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多少有关加拿大的事

  要做好毕生为自己争抢本来是自己的东西的准备,稍有疏忽,别人就要欺负你,你的东西就会被抢走,连学校都能骗就骗,能欺负就欺负,还能指望谁会有道德?
    ----------------------------------
  午餐时间引起的风波
  2010年09月23日 16时09分
  
   (星星生活专稿/逸君)儿子上小学了,这天放学时老师找我谈话,说他下午上课的时候情绪不佳。在办公室里,面对有些严厉的新校长,孩子不肯说明原因。我和校长商量,回家问明缘由之后,明天再谈。回家后,孩子终于说出原因,他说午餐时间太短,仅十分钟左右,根本来不及吃饱,因此下午精神疲乏。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大女儿上学的时候,次次将几乎没有动过的饭盒带回,问及原因,她也说午餐时间短暂,老师们急着让他们去操场,老师们却一直吃到上课时间。询问了几个相熟的家长,也是同样的说法。有的孩子喜欢玩,吃不饱也不算什么大事,反正回家再吃,儿子从小食量就大,对他来说,吃不饱就没心情上课。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第二天,我对校长提及午餐时间太短的问题,校长作惊讶状,说午饭时间有半个小时之久,估计是因为出入午餐室都要站队,费了很多时间。她虽然不承认午餐时间安排不当,但态度是软化多了,语调温和,没有昨天严厉的样子了。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此时,既然先发制人已收到成效,今后儿子也不会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了,那么我也不必穷追不舍。这种根深蒂固的学校传统,哪是一天之内,为一个孩子改变的?更何况,那些舒服惯了的老师们,能愿意延长孩子们多呆在午餐室的时间吗?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据说去年一个酷热的夏日,有位女孩在操场上晕倒了,出现了中暑的症状,老师们也只是带她回校喝水,过了一会,看情形还好,居然又让这个女孩回到操场上去,直到上课铃声响了才进来。得了病尚且如此,活蹦乱跳的还能有特殊待遇不成?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于是我例行公事般地提出,希望学校能多关注学生午餐时间的问题,虽然心里并不指望近期有所改变。然后,我对校长说了我的决定:今后我会带孩子回家用午餐。并请不要因为此事对孩子有偏见。校长顿时如释重负,笑容满面,直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告辞的时候,她一直送我到学校门口,并说儿子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他一定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的。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回来后,和一位正在小学任教的朋友谈及此事,她说没错,加拿大的公立教育制度就是这样,校长必须取得老师们的支持,才容易开展工作,很多时候,就只能忽略学生们的需求了。但是作为家长,在孩子受到误解的时候,一定要为孩子辩解,争取权益,否则久而久之,学校难免对孩子有隐性歧视。据理力争,依法办事,就是加拿大的文化,从孩子身上就开始了。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我们还谈及何革胜先生依然在为妻子的去世讨说法,她悲观地说道,难,要让医生或是医院承认是他们的错误,太难!他们虽然医术不高,但都是依照章程办事,从法律上找不出他们的大错,说他们错了不如说是制度错了,而一个长期以来的制度,也不可能因为一位病人的去世而改变。唯一的希望是医生良心发现,但是生老病死,他们见得多了,未必会有所触动。作为病人,最多能做的,就是今后选择信誉良好的医院和医生,防患于未然。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入乡随俗,在加拿大生活,凡事都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选择,要在小事发展成大事之前规避。权利就在自己手上,早一点行使,就能早一点收到成效,而事情一旦发生了,也要尊重法律程序,权衡利弊,作出回应。有理有利有节,前人已提醒过我们了。
  加拿大15岁美少女在公园遇袭 被棒球棍活活打死(图)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于 2010-09-28 14:26:28 给 星岛日报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加拿大15岁美少女在公园遇袭 被棒球棍活活打死(图) 星岛日报
  
  在公园遭袭击惨死的15岁学生圣德瑞。Facebook图片
  
  伯恩斯威尔中学星期日下半旗悼念圣德瑞,学生及家长前来接受心理辅导。
  
    上周六在卑诗三角洲疑遭人用棒球棍击伤头部的15岁少女,延至星期日不治。警方未有表明她是否遭人锁定目标杀害,正寻找一男子助查。而死者就读的中学,星期日下午开始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据称死者一周前曾与数人同时遭喷雾器袭击。死者的祖母则称孙女是好学生,案发时正践约会友,不知为何遭毒手。
  
    三角洲警方发言人布鲁克斯(Sharlene Brooks)表示,该兇案死者是就读伯恩斯威尔中学(Burnsview Secondary School)第10班的圣德瑞(Laura Szendrei)。警方于上周六下午1时半接报,发现圣德瑞在三角洲市110街(110th St.)8200号路段麦基公园(Mackie Park)丛林处,遇袭倒地;送往医院急救,翌日凌晨死亡,家人陪伴左右。
  
    有报道指出,死者是遭棒球棍击中头部后伤重不治,但布鲁克斯未予证实,并唿吁公众勿轻信一些社交网站出现的传闻。
  
    警方正寻找一个在案发前不久,即下午1时15分左右,自81A路(81A Ave.)出口处离开公园的男子协助调查。该男子年龄在16岁到25岁之间,中等体型,身穿白色短袖衫,及膝盖长且有很多口袋的短裤。他身背背包,离开现场时边走边使用手机。警方称他不是疑犯,仅是警方感兴趣人士。布鲁克斯说案发前后该公园有很多人在运动,希望目击者跟警方联络。
  
    公园里应有其他目击者
  
    据死者朋友透露,案发前的周末,圣德瑞同数人一道,遭人以类似胡椒喷雾器的武器袭击。他们起初怀疑,圣德瑞可能因为向警方提供线索而遭人报復杀害,但后来认为两案应没有关连。
  
    据《省报》(The Province)报道,圣德瑞的祖母伊冯娜(Yvonne Szendrei)表示,圣德瑞跟父母及18岁的姐姐萨拉圣德瑞(Sarah Szendrei)住在一起,圣德瑞很喜欢踢足球,常跟朋友相约在案发公园见面。据悉,她遇害前没有男朋友。
  
    圣德瑞的朋友说,案发时听到她高声求救,他们急忙跑过去查看,约15秒后发现圣德瑞头部受重击,面部朝下倒在地上。
  
    三角洲教育局副督学艾尔斯(Garrett Ayres)说,伯恩斯威尔中学星期日下午3时后特别开放,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他说,周一为教师专业培训日(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ay)学生假期,但伯恩斯威尔中学仍然开放,提供辅导服务。
  
    家长抨警方保护不周
  
    警员向案发现场附近街坊问话。
  
    费恩唿吁家长要多留意子女的行踪。圣德瑞的同学称她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女孩,从未涉足任何不法行为。有学生家长透露,附近曾多次发生学生遭袭击的案件,而且这类袭击均为歹徒随意选择目标行兇。
  
    乔瓦诺维克(Sophia Jovanovic)就读伯恩斯威尔中学11班,比圣德瑞高一年级。她同父母一道参加心理辅导会后,哀伤地表示,虽然不在同一班,但她跟圣德瑞是好朋友,圣德瑞是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学习成绩好而且上进,从来没有跟不良青少年来往,不知兇手为何会向她下手。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她在北三角洲一所中学就读的儿子曾告诉她,附近曾多次发生学生遭人无故袭击的案件。她批评警方未有採取足够行动保护区内学生安全,并说她和丈夫只有多次告诫儿子,不要前往发生过此类案件的地方。
  
    另一位家长费恩(Fern)则唿吁区内家长,要密切注视子女行踪,并指出公众及警方不要被统计数字中的低犯罪率误导,所有人都该正视社区存在的治安问题,因有很多类似案件发生,而歹徒仍逍遥法外。
  加拿大统计局 利用巧妙算法拼凑数据误导大众:
  ---------------------------------------------
  Stats Canada Victims of Crime Survey Fewer People Reporting Crime to Police
  
  Statistics Canada does these every five years. The last one, in 2004, showed that contrary to police reported crime (which is a stats can term) victims reported no fall in rates of criminal victimization. that is, while the official stats said crime was falling, the 2004 survey found no fall in crime, just a fall in the numbers of people reporting crime to police.
  
  The new survey finds similar results. There was no fall in crime, contrary to police statistics, and fewer still people reporting their crimes to police. Only 31% of people now report crime to police, down from 34% the last go-round. You can think of that as a 3% fall or as a 10% fall from previous results Either way, for whatever reason, fewer people are reporting their crimes to police. Most of these crimes are non-violent. People are actually less likely to report violent crime. Only 29% report violent crimes to police. This is probably because people report crimes like car theft or burglary where they are required to by their insurance company, but there is no insurance requirement to report ciolent crimes, so most people don’t bother.
  
  Most likely this is due to a lack of confidence in the judicial and police systems. For example, in Ottawa, where I live, the police only solve about 22% of crimes anyway. So if you report a crime it probably won’t get solved. And if it does, then you face the time-consuming, stressful and often embarrassing circus of a judicial system, where there is absolutely no guarantee the offender will actually receive any kind of substantive punishment anyway. Better to just forget it and get on with your life, many people seem to feel.
  
  Statistics Canada Criminal Victimization Survey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daily-quotidien/100928/dq100928a-eng.htm
  
  First results from the 2009 General Social Survey (GSS) on victimization show that 27% of Canadians aged 15 and older said they had been a victim of a criminal incident in the 12 months before the survey. This proportion was unchanged from 2004, the last time the victimiza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尽管警方总是听说有罪案发生,但却不见有人举报。多伦多太阳报从警方得到的数据还是显示,该市每天约有45部汽车遭到爆窃贼。
  ------------------------------------------
  如何防止车内物品被爆窃
  2010年9月30日11:19:21(京港台时间)
  【星网讯】
  
  
  
  (星网记者连鹏综合报道)尽管警方不断提醒驾车人士,在离开自己汽车时不要将重要的物品遗留在车内,但还是有不少人将贵重物品留在车内显眼处。多伦多太阳报从警方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本市每天约有45部汽车遭到爆窃贼。
  
  在加拿大,汽车是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不少人喜欢把随身物品放入车中,这也使汽车相关的罪案层出不穷。汽车爆破案一般都是通过砸破车窗玻璃来实现的。砸车窗工具一般是随手可用的石块,或者肘击。因为行动快,所以窃贼一旦得手,会迅速逃离,作案场所相对僻静,随机性强,所以很难预防。
  
  多伦多警方表示,不少人将GPS、便携电脑、iPod和钱包之类的物品放到车上,这很容易引起窃贼的兴趣。如果有人将钥匙遗落在车内,则可能让窃贼在汽车工具箱内找到车主的注册信息,追踪到车主的住址,令车主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07年3月初,约克区警方曾铲除了一个专门爆窃车内财物的盗窃集团。该集团作案达70余起,爆窃车内便携电脑、 iPod、手袋、钱包等各式各样的贵重物品。另外,疑犯还使用受害人信用卡,在多间商铺购买服装、家用电器,以及购物礼品卡等。更牛的是,该集团几乎无车不偷,就连警方的巡逻车都不放过。他们曾盗走一辆没有标志警车内的一件警服、警用腰带、胡椒喷罐、手铐、避弹衣、警棍及数发子弹。此外,他们还在另一宗爆窃案中,从受害人的车内找到事主第二辆汽车的钥匙,结果将事主停放在自家门前的一辆丰田Highlander越野车盗走。
  
  同时,不要以为不在车内放贵重物品就没事了,不少窃贼,比如瘾君子或小孩子,会仅仅因为十元钱,或一些小物品而爆窃。最好的办法是车内明显处什么都别放。
  
  与汽车被盗不同的是,车内财物被盗往往很难追回,保险公司除维修费,以及车内音响设备在赔偿范围之内外,其他个人财物损失都不会得到任何赔偿。
  
  此外,警方也呼吁,华人应积极举报罪案。多伦多警方曾表示,在唐人街等华埠执法有困难,因为一般华人不愿报警,尤其是遇见汽车爆窃案这类“小案件”,一般都自认倒霉,但这却令警方有心无力,他们总是听说有罪案发生,但却不见有人举报。
  
  面对越来越多的汽车爆窃案件,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1、当你的汽车没有人看管时,即使是很短时间,也要关上所有车窗,把钥匙从发动装置拿走并关闭所有车门。窃贼一般瞄准那些容易下手的车辆,他们先检查是否有未上锁的车辆。
  
  2、不要将随身贵重物品放在车上。尽量在显眼处什么都别放,即使是一张纸、一枝笔、一个胶盒或一袋垃圾也不要留下,以免窃贼怀疑车内另收藏财物。
  
  3、如果一定要存放财物,备车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4、不要为了省钱而将车停放在无人看管或偏僻的地方,应尽可能选择专门停车场。
  
  5、晚上停车应尽量选择光线比较亮的地方。
  
  6、在旅游区,需要更加谨慎。因为盗贼多会认为,游客即使遇到这种情况亦大多不会报警。
  
  7、当你在购物中心把物品拿到车上时要留意。一些盗贼会看着车主把物品拿到他们的车上,然后等车主离开继续去购物时把物品偷走。
  
  8、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当然也要安装汽车防盗设施。
  
  9、不要把驾驶执照或登记册等私人文件留在你的车内。不然可能会增加窃贼利用你身份信息把车卖掉的可能。
  
  10、如果发现汽车被砸、被撬,应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面条
  by blue_bird (watermark) at 2010.9.30 07:59 (#6299695@0)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面条是我的发小,生的矮胖,塌塌的鼻梁下总有两道黄色浑浊的液体。于是我便凭借刚说话就背唐诗的功力为他赋诗一首:“两条长龙长又长,出来进去像弹簧。”并给他起了个外号:面条。
  
  面条并不恼怒我的猥亵,相反,总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我调皮捣蛋。通常是我出坏主意,面条去实施。比如扒裤衩,我会在前面跟别人搭话,然后面条在后面偷偷下手。当然,也不是什么坏事都干。像扒裙子,面条是万万不做的。
  
  就这样闹到上学,恰巧又是一班。面条的功课不好,在班里打狼。老师让我跟他一个学习小组,正好成全了我俩疯玩到小学毕业。我去了重点中学,从此便跟面条分开。但寒暑假的我们还会在一块厮混,面条的妈妈总是指着他的塌鼻梁骂:“人家小帅是北大的料,你就是个大北(沈阳的一个监狱)的料!”
  
  后来上了大学,就真的疏远了。面条在家待业,整天被他妈骂。直到毕业那年我去老院子,才知道他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我请他去街角的饭馆喝酒,讲了许多小时候的趣事。面条始终笑着,塌鼻子向两侧展开,闪出快乐的鼻涕泡。
  
  因出国走的匆忙,未来得及与面条打声招呼。去年春节回家省亲,才想起去拜访老邻居。面条的妈妈勉强认出我,忙不迭去按面条的手机号。不到一颗烟的工夫,门前停了一辆奥迪A6。里面走出来一个穿着西装的胖子,塌鼻子红得像个烂柿子。
  
  “小帅啊,你不够意思,出国咋不跟哥们说一声。”面条说话明显气粗。
  
  “混的不咋地,那好意思跟你们告别。”我倒像小媳妇似地陪着笑脸。
  
  被面条拉扯着进了沈阳最豪华的酒店,先蒸了蒸,然后穿衣去吃饭。到饭厅门口被小姐拦住,要我脱了衣服才能进去。我一看,面条正穿着浴衣在里面笑我老土。
  
  这顿饭吃了面条大概两万多,面条见我伸舌头,便告诉我这些费用可以打在工程招待费里报销。陪酒的小姐一口一个刘总地叫着,都说面条是沈阳数一数二的建筑大佬,跺一脚半个沈阳都要颤的。
  
  “国外咋样?”面条问。
  
  “不咋样,我这不是刚丢了工作。”我尴尬地回答。
  
  “实在不行就回来吧,我给你个副总干干。”面条从来没这么跟我说过话。
  
  从酒店出来,我看了看周围,觉得已经被这座城市抛弃。
  多数不是小道消息,而是来自加拿大各大媒体。
  有你们这些中介吹嘘已经不少了,需要一些负面内容使人对客观事物有一个比较清醒,全面的认识,避免昏头拍板,日后后悔。
  再说了,现在有30万加拿大国籍的人生活在中国,(相当于8年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总数),总是有一些理由的。
  
  Flows of People and the Canada-China Relationship (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
  (May 2010)
  (page 34)
  Canadian communities in China are growing for many reasons. Although the exact number remains unknown, the best estimate puts the number of Canadians in China (Mainland and HKSAR) at 250,000-300,000, roughly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of Saskatoon or Windsor. Canada cannot afford to ignore the fact that so many Canadians live in China. How Canada can turn its diaspora in China into an advantage remains a huge challenge.
  现在来一段真正的小道消息:
  ------------------------------------------------------------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thread-257501-1-1.html
  
  发表于 昨天 23:17 | 该作者此主题的帖子 | 该作者所有的帖子
  
  多伦多警察当街殴打无辜华人
  
  一个老兄告诉我昨天他发生的事情。这个老兄约55岁,不识英文,在餐馆打工。以下我尽量准确地描述他告诉我的事情:
  
  昨天上午约10点钟,他骑自行车上班。当时他骑在人行道上,一辆警车从后面追上,警察在车上冲他叫喊,他不懂英文,以为叫他别在人行道骑车。 于是,他改道离去。后警察追上他,从后面按倒他,要给他上手铐。在给他上手拷的过程中,踢了几下他的腰部,在太阳穴上击一拳。
  
  他给拷上手拷后,来了另一个警察,是华人,会说些不标准的普通话,通过他,这位老兄明白了: 打他的那个白人警察控告他去了被禁止进入的物业(后来查明是: 111 Queen’s Park,Toronto, ON,Gardiner Museum of Ceramic Art)。老兄被打的地点离Queen’s Park 的省议会大楼约500米。
  
  后来老兄被拷这从被打地点押到Gardiner Museum前面,从里面出来两个黑人, 笑眯眯说要给老兄照像,老兄说不照并低下头,华人警察揪着老兄的头发,让他抬起头,照了张像片。
  
  然后,打人的警察给老兄开了两张罚款单,分别是65块。一张上写进入禁止的物业,另一张上写进行禁止的活动。
  
  因那地点离老兄工作的餐馆不远,后警察带他到餐馆,通过餐馆服务生翻译。警察说他进入禁止之地,并非法销售物品。
  
  然后这位老兄抱怨给打得太厉害,站不起来,要求警察送他去医院,警察还真给他送医院了。 医院记录上有伤情描述,和他本人受伤经过描述。
  
  今天我让老兄带我到现场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禁止进入的标志,发生事情的地方是大路和路边草坪。警察没有从老兄身上搜查出任何违法或待售物品。两项控告都不可能成立。这种情况被误打误抓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 你,做为同样黄皮肤的中国人,愿意希望将来有可能同样的事情发生到你的朋友,亲人或者你自己身上吗?
  
  如果不是,你现在能够做什么?
  
  我准备发起一个抗议警察的不公待遇的签名行动,如果你支持我的行动,请你在相关连接上跟贴。
  都市報-加東 → 頭條直擊
  
  出租屋變大麻屋 輸官司再輸房產 大麻屋整形好昂貴
  ( 2010-05-20 )
  
   以租養房是不少新移民的供房之道,有些人因此丰衣足食,有些人卻為此傾家蕩產。從廣西移民來的鄭女士(化名)就是一個不幸的例子,她把房屋全部出租之后就返回中國短住,不料被人用作种大麻。官司一打7年下來,法庭認為她購房資金可能与犯罪有關,因此兩處房產均被沒收。深感冤屈的鄭女士,現在成了加拿大的“上訪戶”。
  
  本報記者 李海濤
  
   鄭女士在中國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在廣西擁有大量房產,2001年移民時賬上存款已超過百万加元。她在移民前就認識了老移民張先生(化名),張對她們一家從移民落地、辦理證件等都照顧有加。
  
  官司愈打愈亂
  
   在中國就經營房產出租業務的鄭女士在接受《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初她剛來到加拿大語言不通,立刻想到了購置房產出租養生的辦法。她一次就准備投資購置兩套住房,計划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張先生勸她資金要分開匯入,以免引起麻煩。鄭女士就先后分別匯了5万和7.5万加元到張先生賬戶上,她也自帶了部分資金用于首付。她表示,張先生一直很講信用,兩筆匯到他賬上的資金都如數交給她付房款。
  
   2002年10月她首先以首付30%房款,在万錦市購置了一套房產,然后又按計划返回中國,第二套住房還沒有交接。張先生就幫鄭女士出租第一套房屋,据張先生給法庭的書面報告稱,他于2003年初在本地中文媒體上刊登廣告出租房屋,很快就找到一對年輕人租客。
  
   鄭女士找到租客之后就离開加拿大,租客2003年2月入住就開始种大麻,并且直接從電力主線竊電,被電力公司發現舉報,4月便被約克區警方查獲。張先生因為經常出入該房而被警方拘捕,房客則一去無蹤。鄭女士得知此事之后于5月提前返回,看到才轉眼之間房屋就被變得面目全非,非常生气和痛心。
  
   鄭女士聲稱:經過庭審張先生最終脫罪,但經過后來若干年的官司和逐步披露的案情,她個人認為房客涉嫌与張先生串通一气种大麻,且她認為張先生也知道那對租客的下落,但推脫得一干二淨,只剩下她這個可怜的房東。
  
   鄭女士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整個事件不僅僅是她的房屋遭到破坏,由于鄭女士在購房時,先后有巨額匯款進入張先生的賬號,隨后購買房屋,而張先生又找來租客种大麻,張先生的前妻另案种大麻罪成立,控方認為這有可能是一個犯罪團伙。沒有足夠的證据,但控方仍然認為鄭女士的資金來源和用途可能与犯罪有關,經過7年的漫長庭審,法庭決定沒收她兩處房產。
  
   談及此事鄭女士更是覺得自己太倒霉,買了房子首次出租就遇到大麻客不說,找的律師也是什麼事不做。她也是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一名西人律師,由于文化差异,西人律師對她這种隨意就把錢轉到他人賬戶上的做法感到詫异。鄭女士表示,他們不理解華人的行為,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嫌匯款麻煩,在當地找一個中國家人需要匯錢的,這邊把錢打到他賬號上,中國那邊找個親屬換人民幣就行了,這在西人中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做法,她說也說不清楚。再加上語言不通,最終連她的律師都不相信她是清白的,也就不把她的案子放在心上,出庭經常遲到或者就不去,也不收集對她有利的證据,比如她在中國本來就有的成功生意,常年的稅單還有張先生的供詞等,律師都不收集,法官因為她無法證明資產來源,而終判沒收她的房產。
  
   鄭女士稱:經過長達7年的庭審,原來對她百般刁難的檢控官慢慢發現,這個被告有些怪。一般來說,真正的大麻屋主大多希望快刀斬亂麻,盡快交罰款,找机會赶快賺回來。買房子也只付5%首付,一旦被查什麼都不要了,因為時間陪不起。有打官司的几年時間,再种大麻也收了几十茬了,堤內損失堤外補。但鄭女士是個例外,為了自己的房產和清白,愣是打了7年的官司。鄭女士說檢控官也看到她的律師毫不負責,時常不出庭也不提供有力證据,最終以檢控官獲胜而告終。這些情況導致檢控官也開始反思,認為鄭女士案中有冤情,開始幫助她向法官申請人道求情,希望不沒收她的房產。也幫助鄭女士投訴她的律師,并希望得到律師協會的賠償。
  
   据鄭女士介紹,律師協會看到這宗律師完全不作為的投訴前所未見,竟然以為律師和她串謀騙取律師協會的賠償,搞得鄭女士四處碰壁。而檢控官的上司也反對為她翻案。
  
   鄭女士稱,這次慘痛的出租和曠日持久的官司,讓鄭女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她介紹,她聘請首個律師花了5,000元,后來找的那個她認為是不負責任的律師前后花了4,500元,案發后維修房屋花了8,000元,因竊電電力局罰電費5,000元,空气檢測費8,000元,銀行貸款處理12,000 元,后來翻案聘律師看資料用去8,000元,換律師看資料又用了2,000元。現在律師每小時200元,已成惊弓之鳥的她四處和律師咨詢已經用去了 5,000元。她為此案前前后后已經用去了8万多,如果加上兩棟房產几年來付的款被沒收的話,損失已經接近70万。
  
   鄭女士對記者說,我都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律師再貴只要收錢辦事就行,就擔心收錢不辦事,耽誤時間還要賠錢。比如說如果2003年就把房子收走,這剩下六年來她也不用每月付貸款,現在可好几年來每月供款都要充公了,損失越來越大。
  
  大麻屋裝修有規定
  
   就大麻屋的問題,開辦大麻屋解決方案公司的科諾克(Dana Curnock)在接受《加拿大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如果一個尋求租屋的人看上去印象不錯,也出示了證件(可能是假的),甚至一下子付了几個月的租金,什麼條件都答應。這不說明什麼,而且很有可能你掉進了一個陷阱,未來損失的不僅僅是房租,還有巨額的維修費用,甚至是失去自己的房產。”
  
   精明的科諾克看到裝修大麻屋的市場很大,就開辦了這個特殊公司,負責警方查獲大麻屋的后事料理工作。記者与他聯絡的時候,他正在Milton勘查一個大麻屋,匆匆驅車赶來,采訪期間還接了几個預約電話,看來大麻屋還真的不少。
  
   看到記者對他的職業毫不了解,他開始詳細地解釋。如果警察查封大麻屋之后,警察會把种植大麻的設備拆除,把大麻搬走,留下的會是一片狼藉。科諾克得到這個大麻屋地址名單之后,便會上門造訪。因為警察搜查之后,會將該住宅查封,斷電并貼上一張黃條子,上書:“不安全房屋、禁止居住”。三周之后電力安全局ESA (Electrical Safety Authority)將房屋斷電,市政府會要求屋主在60天內,對房屋進行維修檢測,達到符合居住標准。
  
  他的公司就是負責清理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包括除霉、空气檢測、牆体恢复,具有官方認可的簽字權。而這其中花費則根据實際情況各不相同,比如除霉在 1万到3万之間,法律授權費2000 -10,000元,衛生檢測在3,500-10,000元,返修費5,000 -60,000元。之所以价格很高,他解釋是因為需要從基礎結构上把霉去掉,有的需要還新的干牆板,蒸汽清洁所有縫隙等,這樣才能通過空气質量檢測,工程量比較大。
  
   因此說出租房一旦被用作大麻屋,損失租金事小,后續處理的花費絕對不菲。不少房東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有的工程公司不具備簽字資格,房東一般首次遇到這种事情,往往飢不擇食,隨便找一個公司就來做。結果花了大价錢卻不能通過市政府認可,科諾克把這類房東稱作第二重受害者。隨著投訴的增多,各個市政府開始注意這一行業的混亂問題,正在逐步建立一個合格企業名單。
  
   科諾克表示以往房東采用不得不付巨款整修的方案,現在不少有預謀的大麻屋業主僅僅付5%的首期付款,一旦事情敗露就撒手而去,把這個包袱甩給銀行。銀行在半年前的做法是先雇他們這樣的清理公司,把一切做好再把房子放到市場上銷售,這樣做往往周期很長。因此,現在銀行的做法是把房子收回來,就直接挂牌銷售,誰愿意要誰要,新業主自己去辦整修和審驗的工作。一般買這樣房子的人也不是自住,往往是低价買入裝修后高价賣出。
  
   地產經紀陳榮向記者表示,他知道太古附近一個大麻屋就是這种情況,買主買下40万左右,整修一新賣出50多万,前后也就是几個月的時間。
  
  
  防大麻屋騙徒有高招
  
   眼見過眾多房東被大麻客欺騙的故事,科諾克也總結了不少防詐騙的經驗。他表示,不少种大麻的租房子用的都是假證件,雖然地址姓名照片一應俱全,如果你真的按圖索驥,一准找不到這個人。他說最簡單的方法是到信用局調查租客的信用記錄,假證件是沒有信用記錄的。或者讓租客提供前屋主作為介紹人,以便了解其以前的經歷,不過要小心騙子會介紹自己的同伙做前房東。
  
   除此之外,別圖省事一定要簽署租房合約,注明每月要來看一次房;不要一次收几個月的房租,最好每月上門收租;要求租客買房屋保險,保險公司等于變相檢查租客身份的真實;索要租客的電費單,如果用電量過高說明家里有大功率設備,或者几乎不用電也不行,租客有可能干脆是偷電种大麻;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告訴鄰居房屋出租出去了,要他們幫助照看有沒有异常,留下自己的電話以便告知。
  
  
  收入疑与犯罪活動有關屬民事案件
  
   Nestmann 咨詢公司總裁Mark Nestmann曾經過做過20年的罪案記者,具有丰富的調查經驗,寫過十几本有關資產保護的書籍,目前也是美國律師協會和專業記者協會的成員。
  
   他在2007年撰文指出,在加拿大如果你的私人財產怀疑与犯罪有關,而你又不能證明那些財產是清白的,政府就會沒收。這种沒收是民事案件,不能通過刑事辯護來抗辯,也就是說無物業主人可能沒有被控任何刑事罪名,而財產無法證明与犯罪無關即可被沒收。
  
   安省從2001年引進民事沒收法案,用來對付日益猖獗的有組織犯罪活動,允許省政府罰沒那些直接或者間接由犯罪所得,或者部分或者全部有犯罪活動所得的資產。
  
   但實際上,沒收法案主要是應用于處理大麻屋案件。大部分大麻屋業主都聲稱他們對种植大麻的犯罪事實毫不知曉,自己也是受害者。但是不知情在民事沒收法中不能作為有效的辯護理由,按照加拿大《人權憲章》要求,個人的無罪推理在財產案件中無效,業主需要證明財產的合法來源。
  安省總檢察長2007年的報告中稱,之前4年的170宗訴訟案中,已經罰沒財產總值360万加元,其中將近100万元撥給當地警方,由于成效顯著全國又有5個省仿效安省推廣沒收法。不少真正的犯罪分子,在購置資產的時候都采用低首付,高額貸款,使警方認為沒有什麼油水而放棄沒收。
  
  
  万錦市府處理大麻屋程序
  
   万錦市政府的資料顯示,從2006年12月20日到2009年5月,万錦市發現46棟大麻屋。依据加拿大保險局2004年的估算,維修大麻屋的平均花費在41,000元左右,這個數字不包括租金的損失。約克區警方發現大麻屋之后,要通知所在市政府,警方負責拆除大麻种植設備,清理走种植的大麻和犯罪分子所設的秘密防范机關(陷阱、暗器等保護措施),隨后交由市政府委托專業人員再作進一步處理,直至達到居住標准為止。
  
   万錦市政府在接到警方書面通知之后,在一定時間內要安排人員上門檢測,然后作出決定讓屋主如何整修房屋。一般來說先封門禁止公眾接触,委托專業人員進行空气等專業測試,簽署施工令允許維修人員對房屋進行重修,如果仍然無法達標則對房屋完全推倒重建。
  
  
  五花八門躲警察
  
   加拿大大麻屋無處不在,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戶外种植也是比較常見的手法,科諾克表示戶外种植大麻為了遮擋視線,一般會在地面上挖坑,把大麻种下去之后不至于太高,周圍的雜草和灌木可以起到遮擋的作用。還有一种方法是在大麻上方30厘米的高度設置网罩,不讓大麻向垂直方向生長只能橫向蔓延,正常情況下大麻會長到1米左右。
  
   警方通常對曾經种過大麻的開闊地格外重視,可以借助飛机對地面觀察,紅外成像裝置除了可以探測到溫度過高的房屋之外,也可以探測到混雜在其他農作物中間的大麻,大麻种植者后來選擇在松樹或者柏樹下种植大麻,以減少熱輻射外泄。如果在室內种植,犯罪分子也采取在房屋內外覆蓋隔熱材料,來躲避直升飛机紅外探測。
  
   警方除了空中紅外探測之外,通常在深夜或者凌晨,利用手持紅外觀察設備進行地面紅外探測。那時室外溫度較低,比較容易探測門窗外泄的高熱。但是警察在沒有搜查令的時候也只能從公共區域,比如人行道、馬路等處觀測。如果有明顯的紅外證据,可以憑此申請搜查令。
  
   因此犯罪分子經常用密封窗戶的方法來防止熱能外泄,有的甚至用磚或者混凝土把窗戶封死。還有人為了減少熱量,一個地點僅僅种植銷量的大麻,加熱燈耗電量在2000W以下,避免与鄰居相比過熱。還有人干脆將加建空心牆,制造房中房,中間隔層用空調制冷,防止熱量外泄。也有人把下水道當做排气管道,防止從屋頂大量排熱引起怀疑。
  
   科諾克曾經在Lindsay處理過一個華裔農場大麻屋,被捕的華裔婦女買了一個農場之后,在廢棄的馬廄(草料倉)里開始种大麻。為了防止因用電過量引起怀疑,就買了大功率發電机,放置在住宅的地下室里,以掩蓋巨大的噪音。從住宅到馬廄間埋設粗粗的電纜線,為大麻屋提供電力。由于長期無人居住,耕地荒蕪,引起了鄰居的怀疑。鄰居冒險潛入農場內,發現了大麻屋的秘密,隨即報警。
  安省技术移民申请专业牌照有多难?
  发布 : 2010-03-30 | 来源 : 加拿大都市网 www.dushi.ca | 字体: [大 中 小]
  ■班珀雅在肯尼亚有20年土木工程经验,并取得英国罗浮堡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但她因没有最少一年的加拿大工作经验而未能取得执业执照。星报Jim Wilkes摄
  
  综合报道
  
  麦坚迪政府多年来虽然许下不少承诺,可是凭本身专业资格获接纳而移民加国的人士,仍然面对规管机构设下的种种屏障,无法在专业界别中觅得职位。
  
  安省的公平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Fairness Commissioner)最新报告指出,每10人中就有1人放弃尝试取得专业资格,情况令人气馁。
  
  技术移民赚取的薪金,平均较在加国受教育的同职人士的一半要少。每4人之中只有1人能够在加国37种有规管的专业其中一种取得专业执照,但加国毕业者却有60%。该专业执照可能须时2年才取得,但本土出生加人只须少于1年时间就可以获取。
  
  上述数据足以反映不少当初满怀希望移民加国的专业人士,其后经歷的极度沮丧。在肯尼亚有20年土木工程学经验,并取得英国罗浮堡理工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h)博士资格的班珀雅(Gurmeet Bambrah)2001年移民加国。她忆述,阻碍受聘的关卡是必须具备一年加国工作经验;她曾向多间公司申请初级职位,却被指资歷过高。
  
  她立即开始申请执业牌照,轻松完成一项课程和专业实习以及操守考核,但全无下文,曾经一直跟进,最后只好放弃。她最终获得有2,800名国际受训工程师成员的「专业工程学通道议会」(Council for Access to the Profession of Engineering)倡权组织聘为联络员。
  
  省府2006年成立公平办公室,确保各个专业规管团体,在发牌时做到「公平,客观和不偏不倚。」《多伦多星报》取得的该份报告中包括多项调查的细节和多个焦点小组,是首份综合描述加国和国外受训专业人士差别极大的经歷。
  
  过程漫长 令人沮丧
  
  该办公室在多伦多、渥太华和安省伦敦全数37种受规管专业中曾接触3,784名人士,当中2,442人有回应,3分之2是移民,90%是在2000年后来到加国。
  
  该份有143页的报告指出,在加国以外国家受训的人士,在抵达加国之前,必须获得更详尽知会,拥有他们被要求持有的所有文件的重要性,因为要在加国获取该类文件是非常困难,申请过程既漫长亦会令人非常沮丧。
  
  报告表示,加国部份规管团体要求具备加国工作经验,对国外受训人士尤其是极大挑战。假如规管团体要求加国工作经验,就应该要求有僱主能够提供相关工作。
  
  加国每年吸纳250,000名移民,当中64%是属于经济组别:技术专业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在接受访问的外国受训专业人士中,由听力专家到林业学者、律师和兽医都有,其中26%待业,是加国本土受训人士的3倍。
  
  近3分之1技术移民的年薪少于25,000元,但加国本土毕业的同职人士的年薪,则介乎60,000元到79,000元之间。讽刺的是,在一个面对医生和其他保健专业人才以及跟保健相关行业人手短缺的省内,少于18%获发专业执照,工程界28%,其他非保健业界33%。每10名受访者中,就有1人停止申请执照,因为过程漫长、复杂和费用昂贵。
  
  71%加国本土毕业生在本身专业内有3年加国工作经验,但外国毕业的移民则只有31%。有焦点小组成员指出,国外工作经验不被承认是问题根源,而不被承认则是因为背后缺乏客观评定标准。
  
  大约13%外国受训的专业人士,完成该行业的搭桥计划,以填补他们所缺的知识、技术和经验,虽然当中有35%认为他们并不需要参加该类计划。30%表示,他们的行业内缺乏该类搭桥计划。
  
  公平专员奥吉丝汀(Jean Augustine)根据该项报告所得,会于周二向专业规管团体,资歷评估机构,省府以及有规管专业背景的移民,提出多项建议。
  加拿大移民医生就业现状
  2007-03-02 19:03:15
  
  加拿大引进了大批医生,他们来此遭受的恶劣待遇简直令人吃惊。前些日子,我碰到了另一位移民医生,他刚登录加拿大,正满怀信心的期待着美好生活。出于礼貌,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加拿大?”他回答:“之前加拿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急缺医护人员,因此我想这是一个理想的移民国家。”
  那些代表加拿大的游说队伍为什么不将实情和盘托出呢?医生的确是加国的高收入行业,我们也紧需医务人员,而登录后迎接他们的却是没完没了的医师资格考试,即使侥幸通过了相关考试,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还要面临新一轮更严峻的挑战,要与加国医学院毕业生竞争实习医师的职位。通常移民医生必须等所有加国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职位安排妥当后,才予以考虑。2003年,625名移民医生竞争实习医生职位,最终只有67人如愿以偿。
  
  
  移民医生入行之路漫漫而修远兮
  
  
  电影制片人Jiyar Gol正准备拍摄一部名为《移民医生之困境》(Health Care 911: The Plight of Immigrant Medical Doctors)的记录片,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影片讲述了很多移民医生来加后不得不放弃专业,从事保安、出租司机等边缘职业。
  
  
  卑诗省国际职业培训部门协调人Patrick Coady表示,移民若想成为一名实习医生通常需3~5年时间,而能够取得实习医生资格的移民医生只占5%,95%的移民医生不得不转向其它不景气的行业谋生。
  
  
  在加拿大,政府只承认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及新西兰的医学学位,而来自上述国家的医生还不到移民医生总数的10%。过去几年,加国医护行业一直存在着医生与病人无法用语言沟通的障碍,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移民根本学不会英语,住院期间无法与医生进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什么还要排斥大量来自中国、印度、伊朗以及其它中东国家的移民医生入行呢?
  
  
  加国移民医生之现状
  
  
  另外一份由卑诗省国际医生协会发布的名为“解决省内医生短缺问题”的报告指出:截止2006年7月1日,卑诗省的实习移民医生只有16名,安省200名,亚省(Alberta)42名。2003年,安省至少有600名海外受训医生通过了省府设定的医师资格考试却无法就业,数千人为了准备笔试无法接受实地培训。卑诗省每年有10%的移民医生,在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医师资格考试后要么转投美国,要么返回自己的国家。
  
  
  这其中,加拿大公民及移民签证处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他们本应将国内移民的真实就业情况告知所有人,采取公正、透明的信息提供机制,而不仅仅是“贩卖”移民签证。
  一对医生移民夫妇谈如何在加拿大医疗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超级多伦多网 - 加拿大中文门户网站 2009-1-12 00:32 来源: 温哥华港湾
  
  最近看到一位网友写的关于她的丈夫患了绝症,却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的文章,内心颇有感触。加拿大现行医疗制度的弊病是有目共睹,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但在现阶段,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在无力扭转大环境的条件下,该如何自我保护,尽量做到明哲保身呢?
  
    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医生,来这里后在医院系统里工作。对这里的医疗体制一直很有想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自己的健康保健。
  
    一、平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肯定有不少网友会对这一点嗤之以鼻,人人都知道保健,但要做到持之以恒却很难。比如说每年大家都做体检吗?SARS的时候大家都注意洗手,可现在还保持勤洗手的习惯吗?女同胞们每年都做妇检吗?平时自己定期做乳房检查吗?好多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离自己很遥远,我们在国内就见过30岁的心梗病人、28岁的脑出血病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更应该对自己多加关怀,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平时应多留意一些医学保健知识,戒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二、细谈家庭医生
  
    加拿大的家庭医生水平确实很不怎么样,就相当于国内门诊的分诊护士的水平。我说了这句话,肯定会遭很多医生骂。可事实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么想的。可这个家庭医生水平再不怎么样,关键时刻你还必须经他的手才能去看专科医生,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那么怎么挑选家庭医生、怎么利用家庭医生是咱们必须做好的一步。
  
    挑选家庭医生时,每一个医生的简单资料在网上都能查到,可以到www.cpso.on.ca上搜索。你可以了解到每个医生的年龄、毕业的大学、当医生的年份、和什么医院有合作等等信息。这个网站还可以查专科医生的资料。有些专科医生可以直接预约的,比如妇产科医生,有时不用家庭医生转诊就能去看。一般我比较注重看这个医生的毕业学校、现所属医院,我比较倾向于找一个40-50岁的本地大学(指加拿大前五名的医科大学)毕业的、与比较大的医院有合作的说英语的家庭医生。主要觉得这样的医生他的network比较好,认识的医生多,如果病人需要转诊时他能推荐好几个专科医生去看。有的朋友顾忌自己英语不好,不敢去找老外医生。这种顾忌是不必要的。很多医学专业词汇对多数人而言是很陌生的,你听不懂可以让医生写下来,回家后上网一查就明白了。
  
    找家庭医生一定要货比三家,不要随便找一个就算了。如果你对这个医生不满意,一定要换一个,一定要挑一个自己信任、有病一定会去看的医生。这个家庭医生诊所的位置很重要,要挑一个你会经常去的或交通方便的地方。比如我的家庭医生离我上班单位走路只需5分钟,中午休息时我就可以过去看病,不耽误我上班。我觉得一家人不必找同一个家庭医生,我找了个女医生,这样我做什么检查都不觉得别扭,我先生去找了个男医生,男同胞之间比较好交流。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要选一些大诊所,最好是几个医生合开的health centre之类,因为他们的病人多,有些专科诊所主动会和他们联系,network会更好。以前在多大的health centre看病,做X光、B超都是当天或第二天就能做了,医生推荐专科医生也往往能同时推荐好几个地方,让你有选择。当然做CT、MRI确实等的时间太久,在哪个医生那儿看都一样,没办法。
  
    还有一点就是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早看医生。中国人得了小毛小病就爱自己扛着,抗不过去了才去看医生,在这里这么做是不明智的。即便只是小小的不舒服,哪怕就是个头痛脑热,伤风咳嗽,也应该去家庭医生处看看,就算没给任何治疗,备个案也行。这样万一病情反复,病历在那儿摆着,医生自然就会重视你,而且医生有完整的病史变化记录,有利于他做出更好的判断。对医生而言,一般不会第一次接诊就开药做检查,他需要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所以第一次看病观察观察,告诉点注意事项,吃点药顶多了。第二次再来,可能开点化验,第三次根据化验调节一下治疗方案,还不好,第四次可能推荐去看专科医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自己不抓紧时间,一拖二拖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宝贵的治疗时间就拖过去了。
  
    在这里化验结果病人是可以复印的,连住院病历也是可以复印的。所以即便医生告诉你检查结果正常,你也应该要求复印一份。化验单上各项指标都有正常值范围,不怕看不懂。留底的好处是可以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什么时候高了,什么时候低了,心里都明白。如果你有什么朋友在国内当医生的,也可以拿检查结果向别人咨询咨询。
  
    三、说说牙医
  
    本不想说牙医的,不过既然写了这么多,对怎么看牙也说几句吧!这里的牙医诊所很多,因为都是私人诊所,难免良莠不齐。如何选择牙医诊所也挺费脑筋的。我的倾向是去大诊所。一般我们的牙没什么大毛病,去看医生多半是洗牙、补牙之类。这些活对一般的牙医而言都不是难事,无所谓非挑A不挑B的。看牙医关键是挑这个诊所器具的消毒做得好不好。这就是我为什么倾向去大诊所的原因。大诊所实力雄厚,一般多用一次性的消毒器械,有些器械没有一次性消耗品替代,就需要在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才能继续用,这就需要有好多套器械消毒着轮流用。小诊所的医生水平也不错,但限于财力有限,购买的器具就有限,往往还没达到消毒的要求就拿来给下一个病人用了。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潜在危害有多大!万一看个牙弄出个爱滋病或肝炎之类的就太不值了。而这个消毒不严格的现象在很多诊所是很普遍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四、最后谈谈急救中心
  
    在加拿大看病做检查等待的时间太长,除非有认识的医生朋友可以开开后门(在加拿大一样管用),否则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听天由命等吧!不过如果真是得了绝症或重病,象那位网友的丈夫,光等就太绝望了。还有一个可钻的空子就是去ER。具体就是假装有点不舒服或重病病人本身就会有不适症状,去ER,尽管在ER等的时间也很长,也得好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但总归能等到一位医生来听你讲述病情。你可以稍微夸大一些病情,引起医生的重视,带上即往的病历或化验检查就更好了。一般急救医生会做出相应处理,甚至收住院或转给另一个专科医生。有人这么试过,还真管效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只是多一条路去试试罢了。当然这是个下策,一般小毛小病就不要用这种策略了,别耽误医生和别的病人的宝贵时间。
  
    真要是得了大毛病,在这里看病如果太拖延的话,赶紧回国,中国大医院里的医生见多视广,水平绝对比这儿的医生高,只要你有钱,治疗绝对不会延误。关键时刻还得靠祖国啊!
  
    罗嗦了半天,不知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帮助。如果朋友们有什么好的经验或建议,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最后祝愿大家都没病没灾,在加拿大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好人一生平安!
  矛盾却是事实:加拿大医生短缺 但移民难入行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09-22 09:16 来源: 生命在线
  
  2008年获奖记录片《Long Haul Big Hearts》的制片人杰克逊(Joanne Jackson)从2004年开始跟踪3名海外受训医生在加拿大寻求医生执照的历程,用5年时间拍成记录片《The Big Wait》。该片描述了患者、医生及社区都在等待的情形。
  
  面对预计不到的挑战,这3名移民医生都没有走完在加拿大获得医生执照的路。
  
  加拿大医生短缺,但海外受训的医生却很难获得加拿大的医生执照。看起来很矛盾,但情况确实如此,一些省政府在花钱到省外聘请医生,而省内却有很多医生在等执照。
  
  海外医生获执照之路艰难
  
  加拿大人通常要经过7年大学,加上3至5年住院实习,才能拿到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执照。海外医生来到加拿大,即使获得了学历认证及通过语言考试,也不能免除住院实习。
  
  政府近年一直在努力加快海外学历认证,但对于海外医生来说,拿到加拿大医生执照的住院实习关,一直没有敞开大门。目前安省每年的住院实习医生只有200个名额。
  
  为拍记录片《The Big Wait》,杰克逊一直在跟踪3名海外医生在安省追求医生执照的足迹,他们最后都没成功。其中2人改做了医疗行业的其他工作,1人去美国获得了住院实习医生的机会。
  
  杰克逊说,她曾经采访了一名在渥太华负责招收住院实习生的医生,得知他们当年收到1,200多份申请,面试了300多名成绩最好的申请人,但招生的名额只有13个。
  
  1998年前,安省每年只允许20多名海外受训的医生成为住院实习医生,之后逐渐增加,目前每年约接受200人,但在Health Force Ontario注册等待的海外医生有7,500人。用杰克逊的话说,这个实习医生系统需要34年才能接受完这些已经登记的人。
  
  很多海外医生在等待的过程中放弃了。杰克逊说:“我想原因之一是他们移民前不知道这个系统这么复杂,他们只从政府及中介那获得部分信息。”
  
  杰克逊所跟踪的那2名海外医生,就是接受Health force Ontario的建议,选择了另外的专业。其中一人去了阿省,获得了有限制性的医生执照,在一个医疗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放射性治疗服务。
  
  另外1人去了美国,在伊利诺州的一个小镇完成了3年的住院实习课程。杰克逊说,那个小镇有15个家庭医生的实习名额,招的全是海外医生,因为找不到美国人去那实习。
  
  杰克逊说,美国的要求并不低,只是机会更多。而加拿大只有6所大学提供住院实习医生的课程。
  
  
  海外医生争取过渡性行医执照
  
  健康服务协会(Association For Access to Health Care Services)在9月13日发布的一份新闻稿中,将安省缺医生的情形称为“医生罢——工”。指安省医生及外科医生协会(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Ontario)已经2年没执行安省的新法律,没有给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生。并称协会此举是为了迫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去建学校及教学医院。
  
  9月13日,数名移民医生利用安省医生及外科医生协会理事会开会的机会,在协会门外发传单,呼吁民众到网上签名支持他们的行动,要求安省卫生厅长给已经通过所有考试的海外医生签发过渡性医生执照,使他们可以开始行医,也帮助解决医生短缺问题。
  
  
  安省国际医生及外科医生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Ontario ,AIPSO)副总裁Mitra Arjang告诉记者,她通过所有住院实习医生要求的考试后,已经等了2年。“不知道前面有多少人排队,不知道要等多久。”
  
  Arjang表示,还有一件令人担心的事,长期不做医生工作话,会成为被拒绝成为住院实习医生的理由。要继续做医生,只有回原居国去。她曾经这样做过,但长期离开家庭也不合适。
  
  她说已经在参加美国的有关考试,因为在美国更容易获得住院实习的机会,而多伦多的平均等待时间是24年。
  
  Arjang说,安省国际医生及外科医生协会目前主要的成员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以及阿拉伯等国家,他们在积极游说省议员,并准备去见卫生厅长。他们还在筹资准备法律诉讼,如果赢的话,海外医生将可获得过渡医生执照,不用排长队等住院实习的机会。
  
  过渡执照的概念,持这种执照的医生可以在有正式执照的医生指导下工作,之后可以申请成为正式执业医生。
  
  来自苏丹的医生Safia Zeyada已经有20年行医经验。她2005年听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同学说加拿大需要海外医生,便申请移民,完全没有想到会遇到现在这种困境。她说:“我们已经有多年的医生经验,不需要再来一次临床实习。”
  
  安省医生及外科医生协会则坚持不让步,称是为了保证专业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2008年,当时的健康厅长议会助理、省议员Laurel Broten曾在一份报告中建议,给移民医生、再次入行医生及退休医生发证,以解决医生短缺问题。但看起来没有带来实质的变化。
  
  
  缺医生 医疗质量下降
  
  加拿大权威杂志麦克莱恩(Macleans)今年8月份的一个调查显示,因为缺医生造成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民众虽然仍然尊重医生,但对他们的信任度在下降。调查回应者中的40%认为,与10年前相比,加拿大医生关心患者的程度降低了。只有6%的人认为医生关心患者更多。
  
  调查显示,因为缺医生,加拿大人认为现在的医生工作负荷过大,他们更关心尽快解决问题,而不是真正去帮助患者。20%的回应者认为,医生比10年前更容易犯错误。
  
  最近被曝光的发生在安省及纽省的医疗事故可能加强了人们的这种印象。安省温莎市的医生因为误诊给患者做了不必要的手术;多伦多的一名医生因为误诊正面临数十名前患者的诉讼。纽省在1997 至 2005年间的误诊影响了400名乳癌患者。在沙省,政府对68,360张照片的检讨,发现有1,988个影响患者治疗的错误。
  
  按照目前的估计,每年在加拿大入医院的人中,有250万人经历过医疗错误。
  
  医生短缺的情况在乡村更严重。按照CMA的最新调查结果, 每7名乡村医生中有1人计划在未来2年离开。他们表示,如果有合理的工作量及专业支持就可能留在乡村。
  
  政府努力收效不大
  
  安省试图解决医生短缺问题已经超过10年,结果不如人意,大量在政府移民政策鼓励下登陆加拿大的海外医生面临流失或转行的处境。杰克逊表示,海外医生获得加拿大执照的障碍,主要是培训实习医生的资源有限。
  
  她说,安省有超过80个社区被认定为医疗服务不足的地区,他们在说服有关部门,为海外医生签发过渡性的执照,可以在他们的社区行医,在有执照的医生监督下工作。阿省已经有类似的做法,安省还没有。
  
  
  杰克逊所跟踪的3名海外医生中有1人去了阿省。他在一个医疗服务不足的地区取得有限制的执照,提供当地急需的服务(放射性治疗)。
  
  而在美国完成了3年住院实习的那位医生,正打算回加拿大执业。有美国的执照,只要通过一个书面考试就可以在加拿大获得医生执照。杰克逊说,有趣的是,在美国获得医生执照的人,安省非常欢迎。看起来像一个讽刺,安省正在花钱在省外招募医生,尤其在美国。
  
  在加拿大的大量海外医生,他们能获得资历认证,但得不到医生执照。杰克逊表示,按她多年的研究,如果要改善医生短缺问题,需要给海外医生更好的过渡性计划,未必所有都需要这3至5年的实习期,因为这种做法成本太高。
  
  去年冬天,杰克逊给联邦与省联合的海外资格认证工作组看了她拍的记录片《The Big Wait》。今年3月,政府宣布在2012年实施新法例,将通过一些立法,使在一个省有医生执照的医生更容易到别的省行医。
  
  对于移民医生,杰克逊表示,他们需要认真计划自己的职业,获得医生执照的挑战性很强,尤其在安省。
  五味杂陈:孩子读“名校”的点滴感受
  2010年10月19日 17时10分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晓红)与很多华人家长一样,几年前准备买房子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把校区作为要考虑的指标之一。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我的想法是:学校没有必要太“好”,当然也不能太差,最好是在我们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选一个中等偏上的学区。掂了掂兜里的银两,又综合衡量了其他各种因素,我们最终把家安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建居民区里。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新家所属的小学刚刚建成才几年光景,EQAO排名算是中上,当然不属于出类拔萃的“好”学区。可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我们搬进新家的第二年,菲莎研究所 (Fraser Institute)公布了最新的学校排名,我们这所默默无闻的小学竟然来了个大跃进,一举成为安省公校的并列第一!就这样,我们虽然是无心插柳,却一不小心跨入了“名校区”。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如今,小儿子在这所学校读书已经好几年了,我们对所谓名校也逐渐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拿孩子目前就读的这所“名校”与原来那所“普通学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多”。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首先是学生人数巨多。孩子原来的学校只有二百多名学生,而现在的学校到目前为止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八百多。其实,这所小学最初并没有这么多学生,后来由于排名节节上升,特别是荣登榜首以后,吸引了众多有孩子的家庭慕名而来。甚至有一些学生,家并不住在本区,但父母想方设法请住在附近的朋友开个租房证明,于是也就顺利入读本校了。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随着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的空间也越来越挤。为了解决教室不足的问题,学校只好在教学楼外面兴建起一排排的活动房。这些活动房冬冷夏热不说,而且没有卫生间,自然是不太方便。此外,活动房也占用了户外的大量空间,孩子们课间活动的场也就被大大压缩了。可即便如此,学校每年的学生数仍然在节节攀升。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第二个特点是华人很多。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学校里大概有一半是黄面孔。近几年,一些洋人住户先后迁出,而迁入的多数为有小孩的中国家庭,外加少量印巴、中东等少数族裔。短短几年间,华人孩子比例已经占到了七八成左右。按照这个趋势,日后成为“清华班”(清一色华人)也是指日可待。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华人子弟一般比较勤奋好学,人数多一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利于孩子广交其他族裔的朋友。现在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对于他们长大后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是否有影响就很难说了。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第三是参加课后补习的小朋友多。在原来的学校,儿子的朋友们课后也有不少活动,但一般都是冰球、芭蕾舞等兴趣班。而在现在的学校,许多学生课后不仅要学习绘画、钢琴等才艺,还要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学校。举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一位小朋友,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口气连着上四个补习班,外加一天中文学校;还有一个孩子,二年级时就已经在提前补习三年级的课程内容了。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精明的生意人自然不会忽略这些需求所带来的商机。附近的各种补习学校生意都格外兴隆,提供的课程也是五花八门。据说,有一家老牌的补习学校甚至为打算报考“天才班”的学生开设了辅导班,专门针对“天才班”的测试让学生大量做题演练。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与其他一些公立“名校”的家长交流,发现这些学校的特点几乎是大同小异。曾经有朋友打趣儿说,只要中国人集中到哪个区买房子,过不了几年,那里的学校肯定就成为“名校”了。这话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所谓学校排名,无非就是以EQAO为标准。而每个学校对EQAO的重视程度相差很大,这自然会影响到测试的结果。像小儿子原来的学校,无论是老师或者家长几乎从未对这一测试做过任何准备。而目前这所小学,却从三年级一开学就如临大敌,要求家长按部就班地帮助孩子做好考试的准备工作。再加上很多家长又额外让子女参加补习学校,EQAO的成绩比较好也是情理之中。与其说是学校的教学水平高,倒不如说是华人家长们的辛勤付出成就了这所“名校”。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让孩子上“名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会令一些华人父母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时左右为难。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读 “名校”,意味着孩子可能得忍受学校拥挤的环境和紧张的教育资源,还有比其他学校相对大一些的学习压力,更不用说买房时要为这个“名校区”的标签而多掏好几万的银子了。不过,这些“名校”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品行相对而言也齐整一些。而那些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生源往往参差不齐,好学生很多,但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害群之马混杂其中。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子女交到品行不佳的坏朋友。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出国前,大家总是抱怨国内的学校学业繁重、孩子压力大,于是心甘情愿地带子女来国外受教育;出国后,却又担心孩子在过分宽松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便又想方设法让他们读“名校”、上补习班、学才艺,搞得孩子们也并不比国内的小孩活得轻松。 (newstarnet.com)
   (newstarnet.com)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这种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也只能用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来形容了。
  死亡涂鸦现温哥华中学 16岁男生遭4刀穿肺(图)
  
  2010年10月31日 01:33 星岛日报
  
  ~西温哥华中学学生,对于上述伤人事件,议论纷纷。
  
  西温哥华中学(West Vancouver Secondary School)周五发生持刀伤人血案,该校一个16岁男生,被同校一15岁男生,以利刀勐刺4刀。伤者肺部受伤,但无生命危险。警方在现场附近拘捕涉案学生,并建议对他控以意图谋杀罪名。
  
  该中学不久前曾惊现含有死亡恐吓的涂鸦,但西温警方表示,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周五的案件同恐吓涂鸦有关。
  
  西温警方发言人乔哈尔(Jag Johal)表示,警方于周五上午11时23分接到报警,称在该校校园内有人被利刀刺伤。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伤者背部有3处刀伤,前胸也有一处刀伤,利刀刺入伤者肺部。他被送往狮门医院(Lions Gate Hospital)治疗,伤势严重但稳定。
  
  兇刀长5吋 伤势严重
  
  在距案发现场不远处,警方拘捕一15岁疑人,兇器也被警方在现场找到。乔哈尔不肯透露兇器的种类,但就表示是长约5吋的利刀。
  
  乔哈尔证实,此案伤者同涉案疑人,均是西温哥华中学生,而且都是白人,但就不知两人是否认识,此案的案发动机也正在调查中。
  
  案发地点位于学校运动场南面,在一条步行径及南侧斜坡的地方。该斜坡的底部是一片树丛,铁栏处有一出口,通向辛克莱街(Sinclair Court)。案发后,警方把一段步行径以及南侧斜坡封锁调查。乔哈尔未有指出案发的确切位置,但表示3个目睹此案经过的证人,已向警方讲述了案发经过。
  
  3目睹证人提供消息
  
  西温教育局督学乔普森(Groff Jopson)表示,对西温哥华中学发生如此严重的意外感到震惊及难过。他说在校区工作已近10年,恐吓涂鸦事件在区内学校还是首次出现。乔普森说,西温哥华中学没有校园欺凌及暴力的坏名声,恐吓涂鸦事件发生后,西温教育局已经要求该校员工提高警觉,并且配合警方调查。
  
  警方唿吁目睹此案经过的公众,应立即致电604-925-7300向西温警方报案,或致电举报罪案热线1-800-222-8477提供资料。
  
  伤者就读12班 事件传涉一少女
  
  本报记者李群报道
  
  本月13日,西温哥华中学南边一幅外墙,惊现「10月19日,12人会死」(On Oct.19, twelve people will die)的恐吓字句,惊动警方介入调查,也令该校三成半学生在10月19日不敢回校上课。此案尚在调查之中,不旋踵又发生持刀伤人案,但该校一些学生认为,两案应没有关联。
  
  周五案发后,该校大多数学生均对此事闭口不谈,一些学生称校方告诫他们不要向传媒谈论两宗案件。该校一个就读第12班的男生指出,伤者与他同班,事件令他震惊。他说,近来学校不太安宁,但就相信伤人案是两个学生之间的纠纷,同恐吓涂鸦无关。
  
  也有学生表示,周五学校在广播时曾公布发生刺伤人案,不过就相信跟恐吓涂鸦事件无关。
  
  有传闻指出,案发起因可能同一个少女有关,该少女的哥哥可能就是涉案两人的其中一人。在周五下午,有一个自称是被刺伤学生的妹妹,称她就读第12班的哥哥,跟另外一个学生发生争执,之后遭对方刺伤。
  
  言论自由?媒体是私有的,场馆是私有的,想不让你说,就不让你说。
  
  White Supremacist Banned from Steyn Speech
  AM980
  
  11/1/2010
  
  The group bringing controversial columnist Mark Steyn to London is on the defensive after banning a white supremacist from Monday night’s speech.
  
  Tomasz Winnicki, who ran for mayor in last week’s election, says he’s been denied entry to Steyn’s talk, hosted by Conservative website Strictly Right, because of his controversial views.
  
  However last month, Strictly Right blasted London Convention Centre officials for not allowing Steyn to speak at their facility, and Winnicki believes they’re being hypocritical.
  
  "I sent an e-mail saying I’d like to buy just one ticket for myself," Winnicki said. "His reply was ’Mr. Winnicki, Strictly Right does not condone or support your views and the organizations you’re involved with in anyway, furthermore, our organization does not wish to have any ties to you or your activities.’"
  
  However, Andrew Lawton, who’s with Strictly Right, says a private business like theirs rejecting a customer is far different from a government owned property like the London Convention Centre doing the same.
  
  "We made a very difficult decision, but ultimately we decided to not allow him on the premises for any situation that might arise," Lawton told AM980’s McArthur in the Morning.
  
  He also expressed there may be security concerns if a controversial person like Winnicki was at the event.
  
  Ironically, the Convention Centre said security was a concern when asked if Steyn could speak there -- something Strictly Right claimed would not be an issue.
  
  Up to a1,000 people are expected at Centennial Hall -- which is also a city-owned facility -- to hear Styen speak.
  
  His writings in MacLean’s Magazine led to conflict with the Canadian Islamic Congress.
  
  His speech is expected to focus on political correctness, free speech and Islam in the West and is titled "Head for the Hills...Why Everything in Your World is Doomed."
  
  Steyn’s appearance in London follows that of U-S firebrand Ann Coulter, who spoke at Western in March and chastised a Muslim student who challenged her views.
  网络监控,网警:
  
  The federal Conservatives have reintroduced legislation that would allow police and intelligence officials to intercept online communications and get personal information from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s) about their subscribers without first obtaining a warrant.
  
  "New and evolving technologies provide new ways of committing crimes, making them harder to investigate," said Justice Minister Rob Nicholson, while announcing the legislation in Ottawa. "Criminals continue to find new ways to evade the law. Our Criminal Code and other federal legislation must be updated."
  
  Together, the two bills will help target child sexual predators, distributors of pornography and identity thieves, added Dave MacKenzie, parliamentary secretary to Public Safety Minister Vic Toews. The bills would also aim to disrupt those who would use the internet to plan terrorism.
  
  The Investigative Power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 would:
  
   * Allow police to identify all network nodes and jurisdictions involved in data transmission and trace the communications back to a suspect.
   * Force ISPs to keep data temporarily so that it isn’t lost or deleted before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return with a search warrant or production order to obtain it.
   * Make it illegal to possess a computer virus for the purpose of committing a criminal offence.
   *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help Canadian authorities investigate alleged crime that goes beyond its borders.
  
  Its partner, the Investigating and Preventing Criminal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Act, would:
  
   * Force ISPs to install interception systems in their networks, making it easier for law enforcement or national security agencies to intercept information.
   * Provide police with "timely access"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subscribers, including names, address and internet addresses, without the need for a warrant.
  
  Read more: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technology/story/2010/11/01/justice-nicholson-justice-isp.html#ixzz149OyKR9F
  枫叶食品公司冻肉受李氏杆菌污染事件继续扩大
  
    枫叶食品公司冻肉受李氏杆菌污染事件继续扩大,加拿大卫生局昨将受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增至12人,其中11人来自安省,1人来自卑诗省。
  
  maple leaf
  
    有律师声称,在过去4日已接到过百人的电话,查询向枫叶食品公司提出集体诉讼的资料,他估计将于日内正式向食品公司提出诉讼。目前全国共有26宗证实感染个案及29宗怀疑个案。
  
    联邦农业部长李熙杰(Gerry Ritz)昨天表示,死亡人数急升是因为当局修改了病人受感染而身亡的定义。
  
    新定义包括李氏杆菌只是病人染病的基本成因或促成原因。若以此定义,安省的11宗死亡个案中有6宗已证实与李氏杆菌有关,另外5宗则有待进一步调查,从而厘清死者的死亡在多大程度上是杆菌所造成。
  
    百人查询集体诉讼资料
  
    与此同时,满地可1名律师自称,在过去4日已接获逾百人查询向枫叶食品公司提出集体诉讼的资料。该律师麦钱特(Tony Merchant)指,凡在今次事件中,无论因食用了受污染食物而发病、丢掉被污染食物而蒙受经济损失,抑或因今次爆发而感到不安的市民,均有权向食品公司索偿。
  
    初步估计,安省、魁省、缅尼吐巴省及沙省都会引发诉讼。但食品公司暂时则不愿就此事作回应。
  
    另方面,枫叶食品公司的回收规模继续扩大,分别经Safeway及Mac’s便利店出售、Safeway及TakeAwayCafe品牌27款三文治因可能使用了Maple Leaf的冻肉作配料而需要回收,但受影响的三文治只限阿尔伯达省及沙省出售。
  
    27款三文治回收
  
    但由于可能受影响的冻肉会在冻肉柜䒷出售,若顾客购买时,未能确定来源或最佳食用日期编号,顾客应向零售商求证。
  
    至于位于多市北约克Bartor Rd.的枫叶食品公司厂房虽被证实与李氏杆菌爆发有关,但有公共卫生局的官员表示,要查出污染的源头恐怕无能为力,皆因李氏杆菌普遍存在于四周,而且容易广泛传播。
  
    而该个被关闭以便彻底消毒的厂房原定昨日重开,但由于清理厂内产品的工序受阻,令厂房重新投入服务的日期延至今日。
  
    枫叶食品公司发言人史密斯(Linda Smith)表示,该公司一向严格遵守卫生准则,其属下所有厂房除定期接受加拿大食品调查局检验外,亦有联邦注册的检查员驻场,并定期抽检生产线上有没有细菌。然而,今次竟在多市厂房其中2条生产线滋生李氏杆菌,实是很个别的情况。
  
    尽管安省卫生厅早在7月已发现李氏杆菌感染个案,至今已导致12人死亡,但当局直至一周前才开始回收问题食品;然而,联邦卫生部长克莱门特 (Tony Clement)与安省首席医疗官钟斯(David Butler-Jones)仍异口齐声指今次回收相当成功,前者更盛赞有关部门对李氏杆菌爆发反应迅速。
  
    钟斯则称,加拿大食物分销及准备系统的安全性在全世界数一数二。但仍未能确保百分百安全,食物中毒或细菌感染爆发时有发生在所难免。
  
    受事件影响,枫叶食品公司的股价昨天下跌1元至8.80元,跌幅10.2%。
  
  来源:明报
  
  人生最不堪回首 为儿子加拿大打官司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10-22 08:14 来源: 加拿大园友录 作者: 天下欢颜 手机版 点击: 3205次
  
  原文来自家园网社交网络平台《园友录》: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space.php?uid=112405&do=blog&id=17572
  
  引言:
  
  本来这场官司结束好几个月了,我因为不愿回想打官司的原因,所以就让它无声无息的进了档案袋。但是昨 天在网上看到另一个多伦多的妈妈写的文章,她的经历跟我们几年前差不多,但是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我就就想还是该写出来,供有需要的人做一个参考。
  
  送快3岁儿子去幼儿 园
  
  5 年前,小爱刚出生,我妈妈在照顾完我的月子后,因为签证到期,便回了中国。小哥哥只有2岁10个月,我每天左手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右手牵着活蹦乱跳的儿 子,虽说是幸福和满足的,但也的确非常非常的辛苦。于是孩子爹跟我商量把儿子送幼儿园。经过考察,也咨询了一些邻居的意见,我们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幼儿 园,他们也正好有位置,所以儿子很顺利的开始了他的学校生活。
  
  我大概是因为一直自己带着他,而且从中国这么远把他带来,他英语一句也不会说,我觉得孩子一定会度过一个艰难的过度期。
  
  每天送儿子去学校是爸爸的工作,但我总忍不住跟着去看看。接他时也一样,我早早去躲在车上远远看他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儿子还不会跟人交流,所以总是孤独的一个人玩。一看到远处小小的他,小小的背影,孤单单的背影,我总是忍不住眼泪流个不停。
  
  不管我怎么对自己说当妈的人一定要坚强,眼泪还是要掉下来,那种心疼和不舍,让我每次都想放弃努力,把孩子接回家不再送幼儿园算了。 后来孩子爹不再让我跟他一起去接送,他一个人去,然后每天回来都汇报好消息:儿子今天开始跟小朋友玩了,儿子今天开始跟老师说话了,儿子今天开始自己午睡了。。。等等等。慢慢的,我也放心了,觉得最难过的时期也许就这样过去了。
  
  儿子右臂骨折
  
  在儿子上幼儿园的第4周,一天下午老爱说:今天早点接儿子吧。说罢就出门了。我带着小爱在家做饭,想儿子一回家就可以吃饭,饭后我们可以一起去散步。
  
  可 是从下午4点钟老爱出门,一直到6点钟他们父子俩都没回来。幼儿园就在路口,开车来回一趟都不要5分钟,今天用了2个小时,实在太奇怪了!一开始我没打手 机,是想也许儿子还想多玩会,不愿离开学校。再后来又想也许是老爱带他去什么地方逛一逛,我怕打手机时他正开着车,就算了。
  
  可是慢慢的,不祥的预感开始出现了,我守着电话,寸步不离的守着。 6点半,老爱打电话来说:儿子摔伤了,己经在儿科医生处拍完片,要送去做手术,让我带着儿子的健康卡到医院急诊室去。 匆匆几句话,他没有说原因,也没有说病情。却足以让我陷入极度的焦虑和慌乱之中。那时候家里只有一辆车,我没有车,还带着个小奶娃,我找到好友让他们来送我们去医院。
  
  在医院,我见到儿子在爸爸怀里,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他一看到我,挣扎着扑上来,紧紧的用一支手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放。
  
  儿子一直哭到爸爸去学校接他
  
  原 来右臂骨折了。而最让我们愤怒的是,孩子在学校小操场上玩得摔伤,一直哭,却没有人管他,老师过来问了一声,因为儿子不会用英文表达,所以老师转身又走 了。没有人检查儿子的伤情,没有人抱一抱他,没有人给家长打电话,儿子一直哭到爸爸去学校接他。当爸爸检查他的手时,立刻知道红肿得这么厉害肯定是骨折 了。
  
  爸爸没有时间跟学校论理,抱起孩子就去了医生处。 那一个晚上在医院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最最不堪回首的一幕。那么小,那么乖,那么清秀的儿子,当护士要把他抱进手术室时,他伸出手喊:妈妈,妈妈,我要妈妈 抱! 我抱着小爱在手术室外哭得死去活来。如果可以交换,我是一定会自己去代儿子痛的。
  
  
  幼儿园的冷漠,无情和傲慢
  
  等儿子手术完隔天从医院回了家,我就开始了为儿子讨个公道的投诉之路。 幼儿园对儿子受伤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和傲慢,让我极度愤怒!园方没有主动打一个电话表示慰问,没有主动联系过我们询问病情,当我打电话质问学校:为什 么小朋友摔伤了学校不理睬,不处理,不联系家长,不送医院时,园方理直气状的说:第一,我们联系了家长,你家没有人接电话;第二,他没有说手摔伤了,我们 怎么会知道他的病情?
  
  简直岂有此理!
  
  我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天24小时都在家,睁着眼说瞎话愣是说没人接电话。再说了,一个才2岁多的非英语公民,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儿,学校居然敢把责任推到孩子本人身上,若是孩子自己什么都会了,还要幼儿园的老师和阿姨干什么?
  
  只有法院才能处罚 华人女律师免费为我们打官司
  
  我先是给教育局主管幼儿园的部门打电话投诉,然后写信给市议员,省国会议员,投诉我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时也写信给反种族歧视委员会, 我觉得比孩子受伤更令人痛苦的是:幼儿园这种店大欺人的恶劣态度和漠视他人痛苦的无良行为。
  
  所有收到我投诉的部门都给我们打来电话回应了我的投诉。从精神上来说,我们是得到了尊重和补偿。但是对于幼儿园,却似乎没有一个部门有权力或是有能力对他 们处以相应的处理。为什么呢?我几乎问遍了每一个接受我投诉的机构,答案是:这些机构都是监督机构,并没有执行处罚的权力。我又接着问:那到底谁能让幼儿 园对自己的恶劣行为付出代价呢?答案是:法院!
  
  好,那就打官司!
  
  我打电话问遍了自己的朋友,所有认识的人里面凡是认识律师的,都给我律师的名字和电话。我再一个个给律师打电话。终于,有一个律师答复说:他们成功的为一个孩子索赔了巨额赔款,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案子。而且,不用交律师费,等索赔成功了再从所有赔款里扣除律师费。
  
  律师说:为什么不先收你们的费用呢?因为这个官司,百分之百会赢的,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明显的错误,这个幼儿园,我让他们赔个够!
  
  这是个华人女律师。
  
  官司一打,就打了4年
  
  没有想到的是,官司一打,就打了4年。因为幼儿园极度不配合,他们拒绝认错,拒绝提供证据,拒绝接受合解!但是我们的律师说过:这个官司打不赢我不收钱!所以,4年来,律师和她的助手们一直跟儿子的家庭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着,她要追踪儿子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当 然,万幸是没有任何后遗症。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出示儿子因为延误手术时间,导致心理受到过度刺激和痛苦造成的心理方面的伤害。心理伤害的赔偿也许以终 身时间来计算,那将会是一笔天文数字。又或者,如果我们愿意,我可以投诉做为父母所受到的无法弥补的心理伤害和精神伤害,同时我在儿子手好了以后的整整两 年时间,再不能也不敢把他送幼儿园,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也放弃了工作机会,等等等。
  
  所有的如果加在一起,索赔的数额足够我们一家搬进豪宅,消消停停过下半辈子。
  
  但是我想我们打官司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儿子的伤痛来赚钱,我就是想让幼儿园明白:他们做错了,而且错了以后不认错不道歉就要以另一种方式付出代价
  
  这里经营幼儿园必需买保险,其实到时候他们赔偿给我们的钱都是保险公司出。但是一旦幼儿园报一次保险,他们将来每年的保费将会坐飞机一样直线上升,或者,再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接受他们的保险。这才是真正的教训!
  
  最后,我们都放弃了除孩子本人索赔之外的所有附加索赔。而且当法院判出索赔数额时,我们立即接受,没有驳回,没有上诉,官司结束得干净利落。
  
  一共获赔1万2千加币
  
  法院一共判幼儿园赔偿1万2千加币。扣除4千块律师费,剩下的8千加币由加拿大儿童法院代为管理儿子名下的这笔钱。等儿子18岁后,这笔钱将会连本代利从儿童法律基金转到儿子的手里。家长不允许使用这笔钱,因为这笔钱是“赔偿孩子所受到的伤害”。 就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天下的妈妈也不会让他们的孩子白白受到伤害。
  
  我庆幸,我做到了!
  
  回复: [评论]人生最不堪回首 为儿子加拿大打官司
  我觉得LZ也应该索赔所有可能得到的赔偿,哪怕这些钱以后你去做善事,这种幼儿园就应该一次让他倒闭,而且以后永远不得进入这个行业。
  
  回复: [评论]人生最不堪回首 为儿子加拿大打官司
  华人还是善良。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bs/showthread.php?t=377478
  
  默认 加拿大移民有关健康的第一大误区
  加拿大的蔬菜不容易坏是好蔬菜: 其实是标准的大棚速成菜,(偶的5年培育有机蔬菜的经历,为灭菌土壤里和蔬菜表面有广谱抗菌类农药,或者根本就是转基因蔬菜,再或者为了延长保存而做伽马射线的辐照)
  加拿大的奶不容易坏是好奶: 其实是抗生奶或灭菌过当奶 见老外书《百年谎言》
  加拿大的美国肉看是好肉: 其实是谷饲酸性肉 ,见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
  加拿大的美国米是好米 :其实是转基因稻米,见日本书《世界稻米图谱》
  加拿大的美国玉米是好玉米,其实是转基因玉米,见法国纪录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
  加拿大的走地鸡是散养鸡,其实只是笼子稍稍大一点大概是1英寸,或许鸡能走一步路。见《维基百科》
  
  
  
  北美时报: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hd/hd359-1.html
  沉重的多伦多交通十字架
   本报记者: 于寒
  
  十字架大动脉
  
  401和404(DVP)这二条高速公路是大多伦多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整个安省交通大走廊的主骨架。401总长816公里,西南端位于安省的温莎,一桥相连美国的底特律,东北端延伸到魁北克的边界,与魁省的20号高速公路连接直达省府魁北克市。401沿路区域是加拿大经济、商贸、文化的命脉,也是加拿大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401多伦多路段有40公里长,西起密西沙加,东至匹克灵,横向穿过多伦多,这个路段不仅是北美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也是全世界车道最多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平均每天行驶的车辆有50多万辆,最宽路段双向18车道,浩浩荡荡的车流昼夜不间断。多伦多的Hogg’s Hollow 立交桥不仅是401最繁忙的,也是全北美最壮观最繁忙的立交桥,有14车道分流,每天过车37万辆。多伦多的401路段也是全世界卡车流量最多的高速公路,加拿大和美国汽车贸易总量的60%通过这条路运输。401在多伦多市区内与安省400系列的6条高速公路相交汇。其中与404(DVP) 纵横交汇于多伦多的地理中心,401横向将多伦多南北对等分开,404(DVP)则纵向将多伦多东西对等分开,形成了多伦多版图上的十字架形交通大动脉。 404(DVP)高速公路由多伦多湖滨起点至安省北部城市East Gwillumbury,全长36公里,其中DVP段15公里,属于多伦多管辖,越过士刁大道以北的21公里路段由安省管辖。从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开往多伦多市中心的车辆有50%以上会走401或404(DVP)。
  
  孤零的十字架
  401建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最初由3条高速公路合并而成,1964年全线贯通。安省在50年代初开始建造400系列高速公路,400系列含义是4车道的省际高速公路,以401和404(DVP)为中心,400系列形成了一个省际的高速公路纵横网络。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多伦多城市规划中,在401和湖滨之间还要建造另外二条东西走向的与401平行的高速公路,在市区的南北走向,计划建造另外3条高速公路,形成3纵3横网格状的互相交汇的市区高速公路群。作为这个规划的一部分,404(DVP)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工建造。用了12年时间,从湖滨建到了雪珀大道,又经过了12年,延伸到了多伦多的边界士刁大道。直到80年代后期,404(DVP)通到钮马克市,到了21世纪向北延伸到了East Gwillumbury。全长36公里的404(DVP)建设周期用了60年。404(DVP)兴建的当初,受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在市区建造高速公路占用了居家和公园土地,产生噪音和空气污染,花费太多纳税人的钱等等。当时,大批民众上街抗议游行,抗议者还赶着马车行驶在计划建造的线路上,表示宁要马车也不要汽车,也有一些市民上街游行支持兴建市区高速公路。1971年,安省的新任省长戴维斯上台,支持民众的抗议,他说,"城市是为市民而建不是为汽车而建,如果为汽车建高速公路,那么就应该停止"。市议会在民众的压力下,否决了市区建高速公路网络的规划,改变为建地铁。正在施工的与 404(DVP)平行的士班丹拿市区高速公路被中止,这标志着建造高速公路网络的整体计划随之流产。支持建造士班丹拿高速公路派的首领Esther Shiner 当了约克区议员后,经过他的努力,士班丹拿高速公路停工的烂尾路面被完工,但是没能向前推进。原规划的士班丹拿高速公路被首尾断开,形成了现在的 ALLEN ROAD。Esther Shiner 后来当了约克的常务副市长,时任约克市长是后来当了大多市首任市长的赖士民。50年代规划的还有连接401东部和404(DVP)南端的一条斜线状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可以大量分流从东北区域进入多伦多的车流。当初也没能开工,被搁置了半个世纪,由于404(DVP)的交通拥挤越加严重,近年来民间对重新建造这条高速公路的呼声增高。由于60年代初期反对兴建高速公路的民调和政府迫于压力而做出的决策,50年代规划的高速公路网络被弄得七零八落,经过了半个多世纪, 只是仅仅建成了401和DVP(404)这个十字架。直到今日,这个十字架仍然是四面八方汇入多伦多市区车流的唯一直通道。
  不堪负重的十字架
  上个世纪50年代,多伦多只有67万人口,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移民涌入,增加了市区人口的密度,同时多伦多的北部和东西部郊区的人口也随之大幅度增多。90年代以来,每年大约有10万移民定居多伦多。根据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2006年多伦多的人口达到了250万,大多伦多地区的人口更达550万。据有关统计资料,多伦多有300多万辆车。家家户户门前都有通车的路,门前的路与市区街道相连接,市区街道又与高速公路连接。401和404(DVP)穿过的路段,每隔三、五个街区就有叉路汇入这个十字架。401和404(DVP)设计的车流量在70年代就被远远超过。在60年代,401每天过车量大约为 8万辆,404每天的过车量也只有6万多辆,现在车流量增加了近7倍。虽然401和404(DVP)由最初的4车道不断被拓宽,401最宽的路段已有18 车道,404最宽处也有12车道,但仍然满足不了过车能力。80年代后期兴起的北迁之风带动了多伦多北部约克区的发展,大片的农地被征用兴建了一批又一批的居住小区。万锦,烈治文山,纽马克等昔日寂静的城镇已发展成为车水马龙的闹市,大约有30万华裔居住在这些城市。其中万锦市在近30年间人口增加了10 倍。大批金融、保险、科技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落户。404高速公路是约克区所属9个城市的交通命脉。401西北部皮尔区的人口在近30年间也增加了2倍,东北部沿途士嘉堡的人口增长更加惊人。人口增多加大了交通压力。404(DVP)堵车的路段已由最初的Eglinton大道到401发展到从湖滨起点到 16街,再发展到MAJOR MACENZIE,高峰期几乎全线堵车,高峰时段从早晚的3个小时增长到6个小时,逢周五高峰时段堵车更加严重。沿途不断有从市区街道交汇到404的入口,不断涌入新的车流,使已经拥挤不堪的路面持续不断地负重。
  在404(DVP)与401交汇处,四面八方有7条车道并入,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高峰时段车速只有10公里,比北京的交通高峰期的12公里车速还慢。 404(DVP)高速公路被多伦多人戏称为DVP大停车场。根据安省交通厅2008年的调查报告,404已成为全省最慢公路之首。401的狄斯路与密西沙加路段也被列为十大最慢路段之一。这份报告还显示,大多地区高速公路交通堵塞情况持续加剧,行车时间已经翻倍。该报告建议,驾车者要准备充足的时间,来应对缓慢的交通状况。401的堵车路段也逐年增多,近年来由于路面的拓宽工程,更加剧了堵车的严重程度。401的温莎至伦敦路段由于频发致命车祸成为了罪恶路段素有401杀手之称,1999年9月3日有87辆车头尾相撞,造成8人死亡45人受伤,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交通车祸。在TWITTER网站,网民对401和404的抱怨声不绝于耳,有人说,我曾经梦想多伦多有一个畅通的高速体系让驾车的人不为拥挤烦恼,然而我醒来时发现依然要行驶在可怕的401。还有人说,要是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就让他驾车塞进404的车流里。也有人说,如果哪个政客在竞选中提出401和404不再容许行驶汽车,多伦多就不会再这么糟糕了。
  
  谁能解救沉重的十字架
  1998年周边六市合并成立大多市,首任市长赖士民主张发展地铁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地铁的雪珀线在他任上完工了5.5公里并投入运营,这也是30年来地铁线路破天荒往前跨出了一步,使多伦多的地铁总长度达到了68公里。虽然规划中还有地铁线路的北延,但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赖士民任职6年只是在前任基础上完成了地铁雪珀线外延工程的一小部分。雪珀线运营后连年出现巨额亏损后来被苗大伟关闭。苗大伟靠打交通牌在竞选中取胜,他接手市长后改变了赖士民的计划,由发展地铁改为发展轻轨街车,要将多伦多建成一个"公交城市"。苗大伟规划投资61亿在市区兴建7条轻轨线路,总长度120公里,预计耗时15年,其中全长14公里的雪柏轻轨线路的准备工程在去年底动工,预计2013年9月完工。苗大伟执政7年,建设"交通城市"的大政方针也仍然是只打雷不下雨,虽然拿到了省政府的部分拨款,但一直没有实施。今年12月1日新市长福特将执掌多伦多,他在竞选时就曾多次表示过要取消街车,将城市交通的目标转向发展地铁。从赖士民到苗大伟,再到福特,13年过去了,福特又转回到了赖士民时代的交通政纲。建造地铁虽然避开了地面的污染和噪音以及征地动迁等环保组织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但是地铁的建造周期漫长且花费巨大,且不说福特上任后能否兑现他的建地铁的承诺这已经是个很大的疑问,即使他有意兑现他的承诺,按照加拿大缓慢的工程效率,从立项、筹款、征求民意、环保评估到开工,估计福特的4年任期内完不成这个复杂过程,指望福特政府解决目前的交通难题只能是画饼充饥。
  面对多伦多的交通难题,苗大伟政府曾大力鼓励驾车者弃车而使用公交系统,并且在404(DVP)开辟了GO BUS 通道,甚至在市区街道还修建了自行车专用线路。大多市交通管理中心总监斯托尼基也曾明确表示过,政府不会在市内兴建新的高速公路,而是主张使用其它交通工具,如搭乘公车、骑脚踏车、步行及合伙用车。省政府也投入巨资,在90年代后期在404(DVP)建了HOV共乘专线,供载有2人以上的车辆专用。省政府还要再投入40亿,在401等高速公路上建成400公里长的HOV专用线,目的为减少车流量缓解交通挤塞。然而404(DVP)已经建成的HOV却空置浪费极少有车辆使用,其它车道塞满了车,HOV车道却空荡如野。曾任职35年之久的前多伦多道路和交通专员卡斯一直反对取消建造高速公路,他说,在70年代时扩展公交系统而停滞了向市核心区建造新的道路,到了今天,交通堵塞继续加剧,乘公交车的乘客却下降。他认为50年代的网格状高速公路的规划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它将周边6个城市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在这个区域内任何4平方英里以内都可连接到这个网络。他把多伦多交通拥挤的责任归于70年代初出任安省省长的戴维斯。卡斯说,正是戴维斯他取消建造高速公路,造成我们这个城市的交通瘫痪。卡斯认为,建造高速公路可大大地缓解多伦多的堵车状况,他举例说,贾丁纳高速公路通车后使皇后街、登打士、和国王街的车流量减少了50%。戴维斯当时迫于公众的压力取消了市区南北向建造高速公路的规划,卡斯说这是一个悲惨的失败。当时的民众抗议也使士嘉堡高速公路规划成为牺牲品,尽管80%的建设土地已经被征用。卡斯批评说,抗议的人士没有意识到士嘉堡高速公路将大量分流市区也包括他们居住区街道的车流,并且也将使404(DVP)的车流减少一半,现在他们只好自食恶果。曾任职11年的前安省交通厅常务副厅长吉尔伯特也支持这个看法,他说,即使发展公共交通也要建路。理论上好听的不一定在实践中管用。多伦多城市峰会联盟在他们的报告中警告说,市政府必须立即解决大多地区严重堵车状况,否则将面对灾难性的交通困难和可怕的经济恶果。已有研究表明,大多地区的道路拥挤造成的损失按居住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分摊5190加元。尽管历届市政府都在解决交通的难题,然而由于政府政纲的不连续性和决策慢的弊端,规划从制定到实施运作的速度还比不上交通恶化的速度。福特奉行的保守经济政策将会使多伦多的城市交通蒙上新的阴影。其实,解决401和404(DVP)的堵车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比如,首先将404(DVP)中间隔离区开辟成为新车道,比较容易地在双向各增加一条车道,另外在市区街道与高速公路的交汇入口处设置交通灯,根据路面的流量,分批限制车流驶入,同时在早晚繁忙时段,将 407收费高速公路免费开放。407投入运营13年来,由于省政府出租给私营公司以收费方式经营,导致这条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很低。有研究表明,407收费下降会导致401车流量下降。如果在交通繁忙时段完全免费开放407,将会大量分流401东西部和404(DVP)北部的车流量, 缓解401和404(DVP)的沉重压力。对407运营公司由此带来的损失,省政府即使提供补偿也比投入巨资修建没有效益的HOV合算。
  染上床虱要不要告诉别人?
  作者:加国地产 来源: 加国地产 发布日期:11-05 点击:12
  
  (本网11月5日讯:记者 南音 报道)多伦多出了一名“阳台女士”(Balcony Lady)。只所以得名,是因为在过去几个月里,她一直住在阳台上。
  
  为什么要住在阳台上?因为家里染了床虱。
  
  35岁的Lori Howard在一家工厂上班。她租住在多市东约克区Dawes Rd. 500号,10楼一间一卧室公寓,月租$775。她从旺市搬了这里才2天,就发觉自己身上有了一些红包包,床单上还有斑斑血迹。
  
  随着身上越来越痒,Howard被迫退到阳台上,把屋子完全让给了床虱。“它们不用付房租。” Howard居然还有心情开玩笑。
  
  由于在阳台上睡,Howard被邻居警告,因为他们能看到Howard在阳台上换衣服。无奈之下,Howard只好躲在浴池里换衣服。问题是,她一晚上要洗好几次,因为太痒。
  
  让Howard十分不解的是,她的男朋友却没有被咬过。
  
  天气越来越冷,不知道Howard还能不能在阳台上挺下去。
  
  幸运的是,还没听说Howard遭冷眼,她有时实在熬不住,还到朋友家去Sleepover。
  
  但另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Mel就没有这么幸运了。Mel是一个单亲爸爸,带着2个儿子生活,大儿子读大学了,小儿子读高中。他们父子三人在多伦多东区的一幢廉租公寓里已经住了3年多了。
  
  今年春天,Mel接到一个通知,说公寓里将要进行床虱检查。他还很奇怪,没听说有床虱。检查结果,什么也没发现。
  
  但3天以后,孩子们的卧室里发现了床虱。他们一觉醒来,腿上有咬痕。
  
  Mel想,一定是别的屋在杀虫,床虱无处躲,就转移到他这边来了。
  
  灾难开始了。6个月内,家里被喷洒12次。能烧的都烧了,能扔的都扔了,现在家里跟和尚庙差不多了,除了一个吃饭的桌子,几把椅子,一个充气床垫和一个沙发,别无它物,四壁空空。
  
  他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了自己的情况,问这种情况下把家具扔了,能不能得到赔偿。
  
  电话那头已经笑得喘不过气来了。
  
  更糟的还在后头。
  
  他的同事知道他染上了床虱,拒绝跟他接触,老板更是让他休假2周。
  
  听起来真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
  
  Mel在市政工作,废水清理工。同事们注意到Mel老是在身上抓来抓去,问他怎么回事。他老实回答,染床虱了。
  
  他的噩梦开始了。
  
  一开始,工友们并没有怎么样他,还为他感到遗憾。但这种同情心没有延续多久。“不久,他们就不让我近身了。” Mel说,“不过说实话,我不怪他们。”
  
  Mel做足了预防,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但于事无补。他们不让他工作了。老板说,你休2个星期假吧,这帮家伙老来抱怨。
  
  Mel只好休假,并到医生那里进行了治疗。家里也进行了彻底的“高温焙烤”(Heat Treatment)。
  
  Mel对这种杀虫法印象深刻。“那帮家伙都走了3个小时了,屋里还有华氏107度。”
  
  按说休完假回来,虫也杀了,该没事了吧?没想到,事情变得更糟了,工友们都躲着他,好象他有传染病一样,叫他一边呆着去。
  
  冲突在升级,Mel只好又去休假。
  
  听完Mel的故事,如果你家染了床虱,还敢告诉别人吗?
  
  灭虱“新武器”--高温焙烤
  
  具体做法:将一根粗管接在丙烷加热器上,再由一些小管通到各个房间,然后开始加热,同时开通风扇,使热气流成涡型在房间回旋。当温度达到大约华氏 110度(摄氏43度)时,床虱不耐高温,就开始从木头缝里爬出来,开始它们的死亡之舞。当温度达到摄氏46度时,成年床虱约需20分钟便会热死,虫卵则需1小时才死。
  
  对于染虱屋来说,高温焙烤确实简洁有效。你不用把所有的床具衣物都扔掉,只需把易熔易爆物品拿开就行。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很高,每平方尺约$1,是所有杀虫方法中最贵的。
  
  图1:Balcony Lady Lori Howard
  图2:没人愿意让人知道自家染床虱,杀虫专家只能把广告做成Sticker,进入小区前,都要取下车上的招牌。
图1:Balcony Lady Lori Howard

  昨夜遇劫记
  by rerth2010 (walker) at 2010.10.23 01:52 (#6332326@0)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昨晚(Oct21)九时左右,从丰泰超市(Foody Mart)购物后步行回家,遇四黑人青少年伏劫。据事后警察说,另一劫案发生于半小时前同一小区一公里外的Fundy Bay Park,嫌犯亦为四黑人青少年。似乎没有媒体报道,因晚上散步常遇邻居(大多是华人)遛狗、散步,故发帖希望此区邻居们小心(Birchmond to Warden, Mcnicole to Steeles).
  
  我步入小学树丛及后院篱笆间的小径时,察看四周无人。行二三十步,突觉后面一两米有人行前甚急。因我戴耳机听MP3,故发觉较晚。回头瞥见两黑青在后。当时不疑有危,步下径旁草地让之过。走前两步,仍未见黑青通过。再快走前两步,感觉身后草地震动。心知不妙,不用回看,发力拔腿急奔。可惜没有二十年前之敏捷身手,可瞬间渡河而将新疆悍匪甩掉。草地坎坷,一脚踏空,向前仆倒,栽了!
  
  翻身未及爬起,一黑青已扑至左侧。奈何,右手即掏出超市找的五元纸币,说:“You get everything”。另三黑青涌至,将我全身上下称得上是口袋的地方都掏一次,十分干净地将躺在各个袋角的每一个分币细心搜去。在搜掠期间,尤喜 MP3,再三追问 :What are you hearing?自然将MP3单手奉上,因右手支撑身体。狼狈之极!
  
  四黑青见我奉行和平理性的合作原则,喝令我“run away”。跑过两个街角,截车报警。
  
  第一车,四华人,无电话。第二车,两华人,请求“Can you call 911? ”中年男在稍摇下的车窗问我何处受劫。我说小学旁,中年男说“I don’t believe.”关车窗,扬长而去。想起New York法拉盛闹市区华人女子被拖入侧巷强奸殴毙事,回家报警。
  
  两警很快来到,落口供。其中华警提到另一受害人,与贼斗稍受伤。余下内容不便披露,因写贴间刚接警察电话,好消息:似乎有人落网,要我认人!希望天网恢恢,贼人落网。
  
  我在此区几年,感觉治安一直很好,四黑青从未见过,推测应从其他地方过来扫荡、伏击的,但希望大家开始小心,有事当互助。
  
   * 人好好的就行。。。以后切记独行黄昏啊。。怕怕 -pituoxie(皮皮); 10.23 02:23 (#6332331@0) reply more
  
   o 谢谢. -rerth2010(walker); 10.24 11:58 (#6333424@0) reply more
  
   * 截车报警,既然是华人,还不忘讲英文,“第一车,四华人,无电话” 这理由真绝 -weiwei018(hai); 10.23 08:34 (#6332363@0) reply more
  
   * . -aaaaaaaaa(宣传多伦多真相); 10.23 09:05 (#6332374@0) reply more
  
   * 没事就好,那里老是听说黑人犯事,他们没戴鬼面具吗?警察就是吃干饭的,只有抓超速最积极 -mtlu2(poker face); 10.23 09:18 (#6332375@0) reply more
  
  
  o 事件应已进入司法程序,与"evidence chain"有关的一些细节暂不便详述. -rerth2010(walker); 10.24 12:01 (#6333428@0) reply more
  
   * 这不是新闻了吧?这几个小黑一直就在附近作案。谁胆子大晚上去 Victoria park/Finch北边一点的McDonald试试看。 -pigkiller(早起的虫子); 10.23 19:55 (#6332716@0) reply more
  
   * 第一车,四华人,无电话----震撼 -coopers(Coopers); 10.23 20:02 (#6332729@0) reply more
  
   o 华人原则上多数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zhang1081(LSs); 10.24 00:11 (260 bytes. #6333144@0) more
  
   o 为免一叶障目,望有被偷抢经历的网友,谈谈受到咱华人热情相助的例子. -rerth2010(walker); 10.24 12:08 (#6333432@0) reply more
  
   + 汗。。。无。据说只有重庆人有此血型。 -firetrain(火车头); 10.24 12:25 (#6333452@0) reply more
  
   # 什么血型? 偷还是抢?本人去过重庆,感觉很糟糕,具体的就不说了。对山东人、天津人感觉特好! -manniangpai(慢两拍); 10.26 04:06 (#6336067@0) reply more
  
   * 你为啥晚上9点还出去溜达呢? -karen2007(麒麟妈); 10.23 23:18 (#6333071@0) reply more
  
   o 白警问了和你一样的问题:) 这个区治安一直还可以,夏天晚上10时还有夫妻散步. 被劫当晚,与警回现场,还有人从小路回家.承平日久, 武备松弛,要改. 经此二案,晚上人流或大减. -rerth2010(walker); 10.24 12:16 (#6333443@0) reply more
  
   * 人没事就好。有点这经历,人生也丰富些 :-) -sweetpotato(阿土仔); 10.24 12:22 (#6333448@0) reply more
  
   * 熊包!你简直就是给我们华人丢人,还好意思发此文?! -youyun(游云); 10.25 20:29 (#6335687@0) reply more
  
   o 刚从警局回来. Something is big and bigger than we thought. 抵抗受伤的另一个受害者当时据说和女朋友在一起, 他应该去庙里烧香还神. 上面的"游云"不知道西方社会是没有英雄的吗? 我只愿作common sense的熊包, "游云"就做可歌可泣的英雄吧."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rerth2010(walker); 10.25 21:03 (200 bytes. #6335738@0) more
  
   + 不要在意游云,咯瑟的人总是有的。你做很对,甚至可以说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还有什么事更新一下。谢谢。 -tzm_oasis(绿洲); 10.25 21:29 (#6335783@0) reply more
  
   # 原来我还觉得栽在这班小子手里很惭愧, 现在才知道----不是国军不能打,而是共军太厉害:) -rerth2010(walker); 10.25 21:37 (#6335799@0) reply more
  
   o 他应该抽出大刀一把, 刷刷刷刷, 四个人头落地。。。 -firenewt(fn); 10.25 22:43 (#6335918@0) reply more
  
   * 好象前几年夏天,这一块好几起抢劫的,大多是黑青 -huanhuan2(Summer); 10.25 22:24 (#6335873@0) reply more
  
   * 没事就好。不要信治安好的废话,每年那么多难民涌入,又混住在好区里,夜晚出行最好远离公园,树丛,银行提款机,不同生人共乘电梯,不带mp3走路。哪些黑青早在超市对面的快餐店跟踪,身上要带一张50块的钱,要不嫌钱少,一枪就完了。加州一电脑民工因钱少而命丢了。 -6ba6(ReturnSon); 10.28 16:54 (#6340940@0) reply more
  
  亲友质疑安老院膳食无营养饿死人
  
  家人及朋友指称,住在多伦多一家安老院的两名长者在遇到营养不良及体重减轻的问题后死亡。在74岁的Danny Henderson去年冬季在医院死亡之后的数个月,多伦多公共卫生部的人员就一宗投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没有问题。
  
  至7月底时,80岁的Edith Farrell也在医院死亡。据她的任职注册护士的女儿表示,她出现「临床饥饿」(clinical starvation)的问题。公共卫生部门没有进行新的调查。家人及朋友表示,这两人死亡,原因是廉价食物及安老院中没有人协助进食。《星报》暗中调查的记者表示,所获供应的食物只有少许的蛋白质及蔬菜。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article/887388--malnutrition-suspicious-deaths-at-home
  Deaths at retirement home suspicious, families say
  Published On Mon Nov 08 2010
  
  Danny Henderson, right, at a 2008 Halloween party with former resident Nancy MacEachern. This picture was taken before he lost weight.
  
  Danny Henderson, right, at a 2008 Halloween party with former resident Nancy MacEachern. This picture was taken before he lost weight.
  Supplied photo
  Moira Welsh Staff Reporter
  Ads by Google
  Daily Deals to your Inbox
  
  Up to 90% off the best of Local
  Food, spas, activities & more
  WagJag.com
  Related
  
   * Watchdog urged for retirement homes
   * Seniors at risk in retirement home
   * Video: Undercover at In Touch
   * Retirement home photos
   * Diary: Seven sad days
   * Critics demand probe
   * More Star investigations
   * Editorial: Seniors need protection
  
  Two elderly residents died after suffering severe malnutrition and weight loss at a Toronto retirement home,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charge.
  
  A few months after an emaciated Danny Henderson, 74, died in hospital last winter, Toronto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investigated a complaint and concluded there were no problems at In Touch Retirement Living, near Weston Rd. and Lawrence Ave. W.
  
  By the end of July, another resident, Edith Farrell, 80, also died in hospital, suffering from “clinical starvation” according to her daughter, a registered nurse.
  
  No new public health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as the Toronto Star’s ongoing probe shows there is still no oversight body that monitors care in homes like In Touch.
  “面具男”案:律师要求禁三中文报旁听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1月9日 10:21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易容扮成白人长者、乘飞机抵温哥华申请难民的华裔“面具男”,原预定出席周一加国的移民及难民局(IRB)羁留聆讯,不过当值辩护律师Daniel K. McLeod突然以本地三家中文媒体《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受中国政府影响为由,要求难民局审裁官禁止这三家媒体记者出席IRB听证。 IRB将于明日宣布决定。聆讯被现延至本周三下午1时再举行。
  
  据报道,Daniel K. McLeod引用2009年2月16日《大%纪%元%时报》的报道,指控这三家媒体《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过去没公正报道法%轮%功,因此认定三家中文媒体受中国政府控制或影响。三家媒体记者在审裁官要求下,当庭作出抗辩,而审裁官也实时以电话询问这三家媒体高层主管,最后决定延至周三继续进行难民申请的聆讯。
  
  
  Daniel K. McLeod说他代表的“面具男”,属于非常敏感的难民个案,基于三家中文报纸“受中国影响”的理由,必须禁止三家中文报纸参加聆讯采访,以免让中国政府掌握当事人的身分,对当事人带来危险。他还说,当事人的一些隐私信息已经外泄,包括遮眼的脸部,此事非常严重及具伤害性。
  
  昨日出席聆讯的边境服务处代表律师Jim Murray透露,该难民申请人在中国是一个组织的成员,因此似乎担心影响到该组织仍在中国的其它人。不过,他未指名“面具男”属于哪一个特定组织。
  
  加拿大星岛集团总裁程文麒随后回应说:“这项由当值辩护律师所做的指控,是错误及缺乏根据的。《星岛日报》是一家独立报纸,一向遵循最高新闻标准负责任地作出报道。《星岛日报》新闻团队每天作出独立的编辑判断,从不理会中国政府意见。对有关人士就本报及编辑团队作出这项指控,我们感到非常失望。” 《星岛日报》加西总经理黄竞强则指出,《星岛》的母公司为《多伦多星报》,不可能受中国政府影响及控制。
  
  《明报》加西版总编辑林汉强强调,加拿大《明报》母公司香港《明报》是上市公司,编辑采访政策一向独立自主,不受任何国家或团体控制。加拿大《明报》并未刊登中国政府广告,不可能受中国政府控制或影响。林汉强又表示,相关指控对该报不公平,作为加拿大媒体一分子,该报编辑政策百分百独立,绝不受外国政府影响。加拿大《明报》在加国注册,公司的4名董事有3人是加拿大人,是百分百的加拿大报纸。他另外提到,即使是在香港的母公司《明报》,也根据香港的法例,享有新闻自由,不受任何政府影响。
  
  《世界日报》温哥华分社副总编辑江先声指出,该报不可能受中国政府控制或影响。他同时强调,《世界日报》从未刊登中国政府广告,财务上也与中国无关。《世界日报》是由在台湾的《联合报》所有,报纸在台湾,不受中国影响。江先声说,“面具男”的当值辩护律师仅引用《大%纪%元%时报》相关报道就指控《世界日报》及另两家中文报纸,完全无法令人接受。如果IRB审裁官决定禁止该报记者出席“面具男”听证,他们将争取到底。
  中国是不是应该禁止亲西方的媒体采访中国内部事务?
  加拿大诈欺案报案人数仅有5%
  
  加拿大皇家骑警的统计显示,加拿大每年因为诈欺损失的金额达到300亿元,但受害人报案率却偏低。加拿大诈欺案报案人数仅有5%, 多数人不认为报案有帮助。
  
  http://www.antifraudcentre-centreantifraude.ca/english/newsroom-09-11-2010.html
  
  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 launches its new website!
  
  OTTAWA - November 9, 2010 - It’s estimated that between $10 and $30 billion dollars are lost each year to frauds in Canada, a figure comparable to drug trafficking revenues. Shockingly, only 5% of people who’ve been victimized ever report it – most don’t think it will help.
  
  
  加拿大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法西斯主义国家?
  
  Is Canada a Capitalist or Socialist country?
  
  Canada is a mixed economy - and definately oligarchic
  
  Government is almost always socialist
  
  1. Canada is technically a dictorial state where all executive power is vested in a single person - the Queen - but the queen is not seen as a day to day ruler - and seen usually a a benevolent dictator - or just benevolent, because they are see as a rubber stamp instead of a foot stamp.
  
  2. Canada is not technically democratic - and it doesn’t strictly adhere to its constitutionality in regard to practice. For instance 1.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both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s have vetting powers for Candidates in federal elections - specifically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the courts, elections canada, and some other individuals that are potential intervenors. The elections process itself is over sighted in part by Elections Canada and in part by the major parties (the winner of elections party and the 2nd place finishers party - they pick the people who count votes in the next election...)
  
  3. Canada does not follow its constitutional laws - so it is a "de facto political state" not a de jure state, this is further propounded by the fact that its very sovereign existence legally stems from an still existing and ammendable act of british parliament - one that may also technically be unconstitutional due to ancient rights of british subjects not to have their constitutional rights abrogated - and essentially an alienation of rights violates the constitution of British subjects in Canada. More or less a state was created on political grounds, NOT strictly pro socio legal grounds - this could be reference back to "consensus" and ascension by the Monarch but this doesn’t per se make the monarchs acts de jure but this becomes problematic and it can be see that it is more so POLITICAL not de jure as the monarch ought not be able to violate their subjects individual rights for another persons wishes - as this would be biased conduct -but in part it is also the parliamentary fundamental. So you can look at it multiple ways but the practice ongoing is to deny constitutional rights on a basis of unconstitutional laws and acts that are supported (although they themselves are illegal) They exist by force of law (that is suppression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 this would be an individualist trait - but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could be then only left to "economic basis".
  
  Since Money is controlled by the bank of Canada (a public organization - and finance laws and taxation are all made the government - it is a strictly socialist nation.
  
  But in terms of practice there is a margin (the taxation rate) that would deem it a mixed economy not capitalist.
  
  My government policy is much more capitalistic than the other parties who are far more socialistic because they support pubic taxation, and want to use the publics money for social use.
  
  My system has people give money for what they would collectively like (free use of capital)
  
  And sets a bear minimum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o keep peace and order and to provide for those in abject poverty
  
  Further more it provides some basic rights of man in their pursuit of life - in insuring sustaining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outright owned private land where a man is a slave by grounds of mere location (jurisdictional basis to loss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generalized freedom under lordship), liberty - in the ability to choose their actions and activities and employment without forced serfdom.
  
  
  Likewise wondeful rights such as the right to work.
  
  The difference in a socialist and capitalist society is that invidiauls have a means of survival and exchange. Socialism equates servitude to the state, capitalism denotes private ownership of all material things.
  
  The key in creating a "functioning" capitalist society is a NON TAXED society, and a government that functions at private by optional non monopoly based services.
  
  This is what I support, sadly most governments in Canada have not, and are fiscally run to force socialization by debt slavery such as the yoke of bonds.
  
  -----------
  
  It is depending on what aspect you are coming from - most people will say mixed or socialist, but the de facto consensus is not a directly franchised population, and
  the people have no final say in how money is controlled, only government does.
  
  
  
  The thing that makes it definitely socialist is.
  
  1. The fact land is deeded on fee simple with taxation for holdings (rather than allodial right)
  
  2. Various other portions of deeding is not provided to the individual but is held by the state. So property isn’t actually owned.
  
  3. the basis of totality of non self jurisdiction. Only people with sole jurisdiction can be landholders -- and only the government has that capacity - even the monarch in many cases has been stripped of personal ownership of property and instead had their assets vested to the state.
  
  IT IS SOCIALIST. but ruled by an elite oligarchic group.
  
  The basis of right would make this judicially capitalistic - but the rights of petition have been limited, and right to self representation in court has been trounced by the courts, and legislatures in regard to remedy against corporate bodies.
  
  
  It is an "oligarchic" - aristocracy of the privileged rather than "free capital" the flow and use of capital is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professionals.
  
  this is a non corporate fascism but more fascist than not because corporations have more protections than individuals for legal remedies.
  
  久违
  by blue_bird (watermark) at 2010.11.9 09:15 (#6355769@0)
  
  那年我五六岁
  帮着老大爷把三轮车推
  老大爷问我姓字名谁
  我说我名是锋姓是雷
  
  那年我十五六岁
  弹着吉他在校门口装神弄鬼
  给女孩子的纸条写满爱妹
  被告诉老师心里也不后悔
  
  那年我二十五六岁
  当了爹笑得合不拢嘴
  老婆说变丑了满脸是泪
  我说当了妈的女人才是最美
  
  三十五六岁我在多伦多受罪
  流水线上的鸡刀上下翻飞
  我想了好几次想要海龟
  祖国已经向我关闭了心扉
  
  眼瞅着就要四十五六岁
  脸上已经是布满沟回
  回想往事都已经是久违
  分不清是喜也分不清是悲
  
  
  噢~~~~~~~~~~~~~
  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
  
  网站首页 >> 生活百科 >> 专栏荟萃>> 红蚂蚁专栏(红蚂蚁)
  
  红蚂蚁: 哭泣的多伦多大街
  
  ( 红蚂蚁 )
  寄给朋友 打印此文 保存此文
  
  
  据传,多伦多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但是,只要居住在这?e的你驾车到处走走,就会发现多伦多的城市道路状况十分糟糕。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居民出入行动的必经之地,更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文明特征之一。可是在这?e,很难找到一条平展完整的大街或马路,到处是坑洼和裂痕,缺损破洞比比皆是。
  
  一个城市的街道管理和维护到这个地步,真不明白这市长是怎么当的,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花的?
  
  
  
  街道破烂 管理失当
  
  不久前多伦多市长曾宣布:市政府今年用於道路,人行道及桥梁的维修预算大约为3600万加元,其中用於道路缺损及坑洞的修补费用大约为2500万。市长进而宣称:从今年1月1日至3月22日为止,市府业已完成了近5.2万个坑洞的维修, 今年大概有20多万个道路坑洞需修补!坑洞之多和任务之艰巨,看来修补道路坑洞要成为多伦多市政府的主要日常工作了,难怪市政府和市长要整天忙的焦头烂额。
  
  有人把道路坑洞的出现归咎於加拿大冬天太寒冷,融雪盐用的过多和交通过於繁忙等。其实这三点只是城市街道状况差的部分原因而不是问题的全部。去过欧洲旅游的人们就会发现,比多伦多纬度更高的德国城市道路要比这?e好的多。那?e的冬季时间更长,平均温度更低,雪水更多,而且冬天也在街道上洒盐溶雪。比如:德国大部分州和城市的法律都规定,11月15日到3月15日为“冬季时间”。关於交通状况,同美国和加拿大类似,德国也是汽车大国。其8200万人口中,仅私家轿车的保有量就超过5000万辆。虽然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546辆/千人)比加拿大(563辆/千人)略低,但德国的国土面积比加拿大小的多,那?e的交通拥挤状况肯定要比这?e拥挤,但是那?e的城市街道却看起来到处整洁漂亮。
  
  德国人把城市道路维护的举世称颂是因为那?e的人们做事严谨,恪守规则。因此,我分析多伦多城市街道状况糟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天气和交通等外部条件,而应该归结於这?e维修部门的管理欠缺和施工方法的失当。
  
  翻来复去 毫无章法
  
  半年多来,我几乎每天都从Yong和Bloor大街的路口经过。前几周发现,几个月前整修完毕刚刚开通的Bloor大街又竖起了隔离标志,划出了隔离线,轻重机械又安营扎寨开始忙活了。此前这?e曾经因为修路堵了半年以上,来往车辆日日塞堵大排长龙,众人叫苦不迭,谁知道路开通时间半年还不到,又开始了另一番整修。
  
  其实,Bloor大街的状况不过是多伦多市区街道的一个缩影而已。我们经常看到,刚刚维修过的街道很快就出现新的破损,各条大街上年复一年地修来修去。有一段小快板这样形容多伦多的街道:“前边挖了后边埋,左边建了右边拆。前天铺好下水道,后天电缆又重来。“ 横向挖开马路看来损失较小似乎可以理解,谁让某处街道妨碍了某段管路或线路的通过呢。可有的地方则顺着大街的方向“开膛扒肚”就显得不可思议了。都说西方社会事事处处计划在先,真不知道这?e的城市规划哪?e去了,修路前各部门的计划和协调哪?e去了?看看马路上密密麻麻修补过的痕迹,大的象磨盘,小的象锅盖,又象是一个人的衣服上打满了补丁,其实更象一个城市的眼泪。多伦多号称世界级旅游城市,据说今年夏天还要有G8高峰会等更多的国际活动在这?e举行,这实在有伤大雅。作为这个城市的市民,整天面对这种状况,你就觉得不窝心?
  
  积重难返 举步维艰
  
  加拿大汽??协会 (CAA)会员曾经多次投票选出位於多伦多市区北部的Steeles Ave.是安省境?茸畈畹慕值馈R哉馓醮蠼治?界,往南属於多伦多市区管理,往北则属於约克区管理。两个区相互推萎,都不愿承担责任和费用,是这条大街多年荣登榜安省“最差道路”榜首的主要原因。如果开车沿Yong街行走,跨过Steeles Ave.时你会发现,两侧的Yong街路况大不相同。南边的Yong街路面坑洼不平,到处可见裂缝和破洞,而北边的Yong街路面则比较平整,状况良好。当然,不能拿一条街道的路况来比较两个区政府的管理水平高下。可是,如果你有时间到多伦多的不同区域看看,就会发现各处的路面状况的确是大有区别的。大体情况是越往市中心走,路面状况越差。许多街道真可谓是“疮痍满目,满目疮痍”,已经到了非扒掉重铺不可的地步了。
  
  市政管理的混乱和毫无章法,应该是多伦多的大街小巷到处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的主要原因。我们不清楚多伦多市政道路维修的费用是怎样使用的?更不清楚道路修建筑部门是怎样对道路的维修进行招标和质量监督的?是不是也充满了类似北电那样“官商式“的腐败和TTC式的密密关系网?反正我们感觉象多伦多政府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的修路方式,纳税人的钱不象盐一样洒在马路上才怪呢。不仅如此,多伦多街道路面状况差也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事故多发,车辆维修费用高,保险费用居高不下,市民怨声载道的重要因素。
  
  实在不能相信,加拿大人凭着不亚於德国人的机械设备和修路手段,现代的筑路材料和材料配方,修不成管理不出一条平平展展漂漂亮亮的马路来。关键问题是管理制度怎样制定的,由谁去修,怎样去修,谁来施行监督和检查。工厂?e的产品还有个质量保证期呢,难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市政产品”,城市马路的寿命就连一年也不能保证?果真如此的话,多伦多人也就不要抱怨了,我们只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行走在坑坑洼洼破破烂烂的街道上。
  
  多伦多大街在哭泣,我哭多伦多大街。
  万锦市3劫匪入室劫财 枪杀越裔女屋主
  
  (世界日报)万锦市一华人聚居的小区,8日晚发生入室劫杀案,造成一死一重伤的惨剧。约克郡警方9日证实,此案受害人为一对越裔夫妇,劫匪则为三名黑人男子。警方希望区内民众提供线索,协助警方尽早将涉案凶徒缉拿归案。
  约克郡警方表示,案发于8日深夜10时30分左右,警方接911报案赶往407公路与坚尼地路(Kennedy Rd.)交会处附近海伦街(Helen Ave.)238号民居,调查一宗入室劫案。警方到场后,发现53岁的女屋主倒卧血泊中,已无生命迹象,其57岁的丈夫中枪受伤,两人24岁的女儿未有受伤。男伤者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经救治后已脱离生命危险。由于约克郡警方非常重视此案,特于9日下午举行紧急新闻发布会,公布与案情相关的细节。
  负责此案的探长威尔森(Larry Wilson)表示,三名劫匪做案手段极其凶残,他们从事主前门闯入后,持枪索要现金及值钱物品,扫荡期间将受害人夫妇赶到地下室,并向他们连开数枪,女事主当场丧命,其丈夫颈部中枪,他们的女儿因被捆绑于住宅的二楼,故未有见证枪击过程。
  
  劫匪在屋内停留了将近半小时,之后驾车逃离现场。受害人女儿自行松绑后报警求助。经现场调查,受害民居并非事先计划的打劫对象,警方初步分析案件为一宗随机性的抢劫命案。
  威尔森补充说,案发民居对街邻居家安装的保安摄像头,拍摄到劫匪的座驾,虽然图像模糊,但对警方破案非常有利。根据录像显示,当晚10时许,劫匪驾车沿海伦街(Helen Ave.)东行至道路拐弯处后掉头折返,车头向西停于受害人民居前,车头灯自始至终未有熄灭,相信除上述三名劫匪外,车内还有其它同党把风。另外,曾有多辆汽车于作案时段驶经该地,警方期望有司机能够提供疑犯座驾的特征。
  约克郡警察总长乐巴治对此案的暴力程度表示震惊,同时对受害人的不幸遭遇深感遗憾。乐巴治表示,未曾想到约克郡最安全的小区,会发生如此暴力的罪案,他誓言全力缉拿凶手,尽快给受害家人一个交代。另外,乐巴治呼吁案发当晚10时至11时,在区内见到可疑人物或可疑车辆的市民,应立刻向警方提供线索,他同时希望涉案疑犯能够尽快向警方自首。
  
  警方透露,三名劫匪都是黑人男子,一号疑犯年龄介乎28至33岁,身高5呎6吋至5呎7吋,中等身材,身着黑色外套;二号疑犯31岁,身高5呎7吋至5呎8吋,瘦型身材,面部被头巾遮挡,身着有帽套头衫;三号疑犯瘦型身材,讲话带加勒比口音。
  约克郡警方提醒民众,最好不要在家里存放过多现金及贵重物品。另外,最好安装有警报系统,并在门上加链条,屋前屋后都安装感应照明灯,不论白天夜晚都应将门窗锁好。在有人敲门时若感到不安全,可以不予理会。若不幸遭遇抢劫,切忌反抗,应尽可能的记下匪徒的外貌特征,并尽快向警方报案。
  
  
  
  死伤者已退休 女儿教钢琴 血腥劫杀案震撼警方及社区
  警察总长乐巴治称﹐管辖万锦市的第五分局辖区内﹐今年已发生过10宗入屋抢劫案﹐警方已经破获了5宗。 但由入屋抢劫导致了凶杀案﹐却令警方和社区都深感吃惊。
  「这一宗案件﹐从目前来看是一宗偶然性的抢劫案﹐但非常血腥残酷。受害人一家是一个勤劳的移民家庭﹐他们是来自越南的华人。到目前为止﹐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能够说明﹐为什么匪徒会挑选这一家﹐而且还下毒手。」
  据邻居叶太介绍﹐受害人一家是大概是在03年左右搬入上址。女受害人潘太自称以前是在电子厂工作﹐去年已经煺休﹐拿了一笔煺休金后在家休息。
  「但近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潘太﹐还以为她回越南了﹐后来才知道她又找了一份工﹐白天要返工。」
  据警方透露﹐潘先生是在一家机械厂做机械工人﹐而他们的女儿是一位钢琴教师﹐他们的小儿子是一名大学生。 有媒体报道﹐那个小儿子就读的城市是咸美顿。
  叶太又称﹐受害人一家似乎有一辆凌志(Lexus)和一辆平治房车﹐最近又添购了一辆Camery房车。 「但他们平时都是将车放在车库内﹐并不十分显眼。」
  
  「昨天早晨见潘太穿得比较靓﹐和女儿外出﹐没想到晚上就出了事情。」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11-10 08:08 来源: 明报/世界日报
.

  英文媒体称大学太亚洲化 华人社区愤怒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1月11日 10:34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昨日(周三),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在头条刊登文章,指责华人父母过于“强迫”子女上大学和选专业的现象。文章还引用《麦克林》杂志(Maclean’s)的观点,称很多加拿大的大学已经太“亚洲化”。文章被公布后,立刻引起了本地华裔社区团体和人士的抨击,称《麦克林》杂志和《多伦多星报》的文章存在偏见和断章取义。
  
  8.5成东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学
  
  根据多伦多教育局2008年的调查,多伦多高中公校东亚背景的学生当中,家长表示希望孩子上大学的占85%;在南亚背景的家长中,比例为78%;白人家长的比例为59%;黑人家长的比例为49%。
  
  教育局的纪录还显示,70%东亚移民学生进大学;欧裔有52%;加拿大本土出生的学生有42%;来自加勒比海的则只有12%的人进大学。相比之下,东亚学生进入社区学院上学的比例最低,仅为8%;而加国本土出生学生进入社区学院的比例为14%左右。
  
  (来源:多伦多星报)
  
  上月,万锦市“燃动青年”(Across U-hub)组织了一个题为“成功之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研讨会。会上,华裔加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提醒华人家长,不要只太过专注于上大学和寻找几个特定的“好专业”,让孩子们除了工程、医疗、会计或药学等专业课程之外就别无选择。
  
  强迫上大学和选专业,会让有些孩子对课程毫无兴趣,而且没有做好准备,导致最后退学、考试不及格、因作弊而被停学,或者患上抑郁症和急性焦虑症。
  
  会议筹委会主席之一的邱绮雯女士(Maria Yau)在会上发言说,移民家长、特别是东亚移民,对孩子们施以重压让他们上大学,以至于许多孩子在压力下崩溃。亚洲社区需要警醒,就算亚裔孩子看起来总是能得到足够高分进入大学,他们也常常没有独立性和社交技巧,不能在大学生存。
  
  据悉,邱女士本人2005年从香港前来加拿大。她的儿子就反潮流而行,目前在尼亚加拉学院(Niagara College)学习,希望日后能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
  
  社会学教授方伟晶(Eric Fong)也在会上向家长们表示,他在多伦多大学教导的东亚学生往往会背课本,但很少在课堂发言。他们是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但老师却对他们了解甚少,很难为其写推荐信。他敦促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去认识同学和教授。
  
  麦克林杂志:本地大学太亚洲化?
  
  在同一篇报道中,《星报》还引用了《麦克林》杂志(Maclean’s)的观点,称很多华人(和韩裔)大学生太过注重学习、忽略社交和其他文化背景学生的融合,已经令加拿大的很多所大学太“亚洲化”。
  
  昨日(周三),《麦克林》杂志公布了第20期年度大学指南,其中包括该杂志评选的本年度加拿大大学排名。然而,该杂志也在同一期刊登文章,指出多伦多华裔加拿大学生中,72%都申请入读大学;而加国出生的学生中,只有42%申请读大学。这一现象让某些人开始质疑,加拿大大学是否变得“太亚洲化”。
  
  其实,《麦克林》杂志的原文观点,比《星报》所引用的更“激进”。(点击查阅《麦克林》的报道全文)
  
  《麦克林》表示,尽管加国大学“亚洲化”的说法显得有种族歧视,但是确实反映了一种现象。同时,许多学校日益增多的亚裔学生,已经引起某些非亚裔学生的不满,甚至某些大学的行政人员也开始关注其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组成。
  
  文章还说,一间“亚洲”学校似乎意味着该校过于偏重学术,让某些学生感觉他们无法竞争或获得乐趣。文章还引用非亚裔高中学生的原话,称他们不会选择入读多伦多大学,因为那里大部份学生都是亚洲人。
  
  该杂志访问的两名白人女中学生也表示:“亚洲人大学”(例如多伦多大学)太过注重成绩,令一些学生追不上,或要放弃所有娱乐去读书,所以很多白人学生转而去皇后大学﹑西安省大学或麦基尔大学。
  
  受访的中学辅导员则说,亚裔及白人学生是两类人,前者选读国际较有声望,以数学﹑科学及商科着称的大学,例如多大﹑卑诗大学和滑铁卢大学等。后者则喜欢选读较多交际活动﹑运动出名和较适合寻找自我的大学。
  
  华人社区组织和人士抨击
  
  平权会昨天强烈谴责《麦克林》杂志和《多伦多星报》的报道﹐指《麦克琳》的文章有“种族定型”(stereotype)﹐其中受访者的言论带种族主义(racist)。又指《多伦多星报》的文章﹐将1个华人教育讲座歪曲或断章取义(twisted)﹐好象只有华人家长才望子成龙。
  
  全加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表示,这起事件令他想起1979年CTV电视台W5时事杂志的报道,指外国学生霸占了加国绝大部分大学学位,而且镜头集中在“华人学生”身上,其实那大部分都是本地出生的亚裔国民。经过华社大声抗议之后,CTV电视台才作出道歉。
  
  平权会多伦多分会总干事麦达宁说,《麦克林》杂志的这篇煽情文章令人感到亚裔人与白人对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又令人感到亚裔人抢走本地人的学位,后果会极之严重。
  
  在《星报》和《麦克林》杂志的网络评论版上,愤怒的中国家长和华裔学生也对两篇文章的“偏颇”观点大加抨击,令24小时内的评论数分别高达160条和260条。
  
  同时,在《星报》报道中出现的邱绮雯也表示,《星报》将截然不同题目混为一谈,有误导的嫌疑。举办研讨会的目的,是让华裔家长认识读大学并非子女迈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她强调,家长为子女提供全面和人性化教育,认识及协助发挥子女潜能﹑兴趣及天份更重要。
  这些人,自己不读书,还容不得别人读书。
  麦克琳杂志公布 加国大学排行榜
  
  麦克琳(Maclean’s)杂志2010加拿大大学排名榜新鲜出炉,综合类大学的排名顺序与去年基本相同,医学博士类和法学院排名略有升降。麦克琳杂志是根据大学的学生质素、教师资源、财政资源、学生资源、图书资源和学术声誉等因素,对学府进行评鉴排名。排在综合类大学前12位的学校依次是西蒙菲沙大学、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滑铁卢大学(Waterloo)、贵湖大学(Guelph)、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新布伦斯维克大学(New Brunswick)、卡尔顿大学(Carleton)、温莎大学(Windsor)、瑞贾纳大学(Regina)、约克大学(York)、康考迪亚大学 (Concordia)和魁北克大学满地可分校(UQAM)。其中卡尔顿大学与温莎大学并列第七,瑞贾纳大学和约克大学并列排在第九。
  
  医学博士类大学前15位分别是︰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卑诗大学( British Columbia)、埃布尔达大学(Alberta)、皇后大学(Queen’s)、麦马斯特大学(McMaster)、达尔豪斯大学 (Dalhousie)、卡加利大学(Calgary)、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Ontario)、萨省大学(Saskatchewan)、渥太华大学(Ottawa)、拉瓦尔大学(Laval)、满地可大学(Montreal)、谢布鲁克大学(Sherbrooke)和缅尼托巴大学(Manitoba)。法学院(Common Law School)前16位的排名为︰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麦吉尔大学、皇后大学、卑诗大学、达尔豪斯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渥太华大学、埃布尔达大学、萨省大学、卡加利大学、新布朗士维克大学、缅省大学、温莎大学、和麦克敦大学(Moncton),其中卡加利大学和新布朗士维克大学并列第12 名。
  加拿大落后了
  
   一 目
  
  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2010年排行榜在上周四(11月4日)出炉,加拿大跌到了全球第八名,去年是第4名,前年是第3名。而在1992年时,加拿大是全球第一, 随后自1994至2000年,加拿大曾长达7年之久稳居全球排行榜榜首。 时任总理克里田曾为此自豪,在他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过这个荣誉。克里田自1993年连续10年任职加拿大总理。哈珀接手后运气就逆转,加拿大的排名一直下滑。自从1990年联合国以人类发展指数来评比各国发展程度的20年来,加拿大曾9次获全球第一,今年的名次出人意外,大幅度跌到了历史最低。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数据,自2005年至2010年的5年间,加拿大的社会发展基本没有进步,仅仅微升了0.9%。然而在这个时期,各国的发展程度就全球平均而言上升了4.3%。加拿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加大,比如,和同是移民国家的澳洲相比,从2005年相差3.8%拉大到2010年的5.5%,与新西兰相比差距从2005年的1.8% 上升到今年的2.1%。在2010年的排行榜,澳洲紧随挪威之后,位居全球第二,而新西兰则位居第三名。
  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也被称为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也被称为适宜人类居住程度的全球排行榜。人类发展指数以健康、教育、生活水准三个主要指标来衡量各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这三个主要指标中又包含了众多相关因素,比如主要能源供应,人均电力消耗,高科技产品出口,人均卫生保健支出,教育支出,失业率,生存状况,居住和公众安全,性别引起的收入和就业差异等等。联合国每年一度发布人类发展指数报告的目的是推行当代人类发展的基本理念。这个基本理念包括,人类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为国民创造一个对生活方式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环境,即"扩展人的选择的过程",同时也强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根据当代人类发展的基本理念,联合国在1990年采用了印裔学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引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评比标准。马蒂亚·森教授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类发展指数已成为各国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依据。
  加拿大在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的桂冠于2001年被挪威夺走,此后的10年间,除了2007年挪威以微弱比分输给冰岛之外,挪威把持了这个排行榜的桂冠长达 9年。自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这个排行榜的桂冠基本被加拿大和挪威垄断。比照一下联合国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可以清楚地看出,加拿大与挪威相比,在教育投入,网络使用率,平均受教育程度,国民平均收入,生态保护,失业率,抢劫、凶杀率等方面差距都比较大。加拿大素以资源丰富 (特别是未来的紧缺资源如淡水、石油、森林、矿产的存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教育发达,自然环境优美,国民生活优越而著称于世。加拿大完全有条件在21世纪的竞争中抛弃对手,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超强国家,然而现实状况却令人失望。现时的加拿大,政府机构人浮于事,公职人员官僚懒惰、办事拖拉,电话、网络、电、气、交通等行业缺少竞争、管理模式陈旧、服务质量差、投诉无门,失业和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口增多等诸多社会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了。加拿大的近邻美国从来没有在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中位居首位,也从来被加拿大甩在其后,然而这次,美国在经历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之后居然大跳跃地在2010年的排行榜中上升到第四位,可见美国的深厚底气和社会向上的活力。加拿大虽有底气,但却缺少社会向上的整体活力,夺回桂冠不容乐观。
  p%人权投诉者无力聘律师 多败诉
  
  法律援助中心(服务华人及东南亚小区)行政主任吴瑶瑶律师昨天在谈及安省人权现状时指出,自安省人权法庭取代安省人权委员会来处理有关人权的投诉个案后,多达70%的投诉人因无力聘请律师而不得不代表自己上庭,以致他们的投诉绝大多数以败诉告终。
  
  吴瑶瑶指出,自安省在2008年引入新的人权体系,以安省人权法庭取代了安省人权委员会来处理有关人权的投诉个案后,人们可直接向人权法庭投诉,但他们必须代表自己上庭或自行聘请律师。据统计,在新的人权体系下,多达70%的投诉人因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而不得不代表自己上庭,至于被投诉的一方则通常会聘请律师上庭。在此情况下,代表自己上庭的投诉人绝大多数以败诉告终。
  郁闷:我从加拿大带走了一颗受伤的心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1月14日 09:25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小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在加拿大工作生活十年,我写了无数的文章赞美她。我喜欢这个国度里诚实善良的人们,更爱她风景如画辽阔富饶的土地。离开加拿大移居美国才一年,我已经跑回去四趟了,就是舍不得那里的亲朋好友,舍不得那里的山山水水。
  
  今年加拿大感恩节,请了两位一同搬迁下来的朋友到家来叙旧联欢。不知怎么,大家就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个朋友都有相同的经历,他们的孩子本来学习好好的,却怎么努力怎么争取都只得个B。他们无数次找老师谈话,最后都闹翻了,一个转学了,另一个没转,但孩子在学校日子难过。
  
  我只是听,没说。其实,在内心深处,我比他们更酸楚,因为,我从加拿大带走了一颗很痛很受伤的心。
  
  我们居住的地方很小却很美。东边是多伦多,西面是SAUBAL BEACH, 南有KITCHENER,北就是神话般的布鲁斯半岛。离哪儿都不近,使得她闹中偷静,去哪儿也不远,让我的生活工作都十分的便利。唯一让我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上出了问题。
  
  在多伦多,女儿学习一般,几个A,一两个B。而一到了那小地方,全B。女儿最拿手一直都是A的英语数学也B。女儿不服,说妈我进了一个无A 学校。我匆匆的赶去见老师,回答是,我们这儿打分是很严格的,全年级都没人得A 的。既然老师这么说,也不是孩子不行,就算了。
  
  孩子从四年级,一直到八年级,我终于看明白了,每换一个新老师,孩子的成绩就一定是被打得很低的。似乎老师们是要证明,在他接手时,这些孩子都不行。经过他的教育,才终于让一些孩子提高到A 水平了。由于孩子在学校很开心,要个A 其实也没什么用,所以,我就没去追究。
  
  女儿换学校读高中了,我暗暗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因为,高中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申请大学是至关重要的。很不幸,女儿还是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总是得B。我忍耐不住了,一个个老师去谈,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得到的回答都一样:您的孩子棒极了,学习上聪明主动反应快,作业好,考试优,没得说的。那为什么她就只能得个 B 呢?结果是,我根本无法理解也听不懂他们的解释。后来找到了校长,孩子才摆脱了B 的困扰。
  
  学习很好,却给你打个B,这还是小事一桩。
  
  女儿的目标是当医生。这个地区每年搞一个名为“MEDQUEST”的活动。 它是针对将来要学医的11和12年级的孩子专门搞的一个很有名的夏令营。不光出动医生护士给孩子们讲课,让孩子们到医院去参观,还有逼真紧张的案发现场救助情景课。那场面大得不可思议,医生、护士、义工、救火队、警察。一时间地上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在呼啸在奔驰,天空中还有直升机火速赶来援助。那是孩子们最激动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女儿早就等不及了。
  
  全地区每所学校能参加这个活动的人数都控制得很紧,据说都是好学生才能参加。为了能成为这个夏令营的一员,孩子不光自己好好学习,还一直热情无私的帮助着许多成绩较差的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到老人院、到医院等地方进行广泛的社区服务。到十年级时,她就做了近两百小时的社区义工服务。十一年级,终于可以申请参加这个夏令营了。全校就推荐了三个人,不管从哪方面,女儿都是最佳人选,没有一个人怀疑女儿会落选。可是,她落选了!唯一被选上的一名孩子父母都是教师。另一名也没被选上,但她妈妈是那个夏令营的工作人员,经过她的活动,她的孩子也被选上了。只有女儿一人,孤零零的被拒之门外。
  
  在国内,我们见惯了这样的事情,惟有想方设法的安慰女儿。学校的老师们却觉得太不可理喻了,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打电话到夏令营主管处,质问WENDY 为什么没被录取,都没有得到任何解释。后来,夏令营中,一位常常让女儿找同学去帮他们做义工的老师找到了主管。主管给了个荒谬绝顶的理由,说是因为我女儿太优秀了,没必要参加这个活动!这个理由一传出,学校的老师们愤怒了。他们找到主管,要他们给学校一个交代,给我女儿一个交代。主管自知理亏,被迫承认他们拒绝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参加这个夏令营是错误的。还做了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决定:用我女儿的名字命名了一条新的政策,这个WENDY RULE 规定:以后不能以学生太优秀为理由把他们拒之门外。
  
  虽然很受伤很难过,女儿却说,能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一条政策,不能参加也值了。这件事情,我一直不能释然。却因我们都太爱加拿大,从来不对别人提起。经过这两个朋友一抱怨,就觉得,这不是个别现象,应该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学校或社会上有这样的弊病。大家都应勇敢的站出来,尽快杜绝类似的事情发生。因为,那实在太伤孩子、太伤感情、太不公平了。最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珍爱的那个崇尚平等、自由、友善的加拿大形象相去太远了。
  p%家长不知子女吸毒滥药
  
  新研究显示,多数父母相信自己十来岁的子女不碰非法毒品和配方镇痛药,事实未必如此。
  安省去年1份学生毒品调查发现,部分年轻人曾用大麻或配方镇痛药。专家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并妥善保管配方药物。
  
  加拿大物质滥用中心(Canadian Centre on Substance Abuse)委托民意调查机构Harris-Decima,在今年10月28日到31日间进行电话调查,访问1002人,其中有131名家长,他们与12 到17岁的子女同住。根据调查报告,70%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试过毒品。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如果身边的人使用毒品,他们看得出来。但想法和现实间存在差距。例如,2009年安省学生毒品使用医疗调查发现,近三分一15到17岁青少年,近一半的18到19岁年轻人,曾在过去1年内使用大麻。调查发现,每5名受访者就有1人的家中有配方镇痛药。
  
  Parents blind to teen drug use: Study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living/familyparenting/article/276064--teen-drug-use-is-a-real-possibility
  
  the 2009 Ontario Student Drug Use Health Survey indicated that nearly one-third of those aged 15 to 17 and almost half those aged 18 and 19 reported using marijuana in the past year......
  
  “公主”嫁到多伦多(上)
  作者:加国地产 来源: 加国地产 发布日期:11-05 点击:70
  
  (本网11月5日讯:记者 一诺 报道)讲述者:Kevin(化名),男,8年前移民加拿大,来自甘肃,现为多伦多某公司IT部门职员。
  
   “搬运工”的故事并不新鲜了,但大家还是很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越来越多的移民在加入这个行列。
  
  按说多伦多的单身男女也不少,可就是互相看不上眼,只能让旁观者直叹气。
  
  就拿Kevin来说,当年他一个人移民过来,一心想着在这边找个背景相同的姑娘成家立业,那个时候他还年轻,才26岁,对异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信心。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别的方面还好,就是感情事始终蹉跎。“没办法啊,不能‘因地制宜’,我只好漂洋过海‘搬’个媳妇过来了。”他一脸无奈,“我知道风险很大。”
  
  而其实,现在还有个说法是,国内的姑娘开始不愿嫁加拿大移民了,因为担心过来会受苦。我也听说过,有的被“搬运”媳妇到了这边,觉得精神生活很沉闷乏味,物质生活更不如国内的丰富,所以就丢下“搬运”老公打道回府了。
  
  Kevin正面临着这样的状况。“我发现,自己搬来的不是个普通媳妇,明明就是个公主。”看来“驸马爷”的滋味不太好受,本来高高大大的他应该算个帅哥,可现在弓腰驼背像“大叔”。
  
  现在得“公主病”的女孩越来越多了,症状就是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缺乏自律、逃避责任,病因大概是自小受家人呵护、照顾太“猛”,已经依赖成病态了。对于男人来说,初初可能还会觉得刁蛮任性也透着可爱,但要在一起居家过日子,就没那么吃得消了。
  
  不欢而散的初恋
  
  先说说我这几年在国内和多伦多的感情经历吧,我觉得在工科男移民里,这些经历也许还是有点代表性的。
  
  我这人好像比较晚熟。在国内的时候,我只谈过一次恋爱,她是我导师的女儿,是个胖乎乎的女孩,比我小1岁,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
  
  对她,我谈不上多喜欢,但她一开始就喜欢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来找我……同意和她交往,不能说没有导师的因素在里面,但其实我也不是多想靠着导师往上爬的那种人,可能只是不想让他难做吧,总之我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心理,那时真是懵懵懂懂的没开窍,应该也有点喜欢她吧。还有个可能的原因是,我是在北京读的研究生,第一次离乡背井吧,挺想有个温暖的人在身边。
  
  但这个初恋女友也是个“公主”,又懒又任性,没在一起的时候还“表现”得挺好,经常到我宿舍给我送早饭什么的,还跟我说是她自己做的(其实当然是师母代劳的),害得我还挺感动的。“转正”做女朋友不久,就原形毕露了,变成经常打电话给我让我买这个买那个给她吃。而且很任性,什么都要听她的,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时间长了,我就不想“伺候”她了,对她就开始越来越冷淡了。她先是发脾气折腾,看不行就来软的。还记得有一次,我一连躲了她好几天不见,大冬天的她就在宿舍门口等我,一等就是好几小时,那晚我很晚回去看到她还在等,小脸冻得通红,我就有点心疼了。
  
  她抱着我撒娇,说以后会改,会好好对我……然后我就偷偷带她回了宿舍……其实这种事情在大学里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过后没几天,她就又恢复了老样子。我真的累了也烦了,就正式提出了分手。当时她听到这两个字,就狠狠地瞪着我,瞪了好几分钟,然后指着我的鼻子一字一字地说:“你,会,后,悔,的!”
  
  第二天师母就来找我了,也是先狠狠地瞪我,然后说:“xx(我女朋友)怀孕了你知道吗?”简直是晴天霹雳,我立马傻了。她冷笑着:“你想不负责任吗?”
  
  我真的被吓住了……于是,我不但没飞掉女朋友,还被当成了准爸爸准女婿地使唤着,导师师母提出,我一毕业就结婚,我也不敢有异议。
  
  一直到5个多月后,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有点奇怪,她的肚子怎么不大?就问她,她先是敷衍我,结果我更怀疑了,她就说流产了没敢告诉我。我一听这怎么可能,她几乎是天天黏着我,如果真这样我怎么会不知道?
  
  到最后,她终于承认没有怀孕过,一开始连她爸妈都一起骗了的。师母后来知道了,也跟着一起骗我。她们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我们保持关系,很快就会真的怀上了。但老天很公平,没让她们如愿……
  
  唉,反正,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初恋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挺大,后来的几年我都不敢谈恋爱,觉得女人很可怕。
  
  多伦多只有“无花果”
  
  我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不久就开始申请技术移民,很顺利就过关了。所以刚到多伦多的时候,在移民圈里,我还算个“小朋友”。一开始,我在几个华人移民多的论坛上“混”,一来想多认识朋友,最主要的是想找个女朋友,毕竟我也单身好几年了。我感觉,单身男女在异国他乡应该会更加珍惜彼此,感情会比较容易维系。
  
  但我发现,在那些论坛认识的单身女生都比我大,这点让我挺郁闷,那时我不太接受姐弟恋。所以,我开始找机会接触留学生。
  
  来多伦多1年后,我终于交到了一个女朋友。她是一个来自南京的留学生,比我小4岁,长得眉清目秀,是我喜欢的类型。也许是一个人在这边的缘故,她比较自立,居然会做饭,还做得挺好吃,这一点让我觉得自己交了“狗屎运”。
  
  我们在一起两年多,大部分时候是开心的,有时候甚至感觉像夫妻一样,我赚钱养家,她打理家务,后来她毕业了工作了还是很顾家……我真的想过和她结婚。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好像并不是很了解她,她谈自己谈的很少,我也没有接触过她的家人。
  
  
  有一天这种预感得到了验证:我收到一封Email,对方自称是她在国内的男朋友,说她去年暑假回国时他们已经订婚了。他还附上了几张他们摆订婚宴的照片。
  
  我知道这是真的,不需要多问。但我还是把这封信转发给了她。半小时后接到她电话,声音很沙哑:“我在你公司楼下,你能出来下吗?”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我愤怒、难过,矛盾的情绪不知道怎么发泄。她过来拉住我的手,眼泪成串成串地落下来……我心软了,带她去了附近的一家 Coffee Time,听她断断续续地“交代”:她和他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想出国看看他就在国内做她的经济后盾,他知道她有了我,但依然非她不娶。“我不能辜负他,但我真的很喜欢你。”她哭啊哭啊……
  
  我愿意相信她。但怎么办?她不能和他分手,我也不能只做情人。这事一直纠缠了半年多,我们还是分开了。
  
  这一次的打击尤甚于初恋。
  
  接下来,在我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我和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移民走到了一起。她很照顾我,很像个姐姐,经济上也不需要我支持。半年后的一天,她突然问我:“你会和我结婚吗?”我愣了,看着她,不知道该怎么答,我确实没想过和她结婚,也许是还没来得及想,也许是不想想……
  
  她看着我突然笑了,一种很复杂奇怪的笑,我至今还记得。她说:“你不用为难,有人愿意娶我。”
  
  然后,她就走了。我真的搞不懂她,我也难过、也舍不得,但已经没那么强烈了。
  
  再后来,我又交了一个女朋友,她和我一样大,那时候也已经31岁了,但为人处事想问题还像个涉世未深的人。我需要帮她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帮她协调人际关系,帮她为名牌包包买单……慢慢我觉得自己有点力不从心了,我开始拒绝。
  
  “我看错你了!”她最后丢给了我这一句话。是的,她看错了,我没有使不完的耐心、体贴、呵护,最重要的是,我没有花不完的钱。
  
  就这样,我从一个26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33岁的“剩男”,我的父母对我也从信心满满到忧心忡忡。他们开始催我回国相亲,到处托人给我介绍对象,其中当然包括我的这个“公主”老婆。
  
  
  (说起回国相亲,很多人会有一堆故事要讲。
  有一次聚会,一朋友的朋友面有急色说:最近要请假回国一趟,很赶。
  大家都很关切: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答曰:不是,专门回去相亲。
  众人皆抿嘴乐:美差呀,那要多呆几天好好相相。
  那边厢却在摇头:只呆2天,集中“面试”10人。
  满座哗然:这都可以?
  当笑话讲给Kevin听,他却咧咧嘴,似乎笑不出来:唉,回国相亲难啊,相不上愁,相上了也忧。)
  
  
  选择了激情
  
  去年夏天,我在老妈的多番催促之下回国探亲。
  那是我这么多年的第二次回国,说不好为什么,我不太想回去。可能是我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回去了就觉得自己很傻,很不舒服的感觉。
  回去之前,我老妈发动了所有能发动的力量,给我物色了十几个相亲人选。说老实话,我对做“搬运工”有点抵触,所以也没抱多大期望。
  我的假期只有3个星期,老妈给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日常表,前3天就是集中相亲,每天要见4、5个姑娘,通常就是安排吃饭或者喝茶。
  走马观花一轮相下来,我觉得有两个姑娘还不错,因为只有她俩没有过多询问我的经济情况,而主要是了解爱好什么的。我年纪不小了,但还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感情,所以太现实的姑娘我接受不了。
  老妈就和介绍她俩的红娘们打探,她俩都比我小6岁,其中,姑娘小A对我印象也不错,姑娘小C却表示不想出国,因为她是独生女。于是,老妈就圈定了小A。
  接下来,我和小A开始了约会。但我发现,虽然她脾气挺好,但有点内向,而我也不算开朗,我俩在一起经常会冷场。我想象了一下,如果和她结婚过日子,应该是平平淡淡没什么激情的那种生活,这是我想要的吗?我有点犹豫,但我能感觉出来她挺喜欢我的,这又让我觉得应该珍惜。
  在这种心情下,我有点烦,有一天约了几个高中同学去酒吧“放松”,酒过三巡有点微醉,突然有个打扮时尚的女生走过来跟我打招呼,我差点都没认出来,竟然是小C。她的朋友还没到,就在我们这边坐了一会。也许是喝了酒的缘故,我比较放得开,两个人聊得很起劲。之前本来就对她有好感,这个时候更觉得可爱。但我一直觉得她当初的那个不出国的理由只是个借口,其实主要是没看上我。
  
  喝到凌晨两点多,我心里是想送她回家的,但她有朋友一起,而且既然人家拒了我,我也不想再纠缠。但分开的时候,她拿出了手机,主动要了我的电话号码。我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多想,这只是礼貌性的行为。
  但到家不久,收到她的短信:“今晚我很开心,你呢?”这让我没法继续淡定了……
  “我也很开心”,我回。
  她:“明天我想看电影,一起吧?”
  我没有力量去拒绝。
  我觉得有一种叫心动的东西正在心里冒芽。
  对不起,小A……
  其实,从外表看,小A更好看些,而且我老妈也更喜欢她。但是,老妈终究拗不过我。
  我又请了一周假,但还是要分离。她一直在问我:“可不可以留下来?”我真的做不到,只能跟她保证,以后一定把她爸妈也接到加拿大。
  回来后,我们每天都通电话,聊MSN,视频……异地恋真的很辛苦,大部分时候是开心的,但有时也会闹别扭,我能感觉出来,她的公主脾气不小,但我也没太当回事……
  圣诞节,我又迫不及待地飞回国。这一次是回去结婚,虽然才认识不到半年,但我很想早点把她“搬”过来。
  
  “公主”很不满意
  
  结婚登记前,她还是问我:“不能留下来吗?”我摇头,抱住她。她默默地靠在我肩头,过了一会,终于也紧紧地抱住了我……
  我知道她是真的不想出国。
  所以,我也知道她是真的爱我。
  我们说好先把她办过来,过两年生活稳定了,再给她爸妈申请移民。
  她的团聚申请很快就批了,今年6月,我回国把她正正式式地“搬”到了多伦多。
  两年前,我买了一套一室一DEN的Condo,我是觉得小两口住起来足够了,想等以后老人要来了再换大点的房子。但她迈进家门的第一刻,就皱了皱眉头: “怎么这么小啊?!比照片上看起来小多了!”她是习惯了住大房子,但我听了是有点不舒服的,只能安慰她,以后会换大一点的。
  可能因为她本来就有抵触情绪吧,她对多伦多的一切都看不太顺眼,嫌城市太土气,嫌生活节奏慢……批完这点再烦那点,我是每天都要不停地给她“灭火”,还得换着“花样”说,否则会被质问:“你就没别的词儿了?”
  
  既然不满,她就要改造,先从自家开始。她嫌我买的家具不好,非要全部换一遍。其实都是很新的,不过想想这可能是一种“新娘子心理”吧,也就不敢说什么了。只好把原来的家当在网上很便宜地卖了,然后又花了两万块全部“翻新”。作为工薪阶层,说不心疼是假的。
  她在国内是银行职员,其实如果英语好的话,很容易在这边找到相关工作的。可是她跟我说,不高兴学英语。我一开始以为她就是耍耍小性子,过一阵子就会想通了。可是几个月过去,她还是整天呆在家里看中文电视,上中文网站。
  
  我试着小心翼翼地问她:对将来有什么打算?是工作还是读书?她很敏感地看着我:怎么?你不想养我了?!
  我说:不是我不想养你,但你这样多空虚,有事做心情也会好。
  她不理我,冷战了两天,突然跟我说:我想好了,英语不好照样可以赚钱,我要开个网上商店卖衣服。
  我问:那你做过市场调查吗?
  她瞪我:我是女人,什么衣服好卖我当然知道。你别管了,我只要6000块启用资金就行了。
  不依也得依。但结果是,她从淘宝上买到的衣服寄过来,总共也没卖出去几件,倒像是给她自己添的行头,每天都有新衣服穿。
  就这样,她自己可能也觉得做不下去了。然后跟我说:我要乖了,还是去读书吧,但我不上College,要上University。
  
  媳妇要求进步,我当然支持,就给她报了雅思班。但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怎么看她都不像是要准备考试的样子。
  被这么折腾下来,我也有点认命了:算了,就把媳妇养在家吧。
  可问题是,这个媳妇十指不沾阳春水,不做饭,也很少做家务。我们一开始是出去吃饭,后来我觉得长期下去也消费不起,就只好自己下厨,每天下班回家,还得洗菜做饭……
  唉,我真的很累。
  
  就这样她还是不满意,心情经常不好,我还得哄着。动不动就说要走要回国,说实话,一开始我还害怕,现在都有点麻木了。
  这种日子,我真的看不到未来。因为我想好好过,但我一个人使不上劲……
  很多话我都跟她说过,但我觉得她也没听进去。所以我同意你采访我,希望她能从一个更加正式的途径来看看我是怎么想的,然后能愿意和我好好地沟通一下。
  能源厅称电费上涨因新电表更准
  
  昨日,安省能源厅长杜杰(Brad Duguid)表示,如果安省电力用户安装聪明电表后发现电费上涨,那可能是新的聪明电表更准确。厅长还称,聪明电表可按时段计算电费,省民掌握低收费时段,可减少电费开销,聪明电表比已有40?p50年历史的旧电表准确得多。不过,杜杰的这个说法立刻遭到了反对党的抨击。省新民党方面表示,杜杰厅长无非是在为电费上涨“找借口”,试图掩盖省民付不起电费的事实。新民党还再次呼吁省府,减除电费帐单上的合并税。安省保守党则表示,聪明电表就是省府的收税机器。保守党还向省民承诺,如果明年当选就改变措施,让消费者选择是否仍用旧式固定电价。
  
  安省省长麦坚迪(Dalton McGuinty)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旧电表不准确的说法。然而,他也为省府耗资10亿元安装聪明电表而辩护,称这一举措有助于改善电力系统管理,如果想有一个负责任的电力系统管理,就必须这样做。
  
  
  Electricity bills up in part because smart meters more accurate: Duguid
  Keith Leslie, The Canadian Press: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Electricity+bills+part+because+smart+meters+more+accurate+Duguid/3831548/story.html
  
  More than four million smart meters have been installed in Ontario homes to let people take advantage of time-of-use pricing to help lower their electricity bills,
  
  TORONTO - If electricity bills are up for Ontario homeowners with smart meters it might be the old meter’s fault - at least that’s what the Liberal government was saying Monday.
  
  The so-called smart meters, which allow people to take advantage of time-of-use pricing for electricity, are more accurate than the 40-to-50-year-old meters they replace, said Energy Minister Brad Duguid.
  
  "I’m not suggesting that bills haven’t gone up, bu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asons for that," said Duguid, who noted this year’s hot summer meant much greater use of air conditioners than last year.
  
  "One less common (reason) is that when you put in the new meter you find out the previous meter wasn’t working and billing properly, so the new meter just is bringing bills up to date and is more accurate."
  
  The energy minister is looking for any excuse he can find to explain away soaring electricity bills, said the New Democrats.
  
  "Every day it’s a new story from the minister," said NDP Leader Andrea Horwath.
  * * * * *
  大龄华裔单身族 引来华社齐关注
  
  2010-11-15 15:46:10 作者:李秀翠 来源:北辰时报
  
  北辰网11月15日讯,据北辰时报报道,11月11日,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面有连续四个“1”的缘故,而被定为“光棍节”。每年当这一天来临,光棍们聚会的消息便渐渐增多,《单身情歌》也成为这天的热门歌曲。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声嘶力竭地唱出“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相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的心声。
  
   移民后,受地域、文化、人口、移民生活等诸多原因,华裔群体中的大男大女单身族队伍逐年扩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一特殊群体,聚焦大龄华裔单身一族。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中国有一句古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是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男的要娶妻,女的要嫁人,被称之为人生必经之路。当然,在笔者采访的多伦多的大男大女单身族中,绝大多数都是对婚姻抱着积极的态度,渴望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一起慢慢变老。但是,岂料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一年又一年的寻寻觅觅中,体会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其中有几分惆怅、几许无奈。
  
   通过对晴天交友网版主尹晴、甜蜜交友中心经理刘红英的采访,以及结合一些单身贵族的亲身亲历,笔者总结了以下导致移民华裔结婚难、交友难的原因。
  
   首先,从客观因素分析,由于地域因素,作为少数族裔,华人来自中国不同的地区,文化、性格、生活习惯等都不同,从这一小群人中选中自己的中意人选的几率大大降低。而且,很多华人更加倾向于找华人。虽然也有不少人,找对象并没有给自己设定族裔框架,先从感情入手,种族其次,找配偶已不再局限于中国人的圈子。但是,由于年龄差异、语言障碍、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不同原因,往往出现“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的情况。
  
  其次,从主观因素上分析,很多人当耗费了几年时间移民到加拿大时,年龄大多都超过了30岁。初来乍到,或读书或面临择业等生存问题,没有时间、条件,也没有机会去寻找合适的伴侣。然后,等拼搏了几年,生活工作日渐稳定后,暮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被“剩下”的一族;同时,移民后的生活比较自由,身边缺乏亲人催促等原因,也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适婚年龄;而且移民生活的压力也比较大,大家也都变得比较独立,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变小,导致互相之间发生摩擦的宽容度也随之变小。互不体谅、不合则分,认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再次,移民后生活比较单调,朋友不多,平时业余生活中聚会也自然减少,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也大大降低。
  
  另外,从心里因素上分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心态也随之变化不同。异性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也不如国内高,女怕骗色,男怕骗财,男女之间的戒备心态很强。尤其是近来受到“假结婚”案例的影响,很多本想从国内找对象的单身族们,也大多打消了这个想法,大家都怕当“搬运工”,到时候人财两空。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创伤,不知道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来疗养,害怕让本来就已经冰冷的心再雪上加霜。
  
  花自飘零水自流,几处闲愁
  
  小C(女)移民到加国已经快6年了,她毕业于加拿大名牌大学,目前工作稳定,有房有车,生活无忧。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另一半的问题却一直没有着落。其实,以小C的条件,外表清秀,高学历,高收入,家庭条件优秀,找对象绝对不是问题,但是为何就一直单身呢?眼看着大好年龄如流水般走过,一去不复返。
  
  
  据小C介绍,自己在大学时曾经有过一个男朋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分手后,就一直没有遇到合适人选。身为处女座的小C,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在感情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观点。小C表示,自己缺乏安全感,对感情不信任。她就渴望遇到一个可靠、并能一直宠爱自己的人。但是,却至今没有遇到心仪的、让她觉得安全并值得托付终身的人选。而且因为父母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其他族裔,因此选择的范围也就只能界定在华裔男士中。为了排解生活中的孤独感,小C不久前领养了一只小猫,与自己为伴。对于未来,小C表示继续寻觅,但是会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事业稳定的小P(男),两年前移民到加拿大。因为当时国内的女友不想移民,因此两人便不得不分手。经历了这一感情经历,让小P对真情心怀戒备,爱情在某些现实面前变得如此弱不禁风,经不得考验。独自移民后的小P,一边忙于工作、学习、考驾照等一切事宜,一边将以往的感情慢慢放下。现在乐天派的小p生活已经稳定,并结交了不少的朋友,但是感情的另一半还是空置。除了工作之外,假期或者周末他都会开车到小镇上去摄影,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他喜欢加拿大的四季分明,喜欢这里的自然风景,喜欢这边的风土民情。对于感情,他抱着随缘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由于上一次感情的伤害,小P虽然相信有幸福、真诚、浪漫的伴侣和情缘,但是他身在异国,这样的几率降低不少。尤其是这边的女孩,眼光都比较高,很难遇到一个彼此都“对眼”的对象。所以,乐天派的小P比较看得开,他坚信感情的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将更多地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
  
  在甜蜜交友中心,笔者见到了来自江苏的移民女小J。小J从事美容行业,移民已经快6年了。谈到自己的感情之路,小J感慨万千。她形容自己的感情路是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小J表示,自己在生活上、经济上都很独立,但关键地希望有一个关心自己的人,一个精神寄托;每天回到家中有一个人能嘘寒问暖,晚饭后一起散步聊天。小J希望能找到一个心地善良、为人不太死板,懂情趣而且有一定经济基础,英文好一点的男士为伴。因为缺少交友的平台,小J便报名成为了甜蜜交友中心会员。在热心的负责人刘红英大姐的介绍下,见了不少男士。但是还是没能遇到适合的对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尽管一系列原因,致使加国大龄单身男女结婚难、交友难,但是也有很多人通过不间断地努力寻找,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年的光棍节将不会再出现他们孤单的身影。
  
  尹晴介绍,自晴天交友网成立3年以来,促成了近千对美好姻缘。他们或者成家生孩子了,或者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她不断地收到一对对恋人或者夫妻的感谢信。
  其中有一对这样表述:“我们7月10日结婚,感谢晴天交友网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的平台!同时我们邀请晴天交友网创办人尹晴做我们结婚登记的证人。”
  
  刘红英也高兴地向笔者展示密市一对夫妻的婚礼录像,就是在她的精心撮合之下,促成了一对美好的姻缘。新娘媛媛是密市的一位钢琴老师,新郎严明是位高级工程师,两人婚后幸福甜美。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降生,共同组成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采访的最后,刘红英建议广大单身朋友们,男士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不要只看重外表。其实两个人能在一起每天共同生活,性格合得来才是最重要的;女士们呢,也不要一门心思地寻找多金男士。最好的选择就是彼此条件相当,门当户对。
  
  另外,尹晴表示,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尽管晴天交友网目前已经成功地促成了近千对姻缘,但是对于每一桩婚姻来说,这才是一个开始。在此,她祝愿所有的成功会员都能够白头到来的同时,也祝福所有的单身朋友们都能够早觅佳偶!
  
  在此,笔者祝福所有已脱离单身的人士们,都能珍惜自己的另一半,家庭和美、甜蜜恩爱;所有还身处单身的朋友们,乐观地享受“围墙外”生活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找另一半,在明年的光棍节上不再形单影只。
  
  责任编辑:李秀翠
  本文引用地址: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canadaeast/caef/2010/1115/235376.html
    * * * * *
  [2010-11-18]綜合報道
  
   多倫多東約克(East York)王姓女子(Felicia Wang)早上醒來時,發現自己汽車的擋風玻璃上有一張黃色的通知,提醒她該車非法停泊在自家車道上,可能會遭到罰款或被拖走。市府的通知說:「只能將車泊在車庫門前。」
  
   25歲的Felicia Wang幾乎自出世以來就住在這幢位於柏維山路(Parkview Hills Cres.)的住宅。她總是將自己的銀色本田(Honda)房車,與父母的車輛並排停在自家的雙車道上。他們的雙車道從單車房中延伸出來。市府的通知稱 Felicia Wang違反附例,她甚感驚奇。她說:「我兄弟過去住這裡時,我們在那裡泊3輛車。為何現在突然間不行?」
  
   限制在住宅車道泊車的新附例於今年10月1日生效,很快引起市民的憤怒。東約克區的路權管理主管可拉弗蘭賽齊(Joe Colafranceschi)說,雖然新附例附有祖輩先例條款,且僅僅適用於新開發的物業,但王姓女子違反的是一項要求住戶獲得擴寬車道許可的舊附例。約1.3萬多倫多住宅有擴寬車道的許可證,但王小姐家沒有。他說:「他們非法泊車。我們可能收到了投訴。」多倫多居民如果想在擴寬的車道上泊車,必須申請許可證,並每年繳納200元費用。不過,可拉弗蘭賽齊說,市府已經收緊住宅泊車的限制,即使王小姐申請許可證,她也會被拒,因為她所居住的31區已經不再發放這種許可證。他說,多倫多許多區都已經不再發放許可證,這與之前有沒有這樣泊車無關。
  
   Felicia Wang就指出,兩輛房車剛好可舒適地並排停放在他們的車道上。認為她父母物業的車道違法,並應該廢棄不用的想法,非常荒唐可笑。她還說,不應期望業主個個都是附例專家,特別是對很少執行的附例。
  
   業主並不是唯一對市府這些附例感到困惑的人,某些市議員也承認,當他們投票贊成限制可泊在住宅車道上的車輛數目時,並未意識到這一問題,因為這條附例被隱藏在近5,000頁的組成多倫多合併地區文件的條例和地圖中。
  
   根據新的附例,只有單車房的居民,就只能在車道上泊一輛車,擁有雙車房的居民就可以泊兩輛車。不過,31區的市議員戴維絲(Janet Davis)表示,如何準確使用附例的祖輩先例,還有待商榷,數名市議員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
  
  資料來源:星報
  
  Homeowner ordered to stop parking in her own driveway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article/892153--homeowner-ordered-to-stop-parking-in-her-own-driveway?bn=1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toronto/2010-11-18/headline1290077527d2852543.html
  
  偷偷通过法律,然后依法抢钱,这就是民主国家的本质。民主的本质是每个人为自己抢东西,自然弱者永远被抢,强者永远抢别人。
  这就是西方和美国为啥一直坚持要中国民主的原因。他们一向自私,追求美国利益。他们不是共产主义者,不会学雷锋为别人考虑。什么他们一定要中国“民主”的原因?
  因为美国比中国强大,他们要中国变民主就可以以他们的力量控制中国制定法律使他们能合法在中国抢更多的钱,而让你自己获得自己创造的财富变得更加非法。
  加拿大网警监视网络.
  加拿大家长,学校对孩子们无法管教.(管教孩子可以被儿童保护组织盯上,直到最终孩子被抢走,被儿童保护组织抢走的孩子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可以高中毕业)
  ----------------------------------------
  加拿大一14岁童妓成卖淫集团首脑(图) 明报
  
  皇家骑警本月捣破一个在互联网买卖网站上登色情广告拉客的卖淫案,赫然发现卖淫广告上的「18岁女郎」,实际年龄为仅有14岁的「童妓」。警方指该名夸大年龄拉客的女童,更涉及诱骗至少2名友人下海卖淫,犹如「集团首脑」。警方已将这名女童及一名嫖客拘捕,未来可能有更多拘捕行动。
  
  上菲沙河谷皇家骑警发言人邓洛普(Lea-Anne Dunlop)表示,智利域(Chilliwack)警方重案组在上月25日对买卖网站Craigslist上的一则卖淫广告展开调查,发现一名14岁女童,在网上谎称自己已经18岁,向一名男子提供色情服务。
  
  邓洛普指出,警方于本月5日循线拘捕2名涉案者,并在Craigslist网站的配合下,将相关广告移除。
  
  其中男疑犯被警方以2项性侵罪名提出检控,14岁女童疑犯则被控一项诱骗18岁以下人士卖淫的控罪,将会于下月在法院过堂。由于女童尚为成年,因此警方并未公布其身分。
  
  警方未有透露该女童是否为学生,只强调警方会与教育局加强联络,教育学生防止堕入此等色情陷阱。
  
  被捕的男疑犯为51岁智利域男子David Thomas Hilpert,将会于下月14日在法院过堂。法院对其提出多项保释条件,其中一项为禁止他与16岁以下孩童接触。法官也在案件上发布传媒禁令,禁止传媒披露任何案件细节。
  
  「不幸的是,这名女童正是卖淫集团的首脑。」邓洛普指警方相信这名14岁女童除了伪造年龄下海外,更涉及诱骗至少2名女童下海卖淫。更令警方吃惊的是,这个卖淫集团似乎完全没有成人(皮条客)的介入。
  
  警方成功锁定涉案的女性,并已与这些女童及其家人取得联繫,设法了解是否有必要提供其他协助。
  
  警方也呼吁市民,如果对此案有任何线索,或是知晓任何关于儿童色情剥削的资讯,请立即与警方联繫。警方也继续对此案深入调查,不排除未来会有后续拘捕行动,或是追加更多控罪。
  
  邓洛普透露,通常这些牵涉年轻人的案件,一定会有人知道更多线索。她呼吁年轻人如果发现身边朋友涉及卖淫行为,应先让家长、学校、或可信任的成年人知晓,然后通知警方。
  
  邓洛普也认为互联网的发达,造成本地性交易更为犯滥。她指透过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只要有手机等联络方式,任何时间地点皆可进行性交易。
  
  智利域警方已与教育局联繫,合作教育年轻人及家长关于卖淫的问题,教导家长如何保护自己的子女。该区教局督学Corinne McCabe表示,早在事件爆发前,教局已淮备在29日晚间7点于Mount Slesse 中学举行家长论坛,讨论网路安全,包括利用网路进行的性剥削问题,届时欢迎智利域地区的所有家长参加。
  
  卑诗法务厅长高利民(Rich Coleman)则对此案表示震惊,强调家长务必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及教育。
  亚裔潮,其实没什么不好
  
   本报记者: 戴湖湖
  
  放眼望去,士嘉堡白求恩高中的饭厅里,清一色的亚裔面孔,鲜少看到白人或黑人孩子。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家庭,落地直奔warden & steel找房子,为的就是能够进入这所华人聚集的重点高中,而周围的华人饭店和华人超市与各色服务更是连成一片。一些白人家长或印巴家庭想法让孩子也能进入这所高中,只为能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气氛,而另一些白人或印巴家庭却想法把孩子转走他校,只因孩子无法跟上这里的其它孩子或讨厌他们只知道学习。这些,反倒致使学校招生办每年严把居住地址关,甚至要有律师亲笔证明信。 这种华裔学生所造成的现状延续到加拿大的大学里,当然不足为怪。
  11月10日《麦克林》杂志作者Maclean’s撰文《过于亚洲化》,作者认为,很多加拿大的大学已经过于"亚裔化"。第二天,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发表重头文章,援引该文并谈及加拿大亚裔家庭向其子女施加压力,一切以考上名牌大学为目标。文章认为,亚洲裔少年为追求成功承受痛苦的同时,也使加拿大一些著名学府偏"亚裔化",以至于欧洲裔学生不愿申请这些大学纷纷转向皇后大学和麦吉尔大学。
  在加拿大一些名牌大学里,以位于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该大学43%的学生是来自中、日、韩三个族裔,而白人学生则只占38%,这个数据即使是与亚洲化程度很高的温哥华居民构成比例相比,仍然显得太过"亚洲化"。
  在美国各州的精英大学,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亚裔学生的数量都接近目前历史最高。尽管亚裔美国人在全美国的比例还不到5%,但在美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他们的比例却高达10%至30%:据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中,亚裔学生的比例达到24%;在麻省理工,这一比例为27%;在耶鲁为14%;在普林斯顿为13%。而在提倡族裔中立招生政策的人看来,这一数字本来还应该更高。
  《华尔街时报》记者丹尼尔·戈尔登在《入学的代价》一书中指出,亚洲人如今已经成为"新的犹太人"。丹尼尔指出,在20世纪前50年,虽然犹太学生的成绩非常出色,但美国大学却对犹太学生的人数进行限制,以保持上层阶级新教徒在学校人数的主导地位。丹尼尔在书中写道:"如今,亚裔美国人是一个被孤立的群体,他们既享受不到其他少数族裔所能享受的优待,也没有白人上层阶级所拥有的财富和血统"。
  在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发展提速,促使人们面临转型与抉择,为获得最大竟争力的唯一渠道就是进入国内名牌大学或去国外名牌大学读书深造。而在加拿大或美国,这些亚裔孩子的父母都是经过努力拚博一步一步地走入这个社会的,他们的艰辛和刻苦,时时刻刻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如果问一个在加拿大工作的亚裔华人,最爱加拿大的哪一点,通常情况他们会无言以对。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像本地人一样深入体验过加拿大的风情,从本质上说,他们已经丢失了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已经离开,另一个是加拿大,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体验过加拿大的生活。他们的身体已经离开了旧的国家,但他们被夹在中间的某一个地方,这种夹缝中生存促使他们唯有努力。而作为他们的孩子更是如此一代代地这样生活。在中国大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入大学,在加拿大进入名牌大学也差不多,甚至有很多家长宁可送孩子回国读初中和高中。
  的确如此。亚裔家长对孩子上大学的热衷已经到了非常狂热的地步,这些家长为使孩子能进多伦多大学或女王大学自己会做很多功课。正如许多白人孩子所观察到的,亚裔学生可以从他们家长那里得到资金和学习督导两个方面的强烈支持。而这些,因文化差异,白人学生是得不到的。同样,他们也观察到,亚裔家长在鼓励孩子社交方面却做得很差,甚至担心他们的孩子社交或参与过多活动因此而影响学习成绩,一些家长也不会支持孩子打工挣钱,宁可自己做辛苦工来负担孩子生活费用和学费,因为他们担心孩子一旦拥有更多的钱而不专心于功课。多数华人,甚至已经融入主流社会或进入加拿大大公司的人,生活中所涉及的无非还是保障与地位,鲜少谈及世界大事或幸福与兴趣,因为他们所担心的正是这些东西,生活变化所经历过的不安所造成他们对未来过多不停的想法。如此这些,致使亚裔学生可以拿到 98分的高分,却身无长技。这些家长把孩子的成绩报给那些名牌大学,大学就会录取他们,因为那些大学只看成绩。
  事实虽如此,但说法不尽准确。这些亚裔家长的思维其实也并无错误,只是因文化民族不同,教育孩子所把握的重点不同而已,他们当然知道多元的综合能力是未来社会所需,但专业与学术是孩子人生这个时期应该重点做好和最先把握的,因为这些家长很清楚,也能分清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机会,根本不像一些人所说的只注重单一的分数。当然,重分数也没什么不对的,因为目前还没有什么比分数更能说明学生好坏的重要的衡量标准。
  
  尽管美国、加拿大绝大多数精英大学的招生负责人都极力否认政策上有具体的族裔配额,但有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发言人承认:族裔,对于确保一个多元化的学生团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负责人同时表示,普林斯顿在决定是否录取一个学生时,一样会考虑一些特殊的才能、课外兴趣以及社会经济状态,比如申请者是否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或者是否由单亲父亲或母亲抚养,"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我们有时或甚至会拒绝近一半在SAT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
  这样的说法似乎已经说明了什么!
  事实上,在加州大学的9所本科分校里,权威资料证明,亚裔学生的比例却高达37%,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族裔团体。
  如果真的是种族歧视或其它,只能说是亚裔化引起其它族裔的恐慌和担忧,并不是亚裔人的错。追求成功本身不会错,追求名牌大学本身也不会错,追求高分数本身也不会错,但此追求最好能兼顾其它素质的增长与学习。
  亚裔人群在美国或加拿大人眼里大都出于某种定型或原型偏见,但无论从人种角度、地理分布角度、地区文化角度,还是从其他社会政治的角度,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或正确的定义。何况,新一代亚裔人早已改写了原有的所谓的不准确的定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尤其是近年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社会转型中的年青学子,他们多是一批胸怀世界,热心公益,高分高智高能,兴趣广泛,创造性强,富人文精神,积极进取的。
  作为亚裔族人都清楚 ,在亚洲家庭中,孩子的第一要务就是做一名好学生,他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要好!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当然是努力争取,做到最好。接受教育是他们唯一所能做的、最应该做的事情。单就这一点来看,"学习要好"这一概念是这个民族自身所赋予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从中华民族诞生始就一直根深蒂固的民族特征,以至于今天,精英大学亚裔化这样的结果。
  其实,发现不同族裔的优点或个性特征,并不就意味着要歧视。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世界文化的多元特征,才会为这个世界带来宽厚、丰富与包容。
  《麦克林》杂志引发的这场新的有关种族的争论,实在并无更多意义。其实杂志本身早已在"加拿大大学亚洲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杂志的加拿大大学排行榜始于1991年,来自中国大陆的人们普遍关注这里大学评鉴,亚裔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名牌大学的崇拜由来已久,关注各类"大学排行榜"是他们借此评价欧美大学的唯一依据。而《麦克林》杂志在加拿大教育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他们每年一度发布的这个加拿大大学排行榜。这种促销杂志品牌吸引眼球的办法本无可厚非,世界上泛商业化的事情也无非都会如此,单就此点看来,排行榜,高分数,进入名牌大学,追求成绩第一,追求成功,望子成龙,成绩好去做医生、律师、精算师,成为群体中的精英,而这些无数的精英无疑会把这个世界的发展引向更好的未来,这不是很好的事事情吗,难道白人家长只希望自己孩子一生安逸无为?或只做体力工或做一辈子管道工?虽然管道工自有其幸福,虽然赢、胜利、成功这些词句会产生千万种说法。
   *******************
  多市2宗枪击事件 1死4伤
  
  多伦多今天凌晨接连发生2宗枪击事件,导致1死4伤。其中致命枪案发生在今晨3点左右,地点在北约克Don Mills Rd夹Sheppard Ave East附近的花生广场(Peanut Plaza),警方和急救队赶到现场时,在酒吧外的停车场发现3名中枪男子,其中1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另外2名男子受伤,他们立即被送往新宁医院抢救。
  
  而在此前1小时左右,在Lawrence Ave West夹Jane St附近,2名男子在巴士站遭枪击受伤。警方暂时未有2宗案件涉案枪手的信息。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crime/article/894188--victim-identified-in-family-plaza-shooting?bn=1
  
  A man is dead and four others injured after a pair of overnight shootings in the city.
  
  Peanut Plaza, on Don Mills Rd. north of Sheppard Ave. E., was closed for a police investigation overnight after shots rang out inside a pub and outside in the parking lot of the strip mall just before 3 a.m. on Saturday.
  
  Paramedics transported two men to hospital, each with non-life threatening gunshot wounds. A third man was pronounced dead at the scene.
  
  Police say several patrons inside the bar became involved in a fight and one of the patrons pulled out a gun, firing several shots before escaping.
  
  Melvin Gomez, a 24-year-old from Toronto, succumbed to his injuries. A post-mortem has been scheduled to determine the exact cause of death.
  
  Store owner Jenny Jarnitskii said Saturday morning that sections of the parking lot were blocked off with police tape and a few cruisers remained on scene.
  
  Jarnitskii, who has run the Advanced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located a few doors down from the pub,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sai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she’s heard of a violent incident taking place at the strip mall.
  宾顿女子被人刺伤
  
  周五下午2点左右,在多伦多西北宾顿市(Brampton)发生案件,1名女子在车上被人刺伤,急救人员赶到之后将其送往医院,伤者尽管伤势严重但情况已经趋于稳定。
  
  皮尔区警方在现场逮捕1名男子,相信他与受害人相识并与事件有关。警方呼吁现场目击者或有任何线索的市民联络警方;或匿名致电灭罪热线:416 222-TIPS (8477)。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crime/article/894255--teen-charged-after-violent-sex-assault-on-girl-4
  
  Published On Sat Nov 20 2010
  
  Gloria Er-Chua Staff Reporter
  
  A 17-year-old male has been charg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violent sexual assault of a young girl in Kawartha Lakes last month.
  
  The 4-year-old was taken from the washroom of the Woodville Arena, where she had been watching a hockey game with family members on Oct. 18.
  
  Police believe the suspect removed her from the washroom using a side door that led outside. She was found minutes later in an adjacent field with serious assault injuries.
  
  The girl was treated at Toronto’s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but has since been released.
  
  The suspect, whose name cannot be released under the Youth Criminal Justice Act, has been charged with aggravated sexual assault, aggravated assault, abduction and forcible confinement.
  
  He is scheduled to appear in a Lindsay court on Nov. 25 at 9:30 a.m. A publication ban has been issued on the proceedings.
  廉租屋危機 40萬準遊民處境堪憂
  【多倫多訊】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November 20, 2010 06:05 AM | 102 觀看次數 | | 1 1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瀕臨無家可歸的人數遠超真正的遊民,他們的健康及生活前景堪憂。圖為多倫多鬧市街頭的一名遊民。(加通社)
  
  瀕臨無家可歸的人數遠超真正的遊民,他們的健康及生活前景堪憂。圖為多倫多鬧市街頭的一名遊民。(加通社)
  slideshow
  研究人員在溫哥華、多倫多、渥太華三地對遊民及準遊民(nearly-homeless population)的跟蹤調查後發現,在擁擠及不安全環境下居住及生活的加拿大準遊民大量存在,其數目相當於遊民的23倍,他們生活境況堪憂,卻較少得到別人的關注。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人當中的很多人雖然勉強有地方棲身(vulnerably housed),但他們與遊民一樣時常要面臨饑餓、精神疾病及慢性病痛的困擾。
  
  以上調查由「加拿大住屋暨健康調查聯合會」的學者、醫生及社工合作進行,多倫多聖麥克醫院黃醫生(音譯,Stephen Hwang)主導。他們調查了溫哥華、多倫多、渥太華三地兩年時間裡1200名遊民及準遊民的生活境況。
  
  黃醫生及研究人員指出,加拿大廉租屋危機比先前認為的要嚴重,已經達到堪稱「隱藏的緊急狀態」,但此事卻遭到普遍的忽略。
  
  黃醫生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此前,研究人員及決策者認為遊民及勉強有地方棲身的人士屬於兩類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需求,但這次研究卻發現情形不是這樣的。」
  
  黃醫生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全國庇護所擁有約1萬7000張常規床位,同比,全國準遊民(暫時勉強有地方棲身的人士)總人數卻接近40萬。
  
  調查人員發現,在準遊民中,半數以上的人曾罹患精神疾病,近三分之二人曾遭遇腦創傷,不少人還患有風濕病、B肝、哮喘、高血壓等其他身體疾病,有三分之一人說他們時常陷入無法找到食物果腹的困境。
  
  準遊民壽命要比加拿大普通民眾短七至十年,男性準遊民自殺比率是普通民眾的兩倍,而女性準遊民自殺比率則是普通民眾的六倍。
  
  研究人員計畫在今後數年裡繼續跟蹤調查遊民及準遊民的生活,以檢視他們的住房及健康境況是否發生變化。研究人員打算在下一階段調查中看看遊民入住房屋度及重返街頭的各自時間長度,也打算調查準遊民變成無家可歸者的時間長度。
  
  研究人員在總結這次調查時指出,有房住或無房住不是民眾健康的真正決定因素,而住屋環境好壞才是。
  
  研究人員呼籲聯邦政府訂立全國廉租屋標準、制定長期的全國廉租屋戰略,幫助瀕臨無家可歸的準遊民。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多倫多
  
  
  
  北美时报:别以为警察保护得了你
  
   江如天
  
  陈旺捉贼反被控案尘埃落定,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结局,报章标题相当夸张“总理也挺陈旺”,副标题“命司法部研修法免事件重演”。
  在大众市民心中,保护自己的财产实在合情合理,但陈旺又为什麽会被控?时事评论员却笑说:“当他看见多伦多的警车上印有 ‘To Serve and Protect’ 时,他会忍不住笑。”他可能会记得负责华人社区联络的警官,在一次入屋行劫案后,回答听众时说:“这里不是美国,在打伤入屋行劫匪徒时,有可能被控过份使用武力。”
  我想大家都有个美丽的误会,以为警察负有“保护”市民的法律责任,假如这是真的?你可能会见到警察因保护不力,而被革职,政府被控等。小至餐厅老板因为未有足够警告牌,引至食客在湿滑地上跌倒,大至建筑师因为未能照业主意思去用尽每寸土地,而被告上法庭,被控疏忽等,都时有所闻。但警察因保护不力,而至政府被控,却甚少发生,告入的个案,更未有所闻。
  姑勿论立法的背后精神何在,警察并不负有保护市民的法律责任,却是事实。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听到:“遇见罪案时,不要抵抗,事后报警。”再追问时,负责联络的警官可能会递上一个报警用的电话号码。笑?这不是他的错,是整个制度问题。
  不相信?让我介绍你读这本书 《Dial 911 and Die》,书中讲述在美国及加拿大,保护自己的责任在于自己。作者Richard Stevens 是一名律师、枪械拥护者,倡议合法拥有枪械。枪械危险?多伦多火车站 Union Station 内的射击场,多伦多大学的射击场,还有省内其他各大小的,甚至人烟稠密的香港射击场。你几时听到有枪击案?守法者有枪是个理由吗?何处最危险?就是你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例如:满地可理工 (Ecole Polytechnique)、满地可 Dawson College、维珍尼亚理工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甚至教堂 (Church) 等,都曾发生过大枪击案。试看,这些都被认为是 ’无枪地带’ Gun Free Zone,学习或敬拜主的地方。事实呢?Gun Free 只适用于守法者,罪犯却有枪。
  枪械拥护者认为,当你遇见匪徒后,会有2个可能性出现,其一是你会面对8个人,其二是你会被6个人抬起来。前者是8人陪审团,后者是6个扶灵柩人 (Pallbearers)。
  作为天主的儿女,我会保护家人及我的身体-圣神的宫殿,我选择前者。你呢?我仍记得今年的新年愿望 (New Year’s Resolution):考枪牌。
  北美时报: 学着正视"这就是加拿大"
  
   本报专栏作者:宁凌雪
  
  "这就是加拿大!"一起工作的东北帮厨师傅在放下一盆刚洗好的碗筷同时,用那特有的高八度嗓门郑重跟她说了这句话。而后,她机械地重复着擦拭碗碟的动作,脑海中却一直盘旋着这个声音,即使耳旁还穿插着"我刚来的时候都找不到工作,不像你……"之类的倾诉。
  最近一位朋友刚刚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活,但在很多人眼中她本不必承受这样的辛苦。很多在国内的父母也认为体力工作对留学生来说不过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也并不鼓励他们承受着每天被呼来喝去的委屈。可是,以学生身份初来加拿大,总会有一些想要迅速实现价值的冲动,对她来说,与其在迷茫、矛盾心情中数过自己在国外的日子,倒不如让自己勤快起来,才没有那么多时间消沉下去。在她的言语里,这最初的两个月是混乱的、局促的,当她还来不及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的时候,就不得不马上学会适应。她也有过大学生活、兼职实习的经历,可国内的日子与国外的生活相比则显得太过单纯。一封封账单接踵而至,一通通电话应接不暇,这些堵塞思维出口的信息包含的都不再是儿女情长,而是生活的零零碎碎,她就代表着那样一群人,在异国重新成长,学着生活。
  自觉年轻不比那些"90后"的孩子,背着"80后"怀旧一代的包袱,飞赴加拿大时似乎就带着一种无法释怀的责任。都说20多岁的年纪正是姣好韶华,可他们禁不住会瞻前顾后考虑很多。她一面想着努力念书、完成学业;一面想着早点独立,不再为衣食伸手。一面想着漂洋过海是一种自由,一面担心押上了未来却做错了选择。虽然家里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让她不至于忧心国外的生活,可自己却想为出国的选择再加上一些经历的砝码,去打工,是她想要摆脱迷茫的第一选择。的确,工作可以填补一些时间的空白,亲身去赚生活的感觉很充实,殊不知,这其中远非辛苦那么简单。由于工作经历一片空白,她不得不从头学起,在国内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刚开始在餐馆做一些零工时自然会有些跟不上节奏,但更让她觉得辛苦的应该是一种失落:自己也曾是那些餐厅的"座上客",如今却为人端茶倒水、擦碟洗碗,这样的落差或许刚刚开始打工的留学生都有同感。因为给客人上错了一道菜,她唯唯诺诺地看着老板严厉的眼神,等着被教训,又同时心中打鼓自问为何要让自己来受这份委屈。还是东北师傅的那句话唤醒了她,"这就是加拿大",虽然他后来欲言又止,但她明白,承受得住压力、付得出努力才是想要在这里的生存下去的途径。
  在别人的言语里,她品得出苦辣酸甜,有的人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给妻子孩子一个安身之所;有的人打工是为了填补空虚,少一些时间猜想生活的迷茫,大部分人打工是为了挣一些衣衫饱食,明白一些人情世故。而无论目的为何,所有人都不得不适应一个原则,一个只属于加拿大的原则,那就是已身处这里,就由不得那些所拥有的过去。这里是加拿大,每年有大量的移民、留学生涌入,在这样的待业压力之下融入不了这样高速的工作节奏就别抱怨会被淘汰;而承受不了这样的委屈辛苦,就别奢望能很快蜕变。
  只好慢慢地,她从一个微笑开始,来学着正视生活的艰辛;也从每一次埋头之中,懂得踏实踩下在多伦多的每一个脚印。她的选择无可厚非,只希望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在加拿大更好地生活下去。
  
  下图为多伦多今年枪击案发生地图:
  
  
  
  警察局好像不是天天更新该地图,因为上周末又发生8起,今天早晨又有一起: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article/894655--8-weekend-shootings-leave-1-dead
  
  8 weekend shootings leave 1 dead
  Published On Mon Nov 22 2010
  
  A violent weekend in Toronto has left one man dead and seven people recovering from gunshot wounds.
  
  The violence began with two separate shootings early Saturday morning.
  
  Shots rang out inside Peanut Plaza—a pub on Don Mills Rd. north of Sheppard Ave. E.—and outside in the parking lot of the strip mall just before 3 a.m. on Saturday.
  。。。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article/895225--shooting-spree-continues-another-teen-shot-dead?bn=1
  Shooting spree continues: Another teen shot dead
   Published 1 hour 12 minutes ago
  A 19-year-old man who was shot to death Monday evening joins a growing list of recent victims of gun violence in the city.
  
  The as-yet-unidentified man is the ninth shooting victim since Saturday.
  
  
  。。。。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crime/article/894357--teen-charged-after-gun-aimed-at-officer-malfunctions
   Published On Sun Nov 21 2010
  Teen charged after gun aimed at officer malfunctions
  
  
  弱势人群遭欺压,小孩死警察就控告父母谋杀,父母死警察就控告孩子谋杀。
  =======================================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2010-11-24 10:14:03 给 明报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华裔女涉开枪射杀父母 伪造入屋抢劫惊天血案(图) 明报
  
  
  Jennifer在Mary Ward中学年报中的照片。 (CBC画面)
  
  两个星期前在安省万锦市一个越南华裔家庭被持枪歹徒入屋行劫﹐女户主被枪杀﹑男户主被枪伤的案件﹐昨天有令人震惊的发展﹐劫案发生时﹐据称被劫匪捆绑在二楼的死者女儿﹐被警方拘捕及控以一级谋杀及企图谋杀等罪名﹐成為谋杀其母亲最大的疑兇。
  
  另3疑犯在逃
  
  而案件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突破﹐是由于受重伤的男户主大难不死,向警方提供的口供与其女儿所述有所出入。
  
  该宗看似随意的持枪入屋劫案﹐现被警方定性為「非偶然性的谋杀案件」。
  
  被捕的女疑犯,正是案件中被枪杀的越南华裔梁碧霞的24岁女儿Jennifer Pan。她于前晚7时左右被警方逮捕,并控以一级谋杀、企图谋杀和串谋谋杀等罪名﹐她已于昨日上午出庭进行保释聆讯,目前正被警方关押,直至11月30日再次过堂审讯。
  
  然而,该案件中另外3名疑犯仍然在逃。
  
  安省约克区警察总长乐巴治说﹕「受害人的女儿﹐24岁的 Jennifer Pan﹐被控以一级谋杀﹑企图谋杀﹑串谋谋杀﹑开枪射杀其母亲﹐以及开枪射伤其父亲等罪名。」不过乐巴治不肯进一步透露案情﹐指以避免影响调查工作。
  
  警方是在向男户主潘汉辉录取口供之后﹐周一再请Jennifer到警局盘问﹐才採取拘捕行动。
  
  负责调查该案件的约克区警方兇杀案调查组高级探长威尔逊(Larry Wilson)表示,在调查初始阶段,警方只能从该兇杀案过程中唯一目击者Jennifer所提供的线索展开调查,直到她的父亲,从严重枪伤中恢復过来之后,警方发现他对劫匪的描绘与Jennifer所提供的有出入﹐令警方起疑﹐进一步的调查引致警方拘捕及起诉Jennifer。
  
  他又表示 ﹐对Jennifer控以串谋谋谋杀﹐表示行动有计划及考虑。
  
  父已出院 栖身安全地方休养
  
  警方表示该名父亲现已出院,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休养。他目前已知道女儿被捕并被控以谋杀罪名。
  
  威尔逊表示之所以将Jennifer控以串谋策划谋杀这项罪名,是因為警方怀疑她与另外3名在逃疑犯曾串谋展开对其父母亲的「入屋抢劫杀人」案。
  
  警方昨对该案未来进展表示具信心,相信很快会将 3名疑犯逮捕归案,并奉劝疑犯早些主动向警察自首。
  
  父亲口供与女儿不同
  
  而警方在兇杀案发生第二日就公布的 3名疑犯外型特徵,则与昨日与女疑犯父亲交谈过后公布的特徵有所不同。
  
  据警方最新更新的疑犯资料显示,该3名疑犯年龄均在20至25岁之间,其中有两名黑人男性﹑一名白人男性。第一名黑人疑犯身高6呎2吋,身型健硕﹔第二名黑人疑犯身高6呎至6呎2吋,身材瘦削﹔第三名白人疑犯身高6呎,身材健硕,圆脸。
  
  该宗命案发生于今年11月8日晚10时左右,位于安省万锦市坚尼地夹407号公路东北角的Helen Ave.238号的一家独立屋女主人,被突然闯入的3名持枪歹徒枪杀,其丈夫亦被射至重伤。
  
  而他们24岁的女儿,却逃过一劫。事后她告诉警方,事发当时自己被歹徒捆绑在二楼,当歹徒离开后,又自行解开绳索并拨打911报警求助。
  
  此前,据受害者邻居的描述,Jennifer 為一名药剂师实习生,没有工资,但因為钢琴造诣颇高,现以钢琴授课的方式赚钱。也有邻居指出死伤的两夫妇十分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相当重视子女教育。
  醉女遭警裸身搜查 麥堅迪震驚
  by 加通社渥太華2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11.27.10 - 06:00 am
  27歲女子龐姿2008年9月遭渥太華警察逮捕,在渥太華一警察分局內遭警察拳打腳踢及裸體搜身。(網路照片)
  一名女子2008年被渥太華警察逮捕並遭裸身搜查,此過程的錄音片段公諸於眾之後,省長麥堅迪26日說,他聽聞此事後感到震驚,並認為此類事情會削弱公眾對政府機構的信任。
  
  法官拉爵(Richard Lajoie)上月決定暫緩審理龐姿(Stacy Bonds)被控的醉酒失態罪及攻擊他人罪名,他還批評了警察的行為。在他作出這個決定後,龐姿遭裸身搜查的錄影片段25日被公諸於眾。
  
  拉爵說,龐姿女士在有男警員在場時遭裸身搜查,此事令人震驚,對於龐姿實屬侮辱。
  
  根據公布的錄影,龐姿在渥太華埃爾金街(Elgin St)警察分局內遭到警員的拳打腳踢,隨後被按倒在地,此時她的襯衣及胸罩被割掉。
  
  省長麥堅迪說,雖然他本人沒有看過這個錄影,但對發生這樣的事情感到不安。
  
  渥太華警察局長懷特(Verne White)25日承認,看到錄影的民眾肯定會受驚嚇,他因此呼籲民眾要耐心及多一份理解,這起事件現在已經交由安省特別調查組調查。
  
  27歲的龐姿當時上身裸露、下身穿的長褲已經濕透,就這樣被羈押在渥太華警察局一分局單間囚室裡長達三個小時。
  
  
  
  Copyright 2010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 tor.worldjournal.com 2010
  醉女遭警裸身搜查 麥堅迪震驚 续:
  视频: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59/v_NTY4MTkxODQ.html
  报道:’I’ve learned my rights,’ says victim stripped by Ottawa police
  
  By Gary Dimmock, Ottawa Citizen November 28, 2010 Comments (39)
  
  Read more: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learned+rights+says+victim+stripped+Ottawa+police/3896315/story.html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learned+rights+says+victim+stripped+Ottawa+police/3896315/story.html
  
  Bonds, a theatrical makeup artist with no criminal record, was stopped by police in September 2008 while walking home from an after-hours party following a live musical performance downtown.(她是一位化妆师。有一天,一个聚会结束后,她步行回家,路上被警察拦住)
  
  The police officers ran her name through the system. When nothing came up they told her to go home. (警察没有查到她的犯罪记录,就放了她)
  
  When she asked why she had been stopped in the first place, police arrested her and took her to police headquarters, where she was put in a jail cell where she remained topless and in soiled pants for three hours and 15 minutes before being given a jailhouse jumpsuit.(她问警察为什么抓她,于是被警察抓到警察局扒去上衣,关入牢房3小时15分后才给她一件囚衣。)
  
  血腥暴力停不了!1晚3枪案 约克学生被蓄意撞死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11-28 10:30 来源: 明报
  作者: admin 手机版 点击:
  
  越青与人争执遭车撞死 司机逃逸警列谋杀案
  
  图为死者Vincent Dang。(摄自 Global 电视画面)
  昨天凌晨多伦多市中心娱乐区内发生一宗汽车撞人致死案件。 ;案中死者是一名多伦多亚裔居民。 ;警方初时将此事当做司机逃离现场的交通意外﹐但昨天稍晚警方已改变口风﹐宣称这是一宗谋杀案。
  
  案件中死者是一名20岁的越南裔。 ;警方称﹐案发时﹐受害人是在Rockwood夜总会(Mercer St. 31号)内。
  此事夜总会内发生一宗争执。 ;争执双方后来出来﹐走到威灵顿西街(Wellington St. W.)。
  此时﹐案中男性疑犯驾驶一辆与Suburban 或Denail相似的暗灰色SUV在灵顿西街往东行驶。 ;之后该车做了一个U型掉头﹐然后即加速向站在马路边的受害人撞来﹐将其撞倒。
  疑犯最后被人看到是在肇事后驾车沿Blue Jays Way往南而去。此时约为凌晨2时半。
  20岁的受害人是越裔居民,居住在约克区Concord﹐叫Vincent Dang,据悉他是约克大学学生。 ;他于昨晨3时半在圣米高医院死亡。 ;尸检已在昨天进行。 ;警方称﹐疑犯是棕色皮肤﹐年龄在19到25岁之间﹐身材削瘦﹐蓄胡子。 ;疑犯身穿黑色外衣﹐在领口和袖口处均有线条。 ;事情发生时﹐肇事车辆上有3到5名乘客。 ;警方敦促司机及乘客主动和警方联系。
  
  多伦多警方交通服务部门发言人斯密思(Hugh Smith)表示﹐现场血迹斑斑﹐受害人的头部和身体上部均受重伤。 ;现场有受害人的一些朋友﹐许多目击者都向警方描述肇事车辆的特征。 ;警方目前还在收集附近共管柏文和商界的监控录像。
  <strong>血腥暴力停不了! ;1晚3枪案5人伤</strong>
  多伦多和皮尔区昨日凌晨都发生枪击案,3宗枪案中合共有5人受伤,其中有一人伤况严重,有生命危险。
  多伦多近来的枪击案并未有遏止的?象,警方昨天凌晨赶至士巴丹拿道以西的登士打西街,调查一名男子中枪的案件。 ;枪击案发生在昨晨4时左右,枪案现场是登打士西街638号的后面,受害人中枪但未有生命危险,已被送往医院救治。
  警方在枪案现场带走一名年约30岁,涉嫌与枪案件有关的男子。 ;市民如有这案消息,请与14分局联络,电话(416)808-1400。
  另外,皮尔区昨天凌晨经历了血腥一夜,合共有4人在枪击案中受伤,其中一人有生命危险。
  
  皮尔区警方昨天2时许赶往芬治路夹427公路附近,Brandon Gate 4025号的Time Out Bar夜店调查一宗枪击案。 ;警方其后在芬治路发现一名背部中枪的25岁男子,他被送往北约克新宁医院急救,伤况严重。 ;另一名腿部中枪的19岁男子则被发现在夜店外,他被送往怡陶碧谷全科医接受治理,伤况无碍,昨天上午已经出院。
  现场消息指出,枪击案应是与有人在夜店内争吵有关,警方其后在现场带走一名男子回警署问话。
  另外,在407公路夹Mavis Rd.昨晨发生另一宗枪击案,警方今晨赶往上述交界附近的Lauraglen Cr.,一名男子上身中枪。 ;另一人则是下半身中枪,两人伤况不算严重,还幸未有生命危险。
  <strong>黑人劫匪当街抢手袋 市警吁妇女提高警惕</strong>
  多伦多警方表示,士嘉堡坚尼地路夹路一带3天内已发生2宗黑人劫匪当街抢妇女手袋的案件。26日深夜士嘉堡发生年轻女子被黑人劫匪抢手袋的案件,唿吁妇女们晚上在街上时要提高警觉。
  警方还表示,劫案发生在前晚10时34分许,案中的18岁受害人当时独个儿走在士嘉堡雪柏路夹坚尼地路附近,突然身后闪出一名男子,抢去其手袋,劫匪得手后即沿?Gordon Av.南行方向逃去无踪。受害人在劫案中并未有受伤。涉案的劫匪是一名黑人男子,年约18至20岁,身高5呎7吋至5呎8吋,身材瘦削。
  另一宗同类型的街头劫案发生在24日(周叁)晚上7时50分,案中的46岁女子独个儿走在雪柏路夹坚尼地路附近,突然有一名年轻男子走近。
  
  警方指出,受害人被这名迎头而来的劫匪推倒在地上,劫匪即趁机拉下受害人背在肩上的手袋,跟?便沿?附近CN铁路方向逃去无踪。被劫走的手袋内裡有现金、身分証明和锁匙。受害人在劫案中受了轻伤,自行求医。
  案中的劫匪是一名年约20至25岁的黑人男子。
  市民如有上述两宗案件的消息,请与42分局联络,电话(416)808-4200。
  
  孩子被人冤枉了以后
  2010年11月24日 16时11分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晓红)小儿子放学回家时,对我说班里有同学丢了东西,而同班另一个男孩竟说我儿子就是那个偷东西的“贼”。
  
   我听后吓了一跳,连忙问他是怎么回事。孩子告诉我,他们在学校订购的课外书今天到了,每个同学买的书都发放到了各自的手中。结果,有一个同学在放学前发现,自己的新书居然不翼而飞了。
  
   光天化日之下在教室里发生这种事情,老师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调查这件事。
  
   有个黑人男生,见我儿子书包里也有这套书,就说他的书是偷来的。儿子试图向他解释缘故,可他根本就不听,一口咬定我儿子就是那个偷书的人,并马上跑去报告了老师。儿子赶紧告诉老师:“我没拿别人的书,这套是我自己订购的。”
  
   这套小说确实很热门。据我儿子讲,包括他在内,班里一共有四个小朋友都买了同一套书。经过查证,老师相信了他的解释,并警告那个同学不要乱讲。
  
   听了儿子的话,我不由得有些生气了。那个向老师“举报”的孩子我是有所了解的。他和我儿子曾经在一个小组,由于喜欢动手打人、踢人,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和他玩。在他学习需要帮助时,向他伸出援手的,恰恰是我儿子。
  
   儿子对他很友爱,倒也不图他感谢。不过,也总不该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乱讲别人偷东西吧?还幸亏老师认真负责,没有偏听偏信,否则孩子有可能要蒙受“不白之冤”了。
  
   我对小儿子说:“既然他这么不通情达理,以后你也没有必要再帮助他了。”孩子问:“为什么?”我说:“帮助他本来就不是你的义务。他如果对你有礼貌,你当然可以尽量帮他;可他这么胡乱冤枉你,你有权利对他说不。”
  
   孩子想了想,说:“算了,我还是原谅他吧。”我不解地问:“他说你偷东西,难道你不生气吗?”儿子说:“我生气,但没有‘那么’生气。因为他平时经常乱说话,所以他说的话根本就没人信。老师相信我,同学们也都相信我。我才不在乎他说什么呢!”
  
   我问儿子:“可是,假如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了那个孩子,而不相信你,那你怎么办?”他说:“如果是那样,我就会非常非常生气,但我会说服他们必须相信我!”
  
   小儿子的话令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的确,我儿子是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老师很清楚。所以,老师并没有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而是选择了相信他。那个丢书的小朋友也是个非常明事理的孩子,他也相信我儿子没有偷书。在这件事上,由于有了大家的信任,儿子其实并没有真的受到伤害。反倒是那个胡乱猜疑的男孩,因为自己的信口开河而受到了老师的责备。
  
   被人冤枉时该怎么办,其实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或早或晚总会遇到的。受冤枉的滋味肯定不会好受。可是,火冒三丈、一蹦三尺高却也不是证明自己无辜的最佳办法。
  
   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你多有理,都要尽量心平气和地去解决问题。遇事过于冲动、过于计较,有时反而会将自己置于更不利的位置。
  
   与不满十岁的小儿子相比,倒是我这个成年人显得有些不冷静了。有理、有利、有节,得饶人处且饶人,其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一向倡导的为人处事准则。论理,今天的事情不过是小事儿一桩,可一想到这类事万一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名誉,我就有点沉不住气,情不自禁地有些反应过度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得承认,论胸襟,论气度,论处理问题时的审时度势,小家伙比我强。
  闹心:在加拿大看家庭医生遭遇“直销”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1月30日 08:31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安子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上周约家庭医生作了体检。几天后被医生约去谈话:我和先生的好的胆固醇指标偏低,坏的胆固醇偏高。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调整,医生说,可以吃一些抗氧化剂,并问我们是否需要约营养师看看?我们同意。
  
  本周二下午是预约的营养师时间,我们被告之若迟到或是不到,每人将罚十元。
  早早就到了,前台让我们等候,很久,看到一个小姐急急忙忙赶到,心里感觉也许是营养师。果然不久她换了白大褂出来,叫我们的名字。
  
  进去之后,营养师说我们的维生素D太低,需要补充。我们问我们有检查结果是多少,她拿着一张纸说,27。
  
  我们问:正常值是多少?她说是150到200。
  
  我们问能否从食物中得到,她说只有鱼肝油有,但很少。以我们现在的状况,每天需要5000,一定要从保健品中补充。说完就给我们拿下一瓶样品,给我们开了一张单,说暂时没有,要从美国拿来。让第三天来买。
  
  我一看是直销公司美安的瓶子。便问,这不是美安的吗?是否一定要吃美安的?她说:只有这个含量高,每次吃一瓶盖就行了,其它的只有1000,你每天得吃五个瓶盖。会很难吃的。
  我问:5000是什么?是5000单位吗?她说是,刚才说过了,因为其它牌子的只有1000的,只有美安有5000。
  
  我说加拿大不也是有美安吗?为什么从美国来?
  她问我:你是作美安的吗?
  我当然不是,但我没有回答。她接着说,就算你是经销商,你也买不到5000的,加拿大也没有5000的,必须从美国买来,你们三天后来买。
  
  我说,我们生孩子的时候,医院给开了维生素D滴剂,量是很少的,而且要晒太阳。为什么我们成人也要吃维生素D?还要5000?
  
  她说:你说的是中国吗?我说:是。她说:加拿大是不同的。这里晒太阳很少。而且你是涂防晒的吗?我说:是。她说,那晒太阳也没有用的。
  
  这几周跟着快乐成功俱部上健康素食的课,老师是根本不赞成放弃食物去大把吃保健品的,老师说只要搭配得当,我们完全能够通过饮食得到所需要的维生素。可是面对营养师的肯定,我也不确定了。
  
  但在我的记忆里,维生D过量是很不好的。
  于是我又问,大人也要这么大的量吗?维生素D缺少有什么后果?她说:男人缺乏维生D,会得胰腺癌,女人会得乳癌,容易骨质疏松。
  她接着吩咐我们后天来买。
  
  我突然想起,我们不是因为胆固醇的问题被约来的吗?忙问,我们的胆固醇也有问题吗?她说:医生说你们俩好的胆固醇偏低,我提出要看我们的检查报告。她低头找了很久,并没有我们关于胆固醇的报告,又说在电脑上查,也没有。
  
  我现在有些感觉有问题了,问:为什么家庭医生并没说到我们维生素D的问题呢?如果你是营养师。你应该看过我们的检查报告后给我们分析我们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处理?而不是一上来就给我们开美安,而且你根本就没有看过我们的报告。
  
  她说,你们本来维生素D就差嘛。
  我说:你是营养师还是作美安的呢?
  她说:我是作美安的,我也是营养师。
  我说:可是你这样的作法,很不合适吧。
  她没说话。
  
  回到了前台,这才发现在进入医生办公室的大门边就放置着一个玻璃柜,里面存列着美安大大小小的瓶子。
  
  找前台复印了我所有的检查报告。回到家一看才发现,关于维生素D的检查报告上写着,这个检查都是没有必要的,维生素D不足很正常。
  再看我们的胆固醇报告,确实有些偏低。
  再看她开给我们的单,给我们开的是40元/瓶的维生素D;第二位就排列着美安的抗氧化剂OPC -3,单价95元。我一直没想明白,这个营养师为什么推荐维生素D呢?感觉上她应该是让我买OPC的。
  
  后来才想起,一定是她找不到我们的报告,我又坚持要看,于是就不便给我们开了。
  这事让人挺堵的,也怪我这两天又上了健康课,稍有些概念,要不然不就直接购买了吗?
  
  我不知道,在家庭医生的办公室就放着直销产品,在候诊的大门外也放着大量的样品,所谓的营养师就直接这样卖产品,这样作是被允许的吗?
  原来北美的农场也会这样!
  
  北美时报:本报记者: 戴湖湖
  
  喜欢看恐怖片,为的是让自己的大脑思维时常能产生变异。朋友介绍《食品公司》,说是部惊悚片,看后并不惊讶,过后明白,原因是这位朋友出生在本地才会有如此结论,而本人来自中国大陆,有关食品的丑恶面目是曾有过一些见识的,但令我惊讶不是片子本身,而是:原来中国食品的真相,我指的是"某些方面",并不全是中国发明。
  一位当地妇女,她是位地道的农场主,她和老公二个人照顾这座广阔无边的农场,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是这里的养鸡厂,几千只鸡,这些鸡只吃一种食物:大豆玉米。政府要求他们的鸡必须49天出栏,出栏就是要卖给专门负责收购的人。这些鸡从小鸡雏直到变成能出栏的鸡,只要49天,然后鸡厂马上就要进另外一批新的鸡雏。这位妇女说她自己也没办法, 必须要按照政府的规定,要用农业行会所提供的鸡食料,鸡厂卫生环境,鸡厂照明设备,鸡雏来源,成鸡价格、出栏、运输、销售到市场全部都是机械化,一条笼,这些大型农业流程都是按照规范进行的配套作业,而这些工作全部是由专门的少数的几个企业集团控制的。太低的价格可能导致没有人愿意从事这样工作,过高的价格社会承受不起,因为周围的农场主都是这样。
  这些鸡的胸脯要比普通的鸡胸脯有更大的肉,长相雄伟硕大且毫无瑕疵。在非常拥挤的鸡栏里,很多只鸡因承受不了胸部的重量,不能行走, 甚至整天原地不动压跨双脚。
  影片以一名幼儿吃了连锁快餐店的汉堡致死为开片,揭发经食物工业化生产的鸡肉、牛肉,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更加可怕的真相:快大肥鸡的骇人面貌,过度种植 粟米的致命谎言,大财团拢断全球食品工业,只顾盈利,衍生病毒危害人类性命的真相。
  你是否知道,加拿大的鸡肉、猪肉为什么如此低价便宜?因为玉米和大豆是北美的万能原料,几乎90%的玉米和大豆存在于超市所有的食物里。而玉米和大豆低价,所以肉类无比便宜,所有北美的农场喂养都是同样的方式。鸡所吃的食物来源正是这种经过加工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合成的食物,其中,玉米所含的高果糖玉米糖浆,这种产品一直是由一个专门的公司控制在极低的价格水平上,当它被喂给那些还没有进化到可以消化它的动物身体中,便会导致它们患上必须用抗生素来治疗的疾病(这些费用都被转嫁给消费者)。并且由此导致基因突变的新菌株的大肠杆菌病,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而这就是影片开片中小孩致死的原因。
  但你是否知道,在中国的超市,仔细查看一下国人所吃的食用油原料属性,发现全部大豆都为转基因大豆。重要的是,中国4大食用油企业全部由外资控制,控股者以美国公司居多。
  对于加拿大,或北美等一些国家出生的人,食品工业一直以来有一个很令人放心的表面现象,致使当地人也许很少体会到食品不安全或不健康这样的概念,对于食物不安全,他们甚至根本并不敏感,因此,《食品公司》对于这些人来说,说它是一部文明社会的惊悚片,并不为过。食物链无声无息被食品大财团所垄断,食品变相成怪物,飞速长大的鸡、只吃玉米的奶牛,抗农药的土豆、不会烂的番茄。跨国公司在政府默许下,劫持生产方式,横手将食物变种,无视环境生态及公众健康和人类安全。因为便宜,牛场只用玉米喂牛,使本来以草为食的牛肉染变种大肠杆菌,毒害者每年数以万计。导演明察暗访,抽丝剥茧,遍访专家证人,并访到和大企业对抗的有良知个体,结论皆触目惊心。
  加拿大移民政策正在趋向细节和严格化,相关条件也越来越高。 "农场主移民"属于加拿大自雇移民的一个项目,加拿大政府及移民局对"农场主移民"给予优惠政策。相对于其它移民渠道具有耗时短,背景材料易于准备,无明显资金限制,无高深英文及学历之要求等特点。由于加拿大地多人少,耕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政府非常欢迎来开发土地的世界各国移民,并鼓励移民和更多的当地人从事农业生产。加拿大的农场主在身份上与企业家地位等同,国家政策中更没有中国"户口"这一概念,移民抵达加拿大后可随意安置任何看好的地方。申请人若有运行农场的兴趣也可以购买土地,进行各类农作物生产,加拿大土地完全私有且价格便宜,可在自己的地域内按照政府规定建度假屋或出租,打猎,钓鱼,出租等在中国城市无法实现的各类休闲活动,充分体会融入大自然的乐趣。
  加拿大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是农场,目前全国的农场总数约为25.4万个,农场的平均规模在300 英亩以上,近年来农场规模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在保护性耕作机具系统方面,由于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大,机具主要以大型为主,动力机械以大功率拖拉机居多,一般每个农场配备大型收获机1台、免耕播种机1台、喷雾机1台。每台免耕播种机的价格在25万美元左右,1个农场农田作业机械的投入大约在100万美元以上。
  我的朋友是来自大陆的一对移民夫妻,俩人对农场的喜爱和兴趣由来以久,原本在中国就有企业主管和私人农场经验,来到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考察本地农场半年下来,对经营农场的兴趣不断高涨。他们告诉我,未来他们的农场要养大量的肉牛和马。加拿大有现代化牛舍和现代化马舍,大片牧场和专种饲料用草草地及训马场。这些马主要为赛马, 赌马与骑马爱好者而饲养,而这还是加拿大可塑性很强的一个大产业。加拿大地广人稀, 虽不象一百年前为与美国抢占土地,政府会无偿赠送一望无际的土地给欧洲移民,但相对来说仍然便宜。350-450万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0公倾土地附带二层三层楼房及其它农用设施。当然上亿人民币的农场和庄园也很多。加拿大是发达工业国家,农业只占很小部分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国家为鼓励农业制订一系列对农场主补助政策。加拿大的农场主一般都是加拿大比较富裕阶层,而目前加拿大的华人农场主大多是修铁路的老前辈后代和南美洲,非洲,香港,台湾来的华人。据加拿大华人农业与食品开发联盟负责人透露,每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和其他民族相比,数量虽占第一,但每一千人中从事农业开发的却只排在第16位以后,这主要是华人对农业生产有偏见,而如今,很多华人已经意识到本地农业反而是投资的避风港,土地才是保值、增值的真正财富。
  当我建议这对夫妻看看这部记录片时,他们笑着说很早以前就已看过。他们告诉我说,影片中大规模机械程度恰恰与他们所希望和想像的相差无几,世界上所有先进的农场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这样经营就不能持继发展,更无所谓产业化,所谓这些"可怕"都是自然的事情。他们对我解释说,我们所知道的农场是有各种养殖花卉和少量种植业,环境十分田园化, 优美静谧,但这样的农村大多是富翁隐居地,农场只是他们这些人生活中的爱好和性情所在,根本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农场。过去50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给食物生产带来的变化超过在那以前的1万年。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化肥和农药的普及,加上大型机械化作业带来的规模效应, 传统农场和牧场已经基本转型为工业生产线。也就是说,从前,也许你还能指望听到田园牧歌,或一派静谧清新感觉,现在基本上只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和人烟稀有。人们在获取大量廉价而快速食物、不再为温饱发愁的同时,其实已经付出高昂的代价。"影片的导演很可能是位人文主义者,好像并不生活在现代化商业社会里,不然如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看来,无论怎样可怕的担忧,和令人心惊的现实,北美的大机械农场里又要增加二个踏实工作的农场主了!
  海外同根莫相轻:你不是中国人是什么?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1日 08:20 来源:本网博客 作者:夕子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一日夕子与友人相约喝早茶,因为许久不见的亲密老友,大家从早茶桌上把杯言欢一直到出了酒楼的门还是意犹未尽。大家分头拿车准备离开,因为友人即将远游,将猫咪寄养在夕子家,于是到夕子的车前交待一些注意事项。这时候,一位妆扮较为隆重的华人老阿姨开着一辆红色的小车停在夕子的车前,等待。我们对她礼貌地摆摆手,表明先不离开,但是老阿姨显然不以为然,依然在原地苦等。我们再次对她摆摆手,用口型对她表示等一下才离开,这时候老阿姨忽然发飙,把车窗摇下来,用粤语对我们大叫:“你们这群没有希望的中国人!”
  
  我和友人相视愕然。
  
  且不说这位阿姨的行为是否粗鲁,传入我耳边的是非常刺耳的这句话“我们这群没有希望的中国人”,先不跟你谈我们就怎么没有希望了,我想请问这位讲粤语的阿姨,您是哪国人呢?
  
  夕子来到多伦多5年,期间目睹之怪现状、经历的怪谈、遇到的怪人可谓是人生的一大绝妙体验。但是让夕子最不爽的是,到了多伦多,时常有讲中国话的华人,和夕子聊天的时候,一口一个“你们中国人,你们中国怎么怎么的……”;都说习惯成自然,对于这点,夕子却从来没有自然过。每每都会毫不客气地打断,那你是哪里人?
  
  对方通常回答,我是香港人;我是台湾人。
  
  OK,那么,香港人和台湾人就不是中国人么?请问,你的黄皮肤和黑头发;你血管里面流淌的血液;你的黑眼睛;你的语言;你的文字;你的生活习惯;你的饮食习惯;你看得书;你看的电影;你欣赏的音乐;你钟爱的男人女人……你的灵魂里面刻着中华民族,纵然到灰飞烟灭的世界末日;纵然在混沌的世界之初;无可逃避,也不可否认,你就是一个中国人。彻头彻尾。
  
  另外一个让夕子非常不爽的是,经常有人沾沾自喜,“从来没有人说我像中国人,人家第一句话都问,你是不是日本人?或者说,你是不是韩国人?要不然就问,你是不是台湾人?”
  
  对于一个这样的评价居然欢欣雀跃,不知道是喜是悲。
  
  中国,中国,中国,跟我读一遍,我爱中国。
  
  我知道我们的国家虽然发展得非常迅速,很多大城市譬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国外的一线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加奢华现代。但是,我们的国家的人口数量以及土地面积决定了,不太可能很快同步腾飞。因为林子大了,也会有很多让人伤心、倍受伤害、痛苦的事件出来。各类的粗暴执法、贪污、腐败、压榨、欺压、刻薄;各种世界闻名的假货,甚至连鸡蛋都可以是假的,更别说各种来历不明的肉、鱼以及农药蔬菜水果;春运的可怖盛况、各种公共厕所可怕的景象、街头乞讨儿童变形的身体、暧昧灯光的各类洗头房、市场中遍地的污水和腐臭的味道;农民们依旧活在70年代的穷困景象……
  
  我知道,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明白。
  
  可是,我们还是热爱这个国家,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们需要时间,真的,我们只是需要再多一些的时间;我们要有耐心,我们要一起努力,这是我们的家。
  
  我们期盼着这个国家越来越好,我们看着新闻,在嘲讽和刻薄着亚运会姑娘们的鱼尾裙的时候,我们也在为亚运会每一项活动中国是否获得奖牌而激动期盼;我们留心观察中国的每一个科技成就、军事新闻、城市规划;因为,这是我们的家。
  
  不管是香港人、台湾人、澳门人;在世界的眼睛中,我们都是Chinese。甚至统称Asian.
  
  Russell Peters,一个在蒙特利尔出生的Talk show的谐星,他对着台下的几万的观众说,当人们TALK ABOUT ASIAN的时候,他们认为只有一个国家,就是China,从来不会提到印度。虽说这句话的笑点是为了引出另外一个主题,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面貌和地位。
  
  记得在看电影《叶问》的时候,一部武打片却让我看得心潮澎湃,在那个年代,因为一个“中国人”的称号可以让人赴汤蹈火,奋不顾身。那也是香港。
  
  如果可以抛却心底的自卑和不自信;如果可以将头脑再打开一点;如果可以将心胸放开阔;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应该可以大声地说出来,”I’m proud of to be an Chinese”.
  
  尤其是在千万里之外。
  
  原文出自: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64838/?p=2468
  移民家庭夫妻感情出问题:孩子怎么办?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1日 09:07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在加拿大的移民中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许多家庭为了生意、事业或为了孩子读书等原因夫妻天各一方,时间久了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便有了所谓“大奶村”“二奶城” “单身母亲”等流行语。很多人的夫妻关系在移民之后发生了变故。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最直接的受害者当然是夫妻二人,其实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受害者那就是未成年的孩子,这种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难以评估的,有些人甚至终生受其困扰。
  
  温哥华网友“急急”最近在vansky上发帖求助《我爸他有了小三怎么办,请教》,帖子一出立刻引起网友回应,看得出发帖之人应该是个未成年的孩子,针对这一棘手问题,网友的回复也是五花八门。
  
  网友“急急”在帖中说,我和我妈单独在加拿大生活了4年,我爸在头两年中每年来两次,近两年每年只来了一次。今年九月份我妈和我在我爸生日时发短信给他,得到回复,thank you,i love you。(回我的)thank you。(回我妈的)我妈当场就哭了,并且在次日打电话问之。得到我爸的准确回复,他有了小三。我妈大声尖叫,并把电话挂断。过了5分钟,我妈又打了一次给我爸。问我爸他们多久了,我爸告知1年。我妈不信,便推理给我爸听,我爸只好说有两年了。我妈多次想要回国去找我爸谈清,可是我爸不让我妈回国。我劝我妈回国谈清楚。可我妈听到我爸说他这个圣诞节要来我们这,就打消了回国的念头……
  
  我爸和我妈在我小的时候共同吃了5年苦,我爸那时没工作,股票又崩盘了,全家靠着我妈的工资撑着。事到如今,我十六岁了,我妈也老了,我爸在今年被提升为跨国公司的高级经理。
  
  我爸我妈曾经同度过患难,如今我妈还要在加拿大陪着我受苦。我妈刚到时学习和工作一起,每天两点睡觉,并且6点就得起床,还得照顾当年不懂事的我。到了现在,生活稳定了下来,可是我爸又出轨了……
  
  我一直把我爸当偶像,他在我的影响中是一个威严与柔情的,又负有责任心的好父亲。如今我的偶像居然泡上了小三,他以前的大学同学,曾经的初恋对象,还是个离异过的带着个小孩的。我妈的唯一的一次给了我爸然后完全没有出过任何轨,可以说我爸是我妈生命中唯一的一位男人。我妈妈现在每隔几天就写封邮件满满的字数然后发给我爸,但我爸没有回复任何……
  
  我妈告诉我要相信神会做功的,但我觉得她完全是在逃避现实。我不想要那个该死的小三好过,也不想让我爸和那个小三在一起。但是现实是我在加拿大完全没办法找到小三的资料,我爸也不愿意透露分毫。我请问各位我该怎么办……在此我先谢谢大家了。
  
  网友“平凡的幸福”留言说:大人的事最好由大人自己解决,你无力、也不必一定要替你妈妈讨回公道(我想你做不到)。你能做的就是劝你妈妈积极面对,并在生活上尽量照顾她。同时自己自立、自强,好好学习,不要让别人影响自己的未来。等你大了再回头,你会发现这些多是小事。自己和妈妈过得好就是对他们的最大 “报复”!(另,建议你有机会单独和你父亲谈谈,听听他的解释,也许有你不知道的因由)
  
  网友“又一例”留言说:你很难改变你爸的决定了,只有好好照顾你妈妈,这是她人生很艰难的时刻,也是你该回报她的时候。对于你爸爸,他是应该受到道德和良心的审判和谴责。这种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中国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又一幕。道德沦丧的时代,不是你能够阻挡的,好自为之吧。
  
  网友“历历”说,孩子,有些事已经发生了,就没有回头可能。 但是你要明白你的爸爸不爱你妈妈不等于他不爱你。尽量把这两种爱区别开来。多鼓励你的妈妈。
  
  网友“大山”说,他们是你的父母,同时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也许你觉得是一家人应该照应,但是请不要忘记一家人也要尊重家人的选择。如果你的父亲选择了那个女人,他有他的理由,而那是你暂时不会明白的道理。也许你永远也不明白。但是那没关系,因为你父亲走的是他自己的路。
  
  一位网友分析说,本来这类问题不应该由未成年子女来操心,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大人的矛盾和外遇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子女的身心成长。也许各位做父母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不要忘了你们的矛盾冲突和出轨外遇问题会对子女带来多么大的困惑。对子女好,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包括经济条件,更必须包括精神环境。
  
  作为未成年子女,面对父母的矛盾问题或外遇等问题,首先,就是要把心态摆正,学会正确并理性地看待父母间的矛盾,包括由于感情不和产生的矛盾。不要走极端,对父母之间有矛盾持理解和接受的态度,不要因此而对家庭产生厌弃心理,更不要通过逃学或出走的方式来刺激父母解决问题,那是火上浇油。
  
  其次,多去关心理解父母,作为子女唯一能感化父母的就是爱。不管父母的关系走向如何,他们都是你的父母,即便将来可能离婚,你当然极不愿意,苦闷和伤心自然是难免的,但不应该影响你对父母的爱。父母如果离婚,必然有他们的理由在里面,这正如你跟同学的关系,合得来的时候就好,合不来的时候就分,这很正常,不要因此而怨恨父母,那会给父母本来痛苦的心再添上一刀。
  
  第三,大人的事终究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作为未成年子女,过多的掺和可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理解、支持、爱,这是他们最想要的。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未成年子女,做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不给父母添乱,要争气,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要做到的,也是你能做到并且在你控制范围内的事。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甚至添乱,你所谓的操心就毫无意义,也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与其操心太多,不如先做好自己,至少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加国每年逾10万汽车被盗
  
  根据加拿大保险局提供的数据,在2009年,全国各地共有108,172辆汽车被盗,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其中安省失窃的汽车数为27,175辆。
  
  在圣诞和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安省省警联合加拿大保险局和Mac’s连锁便利店,再度联合发起“不上锁会失窃”(Lock It or Lose It)的宣传活动,提醒市民在停车时记得上锁,同时不要把手袋、公文包以及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放在车内,以免不法之徒“见财起心”。
  
  December 2, 2010 “Lock It or Lose It” launches in Ontario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2010/12/02/lock-it-or-lose-it-launches-in-ontario.htm
  
  According to Richard Dubin, vice-president of the Insurance Bureau of Canada’s investigative services, auto theft costs Canadians more than $1 billion every year. In 2009 there were 108,172 vehicles stolen in Canada, with 27,175 of them in Ontario.
  
  是官僚无能 还是种族歧视?加人海外旅行遭拒入境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www.newnews.ca 09年8月20日讯)加拿大华人自由党协会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谴责联邦保守党政府在一名加国妇女被滞留非洲肯尼亚事件中﹐採用双重标准﹐用带有种族歧视的眼光来处理此宗个案﹐使在海外旅行的少数族裔加拿大人﹐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该会要求哈珀就事件向受害人道歉。
  
  穆罕默德 ( Suaad Hagi Mohamud ) 是一位在10年前移民加拿大,取得加国公民身份的非洲索马里亚裔女子。她原本以为从此可以在加国安居乐业,得到保护。但今年5月她在肯尼亚结束探亲后﹐被当地移民官员拦住不让上飞机﹐称护照照片和其本人不相符。尽管她出具了所有证明﹐但加拿大驻肯尼亚的领事馆依然称她是「冒牌货」﹐没收了她的护照﹐还建议当地政府起诉她。后来她被判入狱﹐直到7月22日﹐加国政府才同意给她做DNA鑑定﹐最终证明是她本人。历经磨难三个月﹐昨日她终於回到多伦多和家人团聚
  与会的联邦自由党国会议员麦家廉(John McCollum)称﹐这一宗令人震惊的事件﹐充分反映了保守党政府採用的双重标準﹐假如事件主角是一名白人妇女﹐恐怕结果会完全不一样﹐这名黑人妇女遭受如此磨难﹐正是因為她的肤色﹐保守党政府应该就事件对受害人道歉。
  
  安省执政自由党公民及移民厅长陈国治表示﹐事件最令他惊讶的是﹐加国政府在没有掌握所有事实之前﹐居然「鼓励」肯尼亚政府起诉该妇女﹐「為何政府会鼓励别国政府起诉自己的国民﹖」特别是该事件当中没有任何罪案成分﹐仅仅是护照问题。事件持续了3个月之久﹐加国外交部门却无所作為﹐至今也没有正式回应。
  
  作為移民厅长﹐他感到事件将对加国移民造成恶劣和深远的影响﹐首先﹐对於刚抵达加国的新移民来说﹐这个消息令他们担忧﹐「是否我们少数族裔在海外旅行就不会被保护呢﹖」﹔第二﹐对於那些正在考虑移民加国的申请人﹐他们也会有顾虑﹐可能转而考虑澳洲等别的国家﹐使加国丧失优秀的移民资源。
  
  万锦市加勒比非裔联盟的主席希顿 (Clive Hylton)表示﹐这已经是第4宗在最近几年内他所知道的少数族裔加国公民被困海外的事件﹐前几宗还包括有穆斯林。这些事件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是少数族裔﹐就可能面对政府对你的不信任﹐即使出示所有证件也无济於事﹐因為政府已经决定要对你採取行动。
  
  加拿大华人自由党协会会长阮汉彰表示﹐所有在海外旅行的加国公民理应受到本国政府的保护﹐无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肤色﹐哈珀政府应该立即採取行动改善海外领事服务﹐确保类似事件不会再发生。
  
  穆罕默德在今年5月,向任职的多伦多僱主请假,回非洲肯尼亚探望患病的母亲,想不到竟是恶梦的开始。
  5月17日,她在肯尼亚探望完母亲后,打算起程返回多伦多,但在肯尼亚机场,遇有关人员禁止登机,理由是她所持的加拿大公民护照内照片,咀唇厚度和她本人不大相似。穆罕默德即时求助于当地的加拿大领使人员,并提供10多份有效的加国证明文件,包括加国公民证件,社会保险卡,安省驾驶执照,安省健康保险计划卡,加拿大医院卡,加拿大银行卡,信用卡和多伦多僱主证明文件。令人震惊的是,加拿大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比的高级专员公署官员,竟然拒绝接受这些有效证件,还认定穆罕默德冒充别人,将她的加国护照作废,把报告呈交肯尼亚当局。
  
  穆罕默德因为护照被废,成为无国籍人士,即时被肯尼亚警方拘捕入狱,控以非法入境罪名。她在环境恶劣的牢狱中被拘留8天,幸而得到亲友的帮忙,保释出狱候审,但不得离境。在以后的两个月,她的代表律师和亲朋虽然向加拿大外交部和公共安全部多番申诉。但有关部门,不是互相推卸责任,就是不作回应。荒谬的是,外交部长康农,竟然冷酷地批评穆罕默德,没有尽力提出有力的证明她是加国公民。整件事情,全凭加国一份报章记者,鍥而不舍的跟进报道,才得以公之于世。
  
  案件拖延到7月22日,在穆罕默德代表律师的努力下,加国政府才同意,由穆罕默德和居住在多伦多的儿子,作DNA基因测试比对,结果证明穆罕默德确实是她本人。律师将DNA报告呈交肯尼亚法庭,法庭同意撤消控罪,穆罕默德可以恢复自由。
  
  08月14日,穆罕默德乘搭飞机返回加国。在同一天,一直不闻不问的总理哈珀,像如梦初醒,向传媒装模作样,声言会要求有关部门对事件作出交待。但两个有关部门首长,外交部长康农和公共安全部长范龙,却对事件不作评论,亦迴避传媒採访。
  
  眾人皆知,在英美等民主国家,国民出外公干或旅行,都会受到国家充份保护,遇有困难或意外,国家驻当地领事会尽力提供协助。但哈珀政府,却反其道而行,在加国公民在外国遭遇麻烦之际,不但不查明真相, 施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将本国公民交给外国政府,任由监禁和审判,剥夺应有的人权自由。哈珀政府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加拿大宪法中的「人权和自由宪章」。
  
  穆罕默德的事件,绝非偶然。哈珀自执政以来,己有数宗类似事件发生,而受害者大多是有色少数族裔,又是穆斯林教派信奉者,难免使人质疑哈珀政府,对待加国的有色少数族裔,持有双重标准。
  
  穆罕默德本人,只是一位平常的加国公民,既无政治背景,又无犯罪纪录。整件事的起因,只是加国护照上的相片,和她本人不.大相似。
  
  
  加国驻当地的官员,只要小心验证当事人呈交的有效文件,及当事人在多伦多的亲人和僱主证明,便不难找出真相。但事件竟拖延3个月,最终还要进行DNA基因测试,简直闻所未闻。哈珀政府有关官员的处事方式,表现无知,无能,欠缺沟通,推缷责任,官僚作风,冷酷无情,令当事人身心承受不必要的伤害。
  
  哈珀在大选中,不断声称要为少数族裔争取权益,希望他们在大选中投保守党一票。 但哈珀讲一套,做一套。其中例子,哈珀上台后,即违背前自由党政府和原住民达成的「基隆拿协议」,取消由联邦政府拨款改善原住民社区教育、就业,和生活环境。
  
  穆罕默德的事件,突显在哈珀政权下,加国公民已失去人身保障。穆罕默德可算不幸中有幸,因为她还有儿子居住在多伦多,可以作DNA基因测试,但对于一些独身的加国公民,遇到类似情况,没有至亲作DNA测试比对,后果不堪想像。
  
  试问现在的加国公民,出外公干或旅行,除了带齐所有身份证明文件之外,是否还要预先将DNA基因样本,交给加国政府有关部门保存,以防万一 ?
  
  由于哈珀政府的腐败无能,令当事人不但身心受损,还引致经济出现困难。当事人律师己声言提出诉讼,向政府索偿。看来加国的纳税人,又再一次要为哈珀政府的过失,而付出代价 。
  
  破除迷信:加拿大护照真的好使吗?
  
  加拿大人给自己请了一个女王来,成为所谓英联邦的一员。同在一个女王下,我们的加拿大白人女同胞和她的女儿却不得进入英国和自己的合法丈夫、女儿的亲生父亲团聚。写这句话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我想,如果这狂风这暴雨能够冲刷掉我们对加拿大护照的迷信该多好呀……第一条新闻事件里或许真的是种族歧视在作怪,但这第二条新闻事件里完全就没有种族的区别了,如果说还有歧视,那也只能是人家英国人是“正宗”的女王陛下的臣民,加拿大人则是后娘养的了……
  
  
  浪漫爱情变为感伤故事 加女被英拒签无法家庭团聚(图)
  发布: 2009-8-20 09:25 | 作者: 郑念 | 来源: 环球华报 |
  
  
  3年前,当时25岁的英国军人加拉得(Darren Jarrad)被派到加拿大受训,一天晚上在卡尔加里的一家酒吧,邂逅当时21岁的加拿大姑娘芭尔登(Chantel Barden),结果陷入情网。两人相爱后生下一个女孩珊妮(Shyanne),不久前他们刚办完结婚手续。加拉得完成在阿富汗的服役,日前返抵英国时携带芭尔登和女儿珊妮一同入境,结果遭到英国移民局的拒签,理由是加拉得的打工薪水无法在英国养活芭尔登和珊妮。
  
  芭尔登昨天(18日)在阿尔伯塔省的Cluny担忧地表示,他们这对年轻的夫妇无法在英国团聚,对以后感到盲无所从。Cluny是个小镇,位于卡尔加里东部一百公里。
  
  浪漫爱情变为感伤故事
  
  芭尔登说,珊妮出生时,加拉得正在阿富汗服役,所以现在两岁的珊妮都不知道加拉得是谁,而且还很怕他,以为他是一个生人。
  
  据悉,英国边境局(the UK Border Agency)也否定了芭尔登的签证申请。芭尔登和加拉得的最后一次团聚,还是在去年4月举办婚礼的时候。本来芭尔登认为办英国签证不成问题,绝没想到却出现这么大的麻烦。因为事情非常简单,他们已经结婚,是合法夫妻,也有自己的孩子,况且加拉得还是为国家服务过的军人。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放行都是合乎情理的。
  
  加拉得现在是地板技工,年薪在1万2千镑到3万6千镑之间,具体数额取决于是否加班。英国边境局坚称,他的上述薪水达不到边境局的要求,但也不说明要求他挣多少才可以。加拉得认为这样做是不公平的,英国移民部门并没有全面评估此事。芭尔登在卡尔加里当模特,也做销售人员,到英国后也可以工作,并不愿意呆在家里。而且到英国后,加拉得的父亲也能提高一些资助。
  
  加拉得悲愤地说,政府要他去伊拉克,去阿富汗,做任何事情他都去干,结果带回家一个加拿大的妻子,却被拒绝!
  
  英国自由民主党国会议员兰姆(Norman Lamb)也看不下去了,据说要为加拉得夫妇主持公道。兰姆说加拉得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服务,国家却如此对待他,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英国在移民问题上太过僵硬,经济危机下移民政策可以严格一些,但这样做也是太过分了,有损英国的国家声誉。
  
  加拿大公民和移民部发言人福特尔(Nicolas Fortier)昨天在渥太华表示,移民部无法评估加拉得如果移民加国是否会更容易一些。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英国还是加拿大的军人,也都不会成为给予特殊照顾的理由,所有人都要符合同一的标准,申请永久居民必须要有养家糊口的基本经济能力,否则就会为政府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这些负担最终要转嫁到纳税人身上。
  连图书馆都能发生枪击案,一人被杀
  Man killed with crossbow in Main St. library
  
  Published 43 minutes ago
  Cynthia Vukets and Tamara Baluja Staff Reporters
  
  
  A man was shot to death with a crossbow at the Main St. public library on Dec. 2, 2010.
  
  Police have not yet identified the victim or a suspect in custody after a man was shot dead with a crossbow inside an east end library Thursday.
  
  The Main St. library, located just south of Gerrard St. E., was bustling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when the attack occurred around 4 p.m.
  
  Police arrested a man in his 30s in Scarborough shortly after the incident, but said Thursday evening they were still searching for a motive in the bizarre killing.
  
  The victim was killed inside the library in front of a number of witnesses, including children who were there with their parents. No one else was injured.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immediate area,” said Vella.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aid the man had been shot in the back.
  
  Homicide investigators questioned a number of witnesses. The suspect was being held at 55 Division and police were looking through surveillance video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crime/article/900990--man-killed-with-crossbow-in-main-st-library?bn=1
  加拿大生活贫困老人数量激增近25%
  (2010-11-25 PM04:47),
  
  (大中报何慕群报道)据《环球邮报》消息,根据反贫穷组织Campaign 2000周三(11月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加国贫困老人从2007年的20.4万人激增至2008年的25万人——仅一年就增加了近1/4。而这些贫困老人中,绝大多数(80%)都是妇女。
  
  加拿大统计局将低于低收入水平线以下的人口定义为贫困人口。
  
  加拿大另类政策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的经济学家Armine Yalnizyan指出,男女贫困老人的数字之所以相差甚远,原因在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前,就有更多女性老人处于贫穷与低收入的临界点;而经济危机开始后,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退休积蓄更少,并且较少65岁以上的女性老人出来工作,因此不同性别老人之间的贫困数字就拉开了距离。
  
  随着2011年第一批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迈入65岁,未来家有年迈父母的家庭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Campaign 2000的统筹人Laurel Rothman指出,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尤其困难,因为老人的成年子女不仅要负责给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父母提供额外看护,还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Rothman提到,如果是新移民家庭,那么情况可能更糟。
  
  实际上,从加拿大谘议局(Conference Board)2009年的报告来看,加拿大2007年的贫困人口比例为4.9%,2008年为5.8%,都比1971年时的36.9%下降超过30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加拿大在应付贫困方面成绩卓著。
  
  另外,The Campaign 2000的报告中还指出,2008年有9.1%的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比2007年有些微的好转,但与彻底消除儿童贫困还相差甚远。
  华裔成为加拿大的卖淫主力 合法入境自愿下海(图)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2010-12-03 16:26:18 给 明报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华裔成为加拿大的卖淫主力 合法入境自愿下海
  
    加拿大人蛇及卖淫问题日益猖獗,导致联邦政府10月提出一条法案严打人蛇法案,却因3大反对党都已先后表示会反对,势必无法过关。
  
    而本国跨部门执法单位为了更了解人蛇及卖淫现况,由加拿大皇家骑警渥太华总部主导一项「隐居行动」(Project Seclusion),从多个执法单位的角度分析加国2005至2009年间的相关卖淫案件,本报取得该份今年完成的报告,同时深入追踪报告中提及亚裔卖淫的趋势。本报将于今日起一连5日,深入追踪温哥华淫业包括传统按摩院式微、富家留学生下海、包养潮流男女不拘等现象。更有「业界人士」及嫖客现身说法,讲述淫业不为人知的内情及辛酸。
  
    温哥华为世界上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之一,许多华裔不惜千金移民至此定居。随都市规模愈来愈大,一些性产业也日益蓬勃,几乎将大温地区打造成一个纸醉金迷的「销金窟」。
  
    加拿大皇家骑警于今年所完成的「隐居行动」(Project Seclusion)结果报告中发现,今时今日,除了「企街」的街头妓女外,全国「室内性产业」的骨干已由亚裔女子担起,主要是来自中国、韩国。
  
    而与传统上理解的、女子是人蛇集团偷运入境卖淫的情况不一样,报告指现在大部分的亚裔下海女子,都是以合法途径进入加国,或持旅客签证、或持学生签证,然后在加国境内主动寻找管道卖淫,其中更有部分妓女还在加国逾期居留,大部分集中在亚裔人口多的城市如温哥华等。而卑诗省涉及卖淫的女子,大部分并无发现背后有亚裔黑帮操控。
  
    报告中也指隐藏在社区内的「私窦」,近年来有大幅上升趋势。这类「私窦」隐蔽性强,让执法单位难以扫荡。经营「私窦」的业者通常会有多个不同的单位,每个单位中仅有2至3名妓女,相互间经常轮替,避免引人注意。
  
    这类「私窦」大部分是在社区报章或族裔报纸上登广告,还有很多是在买卖网站宣传。广告上通常不会明讲「提供性服务」,但有很多隐讳的「行话」,及火辣裸露的相片。
  
    这些亚裔妓女的年龄介于20岁至46岁间,来自韩国、中国、香港、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一部分人称原本是想找合法的工作,但到了加国后却被迫卖淫。有些妓女是透过本地族裔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下海,也有人是透过「朋友介绍」。
  
    警方报告中称肉金一次大约在80元至200元间,按照交易服务时间及类别而有所调整。按摩院内的小姐则留下大部分「额外服务」的收入,仅需将25%上缴给按摩院。
  
    每名小姐每天约接客6人,每名客人的收入平均缴50元给「业者」,小姐每天约可赚500至600元。如果「业者」旗下有7名小姐,每天则可有2100元收入。部分小姐将肉金用在还赌债,也有些小姐将肉金寄回原居地补贴家用。
  士嘉堡家庭主妇的追求
  
   本报记者: 戴湖湖
  
  等待,郁闷,不被关注,她们的生活和心情是那些她们的先生们和上班族体会不到的。在士嘉堡这块华人特区里,最不缺少就是家庭主妇。那些闲散安逸的,那些脸色无华的, 那些挺着大肚子怀揣梦想的,那些行色匆匆的,那些气定神闲举止优雅的主妇们。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这里的华人主妇们,你一定想知道这一群体所经历的独有的移民生活。
  我所说的家庭主妇在这里大致要分为二种,一种是原有含义上的,即普遍意义中的家庭妇女,她们在此之前从没做过家庭主妇,她们大多拥有高学历,在原住国有专业工作,而异国经历被迫重新开始的一些寻求自我的女性,她们是组成华人家庭主妇中的主体部分。另一种是一些受教育程度高,家境丰厚,自我享受,年轻美丽的家庭主妇。我所接受的是,完全式中国现代社会妇女教育,这样的产物自然大体上偏离不了对于女人的所谓社会意义上的定义,而这些定义完全是为一个目标:好的工作。女性一定接受高等教育,当然是越高越好;要有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当然是越体面越好。物质时代,工资还是要越高越好;而做家庭主妇是不需要什么太高的学历,更无需多少知识的。而在多伦多并不是这样的。
  所谓原有意义上的家庭妇女,名称并未发生改变,但内含却复杂化。
  琳正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现在,她的忧伤完全变得失去了品质。从怀孕直到现在孩子五岁,她扮演这个角色已经有6年多。每天早晨琳推着小童车到附近的图书馆里与她认识的一些孩子妈妈碰面,中午回家吃饭,下午接着还来这里会面,晚上四点回家给先生做饭。孩子到上幼儿园年龄,琳每天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生活简单而单调,早上起来吃早点,然后边看电视边干活,擦灰、拖地、收拾屋子、洗衣服。今天重复昨天的事情,明天重复今天的事情,她就这样地陷进去出不来,无力改变也不能改变。乏味、空虚伴随巨大的失落,让她变得没有笑容,满腹怨恨,却不知道能恨谁。原先在国内,琳是个有着体面职业的职业女性,在市属大机关里做公务员,来到这里却要变成在家等待一个男人的女人。怀孕时她是幸福而忧郁的,她担心这个过程会让她失去自我,跟不上社会,与老公没了话题。孩子出生后,老公忙于工作,她照顾孩子经常吃不上饭,晚上小孩哭闹怕吵老公休息,她要抱着小孩离开卧室,不工作在家,却比工作还累。现在孩子上学,每天除了送孩子上学,琳一个人在家里上网,做饭,更是无聊透顶。无事可做的琳把孩子和老公的全部生活琐事包揽下来,孩子变得不独立,老公更是惰性大增。琳常会在 路上观看上班女性的样子发呆,并会揣测她们的各种工作场景和业余生活,生活中的常态是,一个人的房间空荡得听得清她自己的呼吸。有时突然在老公面前,琳会装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或正在准备一项重大的活动,这种假相一旦老公离开家门时,立刻悲从心来。每天晚饭时,二人之间对话显得过度松驰,琳期待着身旁的这位男人关心的话语甚至超过期待一个最兴奋的事情,她常会自己偷偷打赌老公会问她什么事,而结果只是他旁若无人而专注电视的眼神。琳常常是手持着饭碗,刚要吃时,泪珠噙在眼中。女人的六年,不知以后会有多少个六年,琳只剩下自怜。
  像琳这样的主妇虽不占主导,却是真实的一个群体,她们正在经历着极为痛苦的异国体验,也许只有时间与严峻的生活现实会捡选她离开这一角色而融入社会。
  女性朋友们,请你为她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吧。
  珍在中国辽宁时从没在家做过家庭主妇,她曾经是一个省属大医院的医生,来多伦多后,特定的移民环境与生活让她感觉到重未有过的来自生活的压力。找专业工作经历碰了一年钉子的珍,极不情愿地当起家庭妇女。平日里的珍在家洗衣煮饭,失落与焦虑包围着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找回平衡的珍开始全部时间用来补习英文,当语言不断提高时,她意识到多伦多任何工作都要"证"的绝对意义。顺着自己的本行,她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女按摩师。凭借自己的医学背景和行业基础,珍对这一行业开始深入了解。加拿大的按摩师不同于中国含意上的按摩,安省按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上政府的有效监管,使注册按摩师队伍成为加拿大安省较大的健康卫生行业。国内的按摩执照在加拿大不能使用,但是加拿大做按摩的门槛并不算太高,只要参加按摩培训课程,花时间学完所规定课程即可报请安省注册按摩协会,因为按摩治疗是安省政府规范和立法已久的健康行业,受社会尊重,既可以独立执业,又可以加盟各种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社区中心、看护中心、养老院、整骨诊所、物理治疗诊所等。很多中国移民拥有医学背景,却因为加拿大医学领域考核要求过高而被拒之门外,想要获得医学执照希望渺茫。珍看出入这一行的门道,有朋友劝珍说这一行虽然工资高但进入难,但珍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需要近二年的专业按摩课程,并通过理论考试和复杂的号称21个考官的实践考试,珍轻松拿下安省注册按摩资格证书。
  象珍这样的主妇经历在多伦多华人当中比比皆是,她们虽然并不是每天早九晚五,但却是繁忙一族,她们不甘命运施加于身的一切,不粉饰,不夸张,更不自怜,她们看重是自强所带来的收获。
  另一种家庭主妇是有钱有闲阶层的。她们自身拥有高学历,在中国的工作大多也是自由职业者或高薪阶层。来到加拿大,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她们更想安于做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安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位。
  安一家三口来自上海,安曾在一个跨国企业做人力资源部主管,对于安来说,不能好好的吃饭是一种罪恶,工作时拼命加班会让自己生活品质降低,自我压榨、拼命三郎的职业环境让她失去生活中的种种境界,而来自工作上的压力曾让她几度想放弃辞职不做。来加后,安毅然决然地选择做一名全职的主妇。虽说英文无障碍安也不想继续工作,生孩子是她的第一要务。孩子长到三岁时,安虽是全职的主妇,还要出钱请家庭保姆。平日里的安做美容,伺弄花园,出国购物,给全家买保险,做股票搞投资,定期召开家庭小型聚餐会。安的观念随着移民生活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过度消费变得不想消费,因为她有了内心的稳定。她发现这个国家的平易与实际就像它的房子的外观一样,外表平常,而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人受用。在这里她不在乎开什么车,她发现悍马根本没人去开,几万就可以买到,比宝马3系还便宜,但买了之后,别人会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买这种车,因为悍马耗油多,而这里买车的人从来都是以耗油少为主,这一点与中国不同。在中国以开什么车来判定你的阶层,至少在中产阶段是这样,当然并不包括那些住上千万的豪宅的,这些人家的车,一般也是普通的奥迪A6而已。但攀比风在中国由来以久,无论住温哥华还是多伦多,安发现周围的有些华人还在这样很累的生活。他们议论别人还是免不了谁是亿万富翁、谁是百万富婆。安的朋友克里是一位会讲中国话的温哥华本地人,克里告诉安,中国移民使得加拿大的某些地方变得世俗和虚荣。克里认为以往的加拿人不太会攀比谁住房子好,谁的车好,更没有人会去羡慕。在加拿大,有钱的人有时会坐直升飞机去市中心某购物,而他们乘直升飞机去购物的道理也很简单,直升飞机不堵车,节约时间,而无关乎攀比之事。但自从华人移民涌入,人们也开始议论好车好房了。安开始了解这个国家后,即开始明白自己会全身心地融入这块土地的。当她和丈夫决定把钱花在农场上时,她的决心已下定,她要养马骑马为来度过她的后半生。安体会到,幸福生活未必仰仗奢华的物质
  莫让装修弄乱生活
  作者:加国地产 来源: 加国地产 发布日期:12-05 点击:22
  
  近日,装修所能遭遇的最尴尬境地,都发生在Marry身上。拆墙拆地,不能居住;断水断电,无法生活;垃圾堆积、面临罚款;施工中断、杳无音讯;夫妻吵架,差点离婚。一个月前,满怀憧憬的美好生活,突然变成了眼前断壁残垣、破烂不堪的残酷现实,Marry心碎了、泪干了。
  
  百倍辛苦换来老旧平房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serfiles_bmjy/1(581).jpg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serfiles_bmjy/2(399).jpg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serfiles_bmjy/3(316).jpg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历来是华人最恐惧的境遇。Marry也是如此。自从移民加拿大,她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天天梦想着早日拥有自己的房产。经过数年打拼,她终于和丈夫在士嘉堡Danforth road购买了一幢独立平房。
  
  尽管这幢房子十分老旧,但毕竟有了片瓦遮身之地,夫妻俩仍然倍感欣慰。由于购房款耗光了积蓄,他们只得因陋就简地开始了生活。
  
  日历,一天一天翻过;问题,一点一点出现。搬入新家没过两月,一大串房产问题就摆在面前。地板旧、墙面脏,夫妻俩还能忍受,但是下水道经常堵塞、地下室潮湿发霉等问题,让他们不得不考虑装修的日程。
  
  过了一年修缝堵漏、得过且过的日子,夫妻俩攒下1万元装修款,又借到几千元,终于开始了装修计划。这些钱来之不易,而装修又是一个无底洞,装修行当更是鱼龙混杂,他们百倍谨慎、千分小心地挑选装修公司、签订工程合同。没想到,担心的事情不仅发生了,还超出了想象。
  
  千分小心遭遇装修纠纷
  
  俗话说:“未料胜、先料败”。装修之前,Marry就多方调查了许多装修欺诈案例,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她认为:之所以出现装修纠纷,主要出在两件事上。第一,装修合同不够详细。第二,装修款过早支付。装修合同是房主的依据。合同越细,纠纷就越少。装修款是“大象眼前的香蕉”,早付款容易鸡飞蛋打,晚付款才能保证利益。
  
  基于两条经验,Marry选择了一位老乡经营的装修公司。起初,工头不愿意签合同,并满口应承保证没问题。有过“经验”的Marry坚决不同意,并说服了工头签了一份较为详细的装修合同。不仅如此,工头还答应包工包料、先干活后付钱。一切都如Marry所愿,翌日,施工开始了。
  
  一周的时间里,装修工人拆掉了橱柜、改动了厕所、截断了水、电,并制造了数吨建筑垃圾。5天之后,工头找到Marry说:“这周的活都干完了,你先付我3000元工程款。”Marry吃惊地说:“我们不是讲好先干活、后付钱吗?为什么现在就要拿钱?”工头说:“我们讲的是按进度付款,现在完成一周的工程了,你就应该付我一周的钱。”Marry觉得这也合情合理,就取了钱付给工头。
  
  第二周开始了,但是装修工人却迟迟不来。快到中午的时候,工头一个人来了。他说:“基础施工完成了,下一步要买地板、瓷砖,你先拿5000元,我去买装修材料。”听到这话,Marry急了,她说:“我们不是定好你包工包料吗,怎么让我先拿材料款?”工头可怜兮兮地说:“虽然我们是这么定的,但现在我确实资金紧张,买不起那么多地板、瓷砖。再说,这些钱,你早晚都要给,还差这几天。我保证这些钱都用在材料上,我可以给你正式的收据。”见到他恳切的样子,Marry心软了,但还是把预付材料费从5000降到2000元。
  
  2000元换来20箱瓷砖。望着这些漂亮的瓷砖,Marry似乎看到了那间漂亮的厨房。但她没想到的是,从这天开始她再也没见到装修工人。
  
  Marry给工头打电话,得到的回答两个字—“加钱”、三个字—“快加钱”、五个字——“没钱不干活”、七个字——“要开工就得加钱”。Marry 质问:“合同上写着包工包料,按进度付款,你为什么现在就让我付清全部装修款呢?如果你不继续施工,我就去法院告你。”她本以为这些话起到约束的作用,没想到工头轻描淡写地说:“这点钱,我相信你不会起诉我的。另外,你别忘了,我们合同订的是一个月完工,现在距离合同终止还有3周的时间。你就算告我,也要等三周之后。”说完,挂断电话,从此杳无音讯。
  
  两种选择摆在Marry面前,令她左右为难。若是付给工头余款,他很可能继续要挟,并不断涨价。若是拒绝他,Marry不但要忍受断水断电、断壁残垣的生活,还会失去了原来支付的5000元。
  
  记者拨通了工头B先生的电话。他介绍说:“我不是要坑Marry的钱,实在是她态度太恶劣,要求太高。第一周施工的时候,她总是增加工程项目,比如挪动上下水、调换马桶位置、更换间隔墙等。这些都是非常费工费力的,她还不想加钱。她给的5000元钱刚够工人工资,到现在,我还欠着4300元材料款。如果Marry不给钱,我已经无力再继续施工了。”
  
  目前,Marry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装修陷阱面面观
  
  据了解,2009年,安省消费者服务厅接到近2,500起涉及房屋装修的投诉。其中涉及的装修纠纷层出不穷,装修陷阱更是五花八门。
  
  手段一:弄乱房子,逼迫涨价
  
  一些装修公司以花言巧语蒙蔽消费者并获得订金。签合同时,他们会把工期定得较长。如果消费者有异议,他们就会解释这是为了慢工出细活。消费者都想让房子更加漂亮,因此很容易接受这个条款。
  
  施工开始后,装修公司大拆大改,使房子彻底丧失使用功能。接着,装修工头便提出涨价。如果消费者拒绝,他们就以停工要挟。如果消费者只有一套房子施工过程中还要住在房子里,或者临时到外面出租房子,那他们就很难承受无限期的拖延。即便消费者想要诉诸法律,但也要等待合同到期后才可以打官司。而这份合同所订的工期又很长,人们便很难继续忍受下去。而即便等到合同到期,那漫漫的诉讼程序,也让消费者望而生畏。因此,装修工头便极易得手,逼迫消费者就范,达到不断涨价的目的。
  
  手段二:文字游戏、欺骗移民
  
  一些装修公司把目光锁定非英语族裔的新移民。他们聘请翻译,以花言巧语获取消费者信任。之后,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签合同。如果消费者执意签署合同,他们就使用大量生涩的文字,并以复杂的句式,让消费者难以琢磨,从而使消费者落入装修合同的陷阱。
  
  据CCCA主管Francis Chen介绍:“一些黑承包商利用文化和语言差异从中谋取暴利。加拿大装修行业的地下黑市规模庞大,人们都是现金交易,没有合同。那里形形色色的骗子都在虎视耽耽地把那些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移民作为下手对象。许多华裔新移民没有和承包商签合同,而是依赖传统的“诚实守信”原则相信了承包商的承诺,然后就握手成交。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就失去了依据,最终无法打赢官司”。
  
  手段三:虚报面积、减少工艺
  
  一些无良装修公司利用消费者欠缺相关知识的弱点,在面积核算、施工程序、材料成本上钻空子。
  
  装修存在很多隐蔽工程,比如电的暗装布线、水管的地下铺设、下水道的改造等。由于装修完成时,会被外皮及地砖遮盖,不容易被发现。有些装修公司在施工时会偷工减料或在结算时多报数量。不仅如此,按规定所有管道施工完毕以后,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注水、加压测试,而有的施工队就把这一程序给省了;有些施工队做木龙骨时,省略了刷防水、防火涂料的程序,为日后埋下了安全隐患;一些施工队刷油漆时,虽然刷够了遍数,但每遍刷的都不够仔细,也存在质量问题。
  
  
  既要避免纠纷,也要善于维权。
  
  针对装修纠纷逐渐增多,装修欺诈层出不穷的现状,安省消费厅以及法律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日前,安省两名承包商被判“行为不当”和未能履行合同。三名承包商亦被指控共同“欺诈”老年人客户。还有一名承包商因为“行为不当”被判监禁,同时被责令退还30,000元装修款,当局发出了逮捕令对他实施抓捕。
  
  安省消费厅官员提醒市民,“选择装修公司,一定要选择信誉好有资质的装饰公司签订合同,千万不要轻易支付定金给你不了解的公司。” 不仅如此,安省消费服务厅还推出了包括中文在内6种语言印制的精明消费者日历,免费派发给市民,希望市民从日历资讯中了解消费权益,减少被骗机会。这份精明消费者日历的电子版,可于安省消费服务厅的网页 ServiceOntario 免费下载;亦可致电416-326-5300向安省服务局(Service Ontario)索取。
  
  多伦多市政府牌照部门也派出取缔人员严打无登记、无牌照、无资质的装修公司和承包商,以确保市民和商户雇用正当的装修公司。目前,市府取缔人员已经查处近百个水管铺设、屋顶修补、木工、砌砖、铺设防水层和排水沟、安装暖气等装修工地,检查施工者是否具有多伦多市府发出的牌照。对无牌施工者﹐取缔人员提出警告﹐严重者还会发出告票。市府也希望装修业主﹐在签署合同之前应看清对方是否持有合法牌照。如果市民有疑问﹐可以致电416-392-6700查询。
  
  据业内人士介绍:“聘请正规的装修公司不仅可以获得工程质量的保证,还能防止工程中意外事故带来的法律纠纷。毕竟,施工中存在许多危险,撞破脑袋、电锯伤人、高处摔下,这些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正规的装修公司都有工程保险,工人受伤有保险公司赔偿,不需要业主承担。而黑公司连牌照都没有,更无从谈起工程保险。一旦施工中出现事故,业主将负担伤者的许多费用,弄不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从法律角度讲,业主在工程中属于雇佣者的身份,而装修工人属于受雇者。受雇者的工伤自然应由雇佣者负责。”
  
  装修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只有避免装修陷阱、远离装修纠纷,才不会让生活变得一团糟。
  
  要老人改,自己改个习惯都困难,这不是折腾吗?
  号称人权,为啥老人不能有保留自己习惯的权利?
  ----------------------------------
  华裔老人家:学说句Sorry真的很难吗?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10日 08:19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蓉姐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前不久,华人为了父母团聚移民受到的不公举行了游行,以求得到公平的待遇。作为中国人,我真的很高兴,毕竟我们也懂得用民主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愿,这在国内我们是享受不到的。实事上,在几年前,曾经有过华人游行的举动,那是为了早期华人遭遇的人头税,那一次,游行是在温哥华,而我却在多伦多关注这事的发展,虽然我没有任何前辈亲戚,甚至也没有八杆子打得到的远亲与之相关。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支持我们的同胞,希望政府早日解决这个历史问题。
  
  而这次的游行,我不仅不参与,也不想支持,甚至希望加国政府继续放慢审批速度。我并非幸灾乐祸,而是对我们有些同胞,尤其是老年同胞的举动感到失望和羞耻。
  
  在华人超市,甚至一些西人超市,像FOOD BASIC, NO FRILLS。我们会目睹这样的景色,一些持家有方的中老年人喜欢把小的,有裂缝的鸡蛋拿出来,放在一个盒里,再把其它盒子里大个的鸡蛋换到自己想要的盒里。我第一次看到时,还好奇地问,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不削地看我一眼说,破的。我说,破的你可以选另一盒啊。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不问了。只是他们这种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的精神确实值得晚辈们学习。不要以为他们只重视鸡蛋的大小和质量,我们知道,超市里总有些特价商品,比如一元一袋的各类水果,红黄柿子椒等。这些很划算,有时我也买,只是与个别老年同胞不同的是,我买回后,挑出不好的扔掉;但他们则是直接在商店里解决了。我曾见到一个阿姨拿了几袋水果放在购物车里,当时我想,这肯定是一个大家庭,后来在一个角落里,结果我看到了我不该看的,这位阿姨动作很利落的解开这些袋子,开始做交换的工作,在我看来,这种工作真不容易,是技术活,动作不能太大,眼睛看到别处,要有一副慢不经心的神态……没有数十年的操练和习惯成自然,我劝一般人还是不要去试,那样真的很难看。至于,商店规定一个家庭的限量,对聪明的同胞更是小菜一碟。出去了再进来不就行了。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经验。
  
  老人们勤劳精明的身影不仅表现在市场上,其他地方我们也能领略到。在Scarborough的一个Mall 里,那里有一些儿童玩的设备,比如电动小飞机,小汽车等,老人们喜欢带孙辈去Mall里玩,不光是中国的爷爷奶奶们,其他民族的老人也喜欢牵着自己的孙子们去那里,孩子玩得愉快,老人也可以在那结交朋友,聊天等。但我以为其他国家的老人绝对不如中国老人能干和做事有效率。就在这个Mall的主要干道上,有这样一幅图画映入了我的眼帘:一边是爷爷陪孩子玩飞机,一边是奶奶坐在旁边摘菜,身边还有几个装满青菜的塑料袋——这样和谐感人的场面,我相信没有人想错过的,我就专门停下来坐在不远处欣赏。后来我看到奶奶走向爷爷说了几句,然后俩位老人shift。爷爷开始剥苞谷皮了,不时还与孙儿和奶奶说笑几句:“这玉米真新鲜。”......我心想,有这么聪明的祖辈,这孙子以后一定了得。虽然在公共场合摘菜姿态不够美,但时间利用得好啊,回家这些菜就直接可以下锅了。什么叫“time is money”?这是最好的典范!毕竟是民主国家,其他民族的人除了羡慕地多看几眼,也没有不友好的举动。以前我一直觉得加拿大人工作效率很成问题,现在我找到原因了,如果他们也有在Mall里做家务的祖辈,并且把公共地方当成自己的家,相信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
  
  上周末,我去一个中国社区做了一天的Volunteer,这个活动以小孩为主,来参加的几乎都是祖辈带孙辈的,这也好理解,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工作辛苦了一周的父母肯定要好好休息的。在这个活动中,主办者总会有一些小恩小惠吸引更多的孩子参加。桌上放了糖果饼干和瓶装果汁还有各类巧克力等花花绿绿的,很是丰富。我的工作就是给孩子们派糖果。刚开始老人们是礼貌和含蓄的,带着孩子到桌边,我说,小妹妹喜欢什么,自己拿吧,这时小孩拿上一个或者两个就快乐地离开了。后来,可能是食物越来越少了,经历过中国困难时期的老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危机感,这时,爷爷奶奶们就开始亲自来为他们的孙儿孙女取糖果了,这也无可厚非,只是当他们放下矜持,抓起一大把糖塞进衣服口袋里,或者干脆放进随身带的塑料袋里,我就只好离桌而去,因为我在那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其实我知道,他们不缺那几个糖,他们只是习惯了——人家有我为什么没有,不要白不要。尤其是为自己的孙辈,那更是奋不顾身了。
  
  中国老人朴素无华的形像几十年不变,即使到了国外。其实有些老年同胞年龄并不算老,但着装打扮却让自己显老了很多。一天,我和我同学,一个加拿大本地人,一起去一个社区做社会调查,在上BUS的时候,我们前面有两个中国老太太,手里提着几袋食物,看来是刚从超市出来。两个有说有笑的上了车,其中一个行动很快,并且得了一个位子,也为她的朋友得了一个,然后还大声招呼她的朋友。
  
  车子启动后,我同学问我,你们中国人有什么秘决,能让八十多的老人声如洪钟(as sound as bell),步态轻盈(walk fast)。我疑惑地看着她问,你在说谁?她用眼睛指示我说,她们。我仔细打量这两位阿姨,她们最多也就六十来岁,只是穿得都很灰调,衣服质地也很差;她们没有体型,更没有发型,而且发质就象几天没洗一样,花白的短发在风中凌乱;再加上粗糙的面部没有修饰,纵横交错着一些明显的皱纹和斑点,乍一看真是苍老了十几岁。但我知道这种面容,在多伦多有不少这样的面容——那是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环境和劳作形成的。他们多半来自中国农村或者小地方,有这种装容情有可原。我只是不明白,他们的儿女让他们出国来是为了享福还是再利用,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的父母在人前人后穿得光彩一些,弄得整齐一点,显得福态几分?当然我也知道,这些老人也不习惯穿得漂亮,也没有化妆打扮自己的习惯。但他们有节约的传统,只要还能用的穿的,那怕几十年了,他们也不会扔的。我以为这种光荣传统不用在北美发扬光大吧,这样发扬下去一点都不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老人,她们在车上一点也不闲着,满口方言,谈笑风声。我也听得不太懂,应该是南方口音。她们一直滔滔不绝。根本不在乎是否给周围带来不便……可能她们认为没人听得懂,就更不用遮掩了。车在FINCH站停下时,两位阿姨突然惊慌失措地站起来,急匆匆提起食品袋,在人堆里乱窜,口里高声喊:下车,下车。“Oh My God” ——这时车上有人发出了轻声的叹息。那天,我承认,在我同学面前,我的确感到有点难堪。我就在想,他们的儿女,为什么不教他们说一句sorry,那真的很难吗?作为老人,保持稳重,成熟有修养的气质难道不行吗?为什么就不早做准备,这样风风火火,一惊一乍的即不利人也不利已啊。
  
  写到这我想起了另一桩事,在Price Chopper,那天我正在挑选酸奶,身边一位中国老人用广东话指着一盒牛奶问我:“这个牛奶可以直接喝吗?”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也不喜欢他的腔调,就回答:“I don’t know.”他见我说英语就“哦”了声走了。后来我想还是帮帮他吧,于是走向他问道:你想要哪种牛奶?他转过头,愣了一下,然后 高兴地开始了他的问题。最后在我的建议下,他满意地拿起一盒牛奶就走了,身后没有留下一句谢词和感激之意,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好在我已习惯,谁让我们是同胞呢。
  
  我们新移民来加后,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都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这不仅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什么这些爷爷奶奶们就如此没有顾虑,真想移民加国,还是应该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吧,更应该学一点国际礼仪吧,说句 I am sorry ,thank you真的很难吗?真把加国当成自己的国家了,做什么都是如此自信和理所当然。我真是佩服。那些做儿女的,真的做好父母移民的准备了?还是只是想找个免费保姆?也许在国内我看到这些现象会感觉正常,但在加国我真的不愿看到这些“中国国情”,相信参加游行的孝子贤孙也不希望吧,否则你哪里还有机会享受游行?即使中国无比强大,我也希望世界丰富多彩;如同我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第二个美国,加国一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