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益母草(附:白花益母草)
益母草,唇形科(Lamiaceae)益母草属(Leonurus),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 S. Y. Hu
注:FOC修订为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白花益母草,唇形科(Lamiaceae)益母草属(Leonurus),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 S. Y. Hu var. albiflorus (Migo) S. Y. Hu
可能是2004年的夏天,我在金华劳动路一处荒地里见到一种已经干枯了的草,当时自己对植物还缺乏基本的概念,也许受夏枯草这个名字中诱导,居然从干枯的形态想当然以为是夏枯草,不过也只是猜想。
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在踏花行论坛请教这种草是不是夏枯草,有网友回答:不是夏枯草,倒像是益母草。益母草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大名鼎鼎,居然在误会中知道,也算是意外收获,不过已经错过了生长期,还没有看到它活的形态。
很久以后,在《本草纲目》中看到说也有称益母草为夏枯草的,不禁我心戚戚。这倒不是自我安慰,是说明益母草在夏天就干枯确实是一个明显的特征。至于哪位植物才能命名为夏枯草,恐怕只能根据长期使用的名称沿袭了。
2005年6月26日,在金华罗店镇的小山脚见到一种开着红紫色花的植物。7月27日,在金华婺城新区一处野地里又见到这种植物。7月31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得知这种植物就是益母草。9月27日,在劳动路那处荒地上又见到益母草,既有开花的,也有干枯的。
2006年,发现蒋堂镇一处公路)益母草特别多,有紫花的,也有白花,着实让我有惊艳的感觉。不久,又在蒋堂镇另一)发现有很多益母草。
之后几年,在不同地地方都见到有益母草,它们也是普遍分布。
2009年,在永康倪宅村一处看到益母草快开花了,恍悟以前见到它的幼苗还不知是什么,以为是自己不认识的植物。回想起来,自己见过益母草的幼苗已经多次了,因为它的基生叶与茎生叶差别非常大,所以又不认识了。这说明自己对它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还是不够了解。仔细观察,不光是基生叶与茎生叶差别大,就是茎生叶,下部的与上部的之间的差别也挺大。
2013年5月20日,在金华婺州公园江边的湿地上发现很多益母草。这让我想到益母草可能喜欢潮湿,虽然在干燥的地方也见过,但是比较而言潮湿的地方它们长得特别茂盛。
2015年5月,分别在金华燕尾洲公园和兰溪中洲公园的湿地上见到成片的益母草,算是证实了自己上面的猜测。
关于益母草的记载,历史悠久。
据说《诗经•国风》“中谷有蓷”的有“蓷”就是益母草。这个我不能判断,实话说我觉得《诗经》里的植物基本上现在都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因为《诗经》里一般只是提到植物的名称,根本没有形态描述,所以也就让人无从判断。当然有些人喜欢考证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能够自得其乐吧。
又有说《神农本草经》中的“茺蔚”是益母草。原文如下:
“茺蔚子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主瘾僼,可作浴汤。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泽。”
《神农本草经》的体例就是如此:没有形态描述,基本上说的是功效,最后提一句生境。说实话谁要是说从这样的叙述中能看出是什么植物那肯定就是骗子。另外我想说的是,《神农本草经》没有那么神秘,更不可能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所作,所记的药物也不过是区区的365种。
我觉得对益母草比较靠谱的记录,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至于《植物名实图考》,图谱非常清晰。
从“益母草”这个名字可以看到药用价值。《中国植物志》说:
“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Leonurin),内服可使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颉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可治动脉硬化性和神经性的高血压,又能增加子宫运动的频度,为产后促进子宫收缩药,并对长期子宫出血而引起衰弱者有效,故广泛用于治妇女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出血过多、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胎动不安、子宫脱垂及赤白带下等症。”
这些不在我的兴趣范围内。
倒是益母草的另一个名字“茺蔚”(姑且认为茺蔚就是益母草)显得古雅,李时珍说:“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