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回来了……让大家久等了。不过更新还得三五天~
  明后天吧,争取~
  (259)
  木火土金水五行戒指,那是绝美的独一无二的创意。
  为了创造出那图腾般灵动而艺术的五行图案,青邈翻阅了很多资料……虽然她不会画,但她必须要跟蒋南岳交代清楚,用什么材质,哪一种镶嵌的方法,线条比例是怎样的。
  在这其中青邈发现,做什么都不容易,尤其是想做成功一件事,在每一个具体过程里都要煞费苦心。这时她才理解了那些高档奢侈品之所以卖那么高价的原因。从设计到制作,从包装到推广宣传,无一不渗透着设计经营者的精心巧思。就像看到的那些时尚大片,仅仅是几个唯美的画面就要精心雕琢一整天。
  追求完美这件事真的很累,因为灵感往往是不期而遇的神来之笔,而不是自来水拧开就有,当感到想象枯竭没有灵感的时候,青邈禁不住很沮丧地想:担负起这些尘劳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所有的繁华都是过客,而世界的本质是空无。那么消耗这么多的精力有价值吗?毕竟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要靠宝贵的炁能量来支撑的,哪一件事不是在耗能量呢?

  她又一次想起了广成子的那句话“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道家修炼,始终讲的都是清虚二字,讲究啬神和葆精爱炁。李道玄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自己的前生,那个功力不低的道人应该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但后来他为什么放弃了这样一条路,延续到今生想要另辟蹊径,以致找到了这样一个人天本一的法门,混迹于滚滚红尘之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260)
  通常道家走的都是“天人合一”之途,因为前提是确定了“人天分立”,而以合道之法来返本还原。这实际上就是渐法。所以需要避实就虚,远离红尘,这样才能有助于内心清净无染,积炁以全真。
  但“人天本一”之法,却是在认知见地上一步到位,与道同体,当下即是,无分无别,更不需合之。很显然顿渐之别立显。在根本认识上更胜一筹,也更为究竟。或许自己的前世,那个不凡的道人来到这一生想要提升的就是这个境界吧!
  然而顿法虽好,但却不是绝大多数人可以承当的,这其中包括自己这样不上不下的中等根器。如六祖所言“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
  因为有人的迷性作祟,渐法的经验比量,于是就会不断的起疑:这个事事无碍的法门能行吗?弄不好岂不是成了狂禅,这条路能走得通吗?
  不知有多少次这样了,但最后青邈得出的结论都是:法理是没有问题的,都是人心的问题。
  因为儒道佛经典的核心也都指向了这样一个方向,那就是“众生即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众生与佛不过仅仅是迷悟的差别。释迦佛在夜睹明星成道之时曾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佛与众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众生皆有佛性,其实都是佛。用道家的话说就是“事事物物一太极”。只是因立了种种知见才画地为牢,背觉合尘,假为众生。
  一悟即至佛地。
  这句话听起来具有无法理喻的玄奥,其实它只是在告诉人们一个真相,那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认知可以改变生命的一切。
  关键在于彻见和担当。这涉及慧力和勇气。而青邈则觉得自己需要千百次的破开迷雾去鉴这个真,也就是老师所说的“认一”。这个“一”幻化于万千事相之中,在种种当下你可曾认得?!
  每一件事其实都是那个当前大道,都在考验你的悟性和心性。这是多么难又是多么高级的考场啊……
  虽然现象变化万千,但那个真心却是不变的,千条一贯,万殊一本。这就是大道的至简至易。
  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在他的心中一切都是平等而没有分别的。人生的一切都是道场。
  如圆觉经中所讲“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万类齐归,归于空无。看全了便了无一物,限于局部便无限纠结。
  青邈似已接触到了顿法的枢机、“那一层窗户纸”……
  (261)
  既然处处是道场,了无分别相。那么就该于种种事相中安心办道。
  要点是要“无得失之心,”只要不计得失,那么所做的一切也就是游戏三昧了。
  而青邈觉得自己有一个地方还没有协调好,那就是提起和放下的转折之处。
  这就好比玩一个游戏,尽管你开始的时候就知道那是玩儿,但你还是会在意那个输赢。因为如果没有那个提起,也就是输赢的追求,游戏就会失去动力。世俗的生活也是如此。
  无论是事业、赚钱还是爱情家庭,每件事都会有一个预期的目标,这样就有了期待,有了努力的方向和作为的动力,达到了目标会带来喜悦,因为这是一种鼓舞。而失败了则会沮丧烦恼,这就是常人有求而为的状况。
  那么无求而为贯穿在生活里应该是怎样的呢?

  青邈的本心告诉她:首先要牢固那个大的观念,那就是道本无得失,一切得失的概念都是人的狭隘想法。因为此失而彼得,此得而彼失;先失而后得,先得而后失,得失本一,所以始终都是有失有得,也是无失无得。是没有必要纠结的事情。其次看一件事要练习用多角度多层次把它看全,这样就会避免执着于一个方向而陷入得失的常人观念之中。
  视角一变,你会发现整个那件事都不同了。所以那“窗户纸”的玄关之处就在于“认知”,翻转了认知就叫做“转识成智”……你的世界将从此改变。
  提起和放下、得与失的转角也就不成其为问题。

  既然是道无分别,那么做事与打坐又有什么不同呢?若能无心而为,则同于禅坐在心,世事则可以无碍。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要明了什么才是无心?若不能知道无心的本来面目,那么种种模仿揣摩皆是造作,如第二月。
  而青邈已经知道了无心的本义,只是缺乏贯穿的功力。那么现在她就要在这上面下功夫,在生活里的每一件事,在每一个起心动念之时贯穿无心法门。
  (262)
  于是青邈安下心来。当没有灵感的时候,她就放下设计这件事,而去做一些其他的事务,比如布置办公室,或者干脆就给自己放个假,去风景优美有艺术氛围的地方散散心。一旦真的放松了,灵感又会于不经意中跃然现身。谁说休闲娱乐不是另一种工作方式呢?
  她始终把握了一个不勤不怠的原则,而尽量避免由于事务牵涉而造成的紧张感。那种紧张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无明状态,是人忙无智的漩涡。作为一个修道人,本应该能够掌控局面和把握事物的进程,调节做事的节奏,懂得做事的方法,也就是深谙做事之道。这标志着一个人修道的水平。因为你如果是那个道,那么做什么都会“头头是道”,充满着秩序之美和圆融的艺术。
  青邈在不断加深的心性修养之下,布置办公室、与蒋南岳协调沟通设计、学车考驾驶证,还有招兵买马……多种事情并行不悖,井井有条的做了起来。

  翻卷的浪花镶嵌着璀璨的淡蓝色宝石;这是五行为水的一款戒指,既有古典传统纹案里海水江牙的元素,又透着一种西方古典的精致。恰到好处的比例,卷曲的经典线条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美感和华贵。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同层面的人能欣赏接受,那么自然也会拥有更广阔的销售空间。
  如敦煌菩萨所佩戴的多层项链是黄金、铂金与钻石的完美组合;……当一幅幅设计手绘美图展现在青邈面前的时候,她心里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她的理想已经化成了设计图纸,离成品仅一步之遥。她把这些设计的手绘图通过扫描传给了许碧薇。

  许碧薇看了很兴奋,直觉让她感到这个创意是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她还特别把这些图片拿给了安斯艾尔看,他的法国白马王子品位是一流的,看到青邈的设计之后,不禁夸赞道:碧薇,你很幸运,得到了这样一员大将,这个人有独到的眼光。其实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也很迷恋,我能看出来这里面的……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就叫做匠心独运。有机会希望能见见这位青邈小姐并向她请教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艺术。
  许碧薇凤眼幽深暗含醋意的说了句:你该不会喜欢上她吧!
  安斯艾尔温柔地把她揽在怀中,说:我只喜欢你!因为我喜欢传统的家庭生活。对于有才干的女人我会欣赏,但却不会去爱。因为她们往往没有生活的味道,或者是过于强势。……而你是柔美的,和我一样注重家庭那种温馨的感觉,我们才是最合适的。
  许碧薇听了内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已经决定要嫁给他了,因为他让她安心。这时她在内心里忽然闪过一念:为什么从前李道玄看不到她的温柔呢?……人与人的组合就是这样奇妙。

  个别地方因技术问题做了些修改,然后许碧薇那边就去打样了。与此同时她没有忘了给青邈付了一笔为数可观的设计费。这是她做老板的高明之处,在报酬方面了了分明并及时的让人安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