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多少有关加拿大的事

  一周前 #1
  lamberthan
  初出茅庐§粗通皮毛
  
  lamberthan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9-05
  帖子: 68
  送出鲜花次数: 0
  在8帖子里收到133次鲜花
  声望: 72263
  声望改变能力: 657
  
  帖子 回国了,终于要回国了,我曾经是那么喜欢温哥华
  
  回国了,终于要回国了。在温哥华呆了一年,做了一年搬家公司。现在,我已经把我的房子和办公室都挂出去了,家具也卖的差不多了。本来打算把公司也转让,但是怕有什么后遗症,我已经让我的会计事务所关掉了。货车也很快就要出手了,来的时候那么多大包,今天整理了一下,我觉得4个包都用不了,很多衣服和被褥在走的时候都扔了吧,很轻快。
  我已经联系了原来的单位,领导同意我回去,我老婆明年博士毕业,国内的大学已经同意她留校了,我再不想这里的生活了。我觉得我的生活又要回到正常了,哎,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一年前,在我第一次登陆的时候,温哥华深深的吸引了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长登,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温哥华是个超级优美的地方,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是,今天,我还是选择回去,回到中国。回国的决定可能做出的时间不长,但是是我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
  1. 这一年,我买了房,开了公司,搬家公司,生意还可以,身体也廋了很多,确实温哥华真的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园。但是,让我离开的并不是因为搬家的工作辛苦。我一直认为,搬家,作为一个刚来加拿大的新移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收入较高,接触很多人家,客户,可以尽快融入这个社会。但是,我这一年来,搬了大概500-600家,绝大部分是华人,让我看到了我的未来。虽然这里有很多中国的有钱人或贪官,买的是超大的房子。但是,还有很多老华侨和很多技术移民的家庭,他们是在这里呆了很多年,但是现在他们过的还是那么差,还比不上我这个新移民。我觉得我的能力并不一定比他们强,他们可能就是我的未来。搬家公司招工通常是$12/h,但是也不是很好招,后来我把工资提高到$15/h,我的电话就停不下来,一天我能接到好几十甚至上百的电话,想给我打工。当我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实在太可怜了,他们中很多人还是50多甚至60岁的老人都有。他们很多人都是在这里呆了很多年,基本上都是靠打短工维持家用。我的一个很不错的帮手,他每天都拼命干活,恨不得每一分钟都别错过,每天都在给不同的老板打电话,希望第二天能多干几个小时,谁的工时长就去谁那里。有一次我看着他转过身后搬家的样子,他是那么瘦,太瘦了,这都是累的。我还有一个和我干了6个月的北京人,他搬家搬得很好,我很愿意和他一起搬家。但是,说心里话,我还很不愿意看见他,因为,每次见到他,就觉得心里很不好受,因为他来这里4年,生活完全摧毁了他,他才41岁,原来在国内是IT高管,还被公司派去美国和日本工作过,在北京有两套房子,但是现在,生活彻底摧毁了他。难道这就是我的未来吗?
  2. 我在这里搬家,经常给老人搬家,经常往老人院搬。很多中国来的老人,对于自己终于可以挨到住政府补贴的老人院感到非常兴奋。但是,说句老实话,温哥华所有的老人院差不多我都去过,里面当然有条件很好的,但是很多是条件很差的,只有一件,如果住两个老人,超级拥挤。有一次,我给一个从北京来的老太太搬到位于唐人街附近的一个老人院,那里的街道到处是抽毒品的精神失常的人,就这样,她都觉得实在太好了,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房子普通老百姓都是住得起的。有很多老人好像就是为在这里呆十年拿养老金和政府补贴而活着,而实际上,就是拿到这些钱,他们已经也差不多了。
  3. 我在这里搬家,看到很多华人孩子和移民孩子的教育极其“夹生”。为什么“夹生”?因为很多人认为孩子外语好就是以后就业很大筹码。但是这里孩子的汉语很差,很多很多的汉语补习班,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回中国学中文。要知道光外语好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不懂汉语和中国文化,就算以后回到中国也没有优势。这和我原来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老华侨的孩子根本不成器,一些移民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完全按照这里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放任自流。这里的初中是没有班主任的,孩子在下学之后,根本没人管,很多的天车站下面经常聚集很多这样的半大孩子,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国内所定义的小流氓,其中很多是华人的孩子,这里的华人报纸上经常报道很多移民的家长都为孩子教育发愁,和原来的想象差距太大。反倒,我觉得很多学业上有所成绩的反而是国内上完高中和初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国内都养成了学习习惯,在这里的优势很大。这里的孩子不知道学习,完全靠兴趣,但是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孩子那么小,光靠兴趣是不行的。
  
  4. 我觉得来这里生活,如果你不是现在已经在国内很有钱了,而是希望在这里挣钱买房?我觉得基本不可能。还有就是千万别在这里投资,除了豪宅,公寓、土地等千万别在这里投资,因为这里的租金基本上只能将贷款和管理费打平。这里的租客比房东牛。例如,我给一个租地下室,后来换成的公寓的人搬家。那个公寓很好,位置在surrey的中心,当时由于一个老外住在里面没搬走,这个房东就把这个准备搬进的租客接到自己的大房子里住了3天,每天还要开车送这个租户的男主人上下班,因为她怕这个租客跑了,她就又找不到租客了。在这里绝对不能投资。在这里挣的钱好像不是自己的,地税和管理费都是中国人不适应的,还有税。如果你只在这里挣钱,那你基本上根本照顾不了在中国的老人了,因为这里挣的钱,对于你来说,每次回趟国都是很大的负担,更不用说还照顾国内的老人了。
  5. 生活。我觉得这里没有生活。真的,没有生活。我觉得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不应该是只有空气和风景。这里人们下了班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起始也不能怨他们,因为这里的商店和饭店是在不怎么地,我老婆根本不买这里的东西,就想回去逛街买东西,说这里东西又老气又贵。对我来说,我就想着中国的饭店,二锅头、茅台,哎,何必受这个苦呢。
  6. 医疗。我觉得这里的医院更像中国的医务室,大夫虽然态度很好,但是你就没有看病的感觉,不像中国的大医院。我现在真的觉得中国的医生拿点红包真的不算什么。为啥?这里的大夫看一个病人,中国大夫看10个,工作强度要大很多。
  我在这里很抱歉,之前写过两篇点击率较高的帖子,但是那都是我对温哥华不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如果我对某些朋友造成误解,我这里真诚的表示道歉。不过,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要回国了。在这里,我奉劝大家,温哥华是好,但是如果你不是已经很有钱了,那你不要来,因为这个身份并不代表什么,只意味着你放弃了你在中国成就和事业来这里做民工和苦力,何必呢?中国纵然有千不好万不好,但是一定比这里好。
  
  lamberthan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下列35用户向lamberthan如此有用的帖子致谢:
  admin (一周前), 朗朗听海 (6 天前), annoying (6 天前), 龙猫dodola (一周前), bondy (6 天前), 青箬翠竹 (一周前), funkyfish (5 天前), great111 (一周前), henryji (6 天前), InVan (一周前), 玩酷娃 (6 天前), 无名-2010 (4 天前), junezuo (4 天前), kalaviuka (6 天前), kimi2008 (一周前), lunlun (5 天前), mogusaen (一周前), Nyima (5 天前), 月满西楼 (4 天前), 鱼香肉丝 (6 天前), 永远在路上 (5 小时前), 一波了无痕 (5 天前), pandaca (一周前), reed2007 (4 天前), roisin (一周前), rosetea (6 天前), sp_binbin (5 天前), vansky2m (2 天前), wangsbo (4 天前), xyp777 (一天前), ZHANCHUNLEI (5 天前), 爱在夏天 (6 天前), 保尔柯察金 (6 天前), 玻璃心 (6 天前), 虎头妈妈 (5 天前)
  北美时报:留学安全再引华社关注
  
   本报记者: 戴湖湖
  
  上周五,30多名来自中国的大学教师到士嘉堡一所高中参观。校方请多名12年级的华裔学生向他们讲述自己在加国学习生活和融入过程的亲身经历,参与讨论的整个过程令双方感到互动与交流是如此的必要。在现场演讲后,这些大学老师向加国老师和即将升入大学的学生们提出他们最关心的一些话题,这些话题很具有普遍性,包括:最适合留学的年纪?歧视来自哪里?中国的教育体制如何与加国教育体制达到互补?一个完美的异国留学经历最重要的是要获得什么?中国的传统教育移植异国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国际观在成长经历中所起到的作用?父母是否应该来陪读?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加国留学的个人安全与心理健康是否会得到正确疏导和保证?
  这些教师本身也是家长,其中很多人是准留学生家长,他们普遍感到很迷茫甚至 充满疑惑的是,"都说加国的法律体系和各项制度完善,但作为留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受益? "
  来自中国安徽大学的女教师对近日华裔男青年图书馆弓箭射杀父亲一案,心存恐惧多时,她表示这与她想像中的加拿大完全不符,甚至不敢相信此案的真实性。
  华裔男青年图书馆弓箭射杀父亲是近日华社普遍关注的一个案件。华人儿子亲手弑父的惨案发生在12月2日下午本市一家图书馆内,凶犯是现年24岁的渥太华男子方舟(Peter)。死者为现年52岁的其父程思(英文名William),程思是方舟之父,被其子方舟用十字弓射杀,箭深入背部,送医时已死亡。此案被报道后,引发华人各界和网友多方关注,多伦多51网消息下即时跟贴儿瞬间100多条。网友关 注案情发展并参与讨论,有说是母子狠毒,家庭暴力,儿子恋母情结;有说男女组成的家庭未来没有前途,男人和女人之间最好是现金结算;有说异国文化导致中国亲情沦丧,更多的则说都是移民造成的悲剧。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内,有多起相关华人的案件频繁发生。
  11月7日深夜,市中心布尔西街(Bloor Street West)一家日本餐厅。两名中国留学生因事在厨房争执继而发生打斗。27岁来自沈阳的杨明(Ming Yang,译音)被对方用利器刺成重伤,警方事后拘捕25岁来自天津的疑凶王旭,控以二级谋杀罪名。目前这家日本餐厅在凶案后一直关门未再营业。
  11月19日,密市一华裔留学青年在家中因与女友发生口角,用椅子猛击女友头部,因失血过多,促使女友抢救无效死亡。
  之前发生多市的入室盗窃案和杀母伤父案在11月23日出现戏剧点,凶手正是他们亲生的24岁女儿,警方现以一级谋杀、密谋谋杀、试图谋杀正式逮捕其女。据报道,这位24岁女子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药剂师专业,现已有专业性质的工作,她的滑冰技艺达到专业教练水平,钢琴获十级考试水平。其父虽自己钢琴水准很高却还重金聘专业老师训练女儿,歹徒行凶过程中,其母担心被捆绑在楼上的女儿遭受侵害,与歹徒发生博斗时遭枪击速死。
  在邻居眼中,其女是有才德的乖乖女,如今却成为这场逆伦惨案的凶手。此凶案动机无非是其父母反对其女与歹徒之一相好,一言不和即下此毒手,亦或是索财不遂临场发生冲突,但无论如何,父母与其女亲情早已荡然无存,不然怎会引发如此夺命凶案。
  11月27日凌晨,一名华裔青年在多伦多市中心娱乐区被车撞死,驾车司机肇事后迅速逃逸。据多伦多警方证实,此案为一宗故意杀人案。
  而号称华人最大"销金窟"的大温地区正在演变成纸醉金迷的另一个移民特区。据加拿大皇家骑警今年所完成的"隐居行动"(Project Seclusion)结果报告中发现,至今,除街头妓女外,全国"室内性产业"的骨干已由亚裔女子担起,而她们主要是来自中国与韩国。报告指出,现今在大部分地区的亚裔下海女子,都是以合法途径进入加国,或持旅客签证、或持学生签证,然后在加国境内主动寻找管道卖淫,其中更有部分妓女还在加国逾期居留,大部分集中在亚裔人口多的城市如温哥华等。而其中留学中居多。
  至于留学生心理更是华人留学群体不能避免的常见问题。而加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效果不大。绝大多数的心理基本上源于6种:留学经济嗜贪症、留学节奏综合征、留学成就抑郁症、留学考试焦虑症、留学情绪强迫症、留学交际恐怖症。
  留学经济嗜贪症是因经济压力衍生的一种精神强迫症,家境不是特别阔绰,在海外留学还要操心经济问题的学生容易患上这种病;"快节奏综合征"是总是担心一旦闲下来就会精神崩溃,从而将自己长期处于快节奏环境里,长此以往,造成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紧张,从而引发心理忧郁和心理障碍等问题;留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信心不足,而对竞争加剧,节奏加快,每天疲于奔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必然很容易罹患留学生中最常见的"成就抑郁症";每个学生多少会有一些考试焦虑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留学考试焦虑症就是非常严重的自我加压导致越努力越学不好症状;留学情绪强迫症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种症状因自己有过强的愿望与目标,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等引起;内向型的学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特别是留学中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引发社交恐惧。培养自信,大胆而自信地与人交往,才能克服留学交际恐怖症。
  
  加国令人担忧的留学现状,原因不一而足。加国政府本身的各项效率不足以让人相信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时间,况且,有些问题已经达到难以控制程度。其中不良中介与加国各个私立学院坑骗各国学生的事情至今不断。这种情况往往迫使学生突临变故,饱受打击。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温哥华某学院负责人卷款逃跑一事至今记忆犹新。在那次事件中,不少留学生除面临巨大经济损失外,还要承受着学生身份没有着落的心理压力,对于很多十几二十岁,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中国独生子女来说,突如其来的变故往往会令他们不知所措,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甚至会产生焦虑,沮丧的一些心理障碍。而加国注重实际的环境外观与国内注重外表堂璜的差异也是导致原因之一。普遍中介的广告照片与说明文字都是拍得美轮美奂或充满溢美之词,可抵达地点后却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个美丽谎言,所谓的校园不过是一个占地不过百平米的平房,所谓的师资力量加上校长在内也不过4人。至于文字中所提到的大型体育场,原来是在离学校3条街远的社区中心。不少留学生都因为对加拿大不了解而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一系列假结婚、假工签、假难民更是一刀刀宰过来,直到宰完为止。而一些由于各种原因"黑"下来的年轻人,成为加国隐患的可能性更大。
  早在卑诗大学(UBC)的研究调查曾发现,来自中、日、韩等亚裔高中寄宿国际学生,沾染吸毒、酗酒以及滥交等不良嗜好方面,远较加国出生或移民加国的亚裔生严重。针对来自中、日、韩三地的国际寄宿留学生所完成的《卑诗青少年健康调查》报告发现,高中男寄宿国际生中,高达24.5%出现滥交,而移民男学生只占9.3%,本地男生为11.9%。饮酒的比例是6.9%,正在吸烟的比例更高达18.8%,都高出本地及移民高中生许多。而在吸食可卡因、迷幻剂等毒品方面,无论男或女寄宿国际生比例,都较本地及移民高中生高两到六倍。分别有高达9.1%及9.4%的男女寄宿国际生表示,他们曾吸食可卡因,而本地出生学生比例只约2%。报告显示这些寄宿国际学生在缺乏父母监管下,令沾染吸毒、酗酒以及滥交等不良嗜好方面数字偏高。
  卑诗省的报告还显示,寄宿国际生开销超高,寄宿家庭往往良莠不齐,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当局针对此所作出的任何监管与举措,而曾经考虑发放的寄宿家庭牌照也并未达到完善,加国对这一环节缺乏应有的相关研究,并且很难追踪调查这些国际学生。中国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留学生输出国,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每年潮涌而至,人数成倍增长,而新一代留学自费群体不但日益庞大,而且结构趋于复杂,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化。如何规避留学风险,是准留学生和家长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加国获得更多利益的同时,更需提醒有关方面提高后继服务和注重加国的国际声誉影响,不然,由此带来的问题,将会后患无穷。
  世界日报:温西豪宅区 爆帮派枪战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13日 08:28 来源:世界日报 作者:朱冠华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世界日报) 温哥华市西区豪宅林立的桑那斯(Shaughnessy)社区一带,12日凌晨爆发温市历年来罕见的严重街头枪战,子弹乱飞,至少十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警方大规模封锁街道调查,初步研判是有目标的帮派狙击事件。
  
  11日晚间至12日凌晨时分大温地区雨势不断,但掩盖不住温市渥街(Oak St.)与西22街交口一带传出的枪响。附近居民表示凌晨约2时先听到约六响枪声,接者又出现约六至十响枪声,有人大喊:「走,快走」(Go, Go),现场传出一阵惨叫,周遭随即回复沉静。
  
  大批警员、警车及救护车抵达,现场附近一团混乱。有附近民众称见到两车沿渥街逃逸,可能为一辆红色的克莱斯勒和一辆白色的BMW休旅车。亦有人表示案件可能发生于一间名为「好邻居餐馆」前方人行道。
  
  
   (警方于温市渥街近22街一带摆放许多牌示,显示枪案可能在附近发生。记者朱冠华/摄影)
  
  
  温市警方发言人麦坚妮丝证实枪案发生在2时过后不久,警方接获多位民众报案,表示住家附近传出枪响,有人发现渥街3800号路段多人遭到枪击,部分伤者由救护车送医,另有伤者自行离开,约一小时内前去求医。
  
  媒体报导枪案造成十人受伤。麦坚妮丝指出其中一名男性伤者拒绝接受治疗,因此警方宣布的伤者为六男三女,其中两人伤势较为严重,无人身亡。对于伤者的年龄、族裔等讯息,麦坚妮丝则未多加透露,但称全部伤者不愿配合警方。
  
  虽然未出人命,但温市警方8日采取罕见的极大区域封锁动作,北从近西16街区域一路封至艾德华王道(King Edward Ave.),东则从Laurel街至西边的Osler街,除了车辆必须改道,进入的行人也会遭到警员盘问,行经渥街的17号公车也必须调整路线。
  
  至 8日白天,警方的封锁行动仍不断扩大。有民众即表示看到一辆福特的F150车的车体上约有十多个弹孔,前方轮胎爆胎,车内还有相信是属於女性的衣物。该位民众告知此一情况后,警方立即将该车纳入封锁线内进行调查,该车不久后被警方拖走。
  
  据了解现场还发现了AK47自动步枪,以及部分染血的衣物和鞋子。可能为了对自行求医的伤者进行调查且避免有人至医院寻仇或是追杀,警方一度将温哥华总医院的急诊室门口封锁,并派驻警员于外把守。
  
  麦坚妮丝指出,警方确信此次的枪击案件除了属于有目标的狙击,也与帮派有关,现阶段已经逮捕数名可能与案件有关的人士,但未透露是犯事者隶属于哪一个帮派。她表示了解事件发生于公众场所,会为社区带来愤怒和恐慌,警方会向民众确保派出足够警力,彻查整起事件。
  
  包括温市警方和皇家骑警于月前即指出大温的帮派之间正处于高压期,因此采取强力手段,在温市肯辛顿公园等地逮捕多名持枪分子,已经阻止多起可能发生的案件。而在今年10月,一名帮派分子于本拿比市铁道镇购物商场的露天停车场遭到射杀,亦显示帮派分子为取人命,不会顾及场所的行事作风。
  
  由于日前警方报告指大温帮派情势正处于「紧张期」,是否会引起另一轮腥风血雨令人担忧。
  
  Vancouver gang shooting injures 10
  No charges laid
  Last Updated: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 6:17 PM PT Comments608Recommend211
  CBC News
  
  Read more: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canada/british-columbia/story/2010/12/12/bc-vancouver-shooting-oak-street.html
  
  Video: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ideo/player.html?category=News&zone=canada&site=cbc.news.ca&clipid=1693382259
  安省西南数百车辆被困 多伦多今晨最低温零下26度
  
  安省省警表示,长时间的雪暴加上强风令安省西南地区道路积雪,不仅路面相当湿滑,而且能见度为零,沿乔治湾(Georgian Bay)一带,尤其萨利亚(Sarnia)数百车辆被困,当地已经实施紧急状态(state of emergency)。省警说,昨天包括晚间,Lambton County的Hwy 402公路(下图)至少有300人被困并等待救援。全省范围发生500多宗车祸,不过均属车辆碰撞、汽车打滑以及坠落路边沟渠,所幸没有重大伤亡事故的报告。多伦多北部的巴里昨日气温已降至摄氏零下30度,若考虑风寒因素则是零下40度左右。
  
  昨晚多伦多最低温低于摄氏零下15度(不考虑风寒效应),如果考虑风寒效应则感觉有如零下24度。多伦多市府再次发布极度严寒预警(extreme cold weather alert),同时呼吁无家可归者及居无定所的人士等找到暖和的地方过夜。这是本市自入冬以来第2次发出类似警报。今晨多伦多最低温摄氏零下15度,如果考虑风寒效应则感觉有如零下26度。根据加拿大环境部预测,周三多云,最高气温零下4度,最低零下10度左右,周四最低温零下9度;预计到周末,本市气温将逐渐回升,最高温可以升至摄氏零度左右。
  华裔新移民加国求职成功秘诀
  
   2010-12-13 10:12 环球华报
  【环球华报记者 杨 梅】大多数华裔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安家立身的头等大事是要谋求就业。在异国他乡,什么因素是成功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职位的制胜法宝呢?也许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样的答案:(1)是在加国大专院校获得的培训或教育学历,(2)是在加国本土的实际工作经验,(3)是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然而,近期由加拿大中侨互助会和卑诗大学(UBC)合作完成的一项有关华裔新移民成功就业秘诀的研究结果,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了解这项研究结果的具体细节,将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安家立身的头等大事是要谋求就业
  该项研究由中侨互助会拨款,由卑诗大学(UBC)咨询心理学教授阿蒙森(Norman Amundson)主持。研究人员采用“关键事件法”,于去年11月至今年11月,在大温地区访问了20个成功就业并留任至少3个月的华裔移民,分析他们成功就业的原因,完成了研究报告《成功秘诀:成功华裔移民分享他们的故事》(Secrets of Success: Successful Chinese Immigrants Share their Stories)。
  
  受访者男女各半,移民逾10年及不足10年的各半,参与了和未参与就业服务项目的也各占一半,年龄在20岁到45岁之间。在受访者从事职业方面,信息科技7人,管理及客户服务4人,金融3人,教育1人,医疗及社会服务4人,其它行业1人。
  
  成功取决于四大要素
  
  报告指出,在研究人员与受访者的面谈过程中,大多数面谈者均反复强调个人主动性和特点的重要性。整体来说,成功就业的华裔移民都表现出共同的特点:积极应对挑战、充满自信、与本地社区和潜在雇主建立联系……等等。
  具体来说,成功的四大要素包括:积极的态度和个性、技能和资源开发、教育和工作经验背景、社区和家庭支持。
  
  要素之一:积极的态度和个性
  
  高达95%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要素是其成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8个方面:
  
  其一,拥有自信、毅力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对于新移民来说,在加拿大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事业,绝非易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的大多数华裔移民,在寻找工作之初,均遇到了许多挑战。90%的人明确表示,是秉持积极的态度,保持自信乐观这一重要因素,最终帮助他们坚持下来,并成功克服各种障碍。这与卑诗省商会(Business of Council of British Columbia)于2006年的一份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当年该商会指出,拥有热情积极的态度是卑诗省雇主寻找新员工时所看重的10大评判标准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研究发现,谦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和可贵的品德,但在加拿大这样的西方文化氛围里,有可能会被误读为缺乏自信,对获得就业机会不利。
  
   华裔新移民加国求职成功秘诀
  
   2010-12-13 10:12 环球华报
  
  其二,适应性和灵活性。在这次接受访问的20位成功就业华裔移民中,有9人强调了对异国他乡生存环境和加国职场文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其中一人说道“我在东欧工作过4年,帮助一个企业发展在欧洲的市场。这个经历使得我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得到增强。”
  
  另一人说道:“在超过一年的时间里,为了去上班,我每天往返两个小时。一些移民忽视了灵活性的重要,只肯在那些公共交通方便的区域生活和工作。这限制了他们的选择”。
  
  其三,全付身心投入工作。通常来说,移民都很珍视他们获得的工作机会,并且通过努力工作去展示他们的能力、可转化的技巧和长期的潜力。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很多人甚至愿意退后几步,重新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
  
  其四,开放的个性。研究显示,与其它移民相比,那些成功就业的华人移民更愿意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他们开放的个性使得他们成为团队里的优秀分子,他们往往能构筑起很好的人际联系网络。
  
  其它重要的因素包括自我约束、勇于冒险、尊重多元性和具有应付多项工作项目的能力。
  
  要素之二:技能和资源开发
  
  研究显示,85%的成功就业华裔移民都将之视为可借鉴的经验。具体来说,这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成功就业的移民通常通过与邻居交谈、与孩子在学校里的同学的父母聊天、为本地社区做义工、加入专业协会、访问教会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与社区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效地帮助他们进入了潜在的工作市场,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职业道路。一个成功就业人士说道: “我积极地到处做义工,终于有一天,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做义工的一个组织的负责人把我推荐给一个雇主,这个雇主就是我现在的老板”。
  
  一旦进入到职场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会对人们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受访者们都表示,与同事、上级建立起的纽带,使其能够在遇有提拔机会或转往其它更高更好的工作单位和工作职位时,获得必要的推荐人/证明人。
  
  
   华裔新移民加国求职成功秘诀
  
   2010-12-13 10:12 环球华报
  
  (2)运用沟通技巧。基于他们的成功经验,受访者们都指出,除了对语言的掌握外,沟通能力还应包括表达意见、持开放心态、理解文化区别和尊重其它宗教。
  
  (3)接受再教育。许多移民都面对国外资历认可之障碍。唯有适应需要,自我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圆梦。
  
  (4)族群背景——学习英文之外的语言。本次调查意外地发现,学习和掌握英文之外的语言,对在卑诗省获得工作职位助益颇大。在收房的20人中,有 7人表明,他们的中国背景和拥有听说普通话和广东话的语言能力,给他们在职场上带来更多机会。一位受访者说:“我能说普通话、广东话和其它方言,当我申请一个护理职位时,我的语言能力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其它的要素还包括熟悉本地社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地经验和在做出移民决定之后即着手有针对性地做准备。
  
  要素之三:教育和工作经验背景
  
  在受访的20人当中,有多达13人特别指出,他们在加国成功就业,要归功于其在登陆加国之前就具备了的适应加国职场需要的技能。譬如,一位受访者移民前在中国大陆的大型外资企业工作过,“我在这家大公司获得和积累起来的技能和客户服务经验,对我到达加国后觅得专业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要素之四:社区和家庭支持
  
  在受访的20人中,有11人高度评价来自社区和家庭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包括:短暂的工作经验、同事或朋友的协助、教会的帮助以及来自各种组织和语言培训项目的训练、丈夫或妻子的支持,等等。以来自同事的帮助为例,一位受访者指出,同事在语言方面对自己帮助很大,经常善意地纠正自己在语法和语音上的错误,就像自己身边有个现成的英文老师。另一位受访者说道:“起初我非常羡慕同事取得的成绩,渴望自己也能做到那样。我的同事经常给予我正面的意见反馈和鼓励,现在,我也取得了同样的成功。”
  温哥华流产记
  
  2009-12-03 加拿大家园论坛 > 温哥华社区 > 温哥华流产记
  
  11月17日(周二)刚好是我怀孕第14周,这一天流产了,终身难忘啊!其实在前一天已经有少量出血,我在网上查到是先兆流产,但是当时肚子还不疼,没想到第二天就疼了一天,到了晚上六点多出血量越来越多,肚子也越来越痛了,可是我一个人在家,没有办法啊,只好拨通了朋友的电话,他们夫妇俩赶紧从家赶过来,刚好老公这时候才回来,一起帮忙送我去医院,一路上不停的流血,可是已经不那么疼了,到了医院先要挂号然后排队等候,护士、医生全是讲英文,交流好困难啊!终于等到我了,第一次进国外的医院什么都不懂,被推进冶疗室里,医生拿出一些器械简单的检查一下,然后告诉我们说,已经差不多流干净了,说我可以回家,不用留在医院。我第一次怀孕第一次流产,什么都不懂,以为那个检查就是给我刮宫,后来才发现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到了第二天(周三)晚上十点多,又是大出血还伴有好多黑色的大血泡,越来越疼了,已经快要晕过去了,老公赶紧又叫上朋友送我去了医院,在急疹室我疼得大声叫唤着,护士小姐看我不行了,赶紧用轮椅送我到了病房区,我疼得全身冒汗,身体不停抽搐着,真的疼的快不行了,有几次疼得以为自己要死掉了。护士小姐看我虚脱的样子,赶紧着给我打点滴,最后还给我打了止痛针,这样我才好了很多。到了凌晨二点多,我又被推进冶疗室里检查,看这次有没有彻底流干净,这次的医生刚好是讲中文的,真幸运,他说还有一点点没干净,让我在这里留一晚,明早有妇科专科医生给我检查确定我是否要做刮宫手术。赶紧让朋友先回家了,我和老公在病房里待了一晚上。
  到了第三天(周四)九点多那个专科医生才过来,他给我看了看,说我可以回家了,已经流干净了,不用再检查了。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很不相信。老公坚持要检查一下才回去,这个医生马上就不高兴了,说那你们就等着吧,可能要到晚上下班后六点了,我们说没关系,就等着好了,反正我们是铁了心这次一定要检查彻底才能回家的。
  从白天开始就一直在病房傻等着,偶尔会有护士过来给我换一下点滴的药袋,测测血压,心电图,感觉就没人管我们了,真是好生气啊!终于下午二三点左右,一位老护士过来说我一会我被推到四楼的病房,那是专门给准备做手术的人的病房区。到了四楼病房,又说要等着,一直等到下午六点,终于才被推进了手术室,那个给我手术的医生之前给我介绍一下怎么进行手术,一开始被贴上一次心电仪,血压仪,接着从点滴管里打进了麻药还是什么东西,一会就感觉到手发麻了,然后给我一个氧气罩闻了一下,我就不醒人事了。等我醒来时,我已经到了另一个病房,一名护士在我的床前看着我,她问我有没有不舒服,看我差不多醒了又叫一个人推我进了到了一楼的一个双人间的病房。就这样在这个病房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八点多朋友又接我回家了。
  这已经是周五的早上,从周二的晚上开始流产,一直到周五才冶好,真是一次恐怖的经历!我想如果在中国应该在周二的时候就可以做了这个刮宫手术了,接着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痛苦了!这次真是太惨痛的教训,以后也不敢在怀孕的时候这么大意了。希望明年会好运吧!
  加国福利制度:花光积蓄才够资格 使穷人更穷?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12-14 12:40 来源: 作者: admin
  
  
  取光,花光银行账户才够资格领福利金
  加拿大国家福利局(NCW)周一(12月13日)公布的一项最新报告指出,目前国民申请福利金比1990年代初难,主要塬因是多数省份都要求人们银行钱几乎取光、积蓄几乎花光,才有资格申请到社会福利金。
  *福利金制度让人们陷入贫穷
  报告指出,所有省份中,曼省净资产限值规定最宽松,有工作的人,可有4千元存款,带两个孩子的单身人士可有1.6万元的存款。但大多省份净资产限值规定很低,爱德华王子岛低到只能有50元存款,才有资格申请短期福利资助。
  安省规定单身人士为576元,单亲人士为1500元,所有省份中不算最坏。但本省残障人士的净资产限值规定却最高,安省残障人士支持计划(ODSP)规定每人存款可高达5000元,单身残障人士福利收入高达1.2905万,全国最高。
  
  报告指出,净资产限值规定太低,低收入者又得不到帮助,再加上福利金远远低于贫困线,尤其是对单身人士构成一个完美圈套,本来是帮助人们自助的机制,现在却完全起反作用。
  报告指出,领取福利金的人,很难再重新振作起来。另外,福利金也远远低于所有贫穷线标准,很快找到工作的人也得不到福利回补机制的帮助。
  道明银行前经济师德拉孟德(Don Drummond)表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在得到短期社会福利帮助前,就得变穷,但数据显示,一旦穷了,就可能一直会穷下去。
  据多伦多星报报导,Whitby 56岁的单身母亲斯克特(Kathy Scott)也是因为失业申请福利几乎陷入贫困。她本在贝尔公司干了26年的行政助理,又在另一家公司做了6年的办公室经理,2008年失业后,去年领完了26周的失业保险后,发出2000多份简历,险帮人熘狗和打扫清洁外,找不到相当工作。
  为了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7岁的侄孙女,不得已将房子再抵押贷款,贝尔给的15万抚恤金也快花光只剩5万了,尽管有前夫的赡养费和加拿大儿童保护组织的资助,也还是不够日常开销。
  她表示,政府福利部门通知她,她必须在卖掉房子、花光所有抚恤金后,才能领取福利金。过去自己一直能独立照顾自己和孩子,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真是没想到。
  NCW建议,除社会福利救助系统外,政府还应大力发展收入支持计划,如联邦和省府儿童福利金计划和联邦工作收入税补助(WITB)等,都可以为领福利人士和低收入人士提供资助,WITB才是更有效的办法,但需要改进,真正帮助人们不再依赖福利,重返职场。
  本月初,省府宣布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综合审查,预计会重新调整净资产限值规定等问题。
  加国社会福利增长远远不足
  
  A nation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says governments need to do more to tackle child poverty in Nova Scotia.
  
  雪暴令安省部分车厂停工车祸不断
  
  影响南安省的雪暴不仅令气温急降,昨天成为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让上班族和驾车人士深受其苦,而且使安省部分车厂停工车祸不断。雪暴使得从美国密西根州等地的汽车配件无法送至安省萨尼亚-伦敦地区(Sarnia-to-London),该地区的部分通用车厂及本田车厂不得不停工。位于多伦多东Oshawa 的通用装配厂也出现同样情况,以致厂方要求白班工人回家,晚班也被取消。
  
  雪暴也令安省各地交通事故频生,约克区警方表示,仅在昨日凌晨至中午,警方共接到85宗车祸的报告,其中多数车祸发生在早晨上班高峰时段。气温急降加上大风大雪,不仅路面结冰湿滑而且能见度极差,造成路上车祸频发。昨晨在东区士嘉堡Kingston路发生一宗致命车祸,据悉,死者为1名20岁左右男性司机,他在驾车时失控,撞中灯柱之后受伤身亡。昨早约8点半左右,约克区9th line夹Bloomington发生严重车祸,1部垃圾车与1辆私家车相撞,结果私家车车内2名小童受伤,其中3岁小童伤势严重,被送多伦多病童医院抢救。不过好消息是,在各部门大力协作与努力下,因大雪被困在萨尼亚(Sarnia)和安省伦敦(London)之间402公路上的237名司机和乘客已经全部救出,昨天大批警员和消防队出动展开救援工作,军方还派出直升机参与救援(上图),目前所有被困人士转移,他们均安全无恙。
  加拿大 只有同性恋的言论自由, 没有不同意同性恋的言论自由。
  
  凡不認同同性戀論調的人,往往被視為心胸狹窄、老古板、不開化、「政治錯誤」(Politically incorrect)。今年四月美國加州小姐凱莉‧普雷金在『美國小姐』選美賽中,因回答某位同性戀評委的提問,表明自己認同一夫一妻婚姻,當場引起該評委的不滿,而失去後冠,得到亞軍。事情發展並沒有僅止於此;兩個月後,她被選美機構找碴,摘除原有加州小姐的后冠。若你為她的失冠憤憤不平,我要說這只是小意思而已。
  
  同運份子利用『憎恨罪』(hate Crimes)來對付持異己言論者的事件,比比皆是。請容許我舉出一些案例:
  
  
  ※去年(2008年)加拿大福克神父(Fr. Alphonse de Valk)因為教導聖經對同性戀是罪與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而受到加拿大人權委員會(Canad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的調查。
  
  ※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權委員會責難基督徒印刷業者史高‧布羅基(Scott Brockie),因為拒絕印刷有關同性戀主題的印品,而被罰款五千元加幣。
  
  ※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市長戴安娜‧哈斯豈特(Diane Haskett)因為拒絕公開宣告『同性戀自豪日』(gay pride day),而被重罰一萬元加幣。
  
  ※瑞典牧師艾克‧葛林(Ake Green)因傳講羅馬書第一章,定義同性戀為罪行,並且有害於社會,而被處卅天獄刑。
  
  ※在加拿大,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被迫剪除所有涉及同性戀的廣播。
  
  ※二○○五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人權法庭宣判罰款哥倫布騎士議會(Knights of Columbus council)一千元加幣,因為他們拒絕把會堂租給一對女同性戀舉行婚禮。
  
  ※去年,加拿大艾伯塔省人權法庭宣判青年牧師史提夫‧布伊森(Stephen Boissoin)有罪,因為他寫了封信給紅鹿倡導者報(Red Deer Advocate)編輯,指出同性戀是不道德、會危害身體、並且不應當在學校裡提倡同性戀。
  
  ※加拿大擁同性戀組織EGALE(Equality for Gays and Lesbians Everywhere)正呼籲加拿大郵政系統郵檢除去有『憎恨罪』的郵件。換句話說,若是他們在這塊陣地又成功登陸,凡是不同意同性戀的郵件都會被丟進垃圾筒,甚至寄發不同意同性戀論調都會成為違法行為。
  
  加拿大∶以言入罪
  加拿大的Steve Boissoin牧师曾致函一份报章,表明他不批准同性恋者的议题,成果被艾伯特省委员会裁定他犯了「冤仇言词」罪。罪名指Boissoin牧师的言论具轻视成分,令人感到同性恋者是邪恶的,从而缔造了轻视的气氛,使同性恋者受到不公的看待。从这案例看来,同性恋者的感受凌驾在基督徒的权之上,基督徒表白其信仰对同性恋的立场後,若同性恋者感到受到冒犯,基督徒就会被裁定为犯罪。这是以言入罪,剥夺信仰及,是对基督徒的逆向轻视。
  
  视频: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22/v_NTUwMDIxMjM.html
  網上購物行騙得手 騙徒還發電郵示威 發假付款通知 華裔夫婦中招
  
  星岛日报 [2010-12-16]
  
  溫哥華記者 張文慈
  
  
  進入聖誕購物季節後,溫哥華一對華裔夫婦最近通過網上售貨,卻收到假電郵和假冒的付款系統的網站通知,令他們寄出的物品有去無回,約損失 270元。加拿大反詐騙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簡稱CAFC)周三提醒民眾留意網上詐騙活動,指類似騙案最近3年來勁升六成。
  
  在網上遇騙、現年43歲的廖松茂周三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他的妻子上周通過流行的買賣網站Craigslist,打算售賣一個價值 160元的Coach品牌手袋。把賣物資訊掛上網後,收到一個買家電郵,表示有意購入,著她把手袋寄往美國首都華盛頓一郵箱地址,同時附上已通過 Paypal的付款通知。
  
  
  由郵務公司寄美國華府
  
  
  廖松茂見有付款通知,就以為對方款項已匯入他的賬戶,隨即於周一把這手袋郵寄,當時花了42元郵資,通過加拿大郵務公司(Canada Post)寄往美國華府該郵箱。
  
  廖松茂懊惱地表示,當時他也有疏忽,僅相信妻子的電郵,而沒先進入Paypal自己的賬戶進行確認,結果令他們共損失約270元。不過他又透露,除了妻子被騙之外,他也差點上當。
  
  廖松茂解釋說,他最近也通過Craigslist網站擬以480元出售汽車轆鈴,同樣收到假電郵和假的Paypal網站付款通知,詐騙集團還要求他通過匯款公司匯出寄轆鈴的運費。因他懷疑有詐,才未有中招受騙。廖特別向記者展示他所收到假冒Paypal網站付款通知,驟眼看上去,格式與真網站一模一樣,令人防不勝防。
  
  
  「你們永遠找不到我!」
  
  
  最令廖松茂氣憤的是,他曾經電郵該詐騙買家表示已經報警,豈料對方還回電郵示威,寫道:「你們永遠找不到我!」
  
  廖指出,事後他立刻致電溫市警局報案,但警方要他直接與Craigslist網站交涉,並與美國郵局聯絡,設法扣留已寄的物品。
  
  
  網絡受騙案激增約60%
  
  
  據Craigslist網站資料顯示,他們不牽涉任何交易,也不提供「買方保護」(buyer protection)或「賣方證明」(seller certification),一切後果由用戶負上。
  
  此外,據CAFC發言人普羅克斯(Paul Proulx)表示,網上交易詐騙一直在過去數年呈穩步上升趨勢,近3年中更見激增。在CAFC每年接到近25萬宗詐騙投訴中,涉及網絡受騙案件大升約 60%,其中絕大部分是本來以為自己佔到便宜的消費者,陷入「詐騙」陷阱,買入假貨或次貨,既無法退貨也不能送人。更糟糕的是,冒牌貨還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普羅克斯指出,現今網上詐騙手法愈來愈複雜,仿真度愈來愈高,民眾亟需提高警覺。他說,網上交易詐騙不同普通犯罪。有些網站通過第三方銷售,有些甚至沒有固定地址,調查起來十分困難。
  
  據卑詩烈治文皇家騎警發言人沃克(Tammy-Lyn Walker)表示,雖然許多網站建議客戶最好是在本地與當事人面對面交易,但無論如何仍要加強警覺。一旦發現受騙要向所在地警方報案,也可直接致電免費電話1-888-495-8501,向CAFC報案。
  乌兹别克青年坠楼 移民梦变恶梦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12-20 09:35:36
  
  去年平安夜建筑事故 唯一幸存者前路茫茫. 乌兹别克青年 移民梦变恶梦
  
  
  
  去年圣诞前天高空一摔,摔破了乌兹别克斯坦青年马鲁波夫的加拿大之梦。马陆波夫现要倚靠扶椅才能移动脚步,他的前面就是去年发生悬空脚手架坠落事故的公寓楼。(加通社)
  据星岛日报综合报道,马鲁波夫(Dilshod Marupov)的加拿大梦在4名工友支离破碎的尸体和瓦砾中破碎。
  如同前几代移民一样,这位年轻男子去年离开贫穷、独裁的祖国,前来加拿大寻求新生活,但在一年前的平安夜,也就是马鲁波夫做修理阳台工作的第3 天,他和工友们在13层楼高的阳台外倾倒混凝土时,突然听到支撑他们的维修吊船发出可怕的断裂声,随后,他们从维修吊船滑落、骤降、猛烈地撞向冰冷的地面。
  心惊胆颤的几秒钟过后,马鲁波夫的4名工友全部遇难,只有这名来自乌兹别克(Uzbekistan)的年轻人奇迹般存活,但他现在一贫如洗、心情抑郁、剧痛缠身,而且几乎无法行走。马鲁波夫唯一可用英语说出的完整句子就是:「我的腿每天都疼。」他甚至不敢说出对未来的希望。
  
  数百年来,移民的梦想总是:来到加拿大,努力工作,最终为自己的家庭,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们,创造体面的生活。不过,在过去30年中,新移民发现,他们越来越难做到收支平衡。移民中的贫困问题急剧上升,工作也不稳定。最近,无正式文件和地下劳工的数目似乎也在上升。对于许多人而言,移民梦变成了一场恶梦。
  
  现年22岁的马鲁波夫最初想到加拿大来,是因为他在乌兹别克的好友给他看了一个网站,网站上有卑诗省小镇科莫克斯(Comox)风景如画的图片。他随后告别自己的姐妹和双亲,买了张机票来到加拿大,计划先上学,然后赚些钱并建立新生活,但他到多伦多后就用光了钱,所以决定留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再去海边城市。
  
  剧痛缠身 一贫如洗
  
  通过乌兹别克社区的关系,马鲁波夫最终找到了修理阳台的工作,但就在去年平安夜下午,他和其他4名工友脚下的维修吊船断裂了。他们中无一人安全地绑在建筑物上,全部快速跌落。
  马鲁波夫双脚首先落地,虽然幸免遇难,但却伤及后背、脊椎、双腿,大脑也受到损伤。他在医院住了4个月,现在仍处于重症康复中。他与增加止痛药剂量抗争,医生还告诉他,他以后的活动能力不会达到事故前的25%以上。这位前摔交手通过翻译表示,他不但没能攀爬卑诗省的海岸山岭,现在更感觉坐在四面高墙围成的牢笼中,非常忧闷。
  
  少数族裔收入低 厄运连绵三代人
  新一代移民生活难因有歧视
  
  明报(渥太华19日加新社电)加拿大新一代新移民的收入偏低﹐比不上几代的移民和土生加拿大人。研究人员说﹐新移民收入不够别人高﹐不能排除歧视因素。
  
  研究人员也发现﹐有色少数族裔与土生国民的收入差距持续一段长时间﹐甚至延续到2代﹑第3代。
  
  近30年抵者生活更艰辛
  
  近30年内﹐新移民抵加后的生活愈见艰辛。
  
  麦马士达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社会科学家斯威特曼(Arthur Sweetman)说﹐在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移民的原居国不断变化﹐从传统的英语国家或欧洲国家转向亚洲。移民要跟土生加拿大人拉近收入的距离﹐语言和文化是绊脚石。
  
  此外﹐移民在上世纪90年代受到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
  
  统计局的皮克特(Garnett Picot)说﹐21世纪初移民与土生国民收入差距拉远﹐可归咎于网络泡沫。那时加拿大迎来大量科技人才﹐但在网络市场突然冷却时﹐这些人受到巨大冲击。
  
  斯威特曼说﹐随后的趋势更加恶劣﹐没有明显的单一理由。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斯库特鲁德(Mikal Skuterud)说﹐部分原因是移民在国外取得资历和工作经验﹐雇主经常怀疑这些资历。所以﹐移民在书面上看上去有本地人同等的教育和背景﹐有关方面未必器重他们。
  
  另一个原因是移民没有土生加拿大人的人际网络﹐与好职位的联系﹐这是不成比率的大群移民多任低职的原因。
  
  斯库特鲁德也发现﹐有色少数族裔移民与土生国民比较﹐收入差距维持更长时间﹐延续到第2代﹐甚至第3代。
  
  新移民挣钱更难﹐斯库特鲁德认为不应将责任归于雇主的种族歧视﹐但那是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有一些歧视」。
  
  您的位置:新闻 > 今日焦点
  在加拿大做女人:甘苦有谁知
  
   2010-12-20 10:28 环球华报
  【环球华报记者 凯蒂】加拿大在变,加拿大女人也在变。近日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全职工作妈妈30年来增加一倍。统计局的报吿説,在去年受薪的妇女中,每 10名兼职僱员中,接近7人是女性。如此看来,在加拿大做女人不容易,旣要养家又要育子,更有一些移民过来的太太们,在经济不好时走出家门,与男性一起在职场打拼,在市场建业,在辛苦和收穫中平衡着自己的收穫,却与流逝的岁月中,发出一声声嘆息: 加拿大做女人,甘甜辛苦有谁知。
  
  
  据近日出台的这份加拿大统计局报吿称,在2008-09年间,男性的就业率下降2.9%至65.2%。但女性的就业率在2008年升至歷来59.3%高位,2009年,在专业及金融人员中,女性佔了51.2%,在医护界,女性的比率是55.2%。在社会科学界、宗敎界,女性的比率是72.5%。也许这些枯燥的数字並不能代表华裔移民女性的就业状况,但也可从中看到,加拿大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女人还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养家餬口
  移民让女人撑起“大半边”天
  
  在这里,我们见多了曾经是中国各行各业的精英女士,在这里却被一扇扇专业大门关在外面,很多人就是在家庭的拖累中失去了为之骄傲的专业技能。在一声声女人的嘆息中,的確也有这样的女人,在丈夫读书,没有工作,孩子上学,需要支持的现实面前,心一横、牙一咬,背起了饭盒,走向工厰,拎起背包,找到市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体力劳动和市场竞爭中,这些女人撑起了家的 “大半边”天。
  
  这些年,认识很多这样的女人,最令人敬佩的是这样一位普通女性。她的故事极为平凡,却令人难忘。就在移民申请被批准时,她的丈夫发生车祸,虽然还是顺利登陆加拿大,但车祸的后遗症让昔日做过中国外企的中层管理,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语的丈夫,如今连中文都説的磕磕巴巴的。看到她在这里生活艰难,朋友和家人就劝她打道回府,可是她倔强起来,她説,当初我们夫妻説好了,到加拿大为孩子寻找好的敎育环境,而今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夫妻的梦想,我不会轻言放弃。於是她在靠近大学的地方租了间房子,又在餐馆找了份工作,还在家里开了个饺子店,自己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她説,辛苦她不怕,就是怕头脑不清醒的丈夫寻衅找事,一次,她刚要把包了一夜的饺子放进冰箱,丈夫突然冲了过来,把满桌子的饺子打翻在地。她説,当时觉得天就要塌了,对丈夫哭着嚎着:我这么苦是为了谁,你什么时候才能清醒呢。刚好孩子放学回来,一家人顿时哭成了一团。她説,也许是那件事让丈夫受了点刺激,又加上她坚持为丈夫请中医针灸,还有这边医院的不间断的治疗,丈夫的病终于一天天好起来,再去她家时,看到她丈夫能帮她包饺子,説话也清晰了很多。后来她丈夫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她説,自己总算是熬出来了,她不包饺子,也不打餐馆工了,而是到一个社区中心做社工,从义工做到兼职,又做到专职。如今她是苦尽甜来,那个曾经把她 “磨”得没脾气的丈夫,而今见到见到所有的朋友都会得意洋洋地夸妻子,这个家是她撑起的,她是我们家的大功臣。
  
  其实因为这些的移民家庭太寻常了,这样的女人一点都不引人注目,但她们的確是移民中最坚强的一族,是她们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家的重担,其中做女人的甘甜辛苦自己知。
  
  时运转换
  小女子逼出个“家务男”
  
  也许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只认可妻子的“相夫敎子”,丈夫只是“甩手掌柜”。但这个世界变化快,如今由“家庭主妇”一词派生中来的“家庭主夫”,在中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这里,与英语“housewife”相对的就是“househusband”。还记得当年我的一位英文老师曾经很骄傲地説,她的丈夫,如今在家里做“househusband”,做饭、打扫卫生,收拾房子。她説的一脸得意,我们听的一头雾水,当时就有同学説,这样的 husband有什么可説的。但转眼间,在我的这些同学中,还眞有一“小女子”逼出了一个“家务男”。
  
  她説,自己从来就是个不起眼的女人,在中国也就是工厰小化验员,来到加拿大,眞的是时运转换,读了两年的college,这却找到一份这里的“铁饭碗”,在联邦政府工作,而她的丈夫,一只只在一个大学找到一份合同工,协助一位敎授搞课题,每年只有那位敎授拿到科硏经费时,他才能保住手里的“瓷饭碗”。她大丈夫説,过去在中国是太太家务活全包,现在是我专职干家务,咱走背运啊,只有做个“家务男”啦。女的则説:不是我把他逼成了“家务男”,而是他主动“捨车保帅”,我也是手把手敎他炒菜,脚跟脚带他买菜,才把他歷练成出色的“家务男”,你们説,我容易嘛?。虽説这是句玩笑话,大家却看的出小女人掩不住的幸福感。颇有风度的“家务男”也一旁调侃道,其实,做家务比挣钱容易,你们看她朝九晩五,风里雨里的,也挺辛苦。而我做好家务,保证我们家的经济来源,我们家才能长治久安。再説了,在中国咱是决不能让老婆辛苦养家,这不是来到了加拿大,在加拿大当“househusband,也算是入乡隨俗吧。
  
  説实在的,在中国常见的那种“男主外,女主內”传统家庭格局,这边的很多家庭已不存在。女人“当家做主”的家庭不在少数。有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就是一些华人移民家庭也在现实面前悄悄地改变,家有经济上佔主导的女人,身后再有个“家务男”,家庭变得更和谐,这也许这也是做的丈夫的意外收穫,更是做女人的另一种甘甜和幸福。
  
  地域差异
  传统观念挑战加拿大“女权”
  
  説起加拿大的女权运动,一直就是风起云涌。10年前就曾发生过一起因抗议男人可以裸露上身的女权运动。就是现在,加拿大对妇女儿童的保护也是有目共睹,別説丈夫打老婆会吃“官司”,就是公司招聘,也不敢有性別歧视,还那些单身母亲们,有政府政策保护,比累死累活的男人都活的滋润。所以这里的女人经济不依赖男人,精神上相对独立,还有保护措施,那么“女权”主义能在加国风行,那是势在必行啊。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加拿大女性,尤其是母亲, 对家庭財务具有支配权。她们能够独立决定或参与决定从买衣服到外出吃饭,甚至是购买新车的所有家庭財务开销。92%的成年女性,96%的母亲,独自或者与他人共同管理家庭財务,並对家庭购物有决定权。为此,Environics公司消费者硏究部门副总裁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表示:“数据表明,加拿大女性在家中担任了首席採购官(chief purchasing officer)职务。不管是厨房里的玉米片,还是马路上的汽车,看来都是由女性决定购买。因此,零售商们必须考虑到女性的购物兴趣”。
  
  在中国传统女学敎育中,女性要服从男人、服从家庭。现在的中国女人从表面上来看非常女权,女孩对男朋友呼来喝去的,对婚姻对象要求很高。但正像中国“新女学”的创始人苏芩説的那样:中国女人是狂一阵子,男人狂一辈子”。很多中国女人自信程度很低,总希望找到一个更强的男人来支撑自己。其实就是移民来到这个“女权”意识很强的国家,华人女性还是习惯把男人当靠山,一旦觉得这个“山”靠不住了,婚姻和家庭就出现了危机感。但是如果做妻子的太能干,独立意识太强,很多华裔男人又受不了,女强人还是难被华裔男性接受。同时也发现,这里的移民家庭,如果太太是只工作不管家,那么一般都保养多比较好,无论容颜和精神看上去较年轻。可是那些旣要工作挣钱,又要带孩子养家的女人,很多人都显得憔悴疲惫。倒是做”甩手掌柜“的老公显得有活力。身边也常有女性朋友説:女人要对自己好一些,工作上是女强人了,家务事就少做,要求女人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纯粹家是自欺欺人。的確在这里也常看到,太能干,太要强的女人,把自己弄成了“黄脸婆”,而养尊处优的丈夫一旦发达了,就会毫不怜惜地扔掉自己糟糠妻,另觅新欢。所以,华人的传统观念相对当地的“女权主义”,还是颇有挑战性。
  
  你看,在加拿大,做女人一样是有甘甜有辛苦,而有关女性、女权、全职太太、职业妇女,这些女人们谈不完,説不透的话题,在这里照样是常提不衰,各有主见。这次把“做女人 甘甜辛苦有谁知”的话题留给读者,希望在以后的討论中,得到的不仅是一声声嘆息。
  
  昨日,安省申诉专员马林(Ontario Ombudsman Andre Marin)新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揭露本省的长期护理院(Long-term care homes)众多长期存在着的严重问题。
  
  安省75%的长期护理院未达标
  
  据统计,安省一共有7.5万老人住在各式各样的长期护理院中。长期护理院(Long-term care homes)由卫生厅监管,它和普通的退休公寓(retirement home)不同,是专门为需要24小时看护的人士设计。
  
  2008年7月,马林从本地的媒体处了解,本省的616间长期护理院中有75%没有达到省府制定的450项护理标准。随后,他花了两年时间调查,以及采访了250名住户、他们的家属,以及护理院的管理员。在调查前后,他的办公室一共收到了大约450封关于长期护理院的投诉信。
  
  报告所披露的本省长期护理院的问题分三方面,一项是护理院本身的问题,两项则直接针对卫生厅。
  
  护理院的共同问题主要包括:护理员缺乏培训、缺少专家做跟踪检查、对设施清洁和个人卫生维护不足,以及对药物的管理有缺陷。部份护理院一再未能做到替住院者至少每周洗澡两次,检查员在护理院内会遇到身上发出阵阵恶臭、包着厚重尿片的年迈住院者。
  
  然而,长期护理院出现严重的问题,也和省府对护理院的检查力度不够很有关系。例如,一家护理院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后的18个月,卫生厅的调查员才到达。同时,针对护理院的检查报告也很有不足,很多报告并没有全面反映问题(inadequately reported),还有的直接拿过期的信息滥竽充数。
  
  缺乏检查直接最终导致了看护水平下降,几家护理院已经有15年没请过环境健康或饮食专家(environmental health or dietary specialists)上门指导。
  
  专员还发现,卫生厅很少吊销经常未能符合省标准的长期护理院的牌照。他认为这会令到存在危险未被察觉,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此外,虽然安省卫生厅有相关的投诉机制,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卫生厅不仅未能快速准确回应投诉,而且还把一些对老人对护理院的投诉通常会被打回该看护中心。马林指出,这样的做法会令住院者及其家人担心可能遭到报复。事实上,有人被威吓会被赶走,也有人被威胁会被告上法庭,还有人受到了禁止使用某些设施的“惩罚”。
  
  马林办公室调查组的主管琼斯(Gareth Jones)则表示,报告所披露的问题其实只是一小部分。由于安省的申述专员不同于魁省、纽芬兰、阿省的专员,并没有对护理院的管辖权(jurisdiction over the facilities),所以当接到一些诸如虐待(resident abuse)、缺乏医疗(inadequate medical care)等投诉时,他们无法进入住户调查。
  
  
  Kenyon Wallace, National Post · Wednesday, Dec. 22, 2010
  
  Residents of Ontario’s long-term care home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often fear reprisals, including being banned from facilities, if they complain about conditions or treatment at hom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a sweeping two-year investigation.
  
  
  Read more: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todays-paper/Long+term+care+homes+work+progress/4012428/story.html
  加国华裔过圣诞 各种滋味细细谈
  2010-12-06 12:48:29 作者:李秀翠 来源:北辰时报
  
   北辰网12月6日讯,据北辰时报报道,迈进了12月,圣诞老人的脚步就这样走近了。圣诞节,是加拿大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多伦多的大街小巷、商店商场,处处可见被装饰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的圣诞树。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下,广大华裔感慨颇多,有惆怅、有喜悦,还有思想的斗争和内心的纠结。其中滋味,不尽相同,让我们一同品味,细细评说。
  
  文化差异根深蒂固,华裔老人频频诉苦
  
  一位老移民曾经这样说:“跟圣诞节隔着一层文化差异,过春节又不能尽情地庆祝。一年到头,好像没有大节日一样。”
  
  这的确道出了很多华裔老人的心声。老人们表示,年纪大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文化差异根深蒂固,不论怎样,还是更加重视中国传统的春节。但是,等到春节到来时,因为没有公众假期,子女们要上班,孙子孙女也都要上学,毫无节日气氛,过得自然也了无味道,平常无奇。
  
  所以一年下来,觉得没什么重要节日。不像在国内,每年还有个“盼头”,体会子孙满堂,一家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包饺子、打麻将、放鞭炮、看春晚的热闹和喜悦。
  
  青年接受改变循序渐进,中年一切为了孩子
  
  对于华裔青年人群来说,因为国内时的圣诞节受到商家大肆宣传,所以有些人也接触到圣诞节,尤其是白领人士们。所以移民后,受到这边浓郁的节日气氛影响,也开始循序渐进地融入到节日当中。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圣诞节通常和同学一起去唱歌,或者在家里开Party。大家一起精心的用彩灯装饰阳台。虽然不会做火鸡大餐,就用牛排替代。而且,平安夜的晚上,大家会将自己的愿望写下来并装在玻璃瓶中,等到明年的平安夜再一同打开。
  
  谈到圣诞节方先生表示,2002年他开始到多伦多上学,第一年的圣诞节和西人房东一起过,参加房东举办的party。当时也没觉得兴奋或者什么特别的感受,就是机械般地follow,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就照做。之后几年的圣诞节,都是和朋友们一起吃火锅,也互赠贺卡和礼物,或者是趁着假期出去旅游,趁此小聚一番。今年他计划和妻子一同到迈阿密去购物。
  
  另外,还有大部分的华裔家长,商场中出现他们忙碌的身影。为孩子准备圣诞树、彩灯、各色装饰,以及圣诞礼物等。还有的专门买来食谱,计划给孩子做一顿经典的圣诞火鸡大餐。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
  
  齐鲁同乡会Jeffer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表示,对于圣诞节齐鲁同乡会没有计划举办庆祝活动。而是在春节时,大家将聚在一起聚餐,有可能将举办一场表演等,目前还没有具体定下来。对于今年的圣诞节,他已经为孩子买好了圣诞树,并经过了一番精心的打扮,孩子很开心。而且今年是买房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所以也计划将房子进行一番装饰,让节日的气氛更加浓烈。
  
  Jeffery表示,孩子要在这边成长和生活,所以应该让孩子接受这边的习俗和文化,不要让孩子产生文化差距,毕竟将来要在这边生活,所以还是要融入到这边的生活当中。同时,也会教导孩子,不能忽视中国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做好两者兼顾是最好的。
  
  另外,圣诞节也同样为孩子的童年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份惊喜和期待。圣诞节的早晨睁开双眼,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圣诞老人昨晚送来的礼物。对孩子来说,圣诞节早晨是个充满悬念、谜底终于揭开、惊喜连连的时刻。
  
  还有很多华裔家长表示,为了孩子才过圣诞节,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一个梦幻的童年时光,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长着翅膀的天使的经历。
  
  开心好玩最重要,孩子们欢度佳节无国界
  
  一位奶奶和小孙女间发生了这样的对话,奶奶微笑着说:“为什么不吃饺子?要吃圣诞大餐?为什么要买一棵圣诞树?如果你说得有道理,奶奶就给你买!” 小孙女学着奶奶说话的方式说:“奶奶,我早就说过了,必须得过圣诞节,圣诞节当然要有一棵圣诞树,当然要吃圣诞大餐。”奶奶继续追问“好,那么你和奶奶说说,为什么我们家必须过圣诞节?”。“圣诞节好玩呗!有很漂亮的圣诞树,还有灯,还有白胡子的圣诞老爷爷到处送礼物,还有……”
  
  孩子就是孩子,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像大人一样,关心节日的具体意义。无疑是哪个节日更热闹、更好玩,自然就更倾向于哪个节日。特别在学校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熏陶和感染,互送圣诞礼物和贺卡,看到同学家里都有漂亮的圣诞树,自然也希望自己家里也有。
  
  其实,对于移民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孩子们,很多家长担心后代忘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没有假期,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毫无节日氛围,孩子们自然不会喜欢。而万圣节的搞怪、感恩节的火鸡大餐、圣诞节的礼物和热闹气氛,却是可以获得欢乐与满足感。孩子们喜欢这些节日,其实和西方文化无关,也不会去了解这些节日的意义,只是因为好玩、好吃,能够分享到节日的快乐。
  
  唐女士一家移民快三个年头了,提起圣诞节,唐女士对儿子很是愧疚。第一年的圣诞节,儿子一直嚷嚷着要棵圣诞树。可是因为刚移民还在租房子,空间也很小,所以唐女士就没有给儿子买。第二年呢,买了房子,空间也大了。可是当看到昂贵的价格时,唐女士想了想还是算了。今年的圣诞节又要到来了,唐女士决定今年一定要满足儿子的这个愿望,买一棵漂亮的大圣诞树,让孩子过个节日味十足的圣诞节。
  
  另外,琪琪的妈妈在博客中介绍,在小琪琪的眼里,圣诞老人就像慈祥的老爷爷一样,满脸笑眯眯的,没有脾气,说话和气,只要故事中有圣诞老人出现,她就乐意一口气把故事读完。 今年,琪琪早就对圣诞节充满更大的期待。因为琪琪今年刚刚参加了由维斯特英语培训中心举办的万圣节活动中,并度过了她的四个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团体活动;第一次在西式环境里与众多外国朋友一起过节(唱歌、跳舞、做游戏等);第一次在脸上化彩妆(当时是化妆成一只小黑猫);第一次在充满无比刺激的环境里开心玩耍。另外还收获了一大包各式各样的糖果和巧克力,真是印象深刻,已载入她美好的记忆库当中。
  
  因此,从万圣节活动回来的路上,琪琪当即就向妈妈表示,要继续参加圣诞节活动。这不,圣诞节还未到来,琪琪就吵着要妈妈帮她买回来很多关于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贴画,贴在冰箱上、床边、书籍上到处都是,还把一幅最精美的快乐圣诞节的硬纸画悬挂在吊灯下。另外,每天一大早起来,琪琪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日历,并计算着日期,看看还有几天才到圣诞节。
  
  孩子是天真且纯朴的,孩子的心中都是无国界的,孩子是快乐的小天使。让孩子多一份开心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加国时评〗姚永安:被殴打还要被冤枉 公理何在?
  
  姚永安 2010-11-05 13:06 环球华报
  华裔移民吴耀伟被警察殴打案件日前有了结果。三角州警察的调查结论是,当晚两名涉案警察殴打吴耀伟一案,三角州警察局长塞斯福(Jim Cessford)裁定,两名温市警员滥用职权并不成立。
  
  塞斯福表示,当晚两名警察是以良好的信念(good faith)执行任务;他们有理由相信有人曾经和可能仍然遭受袭击;他们有理由相信吴耀伟是疑犯;警员采用武力来控制吴耀伟在当时情况是合适的。局长还表示,他明白吴耀伟当时为了保护家人心切才会作出抵抗。
  
  这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这一宗在年初发生,由于传媒第一时间把吴耀伟血淋淋的受伤照片大肆刊登,此案实时轰动全城,在华社区更是最热门的话题。温哥华警察局长朱小荪更在事发后登门拜访吴家道歉。
  
  但这项一拖再拖,等了九个多月才有结果的调查却竟然把两名警员的责任全都推得一乾二净。
  
  吴耀伟在2010年1月21日清晨2时20分左右在家门外被警察殴打,身体受到严重创伤。11月3日,这份警察的调查报告再给与吴耀伟及其家人另一次精神和心灵上的”袭击”。
  
  可不是吗?人家在年初被您们殴打,现在您们警察调查自己人的报告说,警员以良好意愿执行任务,是您吴耀伟先行袭警和拒捕的,被打是咎由自取的。
  
  吴耀伟的律师师沃德(Cameron Ward)以丑剧(farce)来形容这项警察查警察的调查。这件事就像我们听到发生在一些第三世界,无法无天的极权腐败国家所发生的事情一样。警察滥权向无辜市民施暴的事件,已经成为了我们常见的新闻。
  
  以吴耀伟案为例,三角州警察在双方口供中选择了完全相信两位被投诉袭击市民警员的供词,却否定了吴耀伟的口供。
  
  因此,整件案便来个180度改变,吴耀伟反被指袭警和拒捕。
  
  以下我们不妨读一读警员的供词,看看吴耀伟如何被人”砌生猪肉”。
  
  “警员弗洛福克(Florkow)指出他当时有向吴先生出示警察证件及大声说是”温哥华警察”在调查一宗家庭纠纷。吴先生打开门数寸。警员叫吴先生开门让警察进入。弗洛福克警员听到吴先生话No。因此弗洛福克警员便把脚伸入门令吴先生不能彻底关门和可能阻碍入屋。”
  
  弗洛福克警员说吴先生用两只手推他的前胸,并且抓住弗洛福克的膊头推他落地。此时,警员伦敦(London)上前。警员伦敦抓住吴先生并且逼他跌在前门地上。吴先生的左边面撞到水泥行人路。”
  
  “弗洛福克警员告诉吴先生他被拘捕。警员指令吴先生以肚顶地伏下并且把手放在背后。吴先生反抗并站起来和舞动双臂。弗洛福克警察试图控制正在移开的吴先生。弗洛福克警员以短打打击了吴先生的上膊3次却无效。弗洛福克警员接着再以短打打击了吴先生的背部两次,让两位警员控制了吴先生。在整个过程中弗洛福克警员都大声向吴先生发出口头指令。”
  
  以上警察口供所说的,根本不合情理。当时是清晨,吴耀伟在睡梦中被惊醒,步下楼亮灯,听到门外人说是警察,并在门孔里看见警员出示警章,他打开了门。
  
  根据警员所说,当吴耀伟打开门后便袭警,因为他要保护自己和家人。这究竟是怎样的逻辑
  
  
  吴耀伟是因为知道是警察才开门,若果吴耀伟担心警察会危害自己和家人,他为甚么要开门?更奇怪的是,为甚么警察会认为吴耀伟害怕警察,要以袭警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对于一般普通市民,即使吃了豹子胆也不敢一个人袭击两名持枪的警员。
  
  曾经有华人侨领尝试把问题归究吴耀伟不懂英文,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亲眼所见的是,他有简单英语的沟通能力。吴耀伟绝对知道”police”是甚么意思。
  
  警察说吴耀伟开门袭警的说法根本便不可信。其实,在最初吴耀伟被警察殴打后,温哥华警察局便曾经发出过新闻稿说他拒捕,但这篇新稿却随即被局长朱小荪收回。
  
  在1月23日省报的新闻标题是:”温哥华警察现在说那位被警察殴打的无辜男人并没有阻碍拘捕”。报导更引述了朱小荪所说:”警方先前新闻稿说当事人拒捕,这项说法并不合时宜,我们并不赞同。”
  
  若果我们从吴耀伟的伤势来看,也与警察的供词有很大的差别。
  
  根据吴先生的医疗报告,他是在鼻旁边的内眼骨受伤,由于这个位置有鼻梁的保护,吴耀伟的眼伤很明显不是因为头撞到平地上所造成的。
  
  此外,Florkow作供说他打了吴先生的上膊和背部,那吴先生的腿又是怎样受伤的呢?
  
  吴耀伟的伤势根本与警员所给的口供有很大的出入,但三角州警察的调查却可以视而不见。为甚么会这样呢?为甚么三角州警察的调查员会完全相信两位温市警员有违常理的供词呢?是否因为大家都是警察,同气同声,警察便要相信警察,即使警察的供词疑点重重,还是要相信自己人?
  
  一宗简单的警察伤人案的调查,根据温哥华市警察局长朱小荪所说,这样的案调查只需多个星期,但却被拖了10个月。
  
  若果从事后的角度,根据这项调查报告的惊人结果来看,我们无法不质疑,两次调查的延期其实只是拖延的策略,目的是希望传媒和公众淡忘这件案。
  
  很不幸,吴先生这件案再一次令人对警察调查警察的制度丧失信心。
  
  此案亦打击了公众对警队的信任。
  
  若果连这样一宗轰动一时,传媒广泛报导,公众关注,甚至连警察局长都道歉的案都会落得如此收场的话,究竟这是给公众怎样的一个讯息?
  
  警察调查警察的制度一日不改,警察滥权伤及无辜市民的个案将会陆续有来
  主流商场休 华人商场大爆满
  【多伦多讯】 世界新闻网 北美华文新闻、华商信息
  December 26, 2010 06:00 AM |
  
  图片 1 / 4
  华人基督教友表演圣诞主题的节目,吸引不少人观赏。(记者沈丹心/摄影)
  昨天圣诞节,主流商场大多关门大吉,而大多伦多地区的各主要华人商场则到处生意兴隆人潮汹涌,餐馆生意兴隆,停车场一位难求,许多商家也都借这最后时机大打折扣牌,吸引顾客们购买商品。
  
  昨日白天的最高气温徘徊在摄氏零度左右,不算太冷的天气令不少华人有外出逛街的意愿。由于主流商家全部停业,给照常开门营业的华人商场及华人餐馆带来了比平时翻番的生意。特别是华人餐馆的生意最为火爆。
  
  昨天市内各大型酒楼或小型餐馆几乎家家门前都有人等位。中午时分,世纪皇宫酒楼内坐满了人,酒楼门前也站满了等位的人。万锦城市广场的苗家庄酒家,门口有数十人在等候叫号入座,酒家门前站满了人。餐厅经理表示,虽然许多食客事先订了位,但由于客人太多,他们都要等半小时左右才能入座,更不要说没有定位的食客,他们可能要一、两个小时,酒楼营业额自然可想而知。
  
  因为主流商场停业,华人商家自然抓住大好机会大做生意。为了方便客人购物,不少华人商场将开门时间提前。昨日上午11时起,在太古广场和城市广场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汽车。不少晚到的客人,需在停车场内至少转上几十分钟才能发现一个车位。有的市民更派同车友人下车强占车位,出现「人车大战」的景象。
  
  在太古广场和城市广场内,几乎每条走道都是人流,每家商场都有顾客在选购。在位于二楼的太古民族村人更多,不少华人都是拖儿带女,携亲伴友,或全家出动,或知己相约,意在商场内共度圣诞节。
  
  不少商店都把货架移至店前出售,并打出「半价」等招牌吸引客人。购物人群中也有一些洋人面孔,非洲裔的Janet表示,听说太古广场有的商品比外面市场便宜许多,于是专门驾车过来看看。
  
  在城市广场,美食中心的舞台安排了圣诞演出,由本地的华人基督教团体成员担任主演,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
  
  与华人商场完全呈现不同景象的市内各大主流商场,昨天全是大门紧锁,硕大的停车场上空无一车,场面相当冷清。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多伦多
  不堪移民路 付出代价高 一篇來不及發表的采訪
  ( 2010-12-23 )
  
   2010年12月2日在圖書館疑被儿子用強弩射殺的大陸移民程思,早在今年9月,曾与《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見面,投訴他被几名制服人員赶出家門的事件,并聲稱他在1997年曾遭車禍,后被送入精神病院等,由于程思所敘情節曲折,且不少細節無法獲得證實,原想在作一些補充采訪后再予報道,不料他竟遭此橫禍。
  
  記者 李海濤
  
   今年9月程思因陷入糾紛求助媒体,本報記者約他在太古廣場相見,沒想到他竟然不知道太古在哪里。記者以為他是一位新來的移民,但他回答來加已13 年,不會開車,一直乘公車僅往返于家和單位之間,對其它地點知之甚少。實際上,他原來居住已經超過10年的家,僅距太古廣場5、6公里左右。
  
  與記者庇護所相見
  
   9月30日,記者按照約定到多倫多東區Danforth Ave 一個政府庇護所去采訪當事人程思。記者見到程思時他身穿淺色牛仔衣,深色褲子,渾身散發著一种餿味,感覺已經几天沒有洗澡。他身高在175厘米左右,身材微胖,皮膚較白,滿頭灰白發,一雙大眼透露著恐懼不安。記者把車停在附近的一家Canadian Tire的停車場,在車內對他進行了采訪。
  
   程思向記者表示,他是江西省南昌市人,出生于1958年,出國前在云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廳任化學工程師,主管橡膠加工工業生產技術。他稱他的妻子名叫方承梅,出國前是云南大學英語教師,他們在1985年5月于江西省南昌市,由所在學校的南昌大學團委婚介所介紹相識并結婚。女方父母當時也在南昌工作,但祖籍在昆明。后來二老退休人老思鄉,他們和二老一起返回到女方祖籍地昆明工作,因此他在昆明屬于倒插門女婿,人地生疏。
  
   1996年1月方受云南省外派到澳大利亞學習英語,當時全省僅有5人獲得外派,程思于同年6月到澳大利亞悉尼陪讀。
  
  一場車禍改變未來
  
   程思在送交本報記者的投訴信中聲稱,他于1997年2月27日早晨7時許,在澳大利亞悉尼市一條僻靜街道的拐彎處遭遇了車禍,當時“顱腦開裂,休克五天四夜,生命跡象殘微,Princess Alfred Hospital稱我已經喪失了复生的希望。后來,在我的主治醫生Maggie教授超凡醫術的救治下,我終于以一個落下嚴重殘疾的彌留之身起死回生、重返人間。”
  
   程思當時向記者展示了頭顱上的傷疤,并稱体質很弱,有暫時性失意,手指僵硬不能彎曲等症狀,完全無法從事体力工作。
  
   程思稱車禍后他受到很大刺激,身体和神志尚在恢复之中,常處于不省人事的狀態。后來他被人送進精神病院,盡管他表示自己沒有精神病,但工作人員不听辯解強行把他帶到醫院。到了醫院后,醫生确診了一下就命令把他綁在床上,立刻注射藥物。他表示,當時就像動物一樣,在床上掙扎呼叫卻無人相助,醫護人員仍然強行對他進行了處置。直到第二天,他出示學生證,要求中國駐悉尼領事館人員出面,才把他從精神病院中解救出來。
  
  醫生教路: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本報几年前曾經報道過新移民的精神健康問題,記者在以往采訪中也遇到過有新移民稱被誤抓到精神病院的案例。他們均因語言問題和极力爭辯,最終被強行注射鎮靜藥物,因此一旦被誤抓如何證明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
  
   記者為此采訪了多倫多西區醫院精神健康臨床治療師楊堅醫生,該院開設的亞裔精神專科,治療了不少亞裔新移民患者,而且均在安省健康醫療保險計划內。
  
   楊堅表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激動和掙扎,要冷靜下來。越反抗掙扎,醫護人員會越采取比較強制的措施來控制他,更要讓他留在醫院里接受治療。因為醫生會怀疑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本身就是精神病的表現。他需要證明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才行,而且還要證明這种情緒的控制不是表演和裝出來的,是一种真實的控制。醫生還要确定他不會傷害自己或者他人,如果是正常人,精神病院也不會把他留院很久。如果被別人陷害送進精神病院,證明無病出院后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對方責任。所以,要證明自己是正常人最好不要有太多動作。
  
  程思曾流落街頭
  
   程思在采訪中告訴記者,他不到50歲的時候已經是滿頭白發,頭痛和各种炎症接連不斷,夜不能寐渾身疲憊,常常需要躺在床上,個人生活已近不能自理。他一直靠節省的失業金度日,每周僅花20多元購買食物。
  
   程思稱:2005年他妻子通過律師提出离婚申請,程思花費7,000元聘請一位西人律師打离婚,結果律師卻不及時告訴他辦到什麼程度,后來無錢支付就沒有了消息。
  
   今年9月15日上午10時左右,程思聲稱有2名制服人員在妻子离婚律師的帶領下,突然撬開他在北約克的家門,把他扭出門外,并更換了所有門鎖禁止他再回來。理由是,他和妻子已經离婚,房產歸妻子所有。
  
   程思稱這次武力驅逐事先沒有任何征兆,事發當時他告知在場相關人士,他事前沒有得到任何通知,希望他們提供有關驅逐的文件,并允許他進屋整理取走個人物品,但當場遭到拒絕。雙方為此還發生爭執,當日下午1時左右,33分局6名警員也到場,以控制局面不致惡化。
  
   程思表示他當天就流浪街頭,所有私人物品都沒有帶出來,后來經人介紹來到庇護所。他希望記者可以幫助他,了解為什麼”被赶出家門,怎麼”連一個法律文件都沒有。他也擔心自己所有補辦的證件、文件和個人資訊均在家中,這次又被突然赶出,這些資料再次全部失蹤,為此深感不安。
  
   記者兩次隨他到他家所屬的多倫多警隊33分局查問無果,記者當時曾與他妻子的离婚律師聯絡,請求被以事關私隱無法透露為由拒絕。記者只好讓程思自行向律師詢問。
  
  
  ■程思回家取信件。
  
  ■多倫多西區醫院精神健康臨床治療師楊堅醫生。
  
  ■程思生前委托的律師郝大為。
  
  好像民主不管用嘛:
  ---------------------------------------
  积点德吧: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29日 08:44 来源:小闷 作者:本网征文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曾经买过一袋紫菜,撕了一把,放到香喷喷的面汤里,整锅白面立马墨黑墨黑。也曾买过一包混合海鲜,水中一洗,鲜红鲜红。最近买了三袋去皮绿豆,洗了五次,倒出来的水还是浊黄浊黄。包了粽子等着解馋,打开锅盖,一闻,馊臭馊臭。把它们捞起来,拍了照片,扔进垃圾箱,郁闷郁闷:“我们终究会自己把自己给毁了的!”
  
  为什么说我们会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首先,我们的食品我们自己都不敢去碰了。
  
  不是吗?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有过多少食品买回来一打开,就扔了的?不是坏的就是看着都没胆量去品尝的。肉是臭的鱼是烂的颜色是假的。可是我们买前,它们看上去却可爱且新鲜。它们到底被涂了什么?涂了多少?涂过几次?只有商家清楚。
  
  
  好不容易包了粽子,打开锅盖,一闻馊臭。只好拍了照片,扔进垃圾箱
  
  
  有次去多伦多,自告奋勇帮一很爱吃虾的老外朋友带了一包回来,因为价格比小地方的要便宜。过后她从不提起,更没谢我。等我再去,问她还要不要带时,人家苦笑着狠命向我摇头。一直不解,自己买了一包同样的东东回来,扔了。看上去又大又活鲜的虾们一泡到水里,用手一触,很多就烂了!我当时气啊,为什么烂成这样的东西都可以卖给顾客吃的?!从今以后就再也没敢帮人带过东西了,也很少敢在咱自己人商店里买冰冻的鱼虾肉了。我们能不能学学好的商家,把要过期的东西降价处理一下,买不买是顾客的事。但把烂东西当好东西卖,就真的很不厚道了。
  
  其次,CHINESE FOOD 美好的声誉早晚得让我们自己给砸了。
  
  不管是什么食品,似乎搞饮食行业的人有个习惯,喜欢给它们上颜色。我不知道老板们自己会不会吃他们弄成那样的食品,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要吃都不敢吃,为什么要把它们染成那样给大家吃呢?
  
  去年在Finch and Leslie 附近一块华商地盘,溜进一个很有派头新开的大饭馆进餐。点了个炒牛河,要了个清蒸鱼,来了碗据说是他们的招牌粥。结果炒牛河与清蒸鱼都被他们弄得漆红漆红的摆到我们面前。实在饿了,没得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吃。可是,还没一会儿功夫,大家都开始感觉难受了。交钱,起身,第一次,能干坏事迄今,第一次故意干坏事了。出了门,回头,十指合拢,双目紧闭,深深一鞠躬:“阿你脱发,这饭馆,明天,准倒!”请问师傅们,炒牛河,就算你会放些色料,那么,清蒸鱼也放红颜料上去,这是哪门子的中国美食啊?那碗招牌粥,不知撒了多少味精进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说轻点吧,你是不会煮中国餐。要说重了呢,你就是反华反人民,故意到国际上去破坏中华美食的形象,故意让人民吃些倒胃口的东西!或者,或者说,就是师傅们跟老板有仇,存心要让饭馆关门大吉。
  
  最可恶的要算咱餐馆里的厕所,要找出个干干净净的来就如大海捞针般艰难。谁没个饭前洗手的习惯,可常常是不洗还好,一洗就没胃口了,那个乱那个脏那个臭!从厕所出来,不说当时不想吃了,就是往后几天里,你的食欲都要减半了。
  
  纵观世界各大名城,哪儿没有唐人街,哪儿没有中餐馆?但真正能踏踏实实去做,认认真真去煮的又有几家?我尝过泰国食品、进过越南餐馆、到过韩国餐厅、品过日本料理,就发觉人家是昂首挺胸举自己民族的牌子,勤勤恳恳做自己民族的食品,欢天喜地卖自己民族的东西。很少会象咱们的餐馆一样,说是要迎合本地人的口味,把颜色搞浓些,把口味调重些,把糖分放足些……总煮些中不中洋不洋的东西出来唬弄人。就象你开个商店,门口明明挂的牌子是男装牛仔裤专卖店,进去了才发现你卖的是女装小马裤外加婴儿大尿片!这其实是简单得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老板们怎么就是不明白呢?你开的是中餐馆,顾客要品的是中国味,你整那么多连中国人都不懂都不爱都不齿的歪门邪道,不是想自己把自己给收拾了,那又为哪门子呢?
  
  当然,好饭馆也不是说都没有,但就中餐馆遍地开花的状况来说,那实在是凤毛麟角。在美国见过一家地道的中餐馆,下来玩几次都是住它旁边,天天去,餐餐吃,不厌不腻不烦。台湾人开的,搬家过来后没事还喜欢到那儿去来一碗鸡汤面,那个地道,那个好吃,那个香!厕所里一尘不染,鲜花常开,在里面呆多久都没问题。随手拍了两张照片,本想好好的多拍些放博客里去宣传宣传,每次去却总是只管聊天吃东西,一直就没拍成。
  
  如果大家都厚道些,大家都诚心些,大家都负责些,大家都努力些,那么你我他都不用担心买到烂东西,吃到臭食品,踏进脏厕所,那将会是多美啊,相信人人都会期待的。
  华人妇女遭两车连撞身亡 肇事司机在逃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30日 00:48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前天(周二)晚,士嘉堡一名华人女移民在步行过街时遭两辆车连续撞击。伤者随即被送往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于昨日不幸身亡。目前,撞击该妇女的两名肇事司机中仍然有一人逃匿。警方呼吁该司机自首,并希望知情者迅速和警方联系。
  
  繁华街口的悲惨事故
  
  据报道,这起事故发生在周二下午5点半,地点则位于东区士嘉堡Steeles Ave East夹Silver Star Blvd的交叉路口。当时,30岁的华人女移民时建(Jian Shi音译)正在步行穿越Steeles Ave,被一辆东行的福特Windstar客货两用车撞到。这名75岁的老司机立刻熄火,并下车准备搀扶时建,但是不料她又被一辆沿着Silver Star Blvd准备右转上Steeles Ave的丰田Corolla轿车压过(ran over)。然而,这名肇事司机竟然弃伤者于不顾,沿着Steeles Ave向东逃之夭夭。
  
  警方表示,受害人是在被第一架车撞倒在地之后的极短时间内遭到第二辆车的碰撞,并且在第二次碰撞过程中,头部受到了致命的创伤。第二名肇事司机可能并没有看到已经倒地的伤者,但其一定能感觉到撞到了东西。这时候他(她)应该停下来查看,遗憾的是该司机并没有这样做。
  
  警方在现场调查
  
  有目击者称,时建当时是企图跑过马路去追巴士而被撞倒的,但是这条信息还没有经过警方的证实。
  
  时建被再次撞击后当场昏迷,头部流血不止。一对路过的好心华裔姐妹(Sarah and Susan Wong)立刻停下来照顾,她们用外衣盖住时建,并给一直用广东话和英语给她打气。
  
  时建随后被送往附近的医院,终由于伤势过重于昨日(周三)早晨不幸身亡。
  
  警方透露,第二辆肇事车辆为一辆浅绿色丰田Corolla,并相信该车辆的右侧后轮有一定的损毁。下一步,警方将通过附近商业的安全监控录像做进一步辨别、调查,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被起诉。
  
  昨日,警方也正式向媒体公布与这肇事车同款式的汽车图片(下图),并呼吁肇事司机主动向警方自首。同时,警方还希望知情人拨打电话 416-808-1900,也可拨打灭罪热线416-222-8477或上网www.222tips.com联系。知情人也可发送短信至274637或通过FACEBOOK(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1800222tips)联系多伦多警方。
  
  
  
  好友怀念车祸逝者
  
  据CTV报导,时建是中国移民,之前和妹妹一起住在距车祸现场两公里左右的一间独立屋。时建的妹妹为姐姐的过世而悲痛,不肯接受采访;而与她们姐妹同住的朋友林芳(Fang Lin)则透露,时建从福建来加拿大已有数年,她的丈夫和5岁儿子仍在中国,正在申请团聚移民。林芳还通过媒体呼吁,那名逃之夭夭的的肇事司机应向警方自首。
  
  警方则表示,已经联络了时建在中国的丈夫和父母;而林芳也证实,死者的丈夫及父母正在设法来加办理后事。
  
  前天停下来救助的好心华裔姐妹获悉了时建的死讯后,专门买了一束鲜花返回现场祭奠死者。
  
  Sarah Wong在路口扎上鲜花
  
  作为姐姐的Sarah Wong显得激动而伤心,她泣不成声的控诉说:“我想不通那些撞了人的司机,如何能够继续开车,并且昧着良心继续生活下去。我希望这个司机赶快自首。”
  
  她的妹妹Susan Wong表示对第二名肇事司机的肇事逃走,以及过路的人的冷漠态度表示十分失望。她回顾,很多车辆在经过受害人身边时只是慢驶一下,然后就继续开走了。如果大家设想自已受伤的话,都想有人帮助。她还透露,事发时时建只带了手袋、而且没有穿外套,看起来很匆忙。
  
  距事发地点不远处的一间越南餐厅内的工作人员则透露,前日的事故发生时是餐馆最忙的时段,基本上没有人注意到路面有特殊事件发生。她还表示,这个十字路口人多车多,连她自己也很害怕在该处过马路。一位附近的居民也表示,这个路口附近有很多餐馆、商场、银行及超市,不少华人都会在此路口横过马路。
  
  车祸后逃逸最高可判终生监禁
  
  据曾任检控官的资深刑事律师洪秉政指出,撞车后不顾而去的最高刑罚为终生监禁。
  
  在发生交通意外后未有留在现场,如果事件未涉及伤人,根据安省的高速公路条例,最高可被判入狱6个月及吊销驾驶执照2年。但如果有人受伤或死亡,就列为刑事案件处理。加拿大刑法规定,一般撞车后不顾而去的最高刑罚为判监5年。
  
  不过他说,刑法对情节严重者有更严厉的处罚。司机如果明知有人受伤,却没有留在现场接受调查,最高刑罚是监禁10年。如果驾车者知道车祸之中有人死亡,仍在肇事后不顾而去,最高可被判处终生监禁。(加拿大终生监禁=25年监禁,并有可能提前许多被释放)
  移民加拿大以后 朋友为啥总是忠告我要离中国人远点?
  京港台时间:2010/12/31 消息来源:出国之家 网友评论 49 条
  注意:新闻源于各大新闻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留言打假!
  
  移民加拿大以后 朋友为啥总是忠告我要离中国人远点?
  
    “离中国人远点,他们最坏。”朋友这样说,房东也这样说。
  
    我很想反问,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
  
    朋友当然是好人。我们差不多七年前在一家网站共事,之后各奔东西,久不联系。这次他不仅帮我们租到了合适的房子,还一再来确认房间的配置,来接机,并送我们到达租住地,甚至还在冰箱里帮我们准备了鸡蛋和面条等,呵真让我们欠下了一个大大的人情。
  
    他告诉我们,多伦多的印巴人很抱团,他们互相帮助,已经垄断了多伦多的出租车等行业;中国人却是一盘散沙,对西人客气,对同胞最刻薄,有些人觉得自己刚来时走了弯路,也不愿意别人顺利,甚至会故意告诉别人虚假信息,让别人多吃苦头。
  
    房东夫妇来自东北,在国内时都是农民。他们身上有中国农民的朴实、善良,也有中国农民的狡猾和计较。
  
    男人七年前非法移民来到加拿大,支付了中介10万元RMB,先是还债,后来自己开公司做维修屋顶的生意,这一行在加拿大十分赚钱,当然人是非常辛苦的,他开一辆道奇车,每天一早出门,风吹日晒,和LG同岁的他看起来苍老很多。女人已经过来三年了,在国内时就生了两个孩子,她操持家务,不上班,读书很少,英语也说不了几句。凭着男人的努力工作,也许还有初时加拿大的牛奶金计划等,他们渐渐适应了加拿大,一个多月前贷款买下了这套46万加币的 HOUSE。看得出,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加拿大不歧视出卖体力和蓝领工作,即使没有专业技能,也可以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这在中国现阶段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男人很老实,不擅言辞,和LG在屋外抽烟时,以一个老移民的身份介绍情况时,也只有不多的话语。女人瘦弱的外表,难掩骨子里的强势,一周多来已经听她骂过小儿子N次、大儿子N次。他们搬进来已有一个多月,房间里除了睡觉的垫子,就是四处乱放的蛇皮口袋,不擅理家可见一斑。
  
    女房东说,刚搬到这里时,隔壁HOUSE是一对意大利老夫妇,人特别好,什么东西都愿意借给他们用;要是中国人,就没这么好说话了。她的话很快得到印证。有一晚,一位前租客来取信件时,他们吵了一架,租客说搬走的家具是前房东送给他的;房东则声称,买房子时就说好有些家具是不搬走的。静静的夜晚,只听到两个中国人用东北话激烈地争吵……
  
    中国人坏吗?这不是“坏”和“不坏”的问题。一些国人的特质呈现,也许并不可爱,但却是转轨社会的一个必经过程和必然产物,假以时日,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结出硕果,我们会越来越可爱,毕竟中国是千年礼仪之邦,现在的问题是东方睡狮已醒、道德良知礼仪却仍在冬眠,我们需要时间,中国也需要时间。没有温饱,哪有廉耻?
  
      中国人,好吗?不长的日子里,走走,看看,有时我也很困惑。
  
    出于环保的考虑,多伦多的HOUSE绝大多数是木制的,基本没有隔音效果。我们租住的房子也不例外。到埠的第一个晚上,和房东签完协议,付完押金和第一次房租,回到房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一走进房间,就感觉到了硬木地板的微微震动,尽管是赤脚,一楼的房客肯定感觉有声响。我和LG互打手势整理行李,不敢大声交谈,他天生大嗓门,只能生生忍住,练习用气音说话。被子和枕头装在压缩袋里,打开时塑料袋时声音有点吵,一楼房客拿东西狠狠敲了我们的地板,给了我们一个难忘的“见面”礼。
  
    一楼是两个小套间,租客是一个香港女人,房东说她在一家机构供职,早出晚归,回家就冲凉休息,非常辛苦。前任房东常年在美国工作,很少住这个主人套房,也没租给别人过。她这么一敲,我们不免心里一沉,一为影响了人家的休息,二为已经蹑手蹑脚,且是到埠第一晚,楼下住客如果不体谅,以后恐怕不好相处。如果她神经衰弱,那她应该考虑换楼层。
  
      第二晚,我上洗手间,稍有声响,楼下又敲了地板。
  
    第三天,房东拿来三张脚垫让我们铺在卧室里,以减轻走路的声音。三张脚垫颜色不一,一看就是减价品,铺在房间里极其丑陋,我感觉很不好,恨不能下月就搬家。房东似乎很在意楼下租客的感觉,有点欺负我们初来乍到。我借着在客厅接电话,大声说不定住多久,也许下个月就搬。有我这一表态,房东后来就说,楼上楼下住着,要相互理解,总不能让楼上的人不走路。靠难为她这么想,我倒是希望把脚扛在肩膀上,长了翅膀在地板上飞!
  
    第四个晚上,不知道哪一步走重了,或是哪一句说响了,假乎都没有,香港女人还是又敲了地板。四天里敲三次,我实在忍无可忍,狠狠地跺脚反击,她敲一二三,我跺一二三。一直教育我百忍成钢的LG也愤然说,她敲你就跺!呵真是奇怪,楼下租客从此消停了,敲地板运动结束了。不知道是她的神经衰弱突然好了,还是她终于意识到平等与尊重不仅是对西人,对同胞更应如此……我想起第一次去香港时,看到石屎森林和狭窄马路时的第一感受,压抑,喘不过气,难怪香港人大多中年白头!香港的居住环境那么差,她能在逼仄得转身都难的香港公寓生活,在多伦多的宽大HOUSE里却有了膨胀得两个房间都放不下的自我?
  
    我很想亲近自己的同胞,并且根本不想讨论中国人的好与坏,这本身没有意义。西人也有好坏,印巴人也有好坏,十个指头尚有长短,何况每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人呢?只是一再听到同胞的告诫,并亲历一些事情,会有些惆怅:为什么我们不能团结一致?在异国的土地上,我们应该相互取暖,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收藏 推荐
  [ 俺想说几句 ] [ 查看网友评论( 49 ) ]
  [论坛:活在美国 | 活在加国 | 回国发展]
  -- 倍可亲 www.backchina.com -
  新闻评论:移民加拿大以后 朋友为啥总是忠告我要离中国人远点?
  
  [3楼的游客](204.197.x.x) 发表于 2010/12/31 02:18
  
  我来加拿大多年,中国人和各色人等的朋友有不少。对加拿大各色人等还是有点发言权。中国人还是最值得信赖的。我曾经有段时间,完全和中国社区隔绝,不是不喜欢中国人,是工作学习的需要。后来回到中国人的圈子,真的好开心。老外的客气是表面的,实际上,有利害冲突的时候,他们最无情。我吃了不少亏了。所以我很不信任老外。很多新来的人觉得同胞就应该免费的没有保留的为他们服务,这是为什么很多人有这种中国人最坏的看法的原因。期待太高,失望就大。如果你能心平气和的对待你的同胞,知道他们也不容易,那些机场接你的人收费其实已经比印巴人低了好多了,他们的餐馆也是惨淡经营,他们每天辛苦的工作生活,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为你提供免费的服务?有的是因为收费低,所以服务差了些。这个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你去华人的小超市,觉得受气,你去no frill这样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中国人是最友好的,什么地方都一样,同文同种。你滚爬几年就有新的看法了。祝好
  
  
  [12楼的游客](75.47.x.x) 发表于 2010/12/31 02:48
  
  顶3楼“老外的客气是表面的,实际上,有利害冲突的时候,他们最无情。我吃了不少亏了。” 老美就是专门欺负华人英文差。
  
  路上看到老美迎面笑盈盈给你打招呼。如果你转过头再看,他们早就放下假笑有的还会不屑一顾的轻蔑讥笑。其实打招呼不值钱,皮笑一下又不花一分钱。
  
  不过白人还会打招呼。迎面遇上老黑,有很大几率会被抢。
  
  
  [13楼的游客](99.226.x.x) 发表于 2010/12/31 02:51
  
  第一代移民别指望能彻底离开中国人的圈子。我有一个中国女同事自以为来加很久,对同胞冷若冰霜,对洋人冷脸贴热屁股,结果里外不是人。
  
  
  
  [18楼的游客](173.181.x.x) 发表于 2010/12/31 03:05
  
  我觉得好的白人比好的中国人还要好。坏的,变态的白人比坏的中国人还要坏,还要变态。
  
  [20楼的游客](70.71.x.x) 发表于 2010/12/31 03:08
  香港垃圾太多!!!!!!!!!!!!
  
  
  [20楼的游客](70.71.x.x) 发表于 2010/12/31 03:08
  来加十几年; 刚来时也和楼主心情一样; 也听了,发表了一些关于同胞以及各族裔的偏见。
  时间呆久了;特别是常年同白人同事(包括上司;同齐,下属及顾客)工作打交道, 及交友。。 这才渐渐改变:大家都有优缺点,有时候华人比白人要亲切的多,毕竟是同种同文。
  用一句常言话就是:你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人;你的态度变乐观了,你所交往对象的态度往往也会因你而变好。
  
  爱你的同胞,就是爱你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就是爱你自己!
  
  
  [21楼的游客](67.85.x.x) 发表于 2010/12/31 03:21
  北美国素质低,人渣太多。
  
  
  [22楼的游客](68.170.x.x) 发表于 2010/12/31 03:56
  如果你从事过零售业,你就知道白人有多垃圾,老墨比他们好多了,尽管老墨喜欢偷
  东西。白人伪善。
  
  
  [23楼的游客](71.184.x.x) 发表于 2010/12/31 04:01
  楼主这就不对了。你住楼上,不知住楼下的难处。我多年前住过楼下的租屋,楼上的脚步声真的可以让你神经衰弱。你要体贴住楼下的。住楼下的人可能会反过来说你没有教养呢。
  
  
  青贝壳 发表于 2010/12/31 04:18
  说得对,但这是房屋的结构问题,双方都无法避免此矛盾。没想到加拿大的建筑质量如此低劣,不可思议。
  
  
  [28楼的游客](190.22.x.x) 发表于 2010/12/31 04:33
  既然要离中国人远点,应该写篇英文的,放到star上发表啊,瞧不起也惹不起自命清高的一类。
  
  
  [37楼的游客](208.124.x.x) 发表于 2010/12/31 04:56
  一看这个题目,这个作者都让人讨厌。真不知廉耻侮辱自己的民族。那个国家都有好人和坏人,这个倒霉蛋本身素质低劣才会与素质低劣的人交往。无需看文章内容都知道是人渣碰到了人渣。
  这个网站的主人也不是个好东西,把这样的文章放在里面都是对这个华人的侮辱。赶快删除吧,中文网站,里面工作的人应该都是华人。怎么都这么不知廉耻登载这样的文章。
  
  [44楼的游客](220.239.x.x) 发表于 2010/12/31 05:16
  因人而异了。华人移民家底富裕受教育水平高的,的确不错了。就像在中国一样,社会底层混大的人有几个会对他人礼貌周全心怀善意的。生活是最磨掉人的善心的。
  老外也一样,生活优越的看起来就NICE。所以,在国外要住好区呢。
  不过,中国人和老外很难有深入的交情,不是绝对,但是真的比较难。一般都是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关系。但是老外真的比较喜欢帮人小忙。
  阿三也的确很抱团,一般一个公司或一家店只要有一个阿三进去了,就会有一群将来会来了。
  
  
  [45楼的游客](66.183.x.x) 发表于 2010/12/31 05:17
  老外也敲楼板的
  
  [49楼的游客](97.80.x.x) 发表于 2010/12/31 05:22
  这是离间中国人的一条奸计,被一些不明事理的"中国人"讹传.中国人必须学会宽容自己的同胞!才能相互帮助.相互依存!
  
  
  [53楼的游客](99.243.x.x) 发表于 2010/12/31 05:40
  RE: 移民加拿大以后 朋友为啥总是忠告我要离中国人远点?
  我想这位朋友刚来加,第一次住北美的木头屋,而且是住在别人头顶上。何以体会楼下人的苦楚。我刚来时,住地下室,天花板很低,楼上的租客睡得很晚很晚,以至于我每天晚上得等她没动静了,才能入睡,没几个小时天又亮了,昏昏沉沉去打工。说了也不顶大用。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公寓房,夜里第一次听不到来自楼上的干扰,竟不相信是真的。所以还是互相体谅一下吧。这里并不一定存在什么楼上租客欺生,你的"反击"也并不意为着你"胜利:和"给硬"。
  
  
  
  接到免税储蓄帐户罚单:要不要投诉?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6月23日 08:25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最近,一则“全国有约7万国民陆续收到国税局罚单”的消息震惊全国,国税局称他们存入免税户口的款项“超额”,需要缴纳罚款。按规定,免税储蓄帐户内产生的利息免税,5000元的账户一年能产生多少利息,几十元而已,而税局的罚单动辄百元,这口气如何咽得下?最为窝囊的是很多人被罚得不明不白,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还怀疑是不是税局弄错了。
  
  挨罚冤:游戏规则没弄清
  
  2009年是实施免税储蓄帐户的第一年,特许金融分析师张进说,他了解到目前被罚款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免税储蓄帐户$5000元限额的误读,认为TFSA就是通常的储蓄帐户,可以随时存取,利息不需要交税,只不过额度有限制,不能超过$5000,因此,利用该帐户反复地存钱、取钱。有些投资人在2009年利用TFSA帐户反复存取超过数万元,最近收到税务局的罚单要罚款数百元。
  
  不少投资者并不了解TFSA帐户有一个特殊的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当年从TFSA帐户取出的钱当年不能重新放回去,要到次年的1月1日后才能放回去。例如,王先生1月份开设TFSA帐户存入$5000,在2月份从TFSA帐户取款$5000元,按规定这$5,000元额度要到2010年才能补回,假设王先生在3月份又存入$5,000元,便属于超额供款,超额部分每月会有1%的罚款。TFSA超额部分的计算是按照当月超额的最高金额来计算,而RRSP超额值的计算是按月底的价值计算。
  
  另外,从A机构的TFSA帐户取款,当年也不能存入B机构。比如许多人在银行开立的TFSA时由于银行促销,前两月利率较高,但之后却下降了,客户发现A 机构的TFSA帐户利息降了,B机构利息高, 就想当然地从A机构取款$5000,再存入$5000到B机构,新存入的$5000同样属于超额供款。可以避免罚款的办法是做帐户转移(Transfer)从A机构将TFSA帐户及余额转入B机构,但通常转出机构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等到年底取款,次年1月初再存入另一机构。
  
  网友投诉后更伤心:怒停TFSA帐户
  
  网友二楚留言说,接罚单后去银行投诉,银行经理承认一些Financial adviser 没有作好这方面的工作,但强调一旦储户签字,就承担全责。表面上经理说了声"sorry",我也就再没有说什么了。接下来,一位7年前从罗马尼亚移民来的 Financial adviser替我办理消户手续,她说,有许多移民上当受罚。因为本地一般的人一年下来没有$5000结余,同时对contribution理解比移民深。然后,仔细查看了今年一月到今天为止的Transitions, 居然又会有罚款(大概$500左右),恨政府那帮寄生虫—— 去年的罚单为何今年6月份才寄出?
  
  网友胖土豆留言说,这不是抢钱还能用什么名词?本人的教训是从现在起,千万不能轻信政府的花招。本人的行动——立即取出TFSA上的钱用于买GIC,永久关闭TFSA。
  
  网友满哥说,转帐一不留神就转错了。帐上停留了3天,罚款$160!上午费了很长时间,才拨通了税务局的电话。解释了我的情况后,接电话的office lady态度生硬、语气冰冷地拒绝了我waive掉这笔罚款的请求。我问是否还可以再写信申诉,她说没有必要,对任何人都不会改变政策。
  
  尽管她说的都是对的,但人在委屈难过的时候,是受不得冷漠刻薄的言语的,比如you should make sure you know the rules before you play the game,比如you’re responsible for your money, not us,比如yes,you made mistake, now your mistake cost you。
  
  通电话时我是强忍着眼泪的,放下电话后忍不住哭出声来。说来也有意思,大哭一场之后,心情立刻好了很多。早知道昨天晚上就大哭一场了,何必郁闷了一个晚上! 现在我支票都写好了,就等明天寄出去啦。其实真的不完全是为了这笔罚款哭。最近一直压力很大,工作上、经济上、生活中,发生了太多事情。这笔罚款,大概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6月30日是税局规定的缴纳罚款的最后期限,为了避免更多的罚金和利息,有专家建议可以按税局要求填报免税储蓄帐户超额供款罚款申报表(RC243) 计算并缴纳罚款,同时向税务局免税储蓄帐户处理部门写信申诉。RC243表格迟报的罚款实时计算5%,以后每迟一个月加1%,最高为17%。
  
  联邦自由党呼吁设“初犯豁免”
  
  联邦自由党财政评论员麦家廉(John McCallum)表示,保守党政府并没有让大部分加拿大人了解到免税户口会被罚钱,导致数以千计的市民无预警需要缴罚款。他指保守党政府所罚的钱,远比市民将钱放在免税户口外所需缴的税金还多,对市民非常不公平。
  
  麦家廉指近期已经接到许多市民的电话,抱怨莫名其妙接到罚单。他认为清楚解释新法例的细节,应是政府自己的责任,因此呼吁联邦政府应推出“初犯豁免”条例,在向国民解释清楚前,让第一次犯错的国民可免于受罚。
  
  税局的罚款是怎么计算的?
  
  理财顾问JASMINEM举例介绍了税局的罚款计算方法。有位投资者某一个帐户里有6000块的储蓄,就直接转进了TFSA投资帐户。结果这个月收到税务局的补税通知,上面写着超额投资额:12000块!这是哪里来的那么多超额啊?
  
  首先,别抱侥幸心理,TFSA帐户和RRSP不一样,没有什么2000块的多余不罚款空间。其次,TFSA的超额部分是按月计算的。对了,您没看错,是按月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您在1月份就投资了6000块,那么您的超额投资部分是1000块,如果您将这1000块的超额投资一直维持到12月底,那么您的超额投资额就是:1000 x 12 = 12000。因此您的补税额要以12000为基数。
  
  如果超出了供款的额度,补税率是多少呢?1%。没忘记吧,这是总超额度的1%。也就是说,上面那位1月份就投资6000块的投资者,要补交12000 x 1% = 120的税。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自己多供了1000块,就交1000的1%,也就是10块钱就好了。因此在看到税务局发来的补税表之后,第一个反应是,税务局算错了。很抱歉,这次它们恐怕是对的。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分期分批购买,并且其中还有卖出再买入的动作,那么您可以使用税务局网站上提供的计算多余供款额的表格。其实税务局的TFSA网站上举了很多例子来让投资者明白,什么是多余供款,以及如何计算补税额。地址是:http://www.cra-arc.gc.ca/tx/ndvdls/tpcs/tfsa-celi/txtn/txtn-eng.html
  加拿大慈善捐款 大部分被私人筹款公司和慈善机构侵吞。
  
  Charities paid $762M to private fundraisers
  Last Updated: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 10:29 AM ET Comments869Recommend405
  CBC News
  
  Canadian registered charities paid $762 million to third-party fundraisers between 2004 and 2008, all of it deducted from donations and often dwarfing guidelines set out by the Canada Revenue Agency, a CBC investigation has learned.
  
  In more than 200 cases, charities paid more than half the money they received from donors to external fundraisers, according to documents obtained from the CRA, which regulates Canadian charities.
  P.O.V.
  How important is it for you to know where your money goes?
  
  The CRA recommends that no charity spend more than 35 per cent of revenue on fundraising and can revoke the registered status of any organization whose expenses seem disproportionately high.
  
  Yet the CBC found examples in nearly every province in which local,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charities for years spent upward of 70 or 80 per cent of their revenues to pay the companies that organized their fundraising drives, including:
  
   * The Alzheimer Society of Saskatchewan, which paid $96,849 for a campaign that raised just $95,812.
   * The Children’s Leukemia Research Association Canada, which raised $4.2 million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but paid $3.2 million of that to its external fundraiser.
   * Nova Scotia Crime Stoppers, which raised $2.8 million between 2003 and 2009 — of which $2.2 million, or 79 per cent, went to pay its fundraiser.
  
  The $762 million over five years is a small fraction — less than 10 per cent — of the approximately $8.2 billion donated by Canadians annually, a level that earned them a third-place worldwide ranking for charitable giving by the British-based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When that phone rings, and it’s a charity asking for money, we have traditionally just given," said charity analyst Kate Bahen. "You’ve seen the results of what happens when we just give without asking questions, without getting information."
  
  
  Read more: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canada/story/2010/09/21/con-charities-fundraisers.html
  
  
  
  
  
  節禮日大打折 忙購物狂刷卡 買家精還是賣家精﹖
  ( 2010-12-30 )
  
  
  
  ■電器商店遠比服裝類商店前吸引人早起排隊。
  
   聖誕節第二天的節禮日(Boxing Day)對國民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它既延續聖誕季節的傳統習俗,又能讓人們得到物質上的實惠。但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網絡時代的來臨,再加上經濟蕭條的衝擊,人們對節禮日的態度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記者 李海濤
  
   一年一度的節禮日照例吸引不少消費者起早貪黑搶購优惠商品,有趣的是今年主流媒体都沒有花費太多筆墨來報道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日子,相反一些主流媒体的讀者們紛紛在网上留言,對這個曾經讓加拿大人痴迷的日子口誅筆伐,認為這种所謂的讓利不過是商家的一個花招而已,也正如中國的老話:買家沒有賣家精。
  
  赶早者華裔少
  
   Markville Mall是華裔聚居的万錦市唯一的綜合性室內大商場,節禮日當天近千名顧客就在早上6時開門的Best Buy電器商店門口守候,華裔占10%左右,而且開門之后便不見排隊長龍,首波人潮不及往年。
  
   該店是整個商場開門最早的一家,記者往常不太湊節禮日的熱鬧,今年由于采訪的需要也要4點多就起來。頂著嚴寒在凌晨5時到達時,看到已經有近500人在零下17度的寒風中排隊等候。等記者找到車位帶好相机走近人群的時候,隊伍已經又加長了一個拐彎。
  
   寒風之中很難站得很久,記者有些佩服那些排在前列的勇士們,但是拍了些照片之后,還是決定進商場里避寒為先。得到商場經理的許可之后,記者率先走進了在眾多排隊者眼中夢寐以求的商店里。
  
   只見工作人員同樣忙碌著,而且多了不少臨時幫手。經理解釋說,節禮日當天他們營業時間為15個小時,而且將面臨超負荷的人潮,因此需要找一些臨時人員來幫忙。這樣就增加了保安難度,許多陌生面孔進進出出,讓負責保安的員工不得不提高檢查力度,凡是進了店之后再外出的都要經歷輕拍搜身。
  
   除了在店里忙著整理貨品的人員之外,經理還要安排一些人到外面發放特价傳單和維持秩序,同時不時通過廣播系統提醒還有几分鐘就要開門。在開門營業前,店方經理稱外面排隊的已有780人。
  
  如今流行赶晚不赶早
  
   而早上6點開門之后,一個個神情興奮的顧客們蜂擁而入,店方人員一再大喊,提醒大家別跑、慢慢走。僅僅過了15分鐘左右,門外的隊列長龍已經消失,經理稱此時進場顧客在900人左右。這与往年節禮日開門后1小時,門外還需排隊控制人數相比已經減少很多。
  
   記者看到在首批顧客中華裔所占比例并不太多,僅在10%左右,這与万錦市華裔人口比例35.5%相比略少。記者在人群中也見到久違了的中國軍大衣,一位華裔女性身著軍大衣御寒,也算節禮日一景。
  
   首批顧客中當然是火力壯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基本上目的明确,直奔各自想要搶購的商品區域。主要吸引顧客的商品有苹果系列電器、減价電視和攝影器材等,這些區域都有獨立的付款服務,在開店十几分鐘內已經排起人龍。
  
   開門之后顧客陸續增多,看來赶著一開門就進來的人不多了。而記者在當天傍晚再次返回商店的時候發現,晚上的顧客絲毫不比早上少。一位華裔顧客表示,在家休息了兩天,需要出來轉轉了,再說沒有太需要買的商品,只是來看看。
  
  
  華裔喜歡服裝類
  
   万錦市Markville Mall內其它商家大多在上午8時開始營業,記者買了咖啡在商場里轉了轉,各家店開門前等候的人群多寡不一,都在百人之內,有的只有十几個人,顯示顧客并不急于起早排隊搶購服裝等物品,而服裝類商店門前排隊的華裔明顯居多。
  
   記者來到一家運動用品商店,這里常年銷售著名品牌North Face防寒服,往日里都是近300元才能買到,當天有部分159元的特价,吸引了不少顧客。而上午8時門一開,一位身材高大的亞裔男子捷足先登,伸手摘下高高懸挂的特价防寒服,似乎根本不在乎搶到的衣服號碼是大是小。記者以前垂涎已久的一件羽絨服卻依然是將近400元,絲毫沒有降价的意思。
  
  華人商場車馬稀
  
   周末經常車水馬龍很難找到停車位的城市廣場,節禮日卻一反常態,記者很容易便找到車位。商場內晶趣廊店長馬小姐表示,由於大多數商店在聖誕節休息,全年無休的城市廣場就成為市民逛街的首選;況且很多人是趕最後衝刺買禮物,因此聖誕節當天的生意非常好,一般人在節禮日通常搶購家庭電器和電子產品,以及到主流的大型商場買特價貨,華人商場反而較淡。
  
   One’s兩間分店負責人簡小姐指出,節禮日的生意當然會比平日周末為佳,今年的營業額大約與去年相若。由於商場在聖誕節照常營業,因此店舖的節禮日促銷活動也提前一天舉行。
  
   由外埠到多倫多探親的李先生說,清晨就到大型商場的電器店排隊買大電視,中午到商場主要是飲茶兼辦一些年貨,以避開今明兩日的人潮。他說,很多商店在聖誕前就開始大減價,也不少公司的節禮日特價商品可以網上購物;而且近年流行節禮周(Boxing Week),毋須太心急在商場擠“沙丁魚”,只有限店內銷售的搶購貨(Door Crasher)需要排隊買。
  
   在中區唐人街大型購物商場文華中心內賣服裝的周小姐說,往年人們上午前往西人商場購物後,如果發現西人商場的東西並不算太便宜,下午會陸續再來華人商場逛逛,但現在一些西人商場的東西又好又便宜,所以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小本經營,很難與人家大商家競爭,這是必然結果。在此經營20年電腦辭典的鄧太太認為,這是近幾年來富裕起來的華人不斷搬離唐人街搬往北邊的結果。
  
  今年消費勁過上年
  
   懷雅遜大學零售業專家巴爾(Brent Barr)預期,消費者今年的購物開支會較2009年為多,加國經濟局面可以說是走出了衰退窘境,情況轉趨強勁,加人可以承受更多債務負擔,凡此種種,都 可以見到加人在今年的聖誕節和節禮日都會增加消費。
  
   不少零售商早在網上推出節禮日銷售項目,部分專家預期此舉會減少店舖的擠擁情況。巴爾認為,該批在網上完成購物的消費者,可能是不願擠在商場的購物人潮裡,但大多數購物者仍會在節禮日湧往商場搶購平貨。
  
   滿地可市中心的Future Shop開門前1小時,已有數以百計人士在店前排隊等候,雖然由平安夜起,該店的減價貨品已經可以在網上購得。Future Shop負責人羅伯斯指出,節禮日到商場購物是許多人熱愛的社交活動,他們喜歡跟家人一起來到商場逛逛,看看商品,當然也有人選擇留在家中,舒適地上網購物。
  
  回籠覺后再出擊
  
   在几個華人論壇网站上都有討論節禮日搶購的話題,可以看到不少人采用早起搶購,回家補覺后下午再次出擊的戰術,過了把購物癮。但是也有不少新移民只把節禮日當作圣誕之后的散心日,覺得在家窩了一天需要出去轉轉,目的并非購物。
  
   他們認為節禮日不見的舊物有所值,不少真正搶手、時髦的商品商家也不會大幅降价。逛街的目的就是看見合适的就買,也并無計划。有的人則覺得网上搶購雖然開始得早,但是网民眾多處理速度太慢,不少人都等得不耐煩只有放棄。此外,節后需要上班,网購送貨家里沒人,最終還需要折騰很久,說不定還要到送貨公司取貨,不見的省事,不如當天全家享受一些購物樂趣。
  
  讓丈夫過把購物癮
  
   對于很多新移民家庭男性成員來說,節禮日是少有的豪放購物之日,可以買到大減价的許多小電器。但有女性网民表示,丈夫和儿子大多買了不少不該買的小東西,不過考慮到他們一年只有這麼一天能放開手腳購物,平時買什麼魚還都要請示,也就不再多說。
  
   也有网民稱,男性新移民購物需要超過500元的就不敢擅自做主了,而女的隨便几件一加起來都超了, 而且還買得理直气壯的,所以放男人一把也算過節了。
  
  
  网民質疑搶購習俗
  
   記者瀏覽了《多倫多星報》和加拿大廣播公司网站,讀者對相關新聞的評論多達300多條,絕大部分是質疑節禮日搶購的傳統習俗,認為不值得。下面是一些評論:
  
  ▲都這個時代了實在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愿意在刺骨寒風中等待几個小時排隊,實際上有些東西僅僅能省一點小錢而已。
  
  ▲今年很多商場的停車場并沒有爆滿,街道顯得很冷清,大部分人已經搞明白了節禮日省錢傳說,把節日留給了家庭團圓和渡假屋。
  
  ▲為什麼節禮日去起早排隊?我什麼都不缺,手里有錢等到需要的時候再買。很多人搶購的其實是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
  
  ▲令人憂傷的場面,這一天只讓人看到了貪婪和占便宜的人們。
  
  ▲人們在一個錯誤的地方尋找節日快樂,怎麼不試試一家人獨自享受天倫之樂,不試試幫他人做些事情。節禮日只能讓你明年用新的垃圾來代替今年搶到的垃圾,節禮日并不能讓你買到你最想要的東西。節禮日是個好的購物日,只不過是一种神話和商家的推銷策略而已。
  
  ▲找個富人結婚,一切不都有了?何必非要這一天那麼辛苦。
  
  ▲我決定去美國購物,因為那里天天到處都是我們這里節禮日的价格。
  
  ▲那麼多非基督徒靠著基督節日賺錢,可笑的是沒人抱怨這些商家一點也沒有報恩的意思,沒有把他們利用圣誕節賺來的錢奉獻給基督教一些。
  
  來年2月是最佳購買時期
  
   一些精明的網民從往年的節禮日經歷和自己長期的購物經驗中總結出了不少體會,他們說:
  
  ▲我11月在Costco花729元買了一個50 LG等离子電視,節禮日看到同樣的電視在Best buy賣699元,上面寫著降价70%,其實1個多月只有30元的差別。我覺得等一個月還要早起排隊就為了省30元,實在不值得在圣誕期間做這樣的事情。
  
  ▲除非降价75-100%才能稱得上是大甩賣,否則都是噱頭而已。
  
  ▲以前我也去湊熱鬧,后來發現那些甩賣的東西一周之后還在那里,我就不再選擇節禮日去搶購了。
  
  ▲我覺得商家很傻,為什麼一年只選擇節禮日這几天來清倉處理積壓?干嗎不每三個月搞一次,這樣流通豈不更好?
  
  ▲節禮日只不過是蒙那些傻瓜的花招,我們在12月1日把价格提上去,在15號宣布降价,到26號宣布讓利更多,反正這些商品到了來年都要過時換貨。
  
  ▲我永遠不會4點就起床去排隊買那些馬上就過時,來年就大降价的所謂傾銷物品。
  
  ▲人們就是不明白,其實節禮日根本沒什麼便宜可占,每年1月末到2月末才是最好的購物時机,因為那時剛過了人們的購物狂熱期,等待商家的卻是嚴冬。真正的甩賣是在2月底春裝到來前,那才是淘貨的好時候。
  
  ▲我看了節禮日的甩賣海報,和圣誕節前沒什麼差別。只是那些甩賣的電視机有些便宜,但型號都是老一代的,新一代型號已經在供貨路上了。所以應該避開商場,不如出去享受陽光,到了1月2月再去購物。
  
  
  節禮日起源
  
   節禮日(Boxing Day)的起源非常模糊,有很多說法但都不确切。其中有一個說法是來自于中世紀,那時圣誕節期間許多教堂的門口都會放一些金屬的大盒子(Box),目的是收集一些物品來散發給窮人。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演變成中產階級和富裕家庭在這一天准備一小盒禮物,給一些商人朋友、送貨工人和家里的佣人等,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勤工作,并讓家中仆人在12月26日放假一天,回家探望親人。
  
   而今天的節禮日已經變成了一個犒勞自己的購物日,不少人一年就等著這一天買自己夢想已久的物品。各個商場也把這一天視為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日子,以优惠价格讓利顧客,營造皆大歡喜的節日气氛,也順便把存貨清倉換成現金流。
  
  
  ■早上6時開門迎來首批顧客。
  
  ■真的有50%折扣嗎?
  
  ■几分鐘后就有人開始結帳。
  
  
  
  多伦多警方去年破案率继续下降
  
  在多伦多警方凶杀组的白色公告栏上,红色代表未能破获的凶杀案数量,一眼望去,公告栏上仍然以红色为主,令警局的侦探们多少有些沮丧。就破案率而言,去年继续下降,多市60宗致命凶杀案中,只有26人被捕。其实过去一年中,凶杀案死者的数目有所减少,只有60人,不仅比2009年少2人,更比2007年的 85人以及最血腥的1991年的89人少许多。
  
  从全国的统计来看,凶杀案的破案率在过去35年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破案率高达95%,80年代降至80%左右,90年代至本世纪再降。以多伦多为例,2003年破案率53%,2009年54%,2010年仅44%。有警官在接受采访时说,破案率下降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证人不肯合作,也不肯提供证词;也有证人害怕受到报复,甚至都不敢跟警方说话。警民关系、以及凶杀组内缺乏少数族裔人员,也是破案率下降的因素。多市前警察总长范天奴(Julian Fantino)6年前曾表示,本市凶案受害人及疑犯大部分是黑人,但多伦多警方凶杀组当时只有一名黑人探员,到目前也只有一名,他就是凶杀组的负责人桑德斯(Mark Saunders)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crime/article/914504--toronto-police-struggling-to-solve-murders?bn=1
  
  Toronto Police ‘struggling’ to solve murders
  Published On Sat Jan 01 2011
  
  By the end of 2010, red was the dominant colour on the white tally board inside the Toronto Police homicide department.
  
  Red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unsolved homicides, leaving detectives frustrated and citizens concerned about the killers who still live among us.
  
  The total number of victims this past year was statistically about average — 60, two shy of last year’s total, but down from 85 in 2007, or 89 in 1991, the deadliest year in Toronto’s history.
  
  But following a disturbing trend, the “clearance” rate continues to decline, with arrests made in only 26 of 60 of the city’s homicides.
  
  
  #228 被撞死华人妇女:生前难民申请刚被拒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12月31日 09:30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12月28日晚,发生在士嘉堡Steeles Ave East夹Silver Star Blvd的交叉路口的交通事故导致华人女子施建兰29日凌晨丧生。当时施建兰正在步行穿越Steeles Ave,被一辆东行的福特Windstar客货两用车撞到。这名75岁的老司机立刻熄火,并下车准备搀扶时,不料施建兰又被一辆沿着Silver Star Blvd准备右转上Steeles Ave的丰田Corolla轿车压过。肇事司机没有停车,而是沿着Steeles Ave向东逃之夭夭。
  
  警方表示,受害人是在被第一辆车撞倒在地之后的极短时间内遭到第二辆车的碰撞,并且在第二次碰撞过程中,头部受到了致命的创伤。第二名肇事司机可能并没有看到已经倒地的伤者,但其一定能感觉到撞到了东西。这时候他(她)应该停下来查看,遗憾的是该司机并没有这样做。
  
  
  事发路口交通繁忙
  
  
  为生第二胎偷渡来加:难民申请被拒
  
  据施建兰生前同住好友施小姐介绍,施建兰1980年出生,丈夫和7岁的儿子目前还在中国生活。4年前因为第二次怀有身孕,想要通过出国的方式避开计划生育监察,就向亲朋好友借了人民币50万元办理旅游签证,经马来西亚偷渡来多伦多。不料经过旅途的奔波,途径马来西亚时意外流产,于是她只身前来多伦多,并尝试以难民的身分留下,但其申请却在2010年5月份遭到拒绝。
  
  施小姐说,施建兰在为难民申请做最后的努力,事发当天,她出门前往律师行打听风险评估结果,并计划在回来的路上顺便购买一些日常用品,没想到就出了车祸。来加4年,她时刻盼望自己的难民身分尽快落实,好接丈夫和儿子前来团聚。
  
  施建兰一直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难民申请被拒后,施建兰的难民金也在本月被停止,受到这个打击之后,她变得精神恍惚,本来还在利用业余时间修读的难民课程也不再去了。为了还债,她一直打不同的兼职工作,咖啡店、面包厂,一般每小时只有9元钱工资。
  
  
  两名工作人员在检查事发路口信号设施
  
  
  福建社团正商议如何帮助
  
  加拿大福建华联总会会长王清官告诉记者,他已经与施小姐取得联系,向其了解情况,并与福建社团联合会主席欧阳元森取得联系,商议如何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
  
  王清官说,他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取得联系,目前已经向加拿大驻华领事馆发出协助死者家属办理来加签证手续的信函。但能否得到批准还不清楚。施建兰在中国的丈夫也没有稳定工作,在接到妻子身亡消息后几近崩溃,已经欠下大额债务的他,现在就连前来多伦多为妻子办理后事也要借钱准备路费。
  
  王清官说,目前死者遗体还在医院,下一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殡葬问题。
  
  交通繁忙:过路口时刻保持警惕
  
  最近几年多伦多行人被撞死事件仍时有发生,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是几个家庭的悲剧。从新闻报道记录看,华人被撞死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几起,教训惨痛,其中不遵守交通规则是主要因素。我们无权责备那些不幸的死者,但有义务提醒每一位华人朋友,生命无价,爱惜生命不要冒险做无谓的牺牲,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的大事。
  
  
  事故发生后该路口依然有违规过马路现象
  
  
  就在车祸发生后,本网记者来到事发现场,短短十几分钟内仍发现有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十分危险。希望大家能互相提醒,特别提醒老人家,让类似的悲剧别在发生。
  
  目前警方呼吁肇事司机主动向警方自首。同时,警方还希望知情人拨打电话416-808-1900,也可拨打灭罪热线416-222-8477或上网 www.222tips.com联系。知情人也可发送短信至274637或通过FACEBOOK(http://facebook.com /1800222tips)联系多伦多警方。
  翻版光盘酿恶果 老板店员成阶下囚
  2010-12-30 12:18:21 作者:余香国 来源:北辰时报
  
  
  北辰网12月30日讯,据北辰时报报道,“还好我没有去这家公司上班。”一位新移民当听说东方广场被查后心有余悸地说。前一段时间经常会在多伦多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招聘DVD的销售人员,要求有一定的销售经验和英文交流的能力。上述新移民就是看了广告后去东方广场一家销售DVD门店应聘的。
  
  加拿大皇家骑警和多伦多警察于12月16日对位于士嘉堡的东方广场进行了突击搜查,查处的对象是销售DVD的店铺,没收了大量的非法翻版DVD光盘,并拘捕了十余人,其中大部分为华裔老板和店员,东方商场的管理人员也被警方带走。华人在多伦多的依法经营问题再次被成为焦点,为此记者专访了前任安河华人检控官洪秉政大律师。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洪秉政大律师是专门从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离婚诉讼、移民诉讼的法律专家。据介绍,洪律师1978年毕业于奥斯古堂法学院,他在声名显赫的刑事律师兼安河首位冤情大使阿瑟.马龙尼(Arthur Maloney)门下,并于Beard, Winter and Gordon律师行接受学徒训练,1980年正式取得律师资格。其后,即获委任为皮尔区(Peel Region)律政处的检控官,成为安河出任该职的首位华人检控官。1984年洪律师开设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有30年的法庭诉讼经验。
  
  当被问及在多伦多销售翻版DVD时适用什么法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时,洪律师介绍说:“在大约十年前,被侵害人会以翻版的法律去控告,现在是以刑事案件去告。”
  
   洪律师随后拿出一本《Copyright Legislation & Commentary》给记者看,其实在中国叫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加拿大叫翻版。洪律师表示,可以说这不是一个一般性的刑事案件。主要是近年来,电影制造业、剧院、影院、影碟出租业、零售业的生意受到盗版DVD严重影响。这些业主给警察很多压力。他们会花很多钱派自己的律师、私家侦探去收集证据,然后把这些证据交给警察,并且告诉警察不应该以Copyright(翻版-笔者注)罪名去告,而是要用诈骗罪去告。如果以Copyright罪名告,被告人就不会去坐牢;而以诈骗罪去告,法庭就会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严重性,诸如以前有没有案底、翻版的数量、从事翻版行业的时间的长短等来判决。如果情节严重的就有可能送去坐牢;如果情节较轻的则可能被罚款。
  
  当记者谈到现在很多新投资移民来加后希望自己创业,却不知该如何选择经营的产品。洪律师认为华人在选择经营产品时,如果要销售音像制品,那么就一定要问清楚该产品的来源,假如有些英文电影由于语言的原因看不懂,就要看其是不是从生产厂家拿来的,比如说迪斯尼工厂;其次就是要看这个产品的价钱是否很便宜,如果在一些其它的如HMV(专门销售电影碟的店-笔者注)里卖的价钱比较高,而供货商提供的价钱很便宜的话,就要提高警惕。如果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HMV,而且来路不清,做这个产品的销售就很有可能是非法的。
  
  皇家骑警发言人Marc LaPorte表示,警方收到相当多的投诉,指控东方商场中的多家商铺在大量销售翻版DVD光盘,其中大部分是英文影片。许多翻版碟中的电影甚至是目前还在电影院里放映的新片。如果是正版的DVD,市场上售价20至30加元一张,但在这些商铺,翻版碟只卖3加元一张,或者20加元可以买8张。
  洪律师认为,无论是在该光盘的电影在电影院放映前还是放映后销售都属于非法,即使是电影院已经放映了,也不等于这时销售DVD翻版碟就是合法。正确的做法是必须有正式的厂家的授权和批准。
  
  记得鲁讯先生曾描写过一个人物叫孔乙已,他有一个理论就是“窃书不能算偷”。 有人看见他因窃书被人吊着打,孔乙己却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见鲁讯《孔乙已》)
  孔乙已是为了自己读书去窃书,尚且被吊着打、被人耻笑;而现在的不法企业经营者却是为了谋利,而去销售非法DVD翻版碟,后果就会更严重。
  
  洪律师表示,在加拿大是不允许企业以翻版的形式销售别的企业产品的。
  
  
  求职找工要小心
  
   现在加国华人从业大抵分为三大类,其一是销售类,主要集中在地产、金融、小生意;另一类是在工厂做“累脖”工;第三类是技术类,主要在西人的大公司如IT公司,或者在医院、律师楼里做白领。其中销售类里面的小生意就有销售翻版DVD光盘。
  
  翻版DVD光盘在多伦多不仅有一定的市场规模,而且由来已久。2008年加拿大电影发行协会自10月份开始突击检查了三家大多区商场,查抄出多达200,000个非法DVD光盘,并表示任何死灰复燃的非法DVD光盘售卖摊贩极有可能与组织犯罪团伙有紧密关联。
  
  2009年1月加拿大电影发行协会反翻版主席科维(Stephen Covey)表示,那些翻版产品零售店确实是翻版光盘的核心售卖点,经多次查抄仍屡犯不改。科维还透露, Markham 的太古广场(Pacific Mall),第一广场(First Markham Place),和东方广场(Oriental Centre)共同组成了北美最大的非法DVD销售中心。
  
  据悉,2009年1月在太古广场至少10家店内,公开发售翻版光盘,其中就有当时正在影院上映的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七英镑(Seven Pounds)等。翻版质量良莠不齐,售卖摊贩声称,“版本质量可达到95%的正版水平”,“仅有一点模糊”。
  
  科维去年曾表示,虽然可以成功关闭大量非法翻版光盘售卖摊点,但这事情远未结束,进一步审理工作尚待继续,现在是该采取刑事行动的时候了,届时非法光盘售卖摊贩将面临侵犯版权法案(Copyright Act)或欺诈罪的指控。
  
  科维曾表示,真正的正版光盘在这些大量盗版充斥的市场根本没有竞争力,据估计,非法光盘的销售已给加拿大电影经销商造成约1.18亿元的年度亏损,科维强烈呼吁市民支持正版,打击翻版,让翻版远离我们的生活。
  
  经警方不间断地严厉打击之后,这个翻版市场由太古广场逐渐转移到东方广场。这些被拘捕的店员和老板将被控侵犯智慧产权、诈欺、非法获利等共30项罪名。
  
  既然有这么一个市场,就有用工的需求。在谈到新移民找工时,洪律师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工作前一定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合法经营的企业。那么如何鉴定呢?洪律师认为可以写一封信给雇主,如果老板承认经营的是正版碟,那么一旦被查或被捕,如店员真不知情,就会增加洗脱罪责的机会。另外还要注意比较该店光盘与 HMV之间的差别。如果证明这家店是非法翻版店,就不要接受这份工作。
  
  另外,洪律师还建议移民在找工时,有了工作机会要向老移民咨询,文章开头提到的没去非法翻版店上班的移民,就是因为听取了移民法律顾问的意见。洪律师认为如果没有老移民朋友,可以求助华咨处,最好让华咨处的工作人员同老板、经理谈一谈,这样就安全了。
  
  洪律师表示,现在多伦多处在这种非法边缘的工作有三类:一类是按摩;其次是DVD销售;最后是电话销售。如果一家店卖的是Roger(罗渣士)的电话,而这家店又不是Roger的招牌,那么就要小心。
  
   一旦犯案 如何应对
  
  有人说,所有的刑事案件,一旦被抓就什么也不说。洪律师认为这样不完全正确,起码要告诉警察姓名、出生日期、居住的地址,如果这些问题不回答会很不利。然后就不要回答警察提出的其它的问题。由律师在上庭时去选择回答。
  
  店员在被捕以后,有权不发言,拿警察控告的证据来看,这个证据要到检控官所在的部门去取,不管案嫌有没有请律师,检控官都要提供警察的证据。在拿到证据后再作商议。
  
  洪律师表示,一般员工的定罪会轻一些,老板、经理的定罪会重一些,就是因为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员工所得要少一些,老板、经理要多一些。
  
  老板在被拘捕时同样可以不发言,只是要告知警察姓名、出生日期、住址。
  
  最后洪律师还提醒大家一旦自己被侵权,也要学会用法律的途径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如果受到了诈骗,可以收集证据要警察去告,也可以自己请律师去告。只是自己请律师要多花钱。
  
  愿华社以此次事件为戒,依法经营,不要走投机取巧的道路,为加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余香国
  
  多伦多, 小孩在操场骨折,学校不管.
  
  School accused of neglecting girl’s injury
  
  By TERRY DAVIDSON, Toronto Sun
  
  Last Updated: January 4, 2011 1:31pm
  
  An enraged father is accusing staff at his daughter’s elementary school of of failing to provide adequate care for the child after she suffered a badly broken leg in a schoolyard mishap.
  
  David Cao said his daughter, Irene, 6, broke her leg in two places after colliding with another student in the playground at Princess Margaret Junior School — in the Martin Grove Rd.-Eglinton Ave. W. area — in November.
  
  The Grade 1 student suffered a compound fracture — a piece of bone poked a hole through the skin — and now has four screws drilled into her little shin, securing the injured limb to an external brace.
  
  “I asked for the school’s help, and they did nothing,” complained Irene’s mother, Wei Chen. “They had no heart for my daughter. The school’s reaction I am very upset about.”
  
  Cao said the schoolyard collision left his daughter on the ground, writhing in pain. He said Irene was told to “get up” and “hop on one foot” into the school by a lunch supervisor.
  
  When that didn’t work, said Cao, Irene was “dragged” by her underarms into the school by the lunch supervisor and an older student.
  
  After receiving a call from the school, Chen arrived to find her daughter crying and screaming whenever anyone touched her leg.
  
  She said school staff insisted it was not serious and urged her to take the girl home.
  
  Cao arrived at the school shortly after his wife and said he begged office staff to call an ambulance.
  
  “They said, ‘We will not call,’” he said, adding that one of the school’s staff blocked the doorway into the main office when he tried to use their phone to call for help. “They said, ‘You can’t use the school’s phone to call 911.’”
  
  Cao used his cellphone to call. When he handed it over to a staff member to relay to the 911 dispatcher the school’s address, the staff member told the dispatcher an ambulance wasn’t needed.
  
  Eventually, paramedics arrived, cut Irene’s pants off of her swollen leg, and took her to the hospital.
  
  Toronto District School Board spokesman Genna Schnurbach countered office staff at the school didn’t refuse to call 911. But Schnurbach refused to elaborate on the incident.
  
  “It’s in front of the insurance board right now and all I can say is they did not refuse,” said Schnurbach.
  
  Cao said he has made several attempts to have a meeting with the school staff and a senior TDSB official, but has so far been “stonewalled.” Cao said he is considering legal action.
  
  The brace that has kept Irene’s leg together will be removed on Thursday.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torontoandgta/2011/01/03/16748816.html
  这种事好像很普遍,一下是一些网友的相同经历:
  
  Catherine Nasiopoulos Report Comment
   January 4th 2011, 2:43pm
   Wow!! is all I can say and it does not surprise me at all cause I work in health care and see this all the time. Not to this extreme but I have seen incidences where the teacher will do nothing or even berate the student for medical issues that they have no control over. This is disgusting and I actually feel sick to my stomach reading this!! Of course the board of education is going to cover their assess by saying they did no wrong!!! after all, it can be used against them in the case of civil lawsuit or even if the family decide to sue the board and in this case, even the lunch monitor who dealt with the issue....I am sickened by all this and if it were me, I would have gone into the school "fists a flying" so to speak!!
  
  
  Colleen Ellarby Report Comment
   January 4th 2011, 2:35pm
   When our daughter was in grade 2 she was pushed over and broke her arm. The school called me at home and when I got there she was sitting in the office cradling her arm in her lap. When I demanded a first aid kit , I was told there wasn’t one. I used the principals magazines off his desk for a splint and took his tie for a sling to take her to the hospital. No one there admitted to any first aid training.
  
  
  Mary Ekblad-Allen Report Comment
   January 4th 2011, 11:32am
   Having raised three boys, we went through our fair share of scrapes with them. The dumbest one happened at school. One of them was playing baseball during lunch and swung the bat and twisted the wrong way and fell awkwardly. He had no feeling from the waist down. The principal and one of the teachers wanted to move him so he could straighten out his legs and get up. One of his friends freaked on them and said call an ambulance. Instead, they called the house and asked what I wanted them to do. I freaked on them and screamed call an ambulance. Don’t move him. It all turned out well, as he had only pinched a nerve. But it seems that things have no changed much. When in doubt, call for medical aid. 911 is just 3 digits away.
  多伦多城市的历史:六霸是怎么合并的?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5日 09:16 来源:本网博客 作者:走走聊聊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多了解我们城市的历史,多熟悉我们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就会喜欢我们的城市多一点。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中国有句老话,叫温故而知新。在展望未来之前,让我们先后退一小步,瞧瞧我们这城市的不远过去。
  
  话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多市现在的行政区划土地上,曾有诸侯六霸并立称雄,犹如华夏战国时期。它们是:City of Toronto, Borough of East York, City of Etobicoke, City of Scarborough, City of North York, City of York。
  
  为了管理这些诸侯,安大略省政府成立了类似联合国的机构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 Toronto。它属于Regional Municipality,为省下面一级行政区划,组织形式为委任制的理事会;六霸是主权独立的,各有民选的市议会,故当时各诸侯的地税会不同。当然,列强也有大有小。机构总部大楼叫Metro Hall。
  1995年,安省执政的进步保守党(现保守党)党魁Mike Harris,在省选竞选中,提出要减少政府层级,但承诺会谨慎行动。谁知,最后的结果是,连任的Harris政府不听民意,不经协商,就要悍然撤去六霸的主权,将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整合成行政,立法,司法统一的新City of Toronto。
  
  这自然遭到六诸侯官府和民众的竭力反对。时任多伦多市长贺珀丽还参加了反对合并的游行。1997年3月,六诸侯举行公民投票,约3:1反对整合 amalgamation;4月,在省议会,两大在野反对党也投票反对amalgamation。然而, 胳膊扭不过大腿,Harris政府以议会席位优势,强行通过City of Toronto Act, 确立了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整合的法律基础。
  
  1998年1月1日,全新的City of Toronto诞生了, Borough of East York, City of Etobicoke, City of Scarborough, City of North York, City of York消失了,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解散了;然而,旧的City of Toronto仍然借助相同的名号,混淆人们,招摇撞骗,其实一切已经雨打风吹去,已是旧瓶装新酒了。
  
  新多伦多市府驻锡于老多伦多市府,而Metro Hall也成了各大臣官吏办公处。首任市长,由投降派,末任City of North York市长Mel Lastman担任。他就是Bad Boy家俱店创始人。该店现由他儿子经营。
  
  知道了这些,那就请跟我来周游战国六霸的官府。
  
  “联合国大楼”Metro Hall (CBC北面):
  
  
  City of York离多市最近,这是它的City Hall:
  
  
  City of York离多市最近,这是它的City Hall:
  
  
  与约克市一样比较小,不过Town Hall要气派些。在官府边上纪念碑比较多,还有它的第一座校舍:
  
  
  City of Scarborough曾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地盘也大,所以City Hall的设计大气,现代,气派:
  
  
  这是官府建筑前的石雕:
  
  
  市政厅前的水池,冬天就是室外溜冰场:
  
  
  
  Gibson House为多市拥有和管理的10个历史博物馆之一,为维多利亚式样的漂亮农舍:
  
  
  要提一下的是,六国的疆域不大,周游它却花了几年。不过,其中的乐趣多多,恐怕也只有冷暖自知。
  
  原文出自: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196707/2010/12/31/%e5%a4%9a%e4%bc%a6%e5%a4%9a%e6%88%98%e5%9b%bd%e5%85%ad%e9%9c%b8/
  
  乘客晾路邊14小時 灰狗挨轟
  
  加通社多倫多4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05, 2011 06:00 AM | 80 觀看次數 | | 1 1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灰狗巴士無故耽擱14個小時,引發乘客的不滿。(加通社)
  
  灰狗巴士無故耽擱14個小時,引發乘客的不滿。(加通社)
  slideshow
  一些憤怒的乘客打算起訴灰狗巴士公司,因為4日他們在安大略省北邊的小鎮無端被耽誤了約14個小時。
  
  當時兩輛巴士上共載有100多人,被滯留在安省白河鎮(White River)。大多數人表示,當他們向灰狗尋求解釋時,灰狗卻搪塞他們,讓他們感到侮辱和受傷。
  
  旅客們說,巴士抵達白河鎮後開到一處加油站加油,司機告訴他們外面正在下雪,不要外出,接著司機便自己離開,入住附近一家汽車旅館。「這是我們最後看到我們的司機,」為往返卡加利的行程支付了600元的黑奇說。
  
  乘客中有小孩和至少一名糖尿病患者,以及一些錢帶得不多的乘客,他們被迫在2日凌晨3時至下午5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中,待在巴士上等著或在附近的一家炸圈餅店閒逛。期間,只有一名灰狗司機,偶爾提供隻字片語的資訊。
  
  有些人打電話給灰狗公司,但沒有成功。4日他們投訴時,客戶服務代表還掛斷他們的電話。
  
  接近4日中午時,灰狗發布聲明,宣稱未預料的天氣狀況,導致前方道路被封閉,因而耽誤乘客的行程,公司為溝通不良及延誤所造成的不便向旅客道歉。灰狗還表示,目前正在做全面調查,並將修改現行的天氣通報程式,以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但乘客們並不認可灰狗的天氣解釋。他們說,公路只封閉了很短時間,他們在車上看著其他巴士、卡車和汽車呼嘯而過幾個小時後,他們才重新上路。
  
  灰狗發言人斯托克表示,公司將會與每位乘客單獨協商賠償問題。黑奇說,灰狗承諾向一些乘客賠償100元,他認為這根本不夠。
  
  28歲的護理專業學生楊登,巴士延誤讓他錯過了在安省雷灣的下一班車。而他為此要在雷灣再等兩天,才會有下一班車來,不然就必須以原價三倍的價錢,買張非直達的車票,繞道抵達目的地。最後楊登在當地住了一夜後,搭上便車才到達目的地。
  
  雷灣的註冊護士拉格達正考慮發起集體訴訟。她從多倫多花234.48元購買車票,比乘坐飛機省了100元,但現在省下的錢都被途中的耽擱吞噬掉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多倫多
  240#, 今天去了东方广场,美国电影DVD已看不见了,中国电影DVD放满许多店铺房间。加拿大警察不管,好像没有知识产权问题。《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都有,都是2块钱一张。一个卖DVD的说:卖美国电影DVD光盘的都已经被警察用手铐铐走了
  
  记者卧底偷拍曝光加拿大著名超市偷换保质期(图)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2011-01-07 13:39:15 给 明报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本地电视台《CTV》报道,周二曾派记者暗访,偷拍到著名连锁超级市场Real Canadian Superstore(以下简称Superstore)位于高贵林分店的海产部员工,怀疑以「偷天换日」手法,将到期的鱼类製品重新包装,打上新的最佳食用期限(Best Before Date)后继续出售。
  
    《CTV》昨日追访多名曾任职该公司或相关行业的人士,纷纷踢爆换标籤早成「业内规则」,多年来很多公司都有这样做。食品检疫专家指此类行为「有失道德」,但因为相关法律有漏洞,无法对此约束和监控。
  
    根据《CTV》报道,本周二清晨,该台记者暗访Superstore位于高贵林洛歇公路(Lougheed Hwy)3000号路段的一家分店,用隐蔽的摄录机拍摄到海产部的员工,将已经到期的三文鱼排重新包装,换上印有新食用期限的标籤后以新鲜产品出售。
  
    报道一出即引起公众哗然,而Superstore马上发表声明,强调僱员不淮更换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对事件引起公众的困惑感到抱歉。
  
    然而《CTV》电视台昨日继续追踪报道,採访多名曾任职该公司的人士,踢爆换标籤早已是「业内规则」,特别是对于连锁的食品公司而言,多年前就开始实行。
  
    曾任职于Superstore兰里(Langley)分店的Sylvia Taylor表示,她上世纪90年代在该店熟食部工作,当时经理就明确要求,如果发现肉类产品食用期限已过,可以打开包装检查,只要「闻上去还好,无特别异味」,就可重新包装并印上新的最佳食用期限。她说「新包装通常会被延长约5天的保质期!」
  
    有类似经历的Jason Paxton曾于邓肯(Duncan)市一家Superstore任职,他说「只要是肉类被重新包装,最佳食用期限就一定会被更改、延长几天」。而当他发现公司有类似操守后,就告诫身边朋友「不要再到Superstore购物!」
  
    加拿大食物检查局(CFIA)官员Ken Randa指出,加拿大缺少相关法律,没有规定零售商不能更改最佳食用日期,监控和惩处十分困难,这才导致有企业用不当包装来误导消费者。
  
    超市回应﹕新旧标籤须留包装上
  
    Superstore昨日回应,指「重新包装」在业内并不奇怪,比如价格上有变动,原包装受损等,但未提及换掉包装并更改「最佳食用期限」是否合情合理,只表示一切都遵循CFIA的规定「不论是原始还是新打印的最佳食用期限,标籤都必须保留在包装上。」
  
  Ex-Superstore workers claim they changed dates, too
  
  Slideshow image
  
  A CTV News hidden-camera investigation revealed a Coquitlam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employee re-wrapping fish with a new best-before date. Jan. 4, 2011. (CTV)
  
  View Larger Image
  
  
  By: ctvbc.ca
  
  Date: Friday Jan. 7, 2011 9:57 AM PT
  
  After an investigation revealed a B.C. grocery store changing the best-before date on fish, former Superstore employees have come forward to claim that it wasn’t the first time this happened.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servlet/an/local/CTVNews/20110106/bc_fishy_fish_thurs_110106/20110106?hub=BritishColumbiaHome
  
  
  想和银行打官司?先看看倪先生的遭遇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3月26日 09:04 来源:本网记者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从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内的款项被人任意操控开始到与银行对簿公堂,如今12年已经过去,当事人已经是90岁高龄,然而至今没有任何结果,这就是来自香港的移民倪深海的加拿大打官司经历。
  
  3月25日,倪深海在儿子倪恩辉的陪伴下召开记者会,说因未能接受银行在和解协议中要求他们放弃追究涉案银行职员的权利,故而一直未能与对方真正达成协议。倪恩辉表示倪深海将继续为自己同时也是为社会公义讨说法。
  
  据倪深海的儿子倪恩辉介绍,1998年12月23日,倪深海无意中发现自己银行账户内的400元钱被别人提走,这引起老人注意,于是他开始查银行对帐单,发现账户内经常有莫明其妙的取款及存款记录。10年间涉及款项20万。1999年3月倪深海在儿子陪同下去警局报案,警局答复先去银行投诉,如果有问题再由银行报案。
  
  倪深海(右)在儿子倪恩辉的陪伴下召开记者会
  
  银行这一查就是3年。结论当然是银行方面没有问题,于是将银行告上法庭,到2008年安省高等法院审理此案,审讯进行到第5天,倪深海突宣布愿与银行庭外和解,事件似乎告一段落。因为签有保密协议,倪深海不能透露当时和解的内容,但既然是和解,外界纷纷猜测银行方面会赔付几十万元。倪恩辉透露,银行给的只是象征性的数目,可能连一天上庭的费用都不够,将来他们会公开此数字的。
  
  倪恩辉表示,当时之所以同意和解,是由于法官施压,加上考虑到年事已高的父亲可能要被“连续审问100日,恐他捱不住”,为顾及父亲的健康,他们只有“被迫同意庭外和解”。当时和解协议只是一份简单的草议书,当中的一些细节,他们是在事后3日才得悉。倪恩辉称银行给予的赔偿数目并非关键所在,而是他们无法接受银行提出的和解协议中,其中一项条款是要求倪深海放弃追究涉案的4名银行职员。因此他们要求银行删除这一条款,但对方不允,结果双方拖拉至今,期间双方律师互相通讯8至10次, 双方始终无法达成和解协议。
  
  倪恩辉出示银行对帐单
  
  
  
  被倪深海控告的加拿大TD银行发言人Kelly Hechler表示,该银行已就有关事件作深入调查,认为倪深海的指控并不成立,当日愿与倪作庭外和解,是考虑到不想支付庞大的诉讼费而已。
  
  倪恩辉说,他的父亲倪深海已经90岁了,来日不多,如果再拖下去,可能老人家等不到讨说法的那一天了。10年来倪深海的生活深受影响,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此他们今天会到多伦多警察总局,要求面见总长布莱尔,希望警方能接手处理此案。同时不排除发动示威及游行。
  %莽牛说说开店: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开店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9日 10:18 来源:本网博客 作者:莽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博客)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朋友夫妇被公司派回国内工作,他父母想留在加拿大生活,老人当时六十来岁,朋友圈中有开店的,他看着挺好的,觉得他父母在这开个店,自己进点货,厂家再送些,平时站店来人卖货,没人时歇着看电视,读书看报,虽然时间长点,但不太累,收入也不错。但是当他征询一位开店的朋友时,立刻遭到了他的反对,这位店主朋友说他父母不适合开店。我当时正在找店,这位店主朋友对我说很容易,并且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开店之初准备一根木棍,干啥呢,她英语不灵光,当有顾客来买货时,她把木棍递给顾客,让顾客用木棍指点她所要的东西,当时香烟法规还不严苛,香烟不必遮盖起来。很多买烟的顾客用那木棍指点要买哪种香烟,煞是有趣。听他这么一讲,我当时觉得谁都可以开店,但自己买了店后,体验到虽然便利店容易入行,但并非是谁都可以开的,那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开店呢?
  
  独身之人
  
  一个独身的人并非绝对不可以开店,比如你可以和别人合伙开店,或者雇佣别人为你开店。我这里说的是只想依靠自己一个人开店,站店,买货,上货等都要靠自己打理。比如有些家庭移民到加拿大后,一方觉得加拿大没有发展,但还想保住身份,另一方只好留守加拿大,这一个人想自己开店。除非是半天或者周末休息的店,否则,一周七天的便利店,不论怎么小的店,一个人肯定不行,没有人替换,别说休息,买货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再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候,你这店更难打理了。因为开便利店不是一个人的活,至少得一个半人才能维持,如果不是很忙的大店,一个家庭一个人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帮着站站店,算是给自己家打个钟点工,所以这是一个半人开店;若是忙一些的店,时间再长,比如营业时间从早6点半至晚11点,就得需要两个全职的人工作了,所以说一个人开店肯定是不行的。
  
  恐车之人
  
  有的人对车过敏,像晕车晕船似的,不敢开车,如果两口子都这样,也没法开店。开便利店必须得有车进货,如果一方不能开车还可以,两人都不能开车,完全靠公司送货,顾别人进货,真没听说过,不敢说绝对不行,但真的不适合开便利店。因为加拿大的人工成本很贵,送货上门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开便利店达不到一定的利润水平很难支付高昂的房租,这是便利店最大的成本支出,便利店的利润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事事雇人很难赚钱,不赚钱天天开店,干嘛呢?
  
  病弱之人
  
  开便利店虽然没有强体力劳动,但一般营业时间都是每周七天,一天12小时以上,节假日不但难以休息甚至更忙累。平时没顾客虽然可以坐着休息,但毕竟总是在室内工作,怎么不累,在店里也不像在家那么轻松休闲;再者,时常采购货物,装货卸货,搬上搬下的,总是需要些体力劳动,病弱之人,或者老年人确实不适合开便利店。正像开篇所写的,朋友当初的想法简单了,忽略了开便利店的这些因素,我现在和他那位开店朋友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两个老年夫妇不适合开便利店。
  
  英语盲之人
  
  夫妇开便利店至少得有一个英语比较流利的,两人都是英语盲,也无法开便利店。经营便利店的英语水准要求不是很高,但必须能听懂基本的英语,英语差些,刚开店时顾客可以拿个棍指指点点的买货,他们还能够理解,可能还觉得新鲜,感觉自己像教授似的,也许还有指点江山的感觉。但时间长了顾客会有意见,有些顾客愿意与店主交流,店主不会英语,有些人真就不来了;还有些顾客比较挑剔,这个不好,那个贵了,你说不上话,他更找茬;而且,开店需要与彩票公司,银行,电话卡公司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公司以及推销商打交道,不会英语是万万不成的。朋友的父母不能开店的理由不仅是由于年龄的关系,也是有英语交流的问题。因此夫妻,亲属或朋友等在一起开店一定要有能够交流英语的人才成,开便利店英语要求不很高,但必须得会讲英语!
  
  属相与开店
  
  从属相命理来看,属牛的富有同情心,勤勉坚毅,做事精细;属狗的遵规守矩,认真负责,敬重长辈;属鸡的能注意细节,为人温和,谦虚而谨慎,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属羊的柔和稳重,情浓义重,思考细腻并有毅力,具有这样品质的人适合开店。反之,属鼠的性急,急功近利,虚荣浮躁, 鼠兔的为人乐观快活,不受拘束;属龙的做事常半途而废,表面冷漠;属蛇的神经兮兮,猜疑心强等等,这些属相的人若真是具有这般性格,那真不适合开店!这篇文章写的是《莽牛说说开店》,虽不像《莽牛论开店》那么严谨,可也比《莽牛侃开店》正式一些。若是说属什么的适合开店,属什么的不适合开店未免乱侃,有点玄妙,但是,不同性格气质的人也确实对开便利店有影响。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粘液质气质的人具有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的优点;抑郁质气质的人沉静易处,办事稳妥坚定,能克服困难;胆汁质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多血质气质的人热情,适应性强,喜欢交际,但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由此看来,似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更适合开店,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缺乏耐心似乎不大适合开店。但人是复杂的,属相命理,性格气质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开便利店容易,若要开的上规模,够档次,利润率高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前面所说的适合开店的属相列举的那些品质了,同时要克服不适合开店的那些浮躁作风。开店前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开便利店时间长,家庭生活单调等弊端,一个喜欢热闹,愿意交际讲排场,嗜好运动的人不太适合开店。我就听过几个例子,买店前信誓旦旦,一年后赔钱卖店!
  
  最后一点什么样的人最不适合开店?
  
  上面说了几种特例的人不适合开店,而家远的人也不适合开店,或者说买了店就要有搬家的打算,不像上班族,八小时结束战斗回家,再加上周末能在家休息,平日里开车远点无所谓。 开店本来时间就长,早出晚归,一天上下班路上再折腾2-3个小时,太疲惫!刚买店临时凑合着成,时间长了家远真难以为继!
  
  我们大陆来的技术移民从能力上讲都可以开店,但是你若是总觉得自己在国内如何如何,开店又如何如何,说白了,心底上等级观念严重,瞧不起开店的,认为这是加拿大的三等公民,性格上不适合开店的,比较痛苦,心理上鄙视自己从事的行业的人更痛苦!一个总认为自己屈才,现在又很后悔移民加拿大不能大捞灰色或非法收入,很羡慕国内灯红酒绿,在加拿大自认为是被压迫的受害者,这类人最不适合开店!
  
  选自莽牛的博客: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195466/2010/12/05/%E8%8E%BD%E7%89%9B%E8%AF%B4%E8%AF%B4%E5%BC%80%E5%BA%97-%EF%BC%882%EF%BC%89-%E4%BB%80%E4%B9%88%E6%A0%B7%E7%9A%84%E4%BA%BA%E4%B8%8D%E9%80%82%E5%90%88%E5%BC%80%E5%BA%97/
  多伦多扯淡记
  
  北美时报: 地铁,轻轨,你选谁?
  
   本报记者:于寒
  
  福特去年12月1日就任多伦多市长,上台一个多月,做的几件事已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风格。其一是旗帜鲜明地组成了一个右派政府,包括任命他的右派胞兄出任副市长做他的助手;其二是雷厉风行地废除了汽车登记税,又将TTC列入了必要服务,根除了TTC罢工的习惯;其三是彰显办事节俭之风,就职典礼比前任少花了 3万3千元,待客的饮料和小食品是从廉价超市no-frills进的货,议员的年办公预算每人砍掉了2万,市长的年办公预算削减了60万,议会免费供应的咖啡和饮料被撤除。压缩开支是福特政府实现财政赢利的主要手段,虽然廉政是民主国家的执政之本,政府开支杜绝浪费也是顺从民意的事,然而福特的这些举措节省下来的钱比之多伦多这个加拿大最大城市的年度花费来说只能算是几文小钱,巨大的公款浪费更可能发生在市政建设上,市政建设哪一单都需要大笔开支,决策稍有失误或市长签单的手稍有漏缝,大把的钱就会打了水漂。
  多伦多市政建设到处都等米下锅,有的已迫在眉睫,只靠节省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7年前苗大伟竞选时打的是交通牌,那时多伦多的交通已经成为难题,交通堵塞修路无钱,尽管他的前任市长赖士民是位融资高手,然而在任6年,只建造了5.5公里的地铁线路,市区的道路依然车行如爬,高速公路依然堵车为患。苗大伟执政7年,执政纲领放在"公交城市"上。苗大伟政府没有延续赖士民的地铁计划,却拟定了一个庞大的轻铁计划,在市区建造总长度120公里的7条轻铁线路, 总投资额61亿元。这个计划经过耗资巨大的规划设计,民意征集,环保论证,费时多年,终于在09年的年底首先在士嘉堡破土动工,前期工程干了几个月正式工程还没有铺开,苗大伟下台,福特上台。福特在竞选时就表示,废除轻轨,以地铁替而代之。兴建地铁是赖士民时代的政纲,赖士民的这个烧饼没烙熟就被苗大伟熄了火,隔了7年这个夹生烧饼又被福特放在锅里重新烙了,而苗大伟的轻轨计划,在福特任上又泡了汤。市建政纲的立废之间,不知纳税人的多少金钱被陪葬掉。福特上任后即携胞兄副市长与省长麦坚迪磋商废除轻轨街车,也多次公开表示将尽快落实他的地铁纲领。预计随着福特地铁纲领的实施,又会引发朝野的一番争辩和市民的关注。
  多伦多由周边六市合一已经13年了,经历了5届政府,尽管各届政府都以改善城市交通为主要政纲,然而多伦多的路还是那些路,不同的是更加破旧。13年来,多伦多的人口增加了100多万,市区人口达到了300多万,大多地区人口更达550万,车辆也达到了300多万辆,城市交通问题愈加严重,堵车路段增多,堵车的时段也大幅增加,多伦多市区道路和高速公路都已不堪重负。自上个世纪70年代,在多伦多市区修建高速公路网的规划被民众抗议废黜后,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政治原因,没有哪个政府再敢去碰高速公路那个雷了。历届市政府解决交通难题之道,主要归结于是修地铁,还是建轻轨这二个选择。
  
  先说 "地铁"
  
  城市交通由地面向地下发展已有150年历史。特别是在居住人口稠密的城市,建地铁已是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交通难题的根本之道。建地铁不仅能节省地面空间,也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和污染,更重要的是避开了征地动迁这类容易引发民众反抗的施政难题。建地铁的好处还在于地下隧道的运行线路简单没有地面那样四面八方的车辆占道,所以运行快捷,载客量大,并且节省能源。福特看中了这些好处,以发展地铁作为他的交通政纲来治理多伦多市区的交通拥挤。然而有二个主要难题可能让福特的这个政纲成为充饥的画饼。其一是钱从哪来?建地铁花费巨大,每公里的造价达到3亿元。按照福特的交通纲领,将雪珀(Sheppard)地铁线延长8公里至士嘉堡中心,计划2015年前完成,需要花费30亿元,再将东西走向的布鲁尔-丹佛斯(Bloor-Danforth)地铁线从肯尼迪(Kennedy)站延长5公里至士嘉堡中心,还需要花费10亿元。这二条地铁线路在士嘉堡中心相连接,形成多伦多东北部区域的地铁环形网络。这个规划总共要投入40亿元,靠多伦多财政解决显然不可能,目前多伦多财政预算为92亿,其中市府5万多员工的薪酬占到了一半,另外一半不可能都用来修地铁。
  
  多伦多市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被沉重的财务赤字所困,前四届市长用尽功夫也没能扭亏为盈。苗大伟离任时交给福特5亿财务亏空。尽管福特在竞选时承诺,在接手市长的第一年就实现财政盈余2200万,4年任期届满时实现财政盈余17亿。比之他的前任,福特的确是放了一个卫星。不仅要堵上接手的5亿亏空,还要再赚上 17个亿,这种豪言壮语无疑给近乎绝望的多伦多市财政注进了一剂吗啡,福特能否创造奇迹,4年后才能有结论。然而手中缺钱却是迫在眉睫的事。自由党国会议员大卫.卡普兰(David Caplan)最近建议福特不要仿效前任把眼光放在联邦和省府的钱袋上,可以通过募集私人基金的方式来解决修建地铁的这笔经费。即使能得到私人基金的支持或得到省政府和联邦的拨款支持,也不会很快就有结果。前任市长苗大伟曾计划用15年 工期投入61亿元资金在市区修建7条轻铁线路。比之苗大伟的15年计划,福特计划只用4年工期花费40亿完成他的地铁纲领,这个计划虽然雄心勃勃,然而却让人难以置信。其二是即使有了钱,4年时间能造出几公里也让人生疑。虽然多伦多地铁采用的是明挖回填和部分钻挖方式,施工相对简单,然而2002年通车的 5.5公里长的雪珀地铁线却足足用了8年的工期才完成。从1949年多伦多建地铁以来,至今60年也只建造了4条线路,总长70公里,其中大部分是60年代至80年代建造, 90年代以来只建了7.1公里,其中雪珀地铁线是自60年代以来开发出的第一条新线路。福特的地铁纲领采用的是TTC在1985年做出的规划,这个规划的主导思想是疏散市中心区的拥挤,发展外围区域中心。福特计划形成的东北部区域的地铁环形网络需要建造13公里长的新线路。比照雪珀地铁线的建设速度,建造 13公里线路可能需要19年时间,也就是说,福特要连续任职5届才能完成这个纲领。这还不包括开工前的漫长论证评估,征集民意,即使福特能够创造奇迹,也只是改善了多伦多东北一隅,西南部的怡陶碧谷和市中心区域仍然饥饿待哺,即使是东北部,其交通拥挤也不会由于这条新的地铁线而得到多大改善。
  再说"轻轨"
  
  在2007年,苗大伟政府制定了建城市轻轨的计划。计划在多伦多市区东西南北的7条主要交通干道修建轻轨铁路,与原有的地铁和街车系统相连接,形成覆盖整个多伦多的全新交通网络。7条轻轨线路的总长度达到120公里,总投资额为61亿元。预计耗时15年在2021年全部建成,届时每年载客量可达到1.75 亿人次。其中43%为新加入的乘客。在同年,省政府也公布了一个大多地区的12年交通发展计划,省府和联邦共同投入175亿,省政府的这个计划支持多伦多兴建城市轻轨体系。轻轨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的城市新型交通工具,在欧洲和美国的多个城市已经使用。阿尔伯塔省的埃德蒙顿是北美最早建造轻轨的城市。比之传统的火车,轻轨车体积小重量轻,与传统公交车也不同,按照计划,多伦多的轻轨采用欧洲车型,经过TTC重新设计,车体比传统的电车长一倍并且可相连多个车厢,能双向行驶避免了转向噪音,承载能力为传统公交电车的3倍,速度为2.5倍,停靠站点灵活,上下乘方便,与现有的公交体系地铁、街车甚至GO巴士和火车线路可互相连通。轻轨造价低,每公里造价仅为地铁的20%。尽管省政府2007年的规划支持多伦多修建轻轨,也做了拨款承诺,但是联邦政府却一直没有给钱。由于资金没有落实,原定的2007年的开工时间被一再拖延,直到2009年12月苗大伟主持了雪柏轻铁线的破土典礼,轻铁工程才终于拉开了序幕。几个月后,由于省政府2010年的财务预算面临213亿的赤字,2010年3月,省府宣布将推迟对大多地区交通发展计划包括对多伦多兴建城市轻轨体系的 40亿投资,这个决定使苗大伟的轻轨蓝图遭受到重创,苗大伟随即对省府的决定表示了不满和谴责。然而轻轨工程已经开工,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建一边找钱。计划之中的7条轻轨线路有3条为优先建设的线路,其中有2条线路将穿过华人重镇士嘉堡,一条是从艾格灵顿-京士顿(Eglinton- Kingston)东西走向直达皮尔逊国际机场的艾格灵顿线路,另一条从当妙斯(Don Mills)到考林斯(Conlins Rd)沿雪珀东大道东西走向的雪珀线路。雪珀东大道沿路区域是华人最为集中的居住地区,满街挂的几乎都是华人生意的招牌,满街走的人几乎都是华人面孔。目前雪珀大道有20条公交汽车线路,平均每天载客量为42000人次。根据苗大伟政府的预估,2031年雪珀沿线人口将增加一倍。届时公交汽车发车间隔必须每2分钟一次才能满足运送需求,而雪珀大道的路况却很难满足。雪珀线路是苗大伟政府规划的7条轻铁线路的重中之最,也是最先开工的。据TTC估计,2021年雪珀轻铁每年能搭乘1700万乘客,到2031年,在交通高峰时段达到每小时单向运送3000乘客的能力。
  对福特废除苗大伟的轻轨计划。赞成的和反对的各有各的道理。赞成者认为,轻轨破坏了城市街道,使街道更加拥挤,建轻轨对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本之策。而反对者则认为,轻轨规划可把多伦多城市的各个角落连接起来,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轻轨比地铁效果好,停车站点多,成本也较低廉。有专家指出,只有交通高峰客流量达到每小时15000人次时,才需要建地铁,而雪珀轻轨建成后,预测的高峰期每小时客流量为3000人次。2002年投入运营的雪珀地铁线,由于载客量远少于预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市政府每年要补贴1000万来维持运营。更为集中的反对意见是,轻轨计划已经完成了环境评估,轻轨车已经订货,工程也已开工,取消将面临高额的罚款。包括高达1.5亿元的毁约费以及浪费了长达5年之久的准备时间。
  多伦多市政建设由于政纲不连续,后任否定前任,不仅留下了不少烂尾残肢,同时也留下了巨额的浪费和损失。比如士班丹拿市区高速公路,中心岛机场的大桥,艾格灵顿西地铁线,湖滨重建计划等等。这一次,如果福特取消轻铁计划,导致的上亿元的巨款浪费只能再一次由纳税人分担。这相当于市政府涨了多伦多居民5%物业税,却拿这笔巨款去交了罚款。福特政府在决策时除了考虑压缩开支,厉行节俭之外,也应改考虑到纳税人的钱不会被无端浪费。城市发展要要因地制宜,城市的发展大计要有连续性,有连续性才能持续发展。毕竟市长任期只有4年,连任一届也才8年,不管修轻铁还是地铁,从立项,论证,融资,征集民意,环保评估,到开工,那一个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弄不好,到头来承诺要干的事什么都没有干成,只是成为一场作秀。
  苗大伟选择了轻轨,福特选择了地铁,你选择什么?
  6.在加拿大医院被冻死
  
  1967年,“文革”波及香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叛徒,张国焘觉得,如果还呆在香港将难逃厄运。惊恐之余,张国焘夫妇决定出国避难。1968年底,就在接受美国人采访后不久,张国焘抵达了其人生的最后一站--加拿大。
  
  刚开始,张国焘夫妇住进了加拿大免费的养老院。在那里,政府提供的养老金虽不能过上多好的日子,但也足够维持这对老夫妻的生活。1976年,79岁的张国焘突然中风,从此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由此转进多伦多郊区的老人病院。该医院的环境很差,不仅医生和护士很少,狭窄逼仄的病房也让张国焘气短。更令张国焘难以忍受的是,每到冬天,多伦多的夜晚寒风刺骨,缺乏足够供暖的医院分外酷冷,张国焘挺着中风的身躯在寒夜中瑟瑟发抖,只能靠自己带来的几块毛毯御寒。
  
  1980 年1月,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登载了国民党原武汉警察局局长蔡孟坚的回忆文章。蔡孟坚是张国焘的同乡,张国焘死后,杨子烈与他通了电话,讲了丈夫死前的情况:“(1979年)12月初,当地大雪不止(那晚)他转身时毯子掉在床下,自己无法拾起,想叫人也无人来助,暖气关闭,只有咬紧牙关受冻。12月3日 5时起,他忽然大吐大呕两小时,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待护士欲叫医生诊断,竟已气绝。”
  
  李栋:移民10年想回流 老婆孩子都反对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12日 09:46 来源:本网特稿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李栋是地道的东北人,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在一家大型汽车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应该说生活无忧,家庭幸福。为什么会想到移民加拿大呢?李栋说,移民并不是他的人生计划,纯属偶然,他认识的许多移民都有类似经历。不过人生不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偶然构成的吗?
  
  李栋说,大约在1999年,有一天他在北京长安街溜达,巧遇一位大学同学。两个人聊了一会,同学说要去参加一个移民公司的介绍会,拉他一起去听听。李栋想听听就听听。结果到那里后,移民公司的顾问便建议给他打打分,打就打,还免费。这一打不要紧,人家说他条件不错,有戏。
  
  可是李栋此前并没有移民的愿望,对加拿大除了知道个白求恩其他几乎一无所知。移民公司的顾问很耐心的向他推介加拿大的福利制度,听来听去唯一打动李栋的是加拿大可以生二胎,不仅不用交罚款,还有牛奶金。这听起来不错啊,李栋说,他和老婆都喜欢孩子,但在北京生二胎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回家和老婆一商量,先把申请递上去再说。
  
  
  李栋拉开车门,要给别人去送票了
  
  
  申请递上去了,也就没有音信了。一晃三年过去,李栋都快忘记这档事了,结果移民批了。
  
  此时李栋在北京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去还是不去是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最后还是和多数移民一样,既然给了“路条”,那就去看看。感觉不好就回来,北京留一条退路。但李栋没想到的是,一到加拿大,老婆和孩子喜欢的不得了,他知道自己的退路已经被堵上一半了。
  
  接下来就是按计划生老二,一切顺利。如今老大已经上9年级了,老二也6岁了。李栋看着在北京的弟兄们的发展一日千里,心里痒痒的,偶尔会和家人商量回流的事,结果如他所料,他遭到的是老婆和孩子们的一致反对。李栋是个离不开家的人,他不可能丢下老婆孩子们一个人回去,那就死心塌地的在加拿大吧。
  
  因为一位朋友从事汽车配件生意,需要有人在加拿大打理,李栋便接下了这份工作。所以在有些朋友看来李栋运气是不错的,因为他还没在加拿大写过找工简历。因为工作的性质,只是与客户进行沟通,所以他看起来活得非常潇洒,有大把的时间在羽毛球场地鏖战。朋友们经常拿他开玩笑,“李栋你过的什么神仙日子,每次打电话你都在打羽毛球。”
  
  自由时间多了,李栋便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他喜欢和沈阳老乡在一起玩儿,听乡音,唠乡情。活动参加多了,也因为他的热心,便被大伙封为辽宁协会的副会长。这下他忙得更起劲了。
  
  2008年中国雪灾,2009年中国大地震,多伦多的华夏节,每年的国庆大游行,每年夏季烧烤活动,李栋忙起来一点也不含糊。李栋说,这些老乡人都非常好,大家也非常合得来,很多人乐意为老乡们奉献,我们辽宁协会有两位博士“烧烤官”,烧烤水平也是博士级的。
  
  和记者聊天的功夫李栋有言在先,只能聊一个半小时,他要给别人去送票。原来他又在为辽宁协会1月22日举行的《北方大联欢》忙碌。李栋说,每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活动都会有许多人参加,辽宁协会的目的就是把大伙聚一起热闹热闹,也让大家有一点过年的气息。记者好奇的问,票还要你亲自去送?李栋说,有朋友预订了几十张票,不送不合适。
  
  看李栋生活充实的样子,记者故意问他还想不想回流?李栋说,那得看老婆孩子们的意思,这事我说了不算。
  
  看来李栋这辈子不用做回流的打算了。
  多伦多公寓暗藏春光 华人女性出入疑在阳台卖淫(图)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2011-01-12 20:04:46 给 明报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对公寓中的居民来讲,他们每日都会面对性交易。住在多市Sheppard东路一处公寓的克劳尔说,他看见公寓中经常有年轻女性出入,怀疑她们是在按摩院工作,「大多数是中国人,长得很好看,非常年轻。」
  
    他还说,有时晚上有人走错路敲他的门,询问女孩在哪里。每天他都会看到许多陌生人进进出出,他甚至还看到有人在阳台上卖淫。
  
    克劳尔说,他曾向警局、市府和公寓管理处投诉,但迄今为止状况没有任何改观。
  
    多伦多警局探长瑞兹说,类似克劳尔公寓中的可疑按摩院,全市有数百个之多,遍布在各个地方。警方需要有证据和逮捕证,才能逮捕嫌犯并提出控罪,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警方很难进入私人住宅。
  
    多伦多证照主任罗伯斯特说,无疑这些按摩院都是非法的,因为法律规定不允许在住宅中开设按摩院。
  
    警方还表示,如果警方对某个非法按摩院观察太多,可能会引发东主的怀疑。东主会另起炉灶,从而避免警方的逮捕。
  
  移民10年后将被遣返:紧急请网友支招
  加国无忧 51.CA 2010年4月7日 08:04 来源:本网记者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网友范先生遇到了人生中最棘手的一件事,移民加拿大10年后他被告知将被遣返中国,万般无奈之下投书本网,求助网友指点迷津。
  
  据范先生介绍,他于10年前来加拿大,由于英文不好,一直未申请入籍。移民后和每一位新移民一样,范先生经过艰苦努力,买了车、买了房,从此开始了一个漫长的供房历程。范先生的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劳累,基本处于无工作状态,即使偶尔开工,也极不稳定。2010年9月,他的儿子将上college,至少三年,开销大家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范先生说他毫无怨言,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热爱自己的家庭,妻子和孩子,一心想老老实实打工,供车、供房,不想让银行收房,他想供完儿子毕业,到那时儿子可能改变家庭目前的这种环境。然而不幸的是如今他这种极为本分的希望面临破灭的危险。就在上周,范先生收到加拿大移民局来信,限他在4月中旬交出所有证件,这意味着他不久将被遣返回中国,尽管遣返日期还不确定。
  
  范先生说,他想把自己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网友们交待一下,力求包括所有要素,恳求网友中的能人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的有心人帮忙,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解决他目前的困境。
  
  范先生在中国与前妻有两个儿子,抚养权归他,但当初他申请团聚移民来加拿大时,脑袋一灵活,没过多考虑,填表时填的是自己是初婚未有小孩。来这边六七年后想把中国的两个儿子申请来加拿大,申请时两个儿子还未成年,范先生想与孩子们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加拿大的环境更适合孩子们的发展。不料移民局在审查资料时拒绝了这个申请,同时来信要他解释资料前后不符的问题。
  
  范先生万没想到移民局这么多年后依然掌握着他的所有资料,当初自己填表时没有如实申报,如今弄巧成拙了。赶紧请律师过堂,未获通过。再请律师过堂,承认错误,同时以人道理由申请留下,结果还是输了。来来回回3年左右,今天等来一纸遣返令。
  
  可以想象,范先生现在心里是一团糟,当初的错误已经无可改悔了,都怪自己,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被遣返后,老婆、孩子还有房子该怎么办?以他现在的家庭状况,若他回去,房子是肯定供不下去了,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影响儿子的教育及前途。
  
  范先生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是一定被遣返回去,他现在想的是先把房子卖了,老婆儿子出去租房住,拿回仅有的一点首付款,不知他们能顶到什么时候,儿子一上学或许就失学了!而房子几乎是在最高峰时买的,当时锁定5年利息,现在还剩约3年,听说提前卖房银行会罚息,怎么罚?罚多少?有明白的朋友请给解释一下。
  
  范先生说,房子当初写的是他与老婆的名字,任何变动都需两人签名,如果遣返令马上下达,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该怎么处理房子?而当时买的是3年新的房,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是新添置的,扔了可都是钱,卖又该怎么卖呢?
  
  现在国内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年,也不可能申请他们来加拿大团聚了。加拿大这边老婆和儿子已入籍,跟他回去是不可能的。老婆不能工作、儿子要读书,即使儿子兼职打工恐怕也不能解决两母子的所有基本开支,他不知道他回去后老婆孩子该怎么办?
  
  以他目前的现状,是不是还有任何挽救的可能?如果是,他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被遣返的厄运?范先生说他现在心里真的好乱,越乱越理不出头绪。整个人就像没了魂一样,为此他希望求助网友支招,有相同、相似经历及知道相关经验的都请不吝相告。不管什么样的主意,只要是可以帮他度过眼前困难他都会感激万分。范先生说,为了他的家庭,他必须得留下来,但他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移民生活:游子难以言表的牵挂 父母在不远游!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04-05 07:26 来源: 星星生活 作者: 梅 手机版 点击: 1087 次
  
  曾经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深夜打来电话:“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话一入耳,就有一瞬间的怔忡。随后就意识到他那里一定出了什么事情。果不其然,原来是他远在国内的爸爸病了,住院了,而且还很严重。
  
  是啊,我们这个年龄,如果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是不会有人再有闲情去追究这么复杂而深奥的问题了,毕竟早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涩时光。随着光阴一年年走过,当年那些豪情万丈,怀揣远大理想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再不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这些身在异国的游子,心里的牵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然而,真正体会到他那晚的心情,是在得知妈妈的腿第二次摔骨折的那一刻。那一刻,我深切的体味到,什么叫无奈,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是不孝的,为了寻求自己的幸福,在父母那混杂着爱与担忧的眼神下,在父母那零零碎碎的叮嘱中离他们越来越远,就像被父母用慈爱和宽容做线,放飞的一只风筝,旦觉天高地阔,任我翱翔,而从不曾注意到他们那担心与不舍的表情,也从不曾去体会他们那暗暗压在心底里对含饴弄孙的期盼。
  
  我还是自私的,把一切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全部推托给自己唯一的妹妹,于心难安却又无可奈何的接受着妹妹给我的自由。这么多年来,当我有需要时,他们全心全意的为我付出。而他们需要我时,我却如此的无能为力。给妈妈打电话,她的声音里透出的疲惫与憔悴让我心疼,恨不能眨一下眼睛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尽一点身为女儿的孝道。
  
  然而我不能。我知道,鉴于我目前的状况,如果不管不顾的回去了,自己心安了,可妈妈会心焦多于欣喜,自责多于安慰。给老妹打电话,她说:“把你自己照顾好就行了,妈这边有我呢,你现在回来给两边都添乱。” 老妹是心疼我的,我如何能不明白。现在的自己每天都在疼痛中徘徊,又如何去照顾妈妈呢。突然间觉得妈妈生了我,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真的一点用也没有。不由得问自己:这么多年,都干了些什么,对父母、对家人又贡献了些什么。
  
  茫茫然,就如同一层又一层的浓雾缭绕在身边,挥之不去,使人冲不出,看不透。又如同置身在黑洞洞又无边无际的空间里,无论走向何方,无论去向哪里,无论等待多久,都始终孤寂,始终看不到一线曙光。偌大个世界里,一颗心竟没有了依托,不知何去何从。
  
  老公体贴的说:“如果你想回,别担心这边,女儿我来安排;如果你不回,就先寄些钱回去吧”。朋友开导我:“等你办了签证、买了机票、安排好孩子,国内最需要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而且现在回,你最多只能待三、两个星期,又能做什么呢?徒给家人增添离愁别绪罢了。还不如等你自己的手术做了,女儿也放假了,再带上女儿,回国呆上他三、两个月岂不更好。”
  
  幡然醒悟,朋友是对的。就这一次的情况而言,这是更好的安排。于是我把钱和心寄给了妈妈,把人和担忧暂时留下。
  
  此时的我,想着那个最好的朋友问过的问题,终于明白,我们这个年龄的异国游子们,如果自己这边夫妻和睦,子女健康,国内那边父母、亲人都一切顺遂的话,是不会有人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的。
  
  然而不问并不代表不想,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我会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华裔老妇街头冻毙 众网友怒斥社区冷漠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18日 09:30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昨日(周一)凌晨,士嘉堡一名患老人痴呆症的66岁华裔老妇在街头冻死。据警方的初步调查,老妇临死前曾试图向邻里求救,有居民甚至听到她的叫喊声,却无一人报警或提供帮助。这桩悲剧经媒体报道后,立刻激起了本地网民的强烈反应。人们纷纷指责案发社区的冷漠无情,并呼吁整个社会从这起案件中反思。
  
  悲剧:华裔老妇半夜街头冻毙
  
  据报道,这桩悲剧发生在Brimley Road和McNicoll Ave西南角的Kennaley Crescent路上。昨日凌晨5点左右,一名送报人在路边民宅的车道边发现一个已经冻僵的华人老妇,并立刻报警。
  
  警方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便立刻随即对她进行心脏复苏法(CPR)急救,但是却发现她的身体早已僵硬,所以立刻送她往士嘉堡慈恩医院。然而,这名老妇仍然在几个小时后因体温过低(Hypothermia)而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表示,他们相信老妇是因为跌倒后再也没有办法爬起来,最后才被冻死。当时的室外气温已接近零下20度,穿着单衣的成年人只能坚持15分钟左右。
  
  警方现场查看时,在一辆汽车旁发现老妇一件外衣,而在该车车身及一户人家的纱门上则发现了她的手抓痕迹。警方估计,老妇曾欲扳开车门及到该户人家救助,但是没有成功。
  
  案发现场(来源:680新闻)
  
  至少有两人曾听到呼救声
  
  经过调查,警方相信死者是66岁的华人赵女士(Judy Chiu),患有老年痴呆症。死者的住所距离事发地点500米左右的Kennaley Crescent与Cleadon Rd交界处,周围住户多为华裔和南亚裔,而以华裔居多。
  
  警方透露,老妇的丈夫在昨天凌晨2时醒来后发觉身边的妻子已经不见了。等待了一个小时之后,丈夫决定驾车出去附近找她。直到凌晨4时45分左右还未果,便报警求助。其实,赵女士出事地点距离住所不足一分钟的车程,然而她正好倒在了一辆汽车边上,所以无论是丈夫还是警员都没有发现她。待早上5点送报人的报警、警方找到赵女士时,她早已冻僵。
  
  据死者家对面的一位曹先生透露,他只见过对面住的妇人常常在家门附近走动,但看不出她有病。据隔壁华人和西人邻居反应,他们也对该家住户了解不多,但知道他们居住在此至少超过10年。
  
  案发地的房主、61岁的伯纳德(Arthur St. Bernard)表示,当警察清晨敲他家门、并告诉他有一名老妇死在他家的车道上时,他感到十分吃惊。他表示,自己绝对没有听到有任何人敲门求救,如果知道有人在寒夜里迷路,他一定会提供帮助并报警求助。
  
  案发地附近居民章先生(George Cheang)对媒体表示,自己曾在凌晨3点左右听到了“尖叫或吵闹”声,但是他以为是夫妻吵架或者是哪家正开派对,所以没有去理会。他还表示,自己居住的社区治安良好、邻里也非常友好,大家见面都互相问好,有需要还互借工具……并非冷漠无情而不开门救助。
  
  负责调查这宗案件的42分局警长杜博(David Dube)还透露,从调查的资料来看,他相信至少两人曾听到赵女士的呼救声,而且最少有一个人曾实际看到死者在寒冷的街头孤立无援,但这人却没有报警。当了24年警察的杜博警长叹息道:邻居之所以没有报警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地区不安全,不想卷入危险当中。然而,只要其中有一人报警,整件事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本地网友指责社会冷漠
  
  赵女士的悲剧经媒体报道后,立刻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应。在本地某家大型英文媒体的新闻评论版上,12小时内评论数量超过100条。网友纷纷指责案发社区的冷漠无情,并呼吁整个社会从这起案件中反思。
  
  有人指责,案发社区的冷漠让人心碎。赵女士的邻居们总是强调案发时间是“凌晨两点”,可能在暗示当时是睡觉的时间,所以不方便出门查看。然而,如果他们真的在乎邻居,一定会爬起来报警。总之,见死不救“绝对没有任何借口”。
  
  一名网友指出,几年前纽约曾经发生过一起众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名老妇被人围殴致死的案件。当时,多伦多的报纸曾经以讽刺的眼光看待纽约。没有想到经过了几年后,多伦多的社区竟也变得如此冷漠。
  
  有人表示,所有加拿大人应该反思,我们是否真的还是“世界上最友善的族群”(nicest people in the world)。尽管加拿大人仍然很“友好”、“礼貌”,但是冷漠和自私已经渐渐在人们的心中扎下根。这几年来,他曾经亲眼见到年轻人不再愿意为老人让座、老人在路上滑道却没有人搀扶……这次的悲剧也是人们冷漠和自私的苦果,如果整个社会再不反思,自己可以预见加拿大将进一步堕落。
  
  还有的网友则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整个士嘉堡区,并称如果当地的社区不再注意邻里的关怀,它迟早将从“恐怖堡”(Scared-borough)堕落成多伦多的第二个Younge and Jane社区。
  
  一位女士表示,多伦多邻里的冷漠也和警方治安不利很有关系,很多人试图帮助却遭遇麻烦,所以变得不再关心。一个人曾在晚上敲她的门,自称汽车抛锚、需要借电话一用,当自己很热心地开门后,却被他抢劫、打伤。她建议,人们晚上听到(或看到)异样还是尽量不要开门,直接报警为妙。
  
  当地的社区人士Valerie Plunkett女士则表示,Rosewood社区(案发社区)的人们一直互相照看(watch over each other)。毕竟,赵女士的死一桩“特殊”的个案,所以媒体和网友对社区“冷漠”的指责是不对的。
  低收移民所得 10年來跌3成
  【溫哥華訊】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9, 2011 06:00 AM | 15 觀看次數 | | 0 0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學者研究顯示,新移民收入高低與官方語言能力息息相關,且低收入移民所得惡化情況在最近十年每況愈下,跌幅達三成,形成「窮者愈窮」(the Poor Got Poorer)的惡性循環。他們呼籲政府應重視高等教育,縮短貧富差距。
  
  卑詩大學(UBC)與滿地可大學(Universite de Montreal)學者的研究顯示,加拿大新移民的收入與官方語言能力息息相關,但新移民中屬於低收入的一群,其所得在過去十年每況愈下,跌幅達三成,情況較低收入的加國土生人士更糟。
  
  這份名為「窮者愈窮」的報告共同撰稿人,UBC經濟學教授拉繆(Thomas Lemieux)指出,新移民的表現呈兩極化趨勢,他們若不是在教育、商業及專業領域有超越土生者的表現,就是淪為次級收入的移民,且差距愈來愈大。
  
  表現優異的移民多屬20歲以前抵達加拿大者,因為他們較容易學得新語言並接受本地教育。這些人士接受本地高等教育的比率也很高,以2001年為例,取得碩士以上學位者占12.7%,較本地出生者的5.5%足足高出一倍以上。
  
  但對那些年紀稍長,語言能力差的移民而言,情況就頗不樂觀。
  
  有鑑於此,他支持加拿大政府應吸納更多具有英法官方語言能力的移民,並加速核准那些在加國境內已有工作安排的準移民。
  
  拉繆也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不僅是對新移民,連本國出生者也一樣,如果不想淪落低收入一族,接受高等教育絕對值得。
  
  但他也擔憂近年專上教育費用高漲可能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他強調只要有更多人,不管是新移民還是本地出生者能接受高等教育,加拿大的貧富差距即可逐步改善。
  
  他建議政府可仿效澳洲做法,要求申請學生貸款者在未來每年多付1%所得稅,而非分期還清數千元貸款,相當具有創意。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低收移民所得 10年來跌3成
  
  大學支出猛增 教學經費反減
  編譯組多倫多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February 15, 2010 12:00 AM | 177 觀看次數 | | 1 1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加拿大的大學生抗議學費上漲。 加通社
  slideshow
  加拿大的大學學費年年上漲,各校的理由總是千篇一律:為了保證教學品質只能增加教育投入,如果不增加教育經費,唯有裁員和削減教學和研究支出,從而導致教學品質下降。可是一項研究發現,很多大學的年度支出上升得不合比例,遠遠超過通膨率和合理的增長幅度。
  
  一項分析25所頂尖大學過去 21年支出統計數據研究,揭示了各大學支出大幅度增長的原因,使人們得以看清每年巨額大學經費的去處。
  
  加拿大統計局為加拿大大學管理人員協會(CAUBO)對本國最大的25所大學的財務狀況進行的研究表明,在1987至1988年,這些大學支出總額為60億元,到了2007至 2008年,他們的支出總額已猛增至210億元,是20年前的三倍半。210億元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這個金額約合本國最重要的福利全民健保支出總額的 13%,超過了加拿大的年度軍費,而這僅僅是本國最大的25所大學一年花掉的錢。
  
  大多數新增的大學支出是花在研究方面。 1988年,政府和民間公司委託進行的研究項目,占了這25所大學經費總額的14.9%,而到了2008年,這個比率上升為24.7%。與此同時,日常營運支出卻由占支出總額的67.1%下降至54.8%。日常營運支出包含本科生教學、輔導、圖書館、各類學生服務和包括禮堂、體育館等設施的維持費。
  
  該分析報告顯示,教學未受到重視。在1988年,幾乎有65%的日常營運經費用於教學和與教學有關的非贊助性研究項目,這一比率在2008年下降至58%,在這25所大學中,平均每校削減教學支出3000萬元。這樣的削減教學支出的情形,在越好的大學越嚴重。比如在前13所大學裡,削減的教學經費平均為 3500萬元,而在前五所大學,包括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卑詩大學(UBC)、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和滿地可大學(Universite de Montreal),每所學校平均削減了4500萬元。
  
  為什麼要削減教學支出?主要原因就是學校中央管理體系成本飛漲,目前 20%的日常營運經費被管理「吃掉」。在1987至1988年度,管理方面的支出只占日常營運支出的12%。
  
  雖然各大學聲稱,學費上漲也是為了提升教師的收入,以此保護優秀的師資,可是實情卻是在教學和非贊助性研究預算中,僅57.6%用於從事教學的教師,大大低於1987 至1988年度時的64.2%。為了節省教員開支成本,各大學現在盡量減少聘用全職教師,設法使用薪資較低、教學經驗較欠缺的助教、合約教師等。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分析證實了學生和教員們長久以來推測之事:很大一部分新增的學校收入不是用來提升教學品質,而是用於擴張中央管理體系。學生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教室裡學生人數越來越多,為他們上課的初出茅廬教師年紀比他們大不了多少,但是學費仍然還在年復一年地往上漲。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大學支出猛增 教學經費反減
  
  没用放大镜看合同: 换热水炉中招咋解套?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22日 08:13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红蚂蚁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当你买了房子搬进了新居,名目繁多的上门推销就会纷至沓来。上门推销并无过错,可你一旦遇到了上门推销热水炉的就要登大眼睛了。因为他们给你送来的不仅是温暖的热水,也可能伴随着难咽的苦水,让你叫苦不迭。不久前我家就遇到了这样的一挡子事。
  
  前年夏天,我回大陆短期工作期间,我太太在家接待了一位韩裔女推销员,经不住她的甜言蜜语,更换了一台由L公司提供的50加仑热水炉,顺便说一句,这是我们来加国后的第二次买房,第一次买房后也曾换过旧热水炉,从来没有同提供热水炉的公司发生过什么纠纷。再说了,第二次买房后家里的旧热水炉已经十几年了,热效率明显偏低,早就该换掉了。因此,我从大陆回来后也没有留意这家公司留下的资料。
  
  用放大镜看合同并不是笑话,是必须的
  
  
  同时,这又是一份充满霸王条款的合同;其霸道之处在于;
  一:漫天要价:如果终止合同,请他们拆卸炉子的费用是150元,即使自己请人拆炉子并送回去,也要罚款100元。为什么要付这100元?
  
  二:无合同期限。读遍全文也找不到合同期限的规定,只是在合同第一页的倒数第二行才出现了“热水炉安装后的第一个5年内,如果终止合同,他们公司的标准安装费是400元”,云云。难道这就是合同期限的规定吗?那么该合同究竟要执行几个5年呢?通篇没有讲。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合同可以执行N个5年,即使客户在热水炉安装后的头五年内卖房,而新房主又不愿意续约,客户就要理所当然地承担罚款?
  
  
  看完了这份合同我真的蒙了,傻了。拿股市的一句行话说,这是被“套牢了”,要想解套,难哪!
  
  我试图恳求那位讲国语的L公司客服人员再跟公司反映一下,因为这份合同是我太太在他们的推销人员没有解释清楚,她自己英语又差,没有弄清合同条文的前提下签的,是否可以无效?客服人员答复;这个请求L公司是不可能接受的。他解释说,在加拿大,许多人在购物时都不怎么注意与该商品相关的合同条款,销售人员也不会去刻意解释,因此而发生的冲突很少,他们公司同样也是这样(按常规)做的。
  
  我又问:假设我5年内卖房而出现合同纠纷该怎么办?他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一般90%以上都不会发生,因为任何房子的热水炉都是租的。即使发生了后一任房主不愿执行前任房主热水炉租赁合同的事,那也是签字的客户自己要承担的风险。
  
  呵呵,大家看看,他们盘算的多精,设计的多妙!隐性合同有理,霸王条款公平,追缴罚款应该。至于客户中招,那是因为不够聪明,自认倒霉吧。
  
  我理解一些公司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某些措施。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采取瞒天过海的方式,故意把签字的纸页同主合同分开,且印的不够清晰让你看不清楚读不明白,从而达到遮人耳目套住客户的目的,是不是有点太拙劣且有欺诈之嫌?那位客服人员还向我透露说:他们公司最近同客户签立的合同期限都是10年。言下之意,我的合同才5年,还是得了便宜呢。呵呵!网友们想想,10年啊!谁能保证10年内不卖房不搬家?谁能肯定新房主喜欢你用旧了的热水炉并继续履行你N年前签的合同?
  
  
  无独有偶,说到这里要插一段昨天我在网上刚刚搜寻到的故事。故事讲一位来自上海的孙女士,2003年买房后后耐不住上门推销热水炉人士的骚扰,签下了更换热水炉的合同。没想到当她2007年卖掉了房子后,这家公司的人找上门来,说她没有执行完五年的合同中途搬迁, 必须支付违约金。孙女士的辩解是,虽然我中途迁出,但是炉子还在,新的房主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那家公司的答复是,那是我们与新房主之间的合同,不关你的事。最后,孙女士还是交钱“和谐”了。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要问:我们为什么不早一些了解这方面的教训,多次重蹈别人的覆辙呢?是啊,人们犯错,往往是因为心中有欲望,贪小利,或者过于以善良之心揣度别人,从而落入他人设的陷阱。网友们哪,前车之鉴,亡羊补牢,大家以后下手签任何合同时,可一定要看个仔细考虑周详判断准确加倍小心哪!
  
  再回到我的问题上来;我家L的热水炉子早已换下来了,若坚持送回去,L公司肯定要理直气壮气势汹汹地追上门来讨缴违约金。如我们拒绝,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恐怕就要开打。我们势薄力单,既没有财力也不懂加国的法律,耗得起,打得赢吗?
  
  如果忍气吞声把L的炉子重新装回,当然拆装费是免不了的,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嘛。关键是这样一来,被算计的客户看起来好象是理亏似的,是不是更加助长了L之类公司的气焰,不知道今后还有多少象我们这样傻乎乎的人会被他们不断套牢。
  
  网友们,请讨论一下:如果你不小心掉进了类似的陷阱,该怎样解套?
  
  
  遭遇骗子:这样做成生意难道你会心安?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24日 08:12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晓红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那天的天气很冷。下午听到门铃响的时候,我甚至都有点懒得去开门。这个时间,肯定不会是家里人,邻居们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来串门。根据以往的经验,八成又是有人上门来搞推销了。
  
  可是,门外的人却相当地执着,锲而不舍地一次又一次按着门铃。我只好走过去,透过窗帘向外面望了一眼。
  
  门外站着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戴着帽子、围巾,从上到下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冻得通红的鼻子和鼻梁上的眼镜。他显然已经看见了我,一再冲我招手示意。看到他手里拿着的文件夹,还有胸前那家著名煤气公司的标志,我马上就明白了他的身份。
  
  我隔着窗户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不需要你们的任何服务。”他却用中文大声问我:“请问会讲国语吗?”我一听对方是中国人,就也用中文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那个人接着说:“请别误会,我不是搞推销的。公司派我来做一个小调查,只需要填写一个简单的表格,麻烦你开一下门行吗?”
  
  此人看上去倒是彬彬有礼,可我还是不想给他开门。听过、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一旦开了门,对方就赖着不走,死磨硬缠地让你买他的煤气价格方案。不想惹这种麻烦,我就找了个借口说:“对不起,我看不懂英文,不会填表。”心想:我都已经这么说了,你总该走人了吧?
  
  没想到那个人竟然毫不气馁,爽快地说:“没关系,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你只管回答就行,我来帮你填。你看,咱们都是中国人,都挺不容易的,我带着公司的任务来,你总不能让我白跑一趟吧?”
  
  这一席话,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这么冷的天,像他这样走门串户确实很辛苦。如果不是没办法,谁会做这种又艰难又没保障的工作?反正也就是填个表而已,万一他向我推销,说破大天来我也不买就是了。
  
  就这样心一软,我打开了门。但我留了个心眼,没让他进屋,而是自己走到门外。表格果然很简单,就是姓名、地址、电话,还有现在每月大概的煤气费用等几个问题,不过一两分钟就能填完。
  
  我问他:“既然只是个市场调查,不记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填写这么详细的个人信息?”他解释说:“是这样,公司担心我们这些调查员偷懒,有可能会给你们打电话抽查一下,以确保我们真的来过了,所以电话和姓名是必不可少的。”
  
  我告诉了他电话号码,还有先生的英文名字。他马上提醒我说:“最好还是填正式的中文名字。”我说:“既然只是调查,名字没那么重要。如果你们公司打电话来,我向他们解释一下就可以了。”他的神情有点失望,但马上就调整好了情绪:“没关系,英文名字也可以。”
  
  表格很快就填好了。这位“调查员”很体贴地说:“真不好意思,这么冷的天让你在外面站着。现在你只要在这里签个名就没事儿了。”说着,他递过来一支笔,指着表格最下方的角落让我签字。
  
  对于签字这种事情,我一向是非常慎重的。于是,我要求把表格拿过来,再仔细查看一遍。对方却催我说:“总共就这么几个问题,你放心好了。其实,让你签字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跟公司交差。”我坚持要再看一下。他一只手很不情愿地将文件夹递了过来,另一只手却始终按着表格下方不肯离开。
  
  我感觉有点奇怪,就往他手指按着的地方特别看了一下。这一看,却就看出了问题。
  
  我发现,他让我签名的地方,与刚才填的表格竟然不是一张纸。具体地说,那张表格是放在上面,而表格下面还有另外一张纸。由于表格比下面那张纸要短一些,下面的纸就露出来一截,而露出来的部分恰恰就是他要求我签字的地方。说的再简单一点,他让我填了一张表格,却要我在藏在下面的另一张纸上签名。
  
  由于他用手按着表格的下方,那表格就和下面的纸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若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那其实是两张纸。
  
  强压着内心的不快,我直截了当地告诉那个人:“这个字我不能签。你让我签字的地方和刚才填的表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他反应很快,马上说:“是这样,我看你站在外面挺冷的,所以就只让你回答了几个问题,下面那页的问题我回去帮你填就好了。这也就是走个形式,没必要那么认真。”
  
  此时,我已经不再相信他这些漏洞百出的谎言,就明确地说:“如果你不让我看清楚下面那张纸是什么内容,我是肯定不会签字的。”他犹豫了一下,终于松开了一直按在那里的手。果然不出我所料,掀起上面的表格,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下面是一份空白的五年用气合同。
  
  我拿过笔来,先把刚才那张表格上填写的所有东西都涂掉,然后问那个人:“你是不是真的以为我不懂英文?”他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只好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没关系,再见。”然后转身飞快地跑下台阶,落荒而逃。
  
  这样一个猥琐、无耻的骗子,我是肯定不想再见到他了。
  
  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教训:在有些情形下,就算是面对自己的同胞,也没必要心太软。
  快讯:韩建国座车被寻到 两人仍无踪影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24日 00:12 来源:本网编译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编译) 据皮尔区警方今晚公布的消息,上周四失踪的多伦多著名华裔地产经纪韩建国的奔驰房车已被找到,但是韩建国以及和他一起失踪的客户费军(Jun Fei音译)仍无踪影。据接近警方消息人士指出,警方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两人失踪的重要线索,但是并未公布于众。
  
  据悉,韩建国和费军失踪时乘坐的车辆是一辆2010年款的黑色奔驰(Mercedes) E350房车,在安省注册车牌是BHWC968,注册人是韩建国本人。上周四,两人乘坐这辆汽车前往密市看房,之后便“神秘”失踪。
  
  警方发言人表示,韩建国的奔驰车是在北约克(North York)境内的Don Mills路1110号找到的,当时车上空无一人。他还透露,警方已经在两人最后所在的豪宅内发现了一些线索(signs),包括一些“争斗的痕迹”,但是在找到两人之前,警方还不知该如何解读(interpret)这些线索。
  
  该发言人还透露,韩建国和费军都是居住在北约克的居民,都没有犯罪记录,而有关部门也已经找豪宅的现任主人了解过情况。此外,警方拒绝透露更多的信息。
  
  警方呼吁任何知情人士请致电11分局罪案调查组:905-453-2121转分机1133提供线索。
  
  警方封锁豪宅严密调查
  
  韩建国和费军最后所在的豪宅,是警方严密调查的对象。警方表示,在这个宽敞的密西沙加市豪宅中的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件事情,导致这座豪宅的曾经业主费军和经销这座豪宅的地产经纪韩建国的失踪。
  
  据悉,该豪宅是密西沙加市费特斯通大道(Featherston Dr. )1801号,在距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市分校校园仅隔一个街区的死胡同里。该物业内有5个房间,其中四个房间为半套房式设计;三个车房,连屋前车道可泊 16辆汽车,物业税每年要缴13,567元,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昨日被警方暂时封闭的豪宅在2004年前为两名Kwok姓的人拥有。2004年6月21日,这所叫价126万的豪宅最终以 119.8万被一个名叫Fei Xue Jun的顾客买下。网上曾有人披露Fei Xue Jun就是费军,但是并未得到警方证实。
  
  两年后,即2006年10月13日,该豪宅再以1元的价格卖给一间数字公司(即以数字为名称的公司),该豪宅在2010年6月28日挂牌出售,开始叫价248.5万元,后降价至238.5万元,经纪为一西人,韩建国其时曾将这个信息放在他的网页上,作“精品豪宅欣赏”推荐。有行家估计,不排除韩建国会应客户需要,带客前往该豪宅看房,甚至有可能与屋主接触。该豪宅最终未能成交,并在2010年12月28日摘牌,退出销售。
  
  案发后,警方将整座豪宅封锁,周四、周五两天法医人员已对这个正在出售的住宅进行冲洗、以便寻找证据,并发现一些争斗的痕迹(signs of a struggle),但是没有发现强行闯入的迹象。然而,负责调查搜索的探员守口如瓶,拒绝评论该事件是否涉及罪案。
  
  [小资料]关于韩建国
  
  韩建国(Tony Han)为大多地区著名华人地产经纪,以买卖豪宅而闻名,在多家媒体有整版广告。
  
  韩建国在他的个人网页上自称是中国山东人,知识渊博,业绩卓著的地产销售专家,加拿大HOMELIFE/LANDMARK地产公司连续多年地产销售总冠军。并称对地产和建筑艺术有其独到的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多伦多的高尚区和名校更是了指如掌,是豪宅买卖专家。
  
  两人失踪后,警方已经前往韩建国任职的北约克大鹏地产(HomeLife Landmark Realty)调查,并将有关的文件记录取走。大鹏地产总裁马保(Tony Ma)对媒体称,他已收到数十个关切电话,但暂不想发表评论。
  
  [背景新闻]刑事律师杜蘅:韩建国可能不是简单的“失踪”
  
  韩建国(Tony Han)为大多地区著名华人地产经纪,以买卖豪宅而闻名,在多家媒体有整版广告。近期《名人名商》周刊上也有关于韩建国的报道和广告。
  
  据《名人名商》周刊记者戚萌萌称,韩建国19日中午12点左右时还与其通过电话,商讨将要新登的有关韩建国的报道修改事宜。在当日下午3点左右再打电话望确认稿件时,韩建国先生电话在被拨通响了几声后被挂断。萌萌在过了大约10分钟后再打电过去,韩建国先生电话已关机。因此最后稿件确认事宜与大鹏地产总裁进行了联络并审阅。
  
  由目前所有的消息看,《名人名商》记者萌萌在19日12时的电话,应当是外界和韩建国的最后联系。记者萌萌已将此信息报告了给警方。
  
  为此,《名人名商》就韩先生的事件采访了刑事律师杜蘅 (Pandora Heng DU)。
  
  据杜律师介绍,在处理失踪案件时,警察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24小时或48小时才可报案或立案。警察会根据每个案件的不同情况来判断跟进的步骤。 像这次的案件,因为韩与费都是成年健康的男子,他们一同失踪便很少见,加上警方又在民宅发现一些“令人关切”的疑点,令人担心他们的安全,所以警察马上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韩建国的失踪案应不是“简单”的失踪案。 而《名人名商》的记者萌萌在19日12时与韩建国的那最后一通电话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一通电话可以帮助警方确定韩建国与费军的失踪时间。
  
  杜蘅律师和著名的华人刑事律师洪秉正共事长达三年,被洪律师称赞为:在为数不多的华人刑事律师表现出了优秀的业务能力。
  
  《名人名商》周刊全体人员对发生在韩建国先生的事件都心情沉重,深感焦急,社长和与韩先生多有联系的记者及美编都向韩先生的夫人宋女士表达了关切的问候。让我们大家为韩建国和费军祈祷,盼望他们平安无事,早日归来与家人团聚。
  移民最大來源國 中國讓位
  by 記者阮耀毅溫哥華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26, 2011 06:00 AM | 460 觀看次數 | | 1 1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最新資料顯示,長期盤踞加拿大最大移民來源地的中國,去年1到9月抵埠移民人數落後於菲律賓居次,入籍申請則從2008年排行首位跌至第四。不過中國在臨時訪客簽證及國際學生人數上仍高居第一,去年1到9月共發出17萬5122張簽證,成長27%。
  
  近年來中國移民人數一直高居加拿大主要移民來源地之首,但移民部最新統計顯示,2010年1到9月抵埠的中國移民數量僅2萬4400人,雖較2009年同期成長5.46%,但總人數已被菲律賓移民超越,退居第二,僅較第三名印度多出140人。
  
  去年1到9月抵埠的菲律賓移民共2萬8146人,較前一年度大幅成長30.75%;印度移民亦達2萬4260人,成長17.1%。增幅最大的則是新加坡移民,從443人增至1526人,比率高達244.47%。
  
  抵埠台灣移民共2443人,成長11.15%,香港移民僅有639人,衰退11.25%。
  
  不僅抵埠的中國移民數量減少,連新申請人數都連續第二年下滑,已從2008年的首位跌至目前第四。2010年1到9月中國移民申請人僅2萬2787位,較 2009年同期下滑5.34%。新申請人數最多者為印度,共3萬8292人,其次為菲律賓3萬1520人,第三為英國海外公民(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2萬7289人。
  
  申請公民入籍的中國移民情況也類似,去年1到9月僅1萬174人申請,較2009年同期大幅減少18%,反觀印裔移民入籍人數則增加4%,達1萬3443人。申請入籍的菲裔移民有8264人,減少2%。
  
  不過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人數繼續蟬聯第一,去年1到9月共有1萬5712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2.8%,大幅領先印度9109人及韓國8804人。來自印度的國際學生在去年暴增一倍以上,目前已取代韓國成為國際學生第二大來源地。
  
  中國也是臨時訪客簽證的最大來源地,去年1到9月共發出17萬5122張簽證,較2009年同期增長27%,印度第二,達13萬1915張。台灣排名第六,前九個月共發出3萬6572張臨時訪客簽證,同比增加12%。
  
  在旅遊目的地(ADS)及台灣旅客免簽分別落實後,未來來自中台兩地的旅客可望大幅增加。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多倫多
  网友人肉爆猛料: 多伦多失踪华裔系从中国卷款潜逃(图)
  
   文章来源: 人在北美 于 2011-01-27 11:09:26 给 人在北美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自1月20日皮尔区警方公布韩建国、费军同时失踪的消息后,几天来华人社区对此事的关注度持续发烧。最新消息说,韩建国平安无事,可能会在未来的三到五天内露面。而网络里关于另一个失踪人物费军的关注突然提升,有网友人肉后发现费军可能就是2007年从中国突然宣布破产、卷款2亿元人民币后神秘失踪的费学军。
  
  
  
    许多网友对比中英文媒体报道和警方发布的消息后产生疑惑。网友NEWLOSER留言称:
  
    1、 查看警察局的新闻,没有韩先生的失踪新闻,说明警察根据已有的情况还不能断定是失踪还是……
  
    2、 警察在1月20号韩先生失踪的当天就发现了韩先生的汽车,几天之后才透露,说明警察自己在查线索或者警察已经知道很多情况,也许正在谈判。
  
    3 、韩先生1月19号离开 TIM HORTONS 的时候下了自己的BENS,上了另一辆黑色的汽车。 这个黑色的汽车应该和韩失踪相关,这辆黑色汽车肯定已经留下痕迹(车牌),警察也许正在调查车主。 韩先生能上这辆汽车,一定是电话约好的或者和费军约好的,这些都能从电话记录查出来。警察现在应该知道很多情况了。
  
    4 从传闻中的费学军先生的背景上看,韩的失踪应该是偶然的,目标应该是费先生。并且追债的可能性比较大。从此也可以预感韩先生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网友Williamlhw 同意这种看法,说:这人应该没什么事。皮尔区警察应该已经得到官方渠道消息,因此发布的很多消息也是为了帮助转移公众视线。包括将密市豪宅封锁起来,包括适当时候发布消息称找到其座车等等,其实这些跟韩建国失踪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可能是取走韩建国保存的客户资料,相信那些“财产来路不明”的韩建国的买家客户现在应该是有些紧张的。
  
    韩建国及客户费军同时失踪消息已经发布,马上有网友人肉这个客户费军,结果显示,费军可能就是原中国江阴市建伟幕墙公司的老板费学军,4年前因公司生意崩盘而人间蒸发。
  
    根据多伦多地产局网站显示的交易记录,2004年7月30日,一名为费学军(Xue Jun Fei)的买主购买了密市 Featherston Dr1801豪宅,当时的成交价是119万元。费学军又于2006年10月以1元的价格将此豪宅转卖给安省一间数字公司,而根据本地环球邮报报导,此间数字公司也是由一个姓费的人士注册。此豪宅即警方所说的费与韩两人最后出现的场所。而警方在公布与韩建国一起失踪人士的名字时,省略了中间的名字 “Middle Name”,因此译音就成了费军(Jun Fei)。
  
    根据媒体报导,费学军在2007年公司崩盘时年仅36岁,之后便人间蒸发,音信全无。依此推算,费学军今年正好是40岁,这与警方公布的费军年龄完全吻合。从网友人肉的费学军图片与警方公布的费军图片比对,相似度很高。
  
    根据2004年7月15日媒体报道,祖籍浙江的费学军25岁创办公司,白手起家创建上市公司建伟幕墙集团,接着扩大公司产业链,把幕墙公司发展成为幕墙、纺织、机械等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当时成为江阴市的龙头产业,资产最多时超过20亿元人民币。
  
    21世纪幕墙网在2007年3月11日发表长篇报道《建伟在资本洪波中崩盘》,回顾了建伟为另外一家企业担保7000万而该企业破产从而导致建伟彻底崩盘。报道说,2007年1月,江苏建伟幕墙遭遇突变,老板费学军不知去向。公司的银行账户、工厂设备、土地所有权全部遭到冻结查封,每天前往建伟幕墙要债的愤怒客户络绎不绝;要债人群一度与建伟出面调停的人员发生冲突,某一螺丝经销店老板因恐血本无归,险些跳楼。资不低债使得建伟公司员工也迫与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要债客户抢、搬走公司还能抵债的东西。为尽量减少债务损失, 要债人群连食堂的桌椅、树立于建伟公司门口的广告板都没落下。场面惨烈程度,让当地幕墙行业内的诸多人士感到非常震惊。
  
    有报道说建伟破产前老板费学军卷款2亿元人民币后神秘失踪。
  
    据世界日报报道,针对华裔地产经纪韩建国及其客户费军离奇失踪一事,加拿大情报安全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都称不清楚此案。 
  
    据本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业界人士26日称,他已得到可靠消息,韩建国将会于未来三、五天之内露面。据其所述,韩建国和费军两人是被加拿大的安全部门找去调查,调查内容是费军当年逃离中国。他称,费军即是“四年前从中国突然宣布破产,且卷款2亿元人民币(约3500万加元)神秘失踪的费学军,中国政府查到费的行踪后,通知加方协助调查”。而韩建国为何会与费军同时失踪,此人称“他们两人有生意关系”。
  
    为证实上述说法,世界日报记者随后与情报安全局取得联系,负责媒体事物的官员斯科特(Isabelle Scott)表示,加拿大安全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调查和研究对加国安全构成威胁的相关事宜,不会参与通缉人士的追捕和调查工作。她说,两名失踪人士的案件应由地区警局负责调查,目前未收到警方就两名失踪者可能对本国安全构成威胁的任何报告。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侨务组夏文芳领事表示,两名华裔男子失踪一案,中领馆方面并没有收到加国相关部门要求协助的请求。目前,领馆方面对事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章上刊登的内容。夏文芳说,通常情况下,携款逃往海外的贪腐人员,会由中国当局的相关部门根据政策处理,驻外使领馆方面不会予以干涉。
  大陆移民在加国也做房奴 买房十年辛酸泪 只为一朝住新房
    今年的夏天,气温确实是有些超乎寻常的闷热。与老张坐在他家House的院子里聊天,虽然头顶一棵巨大如伞的枫树,满眼碧绿,依然时时感受到炽热的风迎面吹来。其实,老张并不老,不过是40岁出头,然而两鬓已飞霜,眼角皱纹密布。谈到今年初买下的这座House,老王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的喜悦,只是喃喃自语:“我和老婆为了买下一座House,可是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有时候,扪心细思量,这个过程也来得太漫长了。” 十年的岁月,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其中的辛酸苦辣,并不是在每个人的经历中都留下烙印。在老王断断续续地叙说的买房故事中,我依稀看到了一条新移民家庭所走过的历尽艰辛的安家之路。
  
    找一处公寓好艰难
  
    2000年初,30岁出头的老张夫妇俩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从中国四川移民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按照老张的说法是,在发展中的中国活了30多年,想到地球另一边的发达国家换一个活法,于是便动了申请移民加拿大的念头。老婆开始不同意,因为夫妇俩在国内都是一家市级医院的医生,生活还不错,但是经不住老王的百般劝说,老婆也被说动心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老王向移民局提交了申请。没想到,一年之后,移民局发来通知,要求老张提供雅思成绩。老张只好突击了一段时间英语,雅思竟然也考了个5分,达到了移民要求的分数线。半年之后,一纸移民通知书下来,夫妇俩收拾好行囊,踏上了移民加拿大的道路。
  
    登陆蒙特利尔的那一天,正值深秋,枫红的季节。一年之前移民蒙特利尔的国内四川老乡,热情地接待了老张一家,并把他们暂时安顿在他的家里。那是一间在 Snowdon 地铁站附近的Apartment (公寓) ,虽然老张的朋友只是夫妻两人,没有孩子,但是这只是一套一房一厅的公寓,住进老张一家三口之后,着实是拥挤不堪。为了不给老乡家里添麻烦,老张夫妇一边暂住,一边四处找房。但是,他们所遇到的Apartment,不是地理位置偏远,就是房租太高,夫妇俩觉得都不太合适。
  
    一天黄昏,晚饭后,老张夫妇俩出门散步,走着,走着,散步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区 Plamondon。突然,他们看到一座外观比较陈旧的住宅楼前贴有“Rent(出租)”字样的广告,于是,老张夫妇俩赶紧冲上去,按下了房屋管理员的门铃。通过管理员的介绍,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栋楼里正好有一位住户搬出去,管理员刚刚将这套待租公寓的室内墙壁重新漆了一遍,看上去倒也整洁明亮。
  
    这间Apartment同样是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450元,离附近的地铁站Plamondon 比较近,走路只需要5分钟,这里与暂住的老乡家也只是相隔两个地铁站。同时,附近遍布超市、银行,还分布有公园,游泳池等公共实施,从生活的角度来考虑,这里是一个比较方便的住宅区。联想到一家三口挤在老乡家里,实在是不方便,而这套公寓除了外观陈旧一些,老张夫妇也挑不出太大的问题,于是,他们当即就决定租下这套公寓。
  
    买房 一个遥远的梦想
  
    好不容易,老张一家三口在蒙特利尔找到了栖身之处,一间三口总算安顿下来。
  
    这个时候,枫叶已经开始凋零,北风渐起,转眼之间,大雪纷飞,蒙特利尔的寒冬来临了。
  
    按照夫妇俩的构想,初到蒙特利尔,囊中羞涩,一家人还是先租公寓住着,以后有钱了,再考虑买House。至于Apartment,夫妇俩是不想考虑购买,在他们看来,要买就买一座有花园的House。但是,根据他们当时的经济情况,这个设想的实现注定是要遇到非同一般的困难和挑战。首先,老张夫妇俩登陆蒙特利尔时,没带来多少积蓄。
  
    因为大学毕业后,他们就结婚,生女,一直也没攒下多少钱,另外,老张来自四川大石山区里的一个农村家庭,是家中的长子,家里经济情况不好,每年买化肥之类的事情都要找他要钱,三个弟妹升高中,读大学,也靠他一个人赞助。可以说,两人移民加拿大之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要买上一座 House,似乎有些不现实,遥不可及。
  
    然而,生活中有了梦想,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老张和老婆心想,经过奋斗,总有一天,这个梦想会变成现实。
  
  
  买房之路 一波三折
  
    刚安顿好住处,残酷的新移民生活就无情地粉碎了他们的买House的梦想。由于老张夫妇俩在国内都是医生,背景是医学,要想在蒙特利尔找一份相关的工作,简直是难于登天。因为蒙特利尔是法语区,这里的医务人员都要精通英法两种语言。先不说法语,仅仅是英文,老张夫妇俩就觉得自己仍然是半桶水,远远谈不上精通。更何况医学英文名词浩如烟海,对于老张夫妇这样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来说,要想完全掌握,谈何容易。但是,家里总得需要一个人出去工作,养家糊口,这个担子无疑就落到了老张的肩上。老张的老婆,则考虑先去读法语培训学校,然后上College读一个法语的护理专业,看看今后有没有机会找一个相关的工作。
  
    经朋友介绍,老张去了城市郊区的一个制衣厂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一个动作:把车工车好的衣服捡起来,把它们串成长长的一列,然后挂到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每天8小时不间断地重复弯腰,拾衣服,挂衣服这些动作,一个星期下来,老张就觉得腰肌劳损,身体受不了了,但是,为了家庭的重担,也只能是咬牙坚持。
  
    虽然每个月女儿能领到一些牛奶金,但是一家人每个月的生活开支,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住在陈旧的Apartment里,老张夫妇真切地感受到了移民生活的艰难。至于买House的想法,夫妇俩只能把它压在心底。
  
    春去春又来,转眼之间,时间来到了 2005年的春天,老张夫妇在蒙特利尔已经住了5年之久。除了在工厂打工之外,周末时间。老张还去唐人街的中餐馆做帮厨。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夫妇俩省吃俭用,也积累了一些钱,正当夫妻俩开始考虑,凑足一个首付,买一间House的时候,老张接到了国内老家传来的噩耗,父亲因病去世了。作为长子,没办法,老张无论如何也要回国给父亲送终。这一次来回,夫妇俩好不容易存上的一些积蓄,又花去了一大半。当夫妻俩精疲力尽地回到蒙特利尔之后,买房的念头就取消了。
  
    这个时候,老张的老婆已经从College 毕业,但是还没等找到工作,有一条,竟然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她只好打消了出去找工作的想法,在家安心养胎。当初老婆在College学习,每个月还可以领取一些生活补助,自从怀孕后,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只能是靠老张在工厂打工所得到的微薄的薪水。一时间,一家人的生活又变得捉襟见肘。夫妻之间,原来偶尔还谈论的买房的话题,这一来,提都不敢不提了。
  
    合伙川菜馆 安家多伦多
  
    2006年夏天,老张的第二个孩子出世,这一次是一个男孩,老张和老婆喜不自禁,毕竟,中国人都喜欢儿女成双,“一儿一女一枝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的完美诠释。就在此时,老张的一位在多伦多的朋友想开一间川菜馆,问老张有没有兴趣,到多伦多来共同投资经营。
  
    老张和老婆合计了一番,在蒙特利尔打工一辈子也不是办法,多伦多华人多,消费群体大,开餐馆或许是一条好路子。那年秋天,又是枫叶红的季节,老张一家人离开生活了6年的蒙特利尔,来到了多伦多。这一次,老张倾其所有,投入了川菜馆,至于买House的钱,以后再做打算。
  
    老张朋友开的这家川菜馆位于士嘉堡的太古广场附近,平日客流量很多,生意不错。由于之前也在蒙特利尔的中餐馆打过工,老张对餐馆经营并不陌生,做麻辣的川菜更是不在话下。老婆暂时没找到工作,也来餐馆里帮忙。有时候,他和老婆自我解嘲,原来在医院里给病人开膛剖肚,现在杀鸡剖鱼,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由于川菜馆生意兴隆,几年时间下来,老张的家庭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晚买不如早买 迎来House 新生活
  
    今年初,房地产市场上疯抢Offer的时候,夫妻俩也动了心。他们想,既然买房是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手上的钱已经完全可以用来支付一套40万左右的房子的首付,再说,下半年央行利率要提升,HST开征,这些因素都将会增加今后的购房成本,看来确实是“晚买不如早买”。
  
    于是,两人委托一位地产经纪开始找房,经过多方的比较,筛选,和好几次抢Offer的失败经历,今年4月份,地产经纪总算帮他们买下了一套位于士嘉堡北部,靠近万锦市的一座House。老张夫妇的House 梦在十年后,终于实现了。(估计是40-50年房龄的破旧木房子)
  
    仿佛是苦尽甘来,老张夫妇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家人生活过得其乐融融。
  
    老张下一步的想法是,看准机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川菜馆,今后有钱的话,再换一所更大的房子。眼前的老张,胸有成竹,微笑地说:“现在看来,这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
  加拿大没有公平可言,法律是用来处罚弱者的,警察只告他们想欺负的人。
  -------------------------------------------------------------
  三张TTC司机开车发短信照片曝光引公愤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1月29日 09:33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继前天一名TTC司机开巴士发短信的照片被曝光后,两天来又有至少两张TTC司机在开车时发短信或者看书的照片被披露,并引起了在市民和乘客中引起了极大的“公愤”。TTC发言人罗斯一方面表示公司一定会照章处理,一方面又呼吁乘客不要“偷拍”(snap)公车司机。
  
  TTC司机开车发短信引公愤
  
  本周三下午,一名乘坐165路TTC巴士上的乘客拍下当班司机驾车时发短信的镜头。据拍摄照片的乘客施密兹(Mike Schmitz)透露,当时他所乘坐的巴士大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进,而司机发短信用了三分钟。
  
  愤怒的施密兹随后将照片传给了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太阳报》。他表示,自己当时又愤怒又怕出事故,根本不敢与司机当场对质,下车后才想到本应该责备司机一顿,但时机已过。
  
  第二天,这张照片便上了《太阳报》的头版头条,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随后,又有数位市民向媒体公布了至少两张TTC司机在开车时发短信或者看书的照片,更加激起了乘客的愤怒,也令人们再次对TTC的职业操守产生重大疑问。
  
  本周二下午两点半,士嘉堡居民丝谢尔女士(Alexia Schell)曾使用自己的iPhone拍摄到一名巴士司机开车时发短信。当时汽车行驶在肯尼迪大道(Kennedy Rd)和劳伦斯东路(Lawrence Ave E)附近,而丝谢尔则推着一辆童车,站在这辆车的前排位置。
  
  丝谢尔女士描述,当时司机用的是黑莓手机(BlackBerry),完全投入在短讯中,都没有注意有人偷拍他。她还表示自己当时非常担心急刹车,但是由于要照顾童车里一岁的儿子,所以也没有对司机说什么。司机发短信用了10分钟,在此其间她一直处在极度的不安中。
  
  随后,约克大学学生索尔(Robert Sauer)也公布了一段司机明显在开车时用手机聊天的录影。他表示,如果不拍下这些相片和录影,证据就有可能不充足,无法让这些司机遭受惩罚,为“危及公众安全”的行为负责。
  
  连续三张照片的曝光,也在市民和乘客中引起了极大的“公愤”。本地某家英文媒体的评论版上,24小时内的评论多达400 多条,人们用极其愤怒的言辞指责工会保护下的TTC员工懒散、不负责、不把乘客的安全放在心上。
  
  TTC发言人呼吁不要偷拍司机
  
  在第一张公车司机开车发短信的照片被曝光后,公车局发言人罗斯立刻通过媒体向公众表示,TTC不会容忍司机在驾驶时使用手机,即使在安省出台开车禁止打电话的法令之前,公司就已经禁止司机当班时打手机或发短讯。对这次事件,TTC管理层一定会严查。罗斯还透露,史密兹拍下的司机身份已经确认,他将面对严厉的纪律处份、“可能被解职”。
  
  拍摄照片的史密兹则表示,他的本意并非让这名司机被解雇,而是提醒TTC注意改善服务。
  
  不过,随着更多的TTC司机班上发短信的照片被披露,罗斯又呼吁公众不要“偷拍”司机。他表示,TTC不需要照片证据来管束司机,而在司机面前拍照可能会将无须升级的情况升级。
  
  遇到司机或其他工作人员班上失职,乘客可以直接打电话给TTC管理处,报告事情发生时的巴士、线路号、日期和时间。调查人员可以通过查阅手机记录等方式,查到当时司机是否在打手机。其实,TTC之前就曾在没有照片证据的情况下惩罚过驾车时发短讯的员工。
  
  TTC工会主席金尼尔(Bob Kinnear)也指出,司机在驾车时速50公里时发短讯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然而,他也呼吁乘客不要随便偷拍司机。
  
  他表示,司机对这种被人当场捉到错处的做法感到沮丧,因为这给人们带来错误的印象,认为大多数司机都不负责任。金尼尔建议,乘客可以直接与司机交谈,请他或她不要在开车时发短讯。
  
  警方表示不会介入处罚行动
  
  尽管TTC司机开车发短信也违反了安省的交通法,但是警方仍然表示,不会指控驾车时发短信的TTC司机。
  
  据悉,安省政府去年对安省高速公路交通法(Ontario Highway Traffic Act)作出修改,禁止任何在驾车时手持手机或使用其他手提装置,说话、发短讯、打字、拨号码、或发电子邮件等行为。违反法令者,将处以155元的罚款。
  
  然而,要将违法者治罪,警察必须亲眼目睹,或透过由安省司法机构严格监管并储存的交通摄录机图片,而公众提供的图片则不足为据。至于公车内的摄像头,由于TTC管理层之前与工会有协议,它的录像资料仅会被用于警方调查,所以也不能作为指控该名司机的证据。
  
  此外,这次事件也惊动了TTC主席斯廷斯女士(Karen Stintz)。她在Twitter上留言称,司机发短讯事件令她非常烦恼,TTC管理层将会采取妥善行动。同时,市长福特也表示已经关注事件。
  张翎事件引加国英文媒体关注 《多伦多星报》头版报道
  
   2011-02-01 21:10 环球华网
  
  2月1日的《多伦多星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关注张翎被指抄袭事件。
  
  【环球华网实习记者金勉报道】在中国及海外文坛引起掀然大波的张翎事件,近日在加拿大也引起当地英文主流媒体的关注。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多伦多星报》2月1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张翎《金山》一书被指涉嫌抄袭所引发的争论。
  
  报道由该报驻亚洲办事处的资深记者席勒(Bill Schiller)发自北京。文章指,原本打算在2011年推出重量级作品《金山》英文版的加拿大企鹅出版公司(Penguin Canada)将暂时搁置计划,直至澄清抄袭嫌疑的情况下才会继续进行。
  
  报道指,多伦多居民张翎所著的《金山》,已经在中国获得几个文学大奖,并被翻译成英文,计划在加拿大和英国出版。
  
  文章也提及张翎的上一部作品《余震》改编成电影,成为了2010年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亿加元。
  
  而加拿大中国移民几代人历史的最新一部小说,则被网民指责为抄袭。
  
  文章指张翎在多伦多的宁静生活已经超过15年,她白天在一家医院的听力诊所任听力康复师,晚上坚持中文创作。而去年秋天是她丰收的季节,把根据自己作品《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
  
  但张翎还未来得及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噩梦就来临了。在2010年11月,中国国内的一些网站上陆续开始出现匿名文章指控张翎的这部最新小说《金山》的部分构思、情节、人物及细节都涉嫌抄袭了包括郑蔼龄(Denise Chong)、崔维新(Wayson Choy)、李群英(Sky Lee)、余兆昌(Paul Yee)等多名加拿大作家的英文作品。不过张翎则否认这些指控。而这些指控则没有诉诸法律。
  
  在博客上带头进行攻击的是“Changjiang”,在其网页上的名字为Robert Luo,更表示张翎利用了“土生华裔作家不懂中文,而国内读者不懂英文的现象,才巧妙地钻了这个空子”。
  
  这些针对自己作品抄袭的指控,张翎称这无疑是把自己原本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噩梦。而她身边的辩护者也认为这些指控简直是无稽之谈,太荒谬可笑了。他们表示,《金山》是张翎多年孕育锤炼而成的原创小说。书里的内容所涉及的大量公共史料,都是张翎一丝不苟地通过多个渠道的历史及学术资料搜索研究、多次实地调查和采访等亲自得来的,其中还包括了三次回中国的实地考察。
  
  而专长于加拿大华裔文学的约克大学教授徐学清也发表文章说,指控张翎《金山》抄袭的文章从理论讲很荒谬,从论证上看没有实据,从逻辑上说自相矛盾,而更令人失望的是这些指控者都是用着匿名来攻击张翎抄袭,指控者一直藏在阴影之中,这更显示了他/她的指控根本不能成立。
  
  多伦多星报通过邮件和电话找到身处上海,也是在这场指张翎《金山》抄袭论战中十分活跃的“长江”Robert Luo,不过这也不排除星报接触到的这位Robert Luo并非其本人,而是有人冒名顶替的。
  
  在电话中,Luo声称自己是一个生意人,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并与2001年移民到加拿大。他一直往返于多伦多与上海之间,平时热爱文学。他表示自己并不认识张翎本人更不把她视为敌人。他只是为了“公义”(justice),目的是为了加拿大作家的知识产权能够被尊重,并希望通过此事能给中国的一些学者重新建立一个指导方向。与此同时,Luo表示他希望保持匿名状态,而当星报记者在这个简短的电话访问中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接受一个面对面访问时,Luo 变得警惕起来并随之挂断了电话。
   
  另一个对张翎作品涉嫌抄袭而进行抨击,并在“长江”网页上发表了更多关于抄袭细节的自由自由撰稿人Cheng Xingbang,也被星报日前通过电话联系到。现在深圳的Cheng Xingbang 在电话中表明并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但却拒绝接受电话访问。
  
  而与此同时,张翎也没有闲着,开始了反击行动。她与她的支持者们上月开设了一个新的网站,用来反驳和抵抗那些他们认为毫无根据的抄袭指控和人身攻击。张翎的一些支持者们现在怀疑一名滑铁卢大学的教授是这场论战的始作俑者,是他/她煽动发起了这次对张翎作品涉嫌抄袭的指控。对此,滑铁卢雷尼森大学学院下属的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at Waterloo’s Renison University College)院长李彦(Yan Li)表示否认。“我不是这些指控的发起人,我也并不知道是谁最先开始的。” 李彦在邮件写到。同时,她也表示从来没有见过“长江”——Robert Luo,也不知道其真实身份是什么。
  
  但她承认自己对此事件有一定兴趣并且与一些加国华裔作家谈到过此事,不过,她确实是连如何在互联网上发贴都不会。所以对于自己被指是这张论战的煽动者,李彦声称已经咨询过自己的律师并不排除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可能。
  
  这场针对《金山》涉嫌抄袭的网络论战还在进行着,而就在最近几周,论战更是扩散进入到了中国的主流媒体。这个月上海的《新民周刊》用六页报道分析了整个事件以及那位神秘的Robert Luo所提出的指控。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去年春天加拿大企鹅出版社秘密买下《金山》版权,打算在2012年春天在加拿大出版时所未预料到的。而就在上个星期,企鹅出版社的编辑Adrienne Kerr确认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网络上针对《金山》涉嫌抄袭的指控,他们也相当看重这个问题并表示会认真对待。“我们现在正在等该书英文翻译工作的完成,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内部进行对那些指控的调查,没有问题就可以提交进行合法出版。但就现阶段而言,我们并不会站在具体的某一方。没有英文的翻译,我们无法做出任何决定和进程”Adrienne Kerr补充到。她表示,张翎感谢大家对事件的关心,但在《金山》英文翻译工作完成之前,她不会接受媒体的采访,将继续专注于写作。
  
  但事实上,在去年12月张翎曾接受了在温哥华及多伦多都设有办事处的《环球华报》的中文专访。她在这个访问中表示这是经过精心设计酝酿的一起攻击事件。从 2010年初就开始了,持续了几乎整整一年。而作为受害人,她知道始作俑者是谁,但并没有给出具体名字及性别,只表明是位华裔学者,对她污蔑也是因嫉妒而生仇恨。
  
  张翎表示,指控刚刚在网络上流传时,她和经纪人都不以为然,只是简单地写了一封回信给出版商,否认了此事,并希望事情能够到此结束。但从2010 年四、五月份网站上又出现了类似的污蔑性帖子指控《金山》的抄袭。而到11月,挂着“加拿大学者”、“加拿大学子”、“Changjiang”、“复旦学子等大量的跟帖又突然出现了,论战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对于自己用心写作却被人污蔑,张翎感到十分痛心。但是她也表示,当《金山》英文版上市时,一切都会有答案。那些盖在她身上抨击她污蔑她的混泥浊水一定会流走。
  
  现在,企鹅出版集团对于《金山》这部作品,仍然采取着十分小心的态度。《金山》被指控抄袭的其中一部作品,郑蔼龄(Denise Chong)的自传体文学《妾的儿女》,曾经就是由他们出版的。这无疑又为这个抄袭论战添加了更复杂的元素。
  
  而郑蔼龄本身在谈到对于张翎是否抄袭了自己作品的问题上表示:“我看不懂中文,所以无法判断,但确实曾经听说过一些学者谈及张翎作品与她作品之间有一些类似的说法。”但没有英文翻译,所以她也不便发表意见。
  
  “长江”在他的网站上指控张翎抄袭时举例说:“《金山》里的主人公,与郑蔼龄《妾的儿女》中的女主人公外婆‘梅英’如出一辙,抽烟,喝酒加嗜赌,张翎只是把这个任务稍做修改以后就把她变成自己作品里的主角。”
  
  隐居在蒙特利尔的加拿大作家李群英(Sky Lee),当初从一位卑诗省朋友听到自己的作品《残月楼》可能被别人抄袭时,觉得十分震惊和诧异。但后来她意识到并不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去给这个事情做定论和评判,而她同样并不识中文。所以李群英找来了自己的好友,精通中文的阿尔博塔大学的历史学Jennifer Jay,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让她把《金山》在网络上的版本念给自己听。在电话访问中,Jay对于这个事情的态度显得十分严谨。她表示她在文学方面不是专家,但对自己好友的《残月楼》却十分熟悉,当她读到张翎的《金山》时,的确使她感觉到了“忧虑”:“我不会说《金山》的作者是个抄袭者,但在某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它是有问题的。”但同时,Jay也表示对于张翎,她充满了同情。“如果她是清白,那这些怀疑和缺乏证据的指控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就是因为《金山》中的一个中国男人的角色与《残月楼》中的主角有着非常类似的命运,所以它又被指为抄袭。但是“类似”就等于抄袭吗?
  
  作为张翎的支持者,约克大学教授徐学清表示“长江”指控张翎抄袭没有文本依据,充满错误,无法成立。他称指不同的文学样式和历史本身是人人可用的素材,作家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对历史题材具有独占的专利权。即使碰巧类似,也不能就说是抄袭。
  
  现在,她和其他人都希望能有个独立的调查组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也许,企鹅出版社的律师可以为此而效劳。
  
  
  
  
  
  安省公务员年薪过十万名单八百页 其中华人不超两位数
  
  “我们政府有责任保证透明度,让纳税人知道他们的血汗钱都是怎么花的!”安省议会上,官腔十足的自由党政府财政厅长邓肯(Dwight Duncan)将声音提高了8度,然后“砰”的一声把一本足足有855页的资料册摔在了桌子上。原来,那是一本去年安省政府及其下属各机构所有高收入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的工资总册。
  
  根据《公共事业薪资公开法》(Public Sector Salary Disclosure Act),省政府、皇家代表机构(Crown agencies)、政府下属的各企业、机关、能源产业、和政府资助的公营机构,如自治区、大专院校、地方教育董事会(school boards)、以及医院必须每年向公众披露高收入员工的姓名和年薪。这不,去年的相关资料数据刚汇总整理完毕,然后由邓肯厅长依照法律程序在省议会上提交公众省阅了。
  
  这本资料册足足885页啊!得,望着这么厚厚的一迭,不用看内容就知道,去年安省肯定又有不少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跨进“日照名单” (Sunshine List)。
  
  何谓“日照名单”?就是指年收入超过10万、有资格进入那本名册的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与大多数穷人以及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移民家庭相比,他们的确是少数被太阳照到的幸运一群。
  
  从今天出台的这些数据来看,2007年安省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跨进年薪10万元以上行列的人数比2006年大幅跳升26%,共有42,527 人。这里面包括公营机构、政府部门、大学和医院等各类型的员工,总人数比上一年多了8000多人。
  
  而这里面年薪最高的公务员当属“安省公务员退休金管理委员会”(OMERS Administrative Corp.)主席保罗·夏杰斯(Paul Haggis),高达224万元,这还不包括10万元的可退税福利;安省电力局总裁汉金森(Jim Hankinson)以年薪179万元排第二位,可退税福利为7500元。此外,“安省公务员退休金管理委员会”高级副总裁保罗普(Paul Pugh),年薪也高达120万元。
  
  在这份“日照名单”上,能源产业的高收入职员最多,超8000人,比上一年多了1000多人;而高收入市政公务员的增长速度则最快,比2006年狂增了 41%。此外,进入名册的医疗卫生领域的高薪职员也不少,达4100人,比上一年多了近千人。其中,护士、急救员和病理学家是高薪职员中最稳定的一族。而这里面的佼佼者是大学医疗网络首席行政官Robert Bell,年薪加上福利超过83万元;还有圣米高医院行政总裁Jeffrey Lozon,年薪76万元;和西奈山医院的院长Joesph Mapa,年收入达$61.6万元。
  
  根据《明报》的报道,也有一些华人名列其中,多伦多市府经理许汤娱英在华裔公务员中称冠,年薪31.1万元;安省公民及移民厅长陈国治年薪14.2 万;万锦区域议员黄志华年薪10.2万;来自警界的多伦多警队督察源植勉,年薪也达11.8万元;不少华人社区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也榜上有名,包括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黄陈曼丽﹙19.4万元﹚、耆晖会总干事梁乐欣﹙14.2万元﹚,以及孟尝会行政总监张建祥﹙12.6万元﹚等。
  
  从2005年至今,约有14,000政府公务员和公共产业职员名列“年薪十万俱乐部”中,上升的速度实在有些惊人。
  
  “日照名单”出台后不久即遭到反对党的猛烈抨击。首先,安省保守党领袖庄德利对媒体表示,自由党政府公务员的高薪制度“非常不合理”,不过他的话立刻遭到了省长麦坚迪的“反击”。省长十分坚决地表示这些钱“绝对花得合理”,此外他还举出数据说,安省公务员占全省总人口的比率居全国最低;而且安省公务员的效率也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诺省。而麦坚迪显然没有打算给庄德利留一点面子,他随后将了对方一军,要庄德利明确指出究竟是哪些公务员或公共产业职员是让政府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的。
  
  不过,省长大人的口舌虽利,仍然无法堵住大家的口。保守党元老、省议员郎西曼(Bob Runciman)随后在议会上也称自由党政府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已经把公务员和公共产业职员的工资增长到了一个“令人忧心”的位置。同时他还指出,现在经济虽然还没有陷入衰退,但是增长已经开始减速,可是自由党政府却还在这里不断扩大政府的规模,浪费纳税人的金钱,实在不合适。
  
  而反对的声音也不仅来自保守党一家。同日,新民主党领袖汉普顿也表示,自由党政府宁肯花高薪扩大官僚政府架构,也不愿多调高一些最低时薪,令人失望。此外,他还抨击了麦坚迪“安省公务员效率高”的说法。汉普顿称,自由党政府减少前线具体工作人员的数目,却拼命增加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导致效率低下。就拿安省自然资源厅来说,进入办公室想找个真正办事的工作人员都困难,可是拿大工资的高薪职员却一大堆,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也难怪议会里的反对党“费解”。须知今天安省大多数人的日子并好不到哪里去,为数不少的家庭、特别是移民家庭的收入都在贫困线以下。移民就业艰难,社会有目共睹,可这两年花在帮助移民就业方面的款项却并不见有多少增加。而前两天更有报道称,不少弱势群体被老板以各种方式欺压,时薪还不足4 元;还有的人被拖欠工资,一拖就是两年。可是,省府一方面眼瞅着劳工厅嚷着人手不足,无法加强执法;一方面还养着这么多高薪公务员,而不想着将纳税人的血汗钱合理分配。长此以往,恐怕不仅反对党“费解”,就连普通老百姓也难以理解。(小牧)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iewer.php?aid=21673&cid=1104&pid=1
  客人忧郁症:折腾我一小时打了三次911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2月3日 08:41 来源:本网博客 作者:莽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冤,一小时打了三次911!
  
  伊莲娜是个乌克兰的女孩,长的漂亮,身材苗条,瞧着大气,所以显得成熟些像是三十来岁的样子,其实她实际只有23岁。她和丈夫尼克相识生活五年了,搬到我这三年多了;尼克在13岁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不知两人是怎么相识,相知走到一起的。两人都在汉博学院学习,尼克去年结束了三年的学习毕业了,伊莲娜继续四年的学习。他们小两口经常一起到我店里买东西,有时也聊聊学校学习,乌克兰的生活等等。尼克长的也很英俊,小夫妇成双入对地去上学,散步,采购,瞧着很般配。
  
  昨天下午,伊莲娜抱着她刚买的金色猎犬(Golden retriever)狗崽到我店里买货,我们打过招呼后,她给我银行卡刷卡付费,可是这张卡没有钱,我将银行卡还给她,她说那是她丈夫尼克的卡,说用她的卡再试一下,我就再刷了一次,结果还是没有钱。我将银行卡还给她后,她把卡放入钱夹里,她说她账上有4000多元呢,怎么能没钱呢,就在她的钱夹里找她自己的银行卡,结果只发现一张银行卡。她问我是否还给了她银行卡,并让我看看收银机和刷卡机旁边是否有,我告诉她我很确定把银行卡还给了你,不过我还是看了看,根本就没有什么银行卡吗。她就急了,她要找不到银行卡她就要找警察了,她自己的手机不知何故用不了要用我的电话找警察,得,我的麻烦来了。
  
  几天前,伊莲娜来过我店一次,抱着个小狗崽,说是头一天刚买回来的。她买了货后跟我聊了几句,先是抱怨她去了两个医院等了四个多小时,医生没给她开药方,她说她去年开始有忧郁症,我这才注意到她是憔悴了很多。后来没说几句话告诉我她要搬走了,要与尼克分居离婚。我很吃惊,两个人看着那么般配恩恩爱爱的,怎么要离婚呢。伊莲娜说尼克三个月没工作了,以前她买东西都是花自己的钱等等,说这个,我就只有听的份了,好在不长时间有其他顾客来了,伊莲娜就走了。
  
  昨天下午她这么说要叫警察,吓了我一跳,联想到几天前她说的话,真没想到她怎么病成这样。正好有个叫戴维的顾客进来,伊莲娜问戴维是否有手机,戴维问她什么事,她说她要找警察,我这边给戴维使个眼色,什么事啊找警察,戴维买了货推脱有事走了。伊莲娜说她的银行卡找不到她必须找警察,还一再让我在收银机和刷卡机附近找。我说明明还给你了嘛,我把两个没完成交易的刷卡单收据对照了一看,就是一个银行卡的账号,她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写下来,与收据上的不完整卡号完全不同。我明白了,她是给了我两次TD银行的绿色银行卡,但都是同一个卡,我刷完两次后都还给了她,她手中只有一张TD银行卡非要向我要第二张,我上哪去给你生出来个银行卡!她非得要找警察,我只好给911打电话。
  
  911接线员问我是要救护车还是找警察,我说找警察,我把事情经过向接线员说了,她不太想管,我说你不管,她总在我店里我咋办?于是接线员让我叫伊莲娜和她说话,伊莲娜和她说了半天,后来接线员告诉她一个电话号码,伊莲娜向我借的纸笔,记下了电话,她把电话撂了。我昨天第一次打的911电话就这么没有立案结束了。
  
  伊莲娜放下电话后,继续找她的银行卡,怀里抱着的狗崽挺大的,不得劲。她要送回家去,告诉我把她的钱包放在我这,我说你拿走,你把钱包放我这算怎么回事。她说的很清晰明确:我来买烟,给了你两张银行卡,我现在钱包里只有一张了,我哪也没去,就咱两人,所以,她不想把钱包拿走。得,我跟她整不明白了,我的监控录像又坏了。她抱着狗崽走了。我知道伊莲娜现在不是太正常,我得保护我自己,于是我第二次给911打电话,接线员按程序问我,我说找警察,我刚打了电话,但她一核对地址说没有记录。我只好把事情说了一遍,接线员说911是负责重要事情的,我说,她把钱包放在我这,一会儿她回来了不走我怎么办,你还是派个警察来吧。接线员问我是否知道她的住址,我不知道,她让我看看伊莲娜钱包里是否有证件,我说我不想碰她的钱包,我看伊莲娜的状况真和我扛到底,我翻了她钱包我说不清楚。接线员说,她要求我做没问题,我一想她是警察啊,好吧,我从伊莲娜已经打开了的钱夹找到了她的枫叶卡,告诉接线员伊莲娜的全名,她还要伊莲娜的出生日期,枫叶卡上都有。接线员接着问我是否和她相熟,我将所知道伊莲娜和尼克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接线员,包括伊莲娜几天前去医院的事情,但我忘了伊莲娜所说的她有忧郁症的事情。正说着呢,伊莲娜回来了,接线员让她讲话,伊莲娜和接线员说了不少话,听她提起尼克不愿意她离婚,她上网查了银行帐钱没少等等,最后接线员让伊莲娜把电话给我,接线员告诉我派警察过来。我这第二次打911,终于召唤来了警察,谢天谢地!
  
  我撂了电话,盼着警察快点来,星期五”马克思”五千万大奖,伊莲娜在这影响我做生意,再说也快到接儿子的时候了。这时候,伊莲娜用手机给她丈夫打电话,尼克告诉她银行卡在他手里呢,伊莲娜立刻冲着电话连骂再哭,接着走到柜台隔着柜台非要和我握手表示道歉,我惹不起她呀,握吧。她请求我再给911打电话,别让警察来了,我想也是啊,她银行卡找到了,赶紧走吧,警察还来干吗。再抄起电话,第三次给911打电话,可接线员说已经派出警车了,不能取消!
  
  
  我们只好等警察来了,一会儿来了辆警车,连警灯都没闪。我出门招招手,小警察下了车进到店里,先把伊莲娜请出店门,问我事情经过。这时候,我很熟的顾客皮特来了,见警察拿个记录本要问我话,他说了句:“He is very nice!”,那个警察厉声说,“I did not ask you!”,我就不高兴了,立刻对警察说,“Don’t be serious!”,干吗呢,我又不是罪犯,凭啥对我的顾客凶巴巴的。小警察不吱声了,我也对他解释说,我在这干了7年多,我们彼此非常了解,很多人我都认识。这才接着办公事,记录我的姓名,出生日期,我将经过说一遍,我告诉他我得接儿子去了,他和我一起出了门,我们说话的时候又来了一辆警察,那位警察正与伊莲娜说话。我把店门锁上,接儿子去了,几分钟回来后,看伊莲娜的丈夫也回来了。两警察分别与他们夫妇谈话,我消停消停,取出相机走到外面,“啪”,偷拍一张照片,以此为证,留个纪念,一小时连打三次911,也不是经常发生的。
  
  
  
  伊莲娜由于有忧郁症和婚姻出了问题,折腾我一小时内打了三次911,招来了两警察。我真的觉得挺冤的,但是现在对尼克和伊莲娜也很同情,只能祝愿他们克服现在的难关了。
  
  晚上,尼克来了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再跟他讲了经过,他说伊莲娜说是我打的911,我说第一次是她让我打的,第二次她非得把钱包放在我这,我得保护自己,我没办法只好打911!尼克表示理解,接着跟我说伊莲娜怎么怎么抱怨他,他现在还有EI,他想再等等调节一下,他指着自己身穿的夹克衫说同学问他为什么一件衣服穿了三年,他表示一切都可着伊莲娜,包括现在的状态他还买了个小狗崽,说着话眼睛充满了泪水。我听了他的话,只好安慰他,我们这些新移民来此都不易,很多中国人在中国也都生活的很好,来了之后从头做起,你现在已经毕业了,走上了一个台阶,生活会一步步好起来的。他说,伊莲娜却完全放弃了他,就是要离婚,我说,她现在是忧郁症吧,你得帮助她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尼克无奈地摇摇头。
  
  本来,伊莲娜折腾的我在下午一个小时内连打了三次911挺生气,也觉得很冤的,现在对尼克和伊莲娜反倒生出很多同情了,只能祝愿他们克服难关吧。但是今天下午,遇见尼克,他说他要搬到父母家去住,伊莲娜目前的状况,再一个人独居,我和尼克都很为她担心,但现在都无能为力!
  
  原文出自: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195466/2011/01/30/%e5%86%a4%ef%bc%8c%e4%b8%80%e5%b0%8f%e6%97%b6%e6%89%93%e4%ba%86%e4%b8%89%e6%ac%a1911%ef%bc%81/
  
  
  
  
  
  
  
  多市教育局停课遭批 家长教师指应早点宣布
  发布 : 2011-02-03 | 来源 : 加拿大都市网 www.dushi.ca | 字体: [大 中 小]
  
  
  ■多伦多教育局周三宣布停课一天,不少学童是日尽情在Riverdale山享受滑雪乐。星报Richard Lautens摄
  
  综合报道
  
  
  多伦多教育局教育总监史宾斯(Chris Spence)为周三停课的决定辩护,虽然是日吹袭大多伦多地区雪暴的严重程度较预期轻微。
  
  史宾斯表示,哪是关乎安全的问题,在警示方面,教育局则犯了错。
  
  他表示,是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从家中窗户外望,大雪下个不停,于是立即跟多市交通服务部主管联络,向对方徵询意见。
  
  史宾斯亦先后跟教育局主席以及天主教教育局负责人联络,各人均同意是日应该停课。
  
  他表示,尝试尽力做到最好,主动跟相关部门沟通并听取意见,一旦作出决定,就要坚持执行。教育局的工作指引原则是必须保障学生与教师的安全。
  
  
  陈圣源:考虑停课时间有限
  
  
  史宾斯同时承认接到部份愤怒的家长和教师来电和电邮,指教育局应该早点宣布停课。
  
  多伦多教育委员陈圣源表示,教育局在决定停课之前,已经透过媒体宣布有关消息,由于天气瞬息万变,教育局在考虑是否决定停课的时间不会很多,而且气象预测指出多伦多地区可能有30厘米降雪, 教育局是以学童的安全作为大前提,故决定停课。
  
  陈圣源指出,作为家长及学生,如果遇到大风雪等恶劣天气,应该在出门之前收看收听电视及电台广播,或致电回就读的学校,因为学校方面会有人接听电话或有电话录音,向学生或家长通报信息。
  
  
  华人家长未看新闻扑个空
  
  
  昨日,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局停课安排有欠妥善,亦有家长觉得安排无问题。
  
  多伦多公校及天主教教育局因应下雪情况,昨晨宣布停课,一些事先没有心理准备的家长,还是照样送子女上学,吃了闭门羹后再打道回府。华人李先生昨天一早起来就忙着清理自家车上及车道上的积雪,准备送孩子上学。但当父女二人到校后方知晓是买跑了一趟。
  
  李先生表示,由于没想到会因为下雪关校,因此也没有在出门前看新闻和上网,所以跑了冤枉路。好在住得离学校比较近,但在高中生中也有学生是要远道搭公车上学,如果他们不知情就会吃苦头了。看来,今后遇到恶劣天气,一定要早点收听、收看新闻。
  
  另一位居于士嘉堡区的华人家长陈先生指出,前晚从天气预报中已知道昨凌晨至早上会下大雪,因此大清早起床后,第一件事便开启电视收看新闻报道,知道多伦多教育局决定停课,索性让子女多睡一点,觉得教育局已透过媒体公布停课消息,安排并无不妥。
  
  资料来源:本报记者/680News
  home 工作
  转发
  第一年不苦,第四年简直要命的坎坷找工经历
  
   *
  
   来了已经四年了,回首望过去,觉得,四年时间,不再象以前那样快到弹指一挥,也许是因为来了加拿大,第一次尝试着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以前在家,简直就觉得,米么天上掉下来的吧,房子么地上长出来的嘛。自己养活自己的滋味是不好说,确实酸甜苦辣尽有,更多的是惘然,因为苦的甜的都会过去的,剩下的就是这点回忆和经历。
  
   和流行的’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的流程正好相反,我经历的是一年不苦二年小苦三年大苦,第四年简直就要命。这是第个5年头,顺序应该是移到’小苦‘这一段。恩,不错!GOD BLISS ME!
  
   07年1月份来的。现在望回去,感觉那时候工作多得遍街随便拣。我随便找个网站上面就在招人(08年以后就没见个这样的网站了)。随便发个简单的MESSAGE回复,电话立即就来了,打电话的人一听就知道是洋人,因为我后来给中国人公司做过,明白香港人讲英语是啥滋味。
  
   记得第一个电话是问我从新加坡来,平时讲不讲英语,我说讲,讲很多。他说做CUSTOMER SERVICE没问题吧。我简直连CUSTOMER SERVICE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我说当然没问题。他说你明天来,我给你地址。结果是在MARKHARM,我当时住在接待站,才来了2个星期,东南西北全不知道,我就说我没开车,很远吧(其实SCAR和MKM不远啊),这样他说就没办法了。我说那我找个CAR POOL 吧,他说你找好了再给我打电话。我后来没打,因为以为MKM差不多有美国那样远。汗。。。
  
   不到一星期找到一间连锁店做OFFICE ADMIN,3个月后升为OPERATION MANAGER,一年之间被总老板请去HILLTON, FOUR SEASON吃过3次饭,感觉很飘飘然。这就是我的第一年,该是最幸福的一年。
  
   做到11月份和手下一个神经有毛病的员工闹得不开心,加上工钱少,加上到底不符合自己的专业,开始密谋跳槽。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跳到一间 C。A。FRIM。当时感觉是很开心的,因为听说好多当地名牌大学出来的考完C。A也进不去CA FIRM,拿不到经验(到现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上班第一天4个老板请我在楼下的SWISS吃了一顿,服务小姐是个50多岁的白人大婶,非常NICE,感觉四条大牛请我吃饭,还是很飘飘然。
  
   做了快5个月,要考ACCA。当时觉得自己没有DESIGNATION,在四个CA的面前抬不起头,所以把ACCA看得比命都重。申请STUDY LEAVE,不许,于是QUIT。 这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考完ACCA后开始找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非常不自信,患得患失,老是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好的工作,于是就尽FOCUS在ENTRY LEVEL上,结果现在看来是错了。那是08年底09年初,感觉还是比现在好些,至少回复很多很快。后来去了一间很小的中国人公司,这就让我得到了宁愿饿死也不给中国人打工的教训。不到2个月跳到一间工厂,谁知道不到5个月工厂卖给了香港人,RECONSTRUCT, 我就走了。
  
   接下来开始找工作是10年4月,这一次的经历用’炼狱之旅‘来形容是最适合。从4月到10月,半年时间摧毁了我一生积累的全部的自信。面了无数试,最多的一个记录是一天之内4家公司打来电话,最高面试记录一天三次,早晨10点到密西沙加,中午去NORTH YORK,下去去SCAR。最好的是米西那家,做X-REX。两个人面试我,一个问一个记录,我当时就知道完了。问我为什么从CA FRIM走了我说因为考试,那就是你很喜欢ACCOUNTING咯?是啊!那这个不是ACCOUNTING啊(是个OFFICE ADMIN)。我就乱扯一通,说在CA FIRM BORING咯,仰慕贵公司这样的大公司咯。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
  
   世嘉宝那家通知我去2面,没去成,打电话RE-SCHEDULE,就此没了消息。NORTH YORK那就倒是要了我,结果是间比中国人公司还要MEAN的菲律宾人开的,很小,根本不象个OFFICE的样。后来OFFICE的另一个姐姐告诉我,老板是菲律宾的福建人,我就知道这活又做不下去了。不到3天,我走人了。这间公司随时在招BOOKKEEPER,做得最长的1个半星期,最短的是我,2天半。我是为了这个才没去成SCAR那家的面试的,所以觉得很倒霉。
  
   直到10月份才去了一家TRADING CO。 面我的是个白人,起薪不错。但是第二天我知道,原来老板是2个,另一个是中国人!而那个白人却原来是尤太人,超级完美组合!做了10天,终于做不下去了。最可惜的是放弃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是HONEYWELL 6个月的CONTRACT,广告说是有转正的机会。是美国的一间中介给我打的电话,超级好听超级NICE的英语,无端的觉得他必定是个帅哥,给我打了三次电话,可惜每次我都在疯狂的为尤太人和中国人忙,每次都是做贼一样的偷偷接听。
  
   中间的波折不用说了,总之是我行不义之事,答应了人家去面试又在LAST MINUTE通知人家我不去了。帅哥写信来强烈抗议,说我给他们带来HUGE INCONVENIENCE,说我既然有F/T当初就完全不应该申请这个工作,说他问过我这是个CONTRACT我做不做我说我做,说我引导他相信我要做他才把我简历递给人家的现在让他要给公司解释。我知道理亏,保持沉默。等这事过了,我才从GOOGLE上搜,HONEYWELL是世界50强!我当场吐血。早知道这样,我就是拼上半条命也争取做上那个职位。最糟糕的,是这间中介也是美国最大的一间(给HONEYWELL找人不会简单),这下得罪了它,以后是再也不会找我了,我绝对进了他们的黑名单。果然,报应来了。做了10天,在尤太人和中国人的完美组合里到底做不下去,弄到自己连眼睛都没来得及眨一下又开始了漫漫找工路。
  一星期之后接到2个OFFER,一间意大利人的工厂,一间中国人开的公司,在米国上市。权衡各端,决定放弃中国人的上市公司,去给意大利佬做SMALL POTATO。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费了好一翻思量,事实检验结果,我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三个月,又做不下去了。面试的时候说给我做这个那个,做到2个月还给我COPY 了一大叠BUDGET,说要我好好学习,今后要做这个了。我以为这下可找着知音了,可让我守得云开见月明,要做上最复杂的工业会计,什么 COSTING,BUDGET全用得上。
  
   在圣诞节的时候老板NICE到反常的地步,貌似有升职的可能。结果一过了新年,老板脸色大变,成天的让我去PLANT里面转悠,让我查这个查那个,我写的报告全成了垃圾,他看也不看。一星期后来了个新从学校毕业的MM,老板手把手教她这样那样,我依然白痴似的成天在PLANT里面转悠,虽然 PLANT里满是巴西帅哥,秀色可餐,可到底吃不饱肚子。我决定和老板谈谈。老板的脸阴得滴水,说要是你不满意这个工作那你回去休息一个星期我下星期让某某打电话给你你再回来。我说面试的时候这样那样现在咋就不这样也不那样了捏?他说你下星期再回来吧。我说我下星期也不必回来了。就这样走了,钱还没拿到。电话打过去要钱,MM说老板没吩咐,你的钱还没MAIL给你。我说我可以和老板讲话咩?说老板不在。
  
   后来一个在里面做了6年的黑GG告诉我,这帮家伙非常坏,’they don’t have humanity huh!’。为了我快满三个月了怕我提加薪,要福利,所以来这一招。让我自己走或者要留就不要提条件。我现在想来就是这个原因,否则还能有什么原因呢。工厂百十号人,有福利的只有6个,其他工人连假日加班都没有1。5 TIMES,全被放在SUB-CONTRACT里面,看来以对策反政策的游戏不只有中国人会玩。黑GG非常认真,什么都要和他们争个高下,这才给自己争来福利。巴西GG们虽然帅,到底被玩弄于股掌。
  
   总结起来:
  
   第一点是在这里找工作不容易,保工作更难。我现在有了OFFER第一个考虑是能做多久。我根本不相信PERMANENT这个词在这里的公司是个常态词。
  
   第二点是不要轻看了自己,不要去申请些很MEAN的工作,浪费时间,即使申请到了,做的还不够淘气的,还能打击你的自信心,很糟糕。
  
   第三点是各大网站的招聘信息多数都是中介发布的。做X-REX那家是墨西哥的中介给我打的电话,HONEWELL是米国的猎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发掘到我沉到海底的简历,辛苦了!我接到雇主的电话不多,90%以上是中介找我。当然如果好的中介也不错,不过我从08年以后就没有好的中介找我了,07年的时候很多,都是很大的西人中介,但是都没有结果。
  
   第四点是一定要在你准备待的地方读书。我认识的读书的每个人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不管你在任何其他的国家(除非是米国的名校)有了什么学位,都没有用,敌不上这里的一个COLLEGE。我为了个鸡肋ACCA和自以为是名校的英国MASTER,一直抵触再回笼读书,耽误了4年时间,现在想来是个非常失败的规划,否则我绝不至于还在边缘徘徊。
  
   第五点是在加拿大这个国家,只要遵纪守法,万事皆有可能。不要怕活不下去,不要担心自己老了做不了这个那个。40岁了也该读书,50岁了也该读书。除非60岁,就不要为了前途和未来读书了。
  
   第六点是不要和老板客气。你越做得努力他越瞧不起你,欺软怕硬。有了工作第一是正常的工作,不要过分努力,当然也别懒惰。要加薪就立即提出来,不要怕老板不高兴。不做东家做西家,离了谁球也照样转。
  
   第七点是申请工作的时候不要怕自己不QUALIFIED,什么工作只要沾点边就申请,要不要是他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今天接到个电话,说让我面试去,要做这样那样,一问才一点点钱,我就不去了。即使没有工作也不要去做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开心不开心是一回事情,最糟糕的是没有时间去面试好的工作,白白浪费了好的机会。我自己就发生了三次这样的灾难。
  
   写下这些,仅供大家KILL TIME。
  
  加拿大家园-移动版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job/2011/0204/56491m.html
  
  
  
  
  
  
  多党制就是民主?那是骗人,他们都是一伙的。
  自由党得势,Rossi就是自由党,保守党得势,他就是保守党。
  
  Rossi abandons ‘don’t worry, be happy’ Liberals to run for Ontario Tories
  KAREN HOWLETT
  Globe and Mail Update
  Published Tuesday, Feb. 01, 2011 1:57PM EST
  Last updated Wednesday, Feb. 02, 2011 2:21AM EST
  
  Rocco Rossi, former national director of the Liberal Party of Canada, formally declared that he is running for the Ontario Progressive Conservatives in the provincial election in October.
  
  “I don’t like what I see in Ontario today,” Mr. Rossi said at a news conference outside the Ontario legislature on Tuesday. “I believe we have a government that’s tired, that’s out of ideas and that wants us to ‘don’t worry, be happy’ and just stay the course.”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politics/rossi-abandons-dont-worry-be-happy-liberals-to-run-for-ontario-tories/article1890427/
  
  专业技术新移民怀才不遇,海外资历认证任重而道远
  2011-02-08 10:47:51 作者:李秀翠 综合报道 来源:北辰时报
  
  北辰网2011年2月8日讯,据《北辰时报》报道,一批批持有专业技术的新移民,跨过移民官的重重审核、道道关卡,度过漫长的等待期,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加国的土地。然而,迎接他们的是繁琐而漫长的海外专业资历认证。移民后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成了所有新移民的奢望和梦想。面对生活的压力,多少个曾经的大学教授、医生,沦为加国的体力劳动者。持有专业技术的新移民们大有怀才不遇之感,海外资历认证任重而道远。
  
  专业技术移民卖体力 英雄无用武之地
  
  很多持有专业技术的新移民,面对英语这道鸿沟,以及繁琐漫长的资历认证道路,不得不绕道而行,开始从事其他非专业工作,甚至是体力工,以解决一家人生计问题,这也被称之为典型的人才浪费。
  
  在移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从事三、四年的体力劳动后,人也就变得麻木了,以后再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可能性的几率也就更低了。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生活还要继续,很多专业技术新移民面对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不得不把先赚钱养家放在首位。而一旦工作起来,繁重的体力工作,让本身精力已经透支的他们,根本无力再继续学习、进修,以做回自己的专业工作。一天天从早忙到晚,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因此,很多专业技术移民开始抱怨,既然不承认我们的技术,那么为何当初批准我们的移民申请呢?以专业技术的身份而来,却从事着非专业的体力工作,这样难道就是加国政府吸引他国专业人才移民到本国的目的吗?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专业技术新移民通过做体力工作为起点,并慢慢得到晋升和发展。然而,却离自己的专业工作越来越远。
  
  一位2003年从上海移民来的脑外科医生,移民后一直无法从事本职工作。面对就业压力,他找到职业中介,第一句话就是“不管什么工作,只要现在能立刻上班,就可以”。这位文质彬彬的外科医生,便开始从擦货柜的工作(10块一个)做起。半年后还被晋升为主管,后来换到一家西人的物流公司工作。至今,未能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工作。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人才浪费的现象,存在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由来已久。
  
  不久前,一档讨论加国移民问题的电视节目,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其中的一个嘉宾认为,现在的新移民们同以前的移民相比,似乎要求的过多,想得要的也更多,而不想先付出再索取。并认为以往的老移民们来到加国后,都是从最苦最累的工作做起,他们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只为了孩子获得加国的教育,长大后能从事体面的工作,这就是他们移民的目的。然而现在的新移民却完全不是这样的想法,他们希望刚登陆就能获得和本地人一样的生活水准。
  
  这样的论调得到了现场另一嘉宾的反驳,原因就是现在新移民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同以往老移民相比,已大大提高;而且大部分人持有专业技术,他们希望能在加拿大一展所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英语
  
  尽管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教育背景,以及多年的来源国的相关工作经验,但是这样的学历和专业资历,得不到加拿大雇主们的承认和认可。在此情形之下,有的选择转行,也有的选择海外专业资历的重新认证或继续从头读书,然后再开始找专业工作。不论继续学习还是选择资历重新认证,英语都成为问题的关键。
  
  在多伦多,博士生、研究生重回学院或大学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回到成人高中。对于四十岁以上英语又不是很好的新移民来说,重新获得加国的学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只能转行做其他非专业工作。另外,对于那些选择专业资历重新认证的新移民来说,面对十几页的英文报告,以及过去专业工作经验的英文阐述、大学所有课程的英文阐述等,很多人在这些材料的准备中就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对此,2011年1月7日,联邦人力资源部长范茵丽(Diane Finley)抵达多伦多,与大多伦多地区的各族裔社区代表们,举行闭门圆桌会议,以听取他们对海外专业资历认证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参与圆桌会议的 12个社区代表中,有3个是华裔人士,包括陈林煖碧、林藻鸣和陈灵锐。他们分别代表个人提出了自己所关心的资历认证问题。其中,陈林暖碧表示,英语是不少华裔移民做回其本行专业工作的最大障碍,她建议应更富弹性的处理海外资历,譬如让英语水平未达标的专才,仍可有限制地给予“边做边学”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尽快在本地正式重投其专业。
  
  由于英语成为专业技术新移民重操本专业工作的“拦路虎”,加拿大联邦政府移民部在日前公布的最新移民法修正案中,提高了海外移民申请的门槛,提高了申请者的英文水平要求。例如,新移民法中要求厨师要具备雅思7分的成绩。这对中国的餐饮业者来说,恐怕就有一定难度了。很多人对此表示,对于厨师工作而言,如此高的英文水平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对于医生、律师等工作,要求英文水平高些,还是有必要的,否则无法交流,又怎能得到病人或委托人的信任。
  
  因此,总的来看,加拿大渴望吸收的外国移民,主要需要满足两大条件,即 “语言好”和符合 “本地经济发展需要”,也就是语言合格、可以立即上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海外资历认证任重而道远
  
  根据对近年来入境的中国移民的抽样调查发现,移民后的工作与在中国的教育和专业工作有关的仅仅为 15% 。专业技术移民难操本行、海外资历认证复杂繁琐等问题,一直是加国移民问题中的一个顽疾。
  
  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不同省份的标准也不同,所以联邦政府从先协调各省份着手,接着着手解决言语及不同行业高低之分的问题,这需要联邦及省政府互相配合。加国10省及3个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监管制度,包括超过50个专业及400个监管机构。受监管专业的资历认证是省政府的权责,监管机构则获受权执行。作为典型的吸收移民大国,长期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但是任重而道远。
  
  为了让专业技术移民可以更快地投入加国专业工作,2007年5月,加拿大移民部拨款3200万,以推动“海外学历认证转介办公室”(Foreign CredentiaLS Referral Office)的建设。同年秋天,全国各地320个服务署(Service Canada)办公室,都可以为新移民及海外专才,提供资历认证转介服务。
  
  2009年11月30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投放5000万元,建立“泛加拿大海外资历评估及认证架构”协议,来加快海外资历审核和认证,其中包括把资历认证程序加快至12个月内有结果。根据协议的规定,到2010年12月31日,建筑师、工程师、财务会计师、医学实验室技师、职业按摩师、药剂师、物理治疗师及注册护士等8种行业资格认证,将实行全国统一标准。
  
  对于此措施的实施效果,据《明报》报道,联邦人力资源部长范茵丽(Diane Finley)于2011年1月20日指出,她预期去年接受拨款协助的8种专业,将会很快推出网上认证工具,让住在北京或新德里的专业移民,在未来加拿大即已完成资历评估。她表示,人力资源部在给予拨款的同时,也要求各协会必须提出具体时间表。但她说由于资历认证问题牵涉复杂,各个协会的进度会有所不同。她以护士专业为例,加拿大的护士必须经过3年大学及实习,而有些国家的护士课程 只需花4个月即可完成,差异甚大,要如何接纳这些国家的护士,又不影响到本国的医疗服务水平,确实需要时间研究。
  
  2010年8月26日,联邦政府再次拨款99万多加元给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建立一个海外资历认证自我评估网站,帮助新移民了解自己的资历认证状况,以期海外受训的专业人士能早日融入加拿大劳工市场。  
  
  另外,为加速本地专业协会对新移民的资历认证,据《明报》报道,联邦人力资源部长范茵丽2011年1月19日指出,今年将对牙医、工程技师、注册护士、医疗用放射科技师、医生及幼稚园至12年级教师等6项专业,建立资历认证标准,缩短重回专业所需的等候时间。
  
  我们希望这一系列举措,能尽快看到效果(转贴加注: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让广大专业技术移民早日回到自己的专业岗位,为加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其应有的力量,让人才浪费的现象能够得到有效地缓解。
  
  与此同时,仅有资历认证还不够,本地工作经验和语言关也不可或缺。所以,建议大家在出国前便开始了解加国的相关专业资历认证要求,并准备相关英文材料。移民后在办理专业资历认证的同时,尽量寻找与本专业沾边的工作,并不要忽视了提高英语水平。这样,方能节省时间,加快从事专业工作的进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canadaeast/caef/2011/0208/243175.html
  
  
  
  
  
  谁最浪费税款?安省省长获颁金肥猪奖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2月9日 09:40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昨日(周二),加拿大纳税人联盟(The Canadian Taxpayers Federation)公布了本年度的“泰迪政府浪费奖”。联邦政府为举办G8和G20峰会花掉数十亿、安省政府在实施HST后给并未丢掉工作的税务人员支付了数千万的“离职费”,都“榜上有名”并获颁“金肥猪奖杯”(golden sows)。此外,多伦多前市长苗大伟也由于任上将市政府的债务翻番、开支猛增,获得了“最能浪费纳税人金钱”的“终身成就奖”。
  
  背景:何为“政府浪费奖”
  
  加拿大纳税人联盟的“泰迪政府浪费奖”(Teddy Government Waste Awards)始创于1999年,至今已经连续颁发了13届。每年,纳税人联盟都会审查各级政府的花费状况,并评出在浪费纳税人金钱方面的“佼佼者”。然后,该机构还会煞有介事地举办颁奖典礼,并由盛装的司仪宣布获奖名单,并颁发“金肥猪奖杯”。这个奖杯的外形是镀成金色的小母猪(golden sows),用来讽刺某些政府官僚好吃懒做、挥霍税银。
  
  这个“奖项”以前联邦自由党政府的官僚泰德.韦德利(Ted Weatherill)命名。他曾经连续9年担任联邦劳工关系局(Canada Labour Relations Board)主席,任上肆意浪费公款、引起巨大民愤,并于1998年被当时联邦劳工部部长Lawrence MacAulay解职。
  
  联盟表示,每年举办这典礼的目的,是让国民知道、并抨击政府的挥霍行为。尽管该奖并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应和约束力,但是着实通过幽默的手段帮本国众多的纳税人出了一口气。
  
  联邦和安省政府榜上有名
  
  今年的“颁奖典礼”在首都渥太华举行。纳税人联盟的“评奖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将本届联邦一级的“政府浪费奖”授予负责主办G8和G20峰会的官员。
  
  据悉,去年夏季举行的这两场峰会,一共花费了本国纳税人数十亿的税银。这些花销中最难以令人们接受的包括:花掉数十万打造一个人造湖;花8.5万制作荧光棒;花30万做太阳板和巴士喷图宣传;1.7万做高尔夫衬衫……讽刺的是,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削减政府的过度开支。
  
  更令纳税人气愤的是,在峰会开始之前联邦政府宣布预算仅是很小的一个数额,但是整个项目一旦上马,预算立刻不断膨胀,令民众不知道到底要支付多少账单。
  
  安省省长麦坚迪则赢得了省一级的“政府浪费奖”。麦坚迪在HST实施之前,曾花了5600万元支付省府税务人员离职费。然而,这些税务人员并非真正的“失业”。就在他们拿到大把离职费(每人约4.5万元)后的第二天,便摇身一变当起了联邦税务人员,连办公室都没挪窝,仅把门上的牌子和名片换掉了而已。
  
  市镇一级的大奖由阿省省会爱德蒙顿市(Edmonton)夺得。去年,该市政府曾举办了一场赛诗会,让诗人们抒发“乘公交的喜悦之情”,比赛奖金为 5000元。纳税人联盟更透露,爱德蒙顿市政府还以一年5000元的工价雇用了一个诗人作为官方的“桂冠诗人”,专门做诗歌颂该市。
  
  苗大伟获“终身成就奖”
  
  前多伦多市长苗大伟(David Miller) 也由于任上将市政府的债务翻番、开支猛增,勇夺“最能浪费纳税人金钱”的“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纳税人联盟发言人表示,苗大伟在任期间,将多市的营运预算大幅增加44%到28亿元,令多市负债逾10亿元,每年都加物业税远远高于通胀率。最后,他还“感谢”苗大伟任上7年来为“泰迪政府浪费奖”提供了如此多的素材。未来的市镇一级奖项提名,将会因为他离任而失色不少。
  
  多伦多现任市长福特则评论,他的前任绝对是获得这个奖项的不二人选,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被人取代。
  
  其他榜上有名的浪费事件包括:爱德华王子岛Summerside市政府大笔一挥批出130万,只是为了让迈克尔.杰克逊纪念演唱会能够到这个小城转一圈。尽管有人曾警告其中有诈,但是他们仍把钱大把扔出。被骗后,该市政府又准备花更多钱打官司把钱追回来。此外,卑诗省的里士满市政府为保住一个草莓地大笔挥霍5900万,高出市场价值的5倍;多伦多前任公车局主席张本力曾挥霍2400元搭乘出租车等等。
  
  
  
  在加拿大已经被人欺负惯了,回国遇到令人气愤的事已经习惯闭嘴了。
  ----------------------------------------------------------------
  回国感悟:移民后我们的脾气不知不觉中变好了?
  
   文章来源: 人在北美 于 2011-02-09 10:03:23 给 人在北美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回国感悟:移民后我们的脾气不知不觉中变好了? 人在北美
  
  一年前,我突然接到 妹妹的一个电话,她告诉我说母亲病危正在监护室里抢救。放下电话,我眼睛里含着泪水快速查了查中国大使馆的地址就匆匆忙忙开车去了多伦多。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开到大使馆的。我心急如焚地等着递交办理加急签证的手序,然后就去订了机票。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夜是那么的长,天是那么的黑,我几乎是以泪洗面,整夜未眠的盼到了天明。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承受的了比在一年之内即将失去俩位双亲更痛苦的事了。到了机场,告别了亲人登上了回往祖国的飞机。在飞机上,我的周围坐满了和我的母亲相似年龄的老人们。看着他们有说有笑地样子,我的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当时我觉得我是那么地可怜,周围没有一个我的亲人。我甚至连一个想趴在亲人身上哭的机会都没有。尽管如此,时间还是向前走着。
  
    俗话说祸不单行,飞机一起飞,飞机上所有的声像系统全不工作。接下来,当飞机飞行了大概四个小时左右,飞机开始了强烈震荡。随后飞机上的警示灯也亮了起来。机长提醒大家飞机就遇到了强气流,所有的乘客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把安全带系好。让大家不要慌张。当时我心想如果我能够躲过这场劫难,我的母亲也会好的。假如我死了,我也会有父亲陪伴的。至少我不会寂寞。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母亲早已离我而去了。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随后我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悲观!死不会离我那么近的。不知不觉中我却联想到电影《不见不散》戈尤和许晴在飞机上遇难的场景了。当然一切化险为夷,飞机最后还是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否则,当然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些话了。
  
    再说妹妹接我出了机场,她告诉了我最不想听到消息,母亲已离开了人间。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哭了起来。母亲在我心里是那么的伟大, 几天前我们还通过电话,她怎么能这么快就离开我了哪。这个不能接受的事实加上旅途的疲劳使我病倒了。我强撑着身体参加完母亲的葬礼,就开始发高烧.一祸躲过又来一祸,恶梦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时加拿大正在流行H1N1。在国内宣传我们这儿是重灾区,国内的人非常恐惧。所以妹妹也担心我得了H1N1,建议我去医院检查。我一再强调我从来没有接触过H1N1病人,我周围也没有人得过H1N1。妹妹说:那也不排除在飞机上传染上呀?最后为了妹妹和其他人的安全,我决定当天晚上去看医生。
  
    到了医院,护士一听我发烧马上就打发我去了发烧门诊。当然很快就见到了医生。没的可说,国内医生的工作效率比这儿强一百倍。一进门就见值班医生戴着个大口罩,如果不讲话我根本看不出她是男的还是女的。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她就写好了化验单然后递给我说:去做个化验吧。妹妹去交了化验费,我排队也到了。
  
    等了大约10分钟,我拿着化验报告又回来看这个医生。她没有做任何检查只问我:你从哪来的?妹妹说:加拿大。她说:明天去某某医院去做个咽拭子,我们这儿不做。回到妹妹家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打了个Taxi就去了某某医院。妹妹花了10元挂了号。我们来到了护士分诊台,一个护士递给我一只体温计,妹妹交了10元押金。不知道是吓的还是该好了,我浑身大汗淋漓,体温只有37.3 C。我很高兴地对护士说:我没事儿了。她说:没事儿,你也不能走,你要等防疫站的人来给你做个咽拭子培养,这个培养要等一天才能出结果。因此你必须被隔离 24小时。
  
    我当时都傻了,回来只有短短的三星期还要在这儿呆上24小时。而妹妹那儿哪,一听她就哭了。但我还得过来劝她。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那么听话,随着护士就到了二楼的一个隔离室。在这个隔离室里有一个很狭窄的抢救床,床的中间还有一个洞。在墙角还放着一个氧气瓶。站在隔离室里,我就开始想着如何在这儿渡过这慢长的24小时。然后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逃离这个像监狱一样的小小隔离室。总之我在这个小小隔离室里无奈地等待着都快窒息了。
  
    妹妹楼上楼下地跑着打听着消息,看有没有防疫站的人来。时间不会因为我的痛苦而停滞,但对我来说当时的每一分钟比一年还要长。我心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得了H1N1,我至少要被隔离10 天。而且还不知道会被转到哪个医院。到时候我的机票也过期了,我该怎么办?想到这一切我几乎绝望了。
  
    背着妹妹我哭了。母亲过事已经够痛心了又加上我被隔离。在我的有生之年这可是第一次如此艰难的经历啊!我想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会奋不顾身地飞走的。一小时,二小时,五小时 就这样慢慢地过着,可就是看不见防疫站人的人影。妹妹买了午餐给我,还在四处打听找人看能否放我回家去隔离。就这样我们在无奈中差不多等了八个小时,根本看不见防疫站人的人影。妹妹此时终于失去了耐心拉着我离开了这个可怕的隔离室。到了楼下,妹妹很生气地对护士说:我们本着负责的态度来了,等了差不多八个小时都没人来,我们走了。有事儿让他们找我们吧。然后妹妹拉着我气哼哼地离开了医院。连押金都没退。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地问妹妹:这样能行吗?妹妹说:甭理他们。我们打了个Taxi就回妹妹家了。回到家,我心神未定就给航空公司打了个电话改了机票的时间。第二天一大早,防疫站就打过电话来问我怎么样了,我告诉他;没事儿了。当天下午,我就灰溜溜地逃上了返回自己家的飞机了。回来的时候行李又丢了。总之,就是一祸接着一祸朝着我来。回来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欲哭无泪。也许把眼泪都哭干了。
  
    其实回来以后我一直也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变得这么能忍?要是以前在中国遇到同样的事儿我早就翻儿了。现在为什么我可以?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原来不光是我变了,周围的很多人都变了。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的孩子对我们讲话都是细声细语地,当父母怎么可以粗脖子红脸地对孩子吼哪?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平等,平和。其实学会这样做并不是什么坏事。它让我们学会如何善待别人。然后别人才会善待我们。
  在国外如何被人欺负没脾气,(若不老实有脾气则被戴上手铐关起来,小孩被抢走)
  ----------------------------------------------------------------------
  两孙子弄出噪音遭投诉:挨罚被迫卖房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2月10日 09:15 来源:本网特稿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买房子搬新家无论在哪里都是件让人高兴的大事,但吴女士没想到的是,搬进新家刚刚两年,她就不得不把新家卖掉。不是她不喜欢这个新家,而是她实在无法忍受楼下住户的投诉和管理公司的罚款。
  
  吴女士的新家在士嘉宝,住户里华人居多。2008年她买了这个3室的公寓楼,与自己的儿子女儿生活在一起。当时小孙子刚1岁,搬进新家后又有了一个小孙子,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宽裕但也和和美美。
  
  
  这就是吴女士家的地板砖
  
  
  两个小孙子在慢慢长大,家里的宁静生活开始有些热闹气氛了。有一天楼下的住户找上楼来,说他们家噪音太大了,影响了别人休息。吴女士道了歉,这才意识到两个小孙子长大了,淘气了,便开始注意,将小孙子平日里玩的一些能发出动静的玩具收起来。
  
  
  
  2010年10月的一天,公寓管理处的保安来敲门,说有住户投诉你家噪音太大,影响别人休息。保安进来后问吴女士是否举行过派对,吴女士说我们从没搞过派对,只是自己在家看两个孙子。保安检查了屋内设施后建议吴女士将房间全铺设地毯,他认为可能是吴女士房间是地板砖的缘故,导致楼下住户投诉。
  
  虽然不情愿,但吴女士找人问过,全铺设地毯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她无力支付。于是她便折衷,去买了几块小地毯铺在房子中央,这样孩子在上面玩就可以减小噪音了。
  
  
  
  过了几天,保安又来了。说楼下住户一直在投诉,并说已经警告过吴女士多次,他们准备将此事交管理公司处理。
  
  不久吴女士就收到了管理公司寄来的500元罚单。吴女士觉得很冤枉,第一次遇上这事,不知如何是好。由于英文不好,只看懂了罚款金额,没有注意其他细节,错过了规定的15天期限,结果第二张罚单到了,加上利息一下子变为1000多,吴女士无奈,急忙从信用卡高利借款将罚单付了。
  
  
  这样的罚单不知还会有多少?吴女士被迫搬家
  
  
  事情并没有结束,投诉一直在进行。管理公司每次接到投诉都会打电话来,最晚时甚至是在凌晨1点多打来,吴女士全家都在睡觉。现在吴女士一听到电话就紧张。
  
  2011年年三十的晚上,警察敲门来了。这次楼下住户不是投诉而是直接报警了,警察来后看到的就是一家人,大人在吃火锅,两个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没发现什么异样,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从此吴女士一家的宁静生活被彻底打破了,吴女士去楼下敲门,想和住户解释、沟通,但没人开门。吴女士又到保安处要楼下住户电话,遭到拒绝。
  
  无奈吴女士做出艰难决定,卖房搬家。房子卖了,还没交割,吴女士又收到管理公司一张300多元的罚单,吴女士简直要疯了。
  
  针对吴女士遇到的情况,本网记者采访了继平法律服务负责人王继平女士。王继平女士说,管理公司发出的罚单是行政处罚,管理公司有这样的权力。但处罚是否恰当是可以探讨和谈判的。
  
  王继平女士说,吴女士接到罚单后有两种方法处理,一是立即就罚单与管理公司交涉,问清罚款依据,比如吴女士的房间铺的地板砖是否符合管理公司规定?原房主换地板砖是否得到管理公司许可?这样就可以划清责任。从吴女士反映的情况看,她只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有孩子并不是噪音的主要原因,公寓里住的孩子多了,不可能都是这样的结局。从吴女士的情况看,很可能是地板砖的铺设有问题。第二种方法就是交了罚款后去小额法庭告管理公司,因为额度不大,所以是否值得打官司还要由吴女士衡量后决定。
  作者:corinne2011 回复日期:2011-2-10 21:13:00
    楼主:我觉得你的博客办得很好!反应出了一个真实的加拿大。
  
  过奖,借花献佛而已.
  希望国人能多了解一些国外的实情,我要妄自菲薄,不要被西方媒体的欺骗和国内想当然的崇洋媚外冲昏了头脑.实际上发达国家的丑恶凶残比国内发达成熟得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