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我们还是非常吃惊,也非常之头疼,因为这里的水下能见度实在是太低了,大概只有十厘米左右。这让从小习惯于在海里潜水的我和杜志发而言,特别不习惯,就跟突然间成了瞎子一样。
人在水下,如果看不见,恐惧感就会自然滋生,特别是对于初学者,那种感觉是致命的,因为它会令你窒息,让你浑身僵硬,就像被死神捏住了脖子。我一点都不夸张,有机会潜水的朋友,可以试试在泥沙含量较高的地方,保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下水一趟试试,你如果最后不是被人拖上来的,我喊你“水神”。
没过多会儿,我们两人就都出来了,浮在水面跟上头郭文娟说了情况,水下根本啥都看不见,浑浊一片。这种情况下,是不敢贸然一直下潜到底的,因为你没法知道水底的状况,万一遇到特殊事件,碰着些不三不四的东西,或者被什么东西缠住,想上都上不来,方向也没法掌握。可既然下水一趟,如果连底都没碰着,又着实有些不甘心。他们都没了主意,我想了个办法,跟杜志发商量,可以慢慢沿着锚链下潜,只要手不离开锚链,凭我俩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杜志发同意,于是我们两人游到锚链附近,再次潜了下去,阿发在下面,我在上头,垂直相距大概四米左右。有了锚链做引导,心里确实稳定了许多,就好比人坐过山车,或者蹦极,只要有东西将你固定住,绑住了,就不会太慌,但如果让你徒手站到那么高的地方,你真的会吓得腿抖到无法站立。
下降到七八米左右时,水比上层江面清晰了不少,杜志发回头给我做了个OK 的手势,然后继续往下。片刻后,我们就到江底了,大概也就十五米左右的深度。
有些朋友会说这怎么可能?长江才15米深,扯淡。但我告诉你,那个位置确实只有十五米深,而且一般长江主航道水深都是在10~20米左右,某些地方30米,就算是比较深的了。
另外一个,潜水下沉的速度,虽然如果你是使用水肺潜水(通俗点讲就是要氧气瓶的),得稍微慢一点,但其实还是很快的。十几米的深度,压根什么也算不上,一眨眼就到了。如果像我老家的祖辈采珠人,完全是自由潜水(也即靠憋气潜水),那么速度可以更快。为什么靠憋气潜水反而可以更快呢?因为水肺潜水时氧气瓶里的氧气,是混合了惰性气体的,比如氦气,且压缩了的,你潜水时,随着深度不断加大,压强也会加大,惰性气体会溶解到血液中,这个时候如果你上浮的速度过快,惰性气体还没来得及排出体外,你人就已经到水面了,那么会非常危险,不及时抢救的话,是会死的。我一点没有夸张,这种上浮过快导致惰性气体无法排出的症状,叫做“潜水病”或者“减压病”,每年都有不少潜水者死于此。
那天本来风平浪静,而且日头很好,按理来说,江底应该更为寂静才对,可是除了能见度比刚才潜到一半时,更为清晰了不少,但水流速度却陡然加速了很多。如果不是有锚链可以抓住,人不动的话,是会被冲走的。
杜志发还是很有经验的,毕竟这么多年珍珠潜水员没有白干,他趴在底部,先是朝四周观察了一番,确定没什么危险后,解开腰上的绳子,一头的挂钩卡住锚链,然后做了个他要巡潜的手势。因为虽然江底的能见度高了很多,但还是没法看出很远,不会超过十米。十米的范围内,能观察到的东西就实在太有限了,所以他得尽量朝外围再勘探。
我示意OK,然后用挂钩将自己与锚链固定的同时,还用手抓住了他的绳子。杜志发渐渐游远了,我便朝四周仔细观察。现在想起来,那时也真是傻大胆,我和阿发两人,都是从来都没下过长江,在对水下水文状况根本一无所知的情况,直接就特么潜进去,真是如同找死。不过呢,其实干任何行当都会有这种情况,叫做无知者无畏,他不明白会有什么危险,他自然不会害怕,这也是任何行当内老手总比新手胆子要小的原因。
人在水下,如果看不见,恐惧感就会自然滋生,特别是对于初学者,那种感觉是致命的,因为它会令你窒息,让你浑身僵硬,就像被死神捏住了脖子。我一点都不夸张,有机会潜水的朋友,可以试试在泥沙含量较高的地方,保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下水一趟试试,你如果最后不是被人拖上来的,我喊你“水神”。
没过多会儿,我们两人就都出来了,浮在水面跟上头郭文娟说了情况,水下根本啥都看不见,浑浊一片。这种情况下,是不敢贸然一直下潜到底的,因为你没法知道水底的状况,万一遇到特殊事件,碰着些不三不四的东西,或者被什么东西缠住,想上都上不来,方向也没法掌握。可既然下水一趟,如果连底都没碰着,又着实有些不甘心。他们都没了主意,我想了个办法,跟杜志发商量,可以慢慢沿着锚链下潜,只要手不离开锚链,凭我俩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杜志发同意,于是我们两人游到锚链附近,再次潜了下去,阿发在下面,我在上头,垂直相距大概四米左右。有了锚链做引导,心里确实稳定了许多,就好比人坐过山车,或者蹦极,只要有东西将你固定住,绑住了,就不会太慌,但如果让你徒手站到那么高的地方,你真的会吓得腿抖到无法站立。
下降到七八米左右时,水比上层江面清晰了不少,杜志发回头给我做了个OK 的手势,然后继续往下。片刻后,我们就到江底了,大概也就十五米左右的深度。
有些朋友会说这怎么可能?长江才15米深,扯淡。但我告诉你,那个位置确实只有十五米深,而且一般长江主航道水深都是在10~20米左右,某些地方30米,就算是比较深的了。
另外一个,潜水下沉的速度,虽然如果你是使用水肺潜水(通俗点讲就是要氧气瓶的),得稍微慢一点,但其实还是很快的。十几米的深度,压根什么也算不上,一眨眼就到了。如果像我老家的祖辈采珠人,完全是自由潜水(也即靠憋气潜水),那么速度可以更快。为什么靠憋气潜水反而可以更快呢?因为水肺潜水时氧气瓶里的氧气,是混合了惰性气体的,比如氦气,且压缩了的,你潜水时,随着深度不断加大,压强也会加大,惰性气体会溶解到血液中,这个时候如果你上浮的速度过快,惰性气体还没来得及排出体外,你人就已经到水面了,那么会非常危险,不及时抢救的话,是会死的。我一点没有夸张,这种上浮过快导致惰性气体无法排出的症状,叫做“潜水病”或者“减压病”,每年都有不少潜水者死于此。
那天本来风平浪静,而且日头很好,按理来说,江底应该更为寂静才对,可是除了能见度比刚才潜到一半时,更为清晰了不少,但水流速度却陡然加速了很多。如果不是有锚链可以抓住,人不动的话,是会被冲走的。
杜志发还是很有经验的,毕竟这么多年珍珠潜水员没有白干,他趴在底部,先是朝四周观察了一番,确定没什么危险后,解开腰上的绳子,一头的挂钩卡住锚链,然后做了个他要巡潜的手势。因为虽然江底的能见度高了很多,但还是没法看出很远,不会超过十米。十米的范围内,能观察到的东西就实在太有限了,所以他得尽量朝外围再勘探。
我示意OK,然后用挂钩将自己与锚链固定的同时,还用手抓住了他的绳子。杜志发渐渐游远了,我便朝四周仔细观察。现在想起来,那时也真是傻大胆,我和阿发两人,都是从来都没下过长江,在对水下水文状况根本一无所知的情况,直接就特么潜进去,真是如同找死。不过呢,其实干任何行当都会有这种情况,叫做无知者无畏,他不明白会有什么危险,他自然不会害怕,这也是任何行当内老手总比新手胆子要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