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之末——《一个农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前传


  等叶辉把拿来的烟全部送了人后,杨秀青通知他,明天去学校。
  第二天,叶辉把自己收拾了个整洁干净,去了大队。叶辉走到杨秀青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看见杨荔也进了大队院。因为过年穿了身新衣服,杨荔的身材好像更挺拔了。杨荔是稍微昂着头进得大队院,看见了叶辉,立马又把头低了下去。
  去年俩人见面,杨荔给了叶辉一个冷脸,之后,叶辉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杨荔为何会这样,最后他只能把杨荔的冷脸归结为,可能、也许是因为那天杨荔的心情不好。这个理由很扯、很牵强,可叶辉希望是这样。
  叶辉没想到,今天的杨荔还是这样,杨荔低下头后,走到叶辉身边,也没抬头,直接推门就进了办公室——好像叶辉根本不存在,是空气。
  上次是这样,这次还这样,那就真是有原因了。原因是啥呢?叶辉想不明白,不过他也不气馁,心想,我又没得罪你,至于你为何如此,以后我们相处的日子多着呢,我有的时间问。
  张发财和杨秀青都在等着他们了,叶辉进了办公室后,张发财问:“关于当老师的事,你们俩谁都没告诉吧?”
  “没有。”杨荔回答。
  “好像刘叔一家人知道了。”叶辉说。
  “没关系,那是我告诉他的。”张发财说。
  “是不现在连张国华都不知道小学全年级复课这事?”杨秀青问。
  “也没关系,他马上会知道的。”张发财说。
  张发财、杨秀青、叶辉、杨荔四个人出了大队院,穿过村子中心的土路,到了孤山脚下。在这个过程中,有遇到的社员问他们这是去干啥,杨秀青和张发财都说不干啥。
  孤山的南坡不算陡,不过因为坡上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太多,所以也不能用来种地。因为不能种地,这山上的树木就保存得很好。除了山脚下长了些小树苗外——大炼钢铁的时候,把大树砍了——从半山坡往上,可都是些参天大树。特别是从山脚下向上看,那些大树,用参天两个字形容真不夸张。


  为了孩子们上学方便,孤山村人还修了一条石头台阶,从山脚直通到山顶。石头全是从附近取的料,都是些大青石,某些石头台阶还是天然的。因为石头大,地基又结实,所以整条台阶踩上去相当稳当。
  南坡温暖,坡上表面冰冻了一个冬天的泥土已经苏醒,上了两节台阶,张发财捏了把肥沃的泥土叹息:“要是没有这些石头就好了!”
  “怎么就好了?”叶辉觉得有这些石头很好,好像是一处名胜古迹。
  “没有石头,这面坡就可以开垦出来种地,多打粮食。你叔一脑门子全是粮食。”杨秀青苦笑。
  “我们这辈子只能为了一口吃的东西了!更高的追求看你们的了。”和一对年轻人走在一起,张发财突然有了年华无多的惆怅。
  “能有啥高追求,吃饱饭就是最高追求。”杨秀青自嘲。
  踏在青石斑斑的石头台阶上,叶辉对山上的小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山上的小学是不有些历史了?”叶辉问。
  “也没多少历史。”张发财回答,接着他却把话题扯远了,“其实你也算是我们孤山村人的老乡了。”
  “听说你们的祖先全是从南面搬来的?”叶辉知道张发财所指。
  “不是搬来的,是逃出来的。逃到这个地方住下来后,发现这个地方不怎么下雨,于是就在山上建了座庙,用来祈雨。”
  “后来日本人来了,听说就住在庙里?”杨秀青插话说。
  “对,一共有十几个鬼子,我小时候见过。”
  “他们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杨荔对日本人非常好奇。
  “看着还行,都慈眉善目的,不过一动手就杀人,下手特狠。”张发财一句话,还原了日本人的真实面目。
  “后来那些鬼子呢?”叶辉问。
  “被咱们中国人消灭了,还能去哪里?”想起了死去的亲人,张发财神色黯然,没有再往下说的兴趣。杨秀青接过话题,说:“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村里要建学校,孤山村没有好的地方,那时,国家也不让讲迷信,于是就把庙扩建成了现在的学校。”

  @邗江老刘 2015-12-01 22:55:42
  回到煤城的第三天,叶辉见到了汪贵明和祁晓丽。这俩人显然更适合城市生活,回到城里没几天,在孤山村时脸上的阴郁和精神上的颓废就完全没了踪影,俩人好像是刚出了监狱的犯人,都是一副神清气爽的样子。
  —————————
  回到城市,是下乡知青的最大愿望。
  -----------------------------
  @河北赵二 2015-12-02 08:50:43
  当初怀着满腔热情去,事后发现理想现实相差甚远
  -----------------------------
  @刘绪国 2015-12-02 21:23:43
  愿意留在农村的不多
  -----------------------------
  @寂寞不再2015 2015-12-02 22:00:40
  那个时代,农村和城市间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去一个较偏远的农村呆了两天,一切都好,山清水秀的好玩儿极了。可那伙食简直就不能提,住在别人家里,说是招待客人的特意做了一大锅香喷喷的大米饭,可一大家人的下饭菜却是一盆只放了盐和醋的凉拌黄瓜……
  -----------------------------
  @刘绪国 2015-12-02 23:12:20
  那个时候我家没有米吃,我姐营养不良,浮肿非常厉害
  -----------------------------
  经历过苦,方知现在的幸福。
  @邗江老刘 2015-12-02 20:33:05
  “被咱们中国人消灭了,还能去哪里?”想起了死去的亲人,张发财神色黯然,没有再往下说的兴趣。杨秀青接过话题,说:“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村里要建学校,孤山村没有好的地方,那时,国家也不让讲迷信,于是就把庙扩建成了现在的学校。”
  —————————————
  庙宇、祠堂当学校,解放后很普遍。
  -----------------------------
  @尤十万 2015-12-02 20:47:33
  记得我上过的小学就是一座祠庙,晚上的时候阴森森的。曾传院里的井中有无数的日寇的尸体,不过后来确实打捞出过铁盔之类的东西。庙很邪门,以前庙里有那种石马,小孩淘气上去却怎了下不来了,最后烧纸拜拜之类的才解除。如今,都是新房了,这样的学校不好找了。
  -----------------------------
  农村的学校都没了。谢谢分享过去的经历。
  @雪花与火花 2015-12-02 19:07:37
  欣赏,继续支持兄弟!
  -----------------------------
  @雷本祖 2015-12-02 19:34:19
  你确认是兄弟?
  -----------------------------
  @雪花与火花 2015-12-02 23:03:17
  雷弟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妥?
  -----------------------------
  陈沫=沉默。不过网上的朋友好像都确认不了我是兄弟。
  这段时间比较忙,很遗憾没有太对时间和朋友们快乐的玩耍。
  谢谢关心我的,以及不关心我的朋友们。祝你们幸福。天冷了多穿条内裤——错了、错了是多穿件衣服。哈哈哈。
  46、交锋

  大家说着话,不知不觉就上到了山顶。
  坐落在山顶上的孤山村小学被一人高的石墙围着,石墙外面生长着好多的树木,有高大的杨树、粗壮的榆树、蓬松的松树等。这些树木和坡上的树木连成了一体,很好地把学校隐藏了起来,假如你不站到更高的高处,是很难发现孤山村还有这么个去处的。石墙的里面也长了一圈柳树,这些柳树间距相等,还直直地排成排,显然是人工种植的。
  因为坐落在山上,学校的面积不是很大,总共不到五篮球场大小,前面两个篮球场的面积是操场,后面的三个篮球场是教室。
  一个篮球架(不是一套)孤零零地立在操场的西面,篮球架基座上的绿漆锈迹斑斑,最上面的挡板还烂了半个。远看,篮球架像极一风烛残年的老人拄着拐棍仰望天空。站在学校门口往里看,可以看到一共有三排房子,前两排的每一排都有四间房子,每一排的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门洞。
  经过一个寒假的积累,校园内堆满了积雪,阳光照射充足地方,积雪已经开始消融,露出了埋在雪里的枯草和干树枝,有好多的麻雀跳跳蹦蹦在消融的地方寻找食物。
  学校里唯一的老师张国华正在清理积雪。他头戴一顶破军帽,军帽的两个耳朵支愣着,他每扫一次雪,军帽的耳朵就随着动两下,好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老哥,你怎么自己扫?不等开学了让学生们扫。”张发财、杨秀青、叶辉、杨荔四人一进入学校,张发财就大着嗓门说。
  张国华抬头,吹掉了胡子上的水汽,看清是张发财后,没好气地回应了一句:“什么学生?都是些娃娃。”
  “怎么会是些娃娃呢?”张发财说。
  “怎么不是了?你让四五年级散了伙,只留下一二三年级,可不都剩下些娃娃?”说这句话时,张国华把上唇不多的几根胡子吹得立了起来。
  “没想到都这么多两年了,你还在怪怨这事?”张发财尴尬一笑。
  “我怎么敢?全村的社员可都指着你吃饭呢。”
  这可是再明显不过的讽刺了。“唉,这个倔老头。”张发财低声骂了一句。
  “杨老师忙着那?身体还这么好。”杨秀青打招呼。
  “没你们忙。”张国华看见了杨秀青身后的杨荔和叶辉,他放下扫帚,往前走了两步,“杨荔,在孤山村的时候学习挺好的,怎么到了杨柳渠就不行了?听说考大学没考好,那个古虎虎怎么能教得了高中?唉!”
  “是我太笨了。”说到高考失败,杨荔的脸红了。

  @邗江老刘 2015-12-02 20:33:05
  “被咱们中国人消灭了,还能去哪里?”想起了死去的亲人,张发财神色黯然,没有再往下说的兴趣。杨秀青接过话题,说:“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村里要建学校,孤山村没有好的地方,那时,国家也不让讲迷信,于是就把庙扩建成了现在的学校。”
  —————————————
  庙宇、祠堂当学校,解放后很普遍。
  -----------------------------
  @尤十万 2015-12-02 20:47:33
  记得我上过的小学就是一座祠庙,晚上的时候阴森森的。曾传院里的井中有无数的日寇的尸体,不过后来确实打捞出过铁盔之类的东西。庙很邪门,以前庙里有那种石马,小孩淘气上去却怎了下不来了,最后烧纸拜拜之类的才解除。如今,都是新房了,这样的学校不好找了。
  -----------------------------
  @陈沫2014 2015-12-03 07:42:09
  农村的学校都没了。谢谢分享过去的经历。
  -----------------------------
  @河北赵二 2015-12-03 09:01:52
  老家的小学早已人去楼空,一片萧索
  -----------------------------
  @施原 2015-12-04 08:34:01
  进城上学?
  -----------------------------
  @河北赵二 2015-12-04 13:13:16
  一是现在的孩子少了;二是孩子很多都跟着父母到大城市了
  -----------------------------
  @梦落花香的空间 2015-12-04 13:23:24
  城里的学校 比吃比穿不好好读书 校门口 永远都是三三两两的流氓混混 一代一代没头
  -----------------------------
  @尤十万 2015-12-04 13:48:06
  梦落说的是极端或个别,虽然个别占比高了。人心还是好的,不管身处那里。开发不到位。再就是教养问题了。
  -----------------------------
  @烟草燃烧的思念 2015-12-04 14:00:34
  好学校门口是很少有这种现象,但是那些普通学校门口就很普遍了。
  -----------------------------
  @梦落花香的空间 2015-12-04 14:53:21
  对 还是好学生多 个别现象 总是那些人 每个学校来回穿。
  -----------------------------
  不管学生想不想学习,我觉得有个学校上学是最基础的。想好好读书的孩子没学校上,可就悲惨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