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ly_apex:2016-07-28 23:42:59 评论
  就是神仙也不敢说这大话。这逻辑,佛和魔一样,天使和撒旦一样。 “道人眼中来看,什么都是个好”。来个强人,把道人的爸妈姐妹儿女当面一个一个杀,看他还胡吹,叫个“好”听听。 道生一,一生二。有一必有二。 有人,就有了坐标、参照系。就有美丑,有善恶。香臭不用教,善恶不用辨,人心有杆秤。
  -------------------------------------------------------

  我们讨论问题所站的层面不同,如果站在人道的角度,你是代表了人们二元对立一个普遍的认识和看法。
  但我所说的这些观点是站在道的角度。
  道是宇宙之道,是自然规律,所探讨的并不是人道的视角,其中所说的道人也不是道观里的道士和修道教门派的人。而是真正修大道的人。
  站在大道整体宏观的角度再看所有事物的运化,可以看到它的通变性,看到善恶是非互因互化,互为因果,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所秉持的观点必然是无善恶、是非、好坏的一元论。
  这就象我以前提及的比喻:飞机在对流层飞行,必然是不会平稳有风有雨,但如果上升到万米之上的平流层,那么就不见风雨而只有阳光了。这个平流层就好比是一元论。

  既然是青邈修道记,那么当然是要探讨修道(而且是修大道,不是小道小法),那么所探讨的修心认识和整体的世界观就一定会是站在道的立场来说话的。
  这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分辨的作用,修道人在生活里看起来和普通人一样会去分辨是非对错好坏美丑,但分辨只是为了用而已,一切二元对立都是相对的真理,也就是说并非是是本体认识。而本体认识是什么呢?就是了无一物可得。用六祖之言就是说:“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何为真实义?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既然都是了无一物可得了,还分的什么善恶是非对错好坏呢?

  所以请你注意,我们看问题的层面不同。道的逻辑和人的逻辑是不同的,所以我才说真实的大道是大悖常理的。

  只有站在无相(无是非对错)的内心高度来认识世界,才能实现对人道的超越而获得三身同俱的无相法身。
  @8870叶子 2016-07-26 22:09:00

  天生万物天养万物一切都是缘份,守天涯也有十多年了每天都会打开看看,去年九月追到现在,每天也会暗暗下功夫静坐或侧卧调息,体质也越来越好,我相信每一位执着追着最后的都有些悟性,楼主的努力都在帖子里我们看在眼里,请相信真心的人比你想象的多!
  ----------------------------------------------------
  你这样便是我的欣慰。从我的角度只是希望大家真心向道,真实受用。看了小说能有所启发并逐渐运用到生活修炼的实际,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小说来看,而不去思考,那样的话浮光掠影看完也就完了,然后再去追逐下一个目标,但都不会有什么收获,我把这样的人称之为“浮粉”。

  虽说如此,浮粉也都一直在帮我添人气,从这个角度我也是感谢的,能一直追到底也是有缘人。
  (398)
  刘兆麟夫妻俩加张鹏,不但把屋子打扫了一遍,还用柴火灶把饭也烧上了。
  李道玄和青邈上来时,看见他们正在炒菜,三个人正忙得不亦乐乎……
  看见他俩上来了,刘兆麟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计,带领他俩到草堂里转了一圈。

  青邈一看,条件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锅碗瓢勺、火炕被褥……不但日常用的东西都有,而且地上铺的是榻榻米,上面还摆有蒲团,甚至还有饭桌、木几茶具……她不禁夸赞道:刘总,你这草堂建的不错呀!真是洞天福地。
  李道玄说:比我从前住山洞不知好多少倍了。老刘,你这工程量不小啊。

  刘兆麟接话:是啊,别看我修得不好,但决心很大,山上建筑要比山下的价格贵上3倍,但我真的想好好修,如果不是师父搭救,那会不是命都没了……师母和师父住这里是我的荣幸!以后我可以借着上山送供养的机会跟你们多学点东西……
  张鹏在外面听到这句接茬:我也要来,我还有好多问题要请教呢!……

  素炖豆角、黄瓜拌花生米、土豆片炒蘑菇、尖椒炒干豆腐……旁边摆放着从山下买来的馒头和上山时顺手摘的柿子,橙艳艳的颜色看着喜人。
  这是在山上吃的第一顿饭,虽然都是很简单的素菜,大家都觉得分外美味,吃得特别香。
  吃罢了饭,刘兆麟开始用铸铁壶给大家煮水准备用来泡茶喝。并告诉大家这可是山泉水,喝起茶来味道大不一样。

  
  (399)
  心里有一肚子问题想要请教的张鹏借此机会赶紧向老师请教:李老师,今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得赶紧把我心里的问题说出来,不然等师父闭了关我就没机会问了!
  李道玄说:你说吧,功的方面我给你解答,心性方面可以让你师母给你讲,这方面她是擅长。
  “那太好了,我的问题还真是心性方面的多。下面我一个一个来吧!”张鹏一边说着,一边和刘兆麟夫人一起清洗着茶盅。

  “先请教第一个问题:总觉得自己的修炼反反复复的,很多心性问题本来认识到了,觉得自己应该改正了,但隔了不久发现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很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总是改不了?于是心里就很沮丧,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青邈亲切地对他说: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我们也都是这样修过来的。辩证法里有一个名词叫螺旋式上升你知道吧?
  张鹏点了点头。

  青邈继续说:螺旋式上升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螺旋看起来都是重复的,但高度却不一样了。可能表面上还跟以前一样,你会觉得“哦,怎么还没有改?”但其实每一次的反思都增强了改变的力量,然后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到质变,那个缺点毛病就会彻底改掉了。而没有到达临界点之前,那个问题就看起来还是存在的。……你可以慢慢体会一下,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张鹏说:道理我不怀疑,尤其是经过您讲出来。但问题是每一次反思的高度不同自己是难以察觉的,只是看到怎么毛病又犯了,心里就会烦恼。
  青邈告诉他:烦恼其实是一件好事,你不要去厌烦它,因为只有有烦恼了,才能暴露发现你的矛盾和问题,也才有改变的机会和上升的条件。所以你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很正常的环节,不是说烦恼即菩提吗?把烦恼翻转过来就转识成智,你的智慧就提升了一步。
  张鹏点头称是。

  “其实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要你安住于这些过程,接受它们,而不是讨厌它们,把这些都看成正常现象,这样你的心就不会烦恼,而是会关注问题的细节和寻求改变的途径。这样问题解决的速度就会加快,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已经改掉了的那些毛病是怎么改过来的?考察以往错误的改正你就会发现都不是一辄而就的,也就是说,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张鹏边听边思索:感觉还真是那么回事,老师你讲到我心里去了。

  “人的很多毛病难改,是出于业习,你的认识,支配你的行为并养成习惯,要想改变这个惯性的东西,首先就要改变你的认识,而对一个事物人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认识透彻的,只有认识的时间长了,不断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件事,才会真正的认识明白,往往这时才能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改变,而接下来就是对惯性的训练了,进一步改变也就成为了容易的事情。”

  这时,刘兆麟把煮好的茶壶端了上来,一边接话说:我在旁边听着也受益呀!还希望师母多给我们讲讲……我自己也有很多的问题找不到答案,今天算是偏得了……
  接着他风趣地说:让我先供养点儿山泉水泡陈年普洱茶吧。
  青邈和李道玄同时表示感谢,青邈颇有诗情的吟了一句:终南阴岭秀,引泉自烹茶。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将来李老师和我也打算在天台山给大家造一个打坐禅修的草堂,可以听课和禅修……
  “那太好了……我们能做什么老师尽管吩咐!”三人听了都很高兴,纷纷表示要帮忙出力,刘兆麟更是表示要捐钱。
  @大刘抢包山 2016-07-29 23:28:00
  但是月明老师 我有一点不明白 大道其实无分别 好坏 美丑 健康不健康 那么修行一定会让人变好 变健康吗 还是修行只是让人明白这些二元对立而已 甚至通过变坏 变得不健康的方式 都是助道的方法
  -----------------------------

  我的话说的少也让人难以理解。应该说大道的本体是“虚空”(虚空也是个比喻,说的是无物的“无”),既然啥都没有了,还会有什么善恶是非呢?

  修大道的人的修行追求的是回归本体,是返本归元,是“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炼有至无的过程。
  大道之体是形而上的。那么形而下的用,便形成各种世界了(我们这个人的世界、器世间就是其中之一),于是开始有对立,有善恶,有美丑、是非……

  修行一定会使人变“好”,这个“好”,其实是完善之意,变成(回归)一个完整的太极,那便是世界上最高妙的存在。那么在修炼的具体过程中,表象可能会有好有坏,就比如身上有病的人,功夫精进时,可能会激发病灶看起来似乎是严重了,但这其实正是调整的过程。如果不惊不怖,不去分辨好坏善恶得失,而是一心精进修炼,那么就会发现很快这个疾病就得到了彻底的调整。
  @ly_apex 2016-07-29 15:10:04 评论
  那我就斗胆论一下大道。大道的本体就是宇宙。宇宙缘起于一点的大爆炸。乃有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乃有天地交感,阴阳交缠,孕化万物,而万物竟自由,乃至玄而又玄,皆为顺其大势。一爆之原力极为终级之道,顺其势则为善,逆其势则为恶。 大道小道,非大小?对流平流,非上下?无相何又有言?
  --------------------------------------------------------

  大道的本体是“无”,也可以叫“真空妙有”。是无物无相有信的存在。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宇宙。
  我们常言所说的宇宙是大道本体所生出来的“物质宇宙”,还仅仅是很渺小的一部分。因为宇宙不是一个,而是N个。宇宙不是仅有物质的,而且还有非物质的。我们可以用科学度量的这个宇宙是属于实物质世界的宇宙,同时还存在虚物质世界的宇宙是无法以人的感官和外化的科技手段所能认识的……所以宇宙这个话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作为修大道者来说,我们所居的物质宇宙的日月星辰万物及其运化,都在遵循着实物质世界的道的运化规律。从总规律运化的角度依然是无是非善恶好坏的。之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一切为顺应规律为善,而以逆乱规律为恶。并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

  通常人类所定义的善恶是非虽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提现了道的规律,但从整体上来看却并非是道的真理,这是因为站位决定的。人类是站在本身的立场上来衡量所有的事物,是人类一己之私的角度,来规定善恶是非的标准,而并非是站在道的高度来衡量事物,所以必然因有私而偏差。
  再次提一下那个笑话:一架飞机失事了,死了很多人。站在我们人的立场上来看就会痛心疾首,觉得是天灾人祸……而在另一边死神却在说:我把这些人凑一起我容易么……
  因为我们人的见闻觉知都是建立在这个实物质世界的度量,我们无法知道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我们既不知前世,也不知未来,更不知隐形世界。所以就只会按照人类社会生活约定俗成的道德定义去衡量所有问题。这必然是有着极大偏差的,在这其中你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的天灾人祸,要么就是天道不公,要么就是我们人类自作孽不可活,而上天是公平的。

  而作为修炼人来说,你以人心度量自然之道,必然是以小量大,井蛙之见。所以修大道者不以人类的世间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标准。这是因为站位的高度不同所决定的。
  @ly_apex
  发现你“走心”了……几次说想撤。其实就这么探讨问题不是很好么?有不同的观点是好事,我曾经说过,唯有差别才能形成世界的丰富多样。我觉得你这样挺好,敢于说出自己的认识,又何必退悔?
  那天我的一个网友跟我说:你那里都是温顺的小绵羊。
  我说,绵羊也好,山羊更好,因为肯思辨。淘气能作的孩子长大更有出息。

  我也不认为我说的话就都“对”,严谨点说:只是我学习认识的“道”而已。在“道”的面前,每个学人行者都是学生,因为道无止境。

  我说话都是无心的。这种辩论虽然看起来是严肃的,但在我这里却觉得好玩,玩的是理趣。是一种高级娱乐。
  但这个辩论有了一点点问题,就是平台不一样,你要是经过一点道的系统训练就好了,这样就在一个平台探讨了。
  @ly_apex 6037楼 2016-08-01 00:15:00

  楼主怎么看待外星人?
  —————————————————
  而且你会发现,这种飞行器是可隐可显的,正因为它是虚物质构成,所以才让大家倍感神秘。
  
  我的声明,大家都来看一下 http://groups.tianya.cn/post-184001-39a67ac235b2456d97b36fa4abac9df5-1.shtml
  @ u_113887999: 2016-07-26 08:11:06 评论
  马林鱼也是吃别的小鱼生存的,渔夫也是要靠抓鱼生存的。美好的东西,说实话,我最近总觉得美好和丑陋都是相对的。这种感觉不好。因为没有了标准,没有了观点,也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价值,甚至生存与否都没有太大意义。就剩点吃喝拉撒睡的本能。
  ----------------------------------------------------------

  所有的观点和标准都是相对的,你现在好比是处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如果能够学会象大道一样包容万物的话,那么就会“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了。

  虽然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是无善恶是非分别的,但在物质世界的生活中依然需要分辨得了了分明。但心里要明白,这只不过是“用”,而不是“体”。每一种分辨都是不可以执着的,因为所有的观念、标准都会随缘即变,现有的分别只满足当下的条件。一旦条件改变,观念和标准都需要重新调整,这样才能保障那个“本体”不失。
  在我看来,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圆满当下。
  (400)
  三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张鹏开始问他所关心的第二个重要问题。
  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有点支支吾吾: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看了很多佛书道书,也很羡慕那种出世的神仙……经典里都是提倡清心寡欲的,所以在我的心里,一想到男女的事情,就会感到不洁。因为宗教的很多理论都在支持禁欲的说法。所以我就一直没有谈女朋友,也怕结婚,觉得一结婚,就好像要与修炼无缘了……
  青邈直视着问他:那么你坦率地说,你心里有没有这种欲望呢?

  张鹏脸一红,然后坦诚地答道:有,所以很苦恼。一方面觉得,从大智慧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低等的繁衍本能,我看到佛经里说,只要有这种贪欲就出不了欲界,是轮回的根本。因为真正的禅是无欲的……所以就特别纠结,但看你们两位老师却是很幸福的道伴……所以就不知道我是该结婚还是不结婚,我该怎么面对这件事?
  李道玄在旁边,若有所思地说:张鹏提这个还真是一件大事,因为反映这类矛盾的我也听了很多了,我过去告诉大家的办法,是多练功,提高能量,因为能量提高了,会水火既济,精满不思淫,会大大降低欲心的妄动。但也有另一面,能量上来了,如果不能合理运化,性欲就有可能增强……青邈,你说说你的看法。
  (401)
  青邈说:这确实是修炼人的大问题。过去古人修炼,大多走的是清修的道路,那些修炼有成者,他们是靠功的运化来化解身心的矛盾,而且走到高层次身心机制都改了,不再是凡人的心也不再是凡人的身。修到无漏,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但现代和古代的修炼,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一是层次的不同,古代的佛道大成者,他们都是专业修炼,是属于出离世间的修法,成道是此生唯一的目的。而现代绝大多数修炼人,都属于修炼爱好者,业余好道,同时还要兼顾事业,家庭赚钱种种世间生活,由于有很多烦恼障碍,无论是心性还是功修都是进境缓慢没有保障,这个层次是有本质差别的。
  二是环境不同。古人的修炼环境是单纯的,哪怕在家修炼也是深宅大院或者僻壤乡村。而现代人都是开放式的全面面向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比古代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选择适合现代人修炼的法门。比如我那个法门,是修太极全信息的,那么就一切生活形式都可以包容,正常结婚成家生子都不是什么问题。
  而以我个人来看,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夫妻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如果不是选择出世修炼而是选择入世修炼的话,那么我觉得还是成个家比较好,这样会增加人生的稳定性,免得被这个问题羁绊。如果能够找个志同道合的,互相促进,对于修炼就更有帮助……
  (402)
  李道玄这时接话”就说她吧……“
  接着他瞥了一眼青邈,然后和大家说:没结婚之前,她一个人租房子住在洋桥,搬桌子、挪床样样都得自己来,有一次房东催她搬家她措手不及急得掉眼泪……后来恰好赶上我到那边办事就帮她解了围,我一看啊,一个女人自己过日子太难了……
  张鹏给李道玄倒茶:还是师母有福气啊,能遇见师父,就不知道我有没有福分遇见象你们这样的缘分了。可是我还有困惑……
  张鹏忽然话头一转,却没有说下去。
  李道玄马上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跟青邈说了一句:他还是在想着欲望的问题。
  张鹏笑了:师父你真神!
  青邈说:你是担心性生活对于修炼的害处吧?
  张鹏点了点头。
  (403)
  青邈想了想说:其实这个问题很高深,我只能讲讲我现有的认识,或者说体会吧。
  依我来看,男女情欲,最大的祸患在于“动意。”就是人会在其中产生种种念想。这里就包含了阿赖耶识的种子串习。也就是说串联起一个淫欲的身心结构。你过去常读佛经肯定明白,这个念想的意识,是和你的身体,这其中包括精微之身,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只要生心,物质之身就会跟着连锁反应……
  张鹏接道:哦,我明白,楞严经里说“因诸爱杂发起妄情 ,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这个意思吧?

  青邈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那么这种种的妄想串联起来,就等于是坚固了这个淫欲之心的物质结构。也就应了我老师所说的“众生都是一条没底的船”。人道顺行,能量很容易顺着这条道就消耗出去了。而淫欲之念本身就是一种暗耗,你不结婚不等于不想这个问题,身心的冲突,五行的不平衡,会使这种暗耗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和不健康的病态人格。所以抱朴子并不主张独身,他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而你结婚了,则可以去过一种健康的生活,更利于身心的平衡和稳定。因为从实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男女本身一阴一阳自成太极,是一种稳定结构。两个人结婚,绝非仅仅是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个人婚姻的缔结,互相促进人生的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如果是一个健康而全面发展的人,性,只不过会占据他生活里很小的比重。只有五行不平衡的人,才会在这个方面形成亢胜,或者衰败的现象。夫妻二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是性欲的关联,依我看,更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协作,一起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共同规划未来的人生。在家庭中更有利于学会怎样打开心胸,包容理解他人,这比孤独地面对社会和人生更具有积极意义,也会给他人带来好的影响。

  张鹏激动的插言:太好了!但一个好的姻缘多难得啊,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造化……干脆,我提个建议,老师以后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学员开个婚恋学习班吧,专门讲讲怎样建设修炼人的婚姻家庭,如果大家都能受到这种教育,就更有利于促进以后家庭的和谐……
  刘兆麟在一边说:你小子是想在培训班里找一个吧……哈哈。
  “那当然就更好了,我是求之不得呀!”张鹏笑着应承。
  (404)
  “如果从功修的深层次来说,禅,是清净无染无欲的,你的心要不染点尘。所以必须断掉淫欲之心,最后是物质之身的淫机也要断掉,只有灭掉一切心才可以实现佛的灭度相,这样才能形成无漏之体。你的身心只有“不是人”了,才能超凡入圣。但这是随着功修的提升,而逐渐水到渠成的。如果你以人的身体和人的心,想要断掉这件事,是很艰难的。因为你没有力量战胜人的本能。……”

  李道玄知道接下去太具体的话,青邈也不好讲,于是他接过话头说:以咱们功法来看,就是说你可以一切正常,如果不过分能够持中的话,能量的消耗就会很少,而且消耗出去的能量也会很快补上来。这也是古人说的节宣之和吧。就像我们俩,一个月可能也就有那么一次……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
  青邈有些不好意思地暗中杵了他一下,然后接着他的话给张鹏解释:他说的这个“持中”,最好的状态是功修自然形成的,其实就是太极“不出不入”的那个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太极自己会调节。但你没有练到那个层次,说深了你也理解不了,还是慢慢来吧!

  张鹏听得出神,还想继续问什么,刘兆麟在一边看看外面的天,又看看表,然后催促他:你问完了没?你要是问完了,我赶紧请教两个问题,然后咱们就得下山了,不然太晚下山就困难了。

  张鹏说,这哪有个完啊……那你说吧,我的问题可以留着下次再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