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多少有关加拿大的事

  从移民到坚决回流:再不回来就太晚了,还是中国好!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1-03-13 12:35 来源: 加拿大家园 作者: lamberthan 手机版 点击: 3194 次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life/2011/0313/61113.html
  
  小编提示:
  
  作者曾经如此喜欢加拿大,但是最终选择回流,以下链接是作者以前写的几篇文章:
  
  短登后的几点感想:我一定要去加拿大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landing/2010/1203/47888.html
  
  新移民买房的几点感受:贷款、验房、中介等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house/2010/1203/47887.html
  
  不打一世工 新移民初到温哥华开办搬家公司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job/2010/0429/20653.html
  
  加拿大对我就是一场梦 开心!终于可以回流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life/2010/1203/47886.html
  
  回来是对的!快回来吧,30几岁的兄弟们,再不回来真的就太晚了,还是中国好啊! 家园新闻,
  
  兄弟们,我回来了,我又回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现在是凌晨2点多,再过3个小时我就要回家了看我儿子了。刚才,我在电视看到中央台“祖国接你回家”的电视节目,看到中国政府在利比亚内乱的时候把那么多在利比亚干活的农民工用油轮和飞机接回来,我真的是太感动了。
  
  肯定有很多人说中国政府又在作秀,又在虚伪。但是,我要对说这样话的王八蛋们说句:“去你妈的,你们这帮没良心的东西。中国生你们、养你们,你们长大了还他们的骂自己的母亲,简直禽兽暴不如。”说句老实话,我曾经也骂过中国政府,但是今天,我要说,我错了,儿不嫌母丑,我回来了,我再也不会去他妈的加拿大了,再也不会自讨苦吃了。还是中国伟大!
  
  为了去温哥华闯天下,为了这辈子亲身去体验一下加拿大、北美,我和老婆把一岁的儿子送到我爸妈家,来加拿大混。但是来加拿大一年多,除了当苦力做搬家,我确实亲眼看到那么多的中国的兄弟们在加拿大受苦。也看到那么多的的所谓老华侨在加拿大“苦熬”,看到他们的后代即使受到加拿大的教育也一事无成。
  
  说心里话,原来我在小的时候,对于“海外华侨”还有一点敬仰甚至羡慕。但是今天,当我又一次回到中国,我觉得这帮人真的很可怜,只不过是一个有套房子,但是又不得不分租给其他人挣点租金的“农民工”。哼,“华侨”?扯淡!甚至蛋都不如。
  
  我在前面发表了几篇文章,那些文章都是我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所书写的,但是很多人还骂我。说我不了解加拿大,在加拿大呆的时间太短,做出回国的决定太草率。他们或者他们的很多朋友在加拿大都熬出来了,终于“融入这个国家了”,找到了一份所谓的“专业工作”。感觉很好。
  
  不管他们怎么讲,我觉得无所谓,我只是想把我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我真的奉劝那些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兄弟们,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快回来吧,别在外面受苦了,本来在中国是硕士、博士,是科长、处长甚至局长,是教授、学者还是企业家,现在只是由于英语差点就去搬家、剪草、修屋顶、洗地毯等。中国这么多机会为啥不会来呢?
  
  我是2011年1月1号到的上海。回去就立刻和我原来的单位联系(之前已经和院单位联系过,已同意我回来任原职)。单位让我春节后上班,薪水和我原来一样,我很愉快地答应了。本以为这样就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又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但是我太太的一句话“既然已经有个保底的了,为啥不试试再投投其他单位,工资多要点。
  
  ”我想也是,就在网上转了一圈,把上海和北京和我原来差不多的单位都投了一圈,没想到,但是也是预料之中的,上海有5家单位,北京有8家单位让我去面试。我都去面试了一下,大概收到6家offer,都是国企特大单位。其他的几个是我自己没看上,因为它们是民企。最终我选择了北京的一个央企的房地产公司,并且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不过,这些也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在我这个年龄有我这样的经历的人确实不多。但是我没想到是北京现在的工资怎么这么高,比上海高多了。还是我原来单位的3倍。我已经通知我原来单位我不去了,全家搬到北京了(我们上海的房子在2010年3月份卖掉了,我2011年1月底去看了一下,我们那个楼盘的房子没继续涨)。
  
  工作了差不多一个月了,感觉原来的感觉又回来了,再过两个月,我要被派到外地开发一个20万平方的住宅项目,我被任命为该项目的总经理。看来我原来的经验真的很管用。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并没有一丁点炫耀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兄弟们,尤其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兄弟们,赶快回来吧,否则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为什么这么说?不瞒大家,在刚回来的时候,我自己确实感到虽然只离开中国1年3个月,但是和中国社会确实有隔膜了,确实感觉陌生了。
  
  为什么?因为没有同事,没有见闻,甚至没有家。而这种感觉和我在温哥华的感觉一样。我在温哥华作搬家的时候,虽然可以挣点小钱,养家糊口肯定没问题,但是我觉得我没融入这个社会,我和这个社会有陌生感,与这个社会脱离了。即使也在挣钱,但是好像活在真空里。我不知道那些所谓“外语好”的家伙,那些所谓“已经融入这个社会”的家伙和那些所谓“找到专业工作的”家伙,真的觉得自己是加拿大人吗?真的觉得加拿大是自己的不二选择?真的觉得自己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使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和“找到专业工作”真的值吗?
  
  从移民到坚决回流:再不回来就太晚了,还是中国好!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1-03-13 12:35 来源: 加拿大家园 作者: lamberthan 手机版 点击: 3194 次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life/2011/0313/61113.html
  
  小编提示:
  
  作者曾经如此喜欢加拿大,但是最终选择回流,以下链接是作者以前写的几篇文章:
  
  短登后的几点感想:我一定要去加拿大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landing/2010/1203/47888.html
  
  新移民买房的几点感受:贷款、验房、中介等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house/2010/1203/47887.html
  
  不打一世工 新移民初到温哥华开办搬家公司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job/2010/0429/20653.html
  
  加拿大对我就是一场梦 开心!终于可以回流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fo/life/2010/1203/47886.html
  
  回来是对的!快回来吧,30几岁的兄弟们,再不回来真的就太晚了,还是中国好啊! 家园新闻,
  
  兄弟们,我回来了,我又回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现在是凌晨2点多,再过3个小时我就要回家了看我儿子了。刚才,我在电视看到中央台“祖国接你回家”的电视节目,看到中国政府在利比亚内乱的时候把那么多在利比亚干活的农民工用油轮和飞机接回来,我真的是太感动了。
  
  肯定有很多人说中国政府又在作秀,又在虚伪。但是,我要对说这样话的王八蛋们说句:“去你妈的,你们这帮没良心的东西。中国生你们、养你们,你们长大了还他们的骂自己的母亲,简直禽兽暴不如。”说句老实话,我曾经也骂过中国政府,但是今天,我要说,我错了,儿不嫌母丑,我回来了,我再也不会去他妈的加拿大了,再也不会自讨苦吃了。还是中国伟大!
  
  为了去温哥华闯天下,为了这辈子亲身去体验一下加拿大、北美,我和老婆把一岁的儿子送到我爸妈家,来加拿大混。但是来加拿大一年多,除了当苦力做搬家,我确实亲眼看到那么多的中国的兄弟们在加拿大受苦。也看到那么多的的所谓老华侨在加拿大“苦熬”,看到他们的后代即使受到加拿大的教育也一事无成。
  
  说心里话,原来我在小的时候,对于“海外华侨”还有一点敬仰甚至羡慕。但是今天,当我又一次回到中国,我觉得这帮人真的很可怜,只不过是一个有套房子,但是又不得不分租给其他人挣点租金的“农民工”。哼,“华侨”?扯淡!甚至蛋都不如。
  
  我在前面发表了几篇文章,那些文章都是我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所书写的,但是很多人还骂我。说我不了解加拿大,在加拿大呆的时间太短,做出回国的决定太草率。他们或者他们的很多朋友在加拿大都熬出来了,终于“融入这个国家了”,找到了一份所谓的“专业工作”。感觉很好。
  
  不管他们怎么讲,我觉得无所谓,我只是想把我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我真的奉劝那些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兄弟们,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快回来吧,别在外面受苦了,本来在中国是硕士、博士,是科长、处长甚至局长,是教授、学者还是企业家,现在只是由于英语差点就去搬家、剪草、修屋顶、洗地毯等。中国这么多机会为啥不会来呢?
  
  我是2011年1月1号到的上海。回去就立刻和我原来的单位联系(之前已经和院单位联系过,已同意我回来任原职)。单位让我春节后上班,薪水和我原来一样,我很愉快地答应了。本以为这样就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又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但是我太太的一句话“既然已经有个保底的了,为啥不试试再投投其他单位,工资多要点。
  
  ”我想也是,就在网上转了一圈,把上海和北京和我原来差不多的单位都投了一圈,没想到,但是也是预料之中的,上海有5家单位,北京有8家单位让我去面试。我都去面试了一下,大概收到6家offer,都是国企特大单位。其他的几个是我自己没看上,因为它们是民企。最终我选择了北京的一个央企的房地产公司,并且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不过,这些也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在我这个年龄有我这样的经历的人确实不多。但是我没想到是北京现在的工资怎么这么高,比上海高多了。还是我原来单位的3倍。我已经通知我原来单位我不去了,全家搬到北京了(我们上海的房子在2010年3月份卖掉了,我2011年1月底去看了一下,我们那个楼盘的房子没继续涨)。
  
  工作了差不多一个月了,感觉原来的感觉又回来了,再过两个月,我要被派到外地开发一个20万平方的住宅项目,我被任命为该项目的总经理。看来我原来的经验真的很管用。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并没有一丁点炫耀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兄弟们,尤其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兄弟们,赶快回来吧,否则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为什么这么说?不瞒大家,在刚回来的时候,我自己确实感到虽然只离开中国1年3个月,但是和中国社会确实有隔膜了,确实感觉陌生了。
  
  为什么?因为没有同事,没有见闻,甚至没有家。而这种感觉和我在温哥华的感觉一样。我在温哥华作搬家的时候,虽然可以挣点小钱,养家糊口肯定没问题,但是我觉得我没融入这个社会,我和这个社会有陌生感,与这个社会脱离了。即使也在挣钱,但是好像活在真空里。我不知道那些所谓“外语好”的家伙,那些所谓“已经融入这个社会”的家伙和那些所谓“找到专业工作的”家伙,真的觉得自己是加拿大人吗?真的觉得加拿大是自己的不二选择?真的觉得自己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使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和“找到专业工作”真的值吗?
  
  我个人觉得,弟兄们,我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来“融入这个社会”和“找到专业工作”。他们这个社会确实是好,我不否认,我也超级喜欢温哥华的环境,我希望我老了以后可以来这里养老。我也确实喜欢在温哥华开车,因为这里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现在北京不开车,我不敢,看这些不守规矩的人开车,我真怕,我也不会在北京买车,太堵。但是中国不用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融入这个社会”和“找到专业工作”。
  
  但是,我现在真的觉得老外没钱。真的,我觉得有钱的还是中国人,中国人超级有钱。在中国最好的一点就是工资基本不用花,基本上都能报销。还有就是挣同样的钱,中国比外国舒服多了。肯定很多人又要骂我,说我贪图中国这种生活。但是,既然我在中国生活的这么舒服,我为啥为了“融入加拿大这个社会”而来加拿大吃苦奋斗,就为了我能在这领养老金,免费医疗?今年我打算和我老婆去韩国旅游一趟,花不了几个钱。在加拿大挣得那点钱,回趟国还要好好算计算计。
  
  
  我老婆在UBC申请工作根本没希望,现在我老婆的工作单位已经落实,应该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老婆特高兴。
  
  兄弟们,如果你和我年龄差不多(我今年35),如果你们原来在中国混的不错,如果你们可以很轻易在中国找的薪水很好的专业工作,我真的希望你们回来,否则,时间长了,你们真的就和中国社会脱离了,到那个时候你们可能还没有融进加拿大社会,你们只能自我安慰的说“为了孩子”。哎,太可悲了!兄弟们,回来吧。当你每次回来看到自己的朋友一个个不是发财就是升官,甚至你原来的下属都比你阔绰的多,当你看到中国那么多人有好几套房子,开那么好的车,想想上海和北京的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想想自己马上就要登上飞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越洋飞行,回到加拿大来搬家、洗地毯、修屋顶等的时候,多心酸啊。何必呢? 啊?何必呢?
  
  兄弟们,如果你不是40多,不是离开中国很久,那你就回来吧,最好把孩子老婆也带回来。我反正不想让我儿子以后去加拿大。为啥?因为你的孩子在国外长大,我觉得成才的可能性比中国小,不就是会说几句外语吗?他们在中国没有小伙伴、没有朋友,也没有同学。
  
  加拿大甚至美国这样的地方其实机会是很少的,为啥?加拿大机会真的是很少,而美国又汇集了太多的聪明头脑,你们的孩子就真的聪明到那个地步?反而是中国土生土长而又出去留学的“好学生”有出息。如果你们牺牲自己事业和前途而子女又没成才,那你们这辈子真的就全赌输了。很多人认为自己把孩子带到国外可以不让他们沾染中国很多的坏习气,这样似乎孩子就幸福了。
  
  我倒是认为这种所谓的“好孩子”难道真的会有出息吗?中国的坏习气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存能力。加拿大的小孩没烦恼,快乐,那他们长大以后也没烦恼,快乐吗?难道那种他们长大以后就像这些老外一样没有上进心,斤斤计较,每天晒太阳、钓鱼就好吗?
  
  华裔机场疑遇"机场老鼠"行李丢失 吁旅客小心(图)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2011-03-13 22:23:43 给 明报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李斌12日在机场大堂向骑警报案。(加拿大《明报》/萧良文 摄)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移民加拿大才一年的华裔一家四口家庭,从北京移居爱蒙顿(Edmonton)后,11日乘搭飞机前往温哥华访友和顺道旅游,与接机友人乘坐汽车返回友人寓所,才发现装有两部计算机、重要文件和财物的背包不翼而飞,事主怀疑背包在大堂被“机场老鼠”偷去,12日报案后表示,失去钱财不重要,期望得回重要文件等,并藉此提醒旅客小心。
  
    事主为李斌,他12日返回温哥华机场向驻守机场的骑警报案,将计算机编号等数据交给骑警协助调查。他表示,骑警对他说,已将事件记录在案,会深入调查,但骑警称能做的事情不多。
  
    李斌移民前居住北京,去年与家人移民加国后居住爱蒙顿。他说,移民约一年,在当地就读一些课程,以便为找寻工作铺路。他与妻子和两名年幼子女,于11 日下午1时许,搭飞机来温哥华探望友人,顺道观光。他称,在下机取得行李后,便将大件行李箱和一个背包放在行李手推车上,之后将行李推到入境大堂附近,与友人相聚后便前往停车场,将行李放上汽车,便乘坐汽车到达温市西区友人寓所。
  
    他表示,等到了寓所,从车内取出行李时,才发觉背包不翼而飞。他苦思后,认为背包当时放在手推车上,跌落地面机会很低,因此怀疑背包是行李车停在大堂时被贼人偷去。
  
    他表示听过机场发生过行李被偷事故,但不清楚是否“机场老鼠”所为。他对背包被偷感到无奈,他说背包内有两部计算机、一个文件盒、银行存折和一些贵重财物。
  
    计算机存折文件不翼而飞
  
  
    他称,被偷背包内的钱财是身外物,失去亦没有问题,只期望文件盒内的重要文件和银行存折等能够取回。李太补充说,被偷的计算机也藏有珍贵照片等,她对此也感到可惜。
  
    李斌称,他向明报说出事发经过,希望藉此提醒其它旅客小心照顾个人行李,以免重蹈覆辙。
  
    现场所见,多名骑警向李斌查询案件数据,并留意是否有伺机偷取他人行李的可疑人士在场,机场职员也前来了解事故,以便向李斌提供协助。
  
  加国核电站73吨软化水泄漏 距多伦多仅30公里‎(图)
  
   文章来源: CBC 于 2011-03-16 13:58:17 给 CBC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据CTV报道,今天凌晨离多伦多30公里的皮克林(Pickering)核电站出现大约73,000公升软化水 (demineralized water )泄漏。
  
  但加拿大核安全委员说,由此产生的放射性危险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来说“微不足道“。
  
  安省发电厂昨晚11点33分通知加拿大核电监管机构,皮克林核电厂的A发电站,洩漏的7万3千公升软化水,估计是由于核电厂的封条失灵所致。
  
  在此日本核电厂乌云笼罩全球关头,安省皮克林核电厂爆出此次软化水洩漏事件,令人瞠目结舌。
  
  但加拿大政府当局强调事件并不危害公众健康,环境部及核安全委员会也正在监察情况。
  
  此前,多伦多市府紧急管理小组也发出通告﹐提醒多伦多居民推高戒备﹐应对紧急状况
  
  动手前三思:你真的需要高效暖气炉吗?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3月17日 08:28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老人家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眼看今年三月底就要到了,想赶上最后的政府返还的家庭节能计划的人一定不少。我们家也希望可以赶上这趟末班车。这不刚过的星期六,我们家也换上了新的高效暖气炉。本来换了新的暖气炉,应该开心才对,可是我和老公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我们刚买房子还不到一年,房子是比较老旧的townhouse,大概有三十年左右了。能源评估师来我家看过后也建议我们可以考虑换个高效的暖气炉,家里是很旧的中效暖气炉,估计是从builder时期就用的,一直也没换过。不过,说来也奇怪,三十年的暖气炉至今也还是正常工作。不过,我们想着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不知道哪天它就会罢工。怎么着也得赶在它罢工之前,换个新的。正好赶上政府还有补贴家庭换高效炉的计划。所以,我们想着还是换个新的吧。能源评估在去年入冬前就已经做了,但是,我们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换,什么时候换。
  
  于是我们决定先请个师傅问问,请他来看看我们家要不要换暖气炉。师傅人很不错,说话也实在,看过我们家的暖气炉后,他觉得我们家的暖气炉工作正常,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比较老了而已。我们也是这么觉得的,就是不知道是换好还是不换好。他也明说了,我们这种townhouse,其实就算换了高效炉,效果也不会很明显,因为毕竟左右都有房子,能源消耗也不会太多。至于说我们担心它坏,那就没有办法了,它的年龄摆在面前。
  
  那我们又问到,那是不是新的暖气炉子就不会容易坏呢?他也直接回答我们,那新车也不能保证一定不坏啊,只是坏的几率小些,坏了还是要修啊。我们和师傅聊过以后,心里更没底了,好像换不换都会有坏的时候,在能源节约上也没有太大差别。那我们还要不要换呢?最后,我和老公商量,那还是等等吧,反正还有时间,过个冬天试试。
  
  老公之前觉得新的怎么都比旧的强,不过,听了师傅这么一说,他更拿不定主意了,就同意我说的,先用用看。这第一个冬天确实让我们有些担心,生怕暖气炉出问题,冬天在加拿大毕竟是最长的时间。庆幸的是,我们平稳的度过了新家的第一个冬天,暖气炉很争气,不但什么问题都没有,而且账单也都属于正常范围以内。 我们也就再没有提起换暖气炉的事了。
  
  
  进入今年三月份,我们收到了一张政府返还的能源评估的检测费用。我们才想起来,我们的暖气炉子还没有换,并且已经是最后期限了。一定要在这个月的月底之前完成,才能取得政府的返还。当然,我们也知道换个炉子不便宜,不过,还好政府可以补贴一千多,算算还是很划得来的。要是哪天坏了再换,就赶不上这个计划了,还得自己全额掏腰包。最后,我们打着小算盘,“有便宜不捡是傻子”。 一合计还是换了吧。于是,我们和之前谈好的师傅通了电话,约好时间,就等着星期六换新炉子了。心里还挺开心的,为自己最终可以赶上这个末班车而高兴。
  
  约好师傅周六来,师傅很准时,带着新的暖气炉,管道,工具,一箱一箱往我家的地库搬。看着就知道要大干一场,不是个轻松的活。两个人来的,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师傅的儿子。因为师傅请的人不愿意星期六还上班,只好找来儿子打下手。真是不容易啊。换新炉子,当然得先拆了旧的炉子。
  
  他们风风火火的开工了,我和老公也没能帮上什么忙,我让老公去看看,他也说没事,他们自己会弄的, 我们去看,他们还会以为我们不相信他们呢。我也不好说什么,就上楼忙自己的事去了。他们真的很忙,一刻也没有停下,搬搬抬抬,又要朝墙上打洞,又要锯长度适合的管道,还要排列,组装它们。确实很费时间,老公觉得师傅干活很仔细,我下楼看了几次,都被老公赶上楼,说我不懂,就不要捣乱了。那就好吧,我只能耐心等待成果。时间很快的过去了,直到下午五点,还没有弄好,我隐约觉得不是很妙。不过,老公说没事的,是这样的,工序多啊,再说基本上都是师傅一个人做,他儿子只能搭把手,递个工具什么的。我想下去看看,老公还说,不要去看了,他们还以为我们是催他们呢。哎呀,其实,我只是想去问问,有什么要帮忙的,或者一天做不了,明天再过来也可以。
  
  因为我也不想他们工作太晚。看看时间都快七点多了,师傅上来说,弄好了,你们开开试试吧。我们一天都没有用过暖气了,这会儿终于可以开了,还好出的是热风。他们收拾好东西就要走了,不过,有个自动的温度调节器还没有安装,师傅问我老公要费用的时候,我老公犹豫了一下说,不是还有个温度调节器没安装吗?师傅也想起了还没安,所以就答应改天过来安好了,再给费用也可以。
  
  他们就从车库先走了,老公在地库打扫了一下战场,我还在客厅等着他们上来安装温度调节器呢。直到老公叫我下去看看成果,我才知道他们都走了。 我下去一看,杯具了,他们安装的管道竟然有一根管道是斜着45度把墙和暖气炉连在一起的,一根斜斜的管道插入墙里。问题是墙和机器的距离起码有一米五以上,里面还安放着热水炉。要是有个什么修理的问题,都不好往里站人。
  
  我和老公说了我的顾虑,他仔细一想也对啊,他当时怎么没有想到呢。哎,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好再和师傅联系,看看可不可以改。 立马我就给师傅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下我的想法,师傅觉得45度是比较适合的安装,对机器比较好,但是,如果我想改也是可以的。师傅的态度还是很好的。我就是想说,安45度的管道也是可以的,只是可不可以缩短一点距离,不要一根一米六长的管道,以45度角直接插入墙。所以,我坚持我的想法,希望下次师傅过来安温度调节器时,再把这个45度角的管道,重新接一下。
  
  打过电话之后,我和老公再重新看了一遍。我们还发现,这种高效暖气炉,并不比我们原来的老机器更静音,可以说比老机声音还要大些。因为新暖气炉的鼓风机马力很大,动起来的时候动静不小啊。反正换了新炉子以后,也没有觉得特别的好,让我很失望。只是不知道下次账单来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节能”。 不过,这个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希望它不要坏,就是我们想要的最好结果,就怕赶上“新车也有坏的时候”,那我们可就真是自讨苦吃了。
  
  所以,想借此文提醒那些想换暖气炉子的朋友,认真的考虑清楚到底有没有必要换。其实,我就觉得都是自己想占便宜的心理作的怪,要不是想着政府的补助。不换新炉子也很好,可以说我们家以前的那个老机器真是很给力,不但声音不大,而且安装用的可都是好材料。其次,煤气的费用也不多。硬是活生生的被我们给逼着下了岗,哎,真对不起它老人家,何况它还兢兢业业的站好了最后一班岗。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向它老人家致敬,缅怀一下吧!
  at91rm9200:你很清楚加拿大找工作难啊?
  民主=弱者被忽视被遗忘。
  =======================================================
  被世界遗忘的日本福岛辐射难民与在日加拿大人(图)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于 2011-03-17 14:40:34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日本福岛辐射难民 被遗忘的一群
  
    日本福岛核电厂周边灾民是这次震灾中最不幸的一群,他们抱怨说,大家都害怕辐射,救难人员都不敢进到当地,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在几乎空无一人的街上,居民看到地方政府的车经过,呼吁民众在家避难,却没看到外援。
  
    援助机构都不愿意靠核电厂太近,在福岛地区的「辐射难民」粮食稀少,部分原因是没人愿意冒辐射危险替他们送粮。灾民又没汽油,想开车逃离也走不了。他们既恐慌又感觉被抛弃。
  
    华盛顿邮报报导,宫城县石卷市市政府泡在水裡,电话不通,市府职员安倍等不到长官的指示。他说:「情况一团乱,我没有接获任何指示。」安倍只好加入一群教师,顶替陷入瘫痪的市政府。
  
    自卫队动员十万兵员投入救灾,但石卷市一所小学校长说:「政府什麽也没做,没看到半个人。」该校收容一千两名灾民,由校长与廿名教师负责照顾。
  
    日本是亚洲最富有的国家,日本政府是全球最有组织和无所不在的政府之一,但大海啸将许多城镇从地图上抹去,失控的核电厂让全国陷入恐慌,灾民等不到物资,日本的国家机器显然失灵了。过去一周来,日本灾民坚忍因应,政府却手忙脚乱,引发信心危机。
  
    纽约时报指出,战后的日本从未像现在这麽需要坚强和果决的领导力,但这场灾难却暴露日本欠缺这样的领导力。
  
    福岛县南相马市市长樱井胜延抱怨:「政府要求我们不要外出,但是没送来任何东西。卡车司机不愿进来市内,怕被辐射感染。若政府说我们身在危险区内,就更应该照顾我们。」
  
    日皇日仁发表电视演说,灾民却听不到,因为他们没电没电视。
  
    外国救难队也帮不上忙,又怕被辐射污染。德国医疗队抵达日本廿四小时后就撤出。
  
    「拯救儿童基金会」发言人表示,他们正评估是否要撤出在福岛的人员。他说:「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我们是人道组织,不是核子专家。我们希望保护员工,也保护民众和儿童。」
  
    六天来,民主党领导的政府似乎无法掌握灾难的规模,目前仍有四十五万人无家可归,几千人失踪。
  
    政府发言人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每天召开多次记者会,但绝大部分只说明核能电厂问题,很少提到灾民问题。
  
    反观灾民很少出现慌乱和抢夺乱象,井然有序地过著避难生活,赢得国外高度称讚。
  
    在日本加拿大人被政府遗弃 无援或等死
  
  
    日本发生辐射危机后,多个国家已进行撤侨或协助安排国民迁往远离受核灾威胁的福岛,但哈珀政府仍坚决不需撤走加拿大人,有在日本仙台的加拿大人指摘政府「遗弃」他们。
  
    自温哥华旅居日本的斯普赖(Lorne Spry)指,「情况非常严峻,我没有夸大,除非加国政府协助我们离开,(否则)我们可能会死在这里。」
  
    斯普赖在1993年由温哥华迁至日本教书,现已婚和育有一名14岁儿子。
  
    他指,另一名加拿大人朋友曾尝试联络加国政府,对方只被提供运输系统的时间表,但这些系统已遭地震(专题)和海啸损毁。
  
    他指,加国政府什麽都没有做去协助国民,而其他国家则已进行撤侨。
  
    斯普赖表示,曾尝试订机票离开日本,但因为交通问题,即使有机位,也未必可以到机场。「离开是相当困难,因为所有东西都烧毁,城市现时的情况,据官方指,他们也要为紧急车辆寻找燃油,亦没有燃油运入市内。」
  
    哈珀政府日前仍指,仍有大规模航班,当中大部分来自日本正常的商用航机,所以民众要离开,他们均有途径可取。
  
    斯普赖指摘,哈珀未能明白在日本已不再是「服务正常运作」,而加拿大人并非如哈珀所说般容易逃离。
  
    他指,福岛本周末的风向跟一般有所不同,过往大多吹北或西北风,但若风向相反,来自核电站的风会吹向他一家身处位置。
  
    斯普赖在白石居住的姐妹罗斯(Judith Ross)指,已去信保守党国会议员希伯特(Russ Hiebert)投诉兄弟的情况。
  
    希伯特回覆传媒指,当局尝试联络斯普赖,看他一家愿否乘坐一部由美国或英国政府安排的巴士离开仙台。
  
    联邦外交部估计,约有1.1万加拿大人在日本,最少有200人在仙台。
  民主=媒体专门说假话
  ========================================================
  日本地震感想: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媒体有问题?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11-03-17 15:35:15 给 综合新闻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日本地震感想: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媒体有问题? 综合新闻
  
  一个台湾人写的日本地震感想
  
  --------------------------------------------------------------------------
  
  日本震灾满四天了,有许多的怪现象,媒体不追究,也不解释。我不禁奇怪,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媒体有问题?玆略记如下:
  
  一、从一开始,报出来的死亡人数就非常少,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灾情不成比例。直到现在,日本官方的死亡人数还是三千多人。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日本 的统计很特别?还是真的没死那么多人?媒体不追究,也不解释,视而不见。这情形如果发生在台湾,岂不早被骂成「隐瞒灾情」?官员要被轰死了。
  
  二、昨天的大话新闻,拿出自由时报的照片:一个学校操场上,好长好长的人龙,在排队领水。大家都赞日本人守秩序、冷静、有纪律。我就不懂了,为什么 这么多人,只有一个发放水的地方?日本是非洲吗?物资这么困难吗?台湾九二一,完全没有灾民排队,因为不需要排队,到处可看到救援物资堆积的像小山,非常 多的志愿者把物资送到灾民手中,根本不用灾民排队。为什么日本不是这样?记者不问,只有一面倒的赞扬。我们只好相信,灾民都很强壮,不喜欢别人帮忙,喜欢 自己排队,好让外国人来称赞。
  
  三、都说日本纪律好,没有趁火打劫的人。可是,台湾九二一时也没有啊!这有什么特别吗?有「值得台湾学习」?说「值得美国学习」还过的去,因为美国 卡翠那风灾,救援部队是要带枪的。台湾跟日本一样,没有人趁火打劫,那我们的记者又赞美个什么劲呢?莫非他们缺省以日本人的品性,应该有才对。是这样吗? 不解。
  
  四、汽仙沼市全都烧了,沿海许多城镇夷为平地,这么多的灾民,安置在那里?没看到帐棚、简易屋、野战医院这些。记者不追,我们看不到,所以也不知道该资助他们什么?
  
  五、大家都知道「黄金七十二小时」。通常震灾后,最常见的两个数字,一是死亡人数,一从断垣残壁中抢救出的人数。这次震灾,没看到什么抢救的画面, 也没有抢救出人数的统计。是日本防灾做的太好,没有人被压在瓦砾下面,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记者不问、不追,也不觉奇怪,弄得我一头雾水。
  
  六、台湾九二一、大陆汶川,我们都看到非常非常多的志愿者,还有慈济。这次都没有。是日本没有志愿者的组织吗?慈济在日本没有分会吗?记者不问不 追,觉得很正常,很有秩序,一片赞扬,我们只好被迫跟著这样讲。(我才明白,原来九二一时跑去现场帮忙做志愿者,是「破坏秩序」。)
  
  七、救援物资在那里?运送救援物资的车队、机队在那里?日本国民有全国动员起来抢救吗?大阪、京都、九州、四国…这些地方的人有组织动员起来吗?有 捐血捐物资吗?有记者报导,都说秩序很好,我们只好跟著说,日本政府准备的真好,都不用老百姓动起来。大家一起羡慕日本,活在这个国家真是幸福。
  
  八、整个灾区冷清荒凉,人都那去了?十万救灾部队那去了?天空中也没有直升机,那去了?日本是怎么运送救援物资的?救难队是如化救灾的?完全看不 到。我看到电视画面中出现的日本自卫队,三三两两,在废墟中挨家挨户的问:有人在吗?十分有礼貌。没有救难犬,也没有「生命探测器」,不禁纳闷,这是第一 流的现代化国家吗?
  
  九、没有失去亲人的痛哭场面。大家都称赞日本媒体不煽情。问题是,没有人痛哭?还是有而不拍?如果没有人痛哭,那就与媒体煽情不煽情无关啦,我们称 赞个什么呢?如果是没有人痛哭,那是因为没什么人死亡(如日本官方的数字),还是另有原因?又是一团雾水。若是「有而不拍」,那我只能赞佩伟大的日本,立 刻让我们的媒体「枳愈淮为橘」,让我们台湾的媒体也立刻学好了。(坦白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拍流泪痛哭?)
  
  十、核能电厂出事了,四个机组全爆,前所未有。台湾媒体向来爱问「是天灾,还是人祸?」遇到了日本,这个问题就没有了。彷佛是说:当然是天灾,以日本人的纪律,怎么会是人祸?你还问这个问题,真是没良心。
  
  十一、 都说日本防震教育世界最佳,预防海啸也训练有素,居民都知道,海啸来了要到那里避难。那么,盖在海边的核电厂,也一定有预防海啸的方案了。为什么失灵了?媒体不问,不追,好像纯是天灾。如果问,就是对「严守纪律」的日本人不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吓得我们这些小人也只好不敢问了。
  
  十二、 规模九的地震,史上第四,核电厂防不住,好像理所当然。问题是,震源在海外130公里。震度随距离平方面递减,下降的很快。(规模八的汶川,到了70公里 外的成都,就没什么影响了。)那么,各地震度如何?据十分亲日的自由时报报导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2011/new/mar/12/today-fo3.htm,各地震度十分有限,并不很严重,既如此,为什么二、三百公里外的东京,交通、电力大受影响?一样, 不追不问,一切当然。不知道我们的记者,经历了九二一的洗礼,到底长了多少知识?
  
  一片对日本的赞美之声。
  
  我自问并不仇日,也绝不吝于赞美别人真正的长处,只是担心,这样的赞美会不会太廉价?会不会有点不诚实?我们的赞美是否该有点深度?而不是自以为是 的想当然耳。连最基本的「死亡人数」也不敢质疑,也不解释日本人是否有特殊的习惯,到处充斥著「一窝蜂」的赞美。我真担心,等过不了几天,「真象」在欧美 甚或是日本自己的媒体的报导中暴露,今天一片赞美的人,是不是又要改口「痛批」了?除了「乱批」「瞎捧」「胡扯」之外,媒体可不可以提供一些平实的报导, 提供一些真正营养的东西?
  
  我并不想批评日本,我相信人家的社会一定有人家的一套。我怀疑、批评的是我们的媒体。
  
  马英九前两天终于说了一句对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希望媒体记者也都听到。
  
  =======================================================
  跟帖:
  
  从11号大地震发生开始,只要有空我就轮番看台湾的联合、中时,和大陆的新浪、搜狐和新华网(真惭愧!年轻时也在美念过书,最近十几年也在此混生活,可英文看着就是没有中文方便),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结果就如您的分析一样,报道一大堆,真相不知道!
  
  比较两岸报道的素质,不论平面媒体和电视,大陆都优于台湾。我想除了政治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外,大陆毕竟是一个大国,资源、专家也比较齐全。而台湾则多流于煽情、嘴炮和二手新闻;缺少了精准性和客观性。
  
  东北老家一个堂弟,妈妈是日本人,算是日本二战滞留大陆的日裔,全家移民日本十五、六年了。谈起来,他的感受是:日本人是一个十分奇怪的民族,最大 的特征就是冷漠!!对外国人冷漠!对本国人冷漠!对自己也冷漠!!我想哈日族赞不绝口的所谓守秩序,您所谓的排队几个小时只为了一杯水,一大半来自整个社 会的冷漠!!不像两岸的中国人,一遇大难,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儒释道精神就自然流露出来了,不待政府动员,街坊邻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老兵、僧尼、的 哥们、慈济会、一贯道、、、包括其它城市地区的同胞,莫不奋勇争先,伸出援手。而趁火打劫却未曾闻也!!
  
  对于日本,我只看到了秩序和冷漠!而社会和同胞之间的互助互爱就看不到了!两者相较,我还是推崇有中国特色的救难方式!
  
  ====================================================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宁肯看到像512当天下午在成都市万人排队献血的场面,也不想看到在日本东京排队打电话的场面;我宁肯看到成都市所有出租车集 体奔赴都江堰救灾的无序场面,也不愿看到日本地震后有人有序排队打的逃命的场面;我宁肯看到因前往灾区的志愿者太多而把道路堵塞的无序场面,也不愿看到有 序得有些冷清的海啸灾民画面; 我宁肯看到灾区群众抢着为解放军送水送食的混乱场面,也不愿看到日本灾民看到救援队来了后的冷漠有序场面……如果说后者说是高素质,那么我宁肯自己素质低 一些!
  
  ========================
  
  冷漠是西方法西斯法律系统的必然产物,在加拿大你若见义勇为,警察先抓你。在西方,人民保护自己,帮助别人的权利是被剥夺了的。
  
  加拿大安大略省2009年有2万名租客交不起房租遭到驱逐,不知道他们后来住在何处,生活如何?
  =====================================================================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3月20日 09:23 来源:本网编译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编译) 从数据上来看,绝大多数安省的租客是很讲道理的人,拖欠房租的现象并不严重。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安省的租客总数达到130万,其中有95%能够按时交房租,而所有欠租的问题都是由剩下的5%造成。
  
  正是由于这些人,安省出租房供应者联会(Federation of Rental Housing Providers of Ontario)一直要求省府方面收紧出租规定、更维护房东的权益。
  
  与之对应,租客权益组织则一直强调,政府的税收和开支政策都偏向房主,所以要求省府的管理机构能够“适当平衡”。某个租客权益组织表示,在每所出现房客欠租的物业,房东的“恶劣表现”——如忽视维修,更较租客严重十倍……来来去去,双方的口水仗已经打了好几年。
  
  本地律师韦斯列德(Mark Weisleder)表示,虽然本省目前的房东和租客条例有瑕疵,但是仍然做到了能够在房东和租客之间维持一定的平衡。既让房东能够合法驱逐不缴房租的租客,又给了租客足够的机会和时间缴租欠款,让他们不至于由于一时的资金紧张而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来源:网络图片)
  
  下面是驱逐(eviction)补缴房租的房客的法律程序:
  
  1.如果租客没有按时缴租,房东一般会等候15天,然后给他一张终止租约的通知。在安省,这个通知的官方名称叫N4表格(Form N4)。从理论上来说,房东也可以在缴租日过去后立刻给租客发通知。N4表格可以去“房东及租客管理委员会”(The 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的官方网站上下载(点击进入下载页面)。
  
  接到这份通知后,租客有14天的时间可以补缴房租。
  
  2.如果租客迟缴租已经超过了30天,则房东必须将此事申报“房东及租客管理委员会”。申报表的官方名称为L1表格,费为170元,而委员会大约需要30天的时间安排公听会(hearing)。
  
  公听会上,委员们将听取双方的说法,并作出判决。即使房客没有参加公听会,也不妨碍公听会的进行,委员会有权在一方没有出席的情况下作出判决。
  
  4.如果11天后仍然没有缴付欠款,而且也没有搬走,房东不可以自己强制驱逐,而必须将委员会的判决令申报法院执行局(Court Enforcement Office),并由法警(county Sherriff)来执行具体的强制驱逐工作。一般说来,从申报法警到他们正式来实施驱逐需要三到四个星期的时间,平均费用为400元。
  
  如果一切顺利,房东走完上述的法律程序、将租客驱逐大约需要90天。然而,租客可以健康、没有律师等理由推迟公听会;或者反诉房东骚扰、居所缺乏维护,这会令驱逐的时间更长。
  
  据“房东及租客管理委员会”的数据,2009年该委员会一共收到了5.9万份L1申请(正式申报租客欠租行为),占本省租客总数的4.5%。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租客都可以在法警来之前将欠款缴足、避过被驱逐的命运;而剩下的1.5%、即2万名租客遭到驱逐,他们占本省租客总数的1.5%。
  
  换个角度看,如果把租房看作一项生意,它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作为房东,他们只需要在租客入住之前多“面试”、“筛选”,找到那98.5%能够缴付房租的房客中的一员。
  每十二个加拿大人中就有一个宁愿不住在加拿大
  ====================================================
  280万加拿大人侨居海外
  
  由加拿大亚太基金会耗时3年所进行的题为“海外加拿大人”(Canadian Abroad)的专项研究显示,估计有280万加拿大人侨居海外,约占本国总人口的8%。基金会的研究人员表示,上述数据根据本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推算出来,因此比较准确。该基金会从2008年开始这一研究项目,并与全球各地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探讨如何开发利用这笔海外资产。
  
  研究发现,在香港约有30万名加拿大公民;截止2009年底,在上海生活的加拿大人已增至6,121人,占上海外籍居民总人数的4%。而在2000年,在上海的加拿大公民仅1,361人。
  加拿大“华人巴菲特”唐炜臻受审 白人朋友被赶出法庭
    3月22日,被一些媒体宣称为“华人巴菲特”的唐炜臻被控诈骗案初审在加拿大多伦多旧市议会法庭继续举行,从2月14日开始的聆讯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并已完成证人质询,估计本周即将结束,届时法官会决定下一步审讯计划。22日上午9点50分,法庭书记员通知原定10点开庭延后到10点45分。唐炜臻在西人朋友的陪同下早早来到法庭。唐炜臻的朋友要求与检控官Robert Tattrell谈话,但口气生硬,遭对方拒绝,最后他把一份文件摔到检控官面前。
  
    在法庭外等候过程中,唐炜臻的朋友一直在不停的打电话,看来是在向别人咨询什么,然后与唐炜臻低声交流。10点45分开庭,此时唐炜臻与朋友站在法庭听众席上,检控官Robert Tattrell首先向法官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法官问唐炜臻为什么不在被告的位置就坐,唐炜臻表示他不是被告。此时法官J. Lidman明显生气了,提高了音量,警告唐炜臻说,如果唐炜臻不坐到被告的位置上,就是违反保释条例,他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取消唐炜臻的保释(注:就是抓起来,关进监狱)。法官J. Lidman10当庭宣读了唐炜臻保释条例。然后法官宣布休庭15分钟,由唐炜臻做出决定。法庭外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唐炜臻的朋友又开始不停的打电话,最后给唐炜臻的建议是不要坐回被告席。
  
    15分钟后,唐炜臻与朋友依旧站在听众席,法官问唐炜臻朋友的名字,是干什么的,唐炜臻的朋友说,他叫GARL,是唐炜臻的朋友。法官说他无权打乱法庭秩序,无权在法庭上发言,并令法警将其驱逐出法庭。法官第二次宣布休庭5分钟。
  
    就坐这之前,GARL曾对法警说,如果要抓人就把他和唐炜臻一起抓走,但他有抗议的权力。5分钟后,GARL已经被驱逐出法庭,唐炜臻这才坐回被告席。
  
    据唐炜臻称,GARL是他在监狱里认识的朋友,虽然只是一面之交,但对方了解了唐炜臻的案子后,表示一定要帮唐炜臻讨回公道。唐炜臻在法庭外说,GARL为了帮他连坐牢都不怕,这才是生死朋友,不像有些华人朋友,听说他出事了就躲得远远的。
  
    唐炜臻依旧没有聘请律师,因为他申请的政府补助没有被批准。唐炜臻说,这样也好,自己为自己辩护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他说法官对他还是很好的。记者问,初审结束后会有怎样结果,唐炜臻说,如果法官明事理,就会把这个案子取消,唐炜臻坚称自己没有犯罪,犯罪的是安省证监会。如果法官不取消案子,那就会继续审问,最后由陪审团做决定。唐炜臻说他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他还有许多惊天动地的计划准备实施。
  今春天气无常路坑增多 如何减轻损害?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3月24日 09:38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路坑被人形象地称为“都市之熊”。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冬眠”后,春天刚到就要出来活动。于是,全国各大城市的公路都给它“啃”得东一块、西一块,弄得和阿富汗的战场一般。
  
  今年冬春之交,天气变化无常、温度起伏较大,路面坑洞(pothole)的数量可能会比往年更多。尽管市政府方面表示,已经增派了填修路坑的人手,但是很多坑洞仍没能在市府所承诺的5天之内填补好。这意味着今年市民需要对路面坑洞格外留意,以减少给汽车带来的损害。
  
  市政府增派填修人手
  
  路坑发生的原因,是马路上的沥青层出现裂缝时,水渗透进去。当温度降低至摄氏零度以下时,水会结冰并膨胀、推高路面。汽车驶过就会使路面破损,从而形成路坑。
  
  在冬春之交,天气变化无常、温度起伏较大,也是路坑高发的季节。平均填补一个路坑的费用是20到25元,而多伦多市政府每年要花费600万元来修补,居全国大城市中最高。相比之下,本国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则每年花费250万至300万元的“填坑费”。
  
  市府交通部门负责人柯里(Myles Currie)表示,虽然今年冬天的降雪量大、温度起伏明显令雪、盐及反复冻结、融化,今年的路坑季节来得比往年要早,但是由于政府方面在去年对市内 400公里的马路路面进行了保养维修,所以今年路坑的数量并没有比去年更多。往年,市北的Steels路,以及北约克和士嘉堡交界的Victoria Park路都是路坑多发地段,但是今年它们的情况都比较好。
  
  市府发言人约翰逊(Steve Johnston)则表示,有关部门已派出更多人手填修路坑。修补人员冬天有100多人,平常季节则只有一半。平均每天修复的路坑因其大小而从500个到 1000个不等。至本月上旬,市府员工已经修补了41,650个路坑、耗资92万元,数量和去年情况大致持平。
  
  约翰逊还表示,如市民发现路坑须及时拨打311热线报告,以便市府尽早修补、减少对车辆的损害。对于主要马路上的路坑,市府通常次日就会派人检查及修补;但如果是社区马路就要长些时间,将在5天内完成。
  
  然而,可能是由于今冬天气变化较大、路面的坑洞变得更多,所以市府增派维修人手也无法提高修补的速度。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太阳报》的记者曾在市内随机选择了6个坑洞,并拨打311热线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5天过去了,仍然有3个洞没有填补好。
  
  事实胜过雄辩。看来,今年市民需要对路面坑洞格外留意,以减少给汽车带来的损害。
  
  雨雪天司机应更留意路坑
  
  路坑对于汽车的损害非常明显,修理的费用也很昂贵。汽车从路坑上驶过可能受损的零件包括﹕消音器、轮胎边沿、轮胎准线、轮胎、避震器和悬挂装置等。
  
  加拿大汽车协会(CAA)提醒司机,为避免后减轻自己的汽车在开过路坑的时候被损坏,司机可以注意以下一些事情:
  
  1. 保持冷静、做好准备。从发现路坑到开上去有大约5秒到10秒的准备时间,让身体保持紧张的状态(go limp);
  
  2. 减慢车速,但是不可以突然减速(sudden movements),以免给后面的车辆造成不便。司机也不可以突然换线(swerve out of your lane),这样可能更危险。
  
  3. 在湿滑的路面驾驶时格外小心,因为水坑下面可能是路坑;
  
  4. 夜间行车应特别注意,因为晚上不易觉察路面上凹下的地方;
  
  5. 如果前面有人骑单车,而他(她)又刻意避开了某个地方,则很可能是路坑;
  
  6. 保持轮胎正常充气,充气不当在驶过路坑时更容易损坏轮胎。
  
  7. 做好可能会支付大额修车账单的心里准备。
  
  汽车在多伦多马路上驶过路坑而损坏,车主有权要求市府赔偿修理费用。不过,向市府索偿并不容易,因为缺钱的市府不会轻易掏出钱来。
  
  多伦多市府希望司机在汽车因路坑损坏后,首先找自己的保险公司赔偿。如果要找多伦多市府,司机本人必须在汽车遭遇路坑损坏之后,立刻书面提交投诉。投诉内容需要包括日期、时间、地点,描述发生了什么事,估计损失有多大等。司机可以将投诉通过邮件寄到市府秘书部门,地址是City Clerk’s Office, City Hall, 100 Queen Street West, Toronto. M5H 2N2。
  
  市府收到投诉后,如果认为投诉有效,2周内会来信,表示收到投诉,并让司机再填一份表格。欲了解更多资料可致电416-397-4212,这是向市府要求赔偿的专线。
  
  
  
  
  
  邻居的烦恼:加拿大老人福利好还是不好?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3月25日 08:16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白 枫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老黄是我的邻居,和女儿一家住一起。老黄喜欢散步,也爱聊天,就这样,我们经常会在散步时相遇,有时候几天看不见,下次见面一定要问“哪儿去了这几天?”
  
  今天见到老黄,人明显不精神,还以为是身体不舒服呢,但也没敢随便问。人都说出国问禁,入乡随俗,我已经习惯克制自己的好奇。本不想过多打探他人隐私,我只是随口问了一声老黄可好,没曾想老黄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稀里哗啦倒开了他的烦恼。
  
  老黄5年前从北京办理家庭团聚移民加拿大。最近又入了籍,正式成为加拿大公民。目前与女儿一家过起了田园般的生活。老黄说,人都说加拿大福利好,尤其是对老年人福利好。今年我眼看65岁了,喜滋滋以为可以享受加拿大老人的福利了,谁曾想人家告诉我现在没我的份,得等几年再说。唉,真不该听信别人的,还以为美好生活真的就在眼前呢。可是画饼永远是不能充饥的。我可真不想拖累女儿了,等吃等喝的日子不好过呀。
  
  我没听出个门道,以为老黄又是思乡心切,心想再开导开导他没准儿就好了。于是说:福利迟早是你的,急什么急呀。
  
  老黄说:你不知道,我去申请了,人家告诉我,鉴于我住在加拿大的事实,我需要符合3个条件。65岁了不假,年龄够了;申请了公民也没问题,不是公民永久居民也一样。但还有一个条件, 得看你在加拿大居住了多长时间。我只是居住了5年,不符合至少10年的居住期限。真是气死人。
  
  我赶忙补充,老黄这就怪你了,我们都知道加拿大这个规定,确实是得注满10年。再说这个规定又不是冲着你老黄一个人的,生那么大的气犯得着吗?老黄的脸色似乎更加难看。唉,再等5年,不知道我能不能等到领取福利的那一天呦。我是个农民,在中国没有退休金,在这也没工作过,没有退休金。再没有老年金福利,这 1年365天全靠闺女女婿过日子,什么都不便宜。你说我还能过得下去吗?
  
  本着不能给老黄再添堵为原则,我换个话题安慰他:加拿大物价涨幅不大,消费可以接受。再说,您老人家吃喝能花多少啊,闺女一家赚得也不少,也不缺你那福利几个钱?谁曾想,老黄似乎火气更大。不说还好,这一下子更使他愁云满布。是啊,福利也没有几个钱,即使在加拿大住满40年撑死也才不到530加元。住满 10年的话,才四分之一。最多133加元。真是以讹传讹啊,我还以为有很多呢。
  
  我问,不对呀,听朋友说他父母都拿1000多加元啊。老黄说,是。但是,首先你得符合领取这个老年金的条件,然后还得看你收入。老黄说,我去问过了,单身的年收入低于一万五,有配偶的低于两万一千,你可以申请老年金之外的收入保证金。这两项加起来估摸着最多也就是你说的那个数目。
  
  我说,这不就结了,您老没有收入,这政府也不能看着不管不是?您老黄还是蛮有盼头的吗!不工作,没交税,每月一样拿一千多。即使那些天天上班的也比您多拿不了多少啊。您老就高高等着享福吧。
  
  我暗想,老黄心中的不平这下总该平息了吧。哪曾想,老黄说:等,等,等死算了。我在这5年不假,但是人家要算实际居住时间,回中国的时间是不能计算在内的。这样算下来,我充其量在加拿大呆了3年。还是因为申请公民必须的。也就是说,我还要至少再等7年。 7年啊!你说是不是得把人等死……更恼人的是,还要我的护照啊什么的证明。可是,我入籍那天一高兴,把中国护照都咔咔剪了,只留个相片做纪念。以为这下没什么大用处了,反正我有加拿大护照了。这不,抓瞎了,让我上哪里还能弄得到中国发的护照啊?!
  
  我一听,一样也撑不住了。什么?还要护照?我的也没有了。为什么啊?!
  
  老黄像个专家一样跟我掰赤,因为政府要知道我们到底在加拿大住了多久,这是按天数算的。 老黄从兜里窸窸窣窣摸出个纸条,我很走运,碰见了会说北京话的小伙儿在政府做事,给了我这个:如果你在18岁以后,没有连续在加拿大生活,你必须提供能够证明你在加拿大的居住史的文件。通常,你可以出示你的护照、移民记录、海关申报单,或其他认可的文件来证明。一般来说,护照是最方便,最清楚,最准确记载这些的证明。没有护照,就得找别的文件。难啊。小伙子还说,即使您现在25岁,一旦18岁以后没有连续呆在加拿大,您最好还是保留好所有的护照,以方便您自己日后使用。对于我一糟老头子,找到一个证明我在这里居住的文件,并不是很容易啊。房子不是我的,费用不用我交,一没电话,二没账单,我拿啥证明?你说愁人不愁人。
  
  老黄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想不到护照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回家后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朋友,不管来多少年了,中国发的那本护照都得留着。朋友建议我把这个消息发到网上,让更多的华人朋友知道这个信息。因为大多数移民朋友还都年轻,几乎没人考虑领老人金的问题,但是有备无患,不要等到我们65岁时才想起要找几十年前来加拿大时的那本中国护照,那不抓瞎才怪呢。记住,不论大人还是孩子,所有的护照都别丢。
  
  ——————————————————
  
  51编辑提醒,征文作品所提供信息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为了更准确核实此信息,建议您自己看看以下加拿大政府官方网站: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eng/audiences/seniors/index.shtml
  
  
  
  
  流感病人多拖长候诊时间 安省医院忧不达标遭扣拨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1-03-28 07:30 来源: 明报 作者: 手机版 点击: 642 次
  
  (多伦多27日加新社电)安省一些医院担心,今冬流感季节的严重程度超过预计,拖长急症室候诊时间,省府可能要扣除院方的拨款。
  
  安省医院协会(Ontario Hospital Association)行政总监克洛森(Tom Closson)说,一些医院因流感患者过多,无法达到省府「按成效付款计划」(Pay for Results Program)的候诊时间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到3月31日财政年度终结,医院可能要向省卫生厅退还拨款。
  
  省府去年7月承诺拨款1亿元,帮助71个人流多的急症室减少候诊时间。院方可用其中6000万元增聘或重组工作人员,翻新急症室,提高病人流量。其他4000万元投入「激励」基金,奖励改善候诊时间的医院。
  
  医院未能达到候诊时间目标,安省卫生厅会收回一定比率的资金。不过,卫生厅发言人说,政府会考虑季节性的波动。
  
  多伦多以北的新市(Newmarket)首立区域医疗中心(Southlake Regional Health Centre)预计,它会损失资金。
  
  医院的临时主席、行政总监巴洛格医生(Louis Balogh)说,医院急症室在12月、1月挤满流感病人。他说:「我们确实看到候诊时间加长,因此预计按表现拨款减少。
  
  医院要向政府报告急症室候诊时间,政府设定的标准是小病患者等候4小时、较复杂病症8小时。
  
  卫生部说,安省病人的病症较复杂,去年12月每10人有9人在急症室平均等候11.5小时,今年1月候诊时间12.5小时;小病患者分别等待 4.3、4.4小时。
  
  但有些患者在急症室等候住院@位,要等更久时间。今年1月,病人通过急症室住院,10人有1人等待超过38.5小时,12月为35小时。克洛森说,部分原因是流感肆虐。
  
  安省居民今冬因流感相关病症住院,共有1800多例,2年前仅有213例。
  西方民主是骗人的鬼话。西方主流媒体由大财团控制,西方主流媒体控制舆论,控制选票,愚弄人民。谁能选上完全由他们操控。
  加拿大媒体协会决定,不给绿党电视辩论的机会:绿党民调支持率为10%
  
  Leaders’ debates set without May
  English debate to be held on April 12, French on April 14
  CBC News
  Posted: Mar 30, 2011 9:20 PM ET
  Last Updated: Mar 30, 2011 10:39 PM ET
  Read 490 comments490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politics/canadavotes2011/story/2011/03/30/cv-election-debates-consortium.html
  
  The broadcast consortium has confirmed the dates and location for the federal election leaders’ debates have been set with the parties, and Green Party Leader Elizabeth May is still not invited.
  
  In a statement Wednesday evening, the consortium confirmed that it and the four federal parties represented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The leader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 the Liberal Party of Canada, the New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Bloc Québécois have agre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bates as organized by the broadcasting consortium," said the networks, which are comprised of CBC/Radio-Canada, CTV, Global and TVA.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s/nm/20110325/wl_canada_nm/canada_us_canada_politics_poll
  
  The Ekos findings put the Conservatives at 35.3 percent, the Liberals at 28.1 percent, the New Democrats at 14.2 percent, the Green Party at 10.6 percent, and the Bloc Quebecois, which runs candidates only in Quebec, at 9.7 percent.
  
  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五毛,加拿大肯定有,以下是他们的招聘广告:
  ==========================================================
  
  
  文见: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city/2011/03/craigslist_ad_seeks_sarcastic_and_combative_astroturfers/
  
  In case you failed to notice the federal election campaign churning into full gear, an ad posted to Toronto’s job listings on Craigslist today should serve as a timely and slightly depressing reminder of what the next month has in store for us all. First discovered by Mondoville, the ad is nothing if not explicit about the unnamed company’s astroturfing aims. My favourite part? "Ideally you can find or make up facts and statistics to stir controversy. Where suited humour, sarcasm and personal insults are welcome."
  
  Who knows if the ad is legitimate or not, but I’d suggest that a few of our Street Style commenters might want to look into this. The full listing, which has now been flagged, is posted below.
  
  
  
  
  
  
  续 368,369,375,376
  ====================================
  涉“虐老案”华裔夫妇视讯过堂继续关押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3月16日 08:43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3 月15日,士嘉堡涉嫌虐待老人的华裔夫妇在市中心学院街法院以视讯方式过堂,由于法庭驳回两名被告早前的保释申请,他们将被继续关押,直至律师提交的保释复核申请获高院批准。若此次获保成功,他们有望于本月底前被释放,并亲自或由其律师代表,出席4月14日的下次过堂。 
  
  夫妇继续关押,分别聘请律师
  
  昨日谭琪(Qi Tan,音译)和严光(Kwong Yan,音译都是通过视像方式过堂,当时谭琪身穿黑色上衣和黑色长裤,面对摄像机镜头一言不发,静静地站在房间的墙角,听律师王海云向法官申请下次过堂时间。当法官问谭琪是否已清楚时间,她点头示意,随即被监狱管理人员带走。严光的代表律师郝大为没有到场。
  
   被告夫妇过堂时面容。 (CTV画面)
  
  王海云在法庭外向记者表示,被告于上月26日在旧市政厅法院首次出庭时的保释申请被拒绝。因此,他们若想保外候审,必须向安省高等法院申请保释复核。高院法官需要看司法裁判官拒绝保释的原因,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在申请保释复核期间,律师不但要做很多工作,且要找到适当的担保人,以及确保高院法官所关心的方面得到解决,这样两人才有机会获保外出。
  
  王海雲在法庭外接受記者採訪。(記者胡光/攝影)
  
   王海云接受采访(世界日报胡光摄影)
  
  
  王海云说,按照司法程序,他们需要聘请各自的律师,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潜在的利益冲突,例如其中一方指责是对方的过错等。对于两名被告为何会被法官拒绝保释,王海云表示尚未察看卷宗,因此不了解详情。但她对在4月14日之前争取到保释聆讯的机会且让谭琪获保出狱很有信心。“她并没有犯罪纪录,相信法官会考虑这一点。”
  
  目前,严光和谭琪面对刑事疏忽导致身体受伤,以及未提供生活必须两项控罪。他们六岁大的女儿暂由谭母负责照顾,而此案的受害人仍在士嘉堡慈恩医院接受护理,身体情况已有所恢复。
  
  网友热议“虐母案”,引发深层讨论
  
  “虐母案”一经报道,立刻引发社区关注。
  
  最初很多网友对这对夫妇的行为表示愤慨,认为给予刑事处罚是应该的。网友surrey留言说,听了媒体报道,我的西人同事走过来问我,你们华人不是最讲尊老爱幼的吗,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同事的话让我无地自容,我为这对不孝子的行为感到羞耻。
  
  网友jane820冷静分析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认为这对夫妇不了解加拿大法律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如果儿子媳妇事先知道把母亲放到车库住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悲剧就不会发生。人的行为只靠良心的约束常常是不够的,更需要法律的约束。华人还急需了解加拿大社会究竟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什么服务和需要具备什么申请条件,发生什么事我们该找谁。社会救助通过什么途径申请?社会能帮到怎样的程度?我相信很多华人和我一样不是很清楚,很希望能够从此次事件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就此增加一些实用的相关知识,总不能说事前无人问津求助无门,事后严厉惩处。
  
  
  被告夫妇的住处
  
  
  针对有网友的谴责,jane820说,比如指责7岁的孩子嫌臭,且不说7岁的孩子正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没有错,就是孩子长年累月生活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也不健康啊,即使是成年人长期生活在脏兮兮臭烘烘的环境里也会生病的,我们要谴责的不是孩子和家人嫌脏嫌臭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不应该因此把老人放在车库里住,即使是老人自己要求也不行。 还比如指责他们买房,事实上他们这样的家庭结构很难租到房住,看看那些租房广告里房东的要求,试试打几个电话就会知道租房并不容易。
  
  事发后,男被告的同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赞其孝顺是好人,一位了解被告夫妇的邻居也为两被告呼冤,说男房东的母亲去年骨折之后,就拒绝再下床了,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又不愿用尿片,令家人很头痛,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儿子还是对她照顾得不错。同住在此的女房东母亲,作为老人的亲家母也对她照顾很好。邻居表示,希望那些在网上愤怒谴责案中夫妇的人,想一想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
  续 368,369,375,376,432
  ===================================
  虐母案:儿子继续羁押 儿媳10万交保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1日 08:39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3 月30日,士嘉堡华裔夫妇被控虐待68岁患老年痴呆症母亲冯金灯(Jindeng Feng,音译)一案,被告之一谭琪云(Qiyun Tan,音译)保释聆讯在安省高等法院进行。最后法官当庭批准谭可以10万元的保释金有条件保外候审。受害人的儿子严况洪(Kwong Hond Yan,音译)继续被关在西区监狱,他的律师郝大为也希望,能尽快将严保释出来。
  
  检控官琼斯(Brock Jones)表示,★★★★★ 他请求法官考虑对谭琪云继续关押,但理由既不是担心被告会潜逃,也不是担心被告有再次犯案的可能,而是出于保证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心。王海云律师则引用了一些旧案为谭琪云申辩。★★★★★
  
   被告夫妇过堂时面容。 (CTV画面)
  
  
  法官对目前已有的证据进行分析之后,认同辩护律师的立场,允许谭琪云保释,但要提出一些限制。
  
  谭琪云的律师王海云表示,非常高兴法庭最终根据其当事人的情况,给予有条件保释。在保释期间,其当事人可以定期到拘留所探望丈夫,但不许谈论案情的相关内容,白天可以工作,但是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6时不得离家外出。由于法庭已向媒体颁布禁止报导令,因此,★★★★★ 法庭上涉及的所有内容不得公开。★★★★★
  
  此外,谭琪云不能拥有任何武器和枪械,也要将自己的旅行证件交给警方。最后,法官允许4位担保人以每人2.5万元的无抵押担保金将谭琪云保释。王海云律师说,无抵押担保金就是说四个保人每人保金是25000,但是不需要向法院付钱。被告共有有十六七位亲友到法庭旁听,其中的4人愿意成为谭琪云的担保人。
  
  严况洪的律师郝大为表示,他的当事人所面临的处境与谭琪云差不多,今天谭女士获得保释,对严况洪的案子会有一定帮助。
  
  
  被告夫妇的住处(本网资料图片)
  
  
  到4月14日两夫妻再次过堂时,王郝两位律师才能正式从警方处获得大致完整的案情通报。郝律师估计,如果在预审聆讯中成功说服检控官放弃起诉,那案件在半年左右就可以完结。如果检控方坚持指控,那至少要一年时间才能结案。
  
  此案于今年2月23日被警方揭发,目前,受害人的儿子及儿媳面对刑事疏忽导致身体受伤,以及未提供生活必需两项控罪。
  
  琼斯检控官透露,目前受害人冯金灯的身体恢复良好,已经不再需要生命维持系统。但因她患有老人痴呆症,无法记起来过往的遭遇,因此不能向警方提供情况说明。
  
  据悉严况洪和谭琪云分别在餐馆和家俱厂打工。他们房子于2006年购入,成交价 $342,000,其中贷款 $220,300。有网友分析,20多万元的贷款对夫妻双方均有收入的家庭来说是可以承担的,为此经济压力不是虐待老人的理由。但据了解被告夫妻的亲友说,这夫妇俩是孝顺的,他们不会虐待老人。
  
  ★★★★★ 他请求法官考虑对谭琪云继续关押,但理由既不是担心被告会潜逃,也不是担心被告有再次犯案的可能,而是出于保证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心。★★★★★
  
  加拿大有人权吗?
  你不需要犯罪,为了司法系统的利益,你必须被关押,纳税人必须出钱造监狱,雇警察,养活法官,检查官。
  
  这就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
  
  
  18岁中国女孩泪洒加拿大:我们一家的移民生活苦不堪言
  
  京港台时间:2011/4/1 消息来源:中华网 网友评论 8 条
  注意:新闻源于各大新闻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2003年,家里办好了加拿大技术移民,我那时13岁,正读初一。可移民成功并没有给爸妈带来太多的兴奋,随之而来的却是很长时间的犹豫和挣扎。妈妈当时是我们当地一个国营企业的技术骨干,主管一个很大的项目;爸爸也评上了教授,且升职为大学一家研究中心主任。放弃这一切,爸妈需要很大的勇气。他们在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为了我美好的将来,还是决定举家迁移到地球的另一面——加拿大。
  
    爸爸先走四个月,我和妈妈在我初一毕业后的暑假上了飞机,我们的目的地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魁北克是个法语省,很多政策都和加拿大其它省份不一样,福利比较优厚。只要上政府提供的法语课就可以拿钱,所以相当吸引新移民,爸爸也是被吸引者之一。我们到达蒙特利尔时,爸爸已经租好了房子。此房位于三楼,两室一厅,每月房租400加元,不包水电,虽然爸爸捡来的旧桌椅和脏兮兮的床垫好歹可以维持家的样子,可比起在国内我们那个豪华的家,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下榻在一个“猪窝”里。
  
    很快,爸爸给我报了中学,我进入中学的欢迎班开始了我的法语课程。所谓欢迎班,就是把所有年龄相近的新移民小孩编班、专门学习基础法语的班级。由魁省教育局提供,几乎所有公立中学都提供这种教育,用一年的时间集中学习法语,然后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我所在的班里有20个同学,绝大多数是中欧人。我那时对法语两眼一抹黑,但也得硬着头皮从头学起。记得上第一节课,老师教法语字母表。也许是因为我坐在最前面,老师竟让我站起来读。而我根本没有任何概念,只有老老实实地按英语发音读了一遍。我刚读完,全班的中欧人就哄堂大笑,中间还夹杂着快速的俄语对话。我当时呆坐在座位上,脑子里嗡嗡作响。虽然我早过了被男生一欺负就哭鼻子的年龄,但当时的难堪、自卑甚至羞愧的感觉,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我学习一直很吃力。虽然我们的老师是个很和蔼很富表达力的人,即便语言不通,她也能让你大概猜到意思,并让你知道她在支持你、鼓励你,但是我学法语一直没摸到门道,仍然无法开口说话,写不出正确的句子。比起班上那些已经能通读一篇文章的中欧人,我自卑得无以复加。最让我受打击的是,本以为我就算法语不行数学也可以很好,可数学老师总是布置一道道的应用题给我们做,但我根本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我依然看不懂法语。
  
    在国内时,我最爱的科目是语文。从小学到初一,我的作文考试每次都是满分,这些连妈妈都为我引以为豪。但来到加拿大,这些优势完全成了劣势。我从小建立的自信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我变得沉默和叛逆起来,放学回家后,除了上网看小说,就什么也不干。就在我因学习跟不上而颓废自卑的时候,爸妈开始吵架了。
  
    在国内时,他们是多么恩爱的一对啊!在我的记忆中,爸妈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即使闹一些小别扭,在我面前也从来没有表露过吵架的痕迹。
  
    最先导致爸妈吵架的原因,是因为房子。有一天,因为卫生间的水管老化,漏了一地的水,连楼下的住户都跟着遭殃了。爸爸和广东籍房东Jimmy交涉,让他修理管道,但房东就是拖着不修,爸爸很生气,和房东大吵一架,双方闹得极不愉快。第二个月,Jimmy来收房租时,只有我和我妈在家,因为水管的问题,妈妈没给他好脸色看。谁知,Jimmy拿完钱,居然很无辜地对我妈说:“这管子漏水不关我的事呀,是你老公整坏的。你不知道吗,他刚住进来的时候和一个女的在这个卫生间里洗澡,把地板都洗塌了,能不漏水吗?”可想而知,这话让我妈多么愤怒!她当时脸色就变了。我赶紧对妈说:“Jimmy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他为了不修水管,故意挑拨我们家呢。你愿意相信房东还是愿意相信我爸?”妈妈却冲我大喝一声:“闭嘴!你不要管大人的事!”
  
    晚上,爸爸回来后,可想而知家中会爆发怎样的急风暴雨。再后来,自然就是冷嘲热讽、吵架、打架……这次开了头,以后就再也没消停过。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总吵架,只要经济拮据,家境窘迫,谁都不会有好脾气。但是,在国内时他们不像这样啊!这时的我非常怀念在国内的日子,家庭温馨和睦,父母恩爱,我学习优异,如果知道出国是这样的状况,我宁愿一辈子不出国。
  
      14岁:艰辛生活家庭破碎
  
    那时候,爸爸正在等待COFFI——就是被安排到政府的法语班里学法语,那样的话每月就有几百元进账。在等待安排的日子,爸爸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份在餐馆打杂的工作 ——每天就是刷盘子、倒垃圾、扫厕所。工资为一小时5加元,当时确实解决了家中的燃眉之急。但换来的是,爸爸的手因为长时间泡在放了消毒水的水池里,造成大面积灼伤;而被老板骂笨蛋是经常的事情;被同事嘲笑说教授刷盘子更是不在话下。后来,爸爸还兼职做起了餐馆里的搬运工……
  
    在等待四个月后,爸爸终于等到了COFFI,只要每天按时去上法语课,每月就会有600加元进账。然后爸爸又在一家杂货店找了一份点货上货的杂活,也是每小时5加元。妈妈一开始心高气傲,期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可在她四处投简历四处碰壁后终于死了心。后来眼看我们家账上的钱在我爸的支撑下仍然慢慢减少,没奈何也去找活做。妈妈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台湾人开的蜡烛香熏工厂做工艺蜡烛。第二份工作是给一户以色列人家做清洁工,清洁一次大概3-4 个小时,每次给40加元,这样的时薪算很高了,并且妈妈还能经常能拿回来很多面包(那户人家是开面包房的)。我们一家就这么磕磕碰碰地在加国的土地上生存着。
  
  一年后,我从欢迎班毕业了,虽然写起法语作文来依旧错误百出、说话结结巴巴,但是我听老师讲课时,总算能搞懂大部分内容了。进了正规班,我很快有了比较好的华人朋友,中午一起吃饭,放学一起回家,放假一起滑冰、游泳、逛街,课间一起又闹又笑,和国内没什么不同。那是一段比较快乐的日子。但是除了在学校比较开心外,家里的气氛还是压抑的。爸妈如果不吵架就必定冷战,谁也不理谁。爸爸还好,妈妈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我一句话说不对或者惹到她一点,都会招来一顿大吼。如果爸爸护着我,说你跟孩子吼什么,妈妈就立刻把矛头转向,他们就又开始一顿大吵。所有争吵的原因不外乎是钱。
  
    后来我就尽量晚回家,并且开始省午餐钱,然后每月去唐人街买一张电话卡,给国内的好朋友打电话。我在国内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但她们都不上网,所以联系方式只能靠我给她们打电话。每次通电话,她们都问我在这边过得好不好?我每次都含糊地说很好很好,然后赶紧岔开话题。
  
    从她们羡慕的语气中,我却有着难以言说的心酸。我总是尽力抑制声音的哽咽,不让好友得知我在加国的天空下流泪……我不敢给国内的亲戚打电话,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在电话里号啕大哭,尽管我非常想念疼我的姥姥和小姨。放学后的我越来越寂寞,我经常在放学后去公园的长椅上坐着听歌,从下午到傍晚,然后眼看着太阳落山,再站起来回家。
  
      16岁:离家独立半工半读
  
    16岁那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转折,因为我终于到达法定的允许工作的年龄了。几个比我大的朋友都已经有了收入,我也特别想打工。那时候,我一门心思想挣钱并不是觉得该给爸妈分忧,而是想要一份自己可以支配的零用钱。出国后,我就再没有过零用钱,三年里也没自己在外面吃过东西,更没给自己买过什么东西。当时正好学校附近有家超市在招收银员,我跑去递了简历。虽然当时我的工作经验是零,但是也许真的很急需人吧,我被录取了。培训的第一天,我就惊喜地发现这个超市里好多都是同学。虽然互相不怎么熟,但看见了点个头,心里还是觉得挺亲切的。
  
    我独立站柜台不久的一天,因为一个小错误,我被五十多岁的主管臭骂了一顿。骂过之后,她还很“无奈”地加了一句:“对不起我的态度太糟,但是我不喜欢跟笨人说话。”这句话把我打击得够呛。当时虽然我没说什么,但是嘴角都已经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了……
  
    那天晚上回家,一进门正碰上爸妈在吵架。妈妈气呼呼地摔门而出,爸爸看我红着眼圈,就问我怎么了?我一下子放声大哭。想起学校、家庭和工作的委屈以及出国前后的种种对比,用撕心裂肺也不足形容当时的心情……
  
    但是哭完之后,我并没放弃这份工作,我一直坚持干了下来。一个月后,我终于熟悉了整个超市的运转,也很少犯错误了。主管的脸色也开始对我由阴转晴。
  
    每天放学后,我从5点到晚上11点都在超市干活,周六和周日时间不固定,我每星期能干25个小时,时薪7.45加元。每星期发一次工资,扣除税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保险和工会会费之外,能拿到140加元左右。我除了用这笔钱维持每天的午饭和偶尔出去玩外,绝大多数都存了下来,这也是我至今都在赖以保底的老本。
  
    在我打工的一年时间里,我除了改善了生活条件,而且口语变得熟练,并且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拥有了在学校快被摧残殆尽的自信。
  
    可是,就在我中学毕业的那个暑假,爸妈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争吵。眼看他们要打起来,我赶紧插入他们中间,尝试劝架,并且客观公道地帮爸爸说话。谁知,正在气头上的妈妈忽然转过来,揪住我的衣领,抬起手就扇了我一个重重的耳光!把我打得耳朵“嗡嗡”作响,左眼充血。我像傻了一样,捂着左脸呆呆地看着妈妈。难以置信我那温柔善良的妈妈何时变成了眼前这个刁蛮撒泼的“疯婆娘”?爸爸看到我充血的左眼,也恼了,冲上去和妈妈打了起来。我心惊胆战地站在旁边,无论我怎样哭喊,都无法阻止他们疯狂的打斗。后来,我拿起电话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爸妈总算冷静下来。警察记录了经过,然后问我们有谁需要申请保护?我们每个人都摇了摇头。警察教育了一番爸妈后,就走了。
  
    警察一走,妈妈就冷笑地看着我:“好啊,我闺女会报警来抓妈妈了,你让警察把我带走啊!”我流下泪来,没说话。其实我只想让他们不要再打了而已。爸爸一声不吭,点了根烟。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了行李,搬出去和一个女同学合租房子住了,我真的害怕再看到他们打架。
  
    妈见我一定要离家,就说:我养你到17岁,你要走也可以,把我养你这些年的抚养费还来。也许她说这话的初衷是想留住我,但这么一句话把我对家的最后一点留恋也打碎了。我说:“我现在没钱给你,但是以后我不会找你要一分钱,你放心。”爸爸要给我钱,我也没要。我就那样固执地提着自己不多的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爸妈的家。
  
    之后,也曾有爸妈的朋友来劝我回家去住。他们说我爸妈需要我来维系这个家的完整,如果不是为了我,他们肯定早离婚了。我冷笑说:“那正好,我是不会回去了,让他们早点离婚吧!省得拖着对谁都不好。”做父母的也许不知道,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心理伤害远比单亲家庭要严重得多。
  
    所以,我下定决心不会再回去了。我受够了天天提心吊胆地在他们的争吵中过日子,受够了那种一触即发的火药味,受够了家里随处响起的砸东西的噪音……我要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我再也不要在恐惧中度日。
  
    我刚满17岁,开始边打工边上学,经济完全独立。我现在的生活非常平静,三点一线,不是上学就是上班,其它时间就在家里呆着。每天的梦想就是早日回国。我现在也偶尔回一次家,和爸妈吃顿饭,聊会儿天,偶尔在那睡一晚,我很享受这种短暂的温馨时光。但只要看到爸妈脸色不对,硝烟将起,我马上就站起来逃之夭夭。
  
    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一直坚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而不离婚。也许是因为生活的不易,也许是因为异国的寂寞,也许还是因为我。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仍然感谢父母当初抛下一切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不管为了谁,为了什么,总之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但我依然怀念出国前的那个自己 ——有家、有亲人、有朋友,每天过着平静而单纯的生活。而“单纯”这个词,在我出国之后,已经淡淡地溜出了我的生活……
  
  ===========================================================
  
  加国驻日使馆拒援:公民死里逃生 所居小镇3/4遇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1-04-01 10:12 来源: 环球华报 作者: 手机版
  
  卑诗省阿波斯福一男子卢齐亚(Michael Luzia) 和他的女朋友, Hui Wen Shi 是日本3月11日9级地震幸存者。卢齐亚的护照在大地震中丢失,向加拿大驻日大使馆求助被拒,几多波折,终于在3月24日回到家中。
  
  卑诗省阿波斯福一男子卢齐亚从日本地震灾区安全回加后,批评加拿大政府未有尽责照顾他。
  
  卢齐亚说,自从日本3月11日发生地震及海啸之后,他只穿上简单衣物逃生,幸好终于安全回家。卢齐亚在地震灾区宫城县沿岸小镇女川教授英语,他说镇上约有600人居住,但大地震过之后,只能找到150人,其它人不知所终。
  
  The town of Onagawa was flattened in the tsunami that followed a magnitude-9 earthquake on March 11. The earthquake was the largest in Japan’s history, and the death toll now stands at more than 11,000 people.
  
  Residents flee the small town of Onagawa, Japan, after the magnitude-9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stroyed almost everything in its path. Michael Luzia of Abbotsford was amongst the survivors. The death toll now stands at more than 11,000 people.
  
  Survivors of the magnitude-9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at struck Japan on March 11 try to flee the city of Onagawa despite piles of debris on the ground and the threat of buildings collapsing.
  
  卢齐亚居住在地震灾区宫城县(Onagawa)沿岸小镇女川教授英语,震后一片废墟,目前日本大地震已确认有11000人死亡
  
  经过几天缺水短粮的日子后,卢齐亚致电加拿大驻日大使馆求助,查询如何返家。卢齐亚说:“我告诉他们说『我想回家,我是加国公民,我现在日本,你们可以怎样帮助我?』。对方则回答说,『这不是紧急情况,因此目前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他唯有自救,与朋友赶回东京,以200元补办了加国护照,拿出仅余的金钱买了一张机票回来。他说今次的经历令他感到不快,因为他一向以身为加拿大人感到自豪,但大使馆却没有提供帮助。
  华裔移民感慨:加拿大的今天是否就是中国的明天?
  
  京港台时间:2011/4/3 消息来源:倍可亲网讯 网友评论 17 条
  
    移民加拿大后半年,在位于魁北克省的“庞巴迪”公司找到一份航空工程师的工作,该公司是加拿大唯一能够制造小型商用客机的航空制造公司。除此之外,整个加拿大的制造业就像是美国大公司的车间,加拿大并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制造业,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后来听一个老航空工程师PETER讲起才知道,加拿大原来有家很不错的飞机制造公司,并且在1956年研制成功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空超音速歼击机 ARROW, 可惜这个型号飞机连同这家公司后来被加拿大政府关闭了。PETER也被迫投奔美国波音公司,ARROW对于今天的加拿大人只能是无尽的美好回忆了。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由于担心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可能会携带核弹飞越北冰洋攻击加拿大和美国。加拿大皇家空军急需一种高空超音速飞机来拦截假设中的苏联远程轰炸机。
  
    在这个背景下,位于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附近的AVRO AIRCRAFT LIMITED接受了这个飞机的研制任务。AVRO在二战时期制造过700多架CF-100系列全天候双涡喷亚音速战斗机,装备西方和加拿大空军。而后 AVRO又研制北美第一架四引擎的喷气式客机JET LINER, 比同样规格的BOEING707早了好几年。但是由于朝鲜战争急需生产CF-100系列的缘故,这个喷气失客机项目被永久的停止了。
  
    50年代初,AVRO在接到这个新的项目后,于1956年便进行了首次试飞,相当成功。这架飞机达到了在5万英尺高空1.9马赫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记录。这标志着加拿大航空工业水平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加拿大政府认为这个项目太昂贵, 加拿大是个小国,负担不起。并说苏联的原子弹并不需要用轰炸机携带,而是用洲际导弹发射,因此加拿大不必自己发展航空工业,只要向美国购买导弹就可以了。在政府的坚持下,国会终于通过了议案,终止了ARROW项目。
  
    PETER告诉我,政府下令销毁所有五架样机和图纸照片资料。其实当时英国已经决定出几百万英镑购买2架样机,法国也有意采购200台用于ARROW 的十分先进的IROQUOIS发动机。
  
    1959年2月,项目被彻底停止,所有直接间接的5万雇员因解雇而失业。
  
    两年后,加拿大花了两亿美元从美国购买了破旧的二手飞机给空军使用,以后,加拿大又陆续化了几百亿美元从美国购买飞机,装备加拿大皇家空军。而 ARROW 的总设计师总空气动力学家等连同大量的普通技术人员和技师纷纷投奔美国的NASA, 波音等,加拿大的人才大量流失。
  
    如今,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加拿大全国用于研究开发的总经费竟只和日本东芝公司的研发经费相当。
  
    目前,整个加拿大的制造业以低水平的加工生产为主。所以,加拿大的制造业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因为没有高科技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失业率高居不下,大学生就读率远低于美国,大量高学历的移民到了加拿大找不到用武之地,工程师的工作收入甚至比不上木工泥瓦匠。好在老天给了这么一大块宝地,因此加拿大人买买原料就够他们维持的了。
  
    这就是放弃发展自己的产业替别人打工的后果。放弃自己的民族工业,拖累的不仅仅是制造业,而且还会拖累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国内就业困难,最后危害到民族的生存。
  
    由加拿大AVRO ARROW联想到中国航空和汽车工业近25年的发展,替外国人打工无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的,这样的教训中外都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永远是立国之本。我们中华民族再也不能掉以轻心了!
  
    否则加拿大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西方主流媒体由西方大财团控制,长期造谣惑众。他们为的是选票。
  然而我不懂的是,中国媒体为什么这么崇洋媚外,大量报道国外“先进”却很少报道国外的黑暗?
  中国媒体千方百计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而加拿大法官却可任意向媒体颁布禁止报导令。
  造成太多中国人错误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多么好。
  出国前我也这么认为。出国后我才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悲惨世界。和新闻报道,电影,电视剧中充满的谎言,误导。
  我真心希望中国媒体能够发挥敬业精神,到国外去,像西方记者那样专门报道国外的负面消息。就像西方记者那样放着高楼大厦不拍,专门找阴暗角落拍摄。这样才能使人民对国外有更正确的认识,使人民更加爱国,而不是盲目崇拜西方。
  
  作者:at91rm9200 回复日期:2011-4-4 16:38:00
    所以说你是个垃圾,是个loser,不然怎么就不能混出个人样来?!
  =========================================
  不是"平等","自由","天堂"吗? 哦,"垃圾"不能出国啊? "Loser"不能出国啊?
  
  =========================================
  我看你就是那个corinne2011的马夹.
  =========================================
  妄想症.
  
  上網買車被騙 男子5萬元飛了
  【多倫多訊】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4, 2011 06:00 AM | 177 觀看次數 | 0 0 評論 | 1 1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多倫多警隊3日指出,一名36歲男子2月間於網上買車,沒想到車沒買到手,卻遭詐騙嫌犯以設立詐騙帳戶方式,騙取5萬元得手,結果男子車沒買到,卻平白損失5萬元。
  
  警方指出,2011年2月間,該名受害男子在網上找尋,打算買一輛BMW,便與一名佯稱車主的男性嫌犯聯絡,並說好以2萬5000元的價格購買。
  
  該名男性嫌犯告知有意購車的受害男子,必須另開戶頭並匯出該筆購車錢至嫌犯在英國倫敦的帳戶中,並聲稱該筆錢將被保留七日。
  
  之後,該名嫌犯又聯絡受害男子,表示該筆錢並未匯到、必須重新再匯一次,受害人依嫌犯所言再匯一次,這一次嫌犯表示確有收到第二筆錢。
  
  受害人後來才知道,該男子的戶頭是專門作為行騙的帳戶,受害人並未接到任何交車訊息,但前後已遭該名嫌犯詐騙共計5萬元。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多倫多
  
  安省前副衛生廳長 退休後照領高薪
  編譯組多倫多4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5, 2011 06:00 AM | 55 觀看次數 | 0 0 評論 | 0 0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安省衛生廳前副廳長薩普士福特退休後,繼續坐領省政府高薪。(CTV)
  
  2009年退休的安省衛生廳副廳長薩普士福特(Ron Sapsford),省政府2010年還付給他76萬2000元的巨額薪金。安省政府4日被質問到此事時,一時無言以對。
  
  在爆發省電子醫療局領導層濫用公帑事件後,時任分管建立安省電子病歷事務的副廳長薩普士特迫於壓力,而於2009年辭職,可是上周公布的高薪省公務員名單上,在2010年薩普士福特仍舊獲付九個月的薪水,總共76萬多元。
  
  衛生廳長馬修斯說:「我無法評論此事,在與他協商時,我沒有參與。」
  
  衛生廳長官員也推託說,省政府受到保密協議的約束,不便評論,只有薩普士福特自己可以解釋為何可以在離開衛生廳後還能坐領高薪。
  
  目前擔任安省醫生議會遊說活動團體「安省醫生協會」首席談判代表的薩普士福特,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不僅薩普士福特離開衛生廳後繼續領取高薪,安省電子醫療局前總裁暨執行長克若莫(Sarah Kramer)2009年6月便已辭職,但2010年照樣獲省政府支付10萬7000元薪金。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安省前副衛生廳長 退休後照領高薪
  
  警察多要人养活,高税收还不够,怎么办? 罚款 ---- 多伦多市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
  多伦多市去年发泊车告票278.7万张 半数已缴款
  作者:加国地产 来源: 加国地产 发布日期:04-05 点击:5
  
  多伦多市去年总共发出各类泊车告票278.7万张。当年有52%的告票已经缴付罚款。市府相信罚款收回比例最终可达78%。
  
  市府财政收入局负责人布莱顿(Caset Brendon),向市议会政府管理委员会作上述报告。
  
  多市去年发出的泊车罚款比2009年的279.4万张﹐稍微少了一点。市府官员相信﹐那是因为去年举行G20峰会封锁市中心马路﹐减少了泊车的总体数量。
  
  去年所开出的告票﹐主要有3大原因。一是在不准许泊车的地点如主干马路和公交车道上泊车﹔二是没有在咪表和机器内投入泊车费﹐或者没有放足。以上二者的告票占总数的42%。
  
  第三个原因是在居民区泊车。按规定需获得市府所发的许可。无证泊车被罚款占总数的17%。
  
  市府官员表示﹐当年缴付罚款的约一半。但历年都有缴付过往告票。比如在2010年﹐也还有人缴付1989年的告票﹐总共有272张。
  
  去年﹐接告票的司机中﹐总共有30.7万人要求法院判决﹔其中26.8万人已于去年出庭﹐被判罚款成立的比例是70%。
  
  在去年发出的将近280万张告票当中﹐15.8%最终被取消,理由包括﹕市府官员取消﹐因为马路施工、附例规定的赦免、街头交通标志缺失﹐和告票本身出错等﹐占5.57%。司机及时将车开走占4.04%。违反泊车规定的汽车来自安河以外﹐执法不易﹐占3.71%
  
  多伦多人口250万,仅仅因停车就有每年30.7万人要在法官面前说"I am guilty(我有罪)"
  这就是西方的所谓"人权"
  中国要学西方这样的"先进经验"吗?
  
  要多少农民工的血汗才能养活一个像西方那样的警察老爷,多少农民工的血汗才能养活一个像西方那样的法官老爷,多少农民工的血汗才能修建和运转法院,多少农民工的血汗才能修建和运转专供关押不肯上法庭人士的监狱?
  
  多少人被误工,多少企业因此遭受损失,这些损失最终都要人民掏腰包缴税来负担。
  西方列强还能靠掠夺全世界搞点钱,中国靠什么呀?
  
  加拿大华人父母的烦恼:儿子,我们真的很给你丢脸吗?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文章来源: 人在北美 于 2011-04-05 09:00:37 给 人在北美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讲述者:秦阿姨,7年前全家移民加拿大,来自中国北方某城市,现在多伦多某制衣厂做车衣工。
  
      有了房子也改不了态度
  
    秦阿姨的儿子在10岁的时候,正式提出要有自己的房间,不想再和父母仅仅“一帘之隔”。
  
    “其实,我们住的是个主卧室,很大,而且我和他爸爸已经尽量不呆在房间里了,特别是他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一般在楼下厨房收拾或者出去散步,即使在房间里,也不怎么说话。只是他经常打游戏,我就管着他让他少玩会,他才想自己住自由吧。”秦阿姨至今还是这么认为。
  
    但我觉得,子女本来就不应该和父母同住一个卧室,确实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我曾经遇到一个让我很不理解的事,有一位留守移民父亲居然和自己13岁的女儿住一个房间,我真的觉得这非常不妥,但我发现不少家长对这事并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儿子的“分房”要求,秦阿姨夫妇搁置了半年,最后在儿子拒绝入房睡的强势下终于做出让步,他们搬出了那个一到多伦多就没挪过的窝,在附近的一栋House里又租了两个房间,本来是想租地下室的,可又觉得那种潮湿阴暗环境可能对儿子的身体发育不太好。“我们当初最不想搬的原因,一是和原来房东相处得非常好,另外是同区的房租比较贵,毕竟是名校区。”
  
    前年,儿子上中学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算是中等偏上,秦阿姨觉得,只要进个好学校,他进步的空间还是挺大的。但去好的中学,就要换到别的区去住。在听了一些朋友和地产经纪的意见后,他们夫妇决定买房子。
  
    他们在一个名校区买了个Townhouse,然后夫妇俩住到地下室里,儿子住楼上,楼上另外的房间全部出租,以租养房,倒也能养得起。“早知道这样早买房就好了”,秦阿姨脸上总算有了点笑容。
  
    过了半年,他们也买了车,日子好像有点起色了。
  
    不过,儿子从没主动到地下室探望过父母,说那里空气不好。但儿子挺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请同学朋友到家里来玩了,不过从不给他们做介绍。
  
    有一个周末,儿子的两个同学到访,几个少年站在门口边脱鞋子边说笑,正好秦阿姨从地下室走上来,看到儿子高兴她也高兴,刚想开口跟他们打个招呼,问问他们想吃点什么,结果儿子连看都不看她,带着朋友就上楼了。她听到一个男孩问儿子这是谁,儿子居然没回答。
  
    秦阿姨很伤心。晚上她问儿子为什么不介绍朋友给爸妈认识,儿子撇撇嘴:“他们要认识你们干什么?你们什么都不懂,穿得比他们的爷爷奶奶还要破!”
  
    那晚,秦阿姨哭了很久,一直没睡着。第一次真正地后悔移民这个决定,也第一次对母子亲情感到痛心和绝望。
  
      “你们还是回中国吧”
  
    秦阿姨的儿子在中国只上了半年小学,到加拿大几年后,中文对他来说就是外语了,他在家对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多的是英文了。秦阿姨的英文本来就一般般,再加上一直在华人的工厂上班,购物什么的也是去华人超市,平时说英语的机会几乎没有,就越来越退步了。而她老公的英语一向都不好。所以,他们和儿子的沟通交流就越来越困难了。
  
    和自己的儿子说不上话,他们觉得这件事太可怕了。于是,秦阿姨让朋友从国内带了一些教科书过来,想着周末教儿子学中文。可是,儿子根本没兴趣,她发脾气逼着,他也就学了几个字,对平时的说话没什么作用。
  
    但有一天,儿子突然提出要去上中文学校,原因是他的好朋友在学。起初,秦阿姨挺高兴,可一打听中文学校的学费后就有点犯愁,也是一笔不很小的开支啊。她就劝儿子:“妈妈教不是一样吗?”儿子反问她:“你做过老师吗?你教的有老师教的有意思吗?”她就有点哑口无言了。
  
    最后,夫妇俩还是咬咬牙给儿子报了名。但1年下来,虽然儿子说的中文多了一些,但中文写作什么的也没太大进步,他们又了解到他所谓的好朋友实际上是个女孩,担心有早恋问题,就想给他停课。但儿子自有办法对付,不让学就拒绝说,结果秦阿姨只好又给他“复课”了。儿子对此的反应是“嗤之以鼻”,“他那意思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算是被他抓住了把柄。”秦阿姨叹口气。
  
    反过来,儿子对他俩的英语差的问题反应非常大。导火索是一次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老师打电话让家长到学校去,当时是房东接的电话,秦阿姨上班了,她老公在家,一听就急了,赶快跑去学校,也忘了请房东一起去。到了后,才意识到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对方家长说的话,看到两个孩子都“挂了彩”,他也搞不清原因,就只能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气得儿子回家大发脾气,因为他说是对方先惹他的,说对不起的应该是对方家长。
  
    儿子觉得,父母的英语不好,让他在同学那里非常非常没面子。
  
    秦阿姨夫妇也觉得很有必要提高语言能力,但是一来要打工没时间学,二来年龄大了学习能力也差了,总之是觉得力不从心。
  
    如今在家里,儿子有时候一天都不跟他们说一句话,对父母的问话也经常置之不理,就算回应也是很不耐烦的态度。
  
    有一次吃饭,秦阿姨的老公听到一个朋友带着儿子大冷天的坐公交车去看电影,很是羡慕,就跟儿子说:“爸爸开车带你出去玩,你都不肯。”儿子一脸不屑地反问:“你能看懂电影吗?你舍得花钱去看电影吗?”
  
    促使秦阿姨想找我这个陌生人“说一说”的直接刺激是,前阵子,儿子突然很认真很认真地跟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回中国?还是回中国吧,我觉得你们在这里很丢脸。”
  加拿大警察拿纳税人给他们的工资干啥工作?
  加拿大皇家骑警查到一个学生的的一个互联网上有一张和自由党主席的合影照片,就禁止她参加总理哈柏参加的公共集会,并把她带离集会现场,因为哈柏是保守党。
  这就是西方的所谓“人权”
  =========================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politics/canadavotes2011/story/2011/04/05/cv-election-harper-ignatieff-rally-923.html
  =========================
  Ignatieff slams Harper over Facebook screening
  Baird hits back at Liberal leader on ’un-Canadian’ claims
  CBC News
  Posted: Apr 5, 2011 9:53 AM ET
  Last Updated: Apr 5, 2011 3:55 PM ET
  
  Liberal Leader Michael Ignatieff is accusing Conservative Leader Stephen Harper of performing more rigorous background checks on people showing up at his campaign events than advisers he hires in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Ignatieff’s verbal jab at Harper comes after reports the Conservatives threw two university students out of a Conservative rally in London, Ont., on the weekend.
  
  Awish Aslam, a second-year political scienc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told CBC News she and a friend were trying to attend a Sunday rally with Harper when they were asked to leave by an RCMP officer.
  Liberal Leader Michael Ignatieff poses with Awish Aslam, who was later removed from a Stephen Harper rally on Sunday.Liberal Leader Michael Ignatieff poses with Awish Aslam, who was later removed from a Stephen Harper rally on Sunday. Facebook
  
  Aslam said they were led to the lobby where the officer told them they were no longer welcome because they had ties to the Liberal party. Aslam said the only explanation was her Facebook profile photo showing her posing for a picture with Ignatieff at a recent Liberal rally in London.
  
  Aslam said she wanted to hear directly from all the main party leaders and had also attended a rally with NDP Leader Jack Layton.
  
  She said she had to pre-register for the Conservative event Sunday, which is how the party had her name.
  
  The Liberal leader told reporters during a campaign stop in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that "you are in a very un-Canadian place," when citizens get tossed from public meetings for having "a certain Facebook friend: me."
  多伦多人口才250万,2009年泊车罚款单就开了279.4万张,抢钱工作真敬业。警察只欺负老实人。
  警察对骗子有办法吗?他们才不爱管那些事。
  加拿大是骗子的乐土,
  ======================================
  网友投诉害群之马:无良通渠敲竹杠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6日 08:55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网友“老内蒙”要疏通下水管,结果遇到维修人员敲竹杠。巧的是“老内蒙”是搞工程出身的,对疏通下水管这类的活很在行,只不过为了花钱图省事。然而钱花了,事是一点也没省,最后还要他自己亲自操刀才解决问题。“老内蒙”提醒网友注意类似敲竹杠的花招,同时也警告那些不怀好意的维修从业人员,别把自己的后路走绝。
  
  “老内蒙”在帖中说,我家厨房洗碗池下水堵了,我用尽办法,也通不了。打开排水管一看,发现陈年油腻几乎堵满了!因没有疏通工具(stain snake), 于是决定请人来做,花钱图省事而已。从广告中随机找了个人,情况一说,对方问了我家方位,遂报价50刀全包。我有问过另一人,其报价60刀。因他们的手艺无从可考,唯一可比就是价钱。于是我给前者打电话告诉了我家的具体地址。
  
  他在临来前给打电话:“你家好远啊,我去了搞通了收50,搞不通收30。”我觉得有些奇怪,心想还有搞不通的水管?就答应了。
  
  我上班不在家,我太太接待此兄。 此君趿拉着鞋飘然而至,用电动疏通器从U型弯儿下面的排水口(不懂为什么不打开U弯儿的活接口)捅鼓了一分钟许,然后对我太太说管里结石了,通不了。他还有大机器,他需要切开排水管再试。这回通了350刀,不行仍只收30刀。还说洋人要收900呢。搞不好,又要拆墙,破坏屋面,还要刨地!(岂不知所有立管均有预留检查口)别人来了,照相费就要二、三百;租疏通机也要100多。见我们仍不就范。他的价钱变为支票300,现金200,后又现金150。不过还不保证能通。我指示夫人:给30块钱让他走人。他怏怏而去,嘴里还念叨着:“我都已经来了” 。他临走没忘了把我家换下来的洗碗池上的一些零件拆走了。
  
  “老内蒙”说,这类人如果不是故意设套,就是真的不会干活。其实修下水管也并没有多么难。次日一大早,我到Homedepot买了个stain snake,连税不到25刀(可接电钻,手动的14.99),回家只用了5分钟就通开了 。
  
  这下老婆乐了:我们省了二百五!并不由地感慨:还是不懂的人多,这不是睁着眼让人敲竹杠吗!他先说50包通,照理用什么工具或方法是他的事,和客户无关,凭什么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工具就加钱?你凭什么给他120?! 老婆嘱我发帖给网友提个醒,但千万别砸人家的饭碗。但愿此君能自省 。殊不知,国人就这么大个市场,做不得一锤子买卖,有诚信才有回头客。
  
  不料此贴引起共鸣,网友“非常会员”也发帖说,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经历,此人是个40岁左右的男性,理着一个平头短发,我记得他的工具箱是一个帆布质地,圆形,大约高度是40~50 cm,箱底有金属做的底盘。开一辆银色的NISSAN MINI VAN。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是因为他给你说的话,和给我说的几乎一模一样。我一听,就知道他要忽悠我,诈我一点钱。我就叫他走人,此人还赖着不肯走,我说要打电话报警,他才走。临走时,还用他的工具箱砸我的地板。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么一个人,不要上他的当。
  
  网友“阡陌”回帖说,是啊,骗子,我被骗了一百多,也是说拆墙,挖地的,我是洗碗池堵了,打电话找人通。第一次讲50元,做了不通,要换大工具,割管道,说是结石了,要现金120元,我答应了,但是又不通,他又说,换更大的工具,500元,再不行就要挖墙,那时是冬天,起码要两三千,我很着急,但500元又太贵,我说要和我老公商量一下,晚点再CALL他。他就一边收工具一边说你们堵得太严重啦,然后用水冲,惊讶地说,好了,省了几千元。我只好付了120 元。我心里很不痛快,应该是第一次就通了,太相信人,没试,还好没被骗去500元,120元当学费啦。大家要多留个心眼。
  
  从网友反映的情况看,大家投诉的是同一个人。老内蒙说,洗碗池一般不会进异物,大多都是油脂凝结所致,决不会像他说的那么复杂。每月放1/4杯苏打粉加1/4杯醋,20分钟后用滚水冲,就会保持下水道畅通。
  
  网友“Arton”留言说,我认识此君,因为我也交过学费。像你所说,不想砸人饭碗。骗人不会长久,望君三思!
  
  
  网友希望这位维修从业人员反思自己,大家理解做生意不容易,要赚钱,但要取之有道,昧心钱只能赚一时,不能赚一世,所谓害人终害己。
  加元汽油食品都在涨 市民千方百计省钱
  作者:加国地产 来源: 加国地产 发布日期:04-08 点击:32
  
  目前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多伦多超市的生活必需品陆续上调,涨幅最大的却是普通市民都离不了的是米、面、和食用油,近日这个涨价风也逼得一些低收入市民想方法对付生活,很多人开始注意收集打折广告,逛超市找打折食品,见到米面食用油打折就屯些,他们说,能省就省,对付着过吧。
  
  近日不少华裔市民也感到,大米和面粉涨价幅度比较大,以前大米特价时可以买到4.99一袋的,现在9元的都算便宜;每袋10公斤的面粉,特价时从 5.99涨到10.99元;面包以前可以买到 0.99元一包的,现在都要2.5元。早餐配牛奶吃的穀物食品(cereal)从每盒4元涨至7元,最便宜的鸡蛋以前1.99元一盒,现在要2.69元,食用玉米油从4.99涨到5.99一瓶,家庭装的豆浆以前5元两瓶,现在要6元两瓶。
  
  一些华人主妇感叹:但除了多看超市广告,尽量购买打折的產品外,也没有什麼更好的省钱方法。士嘉堡是华裔居住比较多的地方,过去市民普遍觉得这里的华人超市食品比较便宜,但是近日不少人也感到大米、蔬菜都比以前贵了,令食品的开销也增加了不少,一般人省钱的方法就是多看广告,看到需要的食物在哪间商店打折就去哪间商店,可是因為汽油也很贵,开车又要多花钱,所以也不远去太远的地方买菜。只要看到附近的超市有特价,又是家裡经常吃的食物,一般都会多买一些,不但省了油钱,也省了菜钱。有时还会买一些特价的熟食回家吃,省些烧饭的电费。
  
  更多的新移民对食品持续涨价,感到生活压力更大。移民多伦多才一年的张先生,自己在饭店打工,太太也只是打一份零工,要负担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紧张。他说,家里最主要的开支就是买吃的,他省钱的办法就是多逛超市找打折,遇到米面食用油打折时就多买一些,记者看到看到张先生的家里的客厅堆积着大米袋和面粉和食用油。张先生说,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些米面是打折时买的,可是买多了又怕放坏,真是便宜吃穷人啦。
  
  针对华裔市民的抱怨,多伦多很多华裔超市的老板也很无奈地表示,食品和普通商品价格上涨是世界性的,多伦多当然难以避免衝击。特别是进口的食用油、面粉和大米,货源方面平均的涨幅约5%,有些品种甚至超过10%。猪肉和蔬菜上涨的幅度很大,而蔬菜由于供应的品种减少了,价格也升得很厉害。而来自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的急冻海鲜及乾货均全面涨价,主要是汽油价升引起的运费增加所致,虽然加幣升值可以抵销一部分,但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很多供货商已经发出的进一步涨价通知书,来货將陆续调升。虽然进货成本增加,超市不会马上调价,但未来一定会调升,这是没有办法的是,因为大家都要生存啦。
  
  看来在多伦多普通市民在抱怨生活越来越难时,商家也在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啦
  
  我来说几句:肢解民意 加拿大不需要联合政府
  
  发布: 2011-4-09 11:31 | 作者: 辛峰 | 来源: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www.newnews.ca2010年4月8日) 加拿大联邦大选已经开战两个星期,这段时间以来,联邦政坛上日日有新话题,天天竞选“支票” 乱飞。叶礼庭提出的既不加税又要让家庭得益,两年开支八十亿元的“家庭计划”更让不少选民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这位“睿智神奇”的大学教授,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既让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
  
  多年以来每逢选战开打,政客们都会对选民说出无数动听的承诺、许下漂亮的宏愿。但是对选民而言,实在很难断定这些政客的所言虚实。印象之中,在加国政坛上最不守竞选承诺的政党,好像还是自由党了。记得刚到加拿大时,保守党的马尔罗尼推出了GST货物销售税,当时全国民众一片怨言。自由党的克里靖聪明地利用民意,在之后的大选中作出了当选后废除GST的承诺。然而当他如愿当上总理后,却完全食言,不仅没有废除GST,而且执政多年连一个百分点都没减过。直到自由党下台,保守党再度当政,GST才被减了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对于政客的漂亮话,选民完全有必要透过其表面华丽的词藻,去了解背后的真正用意,分析其“美好愿景”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竞选开始以来,各政党端出的一盆盆琳琳琅满目的“牛肉干”,到底哪份更好吃,笔者暂且不予一一分析,本文只是先就联合政府的话题作一些评论。尽管自由党的叶礼庭在选战刚一拉开战幕时,就已保证不搞联合政府。然而,由于这一保证是以他赢得众议院的最多议席为前提,他并没有对选民讲明:如果出现自由党败选,还是保守党少数政府的局面,他是否还会象他的前任迪安那样,同另外两个反对党商议组成联合政府共同执政?鉴于叶礼庭没有如此清楚、明确地表态,所以他的不搞联合政府的保证,实际上也就是空话一句,讲了也等于没讲。也难怪哈珀要在竞选开锣时,一日之内几次提到联合政府的话题。
  
   根据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叶礼庭含糊其辞地否定了自由党搞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但仍然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选民相信,如果自由党落败,哈珀赢得少数政府,叶礼庭还是会和林顿、杜锡商议组成联合政府,以圆自己当国家总理之梦。被保守党竭力“妖魔化”,许多选民也无法接受的联合政府究竟对加国有何利弊得失?这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不但时事分析人士各说各话,党派立场鲜明的专家学者也针锋相对。有的学者抨击哈珀危言耸听,将联合政府描绘得过于可怕。他们认为:联合政府并非政变,在欧洲也有成功执政的例子,哈珀不应将之全盘否定。
  
   引用欧洲的例子来证明联合政府未必对加国不好,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回答这一问题,还须弄清楚、搞明白加拿大联邦政坛的政治生态。目前在渥太华国会山庄众议院内,有中间偏右的保守党、中间偏左的自由党、以及纯粹左翼的新民主党和以魁独为宗旨的魁人政团。从政纲上来看,这四个政党中,理念相差并不太大的政党,还是政治上“针尖对麦芒”的保守党和自由党了。而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前者是以极端社会主义、劫富济贫理念为立党宗旨,只知用政府资源为“穷人”、懒人大把撒钱,永远不知如何挣钱、管钱的政党。而后者则是只顾魁省利益不管联邦“死活”的地域主义政党。这两党无论是政纲还是信奉的理念,都与保守党及自由党有天南地北之差。所以他们无论与自由党或保守党中哪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共同执政,其结果都会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说各话,任何有关国家整体发展的长远政纲和思路,也必将会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联合政府本是西方政治生态中的一种形式,然而成功、稳定的联合政府通常是当一个大党无法取得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时,拉拢一个或者两个理念不十分对立的小党入阁,以保证施政的顺畅、稳定。目前德国的联合政府,就是由默克尔领导的在议会中占最多席位的“基民联”与另外两个小党:巴伐利亚的“基社联” 及自由民主党组成。而英国的联合政府也是由议会中最多席位的保守党与最少席位的自由民主党组成。这些政党虽然各自政纲有别,但是对立和冲突并不十分尖锐,所以在联合政府的运作中能以最大政党的主张为轴心,互相妥协、合作共同执政。与欧洲不同的是,加拿大联邦政坛上两个最少数的反对党新民主党与魁人政团,他们的政纲和理念与保守党及自由党的差别南辕北辙,其选民基础也完全不同,完全没有可能协助、配合两大党中任何一个政党共同执政。如果自由党的叶礼庭为了自己当总理,硬将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拉入内阁,结果绝对不会像德国和英国那样,会取得任何成功。届时出现的联合政府也不可能做到存异求同、倾听多元化的意见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反而会求异存乱、联而不合,要么靠乱化纳税人的钱摆平各方利益,要么就是整天吵个不休,最终政府散伙、重新大选。
  
   尽管联合政府在欧洲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对加拿大而言,绝不会是一个好选择。加拿大历史上既无联合政府执政的传统,也鲜有成功的例子,更无建立联合政府的全国性的社会基础。近七年以来,加国联邦政坛上出现了三届少数政府,除了马田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实在短命,只干了一届之外,哈珀领导的保守党已成功地执政两届。今年大选,为了避免出现联合政府可能,从而引发政局不稳,影响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哈珀力争改变少数政府的命运,要赢得大多数政府。他能否如愿以偿?就看选民对他四年多来在经济上的成绩如何认定。五月二日大选投票日,加拿大的未来就在你手中。
  
  加拿大的未来就在你手中。----- 多么漂亮动听的蛊惑语,真不知道作者自己信不信,
  作者自己前面刚说过:
  “多年以来每逢选战开打,政客们都会对选民说出无数动听的承诺、许下漂亮的宏愿。但是对选民而言,实在很难断定这些政客的所言虚实。”
  “然而当他如愿当上总理后,却完全食言”
  加拿大政客实际上就是一群骗子,当你把加拿大的未来交给骗子的时候,加拿大的未来也就从你手中跑到他们的手中去了。
  
  骗子当权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必然结果。
  
  
  
  加拿大法官想怎么判就怎么判:雇佣杀手杀人无罪。
  
  =============================================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news/national/nova-scotia-court-issues-landmark-decision-for-abused-women/article1979375/
  
  Battered women have won an important legal victory after Nova Scotia’s highest court concluded a woman “living in a state of terror” was understandably driven to try to arrange for her abusive husband’s murder.
  
  ....
  
  “This was a planned and deliberate murder because she had no other way out,” Ms. Sheehy said in an interview. “It was her life and her child’s life versus his.”
  
  At her trial last year, Ms. Ryan testified that her estranged husband had virtually no control over his explosive temper. He repeatedly pummelled her with his fists, held guns to her head and screamed threats at her.
  
  She said Mr. Ryan’s explosive fits of temper escalated to a point where he was sexually assaulting her weekly, threatening her life and specifying where he would bury her.
  可千万别当你也可以这么做,你和那个人不一样,他们没有理由帮你,他们有的是理由和办法来整你。
  所谓民主就是抢钱,你不抢别人的,别人就抢你的。
  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要为让别人少抢你一些,奋斗终生。
  
  =======================================================
  GTA房价飙升地税猛涨 危及退休生活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11日 08:51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近年来多伦多的房价飙升,对大多数房主来说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然而,随着房价的大幅上涨,地税(property taxes)也水涨船高,这令本地很多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士难以负担,临老还要做困难的售屋迁居决定。
  
  背景故事:多尼亚女士的烦恼
  
  多伦多市民、现年76岁的多尼亚女士(Dragica Donia)是1963年从南斯拉夫来加拿大的老移民。20年前,她在市中心东区的小意大利(Little Italy)买下一幢排屋(row house),作为自己的养老居所。
  
  多尼亚女士表示,自己在退休前曾盘算,住在市中心更有利于退休生活:步行就可去看医生、买菜;而且这里的邻里关系也不错,多年前心脏病发作时便是邻居救了她一命。
  
  苦恼的多尼亚女士(来源:多伦多星报)
  
  然而,在多尼亚女士买房的10年后,多伦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一路上升,而近两年来更是出现猛涨之势。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将2010年大多伦多区房屋的售价和“房地产实值评估公司” (Municipal Property Assessment Corp.)的2008年评价比较后发现,多伦多房地产价值平均上涨15%,905地区为13%,多市中心东区涨幅则高达24%,多市中心西区也上涨了 22%。至于多尼亚女士的居住区小意大利,两年间房地产价值则增加了18%。
  
  与之对应,本地的地税也水涨船高。10年前,多尼亚女士每年支付的地税为1,219元;而去年(2010年)已达到了3,156元。她每次看到地税单都很纳闷:这些年也没有装修过房子,怎么地税额已经翻了一番还多?
  
  多尼亚女士已经76岁,且早年便离婚、一直单身居住;退休前她在一个公司担任经理助理,积蓄也不多,每年3,156元已的地税经达到了她难以负担的水平。多尼亚女士本想在小意大利安度“金色晚年”,却没有想到地税步步“紧逼”,不仅让自己平时都不敢出去度假、就餐,甚至临老的时候还要做个困难的售屋迁居决定。
  
  多尼亚女士所身处的两难处境,也是大多伦多地区很多老人面临的困难。加拿大退休者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CARP)副会长伍素屏(Susan Eng)表示,即使有医疗或其它问题,老人们也希望能留在家里。然而,水、电、税等令人无法负担,是他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居民质疑房地产价值评估的准确
  
  在安省地区,房地产价值评估由省府下属的非营利机构“房地产实值评估公司”(Municipal Property Assessment Corp. 简称MPAC)进行,再根据房产价值来评定地税。该机构每4年进行评价,下次为2012年。
  
  MPAC利用同一区的房子售价、装修等200多项因素来评定房屋价值。不过,这不是说房价上涨15%并不意味税就增加15%,如果接近平均涨幅,税款便可能不增加。然而,目前的评定方式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安省审计总长在去年12月指责MPAC资料过时,他所研究的11,500间房子中有1/8跟市价相差20%,导致屋主多付或少付税。
  
  根据MPAC的数据,过去几年涨价最可观的是平房,例如Moore Park及Rosedale的涨幅达41%,Davisville及Lawrence Park为22%,York Mills及Bridle Path为25%。由于建地难寻,York Mills的Hogg’s Hollow区许多平房已被发展商收购并改建为豪宅,而且价格不断上涨。
  
  York Mills选区(多伦多第27选区)市议员黄彗文(Kristyn Wong-Tam)表示,在社区住了40年的民众亲眼目睹了环境变迁,原先70,000元买下的房子现在值200万元。与之对应的地税上涨则直接冲击日常生活品质,有人可能因此节衣缩食,不能让孩子参加夏令营……
  
  为了应对税务的上涨,York Mills区当地的居民组成了York Mills Valley Association,并曾成功地挑战过MPAC的评价。不过,该协会的主席Christine Acconcia表示,这是每4年就要重来一次的“战斗”,令人十分疲倦。
  
  前文提到的多尼亚女士早年也曾多次要求重新评估房屋价值,但是随着年纪老迈、心脏病及帕金森症侵蚀着她的身体,她已经没有力气再打这场“持久战”,所以最终决定放弃。
  
  MPAC发言人里贾纳(Joe Regina)则表示,MPAC正不断改善作业,并将实施审计总长的建议。评价是反映市场趋势,并非任意为之。屋主如果觉得评估未反映事实,可要求重新考虑。
  
  屋主如果觉得评估未反映事实,可要求重新考虑。
  --------------------------------------------
  你要战斗,他们才有可能重新考虑。
  不然他们就欺负你没商量。
  这就是民主,
  人人想的是抢和被抢,
  真实想着创造价值的人永远被抢。
  所谓民主,就是缺德。
  
  
  加国食品安全也就个传说:图解含禁止添加剂的面粉
  谋生太艰苦,走投无路了,只好作骗子,这就是加拿大骗子多的原因
  ==========================================================
  收了钱不办事:瑞枫移民就这样做生意?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13日 07:21 来源:本网特稿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近日两位网友致电本网编辑部,投诉瑞枫(加拿大)移民法律顾问公司,收了客户几万元钱帮助办理移民手续,现在瑞枫移民公司办公地点人去楼空,联系电话无法打通,网友无奈已经报警,并希望通过本网帮助寻找更多的瑞枫移民公司客户,大家共同想办法讨公道。
  
  据周女士介绍,2008年底,为了协助自己的亲戚办理移民,她从中文报纸上看到了瑞枫移民公司的广告,便来到该公司。一位叫安娜的工作人员接待了她,安娜告诉她,正常办理移民手续一般要等5年以上,不过如果在加拿大有工作许可,就可以加分,这样只要两年就可以办完手续,而不必等5年。瑞枫移民公司保证办成功,而且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费用总共需要5万加币,如果办不成就只收2000手续费。
  
  
  办理同样的移民手续,一个收1万,一个收5万,两份合同除了价格其他一模一样
  
  
  按照安娜的说法,签约时交1万,拿到加拿大人力资源部批文交3万,拿到体检表再交1万。
  
  看着安娜一张诚实的面孔,滴水不漏的介绍,周女士没有任何犹豫就交款签约了。
  
  2010年2月,安娜通知周女士,已经拿到加拿大人力资源部批文了,要交款3万。周女士索要加拿大人力资源部批文,安娜说原文交给移民部了,所以只给了个扫描件从网上发给周女士。周女士和国内的亲属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照这样估计两年就拿到体检表了,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白女士保存着的广告
  
  又过了两三个月,安娜通知要交移民部的申请费了,于是周女士又交了1250加币申请费。这之后就没有了动静,周女士打电话去催,安娜答复她耐心等待,估计快了。到2011年元月,安娜还在接周女士的电话。到了3月份,周女士的一位朋友去另一家移民公司办理同样移民手续时问对方,为什么瑞枫移民公司不到两年就拿到批文了,而我拿不到?结果对方告诉她,瑞枫移民公司都关门了,还拿什么批文。朋友马上把这一消息告诉周女士,周女士马上打电话给安娜,没人接听,一直是留言。跑到瑞枫移民公司的办公室去一看,大吃一惊,人去楼空了。问物业管理,得知早搬走了,去向不明。
  
  周女士这下着急了,已经交了41250加币,那可是国内亲戚的血汗钱哪。周女士想尽一切办法就是无法联系到安娜。万般无奈,周女士只好报警,目前警方已经开始调查。
  
  
   这就是所谓的批文
  
  
  白女士的经历与周女士差不多,她本来是为侄子咨询留学的事,安娜告诉她,办留学不如办移民,全家移民,孩子读书享受加拿大本地人待遇,学费省很多。白女士一听有道理,就按安娜的建议签了协议,不过她签协议比周女士早几天,安娜只朝她要1万加币,先交8000,事成之后再交2000。
  
  记者比对周女士与白女士的两份合同,除了价格不一样,其他事项几乎完全相同,办理同样的移民手续,一个收1万,一个收5万,不知这个服务价格是如何制定的。
  
  白女士本来不认识周女士,她是在咨询律师时律师告诉她周女士与她有同样的遭遇,原来周女士也找了同一个律师咨询。经过委托律师调查,瑞枫移民公司于 2008年注册,注册地址是一间出租公寓,目前公寓已经换了租客。
  
  周女士说,她不明白,华人在加拿大怎么可以这样做生意,一个看上去那么诚实可信的人会做出这样的事?当然,事后反思她也非常后悔,自己也太轻信了,回想整个过程还是有很多漏洞的,她希望通过本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再做类似的傻事。
  
  本网记者致电瑞枫移民公司多次,电话依旧无人接听,留了言,希望对方能回复,截至发稿没有任何消息。我们希望瑞枫移民公司能速与客户联系,也希望这只是一个误会,瑞枫移民公司不要把事情搞大。
  
  应周女士与白女士的要求,本网留下二位的联系方式,她们希望更多的瑞枫移民公司客户站出来共同想办法:
  
  周女士:dd96723@hotmail.com
  
  白女士:amanda0012011@hotmail.com
  
  物价涨了 半数加人口袋瘦了
  【多伦多讯】 世界新闻网 北美华文新闻、华商信息
  April 13, 2011 06:01 AM | 232 观看次数 | 0 0 评论 | 3 3 评论推荐: | 电邮给朋友 | 打印
  
  因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许多加拿大民众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加通社)
  
  最新调查显示,由于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将近一半的加拿大民众正勒紧腰带过日子。
  
  「RBC加拿大国民消费乐观指数报告」显示,本季度有45%的受调查者表示物价上涨对其影响明显。
  
  安大略省受调查者表示出的压力最大,其中有51%的消费者称高油价与高物价给其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加拿大大西洋地区紧随其后,受调查者中的49%对支付油价和食物费用感到有压力。魁北克48%的受调查者也有同感。而在沙斯卡其旺与缅尼托巴这两个草原大省,仅有32%的受采访者称油价和食品价格影响了他们的预算。
  
  这份调查还问到在当前这种经济状况下,加拿大国民是否有延迟大额支出的计画。
  
  总体来看,有55%的回应著称他们将要推迟大额费用的支出直到状况有改善为止。这个数字较之上季度上升3%。
  
  安省中60%的受调查者表示会推迟购买高额物品,这一比例高居全国榜首。其次是魁北克的55%,加拿大大西洋地区的54%。沙斯卡其旺与缅尼托巴再次成为受此影响最小的省份。仅有43% 的受调查者表示会推迟大额费用的支出。
  
  在被问到明年对个人理财有何展望时,有3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会有所好转,而22%的受访者却预感状况会恶化。
  
  亚伯达人对此问题最乐观,其中有45%的受访者期待明年会更好,只有20%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
  
  加拿大大西洋地区对明年的展望却最不看好。仅有31%的人表示对个人经济状况表示乐观,此数字较上个季度下降13%。
  
  「RBC加拿大国民消费乐观指数报告」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3000人,试图衡量他们对经济现状的感受以及个人消费计画。
  
  伊雷(Ipsos Reid)民调公司于2011年3月推出这份报告的网上调查,误差正负1.65百分点,准确率98%。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华商信息 - 物价涨了 半数加人口袋瘦了
  
  
  Kitchener 急诊室:陪女儿侯诊十二小时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14日 07:28 来源:本网征文 作者:爱平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喜欢看Grey’s Anatomy 或者ER这样的剧目的粉丝,一定会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将北美的急诊室想象成一个紧张、刺激、高科技和高效率结合的、以救死扶伤为神圣使命之地:一位病人抵达,立即有六、七个护士、实习生、或者志愿人员一拥而上……我虽然不至于天真到将电视剧和现实生活混为一谈,但我自己刚刚经历过的加拿大急诊室现状和银屏上的急诊室落差之大,还是久久令我不能释怀。
  
  话说上周一我和老公被女儿daycare的老师十万火急从工作岗位召回,说是女儿突然高烧并不住地颤抖,我们将其领回,和高烧战斗了两天两夜,终于将女儿的体温降到了正常。但随后女儿总是不时啼哭,周四的晚上发展到声嘶力竭哭嚎了半个多小时,并不时将身体扭来扭去,似乎在和某种病痛做斗争的样子,我们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立即带其去医院。当时是晚八点过一点儿,考虑到clinics 都已经关门了,只能去我们当地的一家大医院的急诊室了。
  
  情急之中,我只打包了几片尿布、水和一盒果汁,就冲出去了,心想着最多不过去两、三个小时也就回来了。谁知这一去,直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多、整整十三个多小时后,才再次见到我家的窗户。
  
  倒也不是女儿的病情特别严重的缘故,其实真正见到医生和被护士取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但是候诊,却扎扎实实耗费了我们十二个小时,比我预计的时间,多了四倍。当然,我也不能太抱怨,因为我们还算运气好的,在候诊室等待了六个多小时后就被允许进入第二候诊室、不久就被转入第三候诊室,在一个安静的门帘后面又等了五个多小时,这第三阶段的等待,是可以忍耐的那种,因为有床,女儿可以躺下来睡觉,大人也可以在将两张椅子拼起来,伸展一下在第一后候诊室坐木了的腿……
  
  有些难以令人忍受的是“第一候诊室”也就是那个被称为 “Triage” 第一阶段的地方。Triage就是“分流”的意思,就是来看急诊的病人统统在此登记注册,然后再按照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被就诊的先后次序,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后来我们听到的故事,多多少少让人怀疑这种“分流”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在被登记注册后,我们回到了候诊室,晚上八点多的样子,一个有四间屋子大小的候诊室的几乎所有椅子都已经“座无虚席”了。我担心着女儿被传染的可能,所以尽量在靠里的角落里、一个有玻璃窗的“阁子间”里安顿下来。格子间里当时已经有一位女士和男士在聊天,见我们进来,有礼貌地点点头。不久我们知道了女士是因为怀疑有结石、男士是因为不明缘由的胸疼而来的,他们并不是一家人。当时那位女士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而男士已经等了三个多小时,一听他已经等了三个多小时还在遥遥无期地等着,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半。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吧,好在当时女儿已经不再啼哭,并且她的活泼天真不时逗得女士和男士哈哈大笑,我们最初的等待还算是安稳的。
  
  这样大家不知不觉有一起熬了三个小时,虽然阁子间外的说话声咳嗽声呻吟声貌似呕吐声和幼童的哭嚎声不时会搅得人心惶惶,那位男士幽默地说:“就想象我们是海地地震灾后的难民吧,被加拿大政府收容了来,我们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哩”。我一想也是:我们至少还有椅子坐、还有售货机可以买薯片和果汁来给女儿、还有明亮的灯光彻夜地照着,就算在这里坐上一夜,可能也不算太受委屈吧。失去的只是那个据说是十分宝贵的时间而已。但有时候有些时间又不得不让其失去。
  
  正想着,一位带婴儿车座的年轻妈妈闯了进来,等她发现里面已经没有空地而了,不觉略微有些尴尬。大家都不约而同站起来说:没事,进来吧。她千恩万谢地将车座放在了男士让出来的座位上,自己则站在一旁。她说她是叫救护车来的,六个月大的女儿不知为何显得呼吸困难,她刚才和登记的护士谈了,可护士说对不起没有例外,你也得和大家一起等着,至于等多久,可能要很多很多小时吧。
  
  我忍不住说,如果你都不算“优先”的话,不知道什么程度的才算优先案例了?大家都一致认同我的说法,并且都有些替这位妈妈抱打不平的样子。可是大家都记得护士间的墙上贴着:任何语言上或者身体上的侮辱都是不可容忍的!看来医院是防患在先,我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任由那位妈妈泪光闪闪地和我们一起慢慢熬着。
  
  正对着我们阁子间的门,坐着一位坐轮椅的老头,身体之干瘦佝偻,给人以“只见轮椅不见人”的错觉,不刻意去看,以为那不过是被清洁工遗忘在了走廊的一把椅子而已。他的几缕稀疏的头发突兀地立着,忍耐平静又有些期待的神态,像极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的样子。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又一眼,差不多就要去跟他搭话了,这时来了一位比坐轮椅的年轻不了几岁的另一个老头,一样的瘦,只是头发稍稍多了几根。他俯身和坐轮椅的老头说话,可能是在询问他是否需要什么。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老头无聊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施施然朝我们的阁子间而来。老头就站在门口,和我们搭起了话。原来他是当地的农民,坐轮椅的是他的哥哥,他们从中午一点就来了,至此已经等了快十个多小时了。
  
  听了老头的话,所有格子间的人都有些坐不住了:我的最多五小时的等待上限立马破产;老公抱怨明天的工作该怎么办?女士作出一个“我的老天爷”的表情后,深深地跌坐在椅子里;还是带婴儿的妈妈行动最快:立马提起车座,说我还不如回家去吧,并且说到做到,转眼就消失在大门口。男士也坐不住了,说:“再不走,我明天的班肯定是要误了……估计我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两小时后,卢卡斯(那位男士)的名字被叫到了,如果他不走,就终于可以见到医生了,在等待了八个小时之后。
  
  有了卢卡斯的前车之鉴,我们坚持下来,终于在第七个小时开始后不久被叫到了第二个Triage;然后是第三个。等终于见到那个据说是全急诊室唯一的一位宝贵的医生后,已经是在第九个多小时以后了,我的本该激动的心情也已经被漫长的等待消耗殆尽,只想着快快查完,好带女儿回家睡觉。询问取样等待取样询问等待又花了近三个小时后,我们才被告知可以回家了。
  
  我忍不住想,其实整个的就医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取那一点儿尿样然后化验,不到一个小时的事情,却要我们耗时耗力地等了整整十二个小时,看来不光是财政预算、医生短缺问题,这个医院的效率机制也急需改善。在等待的十几个小时里,我听到无数“荒谬”“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政府都是干什么吃的?”等等激愤的言论,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将他/她的话大声地说出来;相反,所有的人,都像那个坐轮椅的老头一样,好脾气有教养地沉默着等待着忍耐着。也许正因为此,这种不合理的体制就一直存活了下来。
  
  当然了,人们忍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因为:这种医疗是免费的,虽然我们熬了十几个小时,但是这十几个小时里,我们毋需为任何费用担心(除了停车费之外),这和国内因为交不起费用而死在医院门口的孕妇的事例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的。但话又说回来,据说两个月前,在Edmonton市的急诊室里一位病人死了一天都无人知晓的案例比起来,又让人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在回到第一候诊室的时候,我听到一个患者大声叫骂的声音,不知怎的,这次我并不觉得这种人特别的令人不愉快,虽然他的方式有些过激
  
  视中国崛起为威胁:仅有一成加人挺华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15日 07:46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谈海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4 月14日,加拿大亚太基金会 (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在多伦多发表2011年《加拿大人对亚洲的看法》的民意调查报告。民调结果显示,虽然有66%的受访国民认为10年内中国的影响力会超越美国,但只有43%的受访国民将中国的崛起视为机会多于威胁,此数目在2008年的调查是高达60%,而反对中国的国营企业成为加拿大公司主要股东的比例则高达76%。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人愈来愈倾向于关注国内,不愿进一步参与世界事务或与亚洲的新兴力量打交道。
  
  上述民意调查是由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委托民调公司Angus Reid在今年2月15日至23日进行的,全加各地共2,926名加拿大人参与了该项调查。
  
  66%信中国10年内超美国
  
  根据上述民意调查的结果,加拿大人对于亚洲经济重要性的看法包括︰62%的加拿大人认为,亚洲经济对于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66%的加拿大人相信,中国的影响力将在未来10年内超越美国;绝大多数的加拿大人认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性现已超越欧盟,仅次于美国。
  
  然而,调查结果又显示,只有9%的加拿大人对中国表示好感,而对中国持冷淡态度的加拿大人多达29%。
  
  相比之下,加拿大人对英国表示好感的高达51%;对法国抱有好感者亦有36%;而对澳洲表示好感的更高达64%。
  
  调查结果还显示,只有43%的加拿大人将中国的崛起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而在2008年,持有相同看法的加拿大人所占的比例高达60%。
  
  此外,只有44%的加拿大人认为,中国对加拿大的繁荣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2008年,持有相同看法的加拿大人所占的比例高达59%。
  
  针对亚洲在加拿大的投资,只有55%的加拿大人认为,吸纳来自亚洲的资金对加国有利。而在2008年,持有相同看法的加拿大人高达59%。与此同时,多达 76%的加拿大人反对中国的国营企业成为加拿大公司的主要股东。
  
  推动“全国亚洲对话”
  
  亚太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胡元豹表示,加国民众能够看见亚洲在加拿大未来的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但此体认与国民对亚洲国家实际感觉,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差距。
  
  民调结果又显示,只有10%的受访国民,对中国、印度、韩国和东南亚抱有热情态度,对英国表示好感的受访国民却有50%,对法国持相同友好态度的受访者也约有40%。
  
  当被问到早前《麦克琳》杂志《太亚洲化》文章,其实是否是上述民意的一种显现?胡元豹就表示认同这看法。他说,该篇文章对加国民众正确认识亚洲的影响是亳无帮助。
  
  亚太基金会昨日同时推出名为《全国亚洲对话》的全国性活动(National Conversation on Asia),会方希望透过这项为期3年的计划,向民间引进更多有关信息,引发讨论,协助国民对亚洲崛起及其对加国影响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亦为联邦和各省府研拟长期、策略性政策营造条件。胡元豹说,期望此计划所得成果,有助联邦政府制定一套完善的《亚洲策略》。
  
  基金会将会推出连串项目配合《全国亚洲对话》计划,包括设立《加拿大-亚洲网上信息中心》、举行公众讲座和论坛、进行小区外展、进行调研与分析、成立专题工作小组及主办交流活动等。
  
  该计划当中两个特色项目,就是成立名为《亚洲未来小组》(Futures Group on Asia)和《亚洲新兴之声》(Emerging Voices on Asia)。前者小组由来自全国30名杰出加拿大人士组成,他们将就加拿大与亚洲的议题,提出真知灼见和策略性建议。这小组由加拿大前外交部长艾民信 (David Emerson),以及曾先后任加国驻中国大使、加国驻日本大使和加国驻印度高级专员的柯杰(Joseph Caron)共同担任主席。后者小组的重点,放在加国的年轻一代和下一代的加拿大-亚洲关系领袖,此项目会利用社群媒体工具,跟年轻人展开接触,希望促使年轻人参与分享他们的亚洲经验,探讨社会变迁、环境、人权、文化和政治等主题。
  
  亚洲崛起影响加国经济
  
  胡元豹指出,就业和经济是本届联邦大选的重要议题,但亚洲议题鲜有被各大政党提及。实际上,加拿大的未来是与亚洲密切相关的,例如︰加拿大对亚洲国家的能源产品出口;加拿大的高等院校实现国际化,在亚洲地区招生以及与亚洲的高等院校结成合作伙伴的关系等,均将对加国经济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胡元豹说,加拿大有将近370万的亚裔人口,他们有兴趣了解各大政党的领袖对于外交和商业战略的构想,从而使生活在加拿大的亚裔人口与亚洲活跃的经济体密切相联。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是在1984年依照加拿大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成立,旨在研究加拿大与亚洲关系的独立非政府机构。总部设在加拿大西部海滨城市温哥华,基金会是融合知识,技能和人才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並为促进加拿大与亚洲地区的对话,交流,安全,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提供重要政策支持。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也是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委员,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界理事会理事。
  
  
  
  作者:十八溪步甲 回复日期:2011-4-15 23:46:00
  警察打人的事在加拿大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成为新闻了。
  ====================================================
  在加拿大警察打人的事的确不太多,但也不是十分罕见,只是在新闻上罕见,网上还是有不少的,你可以用英文找一找。
  但主要的问题是抢钱问题。多伦多250万人2009年仅停车罚款单就270多万张,还有大量其他罚款,要在中国按同样比例计算,要开多少张。
  
  ====================================================
  作者:十八溪步甲 回复日期:2011-4-15 23:46:00
  如果没有回流大陆,那就不要享受着加拿大的福利,嘴巴里还要骂娘了。
  ====================================================
  在加拿大交的税比享受的福利多。
  
  专家:加国食品安全缺乏监督 水平下降
  加国无忧 51.CA 2011年4月16日 08:35 来源:本网综述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本网综述) 近日,本国《加拿大医学会杂志》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本国食品安全系统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而对食物传染疾病跟踪更是有重大缺陷。虽然联邦的几大政党都在这次的竞选中开出“期票”:当政以后将加强本国的食品监测,但是他们的承诺并无法改变本国食品安全水平正在下降的事实。专家呼吁,各政党一定要兑现当选后增强食品安全的承诺,重视加拿大食品安全问题。
  
  本国食品安全落后于其他国家
  
  据悉,这已经不是近年来业内第一次对本国食品安全制度提出警告。萨省省立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早先研究结果曾指出,在世界经合组织中的16个发达国家中,本国食品安全等级只处于很一般的水平。在2006年的食品大肠杆菌 (E. coli)感染率检测中,本国的感染率与冰岛、瑞典同列前三名,平均每10万人中有3.2人感染;而感染率最低的国家分别是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和芬兰,每10万人的感染率只有0.1至0.27。
  
  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每10万人的大肠杆菌感染率为1.3;英国2.13;德国1.43,皆大大低于本国水平。
  
  就在上周,魁省、安省和新布伦瑞斯克省暴发了15起大肠杆菌感染病例,14人生病住院、1人死亡,导致三省核桃召回。
  
  萨省大学在那份报告中指出,本国食品安全系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监督,特别是全国上下缺乏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链安全跟踪制度(farm- to-fork traceability system)。
  
  然而,对食物链进行全程监督虽然可以控制食品传染疾病暴发,但是也给会食品产业带来巨大的成本。由于联邦没有这方面的补助,所以这笔费用大多由行业自身承担,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加拿大医学会杂志》主编何伯特(Paul Hebert)医生则在这次的报告中呼吁,食品安全与卫生与食品监管制度非常关键,本国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存在极大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全国许多其他机构与纷纷呼吁政府应建立完善稳固的食品安全制度,提出将重心放在食品传染疾病预防、而非对疾病的应对措施上。
  
  专家呼吁政府填堵食品安全制度漏洞
  
  面对业内的呼声,联邦政府方面加强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上个月大选被触发前,联邦政府曾承诺5年内增投一亿用于增强全国食品安全检查。上月,联邦食品检验署(CFIA)发起一项新的行业透明度行动计划,承诺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和违反食品安全企业处罚方面提供更多的透明度。
  
  尽管如此,很多业内人士还是认为本国食品安全制度需要“大修”。CFIA前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何利(Rick Holley)表示,本国食品安全经不起推敲,越看问题越多。往往是食品传染疾病暴发后,才采取“打补丁式”的修补追踪工作,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他表示,2008年暴发的致命性李斯特菌事件中,政府对独立调查团提出的建议进行很好实施。取得一定成绩,但独立调查报告范围还是相当狭窄,只是针对李斯特菌提出解决方案,而没有从整个食品安全制度的宏观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CFIA前任主任、渥太华律师多尔林(Ron Doering)持不同意见,称现有食品安全制度的确存在改进地方,但也不像人们所说那样不堪,现在还没看到世界哪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制度比本国制度好到哪去,当然也不是说本国食品安全制度就完美无缺。
  
  加拿大的问题在于,各种监管机构,国家机器以欺压弱小的百姓为其发财手段,而对有强大律师支持的大企业无可奈何。
  比如枫叶食品厂李斯特杆菌肉造成12人死亡,多于中国毒奶粉事件,但没见到有人受到任何起诉。
  这是由民主的自私本质决定的,民主制度就是人人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后通过投票决定。但是执行法律的人还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他们的执法目标同样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他们自己,这样不可避免地,执法的结果会把一大群弱小的百姓关进监狱(losers)而对坑蒙拐骗的强大强盗集团束手无策。
  
  只要加拿大的这种民主制度存在一天,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就会存在一天。
  
  只有全民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为别人考虑的道德风范,恢复发扬雷锋精神,才会有一个美好的社会。
  
  民主制度就是人人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后通过投票决定。
  这样,显然总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而嬴的人没有任何不好意思,常此以往,人不变坏才怪呢。
  这就是西方犯罪率高的原因。
  
  这样,就算实现了真正的理想民主,而不是西方这样由财团巨头控制的骗子民主,充其量不过是少数人的地狱而已,按造民主的原则,如果51%的人投票表决杀害49%的人,这个决议就应当被执行,可见民主的荒谬。
  
  这些年来,中国越来越像西方,好人越来越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坏人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说是受到西方邪恶的民主思想的毒害已经很深了。
  
  一个社会应当首先以善良为原则,然后才是考虑其他原则。
  而善良,正是西方社会(至少是西方政客,西方国家机器,西方社会服务机构)缺少的。
  他们缺的是德。
  “天堂”里的“民主”杀人犯还真不少。
  23岁北京女孩陈尸加拿大 死因非常可疑 其母曾求助领馆
    昨日(周五)上午11点,加拿大多伦多警方在约克大学附近一所民居的地下室内发现一具中国女孩的尸体。警方已将此案移交凶案组,并派出病理学家检查尸体。有消息说,这名女孩是从北京来的留学生,今年23岁,可能是约克大学的MBA学生,或者正在读预科。
  
    据报道,案发现场在Keele St 夹Finch Ave的Aldwinckle Heights 27号,是一幢3层的独立屋。该区正位于约克大学南面、紧靠停车场,居民以学生为主。据该屋的其他住户透露,这幢房屋共被租给8个人,都是学生。
  
    现场警员表示,警方曾在周五早晨接到报警,称该幢房屋内出现“不明的纠纷”(unknown trouble)。上午11点,负责该小区的多伦多警局第31分局的警员到达现场检查,却在该房屋的地下室发现一名中国女孩的尸体。
  
    本地英文媒体CityTV昨日中午的报道称,死者身上有“明显的受伤痕迹”。然而,后来警方却改变了这一说法,拒绝透露是否有伤痕。还有媒体记者提问死者生前是否曾被性侵犯(sexual assault),警方则表示需要等待尸体解剖的结果才能下定论。
  
    据悉,昨日下午警方的病理学家已经前往案发房屋对尸体进行检查。同时,这桩案件也已经移交给凶案组,但是目前还没有确认为凶杀案。
  
    在现场,负责此案的凶案侦探(Homicide Insp.)博伊德(Edward Boyd)透露,警方已经初步断定死者是约克大学的MBA学生,今年23岁。不过,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查证,才能最终确定她的身份。
  
    在这宗“可疑死亡”案消息刚刚传开、本地媒体悉数赶到现场时,驻多伦多中国总领馆侨务领事黄新华和随员也匆匆来到现场。
  
    黄领事对记者表示,今天早晨领事馆曾接到过从中国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一名妇女(死者的母亲)很着急,称很担心其女儿的安全,并要求领事到她的居所来看看。
  
    他称,死者的家属从其他学生处得知女儿“有麻烦”,所以向领事馆求助。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生是死,只知道她很危险。领事馆的人员也不清楚情况,直到赶到现场才发现出了人命。
  
    黄领事最后表示,自己丝毫不清楚死者的底细。
  
    下午时分,死者的室友陆续从学校返回。他们看到警方拉出的警戒线,以及在房屋内外进行调查的警员,都惊愕不已。警员则隔着警戒线通知他们,晚上不能进屋了,必须另找住处。
  
    死者的一名华裔室友全身明显颤抖地对《多伦多太阳报》的记者表示,自己在昨天早上8点半出门的时候,家里看起来一切正常、也没有听见任何异常声音。不过,他也称自己住在楼上,而死者住楼下,所以并不清楚那里的情况。
  
    他还说,虽然同住一间屋子里,但是他并不认识死者,只知道她孤身一人在加拿大,在读MBA课程。
  
    这名室友对记者说完便转身离去,拒绝透露自己姓名。
  
    不久,死者的一名女室友也被警方挡在了警戒线外。她只愿意告诉记者她姓Poornima,她说自己曾经和死者说过话,但不算熟悉。死者原本住在地下室,她说很不幸,为死者的家人难过,她看起来是个非常好的女孩。她还透露,一共有8人住在这栋房子里,全部是清一色的学生。
  
    晚上7点,死者的另一名华裔室友也从学校归来。他对本地的中文媒体透露,据他所知这位女孩并不是约克大学的学生,而只是在读“预科” (preparation course)。他还告诉记者,这名女孩是北京人,今年1月份刚刚搬进这幢房屋。
  
    据本地某家华人媒体报道,昨晚有人曾在本地一个华人网站留言,表示死者是约克大学Schulich学院MBA课程学生,有一名白人前男友。案发前该男子到访女死者,房间曾传出吵架声。房东于昨晨接获消息,从市中心赶往现场地下室查看,发现尸体后致电报警。至于网站所述是否真确,有待警方进一步查证。
  
    由于事发突然,加上警方不愿多说,令约克大学的学生们心神不安,尤其是女生们特别担心校园安全。就在上周,一名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子在校园酒吧的洗手间遭到袭击,多名参与打人的嫌疑人仍然没有找到。
  开车违了规:加拿大警察MM拔枪对准我
  
  【北美在线 NAOL.CA】 2010/10/08 分类:生活 来源:加拿大那些事
  
  北美在线(NAOL.CA):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在房内吃完了饭,就带着同样从北京来的老乡小刘一起去找朋友老赵打牌,小刘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一口京腔,在北京我们就认识,她经营一个画廊,挺有本事的小女孩,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开车.
  
  我在北京开了很多年的车,但到了多伦多后,考驾照特费劲,老不过,考官老说我开的太糙,老抢道,我心说,废话,在北京开车不抢道,那还不如走路哪,开车多了,就老跟北京的警察书书打交道,都习惯了,也摸出了规率,比如那里有警察藏着都知道,被捉住了也没事,一个是软磨硬泡,实在不行再托人.
  
  一般被警察抓住,都是这样的,(在北京呵,别地儿我可不知道)赶快停车,停在路边,(你别跑,没用,车也走不快,下个口有警察叔叔在等你),开车们,满脸要堆满笑容(尽管心里骂人),一路小跑地跑向警察叔叔,(要跑,不能走,要显出诚意来) 准备好烟,(尽管警察叔叔可能不要,这也是诚意呀)跑到警察叔叔面前,先是微微弯腰,抬右手敬个礼,笑眯眯地对他说:
  "大哥,我错了,您看,我有点急事.........."(找理由呗),
  
  警察叔叔黑着脸说:"你再急也不能这样呀!是不?"
  
  回答:"大哥,您说的对,我下次再也不了",
  
  书书:根据XXXX条规定,现罚款200元.
  
   
  
  
  
  回答:"卧靠,大哥,我是给人办事的跑腿的,每月就挣600元,你让我们一家咋活呀?您这样是要逼出人命滴."(其实是自己的车)
  
  这时叔叔一般不说话,我接着说:"您看,我就住旁边这条街,咱们都是老邻居了,是街坊,老看您站这儿,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一般的北京警察都不愿意得罪邻居,怕哪天胡筒里飞出半块砖头砸脑袋上,但这时,他还会做出要在那个小机器上输如数据的动作)
  
  这时,就要动手了,拦着他的手,脸上一定要笑嘻嘻的,让他输不成,又不好说啥.
  
  这时,叔叔知道碰上了北京老油条了,就不愿再跟你磨了,会说,这样吧,你违规,这么多人都看见了,(他一努嘴,指对面的警察)不罚也不行,那就算你没系安全带吧,罚50吧.
  
  人得知足呀,我立刻一鞠躬,说谢谢您啦.
  
  要是MM.那就更简单了,先快步(要扭动小蛮腰)走到警察叔叔身旁,先用一阵香味罩住他,说的话跟上面大同小意,但要注意用身体靠近他,往上贴,眼睛要直勾勾地看着他的眼,关健的时侯,用酥胸顶住他的胳臂,在他要往机器里输数据时,要用小嫩手抓住他的大糙手,时间越长越好,一般他肯定会放过你,一般来讲, 一分钱都不会罚.小刘在北京常开一个切诺基,也是和警察打交道的老手.
  
  想不到这天,我们和加拿大的警察打了回交道,我和小刘聊着,不觉车越开越快,超速了,一会儿,后面跟上了一辆警车,警灯闪了,我们马上把车停在路边,从反光镜看,从车内竟下来个警察MM,这下,小刘的酥胸是用不上了,看我的了,我赶紧打开车门,一路小跑就跑向她,这时,只见她们一怔,大声说:"死呆"!我也楞了,心说,这MM咋这么不客气呀,怎么见面就骂人呀?在楞了下后,我还是继续向她跑去,还不自觉的把手伸进裤兜去拿烟,突然,那MM一下子蹲下身,噌地从腰里拔出一支手枪对准我,大喊"伏瑞资",我一惊,靠,这词我知道呀,电影里常有,是"不准动"呀,这回麻烦了,我举起手,不敢动了."SHOW ME YOUR HANDS AND TURN AROUND",她接着说,我听懂了,是叫我举着手转身,我转过了身,一看,小刘就在身后,她哆哆唆唆地举着手,给吓得不敢动了,我忙叫她也转过身去,这时,那MM用无线电跟谁说着什么,一会儿,又有一辆警车开来了,车上下来一黑一白两个粗壮的警察,小刘一看,扭了扭她那小蛮腰,看样子,她要使用美人儿计了。
  
  但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可能是天气太热了,警察叔叔又忙了一天,还没回家洗澡换衣,一阵老外所特有的浓郁的狐臭夹着汗馊一子把我和小刘给罩住了,熏得我喘不上气来,小刘直咳嗽,小脸发白,看我两这样,那个白人警察先把我的手从后面用手拷拷住,问我"ARE YOU OK"(你感觉怎么样),我心说,你丫快薰死我了,还有脸问!可也不敢直说,只好点点头,他又把我所有口袋里的东西翻出来,那女警上来从后面拷住了小刘的手,并翻了口袋,远远的一些居民看着我们,他们一定认为是有抓住了一对贩毒的狗男女了,警察看我们身上没有"家伙".又搜查了我们的车,之后,他们给我们松开了手拷,要我们坐回车里,要了我的驾照,保险单等文件,给我开了一张罚单,是三百加元,两辆警车就先后开走了,剩下我和小刘坐在车里发呆.
   
  
   
  
  
  
  原来,在加拿大,遇到警察要你停车时,你只能坐在车里,不能出来,双手还要放在警察能看得到的地方,因为加拿大的居民可合法拥有枪支,警察出于保护自己的目地,会非常地警觉.
  
  那两个单词要记住:死呆-STAY:呆在原地,伏瑞资--FREEZ:不许动!听到这俩词,要想全须全尾的,就千万别再动了.
  
  如果你象我一样,向她跑去,手还直往兜里掏,卧靠,那真是会让警察MM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接到罚款单后,我有两个选择,一是乖乖交罚款,要是不服,那就要跟警察MM打官司,到法院去对和警察MM面对面地对质,谁对谁错由法官作出裁决.
  
  我遭受了这么大的动静,被臭气快熏晕过去了,我心里那是翔(二声)当地生气,豁出去了,决定要上法院去跟那警察MM轰轰烈烈地打一场官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