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青邈修道记

  (211)
  许碧薇离婚离后悔了!
  也不是说全然的后悔,但至少在情感上有一半是后悔的。
  当初离婚是她提出来的,因为她实在忍受不下去了,那种精神的折磨。
  在北京那个家里的生活,让她有一种监狱的感觉,似乎是一个高级监狱,生活上一无所缺,但精神上却极其苦闷。他的冷漠,和他的无法沟通,他们在彼此的精神上仿佛有一条无形的鸿沟,几乎象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于是她想带着儿子远走高飞,她要越狱了!
  那是在和他冷战了一个星期之后,她和他提出了离婚,他象以往一样不同意。
  她和他说:我是深思熟虑做出的理智决定,而且我要把晨晨带走!
  在她的心里有一种报复的冲动,她要对以往所有的爱和恨做个了结。她要让他一切成空!你不是就喜欢四大皆空吗?你不是就喜欢一个人练功吗?那好,我成全你!
  李道玄拒绝了她的离婚提议,理由是晨晨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尽管他这样说,但此时的这个家已经是没有了家的温度。
  半个月后她再一次提出,并说如果不行,我也会带着晨晨走,和你分居,直到你答应离婚。
  最后百般无奈之下他答应了。
  这时她看到了这个自制力超强、仪表出群的男人那十分痛苦的神情……刹那间她的心抖了一下,但想到他的高冷绝情,马上又被报复的快感代替了;你不是喜欢清静吗?这个房子就剩下你一个人你就彻底清静了,我们永远不再烦扰你,你和你的功过一辈子去吧!
  在研究财产分割的时候,李道玄的善良曾最后一次回光返照般的打动了她。
  于是许碧薇在这一时刻曾问过李道玄一句话:我最后问你一次,你是选择修道还是选择我?
  李道玄说:如果只是选一个的话,你是没得选的,只能有一个答案,那你知道。
  许碧薇绝望了。
  于是再往下,则是一系列的办手续,离婚。
  (212)
  刚回到香港的那一段时间里,许碧薇确实觉得所有的乌云都散了,她已越狱成功!
  周围她所面对的都是热情洋溢、充满人情味的人,生活里到处都是欢乐,她自由了。
  她接管了父亲的珠宝生意,因受到父亲的指点而做得风生水起。
  闲暇时间里经常参加名媛聚会,或者和闺蜜结伴同游。孩子也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学校。
  但当初始阶段兴头一过,夜晚降临,那种落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这让她回忆起从前的那个家,和那个让她爱恨交织的男人。
  人往往在远离了矛盾纠葛的那个时空点之后,看待问题才会有一个正常的眼光。
  此时她觉得……其实是他们两个人都有责任。
  李道玄和她结婚时只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山野之人,对于尘世间的一切他都不懂,是她帮助他学习了社会之道,然而她却没有教会他怎么能处理好夫妻关系。也是因为他对于他的修道有一种近乎于执拗的坚持,这是她很难理解的。只因为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才落得这样一个结果……但他们之间也曾好过,而且李道玄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如果不是涉及对立的那些东西,他还是温和而体贴的。
  想起他曾经的好,许碧薇就有点后悔当初离婚的冲动。但理性又告诉她:他们是过不到一起的。
  矛盾的心情,使她很难接受朋友们给她介绍的男朋友,因为在她的心灵深处还徘徊着李道玄的影子,那曾经有过的温柔和缠绵,曾经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因为晨晨,他们有过几次通话,他说话都很简明,听不出有任何想要挽回的迹象……再后来,她忽然听说了他已经有了女人,而这个人正是她从前颇有好感的青邈……。
  当听说了这个消息,她的心就象喝了十滴水一样不知是什么滋味,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
  她嫉妒了!
  她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从前就好上了,而只是她不知道。
  但她回想了一下和青邈见面的那个场景,又觉得似乎不是。
  可若不是,他们怎么能这样快的就走到了一起?!……她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委但却无从知晓。
  后来晨晨去了,她从晨晨那里知道了很多,并知道青邈对晨晨很好,这让她减轻了心中对青邈的那一丝敌意。
  她曾再三问过晨晨:那个阿姨和你爸爸一起住吗?
  晨晨说:没有,是我和爸爸一起住。
  ……许碧薇稍微放了点心,她在揣测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只是处朋友的阶段。
  (213)
  在这边,幸福中的两个人是全然不知道这些的。
  早上如果李道玄没有什么事急着出去的情况下,两个人就会躺在床上聊会天,他们之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话题谈到了以后的人生规划,青邈先是问他今后怎样打算。李道玄说:帮你把大周天完成,后面的功修相信你自己就会好走多了。然后帮我在事业上出出谋划划策,因为你的策划能力是很好的……还有,我有个预感,那就是有一天我们可能离开京城。
  然后又问青邈的想法。
  青邈说:炼功的安排我和你的想法一样,不过我们法门的要求是要炼9位元婴,所以不走婴儿离体的道路,而是要婴儿入盘。等我功夫再上一上,我和你再探讨这个问题,或者会对你有参考和帮助。
  “嗯……。”
  青邈继续说:事业和赚钱都是需要做的,这不仅仅是生活和修道的需要,更是体现修道的一种能力和水平。我们老师说了,一个修炼有成的人,不但在虚界可以掌持天地,在实界也应该有本领成为富翁,这才标志你修得不错。因为大道的理是一以贯之的,你应该在哪个方面都会应用才行。
  李道玄说:但我不希望你太累,因为你的身体素质没有我好。就我现在的能力,养你是没问题的,你又何必那么操劳呢?
  “不行啊……。”青邈说:我家里有父母孩子,他们都需要我的帮助,而且我还欠人家钱没还呢……。
  “欠谁的钱?”
  “秦院长的,我欠了他3万。”青邈坦率的告诉了他。
  “哦,那不多啊,我还给他吧。当初你怎么跟他借钱了呢?你一向没和我说过。”李道玄问。
  青邈把原委讲了一遍,李道玄说“那赶紧还给人家,他可能还不知道咱俩的事,你可以顺便告诉他一下。”
  “所以是需要赚钱的,不仅仅是为了家里人,也是为了我们修道的事业,和实现向世人弘扬大道的理想。当然这个也要随缘,而无须刻意。我只是说我对未来是有想法的,但这些想法都需要财力的支持。”
  李道玄说:那太好了,我们同心协力去做!但要好好安排一下,别把你的身体累坏了,就像那时你在剧组……还是以修身为本。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别的。
  青邈点点头赞同。
  其实,真正现实中的人,比小说里的人复杂很多倍。我们看很多伟人、大老板、名人他们的经历就知道了,黑暗面不止一点点。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里这个李道玄缺点算少的了。如果连这点缺点眼睛里都揉不得沙子……嘿嘿,我确认……你是从火星上来的~
  修炼人的心,只有真修炼的人会理解,至于不修炼的人,那么就看看热闹啦
  常言说的好: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各取所需也蛮好。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缺点,生活中的人都是杂染的,也就是优点和缺点并存。如果只是写一个人的优点而没有缺点,那就是八个样板戏时代,男的,清一色没老婆,或者有老婆也如革命同志般对待。女的没丈夫,更不要说谈情说爱了,大家都是中性……其实很多人心中那种理想的修炼人形象就是这个样子的。
  也就是说意识超前,提前把人物都安置到西方净土里去了,因为那里无性别特征,不分男女,当然也没有人类的爱情了。

  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小说写的是娑婆世界里正在修炼的人群。所以很客观的会存在人的属性,这才是真实的修炼人生。当今的世界上,从网络到网下,从修佛修道修基督,从国内到国外,世间修炼的人非常多,也包括在座各位,都是有家庭、有子女,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在形式上谁也超脱不了,那么真实的超脱只能是向心里寻求,而不是在形式上寻找。
  如果只从形式上寻找,那么只有出家了。
  而你人出了家,心出没出家呢?……这个唯有天知道了。
  所以,大家在看小说的时候,就想看那个六脉神剑,主人公一会神性,一会人性……一些人心里就难免划混了:看到神性的时候觉得真出尘,真高尚,很崇高……但怎么过一会又现出人相来了呢?
  殊不知这才是修炼人真实的生活形态。
  1、修心不彻底的地方,那么原来人的那套意识还会出来
  2、法门的关系,某些高层次的法门是不分辨你哪是人的哪是神的这类东西的,而是混元一气。一切交给道法自然的大化。
  3、修心的人可能都会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你知道了你在打妄想,那么这个妄想还是个妄想么?其实真妄并存才是本真实际。就如大道,大道肯定是全真的,但也造了这个世界林林总总所有的假,这就是“真幻一如。”
  自从我想写小说的那天起,就想以客观的视角来写其中的每一个人,这其中包括蛇男、任申、青邈、李道玄、许碧薇甚至马跃、唐毅、颜红……他们每一个人。

  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情况,就是我客观描述的结果。否则你们又从哪得出来的林林总总的结论?可以说这个复杂的视角是由作者本人提供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有善也有恶,有智慧也有愚蠢,有人性也有神性。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如果写成其他的样子,那就是虚假。

  我在这个小说里,即便是写蛇男,其实其中也有同情的笔触,写了他的某种无辜,所以才会引发某些人的同情,如果我不这么写,你的同情又来源于何方?可以说是我让你同情的。
  这就是客观。
  我写这个小说,光解释费的吐沫星子,比小说用的篇幅都多……嘿,为什么会这样?看来是写的不好么,因为都看不明白,所以需要解释。

  一些人只能看黑白电视,非黑即白。要是看彩色的,可累坏了……脑子不够用的说。

  举个例子来说,王志文的黑冰,他演了一个大毒枭,毒枭那毫无疑问是坏人,但是,但可是,他却对他的母亲十分孝顺,还给母亲洗脚,那么显然是个孝子。可以说对于社会他是人民的公敌,但对于他的母亲他却是一个“好人”,一个孝顺的儿子。
  很多犯罪的人也一样,一问街坊邻居,还不错啊,尊老爱幼的,但却杀了人,你怎么判断好坏的问题呢?也就是说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坏的一面,人性就是混合的,这还不明白吗?

  好好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你能看见很多善良之处,也会看多很多狭隘自私阴暗的地方,你要能看明白自己,恐怕你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的去戳别人脊梁骨去了。因为骨子里是心虚的。
  修炼人只有这点好处,他们懂得反省自己,静坐常思思己过,闲谈不论他人非。这就是修炼人和不修炼人的本质区别。
  (214)
  纵深修炼的阶段开始了。
  青邈十分珍惜这难得的修炼条件。既然上天给予了你这种机会,那么就要好好把握住。
  接下来青邈整个的身心都沉潜在修炼的理法研修之中。
  这时她回溯起当初她为什么会离开蟾光而转到舒老师门下的。
  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蟾光是有着明显界域的,他就是传统的丹道,认为有了婴儿,身外有身,那么从此就“我命由我不由天”了。根据蟾光当时的讲述,这个婴儿携带者修炼者本人全部的神识信息,是另一个高能量的生命。
  当初的青邈对于这个成就是非常的向往。甚至把这看成是修炼的唯一目标。
  但自从接触到了舒老师,则完全颠覆了她从蟾光那里得到的认识。因为就是她心里这个最大的目标,在舒老师那里才只不过是最基础的一层,1个道婴和9个道婴,这其中的差别是何等巨大。
  更重要的是,在她跟舒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她发现,舒老师是无界域的,他那高深莫测的大法源自于伏羲时代的传承,远非丹道可比,是太报宗无的法门,为非丹之道。青邈的根基决定,她喜欢这种高深之法。最重要的是,其中的基本心法与上乘禅法亦是相通的。这让她更是坚定了信心。
  说来选择这一法门,她也曾有过多次反复徘徊的时刻,以致舒老师有一次讽刺她:你那个命怎么这样值钱?
  是啊!她对自己的慧命真的是太看重了,因为那其中积累的信息不是一世之修,而是累生累世之修。
  因为你只要选择一种法,那么这个法就会主宰了你的今生。也就是说今生你修炼的成就,就都系缘在这一法门上了。……所以在修法上她总是修得不踏实,那是因为心中存有疑惑。
  在她的潜意识里,是一直都在想寻找那个绝对正宗的大道。而一切法门只要有修有炼有为,那么她就会疑惑为不是大道。
  但经过了若干年的磨练,有一天她终于舍掉了徘徊:大道是无修的,而人要想反本归元就必须有修有证。因为你已被污染。所以就必须要通过某种途径的训练才能向先天返还。那么这个无形无相的大道便必须与具体法门相结合。不能被“相”的东西蒙蔽住眼睛。
  任何一种法都可以是大法,也可以是小法。关键在于人心。心小,大法也会练成小法。心大,小法也会练成大法……更何况就你这个后天的资质,还挑肥拣瘦干啥?什么法塌塌实实修进去都会定有所成,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都是妄想。能够此生遇见舒老师这样的甚深法门,已经是三生有幸了!那么从此打定主意今生就它了,潜心默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用老师的话说:一切盖棺论定。
  明天上午再更……
  一会更新。
  (215)
  “炁机弱时未必真弱,炁机强时未必真强。”只有外机弱了,内机才能强。内在的变化并非是以体表特征为标志的。
  随着炼功的深入,青邈感到原来各大窍穴外涌的气感逐渐消失了,明显的在向内里走……此时身中各个窍穴的漩涡出现了。这是功法本身体外设的窍。有了这个东西,会更好的摄入体外的先天真炁,而使能量大幅度提高。这时青邈发现,她的心已经不能动了。因为只要动心,某个对应的窍穴就会跳动、身中的炁机也会随之走窜……便会让你明白“哦,我动心了。”
  这便是法的制约。“身有所感,心有所悟。”它们是对应的,这里面的道理很深。
  炼到此,青邈方感到太极之妙。身中炁机川流不息,身外太极流转,感受最多的是左旋。而且发现身中的每一处太极都是可以调动的,若有不适,稍作旋转即可平复。
  有趣的是,梦里对功修的状态是有感知和某种指导意义的,青邈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好像是在一个院子里,缠着白色的毛线团儿,感觉里是第四个过程,这是什么意思?是第四步吗?她在梦里没搞清楚。梦里告诉她,毛线团儿缠好了,就可以进屋(有登堂入室之意)了。
  青邈的理解,毛线团儿象征着太极球,现在所走的动势和修炼的实位法器,就是在缠毛线团儿,缠好了,相当于合罩,是脉脉无隙的状态。
  再接着炼下去,则感觉到似有风出入,身体有时象筛子一样。

  李道玄是能够观见她的状态的,因为他的“眼”是开的。李道玄告诉她:你的大周天正在形成。
  青邈好奇的问他:你怎么看的呢?
  李道玄说:我看的是脉,看你脉的透亮程度。
  接下来他又不解的问她:我看你的大周天怎么比我容易多了呢?我过大周天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有的窍穴会痛的很厉害,眼睛里不时就会涌泪,鼻子里清液也多了起来、还有耳鸣、腹颤很多现象。
  青邈说:如果走传统丹道就会是这样的,这个叫“六根震动。”三丰的典籍里有说过,“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
  “对,就是这样!但你怎么没有呢?我还打算帮你疏通呢。”李道玄再次追问。
  青邈说:这就是我们这个法门的好处了。我分析,你那种痛苦是因为脉的前期训练不够,所以炁满冲关时就会因为某些窍脉有阻碍而有痛感,身中动静也大,当然和丹道的行功模式也有关系。而我们这个法是预先都是把脉疏通好了的,只等炁来。你看我做的那些修脉的功其实就是在做这个前期的预备工作。这样大量的真炁入体就会顺顺当当自然形成环转周流,而没有那么多痛苦。但眼吐金光我是有的,特别在黑暗的地方,一抬眼就会看见有金珠出去了。
  李道玄说:你真有福气,能够得遇明师。如果早一点遇见你,可能那些年我也不必那么苦着自己了,也害了家人。
  青邈说:都是因缘吧。如果不是离婚后这些年的磨练,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心性,修法也得不到益处。
  @张口即乖
  明月老师用几十年的功夫,几小时的排编完成的每一小更,如果我用几分钟就瞄完它,然后再等新的内容,这算不算暴殄天物?但这一段我只能诚实地告诉老师,我看不懂鸟。或者可以说,青邈自打遇到李道玄后的所作所为都不关我的事了。想想也是伤心透了....
  所以我还是要翻翻老底,前文有段“老太太慈祥地摸着青邈的头说:孩子你受苦了,你是我们道家的人。”我看到那里,鼻子一酸,觉得青邈终于找到娘家人,从此不会受苦了。但后来,那青邈无论受多大的委屈,娘家人一直没出面,青邈走得一直是舒老师的路线。我有问题呢:1.那老太太的出现对于青邈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2.舒老师不再如起先对青邈耳提面命,青邈单枪匹马混战俗世仅靠一套功法就可以过关斩将?
  -------------------------------------------------------------------
  老太太后来仙逝了。老人家只是告知了青邈的前世。而且青邈把她的恩德记在心里。青邈真正的家并不在亲缘关系那里,她的家就在自己的心里,那就是“道”,除了“道”,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托住她的生命。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哪一个师父都不可能像保姆一样跟你一辈子的,进了门,一切要靠自己去修,去参悟。有依赖的心情是永远都学会不真东西的。

  那不仅仅是功法,是大道的法理全都蕴含其中。可以在所有的出世入世间应用。我知道这样写你会看不懂,但或许有一天你会懂,要慢慢参悟,所以先写在这里。之后依然会有深入浅出的东西可以看。
  我一直以来有个非常重大的发现……那就是看本帖的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宝他妈”
  估计都是看了这个小说开头就说“青邈是个女宝她妈”吸引来的……
  @小佛迷
  据我目前所看到的资料,不管是通小周天还是大周天,都有气冲病灶、难关重重等肉体痛苦,但青邈如此顺畅,令人羡慕,盼望楼主能否在一真法界另开一贴讲述此事。我现在也是各大窍穴外涌的气感很强,只要稍微静下来,全身的气似乎都在串
  ---------------------------------------------------------------
  这件事有点复杂。复杂就在不同的法门由于锻炼方法不一样,自然功效也会不同。
  舒老师的法,是把那个难关的东西都分散到前边的功法训练中去了,而且行功路线和一般的丹道大小周天都是不一样的,是按照河图洛书分布的。由于前期经脉疏通的好,那么大周天就顺利的被拿下。

  但作为一般法门锻炼者,其实我也不知该怎么出主意。总之我觉得,你要是不去着意那个气感,那么它自己会顺应规律去自化。老子不是说了么:我无为而民自化。
  所以你就把定无为好了。
  另外如果能做,就所做做疏通经脉的功法。
  (216)
  两个人商量好要去领结婚证了。
  这样青邈就要回一趟老家,因为要去取户口本。
  去年春节她回家时,一切还都没有着落,父母都替她犯愁,还是她以修心之道开导了他们。
  而今年回来,却带来了莫大的喜讯。父母心里一天的云彩都散了。他们都对这桩亲事赞不绝口,因为在过去气功时代他们就对这位老师耳熟能祥,后来青邈在他那里工作,过年回家还收到过他的礼物,更因为全家都是练功人,所以能够得到一个气功大师的女婿便觉得特别合心中意。
  李道玄没有跟她一起回去,只是给两位老人买了很多过年礼品和养生的补品。他是觉得青邈自己跟家里人说更自然也更好些,然后等领完结婚证,春节就把两位老人接过来在北京一起过年。他幼失双亲,是一个孤儿,师父如同他的父亲……后来师父走了,他就没有了亲人。正因为这一份苦痛,对于长辈他都特别尊敬,不管是许碧薇的父母,还是青邈的父母,他都看成是自己的亲人。

  三年多都没有去看蟾光师父了。
  借着这次回来的机会,青邈决定要去看看他。
  依旧和从前一样,青邈买了水果。路上回忆了以往的很多事。
  她在想为什么当初她和蟾光师父疏远了呢?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觉得修丹道是有限制的,而潜意识的内心当中却分明感到:道,是无所不在的。应该是怎样都能修。所以她要寻找那个更宽广的大道。另一个次要的原因则是蟾光那个想要和她“合气”的情结,让她有了避而远之的想法。
  蟾光是她接触修道的第一位老师,而修道在青邈的心里又是十分神圣的,如果这里夹杂了别的想法,她就未免有些看轻了他,再加上接触了舒老师的法,慢慢就与蟾光的关系淡化了。
  但现在看来,当初那样冰清玉洁的自己,后来却与任申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又有什么资格笑话蟾光呢?世事无常,真的不可以轻易的定论一件事,尤其是笑话别人的事,常言说的好,笑人不如人。
  怀孕的那会儿,青邈就曾经笑话过表哥家的孩子“长着眼角向下像小蝌蚪一样的眼睛”,后来万没想到,当自己生下贝贝,竟然发现孩子的眼睛竟有几分神似表哥的那个女宝。……这就是“报应”。
  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始终承认蟾光是她此生入道的领路人,和舒老师一样占据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这两位老师虽然量级不同,层次殊异,但却都有着“乾为天”的卦象,能有这个卦象的人,都是非比寻常的,六爻皆阳,纯阳之相。

  走着走着,就要到三清宫了。真不知道现在的蟾光师父会是个什么样子?
  (217)
  变化很大!……
  面前的蟾光,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面门发光、气定神闲、精气神十足的蟾光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接近平凡的男人形象,道骨仙风似已不再。
  但他依旧是和善的,青邈和他来往始终都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那种善良。
  开始见到青邈时,他先是打听了一番她的情况,然后说:好啊好啊,生活能安定就好,然后再慢慢修。
  在他的心里他以为她一直奔忙于生活而没有怎么修。
  青邈始终在他面前没有提到过舒老师和舒老师的法,因为那是对蟾光冲击很大的一个题目,不管是理法方面还是自尊心,所以她就避开不提。
  当青邈问起蟾光现在的生活和修行时,蟾光说他现在经常有人找他看病,还想请他到美国去。
  青邈知道蟾光有电针的本事,也会配些养生的药方,他就是用这些技术去换取一些生活所需的费用,偶尔也会收一点供养。
  其实看起来也蛮心酸的,一个修道人却要为五斗粮折腰……但这就是现实。
  那么从舒老师的眼光看来就叫“修为不够。”你何以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道,就是最大的金饭碗。用财取之以道,你还怕没饭吃么?
  这里有一个“道,在世俗生活里如何转化应用的问题。”
  那么很显然,蟾光师父还是不会。
  那么自己会么?还有待于来日的事实检验。

  蟾光生儿子了,这是令他十分高兴的一件事。
  他从抽屉里拿出儿子的照片给青邈看。
  青邈看着照片上的孩子,感觉活脱脱就是个小罗汉,眼神里的那种亮度非一般孩子可比,俨然就是天神下界。应该是有来头的。
  蟾光有修行的功底,所以孩子看起来就是充满能量的。但正象是坐了果花就枯萎了一样,蟾光也显得有些干瘪了……
  很多气功师也是这样,当年意气风发、锐气冲天……但若干年再看这个人却已光彩失尽,令人嗟叹。
  滚滚红尘大熔炉,若不成钢则化水。

  但青邈也不想给蟾光下定论,因为事物总是起承转合的。风水轮流转,谁知明年到谁家?
  (218)
  每次青邈回家,功里的姐妹美云都会找她一起吃饭或者出去玩,这次也不例外。
  在美云家里吃过饭,美云提议“咱俩去中山公园走走吧。”
  美云家离这个公园很近,于是两人就去中山公园了。
  在散步中,两人聊了很多功里的事。
  走着走着,美云的眼神忽然吃惊地定住了:……那不是舒老师吗?
  青邈听到舒老师三个字不禁打了个激灵。

  北方的冬天,灌木已是枝条零落,几乎了无遮挡。
  她顺着美云的眼神望过去……啊!果然是舒老师!
  就像电影达摩祖师传里达摩梦境里的白衣老者一样;舒老师就盘坐在前方不远的那片淡褐色的草地上……。
  青邈惊讶地趋奔向前……她看见老师的头发已经花白,胡须如这冬季里零落的草丛,面容透着沧桑,然而依旧身姿挺拔,如苍松岩立。
  青邈几乎是半跪着俯身在老师面前,师父老了!……旷世的师恩,久远的思念……百感交集于一刹那,青邈鼻子一酸,泪水顿时扑簌滚落……。
  重要的一段,明天上午再更。
  @十八味
  舒老师已证菩萨位了么?
  如果我要告诉你,就会产生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我决定不说也罢。
  坦率的说一句,反正这部小说是写给一般修炼人看的,那么就按照所能够理解的最高程度来。但当然远远无法代表全部。

  因为大道之理,并不都是顺应世俗的规律,而是大悖常理的。很多是人所不能接受的东西。要是都和人想的一样,那还怎么超越了呢?
  都中午了……一会更吧
  (219)
  舒老师淡淡的看了她一眼,轻声说了句: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怎么会引起你如此悲伤?
  青邈瞬间就被点醒了。
  只这一句话即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含义:
  如果你是感叹我外相的衰老和命运的多桀,那么我本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存在,又何来其老病蹇难?
  如果你是感慨你命运的曲折,求道路途之艰,那其实都是你该走的程途,没有磨砺也就没有今天的你。
  如果你是感慨于师徒的缘分,那也不过是你今生本该出现的机遇而已。
  如果你是感念于师恩,也不过是情感的表现,如果换作金钱利益来表达,你又当如何?
  ……
  青邈随即止住了眼泪。因为她已了然老师的心声。

  接着舒老师和美云说了一些很普通的话,都是相关于功里的人和事的。因为美云原来是其中的工作人员之一。
  等和美云交代完了。舒老师对青邈说:你现在环境已经很好了,那么就好好走你的路吧。不过我倒是想看看当你成功了之后会怎么办?有可能我会从你那里拿钱的……。
  (220)
  青邈明白,老师是无情的,如负载万物的天地日月。虽无情却化育无尽。
  他没有世俗的那种常情,也不讲常理。因为世俗的情与理都是假的,虚伪的,或者是幻假幻真的。
  对于他的学生而言,他只是教给他们鉴真。否则他会觉得愧为一个讲道的老师。
  而这真东西你就不能用你惯常的那套虚以委蛇的假东西来换,你只能以真换真。
  而在这其中,老师要的就是你那个真心。

  曾经功里有个很有钱的学员,准备赠给老师一千万,并嘱咐老师说:这钱就给你一个人花啊,可别给了别人……
  老师当时就让她拿回去了,并笑着和别人说:这人这脑子有毛病……你既然给我了,还管我怎么花?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吃喝嫖赌你都管不着,那是我的事。
  心性层次不够的人,老师根本就不会拿他的钱。
  老师真的想拿你钱的时候,那说明是在考验你的金钱关。
  因为世人绝大多数最看重的就是那个钱。
  平时都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可以对老师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就没看见几个当徒弟的把自己的师父当做父亲一样对待。倒是拿老师当敲门砖或者当保姆的居多。
  也可以说:“道,在我心里是无价之宝。”“老师讲道恩重如山,如同再造。”可一旦间你让他酬谢师恩,心性就会全然大变了,就会舍不得了,会衡量我应该花多少钱?我要是花这个钱它到底值不值?就会内心矛盾起来,就会种种计较、百般纠结。
  道的价值在金钱利益取舍面前瞬间瓦解。

  所以世人的心就是一颗假心。他们只想得到而很少想到付出。
  他们只希望获得更多免费的午餐。他们只希望老师如阳光普照,永远无偿的照耀大地。或者象佛菩萨那样慈悲为怀,慈航普渡。
  佛菩萨是无私的救度你了,但你如果只是一味的贪求和索取之心,而不思感恩与施舍,那么你的心性则没有得到提高。
  世人只是世人,他们觉悟有限。但修道人却不能是这样的心性水平。
  因为你既然是认为“道,是宇宙间最完美也最尊贵的事物”,是你毕生追求的目的。“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那么你必然轻财而重道,否则还说什么求道呢?不都是假的了么?
  所以舒老师想拿某个人钱的时候,就是要看你这个心是重财还是重道。
  这对絕大多数修炼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逾越的关口。
  青邈也不例外。虽然她现在还没有什么钱。那么如果有了钱的时候会怎样呢?
  “你可以看见老师因感动于师恩而泪如雨下,这都是虚的,每个人都会的东西,很简单,人家对你好你当然会感动。你这个人都等于是老师再造的。那么若论真格的,在你有了钱的时候,你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银去表达自己真诚的谢意呢?”青邈不禁这样问自己。
  老师要的不是钱,而是你的心。是你的一颗道心,公心,无私的心。
  而她的本心告诉她:一个修道人,只有超越了对名利的占有心才能真正入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