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0362、狼尾草
  狼尾草,禾本科(Gramineae)狼尾草属(Penniset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
  别 名:?草、光明草

  知道了狗尾草是自己极为熟悉那种草的正式名字之后,又知道了有种同科的植物叫狼尾草。顺理成章地想:狼比狗厉害多了,狗是驯化了的,狼是野性未驯的,狼尾草一定比狗尾草骠悍多了。但是一直没有见过狼尾草,脑袋里不知怎么的就想像可能是那种花序不弯曲的就是狼尾草了吧(其实那是金色狗尾草)。

  2007年9月24日,在金华北山上,看到一种像大一号的狗尾草的植物。回家在QQ原生植物群请教了高手之后,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狼尾草。
  再去查看植物介绍,其实上面写得分明:“狼尾草的穗圆锥状花序长15~20厘米”,这比狗尾草是大得多了,狗尾草的花序最大不过10厘米吧。而且花序给我的感觉也不一样,狼尾草显得刚性得多。

  2008年9月,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和上海植物园里都见到了狼尾草,这才知道园林里已经应用了,而且景观效果还真不错。
  2009年,在永康倪宅村一条山间小路边发现有很多狼尾草,看来在金华一带狼尾草还是比较多。
  后来,在金华北山经常看到狼尾草。有一次,看到它们的刚毛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亮,整个花序则呈现出淡紫色,让我印象深刻。

  还有一种禾本科的叫虎尾草,我还没见过。狗尾、狼尾、虎尾,感觉一个比一个剽悍。


  
  @小号鲨鱼 2015-09-01 17:12:18
  挺多都见过,就不知道名字。稻花还真挺细巧好看的。
  -----------------------------
  禾本科的花细看都挺好看。
  @清菊望天凉 2015-09-02 10:40:50
  好贴!好贴!
  -----------------------------
  谢谢!欢迎常来看看。
  0363、毛竹
  毛竹,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拉丁名: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ère) J. Houz.
  (注:拉丁名接FOC,《中国植物志》拉丁名为: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浙江植物志》属中文名为毛竹属,种拉丁名为: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cl ex H. de Lchaic。)

  小时候就知道毛竹了,大约它与当时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吧,很多身边用品器具都是毛竹做的,比如蔑席、竹椅、竹篮、晒衣架等等,还有脚手架,还有吃的竹笋。不过,可能生活中一般说的毛竹是混称,实际可能包含了植物分类中的多种竹子。
  后来,见到过茎方形的方竹,北京紫竹院的紫竹,还有湘妃竹做的书架。

  学习植物以后,在一些山上见到过成片的毛竹。说来有些奇怪,金华的北山上似乎很少毛竹,至少我还没有见过很大的一片(好像双龙洞附近通往桃源洞的地方有一些)。但在南面的山里(安地、汤溪等地)却很多。见到虽多,但也仅于粗粗地看几眼,说不上了解。
  随着植物知识稍有增加知道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开始当然觉得很意外。2007年春夏之交,在金华安地镇四顾屏,看到一种竹子开花,果然与稻花有些相像。慢慢地,自己也能总结出竹子与禾本科草本的其他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叶子的形状和脉络。
  2008年9月16日,在上海植物园见到许多种竹子,除了凤尾竹和箬竹,其他基本上还是两眼一抹黑。
  不过自己对禾本科竹亚科的了解也就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

  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禾本科,查了些资料,发现自己对禾本科竹亚科的了解实在少得可怜。
  《中国植物志》说:“竹亚科(不包括我国不产的草本竹类)就狭义而言计有70余属1000种左右……我国除引种栽培者外,已知有37属500余种。”《浙江植物志》说:“(竹亚科)浙江有125种,13变种,36变型。”(《浙江植物志》没有说有几属)这些数字实在吓人。
  所以说写“青眼草木”首先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中国植物志》把国产的禾本科分成7个亚科,分别是芦竹亚科、竹亚科、假淡竹叶亚科、画眉草亚科、稻亚科、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看看都晕。
  《浙江植物志》则简单多了,只分成2个亚科:竹亚科和禾亚科。而且两者的区别也相对简单明了:
  竹亚科:秆通常为木质;秆生叶(秆箨或笋壳)与枝生叶明显不同,秆生叶的叶片(箨片)常退化变粘,通常无中脉;枝生叶的叶片和叶鞘之间具短柄,叶柄与叶鞘连接处具关节,故叶片易自叶鞘上脱落。
  禾亚科:秆通常为草质,稀木质化。主秆叶与普通叶同型。叶片和叶鞘之间无短柄,也无关节,故叶片不易自叶鞘上脱落。

  实在说,我现在还不能真正地鉴别毛竹,只是根据植物志相关描述推测。
  《中国植物志》刚竹属描述说:
  “植物系我国竹亚科中,经济价值最大,种类众多的1属,除著名的毛竹(南竹)长期以来已有大面积栽培外,其他许多竹种因不同的用途而广泛栽培于农村或城市庭园中,尤以浙江省的种类最多,在该省又以安吉县最为集中。”
  《中国植物志》龟甲竹描述说:
  “本种系经我国群众长期栽培,已产生了许多栽培型。其中的毛竹 P.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应为原型,而其他的栽培型则都应是由毛竹派生出来的,但由于植物国际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限制,因此毛竹只能作龟甲竹的栽培型处理,而龟甲竹的学名反而成为原栽培型了。”(这话说得无奈而有趣)
  归类到做为龟甲竹变种的毛竹描述中说:
  “毛竹是我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

  基本上我是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自己见到山上最多那种粗壮高大的就是毛竹。至于如何区别于其他竹子,除了很明显的高低、粗细、色泽之类,其他的形态特征仍是不甚了了。

  见到多了,对于到山上成片蔓延的竹林,总觉得它们不是自然野生的,不知这个判断是否有道理。

  翻检自己拍的竹子照片,发现实在是不得要领,大多只是拍个大概的外观。只能以后再补充记录了。

  
  @w940704261 2015-09-03 16:27:57
  太多了 先留个记号 慢慢看
  -----------------------------
  欢迎!
  0364、龟甲竹(附:佛肚毛竹)
  龟甲竹,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拉丁名:Phyllostachys edulis 'Heterocycla'
  注:拉丁名按CFH。

  佛肚毛竹,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拉丁名:Phyllostachys edulis 'Ventricosa'

  2008年9月16日,在上海植物园看到一种竹子,竿上的条纹很奇怪。边上有牌子写着是龟甲竹,看看它身上的一块一块还真有些像龟甲,叶子倒与一般的竹子差不多。
  龟甲竹的奇特之处按《中国植物志》的描述是:
  “竿中部以下的一些节间极为缩短而于一侧肿胀,相邻的节交互倾斜而于一侧彼此上下相接或近于相接。”
  《中国植物志》还说:
  “本栽培型能否成立的意见尚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畸形,由此母竹长生的新竿可具正常的节间,故不能成立。另外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有的母竹长出的新竿仍具有此种奇特的节间。我们认为要进行深入研究,现暂予保留。”

  好像还见过佛肚竹,竿上一节一节如弥勒佛的大肚子般鼓起。按《中国植物志》的描述是:“竿的中部以下有10个以上的节间在中部膨大如佛肚状,但相邻的各节并不彼此交互倾斜。”

  
  @小卦I 2015-09-03 21:54:03
  这么多竹子……

  -----------------------------
  我把自己拍过的竹亚科理了一遍,还是基本上没有头绪。
  @ludvqbbd31 2015-09-04 17:55:10
  我反复看了多遍,好帖,得支持Mc87

  -----------------------------
  谢谢!
  0365、早熟禾
  早熟禾,禾本科(Gramineae)早熟禾属(P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Poa annua

  早熟禾是金华一带(当然不限于金华)常见的野草,每年早春,在草坪、花坛、野地里都能见到它们。不过我真正地确认它,已经初见之后多年了。
  查自己的记录,2007年7月就曾经在当时的原生草木论坛请教过,老蒋老师说“似为早熟禾”。好像那以后很长时间对它也没有进一步的了解。

  2012年3月13日,在金华回溪公园的草坪上,看到一种禾本科成片如繁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盛开着,看上去很热闹。但我想它们也就是这么生长着,不喧哗,不寂寞,所谓生命的精致和律动,只是我的观感而已。回家后想起来要把这种植物弄个明白,查《浙江植物志》,又在网上查对(主要是在CFH网站),确认是早熟禾。

  回想对早熟禾的认知过程,大约是因为对禾本科的畏难情绪,遇到了往往止于知道是禾本科,等于是绕道而行。真要打定主意要弄个明白,可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同时,解决问题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植物知识和感性认识)的积累。

  顾名思义,早熟禾是一年中较早生长(当然也较早成熟)的禾本科植物。当它开花时,其他一些常见的禾本科野生植物如狗尾草等才刚刚长出来。

  
  写到365种了,这是原来定下起码的目标,没想到用了3年多的时间。
  0366、棒头草
  棒头草,禾本科(Gramineae)棒头草属(Polypogon),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

  棒头草也算是金华一带常见的野草,记得大约是2007年或2008年从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同样喜爱植物的网友害-虫的帖里认出来,它的花序比较有特点,所以容易记住。
  奇怪的是,虽然棒头草特征鲜明,分布广泛,但自己的文字记录中棒头草只出现过1次,而且当时还不确定是它。照片也很少,只在2007年和2008年拍过一些。想来还是因为自己的禾本科畏难综合症,遇到时往往是绕过了或忽视了,具体到棒头草,还是忽视了吧,因为它开花时并不难辩认。

  《浙江植物志》说棒头草属浙江有2种:棒头草和长芒棒头草。检视自己的照片,似乎都是棒头草。

  
  @清菊望天凉 2015-09-06 12:41:40
  谢谢楼主的辛劳!已收藏。
  -----------------------------
  辛劳说不上,兴趣爱好在此。
  谢谢!
  0367、狗尾草(附:大狗尾草)
  狗尾草,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Se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Setaria viridis (Linn.) Beauv.

  大狗尾草,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Se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Setaria faberii Herrm.

  狗尾草是极常见的野草,在金华几乎随处可见:荒地里、花坛中、草坪上、田间……说起来是再普通不过了,也非常容易辨认,它那标志性的穗,真有些象狗尾巴。
  小时候家里养过兔子,我经常去割草,那时候就认识狗尾巴草了。狗尾草在还没有抽出狗尾(花序)的时候,只有青青的长长的叶子,兔很喜欢吃它的叶。
  记得那时还经常摘狗尾草来玩,用它去呵同伴的痒。还有种玩法现在想来比较奇特,是将两根狗尾巴交错放置,用嘴咬住中间,两根狗尾在嘴两边,花茎的末端则插在鼻孔里或眼皮上,这样看起来象有两撇胡子的人,有些狰狞,有点像寺庙天王殿里两边站着的四大天王。

  狗尾草虽然极常见,但我即使在对植物感兴趣之后,在很长时间里还是说不上仔细地观察,这与认知水平有关。
  2006年7月,我才发现它也开着很小的花,细看还挺精致。2006年9月,在微雨中看狗尾草,它的狗尾巴上沾满了雨珠,别有一种动人的美。
  总之,那时候大约自己也就只是比不关注植物的大多数人稍多一些了解和感受。
  后来对植物的了解稍多,知道与狗尾草接近的还有大狗尾草和金色狗尾草,可很多长时间也没有把它们区别开来,自己还一度想当然把狼尾草当成大狗尾草了。
  关注植物以后,还注意到诸如在建筑废土堆之类原先没有植物的地方,最先生长出来的植物中就有狗尾草。在我看来,这是强盛生命力的展现。但是这种强盛的生命力是好是坏还真难说,比如像蚊子、蟑螂、苍蝇、老鼠等动物,人类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始终不能得到这个“快”。

  2012年8月14日,在临安徽杭古道附近,带队的黄山梅老师讲解并示范过金色狗尾草与狗尾草的区别。当时没有听清楚也没有看清楚,只记得有这么回事。
  2013年9月6日,想把自己常见的狗尾草属几种分分清楚,查阅了《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的相关内容,还打出《浙江植物志》禾本科狗尾草属分种检索表,然后根据这个检索表实地观察。原来,狗尾草与金色狗尾的区别要点之一是花序主轴上每簇分枝上的发育小穗数目,金色狗尾草只有1个,狗尾草(和大狗尾草)都有3或数个。一番观察对比下来,自我感觉很有收获。

  现在自己觉得狗尾草属常见的野草中最有把握的还是金色狗尾草,基本上一眼能看出来,它的花序相比更紧缩,观感上也更硬挺,还有就是刚毛的颜色明显不同。而狗尾草和大狗尾草这两种区别于金色狗尾草是容易的,但是要分清这二者对我来说还是很困难,外观的花序弯曲与直立以及大小是容易的,但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由于生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态。细微的区别特征如小穗先端尖或钝则有些困难了(好像我看过的都是尖的),颖和外稃的长度则必须用放大镜才行(可能还要显微镜),而且即使看清楚了,我还不一定分得清哪是颖哪是外稃。正因为没有把握分清,所以自己记录时就把大狗尾草在此一并记了。

  写“青眼草木”到狗尾草属,又查了些资料,包括植物志的描述。有一个问题以前没有想到,就是狗尾草的毛。它的毛不是颖或稃延伸出去的芒,而从小穗基部长出,术语叫“刚毛”。

  据说古代文献里的“莠”就是指狗尾草,“良莠不齐”说的就是它了,在这里它成了“坏”的代名词。我想可能是因为它对人类没什么用,而且还妨碍了人类种植业,所以人对它不待见。其实人类对动植物并不公平,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来确定它们有益或有害,更进一步是肆意掠夺动植物资源。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狗尾草”条下“主治”说:
  “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睑,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甚良(时珍)。”
  隐约想起来小时候似乎听大人说过这个,还多少与我们小时候的那种玩法有关联。

  
  0368、金色狗尾草
  金色狗尾草,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Se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Setaria glauca (L.) Beauv.
  注:CFH的拉丁名为:Setaria pumila (Poir.) Roem. & Schult。

  检视自己拍的照片,早在2008年已经见过金色狗尾草了,可是确认它却在5年之后。“俯察品类之盛”,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2013年9月6日,自己根据《浙江植物志》禾本科狗尾草属分种检索表实地观察,终于看清楚了狗尾草与金色狗尾草花序主轴上每簇分枝上的发育小穗数目,金色狗尾草只有1个,狗尾草(和大狗尾草)都有3或数个。这算是植物分类学上比较细微、本质的差别。
  其实单从外观看也是比较容易认出金色狗尾草,它的花序相对狗尾草显得刚劲挺拔,也瘦削一些。此外,正如它的名字所昭示的,刚毛金黄色(狗尾草刚毛通常绿色或褐黄到紫红或紫色),相对较短。
  看到狗尾草和金色狗尾草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心生分另,似乎更喜欢金色狗尾草多一点,而做不到一视同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感,有高人视一切生物完全平等也不一定。

  2015年8月,在金安公路边的铁堰看到过花序至少15厘米长的金色狗尾草,显得卓尔不群,看来有时植物也在以超出植物志的方式在生长,呵呵。
  补上图
  

  0369、棕叶狗尾草
  棕叶狗尾草,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Setar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

  我知道棕叶狗尾草这种植物比较晚了,能够确认更它更晚,可是见到它的时间却相对较早。说起来自己与植物相遇也是各种情形,自己见到棕叶狗尾草后,实际上对它印象挺深刻,棕叶狗尾草的叶相对来说非常宽大(有些像箬竹叶),叶面上纵纹明显,看上去清爽干净。但我压根没想到它会是狗尾草属,甚至还怀疑是不是禾本科。
  后来大约是多次在论坛、QQ群等处见到棕叶狗尾草的照片,唤起了些许记忆,同时也纳闷:怎么它会是狗尾草属?

  2013年7月28日,在泰顺县司前镇黄桥乡,寻雨老师告诉我皱叶狗尾草、棕叶狗尾草这两种狗尾草属植物,并说:这两种的叶面纵向皱褶都很明显,棕叶植株和叶都要大得多。自己想起来棕叶狗尾草其实以前在金华的山里见过多次,并能回想起见到它的一些具体地点。

  2015年8月21日,写青眼草木到淡竹叶。查CFH照片,有一些是2008年9月16日在上海植物园拍的,自己在2011年上传后鉴定为淡竹叶。在CFH查了淡竹叶照片,发现自己是误鉴定,花序不像。又在巡山群里请教。网友花果菌回答是棕叶狗尾草。一下想起来确实是它。

  狗尾草属花序分二型,一中是花序紧缩呈圆柱状(也就是狗尾状),另一种疏散不呈狗尾状,棕叶狗尾草的花序就是疏散的。个人觉得,不呈狗尾状的用狗尾这个称呼就显得别扭。

  至于上面提到的皱叶狗尾草,见到的次数实在在少,等熟悉了再记。

  
  0370、高粱
  高粱,禾本科(Gramineae)高粱属(Sorghum),一年生高大草本。
  拉丁名: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最早大约是从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词“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知道高粱。记得父母也对我说起来过高粱,因为他们是山东人,以前家乡的粮食作物以高粱、玉米居多。父亲还告诉过我,高粱秆叫秫秸。而金华一带,粮食作物则以水稻为主,也有种麦子、玉米,高粱却难得见到。
  读初中时,课文里有郭小川的诗歌《青纱帐甘蔗林》,隐约记得那诗的情绪非常饱满。青纱帐指的就是成片的高粱,我当然是没见过。至于甘蔗林,在金华也不多见。
  大约是1987年,看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后来张艺谋又拍成了电影,也看过,对里面连绵成片的高粱地印象深刻,对姜文把一小片高粱踩倒的镜头也印象深刻。

  2009年10月16日,在金东区小项村附近的田野里见到一种自己以前未见的农作物,应该算是高大的禾本科植物,叶有些像玉米,已经结出了穗,也还有花。自己猜测是高梁,回家上网查,果然是。
  大约2010年,在金华孝顺镇见到几处小片的高粱,规模都不大。猜测可能是用来酿酒的。
  那以后每年都能见到零星种植的高粱。

  《中国植物志》高粱属描述:“小穗孪生,一无柄,一有柄。”觉得这个比较有趣,自然的演化真是千变万化。但是与之相关的有趣或无趣的问题很多,比如不同的小穗开花结果的情况是否一样。植物志的内容有些现在还理解不了,有些则了解不够。

  写“青眼草木”到高粱,想了解它的来历,查了些资料,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似乎有些来历不明。由此引起了我对中国古代粮食作物是什么的兴趣,但是这个问题更加宽泛而复杂。这些也只能等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记录了。

  
  0371、结缕草
  结缕草,禾本科(Gramineae)结缕草属(Zoys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Zoysia japonica

  2009年9月24日,在永康倪宅村的小山山梁上,见到一种禾本科的草,当时觉得有些像狗牙根,但可以肯定不是,茎和叶都有差别。
  记得好像是不久后就在什么地方请教知道是结缕草,但是查不到记录了。

  《中国植物志》结缕草属描述中说:“我国现知有5种和1变种。本属植物多用作固沙保土、铺建草坪或运动场。”
  《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3种:细叶结缕草、结缕草、中华结缕草。
  根据上面的说法,我猜测可能大多草坪上都是结缕草属(自己就叫它们草坪草),草坪上的草开花曾多次见到。查对自己拍的照片,这种草的花序比较有特点(术语叫做小穗覆瓦状排列),结缕草属大概不会错,具体的种则难以确定。

  草坪上的结缕草是随处可见,野生的似乎只在倪宅的山上见过一次,可现在我有些怀疑那里的是不是野生。

  
  @巷底臭椿 2015-09-12 22:39:49
  奇花异草不知道名字也就罢了,这些几乎每日必见的而不知其名的小草最令人汗颜,特别是有了小孩之后
  -----------------------------
  真奇形怪状的反倒容易辨认,禾本科的小草对我太难了,也是硬着头皮多了解一点吧:-)
  0372、黄背草
  黄背草禾本科(Gramineae)菅属(Themed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Themeda japonica (Willd. ) Tanaka
  注:FOC已修订为:Themeda triandra Forssk.(阿拉伯黄背草)

  2005年9月24日,在金华罗店镇山上见到一种草,比较有特点。10月11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是黄背草。但是因为可能那山上也有很多橘草,自己把两种当成一种了,也就是说把橘草也当成了黄背草。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足。
  奇怪的是后来自己多次上山,似乎没有再拍过黄背草(见到过没有也无把握)。

  写“青眼草木”到橘草,自己才发现了以前的鉴定错误。
  现在对黄背草还是缺乏了解,植物志的描述有些术语还是不太懂,很多细节也未能观察到。反正黄背草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小穗上很长而扩散的芒,再见到有花序时的样子应该能认出来。

  
  @小桃花庵 2015-09-13 21:25:58
  沾花惹草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
  我自己觉得,还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可能要更进一层才能达到生活的态度吧。
  @害-虫 2015-09-13 22:45:35
  大多不认识,要常来学习~
  -----------------------------
  因为地域不同,遇到的植物差别可能也挺大。
  欢迎常来!
  0373、玉米(玉蜀黍)
  玉米(玉蜀黍),禾本科(Gramineae)玉蜀黍属(Zea),一年生高大草本。
  拉丁名:Zea mays Linn.
  注:《中国植物志》中的通用名是玉蜀黍,《浙江植物志》中的通用名是玉米。

  玉米从小就熟悉了,它是我小时候常吃的零食,金华话叫包萝(音),父母则告诉我山东老家称它为棒子。从小到大,在乡间田野行走,经常看到玉米。说来惭愧,成年后,我还到农民地里偷过玉米。
  对植物感兴趣后,对植物稍有了解,知道了禾本科植物也有花,只是与平常习见的花不太一样而已。那么对玉米而言,自己经常见到茎顶穗状的东西就应该是它的花。但是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而且奇特的现象。
  有一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花开在顶上,玉米却结在下面叶腋?查《浙江植物志》,在玉米的各论中却没有相关的说明。后来才在玉米属的描述中看到:“雄花序顶生,圆锥状;雌花序腋生,穗状。”原来如此。这种雌雄花同株异序的情况在禾本科中好像比较少见。人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有时可能非常的不同寻常,有极其特殊的生长习性与机制,玉米如此,花生也是如此(详见青眼草木“花生”)。

  在《中国植物志》中,玉米的正式名称(或称中文通用名)是玉蜀黍,类似的情况有花生叫落花生,马铃薯(或称土豆)叫阳芋。我的感觉是有一部分《中国植物志》的编写者喜欢取一些相对生僻的中文名字,或许他们觉得那样才算雅训。根据我在网上收集的资料,玉米的别名有如下:

  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米、玉麦、王蜀秫(《农政全书》)、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志》)、薏米包(《医林纂要》)、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双溪物产疏》)、包谷、陆谷、玉黍(《齐民四术》)、西天麦(《平凉县志》)、玉露秫秫(《植物名实图考》)、纤粟(《随息居饮食谱》)、珍珠米(《尔雅谷名考》)、粟米、包粟(《岭南采药录》)、包麦米(《中国药植志》)、苞米(《广西中兽医药植》)

  其中的“苞芦” 好像接近金华方言的称呼。我觉得像玉高梁、玉米、玉麦、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这些称呼都不错,玉露秫秫最有味道,可惜四个字太长了。

  玉米原产地在美洲,这一点现在已是定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492年(明朝弘治年间),在此之前,世界上除美洲之外的其他地方发现玉米是不可能的。不过玉米确实是个好东西,所以扩散流传得很快。成书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玉蜀黍”,此时距发现新大陆还不到100年,不过好像那时还不多(“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成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植物名实图考》则记载:“玉蜀黍,《本草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苞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干以供炊,无弃物。”可见当时已经相当普遍了。一种农作物,能够很快地传播,我想肯定有它特殊的优势。

  有时候我想,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过自己的日子,种种玉米、花生,按自己的轨迹世世代代生活,也是很好的生活。可是远道而来的欧洲人彻底改变了美洲,也彻底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轨迹和区域,甚至整个族群也基本灭绝。所谓文明,有时也是极其野蛮而无耻。当然,这样沉重而复杂的话题不是我记录植物的文字能够承载的。

  写“青眼草木”到玉米时,又发现还有个很显眼的东西自己一直没弄明白是什么,那就是玉米须。既然这是雌花序上的东西,那么究竟是什么呢?《中国植物志》玉蜀黍属描述中说:“雌花序生于叶腋内,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含1小花,极多数排成10-30纵行,紧密着生于圆柱状海绵质之序轴上;颖宽大,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透明膜质;雌蕊具细长之花柱,常呈丝状伸出于苞鞘之外。”又在玉蜀黍描述中说:“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行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脉,具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原来,玉米须是花柱,也就雌蕊的一部分。

  从自己查阅植物志的经验来说,植物志的编写体例有时不太规范。如我查玉米阅花序的描述和雌花序的描述,要把属描述和种描述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类似的情况已经遇到多次。试从编写者角度考虑,大约是有时在属描述里有了,在各论描述中就不再写了,但有时又不是这样,有时同一属下的描述的格式也不完全一致。总之,觉得还是不够严谨。

  
  @要命一条 2015-09-16 09:45:57
  来看看青老师的讲座
  -----------------------------
  要命兄好!
  只是一个业余植物爱好者记录自己见过的植物而已,真不敢称老师。
  0374、升马唐(附:马唐、红尾翎)
  升马唐,禾本科(Gramineae)马唐属(Digi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Digitaria ciliaris (Retz.) Koel.

  红尾翎,禾本科(Gramineae)马唐属(Digi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Digitaria radicosa (Pres) Miq.
  注:《浙江植物志》中文名为短叶马唐。

  马唐,禾本科(Gramineae)马唐属(Digi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L. ) Scop.

  记得最早是自己刚开始学习辨认植物不久,在上海杂草网知道了马唐这个名字。这种植物的花序排列方式与牛筋草差不多,有些像小时候看的战斗故事片里的报话机天线,但是每一根花序要细得多。另外,似乎马和唐这两个字组合在一直有种特殊的意味。
  不过,自己可能是被禾本科的难度吓着了,之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进一步了解它。

  2012年8月16日,在临安清凉峰栈岭听带队的黄山梅老师说过马唐。
  2012年9月14日,在单位里看有许多像马唐的草,想起不久前黄山梅老师说过,摘了两根对照《浙江植物志》稍微看了看,大致马唐属是能定的,具体的种自己还难以判断。

  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禾本科,发现马唐属植物其实挺多,在8月间似乎随处可见,而自己的名录中居然没有马唐。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浙江植物志》说马唐属浙江有5种,但是偏偏没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也就是说浙江没有分布。

  《浙江植物志》马唐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小穗通常长不逾2毫米;第2颖等长或略短于小穗;第2外稃成熟后变深褐色或紫黑色。
  2、总状花序4-7枚;第2颖和第1外稃的毛先端不膨大作棒状……………………紫马唐
  2、总状花序2-4枚;第2颖和第1外稃的毛先端膨大作棒状……………………止血马唐
  1、小穗长3-3.5毫米,第2颖长为小穗的1/2-3/4;第2外稃成熟后呈灰白色或铅绿色。
  3、小穗披针形,宽1-1.2毫米;第1外稃下面具5脉;叶片较宽大。
  4、第1外稃边缘及侧脉具柔毛………………………………………………………升马唐
  4、第1外稃边缘及侧脉具成熟后广开展的长柔毛和疣基长刚毛…………………毛马唐
  3、小穗狭披针形,宽约0.7毫米;第1外稃下面具3脉;叶片较短小…………短叶马唐

  2015年9月13日,自己摘了两枝马唐属的花序,弄下几个小穗,在放大镜下观察并对着检索表查;小穗明显超过2毫米,那么紫马唐和止血马唐可以排除;小穗的宽不太好说,感觉1毫米左右吧(这么一丁点差别形态要分成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也真是难);外稃边缘的毛是看到了,但不知有没有疣基长刚毛;外稃上的脉似乎是3条。这么对下来,觉得可能是升马唐或短叶马唐。
  再看《浙江植物志》马唐属下各种的描述,其中升马唐的描述中说:“产全省各地,生于田野、路边及山坡草丛中,是本属中最常见的杂草。”那么升马唐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自己看到的多是草坪上的杂草,可能与原生的植物还是有区别,也就是说它们有可能是跟着草坪草或其他园林植物过来。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自己也没有把握究竟是哪一种,实际的收获是对马唐属稍微多了些了解。

  前面就提到马和唐这两个字组合在一直有种特殊的意味,但又不知所以然,好象刚知道这个名字时我还错念成“唐马”。
  《本草纲目》引《本草拾遗》说:“马食之如糖如饭,故名马唐、马饭。”那么应该是马糖,后来才演变成马唐。

  

  说明:
  因为自己还没有拍过马唐植株的照片,借用了PPBC网站孙观灵先生的照片。另外一张照片是自己拍的。
  0375、光头稗(附:西来稗)
  光头稗,禾本科(Gramineae)稗属(Echin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

  西来稗,禾本科(Gramineae)稗属(Echin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var. zelayensis (H. B. K.) Hitchc.

  稗这个字好像是在初中时学到,有一篇课文选自《清稗类抄》。成年后,稍看点书,知道野史又称为“稗史”,还有“稗官”等词。

  自己2005年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之后,比较早就见过一种(或几种)稗属植物,其中有一种在稻田中傲然独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05年7月29日,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稗属植物,有网说有一种叫水稗子。另外好像还有一种西来稗,我有一段时间把它与菵草弄混了。

  然而2006年之后很长时间内自己似乎对稗属植物一直敬而远之,再没有关于它们的记录。想来还是对禾本科的畏惧吧。
  直到2010年,大约见到稗属植物的次数较多,有过零星的记录。然而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直到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了禾本科,想着把这一科自己遇见过的植物稍微理一遍,当然也就躲不过稗属植物。
  8月17日,看到一种稗属植物,无芒。拔了它的花序,查对《浙江植物志》:植株较低小;小穗无芒,较规则地排列(似乎是4行)。用放大镜看,花丝紫褐色。又在CFH比较了光头稗、无芒稗、稗,基本确定是光头稗。之后留心身边的稗属植物,似乎都是这种。

  《浙江植物志》稗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植株较矮小;花序分枝单纯,不具小枝;小穗长2-2.5毫米,无芒,较规则地成四行排列于花序分枝的一枝…………………………………………………………………1、光头稗
  1、植株较高大;花序分枝具小枝或不具小枝;小穗长3-5毫米,有芒或无芒,若更小则必具芒,不规则地紧集于花序分枝或小枝的一侧。
  2、花序分枝常具小枝。
  3、小穗人长逾5毫米之芒。
  4、小穗脉上具疣基毛,芒长5-15毫米……………………………………………2、稗
  4、小穗脉上仅具硬刺毛,稀疏生疣基毛,芒毛15-50毫米………………2b、长芒稗
  3、小穗无芒或具长不逾5毫米之短芒…………………………………………2c、无芒稗
  2、花序分枝单纯,不具小枝。
  5、小穗较大,长4-6毫米,芒长5-15毫米………………………………………2a、旱稗
  5、小穗较小,长3-4毫米,无芒………………………………………………2d、西来稗

  回想起来,稗属植物也算是常见。检视自己拍的照片,基本上是无芒的。而2005年见到的那株在稻田中傲然独立的稗属植物,这么高大,应该不是光头稗,看照片,花序小枝无分枝,又是长在稻田中(不是旱地),似乎西来稗的可能性比较大。
  总的说起来,到现在为止,对稗属植物的了解还是很少,需要进一步学习、观察。

  稗这个名字比较有意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稗乃禾之卑贱者也,故字从卑。”这里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草木也有高下,这也是指草木对于人的价值而言。
  《说文解字》释“稗”:“ 禾別也。从禾卑聲。”段玉裁注说:“禾別也。謂禾類而別於禾也。”并没有说是“禾之卑贱者”,不知李时珍依据何在。

  
  0376、甘蔗
  甘蔗,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

  从小知道甘蔗有两种,一种青皮,一种白皮。还有一种本地称为“糖梗”的,皮较甘蔗坚韧得多,一般用来榨红糖。
  上初中时,课文里有郭小川的诗歌《青纱帐甘蔗林》,以当时自己的经验来说,这两样东西离自己都比较遥远。青纱帐(一般指高粱)在北方,而“南方的甘蔗林”好像是指比金华更靠南的南方(比如广东省)。
  后来知道金华的汤溪、罗埠一带也有种甘蔗,红皮的那种。义乌则产“糖梗”。
  2007年6月10日,在金华汤溪镇一处,见到了甘蔗的幼苗,拍了照片。此后大约见过几次,但都没有拍照。
  说来纳闷,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糖梗”究竟是不是甘蔗的一种(栽培变种),或是另外的哪种植物。

  关于甘蔗的名字,有个说法比较有趣。《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甘蔗”条下释名:
  “时珍曰:按:《野史》云:吕惠卿言:凡草皆正生嫡出,惟蔗侧种,根上庶出,故字从庶也。嵇含作竿蔗,谓其茎如竹竿也。《离骚》、《汉书》皆作柘字,通用也。薯字出许慎《说文》,盖蔗音之转也。”
  上面说到的《野史》没有查到是什么书,据其中提到吕惠卿是北宋人,那么此书至少是在北宋之后才有。
  查“蔗”字的本义,《说文解字》仅仅说:“藷蔗也。”并没有其他解释。那么可能“吕惠卿言”是信口开河。
  但是我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好像曾看到过甘蔗的芽是从旁边长出来,具体的情况记不清了。

  
  0377、斑茅
  斑茅,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
  拉丁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斑茅是自己写青眼草木的额外收获。
  2009年10月16日,在金东区小项村附近靠江的地方见到一种高大的禾本科植物,因为花序不像是自己已经知道的芦竹和五节芒,以为是荻(似乎自己大脑中隐隐有种导向,可能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在作怪),但又觉得没把握。
  之后大约又有几次见过这种植物,都没有进一步探究。

  2015年8月24日,在单位里看到一丛较大高在禾本科(去年也见过)。感觉不是五节芒,怀疑是芒或荻。但是摘了叶片细看,叶片狭窄而长,宽不过1厘米,长超过1米;中脉粗壮,上面白色,下面绿色;叶缘有锯齿。现在还没有花,记得去年摘了花序来对植物志,也没查出个所以。又查对植物志,根据叶的长度,就可以排除芒和荻,那么会是什么?这让我茫然。
  2015年8月25日,写青眼草木禾本科的内容,又把上述2009年拍的植物的照片找出来,在“CFH-Naturalists 自然博物”QQ群里请教,有网友说是斑茅。又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专门问这种,网友ZGXFW答复:“看样子是斑茅,但要长成这样,起码还得一个半月。莫非斑茅也有早熟种?”看来这就是斑茅了。想起来昨天在单位里看到也可能是斑茅,可能因为每年要除草,所以始终长不高。

  查植物志,斑茅是禾本科甘蔗属,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实在看不出它和甘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说起来还是自己的植物知识不够。

  自己见过的高大禾本科野生植物并不多,现在能确定只是芦竹、芒、五节芒、斑茅这几种,比较而言,自己最喜欢芦竹,其次是斑茅,芒和五节芒只能排在最后了。区别心还是有的,做不到众生平等。

  2015年9月,几次坐在车里看到公路边野地上的斑茅,现在能认出它们了。

  
  0378、千金子(附:虮子草)
  千金子,禾本科(Gramineae)千金子属(Lept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Leptochloa chinensis (L.) Nees

  虮子草,禾本科(Gramineae)千金子属(Lept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Leptochloa panicea (Retz.) Ohwi

  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了禾本科,对平时见到的禾本科植物也就较为第三。19日,在单位看到一种不认识的禾本科植物,它的花序特别分散。8月27日,分别在两个QQ群里请教这种植物,得到的答案是千金子。
  查对和CFH的照片,觉得比较像。又查《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千金子属中国有2种:千金子和虮子草,浙江都有。那么问题来了,这究竟是千金子还是虮子草?
  《中国植物志》千金子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叶鞘及叶片均无毛;小穗含(2)3-6(7)小花,长2-4毫米;第一颖长1-1.5毫米,第二颖长1.2-1.8毫米(常短于第一外稃),花序分枝较粗壮,长5-10厘米。……………千金子
  1叶鞘及叶片均具有疣基的长柔毛;小穗含2-4小花,长1-2毫米;第一颖长0.8-1毫米,第二颖长1.2-1.4毫米;花序分枝极细弱,长2.5-6厘米。…………………………………虮子草

  2015年9月21日,摘了千金子花序对着检索表看:叶鞘及叶片均无毛;小穗含小花的数目看不清,长一般超过2毫米;颖看不清;花序分枝没有比较不知道算是较粗壮还是极细弱,长一般5-10厘米之间,顶端的较短。这么看来,可以确定是千金子。

  千金子这个名字让我怦然心动,觉得实在是好。《中国植物志》千金子各论中千金子后面有括号:(禾本科图说),意思这个名字来自《禾本科图说》。那么这个名字是现代人取的,并不是古以有之。不过我在网上没有查到《禾本科图说》这本书,只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清菊望天凉 2015-09-25 10:35:08
  大家快乐! :)

  
  -----------------------------
  中秋快乐!
  0379、细柄草
  细柄草,禾本科(Gramineae)细柄草属(Capillipe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 (R. Br.) Stapf.

  2007年7月12日,在金华北山上公路见到一种花序非常有特点的禾本科,之后没有再去探究过。也记不起来那以后是否再见过这种植物。
  直到2015年8月26日,写青眼草木到五节芒,查看过去的照片时无意中发现了它。在QQ群请教,有网友说说是细柄草。查《浙江植物志》,中国、浙江细柄草属有两种:硬秆子草和细柄草。查CFH照片,花序像细柄草。硬秆子草是亚灌木状草本,与我见到的不符,按排队法,那么只可能是细柄草了。但是这样判断的前提是浙江确实只有硬秆子草和细柄草这2种,没有其他的了。

  那种我当初看到时觉得非常有特点的花序,《中国植物志》如此描述:
  “圆锥花序长圆形,长7-10厘米,近基部宽2-5厘米,分枝簇生,可具1-2回小枝,纤细光滑无毛,枝腋间具细柔毛,小枝为具1-3节的总状花序,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长为无柄小穗之半,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3-4毫米,基部具髯毛;第一颖背腹扁,先端钝,背面稍下凹,被短糙毛,具4脉,边缘狭窄,内折成脊,脊上部具糙毛;第二颖舟形,与第一颖等长,先端尖,具3脉,脊上稍粗糙,上部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长为颖的1/4-1/3,先端钝或呈钝齿状;第二外稃线形,先端具一膝曲的芒,芒长12-15毫米。有柄小穗中性或雄性,等长或短于无柄小穗,无芒,二颖均背腹扁,第一颖具7脉,背部稍粗糙;第二颖具3脉,较光滑。”
  我觉得非常复杂,有些地方看不懂,有些地方看懂了却未能观察到,只有等以后再了解了。

  
  终于爬出禾本科这个坑。
  0380、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小二仙草属(Gonocarpu s),多年生小草本。
  拉丁名:Haloragis micrantha (Thunb.) R. Br.

  2007年3月9日,在金华330国道冠山顶路段的公园草坪里见到一种不认识的小草本,茎红褐色,叶对生,多少有些肉肉的感觉。粗一看,有些像大戟科大戟属的地锦。这种草坪上的植物,拿不准是本地的还是随着园林植物远道而来。
  6月7日,在原生植物论坛(似乎是之江草木论坛的前身)请教,网友寻雨说是:小二仙草科的小二仙草。又认识了一种植物,实在有些欣喜,何况这种植物的名称自己之前都从未听说过。

  2009年3月16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的山上发现有较多的小二仙草,看样子,应该是刚长出来不久。这里应该是野生的,与之前在公园里看到的不同。
  之后一段时间,倪宅村附近的山上越来越多小二仙草被我看到,它们似乎更喜欢生长干燥贫瘠的山坡上。
  5月中旬,小二仙草有了开花的迹象,伸出了一根根细弱的花梗。
  5月24日,小二仙草开花了。它们的花非常小,但把照片放大了细看挺精致(几乎所有的小花都精致)。
  这一年,我最迟看到小二仙草的花是在6月14日。

  2010年5月7日,发现单位的草坪上发现有小二仙草。回想2007年发现它们的地方,也是在草坪上,怀疑可能也是随着园林植物带过来的吧?
  那以后,在金华一带的山上经常能够看到小二仙草,偶尔在一些草坪上也能看到。看来它在我经常去的地方分布算是比较广泛。

  小二仙草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金华有个地方叫二仙桥,二仙是指晋代的黄初平、黄初起兄弟。我原以为小二仙也是具体有所指,可是始终没有查到有关来历的说明。
  后来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看到居然有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生庐山。丛生,赤茎高五寸。小叶对生如初发榆叶,细齿粗纹,两两排生,故名。”
  看图,是小二仙草无疑。吴其濬可能是第一个记录小二仙草的人,但是名字应该不是他取的吧?
  《植物名实图考》中另有大二仙草:
  “大二仙草,生庐山。紫茎圆润,对节生枝。长叶深齿,面绿背淡,近茎大叶下辄又二叶对生,叶尖内向,故有二仙之名。根细如丝,色黑。”
  但是我看图看不出是什么,觉得有些像败酱,吴其濬不太可能连败酱都不知道吧?
  不管怎么说,从《植物名实图考》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二仙”的称呼只是指叶两两对生而言。可是,叶对生的植物实在是太多了,为什么这两种就要称“仙”?

  另外,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小二仙草科也叫蚁塔科,世界上叶子最大的草本植物大叶蚁塔(Gunnera manicata L.),也是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如此矮小,与它同科却有如此高大的草本,自然总是向我展现超出我想象力的神奇。

  
  0381、粉绿狐尾藻(附:穗状狐尾藻、狐尾藻)
  粉绿狐尾藻,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属(Myriophyllum),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
  拉丁名: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ozo) Verdc.

  穗状狐尾藻,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属(Myriophyllum),多年生沉水草本。
  拉丁名:Myriophyllum spicatum Linn.

  狐尾藻,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属(Myriophyllum),多年生粗壮沉水草本。
  拉丁名: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inn.

  2008年9月7日,在上海植物园的仙人掌类温室外面见到一种形状奇特、精致可爱的水生植物,请教后知道是狐尾藻属。
  之后多次见过狐尾藻的照片,但也没有进一步了解。

  2015年4月10日,在金华燕尾洲公园的水中见到有狐尾藻,细细的叶子一片粉绿色,挺漂亮。5月7日,又去燕尾洲公园,看狐尾藻的时候发现它们叶腋间有乳白色像花的东西,拍了几张,也算是收获吧。

  写“青眼草木”系列,主要目的是想把自己见过的植物至少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弄弄明白,狐尾藻属当然不能放过。查资料狐尾藻属居然属于小二仙草科,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浙江植物志》上说浙江只有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这2种,且都“产于全省各地”,根据形态描述,花生在叶腋,认为自己见到的是轮叶狐尾藻,但也没有把握。
  2015年5月11日,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燕尾洲公园拍的狐尾藻属植物,自己认为是轮叶狐尾藻的那种,老蒋老师说是粉绿狐尾藻。
  查粉绿狐尾藻,《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包括网上的FOC、泛喜马拉雅植物志都没有录入,可能是较新的引种植物。
  在网上查找,老蒋老师的新浪博客里有:

  老蒋草木园(1077):粉绿狐尾藻
  2010-04-06
  学名 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Verdc.
  中文名 粉绿狐尾藻
  粉绿狐尾藻,小二仙草科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株长度50~80cm,茎上部直立,下部具有沉水性,细长有分枝,多为5叶轮生,叶片圆扇形,一回羽状,两侧有8~10片淡绿色的丝状小羽片,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细小,直径约2mm,白色,子房下位。花期7~8月。原产南美,我国各地常作园林水景栽培。

  但是描述似乎不够详细。

  现在我还不能准确区分穗状狐尾藻、狐尾藻、粉绿狐尾藻这3种,不过2015年5月所见有花的,应该可以排除穗状狐尾藻吧。

  
  0382、蜡瓣花(附:腺蜡瓣花)
  蜡瓣花,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蜡瓣花属(Corylopsis),落叶灌木。
  拉丁名: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腺蜡瓣花,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蜡瓣花属(Corylopsis),落叶灌木。
  拉丁名:Corylopsis glandulifera Hemsl.

  灰白蜡瓣花,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蜡瓣花属(Corylopsis),落叶灌木。
  拉丁名:Corylopsis glandulifera Hemsl. var. hypoglauca (Cheng) Chang

  2010年3月22日,在杭州植物园看到一种开淡黄绿色花的植物,以前未曾见过。花一串串地垂下,每串并不长,满树的花非常好看,奇怪的是,全树竟没有一张叶子。后来在植物分类区又看到这种花,有牌子:蜡瓣花。这个名字倒是挺形象。
  回家查资料,原来金缕梅科蜡瓣花属,就是说和自己经常见到的檵木是远房亲戚(同科不同属)。

  2010年5月3日,在武义牛头山,见到一种叶子较大、叶脉明显且直达叶缘的植物,比较多。这种植物算是特征鲜明吧。见了就有印象。5月6日,整理牛头山植物照片时,觉得那种叶脉明显的植物可能就是蜡瓣花,3月自己在杭州植物园刚见到它的花,现在是有叶无花。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网友老蒋回复:蜡瓣花或灰白蜡瓣花,看叶背而定。又查《浙江植物志》,蜡瓣花属浙江有2种1变种:蜡瓣花、腺蜡瓣花、灰白蜡瓣花。

  2012年,5月9日在丽水遂昌高坪见到蜡瓣花属植物,注意到它们有托叶。5月28在武义牛头山见到蜡瓣花属植物已经有果了,果上有2根刺状的东西(查《浙江植物志》应是宿存花柱)。8月16在临安徵杭古道又见过蜡瓣花属植物,这时已经见不到托叶。总之,这一年都没有见到花,反正见到它们的叶也能认出来了。

  2015年9月25日,写青眼草木到蜡瓣花。检阅照片,在2010年在杭州植物园拍的,花萼有毛,那么应是蜡瓣花;在牛头山拍的照片,没有拍叶背,所以判断不出来(还是因为缺乏相关植物知识)。2012年拍到的几张照片也同样没有叶背,不能判断。

  根据《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整理这3种植物的区别,发现要点是在毛上:
  蜡瓣花:多处有毛
  腺蜡瓣花:除叶背有毛外,嫩枝、芽、花序、花萼及子房均秃净无毛。
  灰白蜡瓣花:叶背也秃净无毛。

  
  0383、蚊母树
  蚊母树,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蚊母树属(Distylium),常绿灌木或乔木。
  拉丁名:Distylium racemosum

  在自己对植物感兴趣之前,没注意到蚊母树。对植物感兴趣之后,发现在金华的各个公园里这种树挺多的,一些小区里也有,反正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吧。
  2006年2月15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蚊母树。
  蚊母树比较容易辨认,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叶上的虫瘿,几乎我见过的每棵树上总有叶子上面有虫瘿,或黄绿色,或红褐色,大小不一,一个个突起。对我来说,在最初的新奇之后的感觉是有些瘆人。另外,蚊母树的叶也有特点,这用语言描述比较困难,反正就是观感上叶形、质感等易于与其他叶区别开来。
  记得曾从上面弄开虫瘿看过,没看到什么。后来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知道寄生的虫子(瘿蚊)是从叶面下出来的,不过我看的时候虫瘿已经是空的了。
  蚊母树的果实(蒴果)能在树上存留很长时间,形状也比较特殊。

  根据自己拍照片,虽然早在2006年2月20日就见到了蚊母树的花,但当时摄影水平很差,只拍下模糊的影像,之后脑子里的印象也比较模糊。
  2011年3月17日,在婺州公园里又见到蚊母树的花,暗红色,没有花瓣,觉得非常美丽。

  
  0384、枫香树(附:缺萼枫香树)
  枫香树,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枫香树属(Liquidambar),落叶乔木。
  拉丁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缺萼枫香树,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枫香树属(Liquidambar),落叶乔木。
  拉丁名:Liquidambar acalycina Chang

  我小时候有部电影叫《枫树湾》,现在还零星地记得电影里的某些细节,那里面村庄叫枫树湾,村口有棵巨大的枫树,电影里的主角(名字忘了)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走在那棵大枫树前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金华一带农村村口的大树一般以樟树居多,巨大的樟树也许并不革命,但也是很美很雄壮的,当然也很有历史感。

  关注植物以后,大约在2006年认识了枫树,植物志上的正式名称是枫香树,植物分类上属于金缕梅科。差不多在同一时段,还知道了槭树科槭树属的许多树种,也被叫做“枫”,比如红枫、鸡爪枫什么的。其中有一种叶3裂的槭树(三角槭?),光看叶与枫香树十分相像。这些称呼让我感觉有些混乱,但想想有些习惯的称呼沿袭下来,想要改变比较困难,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比如加拿大国旗上的树叶,实际上是一种槭,既然大家都叫枫树,就这么叫好了。
  随着自己对植物有所观察,植物知识稍有增加,知道了槭树结的是翅果,而枫香树的果实外观则有些像板粟。

  金华的山上有不少枫香树,著名的双龙洞洞口一带就有几棵巨大的老树,有些树上爬满了薜荔或者络石藤,有些树上还有槲蕨。
  有一次,在金华双龙洞的山路边,我看见过阳光从枫香的叶间透过的奇妙的光影效果,阳光照下来,让枫叶的轮廓特别清晰,并使枫叶显出绿色而有些透明的视觉感受,在地下,则是细碎斑斓的影子。
  还有一次,在金华北山上一条久无人走的小路上,我见到满地的枫香树果,踩在上面极易打滑,好几次害我差点摔跤。

  2011年3月17日,在金华婺州公园见到枫香树的花,说来奇怪,这么常见而熟悉的植物,我居然第一次见到它的花。枫香树的花不同于槭树属不要说,还显得很特殊。
  2012年8月15日,在临安清凉峰景区见到一种树,自己以为是一种槭树,又觉得有结像枫香树吧。9月22日,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景宁木兰老师说是缺萼枫香。
  2012年11月14日,在金华北山看到枫香树的叶变红了,挺好看,不过枫香树的数量比较少,形不成漫山红遍的景致。
  2014年11月10日,在长沙岳麓山,看到山上有很多棵挂牌的古木名树,几乎都是枫香树,至少有五六棵吧,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2015年9月27日,写“青眼草木”到了金缕梅科枫香树属,想起来还不了解枫香树的花,查了《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福建植物志》,发现描述都有些语焉不详。
  《中国植物志》:“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
  《浙江植物志》的描述几乎与国志一样。
  《福建植物志》:“雄花排成短穗状花序;雌花排成头状花序,有花23-40朵,总花梗长2.5-7厘米。”
  按我看到的和网上查对的照片,应该是穗状雄花序直立,头状雌花序下垂。按理说植物志的体例要求详细而明确,莫非我看到的是特殊现象?
  查看“中国植物标本馆(CFH)”枫香树的照片,花序与我见到的都不太一样,这可真让我纳闷了。
  两天后(9月29日),想起来自己见到过并且常常在网上看到浙江的网友说到缺萼枫香,会不会是它?在网上查,在“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和“中国植物标本馆(CFH)”网站找到相关的内容,再查看照片,原来自己看到花的那种正是缺萼枫香树。
  顾名思义,缺萼枫香就是没有雌花没有花萼(枫香树属雄花均无花萼)。《浙江植物志》上说:“本种与枫香树的区别在于:头状花序仅有雌花15-26朵,无或有极短的萼齿。”那么比较直观的就是看头状雌花序上花的多少来区别。
  回头想想,自己在金华一带见到的枫香树中,很多可能就是缺萼枫香树。

  “枫”这个名称很有意思。
  《爾雅•釋木》:“楓,欇欇”。
  《说文解字》:“木也。厚葉弱枝,善搖。”《段玉裁注》:“厚葉弱莖。大風則鳴。故曰欇欇。”
  《埤雅》:“枝善搖,故字从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
  总之是说“枫”这个名称来源于树叶因风而摇。
  嵇含《南方草木状》有“枫人”、“枫香”篇说到枫:
  “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瘤瘿,一夕遇暴雷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取之不以法,则能化去。”
  “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子大如鸭卵,二月华发,乃著实;八、九月熟,曝干可烧。惟九真郡有之。”
  吴其濬认为嵇含“恐涉附会。”我深以为然。
  对于枫这个名称,夏纬瑛先生另有解释:
  “植物名称,往往表示其植物之特点,而且常用同音假借之字,望文生义解说,恐其不切实际。今疑风即峰之假借字,因其为木而作“枫”。枫之叶有岐,作三角,犹如山之有三峰,故名“枫树”。如此解释,似较切实,亦供一说,以备参考参考耳。”

  
  0385、檵木(附:红花檵木)
  檵木,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檵木属(Loropetalum),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 Oliver

  红花檵木,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檵木属(Loropetalum),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我是先认识红花檵木,再认识檵木。换句话说,相当于先认识了儿子,再认识了父母。其实这也算是正常的顺序吧,因为红花檵木是金华一带(可能也不限于金华)现在极常用的绿化植物,我常常可以见到它们,在公路、马路的绿化隔离带,在公园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它们是那样普遍地存在。但是,它们只是一种栽培变种,本种则生长在山上。

  檵木,金华话称为“坚漆”,在金华各处的山上很多,所以当我对植物感兴趣后,很快就知道了它的名字,同时也知道了红花檵木。
  之后,越来越多地见到檵木,应该说是极为常见,而且在很多山上都可以算是优势种。所以说起来我对它也算是比较熟悉了吧,随着植物知识稍有增加,渐渐知道它们的一些特点:一般是灌木;叶厚干膜质(《中国植物志》上说是革质,我摸过很多檵木的叶,都是干扑扑又粗糙的感觉);花瓣长条形(术语说是“带状”);果实(蒴果)的样子有些特别(所以也就比较容易认出)。

  实在说,因为太容易见到,所以渐渐地也就对它有些漠视。不光是它,对红花檵木也是如此。其实细想檵木的花形还是挺特别的。有时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在山上能看到野生的红花檵木,该是多大的惊喜,当然这只是假设而已,实际上不可能出现。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搞明白:红花檵木怎么培植出来?居然弄得叶是紫红色,花是红色。

  2010年3月29日,在金华金东区三汶塘水库边,看到檵木很多,满是它们的白花,其中一株檵木的姿态非常漂亮,显得卓尔不群。檵木的花未展开时,卷成一圈,看上去很可爱。还注意看了一下檵木的花蕊(以前没注意),有4个(应是雄蕊)。

  金华一带,经常用檵木树桩做盆景,我曾在黄宾虹公园内见过檵木盆景上一半是红花一半是白花的景象。

  《浙江植物志》没有记录红花檵木。《中国植物志》中有,可是对于分布却说“分布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多属栽培。”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虽说相应的卷册出得比较早[《中国植物志》第35(2)卷,1979年],但怎么说也不至于只分布在岳麓山,估计是编写者偷懒了吧?

  
  0386、金缕梅
  金缕梅,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金缕梅属(Hamamelis),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Hamamelis mollis Oliver

  自己学习植物知识一段时间以后,了解一些简单的植物科属分类,知道自己常见的檵木和枫香树都属于金缕梅科。2009年2月8日,在网上见到浙江的网友在杭州植物园拍的金缕梅花的照片,非常喜欢,于是就向往着见到它。
  2010年3月22日,在杭州植物园金缕梅科区,看到了正开花的蜡瓣花,而金缕梅和银缕梅(都有牌子)却已经过了花期。
  2011年2月19日,又去杭州植物园。本来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金缕梅,现在应该正是它的花季。可让我非常郁闷的是去找金缕梅分类区,转来转去却找不到金缕梅科的那块地了,记得去年自己来时轻易地就走到了。

  2013年2月15日,和大风兄联系,他说金华北山上有个地方有金缕梅。第二天,独自上山,有一段失去了道路,在密林中乱窜乱钻,后来终于又找到了路。沿路走出头,正是大风兄所说有金缕梅的地方。没走几步,在左手边看到了金缕梅的花,一丝丝的金黄色带状花瓣在阳光中,对我来说简直是光芒四射。在第一株金缕梅稍后面一点,还有一株金缕梅,看到它时,欣喜的程度当然就减弱了许多。
  2013年4月8日,又上北山。看见一棵金缕梅长出新叶了,有些像蜡瓣花的叶;另一株没有出叶,只有芽头,还有残留的果实。
  2013年4月14日,还是北山。看到金缕梅很多,现在虽然早已没有了花,但能凭着叶认出它们了。大风兄说北山上金缕梅比较多,但我见到实在少。后来下山时,较低地方也有金缕梅,如果早知道这样,当初也许就没必要爬那么高拍它们了,不过欣喜的程度可能又不一样了。

  2014年1月25日,独自上北山。看到的第一棵金缕梅只有花苞,还没有开花。往前走了一段,发现有一株金缕梅上开了许多花,一阵惊喜。后来往回走时又发现另一棵上开花更多,可刚才走过来时怎么就没看到呢?想起来大风兄曾告诉我金缕梅花有香味,闻闻,果然有股淡淡的好闻的香味。

  回顾自己寻找金缕梅的过程,还真有些跌宕起伏。因为是自己久欲见之而经过了较长时间后才终于见到,那种欣喜大约有相同爱好和经历的人才能理解吧。

  

  @真希望快乐 2015-10-07 09:16:37
  我喜欢枫树。它的红如火一般,红的热烈。后面几种植物,真有些没见过。
  -----------------------------
  可能你见到的是槭属植物,枫香的叶不会变得红火。
  0387、黄蝎尾蕉
  黄蝎尾蕉,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蝎尾蕉属(Helicon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Heliconia subulata Ruiz & Pav.
  别 名:黄鹂鸟蕉、黄丽鸟蕉、黄鸟蕉、黄苞蝎尾蕉、黄丽鸟赫蕉

  2009年8月,到海南三亚旅游。
  12日,在去亚龙湾的路上发现路边有种黄色的花形像鸟的花,可惜看不真切。似乎这种花在这里极为普遍。下午到兴隆热带植物园,买了本同名的书:《兴隆热带植物园》。晚上翻书,觉得那种花可能是黄丽鸟蕉。
  14日,在三亚南山科技园又见到这种植物,这回看得真切了,黄丽鸟蕉无疑。

  2015年10月2日,写“青眼草木”系列根据名录到了黄蝎尾蕉,对这个名称有些陌生。查自己在CFH的图库,原来就是在海南三亚拍到的黄丽鸟蕉,2011年自己上传照片到CFH后,网友pcssw鉴定为黄蝎尾蕉。比较而言,自己更喜欢黄丽鸟蕉这个名字。
  查《中国植物志》,蝎尾蕉属只有蝎尾蕉1种,属芭蕉科。估计现在可能独立成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了,或者是修订?查网上资料,又有说黄蝎尾蕉归属于旅人蕉科(Strelitziaeag),不过我想CFH的分类还是相对可靠一些吧。
  在网上看到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有蝎尾蕉专类园,那里更有数不清的我没见过的热带植物,实在令人向往。

  
  @巷底臭椿 2015-10-07 20:27:42
  看禾本科,认了几个熟悉的陌生人,尤其那个马唐,每天遇见好几回,从来没打过招呼
  -----------------------------
  我也是因为常见但又一直没有分清楚,硬着头皮跳入禾本科大坑。好在慢慢地从坑中爬出,还是有所收获。
  0388、凤丫蕨
  凤丫蕨,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凤丫蕨属(Coniogramme),中型陆生喜荫植物。
  拉丁名: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我最初可能是2006年在汤溪九峰山见到凤丫蕨。
  之后在网上见到较多凤丫蕨的照片。凤丫蕨外观与我常见的蕨类狗脊蕨、海金沙这些不太一样,它看上去更像是某些种子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的幼苗,也许就因为它有些特殊,所以印象较深。
  2011年11月3日,在金华北山双龙工人疗养院附近,见到一种对自己来说是大型的蕨类植物,叶面油光碧绿,凭印象,觉得可能是凤丫蕨。

  2012年3月22日,又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了这种蕨类,回家查《浙江植物志》,凤丫蕨属应该可以确定,具体的种则定不了。因为《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11种,2变种。”
  像这样情况自己遇到多次:本来以为可能是什么,一查植物志,发现相似的(一般是同属)有很多种,一下子有些傻眼。接着,如果硬着头皮、保持耐心慢慢地学习植物志的内容,认真查看检索表,逐字逐句核对形态描述,有时自己也可以定到种,但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困难,只能中止。这些困难,包括一些术语还不懂,有些关键部位没有拍到,等等。
  之后在北山上几个地方都见到过凤丫蕨(属),还挺多的,它们一般都生长在枝叶茂盛的林下,看来它们喜欢荫湿。
  2012年11月14日,在金华北山见到了叶背有孢子囊群的凤丫蕨。

  2013年8月4日,在QQ群(巡山群)里请教一种蕨,喜子老师说:“凤丫蕨孢子会连一起的,常成网状。”记得《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的凤丫蕨属分种检索表中只说叶面上主脉两侧叶脉是否形成网状。自己回头再查对自己拍过的凤丫蕨属植物,结合分布情况,觉得就是凤丫蕨。

  我在对凤丫蕨的认识过程中,从它的叶脉分布和孢子排列方式领略到了不可思议的自然之美。

  
  @清菊望天凉 2015-10-10 16:31:31
  :)
  上面的图片有点吓人
  -----------------------------
  是孢子囊群。
  @火恋上冰 2015-10-10 17:08:35
  好多见过,叫不出名字
  -----------------------------
  谢谢看帖!
  我现在就是记录自己见过的植物,争取尽可能多的了解它们的名字。
  @maigooai 2015-10-10 17:32:32
  学习了,值得一看。
  -----------------------------
  谢谢!
  0389、七叶树
  七叶树,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七叶树属(Aesculus),落叶乔木。
  拉丁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浙江七叶树,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七叶树属(Aesculus),落叶乔木。
  拉丁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var. chekiangeasis (Hu et Fang) Fang, stat. et Comb. nov.

  先是在网上见到七叶树的照片,对它的小叶各自有叶柄的复叶印象深刻。不知什么原因,自己对七叶树有个有些奇怪模糊的感觉,认为它比较符合寺庙的氛围。
  记得可能是在2007年夏天在杭州西湖边雷峰塔附近见过七叶树,但是找不到记录和照片,也许记忆有误?反正记忆之不可靠自己已经体会到多次。

  2009年5月4日,在金华到安地镇的公路边的苗木地里种着七叶树,这应该算是自己第一次亲眼见到它。
  2009年8月14日,在海南三亚南山科技园,见到一种复叶的树,觉得可能就是七叶树。或者是同属植物?

  2012年5月,在之江草木论坛看到网友阿香帖的七叶树照片,有花,让我非常惊艳。
  2015年5月20日,在杭州花圃,见到七叶树在开花,稍过了花期,树比较高,拍的照片自己并不满意。

  《浙江植物志》说浙江省七叶树属植物只有2种:七叶树和浙江七叶树(变种)。自己见到的具体是哪种还没有把握。

  
  0390、蛇足石杉
  蛇足石杉,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杉属(Huperzia),多年生土生植物。
  拉丁名:Huperzia serrata (Thunb. ex Murray) Trev.

  最先我是从《浙江省金华地区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上知道蛇足草这种植物,看线绘图,很喜欢这种植物的形态。它的别名有:千层塔、落得打、天蜈蚣、山蕴草、双股金钗,我特别喜欢千层塔这个名字。
  不过之后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见到这种蕨类植物。

  2012年4月30日,和大风兄一起上金华北山,第一次见到蛇足石杉(记得是大风兄告诉我的),勾起了多年前的记忆,实物与书上的图版对上了。
  查《浙江植物志》,蛇足石杉属于蕨类植物门下的石杉科石杉属。

  2013年7月29日,在温州文成铜铃山度假村附近公路边看到有蛇足石杉。

  据自己极有限的经验而言,似乎这玩意儿比较罕见。在金华北山上只有那一处有,其他地方都没有见到。

  
  0391、马尾杉
  马尾杉,石杉科(Huperziaceae)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中型附生蕨类。
  拉丁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

  2013年7月28日,在温州泰顺县司前镇黄桥乡见到马尾杉,它与自己之前见过的蛇足石杉有些相像但又不太一样。7月30日,在泰顺县乌岩岭景区又见到马尾杉。
  到目前为目,我只过马尾杉两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