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136)
  好一顿磨合……终于剧组拉到了上海影视基地开工了。
  来自四面八方的剧组人员都汇集到了一起。
  青邈在人际交往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些人在影视圈都混了好多年了,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都有根,而唯独她没有。
  这是她第一次跟组,又是一部大戏。

  组里的人仨一亲俩一伙的,互相提起来几乎都认识。
  而且都跟着助理,摄像俩助理、灯光仨助理、美工俩助理、化妆俩助理、服装一个助理、录音一个助理……
  而青邈和谁也不认识,就连导演都是刚认识不久的。
  青邈感到了自己在人事上的孤单。
  更重要的是她没有这个行业的资质。
  虽然以前参与过剧本的写作,但却没有完成的独立作品。
  所以她很不愿意听导演对别人介绍说她是个编剧。
  她知道导演是看在马跃的面子上为了帮她树立一点形象才这么说的。
  但却容易引起后续的尴尬,人家会问:你写了哪部戏?……
  如果没有一部是独立完成并已经上映播出的,那么她这个编剧的身份就是个乌龙。
  一个没有资质、根基的人在剧组是会受到他人轻视的,很多人对她便会颐气指使。
  (137)
  本来她是想就埋头干活,闲事莫理,多年的修炼生活使她的性格更倾向于沉潜和内敛。
  “养气忘言守”,吕祖的话是至理名言,多说话尤其是废话无疑是耗气的,而且是惹是非的根苗,不是有句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么?
  她很想少说话多干活……但发现不行。
  这和超市做理货员不同。理货员你可以完成你份内包干的工作就行了,而场记却要和方方面面都有接触联络。
  别人要问她下个镜头拍什么?那个道具、服装、化妆和上个镜头的细节怎么接……。
  只是说业务方面还好办了,青邈只要严谨、用心、认真就可以应对。
  关键是除了工作,还要互相了解、聊天,需要搞好关系。
  拍摄现场经常会等机位调度、布光或者演员走位、补妆……各种空隙的时候难免会有人聚一起聊天。
  别人会在闲侃、说笑时有意无意的来了解你这个人,同时也在确定你的分量。
  而青邈的为难之处在于她过去的履历是特殊的,她是一个气功人。
  而气功不但是个旧日黄花般的事物,而且很容易被人褒贬或者引起不必要的好奇。
  她如果实话实说,就会给她这个本来是位置很低的场记身份带来引人关注的非议。
  如果不说实话,她就不知道该怎么编、还能听起来天衣无缝。
  于是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她都是尽量避免交流,只是埋头在工作里。
  但却逐渐显示出她有些不合群的状态。
  那是一种心理的疏离。
  (138)
  场记的差事本来就像个“杂役”,别人又不知道青邈是怎么回事,所以也就没拿她当回事。
  为什么说场记是剧组的杂役呢?一是因为场记的地位分量轻,二是要管的事情涉及面太广,从前期演员服装、拍摄场地场景,中期拍摄每个镜头的细节,到后期剪辑配音核对字幕,几乎和剧组的各个小组都要合作。工作特点就是:“很累”、“钱少”、“事杂”……。
  这对于青邈这个习惯于清静生活的修炼人真是一场“大考”。

  她越是谦让,就越是有人欺生,把她当成“工人”看待,对她呼来唤去,颐气指使,连摄像助理对她都可以随便发火。
  不是她的问题和责任也会推诿到她身上。
  比如有一场军统特务卧底和地下党在茶楼接头的戏,是隔了一天接拍的,本来青邈已经记下了桌上茶具摆放的位置、数量,也提前告知给了道具组,但第二天就让他们给疏漏了,收工回放的时候就发现前后衔接的两个镜头里茶具少了一个盖碗……显然和上一个镜头就接不上了。然后导演发火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青邈,说她没有准确记下来告诉他们。青邈有口难辩……。
  王导虽然没有直接骂她,但脸色也很难看。
  青邈这才意识到,自己把事情的格局做低了!
  (139)
  舒老师曾经对她的教导是:你哪怕是个乞丐,身上也要不失王气。
  这个王气,或者说是王者之风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不是说你要摆出一个架子那个叫王气,而是你的实力体现于外要有一个太极核心的效应。
  你不一定要拥有那个中心的身份,但你却应该据有那个中心的实质,可以调控和把握周围关联的一切,也就是无冕之王的境界。
  只一味的退让和隐忍是有问题的,这样会使人际关系的天枰失衡。
  这个太极一旦失衡,对各个方面都不利。
  所以或刚或柔,采取哪种态度应视情况而定。

  这和家庭的夫妇之道是一样的,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都不利于一个家庭的健康发展。
  如果不调整,就会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小人之道就会猖獗。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不恰当的软弱本身就是弊病,因为你使事物不平衡了。
  就连住在一个房间的剧照摄影师刘姐都看不下去了,睡觉前对她说:青邈,你不能这么老实,你得说话呀!你越老实就越有人欺负你。
  青邈心里明白,其实也不是她老实,而是到了这个陌生的工作环境她还没有找到适宜的处事方法。
  但她决定要调整这个失衡的人际太极。
  (140)
  于是她想出一套策略。
  首先她要树立起个人形象的威信,无须让人仰视但也不能让人轻视,主要是争取一个平衡状态。
  她开始表达自己了,她把导演所介绍她是个编剧的说法修订为“曾经是杂志编辑,做过剧本的枪手,独立编剧的那个剧本由于资金问题搁浅了”……这样的说法既不张扬但又表明她也不是个工人出身的“小白”。
  接下来她便在适合表现自己的场合自然地展露她的知识层面,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力量支撑起自我形象的天空……这使那些原以为高她一等的艺术人重新对她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场记的知识是很渊博的,是一个来自于文化层面的人。
  青邈也暗示给他们,跟马跃是好朋友,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有空就接了这个戏,原本是为演那个角色而来的,但后来导演说还需要个场记,就这样跟组了,也是一种学习和实践吧。

  然后则是擒贼先擒王。
  她要借力打力,要让剧组里举足轻重的大咖来为她提升人气。
  她心目中人际关系的三角支撑点:导演、主演周云起还有摄像郝一辰。
  只要能把这三个人搞定,其他人就都不是问题。
  导演那边她再努把力,提高业务就问题不大。
  而郝一辰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征服的。
  于是她决定这个三角支撑点先从扮演老C的主演周云起入手,如果能把他拿下了,那么郝一辰也会被牵制,因为周是老戏骨,郝一辰的大舅哥,郝一辰入行就是他引领进来的……。
  但这个周云起也有个令青邈打怵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性格和剧中所扮演的那个老C有类似之处,长着一双可以刺探人心的眼睛,喜欢深入分析别人心理,以及诡诈多变的个性。
  那么自己会是能够“战胜”他的对手吗?!
  清凉明心说的也不无道理。按道理说写小说主要应该以感性形式为主,要写情节、细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让人去自己得出一个道理而不是说教或者总结出一种道理。

  但我发现看我小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要看修道的,也就是要看一个明确的涉及修道的东西,或者是修心或者是修身。就连清凉明心也说:我最爱看青邈反思的部分了……。喜欢看故事的,在我的帖子里没几个。黑猫算一个典型想要看故事的,后来因为看很大的篇幅在说理,他对此贴就淡化了。其实我个人是想写故事而不想解说这么多的。
  如果要是铺陈情节,即便是我前面铺陈情节还比较生动紧凑的地方,大家也都说“不爱看那些故事的部分,就要看修道”。好看的故事多了去了,所以那些东西不出奇。多写修道。而其实故事和修道本身是一体的,没有那些故事也就没有反思和修行。

  但如果突出小说的特点和故事性,那么就会铺陈缓慢,就像前文所说的青邈在片场遭黑等情节,生动的写出那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就要一个更新才能完成。小说的理,是要写一大堆的情节之后,才能若隐若现。而且可能点睛的话就那么一两句。不善于分析的或者看的不细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真正的意义在哪。就像那些烧脑的电影“盗梦空间”之类,有的人看了好几遍都没看明白。

  其实修道的深层次哲理是最烧脑的了,如果我以感性的方式写,而不做解说,相信你根本无法看明白。
  而像现在这种你能看明白了,却又会觉得平常。
  欢迎大家再次就此问题 集思广益~
  我估计现在都没几个人研究了……也好,那我就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正好这一段我也有事:-)
  不会弃坑……但可能在这一个月里,我都无法有规律的连续更新,看帖回帖的时间还是有的
  @我是太阳神女儿
  说到沟通,这么多年来,我只能让别人来听我的,而我从来没有认真听过别人的,我甚至失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楼主能教我体察他人的内心从何入手吗?
  ---------------------------------------------------------------
  这都是因为很“自我”的问题。所以就形成了只重视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去倾听他人的心声。其实“他”(她)又何尝不是你?!

  万物同源,人性是相同的。在“大我”的眼里来看,是自他不二的,这个东西不是什么高尚的口号,而是真实就是这样。从自性的层面说,所有众生都在自性里,所以是一个“不二”。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讲,人应该是相互尊重的,每个人的那个背后都是伟大的佛性。所以都有其智慧,而且任何人身上都会有我们不具备的优点,从而值得学习。如果从社会交往的意义上来说,倾听别人的心声等于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集思广益,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我小时候,性格很拗也很倔强,什么都要自己做,自己说了算,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但后来我发现那其实是不智之举,你自己强吧,最后就剩下你一个孤家寡人,凡事亲力亲为、累死你自己,这就是逞强的结果,是很无趣的事。人与人之间是协作的,也是平等的,互通有无集众家之所长该有多好,何必固守一个“自我”?

  所以你需要一个认识上的反转。如果你要是能把别人也看成是你的一部分,那么沟通也就不成问题了,慢慢你就会理解了“爱人如己”这句话的深意。这里面很有乐趣,如我在这里,你们看我写的东西很高兴,同时我也很爱看你们发自内心的评论,对每一条发言我都很珍惜,我在从中看到自己在你们心里的形象,反省自己的不足,享受交流的乐趣,所以沟通是多么有意思的事,不是吗?!
  @恒之后
  ……可能是想写一本符合大家思维方式,能对大家口味的,或者说能对九零后年轻人口味的书。……
  -----------------------------------------------------------------
  像我写这种东西,是不合90后口味的,因为真实而平淡无奇。他们更喜欢一个幻梦般的世界,因为他们已经把玄幻、奇异看成是他们现实生活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那是他们的强心针,会让他们感到世界更有意思。
  帖子里仅有的几个90后,基本是喜欢传统文化少年老成型的,如枭剑和小中医孤鹤。小帅除外~。她并不是为我的故事所吸引,而是……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缘分吧。
  所以即便我想和他们接轨也是接不上的。。。。更何况压根我也没想去这么做。我的人物既不是老天拔地也不是青春骚年,而是处于中间地带。
  @狂风飓雨
  

  确实有事,我不是食言之人。当前面临了一个生活转折点,要处理好了才能坐下来写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