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楼上的各位!
青眼草木(连载)
0392、浙江溲疏(附:宁波溲疏)
浙江溲疏,绣球科(Hydrangeaceae)溲疏属(Deutzia),落叶灌木。
拉丁名:Deutzia faberi Rehd.
注:《浙江植物志》中文名为天台溲疏。
宁波溲疏,绣球科(Hydrangeaceae)溲疏属(Deutzia),落叶灌木。
拉丁名:Deutzia ningpoensis Rehd.
注:《中国植物志》中溲疏属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CFH采用的分类系统是绣球亚科(Hydrangeoideae)独立出来了。
我知道溲疏这个名称是开始学习植物之后比较晚事了,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大约在2010年左右吧。
2011年5月19日,在金华北山双龙工人疗养院边的山路上,看到有种开白花的植物。5月22日,在CFH群(QQ群)里请教北山植物。网友花果菌说:溲疏属的吧,宁波查查(意思是可能是宁波溲疏)。好像当时自己也没有查植物志,也就是说没有进一步去了解。
2012年4月27日,在永康大寒山见到一种正开着白花的植物,有很多。5月11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jhzyq说:“天台溲疏(或叫浙江溲疏)”。当时自己查了《浙江植物志》,觉得有疑问,浙植志说天台溲疏花梗长约3毫米,自己见到的则近1厘米了,相差太多。但是也没有再查下去。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又见到了溲疏属植物,还有山梅花属植物。这之前大约在网上知道山梅花属与溲疏属相像,而且已经知道溲疏与山梅花的区别,至少知道最简单的花瓣数目不同:溲疏属花瓣5片,山梅花属4片。
2013年5月10日,在CFH群里看到群友说山梅花属与溲疏属区别口诀:山中有髓,手里空空。山有4面,手有5指。第一句意思是说山梅花的茎中间有髓,溲疏则中空,这里“手”是谐间。第二句说的就是花瓣数目。这样的口诀很好,便于记忆。
之后还见到过溲疏属植物几次,但对它们的了解也就这些了。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溲疏属,发现自己对它们了解很少,具体的种仍是分不清。至于与山梅花属的区别,也就知道花瓣数目不同。
查《中国植物志》,从绣球花亚科检索表归纳出溲疏属与山梅花属异同如下:
1木本、灌木或攀援藤本,如为草本,叶不为掌状分裂;雄蕊多数至为花瓣数2倍。(2)
2花丝扁平,钻形,有时具齿;灌木;花序全为孕性花,花萼裂片绝不增大呈花瓣状。(3)
3叶通常被星状毛;花瓣5,雄蕊10-(-12-15);蒴果3-5瓣裂。……………………溲疏属
3叶无星状毛;花瓣4,雄蕊20-40;蒴果4瓣裂。…………………………………山梅花属
查对自己拍的照片,发现花瓣数目和雄蕊数量是很直观的区别。
再到溲疏属。《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7种,2栽培变种。”检索表如下:
1、花丝顶端有齿,或内轮花丝2齿合生呈舌状。
2、总状花序,基部有时分枝;栽培植物……………………………………………1、小溲疏
2、圆锥花序。
3、小枝无毛;叶片下面微被白粉;蒴果较大,直径6-9毫米………………2、黄山溲疏
3、小枝无毛;叶下下面无白粉/
4、圆锥花序宽塔形;内轮花丝2齿合生呈舌状;叶片下面中脉的星状毛中央有单毛状直立的辐射枝……………………………………………………………3、长江溲疏
4、圆锥花序狭长塔形;内轮花丝有2齿。
5、叶片下面灰白色,密被具12-14条辐射枝的星状毛,叶表皮不露出………………………………………………………………………4、宁波溲疏
5、叶片下面绿色,被较密的具9-10条辐射枝的星状毛,叶表皮仍露出…5、溲疏
1、花丝无齿。
6、叶片下面被具3-4条辐射枝的星状毛…………………………………………6、天台溲疏
6、叶片下面密被具(8-)10-12条辐射枝的星状毛……………………………7、杂毛溲疏
很多区别特征自己都没有拍到(如小枝有无毛、叶片下面等),有些则没有拍清楚(如花丝顶端)。所以现在判断到溲疏属大致比较容易,属下再到种(比如说是浙江溲疏还是宁波溲疏)还是困难。那就只能等以后再做稍深入一些的了解了吧。
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划分,有些我很难理解,例如溲疏属归属于虎耳草科我就很疑惑,感觉虎耳草与溲疏差别也太大了。
溲疏这个名字非常奇特,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感觉这个“溲”不是好词。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中说:
“溲疏是一种治疗遗尿症之药,也是利尿之药。溲,即溺,即尿。溲疏之为药,能治遗尿,又为利尿之剂,故以为名。溲疏者,言尿之疏通耳。”
原来如此。看来真要刨根问底搞明白意思了,却可能会破坏美感。
浙江溲疏,绣球科(Hydrangeaceae)溲疏属(Deutzia),落叶灌木。
拉丁名:Deutzia faberi Rehd.
注:《浙江植物志》中文名为天台溲疏。
宁波溲疏,绣球科(Hydrangeaceae)溲疏属(Deutzia),落叶灌木。
拉丁名:Deutzia ningpoensis Rehd.
注:《中国植物志》中溲疏属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CFH采用的分类系统是绣球亚科(Hydrangeoideae)独立出来了。
我知道溲疏这个名称是开始学习植物之后比较晚事了,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大约在2010年左右吧。
2011年5月19日,在金华北山双龙工人疗养院边的山路上,看到有种开白花的植物。5月22日,在CFH群(QQ群)里请教北山植物。网友花果菌说:溲疏属的吧,宁波查查(意思是可能是宁波溲疏)。好像当时自己也没有查植物志,也就是说没有进一步去了解。
2012年4月27日,在永康大寒山见到一种正开着白花的植物,有很多。5月11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jhzyq说:“天台溲疏(或叫浙江溲疏)”。当时自己查了《浙江植物志》,觉得有疑问,浙植志说天台溲疏花梗长约3毫米,自己见到的则近1厘米了,相差太多。但是也没有再查下去。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又见到了溲疏属植物,还有山梅花属植物。这之前大约在网上知道山梅花属与溲疏属相像,而且已经知道溲疏与山梅花的区别,至少知道最简单的花瓣数目不同:溲疏属花瓣5片,山梅花属4片。
2013年5月10日,在CFH群里看到群友说山梅花属与溲疏属区别口诀:山中有髓,手里空空。山有4面,手有5指。第一句意思是说山梅花的茎中间有髓,溲疏则中空,这里“手”是谐间。第二句说的就是花瓣数目。这样的口诀很好,便于记忆。
之后还见到过溲疏属植物几次,但对它们的了解也就这些了。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溲疏属,发现自己对它们了解很少,具体的种仍是分不清。至于与山梅花属的区别,也就知道花瓣数目不同。
查《中国植物志》,从绣球花亚科检索表归纳出溲疏属与山梅花属异同如下:
1木本、灌木或攀援藤本,如为草本,叶不为掌状分裂;雄蕊多数至为花瓣数2倍。(2)
2花丝扁平,钻形,有时具齿;灌木;花序全为孕性花,花萼裂片绝不增大呈花瓣状。(3)
3叶通常被星状毛;花瓣5,雄蕊10-(-12-15);蒴果3-5瓣裂。……………………溲疏属
3叶无星状毛;花瓣4,雄蕊20-40;蒴果4瓣裂。…………………………………山梅花属
查对自己拍的照片,发现花瓣数目和雄蕊数量是很直观的区别。
再到溲疏属。《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7种,2栽培变种。”检索表如下:
1、花丝顶端有齿,或内轮花丝2齿合生呈舌状。
2、总状花序,基部有时分枝;栽培植物……………………………………………1、小溲疏
2、圆锥花序。
3、小枝无毛;叶片下面微被白粉;蒴果较大,直径6-9毫米………………2、黄山溲疏
3、小枝无毛;叶下下面无白粉/
4、圆锥花序宽塔形;内轮花丝2齿合生呈舌状;叶片下面中脉的星状毛中央有单毛状直立的辐射枝……………………………………………………………3、长江溲疏
4、圆锥花序狭长塔形;内轮花丝有2齿。
5、叶片下面灰白色,密被具12-14条辐射枝的星状毛,叶表皮不露出………………………………………………………………………4、宁波溲疏
5、叶片下面绿色,被较密的具9-10条辐射枝的星状毛,叶表皮仍露出…5、溲疏
1、花丝无齿。
6、叶片下面被具3-4条辐射枝的星状毛…………………………………………6、天台溲疏
6、叶片下面密被具(8-)10-12条辐射枝的星状毛……………………………7、杂毛溲疏
很多区别特征自己都没有拍到(如小枝有无毛、叶片下面等),有些则没有拍清楚(如花丝顶端)。所以现在判断到溲疏属大致比较容易,属下再到种(比如说是浙江溲疏还是宁波溲疏)还是困难。那就只能等以后再做稍深入一些的了解了吧。
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划分,有些我很难理解,例如溲疏属归属于虎耳草科我就很疑惑,感觉虎耳草与溲疏差别也太大了。
溲疏这个名字非常奇特,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感觉这个“溲”不是好词。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中说:
“溲疏是一种治疗遗尿症之药,也是利尿之药。溲,即溺,即尿。溲疏之为药,能治遗尿,又为利尿之剂,故以为名。溲疏者,言尿之疏通耳。”
原来如此。看来真要刨根问底搞明白意思了,却可能会破坏美感。
谢谢各位!
0394、草绣球
草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草绣球属(Cardiandra),亚灌木。
拉丁名:Cardiandra moellendorffii
到目前为止,我只在临安十门峡景区见过草绣球,时间是2012年8月。
草绣球的花有些像绣球属植物,但是它的不育花萼片多是2片,相比还是明显有不同。草绣球是草本(亚灌木),这也许就是名字的由来?
草绣球的另一个名字叫人心药,有味道又有些吓人,不知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浙江植物志》说草绣球属植物浙江只有这1种。
草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草绣球属(Cardiandra),亚灌木。
拉丁名:Cardiandra moellendorffii
到目前为止,我只在临安十门峡景区见过草绣球,时间是2012年8月。
草绣球的花有些像绣球属植物,但是它的不育花萼片多是2片,相比还是明显有不同。草绣球是草本(亚灌木),这也许就是名字的由来?
草绣球的另一个名字叫人心药,有味道又有些吓人,不知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浙江植物志》说草绣球属植物浙江只有这1种。
0394、绣球(附:银边绣球)
绣球,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inge
银边绣球,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cv. Maculata Wils
大约是2005年,可能是在网上见到八仙花的照片吧,那大而美丽的花对于刚开始喜欢植物的我来说简直惊艳。
2006年3月27日,在金华八咏公园内,看到一排刚种下不久的小灌木,有块牌子上写着:八仙花,虎耳草科。那时自己刚开始学习辨认植物不久,不认识的植物触目皆是,经常有“新发现”,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让我想不到的是让我惊艳的这种,原来在自己身边就有,而且不少,真是欣喜异常。
2006年5月,发现婺州公园和八咏公园都有种着小片的八仙花,而且正在开花。之后,多次去看它们。
最初对绣球的印象是:灌木;宽大有粗锯齿的叶;花一般是很大的一朵,球形,由许多花瓣组成,有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绣球这个名字就是从花形来的吧?)
不久后,又发现那球形的绣球花里有两种花,第一种花较大一般有4片花瓣(其实不是花瓣而是萼片),中间有很小的花蕊;第二种花相对小得多,藏在大花的里面,有5片狭窄的花瓣,有长长伸出的花蕊。不同的植株上两种类型的花的多少相差很大,有些上面几乎全是第一种花,有些则是第一种花只有少数且分布在四周,中间全部是第二种花。
在这样的认知过程,每多一点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欣喜。但是看了一些照片,对虎耳草科绣球属和忍冬科荚蒾属又有些茫然了,因为这两者也有些像。
之后几年,看到绣球多了,渐渐顺理成章地对它们有些漠然。
2009年4月,发现小区里有一种与绣球相像的植物,但是它们的叶缘是黄白色。自己查《浙江植物志》,知道是银边绣球,属于绣球的栽培变种。奇怪的是,《中国植物志》里并未记载银边绣球。等到银边绣球开出了花,却发现与绣球花差别很大。
2009年4月17日,在黄宾虹公园看到一种很像绣球的花,花一律是纯白色。请教后知道这种叫紫阳花,却属于忍冬科荚蒾属。
大约是2012年,自己认识了几种野生的绣球属植物(中国绣球、腊莲绣球)之后,回头又想多了解一些绣球。查资料知道:自己当初以为是一朵花的球形花,术语叫做“伞房状聚伞花序”,由多数不育花(或称放射花)组成,那些像花瓣的,却是萼片,每朵花有4枚萼片。那些小花,则是能育花(或称孕性花)。这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吧,然而也说不上有多深入。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到绣球,检阅自己拍的照片,发现似乎有些与植物志的描述并不太相符,而且植物志的描述之间也不太一致,如绣球花序上不育花和能育花的多少,《中国植物志》说“花密集,多数不育……孕性花极少数”,《浙江植物志》却说“全部为放射花”。而我看到的,虽然很多花序上是不育花居多,有些却有多数能育花,而且还拍到过它们结出很多果实。可能是栽培的植物有杂交、有变异?另一种可能是我拍到的有些并不是绣球而是其他的栽培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了解。
绣球,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inge
银边绣球,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cv. Maculata Wils
大约是2005年,可能是在网上见到八仙花的照片吧,那大而美丽的花对于刚开始喜欢植物的我来说简直惊艳。
2006年3月27日,在金华八咏公园内,看到一排刚种下不久的小灌木,有块牌子上写着:八仙花,虎耳草科。那时自己刚开始学习辨认植物不久,不认识的植物触目皆是,经常有“新发现”,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让我想不到的是让我惊艳的这种,原来在自己身边就有,而且不少,真是欣喜异常。
2006年5月,发现婺州公园和八咏公园都有种着小片的八仙花,而且正在开花。之后,多次去看它们。
最初对绣球的印象是:灌木;宽大有粗锯齿的叶;花一般是很大的一朵,球形,由许多花瓣组成,有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绣球这个名字就是从花形来的吧?)
不久后,又发现那球形的绣球花里有两种花,第一种花较大一般有4片花瓣(其实不是花瓣而是萼片),中间有很小的花蕊;第二种花相对小得多,藏在大花的里面,有5片狭窄的花瓣,有长长伸出的花蕊。不同的植株上两种类型的花的多少相差很大,有些上面几乎全是第一种花,有些则是第一种花只有少数且分布在四周,中间全部是第二种花。
在这样的认知过程,每多一点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欣喜。但是看了一些照片,对虎耳草科绣球属和忍冬科荚蒾属又有些茫然了,因为这两者也有些像。
之后几年,看到绣球多了,渐渐顺理成章地对它们有些漠然。
2009年4月,发现小区里有一种与绣球相像的植物,但是它们的叶缘是黄白色。自己查《浙江植物志》,知道是银边绣球,属于绣球的栽培变种。奇怪的是,《中国植物志》里并未记载银边绣球。等到银边绣球开出了花,却发现与绣球花差别很大。
2009年4月17日,在黄宾虹公园看到一种很像绣球的花,花一律是纯白色。请教后知道这种叫紫阳花,却属于忍冬科荚蒾属。
大约是2012年,自己认识了几种野生的绣球属植物(中国绣球、腊莲绣球)之后,回头又想多了解一些绣球。查资料知道:自己当初以为是一朵花的球形花,术语叫做“伞房状聚伞花序”,由多数不育花(或称放射花)组成,那些像花瓣的,却是萼片,每朵花有4枚萼片。那些小花,则是能育花(或称孕性花)。这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吧,然而也说不上有多深入。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到绣球,检阅自己拍的照片,发现似乎有些与植物志的描述并不太相符,而且植物志的描述之间也不太一致,如绣球花序上不育花和能育花的多少,《中国植物志》说“花密集,多数不育……孕性花极少数”,《浙江植物志》却说“全部为放射花”。而我看到的,虽然很多花序上是不育花居多,有些却有多数能育花,而且还拍到过它们结出很多果实。可能是栽培的植物有杂交、有变异?另一种可能是我拍到的有些并不是绣球而是其他的栽培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了解。
0395、圆锥绣球
圆锥绣球,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2012年5月27日,在武义牛头山,看到一种叶形看着像牛膝,茎紫红色,叶却3-4叶轮生的植物。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jhzyq说是圆锥绣球。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看到一种刚有花序的植物,似乎以前没见过。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景宁木兰老师说是圆锥绣球。
2012年7月19日,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绣球属普遍在开花,开始以为是中国绣球,后来发现大多花序呈圆锥形,还注意到它们上部的叶往往3叶轮生,觉得可能是圆锥绣球。回家查《浙江植物志》,是圆锥绣球无疑,其他绣球属叶都是对生,只有它上部的叶常3叶轮生,有时还有4叶轮生。这样就算是认识它了。
2012年8月,在临安清凉峰景区等地方也看到过圆锥绣球。
2013年9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圆锥绣球还在开花,但不多,估计也是花期将近了吧。
回想起来,圆锥绣球的花期在我所见过的绣球属里面是最晚的(《浙江植物志》上说是6-10月),中国绣球的花期最早(《浙江植物志》上说是5-7月),其次是粗枝绣球(《浙江植物志》为蜡莲绣球,花期6-8月)。
圆锥绣球,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2012年5月27日,在武义牛头山,看到一种叶形看着像牛膝,茎紫红色,叶却3-4叶轮生的植物。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jhzyq说是圆锥绣球。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看到一种刚有花序的植物,似乎以前没见过。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景宁木兰老师说是圆锥绣球。
2012年7月19日,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绣球属普遍在开花,开始以为是中国绣球,后来发现大多花序呈圆锥形,还注意到它们上部的叶往往3叶轮生,觉得可能是圆锥绣球。回家查《浙江植物志》,是圆锥绣球无疑,其他绣球属叶都是对生,只有它上部的叶常3叶轮生,有时还有4叶轮生。这样就算是认识它了。
2012年8月,在临安清凉峰景区等地方也看到过圆锥绣球。
2013年9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圆锥绣球还在开花,但不多,估计也是花期将近了吧。
回想起来,圆锥绣球的花期在我所见过的绣球属里面是最晚的(《浙江植物志》上说是6-10月),中国绣球的花期最早(《浙江植物志》上说是5-7月),其次是粗枝绣球(《浙江植物志》为蜡莲绣球,花期6-8月)。
0396、中国绣球(附:伞形绣球)
中国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伞形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angustipetala Hayata
注:《中国植物志》将中华绣球和伞形绣合并,《浙江植物志》两种分开。
最初是2007年6月9日在金华安地镇汤店山村四顾屏山脚看到中华绣球,在原生植物论坛经网友Duckuly指点知道名字。说来奇怪,那以后我好像一直记成“中华绣球”了。更奇怪的是,我能记起当时见到中国绣球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的情景,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拍的照片了。
2008年8月2日,到北山玩。坐在公交车里看到公路边的山上有种花似绣球的植物。仙瀑洞附近在仙瀑洞附近又见到这种植物,当时拿不准是不是“中华绣球”。
2010年5月12日,和同事到武义龙潭背,看见一种自己判断是虎耳草科绣球属的植物。它们花序外面一层的白花有的3瓣有的4瓣。回家查《中国植物志》可能是中国绣球,花序外面一层这种是不孕花,白的是萼片。好像这次查阅之后,自己就把这种鉴定为中国绣球了。之后不久,连续在汤溪九峰水库、安地郑宅等处都见到过它。
2012年9月6日,在金华北山上看中国绣球结果了。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绣球属。查《浙江植物志》,绣球属浙江共有7种,分种检索表如下:
1、子房半下位;蒴果椭圆形或近球形,一部分突出于萼筒之外。
2、花序圆锥状,塔形;小枝上部常3叶轮生……………………………………1、圆锥绣球
2、花序非圆锥状。
3、花序近无总花梗,一回分枝呈伞状排列。
4、花序无放射花,稀有少数;叶下面脉腋无毛……………………………2、中国绣球
4、花序有放射花;叶下面脉腋有白色簇毛…………………………………3、伞形绣球
3、花序有总花梗,一回分枝呈伞房状排列。
5、小枝粗壮,有大型显著叶迹;叶厚纸质,有粗大三角形锯齿;放射花直径可达5.5厘米………………………………………………………………………………4、绣球
5、小枝无大型叶迹;叶片薄,干后略呈半透明,边缘有不规则三角形粗疏锯齿;放射花直径不超过2.5厘米……………………………………………………5、泽绣球
1、子房完全下位;蒴果扁球形或半球形,不超出萼筒。
6、直立灌木;花瓣离生;种子两端有翅;叶下面有糙伏毛……………………6、腊莲绣球
6、木质藤本;花瓣上部连合成冠盖状,整个脱落;种子周围有翅……………7、冠盖绣球
注意到其中中国绣球和伞形绣球比较接近,想自己见到的可能也有伞形绣球吧。又查《中国植物志》,却没有伞形绣球,这可纳了闷了。再查网上的“中国在线植物志”,输入“伞形绣球”,搜索,却显示:
伞形绣球
正名为:中国绣球 Hydrangea chinensis
这么看来《中国植物志》是把中国绣球和伞形绣球是合二为一了。
想起来似乎在之江草木论坛有人提到过这个问题。查了下是2008年在“《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勘误”帖中,PEPO说过:伞形绣球和中国绣球有人认为不该归并,放射花的问题。
这种专业的问题我就不懂了。我的疑问是植物上的种、变种、变型这些究竟是怎么区分的。记得2012年曾问过一位专业人士,他大致解释了是根据一些关键部位的变量来区别,变量达到多少就是另一个种,变量在某个范围内则是变种,变量再小则是变型。不过我还是不怎么明白,觉得这样的量化恐怕也是有困难的。现在植物分类已经到了分子生物学的阶段,如果能以DNA序列来区分,大概是最科学的。
不管怎么样,自己以后看到,可以根据《浙江植物志》绣球属分种检索表和形态描述仔细看看相关的特征。
中国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伞形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angustipetala Hayata
注:《中国植物志》将中华绣球和伞形绣合并,《浙江植物志》两种分开。
最初是2007年6月9日在金华安地镇汤店山村四顾屏山脚看到中华绣球,在原生植物论坛经网友Duckuly指点知道名字。说来奇怪,那以后我好像一直记成“中华绣球”了。更奇怪的是,我能记起当时见到中国绣球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的情景,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拍的照片了。
2008年8月2日,到北山玩。坐在公交车里看到公路边的山上有种花似绣球的植物。仙瀑洞附近在仙瀑洞附近又见到这种植物,当时拿不准是不是“中华绣球”。
2010年5月12日,和同事到武义龙潭背,看见一种自己判断是虎耳草科绣球属的植物。它们花序外面一层的白花有的3瓣有的4瓣。回家查《中国植物志》可能是中国绣球,花序外面一层这种是不孕花,白的是萼片。好像这次查阅之后,自己就把这种鉴定为中国绣球了。之后不久,连续在汤溪九峰水库、安地郑宅等处都见到过它。
2012年9月6日,在金华北山上看中国绣球结果了。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绣球属。查《浙江植物志》,绣球属浙江共有7种,分种检索表如下:
1、子房半下位;蒴果椭圆形或近球形,一部分突出于萼筒之外。
2、花序圆锥状,塔形;小枝上部常3叶轮生……………………………………1、圆锥绣球
2、花序非圆锥状。
3、花序近无总花梗,一回分枝呈伞状排列。
4、花序无放射花,稀有少数;叶下面脉腋无毛……………………………2、中国绣球
4、花序有放射花;叶下面脉腋有白色簇毛…………………………………3、伞形绣球
3、花序有总花梗,一回分枝呈伞房状排列。
5、小枝粗壮,有大型显著叶迹;叶厚纸质,有粗大三角形锯齿;放射花直径可达5.5厘米………………………………………………………………………………4、绣球
5、小枝无大型叶迹;叶片薄,干后略呈半透明,边缘有不规则三角形粗疏锯齿;放射花直径不超过2.5厘米……………………………………………………5、泽绣球
1、子房完全下位;蒴果扁球形或半球形,不超出萼筒。
6、直立灌木;花瓣离生;种子两端有翅;叶下面有糙伏毛……………………6、腊莲绣球
6、木质藤本;花瓣上部连合成冠盖状,整个脱落;种子周围有翅……………7、冠盖绣球
注意到其中中国绣球和伞形绣球比较接近,想自己见到的可能也有伞形绣球吧。又查《中国植物志》,却没有伞形绣球,这可纳了闷了。再查网上的“中国在线植物志”,输入“伞形绣球”,搜索,却显示:
伞形绣球
正名为:中国绣球 Hydrangea chinensis
这么看来《中国植物志》是把中国绣球和伞形绣球是合二为一了。
想起来似乎在之江草木论坛有人提到过这个问题。查了下是2008年在“《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勘误”帖中,PEPO说过:伞形绣球和中国绣球有人认为不该归并,放射花的问题。
这种专业的问题我就不懂了。我的疑问是植物上的种、变种、变型这些究竟是怎么区分的。记得2012年曾问过一位专业人士,他大致解释了是根据一些关键部位的变量来区别,变量达到多少就是另一个种,变量在某个范围内则是变种,变量再小则是变型。不过我还是不怎么明白,觉得这样的量化恐怕也是有困难的。现在植物分类已经到了分子生物学的阶段,如果能以DNA序列来区分,大概是最科学的。
不管怎么样,自己以后看到,可以根据《浙江植物志》绣球属分种检索表和形态描述仔细看看相关的特征。
0397、粗枝绣球(附:蜡莲绣球、乐思绣球)
粗枝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robusta Hook. f. et Thomson
乐思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
蜡莲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strigosa Rehd.
注:《浙江植物志》蜡莲绣球中文名为腊莲绣球,《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修订为乐思绣球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意思是说《浙江植物志》是误订。FOC则把乐思绣球修订为:粗枝绣球 Hydrangea robusta Hook. f. et Thomson。
2012年5月2日,在QQ“巡山群”请教4月28日永康大寒山拍的一种绣球属植物。有网友说是腊莲绣球吧。尽管后来知道那种并不是腊莲绣球而是中国绣球,但当时“腊莲”这两个字确实打动了我,觉得实在是太美了。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叶子较大的植物比较多,后来看到有的植株上有去年的果序残留,估计是绣球属。6月3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jhzyq告知是腊莲绣球。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似乎有些熟悉了的植物快开花了,可能就是腊莲绣球。这次注意到它叶缘的细齿比较有特点,有一个个刺状尖头。
2012年8月中旬,在杭州临安十门峡景区多次、多处见到腊莲绣球,此时正值它们的花期。见到多了,似乎一下子就对它们熟悉了,它们也确实比较有特点:叶比较大,相对绣球而言显得狭长;叶色较深;花序多是可育花(孕性花),整体颜色以蓝为主。但是,就是在这次看到的《浙江野花300种》一书中,却只有粗枝绣球,只是其后别名中有:腊莲绣球、乐思绣球。可惜当时忙着辨识记录新认识的各种植物,没有及时向专家请教。
以后几年,在金华北山上也多次看到腊莲绣球,看来它们也是挺普遍,不过似乎都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但我还是有些纳闷:金华北山去得也不算少了,为什么2012年之前就没有注意到它们呢?想来想去,觉得可能还是和上山的时间有关。以前自己一般都是在春季上山,而腊莲绣球的花期在初秋。而未开花时见到,恐怕也不会注意。
写“青眼草木”到蜡莲绣球,查《中国植物志》看到,中植志的中文名是“蜡莲绣球”,这一字之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吧?想起来粗枝绣球,又查《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发现其中已经修订为乐思绣球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意思是说《浙江植物志》是误订?又在“中国在线植物志”查乐思绣球,结果又看到FOC把乐思绣球修订为:粗枝绣球 Hydrangea robusta Hook. f. et Thomson。一圈转下来,似乎有点明白了:现在最新的分类这种叫粗枝绣球。
所以这里其实记录的不是3种植物而只是1种植物:现在叫粗枝绣球,曾经叫蜡(腊)莲绣球、乐思绣球。
抛开植物分类学不说,单就名称而言,我还是喜欢蜡莲绣球这个名字。
粗枝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robusta Hook. f. et Thomson
乐思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
蜡莲绣球,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属(Hydrangea),落叶灌木。
拉丁名:Hydrangea strigosa Rehd.
注:《浙江植物志》蜡莲绣球中文名为腊莲绣球,《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修订为乐思绣球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意思是说《浙江植物志》是误订。FOC则把乐思绣球修订为:粗枝绣球 Hydrangea robusta Hook. f. et Thomson。
2012年5月2日,在QQ“巡山群”请教4月28日永康大寒山拍的一种绣球属植物。有网友说是腊莲绣球吧。尽管后来知道那种并不是腊莲绣球而是中国绣球,但当时“腊莲”这两个字确实打动了我,觉得实在是太美了。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叶子较大的植物比较多,后来看到有的植株上有去年的果序残留,估计是绣球属。6月3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jhzyq告知是腊莲绣球。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似乎有些熟悉了的植物快开花了,可能就是腊莲绣球。这次注意到它叶缘的细齿比较有特点,有一个个刺状尖头。
2012年8月中旬,在杭州临安十门峡景区多次、多处见到腊莲绣球,此时正值它们的花期。见到多了,似乎一下子就对它们熟悉了,它们也确实比较有特点:叶比较大,相对绣球而言显得狭长;叶色较深;花序多是可育花(孕性花),整体颜色以蓝为主。但是,就是在这次看到的《浙江野花300种》一书中,却只有粗枝绣球,只是其后别名中有:腊莲绣球、乐思绣球。可惜当时忙着辨识记录新认识的各种植物,没有及时向专家请教。
以后几年,在金华北山上也多次看到腊莲绣球,看来它们也是挺普遍,不过似乎都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但我还是有些纳闷:金华北山去得也不算少了,为什么2012年之前就没有注意到它们呢?想来想去,觉得可能还是和上山的时间有关。以前自己一般都是在春季上山,而腊莲绣球的花期在初秋。而未开花时见到,恐怕也不会注意。
写“青眼草木”到蜡莲绣球,查《中国植物志》看到,中植志的中文名是“蜡莲绣球”,这一字之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吧?想起来粗枝绣球,又查《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发现其中已经修订为乐思绣球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意思是说《浙江植物志》是误订?又在“中国在线植物志”查乐思绣球,结果又看到FOC把乐思绣球修订为:粗枝绣球 Hydrangea robusta Hook. f. et Thomson。一圈转下来,似乎有点明白了:现在最新的分类这种叫粗枝绣球。
所以这里其实记录的不是3种植物而只是1种植物:现在叫粗枝绣球,曾经叫蜡(腊)莲绣球、乐思绣球。
抛开植物分类学不说,单就名称而言,我还是喜欢蜡莲绣球这个名字。
0398、山梅花属
山梅花属,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山梅花属(Philadelphus),落叶灌木。
拉丁名:Philadelphus Linn.
2011年5月19日,我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回家后在网上请教,有人说是溲疏属植物。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见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自己当时猜是溲疏属。
2012年8月16日,是在临安清凉峰景区栈岭湾,看到山梅花属的果实。带队的张老师说:山梅花花瓣、萼片4基数,溲疏则是5基数。
2013年5月10日,在CFH群里看到群友说山梅花属与溲疏属区别口诀:山中有髓,手里空空。山有4面,手有5指。第一句意思是说山梅花的茎中间有髓,溲疏则中空,这里“手”是谐间。第二句说的就是花瓣和萼片数目,山梅花是4数,溲疏则是5数。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了山梅花属。
查《中国植物志》,从绣球花亚科检索表归纳出溲疏属与山梅花属异同如下:
1木本、灌木或攀援藤本,如为草本,叶不为掌状分裂;雄蕊多数至为花瓣数2倍。(2)
2花丝扁平,钻形,有时具齿;灌木;花序全为孕性花,花萼裂片绝不增大呈花瓣状。(3)
3叶通常被星状毛;花瓣5,雄蕊10-(-12-15);蒴果3-5瓣裂。……………………溲疏属
3叶无星状毛;花瓣4,雄蕊20-40;蒴果4瓣裂。…………………………………山梅花属
发现除了花瓣、萼片数目的区别外,雄蕊数量也是很直观的区别,山梅花属的雄蕊明显要多得多。
找出之前的照片来看,2011年5月19日见到的那种花瓣都是4瓣,雄蕊则明显超过15枚(20枚左右),那么应该是山梅花属。
对照《浙江植物志》查了一阵,觉得可能是疏花山梅花,但也没有把握。主要原是有些特征部位自己并没有拍到。另外,查《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发现山梅花属检索表比《浙江植物志》多了一种:浙江山梅花。但是199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35(1)卷中记载了浙江山梅花。
反正到目前为止自己还不能鉴定到种,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细细区分。
山梅花属,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山梅花属(Philadelphus),落叶灌木。
拉丁名:Philadelphus Linn.
2011年5月19日,我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回家后在网上请教,有人说是溲疏属植物。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见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自己当时猜是溲疏属。
2012年8月16日,是在临安清凉峰景区栈岭湾,看到山梅花属的果实。带队的张老师说:山梅花花瓣、萼片4基数,溲疏则是5基数。
2013年5月10日,在CFH群里看到群友说山梅花属与溲疏属区别口诀:山中有髓,手里空空。山有4面,手有5指。第一句意思是说山梅花的茎中间有髓,溲疏则中空,这里“手”是谐间。第二句说的就是花瓣和萼片数目,山梅花是4数,溲疏则是5数。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了山梅花属。
查《中国植物志》,从绣球花亚科检索表归纳出溲疏属与山梅花属异同如下:
1木本、灌木或攀援藤本,如为草本,叶不为掌状分裂;雄蕊多数至为花瓣数2倍。(2)
2花丝扁平,钻形,有时具齿;灌木;花序全为孕性花,花萼裂片绝不增大呈花瓣状。(3)
3叶通常被星状毛;花瓣5,雄蕊10-(-12-15);蒴果3-5瓣裂。……………………溲疏属
3叶无星状毛;花瓣4,雄蕊20-40;蒴果4瓣裂。…………………………………山梅花属
发现除了花瓣、萼片数目的区别外,雄蕊数量也是很直观的区别,山梅花属的雄蕊明显要多得多。
找出之前的照片来看,2011年5月19日见到的那种花瓣都是4瓣,雄蕊则明显超过15枚(20枚左右),那么应该是山梅花属。
对照《浙江植物志》查了一阵,觉得可能是疏花山梅花,但也没有把握。主要原是有些特征部位自己并没有拍到。另外,查《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发现山梅花属检索表比《浙江植物志》多了一种:浙江山梅花。但是199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35(1)卷中记载了浙江山梅花。
反正到目前为止自己还不能鉴定到种,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细细区分。
谢谢清菊的长久关注!
0399、射干
射干,鸢尾科(Iridaceae)射干属(Belamcand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
大约是2005年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以后,仅在自己身边就经常有惊喜的发现,射干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9月19日,在小区一户人家的花盆中,看到一种对我来说是奇异的植物。它的花有6瓣,黄色或橙黄色的花瓣上有红褐色斑点。
2005年10月27日,请教后(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知道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射干。
那以后,经常去那里看它。注意到以下特点:
射干茎叶排列有一种奇特的整齐。
花未开时是一种奇异的螺旋状。
花序上有很多花,但开花的时间错开,花枯萎之后只剩下一段花梗。
后来,在其他多个地方见过射干,也都是种植的。
2012年8月12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看到野生的射干在开花,已经有果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野生的射干。几天后,在徽杭古道上也见到了。
前面已经说了,射干这个名字很特别。
苏颂《图经本草》说:“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
但是“射人长竿”具体指什么我还是不明白。
写“青眼草木”到射干,又查了相关资料,知道以下:
叶的排列方式术语叫“嵌迭状排列……基部鞘状抱茎”。
花序是“叉状分枝”。
花被(花瓣)“裂片6,2轮排列”。
我觉得,这些植物描述的术语要转化成实际的观察体验才有意思。
射干,鸢尾科(Iridaceae)射干属(Belamcand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
大约是2005年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以后,仅在自己身边就经常有惊喜的发现,射干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9月19日,在小区一户人家的花盆中,看到一种对我来说是奇异的植物。它的花有6瓣,黄色或橙黄色的花瓣上有红褐色斑点。
2005年10月27日,请教后(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知道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射干。
那以后,经常去那里看它。注意到以下特点:
射干茎叶排列有一种奇特的整齐。
花未开时是一种奇异的螺旋状。
花序上有很多花,但开花的时间错开,花枯萎之后只剩下一段花梗。
后来,在其他多个地方见过射干,也都是种植的。
2012年8月12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看到野生的射干在开花,已经有果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野生的射干。几天后,在徽杭古道上也见到了。
前面已经说了,射干这个名字很特别。
苏颂《图经本草》说:“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
但是“射人长竿”具体指什么我还是不明白。
写“青眼草木”到射干,又查了相关资料,知道以下:
叶的排列方式术语叫“嵌迭状排列……基部鞘状抱茎”。
花序是“叉状分枝”。
花被(花瓣)“裂片6,2轮排列”。
我觉得,这些植物描述的术语要转化成实际的观察体验才有意思。
@清菊望天凉 2015-10-23 09:39:39
-----------------------------
刚开始学习辨认植物时,可能更加敏感些,有很多的感动和怜惜。后来见到各种植物,也还是有各种感受,但是有时感受难免重复,如果每一次都记下来,觉得难免滥情和单调。
-----------------------------
刚开始学习辨认植物时,可能更加敏感些,有很多的感动和怜惜。后来见到各种植物,也还是有各种感受,但是有时感受难免重复,如果每一次都记下来,觉得难免滥情和单调。
0400、蝴蝶花
蝴蝶花,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japonica
别 名:日本鸢尾
2006年3月31日,在金华双龙洞外面见到一种奇怪的花(当时对我来说是奇怪的),它的花底色是白色,花瓣上有蓝、黄两色的斑点和条纹。看样子似乎是种植的。
2007年6月9日,请教后(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知道这个花的名字是日本鸢尾,这个名字多少有点令我不舒服。后来知道日本鸢尾又叫蝴蝶花。
对植物命名有些了解之后,加之可能其他方面的一些想法也有所改变,觉得其实名称中有“日本”并没有什么,就如名称中有“中华”也并不值得激动。只是我总觉得命名中加入地名是不妥的,当然我说了不算。
2010年3月28日,看到小区里水沟边有一种鸢尾科的植物在开花,花白色,可能是蝴蝶花?回家查查,果然是它。第二年的4月8日,又在此处见到了它的花。这时候自己对鸢尾属已经稍有了解。
2013年7月28日,在温州泰顺县竹里乡,见到了野生的蝴蝶花。
蝴蝶花,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japonica
别 名:日本鸢尾
2006年3月31日,在金华双龙洞外面见到一种奇怪的花(当时对我来说是奇怪的),它的花底色是白色,花瓣上有蓝、黄两色的斑点和条纹。看样子似乎是种植的。
2007年6月9日,请教后(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知道这个花的名字是日本鸢尾,这个名字多少有点令我不舒服。后来知道日本鸢尾又叫蝴蝶花。
对植物命名有些了解之后,加之可能其他方面的一些想法也有所改变,觉得其实名称中有“日本”并没有什么,就如名称中有“中华”也并不值得激动。只是我总觉得命名中加入地名是不妥的,当然我说了不算。
2010年3月28日,看到小区里水沟边有一种鸢尾科的植物在开花,花白色,可能是蝴蝶花?回家查查,果然是它。第二年的4月8日,又在此处见到了它的花。这时候自己对鸢尾属已经稍有了解。
2013年7月28日,在温州泰顺县竹里乡,见到了野生的蝴蝶花。
@清菊望天凉 2015-10-27 09:35:53
我网上购了本《昆虫记》,作者写得既有趣味又学到一点知识,挺好的。希望楼主将来出书,我一定买买买 ~~~~~~
-----------------------------
法布尔《昆虫记》吗?我买过三个版本的:刘莹莹/王琪/译,译林出版社;袁秀敏改写,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王光/译,作家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有十卷本《昆虫记》,没有买。
我网上购了本《昆虫记》,作者写得既有趣味又学到一点知识,挺好的。希望楼主将来出书,我一定买买买 ~~~~~~
-----------------------------
法布尔《昆虫记》吗?我买过三个版本的:刘莹莹/王琪/译,译林出版社;袁秀敏改写,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王光/译,作家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有十卷本《昆虫记》,没有买。
更正:
“0400、蝴蝶花”附的照片可能是白蝴蝶花。
白蝴蝶花,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japonica f. pallescens P. L. Chiu et Y. T. Zhao
“0400、蝴蝶花”附的照片可能是白蝴蝶花。
白蝴蝶花,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japonica f. pallescens P. L. Chiu et Y. T. Zhao
0401、粗壮小鸢尾(附:小花鸢尾)
粗壮小鸢尾,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proantha var. valida
小花鸢尾,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speculatrix Hance
大约在2006年,在网上见到了鸢尾花的照片。
2007年4月14日,在金华北山较高处见一种像鸢尾的花。6月13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没有得到答案。
2010年5月12日,在武义龙潭背,见到一种疑似是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几天后,在之江草木论坛看网友老蒋的帖“大盘山作业(2010-05)”,认出了一些自己在武义龙潭背见到的那种植物:小花鸢尾。这以后,自己就把在金华周边见到的野生鸢尾属植物称为小花鸢尾了。
2012年4月27日,在永康大寒山,看见一种感觉像鸢尾属的东西,觉得可能是小花鸢尾。
2012年5月5日,在金华安地镇小同村,看到小花鸢尾,只有零星几处,正在开花。后来,又多次在这一带见过。
2013年4月8日,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鸢尾属植物很多,原来以为北山上的是小花鸢尾,现在对鸢尾属稍有了解反而觉得没把握了。有一簇鸢尾,十几朵花,算是此行最漂亮的。不久后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喜子老师说是粗壮小鸢尾。查《浙江植物志》,粗壮小鸢尾是小鸢尾的变种,小花鸢尾则是另一个种。这又让自己疑惑了,我见到金华周边野生的鸢尾属植物究竟是哪一种呢,还是有两种或几种?
《浙江植物志》记载,鸢尾属植物“浙江有8种,3变种,1变型。”检索表如下:
1、苞片1枚,地上部分冬季不枯萎,夏季枯萎……………………………………1、单苞鸢尾
1、苞片2-5枚;地上部分冬季枯萎,夏季不枯萎。
2、花茎有数个分枝;花黄色…………………………………………………………2、黄菖蒲
2、花茎不分枝;花非黄色。
3、叶片中脉明显……………………………………………………………………3、玉蝉花
3、叶片无明显中脉。
4、外轮花被裂片的中脉上有鸡冠状附属物。
5、花大,直径达10厘米………………………………………………………4、鸢尾
5、花小,3.5-6厘米。
6、花多数,排成总状聚伞花序……………………………………………5、蝴蝶花
6、苞片内仅1-2朵花。
7、花茎高不达8厘米;花的直径不达5厘米…………………………6、小鸢尾
7、花茎高20-25厘米;花的直径5.6-6厘米………………………7、小花鸢尾
4、外轮花被裂片的中脉上无附属物或有须毛状附属物。
8、叶片宽2-6毫米;外轮花被裂片中脉上无附属物…………………………8、马蔺
8、叶片宽2-4厘米;外轮花被裂片中脉上有黄色须毛状附属物………9、德国鸢尾
其中单苞鸢尾、黄菖蒲、鸢尾、德国鸢尾是栽培植物,玉蝉花(变种花菖蒲)、蝴蝶花(变型白蝴蝶花)、小鸢尾(变种粗壮小鸢尾)、小花鸢尾、马蔺是野生植物。自己查对的结果是:见到的可能是粗壮小鸢尾和小花鸢尾两种,但是这两种实在不容易区分。本来小鸢尾和小花鸢尾是很容易区分的,因为花茎的高度差别很明显,但是粗壮小鸢尾“各部分均较原变种粗大……花茎高20-28厘米”,这就难区分了。
2015年10月27日,自己根据《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有关鸢尾的描述,整理了一个小鸢尾、粗壮小鸢尾、小花鸢尾对比区别表。再查看自己拍的照片,和CFH上的照片对比,结论如下:
金华北山上的应该都是同一种,即喜子老师鉴定的粗壮小鸢尾;在安地镇小同村和武义龙潭背见到的则是小花鸢尾。
总结这次辨认的经验,其实还是属于老生常谈:认真阅读植物志的描述,最好能列出表格逐项进行比较;仔细看照片对比;最后当然是能根据实物对比(不过这次我就没有做)。
前3张照片是粗壮小鸢尾,最后一张是小花鸢尾。
粗壮小鸢尾,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proantha var. valida
小花鸢尾,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speculatrix Hance
大约在2006年,在网上见到了鸢尾花的照片。
2007年4月14日,在金华北山较高处见一种像鸢尾的花。6月13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没有得到答案。
2010年5月12日,在武义龙潭背,见到一种疑似是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几天后,在之江草木论坛看网友老蒋的帖“大盘山作业(2010-05)”,认出了一些自己在武义龙潭背见到的那种植物:小花鸢尾。这以后,自己就把在金华周边见到的野生鸢尾属植物称为小花鸢尾了。
2012年4月27日,在永康大寒山,看见一种感觉像鸢尾属的东西,觉得可能是小花鸢尾。
2012年5月5日,在金华安地镇小同村,看到小花鸢尾,只有零星几处,正在开花。后来,又多次在这一带见过。
2013年4月8日,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鸢尾属植物很多,原来以为北山上的是小花鸢尾,现在对鸢尾属稍有了解反而觉得没把握了。有一簇鸢尾,十几朵花,算是此行最漂亮的。不久后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喜子老师说是粗壮小鸢尾。查《浙江植物志》,粗壮小鸢尾是小鸢尾的变种,小花鸢尾则是另一个种。这又让自己疑惑了,我见到金华周边野生的鸢尾属植物究竟是哪一种呢,还是有两种或几种?
《浙江植物志》记载,鸢尾属植物“浙江有8种,3变种,1变型。”检索表如下:
1、苞片1枚,地上部分冬季不枯萎,夏季枯萎……………………………………1、单苞鸢尾
1、苞片2-5枚;地上部分冬季枯萎,夏季不枯萎。
2、花茎有数个分枝;花黄色…………………………………………………………2、黄菖蒲
2、花茎不分枝;花非黄色。
3、叶片中脉明显……………………………………………………………………3、玉蝉花
3、叶片无明显中脉。
4、外轮花被裂片的中脉上有鸡冠状附属物。
5、花大,直径达10厘米………………………………………………………4、鸢尾
5、花小,3.5-6厘米。
6、花多数,排成总状聚伞花序……………………………………………5、蝴蝶花
6、苞片内仅1-2朵花。
7、花茎高不达8厘米;花的直径不达5厘米…………………………6、小鸢尾
7、花茎高20-25厘米;花的直径5.6-6厘米………………………7、小花鸢尾
4、外轮花被裂片的中脉上无附属物或有须毛状附属物。
8、叶片宽2-6毫米;外轮花被裂片中脉上无附属物…………………………8、马蔺
8、叶片宽2-4厘米;外轮花被裂片中脉上有黄色须毛状附属物………9、德国鸢尾
其中单苞鸢尾、黄菖蒲、鸢尾、德国鸢尾是栽培植物,玉蝉花(变种花菖蒲)、蝴蝶花(变型白蝴蝶花)、小鸢尾(变种粗壮小鸢尾)、小花鸢尾、马蔺是野生植物。自己查对的结果是:见到的可能是粗壮小鸢尾和小花鸢尾两种,但是这两种实在不容易区分。本来小鸢尾和小花鸢尾是很容易区分的,因为花茎的高度差别很明显,但是粗壮小鸢尾“各部分均较原变种粗大……花茎高20-28厘米”,这就难区分了。
2015年10月27日,自己根据《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有关鸢尾的描述,整理了一个小鸢尾、粗壮小鸢尾、小花鸢尾对比区别表。再查看自己拍的照片,和CFH上的照片对比,结论如下:
金华北山上的应该都是同一种,即喜子老师鉴定的粗壮小鸢尾;在安地镇小同村和武义龙潭背见到的则是小花鸢尾。
总结这次辨认的经验,其实还是属于老生常谈:认真阅读植物志的描述,最好能列出表格逐项进行比较;仔细看照片对比;最后当然是能根据实物对比(不过这次我就没有做)。
前3张照片是粗壮小鸢尾,最后一张是小花鸢尾。
0402、鸢尾
鸢尾,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tectorum Maxim
多年以前(1990年代?),我买过舒婷的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很喜欢其中同名的诗,现在也还记得开头: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那时对植物还没有兴趣,只是觉得鸢尾花这个名称有些奇异。
后来又见到梵高的著名画作《鸢尾花》(当然是印刷品,呵呵),有比较深的印象。
也许还有其他的渠道也听说过或看到过鸢尾花这个名字。总之,在我未认识鸢尾花之前,已经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2006年4月16日,在金华回溪公园的南端,见到一种样子奇异的花,花蓝色,像一只只飞舞的蓝蝴蝶。当时也许已经在网上见过鸢尾花,依稀有些记忆。几天后,4月21日,在金华一所中学的校园内也见到了这种花。5月22日,在网上请教(可能是踏花行论坛)后确认这就是鸢尾花。
2007年4月15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野生的像鸢尾花的植物,但明显与种植的那种有区别。下山后,在回溪公园人造的小溪边又见到鸢尾在开花,注意到它们的一些花瓣中间有突起的像鸡冠的东西。
大约在这前后不久,在网上见到日本鸢尾(蝴蝶花)的照片,又让我有些迷糊了,弄不清鸢尾和日本鸢尾的区别。
8月13日,又在网上请教回溪公园见到的那种。网友秋愚说是鸢尾。不过自己还是不得要领。
2009年4月17日,在小区里看到也有鸢尾属植物,当时自己当成是蝴蝶花了。
4月29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小区里见到的这种鸢尾科鸢尾属植物,网友老蒋回答:“鸢尾,鸢尾科科长。”不过之后自己好像也没有去查资料区分鸢尾和蝴蝶花。
之后年复一年,我都看到它们开花。从资料里知道,它们花瓣上突起的东西术语叫做“鸡冠状附属物”。
2011年1月29日,整理植物照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鸢尾属的几种分不清,终于起念要好好查查资料。根据《浙江植物志》鸢尾属分种检索,鸢尾与日本鸢尾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花的大小,鸢尾花大,蝴蝶花花小。另外,根据自己看到的,鸢毛花色较深,蝴蝶花则较浅。这样,总算能区分这两种了。附带地,还知道了开黄色花的是黄菖蒲,还有引进栽培的德国鸢尾,有多种花色。但对本土野生的如小鸢尾、小花鸢尾等,还是不甚了了。
2015年5月21日,在杭州西溪湿地的水生植物园,看到了多种花色的水生鸢尾,还有一种紫色花的鸢尾。
2015年10月28日,查看自己拍的鸢尾花照片时,突然发现对它的结构并不了解,因为花中间那3个先端分裂的东西是什么我并不知道。又看《中国植物志》鸢尾科、鸢尾属和鸢尾的描述,才明白这3个东西是雌蕊的分枝。顺便把自己学到和观察到鸢尾属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植物志上的专业术语)罗列如下:
叶基相互套迭,排成2列,有一种奇异而好看的秩序感。花比较大,主色调是蓝紫色;花瓣(花被裂片)6枚,分成2轮,外面的3枚常较比里面一轮的3枚稍大,有鸡冠状附属物,接近基部有深色条纹;里面一轮的3枚花瓣无附属物,接近基部有深色条纹(较外轮少),基部突然缩小成柄状,使得单片花瓣看上去像个勺子。雌蕊的上部分开成3个像花瓣状,但比花瓣窄得多,每个分枝先端又2分列。
让我纳闷的是我没有看到雄蕊,按植物志的描述是:“着生于外轮花被裂片的基部”。
另外一事值得一说。
因为想知道鸢尾这个名称的来源,查了些资料,包括著名的《本草纲目》,发现自己敬佩的李时珍似乎把射干和鸢尾弄混了。
《本草纲目》鸢尾条下“集解”如下:
《别录》曰:鸢尾,生九嶷山谷。五月采。
弘景曰:方家言是射干苗,而主疗亦异,当别是一种。方用鸢头,当是其根,疗体相似,而本草不题。
恭曰:此草所在有之,人家亦种。叶似射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根似高良姜,皮黄肉白,嚼之戟人喉,与射干全别。射干花红,抽茎长,根黄有臼。
保昇曰:此草叶名鸢尾,根名鸢头,亦谓之鸢根。叶似射干,布地生。黑根似高良姜而节大,数个相连。九月、十月采根,日干。
时珍曰:此即射干之苗,非别一种也。肥地者茎长根粗;瘠地者茎短根瘦。其花自有数色。诸家皆是强分。陈延之《短剧方》,言东海鸢头即由跋者,亦讹也。东海出之故也。
很奇怪,明明苏恭说得很清楚:“叶似射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李时珍却说即是射干,让人疑惑。
再看《本草纲目》射干条下“集解”:(只引与鸢尾有关内容)
弘景曰:此是乌翣根,黄色,庭台多种之。人言其叶是鸢尾,而复有鸢头,此若相似尔,恐非乌翣也。又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故阮公诗云:射干临层城。此不入药用。
恭曰:鸢尾叶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茎,根似高良姜而肉白,名鸢头。
藏器曰:射干、鸢尾二物相似,人多不分。射干即人间所种为花卉名凤翼者,叶如鸟翅,秋生红花,赤点。鸢尾亦人间所种,苗低下于射干,状如鸢尾,夏生紫碧花者是也。
震亨曰:根为射干,叶为乌翣,紫花者是;红花者非。
机曰:按诸注则射干非一种,有花白者,花黄者,花紫者,花红者。丹溪独取紫花者,必曾试有验也。
时珍曰:射干即今扁竹也。今人所种,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其花三、四月开,六出,大如萱花。结房大如拇指,颇似泡桐子,一房四隔,一隔十余子。子大如胡椒而色紫,极硬,咬之不破。七月始枯。陶弘景谓射干、鸢尾是一种。苏恭、陈藏器谓紫碧花者是鸢尾,红花者是射干。韩保昇谓黄花者是射干。苏颂谓花红黄者是射干,白花者亦其类。朱震亨谓紫花者是射干,红花者非。各执一说,何以凭依?谨按:张揖《广雅》云:鸢尾,射干也。《易通卦验》云:冬至射干生。《土宿真君本草》云:射干即扁竹,叶扁生,如侧手掌形,茎亦如之,青绿色。一种紫花,一种黄花,一种碧花。多生江南、湖广、川、浙平陆间。八月取汁,煮雄黄,伏雌黄,制丹砂,能拒火。据此则鸢尾、射干本是一类,但花色不同。正如牡丹、芍药、菊花之类,其色各异,皆是同属也。大抵入药功不相远。
苏恭、陈藏器都把射干与鸢尾分辨得很明白,苏颂描述也比较清晰,偏偏李时珍说的射干却好像是鸢尾,但他也有所本,就是《广雅》、《易通卦验》、《土宿真君本草》这三本书。综合上面李时珍对鸢尾和射干的描述,我怀疑他并没有亲眼见过射干,如果见了,两者的差别哪些明显,恐怕不会这么说了吧?
鸢尾,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tectorum Maxim
多年以前(1990年代?),我买过舒婷的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很喜欢其中同名的诗,现在也还记得开头: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那时对植物还没有兴趣,只是觉得鸢尾花这个名称有些奇异。
后来又见到梵高的著名画作《鸢尾花》(当然是印刷品,呵呵),有比较深的印象。
也许还有其他的渠道也听说过或看到过鸢尾花这个名字。总之,在我未认识鸢尾花之前,已经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2006年4月16日,在金华回溪公园的南端,见到一种样子奇异的花,花蓝色,像一只只飞舞的蓝蝴蝶。当时也许已经在网上见过鸢尾花,依稀有些记忆。几天后,4月21日,在金华一所中学的校园内也见到了这种花。5月22日,在网上请教(可能是踏花行论坛)后确认这就是鸢尾花。
2007年4月15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野生的像鸢尾花的植物,但明显与种植的那种有区别。下山后,在回溪公园人造的小溪边又见到鸢尾在开花,注意到它们的一些花瓣中间有突起的像鸡冠的东西。
大约在这前后不久,在网上见到日本鸢尾(蝴蝶花)的照片,又让我有些迷糊了,弄不清鸢尾和日本鸢尾的区别。
8月13日,又在网上请教回溪公园见到的那种。网友秋愚说是鸢尾。不过自己还是不得要领。
2009年4月17日,在小区里看到也有鸢尾属植物,当时自己当成是蝴蝶花了。
4月29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小区里见到的这种鸢尾科鸢尾属植物,网友老蒋回答:“鸢尾,鸢尾科科长。”不过之后自己好像也没有去查资料区分鸢尾和蝴蝶花。
之后年复一年,我都看到它们开花。从资料里知道,它们花瓣上突起的东西术语叫做“鸡冠状附属物”。
2011年1月29日,整理植物照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鸢尾属的几种分不清,终于起念要好好查查资料。根据《浙江植物志》鸢尾属分种检索,鸢尾与日本鸢尾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花的大小,鸢尾花大,蝴蝶花花小。另外,根据自己看到的,鸢毛花色较深,蝴蝶花则较浅。这样,总算能区分这两种了。附带地,还知道了开黄色花的是黄菖蒲,还有引进栽培的德国鸢尾,有多种花色。但对本土野生的如小鸢尾、小花鸢尾等,还是不甚了了。
2015年5月21日,在杭州西溪湿地的水生植物园,看到了多种花色的水生鸢尾,还有一种紫色花的鸢尾。
2015年10月28日,查看自己拍的鸢尾花照片时,突然发现对它的结构并不了解,因为花中间那3个先端分裂的东西是什么我并不知道。又看《中国植物志》鸢尾科、鸢尾属和鸢尾的描述,才明白这3个东西是雌蕊的分枝。顺便把自己学到和观察到鸢尾属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植物志上的专业术语)罗列如下:
叶基相互套迭,排成2列,有一种奇异而好看的秩序感。花比较大,主色调是蓝紫色;花瓣(花被裂片)6枚,分成2轮,外面的3枚常较比里面一轮的3枚稍大,有鸡冠状附属物,接近基部有深色条纹;里面一轮的3枚花瓣无附属物,接近基部有深色条纹(较外轮少),基部突然缩小成柄状,使得单片花瓣看上去像个勺子。雌蕊的上部分开成3个像花瓣状,但比花瓣窄得多,每个分枝先端又2分列。
让我纳闷的是我没有看到雄蕊,按植物志的描述是:“着生于外轮花被裂片的基部”。
另外一事值得一说。
因为想知道鸢尾这个名称的来源,查了些资料,包括著名的《本草纲目》,发现自己敬佩的李时珍似乎把射干和鸢尾弄混了。
《本草纲目》鸢尾条下“集解”如下:
《别录》曰:鸢尾,生九嶷山谷。五月采。
弘景曰:方家言是射干苗,而主疗亦异,当别是一种。方用鸢头,当是其根,疗体相似,而本草不题。
恭曰:此草所在有之,人家亦种。叶似射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根似高良姜,皮黄肉白,嚼之戟人喉,与射干全别。射干花红,抽茎长,根黄有臼。
保昇曰:此草叶名鸢尾,根名鸢头,亦谓之鸢根。叶似射干,布地生。黑根似高良姜而节大,数个相连。九月、十月采根,日干。
时珍曰:此即射干之苗,非别一种也。肥地者茎长根粗;瘠地者茎短根瘦。其花自有数色。诸家皆是强分。陈延之《短剧方》,言东海鸢头即由跋者,亦讹也。东海出之故也。
很奇怪,明明苏恭说得很清楚:“叶似射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李时珍却说即是射干,让人疑惑。
再看《本草纲目》射干条下“集解”:(只引与鸢尾有关内容)
弘景曰:此是乌翣根,黄色,庭台多种之。人言其叶是鸢尾,而复有鸢头,此若相似尔,恐非乌翣也。又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故阮公诗云:射干临层城。此不入药用。
恭曰:鸢尾叶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茎,根似高良姜而肉白,名鸢头。
藏器曰:射干、鸢尾二物相似,人多不分。射干即人间所种为花卉名凤翼者,叶如鸟翅,秋生红花,赤点。鸢尾亦人间所种,苗低下于射干,状如鸢尾,夏生紫碧花者是也。
震亨曰:根为射干,叶为乌翣,紫花者是;红花者非。
机曰:按诸注则射干非一种,有花白者,花黄者,花紫者,花红者。丹溪独取紫花者,必曾试有验也。
时珍曰:射干即今扁竹也。今人所种,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其花三、四月开,六出,大如萱花。结房大如拇指,颇似泡桐子,一房四隔,一隔十余子。子大如胡椒而色紫,极硬,咬之不破。七月始枯。陶弘景谓射干、鸢尾是一种。苏恭、陈藏器谓紫碧花者是鸢尾,红花者是射干。韩保昇谓黄花者是射干。苏颂谓花红黄者是射干,白花者亦其类。朱震亨谓紫花者是射干,红花者非。各执一说,何以凭依?谨按:张揖《广雅》云:鸢尾,射干也。《易通卦验》云:冬至射干生。《土宿真君本草》云:射干即扁竹,叶扁生,如侧手掌形,茎亦如之,青绿色。一种紫花,一种黄花,一种碧花。多生江南、湖广、川、浙平陆间。八月取汁,煮雄黄,伏雌黄,制丹砂,能拒火。据此则鸢尾、射干本是一类,但花色不同。正如牡丹、芍药、菊花之类,其色各异,皆是同属也。大抵入药功不相远。
苏恭、陈藏器都把射干与鸢尾分辨得很明白,苏颂描述也比较清晰,偏偏李时珍说的射干却好像是鸢尾,但他也有所本,就是《广雅》、《易通卦验》、《土宿真君本草》这三本书。综合上面李时珍对鸢尾和射干的描述,我怀疑他并没有亲眼见过射干,如果见了,两者的差别哪些明显,恐怕不会这么说了吧?
0403、黄菖蒲
黄菖蒲,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pseudacorus
2006年5月2日,在上海长风公园里的水塘边见到一种开着大朵黄花的植物,叶则有些像禾本科,是长条。6月2日,请教后知道这是黄菖蒲。
后来似乎多次见过黄菖蒲,但奇怪的是找不到记录。自己明确记得的,金华假日公园水边也有,不过自己看到时已经过了花期,只有果了。
后来在小区里小水沟里,也见到了黄菖蒲(好像只见到残花)。
黄菖蒲花黄色,花比鸢尾还要大,比较容易辨认。但是黄菖蒲这个名字则有些误导人。
2013年6月13日,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看到一个帖“菖蒲花可怜”,里面说了一通菖蒲,有一张图片,是鸢尾科的某种,花蓝色,中间有黄斑。想起来除了天南星科菖蒲属的几种以外,其他名字中有“菖蒲”两个字的有不少。自己查了《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又翻了《园林花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大致有如下:
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Acorus):菖蒲、石菖蒲、金钱蒲。
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黄菖蒲,原产欧洲,水边常见;花菖蒲(玉蝉花变种),园艺变种。
鸢尾科(Iridaceae)唐菖蒲属(Gladiolus):唐菖蒲,外来杂交植物,原产非洲。
鸢尾科(Iridaceae)庭菖蒲属(Sisyrinchium):庭菖蒲,原产北美洲。
百合科(Liliaceae)岩菖蒲属(Tofieldia):我国有3种。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海菖蒲属(Enhalus):海菖蒲,产海南。
似乎菖字很受植物命名者欢迎,所以取名字时常常用它?
仔细看黄菖蒲的花,外轮花被裂片比内轮花被裂片要大很多,而花柱分枝则比内轮花被裂片还要大。
黄菖蒲,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Iris pseudacorus
2006年5月2日,在上海长风公园里的水塘边见到一种开着大朵黄花的植物,叶则有些像禾本科,是长条。6月2日,请教后知道这是黄菖蒲。
后来似乎多次见过黄菖蒲,但奇怪的是找不到记录。自己明确记得的,金华假日公园水边也有,不过自己看到时已经过了花期,只有果了。
后来在小区里小水沟里,也见到了黄菖蒲(好像只见到残花)。
黄菖蒲花黄色,花比鸢尾还要大,比较容易辨认。但是黄菖蒲这个名字则有些误导人。
2013年6月13日,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看到一个帖“菖蒲花可怜”,里面说了一通菖蒲,有一张图片,是鸢尾科的某种,花蓝色,中间有黄斑。想起来除了天南星科菖蒲属的几种以外,其他名字中有“菖蒲”两个字的有不少。自己查了《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又翻了《园林花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大致有如下:
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Acorus):菖蒲、石菖蒲、金钱蒲。
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黄菖蒲,原产欧洲,水边常见;花菖蒲(玉蝉花变种),园艺变种。
鸢尾科(Iridaceae)唐菖蒲属(Gladiolus):唐菖蒲,外来杂交植物,原产非洲。
鸢尾科(Iridaceae)庭菖蒲属(Sisyrinchium):庭菖蒲,原产北美洲。
百合科(Liliaceae)岩菖蒲属(Tofieldia):我国有3种。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海菖蒲属(Enhalus):海菖蒲,产海南。
似乎菖字很受植物命名者欢迎,所以取名字时常常用它?
仔细看黄菖蒲的花,外轮花被裂片比内轮花被裂片要大很多,而花柱分枝则比内轮花被裂片还要大。
0404、雄黄兰
雄黄兰,鸢尾科(Iridaceae)雄黄兰属(Crocosm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rocosmia × crocosmiiflora (Lemoine) N.E.Br.
2015年8月26日,因为写“青眼草木”系列,查2007年6月23日在杭州拍的照片,有一种花不认识,盯着它看了半天,连科也判断不了。在“CFH-Naturalists 第二群”QQ群请教,网友续断和牡丹皮说是雄黄兰。百度了下,应该没问题。像这种长时间悬而未解,有朝一日因为某种原因又重新发现的情况,在我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但并不多。
查《中国植物志》,雄黄兰属鸢尾科雄黄兰属,为园艺杂交种。
回想当时见到雄黄兰的情形,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可能是在曲院风荷附近的花境,也许隔着有点距离,又不能随意踩进绿化地带,只远远拍了2张照片。
知道雄黄兰的分类归属以后,再回头看,它的叶的排列有鸢尾科的特征,花序则与射干有些像。这些,也是靠慢慢积累起来。
雄黄兰,鸢尾科(Iridaceae)雄黄兰属(Crocosm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rocosmia × crocosmiiflora (Lemoine) N.E.Br.
2015年8月26日,因为写“青眼草木”系列,查2007年6月23日在杭州拍的照片,有一种花不认识,盯着它看了半天,连科也判断不了。在“CFH-Naturalists 第二群”QQ群请教,网友续断和牡丹皮说是雄黄兰。百度了下,应该没问题。像这种长时间悬而未解,有朝一日因为某种原因又重新发现的情况,在我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但并不多。
查《中国植物志》,雄黄兰属鸢尾科雄黄兰属,为园艺杂交种。
回想当时见到雄黄兰的情形,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可能是在曲院风荷附近的花境,也许隔着有点距离,又不能随意踩进绿化地带,只远远拍了2张照片。
知道雄黄兰的分类归属以后,再回头看,它的叶的排列有鸢尾科的特征,花序则与射干有些像。这些,也是靠慢慢积累起来。
0405、唐菖蒲
唐菖蒲,鸢尾科(Iridaceae)唐菖蒲属(Gladiolu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
唐菖蒲这个名字,大约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知道,照片大约也见过,不过基本没什么印象了。
2013年6月13日,查名字中有“菖蒲”的植物,鸢尾科唐菖蒲属有唐菖蒲,是外来杂交植物,原产非洲。
2015年9月18日,在雅畈向阳农庄,看见一种种植的花,茎叶略像鸢尾,已经过了花期,只有1朵残花。回家后在QQ群巡山群,网友花果菌说是唐昌蒲。有一种“原来是它”的感觉,但也说不上有多少喜悦。
唐菖蒲这个名字,简直莫名其妙。写黄菖蒲的时候已经说了那个名字有些误导人,这里在菖蒲前加个含义丰富的“唐”字,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
唐菖蒲,鸢尾科(Iridaceae)唐菖蒲属(Gladiolu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
唐菖蒲这个名字,大约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知道,照片大约也见过,不过基本没什么印象了。
2013年6月13日,查名字中有“菖蒲”的植物,鸢尾科唐菖蒲属有唐菖蒲,是外来杂交植物,原产非洲。
2015年9月18日,在雅畈向阳农庄,看见一种种植的花,茎叶略像鸢尾,已经过了花期,只有1朵残花。回家后在QQ群巡山群,网友花果菌说是唐昌蒲。有一种“原来是它”的感觉,但也说不上有多少喜悦。
唐菖蒲这个名字,简直莫名其妙。写黄菖蒲的时候已经说了那个名字有些误导人,这里在菖蒲前加个含义丰富的“唐”字,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
0406、化香树
化香树,胡桃科(Juglandaceae)化香树属(Platycarya),落叶小乔木。
拉丁名: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2007年4月4日,金华北山见到一种刚长出黄绿色的新叶,枝头却有直立的黑褐色果实,略有些像马尾松的松果(金华话叫松蒲)估计是去年的果实宿存。6月9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网友Baiyiwei(白一苇)告知是:胡桃科化香树。这是我首次认识胡桃科的植物。
之后,在金华北山各处上多次见过化香树。
2009年3月25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的山上,又见到化香树,去年的果实还残留在枝头,嫩叶已经长出。5月9日,化香树抽出了花序。5月13日,化香树开花了,花序向上。这是第一次看到化香树开花。
想对化香树有所了解,查了些资料。奇怪的是《浙江植物志》化香树的形态描述中并没有对它的花序的描述;《中国植物志》有描述,比较复杂,看了一时不能全部理解。
随着自己走的地方稍多,看到在金华周边,化香树算是常见,但都是零星公布。
2012年5月29日,在金华北山看到化香树仍在开花,发现了花序中间有种不一样的花序,应是能结果的花序。想起来对它的花序还是不太了解,又查《浙江植物志》,发现在化香树的各论描述中没提到化香树的花,但在化香树属的描述中有,不过比较简略。《中国植物志》说得较详细,属描述和各论中都有。罗列如下:
《浙江植物志》化香树属描述:
柔荑花序直立,成伞房状排列于枝顶,两性花序(雌花序在下,雄花序在上)通常生于雄花序束的中央,或仅具雌花序;花无花被,生于披针形苞片腋部;雄花具8-10雄蕊;雌花之雌蕊扁,两侧有2小苞片,雌蕊与小苞片合生,花柱短,柱头2裂。
《中国植物志》化香树属描述:
雄花序及两性花序共同形成直立的伞房状花序束,排列于小枝顶端,生于中央顶端的1条为两性花序,两性花序下部为雌花序,上部为雄花序(在花后脱落而仅留下雌花序);生于两性花序下方周围者为雄性穗状花序。雄花的苞片不分裂;无小苞片及花被片;雄蕊常8枚,稀6-7枚,其中4-5枚的花丝与苞片结合,2-3枚的花丝与花序轴结合,花丝短,花药无毛,药隔不显明。雌花序由密集而成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组成,每苞片内具1雌花,苞片不分裂,与子房分离。雌花具2小苞片,无花被片;小苞片贴生于子房,背面中央隆起成翅状;子房1室;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具柱头面,柱头裂片位于两侧,着生于心皮的背脊方位。
《中国植物志》化香树描述:
“两性花序和雄花序在小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束,直立;两性花序通常1条,着生于中央顶端,长5-10厘米,雌花序位于下部,长1-3厘米,雄花序部分位于上部,有时无雄花序而仅有雌花序;雄花序通常3-8条,位子两性花序下方四周,长4-10厘米。雄花:苞片阔卵形,顶端渐尖而向外弯曲,外面的下部、内面的上部及边缘生短柔毛,长2-3毫米;雄蕊6-8枚,花丝短,稍生细短柔毛,花药阔卵形,黄色。雌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硬而不外曲,长2.5-3毫米;花被2,位于子房两侧并贴于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背部具翅状的纵向隆起,与子房一同增大。”
根据以上描述,对照照片仔细看,算是多少有些看明白了。说起来化香树的花序构造确实也够奇特的,多数雄花序束众星拱月般在四周围着中间1条两性花序;两性花序则分成两截,下部为雌花序,上部为雄花序。
不过,华香树花序的奇特,在大自然的种种不可思议中,可能也算是稀松平常。仅以我见过的而言,例如极常见花生,它的开花结果的方式我觉得就神奇得多。捕虫植物如光萼茅膏菜、短梗挖耳草,更是神奇。
我想说的是,化香树对我来说算是常见,可是在没有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前,我对它的特征或者说奇特之处一无所知。所以说到底还是了解和发现的问题。
化香这个名字感觉很有味道,可是我查来查去还是没有查到它的来源。
化香树,胡桃科(Juglandaceae)化香树属(Platycarya),落叶小乔木。
拉丁名: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2007年4月4日,金华北山见到一种刚长出黄绿色的新叶,枝头却有直立的黑褐色果实,略有些像马尾松的松果(金华话叫松蒲)估计是去年的果实宿存。6月9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网友Baiyiwei(白一苇)告知是:胡桃科化香树。这是我首次认识胡桃科的植物。
之后,在金华北山各处上多次见过化香树。
2009年3月25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的山上,又见到化香树,去年的果实还残留在枝头,嫩叶已经长出。5月9日,化香树抽出了花序。5月13日,化香树开花了,花序向上。这是第一次看到化香树开花。
想对化香树有所了解,查了些资料。奇怪的是《浙江植物志》化香树的形态描述中并没有对它的花序的描述;《中国植物志》有描述,比较复杂,看了一时不能全部理解。
随着自己走的地方稍多,看到在金华周边,化香树算是常见,但都是零星公布。
2012年5月29日,在金华北山看到化香树仍在开花,发现了花序中间有种不一样的花序,应是能结果的花序。想起来对它的花序还是不太了解,又查《浙江植物志》,发现在化香树的各论描述中没提到化香树的花,但在化香树属的描述中有,不过比较简略。《中国植物志》说得较详细,属描述和各论中都有。罗列如下:
《浙江植物志》化香树属描述:
柔荑花序直立,成伞房状排列于枝顶,两性花序(雌花序在下,雄花序在上)通常生于雄花序束的中央,或仅具雌花序;花无花被,生于披针形苞片腋部;雄花具8-10雄蕊;雌花之雌蕊扁,两侧有2小苞片,雌蕊与小苞片合生,花柱短,柱头2裂。
《中国植物志》化香树属描述:
雄花序及两性花序共同形成直立的伞房状花序束,排列于小枝顶端,生于中央顶端的1条为两性花序,两性花序下部为雌花序,上部为雄花序(在花后脱落而仅留下雌花序);生于两性花序下方周围者为雄性穗状花序。雄花的苞片不分裂;无小苞片及花被片;雄蕊常8枚,稀6-7枚,其中4-5枚的花丝与苞片结合,2-3枚的花丝与花序轴结合,花丝短,花药无毛,药隔不显明。雌花序由密集而成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组成,每苞片内具1雌花,苞片不分裂,与子房分离。雌花具2小苞片,无花被片;小苞片贴生于子房,背面中央隆起成翅状;子房1室;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具柱头面,柱头裂片位于两侧,着生于心皮的背脊方位。
《中国植物志》化香树描述:
“两性花序和雄花序在小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束,直立;两性花序通常1条,着生于中央顶端,长5-10厘米,雌花序位于下部,长1-3厘米,雄花序部分位于上部,有时无雄花序而仅有雌花序;雄花序通常3-8条,位子两性花序下方四周,长4-10厘米。雄花:苞片阔卵形,顶端渐尖而向外弯曲,外面的下部、内面的上部及边缘生短柔毛,长2-3毫米;雄蕊6-8枚,花丝短,稍生细短柔毛,花药阔卵形,黄色。雌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硬而不外曲,长2.5-3毫米;花被2,位于子房两侧并贴于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背部具翅状的纵向隆起,与子房一同增大。”
根据以上描述,对照照片仔细看,算是多少有些看明白了。说起来化香树的花序构造确实也够奇特的,多数雄花序束众星拱月般在四周围着中间1条两性花序;两性花序则分成两截,下部为雌花序,上部为雄花序。
不过,华香树花序的奇特,在大自然的种种不可思议中,可能也算是稀松平常。仅以我见过的而言,例如极常见花生,它的开花结果的方式我觉得就神奇得多。捕虫植物如光萼茅膏菜、短梗挖耳草,更是神奇。
我想说的是,化香树对我来说算是常见,可是在没有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前,我对它的特征或者说奇特之处一无所知。所以说到底还是了解和发现的问题。
化香这个名字感觉很有味道,可是我查来查去还是没有查到它的来源。
0407、枫杨
枫杨,胡桃科(Juglandaceae)枫杨属(Pterocarya),落叶大乔木。
拉丁名: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
枫杨是我很早就认识植物,但那时只知道是这样一种植物而已,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多少了解。小时候住的大院里就有一棵枫杨,树干有很多我们当时叫做“毛辣虫”(应是鳞翅目刺蛾科的一种)的卵壳,虫子钻出去之后卵壳的上面会留下一个圆孔。每逢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果实的时候,经常爬上树摘了它的种子来玩,把种子用力按在鼻梁上睛明穴下这个位置,看上去就像有一小一大两个鼻子似的,其中一个还是绿色的!枫杨树的种子单个看有些像苍蝇,我就称呼它为“苍蝇籽”。记得那时婺江边现婺州公园一带有不少的枫杨。
距离我认识它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之后,20006年4月26日,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我算是确切地知道我从小就熟悉的这种植物叫枫杨。又是枫又是杨,这个名字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奇怪。再看到枫杨时,似乎也与以前不一样了,这也许就是认知的差异吧。
渐渐地发现枫杨在金华及周边挺普遍。
2006年7月,在金华婺州公园里,见到有许多枫杨。这里与小时候来玩时已经大变样了,可是枫杨还在。
2007年6月,在杭州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都见到有枫杨,很多而且很大。它们的浓荫让人在盛夏感到一种惬意,叶间偶尔漏下的光线显得异常灵动。
2009年4月,在永康烈桥村附近看到小溪有不少枫杨。
2011年3月30日,在新安江,看到公路边的枫杨长出了柔荑花序。
2011年5月10日,金华婺州公园里的枫杨结出了果,一串串地挂着。
2012年4月12日,婺州公园。枫杨在开花,落了一地的柔荑花序。
2012年7月19日,在金华北山盘前村村口的小溪边,看到一株粗大的枫杨。在这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居然有如此的古树,让我有些意外。
2013年7月22日,我见到婺州公园里枫杨的果一条条挂下来。
2014年9月27日,在金华安地镇项村,看到溪边有较多枫杨,都有些年头了。
总结起来,枫杨似乎喜欢生长在水边,至少靠近水边的长势良好。另外,枫杨可能是我在金华及周边见到的除樟树以外最多的古树。
以前未对植物感兴趣时,对植物往往只是对它的某样东西会注意,比如枫杨,以前就只注意到它的种子,因为要摘下来玩。关注植物以后,观察植物的眼光变得全面一些,总是试图从各个部位去认知,至于具体能了解多少,则是另一回事。具体到枫杨,就根据自己已知的一些植物知识,去观察它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叶是奇数羽状复叶,也就是说叶由多片小叶组成,小叶数目是奇数;叶轴上有叶翅(除了它之外自己似乎只见过盐肤木的复叶有叶翅,不算芸香科单体复叶);花是葇荑花序,一条一条地挂下,花季时蔚为壮观;果序也是一条条挂下,上面布满了果实,果实有翅(如前所述有些像苍蝇);3月底到4月开花,5月结出了果。
2015年11月1日,写“青眼草木”系列到枫杨,细看《中国植物志》枫杨属和枫杨的形态描述,注意到有如下:
“葇荑花序单性;雄花序长而具多数雄花,下垂,单独生于小枝上端的叶丛下方,自早落的鳞状叶腋内或自叶痕腋内生出。雄花无柄,两侧对称或常不规则,具显明凸起的线形花托,苞片1枚,小苞片2枚,4枚花被片中仅1-3枚发育,雄蕊9-15枚,药无毛或具毛,药隔在花药顶端几乎不凸出。雌花序单独生于小枝顶端,具极多雌花,开花时俯垂,果时下垂。雌花无柄,辐射对称,苞片1枚及小苞片2枚各自离生,贴生于子房,花被片4枚,贴生于子房,在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子房下位,两心皮位于正中线上或位于两侧,内具2不完全隔膜而在子房底部分成不完全4室,花柱短,柱头2裂,裂片羽状。”
“雄性葇荑花序长约6-10厘米,单独生于去年生枝条上叶痕腋内,花序轴常有稀疏的星芒状毛。雄花常具1(稀2或3)枚发育的花被片,雄蕊5-12枚。雌性葇荑花序顶生,长约10-15厘米,花序轴密被星芒状毛及单毛,下端不生花的部分长达3厘米,具2枚长达5毫米的不孕性苞片。雌花几乎无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细小的星芒状毛,并密被腺体。”
很多东西都未观察到,如花托、苞片、小苞片……引起我注意的是枫杨雌雄同株异序(胡桃科基本如此)。
查看自己拍的照片,雄花序有比较清楚的,雌花序则没有理想的,只有个大概形状。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
枫杨,胡桃科(Juglandaceae)枫杨属(Pterocarya),落叶大乔木。
拉丁名: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
枫杨是我很早就认识植物,但那时只知道是这样一种植物而已,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多少了解。小时候住的大院里就有一棵枫杨,树干有很多我们当时叫做“毛辣虫”(应是鳞翅目刺蛾科的一种)的卵壳,虫子钻出去之后卵壳的上面会留下一个圆孔。每逢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果实的时候,经常爬上树摘了它的种子来玩,把种子用力按在鼻梁上睛明穴下这个位置,看上去就像有一小一大两个鼻子似的,其中一个还是绿色的!枫杨树的种子单个看有些像苍蝇,我就称呼它为“苍蝇籽”。记得那时婺江边现婺州公园一带有不少的枫杨。
距离我认识它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之后,20006年4月26日,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我算是确切地知道我从小就熟悉的这种植物叫枫杨。又是枫又是杨,这个名字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奇怪。再看到枫杨时,似乎也与以前不一样了,这也许就是认知的差异吧。
渐渐地发现枫杨在金华及周边挺普遍。
2006年7月,在金华婺州公园里,见到有许多枫杨。这里与小时候来玩时已经大变样了,可是枫杨还在。
2007年6月,在杭州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都见到有枫杨,很多而且很大。它们的浓荫让人在盛夏感到一种惬意,叶间偶尔漏下的光线显得异常灵动。
2009年4月,在永康烈桥村附近看到小溪有不少枫杨。
2011年3月30日,在新安江,看到公路边的枫杨长出了柔荑花序。
2011年5月10日,金华婺州公园里的枫杨结出了果,一串串地挂着。
2012年4月12日,婺州公园。枫杨在开花,落了一地的柔荑花序。
2012年7月19日,在金华北山盘前村村口的小溪边,看到一株粗大的枫杨。在这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居然有如此的古树,让我有些意外。
2013年7月22日,我见到婺州公园里枫杨的果一条条挂下来。
2014年9月27日,在金华安地镇项村,看到溪边有较多枫杨,都有些年头了。
总结起来,枫杨似乎喜欢生长在水边,至少靠近水边的长势良好。另外,枫杨可能是我在金华及周边见到的除樟树以外最多的古树。
以前未对植物感兴趣时,对植物往往只是对它的某样东西会注意,比如枫杨,以前就只注意到它的种子,因为要摘下来玩。关注植物以后,观察植物的眼光变得全面一些,总是试图从各个部位去认知,至于具体能了解多少,则是另一回事。具体到枫杨,就根据自己已知的一些植物知识,去观察它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叶是奇数羽状复叶,也就是说叶由多片小叶组成,小叶数目是奇数;叶轴上有叶翅(除了它之外自己似乎只见过盐肤木的复叶有叶翅,不算芸香科单体复叶);花是葇荑花序,一条一条地挂下,花季时蔚为壮观;果序也是一条条挂下,上面布满了果实,果实有翅(如前所述有些像苍蝇);3月底到4月开花,5月结出了果。
2015年11月1日,写“青眼草木”系列到枫杨,细看《中国植物志》枫杨属和枫杨的形态描述,注意到有如下:
“葇荑花序单性;雄花序长而具多数雄花,下垂,单独生于小枝上端的叶丛下方,自早落的鳞状叶腋内或自叶痕腋内生出。雄花无柄,两侧对称或常不规则,具显明凸起的线形花托,苞片1枚,小苞片2枚,4枚花被片中仅1-3枚发育,雄蕊9-15枚,药无毛或具毛,药隔在花药顶端几乎不凸出。雌花序单独生于小枝顶端,具极多雌花,开花时俯垂,果时下垂。雌花无柄,辐射对称,苞片1枚及小苞片2枚各自离生,贴生于子房,花被片4枚,贴生于子房,在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子房下位,两心皮位于正中线上或位于两侧,内具2不完全隔膜而在子房底部分成不完全4室,花柱短,柱头2裂,裂片羽状。”
“雄性葇荑花序长约6-10厘米,单独生于去年生枝条上叶痕腋内,花序轴常有稀疏的星芒状毛。雄花常具1(稀2或3)枚发育的花被片,雄蕊5-12枚。雌性葇荑花序顶生,长约10-15厘米,花序轴密被星芒状毛及单毛,下端不生花的部分长达3厘米,具2枚长达5毫米的不孕性苞片。雌花几乎无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细小的星芒状毛,并密被腺体。”
很多东西都未观察到,如花托、苞片、小苞片……引起我注意的是枫杨雌雄同株异序(胡桃科基本如此)。
查看自己拍的照片,雄花序有比较清楚的,雌花序则没有理想的,只有个大概形状。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
0408、山核桃
山核桃,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落叶乔木。
拉丁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
2012年8月12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看见山脚、路边种着很多同一种复叶的树,后来知道那就是山核桃,已经结果了,枝顶端锈色不知是小芽还是什么。8月12日,注意观察了一阵山核桃树,它的叶一般5小叶,下面2张叶无叶柄且对生,上面3张的两边的也无叶柄且对生,而中间小叶有短短的叶柄。
8月16日,到临安十门峡景区外面进行植物考察。路边山核桃很多,听带队的张老师说,每年收山核桃时都有死亡事故发生。听了不免有些感叹,干哪一行都不容易,都有艰辛和风险。
山核桃,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落叶乔木。
拉丁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
2012年8月12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看见山脚、路边种着很多同一种复叶的树,后来知道那就是山核桃,已经结果了,枝顶端锈色不知是小芽还是什么。8月12日,注意观察了一阵山核桃树,它的叶一般5小叶,下面2张叶无叶柄且对生,上面3张的两边的也无叶柄且对生,而中间小叶有短短的叶柄。
8月16日,到临安十门峡景区外面进行植物考察。路边山核桃很多,听带队的张老师说,每年收山核桃时都有死亡事故发生。听了不免有些感叹,干哪一行都不容易,都有艰辛和风险。
0409、青钱柳
青钱柳,胡桃科(Juglandaceae)青钱柳属(Cyclocarya),落叶乔木。
拉丁名: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
2012年8月13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见到青钱柳,它的果实很特别,有一圈圆圆的翅。应该之前见过几次照片,所以见了也没有特别的惊奇和欣喜。后来又见到很多的青钱柳,看来在这儿还真不少。8月15日,仍是在十门峡景区,又到青钱柳,这回算是已经认识了。
说起来我到目前为止只在十门峡景区见过,下次见了,有果是能认出来,没有果估计还是认不出来。
青钱柳这个名字应该就是来源于它果实的形态,确实像是一个个绿色的铜钱。
青钱柳,胡桃科(Juglandaceae)青钱柳属(Cyclocarya),落叶乔木。
拉丁名: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
2012年8月13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见到青钱柳,它的果实很特别,有一圈圆圆的翅。应该之前见过几次照片,所以见了也没有特别的惊奇和欣喜。后来又见到很多的青钱柳,看来在这儿还真不少。8月15日,仍是在十门峡景区,又到青钱柳,这回算是已经认识了。
说起来我到目前为止只在十门峡景区见过,下次见了,有果是能认出来,没有果估计还是认不出来。
青钱柳这个名字应该就是来源于它果实的形态,确实像是一个个绿色的铜钱。
0406、胡桃楸
胡桃楸,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落叶乔木。
拉丁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2012年8月14日,在临安徽杭古道,看到一种结了果的植物,可能当时带队的李根有教授说过是华东野核桃,稍有印象,但记不清了。后来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是不是华东野核桃,喜子老师说:是的。不过我好像也没有记住。
2013年4月14日,和大风兄一起走金华北山。见到一种柔荑花序(应是雄花)特别长(20厘米以上)的植物,复叶,叶刚长出不久。自己根据复叶和花序猜是胡桃科的。后来大风查了说可能是华东野核桃。自己查《浙江植物志》,也觉得华东野核桃。上传照片到CFH,自己鉴定为华东野核桃。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到胡桃科,却发现自己的CFH植物名录中,胡桃科下有胡桃楸,却没有华东野核桃。查自己在CFH的图库,原来这个胡桃楸就是自己鉴定为华东野核桃的那种植物。
查“中国在线植物志”,华东野核桃条下有注:FOC已修订: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胡桃楸)。《中国植物志》中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与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是两个种,而华东野核桃则是做为野核桃的变种。FOC将野核桃修订为胡桃楸,应该是归并了。这种比较前沿的学术问题的具体内容,就不是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所能了解了,那就只记个结果,按FOC叫胡桃楸吧。
说起来胡桃楸在金华北山上就有,离我算是比较近了,可还是对它缺乏了解,但愿以后能多了解。
胡桃楸,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落叶乔木。
拉丁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2012年8月14日,在临安徽杭古道,看到一种结了果的植物,可能当时带队的李根有教授说过是华东野核桃,稍有印象,但记不清了。后来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是不是华东野核桃,喜子老师说:是的。不过我好像也没有记住。
2013年4月14日,和大风兄一起走金华北山。见到一种柔荑花序(应是雄花)特别长(20厘米以上)的植物,复叶,叶刚长出不久。自己根据复叶和花序猜是胡桃科的。后来大风查了说可能是华东野核桃。自己查《浙江植物志》,也觉得华东野核桃。上传照片到CFH,自己鉴定为华东野核桃。
2015年10月,写“青眼草木”到胡桃科,却发现自己的CFH植物名录中,胡桃科下有胡桃楸,却没有华东野核桃。查自己在CFH的图库,原来这个胡桃楸就是自己鉴定为华东野核桃的那种植物。
查“中国在线植物志”,华东野核桃条下有注:FOC已修订: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胡桃楸)。《中国植物志》中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与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是两个种,而华东野核桃则是做为野核桃的变种。FOC将野核桃修订为胡桃楸,应该是归并了。这种比较前沿的学术问题的具体内容,就不是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所能了解了,那就只记个结果,按FOC叫胡桃楸吧。
说起来胡桃楸在金华北山上就有,离我算是比较近了,可还是对它缺乏了解,但愿以后能多了解。
0411、胡桃
胡桃,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落叶乔木。
拉丁名:Juglans regia Linn.
2012年8月14日,在清凉峰徽杭古道(十门峡景区附近)见到了胡桃,记得是带队的张老师说的。当时的感觉是:终于见到你了。好像到目前为止我只这么一次见到胡桃树。
胡桃就是核桃。
《图经本草》说:“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
《本草纲目》则说:“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书》名播罗师。”
大致说明了名称的来源。但是每样西域的东西都坐实了由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恐怕他也不堪重负。
关于胡桃的分布,《浙江植物志》说:“新疆(霍城、新源、额敏)海拔1300-1500米的山地有大面积野生林。”奇怪的是《中国植物志》只说:“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并没有提到原产地。
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在幼儿园内见过另一种核果长圆形的核桃,还吃过果肉。现在想起来这事,查了《中国植物志》也仍不知道是哪一种。也许记忆并不可靠?
胡桃科以胡桃为名,那就在此总结一下自己目前所知的这一科特征:
落叶乔木。叶多奇数或稀偶数羽状复叶。花单性,雌雄同株,多为柔荑花序。
胡桃,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落叶乔木。
拉丁名:Juglans regia Linn.
2012年8月14日,在清凉峰徽杭古道(十门峡景区附近)见到了胡桃,记得是带队的张老师说的。当时的感觉是:终于见到你了。好像到目前为止我只这么一次见到胡桃树。
胡桃就是核桃。
《图经本草》说:“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
《本草纲目》则说:“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书》名播罗师。”
大致说明了名称的来源。但是每样西域的东西都坐实了由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恐怕他也不堪重负。
关于胡桃的分布,《浙江植物志》说:“新疆(霍城、新源、额敏)海拔1300-1500米的山地有大面积野生林。”奇怪的是《中国植物志》只说:“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并没有提到原产地。
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在幼儿园内见过另一种核果长圆形的核桃,还吃过果肉。现在想起来这事,查了《中国植物志》也仍不知道是哪一种。也许记忆并不可靠?
胡桃科以胡桃为名,那就在此总结一下自己目前所知的这一科特征:
落叶乔木。叶多奇数或稀偶数羽状复叶。花单性,雌雄同株,多为柔荑花序。
0412、灯心草
灯心草,灯芯草科(Juncaceae)灯芯草属(Juncu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J Juncus effusus Linn.
说来奇怪,按说灯心草是比较常见的植物,但是我在金华及周边确切见过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金华劳动路上太阳城西南角的草坪,现在这块草坪已经没有了。
2005至2006年,我上班的地方就在太阳城附近。那时恰好开始关注植物,那草坪成了我观察和发现植物的园地,经常在那转悠。
2005年12月20日,可能是我第一次见到灯心草,它们密密麻麻的一丛一丛。当时觉得似乎小时候见过,但想不起来当时的地点和情形了。
2006年1月4日,通过在踏花行请教和自已查资料,知道了灯心草。从资料里知道,我所看到了一根根圆柱状像叶的,其实是茎,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我还曾经根据资料描述,折断灯心草的茎,看到里面的白髓,这些就是所谓“灯心”了。
2006年4月23日,我看到灯芯草开花将要开花(有花苞一样的东西长出来)。5月7日,灯芯草开花了。
2007年3月22日,又到太阳城草坪上看灯心草。那以后,就没有再去那里了。
可能以后在其他地方也许见过灯心草,只是没有记录,究其因,可能是因为不惹人注目又不容易拍,尤其在没有花时。
随着认识的植物增多,反倒觉得自己对灯心草与莎草科的一些植物难以区分,比如就曾经把类头状花序藨草又叫(玉山针蔺、龙须草)当成灯心草了。
看到资料里说灯心草可用于编织,想起来似乎金华一带常用的草席可能就是用灯心草的茎编的。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灯心草,查了《浙江植物志》,发现居然有7种!灯心草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叶片退化呈刺芒状或缺;花序假侧生,总苞片似茎的延伸。
2、茎直径1.5-4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殆尽;子房3室……………………………1、灯心草
2、茎直径0.8-1.5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成芒刺状;子房不完全3室…………2、野灯心草
1、叶片正常发育;花序顶生,总苞片叶状或苞片状。
3、花在花序分枝上单生;叶片扁平或边缘内卷,线形。
4、叶基生;花被片披针形,先端尾尖;蒴果显著短于花被片……………3、柔弱灯心草
4、叶基生兼茎生;花被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蒴果长于花被片…………4、细灯心草
3、花在花序分枝上排列成小头状花序;叶片圆柱状或压扁,或多或少中空而具横隔。
5、叶片圆柱状,单管型,具贯连的竹节状横隔;雄蕊3…………………5、江南灯心草
5、叶片压扁,多管型,具不贯连的横脉状横隔。
6、茎两侧通常显著具翼;叶耳缺;雄蕊6………………………………6、翅茎灯心草
6、茎两侧无翼或有时上部具狭翼;叶耳存在,小;雄蕊3……………7、星花灯心草
细看检索表,“叶片退化呈刺芒状或缺;花序假侧生,总苞片似茎的延伸”,那么自己见过的也就是灯心草或野灯心草这2种,另外5种可以排除了。再往下看,灯心草“茎直径1.5-4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殆尽”,野灯心草则“茎直径0.8-1.5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成芒刺状”,则自己见到的是灯心草无疑。
灯心草,灯芯草科(Juncaceae)灯芯草属(Juncu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J Juncus effusus Linn.
说来奇怪,按说灯心草是比较常见的植物,但是我在金华及周边确切见过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金华劳动路上太阳城西南角的草坪,现在这块草坪已经没有了。
2005至2006年,我上班的地方就在太阳城附近。那时恰好开始关注植物,那草坪成了我观察和发现植物的园地,经常在那转悠。
2005年12月20日,可能是我第一次见到灯心草,它们密密麻麻的一丛一丛。当时觉得似乎小时候见过,但想不起来当时的地点和情形了。
2006年1月4日,通过在踏花行请教和自已查资料,知道了灯心草。从资料里知道,我所看到了一根根圆柱状像叶的,其实是茎,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我还曾经根据资料描述,折断灯心草的茎,看到里面的白髓,这些就是所谓“灯心”了。
2006年4月23日,我看到灯芯草开花将要开花(有花苞一样的东西长出来)。5月7日,灯芯草开花了。
2007年3月22日,又到太阳城草坪上看灯心草。那以后,就没有再去那里了。
可能以后在其他地方也许见过灯心草,只是没有记录,究其因,可能是因为不惹人注目又不容易拍,尤其在没有花时。
随着认识的植物增多,反倒觉得自己对灯心草与莎草科的一些植物难以区分,比如就曾经把类头状花序藨草又叫(玉山针蔺、龙须草)当成灯心草了。
看到资料里说灯心草可用于编织,想起来似乎金华一带常用的草席可能就是用灯心草的茎编的。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灯心草,查了《浙江植物志》,发现居然有7种!灯心草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叶片退化呈刺芒状或缺;花序假侧生,总苞片似茎的延伸。
2、茎直径1.5-4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殆尽;子房3室……………………………1、灯心草
2、茎直径0.8-1.5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成芒刺状;子房不完全3室…………2、野灯心草
1、叶片正常发育;花序顶生,总苞片叶状或苞片状。
3、花在花序分枝上单生;叶片扁平或边缘内卷,线形。
4、叶基生;花被片披针形,先端尾尖;蒴果显著短于花被片……………3、柔弱灯心草
4、叶基生兼茎生;花被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蒴果长于花被片…………4、细灯心草
3、花在花序分枝上排列成小头状花序;叶片圆柱状或压扁,或多或少中空而具横隔。
5、叶片圆柱状,单管型,具贯连的竹节状横隔;雄蕊3…………………5、江南灯心草
5、叶片压扁,多管型,具不贯连的横脉状横隔。
6、茎两侧通常显著具翼;叶耳缺;雄蕊6………………………………6、翅茎灯心草
6、茎两侧无翼或有时上部具狭翼;叶耳存在,小;雄蕊3……………7、星花灯心草
细看检索表,“叶片退化呈刺芒状或缺;花序假侧生,总苞片似茎的延伸”,那么自己见过的也就是灯心草或野灯心草这2种,另外5种可以排除了。再往下看,灯心草“茎直径1.5-4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殆尽”,野灯心草则“茎直径0.8-1.5毫米;叶片大多退化成芒刺状”,则自己见到的是灯心草无疑。
0413、金疮小草(附:紫背金盘)
金疮小草,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属(Ajuga),一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Ajuga decumbens Thunb.
紫背金盘,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属(Ajuga),一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根据自己的照片,最早看到金疮小草是2006年3月31日,地点是在金华北山双龙洞风景区。当时看到这种浑身毛绒绒、开着唇形白花的植物,真感觉是见到了奇花异草,惊奇而欣喜。
2006年4月4日,在自己住的小区小花坛里,发现居然有人种着这种草,正开着花。这着实让我惊喜。
2006年4月5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知道了这种植物叫白毛夏枯草。
2007年4月15日,在北山一处路边,又见到它。可能那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人称它为筋骨草或白毛筋骨草,我居然又把它的名字记成白毛筋骨草了。5月16日,又一次在踏花行请教,网友pepo说是:金疮小草(伏地筋骨草)。5月17日,又在绿镜头论坛请教,网友老蒋解释得很详细:金疮小草、白毛夏枯草、白毛筋骨草是同物异名。
之后,在金华及周边的山里,多次见到这种植物,看来它们也是挺普遍的。
2012年,因为多次见到这种,想多了解一点,查了些资料。《浙江植物志》记载,唇形科筋骨草属浙江仅2种:金疮小草和紫背金盘。紫背金盘的描述中说:“本种与金疮小草很相似,但植株近直立,较高,花时常无基生叶;叶片宽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轮伞花序生于茎中部以上,成稍密集的假穗状花。”对着自己拍的照片看了一阵,觉得还是不容易区分。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唇形科筋骨草属,查《中国植物志》,筋骨草属分种检索表中金疮小草与紫背金盘的区别如下:
17叶匙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至几长圆形;植株花时具基生叶,平卧,具匍匐茎,逐节生根。…………………………………………………………………………………金疮小草
17叶阔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植株花时通常无基生叶,通常直立,稀平卧,从基部分枝。 ………………………………………………………………………………………紫背金盘
《中国植物志》中。紫背金盘又有一种矮生变种,“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矮小,细弱,被密柔毛,从基部分枝,上升,稀具匍匐茎……”,这不又与金疮小草接近了?
又见到在紫背金盘的矮生变种描述中说:
“以上二变种(指紫背金盘原变种与矮生变种)之间在体型上有中间类型,不易划断,同时本种与金疮小草的各类型,亦有相连之处。按这种情况看来,这两种似有合併的必要,但在牧野(Makino, T.)的《日本植物图鉴》,工藤祐舜(Kudo,Y.)以及最近的一些日本植物分类学家们[如大井次三郎(Ohwi, 1956)大日本植物志》]等的著作中,仍作两种处理,由于我们掌握的日本材料不多,因此,对这两种处理没作太大的变动,仍待继续深入研究。”
嘿嘿,上面说的“中间类型,不易划断”这些正是我感到难以区分金疮小草与紫背金盘的地方,权威志书都这么说,我也能自我安慰了,甚至还不是安慰而是鼓励。我根据自己极有限的经验,确实是觉得有些植物的区分弄得太细,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
金疮小草,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属(Ajuga),一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Ajuga decumbens Thunb.
紫背金盘,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属(Ajuga),一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根据自己的照片,最早看到金疮小草是2006年3月31日,地点是在金华北山双龙洞风景区。当时看到这种浑身毛绒绒、开着唇形白花的植物,真感觉是见到了奇花异草,惊奇而欣喜。
2006年4月4日,在自己住的小区小花坛里,发现居然有人种着这种草,正开着花。这着实让我惊喜。
2006年4月5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知道了这种植物叫白毛夏枯草。
2007年4月15日,在北山一处路边,又见到它。可能那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人称它为筋骨草或白毛筋骨草,我居然又把它的名字记成白毛筋骨草了。5月16日,又一次在踏花行请教,网友pepo说是:金疮小草(伏地筋骨草)。5月17日,又在绿镜头论坛请教,网友老蒋解释得很详细:金疮小草、白毛夏枯草、白毛筋骨草是同物异名。
之后,在金华及周边的山里,多次见到这种植物,看来它们也是挺普遍的。
2012年,因为多次见到这种,想多了解一点,查了些资料。《浙江植物志》记载,唇形科筋骨草属浙江仅2种:金疮小草和紫背金盘。紫背金盘的描述中说:“本种与金疮小草很相似,但植株近直立,较高,花时常无基生叶;叶片宽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轮伞花序生于茎中部以上,成稍密集的假穗状花。”对着自己拍的照片看了一阵,觉得还是不容易区分。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唇形科筋骨草属,查《中国植物志》,筋骨草属分种检索表中金疮小草与紫背金盘的区别如下:
17叶匙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至几长圆形;植株花时具基生叶,平卧,具匍匐茎,逐节生根。…………………………………………………………………………………金疮小草
17叶阔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植株花时通常无基生叶,通常直立,稀平卧,从基部分枝。 ………………………………………………………………………………………紫背金盘
《中国植物志》中。紫背金盘又有一种矮生变种,“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矮小,细弱,被密柔毛,从基部分枝,上升,稀具匍匐茎……”,这不又与金疮小草接近了?
又见到在紫背金盘的矮生变种描述中说:
“以上二变种(指紫背金盘原变种与矮生变种)之间在体型上有中间类型,不易划断,同时本种与金疮小草的各类型,亦有相连之处。按这种情况看来,这两种似有合併的必要,但在牧野(Makino, T.)的《日本植物图鉴》,工藤祐舜(Kudo,Y.)以及最近的一些日本植物分类学家们[如大井次三郎(Ohwi, 1956)大日本植物志》]等的著作中,仍作两种处理,由于我们掌握的日本材料不多,因此,对这两种处理没作太大的变动,仍待继续深入研究。”
嘿嘿,上面说的“中间类型,不易划断”这些正是我感到难以区分金疮小草与紫背金盘的地方,权威志书都这么说,我也能自我安慰了,甚至还不是安慰而是鼓励。我根据自己极有限的经验,确实是觉得有些植物的区分弄得太细,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
0414、风轮菜
风轮菜,唇形科(Labiatae)风轮菜属(Clinopo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
风轮菜属的植物是比较早就遇到了,但是属长本尊却迟迟未曾谋面。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风轮菜属植物,花比在公园、草坪、野地里常见的风轮菜属明显要大一些,花序的形状也不太一样。当时自己猜可能是属长风轮菜。回家查《浙江植物志》,应该就是它。
说来有些奇怪(可能也算是正常),认识一种植物之后,会多次的遇见它。风轮菜也是如此。哪位哲人说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2012年7月19日,在金华北山上又见到风轮菜。
2012年8月12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见到风轮菜。
2012年8月16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栈岭湾,见到一株比较大的风轮菜,从高处近乎平行于地面伸展、生长,主茎上有很多花序,感觉比较怪。
2013年7月30日,在温州泰顺县乌岩岭景区,见到风轮菜。
2013年7月31日,在温州文成县铜铃山景区,见到风轮菜。
2013年9月20日,金华北山,在过黄大仙祖宫附近风轮菜。
总结一下,都是在山区见到,平地上似乎还未见过。
据《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省风轮菜属共4种:风轮菜、细风轮菜(瘦风轮菜)、光风轮、风车草。
到目前为止,自己见过风轮菜、细风轮菜(瘦风轮菜)、光风轮这3种。根据检索表和形态描述,做了个表格,列出各部位的特征,就比较容易区分了。比较而言,风轮菜植株高,茎粗,花大,花期迟。细风轮菜与光风轮的区别则在于茎和花萼被毛情况,细风轮菜有毛,光风轮(从名字就看出)无毛或至少少毛。
《救荒本草》有“风轮菜”,全文如下: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二尺余,方茎四楞,色淡绿微白,叶似荏子叶而小,又似威灵仙叶微宽,边有锯齿叉,两叶对生,而节间又生子叶极小,四叶相攒对生,开淡粉红花。其叶味苦。”
校注者按语说:“本品即唇形科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看图确实像是风轮菜属植物。
但是《救荒本草》有“风轮菜”,全文如下:
“生密县梁家冲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方,紫色,对节生叉。叶似山小菜叶,颇长。抪 梗对生。叶顶及叶间开淡紫花,其叶味微苦。”
校注者按语说:“《图考》卷五引本条,药图亦相似。王作宾先生将本品确定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图也像风轮菜属,但与风轮菜的图完全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按《救荒本草》的记录方式,基本上是种过,并请画师画下。上述两种植物的图明显不一样,因此不大可能是同一种,最多可能是同属。不知校注者和王作宾先生怎么考虑的。
风轮菜,唇形科(Labiatae)风轮菜属(Clinopo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
风轮菜属的植物是比较早就遇到了,但是属长本尊却迟迟未曾谋面。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风轮菜属植物,花比在公园、草坪、野地里常见的风轮菜属明显要大一些,花序的形状也不太一样。当时自己猜可能是属长风轮菜。回家查《浙江植物志》,应该就是它。
说来有些奇怪(可能也算是正常),认识一种植物之后,会多次的遇见它。风轮菜也是如此。哪位哲人说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2012年7月19日,在金华北山上又见到风轮菜。
2012年8月12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见到风轮菜。
2012年8月16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栈岭湾,见到一株比较大的风轮菜,从高处近乎平行于地面伸展、生长,主茎上有很多花序,感觉比较怪。
2013年7月30日,在温州泰顺县乌岩岭景区,见到风轮菜。
2013年7月31日,在温州文成县铜铃山景区,见到风轮菜。
2013年9月20日,金华北山,在过黄大仙祖宫附近风轮菜。
总结一下,都是在山区见到,平地上似乎还未见过。
据《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省风轮菜属共4种:风轮菜、细风轮菜(瘦风轮菜)、光风轮、风车草。
到目前为止,自己见过风轮菜、细风轮菜(瘦风轮菜)、光风轮这3种。根据检索表和形态描述,做了个表格,列出各部位的特征,就比较容易区分了。比较而言,风轮菜植株高,茎粗,花大,花期迟。细风轮菜与光风轮的区别则在于茎和花萼被毛情况,细风轮菜有毛,光风轮(从名字就看出)无毛或至少少毛。
《救荒本草》有“风轮菜”,全文如下: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二尺余,方茎四楞,色淡绿微白,叶似荏子叶而小,又似威灵仙叶微宽,边有锯齿叉,两叶对生,而节间又生子叶极小,四叶相攒对生,开淡粉红花。其叶味苦。”
校注者按语说:“本品即唇形科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看图确实像是风轮菜属植物。
但是《救荒本草》有“风轮菜”,全文如下:
“生密县梁家冲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方,紫色,对节生叉。叶似山小菜叶,颇长。抪 梗对生。叶顶及叶间开淡紫花,其叶味微苦。”
校注者按语说:“《图考》卷五引本条,药图亦相似。王作宾先生将本品确定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图也像风轮菜属,但与风轮菜的图完全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按《救荒本草》的记录方式,基本上是种过,并请画师画下。上述两种植物的图明显不一样,因此不大可能是同一种,最多可能是同属。不知校注者和王作宾先生怎么考虑的。
0415、细风轮菜(附:邻近风轮菜)
细风轮菜,唇形科(Lamiaceae)风轮菜属(Clinopo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Matsum.
邻近风轮菜,唇形科(Lamiaceae)风轮菜属(Clinopo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linopodium confine (Hance) O. Ktze.
注:《浙江植物志》名为光风轮。
开始学习辩识植物之后,比较早就注意到了自己楼下小花坛里就有的这种春天开小紫花的野草。接着,就发现这种野草很普遍,公园、草坪、野地里都能见到。
2006年5月19日,请教后(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知道这种野草叫风轮菜,属于唇形科风轮菜属。
也就在那段时间前后,渐渐学习了一点植物知识,知道了一些唇形科的特征:叶对生,茎四楞,花唇形。知道这些后,看到叶对生的植物,如果怀疑是唇形科时,总是去摸摸茎是否方的。那行为自己都感觉有些猥琐,呵呵。对这种植物当然也没有放过,不过它的茎很细,不容易摸出来,还要靠眼睛看,才能判断是否茎四楞。
之后不久,在网上看到又有人把这种野草叫做细风轮或瘦风轮,还有叫光风轮的,又让我迷糊了。
大约2007年左右,网上有《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电子版,记得查过风轮菜属,又在网上对照过一些照片,也没有查出所以然来。大致风轮菜属是能确定,具体的种就难以判断了。反正觉得自己以前见到的好像不是属长风轮菜。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风轮菜属植物。回家查资料后确定它就是属长风轮菜。想起来自己还见到另外的至少1种风轮菜属植物。据《浙江植物志》,浙江省风轮菜属共4种:风轮菜、细风轮菜(瘦风轮菜)、光风轮、风车草,排除刚刚已确认的风轮菜,风车草植株则明显高大得多,那么最常见的可能是细风轮菜或光风轮。
查《中国植物志》在线电子版,输入“光风轮”查询,显示“共查询到0条记录。再输入光风轮的拉丁名“Clinopodium confine”查询,出来的结果是邻近风轮菜。也就是说《中国植物》,这种植物叫“邻近风轮菜”,可这名称怎么说都让我觉得有些别扭,不知与什么邻近。
细风轮菜,唇形科(Lamiaceae)风轮菜属(Clinopo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Matsum.
邻近风轮菜,唇形科(Lamiaceae)风轮菜属(Clinopo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linopodium confine (Hance) O. Ktze.
注:《浙江植物志》名为光风轮。
开始学习辩识植物之后,比较早就注意到了自己楼下小花坛里就有的这种春天开小紫花的野草。接着,就发现这种野草很普遍,公园、草坪、野地里都能见到。
2006年5月19日,请教后(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知道这种野草叫风轮菜,属于唇形科风轮菜属。
也就在那段时间前后,渐渐学习了一点植物知识,知道了一些唇形科的特征:叶对生,茎四楞,花唇形。知道这些后,看到叶对生的植物,如果怀疑是唇形科时,总是去摸摸茎是否方的。那行为自己都感觉有些猥琐,呵呵。对这种植物当然也没有放过,不过它的茎很细,不容易摸出来,还要靠眼睛看,才能判断是否茎四楞。
之后不久,在网上看到又有人把这种野草叫做细风轮或瘦风轮,还有叫光风轮的,又让我迷糊了。
大约2007年左右,网上有《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电子版,记得查过风轮菜属,又在网上对照过一些照片,也没有查出所以然来。大致风轮菜属是能确定,具体的种就难以判断了。反正觉得自己以前见到的好像不是属长风轮菜。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风轮菜属植物。回家查资料后确定它就是属长风轮菜。想起来自己还见到另外的至少1种风轮菜属植物。据《浙江植物志》,浙江省风轮菜属共4种:风轮菜、细风轮菜(瘦风轮菜)、光风轮、风车草,排除刚刚已确认的风轮菜,风车草植株则明显高大得多,那么最常见的可能是细风轮菜或光风轮。
查《中国植物志》在线电子版,输入“光风轮”查询,显示“共查询到0条记录。再输入光风轮的拉丁名“Clinopodium confine”查询,出来的结果是邻近风轮菜。也就是说《中国植物》,这种植物叫“邻近风轮菜”,可这名称怎么说都让我觉得有些别扭,不知与什么邻近。
0416、五彩苏
五彩苏,唇形科(Lamiaceae)鞘蕊花属(Coleus),直立或上升草本。
拉丁名:Coleus scutellarioides (L.) Benth.
别 名:彩叶草
五彩苏(彩叶草)是普遍应用的园林绿化植物,极为常见。
我最初见到它的时间可能是2006年(或更早些?),地点是金华婺州公园。不久后,在网上(一般来说是在踏花行论坛,找不到记录)知道这种植物叫彩叶草。
之后很多次在各个地方见到彩叶草,它们的叶的色彩变化多端,叶面上还有各种斑纹,园林绿化就需要这样色彩鲜艳吧。在金华,我好象始终没有看见它们开花。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还没有等到它们开花,就被拔掉种上另外的绿化植物了。另一个可能是,它们的花期被我错过了。
2008年9月6日,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有一种我估计是唇形科的植物在开花,花序高高地升起,淡绿色的叶面中间有淡黄色斑,想来是什么园艺品种吧(奇怪的是自己居然没有想到是彩叶草,可能是因为叶色与自己平常见到的不一样)。10月21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原来这个就是彩叶草。
在《中国植物志》里,彩叶草的“正名“是五彩苏,那么就叫它五彩苏吧。
五彩苏,唇形科(Lamiaceae)鞘蕊花属(Coleus),直立或上升草本。
拉丁名:Coleus scutellarioides (L.) Benth.
别 名:彩叶草
五彩苏(彩叶草)是普遍应用的园林绿化植物,极为常见。
我最初见到它的时间可能是2006年(或更早些?),地点是金华婺州公园。不久后,在网上(一般来说是在踏花行论坛,找不到记录)知道这种植物叫彩叶草。
之后很多次在各个地方见到彩叶草,它们的叶的色彩变化多端,叶面上还有各种斑纹,园林绿化就需要这样色彩鲜艳吧。在金华,我好象始终没有看见它们开花。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还没有等到它们开花,就被拔掉种上另外的绿化植物了。另一个可能是,它们的花期被我错过了。
2008年9月6日,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有一种我估计是唇形科的植物在开花,花序高高地升起,淡绿色的叶面中间有淡黄色斑,想来是什么园艺品种吧(奇怪的是自己居然没有想到是彩叶草,可能是因为叶色与自己平常见到的不一样)。10月21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原来这个就是彩叶草。
在《中国植物志》里,彩叶草的“正名“是五彩苏,那么就叫它五彩苏吧。
0417、小野芝麻
小野芝麻,唇形科(Lamiaceae)小野芝麻属(Galeobdolon),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Galeobdolon chinense (Benth.) C. Y. Wu
查自己的照片,最早是2006年4月8日在金华蒋堂镇一处的排水沟里见到小野芝麻,正开着花,当时已经能根据叶、茎、花的形态判断它是唇形科的植物,当然具体是哪个种就不知道了。
大约也是在2006年,请教后知道了小野芝麻这个名字。
但是接下来很长时间内,我把小野芝麻与野芝麻(也是差不多时间认识的?)搞混了,而且还从名称想当然地以为小野芝麻是野芝麻属的一个种。以至于2008年、2009年自己见到了小野芝麻,记录都是:“野芝麻或小野芝麻。”
一直到2012年,到山里的次数稍多,见到野芝麻和小野芝麻的次数都比较多(相对来说,好像小野芝麻分布更广),想起来对它们还是一笔糊涂帐,查了植物志和相关资料,终于把野芝麻和小野芝麻分清楚了,也算明白了一些基本概念。唇形科下分别有野芝麻属和小野芝麻属,野芝麻属自己熟悉的植物有宝盖草和野芝麻(《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省也就这2种),小野芝麻属下浙江就这么1种。
有一点值得一提:小野芝麻的拉丁名是:Galeobdolon chinense (Benth.) C. Y. Wu,其中的C. Y. Wu应该就是命名人是吴征镒先生姓名缩写。
小野芝麻,唇形科(Lamiaceae)小野芝麻属(Galeobdolon),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Galeobdolon chinense (Benth.) C. Y. Wu
查自己的照片,最早是2006年4月8日在金华蒋堂镇一处的排水沟里见到小野芝麻,正开着花,当时已经能根据叶、茎、花的形态判断它是唇形科的植物,当然具体是哪个种就不知道了。
大约也是在2006年,请教后知道了小野芝麻这个名字。
但是接下来很长时间内,我把小野芝麻与野芝麻(也是差不多时间认识的?)搞混了,而且还从名称想当然地以为小野芝麻是野芝麻属的一个种。以至于2008年、2009年自己见到了小野芝麻,记录都是:“野芝麻或小野芝麻。”
一直到2012年,到山里的次数稍多,见到野芝麻和小野芝麻的次数都比较多(相对来说,好像小野芝麻分布更广),想起来对它们还是一笔糊涂帐,查了植物志和相关资料,终于把野芝麻和小野芝麻分清楚了,也算明白了一些基本概念。唇形科下分别有野芝麻属和小野芝麻属,野芝麻属自己熟悉的植物有宝盖草和野芝麻(《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省也就这2种),小野芝麻属下浙江就这么1种。
有一点值得一提:小野芝麻的拉丁名是:Galeobdolon chinense (Benth.) C. Y. Wu,其中的C. Y. Wu应该就是命名人是吴征镒先生姓名缩写。
0418、活血丹(附:花叶欧活血丹)
活血丹,唇形科(Lamiaceae)活血丹属(Glechom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花叶欧活血丹,唇形科(Lamiaceae)活血丹属(Glechom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Glechoma hederacea 'Variegata'
2006年3月31日,专门到金华双龙风景区拍植物(这可能是自己学习辩认植物以来第一次专门为拍植物的出行),见到一种正开着淡紫色花的植物。4月1日,在踏花行请教后知道这种植物叫活血丹。活血丹这名字听着就好,似乎还体现了药用价值。
那时候认识的植物很少,也没有多少植物知识,知道名字后,也说不上记住了。
2007年3月14日,在罗店镇的山上,见到一种正开花的植物,自己以为是活血丹。5月26日,在网上看帖发现自己之前把活血丹和早落通泉草、水苦荬和蚊母草混成同一种植物了,前两个分别是唇形科活血丹属和玄参科通泉草属,后两者同属玄参科婆婆纳属。回头看看自己辩识植物水平还很低时犯的错误也真是有趣。
2008年4月13日,在金华安地镇小同村见到活血丹,从叶对生、茎四楞这些特征来分辨,这次算是真正认识它了。
之后见过活血丹多次,不过好像都是零星的,也分不清是原生还是逸为野生。
2010年3月22日,在杭州植物园。波斯婆婆纳丛中发现了活血丹,仔细看看还挺多。
2015年5月31日,在兰溪中洲公园,看到林下有很多一种拿不准是天胡荽属还是活血丹的植物。
浙江一带称活血丹为金钱草或铜钱草,大约都是因为叶的形状而得名。我觉得这些称呼容易与伞形科天胡荽属的植物混淆,实际上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形。
2015年11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活血丹,发现自己的CFH名录中唇形科活血丹属下还有一种花叶欧活血丹。查自己的CFH图像库,原来是2008年9月16日在上海植物园拍到的一种植物,自己不认识。上传照片到CFH图片库后,2015年2月5日,网友千载白衣酒鉴定为:Glechoma hederacea 'Variegata' 花叶欧活血丹。
从拉丁名看,这是一种栽培变种。自己对它基本不了解,就在这里一并记录了。
活血丹,唇形科(Lamiaceae)活血丹属(Glechom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花叶欧活血丹,唇形科(Lamiaceae)活血丹属(Glechom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Glechoma hederacea 'Variegata'
2006年3月31日,专门到金华双龙风景区拍植物(这可能是自己学习辩认植物以来第一次专门为拍植物的出行),见到一种正开着淡紫色花的植物。4月1日,在踏花行请教后知道这种植物叫活血丹。活血丹这名字听着就好,似乎还体现了药用价值。
那时候认识的植物很少,也没有多少植物知识,知道名字后,也说不上记住了。
2007年3月14日,在罗店镇的山上,见到一种正开花的植物,自己以为是活血丹。5月26日,在网上看帖发现自己之前把活血丹和早落通泉草、水苦荬和蚊母草混成同一种植物了,前两个分别是唇形科活血丹属和玄参科通泉草属,后两者同属玄参科婆婆纳属。回头看看自己辩识植物水平还很低时犯的错误也真是有趣。
2008年4月13日,在金华安地镇小同村见到活血丹,从叶对生、茎四楞这些特征来分辨,这次算是真正认识它了。
之后见过活血丹多次,不过好像都是零星的,也分不清是原生还是逸为野生。
2010年3月22日,在杭州植物园。波斯婆婆纳丛中发现了活血丹,仔细看看还挺多。
2015年5月31日,在兰溪中洲公园,看到林下有很多一种拿不准是天胡荽属还是活血丹的植物。
浙江一带称活血丹为金钱草或铜钱草,大约都是因为叶的形状而得名。我觉得这些称呼容易与伞形科天胡荽属的植物混淆,实际上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形。
2015年11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活血丹,发现自己的CFH名录中唇形科活血丹属下还有一种花叶欧活血丹。查自己的CFH图像库,原来是2008年9月16日在上海植物园拍到的一种植物,自己不认识。上传照片到CFH图片库后,2015年2月5日,网友千载白衣酒鉴定为:Glechoma hederacea 'Variegata' 花叶欧活血丹。
从拉丁名看,这是一种栽培变种。自己对它基本不了解,就在这里一并记录了。
0419、长管香茶菜
长管香茶菜,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直立草本。
拉丁名:Isodon longitubus(Miq.)Kudo
2011年11月2日,在金华北山见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阿香说:内折香茶菜。看到香茶菜这个名字后自己感觉稍有印象。
2012年8月13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首次见到长管香茶菜。也许之前多次看到过照片吧,所以当真的遇见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三天之后,在另一个地方也见到了它。长管香茶菜的花筒特别长,香茶菜属的花形又有特点,比较容易辩认。
之后自己见过香茶菜属的另外几种。
2015年11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唇形科香茶菜属,查了些资料(主要是植物志和CFH照片),香茶菜属自己见过的比较有把握的长管和显脉,内折香菜茶感觉拿不准,可能还见过属长香茶菜。自己总结出的特征如下:
长管香茶菜:花冠筒很长。
显脉香茶菜:叶狭窄。
内折香茶菜:雄蕊不伸出花冠外。
其他也说不出什么了,还是了解得太少。
2015年11月11日,在QQ巡山群里问一种在金华北山上见到的香茶菜属,网友叶子说:大萼?因为自己拍的照片已经没有花只剩下花萼,其他的部位也没有拍,所以还是定不了种。存疑。
关于香茶属的花形,《中国植物志》这么描述:“花冠筒伸出,下倾或下曲,斜向,基部上方浅囊状或呈短距,至喉部等宽或略收缩,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圆裂,下唇全缘,通常较上唇长,内凹,常呈舟状。”我要做的是把眼睛看到的观感与这样的术语描述结合起来,算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吧。
长管香茶菜,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直立草本。
拉丁名:Isodon longitubus(Miq.)Kudo
2011年11月2日,在金华北山见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阿香说:内折香茶菜。看到香茶菜这个名字后自己感觉稍有印象。
2012年8月13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首次见到长管香茶菜。也许之前多次看到过照片吧,所以当真的遇见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三天之后,在另一个地方也见到了它。长管香茶菜的花筒特别长,香茶菜属的花形又有特点,比较容易辩认。
之后自己见过香茶菜属的另外几种。
2015年11月,写“青眼草木”系列到唇形科香茶菜属,查了些资料(主要是植物志和CFH照片),香茶菜属自己见过的比较有把握的长管和显脉,内折香菜茶感觉拿不准,可能还见过属长香茶菜。自己总结出的特征如下:
长管香茶菜:花冠筒很长。
显脉香茶菜:叶狭窄。
内折香茶菜:雄蕊不伸出花冠外。
其他也说不出什么了,还是了解得太少。
2015年11月11日,在QQ巡山群里问一种在金华北山上见到的香茶菜属,网友叶子说:大萼?因为自己拍的照片已经没有花只剩下花萼,其他的部位也没有拍,所以还是定不了种。存疑。
关于香茶属的花形,《中国植物志》这么描述:“花冠筒伸出,下倾或下曲,斜向,基部上方浅囊状或呈短距,至喉部等宽或略收缩,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圆裂,下唇全缘,通常较上唇长,内凹,常呈舟状。”我要做的是把眼睛看到的观感与这样的术语描述结合起来,算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吧。
0420、显脉香茶菜
显脉香茶菜,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Rabdosia nervosa (Hemsl.) C. Y. Wu et H. W. Li
注:FOC已修订为:Isodon nervosus (Hemsl.) Kudo
2014年9月27日,在安地镇里吴村附近,看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开始全无感觉,后来看到花,觉得是香茶菜属。回家查《浙江植物志》,觉得应是显脉香茶菜。
2015年10月4日,在安地项村桂花长廊,看到一种植物正开着白花,自己根据花型判断是香茶菜属。后来沿着小溪一路走去,两岸有很多,看来现在正是花期。回家,自己查似乎就是属长香茶菜,但是没把握。在QQ巡山群请教,喜子老师说:显脉香茶菜。自己又在CFH查看了一些照片,查对《浙江植物志》的描述,确定是显脉香茶菜。
显脉香茶菜的特征是叶片比较狭窄,这点与同属其他种区别明显。
让我略感奇怪的是,似乎自己没有在金华北山上见过显脉香茶菜,按说北山去得相对算多了吧。不知是没有分布呢,还是自己没有走到地方,抑或错过的季节(花期)?
在“中国植物在线植物志”网站上,显脉香茶菜的页面上注明FOC已修订为Isodon nervosus (Hemsl.) Kudo。点链接查看FOC(《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网页,中文名仍是显脉香茶菜,只是属名改了。搞不懂了。
显脉这个词有些让人费解,查拉丁名种加词nervosa,意思是:白脉的。《中国植物志》的形态描述里有:“侧脉4-5对,在两面隆起,细脉多少明显,薄纸质,上面绿色,沿脉被微柔毛,余部近无毛,下面较淡,近无毛,脉白绿色……”显脉就个词可能就是这样归纳出来的?
显脉香茶菜,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Rabdosia nervosa (Hemsl.) C. Y. Wu et H. W. Li
注:FOC已修订为:Isodon nervosus (Hemsl.) Kudo
2014年9月27日,在安地镇里吴村附近,看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开始全无感觉,后来看到花,觉得是香茶菜属。回家查《浙江植物志》,觉得应是显脉香茶菜。
2015年10月4日,在安地项村桂花长廊,看到一种植物正开着白花,自己根据花型判断是香茶菜属。后来沿着小溪一路走去,两岸有很多,看来现在正是花期。回家,自己查似乎就是属长香茶菜,但是没把握。在QQ巡山群请教,喜子老师说:显脉香茶菜。自己又在CFH查看了一些照片,查对《浙江植物志》的描述,确定是显脉香茶菜。
显脉香茶菜的特征是叶片比较狭窄,这点与同属其他种区别明显。
让我略感奇怪的是,似乎自己没有在金华北山上见过显脉香茶菜,按说北山去得相对算多了吧。不知是没有分布呢,还是自己没有走到地方,抑或错过的季节(花期)?
在“中国植物在线植物志”网站上,显脉香茶菜的页面上注明FOC已修订为Isodon nervosus (Hemsl.) Kudo。点链接查看FOC(《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网页,中文名仍是显脉香茶菜,只是属名改了。搞不懂了。
显脉这个词有些让人费解,查拉丁名种加词nervosa,意思是:白脉的。《中国植物志》的形态描述里有:“侧脉4-5对,在两面隆起,细脉多少明显,薄纸质,上面绿色,沿脉被微柔毛,余部近无毛,下面较淡,近无毛,脉白绿色……”显脉就个词可能就是这样归纳出来的?
0421、宝盖草
宝盖草,唇形科(Labiatae)野芝麻属(Lamium),一年生或二年生矮小草本植物。
拉丁名:SLamium amplexicaule Linn.
可能是2005年的冬天,在金华太阳城西南边的草坪上,见到一种形态有些奇怪的草,它的茎仿佛是从叶中间穿过似的。应该说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这种植物,因为形态非常有特点,很容易就记住它了。
2006年2月28日,我在太阳城边的草坪上看见它们叶与茎的交叉处长出了花苞,顶上露出红色。
2006年3月16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我看到这种植物开花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开花,对我来说是一大发现和惊喜。当天晚上,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这种植物叫宝盖草,属于唇形科。
之后,经常在太阳城边的草坪上观察它们。又发现宝盖草也算是比较常见的野生植物,在其他的地方,公园里、草坪上、路边、田间都能看到,慢慢地对宝盖草算是熟悉了吧
仔细观察,宝盖草也很多特别的地方:茎是方的(唇形科植物的特征),有明显的棱,从而在茎的四个面上形成浅槽;茎下部的叶有叶柄,茎上部的叶无柄且深深抱住茎;紫红或粉红的花轮生在叶腋,上下花唇像饿了的小鸟那样张开,下花唇有深裂,上下花唇的内侧还有更深颜色的美妙斑点。
查资料知道宝盖草属于唇形科野芝麻属,与此差不多同时也知道了另一种植物小野芝麻的名字。自己想当然地认为,野芝麻和小野芝麻肯定同属,但查有关宝盖草的资料时,了解到唇形科下有野芝麻属还有小野芝麻属,野芝麻和小野芝麻并不是同属的东西,自己的想当然是错了。《论语•子罕篇第九》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贤的身教还是要学习的。
让自己觉得奇怪的是2007年到2008年居然没有关于宝盖草的记录,没见过是不可能的,可能是认识了、熟悉了之后,渐渐有些视而不见;或者见到次数相对少,就疏于记录了吧。到2009年开始,又每年都有宝盖草的记录,不过也不多。细想起来,在金华及周边,宝盖草一般是零星分布的多,似乎自己还没有见过大片的群落。而且它多以杂草的形式出现(比如花坛里、草坪上),与山野原生的情况不一样。
宝盖草,唇形科(Labiatae)野芝麻属(Lamium),一年生或二年生矮小草本植物。
拉丁名:SLamium amplexicaule Linn.
可能是2005年的冬天,在金华太阳城西南边的草坪上,见到一种形态有些奇怪的草,它的茎仿佛是从叶中间穿过似的。应该说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这种植物,因为形态非常有特点,很容易就记住它了。
2006年2月28日,我在太阳城边的草坪上看见它们叶与茎的交叉处长出了花苞,顶上露出红色。
2006年3月16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我看到这种植物开花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开花,对我来说是一大发现和惊喜。当天晚上,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这种植物叫宝盖草,属于唇形科。
之后,经常在太阳城边的草坪上观察它们。又发现宝盖草也算是比较常见的野生植物,在其他的地方,公园里、草坪上、路边、田间都能看到,慢慢地对宝盖草算是熟悉了吧
仔细观察,宝盖草也很多特别的地方:茎是方的(唇形科植物的特征),有明显的棱,从而在茎的四个面上形成浅槽;茎下部的叶有叶柄,茎上部的叶无柄且深深抱住茎;紫红或粉红的花轮生在叶腋,上下花唇像饿了的小鸟那样张开,下花唇有深裂,上下花唇的内侧还有更深颜色的美妙斑点。
查资料知道宝盖草属于唇形科野芝麻属,与此差不多同时也知道了另一种植物小野芝麻的名字。自己想当然地认为,野芝麻和小野芝麻肯定同属,但查有关宝盖草的资料时,了解到唇形科下有野芝麻属还有小野芝麻属,野芝麻和小野芝麻并不是同属的东西,自己的想当然是错了。《论语•子罕篇第九》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贤的身教还是要学习的。
让自己觉得奇怪的是2007年到2008年居然没有关于宝盖草的记录,没见过是不可能的,可能是认识了、熟悉了之后,渐渐有些视而不见;或者见到次数相对少,就疏于记录了吧。到2009年开始,又每年都有宝盖草的记录,不过也不多。细想起来,在金华及周边,宝盖草一般是零星分布的多,似乎自己还没有见过大片的群落。而且它多以杂草的形式出现(比如花坛里、草坪上),与山野原生的情况不一样。
0422、野芝麻
野芝麻,唇形科(Lamiaceae)野芝麻属(Lam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
2006年3月31日,在金华北山双龙洞前看见一种正开着白花的植物。它的叶略有些像苎麻,花的形状则有些怪异,像张开的鸟嘴。4月1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知道是野芝麻。
2007年3月30日,在双龙洞前,再次见到野芝麻。
可是接下来很长时间里把它与小野芝麻搞混了。查自己认识这两种植物的时间,野芝麻是2006年3月31日,小野芝麻是2006年4月8日,只相隔8天。可能是那段时间认识的新植物多,记忆出现了混乱?
直到2013年,在金华北山上又多次见到野芝麻,才想起来要把它与小野芝麻分个明白,查了资料,算是彻底分清楚了。
细想野芝麻这个名字,肯定是在芝麻之后才有,而芝麻是外来植物(汉时传入中国)。那么至少说明发现并命名野芝麻这种植物是比较晚了。
2008年4月5日,在金华琅琊镇金兰水库里面的山中,又见到野芝麻。这时已经记不清是小野芝麻和野芝麻了。
野芝麻属应该算是小属,《中国植物志》说“我国有3种4变种。”浙江则只有野芝麻和宝盖草这2种。细看,野芝麻和宝盖草的花形还是颇多相似之处。
野芝麻,唇形科(Lamiaceae)野芝麻属(Lam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
2006年3月31日,在金华北山双龙洞前看见一种正开着白花的植物。它的叶略有些像苎麻,花的形状则有些怪异,像张开的鸟嘴。4月1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知道是野芝麻。
2007年3月30日,在双龙洞前,再次见到野芝麻。
可是接下来很长时间里把它与小野芝麻搞混了。查自己认识这两种植物的时间,野芝麻是2006年3月31日,小野芝麻是2006年4月8日,只相隔8天。可能是那段时间认识的新植物多,记忆出现了混乱?
直到2013年,在金华北山上又多次见到野芝麻,才想起来要把它与小野芝麻分个明白,查了资料,算是彻底分清楚了。
细想野芝麻这个名字,肯定是在芝麻之后才有,而芝麻是外来植物(汉时传入中国)。那么至少说明发现并命名野芝麻这种植物是比较晚了。
2008年4月5日,在金华琅琊镇金兰水库里面的山中,又见到野芝麻。这时已经记不清是小野芝麻和野芝麻了。
野芝麻属应该算是小属,《中国植物志》说“我国有3种4变种。”浙江则只有野芝麻和宝盖草这2种。细看,野芝麻和宝盖草的花形还是颇多相似之处。
0423、紫花香薷
紫花香薷,唇形科(Lamiaceae)香薷属(Elsholtz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Elsholtzia argyi Levl.
2012年10月20日,在东阳东白山的顶峰附近见到一种正开紫红色花的植物,花序有些像牙刷,有很多。因为之前多次见过照片,一眼能认出是唇形科香薷属一种,但具体到种就不知道了。回家自己查了可能是紫花香薷。
2013年10月20日,在北山上到盘前村的路上,看到路边有植物正开着粉红色的花,有几处还挺多。稍看得清楚点,认出是香薷属。到达盘前村停车后,自己去看这种香薷,发现拍这个还是G12给力,40D加百微的景深太浅,反而拍不好。回家查《浙江植物志》,又在CFH对照照片,应该是紫花香薷。
2015年10月25日,在金华北山上,又见到那种2013年在盘前那边见过的香薷属,有不少。
自己经验是紫花香薷的花特别难拍好,经常拍不清楚,测光也容易出偏差,还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奥妙。
总结起来,自己见到紫花香薷次数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开花的时候自己上山不多。
紫花香薷,唇形科(Lamiaceae)香薷属(Elsholtz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Elsholtzia argyi Levl.
2012年10月20日,在东阳东白山的顶峰附近见到一种正开紫红色花的植物,花序有些像牙刷,有很多。因为之前多次见过照片,一眼能认出是唇形科香薷属一种,但具体到种就不知道了。回家自己查了可能是紫花香薷。
2013年10月20日,在北山上到盘前村的路上,看到路边有植物正开着粉红色的花,有几处还挺多。稍看得清楚点,认出是香薷属。到达盘前村停车后,自己去看这种香薷,发现拍这个还是G12给力,40D加百微的景深太浅,反而拍不好。回家查《浙江植物志》,又在CFH对照照片,应该是紫花香薷。
2015年10月25日,在金华北山上,又见到那种2013年在盘前那边见过的香薷属,有不少。
自己经验是紫花香薷的花特别难拍好,经常拍不清楚,测光也容易出偏差,还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奥妙。
总结起来,自己见到紫花香薷次数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开花的时候自己上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