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第二天,青邈早上八点半到四合院上班的时候,发现李道玄就已经在了。
他正在院子里练功,做他那一门功法的动式。
李道玄穿了一身宽松的黑色镶沿的练功服,看起来沉静而飘逸。
青邈马上进屋放下拎包,取出相机回到院子,她要抓拍几张好照片放在杂志上。
在拍摄的同时她静静的在一边观察李道玄练功。
一看功架就能看出李道玄是武林出身。
脊背中正舒展,动作气意连绵,肢体松透自然,气质精神内敛。
时而很小幅度的扣腕动作,都能感受到他内机的调动,非常优美但那却绝不是花架子。
他的面部表情是那种清净的漠然,令人有超然物外之感。
那种形神合一的清净和纯粹令青邈内心感动。
青邈不失时机的抓拍了几张照片,其中有全身、半身还有特写。
她特意用了有晨光氛围的滤镜,李道玄的动功之美把她给看醉了……。
(153)
收功后,李道玄去淋浴间冲身换衣服。
出来时,青邈这才看到,他今天穿了一件小立领的中式外套,更具有功师的韵味。
李道玄坐在办公桌的另一端,青邈的对面。
青邈给他沏了杯茉莉花茶放在他的面前,同时发表了自己的感慨:你来一趟可真不容易……
李道玄:怎么,你觉得寂寞了?
他的话依旧是直截了当让人淬不及防,青邈脸一红:怎么说话呢!
李道玄说:不是有我的学员在陪你吗,你告诉我他们总给你打电话。
青邈说,今天我可把电话拔了,因为要跟你谈事情。
李道玄随手翻了翻办公桌上的东西,只是扫了几眼,并没有看。
然后对青邈说:你组织讨论吧,我脑子平时都是空的,没话题,只有你说问题,我才能讲出来东西。
青邈能够感受到他的状态,因为有时她也这样,也只有练功人才能理解这一点。
于是她说:好吧我理解,我来给你出题你答,可以吧?
“可以。”
青邈拿出了他以前的一些手稿,一边翻看一边说:首先我想知道你要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李道玄说:那都是以前写的了,以前的想法,是想把我对修炼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因为毕竟是出自实修的经验,自有他特殊的意义。但后来我对这件事就不太起劲儿了……因为气功出了问题。好像不太合适再继续写这个东西,也没有出版社会出版。所以现在你说这件事,其实我心里也是矛盾的,究竟是写还是不写?如果写的话怎么写?
青邈听了他这话,也有些踌躇起来,因为当前这个局势,确实也不适合再明目张胆的宣传气功。但自己在内刊里话已经说出去了,这个场得怎么圆呢?
青邈迅速思索了一下,然后对他说:还是以养生的面目出现吧,在书里你就谈养生,养生涉及很多方面,我把你功的那部分结合进去,然后关于修心养性的我来帮你写……
李道玄插话说:你也别帮我写了,你直接写就行了,最后咱俩一起署名……
青邈赶紧拦截他的话头:那可不行,我怎么敢跟大师平起平坐?
李道玄笑笑:大师现在都下岗了,哪还有什么大师了?
(154)
室内的空气一下子松动起来。
青邈借机问他:李老师,其实我很想知道你心里怎么想,因为办这件事,我发现我比你还积极,这其实就不对了,因为你才是真正的主人。
李道玄说:其实我不说你也能猜出来,就是心情矛盾。一方面想要发展事业,另一方面又觉得气候已经不对了。但你的提议其实很好,转为养生,应该是没有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还是气功的底子,转不好就不伦不类,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青邈承认他说的都是实情,于是她说出了自己的主意:我明白你的意思,那就淡化气功吧,把它只作为养生中的一项,并且那些神奇的太玄妙的东西就不要提了,更多地从实用性上去开掘,比如怎么疏通经络,怎么祛病,如何健身长寿等等……
李道玄说对。他感到青邈的思路很清晰,方向也很对他的心思,有一种默契的感觉。
于是他说:你就按照你的思路去做,放心我一直会支持你,不要说我是主人什么的,你又不是仆人,以后在这件事上你就当家作主好了。
青邈说好,然后借着气氛松动,青邈也和他开了个玩笑:你方才说大师都下岗了,那我怎么发现你这个下岗的大师还那么忙呢?
李道玄回答:我一直在做生意,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就拿现在想要出书来说,即便是弄个内部的书号,也要1万块钱吧!所以就都需要用钱。
青邈说这个钱我们是可以收回来的。
(155)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了,青邈要去做饭,李道玄说“别做了,一起出去吃吧,看着你辛苦我又不能帮忙。”
青邈顺便好奇的问了他一句:你不会做饭吗?
李道玄说:不好意思,我不会做饭,我只会吃饭。
青邈说,那可就怪了,你和你师父在山里修道,难不成都是你师父做给你吃吗?
“我们做的那是什么饭?看了你都不能吃……”
青邈翘了翘嘴角:分明是出山之后就腐败了,都是接触达官显贵,肯定也是你太太把你宠坏了。
听到青邈提起他太太,李道玄的脸色忽然有些暗沉。
青邈并没有注意他表情的变化,就坚持去做饭了。
饭做好了端上来让李道玄很惊艳,看起来都是按照他的口味做的。
有小笼屉的粉蒸排骨、虾仁馄饨、豆包还有一碟卤花生和一碟耗油生菜。
他很讶异地看着青邈:你这是……什么时候准备的啊?
青邈微笑:昨天你说了今天来,晚上我去超市买的。
李道玄感动地向她道谢,因为他知道她是用心了,知道他比较习惯吃粤菜。
通过一些生活细节的观察,青邈明白了,李道玄是个不会做家务活的男人。
但没关系,她爱伺候他。因为能有这么个大帅哥陪在身边,伺候也是心甘情愿的。
她很奇怪这种感觉,其实他比她大了有八岁,但在一起却好像她在伺候一个小孩,还是一个干净懂事的小孩。
吃过了饭当然是青邈刷碗,但李道玄还是帮着捡桌子了。
等半小时后青邈都忙完了,李道玄问她:你午休么?你可以去里面那个房间休息一下,我在这里稍微坐一会。
青邈说:我也坐。
她是不想放过和李道玄一起修炼的机会,也想观察他的状态。
李道玄看了她一眼:……好吧。
@zyx0001
在吃的问题上,不同的门派,不同的修炼法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传统的佛道修炼是素食的,因为都是出家和进山闭关修炼,素食有利于血清气清身轻神清,同时也减少不良信息,常养慈悲心。
但在阿含经的时代,和尚托钵乞食往往是给什么吃什么,【并无拣择】,所以也就谈不上坚持素食。现在东南亚一带的南传小乘佛教国家的僧人也不是素食。在佛教的密宗,也不吃素。
归结而言,是秉持的教义、理法不同。各有其解。
但现代修行则入世者居多,所以现代的修行法门一般不对饮食上做过多要求,只是不要在饮食上生贪就可以了。
青邈在自己吃饭的时候还是倾向于清淡多素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就随缘。而且青邈所学的舒老师的功法,属于整体平机大法,既能解构为空相,那么也就无患。
(156)
前文提起过,这个四合院的主人是搞收藏的,所以屋子里家具也是仿古的。
里面八仙桌、太师椅、罗汉榻……一应俱全。
李道玄就坐在一张宽大的罗汉榻上,他其实都已经坐好了姿势,是那种很自然的盘坐,并不刻意。但身形却是非常端正的。看来舒适而自然。
青邈在他对面的太师椅上坐下来。但坐上去却怎么也坐不舒服,因为太师椅的扶手让她感到拘束。
见此情景,李道玄依旧是淡漠的语气对她说:算了,你坐我旁边吧。
这样青邈就和他坐到了一张罗汉榻上,但她是尽量靠另一边坐的,中间隔了一个人的位置,她是希望更多拉开一些距离,免得使对方感到局促。
李道玄还是第一次和别人一起独处练功,因为除了师父之外,还没有什么人跟他一起单独打坐过。
(157)
青邈和他一起坐下来,很快就感受到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气场。
这是她在舒老师身边就曾感受过的。
每一次坐到舒老师的办公室里,她都会感受到那种心空的宁静。本来是还想说很多话,但这种空静的炁场,却可以把很多纷乱的妄念,人心的躁动化为空无。然后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因为觉得种种心念皆为赘余,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本来无一物……体现了高功者本身强大的场能力量。
这是一种很高的享受,但现在却是李道玄带给她的,于是她内心明白,李道玄的功力也很深。
青邈对于清净,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虔诚。
因为那就是生命的本来,万象纷纭不过是过客,只有这种清净的本源,才可以恒久长存。
于是她便很快调整自己的身心,融入这种清静源流。
(158)
她隐约可以感受到,自己被李道玄很强的磁场包围着,她对他很钦佩,因为她能察觉到他的能量级别远远高于她。因为他可以作用与她,但她却不能。
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李道玄给她带功,无疑是一种偏得和幸运。所以她要好好珍惜。
这只是一种无为的静坐。片刻的时间,他们都进入一种渺冥无垠的功境之中……。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微茫之中,萌生出一种暖信……没人知道从哪里来?
青邈觉得丹田暖热融温,似有无限生机,从中而生,并向全身扩散……。
青邈明白,这是李道玄的场能给她带来的利益。
膻中也春意萌发……在这种状态下,她告诫自己心念不能动,必须要知白守黑,守雌不雄。于是她便一任气机自然化合……
就这样静静的守着,一种如鸡抱卵的沉湎……但却没想到,发生了另外的景况。
一种磁铁般的相吸,隔碍潜通,青邈和李道玄的气场,瞬间融合在了一起……
(159)
李道玄的天目里所见,两个人的身外性光,融合为一处。
接着他身体里四肢百骸气血翻涌、骨苏如棉……李道玄还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心中刹那间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旋即明白,这是阴阳的感应,不可有为。于是把定身心一沉再沉……。
又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回归于空寂无物,收工下座时,他内心暗暗赞赏青邈:此女子确为道门中人,临危不乱。
下了坐,李道玄没有看青邈,而是直接走到了院子里,背对着房间散漫的活动身体。
青邈收了功,却感到脸上潮红,如熏蒸洗浴过后。
她看了看表,原来已经是一个半小时过去了。
看着李道玄的背影,她似乎察觉到他在平息一点什么东西。
果然,等李道玄再进屋子里的时候,看起来已平静如初。
他说,下午我们抓紧把事情说完,这样明天我就不必过来了。
但当两人不经意间四目相遇之时却都在下意识的闪避,彼此之间都感到有什么不对了……。
青邈知道,那是心里都已经“有了”某种东西,一种潜通的印契,那是情感上埋藏很深的悸动。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
你是青邈吗?
你是舒老师吧?
……
对这类问题我不想回答,任大家想象……保持点神秘感比较好O(∩_∩)O~
我和江南李王爷说的话都是开玩笑的
楼主早已经过了好为人师的那个时段了,再者当老师就不是一个什么好差事,有个修丹道的朋友和我说起他师父说的话:“不好好修……将来就让你当师父去!”
显然一语道出了做老师的艰辛。因为老师是要承载责任的。
尤其是修道的师父,你要对人家的慧命负责,否则岂不是误人子弟?
大家在这方面不要对楼主寄予希望太高,因为楼主只是个写小说的,嘿嘿~
如果最后小说写完了,都拿我当个神圣,那我可就惨了。。。
相关修道问题大家可以在帖子上任意提问,对于我能答复的,我会认真回复给予参考。
至于其他种种,就等写完小说再看
再次感谢诸位的信任和支持!
(160)
李道玄恢复了那种淡漠的口气说:我们继续。
青邈说:好。
青邈整理了一下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老师,我觉得要是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修心养性似乎就更为重要了。因为人之所以得病,都是从心上得的,就比如说我从命理上考察一个人,如果这个人五行有偏,也就是偏盛偏衰的那种了,那么这个人在心性上、心理状态上都会表现为一种不平衡。这个就是佛家所说的五蕴,有了五阴的集聚,那么这个心性得不到修正的话,不管是医院给他治好了病,或者说是通过练功练好的,都可能会重新复发。因为什么呢?就是那个使他得病的心还没有去掉,所以他依旧还是可能生那种病。所以必须要修心性才能彻底改变,我的建议能不能在这本书里把修心的东西多讲一些,当然啦我不是想越俎代庖啊……
李道玄接话:这你不用解释,我知道你是从完善这本书的角度出发。
接下来他目光锐利地看着青邈:但我和你有不同看法。修心养性没有错,但自从气功发展兴盛以来,哪门功法学员的病不是练功练好的?还没听说哪门功法只是教个修心养性学员的病就好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必练气功了,回家天天背四书五经就可以好病了,但你发现还没有这这样的事例吧?!
青邈当时语塞。
(161)
李道玄的犀利,青邈早就有所领教。这个人原来是雪山之子,换言之就是和狼虫虎豹、星月溪涧相伴的“野人”出身。本来是没有学过那么多文化的,但出山之后走向社会,凭着他天资聪颖和领悟过人的灵力,却能整合出一套自洽的理论,就从他写的手稿来看,不时会语出珠玑,令人刮目相看,当然说话堵人也是一流的。
青邈躲过他的语锋退了一步:那么请你给我讲讲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李道玄说:只靠修心养性无论是养生治病还是修道都是太慢了,普通常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觉悟,因为受世俗和业力的影响,往往都是进进退退,反反复复。只靠一种磨的功夫,这要磨到猴年马月去?很多老和尚念了一辈子的经,但晚年来了病自己都整治不了,病魔来了,人的心性会随之变坏。我就见过一个天台山出来的老和尚,讲起天台宗来头头是道,最后怎么了,得了偏瘫对佛都反目了,念了一辈子的佛,却要骂佛了。什么问题?老子不是说“吾有大患惟吾有身”么?这个身的环境改变了,你那个心能守得住吗?!……但能练功就不一样了,练功可以迅速消除病灶,你问各个门派的学员哪个不是练功练好的?……那个心难转,我们可以用改变身体物质环境的办法来改变它,本来心就是个无形的东西,只要作用力够了,心就一定会转变。
(162)
青邈本来还想反驳他说:司马承桢都说过,修心之道浅则及心,深则及身,就看功力深浅了。六祖之禅,打坐于心,并不是打坐于身的……她可以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她还是忍了回去,因为一是不想和他形成争辩局势,二是觉得他有他的道理。
李道玄看出了她的心思:你是有反击的话要说吧?也不用说了,我也承认你有你的道理。不是不赞同修心,只是觉得现代人修炼要想提速,少了做功夫的保障是绝对不行的,画饼充不了饥。就拿你来说吧,你和我一坐,我就知道你怎么回事了,虽然你理论水平很高,但你现在连大周天都还没过,靠着画房子能当房子住么?六祖的开悟肯定不是这么开的,他能被人砍头不断,说明是色身已转。如果不能转物,理论都可以当催眠曲听了……。
李道玄的话如武术过招,步步紧逼,招招凌厉,令青邈难于招架,逼急了,竟口不择言一字一板说了句:可修炼有素的大师竟也有恍惚的时候……。
李道玄当下无语,瞬时面现红蕴,因为他知道她指的是一起做功时出现的阴阳感应现象。
接下来两人都不吱声了。
(163)
见李道玄脸上的神情闪现一丝孩子般的迷茫和无措,青邈马上就心软了,赶紧把话头往回拉:你说的对,确实现代人是应该多做功夫的,佛在圆觉经里也说了,无碍清净智慧,皆依禅定而生。我们都会好好练的,大师放心好了……!
李道玄绷不住一笑“别贫了,你做你的事吧,我得走了。”
青邈又请示了他几件事,于是就放虎归山了。
她知道很长时间他都不会来了,直到书稿写好或者杂志出刊。
夕阳洒在院子里,给院子里的景物镀上了一层金色。
望着李道玄离去的背影走出院落,刹那间青邈有些怅然若失。
她想起李道玄的太太,那个家境不菲的香港女人,想起她,心里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嫉妒,总之是有那么点酸,不知道她和李道玄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
化工厂爆炸,损失惨重,最近多灾多难……我们也暂停两天再更新吧
@山左

@kkcolcol
李道玄与青邈的争论,也正是儒、释、道之间的争论。佛家认为从心性中下手即可,万法唯心。道家不这么认为,认为佛家那一套只属于性功,得性命双修,也得炼气。青邈类似于佛家的观点,李道玄坚持道家的观点,而儒家认为两者都是扯淡,应该尽人合天。
-----------------------------------------------------------------------
从小说的立场上来看,两个人的争论都在体现各自擅长的修炼方面;李道玄一直走的是命功的道路,所以对这方面的路径看得清晰一些,尤其他还是气功师。而青邈则是一直注重心性修持,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悟,但出于对李道玄的尊重和客气,她还没有和他讲出更多……这些讨论会留给后面的时日。
心物是一元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纵深开掘的深了,都会带动另一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所以佛家重修心,同时也含修身(禅定),为性中有命。而道家重修身,同时不废“炼己”修心,为命中立性。其实都是含阴囿阳的东西,并不是偏执的修为。儒家立人伦在人道中修,注重修心养性,也是以性立命之法,同时孔门也有静坐,如朱熹半日读书半日静坐,颜渊的坐忘……所以三教自古以来都是融通的,互为参佐解说。在形而上的层面看就都一样,形而下的方法则各有不同和侧重。
只是下手用功方法的差异,而在大道之理上并无二致。
千古以来,人们争执大多站在自己教派和个人实践的立场上,因为对自己接触的这一门更为了解,于是就以本门教派的认知和体悟去看其他门派,难免因了解不深而有认识上的偏颇,所以造成佛道门派之间的攻讦……实际上如果看全了一件事物就不会那么说话了,而人们往往看不全,都是拿己之所长去揭别人之短,对立的认识由此产生。
@小米鱼的果冻丁
@夜深月正明,我想问一下楼主,如果一个人累世杀伐罪重,这一世一定要修成正果,怎么能平机?诸业不消,怎么能圆满,不历重劫如何消难?单靠法门就能消因果的话,这真是容易的不要不要吧。
----------------------------------------------------------------------
不是主观想修成正果就能修成的,需要因缘具足。
业缘不失,业果必偿。这个没问题,但却只见了一面。若以常人知见,只见实有而不见空相,而在大成就者那里实际上空有并存,色空不二。非人之思维可以测度。正所谓“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比如二祖神光招人陷害,被迫害致死,尸体投入漳河。后有人看见,慧可从水里漂出,盘腿打坐,双目微闭,安详如生,逆流而上十八里到芦村以北,后被葬在那里。
达摩6次被投毒,最后“遂自甘中毒而逝”。虽如此,后来却有“只履西归”的记载:
“北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一只草履存焉。”
目犍连被乱石肉身打成肉酱,佛陀却说其亡身不迷,而进入涅槃境界。
再高的法门也看什么人修了,千古以来《道德经》被学了个天女散花,千人千面。法门也是一样,道法是那个理,修到人身上就要看造化了,所以“平机大法”也要层层递进,修到位才能可以“空有等持。”
@怒放的山茶花
一直在追贴,很喜欢楼主的叙事风格。请教:佛教的打坐是修心还是修身?如果是修身,也算性命双修吧?打坐和气功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气功修身的效果更强?道家也讲究红尘炼心,貌似佛道的区别就是法门不同吧,结果是殊途同归。对普通人来说,除了平时修身养性,打坐是否是最合适的修身法门呢,简单易行,还请赐教。
-----------------------------------------------------------------
气功是佛道派生出来的分支,一般来说是目的上的差异,气功更注重实用性,比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佛道的打坐却有着更深远的目的,为了返璞归真,成就无相法身。打坐是一切法门的通用方法,不管是儒佛道、气功、武术、瑜伽、中医养生都打坐。佛道的打坐实际上是身心并修的,因为打坐好了既可以改善身体状态,又能够改善心性状态。佛道已经包括气功在内,就不必要再寻求气功法门了。
打坐确实很好,功德很大,而且简单易行,重要是坚持不辍。则利人利己。你要是坐好了,你家的花和周围的人都会受益。因为会有一种良性的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