哨还在志愿军手中,下碣隅里就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火力之下。所以从这一天的清晨5点半起,中校就决定反攻。三营副营长梅尔斯少校要求率领一个小分队进攻东山。特意从各个单位抽取了大约二百五十人临时组成一个连队开始进攻。
  上午九点半,晨雾散去,海盗式战机助战,梅尔斯少校率领连队向东山发起进攻。很快,他们就发现困难重重,中国人守军并不多,但有机枪,而且还有结冰的山坡。梅尔斯少校大话说出来,就硬着头皮进攻,但部队很快减少到七十人,他的那些敢死队都死在了山坡上,阵地依然掌握在志愿军手里。
  金上尉率领的第一工兵营A连赶来支援。这次美军调集了几架飞机,对山头狂轰滥炸,但阵地依旧,美军王牌们牺牲不少,却无法撼动硬骨头志愿军的连队。

  

  
  这是美军在吹牛:就这么个小小的圆山包,美军陆战一师G连遭受几千志愿军攻击,我们10:1打败了他们。而事实是美军始终没能占领杨根思的阵地。丢下多少尸体,只有美国人自己清楚。
  龚剑诚立即被命令在下碣隅里的营区挑选战俘,里奇中校命令很严厉,即刻审讯战俘,因为东山守军太厉害了。从几个志愿军受伤被俘人员口中了解到,这次对下碣隅里H连和I连进攻的是志愿军58师172团和173团,守东山顶的是20军58师172团,数量不明。
  龚剑诚将情报汇报给里奇,中校一头雾水,不清楚中国部队向东山聚集的目的,他把G连调上去继续进攻,并且请求VMF-312飞行队助战。惨烈的战斗开始了,下碣隅里成了火海地狱,绝大部分是轰炸东山。在这期间,一架飞机被中方轻武器击中,坠入山谷。
  29日3时,下碣隅里西面京下里的美军陆战1师坦克营遭到志愿军173团攻击,志愿军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虽然战士们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了几辆坦克,但是攻击部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被迫撤出战斗。173团同时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攻击,因敌火力炽烈,攻击受阻于开阔地前。

  
  29日4时,在下碣隅里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后志愿军的攻势有所减弱,美军趁机反攻东山。H连连长科利集合起全部人员,在105榴弹炮和迫击炮掩护下,全力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小时激战,基本恢复了东山脚下的一些防线。但大半夜的激战,仅H连和I连就付出伤亡79人的代价(美军记载)。

  不可否认美军士兵的勇敢顽强,可惜他们这回一头撞上了更勇敢顽强的对手。
  下碣隅里美军共3913人(美方资料),分别来自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南朝鲜军等58个单位,大多是10人以下分属不同系统的先遣队和联络队。这些士兵中有些人不是战斗士兵,大概和龚剑诚他们一样,是工程技术员和情报通讯人员,其中主力是陆战1团3营I连和H连、陆战7团2营重武器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11团2营D连和3营H连,指挥官为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
  里奇中校确实是一个头脑冷静的指挥官。他根据下碣隅里地形将防御阵地设为两块,因为志愿军想要隐蔽接近下碣隅里,只有这两处可偷袭:即西南边靠着正在修建的机场浅沟附近,里奇于是派上主力I连和H连,北边东山居高临下,是志愿军坚守的阵地,美军派去第十工兵营的D连一部和混编人员;其余部队守卫环形防御圈的其他地方,M-26坦克和M-19四十毫米双联高炮以及M-16四联50机枪车是环形防御圈的主体。当然,这是11月28日的构想,随着东山这块硬骨头啃不动,里奇中校的部署必须调整了。
  
  志愿军方面在28日进攻时,部署是,172团在西,173团在东,174团为预备队向下碣隅里西南美军阵地发起进攻;另有172团1营对东山发动进攻,并拿下了东山阵地。面对东山的志愿军威胁,里奇中校将下碣隅里所有预备队,包括文书、司机等在内总共315人交给副营长雷杰德·迈亚斯少校,全力反击东丘。但此次反击未能奏效,东山还在志愿军的控制下。

  

  昨天夜里到现在,志愿军从南面和东面都取得突破,但由于美军猛烈炮火和空中支援轰击,没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喘息。志愿军方面由于通信不畅,无法将兵力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协同的混战局面。而美军本来不足的兵力进一步消耗,把最后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里奇深知失去居高临下一览无遗俯瞰下碣隅里的东山,对下碣隅里环形防御是巨大的威胁,因此在11月29日天亮后便集中力量发起反击。坚守1071高地的9连顽强奋战,打退了美军的多次冲击,全连阵亡超过三分之二,余下的几乎全部带伤。
  坚守东山1071高地的172团各部在失去了与团、师联系,没有任何补给的艰难情况下,虽付出巨大伤亡,但是仍牢牢控制着关键的东山。美军飞机根据陆战1师派出的韩国便衣侦察兵指示方位,探明了志愿军58师集结地,几乎在29日倾巢出动,对目标区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计划在29日当晚的总攻行动夭折。
  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率第3排坚守着阵地,当美军从黎明开始冲击后,杨根思指挥所部直到四五十米的距离才开火,每一次都大量杀伤美军。杨根思生于1922年,江苏泰兴县杨货郎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杨根思在1944年2月参加了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还被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入朝前以战斗英雄身份来到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接见。
  

  下碣隅里残酷的战斗,杨根思一直很冷静地应对。这位要饭花子出身的连长性格沉稳,很少说话,但他清楚守住阵地的价值,也深知和强大的美军相比,他和战友可拼的唯有策略和毅力。先是一排手榴弹再是步枪机枪点射,一次次瓦解了美军的攻势。

  28岁的杨根思没有一丝恐慌。他是新四军老兵,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立战功,他的沉着冷静使得美军付出了高昂的牺牲。29日上午,激烈的争夺战开始了。配备给三连连长杨根思的兵力仅仅就这一个排。包括杨根思在内,所有志愿军个人干粮都是三个煮熟了但早已冻得坚硬如铁的土豆。
  天已大亮,美军炮火犁地般开始对山顶轰击,同时,从兴南港外美军军舰上起飞的舰载飞机也来助战。高地顿时被浓烟笼罩起来。沉重的爆炸声和尖锐的弹片声混合在一起,阵地上黑色的雪和冻土飞溅起来,浓烈的硫磺味令志愿军窒息。美军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令黑色的雪也燃烧起来,整个山顶都似乎一片火红。
  志愿军没有防空炮火还击,年轻的战士只有缩在简易的工事中忍耐,并且被不断飞溅起来的钢铁碎片和冻土掩埋。炮击结束,战士们就互相呼唤着,让自己战友帮助包扎伤口,或者让战友把自己从塌陷工事中挖出来。

  
  杨根思入朝前,在济南军区第一届英模报告会上,英武的军人,敬礼!
  炮火之后,美军第一次冲击开始了,但很快就被中国士兵们密集的手榴弹打了下去。  接着,又是更加猛烈的轰炸。这次,在爆炸声中,出现了一种令志愿军战士警惕生畏的声音,高地下面的一侧开来了八辆美军坦克。杨根思很有作战经验,意识到坦克加入美军阵地战,就说明美军要进行少有的强攻。
  果然,大批美军组成的冲锋敢死队冒着中国士兵的手榴弹,拥到阵地前沿。两军士兵混战在一起。美军炮火停止轰击,飞机在高地上低空盘旋,阵地上只能听得见士兵们砍断骨头、撕裂皮肉和衣服的擦擦声和枪械击打声。志愿军不说话,这次远没有美军那样张狂和呐喊,只是闷头刺杀和搏斗。
  没有人后退一步,美军士兵的心理受到重大冲击,很多人胆怯地后退,因为那些穿黄军服的志愿军战士即使满脸是鲜血,有的已双目失明,但仍旧会向他们拼死冲过来,只要抓住他们中间的一个,便永远不会松开手。
  一次又一次,美军都是在近战中败北,虽然不少美军陆战队员参加过二战,和日军拼过,但很少拼刺刀,美军对付日本人,基本不给那些作战思路简单的武士道精神的亡命徒任何机会,可对付中共的志愿军战士,对付日军的经验根本无用。
  杨根思很会打仗,搏斗中他发现了美军攻击弱点,于是派出半个班从山腰绕到高地的侧后,在冲击的美军后面突然开火。同时,他亲自带一个士兵,带上炸药,把距离阵地前沿最近的一辆美军坦克给炸毁了。美军支持不住,不得不退了下去。

  
  上午10时,美军又一轮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比任何一次都猛烈,天上飞机密集的程度是中国士兵前所未见的。美军在里奇中校严令督战下,组成了第八组“特攻队”,向高地发起了坚决攻击。高地前布满了美军士兵尸体,中国志愿军人数也在不断减少。
  杨根思独自站在东面高地上,从他那里可以看见美军运输机在下碣隅里简易机场跑道上起飞和降落。机场四周,战斗也在进行当中。高地下的公路上还看不见美军车辆,这是扼守住了高地的战果。大战前出现了短暂寂静,只能听得见倒在前沿雪地上的双方伤员音调越来越低的呻吟声。杨根思沿着高地四周走了一圈,他的部下已经没有几个人了。见美军飞机又飞临,他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
  大炮轰鸣。飞机轰炸,十分钟后,炮击和轰炸减弱,美军士兵开始向高地上爬。杨根思带人又出现了,美军冲锋队伍里有人扛着一面蓝色的旗帜,对于志愿军来说,这样花哨的旗帜并不威风,而是很古怪,杨根思不知道,这是美军陆战队军旗。

  这位身经百战的志愿军指挥员沉着冷静,他明白不可能再守住阵地了,就将最惦记的那挺贵重重机枪让伤员带走,交给后面增援的部队,没什么豪言壮语,只有目光凝视和一句嘱咐。两名耗尽体力的伤员哭着告别杨根思,带重机枪离开了。
  爬行上山的美军士兵这次非常谨慎,但意外的是,没受到射击,于是都觉得这个高地上马上就要唾手可得,也许没活着的中国兵了。很多敢死队员头上冒汗,热望起来,在接近山顶的时候,士兵们直起了腰。
  可就在这个时候,美军士兵看见一个中国军人的身躯突然现出,仿佛刚从地下钻出来,霍地冲到他们面前,这位军人不少陆战队员都认识,是志愿军的指挥官,他的双臂夹着一个巨大的自制炸药包,炸药包的导火线已经点燃,冒出黄色的硝烟。美国军人完全失去了反应能力,他们惊呆了。
  这个无畏的中国军人棉帽子两侧帽耳朵一颤一颤的,这是很多士兵在这个世界上见到的最后一眼,也许,很多人的眼里只有这位从容赴死的军人大步流星的动影。杨根思居高临下,几乎腾空奔跑,几秒钟就冲到陆战队的旗帜下,怀中的炸药包爆炸了。美军陆战队蓝色旗帜破碎,飘落在小高地的天空。旗子与他麾下的士兵都成了碎块,犹如顷刻间霜打后凋谢的秋叶,将里奇中校企图一举攻占致命要地的梦撕得粉碎。
  杨根思牺牲了,带走了四十个美军士兵的生命,尽管山顶几乎空无一人,但美军的攻击在如此英勇壮士的冲击下,被迫中止。后面的美军被这种精神吓着了,纷纷下山,他们再也输不起勇气和生命了,自这个时刻起,一直到美军全部撤出下碣隅里,美国人始终都没能踏上这个可以俯瞰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的高地一步。
  随后不久,志愿军步兵们又顶着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向那个阵地发动了第十次反击 这是朝鲜战场最激烈也最艰苦的战斗之一,美军为此付出巨大伤亡。针对下碣隅里,美军很多回忆录提到了这场战斗,提到了英勇的志愿军杨根思,只是美军回忆里鲜有人提到,那一声巨响之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些当时还活着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山顶无人的情况下,都退了下去。

  围绕下碣隅里争夺各场战斗,双方都发挥了军人的最高精神,以至于产生了多个一级英雄。中国志愿军的杨根思,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Yang Gensi threw himself into a group of more than 40 American soldiers while holding a satchel charge, sacrificing his life and killing the American soldiers。杨根思舍身出现在超过40个美国军人的进攻群里,手握土制炸药包,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杀死这些美国士兵。
  这是美军记载的杨根思。是美国人不得不承认的中国英雄。虽然杨根思牺牲了,阵地上没有一个志愿军,但美军被杨根思的英勇吓破胆,由于伤亡巨大,再没有半点意志支撑,纷纷撤了下去。
  @人是利益动物 1733楼 2014-06-15 19:41:36
  战场以斗勇为主,间谍以斗智为主。
  既然是间谍小说,建议楼主多写男主角斗智的故事。
  已经胜利60多年了,斗勇的细节,估计读者面就窄了
  -----------------------------
  长津湖的片段就要过去了,主要是弘扬正能量,了解的人对志愿军肃然起敬,才会对谍战英雄产生敬仰。谍战大头在后面,这是必须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谍战而写谍战,这样的龚剑诚才真实。
  @当一切成网事 1731楼 2014-06-15 16:52:51
  看到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我发现我流泪了…
  -----------------------------
  我也感动。看来这段长津湖还是必须写的。我想大家应该很喜欢看。
  我给大家翻译一段美国陆军第七师当年参加长津湖战役幸存者鲍勃.哈默德的一首回忆诗。他应该就是新兴里被歼灭的美国第三十一陆战团麦克莱恩上校的部下,因为诗里出现了他的“长官”麦克莱恩和费斯中校的名字,这两人都被志愿军击毙。
  诗歌很抒情,心情很沉重,美国人很受伤。对战争回忆,书写诗篇最多的就是长津湖战役。看得出,我志愿军9兵团虽然伤亡巨大,但给敌人的记忆是深刻的,甚至影响到了当代和未来。
  志愿军万岁!!

  
  鲍勃.哈默德的诗。
  一
  北朝鲜的山岭
  紧靠一座蔚蓝的湖
  一个农民赶着牛车啊
  慢悠悠走向下碣隅里的山路

  他唱着一首老歌
  那是他父亲的遗曲
  而他目光所及的地方
  不再是灰色的故土

  他的脑海响彻加农炮
  无后坐力炮和来复枪在怒吼
  冲锋枪之间的对话
  各种武器都在长津湖

  迫击炮轰鸣,卡宾枪在震怒
  惊叫的男人和青年、
  号角奏鸣在巨炮的协奏曲的五线谱

  他想到了孩提时代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士兵
  在和平的山谷
  再无听到枪声
  二

  他从不明白这一切
  他总是觉得时光在扯谎
  为什么那么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
  就是为了赶赴死亡

  他们用仇恨和残酷而战
  在雪野中拼死沙场
  手指被冻成黑色到处是冻疮
  死神像雪橇一样来回游荡

  麦克莱恩上校和费斯中校下令
  霍启和你们几千士兵
  战斗和冻僵,血流到死也要在长津湖这座坟场

  北朝鲜的山岭啊
  靠着一座冰湖
  没有墓碑作证
  没有十字架安抚

  贫瘠的荒丘
  积雪覆盖着山和树
  但是他们说你仔细听
  风声正告诉你马上将有战斗
  三

  你听到了鬼魅号角响成排,
  从山脚那边滚滚来
  你就听到厮杀开始
  从山峰响彻到天外

  生命在这里绝迹,未来一片阴霾
  命运好比赌桌博彩
  不知谁能活到最后
  因果只是刻在冰上的如来

  白天战斗刚过
  夜里的噩梦就撵破冰辙
  那些不能遗忘的旧梦啊
  亲身经历者才有资格称为“长津湖幸存哥”

  老兵讲的故事
  是想让传奇复活
  长津湖会记住峥嵘岁月
  白杨树下的挽歌

  波士顿到威克岛
  堡垒山上指挥部
  无论勇敢人们来自哪里
  你都会看到勇敢一幕

  他们战斗去拯救一个民族
  没有更多给予,
  只有鲜血和牺牲,
  让人肃然而敬慕
  难忘的——长津湖

  
  这是第七军31团仁川登陆作战。来朝鲜真入下海摸螃蟹,团长麦克莱恩带领部下将人民军冲垮,以为战争结束了……三个月后,他和这些船上的大多数人都去见了上帝,其余的也去中国的战俘营了。
  我做了一张杨根思牺牲地图,更直观些。环形防御是美国用坦克和步兵车炮车围起来的。东西都有志愿军部队172团,173团,但没有重武器,根本攻不进去。假如当时志愿军有一门火炮,或者榴弹炮,哪怕是一门大口径迫击炮,就可以将下碣隅里的汽油库和弹药库炸毁。那样的话,美国陆战一师的番号就该取消了。
  悲壮的志愿军,无奈的长津湖……

  

  @斯托姆的菜刀 1746楼 2014-06-16 09:51:09
  现在的美国就是欠教训,抗美援朝、越南战争让它在亚洲消停了一段时间,现在老毛病又犯了....看来给它的药还是不能停啊!
  -----------------------------
  是啊,中国人的骨气必须听起来,再不能让伪娘横行,韩潮遍地。看世界杯韩国队记者招待会,中国记者采访韩国球员,竟被要求闭嘴,直接忽视……
  龚剑诚的好朋友——《纽约先驱论坛报》随军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丝在目睹了美军士兵撤退到下碣隅里阵地时的情景后写道:我在下碣隅里看见了这些遭到痛打的官兵,不由想到他们如果再受到一次打击,究竟还有没有再次逃脱的力量。官兵们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脸被寒风吹肿,流着血,手套破了,线开了,帽子也没了,有的耳朵被冻成紫色,还有的脚都冻坏了,穿不上鞋,光着脚走进医生的帐篷里……第五团的默里中校,像落魄的亡灵一般,与指挥第五团成功地进行仁川登陆时相比,完全判若两人……

  
  这是一张美国著名随军记者邓肯拍摄的下碣隅里的美海军陆战队员的照片,标志性的面孔,是长津湖美国大兵的真实写照——绝望,茫然而又僵硬的脸。
  
  美国大兵扛不住了,开始了炼狱一般的死亡撤退。

  12月1日,柳潭里顽抗的美军开始大撤退。阵亡士兵的尸体实在无法带走,被迫留在柳潭里,这一点有悖于海军陆战队死不留尸的一贯传统,但此时紧急情况只能如此。军官和士兵们对几百具尸体默哀,然后记录了大致地点,便撤离了。
  长长的车队。这是美军最薄弱的时刻。在公路两边的几乎每一个高地上,都有中国士兵射向公路的子弹和迫击炮弹,而且,没过多久天就黑了,美军的飞机不能来支援,美军士兵无处可逃。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约22公里路程,平均每小时行军约285米,也就是说,每走一公里都要花上三个半小时。

  
  这是一张让美国人至今心酸的照片。这是美国人最不敢承认,却不得不默认的丑行——抛弃了士兵的尸体,他们曾经在索马里为了抢夺美国特种兵的尸体和黑叔叔们浴血奋战,可在东方的农民志愿军的打击下,不得不扔下这些尸首跑了。中国军人冷啊,咱穷啊,所以就剥掉了尸体上的棉衣御寒去了。所以这幅照片看起来似乎是光着身子。
  12月1日开始,从长津湖的各个角落,柳潭里,德洞山口,新兴里等地,美军开始撤退。这是柳潭里往下撤的美军蜷缩在山麓里,等待前方美军空军将阻击的志愿军消灭然后赶路。他们毫无斗志,疲惫不堪,沮丧到顶点了。照片里可以看出,很多人几乎不愿意拿枪了。
  
  志愿军从公路两边高地上冲下来,以班为单位抵近美军撤退队伍,先用手榴弹进行试探,然后径直冲进来。美国士兵魂飞魄散,在黑暗中拼死抵抗,撤退的队伍一次次被迫停下来。美军军官们组织抵抗,尽最大努力不使撤退的队伍溃散。美军炮兵火力105榴弹炮因为没有了炮弹成为废铁,于是,医务官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将死亡的美军士兵尸体绑在炮筒上带回去。
  
  捆在炮车上的尸体
  我一直惊讶于下面这幅照片。拍摄于长津湖的下碣隅里,画面正前方就是东丘。这会不会是杨根思烈士最后的炸药包爆炸的一刻呢……从许多木然观看战斗的美军背影看,他们似乎被震惊了。而爆炸的浓烟很高,大威力的炸药会造成炸药的效果。
  如果是英雄杨根思最后的爆炸……含泪向英雄敬礼!!
  
  而志愿军方面,虽然占据主动,却因为士兵冻伤严重,到了强弩之末。美军撤退途中,陆战队第五团担心志愿军阻击陆战一师,于是对一个咽喉要地的高地展开清剿行动。
  清晨,美军在飞机的助战下,对路东侧的一个突出部高地发动进攻。指挥官的望远镜里,已能见到志愿军战士的棉帽子。一阵炮击和飞机扫射后,一个连的美军陆战队员从两翼迂回包抄,却发现负责阻击的志愿军一直不开枪。等接近到一百米时,美军上尉忽然挥手,让士兵卧倒。
  见有几名志愿军战士握着手榴弹,吓得美军先头部队不敢贸然行动。上尉看了半天,派出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阵地,最后才发现,原来整连的志愿军官兵都在寒夜里被冻成了冰雕。

  
  这是一张美军拍摄的唯一留存的志愿军9兵团战士冻死在哨位的照片。
  也许他没有顶机枪眼的战斗机会,成不了黄继光,也许他身边就缺少一把烈火,而宁愿成为邱少云,可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等到,从国内苏北的闷罐车坐到鸭绿江边下来,就踏过冰河,投入到了万径人踪灭的盖马高原的长津湖雪原。他是被冻死在首位的哨位洞里的9兵团战士,至今也没有个名字。但他同样伟大,因为他成了后人们心中最瑰丽的国魂冰雕:志愿军万岁!三野9兵团万岁!
  @栖阳逐剑 1754楼 2014-06-16 10:31:15
  我一直惊讶于下面这幅照片。拍摄于长津湖的下碣隅里,画面正前方就是东丘。这会不会是杨根思烈士最后的炸药包爆炸的一刻呢……从许多木然观看战斗的美军背影看,他们似乎被震惊了。而爆炸的浓烟很高,大威力的炸药会造成炸药的效果。
  如果是英雄杨根思最后的爆炸……含泪向英雄敬礼!!
  

  “他们一直保持着作战的姿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这名上尉下山对随后赶来的一个随军记者们说。“差不多全连士兵,一半士兵保持射击姿势,冻死在阵地上,已不能下山追击了,这些可怕的人,他们现在如冰雕一般,和整个山体融为一体了。”
  玛格丽特等记者听说了这件事,立即赶赴现场。龚剑诚也陪同玛格丽特,沿着撤退的美军,逆行到那个地方。不顾美军指挥官反对,记者们拼命往高处爬,非要看个究竟。那些联军记者们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就不顾危险,全都上了山。
  只见一排排志愿军战士或俯卧、或举手,在摄氏零下三十五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玛格丽特被感动,她奔向每一位已成冰雕的志愿军连队官兵,用手摸摸,然后试图唤醒其中的一位,可她的想法不可能实现。记者们低头不语,也许从这个时候起,他们再不觉得这些黄皮肤的骨瘦如柴的战士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印第安人,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没有身份牌,没有像样的军服和装备,可这些人称得起士兵的荣誉和称号。玛格丽特突然抱住一位孩子兵,看样子只有十七、八岁,试图用手的温度让他复活。
  陆战队第五团的士兵爬上高于路面百米的斜坡,催促记者们离去,因为志愿军的追击部队随时会进攻过来。但疲惫不堪的美军陆战队员跟上来的时候,都放下枪支,被对手冻僵的姿态吓住了。
  龚剑诚站在那里,眼睛潮湿,他没有像玛格丽特那样去拥抱自己的同胞,只是冷冷地在不远处看着英雄最后的容颜。他的内心已经如火山喷发一般炽热,敬慕和心痛,双重压迫着那点残余的自负和精神,和这些可爱的士兵相比,他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这些坚强、视死如归的战士才是中国的军魂,一个长津湖就能产生这样视纪律如生命的战斗团队,那么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会有多少同样的集体和战士,他们是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强国之林的奠基石。龚剑诚的眼泪在寒风中被冻住,可他曾经担忧的被冻结的心,彻底融化了。他感到浑身有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敌后,在敌人的阵营,他要成为铁的雕塑,一个为民族强盛而牺牲的标本。
  美军和记者们议论纷纷,而搜索尸体,也没用找到半点任务和命令之类的东西,没用电台,没用密码本,只有哨子和牛角,但他们绝不是原始部队,他们的使命很单一,也很残酷。基本倾向于这些战士早就埋伏在这里,穿插在美军行军前方,是小股精兵,可他们再也不能完成使命,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但他们也完成了一个时代人的使命,那就是重新塑造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军人,重塑了自甲午战争起就懦弱的中国军队的威武和尊严。他们用化为冰雪的坚毅身躯,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为之震慑,这比子弹射穿几个人的躯体更有穿透力,因为一个连战士在冰雪中一动不动的为遵守军纪而牺牲,换来了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尊严和给对手的敬畏。
  龚剑诚的眼前真实再现出一群顽强的活着的雕像,亲眼看到过志愿军战士被燃烧弹烧光了鞋子,他们光着脚在雪里奔跑,戴在耳朵上的白毛巾也被烧光了,大檐帽也不复存在,他们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缺少子弹的,枪栓冻住的武器握在手里,他们依旧向前……而此刻,这些同样缺衣少穿,饥肠辘辘的可爱的战士就卧在那里。
  “冰雕连”,玛格丽特叫出声来。她对身边的一位记者说,“我见过尼亚加拉瀑布冰冻的场面,见过芬兰基兹普托斯瀑布,那种原始的形态,却从未见过活生生的士兵,在没有人约束,没有战斗可打的夜晚,被冻成了冰雕!”玛格丽特说的很激动。
  一位美军指挥官走上来,看到这个场面,也感叹不已。“我尊敬这些可怜的士兵,他们没向严寒屈服,按时埋伏在我们撤退的必经之路,他们做到了。只是,露天掩体里,还穿这样的单薄军衣,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没有溃散,并心甘情愿为服从命令而死了。”
  @吴太一 1763楼 2014-06-16 14:24:55
  致敬:为服从命令而死!
  -----------------------------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铁的纪律。要知道,看抗美援朝的战场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国民党兵,但是解放过来之后,经过思想改造就成了人民的功臣。五十军原本就是国民党六十军,但是曾泽生将军却带着被国民党嫡系称为“六十熊”的部队,打过临津江,和39军一起冲入汉城。还消灭了英国王牌坦克营
  这位指挥官带头向中国志愿军冻死的战士敬军礼,表达对“冰雕武士”的致敬。然而,在他的心中,还有很多疑惑,他下来时,面孔上挂着匪夷所思的面容,对龚剑诚说:“少校,您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龚剑诚沉默片刻,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那是他的战地日记,打开一个用铅笔写字的一页,记录的是刚抄写的被冻死战士的遗言。
  “阁下,我刚才见到了一位冻死的志愿军身上日记里的一首绝笔诗。是这样写的: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斗中,我五十九师一七七团六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诗,他和124名战友地狱被冻死在阵地上。
  “他是哪个部队的?”军官问。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177团6连。是个列兵,叫宋阿毛。”
  “了不起的部队,早听说中共军的士兵都是文盲……”这位指挥官叹息一声,为自己的主观判断惭愧。接着问,“为什么,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位少校读不懂中国诗,虽然龚剑诚翻译的比较到位,他还是不理解。

  “零下三十五度的雪地里,还一动不动,就是北极熊也给冻死了!了不起的士兵!”少校皱眉自语。
  “这简直是雕塑,这些孩子不是一下子被封冻住的,而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可怕的志愿军。”少校最后说出了心里感言。
  玛格丽特神情凄然地离开了“冰雕连”。龚剑诚回身,见几个美军试图从志愿军身上找到一些身份的东西,以判断志愿军下一步的动作。但他们没有找到。牺牲的志愿军官兵把身子死死铆在阵地的冰雪地上,他们死的时候,是以展开的战斗队形排列的,枪口一致朝着美军途经的山下公路,几个美军想看看敌人枪支里的子弹数量,以判断志愿军的战斗能力,但他们还是没能做到。
  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枪托上掰不开,美军士兵低下头,默默后退,有的士兵摇头。龚剑诚的眼里噙满了泪花,他转回身,伴随着用手绢擦泪的玛格丽特和几个联合国军记者离去。但他的心钻心的痛,一个活生生的人,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雪地里纹丝不动,断腕、剜心也不会有这样的痛,龚剑诚强忍着,没让自己的眼泪落下。
  虽然整个下碣隅里到柳潭里的山路都给志愿军封锁,可美军还是能挣扎着突围出去。但是,美军冻伤也较多,只是后勤补给的好,还没有到让整个部队失去活力的程度。

  在一个激战过后的山谷里,龚剑诚见到了摆放齐整的美军尸体,足有几十具,尸体边有醒目的木牌子,大概是志愿军打扫战后给美军遗体留下的标记。为了表达志愿军的善意,他们还用比较生硬但充满人性的英文,写在十字架上。
  “There are boys who from American or England! Please send them go home, go back to their mother or beloved wife. Thank you! Chinese Volunteer Army.”(
  这是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小伙子们,请将他们带回祖国的母亲和他们深爱的妻子吧。谢谢你,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
  德洞山口上的死鹰岭,驻守在此的F连连长巴伯上尉指挥加强连重机枪班、81毫米迫击炮班和火箭筒班, 凭借有利地形向志愿军猛烈射击。现在,F连233人,只剩下能走的80多个人,其余不是战死就是重伤被运回兴南,弹药基本告罄,但总算熬到12月1日,天际出现了一缕鱼肚白。
  美军运输机临空,向德洞山口空投了F连急需的弹药、野战口粮和医疗器材。

  天亮后,柳潭里美军为夺回生路,开始拼命反击,朝德洞山口撤退。联合兵种作战的威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炮兵猛烈射击,将志愿军连夜赶修的掩体瞬间摧毁;坦克位于阵形先头或侧翼,直接掩护步兵展开和攻击;空军即使是在两军相距仅50米时,仍准确地投下大量凝固汽油弹和高爆炸弹。

  
  为让柳潭里被围之敌突围,美军航空兵大量空投
  一辆满是伤员的卡车仓皇中撞上小桥护栏,桥被撞塌,卡车连同伤员一起掉入冰河之中。轻伤员挣扎着爬上岸,而卡车车厢上的不少人都没了影。地面美军强烈要求空军支援,于是飞行员扔下大量照明弹,破例开始在夜间进行火力支援。
  在柳潭里美军撤退的路上,兴南航母上的飞机彻夜轰炸。飞行员们在低空找刺激,当地面要求他们向公路边一个高地进行火力支援时,竟在一个有几个中国士兵身影出没的小山脊上使用凝固汽油弹和500磅炸弹,整整轰炸了半小时。

  
  这是美军在1950年12月3日一天对志愿军20、26、27军主要阵地轰炸作战图。主要是在下碣隅里hagaru周围,还有柳潭里yudam西南。目的是帮助美军突围
  为给牺牲的烈士报仇,志愿军在柳潭里孤注一掷地对美军主力5000人进行围追堵截。战斗十分惨烈。

  
  那么参加长津湖战役解救美军的有哪些美军空军呢?下面这些飞机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行器。全部参加了对长津湖志愿军的轰炸和扫射

  
  天兵螺旋桨系列



  
  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
  下碣隅里已成临时总医院。在救护站里,龚剑诚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医生,对伤员实施甄别和抢救。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遭遇汽油弹伤害后的恐怖场景,一个美国陆战队士兵因为推进到志愿军阵地,意外被美国飞机扔下的凝固汽油弹击中,当他的战友们将这位看起来和一块酱牛肉差不多的中士抬进来的时候,龚剑诚和玛格丽特都惊呆了。
  美国军医痛心地摊开两手,对龚剑诚等援助者和护士门介绍了这种炸弹的威力:“凝固汽油中有许多化学助燃剂,大多数是白磷,在人体表皮燃烧后会残留大量剧毒的化学物质,通过烧伤创面的开放性创口进入血液,造成伤员血液中毒。烧伤面一般呈酱紫色,或者蓝黑色。烧伤及中毒的双重伤害,使得你们在给伤员清洗伤口时疼痛难忍。”

  
  美军轰炸朝鲜人的村子,这是凝固汽油弹爆炸效果……所到之处一片火海无人生还
  这是凝固汽油弹的彩色照片,地狱!我们的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残酷战争中生存,还要战胜敌人!
  
  何止疼痛难忍,在龚剑诚听来,这个士兵发出的哀号,就仿佛身在地狱。而更难对付的,是那些身体弹伤不重,但精神错乱的伤员。
  随军神经科邓肯医生将这些伤员的伤称为:应激伤害“炮弹休克症”,医生形象地说明了枪、炮、地雷等武器形成的震波、高分贝噪声、燃烧等因素对官兵心理的影响。
  “很多人从未上过战场,遇到中国士兵冲锋和吹号,当场就精神错乱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很差。”
  龚剑诚无语地看着这些形如鬼魂的伤员,个个目光呆滞、胡言乱语,动不动就在病床和担架上高喊“中国人上来了,打炮了!”或是“呼叫炮兵,炸啊!炸死他们!上来了,要拼刺刀,我怕啊……”的乱叫。那恐怖的样子,让很多帮忙的记者发怵。
  最让龚剑诚难过的,是从战场上被美军误以为华裔和韩国兵抬回来的志愿军战士。可能是由于寒冷的原因,这位战士在战斗间隙穿上了美军的棉衣,还戴上了从美军尸体上缴获的钢盔。高地上的志愿军最后全部战死,其中不少是和美军拼刺刀、互砸手榴弹牺牲的。美军收尸队抬走了八十多具海军陆战队员尸体和伤员,也把这个志愿军当美军抬回了营地。
  这个小伙子也就二十岁,他的耳朵、鼻子没有了,双眼上下眼睑外翻,眼球完全暴露,嘴巴挛缩成了鱼嘴一样,身材很高大,一看就是北方汉子,魁梧的身材被凝固汽油弹烧伤,那身美军棉衣也破烂不堪。
  @寂寞的眼镜片 1782楼 2014-06-17 00:17:47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赵兄
  -----------------------------
  熬夜看此书支持,非常感谢!!
  当医生弄清楚这个人是志愿军伤员时,就想放弃,但龚剑诚坚持将他抬上了手术台。保罗医生是加州大学的医学博士,说话很权威,但他不会因为一个中国伤员而耽误了美军的治疗,这是他正常的逻辑。
  当看到龚剑诚恳求的目光,他犹豫了。玛格丽特赶紧将这个士兵的棉衣用剪刀剪开。龚剑诚就轻声问他的姓名。
  “我叫金汉魁!”这位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很清醒,知道自己成了俘虏,就瓮声瓮气地说,虽然鼻子没了,但还能表达清楚。但见眼前有一位和自己同样面孔的美军军官,起初很反感。龚剑诚明白他的心理,就示意他不要害怕,也不要再说话了。
  可当全部衣服剪开后,这才发现,他的双手只剩下手掌,脚也只剩下脚掌。美国医生遗憾地摇摇头,痛苦地拿起止血钳和手术刀。
  “他很顽强,看上帝的意愿了!”保罗医生命令龚剑诚帮忙,摁住他,然后好截肢。但龚剑诚却犹豫了,玛格丽特也惊慌失措,眼泪扑簌簌掉下来。“太可怜了,太可怜了,我的上帝!”她喊着,帮助保罗医生救护。
  “龚先生,您在干嘛?”医生激怒了。
  “请您放弃他吧,这样进入战俘营,您不觉得残忍吗?”龚剑诚突然严厉起来。保罗医生明白了,手也垂下来。他摘掉眼镜,护士给他擦去汗水,但医生制止了她。
  “龚少校,我懂你的心思。”他说完看了看外面忙碌的美军,然后坚定地抬起头说,“请你放心,我会将您的这位同胞治疗之后,让人联系对面的中国军队,让他们领回去。”
  “谢谢您!”龚剑诚感激地一笑,虽然他刚才的举动很不理智,但人总是有不可抗拒的弱点,龚剑诚不希望这个志愿军战士像个没四肢的“章鱼”一样,被送进条件恶劣的战俘营,这一点保罗医生也很理解。
  “我去联系!”汤姆逊突然从后面站出来,勇敢地说。
  “您?”医生端正了一下眼镜,觉得不可思议。这两天和汤姆逊打交道多了,知道这个小伙子胆子很小。“去了有可能回不来。”他警告。
  “我决定了,医生!”汤姆逊勇敢地看看龚剑诚。“我不会带武器去。”
  龚剑诚心里明白,他是惦记茱莉亚的事。勇敢被激发出来,带着善行,是无畏的,他对汤姆逊肃然起敬。
  就这样,保罗医生给这个战士做了干净的截肢手术,上了药之后,他亲自和美军负责战俘的军官解释,要将这个敌人和几个重伤号送回去。军官起初很犹豫,但后来同意了,因为这样做的还有志愿军一方,他们曾经在双方不再战斗的时候,将美军伤员抬出来,通过喊话的方式让美军领回,双方已经就伤员问题达成了一定默契。
  “我现在就想出发。”汤姆逊对龚剑诚请示说。
  “眼下还不行,现在部队简直打乱,外面轰炸的很厉害,你不一定找得到对方的医疗兵。”
  “可茱莉亚在敌人那里,我真担心!”
  “她不会有事,她是红十字的人。”龚剑诚对这一点很有把握。
  “那就等两天,让这些伤员恢复点体力。”
  “好,到时候我帮你。”

  古土里、堡后庄、真兴里地区的美陆战队第一师第一团1个步兵营和1个坦克营、英国皇家陆战队及韩军陆战队一部1000余人,在5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志愿军第二十军第六十师猛烈进攻,企图打通与被包围的下碣隅里联系。
  这个特遣队有步兵2个连、坦克2个连(中型坦克20辆)、汽车160辆,美陆战队第一师预备指挥所和英军的第41指挥分遣队,其最高指挥官是英军德赖斯代尔海军中校,所以这支特遣队就被称作“德赖斯代尔特遣队”。
  对于火力薄弱的志愿军来说,离开环形阵地的美军部队比固守美军好对付得多。守卫富盛里的第二十军六十师第一七九团。终于逮住机会,奋力狙击这支美军。很多志愿军士兵腰捆数颗手榴弹,仰卧在公路上,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钢铁怪物。但手榴弹奈何不了坦克,却把后面的美英军步兵炸倒不少。战斗十分惨烈,并且双方都不顾一切。志愿军利用黄昏对手失去飞机掩护的有利情况下,对其实施坚决的反冲击。终于在入夜后将其包围在富盛里以北的公路上。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遭遇20军179团伏击图

  
  德赖斯代尔中校将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陆战1团G连放在前面,交替占领前进中的山头掩护后面的部队前进。德赖斯代尔呼叫古土里的陆战1团,得到17辆M-26坦克增援。但是坦克连长克拉克上尉不肯听德赖斯代尔中校指挥,想集中坦克打头阵。但他们遇到了奋不顾身的志愿军,前头的坦克别炸药包炸起火,很多车辆也被打着火,这阻挡了后续车队的前进。
  经彻夜激战,特遣队已处于疲惫混乱状态。特谴队坦克用机枪和火炮为其步兵开路,但是在志愿军的火力狙击下,特谴队步兵无法跟上坦克,还是动弹不得。坦克步兵相互脱离,最后坦克大部分突围退回古土里,而步兵分队全部被拉下。这支失去了装甲车辆掩护的特谴队立刻被经验丰富的中国人分割成了许多小块,陷入混战中。
  美英军无法想象这些中国士兵如何在严寒之中且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还没被冻死饿死在阵地,反而在天寒地冻中前赴后继,从四面八方涌下山来。这支钢铁志愿军部队静悄悄地冲锋,迎着特遣队大威力坦克机枪弹猛扑过来,在坦克汽车纵队两侧投来暴雨似的手榴弹。德赖斯代尔中校和副官在惊慌失措中负了伤,很多汽车被打坏起火,道路被炸毁的坦克堵塞。
  失去坦克掩护、汽车也被打坏的士兵面临的只有绝望。公路上,一个美军陆军军官带领的三百人左右的突击队被隔绝。这名陆军少校名叫麦克劳林,是阿尔蒙德第十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助理,兼第十军与海军陆战队联络负责人。
  麦克劳林指挥把伤员集中起来围成圈,并且派出侦察员侦探突围路线,但人派出去就再也没回来。麦克劳林决定坚持到天亮,天一亮,飞机来了就有活的希望了,可是到了这种时候,已没人肯听他的指挥了。几个士兵上了一辆吉普车开始逃跑,结果车没开出去多远就全部成了中国军队俘虏。
  凌晨4时左右,浑身麻木的麦克劳林少校看见一位中国军人带着一名被俘美军中土来到他面前。志愿军敦促美军投降。麦克劳林少校无奈,清点了弹药和可以战斗下去的人数,发现子弹最多的士兵也只有八发,人堆里绝大多数是仍在大声呻吟的伤员,能战斗的士兵也沮丧到了极点。麦克劳林不得不举起手率部投降。

  
  这是麦克劳林少校被俘后的1953年9月,被战俘交换时被中方释放后和老长官见面。此时他蹲了近3年的战俘营监狱。
  德赖斯代尔亲自率领的特遣队少部分先头部队冲过去了,但在距离下碣隅里还有一公里的山路上,再次受到志愿军攻击,几乎令他们全军覆灭,德赖斯代尔第二次负伤,不得不让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位上尉代替他指挥。最后,他们总算依靠几辆强大的坦克,活着见到了下碣隅里的里奇中校。

  在美陆战一师于下揭隅里作战的时候,在新兴里,美步兵第七师从28日晚开始受到了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连续不断的攻击。到29日拂晓,第七师在外围阵地上尸横遍野,光遗弃的尸体就有300多具。
  但是,二十七军八十师的多数士兵冻伤严重,后勤供应又难以跟上,但部队还是一度冲进了新兴里。交战双方在一个环形阵地上进行着残酷的拉锯战斗。据守新兴里的美军指挥官是美第七师三十一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指挥的拼凑起来的特遣队,人数约三千三百人。
  29日14时,柳潭里的美陆战第一师两个团派出部队向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阵地攻击,并空投伞兵百余名配合。第七十九师部队已伤亡惨重,临时拼凑起来的战士和轻伤员击溃了美军的这次猛烈进攻。
  11月30,被冻伤的兵团副司令员陶勇亲临新兴里,指挥第八十师和第八十一师主力和第二十七军全军炮兵,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向新兴里美军猛烈攻击。提着手榴弹的战士蜂拥冲向美军的坦克防御圈内。

  美军坦克难以暇接和招架。由于距离太近,一些坦克的机枪和榴弹射到了其他坦克上。虽然前面冲锋的志愿军被成群地扫到,但后面的步兵利用坦克炮塔转向另一面的时候,成功的逼近坦克和冲进美军防御圈与美国兵血肉相搏。尽管美军同样亡命反击,但次日拂晓依旧被压缩至狭小地区。

  
  这是新兴里被包围后的战场。是尸横遍野。许多人等待投降。但志愿军并不搭理他们,这是朝鲜战争中少有的怪事,也反映出我志愿军根本不拿美国人太当回事。很多美军丢下武器,顺着长津湖又跑了。

  
  美军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及其继任指挥官费斯中校均被击毙,该团团旗也被志愿军缴获。时至今日,美军第31团团旗仍然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着。该旗蓝底黄穗边,呈扁方形,中间嵌着美军第31团的团徽――顶部是一只傲然侧视的小狮,中间是一只右手执橄榄枝、左手执箭的雄鹰,下面是写有"THIRTY-FIRST INFANTRY REGIMENT"的彩条带,整个旗帜做工考究细致。
  11月30下午一点,第31团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见伤亡惨重,待援无望,便乘天色还早,用电台召来40余架飞机掩护,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美军空军地面引导人员乘坐装甲车,在跟随大队后撤的同时,不断引导飞机用凝固汽油弹把道路附近炸成一片火海,以阻止志愿军蜂拥接近。

  美军的飞行员技术高超,投弹轰炸距离之近,使一些美军车辆都被烤得直冒青烟。尽管有些接近公路的志愿军部队陷入火海,但却仍然向快速撤退的美军追来。
  这种情景使经历过瓜岛血战的陆战一师的美军老兵也惊心动魄、目瞪口呆。志愿军的第八十师和第八十一师在伤亡惨重,有些步兵团在只剩几十个人的情况下仍然不停的进攻。不久,整个战斗全部变成了连续不断的混战,双方阵地混杂一团。前来支援的美军飞机开始无法分清下面的部队是那一方,美军炮兵也只能对远处的志愿军增援进行遮断射击,而无法直接对特谴队进行炮火支援。在混战中,特遣队指挥官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虽然美军出动大量航空兵掩护这支部队突围到泗水里和后浦地区,但人员所剩无几的志愿军八十师和八十一师像猎犬一样紧咬不放,双方所有部队都已经乱了建制,指挥官无法传达任何命令,士兵也不可能收到什么上级命令。

  
  新兴里战斗前美第31战斗团附属的32团1营部分军官合影。不少人都被志愿军击毙了。
  这种近距离的混战美军难以占上风。团长被志愿军打死后,第七师陷入空前混乱。眼看第七师就要被中国军队全歼,阿尔蒙德军长要求史密斯担负起指挥陆军第七师的任务,并从柳潭里派出一个团把七师救出来。
  陆战一师位于柳潭里的部队此时已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自顾不暇,危在旦夕,正琢磨着怎么逃出厄运,史密斯硬着头皮派出一支小部队朝新兴里试探进攻,立即就被志愿军打了回来。步兵第七师在中国军队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攻击中陷入绝境,代理团长的第32团1营中校营长费思中校下达了“自行突围”的命令,官兵们各自逃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