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更新可能会比较晚,大概要到凌晨,各位见谅。
花石纲(“道君皇帝”宋徽宗的特殊癖好)
钟耀南喃喃地道:“下一任教主?莫非会是李蕴?”
苗月疏道:“谁知道呢。明教中,除了李爷外,还有一个叫做方腊的,诨名方十三,在青溪县开一家漆园。我看廉教主似乎更喜欢他,而非李爷。”
“其中是否有何缘故?李蕴自己想么?”
“李爷当然想,不想的话又怎会如此卖力?须知开这一间小小的柳凤楼,可是十二万分的不易,且整日与那些权贵打交道,操神费心,比方十三开漆园累上百倍。只不过廉仁说,李爷虽然精明能干,但却不似明教中人。”
钟耀南这下更觉奇怪,问:“不似明教中人?难不成明教中人还得有个特别的模样?”
“明教拜火,也尚清净,却是清逍在外,内心如火;而李爷恰好相反,是精明豪爽在外,整日地结交权贵,置身于青楼酒肆之中,却内心清净。一个好比水包火,一个恰似火包水,自然不同。”
钟耀南道:“整日置身红尘之中,而且亦想着谋教主之位,内心却清净,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苗月疏道:“人不磨砺到那份儿上,不会明白。李爷虽有钱,却从不为钱所累;他虽想教主之位,但喜好的却是流连山水,雪中射鹿;虽然整日置身尘缘,酒楼欢歌,但实属迫不得已,非其本心本性,真正至友,李爷并不与他们这般耍子,而是于山涧竹园,设果酒野味,清谈而已。”
“那照你这么说,李爷当是真男子了?”
“这个自然,否则我岂会视之如父,以师父相称?对于明教其余人等,我与他们却未必如何咬钩,看在李爷的份上罢了。李爷若哪天脱离明教,我自然也跟着会走。”说到此处,微微轻叹,道:“只不过若想脱身,恐怕极难,即便李爷也未必能够。”
看着钟耀南躺着半靠在床头,苗月疏道:“今夜算是与你促膝长谈,聊了个透彻。这下终于解了心病吧?”
钟耀南故意半眯着眼,似乎很享受的模样,道:“听你今晚所言,我这身子便如同卸掉了千斤重担,此刻爬都爬不起来了。”
苗月疏用灯杖剔了剔床头的烛焰,原本有些暗淡下来的灯光,忽地亮堂了起来。钟耀南道:“还不睡觉么?不吹灯熄蜡,怎么反倒将灯弄亮了?”
“我有个习惯,就爱夜里伴着灯入眠。”说着,便钻进簇新的被窝中,道:“你也赶紧躺下睡觉,不要等明日进了宫里,呵欠连天。”
钟耀南没有做声,似乎在出神地想着什么,片刻后缓缓问到:“你头次见我时,便问我愿不愿入山海。山海到底是什么?”
“翠玄子那时没告诉过你么?”
“我当晚便问过,但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山海’指‘自然之道’,分‘天地人木虫’五门。”顿了片刻,“后来误入延福宫时,赵佶又曾经说——自然即山海,山海即自然,故山海包含天、地、人、木、虫五门。”看看苗月疏,“但我至今不懂,山海到底为何意?与江湖一样么?”
苗月疏道:“绿林好汉、游侠相聚而成江湖,江湖讲究的是义气。而山海却是术业有专攻,我苗记干的是叠山造园行当,当属山海地门。那连微,行的是占天卜地之术,便是山海天门。大家虽各行其是,却同在山海,都在自然。”
钟耀南皱着眉头,道:“你诸般事情都看得透彻,但这山海却解释得糊里糊涂,真是惹人烦恼。”
苗月疏道:“翠玄子说的你不懂,赵佶所说你也觉得不对,现在我讲的你又说是糊里糊涂,世上有些事情,本就是说不清的。”
“那到底是谁最先提及山海?”
“我不晓得,反正山海五门已是约定俗成了的。我给你个法子,其实不消解释,只需看人便成,比如林冲,他就是江湖中人,不算山海;比如李爷、我、你,便算得是山海中人,不是江湖中人……”
钟耀南道:“馊主意,照你所言,山海五门本就包含了绿林好汉,那么江湖便属于山海,岂可如你这般区分。”又想得片刻,仍毫无头绪,便左手略抬,一枚棋子飞过,嗖的一声擦灭烛焰,屋子里头黑了下来,“不想了,不想了,睡觉……”
苗月疏道:“谁知道呢。明教中,除了李爷外,还有一个叫做方腊的,诨名方十三,在青溪县开一家漆园。我看廉教主似乎更喜欢他,而非李爷。”
“其中是否有何缘故?李蕴自己想么?”
“李爷当然想,不想的话又怎会如此卖力?须知开这一间小小的柳凤楼,可是十二万分的不易,且整日与那些权贵打交道,操神费心,比方十三开漆园累上百倍。只不过廉仁说,李爷虽然精明能干,但却不似明教中人。”
钟耀南这下更觉奇怪,问:“不似明教中人?难不成明教中人还得有个特别的模样?”
“明教拜火,也尚清净,却是清逍在外,内心如火;而李爷恰好相反,是精明豪爽在外,整日地结交权贵,置身于青楼酒肆之中,却内心清净。一个好比水包火,一个恰似火包水,自然不同。”
钟耀南道:“整日置身红尘之中,而且亦想着谋教主之位,内心却清净,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苗月疏道:“人不磨砺到那份儿上,不会明白。李爷虽有钱,却从不为钱所累;他虽想教主之位,但喜好的却是流连山水,雪中射鹿;虽然整日置身尘缘,酒楼欢歌,但实属迫不得已,非其本心本性,真正至友,李爷并不与他们这般耍子,而是于山涧竹园,设果酒野味,清谈而已。”
“那照你这么说,李爷当是真男子了?”
“这个自然,否则我岂会视之如父,以师父相称?对于明教其余人等,我与他们却未必如何咬钩,看在李爷的份上罢了。李爷若哪天脱离明教,我自然也跟着会走。”说到此处,微微轻叹,道:“只不过若想脱身,恐怕极难,即便李爷也未必能够。”
看着钟耀南躺着半靠在床头,苗月疏道:“今夜算是与你促膝长谈,聊了个透彻。这下终于解了心病吧?”
钟耀南故意半眯着眼,似乎很享受的模样,道:“听你今晚所言,我这身子便如同卸掉了千斤重担,此刻爬都爬不起来了。”
苗月疏用灯杖剔了剔床头的烛焰,原本有些暗淡下来的灯光,忽地亮堂了起来。钟耀南道:“还不睡觉么?不吹灯熄蜡,怎么反倒将灯弄亮了?”
“我有个习惯,就爱夜里伴着灯入眠。”说着,便钻进簇新的被窝中,道:“你也赶紧躺下睡觉,不要等明日进了宫里,呵欠连天。”
钟耀南没有做声,似乎在出神地想着什么,片刻后缓缓问到:“你头次见我时,便问我愿不愿入山海。山海到底是什么?”
“翠玄子那时没告诉过你么?”
“我当晚便问过,但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山海’指‘自然之道’,分‘天地人木虫’五门。”顿了片刻,“后来误入延福宫时,赵佶又曾经说——自然即山海,山海即自然,故山海包含天、地、人、木、虫五门。”看看苗月疏,“但我至今不懂,山海到底为何意?与江湖一样么?”
苗月疏道:“绿林好汉、游侠相聚而成江湖,江湖讲究的是义气。而山海却是术业有专攻,我苗记干的是叠山造园行当,当属山海地门。那连微,行的是占天卜地之术,便是山海天门。大家虽各行其是,却同在山海,都在自然。”
钟耀南皱着眉头,道:“你诸般事情都看得透彻,但这山海却解释得糊里糊涂,真是惹人烦恼。”
苗月疏道:“翠玄子说的你不懂,赵佶所说你也觉得不对,现在我讲的你又说是糊里糊涂,世上有些事情,本就是说不清的。”
“那到底是谁最先提及山海?”
“我不晓得,反正山海五门已是约定俗成了的。我给你个法子,其实不消解释,只需看人便成,比如林冲,他就是江湖中人,不算山海;比如李爷、我、你,便算得是山海中人,不是江湖中人……”
钟耀南道:“馊主意,照你所言,山海五门本就包含了绿林好汉,那么江湖便属于山海,岂可如你这般区分。”又想得片刻,仍毫无头绪,便左手略抬,一枚棋子飞过,嗖的一声擦灭烛焰,屋子里头黑了下来,“不想了,不想了,睡觉……”
【更正】
“我与他们却未必如何咬钩”一句中,应将“咬钩”改为“咬弦”,今日回看才发现。
“我与他们却未必如何咬钩”一句中,应将“咬钩”改为“咬弦”,今日回看才发现。
@zuixia10249 2016-01-21 22:23:00
最长的一夜,感觉他们俩这一夜的谈话谈了几个月,总算谈完了O(∩_∩)O哈哈哈~
-----------------------------
哈哈,见笑了。中间隔了一个月,所以觉得久了一些。
最长的一夜,感觉他们俩这一夜的谈话谈了几个月,总算谈完了O(∩_∩)O哈哈哈~
-----------------------------
哈哈,见笑了。中间隔了一个月,所以觉得久了一些。
@上灯台的小老鼠来 2016-01-22 15:18:00
这么长时间了,第一次离二郎这么近!
-----------------------------
我还记得去年的除夕,你在花石纲这个帖子里,我们还聊了的呢。一晃一年都过去了。
这么长时间了,第一次离二郎这么近!
-----------------------------
我还记得去年的除夕,你在花石纲这个帖子里,我们还聊了的呢。一晃一年都过去了。
次日上午,钟耀南与连微一同进了宫,来到西边的枢密院,由一名侍卫领着到了知院的屋中。知院乃负责掌管枢密院的宰辅,官位与宰相略同。
进屋后,恰好知院郑居中在其内,钟耀南与连微行了个礼,然后将事体说了一遍。郑知院让二人落座,又唤侍卫看茶,而后道:“此事我已知晓,包括艮岳军之筹建,海船战舰之打造等诸般事宜,今日也已全都安排下去。但此非一日之功,恐怕还需耗时颇多。”
钟耀南寻思,知院乃是与蔡京一般的大官,但言语举止间对自己和连微似乎甚为客气,不禁好感倍增,道:“劳知院费神了。”
郑居中连忙摆手,道:“哎,这是哪里话?我等均是奉旨而行,替圣上做事,费心费力自是应当。倒是二位年轻有为,入宫不多久便做上艮岳使,统率艮岳军扬帆出海,为圣上效力,本官心里着实钦佩。”
钟耀南道:“说来惭愧,下官从未领过兵,此番差遣当真令心中惴惴不安,生怕有辱圣命。至今连那虎方国到底在何方,也不知晓。”
郑居中饮了一口茶,道:“没领过兵这没什么,我亦一介文人,不也在这里知枢密院事么?至于虎方国,不要说你们二人,即便我,在到枢密院之前,也只是略有耳闻,但从未知其详。”
连微道:“郑知院,我们想在艮岳军筹建期间,先看好海路,定下航线,然后参谋虎方国情形,提前设想应对好诸般事宜,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这个自然要得。一会儿我令人带你们去职方馆。关于虎方国,职方郎中会详细说与你们听。”这时,钟耀南不小心打了个呵欠,郑居中见了,笑道:“看来钟统制昨夜未曾休息好,想必和夫人感情极深呐。”
钟耀南初时未反应过来,暗忖未曾休息好,与跟夫人感情深有何联系,但接着便听出了这是句玩笑话,于是讪讪笑道:“下官尚未婚娶,知院见笑了。”
“哦,呵呵,这个不急,钟统制前途无量,等在京师中立稳之后,恐怕会被提亲的踏破门槛。”
钟耀南毕竟此时刚从最末等的侍卫升上来,而且年纪又小,还不适应别人对自己如此客气,道:“知院喊我钟耀南便可,另外我只是一武官,哪里有什么前途可言,不过是替圣上办事罢了。”
“哎,此言差矣。武官也是大宋的官,高太尉难道不是武官么?难道他比哪个文官差多少?手下八十万禁军,何等风光?”连微道:“高俅高太尉,原先做的是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位子,后来因边功,升为太尉,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啊。”
郑居中道:“圣上想让你有边功,只要你尽心尽力,迟早就会有。崇宁三年,吐蕃赵怀德叛变,圣上便派高太尉随刘仲武领兵前去,结果打了个大胜仗,凭此边功,高太尉顺理成章,从殿帅升为太尉,掌管禁军。”顿了片刻,朝两人看看,“眼下,钟统制的边功也近在眼前,只要从虎方国运回万绛石,这便是天大的边功。还愁升不上去么?”
钟耀南觉察到,这郑知院似乎有意与自己结交,虽然他是个文官,但领的是枢密院,掌管军权;高俅、袁信陵、韩望遥等皆为武官,亦属此列;钟耀南自己,以及崔五魁和林冲,便就是被韩望遥招进宫内,在殿司当侍卫,自然与这批人为一体。而钟家和苗家的死对头仇人——蔡京、童贯、朱勔等,则均属中书门下文官一系。要想能扳倒蔡、童、朱三人,那么与枢密院靠的近,肯定不会错,虽然此时尚不知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两派之间是否有梁子。
想到此节,钟耀南便想多与这位郑知院聊聊,道:“高太尉青云直上,受圣上恩宠无比,但下官不知其中缘由,还得请教知院。”
“高太尉最初是苏轼苏东坡的小吏,聪明能干,写得一笔好字儿。后来苏轼将其推荐给王都太尉王诜,再后来因缘巧合,王都太尉让高太尉去给当时尚未登基,还是端王的圣上送梳子。恰好遇到圣上在潜邸中蹴鞠,而高太尉正是蹴鞠高手,虽然其时只是一名小厮,但露出不以为然之色,其实是没认出那是端王。于是圣上便喊他一起蹴鞠,这才发现高太尉的踢球手段,于是就此留在身边。再往后,你们都知道了,圣上登基,有意栽培高太尉,但文官不易安排,毕竟科考在那里摆着;而武官只需凭军功即可,所以但凡圣上想着力栽培的,往往都会安排为武官,再选机会送军功,接着名正言顺便可青云直上,只要你自己争气就行。”说到此处望着二人,道:“远征虎方国一事,你们可得把握住了,这可是圣上给你们安排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绝不能辜负了官家一番美意,拼着这条性命,也得把万绛石给弄回来。”
进屋后,恰好知院郑居中在其内,钟耀南与连微行了个礼,然后将事体说了一遍。郑知院让二人落座,又唤侍卫看茶,而后道:“此事我已知晓,包括艮岳军之筹建,海船战舰之打造等诸般事宜,今日也已全都安排下去。但此非一日之功,恐怕还需耗时颇多。”
钟耀南寻思,知院乃是与蔡京一般的大官,但言语举止间对自己和连微似乎甚为客气,不禁好感倍增,道:“劳知院费神了。”
郑居中连忙摆手,道:“哎,这是哪里话?我等均是奉旨而行,替圣上做事,费心费力自是应当。倒是二位年轻有为,入宫不多久便做上艮岳使,统率艮岳军扬帆出海,为圣上效力,本官心里着实钦佩。”
钟耀南道:“说来惭愧,下官从未领过兵,此番差遣当真令心中惴惴不安,生怕有辱圣命。至今连那虎方国到底在何方,也不知晓。”
郑居中饮了一口茶,道:“没领过兵这没什么,我亦一介文人,不也在这里知枢密院事么?至于虎方国,不要说你们二人,即便我,在到枢密院之前,也只是略有耳闻,但从未知其详。”
连微道:“郑知院,我们想在艮岳军筹建期间,先看好海路,定下航线,然后参谋虎方国情形,提前设想应对好诸般事宜,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这个自然要得。一会儿我令人带你们去职方馆。关于虎方国,职方郎中会详细说与你们听。”这时,钟耀南不小心打了个呵欠,郑居中见了,笑道:“看来钟统制昨夜未曾休息好,想必和夫人感情极深呐。”
钟耀南初时未反应过来,暗忖未曾休息好,与跟夫人感情深有何联系,但接着便听出了这是句玩笑话,于是讪讪笑道:“下官尚未婚娶,知院见笑了。”
“哦,呵呵,这个不急,钟统制前途无量,等在京师中立稳之后,恐怕会被提亲的踏破门槛。”
钟耀南毕竟此时刚从最末等的侍卫升上来,而且年纪又小,还不适应别人对自己如此客气,道:“知院喊我钟耀南便可,另外我只是一武官,哪里有什么前途可言,不过是替圣上办事罢了。”
“哎,此言差矣。武官也是大宋的官,高太尉难道不是武官么?难道他比哪个文官差多少?手下八十万禁军,何等风光?”连微道:“高俅高太尉,原先做的是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位子,后来因边功,升为太尉,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啊。”
郑居中道:“圣上想让你有边功,只要你尽心尽力,迟早就会有。崇宁三年,吐蕃赵怀德叛变,圣上便派高太尉随刘仲武领兵前去,结果打了个大胜仗,凭此边功,高太尉顺理成章,从殿帅升为太尉,掌管禁军。”顿了片刻,朝两人看看,“眼下,钟统制的边功也近在眼前,只要从虎方国运回万绛石,这便是天大的边功。还愁升不上去么?”
钟耀南觉察到,这郑知院似乎有意与自己结交,虽然他是个文官,但领的是枢密院,掌管军权;高俅、袁信陵、韩望遥等皆为武官,亦属此列;钟耀南自己,以及崔五魁和林冲,便就是被韩望遥招进宫内,在殿司当侍卫,自然与这批人为一体。而钟家和苗家的死对头仇人——蔡京、童贯、朱勔等,则均属中书门下文官一系。要想能扳倒蔡、童、朱三人,那么与枢密院靠的近,肯定不会错,虽然此时尚不知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两派之间是否有梁子。
想到此节,钟耀南便想多与这位郑知院聊聊,道:“高太尉青云直上,受圣上恩宠无比,但下官不知其中缘由,还得请教知院。”
“高太尉最初是苏轼苏东坡的小吏,聪明能干,写得一笔好字儿。后来苏轼将其推荐给王都太尉王诜,再后来因缘巧合,王都太尉让高太尉去给当时尚未登基,还是端王的圣上送梳子。恰好遇到圣上在潜邸中蹴鞠,而高太尉正是蹴鞠高手,虽然其时只是一名小厮,但露出不以为然之色,其实是没认出那是端王。于是圣上便喊他一起蹴鞠,这才发现高太尉的踢球手段,于是就此留在身边。再往后,你们都知道了,圣上登基,有意栽培高太尉,但文官不易安排,毕竟科考在那里摆着;而武官只需凭军功即可,所以但凡圣上想着力栽培的,往往都会安排为武官,再选机会送军功,接着名正言顺便可青云直上,只要你自己争气就行。”说到此处望着二人,道:“远征虎方国一事,你们可得把握住了,这可是圣上给你们安排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绝不能辜负了官家一番美意,拼着这条性命,也得把万绛石给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