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长篇小说《开埠》

  @奇新鞋利 2015-01-27 15:24:48
  楼主宁承忠和宁德功宁徙父女有关系吗
  -----------------------------

  宁承忠是宁徙的重孙儿,呵呵!后文有交代的。
  走向近代化
  ——评长篇小说《开埠》
  杨耀健

  长篇小说《开埠》是王雨小说中知识密度最大的一部长篇,也是作者将这些知识化解得非常生动,妙趣横生的一部长篇。作者以其对于历史、社会、人物的深入体察,加以写作手法的创新,在文本上有更高的表现。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获得沿海通商口岸后,又将其触角伸入沿江城市,迫使清政府开放长江上游水运中心重庆。国家风雨飘摇,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开埠》是作者长篇小说《填四川》的续篇。它通过宁家后人宁承忠从捍卫民族权利,舍生忘死与洋人、强权拼搏,到不得不接受开埠、洋货涌入、白银外溢、清朝覆灭的现实。从最初的满怀信心,到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回归故里,经历了深入骨髓的人生洗礼。作品揭示了一个重大主题:被迫开埠一方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使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进程,无疑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的,其间交纳过巨额学费,付出过惨痛代价。
  宁承忠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以科举致仕,出任夔关监督。夔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税海关,他立志严守国门,嫉恶如仇。当69艘英国船私运洋货入川时,他毅然将其全部扣押。面对英国公使威妥玛的威胁,他正义凛然,毫不退缩。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可谓爱国忠臣。重庆总商会成立,他到会慷慨陈词,表态支持对列强展开商战。此后,他目睹清廷的丧权辱国,封建王朝轰然倒塌,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逐渐顺应潮流不愿做遗老。在儿子宁继兵被清军杀害后,他的天平彻底倾斜,最终出席了起义军在朝天观举行的祝捷大会。宁承忠的心路历程,是清末民初重庆士绅的缩影。
  宁承忠的二弟宁承业,则是开埠后涌现出的民族实业家。他起初做买办,靠外商余羹以肥己,积累起资金后,自行创办企业,反过来与洋商竞争。宁承业纵然没有响应暴动,投身疆场,也没有步入仕途,以求一展政治抱负,却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为国家民族奠定经济基础。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卢作孚、古耕虞、胡子昂等重庆实业家的影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英国人立德乐的形象。曾几何时,此人被定性为帝国主义冒险家、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入侵川江的急先锋,在诸多有关重庆开埠和川江航运的文章中,对他一概是反面评价。这个观点,在王雨笔下被颠覆。立德乐驱使“利川”号勇闯川江,直航重庆,不再是入侵,而是标志着工业文明和机动交通时代降临。他在重庆办洋行、开矿山、发行邮票、从事运输,固然赚得盆满钵盈,却散布了欧风美雨,无意中推进了山城蹒跚的步伐,功不可没。
  小说采用从高潮写起的手法,开篇伊始便是宁承忠扣押走私洋船,英国公使剑拔弩张,朝廷忧心忡忡,同仁提心吊胆,埋下耐人寻味的伏笔。他奉命进京面见西太后,吉凶难卜。他与喻笑霜的姻缘,看似水到渠成,偏又节外生枝,好事多磨,多年后方成正果。情节设置一波三折,故事有滋有味,可读性极强。
  《开埠》塑造了鲜明生动的群像。上有太后慈禧、军机大臣魁玉、洋务大臣李鸿章,中有盐运使安邦、知府霍柏明、洋教士阿瑟、洋袍哥米勒、日军少佐小吉太郎、日商赤井一郎,下有宁承忠之妻王雪瑶、袍哥舵爷武哲嗣、绿林豪杰李泓寿、仆人邹胜、票号老板孙达祥、哨官武德厚、打洋教领袖余栋成等等。人物的出场与故事交织,不疾不徐,既有个性,言行又相当得体,呼之欲出。
  《开埠》点染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典型环境。英国的毛呢、花纱,日本的五金器材、味精,美国的颜料、煤油灯,印度的香料、首饰,在密如蛛网的交易所内交割。各类汇票、银票、账单、清单,在多如牛毛的钱庄里兑现、结算。洋教堂遍布全城,西医院人满为患,教会学校书声琅琅,留学生学成归来。各国领事趾高气扬,鸣锣开道。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租界,也践踏着市民。大街小巷的鸦片烟馆里躺着几个烟鬼,吞云吐雾;日本人开设的妓院中混迹着多少公子哥儿,醉生梦死。八省会馆设宴,好戏连台;川东大员祝寿,万民称颂。今日围攻教堂被官府称之为义举,明天满城通缉“匪首”,砍头示众。
  当开埠迎来西方商品经济的时候,国人才发现它不仅是闻所未闻的消费愉悦,更是烫手的火焰。然而,正是这火焰,重新铸造了我们古老民族的灵魂和信念。
  怀着对于繁荣富强的百年憧憬,血也流过,泪也流过。或许,重庆人的要求太抵,仅仅是温饱;或许,重庆人的要求太高,一定要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历史,就是这样构成,当一代又一代人以他们的牺牲,以不屈不挠的奋斗汇成趋向文明进步的追求时,社会的车轮就将冲破羁绊,隆隆前行。
  总之,《开埠》以其恢弘的历史感,深刻的思想性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堪称近年重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

  

  文友和学生发来的《开埠》重庆解放碑书城与北碚书店销售照片。
  谢谢各位,祝福新春快乐!
  (重庆日报2015年2月22日星期日第003版两江周刊)

  重庆开埠史:行走于两江的风雨往事
  重庆日报记者 兰世秋 实习生 陈建全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获得沿海通商口岸后,又将其触角伸入沿江城市,迫使清政府开放长江上游水运中心——重庆。国家风雨飘摇,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去年底,我市著名作家王雨继《填四川》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开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王雨通过男主角宁承忠的视角,以独具特色的重庆城区、码头、川江为主场景,描绘了宁家的大起大落和人生悲欢,展示了一段独特而令人深思的重庆开埠史。
  文学评论家蓝锡麟表示,作为历史小说,《开埠》将诸多现实因素融入其中,对重庆开埠的客观描述很有新意。在小说中,王雨讲述了重庆开埠过程中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记者对王雨进行了专访。

  开埠前,四川夔关曾扣押洋人的69艘走私船
  “涨潮的江水怒兽般横冲直闯,扑向江岸,撕咬停靠码头的六十九艘满载货物的重船……”
  小说一开篇采用从高潮写起的手法,讲述了同治十三年夏,夔关监督宁承忠扣押了69艘外国走私船,英国公使剑拔弩张,朝廷忧心忡忡,同仁提心吊胆的往事,埋下了耐人寻味的伏笔。
  王雨告诉记者,创作《开埠》时,他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书中写到的大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
  “19世纪40至60年代,外国侵略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王雨介绍,国门打开后,侵略势力从沿海延伸至内地,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开辟广大的西部市场,西方列强觊觎重庆,尤其是英国,把入侵汉口、上溯重庆、强迫重庆开埠进而夺取长江上游,作为开辟中国西部市场的首要目标。
  《开埠》以当年的“夔关事件”开篇。“夔关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雨介绍,1874年夏,英、法洋行雇佣69只民船私载洋货上驾重庆,船行万县,被四川夔关扣留。英、法、美三国为此提出照会,要求中国政府赔偿“损失”。法国公使公然宣称,如果谈判不成,将派法国水师前往万县武力解决。这就是“夔关事件”。
  “小说中的宁承忠是我虚构的一个人物,但历史上的‘夔关事件’是真实的。面对外来者的侵略,宁承忠气愤不已,扣押了走私船。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下令把私船放了。”
  小说中写到,宁承忠进京面圣,慈禧太后在垂帘后说:“……你们胆儿也忒大呢,弄那‘夔关事件’惹恼了洋人呢。”
  宁承忠愤然,但也无奈,所扣走私船被迫放行。
  “夔关事件”后,英国又制造了“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英国夺取了“驻寓”重庆的特权。

  开埠后,英国人立德乐驾驶“利川”号第一个通过三峡
  重庆开埠后,英国人立德乐是第一个驾驶轮船通过三峡的人。小说对立德乐是如何驾驶“利川”号抵达重庆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1898年2月15日,时年58岁的立德乐自任船长和大车,驾驶10吨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
  “利川”号的航行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恰恰相反,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风险。
  据《巫山志》记载,1898年2月19日,“利川”号进入巫山县境,行至万县剪刀峡,忽碰暗礁,船底洞大如桶,满船惊慌。立德乐临危不乱,组织人员堵塞漏洞。后来轮船顺流到水势平缓处,立德乐组织人员设法修补,才幸免于沉没。
  立德乐此行不仅要面对凶险神秘的川江水道,还要面对川江两岸船户的阻截。在巫山,川东船户向江面上抛置大量稻草捆、杂物,绞住“利川”号的车叶子,使其在巫峡中整整僵卧了4天。
  据《云阳志》记载,在曳滩水段,“利川”号深夜遭火矢(即火箭——记者注)袭击,火球像蝗虫般飞到船上。幸亏扑救及时,才没有酿成大难。
  王雨告诉记者,为免“利川”号犯众怒,再遭袭击,船过万县时,凡经大码头、大城镇,立德乐就会登岸拜会当地的官员和当地袍哥堂口的龙头大爷,利用他们帮助扫清障碍。
  经过20多天艰苦航行,“利川”号于1898年3月9日抵达朝天门码头。当时,上万人拥到江边迎观。
  随着“利川”号首航川江成功,自此,包括国外商船与炮舰在内的机动船接踵而至,重庆航运业和城市近代化历程由此开始。
  重庆市文史专家杨耀健认为,曾几何时,立德乐给人的印象是帝国主义冒险家、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入侵川江的急先锋,在诸多有关重庆开埠和川江航运的文章中,对他一概是反面评价。但这个观点,在王雨笔下被颠覆。立德乐来到重庆后,在这里办洋行、开矿山、发行邮票、从事运输,固然赚得盆满钵盈,却无意中推进了重庆蹒跚的前行步伐,功不可没。

  中国人自营轮船首次入川抵达重庆,拉开长江航运新篇章
  开埠之后,重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雨介绍,重庆开埠后,行驶川江的轮船全部是洋人的,没有一艘国人的轮船。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重庆各界绅商,发起成立了官商合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
  小说中写到,川江行轮有限公司聘请了已来中国多年,熟悉川江航道的英国航海家蒲兰田为造船顾问,在英国订购了一艘客货商用轮船。
  1909年夏,轮船运抵上海江南船坞,8月组装完毕后上驶至宜昌,取名“蜀通”轮。
  “蜀通”轮在蒲兰田的引领下逆水西上,闯西陵峡、过瞿塘峡、穿巫峡,斗泄滩、涪滩,履险如夷,将蜿蜒奔泻的大江抛在后面。“这些都是真实、有史可考的。”王雨说。
  1909年12月29日,重庆南岸码头,人头攒动,翘首以盼,在一声汽笛长鸣中,终于迎来了一艘拖着驳船的小火轮——“蜀通”轮靠岸了。
  王雨表示,这一刻意义非凡,当地绅民“穿衣顶帽倾城出现”,欢呼中国人自营轮船第一次入川抵达重庆,长江航运拉开了新的篇章。
  此外,开埠后,重庆的经济、民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雨把这些变化也写进了小说里:桐君阁药厂、祥和肥皂厂、纸烟厂、蚕桑公社相继开设;重庆人创办了烛川电灯公司,部分地区用上了电灯;买闹钟、保险箱等奢侈品的重庆人多了……朝天门码头舟楫林立,至南纪门一带的仓库、货栈、商铺、旅馆、茶肆众多;陕西街、道门口、白象街、新丰街、三牌坊、鱼市口、商业场等地成为繁盛殷富的街区。
  “《开埠》揭示了一个重大主题:被迫开埠,一方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使之走向世界。”杨耀健表示。

  背后的故事
  看到本报报道后
  把重庆最早的邮票写进小说
  王雨告诉记者,在2005年创作长篇小说《水龙》时,他接触到重庆开埠的历史。“我是重庆人,住在南岸,毗邻南滨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我们的城市。”
  2010年下半年开始,王雨开始收集资料、构思《开埠》的架构。他时常漫步在南滨路,观察法国水师兵营、立德乐洋行等开埠时期留下的老建筑。他查阅了上百万字重庆开埠时期的文字资料,为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3月,历时4年,三易其稿,32万字的《开埠》终于完成。
  重庆开埠后,发行了首张“重庆商埠邮票”,这也是重庆最早的邮票。
  该邮票由立德乐开设的重庆信局印制,一共印刷了三次共三个版本,流通了约4年。邮票由法籍绘图师罗伯特设计,白底套红图案,印有当时流行的重庆英文拼音“chungking”。票面正中是层叠的山峰和湍急的江水,山上有座塔,江中有帆船。
  对于这枚重庆最早的邮票,本报曾做报道,王雨告诉记者,当时正是看到本报的报道,他才将这一细节写进了小说。
  有趣的是,除了作家身份,王雨还有一个身份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教授。而重医附二院的前身——宽仁医院,就是在重庆开埠后的第二年修建的。
  王雨介绍,当时,宽仁医院是重庆的第一家西医医院,“宽仁医院里钢丝床、软枕被、床头柜、纱帘皆尽白色,生漆木地板呈蟑螂色,铮光透亮,干净得很。院内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100多张病床,设有手术室、药房、食宿、食堂、卫生间等。”

  

  @回首那年雪 2015-03-05 18:38:31
  祝王雨老师元宵节快乐!
  -----------------------------
  谢谢!
  大浪淘沙英雄城

  ---评长篇小说《开埠》

  许大立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从来没有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十多年间如此风卷残云不可一世,它几乎摧毁了几千年老祖宗给我们城市留下的一切印记。入云的高楼广厦,蜿蜒的高速公路,河岸仄立的高墙,抹去了山峦礁石以及几千年人类活动的痕迹,让我们生活在银晖蔽日无所不能的超量消耗的物质世界里。迷惑由此而生。我们从哪里来,又会往哪里去?信息时代的我们疯狂追寻的物质梦想似乎没有终结,纸醉金迷却忽然让我们有些痛惜被我们、被现代文明匆匆消灭的一切。于是,我们开始追溯过去,追寻祖先们曾经的足迹。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王雨的长篇小说《开埠》正是这样的追溯。

  我想,作者是想从100多年前的重庆开埠史中挖掘出与今日大开放大发展一脉相承的东西,并对那些早已化为灰烟的的事件、人物作出客观评价,甚或推翻旧论重塑历史。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通读全书,都不能不感慨他谋篇布局的超常笔力和历史浪漫主义的大开大合、把玩历史人物如玩瓜切菜般应用自如的非凡功底。

  大时空、大气势、大叙事,是我通读全书的第一感受。

  王雨近年所著长篇小说莫不以大江大河作为他写作的宏大场景。《水龙》、《长河魂》、《填四川》中讲述的故事、人物的命运也和长江、嘉陵江、乌江等等河流息息相关。而大江大河又离不开大山大壑,把人物故事放在这样的时空里揉捏挥洒,也就让他的作品有了高阔的思辨与腾挪的自由。《开埠》将目光触及于19世纪下半叶中国内地尚属农业经济社会的江港重庆,则更跳不开这条穿行于华夏腹地的母亲河。于是,一场搅动满清王朝、英法日俄、东西南北的博弈就在千里川江之上悲壮地展开。

  作家以同治十三年夏夔关监督宁承忠怒封69艘外国走私船,引发洋人和朝廷责难起笔,将读者即刻带入19世纪宏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时空当中。主人公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游走于险恶的官场浊流里,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却终能化险为夷,在屈辱的心绪下为国家尽忠尽力并保全自己。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列强觊觎、国力羸弱、民众困苦、矛盾重重,不平等条约下的重庆开埠,也成为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怎么评价它的得失利弊,成为作家颇为踌躇的难题。正因为如此,王雨凭借于宏大的历史时空,时而紫禁城,时而十里洋场,时而千里川江,将几十个真真假假的人物玩转于股掌之中,论国家兴亡,说生灵涂炭,讲儿女情长,高屋建瓴,俯仰世界,既不拘泥历史恪守成规,又不信口开河胡编臆造,将一群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达官贵人平头百姓贩夫走卒写得活灵活现,将那个时代的重庆官场市井民俗写得栩栩如生,实乃功力非凡者也。

  《开埠》主人翁宁承忠乃《填四川》一书中的主角、高祖宁徙一脉相承的玄孙,作者精心设计浓笔重墨的这一人物更是活跃于全书。说到此,笔者尤其赞赏王雨编故事的能力。他轻而易举地塑造了宁徙这样一个大动荡时代的女强人,又让她繁衍出如此众多的子孙后代,而后又把他们一一安排到《开埠》场景中来,各司其职,各有任务,来则活蹦乱跳,去则无影无踪,个个有形象有性格有故事,合情合理,合韵合辙。宁承忠一腔报国志赤子心,却与国力凋蔽、洋人猖狂、官员腐败成为角力对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国家兴亡和家族兴衰之间矻矻求生,在仁理道德和男女情欲之间挣扎一世。他和两个女人王雪瑶、喻笑霜之间的爱恨情愁本身就是一部大片,这样的乱世之爱还有很多,诸如宁继兵、武德厚、范晓梅三角恋,诸如宁继强(武德厚)、李雨灵的世仇之恋,都有很多点赞妙笔,让人读来快意至极。

  在30多万字的小说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19世纪后期的社会形态、市井生活、官场争斗、商贾贸易,袍哥堂口,几十个人物轮番出场,各显神通,把昔日重庆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写得栩栩如生。这些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描写,比如立德乐,这位58岁驾7吨小轮闯川江过三峡的冒险者,既是侵略中国的老牌帝国主义分子,又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大英帝国利益绝不放弃,人情世故却非常圆滑周到;其侵略者的本质没变,却也因重庆开埠被写入正史。比如清朝官员安邦,儒雅而博学,重情义而贪钱财,虚伪与仗义重叠一身,这个大清王朝的末代忠臣,最后也逃不掉死刑的宿命。

  然而最引笔者入胜之处却是作者对一个多世纪前老南岸老重庆的描写。诸如弹子石、玄坛庙、王家沱、窍角沱、野猫溪、临江门、通远门等等今日地名依旧处,还有早已旧貌新颜的朝天门、太平门、海棠溪、龙门浩、法国水师兵营等等故事发生地的旧景再现,让今日仍旧时时行走于其间的我感怀不已。其实这些地方真正的改变就在二十年前,原始的河岸峭岩码头今几无遗迹,有的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锦衣玉食,历史的确天翻地覆,王雨的功绩就在于适时将被抹去的旧景旧物旧事旧人记载下来,传播开去,把我们城市的根展示在子孙面前,传承下去。

  再说语言。王雨采用了民间说书、章回小说乃至川人常用的口语俚语俗语,娓娓道来,出口成章,谐趣自然,忍俊不禁。时空转换直截了当,丢个包袱再抖开包袱,直接干脆一目了然。这是他行笔的一大特点,至《开埠》已渐成熟,自成风格。对于场景或人物的描写,常有出彩之笔:“秋老虎灼人,秋色倒美。草棵林木绿里泛黄,墨绿的江水金波跳跃。太阳往山后走,暑热跟了去。”言简意赅,几句话就写出了秋天景致。文中的“倒”便是重庆方言,有“却”的意思;“这城是巍然永固的,这江是奔流不息的。做人就要有这城的硬气这江的豪放。抹狼脸龇牙笑,秃头在天光里泛亮。官帽是不戴的了,人是不能耙软的,老子要活得自在逍遥活得更好。”字句简练,以景抒怀,写出了宁承忠心底的那股硬气和舒坦。再看宁继兵、武德厚、范晓梅三人在临江楼品茶的场景:“早有茶倌过来。他右手提锃亮的紫铜长嘴壶,左手五指夹有三只茶碗茶盖茶船,只听‘叮当’连声,三只茶船便桌上开花分摆到位。而后将装有茶叶的茶碗分放入茶船,紫铜壶如赤龙吐水,茶叶花儿就在沸水里翻腾。三只茶碗充满,桌上滴水不漏。茶倌依次盖上茶碗,动作干净利索,神乎其技。范晓梅击掌笑:‘绝了,绝了!’她笑起来有股兴奋。宁继兵和武德厚都看她,都跟着击掌。”没有老茶馆经历的人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场景来的,没有仔细观察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写得如此精细到位的。

  捧读《开埠》,有如“夕阳挨山,洒来血红的光焰,小溪红波点点流向大江”;有如“晨阳懒懒冒脸,透过云层抛来缕缕光束……吻醒了千古绝唱的古雄关夔门”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这些语言生动活泼,简练到位,烘托了气氛,和小说的情节、人物呼应,为作品增色多多。

  将方言写入作品一直是为出版界所诟病,原因是限制了作品的发行空间。但如果运用得好,又可以增加作品的地方特色。王雨无疑是这方面的高手,小说中的俚语村言处处,却写得顺、读得懂,关节处哑然失笑。这是因为他规避了生涩稀僻之词,加之川语原本就属北方语言区,稍加融汇贯通,方言反成了此书的特色,读起来顿生快意。

  王雨在此书后记中这样写道:“重庆的人物和地域是独特的令人热肠的。曾经,战乱和抗争在这座城市进行;曾经,这里的人们沐浴过痛苦的寒霜,一门心思要走向祖辈憧憬的繁荣富强。钩稽史沉,再现历史,掘开黄土才会发现重庆人的根。事隔多年,正是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构成了我对旧世纪所有怀念中最温馨也最动情的部分。”

  同感。三千年历史的古邑重庆,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传颂,有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需要追忆。从远古到今时,天地渺渺,故事浩浩,人物弥弥,一个王雨是难毕其功的。拨开黄土,挖掘我们的根;拂去繁华,寻找被遮掩的历史,是所有作家、所有文化人、所有重庆人的责任。记住这些历史,借鉴这些历史,才会让我们的路走得稳妥,走得敞亮。
  重大题材的发现与驾驭

  胡 平

  王雨是善于发现和驾驭大题材的作家,从《填四川》到《开埠》都是如此。他的作品拿出来总别开生面,让人感叹,这么重要的题材为什么别人不曾想到。其实,像《开埠》这样的题材,也许还有别的作家在脑子里转过念头,甚至拉过梗概,但情节会完全不同,并产生顾虑重重。所以,发现一个题材和驾驭一个题材是两回事。

  驾驭大题材需要有大的胆识。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表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那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遭际,题材可谓重大,但他是通过葛利高里这样一个十分复杂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他所走过的一条独特、坎坷的人生道路去表现,才展示出历史的迷雾与个人命运间悲剧性的冲突,这其中就需要超人的胆识。《开埠》也面临有同样复杂的处理题材的任务,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上,迎合今日“愤青”们的情绪,作者可以把英人立德乐写成十恶不赦的帝国主义强盗,把宁承忠写成义和团式的爱国英雄,这是一条较为稳妥的、不遇更大阻力的创作道路,但也会像选取布琼尼做主人公去写《静静的顿河》那样,成就一部平庸之作。

  《开埠》不仅勇敢地面对了历史,也勇敢地面对了历史的全部复杂性。宁承忠这样类型的爱国主义者也许是当代文学画廊中的第一个,他由顽固地抵抗外来入侵及外部文明,到宽容地看待开埠和开放的现状;由绝对效忠朝廷和旧秩序,到面向新的世界和未来,心中不无痛楚,但仍然是持守的,至终是坚定的爱国者。他的所有变化和不变都出自真正想使这个国家好,走向富强,这是使他区别于种种伪爱国主义者的基本之处。

  开埠的时代仍然没有过去,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对外开放的社会形态之中,作品中描写的种种景象,种种冲突和龃龉,无不在今日重新出现,要求再次闭关锁国的呼声也并非绝迹,正是如此,《开埠》描述的一切,才显得格外切近和发人深省。

  如果《开埠》只写了开埠,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丰满,《开埠》不仅写开埠,也写了一个开埠时期的重庆的社会风貌,政界和商界各自的追逐,上层和下层人们不同的生活趣味,三教九流和普通百姓的热望和希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其中种种细节的重现都是难得和饶有趣味的。王雨给了读者这些体验,而背后是数百万上千万字资料的阅读与积累。写历史小说离不开许多笨功夫,这些功夫却不会白下。

  宁承忠与喻笑霜、王雪瑶的故事表面与开埠之事无关,却与开埠之人有关。一开篇,作者就同时铺开了宁承忠与两个女人不同质地的情感关系,并非扬此抑彼,也是一步险棋,但的确丰富了作品的悬念结构,处理上收放有致,表现了作者在小说中讲故事的才具。

  王雨说:“重庆的人物和地域是独特的令人热肠的”,此话道出了他旺盛创作的主要源泉。在中国文学矿产分布图上,位于内陆西部的重庆,无论在近代史、现代史或当代史背景上,都是难得的富矿,而开采者非重庆作家不可。这部长篇小说中,王雨所运用的浓郁地道的重庆方言,无疑烘托了作品醇厚的地方特色,而且,又正像胡适所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我们看到,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的确为地方官员宁承忠、女袍哥喻笑霜等人的神理刻画增色不少。阅读整部作品,我们可以经常感受到热气腾腾的气氛,仿佛出自火锅和麻辣烫,那是来自重庆人性情和重庆文化的独特氛围,这本身创造了价值。难以设想,不是出自重庆作家王雨之手,《开埠》会写得如此热火朝天。

  胡平:中国作家协会原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第十三章(2)

  宁承忠盯他二人摇头,钱是可以赚的,可不能不顾国家的权益。经商的商人为官的官员,倘若一个个都只顾钱财不顾国家,大清还何谈大清,就只能是洋人的附庸洋人的摇钱树了。他这么想时,就又想到一身清廉的国璋。他万万没有想到,五年前的那场教案,国璋竟冤戴“处置不当”之罪,被朝廷削职解送回了原籍。国璋离开时,他去相送,二人洒泪而别。国璋深得民众爱戴,在佛图关“遗爱祠”为他立有怀念的牌位。
  宁承忠在宽仁医院空气清新的外科病房里躺着,钢丝床、软枕被、床头柜、纱帘尽皆白色,生漆木地板呈蟑螂色,铮光透亮,干净得很。
  这是重庆第一家西医院,开业不到一个月。位于临江门,毗邻城墙,俯瞰嘉陵江。大门圆拱,两厢是八字形照壁。院内绿树成荫,立有四幢中西式青砖楼房,主楼四层。挨江的两幢楼房有阳台,长廊相连。在四围的矮瓦屋、竹篾房、吊脚楼中尤显突出。首任院长是詹姆斯·麦卡特尼,这医院是他从外国募捐一万多美元开办的。门诊当街,门前横嵌的石碑上刻有“宽仁医院”四个楷书大字。院内开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一百多张病床,设有手术室、药房、宿舍、食堂、卫生间。有发电机、锅炉和暖气,成天都有热水供应。
  宁承忠住这病房临江,从窗口可一览嘉陵江水,顺流东望,可看见双江交汇处的朝天门码头。此时里,从昏睡中醒来的他睁开沉重的眼帘,屋窗外,秋阳高远,晴空无云,耳际有遥远的时有时无的船工的吆喝声和纤夫的号子声。“呜——”传来声响,他一震,欲撑起身子到窗边看,肚子剧痛,只得躺下。龟儿子立德乐,硬是把洋轮船开来了?“呜——”声响渐大,一群鸽子从窗前掠过,哦,原来是鸽哨声。去年,重庆开埠,洋轮船是迟早要来的。洋人办事情快,开埠年余,这西医院就开了张。街上的洋房子多了,洋皂、洋钉、洋火、洋蜡、洋漆、洋油、洋钟、洋纱、洋服、洋家具潮涌而来,搅乱了重庆人惯常的生活。自己吧,此刻里就躺在了洋人开的西医院里。
  是二儿子继国要他来这西医院的,这个孽障,回国后在家里只呆了两天,之后就再不落屋。听邹胜说他才知道,继国是在帮那洋人院长筹建这所教会医院。哼,宽仁医院,名字好听,可洋人对我国人并不宽仁,伸着魔掌来夺,张着血口来吃。他本不是啥大病,不过是肚子痛,以前也痛过,吃点中药就好。可继国扪他肚子搬他腿杆,说是必须住院开刀。他说:“你想划我肚皮?”继国说:“得要尽快剖腹手术。”西医就是野蛮,动不动就要割人肉,听说还用些洋玩意儿来慑人魂魄吸人血。怒脸拒绝,绝不看西医,更不会去教会医院。大儿子继富、幺儿子继兵都劝他,他依旧固执。继国愁了脸:“爸,你患的是急性阑尾炎,不开刀肠子会穿孔的,你不要命了?”他脸色铁青,狠踹继国一脚。雪瑶发急,再三问继国开刀危不危险。继国说:“妈,你们咋不早来叫我,现在是有危险,可不开刀更危险。”雪瑶就数落他埋怨他:“你个顽固分子,我早说过找继国回来给你看病,你就是不许,说吃中药扎银针就会好,看你,把小病拖成大病了!”幺儿子继兵怒了脸:“二哥,莫跟他多说,抬他去医院!”继国点头。继富、继国、继兵和邹胜就强行将他抬来这西医院,直接送进了手术室。
  他在手术床上怒骂、挣扎,两个洋人男医生将他摁住,一个洋人女护士就解开他的病人服退下他的病人裤。他急红了脸,老子那地方只有雪瑶能见,丑死人羞死人。白衣白帽白口罩的继国走过来,戴橡皮手套的手上拿有刀剪。他怒喝:“继国,我看你敢在老子身上动刀……”过来一个洋医生给他打针,他就迷糊了。
  醒来他才知道,自己去鬼门关走了一遭。雪瑶对他说:“你那肠子已经破了,开刀时出了好多的血。”继国给他说:“爸,你是AB型血,医院刚建立,一时找不到AB型血,是妈给你献的血,妈是O型血。”邹胜给他说:“护士用大针管从夫人手肘上抽了七八针管的血,都用到你身上了。”他感激雪瑶,担心雪瑶,他看见过那大针管的,那得要抽好多的血,不把人抽死么!继国说:“血会再生,妈不会有事的。”他还是担心。雪瑶的眼睛被泪水洗过:“承忠,要不是老二给你开刀,你的命休矣。你那肠子生脓了,长了好多的细……咳,我也说不清楚,就是长了多好的小虫子,所以你发烧。”
  他现在是开刀后的第二天,发高烧了。护士在他手肘上扎了针,针头连接有橡皮管,橡皮管连接在一个装有药水的瓶子上。
  雪瑶回病房来,她去为他倒了尿水,高兴说:“承忠,你醒了!”
  他看雪瑶,有气无力:“雪瑶,苦了你了。”
  “莫说话,好生养息,夫妻间还说客套话。”疲惫的雪瑶面色发白,两眼红肿。
  他心痛,她抽了那么多血给自己,成天守护自己,别累垮了。欲言。雪瑶伸手扪他的嘴:“莫说话。”他点头。重庆的晚秋依旧燥热,雪瑶为他打扇:“你昏睡的时候,武哲嗣两口子来过,带了他们的儿子武德厚、干女儿喻笑霜一起来的,送来好多水果。他们都好担心你,盼望你早些康复。”笑霜来了!他心跳加快。两年前,在那厂口麻秧子船客舱里的事又历历在目。那次返渝后不久,笑霜去了上海,去经营武家在上海那边的生意,他就再没有见到过她。雪瑶给他打扇:“继国说了,要讲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吃水果要削皮,喝的井水要消毒,走田坎路莫要踩到地里,地里浇有粪水,会得传染病……”这小子,去美国学了西医,穷讲究多。闻到香味,鼻子抽动。雪瑶笑:“承忠,你闻到花香了吧,你看。”捧他脸侧转一边。他看见了,是那盆他喜爱的叶绿花白的栀子花。雪瑶说:“是我让邹胜从家里搬来的,往年间,八九月份花就谢了,可这都晚秋了,还开得有花,你看,还结有果子呢。呃,你不说话,就听我说。承忠,你还记得不,当年你给我说,栀子花有花语,说你要伴我一生。我说你是花言巧语,问你,就我一人伴你一生么?你说,当然,天下女子我只爱你一个,就我俩相伴终生,白头偕老。是不是?呃,不说话,是,你就点头,不是,你就摇头。”他点头。雪瑶笑,两眼含泪:“你伴我我伴你,就我两个人,相伴到终生。”他鼻头发酸。雪瑶为他打扇,泪水滑出眼眶,“嘶”一声响,纸扇破成两半。他那心被拽了一下。雪瑶四十多岁了,还显得年轻。雪瑶,你是我的至爱,我身上流淌有你的血。可自己还一直爱着笑霜,还想娶她进门。看,笑霜送他的这把金楠纸扇破成两半了,是天意。宁承忠,你是个血性男人,对雪瑶说的话得算数。你爱笑霜却不能娶她,否则你就食言,就对不起雪瑶。你得决断了,得给笑霜把话说明白,不能再耽误她了……
  第十三章(3)

  穿白大褂的继国和护士姜霞进病房来。继国解开他那病人服衣裤,两手在他胸口、肚皮上轻敲轻摸,取下他挂在胸前的一个如弹弓样的东西,将上端的两个小黑物塞进耳朵里,用顶端那如小喇叭嘴的物件在他胸口、肚皮上轻轻移动。之后,姜护士打开了一个铁盒子,取出里面的条带捆在他手肘上,按一个连接着的小气囊,那条带就充气,把他那手肘越压越紧。他紧张,也生奇,中医靠把脉诊病,西医却靠这些玩意诊病,能行?
  雪瑶说:“承忠,老二是在用听诊器给你听病,姜护士是在用血压计给你侧血压。人家那个洋人院长都来看过你,不是你道听途说的啥子听诊器要掏心摄魂、血压计是吸血鬼。那洋人院长会说重庆话,他说了,听诊器和血压计都是西医诊病必备的工具,很管用的。”问继国,“儿子,你爸爸啷个样?”
  继国说:“还得输液,还得消炎。妈,你别让爸爸下床,别让他说话,他得好生静养……”
  继国给雪瑶交代了好多。这小子,还出息了。他觑眼看继国,长得像雪瑶的先前的白面书生的老二,现今长了络腮胡子,胡子刮过,嘴唇腮边一溜青。这娃儿的个头、眼睛像他,可他那一双狼眼睛却没有狠劲只有温善。面相、个性都像他的是老三继强和老四继兵。啊,继强,你在哪里?想到自幼丢失的老三他就心口痛,一直没有放弃找到他的希望。


  宁继国查完病房回到医生办公室,做病史记录、下医嘱、开化验单,忙了好一阵。病人多,病房已经住满。开先是没有病人来的。他跟麦卡特尼院长去给川东道、重庆府和巴县衙门的地方官员送了请柬的,可开业那天竟没有一个官员到场。医院救治了一个危急病人,那病逢人便说西医好,病人才多起来。有个官员来镶了颗时髦的大金牙,笑口常开显摆。他欣慰笑,想到父亲沉了脸,赶紧查阅英文医书,思考救治父亲的最佳方案。父亲太顽固,耽误了治疗时间。腹膜炎、败血症,十之八九难以生还。他没敢对母亲说,还有十之一二的生还希望,得全力救父。
  父亲曾给他说过,不知者不惧。可不是,学了西医,又在美国行医几年,知道的东西多了,才发现国人的好多陋习实是可悲可怕,死了都不知道是咋个死的。
  那天,他路过宽仁医院附近一个专治骨病的小诊所,进去看,室内凌乱,光线昏暗。那白胡子老中医在为一个患者流脓的伤口涂抹膏药,根本不消毒。那患者面挂苦相:“谢谢,好些了。”他承认中医有效,却想,这患者其实是受害者,这老中医的工作不是治疗,是胡来,倘若感染,会危及患者生命。最使他心惊的是抢救那个难产妇,那天夜里,他和护士姜霞值急诊班,那产妇的女儿急慌慌赶来,跪求他快去救人。治病救人是医师的天职,他立即叫上姜霞提了急救药箱带了手术器械赶去那产妇家。进屋后,见接生的产婆将两根鸡毛往那产妇的两颞插,插得淌血,说啥子公鸡毛可驱走附在产妇身上的邪气。那产婆很凶,不许他接近产妇,说接生是女人的事,不许男人插手。那产妇的男人也不许他接近产妇。产妇的女儿不依,哭喊着推开她父亲,拉他到她母亲床前,求他快些救人。他见产妇下身流血,脉搏细弱,立即消毒会阴,用消毒纱布填塞止血,让姜霞打止血针,紧急剖腹取胎。做过剖腹产手术的他忙得满头大汗,还好,终使母子平安。他脱去手套洗手时,见那产婆将胎盘的血挤到土碗里,用黑指甲的手指一阵搅拌,灌给产妇喝。他一阵恶心,怨责那产婆。产婆黑眼盯他,说:“你懂啥子,这是良方。”产妇的男人说:“我隔壁屋里人生娃儿喝过,可以补身子。”愚昧,胡来,不讲卫生!唉,那个孙达祥孙叔叔也是,他二妹不久前患痢疾并发肝脏脓肿,西医是可以治的,他却从老远的汉口请来两个中医治疗,结果没有救过来。他大哥继富去参加了孙叔叔二妹的葬礼,对孙叔叔说:“宽仁医院开张了,我二弟就在那医院当医师,你咋不给我说一声?”孙达祥苦笑:“都不相信西医呢。”他大哥继富说:“孙叔叔,你去过东洋的,你咋也不信西医?”孙叔叔很后悔。
  中医不是不能治病,不少慢性病中医是有独特疗效的。他在文献里看到,中医发现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关系比英国著名医生威廉·哈维的研究早一千多年,说明中医还是有其科学基础的。而贝拉却说:“中医没有科学,是你们那古老国度几千年累积起来的不兴旺的象征之一,你们的国人太守旧了。”他与她争辩,争红了脸。贝拉说:“好吧,算你对,行了吧。”贝拉是要跟他一起来中国的,他没有同意,说:“贝拉,你得遵守若言,得等我父母同意我俩的婚事后,你才能来中国。”贝拉很遗憾。
  贝拉说的守旧没错,父亲就守旧,坚持不看西医,此刻命在旦夕。爸爸,你可一定要挺住!老话说,艺高人胆大。自己行医这几年,不说技术精深也可以说是技术熟练了,才当机立断为父亲开刀,将命悬一线的他暂时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实属万幸。父亲还远没有脱离危险,精心治疗、细心护理是成败的关键。
  护士姜霞匆匆走来,叫他快去看一个术后病人,那病人昏迷了。他赶紧跟了去。这西医院招聘有从教会办的护士学校毕业的中国护士。

  (该长篇小说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王雨长篇小说《开埠》作品研讨会在渝举行

  王雨长篇小说《开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后,受到广泛好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发表了评论,已有影视人联系改编拍摄电视连续剧。
  2015年4月28日,由重庆市荣昌县委县府、重庆市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开埠》作品研讨会。国内著名评论家:雷达、胡平、吴秉杰、牛玉秋、王山、顾建平、高叶梅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埠》责任编辑王永洪参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荣誉主席黄济人、副主席冉冉、调研员陈飞,重庆出版社副总编陶勇、编辑罗玉平及评论家、作家:蓝锡麟、李敬敏、余德庄、周晓风、张育仁、杨耀健、许大立、李显福、蒋登科、彭斯远、张建华参会,敖忠写了评论文章。重庆广电集团副总裁黄翔参会。荣昌县委书记谢金峰、宣传部长赵天智等参会。
  研讨会由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主持。
  到会专家认为,《开埠》题材宏大,视角新颖独特,重史实而不拘泥于史实。结构大开大合,情节转折有致,描写细腻。主人公宁承忠及围绕他的两个女性喻笑霜、王雪瑶个性突出。围绕重庆开埠前后的历史变革,串联广远的时空,会聚各色人物,实有与虚构交织,充分显示出了宏大叙事的创意追求和构架特征。对开埠的客观描写颇见新意,当是一个突破和大胆创新。《开埠》无论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刻画,对历史生活的还原,还是饱满的地域文化色彩,丰富的情节和细节,重庆方言的化用,都取得了成功。是一部历史人情小说,有可能拍成电影电视。小说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是乡土文学的优秀之作,是近期长篇小说的新收获。
  认为,小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主人公宁承忠的富民强国梦,描写了他和女袍哥喻笑霜、夫人王雪瑶及儿子等人物的人生沉浮和宁家的起落悲欢。作品对人、人性以及寓于其中的国民性剖析深刻,且精准、细致,并不露痕迹,将诸多现实因素融入其中。创新求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民心的必然。历史地看历史,现实地解读历史,意在当下和未来,直指人心,发人深省。作品涉及面广,有鲜明的标志性,有当代意义。一切都是开创性的,是作家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呈现。作品对清廷官员、商人、贫民、袍哥、东西洋人有细致客观的描写,对上海、烟台等城市的开埠有过细的呈现。体现了对固有意识形态的努力超越和深邃诚挚的人文关怀。小说以独具特色的重庆城区、码头、川江、会馆、乡坝、吊脚楼等为场景,融入其故事情节,有地方特色。文学是时代的心灵史,主要人物非常有张力,剖析人物心灵深刻。小说文学视角独特,有精神高度,充分体现了包容,有很强的自觉性。
  认为,所有历史就是当代史,所有历史小说也是当代小说,《开埠》是新历史主义小说。作品写出了一个混沌大世界,写出了各色人物的欲望和生存状态。认为,王雨是善于发现和驾驭大题材的作家,从《填四川》到《开埠》都是如此。他的作品拿出来总是别开生面,让人感叹。发现一个题材和驾驭一个题材是两回事。《开埠》不仅勇敢地面对了历史,也勇敢地面对了历史的全部复杂性。宁承忠这样类型的爱国主义者也许是当代文学画廊中的第一个,他的所有变化和不变都出自真正想使这个国家好,走向富强。《开埠》不仅写开埠,更写了开埠时期的人情、社会风貌,政界和商界的追逐,上层和下层人们不同的生活趣味,三教九流和普通百姓的热望和希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其中种种细节的重现都是难得和饶有趣味的。宁承忠与喻笑霜、王雪瑶的故事表面与开埠之事无关,却与开埠之人有关。作品铺开了他与两个女人不同质地的情感关系,并非扬此抑彼,也是一步险棋,但的确丰富了作品的悬念结构,处理上收放有致。小说运用的浓郁地道的重庆方言,无疑烘托了作品醇厚的地方特色,阅读整部作品,可感受到热气腾腾的乡土气息。
  认为,宁承忠这个既敢于对不法洋人亮剑,又不得不听从上命忍辱负重;既看重名节洁身自好,又不得不周旋于贪官污吏三教九流之间;既向往仕途,又眷恋亲情;既不舍旧物,又暗赏新风的充满矛盾的人物作为本书的主人公脱颖而出,成为令人信服的“这一个”。认为,大时空、大气势、大叙事,是通读全书的第一感受。小说对场景、人物的描写常有出彩之笔:“秋老虎灼人,秋色倒美。草棵林木绿里泛黄,墨绿的江水金波跳跃。太阳往山后走,暑热跟了去。”言简意赅,几句话就写出了秋天景致。文中的“倒”便是重庆方言,有“却”的意思;“这城是巍然永固的,这江是奔流不息的。做人就要有这城的硬气这江的豪放。抹狼脸龇牙笑,秃头在天光里泛亮。官帽是不戴的了,人是不能耙软的,老子要活得自在逍遥活得更好。”字句简练,以景抒怀,写出了宁承忠心底的那股硬气和舒坦。
  认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英国人立德乐的形象。他驱使“利川”号勇闯川江,直航重庆,不再仅仅是入侵,而是标志着工业文明和机动交通时代降临。他在重庆办洋行、开矿山、发行邮票、从事运输,固然赚得盆满钵盈,却散布了欧风美雨,无意中推进了山城蹒跚的步伐,功不可没。小说采用从高潮写起的手法,开篇伊始便是宁承忠扣押走私洋船,英国公使剑拔弩张,朝廷忧心忡忡,同仁提心吊胆,埋下耐人寻味的伏笔。他奉命进京面见西太后,吉凶难卜。他与喻笑霜的姻缘,看似水到渠成,偏又节外生枝,好事多磨,多年后方成正果。情节设置一波三折,故事有滋有味,可读性极强。

  邓黎明报道
  关于王雨的开埠
  雷 达

  王雨长篇小说《开埠》的选材显示了作者敏锐而深刻的眼光,这是一个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是具有近代中国文明史价值的选题。重庆开埠是一个典型。如用老眼光看,无疑是个老题材,是一部屈辱史,丧权辱国的被侵略史,但是用现代眼光看,重庆开埠,又是一柄双面剑。在侵略者,当然只是满足野心的侵略和殖民,但客观上,又为重庆的开化掀开了近代文明史的一角。
  作品揭示了一个重大主题:被迫开埠一方面是中国加剧半殖民地化处境,另一方面使之被迫地缓解孤绝状态,逐渐开放。
  英国开埠重庆的目的当然是开辟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疯狂攫取,使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城市;但开埠却也在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西方的现代化因子由此逐渐输入重庆,从而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近代化步子。立德乐的不大的商船由宜昌进入重庆,可说是由下游而上游,深入内陆腹地的重要一步。这既有张牙舞爪好侵略性,同时也给重庆注入了某种市场、商品流通的活力。直到今天,我们仍会感到,重庆虽僻居西南,但城市化的程度,却走在前头。此即特殊的历史原因使然。
  《开埠》用文学性视角和生活化结构,以表达特定时代的心灵史。历史小说或类历史小说,都存在结构和视角问题。完全被事件牵着鼻子走,难以达到文学个体映现一般的力量。《战争与和平》、《九三年》,都是侧面折射型的。当然也有《三国演义》这样正面的宏大历史叙事。正如勃兰兑斯所言,文学是时代的心灵史。《开埠》虽然选取开埠的重大主题,但未采取正面强攻,未陷入对事件史的线性叙述。它虽然也点染到上层决策的震荡、紫禁城的不安恐慌、马关条约的签订,叙及当时的诸多政坛大事,但只是藏头露尾,点到为止。
  小说起笔不凡,同治十三年(1874年)夏,夔关监督宁承忠眼见走私洋货不断涌入重庆,一时国仇家恨涌上心头,做了一件他自感平生最为痛快的事情,扣押了六十九艘外国走私船,惹下大祸。洋人发难,朝廷震怒,宁承忠与威妥玛当面交锋。也写到了西太后、李鸿章,交代了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埠等。
  但小说没有沿着这个对峙的路子写下去。与威妥玛斗罢,就进了喻笑霜的小酒店,就拐入作者最熟悉的路子。大量篇幅,主题部分,始终把笔墨放到开埠前后重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观念的逐渐变化。写那个时代的世情、亲情、人情,力图还原当时重庆的社会氛围、社会心理、民情风俗。小说写了宁承忠怒对六十九艘走私船,坚决扣押,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不少上层政治人物。但往后看,作者的目光便移向中下层社会、三教九流。所以也可以说,作品的焦点还是聚结在重庆人身上,聚结在以宁承忠为代表的重庆人身上。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部世情小说。
  开埠没有贯串全书的中心大事件,虽以开埠命名,但不算事件型长篇。要有就是开埠背景下的市井百态。宁承忠、喻笑霜,王雪瑶三人命运似是基本构架,宁有巴人后裔的耿直火烈;喻作为女袍哥首领,在国仇家恨的血泊中挺立而起,敢爱敢恨,恣意狂放;王是贤妻良母,原配的宽容,不妒,不狭,温柔敦厚。这是一个三角关系,非常有张力。再如,宁继兵、武德厚、范晓梅的恋情,宁继强(武德厚)、李雨灵的仇家后代的结合,以及他的四个儿子及家庭的命运,构成后半部的主要内容,反映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庆地区由封闭落后到被动开放的巨大变迁和社会情绪。这些恰是我欣赏的。
  王雨说到,“重庆的人物和地域是独特的令人热肠的”。在旧时代,这座城市经历过种种苦难,重庆人为改变家乡穷困落后面貌,“走向祖辈憧憬的繁荣富强”,进行过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正是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构成了我对旧世纪所有怀念中最温馨也最动情的部分”。《开埠》用独特的重构历史的话语方式,让历史成为活的、有呼吸、有体温、有灵魂的历史。
  主要人物塑造的成功决定了作品整体的质量。《开埠》写了一群各具特色的人物。皇上、太后、官员、商贾、川军头领、票号老板、袍哥舵爷、洋教士洋袍哥、日本军人商人,宁承忠妻弟儿子等。概括面颇广。而《开埠》对宁承忠的刻画显示了某种深度和现实主义的冷峻。作者对他始终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他父亲死于同治二年重庆发生的那场教案,国仇家恨使他对洋人深恶痛绝,以“富国强兵”为四个儿子取名,意欲图强报国。面对英国公使威妥玛、日本商人赤井一郎等东西洋人的威逼,他正义凛然,竭力抗争。重庆总商会成立,看不起商人却做了管商人的京官的他,到会激昂表态,横下一条心跟洋人斗,以商战角胜,驯至富强,壮我中华!而清廷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最终走向灭亡,使他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逐渐顺应其历史的潮流。小说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他效忠朝廷又不得不屈从,期盼国富民强又保守僵化,恪守传统道德又丢不下喻笑霜。忠勇刚强侠骨柔肠的宁承忠有血有肉,是令人信服的未可多见的艺术形象。他和两个女人王雪瑶、喻笑霜之间的爱与恨,成为全书的隐形框架。
  小说展示了重庆社会的历史风情画卷。重庆素以民风火烈彪悍著称,场景极为独特。码头、川江、会馆、乡坝、吊脚楼独具特色。书中写到美国的火油,英国的毛呢,日本的器材;写到钱庄、票号、教堂、西医院、学校、大烟馆;写到教案、滇案等等。
  在这画面里,出现了英国商人立德乐。他是宁承忠的老朋友、老对手。他自任船长,引领“利川”号轮闯夔门、过险滩,冒死抵达重庆。不再仅仅是入侵,而是标志着重庆近代化历程的开始。宁承忠希望二弟宁承业走仕途,极力反对他经商,而宁承业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意经商,把生意做大,还与立德乐合伙做火油、猪鬃等生意,当买办,为民族实业的振兴、发展做了实事。
  总体来看,《开埠》无论题材的选择,大历史和小人物的关系,对历史生活的还原,还是饱满的地域文化色彩,丰富的情节和细节,重庆方言的化用,都取得了成功。它是近期长篇小说的新收获。它仍有可能拍成电影电视,雅俗共赏,成为王雨《填四川》之后的又一表达本土经验的优秀之作。

  雷达: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著名评论家
  王雨长篇小说《开埠》审读意见

  黄 翔

  一、题材格局宏大,视角新颖独特,重史实而不拘泥于史实
  作品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大变革为时代背景,以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被迫“开埠”为主要事件,通过宁承忠的视角,讲诉宁氏家族在剧烈社会动荡中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的故事。
  作品为大家展现的是一段重庆开埠的宏伟历史画卷。其中“夔关事件”、“烟台条约”、“马嘉理事件”、“利川轮通航”等诸多历史大事件都有史可查。与此同时,作者大胆运用文学手法,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合理虚构人物、情节,不断丰满故事的可读性。更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能够以自己独到的视角重新审视“开埠”的历史影响。
  作品在描述开埠之后国家主权沦丧、列强横行霸道这一段民族悲痛屈辱历史的同时,也对“开埠”之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社会风气、民族工业进行极大冲击后的“新风”给与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大河票号”、“天足会”、“宽仁医院”、“重庆总商会”等“师夷长技”的新事物,乃至在新思想熏陶下一次次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新革命。
  这样的历史视角也让王雨的《开埠》与其他同类传统题材有了明显的区分度。
  二.结构大开大合,情节转折有致,创作手法细致娴熟
  小说以宁承忠与喻笑霜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宁氏家族在开埠过程中命运的跌宕起伏为辅线展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线索断续有章,矛盾冲突激烈,结构成熟严谨。
  作品中宁,喻二人感情主线由“夔门扣私莫名失踪”、“烟台重逢互生爱慕”、“东洋归来隐忍真心”、“逛街被绑只身相救”、“起义失败多方营救”、“京城相会情难自禁”、“雪瑶遇难搁置婚约”、“师夷制夷各自抗争”、“革命成功感情圆满”等主要叙事模块组成,在主要叙事模块之下,“宁承忠宦海沉浮”、“宁继强失踪”、“宁继富从商”、“宁继国学医”、“宁继兵革命”等关于宁家命运的众多线索与主线明断暗续,遥相呼应,头绪看似纷繁却杂而不乱。
  以宁承忠三儿子宁继强幼时被拐这一线索为例,宁家多方找寻不得其踪,几个章节后,喻笑霜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一个小孩为其干爹武哲嗣当养子,改名武德厚。喻笑霜并不知道这个弟弟就是宁家失踪的三儿子,宁承忠与喻笑霜彼此爱慕,进出武家,皆阴差阳错与儿子擦肩而过。后来,武德厚与弟弟宁继兵同门入学也不知究竟,长大后,武德厚与亲生父亲宁承忠多次发生交集也不知彼此真实身份。再后来,与弟弟同时喜欢一个女人,共同参加革命,直到小说最后,才碰巧得知身世之谜,认祖归宗。
  另外,一直与宁家为敌的反派人物李鸿寿,眼看落入法网,却化险为夷,最终竟摇身一变,投机革命,既出人意料,又符合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史实,还为未来的故事留下伏笔。
  以上设计,作者成功地采取了前有伏笔,断续有法,后有照应的细针密缝的创作技法,也显示出作者拥有驾驭宏大叙事的娴熟能力。
  三. 典型人物个性鲜明,配角群落多姿多彩,共同组成《开埠》历史画卷中丰富的人物关系图谱
  宁承忠作为作品着力刻画的主人公,是一位多情多义的男子汉,是一个忠于职守的爱国廉吏,也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时代新人。
  宁承忠与喻笑霜彼此相爱,几经波折,在“发乎情止乎礼”的矛盾中挣扎,尽力坚守对妻子王雪瑶的感情的道德底线。他像“唐吉坷德”一样固执地与洋人斗争,扣走私船,捡起石头砸洋船,时时防备立德乐,到后来无奈地选择“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对抗,支持成立重庆总商会抗衡外资,到最后,妻子雪瑶被日本水兵祸害,儿子宁继兵起义殉难,宁承忠对清政府的腐败完全绝望,顺应时代,重获新生。作为那个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宁承忠既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也有真实的蜕变,是一个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除却宁承忠、喻笑霜这样传神的典型人物外,作者还不吝笔墨,塑造了大量重大历史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物群像。官场上的安邦、霍柏明、威妥玛;袍哥中的武哲嗣、李鸿寿、李顺;商场上的立德乐、宁承业、宁继富、王雪瑶、孙达祥、赤井一郎;革命者宁继兵、范晓梅。林林总总,栩栩如生,鲜活地呈现在重庆开埠这一历史画卷之中。
  四. 浓郁的重庆民族文化色彩
  小说以重庆城区、川江为背景,行文中大量使用本土元素来展示那个年代的重庆民俗风情,码头文化,袍哥帮派,巴渝十二景,荣昌陶器、夏布、折扇,重庆方言、龙门阵,不一而足。
  通读小说,我们认为,《开埠》在题材类型的独特性、故事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人物塑造的丰富性上具备电视剧剧本改造的条件。


  重庆电影集团电视剧项目部

  (注:此系重庆电影集团总裁黄翔在2015年4月28日长篇小说《开埠》研讨会上有关小说部分的发言稿)
  第十四章(1)

  浓密的绿茵与夏日的夕阳对视,留得“宴喜园”侧门外这回廊的一片阴凉。回廊的一张餐桌前,对坐着风度闲雅的王雪瑶和阔腰猿臂的孙达祥。桌上摆有精致的日本菜肴,有炸猪排、锦绣花寿司、酷梨蟹肉棒卷、什锦海鲜锅。喝的日本清酒。米白色的颈小肚大的酒壶活像端坐的日本相扑力士。
  孙达祥为王雪瑶斟酒,与她碰杯:“来,雪瑶,喝。”王雪瑶面挂酒红:“喝。”仰脖子喝酒,将酒杯倒过来,“我又干了。”孙达祥呵呵笑:“你还得行。”为她拈菜,“这日本菜称日本料理,讲究色自然,原汁味,好吃不?”王雪瑶吃菜,这些菜肴无论色香味都不如川菜,依旧点头。孙达祥高兴,又给她拈菜:“这餐饭我请,哪要你请啊……”
  孙达祥明白雪瑶差人送请柬邀他吃饭的原由,还是激动。风韵犹存的她是第一个让他动心且至今不忘的女人,她本来就是他的,却被狗官宁承忠夺了去。他怨雪瑶跟了那个狼脸男人,却恨不起她来。想到宁承忠他就火冒三丈。商不与官斗,他把怒火压在心底,让其不动声色释放,寻机让这火烧向竞争对手宁承忠的长子宁继富。他要温火烧菜,将他那“大河票号”烧烂整垮。机会来了,来渝经商的日本“赤井商社”的二十五六岁的老板赤井一郎,是他一个日本朋友的儿子,他与宁继富展开了一场恶斗,且胜券在握,要对“大河票号”釜底抽薪了,“大河票号”的垮台指日可待。赤井一郎的胜券在握是他两人谋划的,他们要用从“大河票号”釜底抽出的薪,来烧已改为“孙达票号”的釜,烧得旺旺的,让白象街的钱庄只有“孙达票号”一家。雪瑶肯定是为这事来求他相助的。面对自己钟情的雪瑶,他还是内疚,她还不知道他就是幕后策划者。爱与恨,他选择了恨,解了恨才能夺回爱。整垮宁继富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整倒宁承忠,让他丢官坐牢,让雪瑶回到自己身边。他的所作所为是深藏不露的,到关键时候才出手助雪瑶。他会留给精明能干的宁继富一个重要的差事,让雪瑶感恩戴德顺从于他。
  王雪瑶确实是为大儿子宁继富的陷入绝境来求助孙达祥。她不爱孙达祥,从未与他单独相处过,从未喝过这么多酒。可为了儿子,为了王家的钱业,她不得不这么做。
  她大儿子继富的这场灭顶之灾是东洋人引致的。
  前不久,继富见黄金有利可图,就在都邮街投资开设了“大河银楼”,不料想,土地菩萨遇了财神爷,刚开张不久,“大河银楼”对面的日本人开的“赤井金店”也开张。继富就想,大路朝天,各人半边,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们井水不犯河水。继富把黄金售价压低了卖,日本老板赤井一郎不高兴了,说他不讲究商业规则,继富就和赤井一郎论理。结果,对方告到了官府,还买通了霍柏明知府,官府就来查办,说他申办手续不全、经营秩序紊乱,查封了“大河银楼”不说,还罚了巨款。为办银楼,继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突然被查封,又被罚巨款,钱庄的资金一下子吃紧。祸不单行,屋漏偏遭连阴雨,赤井一郎又来取款,说有急用,所有存款要全部取走。此刻的继富哪里拿得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只得赔笑脸,说是资金一时周转不开,请他缓些时日。赤井一郎黑了脸,指责“大河票号”不讲信誉,说今后谁还敢来存钱!钱庄的信誉第一,最怕失去客户的信任。继富拍胸脯说,赤井先生,您放心,我‘大河票号’一向守信用,拜托您宽限我五日,到时候,我倾家荡产也将您的所有存款放给您。赤井一郎只答应给他三天的宽限期,说是口说无凭,立约为证。双方签了约,约定,如果“大河票号”不能按期放款,则“大河票号”归“赤井商社”所有。继富一筹莫展,给结婚不久的妻子樊绣屏说了。绣屏说,快去找你二叔借钱,先度过这一关再说。继富叹气,二叔去英国了,不晓得啥时候回来。绣屏说,那你快去找妈妈想办法。继富摇头,妈妈一直不同意我开银楼,说是风险太大,是我一意孤行才惹来这祸事。绣屏急了,时间紧迫,这事拖不得,就来找她倾诉。她听后长吁短叹,这个老大啊,就是不听妈的话,这下可好,闯大祸了。这么大一笔钱,到哪里去筹啊,承忠做官清廉,其俸禄只够屋里的花销,泪水滑落。绣屏跟了她落泪,再三乞求她赶紧设法搭救“大河票号”。婆媳俩说了好多,均无良策。绣屏红着两眼离开时,承忠正好回来,大儿媳妇向老人公打躬请安,承忠只哼了一声便各自回屋。她知道,承忠不喜欢这个卖艺女。大儿子这事她没敢对承忠说,说了他会火冒三丈。两年前的那场小病拖成大病开刀救得一命的他那身子还虚弱,她担心气坏他身子。思来想去,只有找孙达祥求助,他是有能力有可能借给资金周转的。
  王雪瑶喝酒,笑道:“达祥,今天是我请你吃饭,是我请你。”
  孙达祥的心弦被拨动,她第一次称呼他达祥,话音发颤:“雪瑶,其实你我是不该分彼此的,你请我请都行,我俩本该就是夫妻。”
  “过去了的事情就不说了,啊。”她柔声说。
  “要说,我要说。雪瑶,你是不知道,失去你之后我有多么痛苦,我都有过死的念头。”孙达祥说的是实话,血液、酒劲上涌,腾地起身,拉椅子坐到她身边,伸手搂她肩头,“雪瑶,你说实话,我哪点不好,你为啥要离开我?”
  王雪瑶欲抚开他的手,又没有,自己是在求他。两眼潮润,实在说,她也对不起他,可她爱承忠,至今不悔。此刻里,她是不得不来求他:“达祥,当年的事我们不提了,好吗。说老实话,你这个人很好的,真的。你没有报复我和承忠,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只是,这婚姻呢,是有缘分的。”
  孙达祥的心弦再次被拨动,盯她发湿的两眼,心想,她说我很好,应是心里话。搂她更紧,想亲她,却没有。这是公众场所,自己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怕惹恼了她。拉椅子坐回原处:“唉,也倒是,婚姻是有缘分的。当年吧,我早想娶你过门,可父亲说婚姻大事急不得,非要按六礼程序办,不想就遇见了宁承忠这个中山狼,硬把你从我手里夺了去。后来吧,父亲又非要我娶了现今这黄脸婆,唉……”
  “达祥,你与承忠是学友是兄弟,不许你这样说我弟媳妇。”
  “唉,要不是她父亲是我钱庄的大客户,我才不会娶她。”
  “是啊,人家大户人家出身,现在成天为你操持家务,还为你添丁生子,有哪样不好。”
  “她呀,麻绳系豆腐--提不得。”
  “达祥,不说这些了,来,我们喝酒,喝酒。”
  二人碰杯喝酒。
  天光渐暗,钩月挂在摇晃的树梢间,堂倌来点燃琉璃灯盏的廊灯。月辉、灯辉抚照,雪瑶越发妩媚。
  孙达祥看着,心子发痛,怅然吟道:“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王雪瑶心生同情,是啊,倘若她不是在这宴喜园里遇见了承忠,她会是他的人的:“达祥,我俩呢,还是好朋友,你说是不是?”
  “那,倒是。”
  孙达祥说,心想,你最终会是我的,我定要得到你。有道是,无毒不丈夫,宁承忠就是因为心毒,才连我这个学友、救命恩人也不顾,夺去了我的心上人。自己是心太软,才吃了这苦果。不能做东郭先生,不能手软,宁承忠,我要让你这狗官不得安身,我要夺回雪瑶来。大口喝酒、斟酒。王雪瑶起身拉他:“达祥,别喝了,你已经过量了。”取了酒壶放到自己身边,不能让他再喝不能让他醉倒,得说明自己的来意了。招呼孙达祥吃菜,一五一十说了找他求助之事,特地说了“大河票号”是她王家的资产,求他看在她父亲当年待他不薄的面上,帮她解难。孙达祥心动不心软,帮“大河票号”就是帮仇人宁承忠,绝对不行。雪瑶,你是不知道,赤井一郎那金店一半的股份是我孙达祥的,他在你大儿子那票号的存款六成是我的。这场局本就是我和赤井一郎设的,目的就是要搞垮“大河票号”。就装醉:“雪,雪瑶,你说啥子,你请我吃饭,还要帮,帮我解,解难。这,这咋个行……”扑倒餐桌上。王雪瑶叫苦不迭,招呼堂倌结账。堂倌唱着过来结账,送来两块热毛巾。她用热毛巾为孙达祥擦嘴。孙达祥心淌热流,依旧装醉。结账毕,王雪瑶扶了孙达祥起身:
  “达祥,我叫你别喝了,你不听,看,醉成这个样子。来,起来,我扶你去找辆马车……”
  “我没醉,没,没醉……”
  王雪瑶比孙达祥矮半个头,她扶了他走。孙达祥的身子压在她身上,心里说,雪瑶,你别怨我,我是真心爱你,正因如此,我必须这样做。再说了,同行是冤家,商场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你应该晓得。王雪瑶扶了孙达祥走,肠子都悔青了,早应该对他说明来意的,赤井一郎留给继富的宽限期就只剩下一天了,后天一早,父亲留下的钱庄就得易主了。
  王雪瑶扶孙达祥出宴喜园大门时,进大门来的两个官人与他俩擦肩而过。
  第十四章(2)



  这两个官人是宁承忠和安邦。宁承忠要了雅间,两人入座。

  “安兄,你点菜,山珍海味名特好酒随你点,今天老弟我请客。”宁承忠说。

  “嘿,太阳从西面出来了,你今天竟如此大方,看来是赚了大钱啰。好,那我就不客气了。”安邦招呼堂倌点酒点菜。

  二人边吃边喝边谈。

  安邦喝酒,犯疑说:“呃,承忠老弟,方才你我进门时,我见那搀扶出门一对男女好生面熟。”

  宁承忠喝酒:“你那眼睛就离不开女人。”

  “女人嘛,是男人都喜欢。呃,你别说,那女的酒色满面,美貌至极。啊,活像是你那夫人。”

  “打胡乱说,雪瑶咋会跟一个男人到这里来。”

  “像,是像,那男的像是孙达祥。”

  “孙达祥么,有可能,他有钱,玩得起女人。”

  “嗯,我越想越像是他两个。对的,就是他两个,没得错。”

  “刚喝酒你就说酒话,来来来,喝酒喝酒,吃菜吃菜。”

  “我说宁老弟,你今天不是鸿门宴吧,咋请我来宴喜园喝酒。”

  “老哥你精灵,我就扛竹竿进门--直进直出了,鸿门宴呢,倒说不上,实在是有件急事情要找你老兄帮忙……”

  大儿子继富经营的“大河票号”遇到了天大的麻烦,是邹胜今天下午给他说的。“大河票号”的账房先生是邹胜的表兄,苦脸给邹胜说了这事。说老板宁继富与赤井一郎签约时,就他一人在场,合约书是他拟写的。签约后,宁老板让他清理钱庄的所有资产、追讨所有的债款,叮嘱他不许跟任何人说。邹胜那表兄清楚,钱庄根本没有资金周转,即使是追讨回所有债款也解不了这燃眉之急。惊出了一身冷汗,思来想去就来找表弟邹胜,求他无论如何请宁大人赶紧出面搭救。邹胜对宁承忠说了这事后,宁承忠怒脸道:“不管,老子不管,那票号垮了最好,老子就省心了!”邹胜哭丧了脸:“钱庄要是垮了,你那大儿子有你管,可我那表兄咋办,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七八口人靠他一人养活。”邹胜这么说,宁承忠动心了。邹胜是他最忠实的副手,是他无话不说的知己。其实,他听邹胜说后就动心了,毕竟是自己儿子经营的钱庄,是老丈人苦心经营留下的资产。就想到二弟承业,可他因立德乐的一笔生意去英国了。就想到安邦,尽管他已不是知府了,可现任知府霍柏明是他的老部属,是他一手栽培的,由安邦出面疏通,让官府对“大河银楼”解除查禁,重新开业。当然,这也解不了燃眉之急,还得他亲自出面向友人借钱,包括向安邦借钱,这家伙是捞了不少钱的。他把情况说明之后,安邦就叹气。

  “安兄,你不愿意帮忙?”

  “唉,我那侄儿继富也是,啷个在这个时候去惹日本人。”

  “日本人啷个,你怕日本人?”

  “朝廷都怕,你比我更清楚。”

  是的,宁承忠清楚,日本人没能分享到重庆开埠之益,甲午战争获胜后,一直胁迫清政府将重庆等七个口岸对日开放。今年三月,作为随行人员,他奉命去日本马关参与了中日谈判,其实是去向日本人求和。中方代表是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还有他儿子二品大员李经芳,随行人员有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一百余人。日方代表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李中堂大人召唤了他去,说是涉及有重庆口岸之事。日本那马关在日本本州的西端,墨绿色大海将其三面包绕,虎视眈眈盯着大清国。他登岸后就朝地上狠踹了几脚,臭骂:“小日本,野心不小,弹丸之国竟敢与我大清作对,找死!”李大人盯他苦笑:“宁承忠,你给我闭嘴。”盯跟在后面不远处的日本人翻译,“让那翻译听见又会惹来麻烦。”他说:“中堂大人,是小日本找我大清的麻烦,凭啥我大清要赔给他们库平银二万万两?凭啥要我们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凭啥我重庆码头要让他们的轮船开进来?”李鸿章拉他快步走,摇头说:“我北洋水师缺钱缺火炮,全军覆没了,否则他们是不敢如此放肆的。”谈判签字前,李大人老泪纵横对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了,只有跟日本长期作战了。日本征服不了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终必败求和。”谈判桌前,日方提出了极苛刻的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李大人遵朝廷“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电旨,与日方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或者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在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是送给我回国的路费。”日方根本不为所动,还以中方代表能否安全回国相要挟。李氏父子只得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宁承忠又一次义愤填膺参与了谈判,又一次大失所望,对日本人入侵重庆耿耿于怀,发誓要拼死抗争。大儿子继富说,爸,你的抗争是以卵击石。其实,西洋东洋的入侵,客观上也促进了重庆商埠的繁荣,说他已经从日本人开的“赤井商社”揽到了大额的存款。他怒斥继富没有中国人的骨气,是为虎作伥。哀叹他涉世太浅,不晓得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会吃大亏,弄不好会被赤井一郎吃掉。雪瑶觉得他说的有理,叮嘱继富要多加防范。儿媳妇樊绣屏也提醒继富防范。继富的激情是可怕的,钱迷心窍的他太自负,说日本人骄狂也愚蠢,我是不会被他吃掉的,不定我还会吃掉他。看看,他的预感应验了,“大河票号”真陷入被“赤井商社”吃掉的险境了。

  “宁老弟,继富侄儿这事我是该帮忙,却是爱莫能助。”安邦吃菜,蹙眉说,“这人呢,会变。霍柏明那家伙,先前在我跟前就是条摇尾巴的狗,可现今做了知府,狗眼人低,不把老子放在眼里了。虽说我官阶比他高半格,可人家是实权在握的地方官。你晓得的,我老挑的那桩案子到了他的手里,我出面请他帮忙,他竟然不买账,说这案子非同小可,弄不好要丢乌纱帽……”

  安邦说的这事他听说过,安邦那老挑是他四房夫人妹妹的男人,九年前的那场教案,他是南川民团攻打白果树神学院的在逃要犯,霍柏明任知府期间被抓获归案,被判了斩刑。看来,让安邦去求霍柏明是无望了。

  “继富的对手是东洋人,凡洋人之事皆麻烦,不好办,霍柏明是不会得罪日本人的。”安邦喝酒,“说到借钱呢,我是可以借给继富侄儿一些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二人说时,门口人影一闪,进来一位不速之客。

到顶部