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纲(“道君皇帝”宋徽宗的特殊癖好)

  赵佶指着地上的苗月疏,道:“这随心化形之术,恐怕除了韩望遥,其他无人能识破吧?”朝周围看了看,众将皆面露愧色。接着又道:“袁信陵,韩望遥乃你属下,难道你不知他有火眼金睛?竟然还纠缠阻拦!?”语气中明显带了些斥责恚愤。
  袁信陵道:“末将知晓韩望遥的本事,但此事涉及圣上便非同小可,末将生怕他万一看走了眼……”
  赵佶挥了挥手,打断道:“行了,行了。”朝旁边几名侍卫吩咐道:“把这妖女押下去,还有刚才那个钟耀南和陆成林,速召医官给他们疗伤。在朕下令砍他们脑袋之前,万不可让他们死了。”
  侍卫道:“遵旨!”刚准备走,又被赵佶喊住,“还有虚元、会元二位先生,急召太医医治。”
  这时,旁边一名将领,轻道:“圣上,二位先生已经化为一滩血水了……”
  赵佶转头惊得盯着他看了许久,接着长叹了口气,闭眼朝天摆摆手,示意侍卫下去。半晌后缓过来,问韩望遥:“柳凤楼那边怎么样了?”
  “回圣上,柳凤楼已被宣武、天武二军围死,将士们正在清点核对人员。”
  “那个李蕴呢?”
  “李蕴虽被末将一箭射中,但竟然半路杀出一个会驱鸟的,以巨雕将其救走。末将一路直追到城南老林中,可却发现李蕴连人带雕,还有那个驱鸟的,都已被网下。”
  “呵,好啊!”
  “另外,末将和随后跟过来的军士,在城南树林附近还发现了连微以及两个孩子,另有一架马车,车上坐着钟耀南的姐姐。末将觉得可疑,便把他们也一并押了回来。”
  赵佶拍了下巴掌,道:“好!漂亮!”意得志满地将手负到身后,踱了几步,“对了,李蕴他们是被谁网下的?”
  “是个道士,养了四只猴子,指着网里的两人一雕对我说,这是献给圣上的。末将问其姓名,他说叫林灵蘁。”
  赵佶眨眼想了片刻,忽然想到梦中神霄府那人对他说过的那句——“火师传灵素、羽客居南林。”不由浑身打了个战栗,接着又狂喜不已,忙问:“他人呢?”
  “还在林子里,住在一座破庙中。”
  “你这就去把他请进宫里来,快去!”
  “遵旨。”
  这时,原本被陆成林妖藤缠得像个虫蛹似的崔五魁,此刻被侍卫砍断了藤索,一番蛮力爆发,掀散石堆,带着满身石屑土灰,连忙走了过来,跪道:“圣上,末将该死,未能护驾。”
  赵佶将他扶起,道:“崔五魁啊,你赤胆忠心,以一人之力,抗衡钟、陆二人,殊为不易。朕不但不怪你,还要好好赏你。”接着话锋一转,“朱勔这个乱臣贼子,朕原先只道他有幻术,但既忠心于朕,便亦无不可。哪想到他竟然安排陆成林在宫中为耳目,也想着盗书。一本破书,不但将王寅李蕴之流给引了出来,连朱勔也露了尾巴。哼。朕以前一直在想,朱勔为何会举荐一个与自己有仇的人来宫里当差,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现在好了,全清楚了。”
  目光回转到崔五魁身上,道:“你原本在苏州当差,现在我就着你去苏州,拿下朱勔,押回汴梁!”
  最后道:“袁信陵,由你直接主审这批逆匪,刑部与大理寺均不得干涉。务必查明李蕴的底细,与以前的王寅案有无关联,他们背后究竟还有没有人指使,跟食菜事魔的明教有无瓜葛。待朱勔押解进京之后,也由你合案审理。”
  袁信陵道:“臣,遵旨!”
  众将均领命散去,赵佶重新走进睿思殿,坐到椅子上稍事休憩。这时,梁师成端来一盏热茶,放到桌面,接着来到赵佶身后,给他轻轻捶起肩膀。
  赵佶道:“说起来,今天的大功,归根到底,倒还是该算在你身上。”梁师成捶得更起劲了,笑意盈盈道:“圣上又拿臣开心了。”
  “不是拿你寻开心,若非你来说钟耀南从中午进宫,直待到夜里掌灯还没出去,朕也不会认定他今晚可能会在宫里捅娄子,也就不会下定决心,让韩望遥带兵今晚去围剿柳凤楼。没成想,还真是被朕戳中了。”
  “是圣上您深谋远虑,一直叫臣派人盯着那小子。要不然,臣也发现不了李蕴跟他交情匪浅。所以若是真要归根结底,那还是官家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啊!”
  赵佶笑了起来。
  梁师成续道:“对了,说到柳凤楼,臣觉得,李蕴这厮倒真像是条大鱼。说不定查到最后,竟真是明教的人,也未可知呢。南阳那边的乱子好容易平了,可明教又在别处煽动流民闹事,官家真得把这群食菜事魔的妖人,统统给斩尽杀绝才好。”
  赵佶放下茶盏,起身踱到门边,背手望向远处朦胧微亮的天空,轻声叹了口气,道:“朕有时真想踢开这龙椅,归隐山林去。那这纷繁世事,便都与我无关。多少人梦寐以求帝位,可我便不懂,他们为何不将这番野心,花到修炼成仙上去?皇帝可比不了神仙,哪怕只是地仙,那也逍遥快活无极了。”
  【祝帖里的朋友们,新年心想事成!】
  @潜水妮子 2017-01-03 21:56:00
  不是说有小人作祟吗?为什么二郎似乎一点没受影响?
  -----------------------------
  @镇山河 2017-01-03 22:06:00
  说的啥啊?
  -----------------------------
  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二郎我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混杂在多如牛毛的写手大军之中,谁要跟我过不去做什么?没必要啊。所以我不太懂你的话。
  另外正好借此说点别的:鬼话里关于“巫蛊、压胜、降头、养小鬼”等邪术类主题的帖子确实很多,但这些东西看看也就算了,我奉劝大家绝对不能碰的。因为一旦使用这些邪术,那么在害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极其巨大的损害,几乎是伤人七分,自损十分。有些自损直接是身体上的伤害,有些则是当时看不到的,属于福报类的、或者承负类的,甚至会殃及亲人或者后代。
  这些绝非危言耸听,否则你想想,这世界岂不乱套了?
  第二卷 戢鳞潜翼

  第十三回 洪城岁月

  暗夜月下,汴梁郊外,蛐蛐儿在地头荒草中颤巍巍地鸣叫。忽然那束草丛晃动起来,往一旁翻倒,跟着幽暗中冒出一个人影,朦朦胧胧看出头上裹着红头巾。四下观察一番不见异样后,这人彻底从地洞中钻了出来,然后又弯腰,从下面拉上来一个小姑娘。
  那小姑娘的面庞上带着惶恐,睁大眼睛四处瞅着,随后问到:“牛叔叔,这是哪儿?”
  “这是京城郊外,牛叔带你去浙江。”
  “我要张婆。”
  牛三蹲了下来,扶住她的肩膀,轻声道:“师师啊,张婆留在后院里,不会有事的。她只是李爷请来带你的,跟柳凤楼没瓜葛。等到了浙江,还会有其他婆婆来带你。”
  李师师两手不安地捏着衣角,道:“李爷怎么不从地道出来?他不来,我不想走。”
  “李爷本事大着呢,用不着地道。他只消一个念头,摸下泥,就能出来了。不过他要忙完这里的事,然后就会去浙江看你了。让我先带你去浙江,可是李爷早就吩咐好的,如果师师不听话,到时候李爷过去了,可要生气的。”
  “柳凤楼怎么了?为什么官兵要抓我们?”
  牛三一时语塞,片刻后转过身,道:“你现在太小,还不懂,长大了再讲给你听。来,到我背上来。”
  李师师朝地洞又看了一眼,而后趴上牛三后背。牛三背起李师师,朝东南方向奔去。跑了半炷香的功夫,来到一户农家,急匆匆敲了几声,喘息片刻后,一个面皮白净,高挑纤瘦,但作农妇装扮的女人开了门。见到牛三,连忙让了进来,道:“怎么了?出事了?”拴上大门。
  牛三放下李师师,走到一边的缸旁,舀了瓢水,猛灌几口后,道:“今夜大批官兵将柳凤楼围得水泄不通,这么多年,这可是头一次,八成出大事了。”
  “李爷呢?”
  “原本被人莫名其妙射中一箭,但后来被那个驱鸟的怪人用巨雕救走了。”
  “驱鸟的?你是说去年夜袭柳凤楼的那怪鸟郎君?他不是跟李爷有仇吗?”
  牛三道:“是啊,我也不懂了。反正李爷被救走了,我便从花园秘道里,带师师出来了。看来李爷未雨绸缪还是对的,否则,我哪里会带师师逃走。”
  那女人拉过李师师,一手搂住,柔声轻道:“师师别害怕,我和牛叔叔会照顾好你的。”
  牛三道:“四娘,你赶紧收拾下东西,我去给马喂些精料,一会儿你跟我一起走。”“这里不要了?”女人似乎竟有些不舍这处破农房。牛三急道:“柳凤楼都没了,难不成待在这里等着被抓吗?”
  那女郎站起身,看着李师师,叹了口气,然后朝牛三说道:“这回廉教主可更有理由将位子传给方腊了,咳,李爷宏才大略,真真可惜。”
  【从今天的更新开始,便进入到第二卷了。两年零九天的时间,才写完了第一卷的27万字,确实是挺慢的,对不住大家,非常抱歉。但我还是要将花石纲写下去,因为花石纲在整个山海小说体系中,担负着为山海提供历史背景、溯源和积淀底蕴的任务。
  作者写故事,一般来讲,如果想要将自己的所有小说贯穿起来,几乎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联系,比如,神雕的杨过与射雕的郭靖之间,这两本书里的人物之间,他们是有联系的,所以他们的故事可以连为整体;再比如,美国的X战警之类的漫威系列,这些超级英雄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所以他们是一个系统。
  但二郎想创造的山海跟这些都不同,理念上与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我无意于将我所写的不同小说中的人物角色,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比如钟耀南应该不会与《采珠勿惊龙》或者《韩卢宋鹊》里的人,有什么联系,是他们的什么祖宗,或者祖宗的亲戚、朋友等,不会的。但我仍然要将我所写的所有故事,都纳入、融合成为一个叫做山海小说/山海体系的东西,那么靠什么?
  靠的是这些故事中内在沉淀、蕴含、隐藏的独特的东西,也就是文以载道的道,而非依靠故事人物角色。对于这些东西,如果有感兴趣、想探究的朋友,可以适当关注下我的新浪博客(微博也一样,因为博客的内容我在微博里也贴链接),我隔三差五会在博客里写一些文章,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是从我的小说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因为是纯粹的观点、看法、见解,与故事是不沾边的,所以那些文章很无聊,很难看,一般少有人喜欢。但我还是会继续写,因为那些才是使山海成为山海的东西。
  当然,山海五门是一个标志,但山海绝不仅仅是“天地人木虫”五门,这仅仅是我对于自然的一个分类法。
  所以各位朋友应该能够看得出来,我写东西功利性很弱,不敢说没有,但永远不会将功利放在第一位。从上面这些话大家也能感知到,我最主要的是想做成这件事——通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不但可以写出一系列好看的故事,而且还能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特的系统,一个靠内在承载的道理,缔结形成的系统(而非靠人物关联形成的浅表系统)。能够做成这件事,我就无憾了。
  所以,花石纲我不但要写,而且会写很久,第一卷27万字真的只是个开头,钟耀南到这里为止才是虚17岁,李师师才虚7岁。
  说真的,我不指望花石纲能够火,我甚至无所谓有没有人出版他,甚至如果现在有人要出版花石纲,我还有八成的可能是不会同意出版呢。因为现在的社会过于商业,商业会毁了很多好东西。在我眼里,只要有人能将花石纲当做生活中一个陪伴自己的东西,隔三差五来看一看,大家聊一聊;多少年后,发现这一路走来,成功也好,不顺也好,花石纲都一直在你身边,然后想起写书的二郎,觉得这么多年二郎也在跟我一起走;其实反向来说,我也会觉得我一直在跟大家一起走。若能起到这么个缔结你我的效果,然后无论成败,平凡或不凡,大家共同前行,便足矣。
  今天因为是第二卷开篇,所以说多了些话,但是真的很高兴。最后感谢一直帮顶贴、一直陪伴我的朋友们,多谢了各位!抱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