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凶案现场——公安部刑侦局最隐秘部门破案实录》

  4.
  有些时候,新闻媒体的关注对我们办案人员来说压力很大,大部分正规媒体是理智的,然而总有一小部分的无良媒体,似乎本着和公安机关对立的态度,一直企图煽动社会舆论来攻击我们的办案效率,一直在向我们施压,而我们所作出的正规的解释,例如“尚未提取到有关证据指正犯罪嫌疑人”,他们添油加醋地说警方办案不力或者警方有意包庇凶手,最后演变成了凶手有军方背景,家里有人是xx军区的高级将领,即便锁定了凶嫌也束手无策……可以说啼笑皆非。因为就我所知,我们锁定的赵义的家里,父母是做生意的,甚至整个大家庭中也就只有他姥爷是公务员,退休前在他家市里的审计局官至副局长,真的和一些媒体所报道的“军方背景”毫无关系。
  然而媒体是可以批评的,但是社会舆论我们不得不重视,毕竟他们是老百姓的声音,尽管他们也有一部分人受了无良媒体的煽动,但是作为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用证据来说话,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他们的想法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凶犯的“军方背景”在老百姓眼里就成真了。
  我召集法医组开了个会,要求他们对当时的核对情况做一个详尽的报告,每个人都要汇报给我情况,我需要听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可以说,细节往往隐藏的很深。我在听到第一个人的汇报后就不准备听其他人的汇报了。
  氯化汞是剧毒物,它作为消毒防腐剂时,为避免无关人员误服或误用,往往会将其染成红色或蓝色,所以就成了红色或蓝色溶液,而我们前去调查的法医组只调查了氯化汞的无色结晶量,并没有溶于水后的升汞(氯化汞)溶液。我赶紧带着四名法医重新赶赴农业大学,重点核对实验室中氯化汞溶液的量以及之前我们在死者胃内检测出的马拉硫磷。
  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核对后,发现马拉硫磷少了200g左右的量,而高浓度升汞溶液少了整整2L,是这令主管实验室的黄主任感到分外震惊,他意识到是自己的监管不力才让凶手有了可乘之机,拿走了大量的剧毒物质。要知道,升汞的致死量为0.3g-2g,2L的高浓度升汞溶液毒杀整栋宿舍楼的人都绰绰有余,这是极其危险的。我分析凶手应该还有人要杀,因为他拿走升汞的时候,升汞是瓶装的,完全可以分辨出自己拿了多少量,所以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确保自己之后还有更进一步的行动,他还要杀人。我赶紧把这个分析汇报给了专案组,请他们重视。
  专案组得到我的提醒后分外警觉,专案组组长、M市公安局副局长立即组织警力入驻事发农业大学,日夜警戒,震慑犯罪分子,同时观察可疑人员。
  目光转回我们法医组的身上,在我确定被盗走的是染成蓝色的氯化汞溶液后,赶紧马不停蹄的协调技术科的警员,包括一部分专案组侦查员,和我们法医组一起满校园的垃圾桶找蓝色杯子。在现场的遗留物品中,当时我们没能在物证中化验出氯化汞,我想我已经找到原因了。凶手知道死者有蓝色的水杯,所以用蓝色氯化汞溶液掺水毒杀对方,但是他每次偷偷掺入的氯化汞量不大,不致于使死者当场死亡,但是大概三到四天就会毒发,故而我们尸检的结果显示其为非急性无机汞中毒,肾有明显病变。在死者死后,凶手把死者弄到三楼,伪造了现场……
  但是仍然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要费劲心思和力气把尸体弄到三楼?况且还需要冒着被发现的危险。
  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做事都有原因,而对于这种思维敏捷且考虑周全的狡猾的犯罪人,他的行为更需要推敲一番,因为他做出的行为其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侦破案件的关键所在。
  我们耗时四天,一共找到了13个蓝色水杯,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保温杯,保险起见,我们统统拿回去化验。我听到许多警察说我多此一举,也有说我劳民伤财的,大部分都是抱怨,其实我都能理解,我们夜以继日的翻垃圾桶,又脏又臭,还不一定有结果,有抱怨也很正常,我也时常感到恶心。
  然而我看到死者父母嚎啕大哭的样子我就知道我必须坚持,他们都是乡下的朴实的农民,死者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当年上学的钱不够,他们就借钱,就申请助学金,就去勤工俭学……我听着父母哭嚎的断断续续的话语就觉得被杀的这个孩子真的非常的不容易,辛辛苦苦来上学,几乎全家都指望他,结果惨遭毒手……我们警方不拼尽全力侦查案件,何以心安,何以昭告天下。
  不会弃楼只是最近事情实在有点多,请各位见谅啊
  顶顶顶赞赞赞
  对于从垃圾桶内寻得的十三个水杯,我们一一进行化验,两天后我们得出了化验结果:一个蓝色透明塑料材质的水杯中有氯化汞溶液残留。出于工作态度的严谨,我们决定对该水杯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把学校实验室里的蓝色氯化汞溶液倒入和物证水杯一模一样的水杯中,结果发现,如果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出来任何问题,即便注意了也应该不会有所察觉,毒杀一个人可以说比较容易。
  终于不出我所料,凶手利用这一特殊的水杯杀死了被害人。我不禁有一个想法,凶手是否就认准了这个水杯作为他的杀人工具?我们常说,一个心有杀机的人不仅仅是靠内心的“杀人欲望”,还要有外在的诱因,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决意动手。凶手发现死者有一个蓝色水杯,遂动了利用氯化汞溶液毒杀他的心。
  通过研究物证来深挖其特殊意义,进而发掘出来它所包含的潜在信息,这就是侦查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所以面对这个提取到氯化汞溶液残留的水杯,我继续深入的进行分析。
  尽管之前警方锁定的嫌疑人赵义,但由于没有证据,专案组始终没有和他主动接触。而作为死者的室友,他最有可能知道死者常用的水杯是何种颜色,是否便于氯化汞的隐藏。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据我推测,在事发后,他将水杯扔进垃圾桶,是为了防止警方找到。
  我们利用指纹显现技术在水杯上面找到了大量的指纹。我们遂对这些指纹和死者、死者的室友(包括赵义)的指纹进行比对,发现大量的指纹是死者的,这个符合客观事实规律,毕竟是他的杯子;尽管死者室友的指纹也都比对成功,除赵义之外,其他人的指纹数量都不大,且赵义的指纹和别人的指纹有覆盖,也就是说他的指纹是新留下的。
  专案组得到了我们的鉴定结果,迅速部署,对赵义实施抓捕。
  然而我们得到的消息是,赵义已经跑路了。

  有些时候,父母的爱往往会把孩子推向深渊。专案组刑警们围绕着赵义的双亲进行大量的工作,对他们进行劝说,告诉他们包庇窝藏罪犯的后果,警告他们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云云。然而一切都无动于衷,他们两口子根本就是铁了心的要帮儿子逃走,要窝藏包庇他的行踪,绝对不让警方找到他。
  我们随后走访了赵义家的所有亲戚,所有人都说没有见过他,也没有收留他,尽管我们知道他们中有人肯定知道他的去向(比如他的姥姥),但是的确没有发现赵义在他们家中出现的痕迹。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专案组一边加派人手分组进行监控调阅,另一边仍然对赵义的父母做工作。我告诉专案组组长,这种父母最心疼孩子,他们肯定舍不得孩子走远,过一段时间也肯定会去送点吃的喝的,你们一定要告诉他们警方会死死盯住他们的行踪,警告他们只要有所行动警方肯定掌握,这样对他们的心理防线会有所松动。专案组组长照着我的话去说,回来后他告诉我那两个人果然有些松懈了,尽管没有说出赵义的具体位置,但是多少有了动摇,有希望。
  其实我的这一套是从处里的审讯专家韩立那里学来的,他告诉我要抓紧被问话人的心理特征,找准弱点然后一击致命。虽然这寥寥几句没能“致命”,但是多多少少也起了些作用。
  之后,专案组日日夜夜的对他们进行监控,我告诉几个负责监视的侦查员,要让对方看出来他们是进行监视的警察,给予其心力震慑,间接告诉他们“警方的行动绝不是说说而已”。
  在持续四天的监控和规劝后,赵义的父母终于开口了,告诉了赵义的藏匿地点——就在一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建的某棉纺织厂的职工宿舍里,那是赵义姥爷姥姥之前住的房子。
  警方顺利将他抓获,他没有反抗。但是在被抓后见到随同抓捕组前去的父母时嚷嚷道:“你们出卖我!”我恰巧也在现场,我告诉他:“他们是在救你。”
  审讯工作异常的顺利。赵义对被杀害的室友一直心存怨恨,审讯的刑警问他们双方是否互相看不惯。赵义只是说也许吧。他说他们之间没有怎么交流过,但是就是觉得被害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令人厌烦的气质,死板,多事,两个人偶尔说过几句话也很快就由于话不投机而闭嘴。赵义说自己杀他纯粹是因为想趁愚人节搞一搞他,让他长记性。
  我明确的告诉他:“你是个学化学的,氯化汞的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你不是不知道。如果你想搞他一下,只需要少量的氯化汞这就足以让他上吐下泻浑身难受,但是你做了什么?你整整给他喝了四天的氯化汞溶液!这是恶作剧吗?”最后一句我刹住了,没有全部说明,其实还有后半句:“你这是满满的杀意。”
  赵义因为莫名的原因看不惯室友,选择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毒杀他。
  在他之后的供述中,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死者的尸体出现在了三楼——因为他们那天恰巧一同回宿舍,被害人告诉他身体很不舒服,就在三楼的楼梯口,他突然倒地,赵义等了大概三分钟,确认他已经死亡,心里有点害怕,遂赶紧把他的尸体搬到厕所,伪造成他想上厕所呕吐的样子。
  他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室友死在自己的面前,而杀死室友的就是他本人。
  我们把审讯材料的一部分交由被害人家属阅读时,死者的妈妈哭着说:“他要是当时能良心发现用那三分钟救救我孩子的命,我甚至都不会怪他,真的!”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天使和恶鬼一念之间罢了。赵义若能够手下留情,死者不至会冤死在他手下;倘他肯在死者倒地后良心发现送去医务室,结局没准不至这样悲惨。
  生命可贵,然而并非只是你的生命可贵,他人之命亦然。
  本案记录至此结束。
  备案人签名:尤阳
  马拉硫磷是我疏忽没有讲清楚。其实这个才是赵义的恶作剧,他盗取了少量的马拉硫磷掺入被害人喝的水中,但是他发现被害人的痛苦程度没有预期的高(马拉硫磷毒性弱),所以起了用剧毒的心,这个时候他已经被杀意吞噬了。
  ------感谢楼上的提醒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