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张口即乖
  明月老师给我上课:青邈在工作前给自己一个提调,叫无心应物。与后面有心维护和同事间的关系,有心提高劳动技艺之间的关系。
  我不是来砸场子的,我是好学生!!!
  ----------------------------------------------------------------------
  先要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无心?
  然后才能去理解无心应物。

  无心,并不是什么都不想叫无心。什么都不想那是傻子。而是非有非无那个状态才叫无心。是处于太极阴阳混融的状态。

  至于后面你说的那些东西,那叫“用心”,而不是“有心”。
  无心恰恰用,是一个无心之用。
  (122)
  青邈没有防备马跃会这样问,而且还盯着她的眼睛一瞬不瞬,刹那间脸就红了。
  好在咖啡厅的灯光,让人看不出她的脸红,但她相信马跃会有感应。
  好在她反应迅速,心想这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表现得open一点,不要陷入男女那种暧昧的氛围中去,避免调起马跃的旖念,但是又不能不说实话,因为她已经答应了他会说实话。
  于是她爽朗的笑着说:当然会呀!你长得那么帅,人又青春热情魅力十足,做事业积极上进,脑子也聪明,我还觉得我配不上你呢……但可要是把现实因素考虑进去,什么你的父母,我的孩子,年龄差距之类的自然就不会动心了,人总要在现实中生活而不是活在幻想里。
  这个答案其实马跃是满意的,因为青邈表达了对他的真实心声,说明他在她心里并不是一无所感,只是考虑的比他更全面也更成熟。
  青邈的回答既肯定了他的魅力,但又依然不失理性。这使他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
  这就像人在失恋时特别痛苦,而痛苦的原因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人的价值被否定了。
  对方不再爱你,说明你失去了在那个人心里的价值、自尊感明显受挫。
  而现在看来他之于青邈显然不是这种,所以就轻松了很多。
  (123)
  他对青邈说:邈姐,你知道吗?自从你跟我说去了超市之后,我就一直很为你担心。坦率说,我是觉得那份工作,和你这个人反差太大了。你本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怎么就选了那么个地方去打工……。
  青邈说:你的意思是说那份工作档次太低了是吧?其实在我的心里,现在已经没有高低的概念了,一切随缘,只要是我应该做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会去做,而且力争做好。
  马跃说:其实也不是说档次低,我觉得最主要是,大材小用浪费了你的时间。
  青邈说:可是我没办法,你知道不工作我就没有收入,而其他的工作应聘需要时间也周折……。
  马跃:嗯,我知道。所以我在拍戏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着,怎么能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给你找个事情做,先解决吃饭问题,然后再找发展机会。
  青邈感激地看着马跃:谢谢你真心为我着想!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呢?
  马跃笑了,笑得很璀璨:我最大的幻想就是你做我女朋友了……我也知道那不可能,那么就按照以前说的做我老师吧!良师益友,让我经常能看到你,给我讲讲修道的东西,我就很满足了。
  青邈说:这你放心,只要是我能回答的,就都会告诉你。
  马跃说:对了,还忘了跟你讲一件事,我才和王导商量了,除了演戏,你可以跟组做场记,王导原来那个场记 要生孩子了,你正好可以顶上去,这样无形中收入就会增加很多……。
  “太感谢了……!”

  马跃给青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希望,青邈明白这也意味着她自己在心性的磨练上有所过关了。
  只要相应的心性过关,命运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十八味
  人有人道,佛有佛道。人道大了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了说学习解惑不做愚人。佛道近于天道,乃是苦修证悟自性天理之道。二者殊途而难同归,敢问楼主,人道与佛道的境界怎能同日而语呢?
  ——-----------------------------------------------------------
  真正的人,并非是枕于酒色财气五欲六尘的那个“小人”,而是顶天立地具有浩然正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爱人利物,无私忘我,至诚中庸的那个“大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参天两地的君子、圣人。真正把做人推到极致,三才并举,与道合德,那么就是佛道的境界。
  
  ----------------------------------------------------------
  每个人由于悟道层次的差别,所体悟和理解的“无心”都是不同的。

  而真正的无心,却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
  (124)
  接下来马跃又叮嘱她:场记这个活儿,和你以前做编剧可不同了,有工人的性质,事儿很琐碎,每一个镜头都要记,记里边的化妆、服装、道具、机位、灯光位置……如果你没记住的话,下个镜头接拍就很可能穿帮,比如原来桌子上有个杯子,下个镜头却没有了……那就不行了。还有后期编辑找镜头……就都是你的事。所以也是很麻烦很辛苦的。还有就是要跟组里的人处好关系,因为剧组里很杂,人来自四面八方……我是担心你的性格比较清静,到剧组工作可能需要适应……。
  青邈认真的听着,频频点头。觉得他这些提醒其实很有必要,能使她早点有精神准备。
  马跃又说:当然我也跟我哥们说了,多罩着你点,所以你也不用太担心,有不懂的地方,私下里你多跟他沟通请教。……
  青邈在内心里,对马悦为他所做的这一切,十分感激。
  其实她也有过一闪念,是不是今晚索性就不回去了,下半夜睡休息大厅,这样就能多陪他聊聊……但又一想觉得不妥。
  因为现在他俩是一直在聊着严肃的话题,如果聊得时间长了换成生活话题,她可能就会软下来,因为就她自己的内心来讲,并不喜欢总是这样严肃做老师,她其实更喜欢轻松自然,舒展她女人的天性,就像她在老师面前那样,可以表现她的软弱,以及各种情绪。
  但面对马跃,她却不能,因为如果她放松下来,就会被马跃感受到她女人的那一面,那样可能就很容易勾起他的内心波澜。
  更重要的是,她在心灵深处也很怕被他的热情和感染所打动,毕竟马跃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青年男人,他们又都是单身。人的理性是一回事,感性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必须随时注意把握分寸。
  她觉得发乎情止乎义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彼此都不相伤。
  青邈已经修到了那样一种状态,那就是知道一件事在哪一点戛然而止最为合适。
  于是她跟马跃说:再聊会儿我就要回去了,因为我那边住的太远,就是打车都要一小时的。
  马跃沉吟了一下……好吧,回头我送你。
  (125)
  其实青邈在心里对马跃有些愧疚,他对她那么好,而她却没有什么好报答的。
  他喜欢她这个人,但自己却又不能放松的对他。
  其实青邈有着女人很温柔的那一面,但她却不敢表现出来,因为温柔也要分人,如果面对一个喜欢你而又血气方刚的青年男人表现温柔的话,很可能激发他的情欲之心……所以还是有意识的收敛自己一点的好。
  她只能是在他感兴趣的修炼方面,还有一些知识和人生的探讨上,给他一些参考,她相信这些也是他喜欢的内容。

  于是她问他:马跃,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修炼呢?
  一听问这个问题,马跃果然是有兴趣 ,他给青邈又要了一壶洛神花茶,一边给她斟茶水一边说:其实我是被道的智慧吸引了。不拍戏的时候,我一个人会宅在家里看很多书,一开始是看南怀瑾的书,然后看出兴趣来了,就看一些佛书道书,觉得那里面有很深邃的人生道理,是超过哲学的。
  但在我心里还有一种矛盾,就是不想学那么深,因为太深的东西,好像是离人世间太远了,会让我感觉很空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我真怕看着看着有一天,就会觉得人生四大皆空,像贾宝玉一样,弃世出家了。……
  其实我并不想放弃人世间的生活,我只要这一生过得有智慧,像你所说的不迷失,然后再有一个充足的能量,我就很满足了……邈姐,你该不会觉得我目光短浅吧!
  (126)
  青邈说:怎么会呢,对于道来说,不管你处在哪一个层次来修道,都是会受益的。这样想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好,其实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心愿来学道修道的。不过你方才讲的那些,我觉得里面还是有一点偏见,比如说,修道就是要看破红尘,出家修行,放弃世间的一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缘分不同,修炼的方式也不同,其实你的心要是想修哪儿都能修,你可以挣钱,可以娶妻生子,做什么都没关系,就像我老师那样。
  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放在哪里?所以你世俗的生活与修炼一点都不矛盾,你看我不是也想挣钱做事业吗?

  马跃:嗯,我明白了……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啊,你还想结婚吗?
  青邈坦率的回答: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不想了,而且否定爱情,觉得感情是一种假象,也是因为在感情上受伤很深吧!到后来通过参悟,我觉得自己偏激了,既然本来幻假幻真,还刻意分别他做什么呢?如果有那个缘,就结婚。没有就算,一切不执着。
  “那你想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呢?”
  终于又绕到这上面来了……那就给他一个圆融点的回答吧。

  于是青邈说:如果要找我想找个年龄相仿能一起修炼的人,因为这样会有共同语言,算志同道合吧。从前我有一个喜欢的人,但他有家,所以我就离开他了。其实也不是找,因为找是很难找得到的,要遇见才行。
  马跃说:我有点好奇了,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会让姐姐你动心呢?
  青邈在诚实回答的同时也是想封掉马跃对自己的幻想:他是一个功夫很深的人,比我大,功夫也比我好,像你一样也是个帅哥。……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只想发展事业、赚钱,为未来创造条件。
  “哦……我懂了,邈姐,我送你回家吧,回去早点休息,明天你去王导那里报到。”

  上出租车的时候,马跃拉开车后座的门让青邈上去,他自己则坐到了前面。
  青邈在坐车的时间里默默的想,她要在剧组做得更好,不辜负马跃对自己的一片热诚。
  然而事情并非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走进剧组,一系列的艰难在等待着她,考验还在前面……。
  @法念2015
  找了一些数据资料,大家一起赏玩,看看手机(包括短信)历史也蛮有意思的
  百度“短信词条”: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BP机与手机有很长一段混用的时间,就是接到BP机汉显短信,再打电话。或者直接看汉显短信。
  BP机历史:
  
  (127)
  青邈到摄制组报道去了。
  导演见面就把剧本、场记单交给了她,并给她仔细讲了一下工作内容。
  青邈虽然没做过场记,但因为过去曾经组织过功法宣传片的拍摄,对这套东西就并不陌生,所以领会起来就很容易,剩下的事就是实践了。
  导演也认为她不成问题,因为既然过去做过编剧,那么做个场记是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
  下午,这部剧的摄像郝一辰过来了。

  郝一辰三十五六岁,长得有点黑,其貌不扬,但看起来很精神,身体像牛一样壮。
  这个人给青邈的感觉是能量好,性格活跃,脑子里颇有东西。
  郝一辰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摄像,而是从部队转业半路出家做这行的。
  但因为他领悟能力高,肯钻研,技术好。已经拍过两部大戏,成功的奠定了作为电视剧摄像的基础。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
  导演见郝一辰来了,就开始和他讨论剧本,征求他的意见,并让青邈在一边记录。
  青邈在来之前就为此做了准备,她像以前做采访那样带了录音笔,这样为的是准确。其余她拿个本子记记要点就行了。
  郝一辰看见青邈还觉得有点奇怪:王导,以前那个场记郁婷婷你不用了?
  王导演说:生孩子去了,这个青邈是马跃给我找的,她以前做过编剧……
  郝一辰:啊?能做编剧的怎么还能来做场记呢?
  王导演赶忙帮着解释:马跃原来是推荐她演咱们剧本里那个道姑,后来考虑戏份不多,我这又缺个场记,就让她兼了。
  “哦……”往下郝一辰就没再说什么。
  (128)
  接下去就是开始讨论剧本。
  一场戏一场戏的往下缕,郝一辰给本子提了不少意见。
  青邈一直开着录音笔,并做着记录。
  他俩在一起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哈哈的笑声不断。
  青邈发现,郝一辰是个很挑气氛的人物,眼光又很独到,而且特别会挑毛病。
  比如他说到,这部戏里的地下党老是在特务到来之前从容撤离,特务总是前后脚就差那么一步……这多假呀?那个老C领导的就是这么一群废物吗?
  王导演说:我也觉着看着有点太顺了……回头编剧过来了,看跟他商量一下怎么改。
  “还有,卧底的那个共产党吃喝嫖赌都不粘,这不等于脸上贴条子就是共产党吗?怎么着他也应该来一样两样的,就是不嫖,也应该去赌去。应该有一场戏让他在赌局露露脸儿……。”
  …… ……
  再接下去,戏缕着缕着就到了青邈扮演的那个角色这里了。
  郝一辰又挑出了毛病:那个道姑,说那个台词那叫啥?财色名利都是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与世无争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啥都不争活着干啥呀?生于人世窝窝囊囊一辈子……啊,就为了吃斋念佛?盘腿打坐?还不如死了呢!就她这个说教,就把老c打动了特务头子不当要跟她进山修炼了吗?!
  王导演笑着未置可否,因为他喜欢任他发挥,这样可以丰富他的思路。至于到底怎么改,等充分议过了再说。
  郝一辰反过来问青邈:这是你的角色,你说说你的理解。
  面对郝一辰咄咄逼人的发问,青邈有点儿为难,显然他们都不是修炼人,尤其这个郝一辰,能看出来就都是尘世间的那种观念。如果她要赞同说编剧是对的,那么马上就会有点得罪郝一辰。如果他要跟着郝一辰一起否定编剧,那么她就是为了逢迎他而说假话。
  然而她必须马上表态……。
  (129)
  正在这时导演插了句话:老C也是因为两头都给他压力,老蒋即将败走台湾,共产党这边又做他的工作,而他觉得他手上共党的鲜血也沾了不少,所以道姑一说,他就想投奔这个第三方,了断他的纠结……。
  “那些我知道,但我就不明白这个道姑说的那个道理是怎么打动人的,至少我听了就打动不了,所以我问问青邈你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吗?”郝一辰继续把球踢给青邈。
  青邈必须说话了。
  于是她说:如果从道姑的身份来说,这些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从修道人看人世间就会觉得争名夺利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郝一辰马上接话:那道姑就不空了吗?她得着啥了?就得个一辈子晨钟暮鼓、烧香念经?……最后不也得死吗?她死了能带走啥?有几个成仙得道的,我看不过是一种愚蠢的幻想而已。
  郝一辰的言辞很激烈,就像一轮又一轮的炮火……青邈心想真是当兵的出身。
  她现在又是秀才遇见兵了。

  青邈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于是她说:……这些事还是听导演的吧,他让怎么演我就怎么演。
  不知为什么,郝一辰忽然对青邈的印象有些不好。
  他反感她身上带的那种像道姑一样的清净气质。
  他明显的感到她与他们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
  因为凭着多年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他一眼就能识别到她与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对立……。
  于是在青邈去卫生间的时候他不禁和导演说了句:马跃怎么找了这么个人过来,我 感觉她不像圈里人,能把活干好吗?
  王导演打圆场说:这个没问题吧……最主要她跟戏里那个角色外形很接近,这个类型还不好找呢。
  郝一辰笑着点点头:也是,看着她就像个道姑。
  (130)
  晚上坐车回家的路上,青邈忽然觉察到自己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了。
  因为很明显,她还没说什么就引起了郝一辰的反感。
  郝一辰在摄制组的地位是和导演接近的那么一种分量。
  如果她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那么很显然日后的工作就不好开展。
  最令她沮丧的是:她居然还没有什么表现就轻易树立了一个对立面……。
  这是为什么呢?!
  (131)
  夜深人静的时候,青邈在做反思的功课。
  “吾日三省吾身”基本是每天都要做的。
  她想起了老师所说的“藏相藏尽”。
  对照她自己,很显然这就是有相显露于外了……。
  无论是立身于社会还是立身于功修这都是有问题的。

  至高人相弃,过洁世同嫌。
  不经意中立了一个“清”字,那么不就与世人对立了么?
  而大道本该是无相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感谢郝一辰才是。
  他其实是自己的“点度师”。
  你不平了,所以大道就会派人和事来点度你。
  为什么自己看起来和人家不一样呢?
  归结起来还是内心里有一份孤高,还是立了一个东西。
  也就是立心了!
  倘若无心,那么就不会形成这种气质上的对立。
  事实上不需要说话,你只是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别人感知到你和人家的差别和距离。
  而这实际上就是内心里有“人我之相”。
  (132)
  记得舒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让别人看起来总是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神神秘秘的,那就不对了……哪怕你就是不说什么话,但也要经常往大家身边站一站,让大家感到你与他们是一起的。
  青邈此刻明白,那其实就是无分别心的现实写照。
  可……怎么去修订这个东西呢?
  怎样扭转郝一辰对她的印象呢?
  青邈相信,只要是观念改变了,就一定会有办法扭转局面。
  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所有剧组成员包括郝一辰感到:她就是他们队伍里的一员,而且是毫不逊色的一员!
  (133)
  在剧组生涯这个太极中,自己要把握一个什么状态,才可以获得一个整体的平衡?青邈在思考这个问题。
  她得到的结论是:“业务一定要过硬”,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因为你只有称职,把活干好,别人才说不出话来,其余的还都好说。
  所以一定要把头三脚踢好。

  第二天,按照导演的要求,她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头天导演和郝一辰讨论剧本的内容,按照录音记录精准地打字整理,并设置了清晰的排版格式打印出来。然后交给导演,导演过目看没什么问题,就让她发给编剧和郝一辰,一人一份,作为修改剧本的参考意见。
  青邈见郝一辰拿过打印稿,很快的翻看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不错,搞的挺清晰,就这意思。
  青邈暗暗松了口气,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小的转机。
  青邈明白,要想避免人际摩擦,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敏感,不要记得那些言谈话语中即时的状态。
  很多心理上的对立,都是由敏感猜疑扩大化而来。
  本来那些交流过程中心态反映的东西并不是固定的,但通过这么一走心一强化,本来不是真的也变真的了。
  所以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从自己这里忘掉昨天和郝一辰那些对立的瞬间和某种不悦的印象。
  老师曾经讲过,只要你心里是无事的,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无心是最好的平机大法。
  于是她勤快地做事,诚恳的微笑,一切本着自然而然,没有什么造作,仿佛昨天的那些过节根本就没发生过……于是她便发现郝一辰的那种对立在无形中逐渐消失。
  (134)
  但事情并非就此这么简单。
  剧组是个小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人际关系现象都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比如她发现编剧和郝一辰,就是暗中对立的,因为郝一辰给他的剧本提了那么多的毛病,这令编剧大为反感,因为站在他的角度,他会有无数反驳的说辞,而导演在某种程度上和郝一辰也有相似的观点,这样无形之中就给编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为他要修改很多地方。
  但这个编剧,并不像青邈原来做编剧时那样软弱,因为编剧也是有点名气的,所以在讨论时,他才敢于和郝一辰杠个面红耳赤,他在心里认为,都是郝一辰怂恿导演弄出这么多事儿来……而青邈作为导演组成员必须跟着,所以就只能眼见着他们明争暗斗。
  她不禁告诫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就是个场记,此时相当于一个秘书,要管住嘴,少跟着参与意见。尽管他们说在兴头上,或者争执不休的时候,偶尔也想寻求她精神上的赞助,比如会问:青邈,你说说是不是这么回事?……之类的。
  青邈一般只是笑笑,很少表达自己的看法。
  因为她还不是讨论剧本的位置,所以没有必要胡乱插言,既于事无补,又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得罪某一方。
  她只是埋头佯装作记录,在他们打口水仗的时候,她便盯着笔记本空白的地方养神。
  (135)
  修道人到底要不要坚持原则?
  青邈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坚持原则也要视情况而定,就像儒家的那句话,邦有道,则兼善天下,邦无道,则独善其身。如果遇见一个可以坚持原则的环境氛围,那么就坚持原则。如果大环境无法使人坚持原则,那么也就只有顺其自然,走曲则全的道路,而不必要执着。成住坏空,所有的事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遵循自然之道,才是最公正的法则。
  “挑战不可能”节目中的那个5岁的小女孩韩嘉莹(5亿全球播放量),其实就是先天带的特异功能,可以意念调控小动物。但是没人敢这么承认就是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